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逻辑(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5 00:28: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逻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逻辑》。

第一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逻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逻辑

【摘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只是一个经济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社会概念和政治概念,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紧密的理论联系。在某种程度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出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产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中蕴含着三种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逻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凸显了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逻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凸显了以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逻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凸显了以实现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辩证统一为重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党建逻辑。

【关键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深入阐述的重大战略部署,即“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到二○一○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①。“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指的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无疑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只是一个经济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社会概念和政治概念,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紧密的理论联系。在某种程度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出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产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中蕴含着三种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逻辑:实践逻辑、理论创新逻辑和党建逻辑。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凸显了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逻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体实际出发,制定的符合我 ① 《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42543页。国经济及社会发展要求的战略构想。这一战略构想凸显了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有效实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问题相结合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实践逻辑,而这一实践逻辑则是在充分继承、丰富和发展党的第一代、第二代领导集体的经验基础上形成的。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针对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共产国际决议神圣化的教条主义倾向,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并进而提出了“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①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科学论断。这无疑是“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形成的雏形。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则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出发,强调要实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现代化实际的有机结合,并确立了“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方法。邓小平指出,“学习什么?根本的是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则同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②。他认为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必须坚持一切从我国的具体实际出发来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他还强调“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一定要和实际相结合,要分析研究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③。可以看出,邓小平的探索为“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形成无疑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

江泽民同志在充分继承前两代领导集体经验的基础上,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认为“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水平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④。认为必须以这个实际问题为中心,促进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这一实际问题的有机结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也就是花20年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2页。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3页。③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3114页。④ 《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42页。①②会的战略构想。江泽民同志强调,“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①的基础上形成的战略部署,在这个意义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无疑凸显了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逻辑。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凸显了以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逻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邓小平开创的“小康社会”构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小康社会本来是古代思想家所描绘的崇高社会理想,也是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理想生活的热切追求。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第一次提出了“小康”的概念以及在20世纪末我国达到“小康社会”的宏伟构想。即“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还是很低的,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就算达到那样的水平,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所以,我只能说,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②。在这里所谓的“小康”指的就是“四个现代化”,指的就是“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邓小平指出,“中国现在制定了一个宏伟的目标,就是国民生产总值在两个十年里,即到本世纪末翻两番,达到小康水平”③.可以看出,在邓小平那里,小康社会是一个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体现社会主义本质、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社会发展阶段。

江泽民同志以邓小平理论或者说邓小平的“小康社会”的思想为指导,在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进程中,成功地实现了对于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1997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现在完全可以有把握地说,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本世纪末达到 《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8页。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7页。③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1页。①②小康的目标,能够如期实现。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多亿人口的国度里,进入和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件有伟大意义的事情”①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同志指出,“要尽快地使全国人民都过上殷实的小康生活,并不断向更高水平前进”②。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则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可以看出,江泽民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事实上可以分为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宽裕小康社会阶段、殷实小康社会阶段以及富足小康社会阶段,也就是形成了“新三步走”,即“第一步,从上世界末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 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建设宽裕小康社会阶段;第二步,2010年到202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艺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是建设殷实小康社会阶段;第三步,2020年到2050年,继续奋斗3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生活更加富足,是建设富足小康社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③。可以看出,这无疑是对邓小平“三步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的丰富和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构想的提出,充分反映了江泽民同志对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结晶的邓小平理论的坚持和发展,事实上,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就指出,“实践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④。在这里,江泽民同志将此前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来称呼邓小平理论,一举改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并且认为“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这极大地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视域,即:在中共历史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是在反对教条主义的过程中提出的,当时主要强调的是学习马克思主义要学习其观察和解决问题的立 《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7页。

《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94页。③ 田强:《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的内容构成及其意义》,《求实》2003年第3期。④ 《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页。①②场、观点和方法,领会其实质,要使马克思主义根据中国的特点灵活地运用„„后来出现了“中国化的马列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等概念,并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两个概念联系起来使用,表明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上的新认识,将应用和发展并重,实现了两者的有机统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概念的提出则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又迈进了一大步,主要凸显“当代化”问题,实现了“应用”与“发展”、“民族化”与“当代化”的统一。可以看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化”的理论概念问题。

如果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是江泽民同志以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提出来的,那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本身就凸显了一种新的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价值观念,那就是“与时俱进”,那就是“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江泽民指出,“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事实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①。由此可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不仅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凸显了以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逻辑。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凸显了以实现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辩证统一为重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党建逻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还充分体现了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即“我们党在21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纲领中一个重要的阶段性奋斗目标。我们只有实现党的最低纲领,逐步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目标,才能实现党的最高纲领。而没有最高纲领和远大理想,我们又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马克思主义党的纲领中国化的实践,它充分体现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辩证统一。”②江泽民在《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一文中指出,“怎样坚持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我们的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理想当然要坚定不移而 ①② 《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38页。

金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马克思主义党的纲领中国化的实践》,《社会主义研究》2005年第3期。且要在全党坚持进行理想教育。但是,必须明确,党的最高纲领必须通过完成各个阶段的奋斗目标来实现,必须由一个一个实际步骤来达到”①为此,强调“要求全党同志扎扎实实做好现阶段的各项工作,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奋斗,丝毫不是放弃远大理想,而是以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最高纲领,②以切切实实的行动实践着与最高纲领相联系的现实要求。”在这个意义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重要发展目标,同时又是实现党的最高纲领的一个重要步骤或现实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充分体现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之所以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体现了党的最高纲领,其理由是:第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江泽民指出,“我们一直说,知道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我们提出新的观点、新的思想时,都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来衡量一下,并通过实践加以检验,看它们是不是正确,站得住站不住”③。第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突出了“全面性”要求,涉及了国民生产总值、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科学文化素质、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可持续发展等等,所有这些都是为了避免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各种弊端,为将来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做好准备的。

之所以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体现了党的最低纲领,其主要根据是:第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发展目标,是在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文化水平不发达的情况下的一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运作模式。第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第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是邓小平小康社会构想的发展,即“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性目标,既同邓小平同志的战略构想相衔接,也根据新的实际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关于分阶段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思想”④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党的最低纲领,体现了全面建设 《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44页。

《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44页。③ 《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37页。④ 《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15页。①②小康社会只不过是建设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一个阶段性目标,也就是说其直接目标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党的纲领中国化的实践展现,它在跨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断凸显了以实现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辩证统一为重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党建逻辑。

综上所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性构想充分体现了三种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逻辑:凸显了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逻辑;凸显了以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逻辑;凸显了以实现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辩证统一为重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党建逻辑。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6]田强.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的内容构成及其意义[J].求实,2003,(3).[7]金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马克思主义党的纲领中国化的实践[J].社会主义研究,2005,(3).

第二篇:“四个全面”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四个全面”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李慧 美术学院 艺术设计 20154911018

摘要

随着“四个全面”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又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在中国漫长的革命与发展道路中,实践证明只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的指导中国的发展建设。

“四个全面”是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作为一个有机统一体互为依托相辅相成,再一次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的实际情况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关键词】四个全面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最新成果

在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漫长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经过九十多年的奋斗,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蒋家王朝,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夺取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指引全国建成了经济总量排世界第二的强国。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得益于“四个全面”的治国理念,得益于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相结合,形成了马列主义一次又一次的中国化,而“四个全面”是从2012年11月8日十八召开以来的短短三年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一、“四个全面”的基本内容

“四个全面”,指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治国治党的新理念,非常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领会,对指导我国进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抓住了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党的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大会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确保到2020年实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时间表,以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具体内容。之前,我们一直在建设小康社会,是奋斗的过程。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和结果。

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八大,同时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大会指出:“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防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的中央全会从1921年建党以来,第一次专门研究法治建设。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会同时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任务、布局进行了全面部署。在国内和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全面依法治国,给党的各级干部提出了新要求、新标准!

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是最接地气也是最受人民群众欢迎的表述。从公开的新闻报道看,这6个字合在一起表述发生在2014年底,到目前还不到一年的时间。但其主要精神总书记在2014年10月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的讲话中已经体现出来——“今天这个大会,是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对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进行部署。”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到全面从严治党,是我针对党执政多年来党员队伍特别是领导干部队伍现状进行整改提高总动员、总要求。这一要求更为明确,是打老虎拍苍蝇、纯洁党的队伍、加强党的建设的理论和制度依据。有专家指出,对于管党治党来说,“全面”二字至少包 2

含三个层面。一是内容无死角,涵盖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各个领域。二是主体全覆盖,从严管党治党不仅是党中央的责任,党的各级组织都必须贯彻从严治党要求。同时,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意味着一把手不仅仅“独善其身”,还要把班子成员管好,把下级干部管理好、教育好。三是劲头不松懈,要把从严治党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化。要让全画各族人民看到我党惩治腐败的决心,提振全国人民实现宏伟中国梦的信心。

二、“四个全面”的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四个全面”执政理念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如果把“四个全面”比喻成一架高速航行的飞机的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飞机前进的目的地,“全面深化改革”就是飞机的动力系统,“全面依法治国”就是飞机的安全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就是飞机的控制系统。由此可见,“四个全面”尽管讲的内容各不相同,分属不同的工作范围和领域,但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和辩证统一的关系,四个方面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整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总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和全依法治国是两项措施,全面从严治党是领导核心。

总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要实现这个奋斗目标,就要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两项措施: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闸门,到十八届四中全会高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旗帜,两次全会、两大主题、两份决定,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总体战略在时间上的陆序展开,是推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蓝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两项有力措施。

领导核心: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建国66年来的实践证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均进行了专门论述,不论是全面深化改革还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都对从严治党提出了新要求、新考验,也都把党的领导作为实现目标的根本保证。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就不会顺利、快速发展,3

就不可能建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不可能实现中国经济的腾飞,不可能在2020年短短5年时间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从十八大提出“两个全面”到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四个全面”,虽然时间不长,确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列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新发展。2014年12月14日,总书记近日在江苏调研时强调,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需要指出的是,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报告中,虽然都提出过“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但“全面从严治党”是总书记在这次江苏考察调研中首次提出来的,并且是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组合在一起,作为“四个全面”首次提出来的。尽管此前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就这“四个全面”作出过一系列的重要论述,但在公开报道中,将“四个全面”并提,还是第一次,意义深远。

“四个全面”不可分割,不可偏废。围绕实现目标、如何改革、怎样治国、怎样管党的问题,“四个全面”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统筹上,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把党对治国理政的认识提到了新高度。

三、“四个全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四个全面”的提出,必将坚持中国道路、宏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必将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使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框架更加完整,日臻成熟。“四个全面”是2012年12月以来短短3年里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党的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大会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这是第一、第二个全面的提出。

2013年2月26日至28日,中国共产党召开十八届二中全会,李克强就《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全会强调,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要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健全部门职责体系,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始。这是第二个全面的落 4

实。

2013年11月9日至12日,中国共产党召开十八届三中全会。全会强调,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必须长期坚持。最重要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的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第二个全面的详细布置。

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召开十八届四中全会。全会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中央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在中国共产党93年的历史上是首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份规划执政党依法治国路线图的纲领性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我们党研究第三个全面的工作。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全会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 5

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这是全面从严治党并“四个全面”写进第一次写进党的中央全会公报中。

由上看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到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再一次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最新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对落实第十三个五年计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三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三课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㈠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

2、教学目标

⑴正确认识我国的小康水平;

⑵了解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的目标;

㈡学生分析

⑴学生对于“小康水平”这一国家的基本情况是有所感受的,但这种感觉是表面、的不系统的,老师要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和分析让他们清楚而全面地了解认识自己国家的基本情况。

⑵“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理解学生在思维水平上有一定难度,他们的知识背景过于单薄,需要布置他们去收集和了解一些相关情况。

㈢教学设计

1、用“什么是小康?”,历史上小康的定义导入,由此引出“我党对小康社会的几种提法”(设计目的: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2、国情导读

⑴通过比较分析国际舆论和中国现阶段的小康水平,以及学生看到的现实中小康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小康水平。

⑵通过江泽民的十六大报告引导学生得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3、以“小康生活大家谈”的组织学生:

① 请描绘他心目中的全面小康生活。

通过“②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能做到什么?③小市民信箱”的活动设计让学生不仅能树立小康观念,并能在行为上为小康做自己的贡献。

4、课堂小结。加深学生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解

第四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2年11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共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作了报告,报告中明确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确保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大以来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经过多年的发展,小康社会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用我们的话说已经总体实现小康了,但是总体和全面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我们的小康社会还是低水平的,还是发展很不平衡的,是很不协调的,内容也很不全面。这些年在经济建设方面,成就是很明显的,但我们在政治小康、文化小康和服务方面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去做。

在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求基础上,十八大在报告主题中鲜明做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部署——从“建设”到“建成”,党的十八大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号召: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支持这些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所以我们一定要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不懈奋斗,戮力同心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第五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强国富民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实现强国富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但这一美好愿望的实现并不是轻而易举的,特别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而言就更是如此。如上所述,虽然我国目前的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六位,但就人均水平而言,我们还只是从总体上初步达到小康,这种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国目前的生产力和、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等等。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在现有小康水平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二)全面建设小康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客观需要。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所指出的那样,共产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要想巩固执政地位,就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优化人民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往往是决定一个执政党政绩合法性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人心向背、事业兴衰。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都无从谈起。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就精辟地指出,社会主义之所以优于资本主义,关键是它能比后者创造出更高的社会生产率。这种更高的社会生产率,必然表现为人民更高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与质量。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需要,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就是要求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贯彻上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把这种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推进到更高水平、更全面和发展更平衡的小康,无疑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加快推进我国化建设的行动纲领。实践证明,能否立足国情而又面向世界,能否解放思想而又实事求是,能否尊重发展而又不因循守旧,制定一个符合人民愿望、体现人民利益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是关系到我们党能否团结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产生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万众一心去夺取胜利的关键。回顾我们党的奋斗历程,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是根据人民的意愿和事业发展的需要,提出具有感召力的目标,从而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为之奋斗并取得了胜利。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无疑也是一个符合国情而又顺应,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又体现了事业发展的需要,实事求是而又充满创新精神的奋斗目标,它必将起到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作用。为此我们应遵循以下基本途径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第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是基础。因此要实现这一目标,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具体而言,就是要走以信息化带动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益和质量;就是要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和西部大开发,加快城镇化进程,使城乡经济和区域经济协调健康发展;就是要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就是要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

完善宏观调控,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就是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共同富裕;就是要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就是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为了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以下几个的解决尤为关键。一是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实现的城市化、农业的现代化和农民的市民化;二是不断扩大就业,缓解体制转轨、城市化发展与就业增长之间的矛盾;三是切实保护产权,发挥产权的长期激励作用,为新一轮改革培育驱动力;四是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不断增加中等收入者的比重;五是培育国际竞争力,使对外贸易和投资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另一个发动机,等等。

第二,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而且是其能否实现的重要保证。政治与经济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辨证关系表明,离开了政治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难以顺利进行。我们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以加强党内民主为切入点,推动社会民主的扩大;要大力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和决策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要正确运用经济、行政、等各种有效手段,维护社会稳定,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

第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新制度经济学的表明,文化、道德作为一种持久的力量,对于减少社会交易费用,促进经济的良好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被称为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之外的第三种调节。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是顺利推进其实现的强大动力。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要切实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做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要大力发展和科学事业,提高国民素质,培育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要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另外,大力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和平外交,维护和平、稳定的内外部环境,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不可忽视。

下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逻辑(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逻辑(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我国为什么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2、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 3、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 4、发展才是硬道理,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11级市场开发与营销1班Bocker20号 内容摘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怎样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 11秋船舶与海洋工程(船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将使 中国 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从而也会对人的思想、心理和信仰等精神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面对新的 历史 时期社会 发展 给我们高校学生思想 政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战略机遇期及其政策选择 1.判断战略机遇期的依据 能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不能赢得主动和优势的关键所在。 我们对我国目前所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可持续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可持续发展陈陵 2010800521 摘要: 在国社会我主义建设过程中,怎样处理和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使社会和谐发展,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经过中国共产党......

    周恩来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周恩来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摘要: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极大地激发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而西欧又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一条重要的途径。留学期间,他视马克思主义为解决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