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设情景 优化课堂教学
创设情景 优化课堂教学
拂晓中心小学老君堂小学 陈剑波
一.情境教学的教学模式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期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由此,我们也能清楚看到,情境教学模式既不同于教育学,亦不同于教学论,它仅仅是依据教育学、认识论、心理学和教学论原则,在认知活动中充分开发非智力因素,从而实现愉快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
1.引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诱发动机。
因为儿童的学习动机更多地被感情驱使,所以情境教学强调在连续动态的情境中不断地维持、强化儿童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动机与情境之间持之以良性的互动。
2.凭借情境,在审美的乐趣中丰富感受
情境教学提出了“强化感受、淡化分析”,即“通过优化情境,引导儿童从感受美的乐趣中感知教材”。美感教育是情境教学原则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环节:(1)带入情境,感知美的表象;(2)分析情境,理解美的实质;(3)再现情境,表达美的感受;(4)驾驭情境,诱发审美动因。而这些环节都是离不开具体的审美感受的。
3.融入情境,在体验的乐趣中陶冶情感
情境教学是一种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这里所说的情感活动体现在多个方面,如(1)教师与学生之间。情境教学主张教师对儿童倾注真情,以敏锐的洞察力去触及儿童的情感领域,从而建立起亲和的师生关系,渲染一种温暖和谐的、可以信赖的、充满自信的、无拘无束的情境。教师首先必须通过一种移情作用,设身处地地感觉体验,回归到儿童的情感状态,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这样才能产生“以情动情”的移情效应。(2)学生与教材之间。教材对学生的吸引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学生与教材之间建立起美妙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在语文情境教学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李吉林曾总结出这样的情感推进的发展模式:在初读课文,激发动机中-入情;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在领悟课文语言的神韵中-移情;在表情朗读、语言训练中-抒情。(3)学生与学生之间。由于情境的优化,学生与学生之间,友爱亲密。他们在亲、助、乐等人际情境中相互切磋、合作互助、取长补短,培养了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交往能力,这就为学习语文提供了良好的情感氛围。
4.营造情境,在创造的乐趣中展现个性
传统的教学不恰当地造成大脑左半球接受过度教育,结果因教学抽象概念化,缺乏形象与情感而影响右脑的激活、兴奋,造成压抑,甚至损伤儿童的创造才能。这是教学领域长期以来注重认知,忽视情感而造成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而情境教学通过情境的创设营造,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右脑,对儿童创造力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1)激发情感。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殷切地期待学生,坚信学生一定会成功,是真正引导儿童开启智慧大门的闪光的金钥匙。因为学生会从教师的爱中获得信心,获得力量。这种信念往往转化为一种积极向着教学目标的驱动力。(2)训练感觉。创造在某种意义上是形象思维的产物。形象越是鲜明丰富,感觉越是敏锐,右脑越是兴奋,形象思维活动就越是活跃。实践证明,感觉的训练,使儿童对周围世界日渐留心敏感,因而拓宽了他们进一步认识世界的通道,并成为他们的创造力发展的重要基础。(3)培养直觉。右脑的激活十分有利于直觉的培养,而无意识的直觉可以说是一切发现的源泉。
5.拓宽情境,在认识周围世界的乐趣中开阔视野
为了更好地发挥周围世界在儿童发展中的源泉作用,情境教学提出以下原则:由近及远,逐渐拓宽;渐次认识,螺旋上升;由表及里,启迪智慧;陶冶性情,涵育人文素质。
二.创设情境的方法
情境创设是一个提供各种形式的刺激信息,引起心理反应或活动的过程,它不是教学过程的自然伴随物,而是教师主动设计的产物。它要求教师以实际行动关心全体学生成长,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专治的精神、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高度的概括力,从各方面感染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激发起学好语文的情感。在此基础上,依据教材的内容和所教学生的层次创设问题情境。常用方法有:
1.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一切文章都是彼时彼地的生活在作家头脑里反映的产物。以文章为例子,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须“披文入情”、“沿波讨源”。也就是说,要引导学生认识、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反映的生活,而后才能知道作家立意、选材、谋篇、运用语言的高明,才能领略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感情,进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所谓联系生活展现情境,就是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增进对文章的理解。古人读书“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就是这个意思。
2.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的。一般知识性课文中涉及的物体,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实物一出示,儿童便豁然领悟。实物演示既可以由老师展示,也可 以由学生自己展示。如在上《黄山奇石》一课后,让学生把自己参观风景名胜拍下的照片,带进课堂,让学生一边展示自己的照片,一边向大家介绍自己游览过的景点。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借助图画再现情境
文与画是相通的,因此,借助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呢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从画的颜色、明暗中不仅能迅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易于接受和理解,涵养美感,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绘图的创造性。在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要加以指点和启发,以引导学生认识的方向性;同时还要由感情地讲述,便于学生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
4.播放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音乐通过对乐音有组织的安排构成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同时,音乐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所以音乐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情境,创造气氛。如果能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就能真正实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5.锤炼语言描绘情境
前面所说的五种方法,无论哪一种都必须依靠教学语言来实施,如果离开了教学语言,就不能创设教学情境,即使有了某种情境,也不能发挥教学作用,实现情境的价值,所以说教学语言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础。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能力逐渐增强,如果只靠直观性的教学情境,则容易使教学简单化、表面化,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也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满足学生对真善美更高层次的追求。从这一点来看,我们也必须重视教学语言的作用。教师的本领归根结底就在教学语言上,教学艺术最后也体现教学语言中。运用教学语言,从内容方面看,要做到准确美、简洁美、理趣美;从形式方面看,要做到修饰美、风格美、态势美。6.教学情境的优化
在创设教学情境中,我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六种创设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要求最优化,提高教学效率,则不能各执一端,需要从实际出发,灵活地综合地运用这些具体方法。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是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的愉快教学。我们应该熟悉情境教育的教学模式,熟练而恰当地运用各种情境创设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
第二篇:如何创设课堂教学情景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 创设课堂教学情景
讨论会
组织者;云涛 参与者:
(云涛讲稿)
精心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探索知识的方向,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快乐的事情,并且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其学习能力,诱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引起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身的兴趣。
一、在课的导入阶段设置悬念,创设情境。
在课的导入阶段创设情境,可以使精力旺盛。带着浓浓的兴趣进入学习状态。(1)创设游戏化情景:我在上概率时制作了一个摸球游戏: 20个乒乓球,10个标上5分、10个标10分,放在一个黑色的袋子里。游戏规则是每摸一次一元钱,每次摸10个球,若分数之和为100分或50分奖20元、95分或55分奖5元,其他为0元,若为75分则为-2元。让学生都试一试。最后总结是我赢了还是他们赢了。“要知道其中的道理吗?那就好好学习这一节的知识吧!”
(2)创设趣味化情景:在上二元一次方程时我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题:“黄瓜一担子,和尚一院子,一人一个差一个,一人半个多半个。问有几个黄瓜几个和尚?”没多久就有同学说出了答案。“你是怎么知道的?”“凑出来的!”“能不能用我们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呢?能!”于是分析题意列出方程,最后说;要解决这样的问题不难,只要我们好好学“二元一次方程”就可以了。
(3)创设现代化教学情景:我在教学“乘方”时,才进入多媒体教室,那熟悉的音乐,屏幕上那滑稽的老头和小毛驴,学生们惊喜地喊起来:“阿凡提”“阿凡提”„„在一片吵闹声中放映开始了,阿凡提倒骑着毛驴、口里哼着歌一路走来,这时,教室里安静下来,当他走到大财主巴依老爷家门口时,就跳下马来上前打门:“巴依老爷,巴依老爷,有大买卖啦!”大门“吱”的一下开了。胖胖的巴依‘滚’了出来:“叫什么叫,你们这些穷鬼。”阿凡提叹了口气“唉!可惜啊可惜,这桩发财的买卖只好另找别人啦。”转身欲走。巴依一听‘发财’眼睛瞪得圆圆的,陪着笑脸,搓着手问:“什么买卖?”阿凡提只是叹息:“可惜啊可惜!”在巴依的再三追问下,阿凡提说:“有人让我帮他办件事:说若今天你给他一分钱,他就给你100元钱;明天你给他2分钱,他也给你100元;后天你给他4分钱,他同样给你100元„„就是说他每天都给你100元,而你给他的钱是在前一天的数上乘以2,时间为一个月。你同意吗?”巴依一听,跳了起来:“同意!同意!”这时放映停了,我问:“巴依会赚钱吗?”下面七嘴八舌地争吵起来:“不会,因为阿凡提是最聪明的。”“那么他陪多少呢?大家试试。”“不得了啊!巴依上当啦!”“从第14天起巴依就陪上啦!而且一天比一天多。”„„当我把230即第30天巴依要付的钱告诉大家时,教室里一片惊讶之声。“这就是这节课要讲的内容‘乘方’的魅力”。
这样的悬念激起学生想及时了解一个为什么?带着问题进入学习。
二、在新课的讲授过程中设置悬念,创设情境。
数学是一门思维严密、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但教师对所授内容的平铺直叙,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感到所学内容枯燥无味。因此,教师要研究如何在教学过程创设一些情景启发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也就是说要想方设法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迫切的要求下主动地进行学习。
(1)创设递进式情景:有这样一教学案例:一上课,老师就出示一张美丽的挂图,图上一栋刚完成的教学楼,楼前一片空地:“这就是我们后面即将完工的校园,请大家把它建设得更加美好,已知这块空地的长为1000米,宽为800米,现在要把它绿化(其间要有人行小道,小道宽1米。)”。学生高兴地开始动手设计(有的说把小道设为椭圆;有的说把它设为方形,有的又在中间加一个十字„„)。老师又说:“现在把你们设计中的绿化面积算出来。”接着要从某个城市购买花草和树苗,于是产生一道有关运输的应用题题中涉及到两种运输工具(汽车、火车)、它们的运费不同,速度不同、所用的时间也不同、而树苗的耗省(中途护理如:每5小时浇水一次,每天要翻动通风一次)却随时间而增加。让学生寻找最佳方案。树苗运到了,看教材49页“学校安排甲、乙两班学生进行绿化,如果两班合作,6天可以完成,如果单独工作,甲比乙少用5天,两班单独工作各需多少天?学生积极地去求解。”绿化好了,但我们要加强管理。“工人师傅由一个安有甲、乙两个水管的水池放水浇花,单放甲管比单用乙管少用10小时放空水池,如果两管同时开放,12小时可以把水池放空,若单独开放一个水管,各需多少小时能把水池放空?”学生又愉快地争论和求解。最后老师说:“学校的一草一木都是我们的心血,大家要好好爱护呵!”递进式情景,使学生的学习环环相扣,高潮不断。
(2)创设随机情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我们常把平面上找点的坐标看作是到电影院找位置、必须同时考虑“座”与“排”两方面一样,来考虑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在巩固这一概念时,又可以把教室里的学生的座位所表示的行与列来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让学生找到自己相应的位置所表达的点等等。亲历一个这样的“过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而且能获取情感体验。
(3)联系其他学科创设情景:学生所学知识往往孤立于某一学科,而不能把各学科知识进行互相渗透,如果教师巧妙地把各科知识联系起来,则可创设出良好的情境。例如,如图所示电路,电流的电动势为ε,内阻为r,R1为固定电阻,求可变电阻R2调至何值时,它所消耗的电功率最大?其最大电功率是多少? 这是一道物理题,也是一道不等式题。写出这道题后,学生就会感到惊讶:数学课怎么变成了物理课,数学老师也懂得物理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就起到了教学的艺术效果。
(4)创设问题化情景:在上合并同类项时,提出什么是同类项?而先不作正面的回答,只举一个例子“假设有几个笼子都有鸡和鸭混合在一起,你怎样有序地把鸡鸭数清?”
(5)创设故事化情景:教学无理数时插入“2的发现”“数学三大难题中的倍立方问题”(6)联系具体事物创设情景: 用具体事物创设情境,可以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直观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有:巧用寓言创设情景、通过动手实验创设情景、营造气氛创设情景、通过历史人物创设情景、利用数学发展史创设情景、利用场面创设情景等
当然,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也要注意一些问题,如:设置悬念要难易适当,使学生能够始终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设置悬念要联系学生实际,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新鲜感和好奇感,从而活跃其思维,始终使思维处于主动状态;设置悬念还要注意与学生的情绪相结合,在学生情绪饱满的情况下进行悬念的设置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时机,适时适当地进行悬念的精心设置就一定会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始终热情,在积极快乐的气氛中感受数学的奇妙,进而掌握好知识。
三、在练习过程中创设情景
在练习中创设情景可以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使所学更加牢固,常用的方法有:(1)创设求异情景:同一问题却有不同的答案;(2)创设生活化情景:在教学轴对称时安排剪纸、校服、毛衣中的花等生活中的对称、从将军饮马问题中寻找最短线段等等;(3)利用一题多解创设情景;(4)利用开放性题目创设情景;(5)利用竞赛(比一比)创设情景等。
四、在课的小结阶段设置悬念,创设情境。
每节课在小结时,也应精心设置一个小小的悬念,为下节课的内容涂上一层神奇的色彩,促进学生去思考、去研究,盼望着下节课的到来。有些学生为了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于是打开课本,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说这是一种积极有效的预习。
“教不定法,但求得法”,我们探索的课堂教学中学习情景的创设,只不过是管中窥豹、抛砖引玉。在实际教学中,这些情景的创设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只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景创设,都是成功的。但在课堂教学中,不要为创设情景而创设情景,更注重教学目的与课堂教学实际的需要,也不是每堂课中必须有情景的创设,而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而创设一种或多种学习情景为教学目的服务。我们相信,以后教学过程中会有更多更好的创设课堂学习情景的方法出现。
第三篇:创设教学情景优化课堂教学
创设教学情境 优化课堂教学
---------语文青蓝工作室年终工作总结 时光如梭,一学期紧张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回顾这学期,我校青蓝工作室的每一位成员本着“青蓝携手,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目标,以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为导向,以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以情境教学为抓手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对这一学期工作做一总结:
一、互相学习,共同探讨,提高课堂实效
“徒弟”要深入“师傅”的课堂,听课学习。课后“师徒”二人针对本次教学进行探讨。每月青年老师挑选一课,进行准备,讲清教学意图及设计思路,并请各自的“师傅”把关修改,再进行二次备课再修改,然后“师傅”深入徒弟课堂,进行听课,评课。“徒弟”要对本堂中的表现做出自我剖析、反思,“师傅”也要对“徒弟”课堂中的闪光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点评,并给出修改建议。(图)
二、创设情境,扎实教研,践行高效课堂
(一)师徒携手尽显教学风采
十月份,青蓝工作室以“创设教学情境 优化课堂教学”为专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赛课活动。马淑霞、杨华、赵洁、李欣等五位青年教师在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中,就“如何渗透情景教学”为主题,透过五节精彩纷呈的读书课展示出了他们娴熟的教学技能、灵活驾驭教材的能力,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1.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王薇老师的《富饶的西沙群岛》,采用了放配音录像的方式导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提供丰富的图像及声音信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又再次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创设情境,展现西沙群岛海里奇形怪状、色彩鲜艳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以及那些没见过甚至是没听说过的形态各异的鱼儿,由形象的画面理解自然过渡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始至终地调动着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的情绪始终处于亢奋状态,思维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了,静态的东西鲜活了。难怪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
赵洁老师的《去年的树》,通过播放视频情景导入课文的学习,用生动感人的文字和声调感染学生的情绪。
马淑霞老师的《地震中的父与子》,引导学生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描写,借助音乐、图片,透过语言文字的反复诵读体会父子之情。
杨华老师的《一去二三里》,利用多媒体再现童谣中的画面,在音乐衬托下让学生感受到了烟村、亭台情境美。
2.师生合作互动创设教学情境。
李昕老师的《在家里》设计了全班一起去做客的情景,教师一开始就向大家介绍一位新同学小红(图片出示人物),让全体同学和她热情地打招呼。小红邀请我们去她家做客,你们想去吗?好,我们现在就出发吧。——小红和她的爸爸妈妈在家里等我们呢。师生互动认识家中的摆设,在创设的语言环境中识字,这样的情境创设使我们的文本更加鲜活了,学生礼貌的与他人打招呼,又用学生最熟悉的场景把学生很轻松的带入到课文当中,学生不仅巩固了课文中的生字,又自主认识了一些课外的生字。这样达到了生活中识字的要求,还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我校跟岗(自治区骨干老师培养对象)的各位老师就此专题的研讨也参与其中,精心做课,并针对每位参赛教师的课堂进行的评课,会上几位骨干教师还把自己外出所学所感与大家进行了交流。在这次活动中,我们看到了做课老师的尽心尽力,更看到了她们成熟的课堂教学。同时,透过这五节精彩纷呈的语文课,我们仿佛也看到了五位辅导老师悉心指导,把自己多年报教学经验与心得倾尽相传的身影。工作室的老师们开诚布公的评课,将研讨氛围推向高潮,每位教师的业务素质在问题的研讨和知识碰撞的火花中不同程度的提升,受到了校领导及师生的好评。(图)
(二)示范引领,构建高效课堂
十二月份,青蓝工作室的党莉主任就“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为专题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以学习知识为载体,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减轻过重的课外负担,能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带领着教师及时掌握教育最前言信息,为构建高效课堂搭建了平台。青蓝工作室骨干教师伏霞、冀红老师也分别承担了学片示范和送课任务。教学中她们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课中就“如何渗透情景教学”一题进行了有效的探究,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
三、追寻足迹,积累反思,教研成果共享
一年来情景教学的研讨,语文组的教师们精心撰写《情景教学案例与反思集》,收集情景教学案例及反思二十余篇。马淑霞老师的导游式情景教学案例《葡萄沟》;宋平老师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李金芳老师撰写的《手指》,汤海峰老师的口语交际《感谢您》;高颖老师的《棉花姑娘》;顾琰老师的《清平乐·村居》;赵洁老师的《地震中的父与子》;芦芳老师的《雨点》;杨 华老师的《泉水》等,纷纷呈现着自己在情景教学中的足迹。“青蓝”优质课在银川市、兴庆区、学校分别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图)
在校领导的关怀下,青蓝工作室的工作逐步步入正规,青年教师也不同程度的取得了进步,她们的成就有这些“师傅”的心血,也与她们个人的努力分不开的。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沿着“青蓝携手,教学相长”的道路,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谱写六小最辉煌的篇章!
创设教学情境 优化课堂教学
-----语文青蓝工作室年终工作总结
兴 庆 区 六 小
青蓝工作室
第四篇:创设问题情境 优化课堂教学
创设问题情境 优化课堂教学
内容提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就要精心选择教学材料,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形式,就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最终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主体题:创设 情境 优化 教学
发现和提出问题是从事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前提。问题教学是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明确问题、阐述问题、组织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要根据反馈信息,不断调控教学程序,优化课堂教学。
一、精心选择教学材料,为问题情境创设基础
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当有充分、丰富的课堂教学材料做铺垫,使学生在思维在广度、深度上有一个充分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和余地。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精心筛选材料,紧扣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围绕教学目标和学习目的,而又应有所拓展和延伸。例如,在讲授“北非”内容时,为了创设“北非经济发达的国家”这一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思考“非洲经济落后,为什么埃及经济却很发达?”这一问题。教师在备课时,可以选择“苏伊士运河”、“沙漠奇幻”、“尼罗河上水坝”等相关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这些材料通过多媒体技术呈现给学生时,学生就自觉地置身于这一“情境”中,学生的思维会得到充分展开,问题意识得到培养,课堂教学氛围活跃,使学校既认识到在落后的地区有发达的国家,又认识到埃及经济发达是有原因的。让学生积极思考因地制宜原则在这里的应用。这样,课堂教学的效益得到优化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与发展。
教师在选择教材时,还要遵循以下原则。1.选择的材料要具有针对性
教师选择教学材料时应针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或难点。选择的材料应既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知识重点、难点,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问题意识,促进学生不断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选择的材料应具有时代气息
只有具有时代意义,现实意义的内容,学生才会感到兴趣。只有紧扣时代脉搏的内容,才能使学生不断关注社会、关注热点,他们思考问题时才会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培养他们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3.选择材料应具有新颖性、趣味性
材料选择应富有情趣和吸引力,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焕发出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在生疑、解疑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例如,我在讲到中国西北地区时,就联系了现在的“一路一带”经济实事。课堂上学生很活跃,有话题。
二、科学创设教学过程和教学形式,使问题情境创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问题情境创设,其最终目的是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因此,要使问题情境的创设收到良好教学效果,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必须科学、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改革教学方法,优化师生关系。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从根本上优化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思维置身于问题情境之中。
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往往能产生问题,但从问题的产生到提出,学生会受到各种因素,主要是心理因素的制约,而这些制约都禁锢着学生,让学生有问题也不敢问,久之学生就会无疑可问,再也不能提出问题。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安全民主的心理环境,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师生间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关系,有利于形成师生间各抒己见、自由争论、畅所欲言的活动情景,从而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大胆求异的精神状态,形成浓厚的“问题意识”。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坚持这样一个原则,即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当始终服从和服务于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的主体作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方面要坚持学生主体地位不动摇;学生是教学的中心,设计的“问题情境”,要充分估计到学生会怎样思考、怎样提问、怎样回答,给学生以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避免轻率否定,不做简单结论;禁止粗暴武断,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前提条件,让学生在“情境”中积极探求真理。教师还可以转换方式,让学生直接参与“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由此发现新的天地,创造新的情境;欢迎和鼓励学生对教师的讲解和观点提出不同看法,对教材内容的缺点和问题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总之,整个课堂教学应优化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异想天开”和“别出心裁”,才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组织“我们周围的资源”这一课教学时,我让学生说出我们周围的资源有哪些,有一个学生突然问,老师SARS算资源吗?虽然这是个调皮生,是想闹出点“小故事”,但是,他提出的问题与教师所提问题有关,我于是因势利导,我说细菌就是生物资源的一部分,但作为资源,同学们都知道应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来自于自然界,另一个是必须对人有用。病毒自然不是资源,但是,我们要知道有的食用菌如蘑菇就是资源。
2.改革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要善于运用各种现代化媒体,拓宽教学思路,丰富“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学生缺乏思考,形成思维惰性,往往与教师教学方法简单、机械,教学手段落后单一,教学思路狭隘有紧密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增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形象性。教师可以借助各种现代化教学媒体,为学生呈现一个五彩缤纷的教学环境,以拓宽教学空间,丰富教学内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还可以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走出课堂,通过调查、访问、讨论等多种形式开拓学生视野,激励学生思考,使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例如,在讲授“我们周围的废弃物”时,引导学生调查周围的废弃物,从而使学生学习的空间大大开阔,思维大大加深与激化,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注意“存疑”,设置“空白”,培养问题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巧妙“存疑”,将“问号”蕴藏在情境中,让学生“惊喜”地发现问题,进而让思想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出来,教师不应独占课堂,也不必从头讲到尾,面面俱到,让学生“不假思索”;而应留下一段“空白”,让学生自己去思索、去设疑、去体会。课堂教学中的“空白”,其本身就是一个“情境”,这个“情境”可以为学生的思维埋下一段“导火线”,引起学生对知识的“缺陷感”和“饥饿感”,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给我指个方向,不要把结果全部告诉我,留着让我思考吧!”
综上所述,要创设“问题情境”,往往要求教师既备教材、教法,又备学生;既要积累、筛选大量的教学素材,又要按照教学规律,积累教学经验,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启迪学生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开拓思维,活跃思想,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和教学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教育科学研究
创设问题情境 优化课堂教学
北潞园学校 刘莲香 地理 学课教学 中学高级教师 89391225
第五篇:创设问题串,优化课堂教学
创设问题串,优化课堂教学
摘 要: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通过创设有直观情境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探究问题,在多方的互动过程中生成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优化课堂教学。
关键词:创设;问题串;优化课堂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从实际生活出发,合理地设计有价值的“问题串”,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是实现有效课堂的重要环节,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一种有效手段。分析和解决问题串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加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优化课堂教学。
一、创设问题串的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设计问题串的时候,要考虑设计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符合的问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尽快进入课堂教学的研究学习中,营造环环相扣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很快爆发学习的动力。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方程、函数、圆、应用题等都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老师要认真把握好,可以通过设计“问题串”,把知识放进现实生活中,理论联系实际,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所以把问题串应用到教学中的意义是非常巨大的。
案例:以九年级上册学习画三角形的外接圆为例。
问题1:如何在球场上画出一个很大的圆?
问题2:过一个点能画多少个圆?
问题3:过两个点能画多少个圆?
问题4:过三个点能画多少个圆?要分情况讨论吗?
问题5: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又能画多少个圆呢?跟前面的问题有关吗?
对这个“问题串”,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场景入手,增强学生对外接圆概念的理解,再加上教师的有效启发,逐层推进引导,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引入新课知识,既能激起学生学习知识的好奇心,又能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加强对知识透彻的理解。
二、创设问题串,优化课堂教学
1.创设有生活情境的问题串,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一个成功的课堂中学生应该是主体,要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教师在课堂上可采取创设有生活情境的问题串,指导学生去动手大胆探究,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
题。有效地设计问题串,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活跃度,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案例:学习八年级上册三角形的稳定性。
问题1:为什么晾衣架是三角形呢?
问题2:晾衣架可以是平行四边形吗?
问题3:两者有什么不同吗?能运用学过的什么知识去解
释呢?
这几个问题从生活实际出发,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设计问题串的时候注意加入生活情境,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具有生活情境的问题串,能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能认真听好数学课。
2.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创设有实效的问题串
学生的学习有两种发展水平: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控制好难度,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实际经验能力等。问题处于“最近发展区”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才能有效地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的问题还要幅度适中,有问有答,有广泛的学生参与度。教师设计合理的问题,可以驱使学生在多种互动中生成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用问题启发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数学,找准问题切入点,整理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创设有实效的问题串。
案例:学习九年级下册求扇形的面积:
问题1:假如风扇的可达范围是3米,转动的角度是100度,那么风扇的扫射区间多大?
问题2:小学学过圆的面积公式,能想起来吗?
问题3:那么扇形的面积该怎样求呢?跟圆的面积公式有
关吗?
问题4:学了能帮助我们解决一些什么样的实际问题?能求出风扇的扫射区间多大了吗?
问题1可以马上吸引学生,问题2可以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问题3和问题4是对本节知识的研究学习。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应用已有的基础知识,综合运用已有的解题经验,能很容易得出公式以及很好地运用公式。问题诱发了学生的兴趣,在不断的追问中让学生接受挑战,激发学习欲望,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就很自然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3.通过设计变式问题串,培养学生灵活的应用能力
教师在设计问题串的时候,不要太单一,可以通过变式问题加强对学生的训练。这样可以通过举一反三,对比加强,使学生触类旁通。学生通过对知识进行梳理,使得应用条理化,从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让学生进行变式问题串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灵活的数学应用能力。
案例:
如图,直线l及直线l外两点A、B
问题:在直线l上找出一点P,使得PA+PB最小。
点P在哪里?
4.通过教学反思,提炼完善“问题串”
教师在每节课后应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情况,随之调整导学案和教法,通?^教学反思提炼完善“问题串”,以便巩固和完善课堂。我们可以设置反思问题串,教师展示之前相关的问题,提出反思的问题,组成问题串,反馈各类学生的掌握情况,并适当进行变式问题训练,不断提炼完善“问题串”,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案例:九年级上册“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时:
问题1:一元二次方程x2-2x+1=0有几个解?(以前学过)
问题2:二次函数y=x2-2x+1与x轴的交点有多少个?
问题3:已知抛物线y=x2+mx-2m2(m≠0),该抛物线与x轴有多少个不同的交点?
问题4: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有什么联系?
在此案例中通过设计相关联的问题串,能够引起学生反思,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去反思问题,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把错综复杂的学习内容形成一个知识网络,通过不断反思去融会贯通,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优化课堂教学。
三、问题串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1.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郭沫若曾说过:“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这说明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快乐,忘记劳苦,喜欢学习数学。因此,我们要在数学教学中通过设计问题串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教学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大面积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期待和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堂上就会积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能积极提问,积极思维,主动解决问题,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2.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具有较大的抽象性,要求比较灵活,要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很好地运用开放有效的提问方式,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当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将问题串所得到的答案进行重新整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网络结构,在问题串的引领下开展有效的数学思维训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可设计以下的问
题串:
问题1:怎样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问题2:什么样的方程组适宜用加减法?
问题3:在应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应注意什么问
题呢?
问题4: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时候要根据什么去选取解法呢?
这样设计问题串,能帮助学生把知识网络化和系统化,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理解应用能力,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3.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要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探究,引导学生动手研究和合作讨论。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应用“问题串”进行教学,设置逐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问题串”教学始终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努力为全体学生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促进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自主探究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建设真正有效锘的数学课堂,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案例:八年级上册学习“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利用“问题串”来探究其中的奥秘:
问题1:同学们猜猜直角三角形中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关系?
问题2:结合图形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问题3: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6、8,请计算出三角形的斜边?
在?@个案例中,环环相扣的问题要求学生自己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依据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和发展水平,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巧妙地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探究问题的互动中生成知识,从而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在课堂上设计问题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优化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叶尧城.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张广祥.数学中的问题探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陈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4]颜仁荣.“问题串”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1.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