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阳安妙
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如:课时紧与容量大的矛盾;教学手段单
一、教学方法死板与新课程内容灵活(多角度看问题)的矛盾等等,因此课堂上既难调动学生的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品质,因此改革历史教学手段显得很有必要。近年来。我校加大了对教学设备的投入,我们历史教师在与传统媒体教学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引入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丰富多彩的画面,动静结合,声音、色彩的组合,既把历史事件与人物诠释得生动精彩,也把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展现的清晰明了。这样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课堂上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果迅速提高,很好地达到历史教学目标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尽管历史无法像物理、化学实验那样再次让我们去经历和体验,但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历史文物,或历史遗址,摄制成录像片,拍成照片,连同历史过程的影视实录,在客观真实的前提下,根据教学的需要,采用现代技术使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集合在一起,加工编辑成多媒体辅助课件。历史教学中利用这些课件,打破时空限制,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图文声像并茂,生动感人,形象逼真地再现已消逝的历史现象,创造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学习主动积极性。
历史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活生生的画面和悦耳动听的音响刺激感官,使学生耳目一新,身心愉悦,产生乐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情景感染,情绪体验,内心产生共鸣,得寓情于到启迪,产生情趣、理趣,寓理于情、理、情理交融。给历史学习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在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手段的采用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制作一些特效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如:比较两个历史事件的区别时可以把表格的底色在栏目上用对比色搭配(如:红-绿、黄-紫),给学生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对历史地图中的航线(如::新航路的开辟),战争路线、文化圣地等都可以做成动画的形式,让平淡无奇的画面变得形象、生动起来,在艺术欣赏教学中,对图片文字的叙述可以插入音频、对图片进行解说,对文学作品进行诵读(如诗、词),增加艺术作品的感染力。这样使整个教学课堂活沷生动,学生更加乐学、活学。
如在讲抗日战争时,首先播放歌曲《保卫黄河》,听到这壮怀激烈、振奋人心的曲调,学生精神振奋,跃跃欲试,教师自然地导入要学习的内容-----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分层次的进行情景设问。再如讲到“敌后抗日根据地”内容时,利用幻灯片和autuware手段重新绘制地图《敌后抗日根据地示意图》,根据讲解的顺序点击出每块根据地。例如在讲授《日本大举侵华和红军战略转移》中的工农红军长征时,运用多媒体选播了遵义会议前和遵义会议后两个阶段的录像片断,配合解说,不仅吸引了学生,而且学习观看画面,强烈震撼了学生的心灵。他们对王明左倾错误导致长征初期失利疾首蹙额,义愤填膺,对遵义会议后长征节节胜利,机动灵活战术拍手称好,并从中感悟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艰难困苦,受到了革命传统教育;并认识到了正确决策是革命胜利的保证,长征胜利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走向胜利。
二、丰富历史知识点,引导自学。
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不仅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和谐愉快氛围中学习,而且多媒体课件还是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清晰的认知导航路径,学习策略,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学习,探求新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能力。
历史讲究“论从史出”,结论不是凭空或老师直截了当的摆出,必须通过“文说历史”(材料),“图说历史”在大量真实、有效的史料、图片中去发现历史,得出结论。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来说,一只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这种讲授式为主的方式,当然也穿插了启发互动教学。但与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相比较,传统教学方式,老师不可能上课写几大篇史料在黑板上分析,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多媒体教学则可以做到,每讲授一个历史事件都可以快捷地提供多个史料让学生阅读,分析和总结出结论。同样老师也不可能迅速画出形象生动色彩丰富的图片,而多媒体只需轻松点击则可完成。此外还可以穿插适当的题型配合练习,这样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引导学生自学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历史知识结构和学习任务的不同,分别设置若干相关问题,投影到教室屏幕上,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协作为单位,以投影出来的问题为学习目标,阅读相关课本内容和多媒体课件提供的相关历史资料,从中由浅入深地思考和理解本课所要掌握的历史知识,进而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在完成历史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等学科任务的同时,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例如在《日本大举侵华和红军战略转移》一课中我采用了这种方式,设计了如下问题:
1、日本为什么会发动“九•一八”事变,导致了什么结果和影响?“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外各种政治力量的态度如何?
2、“一•二八”事变与“九•一八”事变有何异同?
3、蒋介石面对日本大举侵华采取的政策是什么?为什么?这些政策有何影响?
4、中央苏区红军第四次反围剿与第五次反围剿有何不同?其原因是什么?
5、红军为什么要长征?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长征的胜利有何意义,从长征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6、遵义会议为什么说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思考阅读课文内容和课件资料库中的影视资料、图片资料、文史资料,围绕这些问题学习思考,寻求答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手段,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感
帮助学生弄清基本史实,还需要使学生有清晰的时空感觉,才有助于学生有效的理解和记忆历史史实。讲述战争场面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描述战斗的激烈场面,同时把时间、地点,气候等有关的情况展示出来。如讲述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时,在播放录像片段(约3分钟)过程中,当片中提到哪一个地点,点击屏幕左下角设计好的地点一次是:卢沟桥、太原、徐州、武汉等城市和地点。录像完毕后,点击华北、华中、华南三个地区,指出四次会战的结果。这样枯燥、呆板的文字变成简单、清晰、生动、活动的场面。使学生不仅能准确、牢固地把握历史知识,还能把它与相关的地理知识联系起来。久而久之,学生形成正确的时空观不成问题的。
四、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历史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情感教育是历史教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教学中离开了情感教育,单纯传授的历史知识就是一个枯架子,学生学得没味,老师教授也没激情,也就达不到有效的教学目的。所以教授时有景入情,情景交融,以情感人,从而使教育和感染的力量能够达到学生的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情感它是千百年来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培养起来的对本民族的一种深厚的情感,是一个民族精神和凝聚力的体现,是维系国家统一与发展的一条重要的纽带(引至教科书)。在历史学科的教学中更是突显出它的优势,因为它有很多爱国主义精神体现的丰富的素材。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更是让它增色不少,古今中外的例子多不胜举。如在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教学中,我先出示形象的四大发明图片,以及四大发明外传示意图,结合教材让学生找出纸的外传是公元8世纪传到阿拉伯,12世纪传到欧洲国家;指南针是12世纪末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到欧洲;火药也是在12、13世纪先传到阿拉伯再传到欧洲和世界各地;印刷术是由波斯传到西方,14世纪欧洲才出现雕版印刷品,15世纪中期德国出现金属活字。让学生认识到从汉至元我国在世界上国力强盛,对外开放,领略到中国悠久的历史,领先世界优秀灿烂的科技文化,激发学生一种民族自豪感。在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二中列强的侵略与中国军民的反抗斗争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视频、音频、图片、文字说明等为一体的特点,进行了情景教学,先看鸦片战争、甲午海战视频,学生直接感受到晚清时期腐朽的封建统治而导致中国在世界上落伍,综合国力远落后于西方,武器装备悬殊,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不能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列强随意贱踏中国的主权,在中国的大地上肆意横行,而晚清政府只能委曲求全,签定各种丧权辱国的条约,让学生感受到屈辱,激起学生一种对侵略者的憎恨和对满清政府的不满,让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自觉树立起一种为中华民族之掘起而奋斗的民族情感。在抗日战争的教学中,采用形象直观的图说历史教学,出示日本军官杀人比赛的图片――当年《东京日日新闻》,以“百人斩,大接战,勇壮向井、野田两少尉”“百人斩,超纪录,向井106--野田105,两少尉延长战”为标题,刊登了这次骇人听闻的“百人斩杀人比赛”。然后重点赏析画家李自健的油画《南京大屠杀》,整幅油画由“屠”、“生”、“佛”三联组成,宽3.2米,高2.1米,画面主体是堆积成山的尸体。左侧为“屠”,两个趾高气扬的日本军官站立着,其中一个正狞笑着擦拭沾满鲜血的战刀,中间一联为“生”:在尸山的上面,一个孩子正趴在裸露着胸膛惨死了的母亲身上哭喊着。右侧一联为“佛”:一位佛家弟子正托起一位惨死的老人,整个尸山的后面是奔流滚滚的长江,画面占据了整个屏幕,清晰的杀、救、哭场面,带给观众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通过赏析激发学生对日本侵略者--帝国主义邪恶势力的痛恨。对遇害同胞的同情,自觉形成一种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安危的爱国主义情感。此时学生有的惊讶、有的愤怒,课后纷纷表示对日军的愤慨,并产生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完善人格,培养高尚的情操,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不少典型人物形象,采用多媒体教学,把视频、音频、图片相结合,可以把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鲜明,个性突出,让学生记忆深刻,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这些人物个性品质,做到“润物细无声”。在具体的教学中要运用好这些经典的史料。如古代忧国忧民悲愤投江的屈原、精忠报国的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的文天祥、消灭倭患的戚继光、不畏权势虎门销烟的林则徐、黄海战役为国捐躯的邓世昌、甘为变法流血牺牲的谭嗣同、英勇就义的狼犽山五壮士、舍身炸雕堡的董存瑞等这些典型的材料在多媒体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情绪,营造一种氛围让学生得到一种情感体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高尚情操,得到人格的升华。
五、利用多媒体手段,启迪学生思维。
运用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可以化难为易。由于教材内容和参考资料的分散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思维过于分散的现象,本人设计的多媒体课件中,通过流程图将整节课的知识点归结为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反攻阶段 的过程,一步步启发学生理出所有分散的知识点的线索,从而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突破了学生这一学习难点。运用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可以点拨规律和方法。学生看问题往往带有片面性,喜欢就事论事,对于较复杂的历史现象的认识和分析浅表化,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对此,教师应借助多媒体课件(主要是利用幻灯片)提高他们这方面的能力,探寻规律、启迪思维。
但是如果使用不当,或者盲目认为利用多媒体手段越多越好,往往适得其反。那么利用多媒体手段应注意哪些事项呢?
1、适时运用。
恰到好处得运用,才能化平淡为神奇,获得最佳效果。在播放会战录像片段时,如未先向学生说明日本侵华的计划、准备,直接播放,学生就会感到突兀,也就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因此多媒体手段应用在“刀刃”上,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导应是增强学生主动地探索知识,增强主体意识的过程。如果一节课自始至终全部使用多媒体手段,把学生当作一个随意往里灌注知识的口袋,那么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也就降低了学习效率。
3、把握好度。
凡事讲究一个度,特别是多媒体的应用更应把握好程度,防止供大于求。如讲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卢沟桥事件时,为了再现历史事件过程,教师可以放有关卢沟桥事件的片断,但如果超过10分钟,这就使多媒体手段的应用失去了应有价值。
历史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二者相结合是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的一个成功例子,的确历史这一学科就决定了它有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特长。这就要求我们当今的历史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地学习、掌握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以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
第二篇: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双堆中心校 杜满恩
内容提要:
多媒体作为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被运用到课堂之上,其优势充分体现出来。多媒体的运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同时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但其中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及如何制作课件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 中学历史教学 多媒体 运用 优势 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普及,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广泛的被运用到课堂上了。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声情并茂的再现历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同时可以把更多的材料带进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但任何事都过犹而不及,如今运用多媒体暴漏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笔者结合自身对多媒体的运用,谈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一、多媒体的运用,有利于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柏拉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历史最大的特点就是过去性,单凭老师一张嘴,无法再现历史,从而使历史课枯燥乏味,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多媒体运用到历史教学中以后,可以通过图像、声音、文字再现历史,使学生回到历史中去。学习《鸦片战争》这一课时,首先出现《虎门销烟》的视频资料:林则徐站在冒着滚滚浓烟的销烟池旁,铿锵有力的说:“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再一个个跳出冒着火焰的几个大字《鸦片战争》,这样上课一开始就把学生置于战争前夕的历史情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情趣。再讲到《全民族抗战的兴起》时,首先播放一段抗战画面,配上一首抗战歌曲《大刀进行曲》,使学生身临其境,仿佛回到了那段全国人民同仇敌忾的抗战历史中。这很容易使学生了解那段历史,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多媒体的运用,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历史教学的目的就是“借古鉴今”,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学习英雄人身上那些高贵的品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一课,讲到“黄海海战”时,主要让学生体会邓世昌那种为国牺牲,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这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甲午风云》电影片段,让学生亲眼目睹邓世昌驾着致远舰撞向敌舰,落水后毅然殉国的壮烈场面,这必然会给学生以心灵的触动。这是教师无法用语言去表达的。
三、多媒体的运用,有利于扩充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课堂四十五钟的时间有限,怎么才能在这短短的四十五分钟里把更多的历史信息传
递给学生,让他们可以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多媒体可以做到。运用多媒体技术,可把课堂教学所需的板书提纲、图示、表解、地图等在有限的时间里反映出来,扩大信息量,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再讲到《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时,让学生去自己评价汉武帝,如果学生只根据课本知识是很难下手的。这时运用多媒体把可以把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措施归纳总结好,呈现给学生。汉武帝的各项措施通过画面、图像、声音反映出来,再呈现一些前人对汉武帝的评价,就会给学生一个很好的契机。在讲授《“大危机”与“新政”》一课中,通过多媒体在短短45分钟内向学生逐步显示了一个图示式纲要线索表,二份主要国家领导人的演说摘录,三段视频资料,四组数据,通过电视屏幕播入了各种说明性的辅助板书,需要时主板书再出现,这就使得图示线索纲要式的板书显得清楚明了。大量信息通过多媒体显示出来,学生不但对教材内容理解得更深透,并且面对属于调查和解释疑难的学习任务时,就能展开更有意思的讨论。通过观察图表尤其是主板书的演示,提高了学生理解教材线索、编写逻辑提纲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多媒体的运用固然有许多好处,但是有许多教师盲目跟风。不但没有使多媒体的长处发挥出来,还适得其反,破坏了正常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运用多媒体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不能逢课就用多媒体。多媒体的运用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可有的老师把以前的人为“填鸭式”变成了机器的“填鸭式”,不但没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把学生搞的疲惫不堪。
二、要注重课件的制作。多媒体教学大多是通过课件的形式进行的,可课件的制作是件很复杂的事情。很多老师就是从网上下载一些课件,稍微修改一下,有的干脆直接运用,这么做是很有问题的。课堂教学要有一定的思路,每个人的教学思路是有差别的,用别人的课件,就是用别人的思路在教学,对于自己可能达不到效果。有的老师自己设计课件,可把自己找到的资料、教材上的资料,通通都搬到“教学课件”中,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一个好的课件不应该仅仅是图片、文字的堆砌,或教学提纲的展现,而应该是能体现出教师教学设计思想,是师生互动学习的平台,是对学生多种学习器官的调动,从而充分发挥多媒体工具辅助教学的作用。在制作课件时,应该注意我们运用这个材料的目的,怎样设计才能达到最大效果。在讲《全民族抗战的兴起》时,开篇我们播放《大刀进行曲》,把学生带到那段战争岁月中去,讲到“共赴国难”时,可以再次播放《大刀进行曲》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可以收到更好教学效果。
作为新世纪的老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多运用多媒体去教学,充分发挥其优越 性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但也要重视其中存在的问题,不能使之偏颇。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北师大版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教师教学用书北师大版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双堆中心学校 杜满恩
第三篇:谈谈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山区多媒体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
运 用 及 价 值
工作单位: 巍山县青华中学
姓
名:
刘 智
二O一一年四月
浅谈山区多媒体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及价值
云南省 大理州 巍山县 青华中学 邮编672405
【摘要】随着多媒体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广泛使用,笔者就如何合理运用媒体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各位同行共勉
关键词:生物教学 多媒体 价值 注意事项
2005年国家实施了农村远程教育资源配置模式三,我校也有了多媒体教学资源,从而给我们山区的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尤其在生物课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彻底改变了以往的图片、挂图、文字再加实验的教学模式。有了这些资源,它把文本、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文件整合成多媒体课件带入课堂,可以极大的丰富了课堂内容;教师教起来更顺手,学生学起来更主动,更积极,这对我们的生物教学可以说是一次划时代的创举。下面笔者将对多媒体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及价值浅谈一些我个人的看
法,以供同行参考交流: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把静态变为动态,化抽象为直观。
生物课虽是一门贴近生活、自然和社会的学科,但它又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学科。有些知识没有直观的教学,学生很难理会,因此作为生物教师我们必须力求做到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直观。要想实现这一目标,运用多媒体,充分发挥媒体的功能,把生物知识由“静”变“动”,由“死”变“活”,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化、具体化,把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生理功能真实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用好多媒体资源,这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教学,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减少不必要的消耗和浪费,达到加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生物课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多媒体教学不能替代传统的模型教学
多媒体的设计在山区生物课教学中虽然可以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生物课都能运用多媒体教学,我们生物仪器室内
配备了相关的教学模型,我们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今天,那些比较直观的教学模型是否是应该尘封保存了吗?回答当然是“不能”,因为生物教学本来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能与现实生活脱节,把教学内容与实物标本结合起来教学,一方面,因为比较直观,在教学过程中能化难为易。另一方面,让实物标本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七年级下册《血液循环》,在讲述心脏的结构,运用心脏模型教学,学生对心脏的四个腔以及与心房和心室相连的动脉和静脉的认识一目了然,学习起来轻松得多。同时运用心搏和血液循环模型学习体循环和肺循环,在教学中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形象化,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可以使生物课轻松愉快、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不能忽视知识的归纳
在传统的生物学教学中,教师每上一节课,除了携带教案、挂图以及模型等繁琐的教具外,还要书写大量的板书,教学过程繁重、枯燥。而多媒体课件能图文并茂、声像结合,将它运用于生物学课堂教学,那生动形象的画面
和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不随意注意,而且可以激发并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
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非是生来就有的,我们教师可以利用后天的环境熏陶,有意识的教育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师,首先应对学生进行生动、具体的教育,激发求知欲望。多媒体软件由多种媒体信息组成,由文本、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文件整合成多媒体课件,这样图文声像并茂,给学生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种刺激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给学生生动的,真实的形象,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譬如讲到八年级上册《昆虫的生殖与发育》,本节课从内容与形式上来看,重点是观察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以及讨论蝗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再总结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我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首先准备好了“昆虫多样性”、“蚕的一生”、“蝴蝶的一生”、“蝗虫的养殖”视频资料,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引领学生进入教学,让学生感觉到昆虫的多样性,感受昆虫世界的神秘,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探索新
知的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新奇、兴奋状态。
在观看视频“蚕的一生”、“蝴蝶的一生”、“蝗虫的养殖”时,对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再进一步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得到答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本节通过观察、讨论、观看视频等形式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充分的感性认识,最后总结归纳出知识,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表达交流、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体验到了生物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到了生命的神奇与力量。
在这样轻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归纳总结,并且做相关的练习和作业,只有这样在轻松接收了知识后得到巩固。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优化生物实验教学,但不能淡化或取消学生实验。
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生物教学实验可以优化生物实验教学,强化实验效果。生物教学常常要进行一些演示实验,但一些常规的实验方法存在一些弊端,如有的可
见度太小,有的过程太快,有的难以演示,有的操作规范性太差,导致实验效果不佳。多媒体技术应用能优化实验教学,创造更好的实验效果。如《消化与吸收》一节中的演示实验,两支试管内发生的现象,视力稍差的学生就难以看清。这时如运用电教设施,就可以大大强化实验效果。多媒体教学集声音、图像、动画、模拟等手段为一体。现行的初中生物学新教材内容新颖且知识覆盖面广。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好奇心强,但理解能力有限,要进行探究性学习和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较高的教学目的,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完全胜任。
而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对优化生物课堂教学很有必要,特别是实验教学,它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实验教学上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整个过程呈现给学生,但它不能完全取代生物实验教学。
例如我在教学七年级上册《植物细胞的结构》时,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让学生实际操作,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培养创造精神。
(四)、多媒体课件在生物课教学中可以促使学生更自
主地探讨知识,学习更主动,但不能忽视学生生物素养的提高
现代教育教学认为: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只有自主学习,才能帮助学生确立自己的尊严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所以我教学时有意识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相信、鼓励学生,创造一切可能的机会,帮助他们自主探索,通过实践来获得能力的提高。多媒体课件促使学生更自主地探讨知识,使学生学习更主动,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生物界是丰富多彩的,教材中内容的枯燥、概念的抽象以及在教学中无法实践的难题通过利用多媒体的模拟,以具体、形象、生动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更自主地去探讨知识,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多媒体课件使教学难点更易突破,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认识能力和思维有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难点也较多。比如我在教学八年级下册《保护生物多样性》一节中,运用视频资料“白鳍豚在长江中的生活现状”、“滇金丝猴”,了解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关注环境保护法、野生动
物保护法,探讨保护环境,减缓物种灭绝,我们能做什么?
本节设计首先通过视频实例导入,以情感为切入点,在学生心目中留下保护生物多样性与保护我们生命一样的基调,通过具体的资料向学生展示出其他物种的灭绝将会影响到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会导致人类的生存困境,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顺势引导学生讨论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同时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几个生态平衡被破坏、物种被灭绝的短片,学生们于悲叹之余,愤怒与焦急之情油然而生,按捺不住纷纷提出各种各样的保护措施。最后利用讨论结果学习国家具体制定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法律法规。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和基本的生态伦理道德观,让每一个未来的中国公民真正完成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使命,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生物素养。
这样的教学方式,它不仅能使抽象的教学知识变得具体直观,生动形象,而且还有助于创设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兴趣盎然,充分自信的参与教学,真正做到由“要我学”转变为“我想学”、“我要学”、“我乐学”。
综上所述,随着多媒体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中学课堂,正确使用多媒体,使之恰当地出现于不同的课堂和不同内
容的讲授之中,将是我们山区教师深入研究,探讨和不断实践的一个新内容。因此,如何能使电教媒体准确自如地运用于每一堂课中,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探索清楚,利用明白的事情。所以我认为,在将多媒体引入生物课堂之后,除更好地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之外,还要注意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一些问题,真正使多媒体成为教育信息的载体,成为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好助手。
参考文献:
1、苏教版汪忠主编《生物教学参考书》
2、山西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课程》
3、长春出版社吴柏总编《教学创新》
第四篇:多媒体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利与弊
多媒体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利与弊
阿舍中学
梁龙凤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多媒体技术迅速得到普及,大量应用到各个领域当中,在教育行业中也引起了强烈反应。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当中的运用,一改往日教学中的枯燥乏味,极大地增强了课堂中的直观性,使学生产生共鸣,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学习效率,优化了课堂教学质量。对于学校而言,多媒体网络可以集中优秀师资力量,大范围的对学生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但由于多媒体自身存在的缺陷以及在历史教学中的实际操作问题,也相应的存在一些弊端。本人就平时教学一点体会,探讨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利与弊。以期与大家探讨。
一、多媒体可以再现生动的历史场景,营造浓厚的历史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感”。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浓厚兴趣并使之形成持久的饱满的学习热情,对于完成教学任务是十分重要的。多媒体技术创造的生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恰当的解说,感人的音乐,会在学生的大脑皮层引起兴奋,形成深刻的记忆。这种注意力的集中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前提。因此,在《甲午中日战争》一课中讲述甲午海战时,我播放了从电影《甲午风云》中剪接的“邓世昌率领致远舰全舰官兵在黄海海战中与敌军英勇斗争的场面(用时 1
四分钟)”。学生在观看时犹如身临其境,纷纷被邓世昌及全舰官兵的人格魅力所感染。为了创造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此时,我不失时机的问学生有何感受,学生群情激奋,踊跃发言。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这比教师口授或学生讲述邓世昌事迹的效果要好得多。同时也能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
二、多媒体可以全方位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传统的历史教学,比较重视历史的逻辑性,却忽视了历史的形象性,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活动主要依靠大脑左半球来进行,右半球经常处于相对抑制状态,其结果往往是:“言者谆谆,听者昏昏”。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却可以给学生视觉、听觉等感官的全方位刺激,使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同时运转,使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有机结合,这样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述《瓜分中国的狂潮》一课时,传统的教学手段就只能利用书中简表和挂图,很抽象,而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可以把表变成图,同时又把每一个国家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制成动画,学生讲一个国家,它占领的势力范围就飞入图中相应的位置,这样就使学生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范围之广有一个感官上的认识,使学生先形成形象思维,进而使形象思维抽象化,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中国所面临的民族危机。从而使知识的获取由难变易。
三、多媒体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提高记忆效率,巩固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知识记忆的任务是十分繁重的,这也是学生普遍感到头痛的一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就要寻求加强记忆的方法。心理学工作者研究认为,多种感觉器官协同进行识记是提高记忆效率的好办法。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声、光、电技术同时传播各种信号能给学生以强烈的视听效果,可以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进而加深记忆。这对于学生在理解基础上记忆所学知识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因此,在讲甲午中日战争四次海战时,我将《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做成动画,如讲威海卫战役时,威海卫海域附近就出现动画效果,同时播放隆隆的炮声。讲到威海卫战役中主要人物丁汝昌时,立即将丁汝昌人头像出现在威海卫附近,这样就可以把战争中的事件和人物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同时获取同一事件的相关信息,学生就会在脑海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加强学生的记忆效果。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节省教学时间,扩大课堂容量。历史课的信息容量大,板书提纲多,传统的口传笔授的教学手段往往使师生疲于奔命,苦不堪言,而多媒体手段却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在讲《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危害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可以解决上述这种难题。在学生回答内容时,将其一一展示出来(竖排),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逐条分析危害,分析一条展示一条。如下所示:中日《马关条约》:内容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
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危害⑤丧失更多领土⑥加重人民负担⑦侵略范围扩大⑧阻挠民族工业发展注:①~⑧表示出现的先后顺序这种作法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有限的时间内显现大量的信息,增加了课堂密度又节省了时间。在讲述英国如何一步步侵占香港时,由于涉及到以前所学的内容,于是我把书中1898年英国租界“新界”示意图展示出来,并将香港被英国侵占的三部分分别制成动画,让学生结合以前所学内容来回答,在回答的同时操作演示,这样既增加了课堂容量,又节省了时间,学生学起来既感兴趣又加强了记忆效果。
实践证明,电教媒体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具有形象直观、突破时空限制、增大信息量、提高课堂效果等诸多优点,但在实践中多媒体也有着自身的缺陷以及在历史教学中的实际操作问题:譬如有些教师往往忽视使用电教媒体时应注意的“度”,过滥或过乱地运用电教媒体。这不但不能使电教的优点得到发挥,再如多媒体的幻灯片是一张一张组成的,复习巩固时,对于刚上过的内容就很难形成像黑板板书那样留下的知识体系;教学过程中因为没有老师的板书过程,所以很多同学会忽视记笔记等等。
为此,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教师的主导性与电教媒体的辅助性要处理好。有的教师在使用电教设备进行教学时,一堂课从头到尾手按鼠标,这种使“执教者手忙脚乱,学习者眼花缭乱,听课者心烦意乱”的做法,既违背了教学规律,又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事实上,电教媒体在教学中只能起到辅助手段的作用,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手段。
2、授课的演示与学生的学习要交互。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知识从教师到学生是单向传递的。而使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时,知识是双向传递的。使用现代媒体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教学的主要功能是演示和交互。这就要求教师用电教手段进行分步提示演讲,引导和指导学生主动学习,为个性化的教学和因材施教提供条件。
3、电教的程序化与学生的创造性要结合。由于电教媒体所控制的教学流程过于严密和紧凑,势必限制了教师的临场发挥和师生之间的交流,造成了课堂氛围拘谨而不灵活。鉴此,在实践中应注意处理好电教的程序化与学生个性思维的创造性的关系,做到两者之间的合拍与整合。
4、多媒体的运用和书本要结合。在多媒体教学中,很多老师只注意到花大部分的精力去制作漂亮的幻灯,但忽视钻研教材,运用教材,让学生在获得很好的感官享受的同时忽视了记笔记,对书本非常生疏,做起题目时,不知从何下手。所以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书本,熟悉课本。
新时代的到来为人才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每一位教育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历史是一个由时间、空间和人物构成的三维立体画卷。多媒体教学为历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由于其生动活泼、图文并茂、明朗直观、人机交互等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使学生主动地感知历史、认识历史、掌握历史、运用历史,能够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得历史这个古老而富有活力的学科萌发生机勃勃的春天。
第五篇:浅谈历史课教学中多媒体手段的运用
浅谈历史课教学中多媒体手段的运用 陕西省合阳县合阳中学 党均仓
摘要:本文就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历史教学,全面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使用多媒体手段辅助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手段,进一步优化教学环境,提高历史教学效果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关键词:多媒体手段 辅助教学 历史教学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何更好的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功能,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本人通过对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对比和思考,有比较多的体会,现在谈谈对这一问题的几点认识。
一、历史课的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它能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反映出来,调动学生运用各种感官来直观地接受传统教学中不易解决的一些问题,这是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化繁为简,化抽象为直观。但是,历史科也是一门科学,它的任务也是经由感性认识最终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某一历史事件的现象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和发展规律,“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有鉴于往事,资以治道”。因此,历史课教学绝不能让学生仅仅停留在对事物表象的认识上,在对学生进行多媒体展示的同时,应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感知的现象进行理性思维,从中发现、认识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例如,在讲到“美国内战”一节的时候,向学生展示美国领土扩张图,不能局限于让学生仅仅知道领土变化的具体细节,更应该从当时的大环境(第一次工业革命正在进行)来分析扩张的背景(扩张是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对其中的“西进运动”也不能局限于了解一些图片,更应该让学生知道“西进运动”实际上是工业资产阶级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如果过分地追求声光效果和罗列史料,往往会冲淡了所要表达的主题。这类问题是近年来多媒体教学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当然这不是多媒体教学本身的问题,而是我们有些教师过分地依赖多媒体所造成的后果。
二、历史课的多媒体教学要特别注重调动学生情感方面的因素以增强教学效果 所谓历史教育,实际上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以,历史课的内容更具有情感因素,与其他科目相比它可以上得更生动活泼,课堂效率更高。但我们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千篇一律地采取应付高考的“讲题”方法,忽视了历史教学强大的育人功能。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为历史课的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增强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技术手段。但是,在教学手段进步的条件下,如果教师的课堂教学仍然不能完全的投入情感因素,枯燥无味地、机械性地演示文稿,那么,多媒体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例如,有的教师在讲到“新中国的成立”一节,讨论“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时,多媒体演示《开国大典》的片段,要求学生认真地看,自己却面无表情,只是程序性的操作,播放完了事,根本不能满怀激情地、理直气壮地从对一百多年来的历史的分析中得出明确的、应有的结论。我们经常要求学生在听课时跟上老师的思路,但是在学生爱国热情激发出来的时候,我们的心情却不能和学生的脉搏一起跳动。这时,学生会认为,历史老师有时给我们讲的“每当我们听到庄严雄壮的国歌声时,我们的心情就……”是一句空话!相反,如果我们能把情感因素和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到“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发展”时,我们可以结合电影《红河谷》中的这一片断(课堂中插播电影片段):藏族的头人识破英国人妄图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进而占领西藏的阴谋时,面对英国侵略者的挑拨、威胁,伸出五个指头,义正辞严地对英国侵略者说了这样一段话:“藏族是这个,汉族是这个,回族是这个,蒙族是这个,还有满族、维族……。既然我们的祖先把我们结成了一个家,家里的事,就不当你的家来问了!”来说明民族团结的必要性。一个封建农奴主能说出这样有爱国热情的话语,那么,我们教师在此基础上有激情地进一步总结,一定能激发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不失时机地以情感打动学生、激发学生,会收到特别好的教学效果。
三、历史课的多媒体教学不宜过分地加大容量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确实可有效地解决教学内容繁多和课时不足的矛盾。通过短暂的影视片、简单的动画演示、宏观的缩小、微观的放大,给学生创造身临其境的氛围,进而加深学生的理解,节约教师语言描述的时间;同时还可以结合一些相关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时间得到充分的利用,甚至还能腾出一些时间。于是,有的教师就“充分”利用这宝贵的时间,把某些知识点盲目地加深拓宽,常常超过了学生的认知能力、接受能力,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还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这无疑违反了教学规律,也远离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初衷。对于因提高了教学效率而多余的时间,我们应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去支配,一部分好的同学可在课堂所学内容上继续深入,而一些差的同学则用这段时间来巩固消化,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也可多设计一些反馈性练习,让学生有选择性地进行练习。以上是本人几年来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心得体会,期望着能作进一步的交流,以促进教育教学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