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2018年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
一、填空。(25分)
1、在线段的下面画√。(1分)
2、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通用()作单位。
3、在○里填上“>”“<”或“=”。
4厘米○4米
10厘米○9米 100厘米○1米
2米○20厘米 26+15○36
24+38○62
4、在()里填上厘米或米。
一棵树高7()楼房高80()钢笔长10()
杯子高15(5、填一填,算一算。
1米=()厘米
400厘米=()米
48米-8米=()米
15厘米-7厘米=()厘米
6、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74+23=
54-14= 28+18=
36-18=
7、按规律填一填。
(1)24、32、40、()、56、()(2)93、86、79、()、65、()二判断。(5分)
1、房间高3厘米。
()2、49+44=83
()
3、列竖式计算要先算个位,再算十位()
4、两臂伸开的长度约是1米。
()
5、画线段的时候感觉能画直就可以不用尺子。
()
三、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到括号里。(10分)
1、黑板的长度大约是()
A、4米
B、20厘米
C、12米
D、100厘米
2、小敏参加赛跑,他大约用11秒跑了50()A、米
B、厘米
C、元
3、足球每个58元,排球每个39元。买排球比足球少用()。
A、97元
B、29元
C、19元
4、一班参加植树活动的有36人,二班比一班多5人,二班参加植树活动的有()人。A、51
B、31
C、41
5、一捆电线长100米,一班先用去了20米,又用去了38米。一共用去了()米。A、58米
B、42米
C、80米
D、62米
四、计算。(38分)
1、口算。(8分)
45-5= 6+30= 32+6= 29-7= 50+25= 10+59= 42-20= 47-9=
30+23= 50+5= 31+(40-8)= 36-(18+2)= 40-20+17=
2、下面的计算对吗?不对的改正过来。(6分))
3、列竖式计算。(9分)
20+67= 33-25= 59+4= 86-45=
4、列竖式计算。(16分)
65+23-20=
70-28-31= 86-(13+24)=
96-(26+30)=
三、量一量,.画一画。(7分)(1)量出下面线段的长度。(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3分)
五、解决问题(15分)
1、一本《童话故事》38元,一本《科学家的故事》47元,两本书共多少元?(3分)
2、一班有2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多3人,一班一共有多少人?
3、书架上29本科技书,故事书比科技书少16本,故事书有多少本?
4、科技馆早上有56人,中午走了18人,下午又来了20人,这时科技馆里有多少人?
第二篇: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二(2)班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1,内容覆盖面广,对每一部分内容均有涉及,有利于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突出了重点。
2,题型多样,考察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试卷共分五个大题:分为填空、选择、计算、操作、解决问题等。试题灵活。
3、试卷中难度较大,有的题要通过2到3步思考才能算出来,考察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二、成绩分析:
平均分是69.7分。85分以上4人,80-84分的5人,70-80分的10人,60-70分的5人,不及格7人。即优秀率为13%,及格率为77.4%。总体来说成绩很不理想。
三、试卷特点及典型错例分析
1、试卷题型:
一、填空题(29分);
二、选择题(18分);
三、计算(27分);
四、画一画(4分);
五、解决问题(22分)。
2、典型错例:(1)第一填空题
1米()63厘米+35厘米。这个题目看起来简单,其实暗藏玄机。其一考到100以内的加减法,有部分学生审题不认真,导致算错变成100,有部分学生掌握进位加法得出100,却没能将单位进行转化。所以这题的考察需要有严谨的数学思维。这题的失败从侧面反映出学生的思维还不够严谨。(2)第二选择题。
不用口诀“三五十五”计算的算式是()
A.3×5 B.5×3
C.5+5+5 D.3+3+3 这个题目错在读不懂题意。题目要求我们选出“不用”的算式,而很多小朋友一看到有答案就恨开心,选A项的很多。这题的失败从侧面反映出学生的读题能力不强。平时需要多加强训练,先读题思考再下笔。
(3)第三题用竖式计算90-64= 有些学生对退位减法没有掌握牢固。0减4不够减怎么办?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错在用4减0=4.(4)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不少学生没有画出端点,暴露出老师教学时强调不够。(5)第六解决实际问题。
同学们分成5组做游戏,其中3个组都是4人,另一组6人,做游戏的一共有多少人?
这个题一方面题目本身有毛病,前面说分成5组,后面只告诉我们4组人数,造成有的学生去改题。也有的学生不认真读题,“3个组都是4人”理解为3个组是4人。故4+6=10(人)这题的失败从侧面反映出,学生没有养成认真读题、审题的好习惯。
四、今后提高质量的措施。
1.加大题型的训练,多加强学生语言口头能力的培养和书写能力的训练。个别学生的字迹较潦草,书写不认真,要培养小朋友认真书写的习惯。
2.学生的听读能力和审题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有些题目学生会做,但是没有听懂意思,有些学生对试卷的题目要求不明确,不理解题目意思。在以后的练习中我们会加强学生对题意理解的训练以及题型的多样性练习。
3.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加减法计算还要进一步加强训练,必须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保证百分之百的的正确率。
4.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程度还很不够,在以后的练习当中我们会多让学生自己探索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能够把一个知识点运用到各种题型当中去的能力。
5、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学生把字写工整、清晰,做题时认真细致、静下心来做题目,学会理解题意,学会检查。
6、重视考后反思,师生共同分析试题。
教师和学生要通过考后的试卷分析,教师反思教学存在的问题,学生反思自己在知识、方法和发挥上存在的不足,以便查漏补缺提高教和学的有效性、针对性。
7、多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空间观念,让学生乐于交流,学会倾听的好习惯。
8、做好帮差补缺工作。在教育教学中培养优生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加强后进生辅导,真正做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篇: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题概况分析
本次试题相对于以往的试题,更加注意计算过程的简化,各种题型都注重解题思维过程,而计算成份则很少甚至给人一种简单的感觉,这与现代社会数学教学的发展是一致的。轻计算,重思维,培养具有灵活思维能力的人,是数学教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试题继续坚持“贴近生活”“数学即生活”的理念,引导教学以生活为基础,以学习到的数学知识为凭借,通过个体的思维加工,生发出合理的数学问题,并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如应用题中分桃子、卖书、买球等问题,既做到了知识的应用,又充分体现了生活。试题在强调思维能力的同时,仍然没有放弃计算能力的检测,计算能力培养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合理的计算、是学生良好的数感、思维能力的体现。
二、学生答题分析:
1、学生对数学语言意义的理解上存在一定问题。第一大题第6小题找规律填一填上,大多数学生理解不了题意,找不到规律,说明平时教学中对数学观察、理解、分析、建立思维方法培养训练意识仍有缺失。还有第二大题看图写算式,很多学生粗心大意,看图不仔细,导致列式不对,因此丢了分。
2、计算题大多数学生计算能力强,能熟练应用解题技巧进行计算。
3、解决问题包括5个小题,其中第4小题出错最多。第4小题:小花、小明、小华跳绳比赛,小花跳了72下,小明比小花少跳8下,小华比小明少跳15下。小华跳了多少下?这个题目在平时的练习中经常遇到,学生们做的也不错,但是在这次考试中,有很多学生因为没看清题目只求出了小明跳了多少下就没有了,因此,丢分很多。
三、几点反思
通过前面对试题的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除了要把握好知识体系,熟悉知识点覆盖面之外,还要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找到教材中知识与理念的结合点,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嵌入点,凭借教学手段、方法,在教学数学知识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理解、掌握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从而达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最终目的。
第四篇:小学数学二年级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小学数学二年级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题概况分析:
1、试题主要由知识万花筒、请你当裁判、计算擂台赛、动手又
动脑、解决问题构成。试题题型多、考查角度灵活。第一题知识万花
筒”,分值20分,该题注重考查学生对数学概念、数学运算规律和数
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在熟练应用知识的同时,体现学生数学思维的精
度、广度、深度。第二题“请你当裁判”,分值6分。第三题“计算
擂台赛”,分值34分,主要考查学生计算能力,。第四题“动手又动
脑”,分值10分。第五题“解决问题”,分值30分,该题贴近身边
生活现象,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现实的情境展示数学,让学生在具体情
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建立解决问题的模型,从而渗透“数学建模思
想”。题目给考生一种亲身经历的感觉,使数学与学生的距离近了,感觉亲了,接受、学习数学的兴趣浓了。
2、本次试题相对于以往的试题,更加注意计算过程的简化,各
种题型都注重解题思维过程,而计算成份则很少甚至给人一种简单的感觉,这与现代社会数学教学的发展是一致的。轻计算,重思维,培
养具有灵活思维能力的人,是数学教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试题继续
坚持“贴近生活”“数学即生活”的理念,引导教学以生活为基础,以学习到的数学知识为凭借,通过个体的思维加工,生发出合理的数
学问题,并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如应用题中分桃子、卖书、买球等
问题,既做到了知识的应用,又充分体现了生活。试题在强调思维能
力的同时,仍然没有放弃计算能力的检测,计算能力培养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合理的计算、是学生良好的数感、思维能力的体现。
二、学生考试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全级部22人参加。总分:100分平均成绩:91分
及格人数:22人及格率:100%优秀人数:15人
三、学生答题分析:
1、计算题大多数学生计算能力强,能熟练应用解题技巧进行计
算。
2、学生对数学语言意义的理解上存在一定问题。第三题第2小
题规律寻找上大多数学生理解不了题意,找不到规律,说明平时教学
中对数学观察、理解、分析、建立思维方法培养训练意识仍有缺失。
3、学生在观察物体上有些欠缺。第五题大多数学生做错,说明
平时教学中对观察物体教学不够细心。
4、应用题偏知识应用,将繁、难的,脱离生活实际的一些应用
题抛开。所以这套试题应用题的难度不是很大。
四、几点反思
通过前面对试题的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除了要把握好知识体系,熟悉知识点覆盖面之外,还要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找到教材中知识与理念的结合点,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嵌入点,凭借教学手段、方法,在教学数学知识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理解、掌握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从而达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最终目的。
第五篇:三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三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卷
一、认真思考,对号入座。(每空1分,共20分)1.2000年一、二、三月份共有()天。
2.要使3□2÷8的商小于40且正好整除,□里应填()。
3.2008年小明9岁了,他的出生年份是()。
4.平年全年有()天,闰年全年有()天,每()年里有一个闰年。5.亮亮比妈妈小24岁,可是他们过的生日一样多,猜一猜妈妈的生日是()。6.学校元月24日放寒假,2月23日开学,学校一共放()天假。
7.372÷9≈()是把372看作()来计算的,32×60≈()是把32看作(算的。8.一年有()个月,有31天的月份是(),有30天的月份是(9.余数一定要比()小,当除数是7时,余数最大是()。10.找规律填数: A 3、6、9、12、();
B 2、8、32、128、();
C 162、54、18、6、()。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1.457÷3的商是三位数。()
2.今天是5月30日,明天就是六一儿童节。()3.□□÷5=13……7 ,这是错误的答案。()
4.1900年是闰年,1998年是平年。()5.小刚的生日是2月30日。()6.被除数中间有0,商中间也一定有0。()
7.小丽家在学校的东北方向,那么她上学时要向东北方向走才能到学校。()8.晚上8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20:00()9.因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所以我的右上方永远是东北面。()10.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三、快乐的选择,我要最准确的一个。(每小题1分,共10分)1.91里连续减去7,最多能减多少次?列成算式是()。
①91-7 ②91+7 ③91×7 ④91÷7 2.632÷7>(),括号里最大能填()。
①90 ②80 ③100 3.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
①两位数 ②三位数 ③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 4.下午3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
① 3时 ②15时 ③下午15时
5.南南6:40开始晨练,练了30分钟,()结束。
①17 ②27 ③7:10 6.被除数中间有0,商的中间()。①一定有0 ②没有0 ③无法确定
7、刘利1996年2月29日出生,到今年她过了()个生日。)。))来计
(①12 ② 3 ③ 4 8.8月份最多有()。①4个星期余2天 ② 4个星期余3天 ③4个星期余1天
9.一列火车从甲站开往乙站,下午5时出发,22时30分到达,路上用了()。①17时30分
②27时30分 ③5小时30分
10.7□5÷7要使商中间有0,□里最大可以填()。①7 ②6 ③ 5
四、看清题目,精心细算。(共20分)1.口算。(每小题0。5分,共6分)120÷6= 30×10= 300÷5= 300÷3= 12×30= 505÷5= 960÷3= 69÷3= 0÷4= 550÷5= 90×5= 53×2=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每小题2分,共8分)
856÷7= 402÷2=
804÷5= 680÷4=
3.列式计算:(每小题3分,共6分)把6800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多少?
一个数除以4商21余3,这个数除以2商多少余多少?
五、观察下图,完成问题:(共10分)
▲恒山
2017米 北
黄河 ▲泰山 华山▲ 1524米
2160米 ▲ 嵩山 长江 1440米 ▲ 衡山 1290米
1、上图所示是我国的五座名山,合称“五岳”。它们分别是中岳嵩山、()岳华山、东岳()、北岳()、南岳()。
2、恒山在黄河以();衡山在长江以()。
3、“五岳”中()的海拔高度最高。
4、根据图中数据,完成“五岳”海拔高度统计图。
嵩山 泰山 华山 恒山 衡山
六、走进生活,解决问题。(每题5分,共30分)
1、一个修路队,前2天平均每天修25千米,后3天平均每天修15千米,这几天平均每天修多少千米?
2、爷爷今年65岁,小聪今年5岁,今年爷爷的年龄是小聪的几倍?明年爷爷的年龄是小聪的几倍?
3、学校开联合会需要搬22张桌子,每两名同学搬一张,现在有15名同学,还需要多少名同学才能一次搬完?
4、有六个数排成一列,它们的平均数是27,前四个数的平均数是23,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34,求第四个数是多少?
5、李老师拿来163本作业本发给三⑴班每人3本,还剩13本。三⑴班有多少人?
6、有50个同学划船,大船每条可以坐6人,租金10元,小船每条可以坐4人,租金8元,如果今天你是小当家,算一算怎样租船租金最少?租金最少是多少元?
答案
一、认真思考,对号入座。(每空1分,共20分)
1、(91)
2、(1)
3、(1999)
4、(365)(366)(4)
5、(2月29日)
6、(30)
7、(40)(360)(1800)(30)
8、(12)(1、3、5、7、8、10、12)(4、6、9、11)
9、(除数)(6)
10、(15)(512)(2)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 √ × × × × √ × √
三、快乐的选择,我要最准确的一个。(每小题1分,共10分)
1、④
2、①
3、③
4、②
5、③
6、③
7、②
8、②
9、③
10、②
四、看清题目,精心细算。(共20分)
1.口算。(每小题0。5分,共6分)略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每小题2分,共8分)122……2 201 160……4 170 3.列式计算:(每小题3分,共6分)6800÷8=850(21×4+3)÷2=43……1
五、(共10分)略
六、走进生活,解决问题。(每题5分,共30分)
1、(25×2+15×3)÷(2+3)=19(千米)2、65÷5=13(65+1)÷(5+1)=11 3、22×2-15=29(名)4、23×4+34×3-27×6=32
5、(163-13)÷3=50(人)6、7条大船2条小船 7 ×10+2 ×8=8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