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心理健康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时间:2019-05-15 00:22: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培计划----心理健康留守儿童教育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培计划----心理健康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第一篇:国培计划----心理健康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心”病还需“心”药医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四则)

(一)晕针以后

有一次,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学校集体组织给学生打预防针。学生小妍打针后感觉心理难受、浑身发冷,我赶紧脱下外衣给她披上,并马上叫来了医生。医生却说没什么大问题,只是晕针,是心理太紧张造成的。结果,小妍躺了整整两个小时才缓解过来。为此,我也整整提心吊胆了两个小时。

通过多种渠道的了解,我终于找到了她产生这种心理问题的原因:原来,她来自一个婚姻破碎的家庭,父母在她上幼儿园时就离婚了。父亲外出打工后,她一直和爷爷生活在一起。不幸的家庭使得她沉默寡言,性格孤僻,心理特别脆弱,承受不住来自外界的哪怕一丁点的压力。这使我又不由得想起了打预防针时的情景:别的孩子都勇敢第捋起了袖子……可轮到她时,她却推说最近身体不好,不想打。医生鼓励她说不要紧。无可奈何之际,她只好伸出了左手,可眼睛闭得紧紧的,脸色开始发白……

为了对症下药,解决她的这种心理问题,我处处寻找机会和她接触,尽量从一点一滴去关心她、帮助她。六一儿童节时,孩子们互赠贺卡互相祝福。我也特意做了一张贺卡送给她,上面写着:‚在你的周围有很多人关心着你,关注着你!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快乐,分担你的忧愁,好吗?‛

这件事对她的触动很大。从此,在班级里,我们渐渐地听到了说话,看到了她的笑容…… 教育反思:

“晕针”是一件很偶然的事,但是,发生在小妍身上,却是必然的。家庭的“不幸”造成了孩子的“不幸”。但这一切不是孩子的错!孩子是无辜的!没有阳光的普照,没有雨露的滋润,没有大地的孕育,没有温暖的胸怀,这样的孩子其实早就有了疾病——心病。作为老师,一定要善于发现,并给她一份真情,给她一份关爱,用自己火热的心去融化她们。虽然不能立竿见影,但长期以往,一定会塑造一个个崭新的“小妍”……

(二)终于唱出来了

因为已经了解到了小菲的父母一直在外打工,她从小就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而且还知道小菲的胆子特别小,今天终算‚领教‛到了。文体课上,同学们一致要求进行男女生唱歌对抗比赛。每个同学都兴致勃勃,唯独小菲一听到唱歌,况且还要男女生对抗,就把头低到了桌子底下。

根据规则,不管哪一边如果出现接不上歌的同学,哪一边就算输。随着一批唱歌好手的才艺展示,比赛很快就进入了‚白热化‛程度,‚紧张‛气氛弥漫着全班。为了缓和一下气氛,也为了使比赛不出现‚突然死亡‛,我宣布比赛暂停5分钟,由负责人安排一下后面同学的出场顺序、唱歌内容。我特意让负责人特别去‚关照‛一下小菲。负责人快速走到了小菲的面前,不断给她做着示范,鼓励她唱高些、大方些……

终于轮到了小菲,她忸忸怩怩,还是不敢站起来。‚对手‛中有些男生也忍不住了,小声地议论着,准备庆祝自己的‚胜利‛。这些声音更加刺激了小菲,她的脸顿时红到了耳根。见小菲心理压力实在太大了,我灵机一动,干脆做手势让小菲脸朝着同伴坐着唱。对方刚想提出‚抗议‛,我赶紧向他们做了一个两手下压、保持安静的动作……

小菲的声音终于飘出来了,可那声音却在不住地颤抖……我又马上做了一个双手上提让大家合唱的动作。女生们立刻‚心有灵犀一点通‛,马上跟着伴唱。男生也会意地唱了起来……更想不到的是,‚对手‛们也不约而同地唱了起来,独唱变成了全班大合唱。

一曲终于结束了,可教室里却传出了雷鸣般的长久不息的掌声……小菲也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勇敢地抬起了她那几乎低了一节课时间的头。从她的眼神里,我读出了一点勇敢、一点自信…… 教育反思: 父母出去打工,隔代教育使得我们现在有些孩子形成了一种自我封闭的心理,不愿表现自己,不愿与人交流……长期以往,自然就会形成孤僻、胆小的性格。虽然这是一次小小的班级唱歌比赛,但是,对于小菲来说,可能就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能会使她从此敞开心扉,变得乐观自信……作为教师,我们难道不应该从这些细微的细节变化去真心呵护这一颗颗封闭、脆弱的心灵吗?如果天天都这样坚持,每一位留守儿童的“明天”怎么能会不“晴朗”呢?!

(三)“满分王”的故事

数学测验成绩出来了,小彬得了97分。这个分数在班上已是名列前茅了,可同学们却都不太相信,因为在同学们的记忆中,小彬的数学成绩每次在班上都是‚满分王‛。接下来几天,在数学课堂中,再也见不到她那往日的风采和自信。看得出,她非常懊悔,也很消沉,因为每次当我注视着她,期望得到她的回应时,她的眼神都会黯然地避开……

为了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周末,怀着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我骑车来到了她家。‚怎么回事?能告诉你的大朋友吗?‛ 我刚问了一句,她的眼泪就簌簌地掉了下来:‚老师,我太不仔细了。‛她还沉静在失败的阴影之中,‚昨天晚上,爸爸已经从北京打来电话问我学习情况……‛

‚小彬,听我这个大朋友说一句心里话,好吗?这次没有考到满分,其实对你是一件好事呀。‛她猛然抬起了头,显然,她没有想到我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看着她惊讶的表情,我因势利导:

‚小彬难道真的就是‘满分王’了吗?这个称号是谁封给你的呢?就不能有一丁点儿失误或错误了吗?

‚每个人都不可能会十全十美,有点失误,犯点错误,这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事情。

‚爱迪生经历了千、百次的失败才发明了电灯。…………

‚一个人背上了自己不应背上的包袱,那才叫‘傻’呢!‛ 作为朋友。我还推心臵腹地和她讲了自己生活中经历的挫折和失败。最后,我送给了她一句不是名言的‚名言‛:‚享受失败!因为失败也是一种学习,一种进步!‛

果然,小彬‚多云转晴‛了。教育反思:

生活不是一条平坦的阳光大道,它会用各种困难与坎坷来迎接每一位敢于向它挑战的人。只有在困境中才能磨练出坚强的意志,只有让学生拥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信念、乐观向上的态度,才能帮助她们走出黑暗,拥抱光明。我们不仅是教师,更是一位心理师。多交一些学生朋友,多学一些心理知识,再加上“推心置腹”,即使是坚冰,也一定会融化的。

(四)短消息传情

中午,我正在教室里批改学生作业。小丽突然来到我的面前:‚唐老师,实在不好意思,我的户口本又丢在家里了。‛

我只得加重语气:‚明天可不要再忘了。‛

‚昨天晚上,我已经把户口本放在桌子上了,今天早上却又忘了。‛小丽嘟囔着。

我调侃了她一句:‚这几天复习太累了吧?‛

她不好意思地笑了:‚唐老师,我妈妈打工回来了。我让她赶快送过来,好不好?‛

‚当然好啦。‛我担心她明天又给忘了。见我答应了,她便把手一伸:‚唐老师,手机。‛ ‚你会用吗?‛

‚当然会啦。你忘了,过年时我还发短消息给你拜年呢!‛

‚是吗?我一直在纳闷,是谁发短消息给我的,原来是你呀!‛ 她拍了拍脑门,回忆了起来:‚哦,那次发短消息,我刚学会,忘记加名字了。对不起!‛

‚OK,发送成功。‛小丽打字的速度还挺快,‚唐老师,你还有一个短消息没读呢。‛

我以为又是电信广告,便让她代看一下。小丽却走到了讲台边,高声叫大家安静下来,听她念一下这则短消息:‚六月是孩子们收获的季节,更是老师们最辛苦的时候。在此,我代表六(1)班所有学生家长向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老师们,你们辛苦了!顺祝每一个孩子都取得好成绩。‛

原来是学生家长。同学们都围了上去:‚快看看是谁发的?‛ 小丽故意卖起了关子:‚别急别急,让我瞧瞧。‛ 小凯一把夺过了手机,高声叫了起来:‚是小园的妈妈。‛ 小园正在聚精会神地做作业,听到有人喊他,赶忙站了起来:‚什么事?‛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你妈妈发短消息给老师啦!‛ 小园赶忙跑来仔细看了一遍,脸上洋溢着兴奋和自豪:‚呵呵,真是我妈妈。‛

‚小园,礼尚往来,你帮老师回一条。‛

小园有些不好意思,旁边的小丽可不客气了:‚唐老师,这个短消息是给我们全班的,还是我做代表来发吧。‛

周围的同学纷纷附和:‚对,小丽,你代表我们,发!‛ 很快,一条短消息就搞定了:‚谢谢您,小园的妈妈!我们全体孩子向您保证,一定不会使您失望的。" 刚刚发送完毕,‚嘀嘀‛声又响了起来。

这次发来的是小丽的妈妈:‚我马上送过来。又给老师添麻烦了,还不赶快谢谢老师!‛ 教育反思:

一条短消息,激起了千层浪花。向老师借手机、家长来“信”、集体回“信”……生活中,这种“小事”几乎比比皆是、信手拣来。然而,透过这些“小事”,你是否感觉到,这种其乐融融的“大家庭”,对于每个学生,特别是对于缺少亲情关怀的留守儿童,谁不希望身居其中呢?这种氛围,应该也是我们教师追求的“梦想”之一吧。说这话,应该不为过分。

对农村‚留守儿童‛,学校能做些什么?

案例:

近年来,随着农村进城或出国打工人数增多,我市父母离乡打工经商而子女留守在农村的人数也不断增多。据调查,我校父亲或母亲在外地打工的学生数共210人,占我校学生总数的21.8%,父母均在外地打工的学生数共99人,占学生总数的10.3%。另有大部分学生尽管父母在家,但均在服装厂或其它私营企业上班,工作时间长达十三、四个小时,早出晚归,根本无暇照顾自己的孩子。‚留守儿童‛的生活及家庭教育有三种情况: 一是隔代监护型(占85%),即由祖辈--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托管的方式。二是亲朋监护型(占10%),即把孩子托给亲朋好友,叔婶、姑舅或要好的朋友。他们通常是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其次是学业成绩和物质上的满足,以便向孩子的父母交代。而对于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孩子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却很少关注,一切顺其自然,顺其发展。三是自我监护型(占5%),即由于没有上面两种条件,或其他各种原因,监护的责任就让予了孩子自己,根本就谈不上家庭教育。

分析:

‚留守儿童‛失去父母的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很多教师感叹班里的差生大都是‚留守儿童‛,但却对此类现象无可奈何。笔者就从学校层面应如何关心‚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让他们也能像别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家校沟通,培养‚留守儿童‛生活能力。

‚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常年在外,与父母缺少沟通,导致家庭关系失调,亲子关系淡漠。在缺乏父母关爱和正常家庭氛围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往往对社会也很冷淡,缺乏安全感。但很多农村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为了生计外出打工,这时教师可利用自身优势帮助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父母应尽的教育责任。我校一位教师在得知班里一位女生的妈妈要随他父亲一起外出打工后,要求她妈妈在走之前,好好与女儿沟通,让孩子明白,自己的外出是为了一家人更幸福地生活。然后妥善安排好女孩的生活,并教会女孩一些独立的生活能力,比如:穿衣、梳小辨等。教师还把办公室电话告诉家长,要求她妈妈每星期至少打两次电话给女孩,创造更

多时间与孩子谈话沟通。这样既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更弥补了孩子因父母的离去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这位女生在父母走后,学习成绩仍然优秀,生活自理能力也明显提高。

学校可采用多种方式与‚留守儿童‛家长联系,如开通家长热线,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儿童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

二、倾注爱心,滋润‚留守儿童‛幼小心灵。‚亲爱的爸爸妈妈:今天老师教我们写信了,这是我写的第一封信,写给你们。女儿想问你们:什么时候回来看我? 爸爸妈妈,你们去遥远的地方打工,一走就是两年了,怎么还不回来?有时候受到同学的欺负,也想到你们,想跟你们说说,可是我连你们在哪里都不知道……‛这是一个三年级‚留守儿童‛写给父母的信。‚想爸爸妈妈‛是每一个留守孩子面临的心理苦恼。孩子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来自教师与小伙伴的友情往往能弥补孩子缺少的亲情。二年级的小女孩香香的妈妈去了日本,要三年才能回来。她的班主任是位年轻的女教师,每天早上香香一见到班主任老师,就伸出双手搂住老师的腰,把小脸靠在老师的身上,嘴里嚷嚷:‚老师,抱抱!‛如换作别的老师,一定会感觉这女孩子太娇气了,但这位班主任认识到了女孩子是‚留守儿童‛这个特殊情况,每次也总是用双手轻轻搂住女孩,与女孩子相拥片刻,让她感受到师爱的温暖。三年级女孩玲玲,在家照顾她的只有爷爷,天冷了,玲玲要去浴室洗澡,可女孩子总不能跟着爷爷去男浴室吧。班主任知道这一情况后,每次赶在中午午休时间,带女孩子一起去浴室洗澡。这些教师的平凡之举让我们感觉到师爱的力量。教师如能时时让‚留守儿童‛感觉到,除了远在他乡的父母,还有那么多老师、同学关心他、爱他,那么这些在爱的怀抱中长大的孩子也一定会懂得怎样去关爱他人。

三、严格要求,养成‚留守儿童‛良好习惯。

外出打工者往往对子女的期待过低,这种心理潜移默化地给了孩子,使孩子在缺乏约束的情况下,逃学、辍学,将自己的前途定位在和父母一起打工上。另一方面,外出打工使得家庭经济相对比较活跃,一些父母总感觉对自己的孩子有愧疚心理,就想在经济上对孩子有所补偿,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有求必应,无限制地寄钱给孩子花,导致儿童很多不良行为的形成。如,有学生出钱抄写别的孩子的作业,进游戏室、网吧,甚至拉帮结派,上馆子摆阔。因此教师要特别关注‚留守儿童‛的言行,有条件的应对‚留守儿童‛建立档案,对其行为进行长期观察、研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教

育教学中要灵活多样地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强化‚留守儿童‛自尊、自立,帮助他们了解知法、守法的知识技能。六年级男生赵平的父母常年在苏州做生意,父母定期给他寄零花钱,赵平成了班里的阔佬,他会经常买一些零食给同学吃,因此,班里一些小男孩都跟着他转,一段时间,他迷上了游戏,一放学就带着班里的男生去游戏室。班主任电话与家长取得联系后,要求父母把零花钱寄给老师保管,孩子要花钱了,向老师要。在教师正确的指导下,该生改掉了乱花钱的习惯,不良言行也得到控制。

在学校,让老师操心最多的,还是留守孩子的学习习惯。一方面受出外打工的家长影响,‚留守儿童‛易产生‚读书无用‛的思想,出现厌学情绪,学习缺乏热情,不求上进,成绩普遍较差。另一方面,由于祖辈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精力上也承担不了学习辅导、监督之职,一到双休日,就有很多‚留守儿童‛不能完成家庭作业。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首先应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注重对这些孩子的个别辅导。另外,可在学生中开展‚手拉手‛活动,把在同一村的学生结成对子,相互督促,共同进步。

四、开展活动,美化‚留守儿童‛成长环境。

由于父母的远行,造成了亲子关系的不健全,从而影响了孩子的人格发展与道德发展。缺少了父母教育他就容易从别的地方去获取,比如同伴的不良文化、一些越轨的行为、一些流行的东西就很容易‚钻这个空子‛。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营造做‚好学生‛、‚优秀小公民‛的浓厚氛围,激励‚留守儿童‛向更好、更优的方向发展。如我校开展的争做‚六好六星‛活动,每月一评,评时对‚留守儿童‛有所侧重,这一活动大大提高儿童的上进心。双休日、寒假、暑假期间家庭教育基本处在空白期,为了让‚留守儿童‛有一个全心学习、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的地方,学校在关工委的支持下办起了假期乐园,邀请一些有特长的老师作辅导员,‚留守儿童‛均乐在其中。各个班级开展的‚雏鹰假日小队‛活动,也给‚留守儿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提供了较好的锻炼机会。对待各种活动的开展,教师要不怕麻烦,带领学生制定好活动的计划,参与并指导活动的整个过程,使活动既有趣味性、又有实效性。

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有什么样的素质直接决定他会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什么样的教育视野、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并影响教育有什么样的状态与结果。教师素质高低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每一次进修、培训学习的机会,认真学习教育学、儿童

心理学的有关理论,要做个学习型的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以适应学生群体不断变化给教师职业提出的新的要求。

面对越来越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队伍,理应引起学校和教师的特别关注,更应得到学校和老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但学校的能力必竟有限,我们期待着有更多的社会人士来关注这一弱势群体,实实在在地给他们一些帮助和支持。

第二篇: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行流中学 司林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而且留守儿童的数量有增无减。留守儿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了他们在学习和心理方面存在种种问题。据我调查统计,我班49位同学中有36位留守儿童,他们各具特色,有的沉默寡言,胆小怕事;有的活泼好动,经常违规乱纪;有的争强好斗,性格粗暴;还有的…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我们老师要尽可能地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因材施教,促其发展。下面是我就班上的一名留守生进行调查分析。

一、个案现状

董俊,男,15岁,父母在外打工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由爷爷,奶奶照料。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我发现在孩子身上出现了以下问题:

1、行为习惯差,个人卫生差,上、下课都特别好动,爱交头接耳,无法克制和约束自己的言行。

2、懒惰心理。学习上有四怕: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只想在家随心所欲地玩,周末经常沉入网巴。

3、缺乏良好的班级意识。小到一次发言,大到学校组织的活动,都显得没热情,总想逃避,参与意识淡薄。

二、问题分析:

经过调查、走访、电话联系家长等途径,发现该学生存在问题的原

因如下:

(1)情感方面存在缺失。董俊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将董俊寄宿于爷爷奶奶家中,致使董俊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离开了父母的关怀,小孩没有了安全感,对社会没有信任感,以后对社会的态度、对他人的态度、对一些社会现象的态度就很容易走向极端。没有父母的呵护,没有理性的沟通,孩子的心灵易受创伤。

(2)家庭教育方法不当。父母常年在外,根本谈不上对孩子进行教育,他们只是为孩子提供吃饭、住宿,更是谈不上教育。而父母又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事实上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造成了负面影响。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对那些“问题儿童”难以管理。

(3)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多。目前农村教育还很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对一些娱乐场所不能有效管理,也使一些留守儿童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

三、基于以上情况,我在教育的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并起到一定的效果:

1、用“爱心”换起信任。俗话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孩子还小,对父母的依赖更强烈,然而,父母的依赖没有了,孩子的心灵得承受多大的压力呀!为了让他对我有依赖感,我时常走进他的生活,把家里好吃的给他拿来,……让他那颗孤独的心得到安慰。渐渐地他对我解除了戒备心理,把我当成了朋友

2、用耐心督促进步。作为留守儿童,是家里近乎于无人管理的真空,更何况董俊住在爷爷家。所以他的自由空间太大了,作业常常不做,即使做了也很难保质保量。面对这种情况,在学习上我先是在本班搞“一帮一”帮扶对象。这方法坚持一个学期,董俊的成绩有了一定的改观,上网吧的次数也减少了。

3、用读书促其成长。“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的精神食粮”、“读书使人明智”……有关读书的名言太多,但这位董俊从小就在离开父母的环境中疯跑,他能沉下心来读书吗?我带着满腹的疑问决定试试。我把他喜爱看的动画书送给他。没想到,董俊慢慢地喜欢上读书,最后渐渐的听我的课。

第三篇: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杨忠宝是班里一个有名的“另类学生”,父母离异,他大部分时间是和奶奶在一起的,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奶奶年纪较大,忙于家务,对他疏于管理,导致该生学习习惯差,自制能力也不如人意,常常无缘无故地欺负其他同学。四年级时在一次集体劳动中与其他同学发生争执,竟将同学的手咬破,流了很多的血,在同学和老师中引起了喧然大波。也是从那时开始,他成了老师和同学一致公认的“另类学生”,大家都对他“敬而远之”。

五年级升级后,他成了我班的一员,为了促其上进,我使出浑身解数,千方百计地鼓励他。去年期中考试,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在我的提议下,同学们把“进步生”的称号给了他,第一次拿到奖状,他不禁喜形于色,作为班主任,我也暗暗替他感到高兴,心想:这下他肯定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了。哪知这学期,他的老毛病又犯了,屡次欺负其他同学,作业马虎,学习成绩也直线下降,几经教育不见成效,我十分苦恼却又束手无策,渐渐地对他失去了信心„„奇怪的是,这段时间他却大有长进,不但作业一丝不苟,而且上课积极举手,碰到不懂的问题还经常向我请教,这种变化令我欣喜万分,又百思不得其解:究竟是哪一个教育环节激发了他的上进心?

一次和任教数学的马老师谈到了他,马老师向我讲述了一件事:前段时间,由于家长再三反映他欺负同桌,我一气之下,把他一个人坐在教室后面的那张课桌上,马老师知道后说:“我要看杨忠宝能不能改,如果能改的话就让他坐到前面来„„”就是这句话,让他对马老师信赖万分,经常向马老师请教问题,有时还和马老师聊聊天,说说自己的心里话。“亲其师,信其道”,渐渐地,他的数学作业也工整多了,数学课表现也积极了„„

听了马老师的一席话,我恍然大悟,马卡连柯曾说:“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作为班主任,对待班里的“特殊学生”,起初我们常常是充满热情,积极引导,满心期待着他们会因为老师找他谈了几次话、补了几次课就会彻彻底底地“洗心革面”、“幡然悔悟”。殊不知,教育学生是一个艰苦而细致的工作,特别是这样的“留守儿童”,由于缺少正常的家庭教育,行为习惯方面更容易产生反复,这就需要教师拥有更大的耐心,投入更多的热情。如果因为一次两次的失败就对他们失去信心,转而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他们,就会使他们产生了对抗心理,破罐子破摔,从此一蹶不振,失去前进和向上的动力。

多给“特殊学生”一点关爱,一点鼓励,一点积极的暗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请相信:信赖,定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留守儿童之家,可以给更多的留守儿童提供表演的舞台。

第四篇: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大家都知道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起点,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人类一切教育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而留守儿童由于第一监护人出现缺位,而孩子对家长依赖性都较强和较易接受家长的教育,可亲情和家庭教育的缺失使我们的孩子养成了不少的不良习惯。虽然我们在生活上对孩子给予了足够的关心,但是我们在孩子的学习,心理、生理、行为、习惯养成等方面,又给予了多少关心和关注呢?比如孩子在校干什么?表现如何?及时回家吗?„„这些我们关心了吗?虽然孩子父母的亲情缺位了,但关爱不能缺位。

案例一: 学生:小康(男)

家庭成员:无固定工作的爸爸,母亲离家出走

家庭情况:收入很低,两间破旧的土房,父亲文化水平低对其无法进行指导和教育

该生特征:学习有为难情绪,思想懒惰,与同学相处不太融洽,成绩一直位于班级倒数。

教育方法:针对这种情况,我多次找他谈话,要他面对困难,集中精力努力学。在生活上,学校的各项活动能减免的,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为他减轻因家境而感到的压力。作为班主任我平时给予他的是平视的目光和平和的态度。

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实践,范同学渐渐地找到了在班级体中的位置。学习上,有所转变,劳动积极,更重要的是他轻松地融入了班集体,我为他取得的每一点成绩而感到高兴。

案例二: 学生:小军(男)

家庭成员: 父亲在外打工,母亲无业,妹妹四年级,弟弟三年级

家庭情况: 父亲喜爱赌博,母亲在卖水果蔬菜,收入甚微

该生特征: 在班上是人人讨厌的差生,作业字迹潦草,纪律差,喜爱狡辩,屡教不改,天天如此,老师普遍反映无法教育的“差生”。教育方法:自从进入我班后,我就把他作为我私下里的重点帮教对象,上门家访,和家长取得联系;陪他做作业,约法三章但收效甚微。针对这种情况,我进一步了解他的过去,我就努力捕捉他身上的闪光点,并且及时在班级里进行表扬,慢慢地孩子有了自尊,知道自己的不足。

教育效果:作业按时交了,字迹也较为工整了。更让人高兴的是,上学期开学时,在讨论班级教室门由谁来负责开时,张同学第一个举手,愿意担这个责任。我当时真的很惊讶,抱着信任的态度就把每天早上开教室门的任务教给了他,一学期下来他基本能够完成这一“光荣的任务”他也得到了同学和老师的越来越多的赞扬声,越来越自信。从他的身上也给了我很多启发,每个老师对孩子要有信心和耐心,真所谓“金诚所至,金石为开”

案例三: 学生:婷婷(女)家庭成员: 父母在外打工

家庭情况: 家庭条件较差,父母很少给予关爱,长期住在亲戚家,缺少家人的关怀。

该生特征:成绩比较差,行为懒散,自律性差,平时过于注重衣着打扮

教育方法: 针对这种情况,我多次单独找她谈心,表扬了她具备的优点和优势,希望她利用一周的时间找出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谁知她第二天一早就来与我谈心,我从心底里感到高兴。使她争取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学习上,不要心存它念

教育效果: 一段时间后我注意到她上课时不再做小动作了,主动组织班级排练舞蹈,发挥自己的特长,与同学相处融洽,不在格格不入了,脸上灿烂的笑容多了,发言也积极了。反思:

以上三个同学的教育和他们的转变使我想到: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处于青春好动的青少年,存在问题是正常的,有问题不在于他们的错误,而在于我们的家长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对待这些看似讨厌不可救药的孩子时是不是应该多分耐心,寻求方法。这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又是我们不得不努力做好的大事。

第五篇: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每一朵花都有结果的心

尹庄小学杜瑞平

每朵花都有结果的心啊!老师更应该学会尊重,尊重每一朵花,哪怕这朵花只是一朵不起眼的野花,或者仅是一株狗尾巴草。

每年的春季,学校都会接收很多随着父母来晋江务工的外地学生。这些学生普遍都有一个共同点:学习成绩不好。这可能和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督促有关,也有可能和常年的漂泊有关。

又是新学期开始了,我班就接收了很多这样的学生。其中的一位男生让我印象深刻。接收时,我照例查看户口本,要抄录有关学生的信息资料。一看到他的出生日期,我吓了一跳。因为他的出生日期显示是1996年2月。按正常情况来看,这个年纪应该读初中了啊!怎么才读四年级呢?是不是输入时弄错了?在我的询问下,家长确定没有输错。看着家长那副肯定的表情,再看看那孩子,浑身脏兮兮的,还有一股味道,我的心一凉:年龄没错,那肯定是成绩太差!担心归担心,我还是得让他插入我们班。

开学的第一节课刚好是我的课,我有意识地提问他拼读一些最简单的生字。结果出乎我的意料之料,拼音一个都不会!我火冒三丈:“a o e,一年级时,你们老师没教你啊?”结果,那孩子抬起头,很委屈地看着我:“我们老师没教我们拼音。”“你读了这么多年书,老师从来都没教你怎么拼音?!”“嗯。”听到这,我差点晕倒。这是什么老师啊!这不是误人子弟吗?现在倒好,他不用担心了,倒是我,得花多少时间才能帮他把拼音补上啊!我怎么这么倒霉,收了这样的一个学生啊!郁闷归郁闷,课还是得帮他补。好在,我没有午休的习惯,刚好利用这段时间,让他早点来学校,帮他补上。因此,下课时,我先在他的生字本上写a o e,iu ǖ标上声调,再教他读一遍。由于第二节是数学课,我让他中午回家后练习书写,下午来到学校后再教他。放学后,我正收拾东西,只见他兴冲冲地跑进来:“老师,我写完了,而且我都会读了,不信,你可以考考我。”原来,他一下课就在教室里写,遇到忘记了的韵母,就请教同学。看到他作业本上那努力想写端正,但还是有点儿歪斜的字母,看到他那因为学会了老师教他的拼音而高兴得通红的脸。我的心一颤:虽然他的成绩不好,可是,他还是很努力地想学好啊!

此时,我不禁想起了在《少年文摘》上看到的一句话:每朵花都有结果的心。是啊,每朵花都有结果的心!我不能因为看不到花儿结果,就懒得为花儿浇水,就懒得去理这朵花儿。回想以前,曾几何时,在分数这个“紧箍咒”的指挥下,我也是以分数论英雄。这其中,会不会有意或无心地伤害到某个幼小的心灵?脑海中浮现出那一个个熟悉而陌生的幼稚的脸,我的心一阵钻心的痛,为以前我认为结不了果,就给他们下定义,贴上差生的标签的“花儿们”!看着眼前这朵缺乏“营养”,又千里迢迢搬迁来此的“花儿”,他,更需要阳光的爱抚。我心里暗暗告诫自己:哪怕你的颜色不好看,气味让人头疼,哪怕你最终结不了果,我也绝不放弃你。

是的,每一朵花都有结果的心!作为老师,我们更要学会尊重每一朵花,尊重每一颗幼小的心灵,即使这一朵花到最后没有结出你想要的果实,但是你能否认那花开时的美丽吗?给他一点儿阳光,给他一点儿营养,再给他一个美丽的春天,等待他绽放,他必将还你一个丰收的秋天!因为:每一朵花都期待绽放,每朵花都有结果的心!

下载国培计划----心理健康留守儿童教育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培计划----心理健康留守儿童教育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爱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1 与爱同行 赵贺维 教育历来倡导一个真爱,但面对犯了错误的学生,我们有时也会失误,不是因为爱的不真,而是太认真了,一动真就十分敏感、计较,就会抓住学生的错误狠......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合山市上塘小学 兰勇林 一、个案基本情况 余同学,单亲家庭,从小由姑妈带大,教育力度不足。由于父亲忙于生计,低年级的时候对他疏于管教,导致他行为习惯极......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合山市上塘小学 韦美芬 在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来到大城市里打工,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会让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许多多的便利,现在,在我们如此享......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典型案例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典型案例 落别乡索考小学 四年(1)班学生 白京 “一个母亲,能胜过100个教师;一个父亲,能胜过100个校长。”这是国际基础教育界的一句名言。然而,随着农村父母的外出务工,......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典型案例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典型案例 湾龙乡中心校四年二班 王玉玲 “一个母亲,能胜过100个教师;一个父亲,能胜过100个校长。”这是国际基础教育界的一句名言。然而,随着农村父母的外出务工,留下......

    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小学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在广大农村地区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而且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留守儿......

    留守儿童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留守儿童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合山市上塘小学杨燕珍 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了留守儿童在学习和心理方面存在种种问题。据调查统计,我校的留守儿童,存在明显的性格特征......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案例分析 广西合山市上塘 小学 农志娥 留守儿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了他们在学习和心理方面存在种种问题。据调查统计,留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