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操作活动环节的方法(样例5)

时间:2019-05-15 01:11: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操作活动环节的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学课堂教学中操作活动环节的方法》。

第一篇:数学课堂教学中操作活动环节的方法

数学课堂教学中操作活动环节的方法

在中学数学课堂中,很多教师都会创设一些数学问题情境、数学操作来让学生经历实践、探索等活动体验,其目的是让学生从自己的亲身活动过程中通过探究直接获取数学知识.本文就观摩数学同课异构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环节——学生操作活动——出现的一些“误区”谈个人的一孔之见.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的课题是“平行四边形的判断”,几堂课的教学都不约而同设计了一个展示生生合作、师生共同探讨的动手操作活动环节:能否只剪一刀将一张三角形的纸片一分为二,然后再将两张纸片拼接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学过程是:学生分组(一般是4人一组)先将纸片裁剪为一个三角形或拿出课前已剪好的三角形纸片(大部分学生将纸片裁剪成正三角形或锐角三角形的形状)后,学生开始研究如何剪拼.有学生先用铅笔、直尺在三角形纸片上画线,然后沿线裁剪,接着拼接.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操作活动,选取一名学生代表演示其剪拼过程,并请该学生代表描述如何剪拼(沿三角形的一条中位线剪开,绕中位线的一端点将剪下的三角形旋转180°后,便拼接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师作简单展示后,便转为推证拼接后的图形为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教学环节.仔细研读教材上的安排与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及应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即如何在通过探究发现、推证“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后,再利用其推证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教师们的教学意图都是通过设计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剪拼来探索并发现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应该说,这样的想法很好,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索发现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但是,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下面将通过观摩的课例来管窥数学操作活动环节中的一些误区.一、单纯重视动手操作活动,忽视操作活动中的智力参与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剪拼这一动手操作活动本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亮点之一,但在操作探究活动的具体进行中却过于强调学生外在的动手操作,而忽视了对学生内在思维活动的揭示和学生思维中深层问题的挖掘,结果给人的感觉是外热内冷,整个操作探究活动好像是在匆匆赶路.究其根源,是在操作探究活动中单纯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生操作活动中的智力参与.事实上,我所观摩的这几堂数学课在剪拼探究活动中都存在过于仓促的问题.由于过于关注外在的操作活动而忽视内在的思维活动,而使得教者当初设计的“亮点”在课堂上并没有真正“亮”起来.问题是都把目光集中在结论的获得上,而没能(或许不敢)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也许是担心学生不能回答而无法驾驭课堂),即在学生回答“沿三角形的中位线剪开,绕一中点将剪下的三角形旋转180°后,便拼接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既没有让学生谈一谈是如何想到这个操作方法的,也没有通过追问学生“为什么选择沿三角形中位线剪开”“沿三角形中位线剪开后为什么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形”“任意的三角形都可以吗?”等问题来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之所以会出现这一问题,从根源上分析是对数学课程标准中动手能力培养的教条理解.虽然在数学学习中动手能力培养非常重要,但动手能力培养并不是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它只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种教学手段,所犯的“错误”是把手段当成目标.在数学操作中如何思考比如何操作更为重要,放弃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操作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了.依我之见,在这个“剪拼”操作活动中起码应该揭示以下思维过程:这里“剪拼”是两个动作,一是“剪”,二是“拼”.“剪”是为了“拼”,而为了“拼”成平行四边形,就必须要有两条等长的线段,所以就必须过三角形的一条边的中点“剪”,同时还要有一对平行的边,所以必须过三角形的两条边的中点即中位线“剪”.这就是剪拼的原因.只有通过这样的剖析,学生才有可能对实验操作背后的数学本质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另外,在学生操作完成以后还可以赋予这个操作更加理性的思考:这样操作得到的图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吗?从而引导学生对所探索的结论给予证明.这不但可以为后面的证明提供思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二、片面强调操作动手能力,导致教学活动中的目标偏离

其实上面的问题从反面来进行思考更合情理,即考虑能否只剪一刀将一张平行四边形纸片一分为二,然后再将所分的两张纸片拼接成一个三角形?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其原因有二:首先,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是从“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一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的延伸和推广这一角度来进行研究的.因此,将平行四边形纸片剪拼成一个三角形与这节课的课题比较吻合;其次,将平行四边形纸片剪拼成一个三角形,操作时更显得有据可循.因为要将平行四边形纸片剪拼成一个三角形必须首先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去掉一个角;二是不能再出现平行的边.这两点稍好一些的学生都比较容易想到,而明确了这两个目标以后,接下去就会想到要先将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剪下来,这样自然又会引出后续的问题,即怎么剪的问题,而怎么剪又要考虑如何拼,这样学生就会去思考剪拼的两个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从而想到被剪下来的那个角与剪剩下来的部分中的一个角互补这一关系.剩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使拼成的图形是三角形的问题,最后很自然地想到应该使剪下来的那个角的邻边与剩下来的图形相应边的重合.像这样通过一系列问题串来将剪拼的探究过程自然展开,可以让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充分参与探究的每一个环节,学生一般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充分激发广大学生的参与探究的积极性,而且可以使学生获得探究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而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引入方法同样可以引出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而且比前面的方法更自然、更容易认识与理解,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数学操作活动符合学生探索好奇的心理特征、好动手操作的行为特点等,它既能满足学生亲自参与、动脑动手、合作探求、观察判断、推理决定等心理需要和成就感,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但如果设计不当,容易陷入“忽视智力参与”、“教学目标偏离”等误区,只有充分体现智力参与并着眼于数学本质挖掘的数学动手操作活动,才有可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和探究能力,并最终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的本质和意义.

第二篇:论课堂教学中“展示”环节的操作

论课堂教学中“展示”环节的操作

范冲小学 范海涛

目前,课堂展示已成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最重要的一环,是高效课堂的最基本的学习形式,为提高课堂展示的实效,教师应明确展示的内容,形式及提高展示效果的保障措施。

展示就是预习或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展现,就是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将“互学”的成果用适当的方式展现出来从而检验“自学、互学”的效果。展示是手段,提高才是目的。

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的“展示”最终实现学生的提高,其中的关键是要有交流、共享、争辩、质疑等深层次的回应。展示环节具有自己的特点:

一、课堂展示的内容

展示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如何展示,展示到什么程度,需要展示的问题如何分配,每一个问题按照上面方式或思路展示,都需要“设计”。展示内容贵在”精“,必须是学生深入探究的问题,必须围绕本节课的重 点、难点,无论是组内小展示或者是班内大展示,教师都要明确展示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理解,觉不是各小组对导学案上的问题重复性讲解、统一答案。

展示的问题要突出三大特性。一是问题性:展示内容是组内或全班带有的共性问题,易错的问题。二是:互动性:针对展示的方式来讲,展示时要体现出师生、生生的交流,可以是疑难求助,对话交流,质疑对抗等多种形式。三是创生性:重点展示自己独特的思考、发现的规律,包括学习方法的总结、学习的新发现、新感悟等。

二、课堂展示的形式

一是口头展示:要求学生在讲解、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能用简洁、流利和通俗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能选择较好的切口阐述自己的观点,如概念的形成、现象的描述等这些内容丰富、容量大的内容。

二是书面展示:要求学生能将展示的内容条理化,能较好地反映问题的要点和逻辑关系。

三是:板演展示用小黑板或者电子白板来进行演示。

四是:行为展示:通过表演肢体语言的展示,希望通过适当的形式的表演,说明一些简单的道理。让学生了解问题的实质。展示的同学用手势,表情,姿态帮助其说明,增强他表达讲说内容的效果。

三、提高课堂展示效果的保障措施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在高效课堂中,展示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此环节中,教师是指导者,其作用是重点点拨、评价、控制和不重复。

1.规范流程,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展示习惯,规范展示用语,要求学生对课堂展示模式熟记于心,能按参见设的程序有序推进,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在初始阶段能迅速进入角色,保证课堂的快节奏、高效率。

2.注重细节,引导展示的学生开展互动

在展示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讲”来完成展示的内容,教师还要强调新知,有些学生讲不到的知识,教师可以装糊涂去问他,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的讲解更全面,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其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透彻,教师还要引导参加展示的学生提问其他小组成员完成问题,并提出和其他小组进行挑战等。

3.对学生的展示要给予适当的评价

积极的评价是无形的激励,恰当的评价能促 进学生课堂 展示水平的提高,它直接影响到学生课堂展示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要多给学生鼓励,多用赞美的语言,多用欣赏的眼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4.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人都有讲解要机会.在教学中,教师要给每个组定下规距,讲解的人要轮流进行,每个人都 必须参加,课前先要配好讲解的内容,本组学生负责对讲解的人进行指导,尤其是学困生,组内成员要教他怎么说,这样能够让每个学生都有讲解的机会,都能够得到锻练。

课堂上教师要做到:一是选择重点问题作重点讨论,不要平均用力,简单容易的问题一带面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疑点。二是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展示,教师的打断会使学生茫然不知所措,从而影响交流的效果且耽误时间。三是作为课堂 互动的一员,教师还应当在适当时候通过提问或追问的方式给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通进学生讨论和回答实现教师的教学意图。

在课堂展示过程中,教师还要做到:课堂展示“三允许”:即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保留不同看法;允许学生向教师质疑、提意见。课堂展示“四不讲”:即学生能说的不讲;学生能研究也来的不讲;学生能自己操作的不讲;学生能自己得出的结论不讲。课堂 展示“五转移”:从讲明白向悟明白转移;从强制性课堂管理向开放式管理转移;从教师演示向学生参与实践转移。课堂展示“六让”:即书本让学生看;思路让学生讲;问题让学生提;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想;实验让学生做。

同时,学生的课堂状态和收获,掌握学生的层次和理解程度,教师在呈现问题时,对题目的条件和呈现方式应逐频渐加深问题的难度,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内容的基础上,使资优学生获得适合其水平的发展。

(二)课堂展示对学生的要求

对学生来说,展示要做到:一是大胆,要有个人的见解,要勇于展示自我,以在同学间表现自己为荣。二是大方,起立迅速,目视前方(视情况而定,面向书本、黑板或本组同学、全班同学),手抬书本,估到“不弯腰、不低头、不乱看“。答完自行坐下,上台板演动作迅速,讲解时不挡住同学视线,用手作必要指示,大部分时间面向同学。三是大声、咬字清晰,语速适中,干脆响亮,发言时声童要洪亮;语言尽量简洁;节奏不要太快,注意用语方明礼貌,例如:大家请看这一题 ;请听我讲;我的想法是这样;大家还有不同的意见吗?有没有同学要补充?对提出异议的同学说谢谢,等等,要做到“不含混、不吞吐、不拉音”。四是发言要有顺序,组内发言顺序由小组长安排,组间展示一般按照问题的顺序进行,也可由教师根据情况来制定。

在课改前期,课堂上学生的交流常流于形式,走进场,组内交流仅是对对答案,没有实质性的收获,教师对交的时间很随意,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对教师和学习小组分别进行了专门的培训,让教师明确学生课堂展示与交流的真正意图,并精心设计好每节课上的展示环节。在小组交流时,教师要留心观察,尤其是对潜能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要及时鼓励并多加指导,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看法,学会与人商讨以达成共识。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进小组交流后选择最好的方式汇报展现他们小组的学习成果或疑惑。

(三)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

在课堂展示中,要让学生敢于展示,教师就要为学生悉心营造一种尊重、民主、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同时,教师要秉承道德的准则,保障学生的适语安全和人格安全,使学生在身心愉悦、人格健康、精神自己、生命自主的学习环境 和学习过程中,充满强烈的表现欲,体验到展示的愉快和幸福。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感而发,敢于表达出来,展示才能真正成为观点的交流、智慧的碰撞。要让学生会展示,一方面需要通过教师的指导,要让学生找到带有普遍意义和近似性的问题进行展示,让学生找到容易出现岐义的或者核心的知识问题拿出来做展示;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教给学生必要的展示技巧,比如,利用图表比数字更直观、更形象具体,利用表格展示更易于让人于相关的数据产生对比等。

总之,要实现课堂高效,教师必须加强引导和环节的设计,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认真落实以生为本的新理念,把时间还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信心、有兴趣,他们才能在课堂上充分地展示自己,我们的教育目的也才能落到实处。

第三篇:数学课堂教学环节

数学课堂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这样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求知欲旺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优质的情境,也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

二、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问题是学生思维的动力,所以在教材提供的信息中,让学生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但问题要“问在有疑之处”、“问题有启发性、针对性”。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猜测——验证——结论)猜测:可以让学生有预见性,激发思维。

验证:也就是求证的过程,经历从发现到感悟理解的过程,进而最终解决问题。

结论:则是通过学生的验证从而归纳、总结、概括,点明规律性的东西,即本课的重要知识点。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尽量放手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凡是学生能够探究得出的知识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问题教师不要暗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要代替。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去探究,去发现有关数学知识。教师在这过程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四、拓展练习,巩固提升。

主要是深化、提高所学知识,达到迁移运用,举一反三的作用。这部分主要遵循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

五、学后感悟(收获)。

一堂课下来,最后应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及时梳理的习惯,所以在每堂课临近结束的时候,要适当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其实这个过程就是让学生梳理知识的过程。

第四篇:课堂教学各环节操作注意事项

课堂教学各环节操作注意事项及要求

一、导课

1、建议根据各学科知识的连贯性,设计复习环节 作用:承上启下 知识再现 循环记忆 提升理解

方法:导学案上将前节课学过的知识要点设计成复习题,按独学 对学 群学程序完成

2、建议根据学科特点创设学习情境 作用: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探究情境

方法:导学案文本呈现 多媒体PPT呈现 多媒体视频引导 演示实验 学生实验 体验等

二、预习1、2、3、4、5、6、7、8、9、10、11、12、导学案提前一天发放

对导学案预习加大检查力度 对预习及时做评价

课堂上及时指导学生用好双色笔 指导学生使用预习笔记 指导训练学生提炼关键词

训练学生将关键词串联成完整语句

严格要求独学秩序,防止独学变成对学 群学

指导学生系统研读文本,防止断章取义,跳跃读书

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自学状态,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学情调查不能放松 掌控好自学时间,80%的学生完成后就可以进入下一个环节 要清楚独学的目标是:20%的知识通过自学让学生学会

三、合作学习

1、对学 解疑、纠错、互查、互考、互教(1)解决独学不会的问题(2)同级对子讨论问题(3)向上一级对子求助(4)解答下一级求助的问题(5)检查对方预习完成情况(6)纠正对方预习中的错误(7)互相对问、对答、对考(8)提交两人都不会的问题(9)监督对方的学习过程

(10)对学讨论解决的问题不易过难 基础、浅显、易懂、简单(11)讨论或讲解声音不易过高

(12)讲解时,可要求边写边讲,可头对头站立讲解和听讲

(13)对学必须抓落实,尽量不让一个学生游离在这个环节之外(14)教师要及时监控对学过程,把握好时间

2、群学

(1)小组成员提交对学中不懂的、不会的、有疑惑的问题(2)组长组织开展讨论,逐一解决提交的问题(3)集体讨论提出本组提交全班讨论的问题

(4)对导学案中的每个问题,概括出本组统一的解答结论

(5)接受老师布置的展示任务,讨论、提炼需要解答问题的关键词(6)小组所有成员练习将关键词串联成完整的语句(7)推荐本组讲解人和板书人

(8)研究讨论其他组展示的问题,准备提出质疑、追问、补充(9)讨论声音音量比对学略高,但不能高声大叫,影响其他组讨论

(10)教师要监控群学过程,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11)教师要参与小组讨论,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寻找大展示话题(12)教师要进行学情调查,及时调整课堂学习进度和过程

3、对学群学时间要充足,监控要到位,落实要扎实

4、合作学习环节的任务是再学会知识的70%

四、小展示1、2、3、4、5、6、要让组内同学轮流展示 展示时要由组长组织聚焦

展示讲解载体可直接使用导学案

展示时间要控制,展示问题不易过多

要在组内培训学生用关键词串联语句的能力

教师要在小组展示时关注每个小组的状态,及时纠正处理出现的问题

五、大展示1、2、3、4、5、6、7、8、9、10、11、12、13、14、15、16、展示的问题设置一定要在课前有所预设

展示的问题一定要有层次,供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

展示的问题一定要有展示的价值,对理解、拓展、提升有作用 展示的问题不易过多,关键在于对展示点的放大和拓展 对讲解的学生要有意识地进行指导,一开始教师要做示范 黑板上展示内容一般要用关键词呈现,不易长篇大论 要有意识地逐步培养学生脱稿,通过看关键词讲解 讲解时要指导学生用双色笔标示重点和关键点

展示讲解的内容主要以对问题的理解及其依据,思维的过程,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具有独到见解的观点

要注意在课堂上逐步培养学生讲解时的语态与体态的运用 要抽出时间训练学生钢笔字与粉笔字

对讲解学生的评价要跟进,但也要防止评价流于形式过滥 展示时,教师必须组织学生聚焦展示点 学生站立听讲时,要固定站位,秩序不能乱

教师要随时纠正学生在听讲过程中做小动作,不集中注意力等问题

教师要在学生展示后,引导其他同学进行补充、质疑、纠错、拓展,讲解不全面、深度达不到预设效果又没有其他学生补充完善时,教师必须自己讲解或引导学生进一步挖掘

教师要有效组织学生展示,过程要活而不乱,秩序井然

教师一定要切记不与学生抢话语权,只要学生能够讲清楚的,就让学生讲或讨论,教师要克制自己的讲话欲望,把话语权交给学生 教师要把握好质疑、追问、补充、拓展讲解的时机

教师的讲解是解决学生独学对学群学小展示和大展示解决不了的那些问题,大约占到知识量的10%17、18、19、20、六、当堂训练

1、题目设置要有层次,以巩固基础为主2、3、4、可以设计成穿插训练,也可以设计成集中训练,但必须落实在课堂上 当堂训练仍按独学、对学、群学三个环节处理

独学完成后,通过对学群学实现核对答案、纠错、解疑、互帮互教,特别要注意对错题查找原因,纠正错误,实现批改作业的功能

5、当堂训练环节上的独学,可要求学生边做练习边再次看课本

6、对当堂训练环节产生的意见纠纷、不同见解、不同思路可即时根据情况安排再次合作讨论或展示交流,一般性的题目不展示

7、要指导学生利用好双色笔,将错误标注在题目下的空白处,关键处要用文字标示错误原因

8、当堂训练结束后,教师可直接公布答案

9、对学生普遍发生错误的题目,教师要分析原因,通过合作学习、展示交流或直接由教师讲解来解决普遍性的问题

10、当堂训练的题量不宜过多,要精选,形式要多样化

七、检测反馈1、2、3、4、5、6、检测一般用书面形式,个别情况可采用口答方式进行 检测题目设计要有层次,不宜过难也不宜过于简单 检测题量要根据一节课时间分配预设来控制 检测结果要通过对学评判

检测成绩要由学生记录在小组评价表上

检测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学生,查找不足和漏洞,并指导学生及时补救改正

八、整理学案1、2、3、梳理知识脉络,归纳知识系统

纠正导学案各环节的错误,并将错误原因记录在导学案或纠错本上

对学习过程进行细节上的反思,注意不要养成喊口号式的反思习惯,要从细节上进行反思

九、课外作业1、2、3、4、统一要求必须布置课后作业,且课后作业必须设计到导学案上,禁止给学生统一订练习册,让学生直接在练习册上做作业

课外作业一般分为四种类型,即预习作业、巩固作业、拓展作业、提升作业

预习作业、巩固作业要求所有学生必须按时完成,拓展作业和提升作业可灵活掌握,可要求学有余力和有条件的学生来完成

课外作业的检查批改可由小组内部进行,也可由教师在三次学情调查环节抽查批改

十、导学案设计与使用1、2、3、4、5、6、7、8、9、10、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把握课标要求 认真钻研教材,领会教材设计意图 适当补充学习材料,扩充知识面 合理使用多媒体,提升学习效率 指导学生保存和整理导学案 必须保证导学案设计流程不断链

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原则必须遵守 一课一案必须要做到

要根据学生实际,控制好课堂容量和难易跨度 规范格式节约用纸 阿左旗四中导学案设计使用六个环节要求

集备→ 个备→ 集备→ 个备→ 审核→ 付印

阿左旗四中集体备课八个步骤

1、确定课题,分解任务

2、设计思路,确定概况

3、分析教材,提炼问题

4、预设展示问题

5、设计训练题

6、设计检测题

7、设计课后作业

8、反思整理导学案

有效课堂教学的四条高压线

1、导学案准备不充分的课不许上

2、预习不充分的课不许上

3、严禁教师与学生“抢分头”

4、必须当堂训练、达标检测

第五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操作基本环节

滦南县初中高效课堂英语学科课堂教学流程

根据英语学科的具体特点,制定本学科课堂教学基本流程,我县英语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强化语言交际训练,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优化课堂结构,实现高效教学。英语课堂教学分三种课型: 展示交流课、阅读理解课、综合复习课

一、展示交流课

分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巩固运用”三个环节 1.自主学习:

指课上教师对本课时教学内容中存在的词汇、短语、句型、等学习任务的问题化或者习题化预习。以扫清随后的合作交流中出现的语言障碍。(该环节中,可以根据每课时需要注重的具体内容。有计划地学习一至二个项目,不必同时兼顾以上所有项目。)具体操作步骤: 教师导入新课后,1)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教师预设的学习任务。如:词汇、短语、句型、等。学习方式包括教师示范性领读,学生机械性模仿,听录音、小组组长领读等。2.)以小组成员的独学为前提对词汇、短语、、句型和语法进行类比和拼读记忆。小组长配合老师检查本组的学习情况,老师巡视各小组,对各小组的学习给予纠错、总结,以便掌握各小组的学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意的问题:

1.)基本词汇短语的学习:必须有教师示范性领读、构词法讲解、零碎语音知识(如:前缀、后缀、合成词、派生词、元音及元音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辅音字母组合的读音、重音、音节划分、连读等规律性知识)的渗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词汇学习习题化,以中考题型为参考,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的词汇记忆和词形变化。如:首字母提示、用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英汉互译等。设置试题时可分层次和梯度,以便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

3)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展示学习成果可分为口、笔头两种形式。为节省时间,学习内容可提前以问题或习题的方式设置在学案或者电子白板上。口头展示只在小组内或者不同组间进行。不必到教室前面;笔试可展示在前后黑板、或者单词本上。

4)第一课时的词汇学习应侧重学生认读成果展示,随着课时的深入逐步对词汇提高要求。2.合作交流:

指学习小组合作进行语言实践运用,强化本课时的语言训练。分成几个子任务。Task

1、Task 2、Task 3等,由单数到复数、由具体到抽象、由机械模仿到灵活创新,循序渐进、逐步实现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语言交际训练,让学生真正表达自己,以实现语言的交际价值。具体操作步骤:

Task 1:学习section A部分时的 教师示范性领读、学生机械性模仿。(基础语法现象、基本句型的构成、功能话题的感知。)

Task 2:设置有人称变化、动词变化、时间状语地点状语变化等的替换训练。Task 3: 设置由机械模仿到灵活创新、由简单到复杂的语言创新交际训练。注意的问题:

1.)坚持全体参与原则。

2.)独学后对学、对学后群学、组内交流充分后再进行组间交流。3.)交际训练须各小组同时进行。

4.)教师发出交际任务后,二人交流或三、四人交流,自动结对练习训练话题任务。训练话题时,可以实施组中组模式,大组可分为两个小组,小组内安排好两人组、三人组和四人组,让学生们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5.)成果展示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细心纠错和适时、适当评价的习惯

3.知识探究:

对本课时中出现的语言知识或语法现象通过若干示例分析,让学生自己感悟、体会、引导学生得出基本正确的答案。然后教师给予系统总结、梳理、补充和完善。形成科学、统一的认识。注意问题:

1)要求以典型示例为依托,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总结、得出结论。加深学生记忆。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参与学生的合作探究,教师辅助学生系统、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结论。

2.)通过学生体验感悟、组内达成共识,全班达成一致意见的方式学习语法。3.)反对教师包办式讲解语法知识,也杜绝让某一个学生讲语法,其它学生听的情况。4.巩固运用:

指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 “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或疑惑问题,完成对基础知识的相关拓展,巩固当堂学习成果。杜绝教师问答式检查答案。检测题应以选择、填空、词性变化题、连词成句等基础题型为主。有基础、有拓展、有提高。有层次、有梯度。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长协助教师进行本组的组内答题情况检查、小组间的查异求同的组间检查。错误率较高的试题教师重点解释。注意问题: 1.)应该当堂完成,2.)时间不宜过长。

3.)教师不必一一讲解所有问题,应该有对共性问题的重点讲解和强化 4.)杜绝老师逐个通报答案。

二.阅读理解课

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文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不能满堂灌式的讲授语言知识,应注重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基本环节是:

1.新课导入后,通过师生交流,简单复习本单元的各项相关语言知识,2.听录音,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3.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略读)划出自己认为的生词、短语、和有理解障碍的句子。

4.在小组长带领下,小组内合作解决本组中共同的语言障碍。达成共识后在老师的引领下展示共性问题,其它各个小组成员认真倾听、积极发表意见,补充不同观点,教师适时引导,逐个达成共识;5.组织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详读)培养语感,感悟英语交际方式、写作技巧,培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6.重点词句翻译、回答教师或学生就课文内容的理解性问题,借助判断的正误、替换词语、给课文立标题等形式进一步理解课文,达到各小组成员能在老师的重点提示下复述课文的能力。

7.根据时间来安排简短相关内容或题材文章的阅读,回答简易问题。注意问题:

1.对于重点知识的跟踪配套练习应及时同步,教师对于中考采分点问题的变换练习应灵活多样,注重学生对问题的应变能力的培养。

2)杜绝教师满堂灌式的讲授课文语言点和学生记笔记式的学习课文,不能简单地要求学生对语言知识大量机械记忆,而要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做到:能回答相关问题,复述课文、甚至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任务型阅读能力。

3.)除教师预设问题外,各小组学生应有自己根据课文理解整理出的新问题。

三、综合复习课:

复习课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课堂教学形式,能帮助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梳理和贯通,理出良好的认知结构,从而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培养学生思维的整体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收益。复习形式:

复习课应是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而不是传统的“满堂灌”。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复习课堂,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让复习课成为“崭新课堂”、“开心课堂”“高效课堂” 复习课的基本环节是:

1.教师确定重点复习内容后,以问题或者典型试题的形式呈现复习内容,把任务分解给各个小组完成。

2.各小组完成指定复习任务后,展示复习成果,其它小组予以纠错、质疑、补充、教师对共性问题给予讲解。

3.对于知识性的复习,也要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老师适时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让学生对所复习内容形成知识体系。(老师不能简单地把旧知识做机械重复。)注意问题:

1.坚持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的原则。复习内容立足文本,拓展文本,整合所学知识,扩大复习课容量,吸引学生注意力,保持学生旺盛的复习热情和积极性。

2.不能把复习课当作语法课或是练习课,而是要结合我县的课改模式,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所有环节。

3.以听、说、读、写交替复习的形式进行复习,减轻学生的疲劳感,精选复习练习套题,减少练习题数量,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复习实效。4.充分发挥电子白板的作用,提高复习效率。

下载数学课堂教学中操作活动环节的方法(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学课堂教学中操作活动环节的方法(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美术课堂教学操作的一般环节

    美术课三线课堂教学模式的一般操作环节 一、灵活导入,展示目标 程序: 1、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针对不同的课型采用灵活地方式导入。 2、教师口述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之我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之我见 636427平昌县涵水小学符春雷谭小兰***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和教学总结却......

    “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流程)

    “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五环节”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包括 “五环节”:即目标导学、自主学习、分组展示、合作探究、当堂达标五个教学环节。一、目标导学环......

    “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流程)

    滕州市滕西中学“五环节”生本课堂教学模式 “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五环节”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包括 “五环节”:即目标导学、自主学习、分组展示、合作探......

    课堂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环节 1、利用插图导入新课 一节课能否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效果。利用插图,精心设计导言,是众多导入法中的一种,而且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效果显著。 2、利用插......

    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操作流程

    数 学 课 堂 教 学 模 式 操 作 流 程 高 二 数 学 组 该教学模式参照石家庄精英中学高效6+1模式中的“导”、“思”、“议”、“展”、“评”、“检”6个教学环节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新授课五环节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包括生活情境、数学情境,复习导入也可以。情景图要先看懂图意,找出信息,再根据信息提问题。请学生提问题时教师也可提示......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主要有哪几个环节

    一、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主要有哪几个环节?(9分)二、写出“整数的加法”的教学片断。(9分)三、案例分析(16分) 《平移与旋转》的教学片段 师:我们一起到游乐场去看看,大家可以跟随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