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

时间:2019-05-15 01:11: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

第一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

一、揭题

谈话:在四年级我们曾经初步接触过“倍数和因数”。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这个内容。

二、认识因数和倍数

1、请看大屏幕,用12个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你们会拼吗?

每排摆几个,摆几排?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分成四人小组,用正方形纸片摆一摆,哪个小组汇报一下。

还有不同的摆法吗?

同学们用12个正方形可以拼成3种不同的长方形,列出了3个乘法算式。

2、同学们,这三个算式可不简单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可都藏在里面呢。(看课件)

(在数学中,因为4×3=12,所以4是12的因数,3也是12的因数,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暂停)谁能照着老师的样子说一说。(请2-3个学生说一说)

我们连起来说:4和3都是12的因数,12是4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谁能说说下面两个算式里,什么数是什么数的倍数,什么数是什么数的因数吗?

(2×6=12、1×12=12)

我们在说1×12=12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12既是12的因数,又是12的倍数)

3、友情提醒:(看课件)

为了方便,我们研究因数倍数时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

二、探求因数和倍数

1、学生尝试找出18的所有因数。

(1)那我们来看36这个数,你能找出它的所有因数吗?(学生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想法

核对答案。

那么怎样找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

(2)教学“试一试”

下面请在书上填写出15和16的所有因数。15的因数有: 16的因数有: 你能写出3和9所有的因数吗?

(3)观察36、15、16、3和9的所有因数,你有什么发现吗?(小结: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2、学习找一个数的倍数。

刚才我们用一些好的方法找出了一个数的因数,那你们有信心又快又准确的找出一个数的倍数吗?比一比谁找的快找的多,看谁先把它找完。

请小组合作,找出3、2、5的倍数。(学生独立完成)

汇报结果。

你是怎么找的?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比较方便?找倍数时一般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去找。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我们一般写出5、6个,后面加省略号。

(2)请你说说:一个数的倍数又有哪些特点呢?

总结: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三、应用倍数和因数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并发现了因数和倍数的特点。下面我们就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辨一辨。(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在括号里画“×”。)(1)在算式6×4=24中,6是因数,24是倍数。

()

(2)6既是2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3)9的倍数一定大于9。

()(4)40以内6的倍数有12、18、24、30、36这五个。()(5)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它的最小倍数相等。

()

2、填一填

(1)28的因数有(),其中最小的是(),最大的是()。

(2)5的倍数有(),其中最小的是()。

3、下面哪些数是4的倍数?哪些数是6的倍数?哪些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

四、全课总结

第二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因数和倍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

1、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3、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

出示:因为2×6=12

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指名生说一说)

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

小组讨论:两个数在什么情况下才有因数和倍数关系?我们能不能说“2”是因数,“12”是倍数呢?

让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总结: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注意体会“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是什么意思。

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

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学生写算式。

师:谁来出一个算式考考全班同学?

5、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因数和倍数。(出示课题:因数 倍数)

齐读p12的注意。

二、新授:

(一)找因数:

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

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汇报

(18的因数有: 1,2,3,6,9,18)

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

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小学资源网投稿电话:01052203411

QQ:1109450878-----

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 汇报36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 师: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而最大的一定是()。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

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如

18的因数

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5.让学生结合18、36、30的因数个数,思考: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

小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二)找倍数:

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汇报:2、4、6、8、10、16、…… 师:为什么找不完?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生:只要用2去乘

1、乘

2、乘

3、乘

4、…)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

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3和5的倍数。汇报 3的倍数有:3,6,9,12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应该怎么改呢? 改写成:3的倍数有:3,6,9,12,……

你是怎么找的?(用3分别乘以1,2,3,……倍)

5的倍数有:5,10,15,20,……

让学生明确3和5的倍数有无限个,所以我们用“......”来表示。

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

2的倍数 3的倍数 5的倍数

师:同学们考虑,5的最小倍数是几,有没有最大倍数?3呢?2呢?(总结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独立作业:

------小学资源网投稿电话:01052203411

QQ:1109450878-----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小学资源网投稿电话:01052203411 QQ:1109450878-----

第三篇:2-1 因数和倍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因数和倍数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课标与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了解自然数、整数、奇数、偶数、质(素)数和合数”。

本单元教学内容分三部分编排,分别是因数与倍数的概念,2、5、3的倍数特征,质数和合数三部分。教材中首先用乘法算式,用乘法算式直接给出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因数与倍数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2、5、3的倍数的特征,其中在掌握了2的倍数特征的基础上,又安排了介绍偶数和奇数的概念的内容;然后在进一步探讨因数和倍数的规律中认识植树和合数。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概念也比较多,教材中恰当地运用了生活实例或具体情境来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抽象思维的能力。学情分析:

“因数与倍数”这一单元的知识是学生学习数学不可或缺的基础。本单元的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知识(包括整数的认识、整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使学生加深对整数与整数除法的认识,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初中的因式分解打下基础。加之这些知识比较抽象,而且概念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所以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理解倍数和因数,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的意义。2.掌握2、3、5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3、5的倍数。3.了解倍数、因数的关系,质数、合数、奇数、偶数的关系。4.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是质数还是合数。5.会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6.体会探索数的特征的一些方法,能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和猜想、检验等方法发现一类自然数的共同特征,感悟自然数之间丰富而奇妙的内在联系。

7.在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练习,体验数学分类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激发学习的热情。教学建议:

1.教学时,教师必须结合教材设计适当的、贴近生活的实际情境,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2.本单元概念较多,学生不易区分。在教学时,教师要有意地将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放在一起比较,从而区分这些概念。

3.重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和发现数的特征。4.本单元有许多学习活动,在教学时要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以及怎样与同学友好相处。课时安排: 因数和倍数 2课时 2 2、5、3的倍数的特征 3课时 3 质数和合数 2课时

《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课标与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了解自然数、整数、奇数、偶数、质(素)数和合数”。因数和倍数概念的建立,多需要经历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例1教材给出9个除法算式,让学生试着分类;接着出示以“商是整数且没有余数”为分类标准分成两类的一种结果。在此基础上由第一类中的整数除法,从具体的整数除法等式到抽象的数学概念,再由抽象的概念回到具体,举例说明概念。

德育渗透点:在观察过程中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注重渗透归纳思想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品质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学情分析】

本节课学习的因数和倍数是学生初次接触,由于概念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很难结合儿童生活的实例诠释其意义,因此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相应的教学对策之一,就是加强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因数、倍数概念模型内涵,理解它们互相依存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归纳的过程,能有条理地、清晰地表述因数与倍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概括、分析和比较的能力,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难点:理解因数、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练习本 教法学法:

1.遵循学生主体,老师主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线的理念,利用学生对除法的运算理解概念。2.小组合作讨论法。以学生讨论,交流,互相评价,促成学生对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进行优化处理,提升。巩固学生方法表达的完整性,有效性,避免学生只掌握方法的理解,而不能全面的正确的表达。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激情质疑(课前三分钟)

师:同学们喜欢看《西游记》吗?他是谁?(孙悟空)他是谁?(唐僧)他们是什么关系?(师徒关系)老师和同学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师生关系)师:不仅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关系,在数学中,数和数之间也存在着关系。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个自然数之间的关系。板书:因数和倍数。【设计意图:通过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关系,为理解因数与倍数存在着关系打下基础】

二、合作探究、自主实践方案

课件出示例1。

师:大家仔细观察这9个算式,把它们分一分类,并说一说你分类的理由。生:分小组进行观察,并展开讨论。教师巡回指导。生:老师,我们组根据商的特点,把这些算式分成了三类。第一类为结果是整数的,第二类为结果是小数且能够除尽的,第三类为结果是带有余数的。

师:你们组的同学观察得很仔细,分类也很明确,很好。还有没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生:老师,我们组分成了两类。师:你具体说一下。

生:我们组也是按照商的特点,把这些算式分成了两类。一类为结果是整数的,另一类为结果不是整数的。

师:你们组的同学观察得也很仔细,分类也很明确,很好。展示第二种分类结果。

12÷2=6 20÷10=2 30÷6=5 21÷21=1 63÷9=7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且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例如,12÷2=6,我们就说12是2和6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

师:同学们想一想,在第一类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思考。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探索、归纳、总结、概括的能力】 生:在30÷6=5中,30是倍数,5和6是因数。师:同学们,他的说法恰当吗? 生:不很恰当,应该说30是5和6的倍数,5和6是30的因数。

师:对,我们应该说清楚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而不能说谁是因数,谁是倍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师:不过为了方便,我们只研究非0自然数,什么是非0自然数呢?(如1、2、3、4、5„„)

三、汇报交流,获得结论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因数与倍数,在说明因数和倍数时,我们一定要说清楚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而不能说谁是因数,谁是倍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割裂

8÷3=2„„2 9÷5=1.8

19÷7=2„„5 26÷8=3.25 开去说。如我们可以说2和3是6的因数,6是2和3的倍数,而不能说2和3是因数,6是倍数。还要注意,我们是在整数范围内研究因数和倍数的,一般不包括0。

四、拓展应用,自主解决问题 第5页做一做 练习二第1题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配套练习册

六、当堂检测、知识落实

1.说一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32×2=64

14×3=42 2.如果a×b=c(a、b、c均为非0自然数),那么()是()的因数,()是()的倍数。【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

【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时《求一个数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课标与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了解自然数、整数、奇数、偶数、质(素)数和合数”。因数和倍数概念的建立,多需要经历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

例2: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直接提出问题:“18的因数有哪几个?”引导学生利用因数的概念从小到大依次写出,然后再用集合图表示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为后面用交集图表示两个数的公因数打下基础,并使学生初步体会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

例3: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教材直接提出问题:“2的倍数有哪些?”因为被除数相当于积,所以求2的倍数可将2和任意非零自然数相乘得到。学生在列乘法算式时就会发现这样的算式是列不完的,因此,2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接着也用集合图表示出2的倍数,为后面学习交集图表示两个数的公倍数奠定基础。最后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一个数的最小、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分别是什么,总结出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个数的结论,在其中渗透从个别到全体、从具体到一般的抽象归纳思想方法。

德育渗透点:在学生自主经历寻找因数和倍数的过程中,由于个人经验和思维的差异性,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答案。但这些不同的答案却成为探索新知的资源,在比较不同答案中归纳出方法,避免盲目的猜测,培养有序思考的习惯。【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节课中已经知道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本节课重在引导学生学会寻找一个数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缺少主动性,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考虑问题也不够全面。在本堂课的教学中,主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 堂学习的参与性,体验成功的乐趣,通过学生的亲自探索和合作交流,来达到学习知识,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感受数学中的奥妙。【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形成有序思考。

过程与方法:经历找因数倍数的探究过过程,运用主动迁移知识的思维习惯,归纳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体会教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难点:怎样把一个数的因数找全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练习本 教法学法:

教法:“引导探究法”,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共同在探究交流中真正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学法:学生主要采用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探究学习法”,目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以合作学习促进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激趣质疑(课前3分钟)

师:同学们,学校体操队有36人进行队列操练,每排人数一样多,有哪些排列形式呢? 师:你能用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排法表示出来吗?同桌之间交流。引入新课,板书:因数和倍数。

二、合作探究,自主实践方案

1.投影出示例2。

学生分组找18的因数,老师巡视指导。

师:老师看到了3份不同的答案,大家仔细观察这3份答案。

①1、18、2、9、3、6。②1、2、3、6、9、18。③2、3、18、6、9。

师:先来看看他们找到的因数对吗?你更欣赏哪一份? 生:我更喜欢第2份,他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写的。师:那第一种对吗? 生:对,但是看起来有点儿乱,没有顺序。师:其实一点儿也不乱,谁来帮他解释一下? 生:他是想着1×18=18,就找到了1和18是18的因数;2×9=18,就找到了2和9是18的因数;3×6=18,就找到了3和6是18的因数。

师:听明白他的意思了吗?(明白)他们都是用乘法去找的,哪些同学也是用乘法去找18的因数的,请举手。

师:很多同学都是这样的,那你们在找因数的时候是一个一个地找的吗? 生:是两个两个地找的。师:恩,也就是一对一对地找的。好办法!师:都是用乘法找的吗?有没有不同的想法? 生:还可以用除法找。师:具体说说看。

生:18÷1=18,就能找到1和18,就是用18去除以一个非0自然数,商是自然数。师:看来找一个数的因数不但可以用乘法,还可以用除法。师:不管是用乘法还是用除法,你们都是从几开始的啊? 生:从1开始算。师:为什么? 生:这样找比较有序。

师:那为什么找到3,你们就不往后找了呢? 生:因为是一对一对地找,再往后找就出现重复了。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写出18的因数,根据算式,找到了1就找到了18,找到了2就找到了9,依此类推,为了美观,我们要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来写,最后写上句号。

小结:我们发现在乘法算式中,如果两个数相乘的积是18,这两个数就是18的因数;在除法算式中,18能被一个非0自然数整除,除数和商都是18的因数。

师:写一个数的因数,还可以用画图法表示。

师:现在你会找一个数的因数了吗? 师:接下来咱们就用这种方法来找一找其他数的因数。(学生分组找30和36的因数,然后汇报交流)师: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小结:从最小的非0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地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设计意图:找一个数的所有因数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放手让学生尝试找一个数的因数,让学生自由发言,作出总结】

2.投影出示例3。

师:你会找2的倍数吗?给你们1分钟的时间,看谁写得又对、又快、又多!准备好了吗?开始!师:时间到,你写了多少个2的倍数? 生1:15个。生2:24个。

师:大家都是用的什么方法呢? 生1:我是用乘法口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这样写下去的。生2:我也是用乘法,用2去乘

1、乘2„„ 师:哪些同学也是用乘法做的? 师:你们都是用2去乘一个数,所得的积就是2的倍数。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3:我用的是加法,用2+2=4,4+2=6„„依次加下去。

师:很好!如果给你更长的时间,你能把2的倍数全部写出来吗?(不能)师:为什么?(因为2的倍数有无数个)师:怎么办?(用省略号)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画图法来表示。

师:相信同学们都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倍数了吧!下面同学们就自己找出3的倍数、5的倍数。

(学生动手找,并相互交流)

三、汇报交流,自主获得结论

这节课在探索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时,我们发现:①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1,而最大的一定是它本身;②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③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而它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四、拓展应用,自主解决问题 练习二第2—5题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配套练习册及练习二相关习题

六、当堂检测,知识落实

1.找一找、填一填。

18 3 6 12 9 24 36 72 12的倍数:

;12的因数:。

2.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1)一个数的倍数一定比它的因数大。()(2)4的倍数比40的倍数少。()3.写一写。

(1)写出下列各数的因数。12 14 24 35(2)写出下列各数的倍数(各写3个)。4 7 18 ?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都是自然数,面积是36平方米,这样的长方形共有多少种?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篇: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1

今天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新的一节课《因数》,对于《因数》来说是孩子们第一册接触的知识,但是对于因数这个词来说,孩子们也并不陌生,因为在乘法算式中已经有了因数的一个初步的了解。所以对于本节课来说自己有如下的感受:

一、初步感知,数形结合让学生形成表象

在教学的时候,我首先通过课本上飞机图的情景图让学生看图列算式,并且用现在自己五年级的思维来用不同的乘法算式来表示,这一环节对于学生列式来说是比较简单的,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很好的列出算是,然后根据学生列出的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在此环节的设计上由于方法的多样性,为不同思维的展现提供了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而又借助 “形”与“数”的关系,为接下来研究“因数与倍数”概念打下了良好基础,有效地实现了已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好的分化了难点,让学生很轻松的接受了知识的形成。

二、自主探究以邻为师

在学生知道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上,接下来出示了让学生自己动手找18的所有的因数。为了能够更好的、全面的找到18的所有因数,让同桌两人互相合作来完成。通过教学发现学生的合作能力很强,能够用数学语言来准确的表述,而且大多数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也能很好的找到、找全18的所有的因数。

三、在练习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在 最后的环节中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先让学生说说有关因数和倍数的意义的一些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因数和倍数不是单独存在的, 是相互已存的,必须要说清楚是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通过教学来看学生掌握的还算可以。接着出示了让学生找不同数的因数,在这个环节的设计用了不同 的形式,比如:找朋友,你来说我来做,比一比说最快等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很感兴趣,激情很好课堂气氛热烈,也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体 验到学习的快乐。

不足之处:

在本节课的教学上还是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虽然自己也知道新课标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是引导着和合作者,可是在教学过程中许多地方还是不由自主的说得过多,给学生的自主探索空间太少。

如在教学找18的因数这一环节时,由于担心孩子们是第一次接触因数,对于因数的概念不够了解,而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所以引导的过多讲解的过细,因此给他们自主探究的空间太小了,没能很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2

简单的内容中蕴藏着复杂的关系,由于新教材把“整除”的概念去掉,再也不提谁被谁整除,而改成借助整除模式na=b,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这部分内容显得比较容易了,学生在学因数时,对于求一个数的因数,及理解一个数的因数最小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及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感觉很清楚,明白。在学倍数时,对求一个数的倍数及理解一个数的倍数中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也认为容易简单,但有关因数、倍数的综合练习不少学生开始犹豫、混淆。如判断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不少学生判断为对。练习中:18是的倍数,个别学生选择了18、36、54……。针对这种情况,我调整了练习,组织学生研究了以下几个问题:

1、写出12的因数和倍数,写出16的因数和倍数。

2、观察比较,会打消列问题:一个数的因数和它本身的关系,

3、为什么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是1,最大是它本身,也就是1和它本身之间的'整数。为什么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

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讨论,多数学生较好的区分了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3

《因数和倍数》是一节数学概念课,人教版新教材在引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时与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1)新课标教材不再提“整除”的概念,也不再是从除法算式的观察中引入本单元的学习,而是反其道而行之,通过乘法算式来导入新知。(2)“约数”一词被“因数”所取代。这样的变化原因何在?我认真研读教材,通过学习了解到以下信息:签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具备了大量的'区分整除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基础,对整除的含义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不出现整除的定义并不会对学生理解其他概念产生任何影响。因此,本套教材中删去了“整除”的数学化定义,而是借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虽然学生已接触过整除与有余数的除法,但我班学生对“整除”与“除尽”的内涵与外延并不清晰。因此在教学时,补充了两道判断题请学生辨析:

11÷2=5……1。问:11是2的倍数吗?为什么?因为5×0.8=4,所以5和0.8是4的因数,4是5和0.8的倍数,对吗?为什么?

特别是第2小题极具价值。价值不仅体现在它帮助学生通过辨析明确了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都是指整数(一般不包括0),及时弥补了未进行整除概念教学的知识缺陷,还通过此题对“因数”与乘法算式名称中的“因数”,倍数与倍进行了对比。

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4

一、教材与知识点的对比与区别

1、对比新版教材知识设置与传统教材的区别。

有关数论的这部分知识是传统教学内容,但教材在传承以往优秀做法的同时也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动。无论是从宏观方面——内容的划分,还是从微观方面——具体内容的设计上都独具匠心。“因数与倍数”的认识与原教材有以下两方面的区别:

(1)新课标教材不再提“整除”的概念,也不再是从除法算式的观察中引入本单元的学习,而是反其道而行之,通过乘法算式来导入新知。

(2)“约数”一词被“因数”所取代。

这样的变化原因何在?教师必须要认真研读教材,深入了解编者意图,才能够正确、灵活驾驭教材。因此,我通过学习教参了解到以下信息:

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是在已经能够区分整除与余数除法,对整除的含义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不出现整除的定义并不会对学生理解其他概念产生任何影响。因此,本教材中删去了“整除”的数学化定义。

2、相似概念的对比。

(1)彼“因数”非此“因数”。

在同一个乘法算式中,两者都是指乘号两边的整数,但前者是相对于“积”而言的,与“乘数”同义,可以是小数。而后者是相对于“倍数”而言的,与以前所说的“约数”同义,说“X是X的因数”时,两者都只能是整数。

(2)“倍数”与“倍”的区别。

“倍”的概念比“倍数”要广。我们可以说“1.5是0.3的5倍”,但不能说”1.5是0.3的倍数”。我们在求一个数的倍数时,运用的方法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是相同的,只是这里的“几倍”都是指整数倍。

二、教法的运用实践

1、“因数与倍数”概念的数的应用范围的规定直接运用讲述法。对与本知识点的概念是人为规定的一个范围,因此,对于学生和第一接触的印象是没有什么可以探究和探索的要求,而且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因数与倍数”的运用范围就是在非0自然数的范畴之内,与小数无关,与分数无关,与负数无关(虽没学,但有小部分学生了解)。同时强调——非0——因为0乘任何数得0,0除以任何数得0。研究它的因数与倍数是没有意义。我得到的经验 就是对于数学当中规定性的概念用直接讲述法,让学生清晰明确。因此,用直接导入法,先复习自然数的概念,再写出乘法算式3*4=12,说明在这个算式中,3和4是12的因数,12是3和4的'倍数。

2、在进行延续性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探究怎么样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在板书要讲究一个格式与对称性,这样在对学生发现倍数与因数个数的有限与无限的对比,再就是发现一个数的因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而没有最大的倍数。这些都是上课时应该要注意的细节,这对于学生良好的学习惯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

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5

本节课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很难结合生活实例或具体情境来进行教学,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还有要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去掌握这些知识,而不是机械地记忆一堆支离破碎、毫无关联的概念和结论。

今天这节课的教学的倍数和因数是讲述两个数之间的一种相互依存关系,于是我利用课前谈话让学生在找找生活中的相互依存关系,课中迁移到数学中的倍数和因数,这样设计自然又贴切,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又帮助学生理解了倍数因数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然后我让学生根据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初步感知倍数关系的存在,从而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并为下面学习如何找一个数的倍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我还出示了一个除法的算式,让学生来找找倍数和因数的关系,这样不仅沟通了乘法和除法的关系,也让学生很容易感悟到不管是根据乘法还是除法算式都可以找到因数和倍数。

找出一个数的因数要做到不重复和不遗漏,有些学生还不能找全,没有掌握方法,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注意对学困生的辅导。

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6

教学《倍数与因数》,这是一个非常枯燥的课题,但我巧妙地运用课文中的情景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通过水果店各种水果的单价所显示的'数进行分类,得出自然数、整数、小数、分数和负数,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各种不同的数。为了让学生理解倍数与因数的含意,教学过程中,我立足体现一个“实”字,让学生从算式中找出能整除的算式,揭示整除、倍数、因数之间的关系,再通过举例去验证倍数与因数之间的联系,在推理中“悟”出知识的规律。学生在学习中实实在在经历了一个探究的过程。“动脑筋出教室”这一游戏的设计,学生在积极参与探讨、质疑、创造的教学活动,既巩固了知识,又享受了数学思维的快乐。

在授课时,我体验到了学生的快乐。当学生用自己的学号说整除、因数、倍数之间的关系时,由于像顺口溜,很有趣。每个学生都很感兴趣,说得很努力。原来,数学也很有趣……

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7

一、“倍数和因数”与“倍数和约数”这两种说法一定要分清

“倍数和因数”与“倍数和约数”这两种说法只是新旧教材的说法不同而已,其实都是表示同一类数。(即因数也是约数)

二、为什么第十教科书上讲“倍数与因数”的时候不提整除

也许我的头脑还受旧版教材的影响,我认为说到“倍数与因数”必须要谈到整除,因为整除是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条件,学生在没有这条件学习整除,只要教师的教学方法稍有不慎,学生会很快误入小数也有因数;但是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体会到了教材中不提整除的好处。而我的心里却又产生了一个新的疑问,S版教材到底在什么时候于什么数学环境下才提出“整除”这个概念呢?会不会在六年级课改才出现呢?我期待着。

三、教学2、5和3的倍数教师应注重“灵活”

1、在教学2和5的倍数时,是用同一种方法找出它们倍数的,学生很容易掌握,也很快就能把2和5的倍数说出,并能准确找出各自的倍数,此时,教师应把学生的思维转到同时是2和5的倍数怎样找?接着引导学生归纳出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特征,因此,让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加大。

2、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教师首先让学生用2和5的倍数的方法去找3的倍数的特征,让学生尝试这种方法是找不到3的倍数的特征,这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写出的3的倍数,要用另一种方法去归纳、总结3的倍数的特征,运用这一特点,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写些数(有3的倍数,也有不是3的倍数,而且是较大的数)让学生进行判断,这样可使学生对3的倍数的特征进一步得到巩固;

当学生熟练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时,教师话峰一转,你们能归纳出9的倍数的特征吗?学生在教师这一激发下,他们的求知欲兴趣大增,然后教师启学生运用找3的倍数的方法,去找9的倍数的特征,学生会轻而易举地归纳、总结出9的倍数的特征。通过找9的倍数的特征,既巩固了学生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还使学生的知识面扩大,达到知识的巩固和迁移的目的。

3、当学生掌握了2、5和3的倍数的特征时,教师这时应引导学生进一步归纳、总结,把这三个特征综合,从而得出同时是2、3和5的倍数的特征。

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灵活”两字,并且能把知识面向纵横方向发展。

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8

这节课带给我的感想是颇多的,但综观整堂课,我觉得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我只有不断地进行反思,才能不断地完善思路,最终才能有所悟,有所长。下面就说说我对本课在教学设计上的反思和一些初浅的想法。

本单元内容在编排上与老教材有较大的差异,比如在认识“因数、倍数”时,不再运用整除的概念为基础,引出因数和倍数,而是直接从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目的是减去“整除”的数学化定义,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虽然课本没出现“整除”一词,但本质上仍是以整除为基础。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求一个数的因数,在学生已掌握了因数、倍数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对学生而言,怎样求一个数的因数,难度并不算大,因此教学例题“找出18的因数”时,我先放手让学生自己找,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会结合自己对因数概念的理解,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运用意识),然后在交流中不难发现可用乘法或除法来求一个数的因数(列出积是18的乘法算式或列出被除数是18的除法算式)。在这个学习活动环节中,我留给了学生较充分的思维活动的空间,有了自由活动的空间,才会有思维创造的火花,才能体现教育活动的终极目标。特别是用除法找因数的学生,正是因为他们意识到了因数与倍数之间的整除关系的本质,才会想到用除法来解决问题,我也不由得佩服这些孩子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上,教材的本意是先由教师提出“想一想,几和几相乘得18?”引导学生从因数的概念,用乘法来找因数,而我考虑到本班孩子的学情(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找到求因数的方法),如教师一开始就引导学生:想几和几相乘,势必会造成先入为主,妨碍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用已有的经验自主建构新知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促思(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能(提高学习能力)是我的教学策略主要内容。至于这两种方法孰重孰轻,的确难以定论。实际上,对于数字较小的数(口诀表内的),用乘法来求因数还是比较容易,但是超出口诀表范围的数用除法则更能显示出它的优势,如求54的因数有哪些?学生要直接找出2和几相乘得54,3和几相乘得54,4和几相乘得54,显然加大了思维难度,如用除法不是更简单直接一些吗?学生的学习潜力是巨大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因此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结果,所以我认为教师要专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学生能力的发展提供素材和创造条件,真正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找一个数的因数时最常犯的错误就是漏找,即找不全。学生怎样按一定顺序找全因数这也正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所以在学生交流汇报时,我结合学生所叙思维过程,相机引导并形成有条理的板书,如:36÷1=36,36÷2=18,36÷3=12,36÷4=9。这样的板书帮助学生有序的思考,形成明晰的解题思路的作用是毋庸质疑的。教师能像教材中那样一头一尾地成对板书因数,这样既不容易写漏,而且学生么随着流程的进行,势必会感受到越往下找,区间越小,需要考虑的数也就越少。当找到两个相邻的自然数时,他们自然就不会再找下去了。书写格式这一细节的教学,既避免了教师罗嗦的讲解,又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我相信像这样润物无声的细节,无论于学生、于课堂都是有利无弊的。

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9

不知不觉,我们又进行了第二单元的学习。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因数与倍数》,这部分内容与老教材相比变化很大,我觉得第二、四单元是本册教材中变化最大的单元,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1、以往认识因数和倍数是借助于整除现象,“X能被X整除,或X能整除X”,所以X是X的因数,X是X的倍数。现在的教材完全不同了,2X3=6,所以2和3是6的因数,6是2和3的倍数,借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以往数学教材中,概念教学的量很大。数的整除,因数(老教材称为约数),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老教材称为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质数,倒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因数(以往的教材中称为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内容共同编排在后面,合为一个单元。而现在新教材本单元只安排了因数和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合数。其它内容安排在了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借助约分引出公约数、公倍数的学习,改变了概念多而集中,抽象程度过高的现象。

3、以往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时,采用的方法是唯一的`、固定的,也就是有短除法分解质因数,而新教材中鼓励方法多样化,不把它作为正式的内容教学,而是出现在教材的你知道吗中?不那么呆板了,尊重学生的思维差异。

可见,编者为体现新课标精神对本部分内容作了精心的调整,煞费苦心,可是学完了本单元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内容,我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有了小小的疑问。这一单元内容分为因数和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我觉得第一部分内容和第三部分内容的关系很大,连续性强。知道了什么是因数和倍数,也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了,那么就应该从找因数和个数问题上学习质数和合数。教材对质数和合数的学习内容设计较好,开门见山让学生找出1-20各数的因数,观察因数的个数有什么规律,再引出质数和合数的学习。可为什么在中间突然加上了2、5、3的倍数的特征?这样感觉前后内容失去了联系,不够自然流畅。所以我觉得可以把二三部分内容作为适当的调整,即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2、5、3的倍数的特征会比较好一些。

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10

一、单元主题图体验数学化过程。单元主题图是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选择某一个主题构建的一幅情境图,本单元就出现了“数的世界”单元主题图。在教学中,我是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出发来组织教学的,首先让学生独立观察主题图,通过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然后让孩子们通过小组合作,共享学习的成果;最后通过解决问题,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学中学生不仅很快找到了整数、小数、负数,而且也找到了橙子卖完了用“0”表示,图中有一个凳子、一张桌子用“1”表示,更多的是学生提出了很多的数学问题,如我有50元可以买多少千克苹果?学生真正是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数学化”的过程。

二、数形结合实现有意义建构。教材中对因数概念的认识,设计了“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一画,写出乘法算式,再与同学进行交流。在思考“哪几种拼法”时,借助“拼小正方形”的活动,使数与形有机地结合,防止学生进行“机械地学习”;学生对因数和理解不仅是数字上的认识,而且能与操作活动与图形描述联系起来,促进了学生的有意义建构,这是一个“先形后数”的过程,是一个知识抽象的`过程。

三、探索活动关注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运用做记号、列表格、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来发现规律和特征,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观察、分析、归纳、猜想、验证等过程,孩子们学会了思考,初步形成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四、困惑:

1、第一次真正开始教北师大教材,最大的感觉是教学的空间真的扩大了,课堂活跃了,但是同时给学生进行课后辅导的时间也增加了,每节课从学生的反馈看来,却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存在各种问题,教材中太缺乏那些能让他们成功的“基础性”题目,整个一个单元只有一个练习一,那六道题目真的能解决问题吗?能否多给孩子们一些选择。

2、不太明白为什么一定要使用“因数”这个概念,比较“因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约分”和“约数——公约数——最大公约数——约分”,总觉得后者容易接受吧。这一改好像我们还得教学生家长,就真的有学生家长投诉说“老师啊,你教错了,那不是因数,是约数……”,让人哭笑

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11

新教材在引入倍数和因数概念时与以往的老教材有所不同,比如在认识“因数、倍数”时,不再运用整除的概念为基础,引出因数和倍数,而是直接从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目的是减去“整除”的数学化定义,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虽然课本没出现“整除”一词,但本质上仍是以整除为基础。我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探究发现提供足够的时空和适当的指导,同时,也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点教学体会。

一、设疑迁移,点燃学习的火花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我采用“拼拼摆摆”作为谈话进入正题,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一对应、相互依存。对感知倍数和因数进行有效的渗透和拓展。

教学找一个数的'倍数时,我依据学情,设计让学生独立探究寻找3的倍数。我设计了尝试练——引出冲突——讨论探究这么一个学习环节。学生带着“又对又好”的要求开始自主练习,学生找倍数的方法有:依次加3、依次乘1、2、3……、用乘法口诀等等。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我组织学生围绕“好”展开评价,有的学生认为:从小到大依次写,因为有序,所以觉得好;有的学生认为:用乘法算式写倍数,既快而且不受前面倍数的影响,可以很快地找到第几个倍数是多少,学生发现3的倍数写不完时都面面相觑,左顾右盼。学生通过讨论,认为用省略号表示比较恰当。用语文中的一个标点符号解决了数学问题,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学生从中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愉快感和掌握新知的成就感。

二、操作实践,举例内化,认识倍数和因数

我创设有效的数学学习情境,数形结合,变抽象为直观。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把12个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再让学生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借助多媒体出示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这样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从动手操作,直观感知,让学生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进而形成因数与倍数的意义.使学生初步建立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这样,充分学习、利用、挖掘教材,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引出了新知识,减缓难度,效果较好。

三、注重细节,注重学生的习惯培养

学生在找一个数的因数时最常犯的错误就是漏找,即找不全。学生怎样按一定顺序找全因数这也正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所以在学生交流汇报时,我结合学生所叙思维过程,相机引导并形成有条理的板书,如:36÷1=36,36÷2=18,36÷3=12,36÷4=9。

这样的板书帮助学生有序的思考,形成明晰的解题思路的作用是毋庸质疑的。教师能像教材中那样一头一尾地成对板书因数,这样既不容易写漏,而且学生么随着流程的进行,势必会感受到越往下找,区间越小,需要考虑的数也就越少。当找到两个相邻的自然数时,他们自然就不会再找下去了。书写格式这一细节的教学,既避免了教师罗嗦的讲解,又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我相信像这样润物无声的细节,无论于学生、于课堂都是有利无弊的

由于这节是概念课,因此有不少东西是由老师告知的,但并不意味着学生完全被动地接受。教学之前我知道这节课时间会很紧,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我认真钻研了教材,仔细分析了教案,看哪些地方时间安排的可以少一些,所以我在总结倍数的特征,这一环节里缩短出示时间,直接以3个小问题出示,,实际效果我认为是比较理想的。课上还应该及时运用多媒体将学生找的因数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自己的发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应该及时跟上个性化的语言评价,激活学生的情感,将学生的思维不断活跃起来。

第五篇:因数和倍数教案

因数和倍数

朔州市怀仁县吴家窑寄宿制小学校

王存祥 教材内容:

《因数和倍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知道因数、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倍数概念模型内涵,掌握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因数、倍数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种关系,你们和爸爸(妈妈)的关系是„„?

生:父子(父母、母子、母女)关系。

师:我和你们的关系是„„?

生:师生关系。

师:对,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是我的学生,我们的关系是师生关系。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关系,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两数之间的因数与倍数关系。(板书课题:因数与倍数)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

出示:因为2×6=12 所以12÷2=6,12÷6=2 因此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

(指名生说一说)

4、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

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

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小结一下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小组合作探索,教师引导)最后让一名学生代表在黑板上写出: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

(二)、学习求一个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

A、找因数:

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

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汇报

(18的因数有: 1,2,3,6,9,18)

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

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

汇报36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

师:你是怎么找的?

老师举错例(1,2,3,4,6,6,9,12,18,36)后提问: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

指名回答(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而最大的一定是()。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

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

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从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B、找倍数:

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汇报:2、4、6、8、10、16、„„

师:为什么找不完?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

(生:只要用2去乘

1、乘

2、乘

3、乘

4、„)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

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3和5的倍数。

汇报

3的倍数有:3,6,9,12

改写成:3的倍数有:3,6,9,12,„„

你是怎么找的?(用3分别乘以1,2,3,„„倍)

5的倍数有:5,10,15,20,„„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怎么样的呢?同学们能回答吗?

生答: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投影出示:

1、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36和9

28和4

7和49

5和40

72和8

10和4

2、判断。

(1)3是因数,9是倍数。()

(2)8是16的因数。()

(3)4.2是0.6的倍数。()

(4)15的因数有3和5两个。()

(5)13的因数只有1和13。()

(6)在1~40的数中,36是4的最大倍数。()

3、游戏。(学生拿出老师发给的学号卡片)规则:老师说一个数,同学们看自己卡片上的数是否符合下面的条件,符合的请举起自己的卡片,其他同学互相评判。①老师:4,谁是我的倍数?我是你们的什么数?

②老师:18,我找我的因数。③老师:请1~8号的学生举起卡片,让6号同学指出自己的因数。④1,我是谁的因数?

三、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因数与倍数

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

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教学反思:

1、教材上,探究因数这部分的例题比较少,只有一个:找18的因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进行了重组教材,先让学生根据乘法算式“一对对”地找出15的因数,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探究18的因数。通过“质疑”:有什么办法能保证既找全又不遗漏呢?让学生思考并发现:按照一定的顺序一对对的找因数,能既找全又不遗漏。

2、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和参与的兴趣,引导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

3、在利用乘法算式说明因数和倍数含义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了倍数与因数的相互依存关系,并逐步让学生领会到了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下载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因数和倍数教案

    吴正宪《整除复习课》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今天这一节课我们要做一节有关数的整除的综合复习课,大家看到课前我在黑板上零零散散的贴出了这么多卡片,那么这些卡片上写的都是有关......

    因数和倍数教案

    因数和倍数》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刘福娟 教学目标: 1、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因数与倍数的相关概念的理解更系统、牢固。 2、 进一步弄清各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

    因数和倍数教案

    因数和倍数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整除、因数、倍数、质数、合数、偶数、奇数、分解质因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互质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等概......

    因数和倍数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因数和倍数教案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p5-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

    倍数和因数教案

    倍数与因数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认识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学会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能够熟练的求出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3、知道一个数的......

    倍数和因数教案

    倍数和因数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0—7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探索求一个数的倍......

    因数和倍数教案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制三年级下册第109 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借助乘法算式认识因数和倍数。 4.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

    因数和倍数教案

    因数和倍数 教学目标: 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