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阅读[定稿]

时间:2019-05-15 00:51: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阅读[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阅读[定稿]》。

第一篇: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阅读[定稿]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方山子传 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注释:

①〔朱家、郭解〕西汉著名游侠,《史记·游侠列传》详载二人事迹。

②〔方山冠〕古代的一种帽子。汉时为祭祀宗庙时乐工舞女所戴。唐宋时隐士多戴这种形状的帽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尊奉 B.折节读书

折:改变 C.方山子亦矍然

矍然:欣喜的样子 D.往往阳狂垢污

阳:通“佯”,假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欲以此驰骋当世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B犹见于眉间

多于周身之帛缕 C而其家在洛阳

与其骑会为三处 D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是何楚人之多也

3.下列用“/”给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B.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C.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D.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4.下列各项对文章的分析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山子出身微贱,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终不得意;晚年放弃了富贵生活,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B.传记主人公少年时血气方刚,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C.尾段作者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阳狂垢污”的“异人”,可见作者对“异人”的仰慕,也隐含有对方山子超脱世俗、淡泊自守的赞扬之意。

D.结合苏轼被贬黄州的处境可知,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己之“不遇”,本文可以视为作者当时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⑴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⑵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⑶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大铁椎传 魏禧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

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折迭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井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

一日,辞宋将军曰:“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将军强留之,乃曰:“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宋将军欣然曰:“吾骑马挟矢以助战。”客曰:“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客不得已,与偕行。将至斗处,送将军登空堡上,曰:“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突奔客,客人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至。6.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故尝与过宋将军

过:访问 B.时座上有健啖客

啖:谈 C.扣其乡及姓字

扣:询问 D.引之长丈许

引:拉开

7.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异义相同的一项是()A.子灿见窗户皆闭

B.吾始闻汝名,以为豪 .... C.宋将军故自负

D.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 ....8.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它三句的是()A.客不得已,与偕行

B.与遇宋将军家 C.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 D.扣其乡及姓字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大铁椎蔑视豪贼的一项是()①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②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

③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④“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 ⑤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⑥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②④⑤ 10.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开头部分,有意设置一个又一个的迷魂阵,简笔勾勒出主人公大铁椎“异”的种种表现。目的是要读者疑团满腹之后才去将疑团一一揭开,让读者将“异人”的庐山真面目看个清清楚楚,真真切切。

B.作者先通过人物的简单对话揭示其性格特征,将其光彩照人的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感人肺腑。

C.作者先以“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的阴森环境渲染肃杀的气氛,烘托大铁锤从容上阵、沉着应战的姿态,再以豪贼人员之众,来势之凶从侧面反衬大铁椎的非凡气概和势不可挡的神威。

D.作者神化大铁椎,美化大铁椎,以极大的赞赏热情淋漓尽致地刻画大铁椎胆识过人,豪放坦诚,威武深沉的形象,而宋将军这个形象在文章中其实没什么特定的作用,可删除。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

②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

③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④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⑤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

第二篇:《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单元教学设计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目标]

1、欣赏散文艺术形象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2、培养学生品味古代散文语言的能力。

3、通过诵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

4、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课时安排]5课时

[单元教学设想]

1、围绕单元目标,理解“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的方法,学习赏析示例,比较鉴赏《过小孤山大孤山》与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在描绘山水形象上的异同。1课时。

2、以“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的方法,赏析哲理类散文《庖丁解牛》,感受阐述“养生”道理的形象生动。赏析史论类散文《阿房宫赋》(本篇在必修教材中已学,故略讲,作为课外探究作业)。2课时。

3、以“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的方法,比较赏析人物传记类散文《项羽之死》和《大铁椎传》《西门豹治邺》中艺术形象的特点和表现手法。总结本单元古代散文形象的鉴赏方法。2课时。

赏析示例:《过小孤山大孤山》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比较此文与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在描绘山水形象上的异同。

2、学习描写山川景物形象的散文的一般欣赏方法。

3、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及句式。

[教学过程]

1、导入

集体回顾熟知的陆游诗句,以唤醒学生有关陆游的知识积累,从其杰出的才情和炽热的爱国情怀两方面进行回顾了解。多媒体展示小孤山大孤山的风景图片,同时出示有关题咏小孤山大孤山的诗句,朗读并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景物形象之美。

2、初读文本

学生自由朗读,了解大意,圈出作者游踪,罗列所写景点,并画出描写景物形象特征的句子。

3、再读文本

学生齐读;再带着问题自由读。问题:文中哪一处景点的景物形象我们读来感觉最生动而饱满?作者是怎样展现这一形象的?

4、鉴赏形象

①尝试用短语概括“小孤山”景物形象特征。如:峭拔秀丽、造化之尤等均可。

②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一景物形象的?

A、从移步换景的角度鉴赏(从“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相望”—“自数十里外望之”—“庙在山之西麓”—“舟过矶”—“复以小艇游庙中”,突出不同角度的不同特点)。

B、从笔调灵动变化的角度鉴赏(以其他名山来对比一直接描写碧峰千云、姿态万千等特征—随笔写出郡县沿革情况—信手拈来前人诗句、传闻逸事—烘托登临之胜景)。

③讨论:作者的看法或蕴含其中的情趣和韵味如何?找出并读读原句。指导学生体会游记景物描写中插入抒情、议论的妙处。

5、三读文本

诵读“小孤山”一段和苏轼诗《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比较两者在描绘山水形象上的异同。

①简略回顾苏轼的诗文风格特点。

②比较赏析:同为描摹山水形象,陆文写实为主,苏诗写意为主;同为写到传说,陆文引用诗家浪漫想象的妙语,并对有关传说予以考校,苏诗则以浪漫之笔写得充满诗情画意,煞有介事;陆文所展现的山水形象让人如身临其境,苏诗则带给人无尽的想象:陆文脚踏实地、细致真实具体,苏诗空灵缥缈。

6、总结散文和诗歌创造艺术形象的不同。

7、四读文本

齐读,感受陆游笔下山水形象的韵致。

8、作业:①摘录疑难字、词、句,并利用工具书和课文注解解决。②自主选择文中比较喜欢的景物形象的段落,结合赏析示例进行赏析,体会诗文形象有别的特点。

自主赏析:《庖丁解牛》和《阿房宫赋》

[教学目标]

1、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和著作情况。

2、反复诵读,分析人物形象,探究形象背后“养生之道”的内涵。

3、学习用生动细致的描写来表达抽象道理的写法。

4、了解“然”“乎”“为”等文言词语的一些用法,归纳积累文中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文言现象。

[教学过程]

1、导入

回顾背诵必修教材中《逍遥游》的相关段落,让学生谈谈他们所了解的庄子。多媒体出示鲍鹏山的《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的节选,感受庄子哲学在中国知识分子心目中的位置。

2、疏通课文

对照注解,自由朗读全文,做到读准字音和句读停顿,争取了解大致内容。同桌对译,进一步熟悉文本。摘录归纳文中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文言现象,了解“然”“乎”“为”等文言词语的一些用法。

3、分析形象

从文题入手,找出描绘庖丁解牛场面的句子,反复诵读,把8个“四字句”读背下来。思考:

①“解牛”本是充满血腥的场面,为什么庖丁解牛还能带给人美感?(从视觉角度对动作的描写、从听觉角度对响声的描写以及从观者感受的角度加以评价)

②如此形象化的描写有什么用意?庄子真正的目的就是为了突出庖丁这一人物么?(学生尚不十分清楚,暂且让他们带着此问题往下学习。)

4、庖丁技艺高超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追求的是规律,是更高的境界。)

5、庖丁是如何达到这一出神入化的境界的?诵读第三节,讨论庖丁得“道”的有关体验,画出相关句子。根据下列提示找相关句子:①解牛得道的三阶段;②得道的外在表现;③“道”的内在本质;④得“道”的方法;⑤得“道”后的态度。

6、品读第三节,扣住文本字句,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庖丁的故事;并用几个形容词来尝试评价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诸如生动、形象、幽默、有趣、神奇等均可)。

7、回到原题:描述这样一个生动的故事,庄子真正的目的就是为了突出庖丁这一人物么?

(庄子的真正目的不是借庖丁塑造人物形象,而是借庖丁解牛之事来说“养生”之理。)

8、理解“养生之道”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①补充《养生主》材料,进一步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

②讨论:从庄子生活的时代出发说说庄子为什么写养生之道?

③讨论:有人说庄子的养生之道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讨论探究养生之道的现代意义。

9、小结:庄子创造了如此生动直观的艺术形象来阐述抽象的“道”境,带给后人无尽的启示和心灵上的滋养。

10、作业:感受《庖丁解牛》说理的形象生动,课外自主比较赏析《阿房宫赋》的形象和说理方法:①探究《阿房宫赋》形象创造的特点和描摹手段,比较它与《庖丁解牛》的异同;②探究作者的讽喻之意,了解作者的说理方法。明确形象描写对说理的重要作用。

自主赏析:《项羽之死》和《大铁椎传》《西门豹治邺》

[教学目标]

指导以“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的方法,分析项羽这一艺术形象,引导学生自主欣赏、评价项羽性格的复杂性。

学习《项羽之死》的赏析方法,分析大铁椎和西门豹的形象特点。

[教学过程]

1、导入

多媒体出示历代名家咏项羽的诗句,通过诵读,感知人人心目中都有一个不同的项羽。

2、速读全文,用四字短语概括文中的三个主要场景。

3、小组学习

四人小组选择一处场景分组讨论项羽这一人物形象。学习任务:①复述场景主要情节,明确主要字词的意思;②结合文本原句,谈谈自己根据场景想象的项羽的形象,并评论其在此场景中突显的性格特点;③探讨此场景中塑造这一形象的手段方法。④选择其中一种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进行欣赏,并尝试着感受项羽的心境。

4、交流讨论

小组交流,教师点评并小结。具体步骤如下:

场景一:四面楚歌——英雄之侠骨柔情。(①学习小组汇报讨论成果,选择同一场景的其他小组补充。②全班齐读第一段,想象项羽的形象,感受项羽的心境。③教师明确要点:A、欣赏细节描写展现的“惊而起一起而饮一饮而歌一歌而泣”这一系列的动作和过程,重点引导学生品读项羽之“泣”的复杂心境;B、欣赏从“声”的角度——四面楚歌的背景音乐对人物心理的巨大冲击,“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反复叹唱折射出的无限苍凉、悲哀和痛惜,感受项羽之死这最后一幕的序曲的悲怆氛围及音乐的无形感发作用;C、欣赏“左右皆泣,莫能仰视”的侧面烘托效果,抓“能”字意味的理解。)

场景二:东城快战——英雄之勇猛豪壮。(①的步骤同上。②男生齐读第二、三节。③教师明确要点:A、欣赏通过人物语言刻画形象。引导解读战前这段话的三个层次三种心绪:回顾战斗历程且说“天之亡我”时的极度自负;明知无法脱身时还说“愿为诸君快战”的大勇;“复聚其骑”时一问“何如”的豪迈。B、欣赏项羽“大呼、驰下、瞋目、叱之”诸动作、神态细节和敌方“人马俱惊,辟易数里”的再次烘托,感受项羽的盖世神威。C、“阴陵迷道”这一细节所展现的项羽性格的另一侧面。)

场景三:乌江自刎——英雄之视死如归。(①的步骤同上。②指定一生朗读最后一节。③教师明确要点:A、从江边的慷慨陈词——语言的角度赏析。B、从“项王笑曰”的“笑”时——神态的角度解读“笑”的丰富内心。)

5、提问:读完《项羽之死》,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和感受如何?(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的艺术魅力以及司马迁撰写人物的杰出功力。同时感受全文雄奇悲壮的美学境界,体会“美的都是悲的”这一美学境界。)

6、补充材料:①易中天《品人录》中《项羽之死标志着狼狗时代的来临》一文。②《史记》中刘邦对项羽的评价摘引。③《史记》中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摘引。④日本司马辽太郎著的《项羽与刘邦》摘引。⑤《资治文摘》中《悲剧性格与悲剧命运》一文。

7、拓展探究

学习以上补充材料,结合个人认识,谈谈项羽和刘邦这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对国人性格的影响,以及英雄性格和个人命运的关系。

8、学习《项羽之死》中人物形象的赏析方法,比较赏析《大铁椎传》《西门豹治邺》。

具体步骤:①速读《大铁椎传》,想象大铁椎的形象;②以“说英雄,论英雄”为话题,以“侠”为中心,扣住课文字句,学习小组讨论大铁椎的形象。③归纳大铁椎这一形象的刻画方法及其性格特点。④比较与《项羽之死》形象与塑造方法的不同。

9、单元知识小结

六篇文章教学后,有一个总结。要点如下:①文章所写对象方面:既有山水游记类散文。又有哲理类散文;既有史论类散文,也有人物传记类散文。②文体内容方面:既有对饶有韵味的山川景物形象的描写,又有对历史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和人物事件的精彩叙述:既有对宫廷建筑和奢华生活的形象描绘,也不乏对生活中普通道理的生动阐述。③艺术形象方面:不同类别的散文,其艺术形象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山水游记类散文有独特风貌韵味的山水风物;人物传记类散文有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说理类散文有直观准确的事实论据:叙事类散文有细致生动的事件过程。④塑造方法和手段也因文体的不同而不同。

本单元教学努力引导学生从感性的课堂中,归纳出规律性的理性认识。达到掌握和积累从“形象”的角度学习古代散文的方法。让学生明白:①形象是文学作品的生命;②诗歌形象和散文形象各具不同的特点;③不同文体表现艺术形象各有不同的手段;④从形象性人手欣赏散文,可以因文章的不同而不同。艺术形象在不同艺术样式、不同艺术作品中可有复杂的表现形式。

10、作业:自主探究《西门豹治邺》的形象及塑造方法与《项羽之死》的异同,写成一段赏析文章。

[教后记]

艺术形象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笔者试图通过“形象”的赏析角度、“形象”的相关知识、“形象”的赏析方法等知识点的渗透,使学生初步掌握这些知识并提高欣赏古代散文语言的能力。教学过程,以“单元赏析点”和“赏析指导”为纲,以“赏析示例”为范本(教师讲授为主),以“自主赏析”为实践(学生探究讨论为主),以“推荐作品”为运用和巩固(学生独立赏析为主),以反复诵读、因声求气为途径。

第三篇:高三1B选修《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单元教学设计

高三1B选修《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目标:

1. 欣赏散文艺术形象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2. 培养学生品味古代散文语言的能力。3. 通过诵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4. 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课时安排:5课时。单元教学设想:

1. 围绕单元目标,理解“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的方法,学习赏析示例,比较鉴赏《过小孤山大孤山》与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在描绘山水形象上的异同。1课时。

2. 以“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的方法,赏析哲理类散文《庖丁解牛》,感受阐述“养生”道理的形象生动。赏析史论类散文《阿房宫赋》。(本篇在必修教材中已学,故略讲,作为课外探究作业)2课时。

3. 以“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的方法,比较赏析人物传记类散文《项羽之死》和《大铁锤传》《西门豹治邺》中艺术形象的特点和表现手段。总结本单元古代散文形象的鉴赏方法。2课时。

赏析示例:《过小孤山大孤山》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比较此文与苏轼《李思训画 长江绝岛图》在描绘山水形象上的异同。

2.学习描写山川景物形象的散文的一般欣赏方法。3.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及句式。教学过程: 1.导入

集体回顾熟知的陆游诗句,以唤醒学生有关陆游的知识积累,从其杰出的才情和炽热的爱国精神两方面进行回顾了解。多媒体展示大孤山、小孤山的风景图片,同时出示有关题咏大孤山小孤山的诗句,朗读并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景物形象之美。2.初读文本

学生自由朗读,了解大意,圈出作者游踪,罗列所写景点,并划出描写的景物形象特征的句子。3.再读文本

学生齐读;再带着问题自由读。问题:文中哪一处景点的景物形象我们读来感觉最生动而饱满?作者是怎样展现这一形象的? 4.鉴赏形象

①尝试用短语概括“小孤山”景物形象特征。如:峭拔秀丽、造化之尤等均可。②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一景物形象的。

A.从移步换景的角度鉴赏(从“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相望”——“自数十里外望之”——“庙在山之西麓”——“舟过矶”——“复以小艇游庙中”,突出不同角度的不同特点)。B.从笔调灵动变化的角度鉴赏(以其他名山来对比——直接描写碧峰干云、姿态万千等特征——随笔写出郡县沿革情况——信手拈来前人诗句、传闻逸事——烘托登临之胜景)。③讨论:作者的看法或蕴含其中的情趣和韵味如何?找出并读读原句。指导学生体会游记景物描写中插入抒情、议论的妙处。

5、三读文本

诵读“小孤山”一段和苏轼诗《李思训画 长江绝岛图》,比较两者在描绘山水形象上的异同。

A.简略回顾苏轼的诗文风格特点。

B.比较赏析:同为描摹山水形象,陆散文写实为主,苏诗写意为主;同为写到传说,陆文引用诗家浪漫想象的妙语,并对有关传说予以考校,苏诗则以浪漫之笔写的充满诗情画意、煞有介事;陆文所展现的山水形象让人如身临其境,苏诗则带给人无尽的想象;陆文脚踏实地、细致真实具体,苏诗空灵飘渺。6.总结散文和诗歌创造艺术形象的不同 7.四读文本

齐读,感受陆游笔下山水形象的韵致。8.作业

①摘录疑难字、词、句,并利用工具书和课文注解解决。②自主选择文中比较喜欢的景物形象的段落,结合赏析示例进行赏析,体会诗文形象有别的特点。

自主赏析:《庖丁解牛》和《阿房宫赋》

教学目标

1、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和著作情况。

2、反复诵读,分析人物形象,探究形象背后“养生之道”的内涵。

3、学习用生动细致的描写来表达抽象道理的写法。

4、了解“然”“乎”“为”等文言词语的一些用法,归纳积累文中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文言现象。教学过程 1.导入

回顾背诵必修教材中《逍遥游》的相关段落,让学生谈谈他们所了解的庄子。多媒体出示鲍鹏山的《庄子: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的节选,感受庄子的哲学在中国的知识分子的心目中的位置。2.疏通课文

对照注解,自由朗读全文,做到读准字音和句读停顿,争取了解大致内容。同桌对译。进一步熟悉文本。摘录归纳文中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文言现象。了解“然”“乎”“为”等文言词语的一些用法。3.分析形象

从文题入手,找出描绘庖丁解牛场面的句子,反复诵读,把8个“四字句”读背。思考:

A.“解牛”本是个充满血腥的场面,为什么庖丁解牛还能带给人美感?(从视觉角度对动作的描写、从听觉角度对响声的描写、从观者感受的角度评价)B.如此形象化的描写有什么用意?庄子真正的目的就是为了突出庖丁这一人物么?(学生尚不十分清楚,暂且让学生带着此问题往下学习)4.庖丁技艺高超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追求的是规律,是更高的境界。)

5.庖丁是如何达到这一出神入化的境界的?诵读第三节,讨论庖丁得“道”的有关体验,划出相关句子。根据下列提示找相关句子:A.解牛得道的三阶段。B.得道的外在表现。C.“道”的内在本质。D.得“道”的方法。E.得“道”后的态度。

6.品读第三节,扣住文本字句,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庖丁的故事。并用几个形容词来尝试评价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诸如生动、形象、幽默、有趣、神奇等均可)7.回到原题:描述这样一个生动的故事,庄子真正的目的就是为了突出庖丁这一人物么?

(庄子的真正目的不是借庖丁塑造人物形象,而是借庖丁解牛的事件来说“养生”之理。)

8.理解“养生之道”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A.补充《养生主》材料,进一步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B.讨论:从庄子生活的时代出发说说庄子为什么写养生之道?

C.讨论:有人说庄子的养生之道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讨论探究养生之道的现代意义。

9.小结:庄子创造了如此生动直观的艺术形象,来阐述抽象的“道”境,带给后人无尽的启示和心灵上的滋养。

10.作业:感受《庖丁解牛》说理的形象生动,课外自主比较赏析《阿房宫赋》的形象和说理方法。①探究《阿房宫赋》形象创造上的特点和描摹手段以及与《庖丁解牛》的异同。②探究作者的讽喻之意,了解作者的说理方法。明确形象描写对说理的重要作用。

自主赏析:《项羽之死》和《大铁锤传》《西门豹治邺》

教学目标

1、指导以“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的方法,分析项羽这一艺术形象,引导学生自主欣赏、评价项羽性格的复杂性。

2、学习《项羽之死》的赏析方法,分析大铁锤和西门豹的形象特点。教学过程 1.导入

多媒体出示历代名家咏项羽的诗句,通过诵读,感知人人心目中都有一个不同的项羽。

2.速读全文,用四字短语概括文中的三个主要场景。3.小组学习

四人小组选择一处场景分组讨论项羽这一人物形象。学习任务:①复述场景主要情节,明确主要字词的意思;②结合文本原句,谈谈自己根据场景想象的项羽的形象,并评论其在此场景中突显的性格特点;③探讨此场景中塑造这一形象的手段方法。④选择其中一种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进行欣赏,并尝试着感受项羽的心境。4.交流讨论

小组交流,教师点评并小结。具体步骤如下: 场景一 四面楚歌—英雄之侠骨柔情(①学习小组汇报讨论成果,选择同一场景的其他小组补充。②全班齐读第一段,想象项羽的形象,感受项羽的心境。③教师明确要点:A.欣赏细节描写展现的“惊而起—起而饮—饮而歌—歌而泣”这一系列的动作和过程,重点引导学生品读项羽之“泣”的复杂心境;B.欣赏从“声”的角度--四面楚歌的背景音乐对人物心理的巨大冲击、“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反复叹唱折射的无限苍凉、悲哀和疼惜,感受项羽之死这最后一幕的序曲的悲怆氛围及音乐的无形感发作用;C.欣赏“左右皆泣,莫能仰视”的侧面烘托效果,抓“能”字意味的理解。)

场景二:东城快战—英雄之勇猛豪壮(①的步骤同上。②全体男生齐读第二、三节。③教师明确要点:A.欣赏通过语言刻画形象。引导解读战前这段话的三个层次三种心绪—回顾战斗历程且说是“天之亡我”时的极度自负;明知无法脱身时还说“愿为诸君快战”的大勇;“复聚其骑”时一问“何如”的豪迈。B.欣赏项羽“大呼、驰下、瞋目、叱之”动作神态的细节和敌方“人马俱惊,辟易数里”的再次烘托,感受项羽盖世的勇武神威。D.“阴陵迷道”这一细节展现的项羽性格的另一侧面。)

场景三:乌江自刎—英雄之视死如归(①的步骤同上。②指定一生朗读最后一节。③教师明确要点:A.从江边的慷慨陈词,语言的角度赏析。B.从“项王笑曰”的“笑”,神态的角度解读“笑”的丰富内心。)

5.提问:读完《项羽之死》,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和感受如何?(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的艺术魅力,以及司马迁传写人物的杰出功力。同时感受全文雄奇悲壮的美学境界,体会“美的都是悲的”美学境界。)

6.补充材料:①易中天《品人录》中“项羽之死标志着狼狗时代的来临”一文。②《史记》中刘邦对项羽的评价摘引。③《史记》中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摘引。④日本司马辽太郎著的《项羽与刘邦》摘引。⑤《资治文摘》中“悲剧性格与悲剧命运”一文。7.拓展探究

学习以上补充材料,结合个人认识,谈谈项羽和刘邦这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对国人性格的影响,以及英雄性格和个人命运的关系。

8.学习《项羽之死》中人物形象的赏析方法,比较赏析《大铁锤传》《西门豹治邺》。

具体步骤:①速读《大铁锤传》,想象大铁锤的形象;②以“说英雄,论英雄”为话题,以“侠”为中心,扣住课文字句,学习小组讨论大铁锤的形象。③归纳大铁椎这一形象的刻画方法及其性格特点。④比较与《项羽之死》形象与塑造方法的不同。

9.单元知识小结。

六篇文章教学后,有一个总结。要点如下:①文章所写对象方面:既有山水游记类散文,又有哲理型散文,既有史论散文,也有人物传记类散文。②文体内容方面:既有对饶有韵味的山川景物形象的描写,又有对历史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和人物事件的精彩叙述,既有对宫廷建筑和奢华生活的形象描绘,也不乏对生活中普通道理的生动阐述。③艺术形象方面:不同的散文类别中,艺术形象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山水游记类散文——具有独特风貌韵味的山水风物;人物传记类散文——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说理类散文——直观准确的事实论据;叙事类散文——细致生动的事件。④塑造方法和手段也因文体的不同而不同。

本单元教学努力引导学生从感性的课堂中,归纳出规律性的理性认识,达到掌握和积累从“形象”的角度学习古代散文的方法。让学生明白:①形象是文学作品的生命。②诗歌形象和散文形象的各具不同特点。③不同文体表现艺术形象各有不同的手段。④从形象性入手欣赏散文,可以因文章的不同而不同。艺术形象在不同艺术样式、不同艺术作品中可有复杂的表现形式。

10.作业:自主探究《西门豹治邺》的形象及塑造方法与《项羽之死》的异同,写成一段赏析文章。

教后记

艺术形象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通过“形象”的赏析角度、“形象”的相关知识、“形象”的赏析方法等知识点的渗透,试图使学生初步掌握并提高欣赏古代散文语言的能力。教学过程,以“单元赏析点”和“赏析指导”为纲,以“赏析示例”为范本(教师讲授为主),以“自主赏析”为实践(学生探究讨论为主),以“推荐作品”为运用和巩固(学生独立赏析为主);以反复诵读,因声求气为途径。

教后发现,教学主要在在“文字、文章、文化”之“文章”层面用力,“文化”层面的引导和渗透远远不够。其次,没有充分考虑到“选修”这一性质,没有考虑到授课对象是“学情较好”的学生,因此有些问题的设置太浅白,缺乏思考的深度。

第四篇: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方山子传大铁椎传课时作业

第四单元 《方山子传》《大铁椎传》

一、基础巩固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B.往往阳狂垢污 ..C.宋将军故自负 .D.吾数击杀响马贼 .解析: 故:本来。答案: C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往往阳狂垢污 C.砉然向然

B.客不得已,与偕行 D.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显闻:显达闻名 阳狂:假装疯癫 故:原因 数:屡次

解析: A.“阳”通“佯”,假装;C.“向”通“响”;D.“扣”通“叩”,询问。答案: B 3.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高见其所著帽,方耸而.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异之余既耸然.B.他植者则不然.

光、黄间晚乃遁于.C.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家呼余宿其.D.

其皆出于此乎.

解析: B.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C介词,在/介词,比;D.代词,他的/副词,大概,表推测。

答案: A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 C.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

B.但观之,慎弗声 D.余既耸然异之

解析: B项,“声”,名词作动词,出声;C项,“快”,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感到痛快;D项,“异”,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惊奇。

答案: A 5.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 C.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

B.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 D.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解析: A项为定语后置句,B、C、D三项为状语后置句。答案: A

二、阅读鉴赏

梅花岭记

□ [清]全祖望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刀,遂为诸将所拥而行。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或曰:“城之破也,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乘白马,出天宁门投江死者,未尝殒于城中也。”自有是言,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已而英、霍山师大起,皆托忠烈之名,仿佛陈涉之称项燕。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问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孙公答曰:“经略从北来,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承畴大恚,急呼麾下驱出斩之。

呜呼!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实未尝死。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其气浩然,常留天地之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即如忠烈遗骸,不可问矣,百年而后,予登岭上,与客述忠烈遗言,无不泪下如雨,想见当日围城光景,此即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是不必问其果解脱否也,而况冒其未死之名者哉?

予闻忠烈兄弟自翰林可程下,尚有数人,其后皆来江都省墓。适英、霍山师败,捕得冒称忠烈者,大将发至江都,令史氏男女来认之,忠烈之第八弟已亡,其夫人年少有色,守节,亦出视之,大将艳其色,欲强娶之,夫人自裁而死。呜呼,忠烈尝恨可程在北,当易姓之间,..不能仗节,出疏纠之,岂知身后乃有弟妇以女子而踵兄公之余烈乎?

(节选自《鲒埼亭文集选注》)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德威慨然任之

.B.谱汝诸孙中 .C.被执至南门 .D.当易姓之间 ..

任:担负,承担 谱:列入家谱 执:捉拿拘捕 易姓:即指改变姓名

解析: D项中的“易姓”是封建时代对改朝换代的说法。答案: D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语之曰集诸将而.A.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有如此之势,而.遂为诸将所拥而行.B.之计深远父母之爱子,则为.

女子而踵兄公之余烈以.C.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破也,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城之.D.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解析: C项,介词,表“凭借”。A项都是连词,前表承接,后表转折;B项都是介词,前译为“被”后译为“替”;D项,前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后代词,代第一人称。

答案: C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选材典型,精心叙写了史可法城陷前后的三件事,环环相扣,在生与死的尖锐矛盾中彰显人物英雄本色。

B.抗清将领孙兆奎与降臣洪承畴的对话,看似与忠烈关系不大,实则以洪的卖国求荣来反衬史的临难不苟慷慨赴死。

C.在叙写史可法殉国的经过及影响后,作者将其与颜太师、文少保并列,高度赞扬其浩然正气及永垂不朽的精神。

D.文章结尾叙写史可程夫人不堪受辱、断然自裁之事,意在阐明史可法威武不屈、舍生取义的精神对后人的激励。

解析: D项,“自裁者”为八弟的夫人,非可程妻。答案: D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经略从北来,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此即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是不必问其果解脱否也,而况冒其未死之名者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到这时,德威寻找史公的尸骨不能找到,就拿(他的)衣冠(代替尸骨)埋葬他(在梅花岭上)。

(2)经略从北方来,(是否)确凿知道原(在)松山殉难的督师洪公真的死了呢,还是没有死?

(3)这就是忠烈公的音容面目依稀可见,这就不必再去问他是否果真解脱成仙成佛,更何况冒他未死的名号呢?

参考译文: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被(清兵)围困的(形势)很危急。督相史忠烈公知道局势(已)不可挽救,(就)召集众将领告诉他们说:“我发誓与扬州城同作殉国(之物),但(在)匆忙慌乱中不能落在敌人的手里死去,谁(能)替我在城破时完成这个(为国而死)的大节呢?”副将军史德威悲痛激昂地(表示愿意)担负这一任务。忠烈高兴地说:“我还没有儿子,你应当凭同姓的关系作我的后嗣。我(要)写信(禀告)太夫人,把你(的名字)记入(我的)家谱,排在(太夫人的)孙儿辈中。”

二十五日,(江都)城沦陷,忠烈抽出刀来自刎。众将领果然争着上前抱住他(不让他自杀)。忠烈大声呼唤德威,德威(悲痛)流泪,不能举刀,于是被众将领簇拥着走。到小东门,清兵像密林般地到来,副使马鸣、太守任民育和都督刘肇基等众将领都战死了。忠烈就瞪着眼看敌人说:“我就是(大明朝的)史阁部。”被(俘)押到南门,和硕豫亲王用“先生”(的名称)称呼他,劝他投降。忠烈大骂而死。当初,忠烈(留下)遗言:“我死后应葬(在)梅花岭上。”到这时,德威寻找史公的尸骨不能找到,就拿(他的)衣冠(代替尸骨)埋葬他(在梅花岭上)。

有人说:“扬州城被攻破时,有人亲眼看见忠烈穿青衣戴黑帽,骑着白马,跑出天宁门跳入长江而死,不曾死在城内。”自从有了这种话,长江南北就传说忠烈没有死。不久英山、霍山(抗清)义军大规模起义,都假托忠烈的名义(来号召群众),(就)好像陈涉(起义时)假托项燕(的名义)一样。吴中的孙兆奎因起兵失败,被俘押到南京。经略洪承畴同他有老交情,问(他)说:“先生在军中,(是否)确凿知道原扬州阁部史公真的死了呢,还是没有死?”孙公回答说:“经略从北方来,(是否)确凿知道原(在)松山殉难的督师洪公真的死了呢,还是没有死?”洪承畴(听后)非常恼怒,急忙叫部下(把他)推出去杀了。

唉!(那些)成神成仙的荒唐无稽的说法,说颜太师因被杀而成仙,文少保也因彻悟“大光明”佛法像蝉脱壳一样遗下了躯壳而成佛,实际上(他们都)不曾死去,殊不知忠义是圣贤人传统的道德准则,那种凛然正气浩大磅礴,永远存留(在)天地之间,为什么一定要(问他的)面目形象是出世成仙成佛还是入世为人了呢?(那种关于他们成为)神仙的说法,正是(人们)所说的“画蛇添足”。就像忠烈的遗骨,(现在)已不可能找到了,(但)百年之后,我登上(梅花)岭,同朋友们谈起忠烈的遗言,没有(一个人)不泪如雨下,回想当年围城的情况,就像忠烈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人们眼前一样,这就不必再去问他是否果真解脱成仙成佛,更何况冒 他未死的名号呢?

我听说史可法的兄弟从翰林学士史可程以下,还有好几人,后来都到江都祭扫史可法墓。正逢英山、霍山义军失败,捉到了托名而假冒史可法的人,清兵的大将把他押送到江都,下令让史氏门中的男子和妇女都来辨认,这时史可法的第八个弟弟已死,他的夫人年轻漂亮,为他守节,也出来看这个托名者,大将军看上了她的美色,想强迫娶她,夫人自杀而死。可叹啊,史可法曾痛恨史可程降清,在国家沦亡之际,不能保持节操,而写奏章谴责他,怎会知道在自己死后,竟然有弟媳妇凭女子之身继承夫兄所留下的光明业绩呢?

第五篇:第四单元科技创造新生活

第四单元《科技创造新生活》

第一课

新科技

新生活 第一课时

生活好帮手

活动目标:

1、了解家庭生活用品的发展变化,感受科技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帮助。

2、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生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科技探索的热情。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观察、采访“奶奶的一天”和“妈妈的一天”,了解他们是如何操持家务的。

2、了解家庭生活中的新产品。

活动过程:

一、“奶奶的一天”和“妈妈的一天”

1、同学们,大家利用周末时间观察了“奶奶的一天”和“妈妈的

一天”,她们是如何操持家务的呢?

2、学生自由表达。

3、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4、教师小结。

二、走进时光隧道

1、课件出示旧的生活用品:看一看,你们认识它们吗?他们是干什么的?现在还用不用这些东西,为什么不用了?

2、课件出示现代家庭生活新用品,小组交流:你们家新添置了哪些生活用品?没有它们的时候,家里的生活怎样?现在呢?

3、拓展: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科技产品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5、教师小结。

三、我的感想

1、观看资料一:从电视机的变化说起。

2、观看资料二:“从烽火台到互联网”,知道通信的不断发展主要

体现在传递速度的加快,还可以给学生看看备课系统里的《我们的生活与未来科技》。

3、全班交流感想与体会。

4、把自己的体会写到书上。

四、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一卡走天下

活动目标:

1、寻找身边的科技产品,感受智能卡等高科技产品对人们生活的帮助。

2、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科学的精神。

4、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寻找身边的智能卡”——公交卡、银行卡、电话卡、考勤卡、就餐卡、游戏卡,了解他们的用途。

2、了解生活中的新科技产品。

活动过程:

一、寻找身边的智能卡

1、同学们,课前大家调查、搜集了在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各种智能卡,现在大家就来交流一下这些智能卡的使用方法及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2、交流:小小一张卡,怎么能有这么多的用途呢?谈谈各自的感受。

4、教师小结。

二、寻找身边的高科技产品

1、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存在着高科技产品。课前,大家也进行了调查,现在,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寻找、了解生活中的高科技产品。

“农田里的高科技”:

“新型交通工具”:

“医学上的高科技”

三、我们的生活多幸福

1、亲身体验:用一用摄像手机,拍摄学生上课时的发现,感受高科技产品带来的快乐。

2、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活动延伸

举办“新科技

新生活”的征文比赛。

第二课

超越梦想

第一课时

从活字印刷到激光照排

活动目标:

1、从印刷技术、电脑技术等科技的发展进步感受科技发展的突飞猛进,体会高科技给人类社会、生产带来的好处。

2、培养孩子爱科学的精神,激发创造意识。

3、通过搜集重大科技发明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光盘

2、学生准备肥皂。

3、课前搜集的资料。

活动过程:

一、感受科技发展的突飞猛进

(一)、感受印刷术的飞跃

1、学生交流课前参观印刷厂所看到的和听到的。

2、教师向学生介绍王选教授和激光找排。

3、提问:古人使用什么印刷方法?(刻字)

4、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肥皂在上面刻一个字,并算准用多少时间?

5、如果我们今天使用的课本用这种古老的印刷方法,大约多长时间,造成多少损失?

6、印刷术今昔对比,你有什么感受?

(二)、感受电脑对人类的作用

1、多媒体出示:1945年的第一台计算机和1981年的第一台电脑

2、交流今天的电脑的用途。

二、感受科学发明的巨大威力

1、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科技发明及科学家的故事。

2、交流这些科技发明及科学家是怎样改变世界的?

3、想象一百年前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三、拓展:

1、播放教学光盘

2、准备演讲会:假如没有„„

第二课时

科技带你走向未来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力量,培养孩子爱科技的精神,激发创造意识。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搜集科幻故事。

2、搜集人类登上月球及人类在太空遨游的资料图片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激发感情

1、教师讲述:小时侯怎样渴望能在电灯下学习、怎样渴望能看一场电影、怎样渴望能坐一坐汽车 的迫切心情。

2、学生交流现在的生活。

3、交流资料和图片

(1)杨利伟乘坐的“神州五号”资料和图片。

(2)费俊龙和聂海胜乘坐的“神州六号”的资料和图片。

4、想象:“神州七号”、„„等将来飞向月球去干什么?

二、畅想未来

1、播放教学光盘

2、想象2010年、2100年、2999年人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

3、交流:你心目中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

三、制作手抄报

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任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把人类未来生活的设计制作手抄报。

第三课

科技是把“双刃剑”

第一课时

原子弹与核电站

活动目标:

1、帮助学生懂得科学技术是“双刃剑”的含义,初步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给人类带来的正负面影响;

2、初步了解什么是科学的道德观,懂得科学技术必须为人类造福的道理;

3、崇尚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活动准备:

1、搜集有关核武器的有关历史事件或图片;

2、搜集有关核能的利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实际利益;

3、搜集有关大亚湾、秦山核电站的图片或有关资料;

活动过程:

一、展示资料,引发思考

1、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有关的资料,下面我们一起交流一下搜集的资料。

2、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3、师:同学们搜集了这么多丰富的资料,通过刚才的交流,那你认为核能的开发是利大于弊,还是避大于利?

4、学生举手表决

二、阐明观点,据理力争

1、师:请同学们首先要阐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用你掌握的资料,(既可以是文字资料,也可以是图片资料)证明你的观点。

2、生自由组合,阐明观点,据理力争。

3、生在阐明观点的同时,教师随即播放光盘内容《核电站安全吗?》。

4、全班交流总结学生的观点。、三、深入思考,科技是把“双刃剑”

1、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深刻认识到,核武器的爆炸的威力

和辐射造成的污染能够毁灭全人类,但核能的正确开发与利用,同样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福音。作为一种安全、有效、清洁的新能源,核能的开发和利用具有十分光明的前景。

2、同学们谈谈自己是怎样理解:科技是把“双刃剑”这句话的含义?

3、生谈自己的理解。

4、师随即播放光盘内容《科技是把“双刃剑”》。

四、课外延伸

师:科学技术本身是没有善恶的,问题的出现是因为人们滥用科学技术。只要我们正确运用它,就能为人类创造美好的未来。

第二课时

让人欢喜让人忧

活动目标:

1、学生了解“克隆技术”。

2、初步了解什么是科学的道德观,懂得科学技术必须为人类造福 的道理;

3、崇尚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活动准备:

搜集有关克隆技术的资料(文字或图片)

活动过程:

一、交流资料,初步感知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克隆技术吗?能用一个具体的事例说明吗?

2、学生讲述克隆羊多利的故事。

3、交流搜集其他一些有关克隆技术的资料。

4、播放光盘《什么是克隆》。

二、大胆想象,深入思考

1、在生活中,克隆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2、你希望克隆什么东西?为什么?

3、播放光盘《人体器官是怎样克隆出来的》。

4、寻找身边的科技产品的利与弊,讨论如何避免这些产品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课外延伸

1、播放光盘《让人欢喜让人优》。

2、科学技术已经取得了惊人的进步。核能利用、克隆技术、纳米材料„„各种辉煌的成就展现在我们面前。但科技的发展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困惑和问题„„

3、回忆克隆技术:播放光盘《克隆技术大事记》。

4、阅读小资料《不该颁发的诺贝尔奖》。

四、让人欢喜让人忧

请同学们继续搜集有关的克隆技术方面的资料读一读,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

第四课

崇尚科学精神

教学目标:

1、相信科学不迷信,知道邪教的危害,反对邪教;

2、尝试用科学来破除迷信,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学生留心生活中的迷信现象,并搜集关于迷信、邪教(如法轮功)危害群众的资料、图片。

教师准备:教师准备迷信、邪教害人的资料图片及实验用品(氢氧化钾溶液、酒精灯等)。

教学过程:

一、汇报交流

课前同学们搜集了生活中有关迷信的不少资料,大家一定很震惊吧。

1、生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与全班交流。

2、观察课本图片,以小组为单位,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编说故事。

3、让同学们想象如果人人都相信迷信的话,我们的国家将变成什么样。

二、小小辩论会:迷信邪教对人有害还是有益

1、教师作为主持人,全班分成两队,即正方:迷信邪教对人有害;反方:迷信邪教对人有益。

2、辩论开始。

正方展示迷信及法轮功危害群众的资料图片。

反方对身边发生的迷信事(对人有益)进行辩论。

3、教师公布辩论结果

三、号召学生们行动起来:用科学破除迷信

1、教师:同学们,迷信害人不浅,敛光钱财、危害生命,看到这些我们应该怎么做?

现在让老师就用科学来揭开迷信神秘、虚伪的面纱。

2、欣赏小实验:“神符显灵”。

(1)教师演示“神符显灵”:拿一张白纸,在火上一考―――显字了!纸上出现了“今天别出门,出门有灾!”

(2)学生质疑。

(3)教师演示显字的过程,揭开“神符显灵”谜底:先用氢氧化钾溶液在纸上写一些字(因为这种溶液是无色的,所以字迹看不出来),再用火烤一铐,瞧!字变黑了!

3、交流:生活中还有这样的迷信现象吗?我们能不能用科学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呢?

4、也许,你心中还有很多谜暂时无法解开,还有好多事没法解释。把它们记下来,当成你的科学梦想,然后努力去解答它们吧。

四、课外延伸:举办一个小展览。

下载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阅读[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阅读[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语文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过小孤山大孤山课时作业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合集五篇)

    第四单元 过小孤山大孤山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屏风(pínɡ) 宿松县(xiǔ) 上干云霄(ɡān) ...B.惠济(jì) 载其事(zài) 楼观亭榭(ɡuān......

    第四单元 劳动创造世界新型的劳动者

    保定新南开外国语中学文综组学案 第四单元劳动创造世界 第十一课 乐于劳动 善于劳动——新型的劳动者 八年级 教科版新授课主备:王伟朵 参考:李宝利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

    第四单元

    四年级语文课文知识点归类(四)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一、注意下列加点字的写法。 合拢. 后悔. 啄.食 希腊.. 惩罚.. 偷盗.. 加厚. 水罐.浇灌. 惭愧.. 巍峨.. 日复.一日 开天辟.地 精......

    浅谈卡通形象的个性化创造

    武汉理工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浅谈卡通形象的个性化创造 姓名:周靖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设计艺术学 指导教师:朱明健 20050501 摘 要 卡通形象的造型在整个......

    第四单元教案设计

    《鹿和狼的故事》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诵读,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了解罗斯福为了保护......

    第四单元收获

    四年一班 戢月琴 2016年秋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收获》教案 《落花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初步......

    第四单元教案

    12、夜晚的实验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 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4中“瞎子”、“穿透......

    第四单元教案

    13 动手做做看 教材简说: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科学家朗志万在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上,可谓煞费苦心。他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再问孩子们为什么,目的是让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