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知识点北师大版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5 00:16: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语文上册《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知识点北师大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语文上册《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知识点北师大版》。

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上册《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知识点北师大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知识点北师大版

一、作者简介

斯蒂芬·巴特勒·里柯克是著名的加拿大幽默作家,也是加拿大第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作家;在美国,他被认为是继马克·吐温之后最受人欢迎的幽默作家。他于1869年在英格兰汉普郡的斯旺穆尔出生;1876年随父母迁居加拿大。1891年他在多伦多大学毕业后当了8年中学教员;1899年进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经济学与政治学;1903年获得政治经济学的哲学博士学位,开始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任教,先后担任政治学讲师、政治与历史副教授、政治经济学教授及政治与经济系系主任等职;1936年从教学岗位上退下来,担任该校的名誉教授;1944年在多伦多去世。

尽管里科克的正式职业是大学的政治经济学教授,而且他也出版过好几本专业著作,但他在这方面的名声远不如他作为一位幽默作家的名声大。

二、文赏析

细节是最能够打动人,也最难编造的东西,所以,在阅读时,如果能够养成捕捉细节,品味细节内涵的习惯,就能更好地感受文中母亲的伟大和无私。所以,指导学生品味细节的内涵是准确把握情感的重点。母爱是一个深刻而沉重的话题,尤其是母亲的无私、牺牲,往往令人落泪,而作为著名幽默文学作家的里柯克,选择了以幽默的方式来表现这种深沉的情感,这恐怕是大部分学生学习本文的障碍点。面对幽默的文字,除了笑,我们还应该有怎样的思考?本文幽默的风格主要是通过对比的手法来展现的,所以,思考可以从此处入手,利用各种形式的鲜明的对比帮助学生感受到幽默背后的深情,体会到笑与泪交融的力量。

三、后练习

1结尾处母亲眼里为何会“含着泪水”?

2请概括文中母亲的形象。

3请概述本文情节发展的出人意料之处,并简析其艺术效果。

4母亲为家人忙碌操劳反而感到幸福,请结合这一点简述你对幸福的理解。

答案:

1母亲觉得这是她有生以来最最快活的一天,她看到大家请假回来给自己过节,感受到家人对自己的关爱,于是她流下了感动和幸福的泪水。

2参考要点:①吃苦耐劳②无私奉献③体贴宽容④默默无闻⑤慈爱善良

3本该过节的母亲却留在家里,要给母亲过节的家人却外出游玩。这一情节引人入胜;令人哑然失笑;突出了母亲形象。

4示例:文中的母亲乐于奉献,甘为家人操劳。的确,幸福不一定是索取和享受,有时放弃和付出,牺牲自己,快乐着别人的快乐,就是最大的幸福。

精品学习网

第二篇:七年级语文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定稿)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一个家庭成员的自述》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领悟母爱的无私和深沉。

认知目标:把握文章中作者通过对比表现母爱的写作手法。

能力目标: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中作者通过对比表现母爱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与学活动过程策略

教师教学过程:一.导入:在上课之前,我想问大家两个问题:1.有没有同学知道母亲节是哪一天? 2.今年的母亲节刚过,我想问问大家:5月8日母亲节这天,我们为妈妈做了什么事?

引出课文《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一个家庭成员的自述》(里柯克)

二.使学生感知课文。

设计问题:1.我们为什么要庆祝母亲节?2.母亲节这天我们在干什么?母亲又在干什么?

三.感悟课文。

设计问题:1.母亲说“这是她有生以来过得最最快活的一天”时是什么心情?

2.作者在本文中想要表达的真实意思是什么?

四.扩展:学了课文后,回忆你和母亲间的点滴小事,谈谈感受。(FLASH《烛光里的妈妈》)

五.总结:1.对比的作用2.珍惜母爱,用心爱自己的母亲。

六.作业:1.阅读小说《疯娘》,写一篇读后感。2.请回家用心地为母亲做一件事。

学生学习过程:

一.学生交流:我为妈妈做了什么事。

二.阅读课文。

分小组讨论、交流问题。

把握文章内容,理解对比在文中的作用。

三.再读课文。

分小组讨论、交流问题。

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四.交流感受。

更深地体会母亲对自己的爱。

五.六.巩固知识、培养情感。

设计说明:一.母亲节刚过,用这个问题导入不仅切题,能很好的引出课文,而且能使学生去思考母亲为我们做了哪些事,我们又该如何来感谢她们。

二.关于几个问题的设计:第一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因为“愿望”与“结果”形成了反差,所以在这里有一提的必要,能让学生更好理解对比所造成的效果。

第二个问题通过过母亲节时我们的痛快高兴与母亲的辛苦操劳的对比,表现了母亲的伟大,为后面学生感悟母爱做铺垫。

三.感悟课文,两个问题能让学生把握本文的主旨,感受母爱无私与深沉,也引起学生深思:我们应该怎样爱母亲。

四.扩展部分,既使学生更深地体会母亲对自己的爱,又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五.总结巩固。

六.培养学生情感。

第三篇: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趣味阅读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教案 北师大版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运用圈划、批注的阅读方法,捕捉文中的细节,思考细节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在语言的品味中,想象文中各个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母亲的内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幽默的语言风格,感受幽默背后的深情。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品味文中细节的内涵,感受母爱的无私和伟大。难点:理解作者是怎样通过幽默的语言风格表现深沉的母爱的。教学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母亲节”是哪一天吗?(五月份的第一个星期日)那么你们又是怎样给母亲过节的呢?(让学生交流各自的做法。)好,同学们交流了自己的方式,现在让我们一起到里柯克家看看他们一家是怎样过母亲节的。探究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整体内容,理解运用对比手法的作用。

1、作者一家原打算是怎样过母亲节的?

明确:决定为“母亲节”举行一次特别庆祝,把这一天过得像圣诞节或别的盛大的节日一样隆重,让母亲兜车享受。

2、但实际上为了庆祝母亲节,父亲和孩子们为母亲做了些什么?母亲为“我们”做了些什么?

同桌合作完成事件统计,交流统计结果及感受。明确: 我们:什么也没有为母亲做。

母亲:为我们准备晚饭;伺候父亲;帮忙上菜;洗碗块。

3、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课堂交流:通过对比显示母亲的伟大,同时以一种对比来显示反讽,显示父亲和孩子的自私,也从反面显示出母亲的无私。精导

(三)研读课文,品位细节

仔细研读课文细节,反复品读相关段落,思考:

1、我们”一家的“出发点”是为了给母亲过节,但是,最后,母亲却独自留在家里操持家务,等待一家人郊游归来,事实上又回到了起点。学生仔细阅读文章,圈划出“我们”一家过母亲节的细节,结合感触最深的细节谈谈自己的理解。

小组交流,说说各自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当初决定父亲留下,父亲说了一大堆他留下来的好处,其中又说到大家也用不着顾虑他三年来一直没有过过一个真正的假日这回事,还说,本来,他想过什么节就是想入非非。联系上下文,想想这两句是真话还是反话,有无言外之意? 思考,明确:父亲说的两句话当是反话。三年的时间和一次假日都没有真正过过,这在对比上是非常悬殊的,说“用不着顾虑”,其实就是提醒大家要考虑、要顾及。说本来他想过什么节就是想入非非,这已经近乎发牢骚、表抱怨。这些都是他话里的言外之意。

(2)最后决定母亲留下,父亲又说出免得她着凉等一大堆好处,这些话是真诚的吗?

讨论明确:决定母亲留下了,又要说免得她外出着凉,这是自己得了好处不承认,别人没得到实惠还要硬给她安上“得了好处”的虚名。表面上是宽慰别人,实质上是替自己解脱;表面上是替别人着想,实际上仍然打的是自己的小算盘。所以这些话是不真诚的。

写父亲突出他千方百计地掩饰自己的自私,他的言内和言外之意的矛盾充分暴露了他的自私,这里运用反语的手法。

(3)全文反复强调其他人不合适留在家里的理由,这与庆祝母亲节,“让母亲休息一天”的强烈动机有无矛盾?如有矛盾,作者不厌其烦地细写是要表达对父亲及孩子们态度的同情还是有点嘲笑意味?或者主要是歌颂母亲天生以牺牲为乐?

学生可以各抒己见,教师点拨、归纳:

反复强调其他人不合适留在家里与“让母亲休息一天”的强烈动机显然是有矛盾的。其他人留在家里的理由都是为了戴帽子之类的微不足道的小事。即使父亲所谓三年来没过过一个真正的节日的理由与操劳一生的母亲,又适逢母亲节这个特殊日子相比都是应当让路的。所以作者不厌其烦细写这一切包含了对父亲及孩子们的嘲笑。同时,文章这样写,更是歌颂了母亲天生以牺牲为乐,因为文中表现出,母亲对这一切“理由”似乎乐于接受或者至少是并不关注,她关注的是孩子们、亲人们过得愉愉快快,她能为这些提供她的服务就是她的最大快乐,就是她的节日。就象《养母》的母亲看着亲人们吃好吃的饭菜,自己一口不吃却觉得是最幸福的时刻;《慈母情深》的母亲辛苦挣来钱不许替她买罐头,而给儿子买书却感到挺高兴。3 父爱也一样,真正的父爱也是以牺牲为乐的,就像《背影》里的父亲,不顾年龄、身体、尊严,为二十岁的儿子忙这忙那,挑这拣那,忙得心甘情愿,做得心满意足。

(四)品味重点细节,理解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文章的结尾写到“一切收拾完毕,已经很晚了。睡觉之前我们全都去吻过母亲;她说,这是她有生以来过得最最快活的一天。我觉得她眼里含着泪水。” 想象,交流:

1、请想象母亲当时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

明确:觉得能让孩子和丈夫过得愉快,幸福感到高兴而满足。

2、在母亲节里,母亲劳累了一天,但她却说这是她有生以来最快活的一天,为什么,其他课文有无类似的例子? 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学过的课文,讨论归纳:

这正是真正母爱的表现,以自己的孩子、自己亲人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哪怕自己只有辛苦付出而没有享受也在所不计。其他课文中类似的例子有:《背影》中父亲付出一番艰辛买回橘子后“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慈母情深》中母亲为“我”讨回小人书;母亲在如此恶劣的工作条件下挣钱却又爽快地拿出大约等于二天工资的钱给儿子买书,并说:“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啊!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又责备儿子把这钱用来给她买了罐头,说:“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得给你钱的吗?”《养母》中的例子更多,凡是有一点好吃的,养母总是不吃,都留给自己的亲人,包括养父、“我”、她的兄妹几家人;看着自己亲人有滋有味吃那些好吃的饭菜,是她觉得最幸福的时刻;不惜以哭闹丢脸的举动为儿子争讨玉米面窝窝头,而自己却吃掺了玉米轴的玉米;乃至希望以自己替代丈夫的去世。

提升

(五)布置作业,延续情感的体验

1、你是怎样给爸爸过父亲节的呢?记下你所做的事情,和你爸爸的反应。和你的朋友交流一下。

2、观察生活,你的母亲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一个细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作一番描写。

第四篇:我们怎样过母亲节教案

我们怎样过母亲节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到对母爱的忽视;

2、理解文中反讽的手法,幽默的语言风格;

3、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母亲节是哪一天?母亲节应该如何过?小说中的一家人是怎样为母亲过节日的呢?让我们一起进入里柯克的小说世界,品味他独特的语言风格。

二、感知文本,分析理解

1、速读课文,思考:小说中的这家人是如何看待母亲节的?

交流明确:当成圣诞节一类的重大节日(格言、贺卡、穿戴漂亮、准备大餐)

2、你认为他们的这种想法是否合适?你认为母亲节应该怎么过?

交流明确:不合适。要给母亲送礼物;帮母亲做事;让母亲好好休息。

3、这家人知不知道要这样做?做到了没有?他们是怎么做的?

交流明确:知道但没做到。他们不断地改变计划。变了几次?是怎样的一个过程?最后的结果如何?

3次。(1)、带母亲兜游——→(2)、开车游玩带钓鱼——→(3)、休息一天

结果:母亲操劳了一整天。

——为什么有这样的计划变更?

明确:父亲的意愿、孩子们的意愿。那母亲的意愿呢?——没有

4、可见,这个家庭的人物地位排序是怎样的?

父亲——孩子——母亲

可见,母亲的地位最低。

5、作者通过小说要揭示的事实是什么?

明确:看似完美的母亲节,其实带给母亲更多的操劳。(父亲和孩子们痛快了一天,母亲也表示....最快活的一天)讽刺了父亲和孩子们的自私、虚伪,不懂得感恩。

6、作者用了什么手法来揭示这样的事实,是直接批判吗?请找出家庭成员行为语言前后矛盾的地方进行分析。

明确:不是直接批判,而是运用了反讽的手法(言非所指,陈述的实际内涵与它的表面意义相互矛盾),在本文中表现为对家庭成员的表面夸赞,实则批判。

7、本文的语言特色?

明确:幽默(里柯克的幽默风格,见导学案)

8、小结

作者以幽默的笔调、反讽的艺术手法讽刺了虚伪自私、不懂感恩的人们,让我们在笑的同时引起深深的思考:是否忽视了母亲?

——如果说父亲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母亲无疑就是那个粘合剂,是不可或缺的。

三、学生习作展示

奉献者依然在奉献,享受者依然在享受,几十年过去了,类似的情节依然在上演—— 简要点评

四、总结

让我们给不识字的母亲讲一段故事好吗?不要因为她不识字而让她远离文字;让我们陪母亲听一场音乐会好吗?不要因为她不赏识音乐而让她远离音乐;让我们买一瓶香水送给母亲好吗?不要因为她俭朴而让她远离美好的事物。是的,所有美好的东西都有母亲的一份,她是我们家庭中平等的一员。

今年的母亲节已经过去,明年的还会到来,让我们为母亲做点实事吧!

第五篇:《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教学设计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圈划、批注的阅读方法,捕捉文中的细节,思考细节的内涵。在语言的品味中,想象文中各个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母亲的内心。

注意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文章幽默的语言风格,感受幽默背后的深情。体会人间至爱真情,接受美的熏陶,培养尊敬母亲的感情。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加拿大作家里柯克的名篇,本文从一个家庭成员的角度叙述了这个家庭所度过的一个母亲节,其主旨是用家庭成员们对母亲辛勤操劳的理所当然来表现母爱。里柯克善于从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去提炼一些大家司空见惯却又往往熟视无睹的可笑的和不合理的东西加以放大呈现在读者面前。这篇文章就是撷取了生活中母亲辛勤操劳、父亲和孩子们理所当然享受的这个司空见惯但不合理的这件事来作为素材,写就了这篇幽默小品。里柯克在《我的幽默观》里说:“(幽默)是深深地根治在生活的深层反差之中,我们的期望是一回事,而实际结果却完全是另一回事”。而对于读者来说,期望与实际结果相符合是合理的,而期望与实际结果不符合的情况则是不合理的。文章中的家庭成员们原本期望母亲过一个愉快、舒服的母亲节,但实际结果则是孩子们和父亲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母亲节,而母亲则操劳了一天,期望和实际结果不符合。除了情节,文章的细部还有许多家庭成员的期望与实际的结果不相符合之处,这些都是不合理的。所以,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这种不合理所表现出的幽默。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所以学生可以体会这篇课文中所表现的母亲的操劳及对家人的爱、孩子们的不懂事、父亲的自私,多数学生能够在教师的点拨下通过对比领悟本篇课文的主旨。文章中的幽默以及这种幽默的表现形式并不是多数七年级的学生所熟悉的,所以本篇文章的教学难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并熟悉里柯克的幽默的表现形式,即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让读者觉得幽默的。

教学重点

通过母亲和其他家庭成员的对比,领悟母爱的伟大无私。教学难点

抓住细节,体会幽默的语言风格。教学方法:

自主预习——合作探究——拓展延伸——检测反馈——归纳总结五环节教学法。教学时数: 一课时

课前自主预习:

朗读课文n遍,完成课前预习题。

1、本文作者是(),()国家,()家。

2、母亲节是每年的()天,代表花儿是()。

3、给加粗字注音:

点缀()兜 游()筵席()游逛()鱼篓()屡次()

肮脏()明媚()美滋滋()解释词语:

想入非非

力所能及

漫无目的 诸如此类

屡次三番 点缀

迁就

扫兴

折腾

兜游

5、分组复述故事情节。

6、将预习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回顾节日,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母亲节”是哪一天吗?(五月份的第一个星期日)那么你们又是怎样给母亲过节的呢?(让学生交流各自的做法。)好,同学们交流了自己的方式,现在让我们一起到里柯克家看看他们一家是怎样过母亲节的。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小组检查自主预习1、2、3、4小题,组长汇报完成情况。

2、复述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分小组复述课文,整体感知内容。(2)理清故事内容思路:

起因:我们决定为“母亲节”举行一次特别的庆祝。

经过:我们最初打算是在(家里)过母亲节,帮助母亲打扫整理装饰房间,我们突然改变计划,让母亲到乡下兜游,母亲准备便餐收拾行李;出现意外,汽车太小,必须有一个人留在家里,我们都有理由出去,母亲留了下来

;我们尽兴游玩归来,享受丰盛晚餐;

结果:我们吃得很高兴,母亲很累却很快乐。

三、理读课文,合作探究

1、作者一家原打算是怎样过母亲节的?

明确:决定为“母亲节”举行一次特别庆祝,把这一天过得像圣诞节或别的盛大的节日一样隆重,让母亲兜车享受。

2、为了庆祝母亲节,父亲和孩子们为母亲做了些什么?

明确:起先是大家请假回来,用鲜花和格言装饰房间,女孩子隆重地购买了新帽子,男孩子隆重购买了新领带;决定出去游玩。

3、但实际上为了庆祝母亲节,父亲和孩子们为母亲做了些什么?母亲为“我们”做了些什么?

明确:

我们:什么也没有为母亲做。

母亲:为我们准备晚饭;伺候父亲;帮忙上菜;洗碗块。

4、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

课堂交流:通过对比显示母亲的伟大,同时以一种对比来显示反讽,显示父亲和孩子的自私,也从反面显示出母亲的无私。

四、研读课文,品味细节

1、品味具体细节,体会幽默的语言风格,感受母爱的伟大无私。

我们”一家的“出发点”是为了给母亲过节,但是,最后,母亲却独自留在家里操持家务,等待一家人郊游归来,事实上又回到了起点。学生仔细阅读文章,圈划出“我们”一家过母亲节的细节,结合感触最深的细节谈谈自己的理解。

(1)当初决定父亲留下,父亲说了一大堆他留下来的好处,其中又说到大家也用不着顾虑他三年来一直没有过过一个真正的假日这回事,还说,本来,他想过什么节就是想入非非。联系上下文,想想这两句是真话还是反话,有无言外之意?

明确:父亲说的两句话当是反话。三年的时间和一次假日都没有真正过过,这在对比上是非常悬殊的,说“用不着顾虑”,其实就是提醒大家要考虑、要顾及。说本来他想过什么节就是想入非非,这已经近乎发牢骚、表抱怨。这些都是他话里的言外之意。

(2)最后决定母亲留下,父亲又说出免得她着凉等一大堆好处,这些话是真诚的吗? 明确:决定母亲留下了,又要说免得她外出着凉,这是自己得了好处不承认,别人没得到实惠还要硬给她安上“得了好处”的虚名。表面上是宽慰别人,实质上是替自己解脱;表面上是替别人着想,实际上仍然打的是自己的小算盘。所以这些话是不真诚的。

写父亲突出他千方百计地掩饰自己的自私,他的言内和言外之意的矛盾充分暴露了他的自私,这里运用反语的手法。

(3)全文反复强调其他人不合适留在家里的理由,这与庆祝母亲节,“让母亲休息一天”的强烈动机有无矛盾?如有矛盾,作者不厌其烦地细写是要表达对父亲及孩子们态度的同情还是有点嘲笑意味?或者主要是歌颂母亲天生以牺牲为乐?

教师归纳:反复强调其他人不合适留在家里与“让母亲休息一天”的强烈动机显然是有矛盾的。其他人留在家里的理由都是为了戴帽子之类的微不足道的小事。即使父亲所谓三年来没过过一个真正的节日的理由与操劳一生的母亲,又适逢母亲节这个特殊日子相比都是应当让路的。所以作者不厌其烦细写这一切包含了对父亲及孩子们的嘲笑。同时,文章这样写,更是歌颂了母亲天生以牺牲为乐,因为文中表现出,母亲对这一切“理由”似乎乐于接受或者至少是并不关注,她关注的是孩子们、亲人们过得愉愉快快,她能为这些提供她的服务就是她的最大快乐,就是她的节日。就象《养母》的母亲看着亲人们吃好吃的饭菜,自己一口不吃却觉得是最幸福的时刻;《慈母情深》的母亲辛苦挣来钱不许替她买罐头,而给儿子买书却感到挺高兴。父爱也一样,真正的父爱也是以牺牲为乐的,就像《背影》里的父亲,不顾年龄、身体、尊严,为二十岁的儿子忙这忙那,挑这拣那,忙得心甘情愿,做得心满意足。

2、品味重点细节,理解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文章的结尾写到“一切收拾完毕,已经很晚了。睡觉之前我们全都去吻过母亲;她说,这是她有生以来过得最最快活的一天。我觉得她眼里含着泪水。”

1、请想象母亲当时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

明确:觉得能让孩子和丈夫过得愉快,幸福感到高兴而满足。

2、在母亲节里,母亲劳累了一天,但她却说这是她有生以来最快活的一天,为什么,其他课文有无类似的例子?

教师总结:这正是真正母爱的表现,以自己的孩子、自己亲人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哪怕自己只有辛苦付出而没有享受也在所不计。其他课文中类似的例子有:《背影》中父亲付出一番艰辛买回橘子后“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慈母情深》中母亲为“我”讨回小人书;母亲在如此恶劣的工作条件下挣钱却又爽快地拿出大约等于二天工资的钱给儿子买书,并说:“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啊!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又责备儿子把这钱用来给她买了罐头,说:“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得给你钱的吗?”《养母》中的例子更多,凡是有一点好吃的,养母总是不吃,都留给自己的亲人,包括养父、“我”、她的兄妹几家人;看着自己亲人有滋有味吃那些好吃的饭菜,是她觉得最幸福的时刻;不惜以哭闹丢脸的举动为儿子争讨玉米面窝窝头,而自己却吃掺了玉米轴的玉米;乃至希望以自己替代丈夫的去世。

五、拓展延伸,感恩母亲

如果你是文中母亲的一位孩子,你打算怎样给母亲过母亲节。

六、课堂检测,及时反馈。

1.请在下面横线上补齐本文的情节内容。(4分)

①大家请假回家过节→②__→③__→④大家外出游玩→⑤母亲为大家忙碌。

2.结尾处母亲眼里为何会“含着泪水”?(4分)

3.请概括文中母亲的形象。(3分)

4.请概述本文情节发展的出人意料之处,并简析其艺术效果。(5分)

5.母亲为家人忙碌操劳反而感到幸福,请结合这一点简述你对幸福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

1.(4分,每处2分)②大家筹划过母亲节 ③大家决定母亲留下(概括合理即可。)

2.(4分)母亲觉得这是她有生以来最最快活的一天,她看到大家请假回来给自己过节,感受到家人对自己的关爱,于是她流下了感动和幸福的泪水。(能从感动或幸福快乐角度进行分析,原因合理即可。)

3.(3分)参考要点:①吃苦耐劳②无私奉献③体贴宽容④默默无闻⑤慈爱善良(答出三点,每点1分,概括合理即可。)

4.(5分)本该过节的母亲却留在家里,要给母亲过节的家人却外出游玩。(或:本该让母亲好好休息,结果却让母亲更加忙碌。)这一情节引人入胜(发人深思);令人哑然失笑(富有喜剧效果);突出了母亲形象(或:突出了文章主题)。

(答出令人出乎意料的情节内容2分,艺术效果答出一点2分、两点3分,言之有理即可。)

(4分)示例:文中的母亲乐于奉献,甘为家人操劳。的确,幸福不一定是索取和享受,有时放弃和付出,牺牲自己,快乐着别人的快乐,就是最大的幸福。(能从付出的快乐这一角度理解,言之有理即可给满分。)

七、总结课堂,归纳收获。

细节是最能够打动人,也最难编造的东西,学生如果能够养成捕捉细节,品味细节内涵的习惯,就能更好地感受文中母亲的伟大和无私。母爱是一个深刻而沉重的话题,尤其是母亲的无私、牺牲,往往令人落泪,而作为著名幽默文学作家的里柯克,选择了以幽默的方式来表现这种深沉的情感。面对幽默的文字,通过各种形式的鲜明的对比帮助学生感受到幽默背后的深情,体会到笑与泪交融的。

八、布置作业,感受母爱。

以《我的母亲》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字数700字左右。

下载七年级语文上册《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知识点北师大版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语文上册《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知识点北师大版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阅读答案

    篇一: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阅读答案 顺风考试网整理了关于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 阅读及参考答案(2015莆田中考语文试题),希望对同学们的阅读练习和文言文练习有所帮助,让大家在......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精选合集)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教案 里柯克 教学目标: 1.感受作品中无私的母爱; 2.体会作品诙谐幽默的语言表现力; 3.学会认识珍惜亲情。 教学重点: 在轻松的文字中感受母亲的操劳与母爱......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运用圈划、批注的阅读方法,捕捉文中的细节,思考细节的内涵。 2、在语言的品味中,想象文中各个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母亲的内心。 3......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类 第一单元复习一、作家作品: 1、《在山的那边》,作者王家新。 2、《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莫顿·亨特,美国作家。 3、《蝉》作者小思,香港作家。......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沪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 周次 8 课次 6 课时 一课时 班级 高一(3)班 课题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 教学 目的 1、感受作品中无私的母爱; 2、体会作品诙谐幽默的语言表现力; 3、学会认识珍惜亲......

    七年级语文上册《慈母情深》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慈母情深》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一、作者简介 梁晓声,原名梁绍生。当代著名作家。1949年9月22日出生于哈尔滨市,祖籍山东荣成市泊于镇温泉寨。中国作家协会会......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知识点梳理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知识点梳理 内容预览: 现代文主要篇目: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均选自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现名意为......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教案 沪教版必修1

    《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圈划、批注的阅读方法,捕捉文中的细节,思考细节的内涵。 2、在语言的品味中,想象文中各个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母亲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