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毛泽东思想

时间:2019-05-13 23:28: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毛泽东思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毛泽东思想》。

第一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经历过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创造性的把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学说应用于中国实际,创建了工农红军,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和工农政府,实行工农武装割据,连续击退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围剿‛。马克思、恩格斯说过:我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毛泽东说过,不如马克思,不是马克思者;等于马克思,也不是马克思者;只有超过马克思,才是马克思者。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列宁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学说,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如果只是口头上讲联系,行动又不实际联系,那么,讲一百年也还是无益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着特殊的国情,在旧中国这样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不仅革命的条件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很不一样,而且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道路同西方资本主义各国以及其他国家历史发展的道路也不可能相同,要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就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

对于中国共产党早期发生的教条主义错误,即中国共产党幼年时期发生的这种理论与实践脱离的现象1930年,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形象而生动地分析了这种现象的心态和做法:‚以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文化落后的中国农民至今还存在着这种心理。不谓共产党内讨论问题,也还是有人开口闭口‘拿本本来’。我们说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是正确的,决不单是因为它出于‘上级领导机关’,而是因为它的内容是适合于斗争中客观和主观情势的,是斗争所需要的。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和审查,一味盲目执行,这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很不对的。‛毛泽东指出,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原则不论在中国在外国,一概都是对的;但是在统一个原则下,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地道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地原理和十月革命的经验,经过加工提炼而中国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善于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以体现出民族化的形式。毛泽东熟悉中国传统文化,而且历来十分重视对中国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批判和继承。这种优势使得他能够充分地援引中国人熟悉的警句、名言与谚语,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使得毛泽东思想无论在表述方式上、语言方式上,还是在思维方式上,都带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如古语新用的实事求是,如两个著名的‚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等。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路线

毛泽东领导全党克服了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苏联经验和共产国际决议神圣

化的错误倾向,使人们的思想从这种精神枷锁下解放出来,在全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在1938年10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第一次使用‚实事求是‛这个概念,明确要求全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使之在中国具体化当作以项伟大的任务来抓。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阐述了如何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正确解决了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的科学态度。他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务,‘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实事求是,就是思想路线。

四.重大的历史成果毛泽东思想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毛泽东思想就在酝酿过程中,至其产生,大致经历了十几年的时间。这个过程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自己的理论和政策的过程,以及在形式上民族化的过程。体现于其中的本质是对中国国情和革命规律的认识,即在适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认识中国国情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整个过程始终体现着实践—理论—实践、个别—一般—个别、群众—领导—群众的基本规律。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就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在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在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了党领导中国革命特别是抗日战争的实践经验,逐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统一战线思想和党的建设思想等,标着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思想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二篇: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附件1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课程考试大纲

参考书目:教育部社政司组编,王顺生主编:《毛泽东思想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徐志宏、秦宣主编:《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一、毛泽东思想部分: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的社会历史条件

二、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产生

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形成

四、毛泽东思想的完备成熟及其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

五、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

六、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定义和科学内涵

七、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阶段的总路线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

一、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长期的主要形式

二、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基本依据和基本途径

三、革命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

四、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经验

五、坚持民主集中制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

一、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和条件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历史必然性

三、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的历史意义

第五章 社会主义若干基本问题的探索成果

一、我们总的目标是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三、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第六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

一、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扩大民主,加强法制建设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三、实现各民族平等,实行民族区域自制制度

四、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反对霸权主义

五、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第七章 掌握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一、共产党人就是靠实事求是吃饭

二、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三、群众路线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 四、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五、我们的方针要放在自己的力量上

六、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部分

第一章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一、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第二章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丰富发展及重大意义

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第三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认识和不断深化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四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一、发展是我国新时期的主题

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步骤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

一、改革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二、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三、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变革与完善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指导思想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第十一章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科学构想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及意义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第三篇: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功事例

[摘要]毛泽东以成功地解决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问题而在世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独特的群众思想在某种意义上是20世纪马克思主义向前发展的重要新生地,也是成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案例:毛泽东的群众思想既渊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群众思想,又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群众观的中国式发展;既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了谁的问题,又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依靠谁的问题;毛泽东的群众思想既是解决党群关系的中国经验,又是这种经验马克思主义式的理论升华;既是让马克思主义掌握群众的理论桥梁,也是让群众掌握

毛泽东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的理论贡献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因成功解决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问题而在世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中,他提出的群众观点、群众方法、群众路线等群众思想既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路线还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三个基本方面之一),也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整个体系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以其思想上的原创性、作用上的奠基性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生地,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如果我们将毛泽东的群众思想放置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历史视野中,深入思考他这一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互关系可能会看得更清晰一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桥梁。

一、毛泽东的群众思想既渊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群众思想,又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群众观的中国式发展

毛泽东的群众思想渊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阶级斗争观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基本观点,形成于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科学体认。

毛泽东在反复研读革命导师经典著作的基础上,高屋建瓴地概括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1]1318。这个概括不仅表明毛泽东科学准确地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也表明其群众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存在着确定无疑的理论渊源关系。事实上,毛泽东不仅经常直接引用马恩关于人民群众及其作用的论述,而且他的许多关于群众思想的观点也是对马恩相关论述的化用。例如毛泽东经常讲到一句名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世界历史的发展动力”[2]1031,在革命战争年代他始终把千百万真心拥护革命的群众看作是无论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真正的“铜墙铁壁”,始终把人民的力量看作是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这都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基本观点的直接化用。他的另外一句名言“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2]790,其中“起码的知识”指的就是马克思主义“起码的知识”,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或常识。

毛泽东用中国人民喜闻乐道的言说方式进一步发展了唯物主义的群众思想,使已有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观点不仅在中国化的过程中具有了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特点,而且增添了许多新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群众思想。例如他指出群众是“诸葛亮”、“力量的来源”和“铜墙铁壁”等,“`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这就是说,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成万的`诸葛亮’,每个乡村,每个市镇,都有那里的`诸葛亮’”等。他用形象的比喻例如“种子”和“土地”、“学生”和“先生”说明革命者和群众的关系。他曾说:要在人民群众那里学得知识,制定政策,然后再去教育人民群众。要想当先生,就得先当学生。[3]324这些论述对马克思主义群众思想的中国化无疑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毛泽东还非常重视用群众思想来指导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把它转变成为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根本路线,转变成为过去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无往而不胜的法宝和今天改革开放年代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的传家宝,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把认识世界的精神力量转变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例如毛泽东指出“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4]409、“有无群众观点是我们同国民党的根本区别,群众观点是共产党员革命的出发点与归宿”[5]、“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它应该受人民的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它的党员应该站在民众之中,而决不应该站在民众之上”[2]809等,对于今天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理论建设和作风建设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南和思想指导作用。

二、毛泽东的群众思想既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了谁的问题,又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依靠谁的问题

作为一个体系严整的理论或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或问题域,有一系列逻辑自洽与相互关联的理论范畴,有被科学哲学家库恩称之为“范式”的基本概念。而这些问题域的确定、范畴的推演与“范式”的存在都是基于最基本的“总范式”的,或者说它们就是“总范式”的逻辑展开与延伸。当然这里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些类似科学哲学的理论特征,无意否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性、阶级性和与时俱进的开放性、发展性。相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恰恰是因为有了这些实践性、阶级性等的强力支撑才成为一门理论科学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的这一“总范式”,或者说贯穿于其发展始终、体现于理论内容各方面的核心概念是什么呢?本文认为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基本命题。这一基本命题不能仅仅理解为是一个学科名称。那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呢?

这个问题毛泽东早在革命战争年代就开始了探讨。例如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该包括“解决中国问题”和“创造些新的东西”[4]408,要把“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变成“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具体革命行动,要使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6]707表现出来,“使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4]374等。概言之,它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7]这个定义一方面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基本理论问题,另一方面也回答了如何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纵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其发展自始至终都是围绕着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怎样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进行的。例如围绕着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的回答,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围绕着“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马克思主义又一重大问题的回答,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

然而,任何一种理论都是属人的理论,其生成、传播和变化的背后都需要一定人们的推动与参与。因而需要进一步追问的是:马克思主义发生“中国化”这一变化是满足了谁的需要或者说是由谁参与的?又是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实现中国化的?而且,作为结合的对象的“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又是谁的实践、谁的历史和谁的文化?简言之,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这一基本理论问题离不开对这一问题隐含的“主体是谁”的回答,亦即“为了谁”和“依靠谁”的问题。那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为了谁和依靠谁呢?

根据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毛泽东的相关论述,笔者认为上面问题中的这个“谁”就是毛泽东经常讲到的“群众”或者“人民群众”(准确地说,是中国人民或中国人民群众),而不是中国共产党或党的最高领袖或者理论家。事实上,中国共产党在早期的革命活动中也认识到人民群众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作用。例如,1922年中共二大通过的党章要求党的一切运动必须深入到群众里面去,1925年中共中央提出革命的命运取决于共产党会不会组织群众、依靠群众与引导群众,1929年《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指出红军的革命行动“一定要经过群众路线”。1945年中共七大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路线和组织路线。而毛泽东更是重视群众的作用与群众运动。例如,他在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就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总结农民运动经验,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提出一切工作“要经过群众路线去执行”,在抗战时期提出把人民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筑成革命的“铜墙铁壁”,提倡工作“群众化的方式”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等等。

联系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动历史我们更能清楚地理解这一点。应该说,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还是很早的。1898年,上海广学会出版的由吴贻谷译的英国人可卡普著的《泰西民法志》(即《社会主义史》)可以认为是第一部翻译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著作。该书最早介绍了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20世纪初,不少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如梁启超)、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者(如孙中山、马君武、朱执信)、小资产阶无政府主义者(如刘师培)和海外留学生都向中国人民介绍了马克思主义。这些介绍很快就湮没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之中。梁启超等不能说不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与理论家,孙中山等革命先行者在屡屡受挫的情况下也未必就一定排斥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这个时候不能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开端呢?实事求是地说,这一历史时期既不缺少优秀的革命领袖,也不缺少天才般的理论家。从一定意义上讲,仅仅是当时中国缺少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的群众力量或阶级力量即中国工人阶级及其革命运动形成的历史发展潮流。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比较观》、《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马克思之名喧传于全国,上自所谓名士,下至初级学生,殆无不汲汲于马克思学说之喧嚣”。[8]特别是从1919年到1921年,马克思主义与胡适的改良主义,与张东荪、梁启超为代表的基尔特社会主义和黄凌霜、区声白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等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进行论战并取得胜利,使许多中国先进分子最终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甚至连戴季陶在内的理论界人士都热衷于参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使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一股不可遏抑的历史潮流。何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生这么急剧的历史变化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个时候具备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阶级基础——二百多万中国工业无产阶级,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需要和呼唤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无产阶级在五四运动中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激励着人们进行理论创造。极具思想创造力与理论敏感性的毛泽东及时捕捉到这一难以为常人所关注与察觉的变化,在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进行艰苦卓绝的28年革命斗争中,先后提出了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革命统一战线、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群众路线等思想观点,逐步形成了独特完整的群众思想,具体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主体和理论主体的问题。

三、毛泽东的群众思想既是对中国共产党经验做法的真实写照,又是对这些做法的马克思主义式的理论升华

在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看来,中国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而不是“一次革命”论者想当然认为的社会主义革命。这种性质决定了革命的出路是正确寻找到根本依靠力量,也就是在不同时期提出符合实际的统一战线结成巩固的政治同盟问题。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解答,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提出了“最广大的人民”这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群众思想的核心概念,并对其作用唯物辩证地加以理解。“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2]808,“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6]674,认为这些人民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9]139。基于这种认识,毛泽东还独创性地提出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形成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也形成了内容丰富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群众理论。

毛泽东的群众思想既是他终身心系人民的精练概括与理论写照,又是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体问题的科学回答与实际解决。综观毛泽东的群众观点与群众理论,无论是他对人民群众本身与作用的认识,党群关系与干群关系的认识,还是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自觉贯彻群众路线都离不开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体问题的科学回答与实际解决。特别是毛泽东正确地把农民作为中国革命的基本依靠力量,甚至提出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与当时一些党的领导人例如陈独秀只注意同国民党合作而忽视农民、张国焘只注意工人运动而轻视农民形成鲜明对比。

毛泽东一生都心系群众与依靠群众。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他明确指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9]136“依靠民众则一切困难能够克服,任何强敌能够战胜,离开民众则将一事无成。”[10]因而,他非常重视群众工作与关心群众生活,对群众的关心达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例如他指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9]138他提出“群众生产,群众利益,群众经验,群众情绪,这些都是领导干部们应时刻注意的”。[11]可以说,这些饱含深情的话语与论述是对“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等唯物史观基本观点的最生动的中国化表达。

建国后,毛泽东仍然在许多场合强调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发展出在和平建设年代如何认识与处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群众方法和群众观点。例如《共产党基本的一条就是直接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一文指出:“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是工人阶级给的,是贫下中农给的,是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广大劳动群众给的。我们代表了无产阶级,代表了人民群众,打倒了人民的敌人,人民就拥护我们”。[12]581“我们现在不是有许多困难吗?不依靠群众,不发动群众和干部的积极性,就不可能克服困难。”[3]293因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不能用咒骂,也不能用拳头,更不能用刀枪,只能用讨论的方法,说理的方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一句话,只能用民主的方法,让群众讲话的方法”[3]291。“共产党基本的一条,就是直接依靠广大革命人民群众。”[12]581这些观点今天看来也不过时。

由于毛泽东看到包括农民在内的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巨大作用,因而他不止一次将党群关系比喻为鱼水关系,用这一比喻说明其对于革命建设事业的极端重要性。他认为“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13],因而要求每个党员摆正好自己与群众的关系:“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6]522他要求牢固树立人民群众观点的思想,“共产党员决不可脱离群众的多数,置多数人的情况于不顾,而率领少数先进队伍单独冒进”[12]581,他强调永远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

四、毛泽东的群众思想既是让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桥梁,也是让马克思主义掌握群众的理论桥梁

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的本质特征是革命性和实践性。但是,马克思主义这种本质特征的实现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与工人和劳苦大众相结合这个条件。正如马克思曾经指出:哲学是头脑,无产阶级是心脏;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14]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本质特征的体现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掌握群众、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个客观的条件。而这个客观条件的创造是与毛泽东的群众观点、群众理论和群众路线的科学指引分不开的。

毛泽东历来重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广大干部和群众,让马克思主义走进群众、掌握群众。例如毛泽东通过在全党提倡“为人民服务”、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2]1096、确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等使马克思主义在感情上走进群众、掌握群众。毛泽东通过开办农民讲习所等形式宣讲马克思主义,通过延安整风运动等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和理论武装工作,用无产阶级思想克服一切非无产阶级思想,使全党乃至全国更加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进方向。

因而,毛泽东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化和群众化。他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中指出:“为了做好我们的工作,各级党委应当大大提倡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使之群众化,为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所掌握,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的思想武器。”[15]毛泽东许多著作大量地体现了用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形式通俗化地宣讲马克思主义理论。例如他用“实事求是”表达唯物主义认识论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用“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来说明认识的发展过程,用“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来说明坏事和好事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辩证法,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来说明具体情况必须具体分析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毛泽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思想具有特殊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意蕴与方法论价值,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掌握群众与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统一。毛泽东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2]899不难理解,由于人民群众的认识在整体上是分散和不系统的,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需要甄别、加工与提炼,因而“从群众中来”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与观点,对来自群众的认识、意见与要求进行科学的抽象,化为总体上更全面、更深刻地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集中的、有系统的、有条理的认识或领导意见。这个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掌握群众的过程。“到群众中去”就是把这种认识或领导意见化为群众的认识并见之于群众的实践,实际上也就是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过程。概而言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概括,是把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提升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法、工作方法在理论上的无缝对接与直接统一,这是毛泽东又一独创性的贡献。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这样一种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认识论也是一种实现马克思主义与群众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因而,毛泽东要求共产党员不仅要自觉贯彻两个原则即“一条是群众的实际上的需要,而不是我们脑子里头幻想出来的需要;一条是群众的自愿,由群众自己下决心,而不是由我们代替群众下决心”[2]1012-1013,而且,还要自觉地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工作做得好坏的尺度。毛泽东指出:“在一切工作中,命令主义是错误的,因为它超过群众的觉悟程度,违反了群众的自愿原则,害了急性病”[2]1095;“善于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行动,善于使我们的每一个运动,每一个斗争,不但领导干部懂得,而且广大的群众都能懂得,都能掌握,这是一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领导艺术。我们的工作犯不犯错误,其界限也在这里”[1]1319-1320。这样中国共产党就不会犯命令主义的错误,也不会犯群众尾巴主义的错误,就能真正地使共产党人和人民结合起来,像种子一样在人民群众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当然,毛泽东的群众思想博大精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际进程所产生的影响远非本文所述的这些方面,对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挥着同样不可小视的作用。限于篇幅,这里不再详述。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5]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71.[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本书编写组.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3-4.[8]许全兴,陈战难,宋一秀.中国现代哲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103-104.[9]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毛泽东.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381.[11]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1:40.[12]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2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13]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547.[1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19-1320.[15]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9.

第四篇: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摘要:毛泽东思想的本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而次源则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渊源、理论性质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是同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中国的基本国情,科学地总结人民斗争的实践经验,阐明了中国革命和建发展规律,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民族化,同时在形式上有所创新,用中国自己的民族形式表达马克思主义,使之具有中国的作风和气派,是中国形式、即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本源

中国实际

绪论

理清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有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毛泽东思想,更好的帮助学生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学习坚忍不拔的性格和爱国主义精神对于我们这些后人来说,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也是我们这一代人所缺乏的精神品质。

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同中国实际问题相结合所产生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1942年,毛泽东曾经在一次讲话中说过:“我们要把马、恩、列、斯得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 的理论,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1在这里,“解决中国问题”和“创造些新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两个互相关联、互相一致的目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二、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而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时间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时间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毛泽东著作中所表达的。

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同时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理论渊源。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和传播,就不可能产生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的思想理论条件,是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与传播。第一,1915年9月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启蒙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它不仅给封建专制主义、封建的伦理道德和迷信以前所未有的打击,对启发人民的民主主义觉悟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激起了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真理、探索民族解放新途径的热情,从而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十月革命的影响,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和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二,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中国之后,引起中国思想界发生巨变。它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经过新文化运动犀利的中国,为马列主义的传播准备了条件。

这时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中的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由从西方资产阶级文明中寻找出路转而向俄国学习,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俄国革命经验来重新考虑中国问题。他们学习、宣传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进行斗争,扩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阵地,使之成为中国进步思想界的主流,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国的先进分子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考察、思考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问题,并经过长期实践,逐步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正确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本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而次源则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毛泽东思想产生,形成的过程,也就是马列主义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融会贯通的过程。所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麻醉的思想形成的思想理论渊源。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迫切学要新的本阶级的思想武器的知道和革命政党的领导,这就为马列主义传入中国和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创造了社会条件,奠定了阶级基础;而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的人民革命运动则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间基础。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有一个历史过程。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尝试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已经萌芽。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但在时间上为开辟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奠定了极为坚实的基础,初步形成了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并解决了与这条新道路相关的一系列革命的基本问题,特别是关于《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已初步包含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方面,这标志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已基本形成;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即从遵义会议到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的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到达成熟,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思想继续得到发展。“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2的任务,并且进行了艰辛的探索。这是毛泽东领导思想的继续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不是在个别的方面,而是在许多方面以其创新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构成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

毛泽东提出了“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3的任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成为指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是指这种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既是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又完全是中国的东西。

因此,毛泽东思想包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多个方面的内容以及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三个活的灵魂。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产生的毛泽东思想的具体内容。

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或者说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句话有两重深层含义必须理解和重点掌握:其一,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渊源、理论性质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脉相承的;其二,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形式、中国风格即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又是中国的,是同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调查研究中国的基本国情,科学地总结人民斗争的实践经验,并且在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错误倾向作斗争的过程中,阐明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规律,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民族化,同时在形式上有所创新,用中国自己的民族形式表达了诞生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使之具有中国的作风和气派。

可以说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内容上,它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揭示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把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加以科学总结和概括,使之上升为理论,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形式上,它把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变成中国的民族形式。即:根据中国的民族特点,运用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来深入浅出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中国革命的理论和政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形成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既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综上所述,毛泽东思想来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1.《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08页。

2.参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506页。

3.《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1938年10月14日,毛泽东演讲于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的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的一部分。

第五篇: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然而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崭新的思想武器,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自然而然的解决中国革命多面临的问题,还必须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这个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把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之所以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对中国革命的进程中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在长期艰苦斗争中,毛泽东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工作,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主要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正是坚持了这些立场、观点和方法,他才能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提出系统的、完整的关于中国革命的科学理论、战略策略和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

马克思主义理论,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实践的理论、应用的理论。因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就是理论应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出独具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新的应用的理论——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两次历史性飞跃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 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落足点.毛泽东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 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毛泽东从近代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状况出发,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规律,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的思想,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其基本点:一是正确认识中国社会各阶级,特别是资产阶级。二是正确认识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加上党本身的建设,就成为中国革命的三个主要法宝。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成为全民族的领导核心,并且创造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的基本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

第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创造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采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实行逐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具体政策,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占世界人口近1/4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中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艰难任务。毛泽东提出的对人民内部的民主和对反动派的专政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这些正确的思想、方针和主张,对后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毛泽东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工作,在中国革命的长期艰苦斗争中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这些立场、观点和方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它们不仅表现在毛泽东的全部科学著作中,也表现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活动中。

中国共产党是鸦片战争以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进步潮流同十月革命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进步潮流相交汇中应运而生的。它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更是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这一鲜明特点。毛泽东思想,一方面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方面又完全是中国的,是中华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现和理论上的最高概括。毛泽东思想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支柱,将长期激励和指导我们前进。

下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毛泽东思想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毛泽东思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

    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 摘 要:由于近代中国的特殊情况,中国的现代化呈现与世界现代化不一样的形态。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中的重要理论思想之一,毛泽......

    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姓名: 班级: 学号: 摘要: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的由来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与中国文化在20世纪的发展......

    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专题

    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姓名: 班级: 学号: 摘要: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的由来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与中国文化在20世纪的发展......

    周恩来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周恩来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摘要: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极大地激发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而西欧又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一条重要的途径。留学期间,他视马克思主义为解决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内涵及重 要意义内容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最先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先后产生了......

    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论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目录 摘要...................................................................................

    论文: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5篇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摘要: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它运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