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教案(推荐)

时间:2019-05-15 00:53: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柳永词教案(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柳永词教案(推荐)》。

第一篇:柳永词教案(推荐)

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柳永的生平简介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理解这首词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分析其意境之美

3、鉴赏这词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二、过程和方法: 朗读法、讲授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悟少年柳永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礼赞的豪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 品味柳永词的婉约之美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词人内心情感与外在词风形成的关联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揭示课题《望海潮》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齐声朗读

三、简介“词”的知识、柳永生平及词作特点

1、词的别称:“诗余”、“乐府”、“曲子词”、“长短句”

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又一高峰,习惯上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皆可入词,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2、柳永(约987—1053):

初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出身书香仕宦之家,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

馆,与歌伎们相处密切,靠为他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由于这样的生活遭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的词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柳永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长调)的词人他的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形成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据说,柳永因生活窘迫,死之日,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于襄阳南门外,作品有《乐章集》。

四、赏析《望海潮》

1、齐读课文,结合注解了解词的大意

2、强调以下词语的音、形、义 形胜:地理形势重要 参差:形容楼阁高低不平

天堑:天然的壕沟,此处形容钱塘江的壮阔堑,qiàn 重湖叠巘清嘉:巘yǎn,山峰清嘉,秀丽

高牙:原指军前大旗,因旗杆以象牙为饰而得名词中指高官孙何 异日图将好景:图,画下来将,助词,无实义

五、合作与探究

1、本词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

背景:这是一首投赠之作真宗咸平末年,少年柳永前往京城开封应考,路经钱塘,为了谒见两浙转运史孙何,而写下了这首词投赠他

内容:词主要描绘了北宋时期杭州景象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2、词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钱塘”的繁华?

词作极力赞扬了杭州自然环境之秀美、城市经济之繁荣、百姓生活之富裕安宁作者从地理位置、历史传统、自然景观、市井面貌、百姓生活等方面表现了“钱塘”的繁华

上阕: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繁荣 总体介绍: “东南形胜”,地理位置重要;“三吴都会”,社会条件优越;“钱塘自古繁华”,有着长期繁盛的历史 具体铺叙:

“烟柳画桥,风联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三吴都会在街巷河桥的美丽环境中,家家户户安居乐业,人烟十分稠密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东南形胜钱塘江岸,绿树如云,钱塘江水,汹涌壮观,不愧为自然“形胜”之地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钱塘繁华市场上陈列着各种珠宝,普通人家也披罗着锦,满目奢华景象“竞”字很好的写出了杭州富民比奢华、斗阔气的情景 下阕:极写杭州黎民百姓之安居乐业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湖山的美好“三秋桂子”照应“叠巘”,“十里荷花”照应“重湖”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百姓的游乐四季皆美的西湖,从早到晚都有游兴颇浓的人群,他们或“羌管弄晴”,或“菱歌泛夜”,无不祥和欢乐(互文见义)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官员的游乐词作最后直接赞美孙何的执政能力和与民同乐的作风,并预祝他能早日被召回京城词的最后两句虽然有粉饰太平的味道,却也部分程度的反映了北宋初年繁华奢靡的社会现实

六、品味与鉴赏

(1)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 “霜雪”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字显得比较平板,力度和气势都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

这几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处处音乐悠扬,一个“弄”字写出吹笛人悠然自得的愉快心情;菱舟泛夜,传来阵阵歌声;老叟怡然垂钓,采莲少女快乐穿梭“嬉嬉”二字将他们的快乐神态栩栩如生的展现了出来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

(3)表现手法

点染结合先总提,运用动静结合,比喻、夸奖等手法,极力铺叙,从不同角度表现了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

七、朗读背诵词作

八、课后预习《雨霖铃》,体会柳永词婉约美的特点

雨霖铃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美词美读——感受词的语言美

1、播放Flash课件,学生听情感真挚的配乐朗读。

2、教师范读一小节,作节奏指导,学生自主朗读训练。

3、抽检学生朗读情况,来个小比赛,看谁朗读得最好。(先抽两个学生分别朗读上片和下片,由同学评价,若认为自己朗读得更好的,可以向他们挑战)

三、合作与探究

1、找意象,说作用。(幻灯片上逐一展示有关意象的词及其表达的感情)明确:

意象:寒蝉长亭骤雨兰舟烟波暮霭楚天晚 杨柳岸晓风残月

作用:渲染惆怅伤感之情

2、找出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说表达的情感。明确:无绪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难分难舍)良辰好景虚设更与何人说(惨不成欢)

3、写作技巧的探讨:请同学们回顾诗词常见的表达技巧,说说本词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明确: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补充相关的写作技巧: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以乐写哀,以哀写乐)。

4、交流讨论

鉴赏词中美的词句,说说你认为写得最美、感受最深的词句美在哪里?

(学生开始堂上发言,其他同学评点,教师点评穿插其间)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赏析发言,要准备足够的应对材料,以便生动自如地应答学生的发言。如: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美在捕捉到有特征的秋景来渲染气氛,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美在用白描的手法,极为传神地写出了千言万语又无言以对,泪眼相看,难分难舍,情意绵绵的眷恋之情。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美在展现了一个别后的暗淡景象,衬托出旅人前途的渺茫,情人相见之无期,充满无边无际的离愁之恨。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美在将杨柳、风、残月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为一幅画,使离人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并渴望团聚,言尽而意无穷。又让这幅画出现在“酒醒”之后,让离人产生了浓烈的“举杯消愁愁更愁”之感,昨日离别情景历历在目,眼前凄清景象,前路“千里烟波”却还须前行,离心爱的人更远,真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而“晓风残月”写出别后心境的凄凉冷落,“杨柳”则更添愁思。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美在写出诗人别后的孤寂,艺术地把离别之情推向高潮。

5、评选佳句

对比同学们谈的美句,结合刚才的评价,你认为哪一句是最美、最传神的千古名句。明确: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注意不可一锤定音,允许百家争鸣)6.交流学习体会,学生小结 四.课外延展,能力迁移

运用本节学到的知识鉴赏张先的《江南柳》,并与本课学的《雨霖铃》相比较,说说它们的异同。

江南柳 张先

隋堤远,波急路尘轻。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何况自关情。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明确:

同:都写别情,都描写了别时的典型环境。都写了别后,都是情景相生。

异:柳词想象别后远行的情景,虚实相生。张词着重写送行者别后情景,而未写别时情事。五.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课外练笔

用形象化的语言描写你所经历的一段愁或喜。

要求:①体裁不限,也可填词作诗。②要写真情实感,不得无病呻吟。

第二篇:柳永词二首教案

《柳永词二首》教学过程一

梁艳玲

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相关常识,了解作者经历,作家作品。

2.解决字音诵读字形识记问题,粗略疏通文意。

3.从抒情方式中直接抒情的角度初步了解作者两首诗所抒发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解决诗词鉴赏中知人诵读的基础问题。2.弄清抒情方式中的直抒胸臆。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

二、词的有关知识

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三、柳永的生平简介:(投影)

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世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许多歌妓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词,或者得到他的嘉许使得身价大大提高。

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

补充柳永词《鹤冲天》

(结合现实生活解说柳永的影响力)

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得知,柳永是最早的歌坛偶像,其在当时的影响力绝不逊色于今天的“超女”。他的“粉丝”,也是历史上最狂热最忠诚也最具规模的“粉丝”。

论数量,当时民谣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就说明柳永的“粉丝”到处都有,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多得不计其数。

论狂热,柳永的“粉丝”也丝毫不输于“超女”的“粉丝”。由于他写得一手绝妙好词,随便给哪个歌妓写上几句,她就会身价倍增。于是,歌妓们对他爱得发狂。柳永又称柳七,能和柳七亲热唱和,哪怕是倒贴银子。

论铁杆,柳永的“粉丝”更是忠心不二,无人可匹。柳永死时家无余财,是他的那帮歌妓“粉丝”集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认识不认识的“粉丝”们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以至于相沿成习,称之为“吊柳七”或“吊柳会”。论影响,柳永的“粉丝”也是不得了的。连宋仁宗都成了他的最大“粉丝”,虽然他羞于承认,还对柳永有几分嫉妒。

论“副作用”,柳永的“粉丝”也闹出了惊天动地的大动作。追捧偶像,总难免有一定副作用。传说,柳永的名词《望海潮》使得金主完颜亮大举进攻南宋,让他差点儿成为汉奸。

基于柳永词的艺术魅力和他对当时社会效应,我们今天来学习他的《望海潮》、《雨霖铃》这两首词。

四、《望海潮》

1、自读,正音,诵读

2、相关背景

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3、.本词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钱塘”的繁华?

二、具体分析

朗读练习

(1)教师范读后作朗读要求。

①感情饱满,适度夸张,铿锵有力。

②上阙写形胜之地和钱塘江潮的壮观。词句短小。“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的而有气势的词语,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

③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优美,词曲变长,节奏平和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2)学生朗读体味。)

(一)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下面就对“形胜”、“都会”和“自古繁华”进行铺叙。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对“三吴都会”的展开描写。“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的展开描写。这里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对“钱塘自古繁华”的展开描写。描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情况——“市列珠玑”,只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业的丰富、商业的繁荣;二是衣着情况——“户盈罗绮”,家家披罗着锦。“竞豪奢”,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

(二)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这既是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西湖是美的,苏轼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也是写了山河水量个方面。“重湖”,写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和外湖;“叠巘”,写湖岸,山峰重叠。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常,所以说“清嘉”。“三秋桂子”照应“叠巘”二字,写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红花绿叶,莲子清香,也是很能体现西湖特点的景物。南宋杨万里说:“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三秋”,从时间着眼;“十里”,从空间着眼。桂在秋季开花,莲在夏季开花,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

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都是美的,所以就有游人去游玩。接下来就写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羌管弄晴”写的是白天人们悠扬的笛声,“菱歌泛夜”写的是人们晚上快乐欢快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时对前面两句的总括,所以这一句写的是杭州人民的游乐。“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写的是杭州官员的游乐,分两方面写的,一是“乘醉听萧鼓”宴酣之乐,二是“吟赏烟”山水之乐。“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对官员的祝愿。

三、亮点探究

1、.本词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钱塘”的繁华?

提示:历史沿革、城市规模、市容市貌、特色景观、生活图景等方面。

2、品味语言,鉴赏形象。

(1).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

提示:“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板,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 提示:这几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处处音乐悠扬;菱舟泛夜,传来阵阵歌声;老叟怡然垂钓,幼童嘻嘻采莲,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

(3)、“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称千古丽句,加以赏析。

“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三秋桂子”就让人联想起有关西湖的美丽传说。传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常,那是从月宫桂树上飘落下来的,是寂寞的嫦娥赠与人间有心人的。这美丽的传说给秀丽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灵的色彩。

3、学习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

(1)解释何为“点染手法”。

《雨霖铃》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上两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两句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其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点”即抽象评点,“染”即具体描写,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

(2)《望海潮》运用了点染手法,请加以说明。

①从全篇看,开头三句是点;接着从几个方面分别详细描绘,是染。具体看对西湖的描写。

“形胜”、“繁华”四字点出了杭州的繁华热闹,宏伟气派。接着,“烟柳”等句作染,通过具体的描述直观且鲜明地展现大都市的风采。雕栏画栋,房屋密集,人口众多,社会太平,百姓富足,此乃“繁华”也。

②“重湖叠巘清嘉”是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是染。其中的染,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山色之美,二是湖荷之胜,三是人文风貌之佳。

4、总结:(主旨)

这首词着力描写钱塘(杭州)的繁华,展现了一派物阜民康、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借以歌颂此地的地方长官治郡有方,政绩卓著。

《雨霖铃》

一、相关背景

柳永是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词人,他继承发展了突出男欢女爱,别恨离愁的婉约词风,剪红刻翠的“艳科”,旖旎温柔的“情语”,成了柳词的主题。《雨霖铃》便是柳词中最能体现这种风格的杰作。

《雨霖铃》这首词是作者离开汴京,与情人话别之作。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二、赏析

这首词是写作者离开京城时,与情人在长亭话别的情景。笔调恣意渲染,声情哀怨缠绵,可以从中看到柳永慢词的艺术特色。

词中首先交代了离别的季节、时间和地点。“寒蝉凄切”,点明节令;“对长亭晚”,点明时间和地点;“骤雨初歇”,点明气候。这是秋天骤雨刚停的黄昏,是舟楫齐备、急待出发的时刻。对这些景物的描写都是为抒发离情别绪服务的。词人巧妙地把自己忧伤的感情融入对景物的描摹中,以“寒蝉”“长亭”“骤雨”这一系列形象烘托出一种凄冷沉郁的气氛。正当离人依依难舍时,船夫偏又催促起航了,他们只有泪眼相向,“无语凝噎”,万千话语只能堵在心里!“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作者用一个“念”字引出了对别后情境的设想:行人消逝在烟雾弥漫的江面上,傍晚时分,浓重的雾气使人透不过气来,极目南望,令人不胜伤感。上片,词人以缠绵凄恻的感情、冷寂幽清的景色、铺叙白描的手法,把离别的情、景、事织成了一片幽清的词境。

下片,词人从实写眼前之景转到预想别后之情,虚实相济,利用时间的跨越,多方位地表达了自己的惜别之意。“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词人先宕开一笔,说离人伤别,自古如此,是多情使然;忽然又转到现实中来,说在这“冷落清秋节”中离别更使人难以忍受,这样就拓宽了词的境界,下面再设想别后生活就显得顺理成章了。“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今宵酒醒,伊人不见,风清月冷,情何以堪?“杨柳岸”“晓风”“残月”本是无情物,但是在满心愁绪的词人眼中,却都成了“情语”。而“经年”的“千种风情”便从此失去了意义,因为知音已远,良辰不再。这首词情事纷陈,铺叙委婉,语言清畅,音节幽咽,充分表现了慢词的优点和柳词的艺术特色。

三、亮点探究

1、精读《雨霖铃》。教师范背,学生划出节拍,按教师范背的提示标出韵脚,然后诵读。

韵脚:切、歇、发、噎、阔、别、节、月、设、说。

2、思考、讨论:(1)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2)怎样体现“虚实相济”的特点?

【明确】(1)上片写恋人离别,下片写别后心情。(2)起头“寒蝉”三句交代离别的节令(寒蝉)、时间(晚)、地点(长亭)、气候(骤雨初歇),这三句不只是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是情景,融凄苦之情人景,暗寓离别之意。“都门”二句是情事,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将人物置于矛盾这样集中的情境之中。进出“执手”一句,语言极为通俗,感情也极真挚,伤极痛绝之情态毕现。至此,写的是实景实事实情,“念去去”二句是他的内心独白,“念去去”三句读时要一字一顿,声断气不断,这二句是别后想象之景,茫茫辽远的空间充满了浓密深沉的烟霭,在半虚半实间突出了离愁的深切。下片是虚写。下片开头“多情”一句承接巧妙,是对上片的归结,写人间离别伤感是普遍现象,“更那堪”又转入现实,“冷落清秋节”既照应首三句,又以景寓情,更深地开拓了诗境。“今宵”一句是名句,词人想象今宵酒醒之后的所见之景,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凄清的画面使离人更感孤单,言外之意无穷,以别后想象之景写离愁。“此去”四句是直接抒情,问句作结,言外之意是与离人分别以后,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兴致了。下片虚写着重描绘的是词人孤单寂寞的心情,读罢回首上片,我们方能从景物中体验情思,从实境中探寻虚境。意境由实境与虚镜组合而成,实境就是具体物象以及由物象构成的艺术整体的境界,虚境就是实境中所包含的一种象征境界。词中的事、景、态都是实境,词人的情思就是虚境。我们要透过实境看虚境。

3、【提问】《雨霖铃》词自上片“念去去”一句之后是写对别后情形的设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述自己今后的生活情境和内心情感的?

【明确】一个“念”字引出了很多的思绪:“去去”是说他将越行越远,直到楚天尽头;他感到实在难以忍受这清秋季节的远别;他更怕夜里酒醒后,看到在残月冷辉中,杨柳依依,晨风吹拂的景致,心里倍感凄凉。他愁的是这一去将连年不归;想到今后将非常孤独、寂寞,美丽风景无心观赏,相思之情无处述说,他就更加忧郁、悲伤了!

4、【提问】这首词的上、下片是怎样巧妙过渡的?

【明确】长调的过渡最不容易,既不能“全脱”,又不能,“明黏”。这首词上片的歇拍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用的是半虚半实的写法,由此过渡到下片的虚写,真是既不“全脱”又不“明黏”。下片的开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词家称这类句子为“换头”,意思是跟上片的起拍句字数不一样),也承接得巧妙:先宕开一笔,说离别使人伤心,自古而然,是由于多情的缘故,似乎有些自慰的意思;忽然又转到现实中来,说在这“冷落清秋节”中离别更使人难以忍受,更深地开拓了诗的境界,下面再说别后生活的设想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5、【提问】“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为什么特别动人?

【明确】这首词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跟“寒蝉凄切”一样,也是融情入景的写法,为什么特别动人呢?第一,它把杨柳、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广幅鲜明的画面。关于杨柳和残月,温庭筠在一首送别词里曾写过:“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菩萨蛮》)关于风,曹植也曾写过:“愿为西南风,长逝人君怀。”(《七哀》)这样一幅凄清的画面会使离人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并渴望再次团聚,言外之意无穷。第二,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一个特定时刻里——“酒醒”之后。离人饮酒,为的是消愁,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更何况是在“酒醒”之后!李清照《念奴娇》云:“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闲滋味”其实正是愁滋味。试想,柳永此时不过是他离开心爱的人的第二天早晨,“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地留在心上,面对着眼前的凄清景象,而前路是“千里烟波”,他还要继续前行,离自己心爱的人更远,真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啊!布置作业

1.反复背诵两首词,体悟词中意境。2.完成课后练习。

《柳永词二首》教学过程二 赏析诗歌中的景与情

一、情景导入:

1、歌曲播放《菊花台》

菊花残 满地伤

你的笑容已泛黄

花落人断肠 我心事静静躺

北风乱 夜未央

你的影子 剪不断

徒留我孤单在湖面

成双

2、诗歌展示:长亭送别

——王实甫 碧云天,黄花地

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古人眼中的景与情:

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胡应麟《诗薮》

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范希文《对床夜话》 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人间词话》

作诗本乎情景,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谢榛

二、教学目标

1.领悟柳词中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

2.引导学生品味诗歌中的情与景,提高审美情趣。

三、两首词对比阅读鉴赏

1、《望海潮》一词通过哪些景物描写绘出了都市繁华美丽的景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2、《雨霖铃》本词哪些句子写景?分析词中景物有何特点?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试着对本词写景部分进行情景扩写

四、拓展训练:歌曲《烟花易冷》感受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 繁华声 遁入空门 折煞了世人 梦偏冷 辗转一生 情债又几本 如你默认 生死枯等 枯等一圈 又一圈的年轮

浮图塔 断了几层 断了谁的魂 痛直奔 一盏残灯 倾塌的山门 容我再等 历史转身

等酒香醇 等你弹一曲古筝 听青春 迎来笑声 羡煞许多人 那史册 温柔不肯 下笔都太狠 烟花易冷 人事易分 而你在问 我是否还认真

千年后 累世情深 还有谁在等 而青史 岂能不真 魏书洛阳城 如你在跟 前世过门

跟着红尘 跟随我 浪迹一生

雨纷纷 旧故里草木深 我听闻 你始终一个人 斑驳的城门 盘踞着老树根 石板上回荡的是 再等 雨纷纷 旧故里草木深 我听闻 你仍守着孤城 城郊牧笛声 落在那座野村 缘份落地生根是 我们

4、根据歌词,改写成古诗词

例1: 未见君已十秋春,战火连绵归期问。

烟花易冷情意真,不忘誓言心愿等。

故里已是草木生,孤城至今剩何人?

牧童伴笛多过问,枯等永恒白发生。

例2:听,牧童笛声,闻,孤村野城。

感,烟花易冷,叹,人事易分。

等,泪不归人,待,轮回缘生。

永,盼为君筝,恒,故白发生。

第三篇:《柳永词两首》教案

柳永词两首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宋词的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2.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写景的妙处;感受词中凄凉孤寂的意境和抒情主人公飘零凄苦的形象,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合作学习,把握词的内容和写作思路,词画结合,揣摩词中的意象,体会词的意境。

2.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赏析诗词的语言,体会这两首词艺术上的妙处和作者惆怅伤感、真切诚挚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古人离别时幽怨伤感之情,伤离别,重真情。教学重点 1.体会《望海潮》如何通过特定的意象组合展现杭州人物之盛和风光之美的。2.分析《雨霖铃》如何做到融情于景,景情交融的。

教学难点:以画入词,把握词的意象,品味词的语言,体会词的意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望海潮

一、导入新课:我们常说,一代有一代的文学。宋词,作为一代之文学,和唐诗、元曲一样,代表着一种难于企及的高度和不可再现的辉煌。可有多少人知道,词曾经只是一种边缘文学,被称为“诗余”,即诗的陪衬和补充,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不被正统文坛所重视,仅仅活跃在民间,难登文学大雅之堂。它能在宋代兴盛并最终成为一代之文学,靠的是广大文人的大力推动和参与。可以这么说,没有文人的参与就没有宋词的辉煌,而反过来宋词的辉煌也成就了一大批文人,使他们因写词而扬名。在那个时代的词坛,俊杰辈出,星光璀璨,有很多名字,穿越了千年的时空,仍然光芒四射,深入人心。那么,你对那个朝代的词人又了解多少呢?你能说出几个宋代词人的名字来吗?

二、推进新课

1、【创设氛围,合作学习】

如: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姜夔、柳永、秦观、张先、、欧阳修、晏殊、贺铸、、岳飞、范仲淹、周邦彦。

问:在宋代这么多词作家中谁是第一个专力写词的文人?明确:柳永。

2、简介作者(多媒体课件展示): 柳永(约987~1053),字耆卿,初名三变,字景庄,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出身于儒宦世家,工部侍郎柳宜少子,景祐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又世称柳屯田。柳永为人放荡不羁,仕途更为坎坷。时人将其举荐于仁宗,却只得四字批语:“且去填词”。仕途无涯,便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流连于歌楼舞榭,沉迷于声色词曲,潦倒终身,竟由群妓合金而葬。

政治上的抑郁失志,生活上的特殊经历,以及他的博学多才,妙解音律,使这位“浅斟低唱”“怪胆狂情”的浪子,成为致力于词作的“才子词人”。由于柳永对社会生活有相当广泛的接触,特别是对都市生活、妓女和市民阶层相当熟悉。都市生活的繁华,妓女们的悲欢、愿望及男女恋情,自己的愤恨与颓放、离情别绪和羁旅行役的感受,都是其词的重要内容。此外,也有一些反映劳动者悲苦生活、咏物、咏史、游仙等作品,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他接受民间乐曲和民间词的影响,大量制作慢词,使慢词发展成熟,并取得了与小令并驾齐驱的地位。在词的表现手法上,他以白描见长;长于铺叙,描写尽致;善于点染,情景交融,抒情色彩强烈;语言浅易自然,不避俚俗,使其词自成一格,广为流传。

柳永在词的内容和表现手法方面都有新的开拓,标志着宋词的重大变化,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词音律谐婉,平易轻约,更善情景之融。叶梦得《避暑录话》中言称“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足见其靡盛,而纪昀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倍加推崇:“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著有《乐章集》,其词中名篇有《雨霖铃》《凤栖梧》《八声甘州》《望海潮》等。柳永生平散见张宗木肃《词林纪事》和丁传靖《宋人轶事汇编》等。

3、了解词牌及相关背景。(多媒体课件展示): 《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为柳永所创的新声。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富庶与美丽。柳永在杭州生活过一段时间,对杭州的山水名胜、风土人情不仅有亲身的观赏和体会,而且对杭州还怀有极其深厚的热爱之情。柳永写此词是献给杭州地方长官的,在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运,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亦相去不远。在艺术上几乎超过了前人所有歌颂杭州的诗词。相传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便对杭州垂涎三尺,因而更加膨胀起他侵吞南宋的野心。宋谢驿有一 首诗写道:“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岂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这虽是传说,并不一定可信,但杭州的优美迷人及柳永的深厚功力由此可见一斑。

三、赏析诗歌

(一)、学生齐读《望海潮》,(幻灯片展示诵读节奏)

望海潮 柳 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二)思考:

1、这首词描写的是杭州,那么作者笔下的杭州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城市?它具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一个太平盛世下的繁华大都市,富庶、美丽;人民生活安定、祥和。

2、作者是通过哪些角度去描写、去表现杭州的富庶、美丽、安定、祥和的?(学生讨论)预设:1)上阕重点写杭州环境的美丽和经济的繁荣;下阕重点写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景象。(用精练的语言对整首词的内容作了一个准确的概括。但太过精练的概括很难让我们深入地品味作者文字的精妙。)

2)上阕中“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是总说,写杭州自古以来就是东南一边的繁华都会。然后开始详细地描绘。“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风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家家悬挂风帘,户户张设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一句,“参差”写出了楼阁房舍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景象,十万极言人口之多,这一句表现出整个杭州的规模和城市风貌。

3)“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写的是杭州风景。“云树绕堤沙”写在钱塘江堤上,绿树环抱,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怒涛”写江潮来势之猛。“卷霜雪”可媲美苏轼的“卷起千堆雪”,“霜雪”二字,不仅写出了怒涛如雪的白色,也写出了江潮之森森寒气。“天堑无涯”写出了江面的宽阔,也表现了江潮的气势。

4)“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一句极写杭州的繁华。“市列珠玑”写市场上商品丰富,商业繁荣;“户盈罗绮”写市民家家披罗着锦。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珠玑”“罗绮”,又皆为妇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州城声色之盛。“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杭州富民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都市极度繁华和穷奢极欲的一面。

师点评:上面的几种分析把上阕作了个详尽的分析。让我们对这部分的内容有了一个清晰准确的把握:上阕从“烟柳画桥”到“竞豪奢”三句,分别对杭州的规模、市貌,杭州的风景以及杭州的繁华这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描绘。但他们对第一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分析得不够透彻。这一句虽是总说,才寥寥十三个字,但还是从不同角度对杭州进行了高度概括,大家能不能也详细分析一下?

明确:第一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是对杭州的总体介绍,“东南形胜”之“东南”点出它的地理位置,“胜”言其风景之美;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社会条件优越,字字铿锵有力;“钱塘自古繁华”中的钱塘,即杭州,这一句强调它具有长期繁华的历史。所以这第一句就从三方面对杭州进行了概述:(1)“形胜”的地理条件;(2)“都会”的社会条件;(3)“繁华”的历史传统。

进一步分析:后面的三句是从三方面对杭州进行了具体的描绘。第一句也从三方面对杭州进行了高度概括。那么这第一句和后面的三句到底有怎样的联系?

明确:是总分的关系,而且一一照应。“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对“三吴都会”进行铺展描写;“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进行铺展描写,“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就“繁华”进一步地铺展。

3、分析下阕,看看在下阕作者又是怎样表现杭州的?我们请另一个小组的同学来说一说。预设:下阕先重点描写西湖,然后写了杭州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

师启发点评:能不能具体一点,哪些文字是描写西湖的?哪些文字是描写人民安定、祥和的生活的? 明确:1)“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写西湖之美的。“重湖”,是指西湖中的里湖和外湖。“叠巘”,是指西湖周围重重叠叠的山岭。湖光山色之美,词人用“清嘉”二字作概括。接下去写山上的桂花、湖中的荷花。这两种花也是西湖最具代表性的典型景物。“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写得高度凝练,短短八个字就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景象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2)接下来两句是表现杭州人民安乐、祥和的生活的。“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很工稳,情韵亦很悠扬。“泛夜”“弄晴”,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一个“泛”字,表示那是在湖中的船上,“嬉嬉钓叟莲娃”,是说吹羌笛的渔翁,唱歌的采菱女娃都很快乐。“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3)“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写达官贵人在此游乐的场景。“千骑拥高牙”点出了人物身份。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显赫声势。接下来从两个方面写官员的乐趣,“乘醉听箫鼓”写饮宴之乐,不仅尽兴而醉,醉了还要听音乐;“吟赏烟霞”写山水之乐,不仅赏山玩水,赏玩之余还要吟咏诗篇。既衬出了山水之美,也写出了官员的儒雅风流。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可见不仅百姓安居乐业,官员也雅致潇洒。

思考:这几句先写了西湖之美,然后写了人民生活之乐,那写西湖之美和写人民生活之乐两者间有什么联系呢?作者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写?

明确:写西湖之美是为了表现杭州人民安乐、祥和的生活,以美景映衬美好生活。

4、品味名句、关注细节 1)“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明确:“三秋”即指秋天,是从时间着眼的,“十里”则是从空间着眼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加上“泛夜”“弄晴”的互文见义,说明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任何天气,西湖都是美的,在美丽的西湖之畔生活的人民,无论百姓还是官员,都是快乐、幸福的。柳永的这首词,无论自然美景还是社会风貌,都写得精致而传神。

思考:

1、试从诗歌的艺术角度去分析作者为什么能写得如此成功?

1)用字,极其精练传神。这首词能用短短的几十个字描绘出杭州的自然美景和社会风貌,最妙在它的用字,极其精练传神。比如,“东南形胜”一个“胜”字就精练地点出了杭州地势之美,风景之异;“参差十万人家”一句中,一个“参差”就写出了楼阁房舍远近高低、错落有致的景象;“云树绕堤沙”一个“绕”字,不仅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也写出了绿树繁茂浓密的特点。

2)结构方面很值得称道。像上阕,先总后分,很有条理;下阕先写景,又用美景映衬美好的生活,自然而精妙。故整首词的结构严谨匀称,情景浑然一体。实在是妙。

3)数词用的最妙: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数字组成的词组在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都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有的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形成一种豪放的风格。

4)豪放风格:柳永的这首词非同一般。柳永本是婉约派代表人物,以婉约词闻名,但这首词大开大阖、波澜起伏、写景壮伟、声调激越,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其豪放之气,甚至可与苏轼一比,绝对是大手笔。

2、“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写西湖还是写人民生活的?此句是否游离于主题之外? 明确:既不是写西湖,也不是写人民生活的。但没有游离于主题之外。

柳永写这首词是献给杭州地方长官的,这一句应该是专门写给这位长官的。注释说“图将”是指把杭州美景画出来,“凤池”指代朝廷,它的意思应该是说,希望长官把杭州美好的景色画出来,等日后升迁,去朝廷做官时,可以把它拿出来,献与朝廷,并夸示于同僚。它暗含对长官日后飞黄腾达、不断升迁的美好祝愿。所以这句是不仅没有游离于主题之外,恰恰相反,它点明了全词的主题和写作目的,非常重要。因为作为一篇投赠之作,投赠的写作目的对全词的艺术性已经造成了影响,既然柳永写这首词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长官的召见和赏识,那么他就必然会在词中对长官进行夸耀和奉承,这就使本词出现了一个格调不高的结尾,破坏了整首词的艺术性。

四、课堂小结:对于一篇作品,我们不仅要懂得品读其妙处,还要能够找出它的不足,这样才能鉴别吸收,不断进步。当然,话说回来,这首词虽然因为要达到投赠的目的而伤害了艺术的完美性,但总的来看,又有谁能把投赠之作写得如此精妙?其音律之协调,情致之婉转,铺叙之晓畅,写景之传神,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无愧为绝世佳作。所以,即便白璧微瑕,无碍其千古传世。

五、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六、布置作业:熟读并背诵全词,做好对《雨霖铃》的预习。

第二课时 雨霖铃

一、导入新课:【检查《望海潮》的背诵情况】

俄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过,诗人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大凡一首好的诗或词,都是诗中有画,具有自己独特的意境、风格。苏轼说王维的诗“诗中有画”,就是一种极高的评价。今天我们学习的柳永最负盛名的词作《雨霖铃·寒蝉凄切》就是这样一个作品,既是一首绝好的词,又是一幅优美的画。(板书课题、作者)

二、推进新课【创设氛围,合作学习】

(一)词牌和写作背景简介。(多媒体课件展示)1.词牌介绍: “雨霖铃”,一作“雨淋铃”,原为唐教坊曲名。相传唐玄宗入蜀,至斜口时,霖雨连日,栈道中闻铃声,为悼念杨贵妃,遂制此曲。白居易《长恨歌》云“夜雨闻铃肠断声”即指此事。

2.写作背景:柳永仕途失意,四处漂泊。这首词就是他离开汴京、前往浙江时的作品。词以悲秋景色为衬托,抒写与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表现了双方深挚的感情。全词如行云流水,写尽了人间离愁别恨。词人以白描手法写景、状物、叙事、抒情,感情真挚,词风哀婉。

(二)听示范朗读,注意节奏,并发挥你的想象,感受“词中之画”。(多媒体播放示范朗读)

(三)学生朗读课文,再次感受作者的离愁别恨(多媒体课件展示朗读节奏)

三、理清思路

(一)、在听读的过程中,你有无发挥自己的想象?在你的想象中,你有无看到“词中之画”?能把你想象的画面描述一下吗?(学生讨论,然后回答)

1、画面1:刚下过雨的傍晚,京城门外的帐篷下,一男一女举杯对饮,桌上摆满美酒珍馐,但两人都郁郁寡欢,情绪低落,停杯投箸不能食,四目相对,忧伤难言。

2、画面2:岸边,一男一女手拉着手,依依不舍,总不肯放开,而一边船上的船夫不停地催促,说要出发了,要出发了。但两人还是不肯松手,泪眼相看,无语凝噎。

3、画面3:深秋的夜晚,孤舟在江,晓风轻拂,酒醉刚醒的诗人在舟中怅然四顾,似乎想找回刚刚在梦里看见的情人,但他什么都没看见,只看到天边一轮残月照着江面,岸边的杨柳在凌晨的秋风中瑟瑟摇颤,诗人感慨唏嘘,悲伤难已。

(二)、大家读的都是同一首词,为什么会看到三个不同的画面呢?这三个画面有什么联系?是表达同一个中心主题还是互不相关?

明确:是相互联系的。都是表达“伤离别”这个主题。第一个画面是离别前的饯别,第二个画面是离别时的不舍,第三个画面是离别后的想象。

这一说不仅阐释了三幅画之间的关系,也理清了全词的思路:上阕写的是离别前和离别时的情形,下阕写的是离别后的情形。

为什么说第三个画面是离别后的想象呢? 明确:

1、从文字上可以看出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其意是:“今晚酒醒之后我会在何处呢?也许是泊舟杨柳岸边,晨风习习,天空挂着一钩残月。”此处是设问,自问自答,“今宵”还未到,“酒醒何处”谁也不知道,但作者却自己作出了回答,可见是作者自己的想象。

2、还有一处“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也可以看出来,“此去经年”意为“这一去经年累月”,“应是”即“应该是”,显然都是对别后的推测而不是已发生的事实。

小结:上阕是实写,下阕是虚写。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三幅真正的《雨霖铃》图(多媒体展示),并请为之拟恰当的标题。离别之前、离别之时、离别之后;别前、别时、别后。(没有诗意,配不上画,没有突出“伤离别”的主题。)

明确: “都门帐饮”“执手相看”“晓风残月”。

理由:第一:都要四字短语,以求形式上的整齐。第二,都用原词中的词句为题,保持统一,原汁原味,又有诗意,也让人一看就明白。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这些标题能够精妙地概括这三幅画。第一幅画,内容是“离别之前”,因为古人有饯别的习惯,所以取“都门帐饮”最好不过,一看就知道这是“离别之前”,而画中两人罢箸停杯,怅然相对的表情又突出了饯别的“无绪”。这样“伤离别”的主题就出来了。第二幅画的是离别之时。取名为“执手相看”自有其妙。“执手相看”而不是“执手相诉”,这是无声的分别。本已是愁苦不堪的恋人,生离死别,却一句也说不出来,只是执手互相凝视,千言万语、千般思虑愁苦都包含在两双含情的泪眼里。虽是无言,却又“一切尽在不言中”,“此时无声胜有声”,把离别之伤表达得淋漓尽致。第三幅表现的是“离别之后”,这个不用多加解释,“杨柳岸,晓风残月”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用上一个“晓风残月”,配上图画,谁都明白想表达什么情感了。即使只取“晓风残月”也不影响表意,因为画中 的杨柳是最显眼的。且“杨柳岸,晓风残月”构设了一个非常美而又带着忧郁伤感的意境,带着孤寂清冷的气息,令人神往不已,这么有诗意的名字,配这画最好不过了。

四【深入探讨】

1、刚刚通过品味《雨霖铃》的画境之美,我们大致了解了全词的内容,理清了它的思路,初步感受了作者深沉的感情。但是,仅仅品味它的画境之美是不够的,因为有一些东西,包括一些承载了作者感情,对表达主题非常重要的意象都是画不出来的,比如“寒蝉”“晓风”等。所以要更深入地赏析作品,体会情感,我们还要注意品味词中的意象,包括那些画不出的景和物。现在大家想想,三幅画中,都有哪些景和物是对表达感情很有用,我们在品词时要特别注意的?

明确:第一幅画中有“长亭”“寒蝉”;第二幅画有“兰舟”“船夫”“千里烟波”“暮霭”“楚天阔”;第三幅画有“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些意象都是非常重要的。

2、为什么说它们重要,能不能分析一下这些意象在词中的作用?下面我先介绍一下这些意象在古代的蕴意和内涵,然后请同学来具体分析一下它们在本词中的作用。

多媒体课件展示:

长亭:这是古人设在路边的亭舍,常用作饯别。庾信《哀江南赋》中有“十里五里,长亭短亭”之句,李白在他的一首《菩萨蛮》中,有“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的名句。

杨柳:寄别之物,因其枝条柔嫩,有“缠缠绵绵到天涯”之柔情,且“柳”谐音“留”,故常用来表达惜别怀远之意。《诗经》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之句。李白有诗云:“今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晓风:凌晨的凉风。因为前面已交代“冷落清秋节”,故此处指深秋的凌晨清冷令人微带寒意的风。在古人眼中,风也是最能触动离愁别恨的事物。曹植《七哀》有“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明确:

1、第一幅画中需要认真品味的意象:寒蝉,长亭。我觉得“寒蝉”这个意象用得极好。在我们的印象中蝉总是在炎热的盛夏鸣叫,很难把它跟“寒”联系在一起,历来文人笔下的蝉声也嘈杂热闹,可在柳永的笔下为何如此凄寒?这一“寒”字含义丰富。第一,它指蝉本身觉得寒,故曰“寒蝉”;第二,这一“寒”字也点明了当时的天气和季节,已是寒意袭人,不是盛夏而是清秋;第三,作者非蝉,怎么知道蝉“寒”呢?其实寒的不是蝉,而是人的心境。这一“寒”指的就是诗人心境的凄寒,所以,这一“寒蝉”用得极妙,一开篇就渲染了凄凉伤感的气息,突出了“伤离别”的主题。至于“长亭”,从注释可知,古人常在长亭送别,此处用长亭,既交代了地点,又暗寓离愁别绪,也有其妙。

2、第二幅画的意象:兰舟。“兰舟”是对船的美称,并非是一定要用香木兰做的船。用兰舟可以告诉读者,作者走的是水路。另外,在词中“兰舟”其实指的是驾船的人,即船夫。它在表达主题方面的作用主要集中在“催”字上,本来“骤雨初歇”,该是上船启程的时候了,这时候船夫告知将要开船也再正常不过了,但在作者听来,却是声声催心,直让两人肝肠寸断,船夫不解作者此时的心意啊!一个“催”字传神地写出了这一对恋人不忍分离又不得不分离的心情,把离别之伤很好地表现了出来。“千里烟波”“暮霭”“楚天阔”对表达情感也极为重要,因为诗人是乘舟而去,由水路而别。“千里”极言路程的遥远;“楚天阔”,一个“阔”字极言楚天的广阔辽远,可是路程越远,楚天越阔,重逢的希望就越渺茫,越让人伤感。“暮霭”是说暮色中的楚天充满了浓密深沉的烟霭,可其实作者的离愁别恨比这暮霭还要深、还要浓;“烟波”,云雾如烟般笼罩的江面,既写出了江面的环境,又写出这对恋人重聚的希望渺茫。离别之情都融在这些景物中了。

3、第三幅画的意象:“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包含了三个意象,都是表达离情的典型意象。“杨柳岸,晓风残月”是作者酒醒后看到的景象。词人情丝不断,愁绪难遣,只好借酒浇愁,可是“借酒浇愁愁更愁”,酒后醒来却又偏偏看到岸边的杨柳,天边的残月。见柳而不能留,月缺而不圆,使作者不禁黯然神伤,这时晨风习习,自然更觉寒意袭骨,凄凉悲伤。这三个意象组成的意境旷远深沉,让人心伤而神往。

小结:通过对意象的分析,我们对作品有了更深刻的感触和理解,现在我们再一次走进这让人神伤的离别,充满感情地把课文读一遍,好好体会一下作者的情感。(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词)

五、分析了词中意象,品味了作者情感,相信大家都已在诗词的纯美艺术王国里游了一趟,现在,我们来概括一下这首词的艺术特点。(学生讨论)

1、描写的虚实相生。这首词上阕叙述别情别景,下阕设想别后相思,词的上阕写临别的情景,是实写;下阕写别后的想象,是虚写。或实景传虚,或虚景实写,既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又拓展了作品的艺术境界,虚实相生,相得益彰。

2、情景交融、。词中写了不少景物,都是承载着作者深沉的感情的,或融情入景,或因情见景,都是以冷落凄清的秋景来渲染衬托难以割舍的离情,感情真切诚挚,情调哀怨伤感,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师小结:概括得很好,但不够全面,除了上面两个特点之外,还有以下几点,不妨一起留意。(多媒体课件展示):

1.铺叙与点染紧密结合。运用白描手法层层铺叙,是本词的突出特点,无论是别前、别时、别后的场景氛围,还是人物的动作、情态、心绪,都形容曲尽,刻画具体;柳永还将绘画中的点染手法运用于词中,既大笔挥洒,反复渲染,又精细入微,婉转自如。

2.章法谨严,层次分明。此词在结构上,是以时间发展为序依次写别前、别时、别后,同时也通过铺叙由表入里、由浅入深地揭示了人物的感情变化,首尾连贯,层次清晰,全篇的组织结构非常自然,如行云流水,全然看不出连接的痕迹,充分显示了作者驾驭长调的杰出才能。

3.雅俗兼备的语言艺术。本篇的语言自然流畅,雅俗兼备。“执手相看泪眼”等语,浅近俚俗,当和民间俗曲同调;而“今宵酒醒何处”二句,清雅俊逸,堪与文人雅词比肩,因此被称为“古今俊语”,后人也常用之来指代柳词的风格。此词体现了柳词俗不伤雅,雅不避俗,雅俗共赏的语言特色。

以上特点中的情景交融,古诗词中极为普遍,在以后的学习中要特别注意。如何理解情境交融,王国维曾有精辟的解释,他在《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即物我已经合二为一了。我们不妨用他的另一句精辟之言作为我们这堂课的结束语:“一切景语皆情语”,细细品之,当对以后的学习大有裨益。

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雨霖铃》,做好对《苏轼词二首》的预习。2.对比下列两首送别诗,看看作者的思想情感有什么不同。

别董大 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活动与探究

《雨霖铃》是一篇抒写离别之伤的名篇。送(离)别诗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一大类别,数量繁多。比如,唐代较突出的2000多位诗人中,几乎人人都写过送别诗,其中就有很多名垂千古之作;宋代也有不少像《雨霖铃》一样抒写离别的优秀词作。古人送(离)别的原因大体可分为谋生、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在诗(词)人被迫背井离乡时,思乡、思亲情结郁积不解,便发而为诗(词),以此寄托乡思或羁旅行役之情。研究离别诗(词),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可以提高诗词鉴赏水平,并且对我们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古代的人情风俗都很有帮助。

以“中国古代送(离)别诗词研究”为主题,自己查找资料,写一篇小论文,不少于800字。

第四篇:柳永词两首教案

柳永词两首

教学目标:

1、默写

2、《望海潮》如何描绘景色,《雨霖铃》写景的不同 学习过程

一、默写 《望海潮》,《雨霖铃》

二、赏析

《望海潮》如何描绘景色

1、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

(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 江南都市生活图景)

2、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地理位置 历史传统 自然景观 市井面貌 百姓生活)“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3、这首词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艳羡。对两浙转运使孙何的奉承)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二、1、默写《雨霖铃》

《雨霖铃》上阕下阕写景的不同

1、上阕下阕写景有什么不同?

2、哪一句是标志句?

3、找出借景抒情与直接抒情的例句。

注意:虚写的三种情况

(1)神鬼传说梦境,例“风为衣兮云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2)未来之境,例“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3)已逝之景,例“雕栏玉砌应犹在”“遥想公瑾当年-------”

唐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肃宗宝应元年(762)冬十月,唐王朝官军破贼于洛阳。次年春,杜甫正寓居在梓州(今四川三台),忽听官兵捷报,诗人欣喜若狂,写下这首生平唯一的一首欢快的诗。

它前两联写实。诗人初闻蜀中大地“收蓟北”,意味着盘踞八年的“安史之乱”老巢被摧毁,杜甫禁不住“涕泪满衣裳”!这是悲极而喜而又喜极而悲!他回头看看与自己一同饱受战乱苦难的妻子儿女,她们哪里还有愁云?遂卷起诗书,与家人同喜同乐!“收蓟北、涕泪满衣裳、却看、漫卷诗书”都是突然之间“喜欲狂”的生活真实!

后两联写虚。我们“放歌”、“纵酒”欢庆胜利,共庆失土的收复;我们焕发青春,返老还童,与年少的儿女作伴还乡,告别流离失所的生活。诗人虽然此时身在异域,思绪早已鼓翼而飞,沿着涪江入嘉陵江,穿巴峡入长江,再出巫峡至襄阳,转向洛阳还故乡。诗人回家畅想曲的节奏轻快、和谐,地点转换让人目不暇接!此时杜甫的感情,如洪峰迭起,向前奔涌,一泻千里啊!

假如没有这两句虚笔,一路实写到底,就难以表现诗人乍闻胜利消息时的喜极心情和急欲赶路返乡的愿望!此诗之所以被誉为“杜甫生平快诗”,关键之一在于虚实妙合!虚写尤不可缺,恰如王世贞《艺苑卮言》所云:“前疏者后必密,半阔者半必细,一实者一必虚。”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苏轼词两首

一、默写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简介:

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

它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此词对于一度盛行缠绵悱恻之风的北宋词坛,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开篇即景抒情,时越古今,地跨万里,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并将读者带入历史的沉思之中,唤起人们对人生的思索,气势恢宏,笔大如橼。接着“故垒”两句,点出这里是传说中的古赤壁战场,借怀古以抒感。“人道是”,下笔极有分寸。“周郎赤壁”,既是拍合词题,又是为下阕缅怀公瑾预伏一笔。以下“乱石”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这种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煞拍二句,总束上文,带起下片。“江山如画”,这明白精切、脱口而出的赞美,是作者和读者从以上艺术地提供的大自然的雄伟画卷中自然得出的结论。以上写周郎活动的场所赤壁四周的景色,形声兼备,富于动感,以惊心动魄的奇伟景观,隐喻周瑜的非凡气概,并为众多英雄人物的出场渲染气氛,为下文的写人、抒情作好铺垫。

上片重写景,下片则由“遥想”领起五句,集中笔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作者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挑选足以表现人物个性的素材,经过艺术集中、提炼和加工,从几个方面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据史载,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并同他一齐攻取皖城。周瑜娶小乔,正皖城战役胜利之时,其后十年他才指挥了有名的赤壁之战。此处把十年间的事集中到一起,写赤壁之战前,忽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见出周瑜的丰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足以令人艳羡;同时也使人联想到:赢得这次抗曹战争的胜利,乃是使东吴据有江东、发展胜利形势的保证,否则难免出现如杜牧《赤壁》诗中所写的“铜雀春深锁二乔”的严重后果。这可使人意识到这次战争的重要意义。“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是从肖像仪态上描写周瑜束装儒雅,风度翩翩。纶巾,青丝带头巾,“葛巾毛扇”,是三国以来儒将常有的打份,着力刻画其仪容装束,正反映出作为指挥官的周瑜临战潇洒从容,说明他对这次战争早已成竹胸、稳操胜券。“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抓住了火攻水战的特点,精切地概括了整个战争的胜利场景。词中只用“灰飞烟灭”四字,就将曹军的惨败情景形容殆尽。以下三句,由凭吊周郎而联想到作者自身,表达了词人壮志未酬的郁愤和感慨。“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为倒装句,实为“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此句感慨身世,言生命短促,人生无常,深沉、痛切地发出了年华虚掷的悲叹。“人生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一樽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酹”,即以酒洒地之意。

这首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唤起读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思索,融景物、人事感叹、哲理于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

本篇文章来源于『中国古曲网 』原文链接:http://music.guqu.net/shilangsong/11937.html

《定**》

定**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想象一下,在某个早晨是天高气朗的日子,几个朋友一起去郊游,待到高兴时,却下起了大雨,同行的人皆抱怨连连。怪天公不作美,这是游玩的兴致全无,可是有一人却与众不同。别人都在奔跑找避雨的地方,而他却听着雨打竹叶声,哼着小曲,慢慢的走着。同行的人一定都笑他疯癫。

然而,别人笑‘痴’,谁解其中味啊。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后的第三年。

上片,写遇雨后的情境。

“莫听穿林打叶声”雨滴打在竹叶上发出响声,你不要感到扫兴。如果你把它当着美妙的音乐来欣赏,就不妨“吟啸且徐行”了。可见“莫听”两字,到出了苏轼的心境。对客观事物,客观存在不要太在意。不妨去欣赏它。人们都说,生活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那么如何才能善于发现呢?不妨学学苏轼。我们多数人都被外界的各种不顺心的事手烦恼,整天抱怨老天不公,有用吗?没用。可能当你抱怨后,却来个“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真是让人哭笑不得。这时人们又要说。真是 天意弄人呢?是吗?我说你这么认为就应该好好像苏轼学习了。不要被客观存在所牵绕。不妨去学着欣赏,大不了就像学看一幕悲剧一样,其实悲剧的人生才有价值。

生活条件不好。“竹杖芒鞋轻胜马”又有什么好怕的呢,“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样才旷达吗。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既然朝廷不给我兼济天下的机会。“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初入庐山》诗)也涂个清净逍遥,说到底。谁不想,逍遥自在的生活呢。我觉得这才是人追求的最终生活境界。

“一蓑烟雨任平生。”是我最喜欢的一句。有这样一种解释:“:“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这表示能够顶得住辛苦的生活)。”(胡云翼《宋词选》)。我到不这么觉得,我觉得是:我没有什么身外之物,下雨也只要有一蓑衣就行了,管你三七二十一。燕子很轻盈才能飞的很敏捷。风筝很轻,才能飞的很高。人只有不被声明荣誉所累才能,领悟人生真谛。

下片是写,天转晴了。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料峭的春风把酒吹醒了,有点冷,冷吗。“山头斜照却相迎”不冷了吧。这个转,转出了味道:当你被外在的困境所困绕时,如果一味的抱怨,可能到顺境时,你也不能把握了。你应该时刻记着“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天晴后,回头看看“萧瑟处”,刚才还是大雨,现在已经天晴了,大自然就是这样,月圆了就缺,缺了有圆,反复循环。雨后便是天晴,天晴后便是下雨。如此循环,难道不是“也无风雨也无晴”吗?佛说“菩提本无树,明净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当你心静如湖水,全不在意外在事物的得失时,你便可以领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快乐了。

前面我们已经说了: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后的第三年。官场黑暗。被贬不知道有没有被升的机会,要想“也无风雨也无晴”,只有“归去”了。(照应上文“一蓑烟雨任平生”。)

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二、《念奴娇

赤壁怀古》

有人评价这首词“即景生情,缘事谈理”(因自然现象和所经历的事情,表达思想感情,阐发人生哲理)。请就此结合具体词句谈谈你的理解。

双关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方式。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借助语音或语义的联系,使语句同时关涉两种事物,这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叫双关。

石中立是宋朝的一个员外郎,他跟几个朋友到御花园里去看狮子。共中一人慨叹说:“这只狮子,朝廷每天喂它肉吃,我们这些做官的,还不如狮子哩!”石中立说:“当然,我们的官衔是员外郎(谐音“园外狼”),怎么能跟御花园里的狮子比呢?

“员外郎”同“园外狼”谐音,既说的是员外郎,又说的是园外狼,与园中狮形成对比,幽默、戏谑、饶有趣味。

这种利用词语的谐音关系(音同或者近)构成的双关叫谐音双关。

猴子死后去见阎王,请求来世做人。

阎王说:“你要做人,必须把身上的毛都拨掉。”就叫小鬼过来,给他拔毛。才拨一根,猴子就痛得大叫大嚷起来。阎王说:“看你,一毛不拔,怎能做人呢?”

这则笑话假托一个寓言故事,讽刺极端吝啬自私的人,他们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结尾发出了“怎能做人呢”的犀利质问。

“一毛不拔”字面意义是一根毫毛都不肯拔,引申义是形容极其吝啬自私。这则笑话兼有两种意义:表面上假托阎王责骂猴子一根毫毛都不肯拔;实际上是用来讽刺极其吝啬自私的人。

这种借助词语的多义关系构成的双关叫语义双关。

这里宝玉又说:“不必烫暖了,我只爱吃冷的。”薛姨妈道:“这可使不得;吃了冷酒,写字手打颤儿。”宝钗笑道:“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要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耍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拿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从此还不改了呢。快别吃那冷的了。”宝玉听了这话有理,便放下冷的,令人烫来方饮。

黛玉嗑着瓜子儿,只管抿着嘴儿笑。可巧黛玉的丫环雪雁走来给黛玉送小手炉儿。黛玉因含笑问她说:“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我了呢!” 雪雁遣:“紫鹃姐姐怕姑娘冷,叫我送来的。”黛玉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了你倒听她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宝玉听这话;知是黛玉借比奚落,也无回复之词,只嘻嘻的笑了一阵罢了。(《红楼梦》第八回)

黛玉对雪雁说的一段话,“你”表面上指雪雁,实际指宝玉;“他”表面上指紫鹃,实际上指宝钗,是一语双关。但和前文说的谐音双关、语义双关不同,而是利用特殊的语言环境中人物之间各自不同的关系,指着秃子骂瞎子。这种指桑骂槐式的双关,可以叫影射双关。

据说,清代文人金圣叹临刑前赠给儿子一副对联: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从字面上看,“莲子”“梨儿”指结的两种果实,而金圣叹的两个儿子的乳名就叫 “莲子”“梨儿”。“莲子”与“怜子”同音,“梨儿”与“离儿”同音,临刑之际写这副对联,寄托了爱怜子女的凄苦悲痛的心情。这是涉及三个方面的“双关”。

双关是汉语传统的修辞方式。恰当地使用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有一箭双雕之妙。有时幽默诙谐,饶有风趣;有时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一、双关的类型

双关一般可分为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两种。

(一)谐音双关:是指利用一个词意同或音近而兼顾两种不同事物言此指彼的修辞手法。它又可以分为四种类型。(1)音形皆同的谐音双关。即所用词与深层次的词不仅读音相同而且形体也相同。如“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中的“杨”实际上是指杨开慧,“柳”实际上是指柳直荀。

(2)同音不同形的谐音双关。这种谐音的表层词与要表示的深层词只是音同而字形不同。如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丝”即“思”的意思,以此来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情。

(3)隐语谐音双关。这种音的深层含义是指一种不能明言的事件或人物命运等。这种双关多用于文学作品中。如《红楼梦》第五回:“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诗中的“林”中挂的“玉带”,“雪”中埋金簪,加上前面两句诗,暗示了林黛玉、薛宝钗的命运。

(4)曲解谐音,即通过谐音使词的意义扩大,一音多词。如“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中“鸿”谐“红”故能与“白”相对。再如“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中“楠”谐“男”,才能与“母”相对。

(二)语意双关:是一种根据词的多义条件而故意导致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在歇后语中经常出现。如“茶壶里煮饺子—心里有嘴倒不出”,再如“老太太抹口红——给你点颜色瞧瞧。”另外,这种修辞在广告词中也经常出现。如“xx矿泉水,让你口服心服”。再如“xx皮鞋,足以自豪的皮鞋”。

二、双关的意义

(1)在古诗词,特别是民歌之中,运用谐音双关来,贴切地表达男女间的爱情,既生动又活泼,形成一种特殊风格。如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中“晴”即“情”义。

(2)通过谐音能起一种隐语的作用。如《史记·淮阴侯列传》“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不安;相君之背,贵乃不可言”中“背”暗示韩信应起兵造反。

(3)利用谐音达到讽刺和幽默的效果。如歇后语“骑着墙头看书——夹(加)墙(强)学习”即能起到鼓励作用,亦能达到幽默的效果,真可谓一举两得。

总之,把握好“双关”这种修辞,既能在平时的说话写作中起到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功效,亦能在新闻记者书籍时挖掘句子的深层内涵。再举几个例子:

语音双关。利用同音或近音的条件而构成的双关。例如:

①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②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曹雪芹《红楼梦》)

③再如有一个人专心致意为社会服务,政治上懂得少一些,但是两年把导弹搞出来了,对国家很有贡献;另外一个人,天天谈政治,搞了五年也没有把导弹搞出来。你投票赞成哪一个人?我投票赞成第一个人。第二个人只好请他去当政治教员,他不能在导弹部门工作,他只能在导弹部门“捣蛋”。(周恩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

④如今要强借房租一年,所以百姓们都把“崇祯”读做“重征”。(姚雪垠《李自成》)

⑤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⑥丞相做事业,专靠黄菜叶。一朝秋风起,干鳖!

例①“晴”与“情”谐音;例②“雪”与“薛”谐音,指薛宝钗,“林”指林黛玉;例③“捣蛋”同“导弹”谐音;例④“重征”同“崇祯”谐音。例⑤表面上指蚕丝和蜡泪,实指“相思”和“眼泪”;例⑥表面上指黄菜叶,实指丞相所信用的三个坏人:黄敬夫、蔡彦文、叶得新。

语意双关。就是利用词的多义现象,构成表里两层意思。如:

①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毛泽东《七律?送瘟神》)

②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吧。(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

③我得去!凭我这身板,赤手空拳也干个够本!我刚打算往下跳,只见她扭回头来,两眼直盯着被惊呆了的孩子,拉长了声音说:“孩子,好好的听妈妈的话啊!”(王愿坚《党费》)

④可是匪徒们走上这十几里的大山背,他没想到包马蹄的破麻袋片全被踏烂掉在路上,露出了他们的马脚。(曲波《林海雪原》)

⑤她们的死,不过像无边的人海里添几粒盐,虽然使扯谈的嘴巴们觉得有些味道,但是不久还是淡、淡、淡。

⑥周繁漪:好,你去吧!小心,现在,(望窗外,自语)风暴就要起来了!

例①“瘟君”既指血吸虫,又指社会上的害人虫;例②“夜”实指黑暗统治,“路”实指革命征途;例③“听妈妈的话”实指听党的话;例④“露出了他们的马脚”实指露出了匪徒们的破绽;例⑤“淡”实指平淡;例⑥周繁漪指的是“风暴”的比喻义,即激发的矛盾,生死的搏斗。

这种语意双关,有明暗双重意义,明的是表面的意义,暗的是内藏的意义,说话的人本意是在暗藏的意义上。双关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方式。

一、双关的类型

双关一般可分为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两种。

(一)谐音双关:是指利用一个词意同或音近而兼顾两种不同事物言此指彼的修辞手法。它又可以分为四种类型。(1)音形皆同的谐音双关。即所用词与深层次的词不仅读音相同而且形体也相同。如“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中的“杨”实际上是指杨开慧,“柳”实际上是指柳直荀。

(2)同音不同形的谐音双关。这种谐音的表层词与要表示的深层词只是音同而字形不同。如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丝”即“思”的意思,以此来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情。

(3)隐语谐音双关。这种音的深层含义是指一种不能明言的事件或人物命运等。这种双关多用于文学作品中。如《红楼梦》第五回:“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诗中的“林”中挂的“玉带”,“雪”中埋金簪,加上前面两句诗,暗示了林黛玉、薛宝钗的命运。

(4)曲解谐音,即通过谐音使词的意义扩大,一音多词。如“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中“鸿”谐“红”故能与“白”相对。再如“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中“楠”谐“男”,才能与“母”相对。

(二)语意双关:是一种根据词的多义条件而故意导致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在歇后语中经常出现。如“茶壶里煮饺子—心里有嘴倒不出”,再如“老太太抹口红——给你点颜色瞧瞧。”另外,这种修辞在广告词中也经常出现。如“xx矿泉水,让你口服心服”。再如“xx皮鞋,足以自豪的皮鞋”。

二、双关的意义

(1)在古诗词,特别是民歌之中,运用谐音双关来,贴切地表达男女间的爱情,既生动又活泼,形成一种特殊风格。如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中“晴”即“情”义。

(2)通过谐音能起一种隐语的作用。如《史记·淮阴侯列传》“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不安;相君之背,贵乃不可言”中“背”暗示韩信应起兵造反。

(3)利用谐音达到讽刺和幽默的效果。如歇后语“骑着墙头看书——夹(加)墙(强)学习”即能起到鼓励作用,亦能达到幽默的效果,真可谓一举两得。

总之,把握好“双关”这种修辞,既能在平时的说话写作中起到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功效,亦能在新闻记者书籍时挖掘句子的深层内涵。再举几个例子:

语音双关。利用同音或近音的条件而构成的双关。例如: ①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②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曹雪芹《红楼梦》)

③再如有一个人专心致意为社会服务,政治上懂得少一些,但是两年把导弹搞出来了,对国家很有贡献;另外一个人,天天谈政治,搞了五年也没有把导弹搞出来。你投票赞成哪一个人?我投票赞成第一个人。第二个人只好请他去当政治教员,他不能在导弹部门工作,他只能在导弹部门“捣蛋”。(周恩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

④如今要强借房租一年,所以百姓们都把“崇祯”读做“重征”。(姚雪垠《李自成》)

⑤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⑥丞相做事业,专靠黄菜叶。一朝秋风起,干鳖!

例①“晴”与“情”谐音;例②“雪”与“薛”谐音,指薛宝钗,“林”指林黛玉;例③“捣蛋”同“导弹”谐音;例④“重征”同“崇祯”谐音。例⑤表面上指蚕丝和蜡泪,实指“相思”和“眼泪”;例⑥表面上指黄菜叶,实指丞相所信用的三个坏人:黄敬夫、蔡彦文、叶得新。

语意双关。就是利用词的多义现象,构成表里两层意思。如:

①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毛泽东《七律?送瘟神》)

②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吧。(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

③我得去!凭我这身板,赤手空拳也干个够本!我刚打算往下跳,只见她扭回头来,两眼直盯着被惊呆了的孩子,拉长了声音说:“孩子,好好的听妈妈的话啊!”(王愿坚《党费》)

④可是匪徒们走上这十几里的大山背,他没想到包马蹄的破麻袋片全被踏烂掉在路上,露出了他们的马脚。(曲波《林海雪原》)

⑤她们的死,不过像无边的人海里添几粒盐,虽然使扯谈的嘴巴们觉得有些味道,但是不久还是淡、淡、淡。

⑥周繁漪:好,你去吧!小心,现在,(望窗外,自语)风暴就要起来了!

例①“瘟君”既指血吸虫,又指社会上的害人虫;例②“夜”实指黑暗统治,“路”实指革命征途;例③“听妈妈的话”实指听党的话;例④“露出了他们的马脚”实指露出了匪徒们的破绽;例⑤“淡”实指平淡;例⑥周繁漪指的是“风暴”的比喻义,即激发的矛盾,生死的搏斗。这种语意双关,有明暗双重意义,明的是表面的意义,暗的是内藏的意义,说话的人本意是在暗藏的意义上。

1、我们还是当朋友好了>>其实你还是有多余的利用价值

2、我想我真的不适合你>> 我根本就不喜欢你。

3、天气好冷喔,手都快结冰了>> 快牵我的手吧,大木头!

4、我觉得我需要更多一点的空间 >>我不太想看到你啦!

5、其实你人很好 >>我不想跟你在一起。

6、你人真的很好 >>我真的不想跟你在一起。

7、你人真的真的很好....真的 >>猪头,离我远一点。

8、我暂时不想交男朋友 >>闪边啦!你还不到我心中帅哥标准的一半。

9、我不想伤害我们之间的友谊 >>我们之间也永远只会有友谊。

10、你这样让我感到很尴尬 >>我无法强迫自己说我不想说的答案。

11、我的心中牵挂着一个人>> 那个人是我特地虚设用来挡像你这种人的。

12、朋友才是长久的,不是吗>> 想当我男朋友,自己不照照镜子。

13、我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说>> 这根本是不可能的嘛!别做白日梦啦。

14、我不适合当个情人 >>废话,没有人会适合当你情人的啦。

15、你给我个时间考虑 >>没给我时间,我怎么跑得掉....

16、我们不可能在一起的 >>虽然理由很烂,不过挡你绰绰有余啦。

17、我们的距离太远了 >>当个朋友就不错了,还想有别的。

18、你的条件真的很好 >>你的条件真的还没好到我想要的地步。

19、可是...这样好怪..真的很怪 >>你这丑八怪..怪成这样还想吃天鹅肉?

20、我觉得男女之间是真的有纯友谊的 >>对,没错,我和你之间就真的只可能有纯友谊。

21、坐机车可以呀,骑机车很方便的 >>穷小子,没汽车还敢来接送我。

22、但你的温柔我会铭记在心的 >>情圣!光温柔是没用的,还需要钱钱..

23、其实我一直没有勇气接受你 >>看到你差点吓死..哪里还有勇气?

24、你真可爱 >>你真幼稚。

25、你真的很可爱 >>你真的很幼稚。

26、你真的是超级可爱耶 >>猪头!不要像小朋友一样黏啦!

27、遇到你,总会让我重温童年的快乐 >>感觉就像阿姨遇到小弟弟一样。

28、我觉得你很乖耶 >>穿得俗不拉基的,一看就知道跟你出去不好玩。

29、我们应该给彼此一点缓冲时间 >>给你时间滚!你再不走,我真的会翻脸!

30、上次迟到真的很不好意思 >>先迟到给你看,下次我绝对不会到!

31、别人都说你条件不错耶 >>我从来没这样认为过。

32、如果我们早一点认识就好了>> 说不定你会早点觉悟。

33、别急嘛,我们可以先作朋友 >>我可以趁这个时候找男朋友 寒食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和子由寒食》 苏轼

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

绕城骏马谁能借,到处名园意尽便。

(转载自本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请保留此标记。)但挂酒壶那计盏,偶题诗句不须编。

忽闻啼贝惊羁旅,江上何人治废田。

《途中寒食》 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上冢》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您可以访问本网(www.xiexiebang.com)查看更多与本文《关于寒食节的诗句、古诗》相关的文章。

第五篇:柳永词教案

第4课

柳永词两首 导学案

【目标定向】

1、理解这两首词的感情与意境;

2、体味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3、体会婉约派词的语言风格。

第一课时

【课堂活动】

活动一 积累整合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参差 参天 沙堤 提防 天堑 珠玑 罗绮

叠巘 嬉笑 箫鼓 坐骑 骑兵 骤雨 凝噎

暮ǎi 和ǎi 夜xiāo 云xiāo 甘lín

2.“杨柳岸,晓风残月”,用白描的手法描写景物,塑造了优美凄凉的意境。试从学过的诗词中举两例加以说明。

(1)

(2)3.名句默写。

(1),骤雨初歇。

(2)执手相看泪眼。念去去,千里烟波。

(3)多情自古伤离别,!今宵酒醒何处?。(4)重湖叠巘清嘉,有

(5)

,吟赏烟霞。

活动二 整体感知

细读《望海潮》,完成下列填空。

《望海潮》写的是杭州的富庶与美丽。在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远,上片写

,下片写

,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亦相去不远。特别是,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

”“

”“

” “

”“

”等在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词风。

活动三 分析综合

1.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句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

3.《望海潮》是柳永慢词的代表作,全诗采用层层铺叙的手法,描写了杭州的繁华和西湖的秀色。请结合全词内容,就层层铺叙手法在词中是如何展开的,写一段鉴赏性文字。

4.相传后来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便羡慕钱塘的繁华,从而更加强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为此,宋人谢驿(处厚)还写了一首诗:“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岂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见罗大经《鹤林玉露》)说金主亮因受一首词的影响而萌发南侵之心,原不可信,但是,产生这一传说,却可以印证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是很强的。请简要概括本词在艺术上的特点。(分点陈述)

活动四 鉴赏评价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中“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

天阔”三种景物与词人的愁绪有何联系?

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历来为人传诵,甚至有人拿它来代表柳词。这两句词中的典型景物在我国民族文化传统中有何特殊意义?词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第二课时

活动五 应用探究 读下列一首词回答问题

少年游 柳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和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去年时。

1.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指出柳词“尤工于羁旅行役”,此话道出了柳词的长处。词的上片就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羁旅行役图,试描述画面并分析景中含怎样的情?

2.流云本就形影不定,何以会有时限?有人认为此处此人问“何处是前期”近乎痴狂,有人认为此处妙在弦外之音,你认为呢?

第三课时

【达标训练】

一、基础阵地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A.凝噎 哽咽 揶揄 奖掖 B.罗绮 犄角 枸杞 掎角之势

C.参差 差遣 差劲 差强人意 D.豪奢 舍弃 赊账 设身处地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无语凝咽 通霄达旦 暮霭沉沉 字字珠矶

B.星辰 寥若辰星 良晨美景 一年之计在于晨

C.嬉闹 文恬武嘻 嬉笑怒骂 嘻嘻哈哈

D.繁琐 要言不烦 东南形胜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3.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是()

A.《国店家置之度外,省城服装市场上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已于1月1日正式实施,可是对于这项新标准,很多仍有大量不符合新标准规定的服装出售。

B.随着投资环境的日益改善,广州已成为跨国巨头抢占中国市场的首选目标之一。今年国际财团与跨国巨头纷纷在广州抢滩登陆。

C.透视 五花八门的腐败现象,从已查处的贪污腐败的“惊天大案”,到处可见的以权谋私,无不是因为权力缺失监督制约的结果。

D.为了促销,有人动起了“绿色环保”“健康电视”的脑筋,市场刮起了绿色风。有关专家提醒,环保电视市场也有鱼龙混杂,购买时必须认清“中国环保标志”。

4.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的是()

A.根据国际田联2007年年会透露,近日有三名中长跑运动员因服用兴奋剂而被责令回国不得参加比赛。

B.奥组委本月中旬前后在北京有重要会议,所以北京奥组委现在正在做准备

C.卫生部专家组根据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诊断该患者为疯牛病患者疑似病例。

D.近几年来,继基地头目纷纷落网后,美国政府对基地组织的打击是有准备的。

5.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图将好景(用在动词后的语助词)B.风帘翠幕(挡风的帘子)

参差十万人家(形容楼阁、房屋高低不齐)有三秋桂子(深秋)

C.对长亭晚(傍晚)D.此去经年(年复一年)

都门帐饮无绪(没有心思,心情不好)念去去(往前走了又走)6.诵读下列词句,句读有误的一项是()

A.对∕长亭∕晚 B.杨柳岸∕晓风∕残月

C.更∕与何人∕说 D.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也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

B.作词一般是按照某种乐调曲拍之谱填制歌词。

C.曲调的名称(如“望海潮”“雨霖铃”等)叫做“词调”或“词牌”。

D.古人按各词调的字数多少分别称之为“小调”“中调”和“长调”。

8.有关《望海潮》一词,下列语句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一开头即以鸟瞰式镜头摄下杭州的全貌。它点出了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B.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例如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写居民住宅的雅致等。

C.“市列”三局,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但词人缀以“竞豪奢”一个短语,表现自己对普通市民穷奢极侈的生活的反感。

D.下阕前半段专咏西湖,词从湖山胜概、四时风物、昼夜笙歌、湖中人物四个方面,描绘了它的美好风貌。后半段总结前文,赞美郡守。

二、阅读星空

(一)阅读《雨霖铃》,完成9~11题。

9.对词中语句的解读,不确切的一项是()

A.“寒蝉凄切”------蝉声本是聒噪的,诗人却以“凄切”来形容,恰好含蓄地表现了当时的心情;宋代汴河两岸多植柳树,“高柳乱蝉嘶”,这开篇四字又暗示了送别的环境。

B.“都门帐饮无绪”------不仅明写送别的地点,而且毫无隐晦地暗示了送别时的情感世界──无绪饮酒。

C.“念去去,千里烟波”------尽管我留恋,我思念,然而,我走了又去,去了一程又一程,经历了千里风尘,我终于来到辽阔无垠的楚地。

D.“此去经年……更与何人说”------我这一走,至少得有一年。恋人啊,纵然有良辰美景,也形同虚设;纵然有深情蜜意,我还能向谁诉说?

10. 对《雨霖铃》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柳永本是南方人,在汴京仕途失意,内心充满惆怅,决计离京赴外地。但一想到要与恋人分别,将失去爱的慰藉,更觉凄苦万种,无以名状。

B.全词基调极其低沉。诗人又善于借助人物的神态来烘托心情,如“执手相看泪眼”“无 语凝噎”等,使低沉的基调更显低沉。

C.诗人擅长移情于景,擅长渲染氛围,使人物情感明朗化。像“对长亭晚”与“兰舟催发”,都是情化了的语言,产生了鲜明的美学价值和诱人的魅力。

D.诗人充分发挥想像,进行了精心构思。上阕面对秋天的傍晚,乃是实事、实景、实情;下阕设想别后情景,无疑为虚写。全词正是运用这种实虚结合的手法,塑造了完美形象,提高了艺术品位。

11.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写一对恋人钱行时难舍难分的别情,但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于景,暗寓别意。

B.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两句,语言通俗而感情真挚,形象逼真,如在眼前,寥寥十一字,真是力敌千钧!

C. “念去去”二句中的“念”字用得特别好,后面用“去去”二字叠用,更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于是觉得路途茫茫,道路修远。

D.“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一种情境。“此去”二字,呼应上阕“念去去”,“经年”二字呼应“今宵”,在时间和思绪上步步推进,结构疏散有致。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问题。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①,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②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注:①“颙望”即仰望。②“争”同“怎”。

12. 对该词词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就写出登临纵目、望尽天涯的境界。B.“苒苒物华休”指美好的景物逐渐凋残。

C.“何事苦淹留”:不知道什么原因流连于此,不忍离去。

D.“正恁凝愁”:许多愁绪凝结,如此难以刹瞬排解。13.对该词词句所作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与《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两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

B.“红衰翠减”一句与李清照《如梦令》中“绿肥红瘦”一句从炼字、修辞的角度来看,有相同的妙处。

C.“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与姜夔《扬州慢》中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同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D.“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与辛弃疾《永遇乐》中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描写的都是山河破败之景象。

14.对该词有关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该词上阕写景。特别是“是处”与„„惟有”两句动静结合,衰荣相对,又蕴含作者优愁。

B.下阕抒情。“想佳人”与“争知我”两句对照呼应,刻画出天各一方的一对恋人的相思苦。

C.本词情景交融。景是萧条破败之景,与姜夔《扬州慢》中所写之景几近相同;情是离别相思之情,与《雨霖铃》中所抒之情别无二致。

D.本词中“对”“渐”“望”“叹”“争”等字都一字领起,然后下接几个字或一句。

三、应用广场

15.根据要求变换句式

王光美,一位可亲可敬的女性。她全力投身于关爱贫困母亲的“幸福工程”慈善事业,为此,甚至把母亲留给她的最心爱和最珍贵的古董全部捐卖。

改写成使用否定词的句子且用反问语气收束。

16.把下面的长句改写为两个前后衔接的短句,其中一个主动句,一个被动句。

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并不看好女作者步非烟放言要以自己的作品“革”前辈作家金庸的“命”、创作出颠覆传统的新武侠小说的“壮志”。

17.在划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使前后内容关联且句式相对应 你不能左

气,但

心情;

,;

,;

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

18.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解释“端午节”。(不超过35字)

(1)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

(2)端午节的时间是在每年的夏历五月初五这一天。(3)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但大多认为源于纪念投汨罗江自沉的战国时楚国爱国诗人屈原。

(4)过端午节人们通常要赛龙舟,今年湖北就举行了龙舟竞渡活动,香港、澳门也派了代表队参加。

端午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

从甲骨文到草书、行书的各种书法艺术,间接地反映了现实某些方面的属性,将具体的形式集中概括为抽象的意象,通过视觉来启发人们的想象力,调动人们的情感,使人们从意想中体味到其间所蕴涵的美。这也是一些讲书法的文章里常说的“舍貌取神”——舍弃客观事物的具体现象特征,而摄取其神髓。

20.两个同学要去参加运动会,他们都邀请好友为其助阵。请分别拟出两个同学的邀请语。要求:话语得体,符合规定的语言表达方式。

(1)一位同学幽默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位同学含蓄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从下列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中任选一组,说明你更喜欢哪一位,并陈述理由。

第一组:孔子与庄子

第二组:项羽与刘邦

第三组:李白与杜甫

第四组:林黛玉与薛宝钗

要求:①对所选组中两个人物或形象进行比较。②不出现常识性错误。③字数在50-70字之间。

22.根据下列文字概括我国自主研发的磁浮列车的优点。不超出二十字。

最近,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磁浮列车成功通过了室外实地运行联合试验。列车采用的是常导电磁吸引力控制悬浮原理,运行中列车悬浮8~10毫米,时速在80~160公里之间。由于磁浮列车是在路轨上悬浮行使,没有轮轨的机械磨损,因此列车运行平稳而安静。据了解,与时速可达500公里左右的高速悬浮列车相比,这种中低速磁浮列车成本低,适合城市内部和市郊之间的快速运输。

【应用拓展】

一、写作锦囊

1. 西湖美景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 钱塘大潮 ——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潘阆《酒泉子》)

3. 西湖荷花 ——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材料生成与运用

【话题】 追星

柳永是当时的明星,只要有音乐的地方,就会有柳永的词。怎样对待偶像?一直是人们需要思考问题。

【类文读背】 追星

前些时,热闹非凡的“超级女声”轰动大半个中国,节目空前火爆,“偶像”红得发紫,这绝对与一大帮子铁杆“粉丝”有关。虽然他们自称“新新人类”,其实,追根溯源,这“粉丝”也是古已有之,北宋著名词人柳永,可以说是最早的歌坛偶像,他的“粉丝”,也是历史上最狂热最忠诚也最具规模的“粉丝”。

论数量,当时民谣说“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就说明柳永的“粉丝”到处都有,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多得不计其数。如果那时就有发短信技术,恐怕支持柳永的“粉丝”,又要让电信局赚个钵满盆溢,拉动经济增长几个百分点。论狂热,柳永的“粉丝”也丝毫不输于“超女”的“粉丝”。由于他写得一手绝妙好词,随便给哪个歌妓写上几句,她就会身价倍增。于是,歌妓们对他爱得发狂。柳永又称柳七,能和柳七亲热唱和,哪怕是倒贴银子,就成了歌妓们的最高愿望:“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这顺口溜不知怎么传到宫里,仁宗醋意顿生,气得差点吐血,心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怎么能让这个小瘪三抢了我的头彩?但碍于身份,自己又不能和一个风流文人争风吃醋,只好闷在心里发狠。论铁杆,柳永的“粉丝”更是忠心不二,无人可匹。柳永死时家无余财,是他的那帮歌妓“粉丝”集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认识不认识的“粉丝”们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以至于相沿成习,称之为“吊柳七”或“吊柳会” 哪像现在的“粉丝”们,朝秦暮楚,这一阵儿追张三,过几天又捧李四,追时奉若神明,弃时甩若敝屣。

柳永词两首答案

一、积累整合

1.cēn cān dī dī qiàn jī qǐ yǎn xī xiāo qí qí zhòu yē 霭 蔼 宵 霄 霖 2.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2)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二、整体感知

1.杭州 西湖 三吴都会 十万人家 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千骑拥高牙 豪放

2.提示:“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板,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3.提示:这几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处处音乐悠扬;菱舟泛夜,传来阵阵歌声;老叟怡然垂钓,幼童嘻嘻采莲,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

4.上片侧重写杭州的都会风貌。先点明杭州位置的重要和历史的悠久,“形胜”和“繁华”贯穿全篇。然后从市内的“烟柳画桥”写到郊外的钱塘怒涛,又从江上写到市内的繁华富庶

下片前半段写西湖的秀丽风光。先用“清嘉”二字总括湖山之美,再从四时风物、昼夜笙歌、湖中人物等方面对西湖进行细致描画,其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最为脍炙人口。后半段写对孙何的称颂和祝愿,同时呼应开头,赞美杭州“好景”,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词以铺叙见长,但不平铺直叙,在结构上颇具匠心,尤其是开端、结尾和换头,以一、二语勾勒提契,别开生面。写景时注意交叉用笔,场景多变,疏密相间,有声有色,动静结合,使画面显得生机勃勃、情趣盎然。

5.(1)采用层层铺叙手法展开。(2)作者抓住具有特征的事物,用饱蘸激情而又带有夸张的笔调,寥寥数语便笔底生风,迷人的西湖与钱塘胜景便展现在读者面前。(3)写法上由概括到具体,逐次展开,步步深化。(4)词的语言、音律、词调也与词的内容结合得恰到好处。词牌与词的内容以及地域性特点密切结合。如:上片写形胜之地和钱塘江潮的壮观,词中“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有气势的语言,词句短小,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而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时,文字优美,词句变长,节奏平和舒缓,终于出现了“三秋桂子”这样千秋传诵的佳句,继之又用“羌管弄晴”等句不断地加以点染,美丽的西湖就更加使人心旷神怡了。

6.展开想象并抓住关键词句加以理解体会。这一句作者交代了送别时的时间、地点、天气情况,用“寒蝉”“长亭”“骤雨”三个独立的画面构成一副秋雨黄昏送别图。一阵骤雨过后,景色特别鲜明刺眼,周围都是凄切的蝉声,又正是暮色苍茫时分,对着这送别的长亭,这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啊。这句词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是在写情,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打下全词情感的基础,增强下面抒写酒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7.浩渺无际的江面上的粼粼水波与词人心头长时间难以排解的惆怅相似;傍晚云雾浓重的特点与词人心情的沉重压抑相似;楚地天空的空阔辽远与愁绪的无边无际相似。词人用比喻的修辞方法选取三种有代表性的景物充分表现了离别的愁绪:如千里烟波般的绵长,如沉沉暮霭般的浓重,如楚地天空一样无边无际。相同写法的还有名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8.“杨柳”和别情有关,“年年柳色,灞陵伤别”。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后,杨柳和离别似乎已成为具有必然的联系了。“晓风残月”是天还未亮时的景象,这时一切景象都特别凄凉,难以忍受。古时要赶远程的人也往往在这个时候动身,因而也常常在这个时候送别。如温庭筠《菩萨蛮》的“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就是把别情与这时候的景象联系在一起来说的。

“酒醒”后的惆怅(离人饮酒,是作为麻醉剂来消减愁怀的,酒醒无异于“愁醒”。经过麻醉后再醒过来的愁,就越发使人无法排遣了)和眼前最能触动离愁的景象(岸上的杨柳,晓风吹拂,残月微明)交融在一起,这情景确实凄凉难耐。可见,这两句中词人集中了许多最能触动离愁的东西入词,构成凄凉的意境,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伤离别的悲凉情怀。

9.词人勾勒的一幅羁旅行役图:在长安古道上策马缓缓而行,所见是高高的柳枝,所闻是秋蝉乱人心绪的鸣叫声。由古道而发思古之情,这条古道上走过了多少文人墨客啊!着大约也是马缓慢而行的原因吧。加上折之而送别柳枝已历夏而高耸,夏蝉临秋而哀鸣,愈发使漂泊旅途的词人心绪惆怅,迟缓不前了。突出了纪羁旅行役之愁。

10.词人的近乎痴狂的发问,让我们悟出了其中的神理:原来词人从一去无迹的流云犹自能“归”,联想到自己的归宿呢?大概还不如流云那样有所寄托吧?这弦外之音,妙在有无之间,引出了结句。

【达标训练】

1.C(A yē yè yé yè B qǐ jī qǐ jǐ C cī chāi chà chā D shē shě shē shè)

2.D(A无语凝噎 通宵达旦 字字珠玑 B 寥若晨星 良辰美景 C 文恬武嬉)

3.B.(A“置之度外”表示不把生死安危利害关系等放在心上,应为“置若罔闻”。C项“五花八门”形容事物花样繁多。应用“形形色色”。D项“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应用“鱼目混珠”。)4.C.(A项是“被责令回国,不得参加亚运会的比赛”还是“被责令:回国后不得参加比赛”?表意不明。B项中“本月中旬前后”表意不明。D项是“美国打击基地组织”还是“基地组织打击美国”?表意不明。)

5.B(“三秋”译为“秋季”)

6.D(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7.D(“小调”改为“小令”)

8.C(词人缀以“竞豪奢”一个短语,反映了市民穷奢极侈的生活,并非表现作者的反感。)

二、阅读星空 9.C 10.C(此项的评述犯了含混不清以及论点与论据未能全部照应的毛病——评价中所举例句,并未证明“擅长移情于景”的论点。)11.D(“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从词义看,是承上面“念去去,千里烟波”两句而来,前后照应。由此分析,D项错误。)12.C(不是“不忍”,而是不能回家)13.D(不是山河破败)14.C(本词所写之景为萧瑟秋景,所抒之情为思乡怀人。)

15.王光美全力投身于关爱贫困母亲的“幸福工程”慈善事业,为此,甚至把母亲留给她的最心爱和最珍贵的古董一件不留的捐卖,她难道不是一位可钦可敬的女性吗?

16.女作者步非烟放言要以自己的作品“革”前辈作家金庸的“命”,创作出颠覆传统的新武侠小说。此番“壮志”并不被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看好。17.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自己;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

18.(端午节)是我国夏历五月初五以吃粽子、赛龙舟等形式纪念屈原的一个民间传统节日19.书法、意象、体味、神髓。

20.答案示例:(1)如果你能到运动场上去帮我加点油,我的马力岂不更足

(2)谁能到运动场上给我助助威,军功章里不就有他的一半吗?

21.答案示例: 唐代诗坛的两位泰斗——李白和杜甫,我更喜欢李白。喜欢他“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才气,喜欢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骨气喜欢他“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傲气。22.运行平稳安静,成本低,适合短途快速运输。

下载柳永词教案(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柳永词教案(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柳永词教案(精选5篇)

    导入新课有这样一个故事:传说一千多年前金主完颜亮在读了一首描写杭州的词后,遂起投鞭渡江之志,由此可见词的魅力非同寻常。这首词就是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望海潮》。杭州究竟......

    柳永词两首

    《柳永词二首》教学设计2 作者: 加入日期:07-09-10 教学目标: 1.体会大量使用偶句的所谓赋体笔法的特点。 2.理解“春愁”的含义,理解“伫倚危楼”、“对酒当歌”的抒情涵义。......

    柳永词二首

    柳永词二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词和宋词的相关情况;了解柳永的词作。 过程与方法:分析《蝶恋花》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赏析最后两句;分析《望海潮》所采取的铺叙手法和点......

    柳永词两首

    《柳永词两首》教案 《望海潮》 教学目标: 1、了解宋词的常识,了解作者,在反复吟咏中,感受词的音律美。2、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整体把握词作的内容......

    柳永词两首

    柳永词两首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词的章法和句法特点。 2、了解柳永的生平简介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感受、品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 4、学习本词中点染......

    柳永词两首 教案教学设计

    柳永词两首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词的章法和句法特点。2、了解柳永的生平简介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3、训练学生初步掌握读词诵词的能力。4、引导学生初步掌握......

    4《柳永词两首》教案(打印)

    4、《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 洛阳外国语学校方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关于词知识、作家作品 能力目标: 1.味词的语言,鉴赏词中形象。 2.学习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 情感目标:体会......

    柳永词两首 教案(合集5篇)

    南溪一中高2012级创新部语文备课教案 柳永词两首 教案 杨杰 一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宋词的常识,了解作者,在反复吟咏中,感受词的音律美。 2、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