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探究

时间:2019-05-15 01:21: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探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探究》。

第一篇: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探究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探究

明光市太平中心小学 姚文娟

摘要: 当前,农村小学教育已经进入了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性阶段,小学课堂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其在课堂的有效性和创新性方面尚存在诸多的薄弱点。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从单纯的本本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对学生接受基础知识、扩大知识面、拓宽学习视野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本文试图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为例,着力探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细节问题,以责任意识为基,以创新课堂模式为出发点,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目标,重点论述课堂教学活动与知识接受的有效性二者之间的关系,从教学个案的特殊性中发现其普遍性,以期找到一条农村基础教育中关于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新路径。

一、树立语文教学的责任意识,以“本”为基,注重引导。18世纪德国著名的思想家弗里德里希·席勒在他的《审美教育书简》一书中就人类审美教育中的普遍性提出了他个人的独到见解,即“游戏冲动论”他认为在所有审美教育活动中“人同美只是游戏,人只是同美游戏;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是完全的人”。①教育的过程本身也就是一个审美的过程,基础教育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一个知识接受型的审美过程,基础知识的接受与运用在小学教育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如何在满足学生知识接受的基础上,适当拓宽教学视野,本着审美教育的最终目标,以促进有效性课堂这个实践过程的发生发展,这时的“游戏”即“教学活动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游戏”不等同与单纯意义上的无理无序消遣活动,而是一种教学的理念,即在讲求课堂实效的同时上彰显出教育的人性化关怀,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体验思维的乐趣,在知识中找到智慧的启发,从而让学生们在基础教育阶段就打下良实的审美基础,在今后的人生发展中必受益颇多。小学语文教学突出基础性的国文教育,承担着语言认知和知识运用的双重功效,语言是认知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必须树立牢固的“责任意识”即要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考虑,以教材为基准,以基础知识教学为纲,进而创造性地解决学生知识接受中出现的各种难题。以“本”为基,就是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要 ①(德)弗里德里希·席勒:《审美教育书简》冯至、范大灿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12月第一版第76页。

紧密地围绕着课本知识,分时分段逐一讲授。基础就是运用,运用离不开基础。从目前农村小学教育的普遍状况来看,大多数学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听、说、读、写”的教学模式,看似单调的过程却在学生整个学习起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如何更好地运用讲课的形式,把基础性的内容说的生动有趣呢?引导或者说启发性的教学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诸多讲课形式选择上,一个良好的课堂开端,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而且能有效地保证在短短的40分钟之内保持教学进度的自然前行,例如在讲授一级语文课文《乌鸦喝水》的时候,我们教师就可以在熟悉小学生认知特点之后,精巧地设计一下在正式讲课文前引导环节。

上课了,老师带着一小半瓶水和一堆干净的小石子走进教室。师:“同学们,我们在上课之前来做一个游戏好不好?” 生(齐声地):好。

师:现在来找几个学生上来帮助我演示一下,我来出个题目:给一小半瓶水,给一堆小石子,怎样在不搬动瓶子的情况下用所给的材料把瓶子里的水倒出来呢?

生1(踊跃地):我知道,用吸管把水吸上来。

师:你还是没有听清我的题目呢,我是说只能用所给的材料啊? 生2:用石子把瓶子打碎,然后水就倒出来了。师(笑着说):那样也会把瓶子搬动了啊。生:那怎么办呢?

接着老师让几个学生来演示,将小石子一个一个慢慢地丢进瓶子里。一边丢一边问:“还要丢吗?”

生(集体回答):“还要丢”……

最后老师作总结:我们人类是聪明的高级动物,知道怎么组织材料来解决问题,但是我们今天要上的课文,讲的是一只聪明的乌鸦,它也是用这种方式来喝水的,究竟发生的什么呢?让我们打开课本……”

在多数情况下由于教学填鸭式的刻板印象在学生们心中留下了一些阴影,一个成功的课堂在于打破学生对学习的畏惧与疑惑的心理阴影,让孩子们从学习负担的疑虑中走出来,用开朗的心态迎接新的知识,当思想上的疑虑之冰在氛围的 2

感染下逐渐消融的时候,整个课堂则趋向了一种自然和谐的状态,孩子的心灵在高尚愉悦的氛围中得以最大限度地舒展,从而还原了教育的本真状态。在审美中进步,在进步中学会审美。引导过程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氛围,更重要的是学生们能够从一个小小的切入点发现学习的乐趣,进而由易向难,完成整个学习进度。注重课堂教学的引导环节,既是一种教学态度,也是一种教学理念,当孩子们爱玩的天性与智慧的启发产生共鸣的时候,他们则会对知识产生一种向往的热情,正是这种“向往的热情”决定了他们知识的接受效率,孩子在童年阶段对任何新新事物都会抱有极大地好奇心,在合理有序的“游戏”中学习,孩子们往往会找到一种“玩”与“学”之间的联系,在学习中“玩”在“玩”中学习,进而找到了一种适合孩子们天性发展的学习路径,认识到“游戏”的趣味性与严肃性并存,认识到“游戏”中个体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他们就能认真对待许多生活中的小细节并从中发现学习,发现美。引导恰如一条通往审美世界的精神小路,有谁不愿意从这条小路出发,经过委婉迂回的小道,寻找到理想的精神世界呢?又有谁才能发现这条小路或者甘愿担当起这条看似不起眼的羊肠小道的领路人呢?在农村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尤需要有这样一种责任意识和启发性的教学理念。注重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保证。

二、创新语文课堂教学理念,以“鱼”解“渔”,着眼于“授”。

在中国传统教育观念中始终有着这样一则高屋建瓴的教学信条,那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则教学信条的本质在于解读教学过程如何处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就是要解决“怎么教”的问题,而不只是“教什么”的问题。或者简单理解为教给学生纯粹的知识不如交给学生们学习的技巧。但是在实际教学课堂上,尤其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课堂上,带着教学任务的课堂教学却远非这则信条那样简单。因为我们在基础性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知识的积累。比如要让孩子理解课文内容,必须要让他认识词句的修饰作用,要想他们能认识词句,他们必须要学会这些词句,要学会这些词句,就必须要学会如何拼音,如果再往下细分的话,拼音之中又有重点和难点,所以我们经常所说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基础教育在关注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同时,不能买椟还珠,丢弃了基础知识,也就是上文中

说的“鱼”,如果没有“鱼”一切所有关于“渔”的技巧性传授,必然要成为纸上谈兵的屠龙之术。这种脱离了实际情况的“渔”也就显得无足轻重,在基础性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授之以鱼,而且必须要先授之以鱼。知识是不断积累的过程,只有在学生的知识达到一定量的积累之后,他才能进入自主学习阶段,而小学语文教学只能先从“累土”和“毫末”中出发,进而发散性地附加学习技巧,为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必备的基础知识。在处理“鱼”与“渔”的关系中,这则信条给予了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一个极大的思维空间,即要在二者之间找到一种平衡点,中和“鱼”与“渔”的关系,即要以“鱼”解“渔”,通过实际的知识输入来验证学习技巧的重要性。比如在小学三年级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作文开始占据了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要学会写作文,就要学会作文的写作体例,如果不给学生任何写作上的基本要求,全凭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随行书写,就未必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无规矩不成方圆”的教学过程中,必要的词语和得体的修饰语言必须要让学生牢记,只有在熟记的基础之上才能拓展性地发挥学生各自的想象力以及情感表达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就是学生在写作文时,总是随行书写,或者已给定的字数为标准不断地“填充”作文,导致作文写作盲目追求数量而不求质量的现象发生。个别的学生因所受的教育环境不同,因而能够脱颖而出,写出一篇既符合作文体例要求,又不乏文辞优美的文章,但是绝大多数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单纯的一个榜样。小学语文老师必须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个别性带动普遍性,就是在个别性的知识接受中发现一种普遍性,进而推广这种普遍性。用成功的案例来解读背后的深层原因,进而发现一种适合大多数同龄学生学习的最佳方法。以“鱼”解“渔”正是这样一种方法,应试教育的实质不是在于拿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学习水平,而是要通过一种测试来发现问题,然后找到问题背后的原因,又通过细致分析这个背后的原因,找到一种改正学习习惯的新方法,学生们因此在学习中找到前进的理由。以“鱼”解“渔”的教学理念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教学形式的重要性,就是能够在案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是如何解决呢?这里就要考虑到“授”的问题,如果一种方法在实践中得不到合理运用就会变成空中楼阁式的空洞定义,这里的“合理运用”指的就是要着眼于如何传授知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4

只有教师的思想才有可能去点燃它。”②如何去点燃孩子们心灵中那种“火药”就意味着老师们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着眼于“授”,同样是一种知识,但是传授的过程却始终千变万化,着眼于“授”不仅要注意知识的传授方式方法,更要根据学生总体的学习水平作出一个合理的计划,点燃渴望知识的“火药”需要具备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势利导,从而有效地完成整个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有这样一则教学案例:期中语文考试后,老师在批阅试卷时,发现学生们的作文,普遍写的不好,有的写得字数够,但是内容松散,有的题目想的好,但是没有写全,于是老师就择选了几篇优秀的范文把它抄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来讲一讲写作文,写作文对大家来说难不难啊? 生(齐声地):难。

师:是的,写作文很难,但是写作文也有方法的。农民伯伯原来用肩膀扛面粉发现又重又累,所以他们就开动脑筋发明了推车,有了推车就发现再多的粮食也能轻松地运完。写作文也要有方法,也要开动脑筋,让难写的作文变得轻松有趣。大家要不要学一学啊?

生(齐声地):要。

师:好,我们仔细读一读黑板上的两篇作文,然后说一说你们的感受。大家都认真地开始读黑板上的作文。老师让学生依次说自己的想法。生1:这篇文章的语句很优美。

师:对,语句优美,你们知道这些语句是从那里学的吗? 生1(摇头):不知道。

师:好。还有没有其他的地方好呢?

生2:老师,我感觉这篇文章的读起来很流畅。

师:对,但是为什么流畅呢?我们先放一放,再听下一位同学的看法。生3:老师这篇作文中写到了“旋转木马”可我们从来都没发现过。师:恩,很好,这种旋转木马只有在城市的公园里才能看见。…… 最后老师作总结:1好的作文都是语句优美的,但是这些语句是从哪里来的呢?就是从我们平时的课文中啊,我们学了词语要善于总结把它们记在小本子 ②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下)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6月第一版第75页。

上,多读多练才能在写作文时很快想到它们。2好的作文读起来都是很流畅的,因为它们的结构好,我们来分解一下这篇作文,看一看是不是开头和结尾都很好,是一个整体,就像我们的人一样,身体的各个部分都很匀称,如果缺了一部分是不好看的。3好的作文都是真实的作文,写我们自己身边的事,那种旋转木马我们身边没有,我们借用别人的作文时,要学会看怎么写的,而不是直接抄过来,小壁虎借尾巴,借了很多都是不适合的,最后自己长了一条新尾巴。我们写作文也要是自己的,不能用别人的。

以“鱼”解“渔”是理念,而着眼于“授”则是方法,二者指向的本质含义在于,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又在教学实践中解决问题,一个善于注重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创新的基础教育老师,会始终关注实践,善于把理论同实践相结合,反映在教学课堂上就是能让教学者和接受者都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三、拓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空间,因“地”施教,追求实效。

在农村基层教育中,由于地域偏僻,交通不发达等诸多原因,学校在硬件设施上和城市学校相比有一定的差距,突出特点就是无法普及多媒体教学。但是在优点与缺点并存的条件下,我们小学基础教育尤其是语文教学要善于发现区域的独特性,就是要发现所处地方的优势条件。课堂不仅仅局限在一座几十平方米的屋子之内,在标准意义上的课堂之外,还有一种天然形成的“大课堂”——大自然,曾经令无数思想家、艺术家为之着迷的大自然,依旧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相对于小学教育来说,语文教育有着它天然的优势,自然和社会都是一部巨大的“无字之书”能在无字之中读出真意,这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体验。在欧美诸多发达国家,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每个星期都有两次机会亲近大自然,体验劳动。小学教师努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不是在于引导他们对大城市的某种异样繁华的向往,而是应该从基础出发,从自身出发,从带领孩子认识自己家乡的田野树林出发,进而逐步认识整个自然界和外在世界。“橘生淮南则为橘,而生淮北则为柚”每一个学生在幼年时期必须要认识到自己家乡的特点,倘若淮南人对学子讲柚,独不讲橘,或者淮北人对学子只讲橘而不讲柚,其功效无异于南辕北辙,也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要充分利用当地文化特点,主动把课堂搬到大自然之中,带领学生感受故乡的一山一水,感受春夏秋冬四季的草木变化。艺术家罗丹在其《艺术哲学》一书中写道“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

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③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具备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要敢于带领学生主动发现生活和自然中的美,如果单一的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学生们对事物的了解,我们就要主动将学生们带到课堂外,在尽量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完成课堂教学的必要步骤。例如在上小学四年级语文《秋天》一课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带着学生们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一抹金色的阳光、一方成熟的稻田、一条清澈的河流,一片盛开菊花的野草地就构成了教学的天然课堂。老师在这个时候可以开始引导: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的课文叫做《秋天》,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到田野中找一找我们自己发现的秋天好不好?”

生(齐声回答):“好”

师:“在找秋天之前,老师先要你们想一想,你们找到的秋天和刚刚过去的夏天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赶紧去找找看吧”。

没过多久孩子们纷纷来报告自己发现的秋天。

生1:“秋天的草变黄了,夏天的时候小草还是碧绿的”

生2:“夏天的小草是从地下面走出来了,秋天时候小草都要躲进土地下面了”

生3:“夏天的时候太阳是炎热的,秋天的太阳是温和的,照在人的脸上很舒服。夏天的河流很汹涌,秋天的河流很平静,像镜子一样”……

生4:“夏天的时候田野里开满了许多花,可是到了秋天就只有菊花才开,其它花都枯萎了”……

最后师作总结:“同学们你们发现的非常好,其实秋天还有很多很多的地方等着我们去发现,不仅在田野里有,我们校园里也有,我们家里的院子里也有,你们去寻找了吗?现在我们在这片充满秋天气息的草地上,来上我们今天的新课《秋天》看一看,作者发现的秋天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善于推行教育改革在印度颇有知名度的教育家格洛丽亚·德·索萨,她曾被冠之为“改变印度教育的乡村女教师”的美名。在她首次提出了“实境学习(EVS)”的理念,这种贴近生活本身的教育方法取得了明显的实效,“一个独立评估项目的调查发现,与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的学生们相比,采用实境学习方法的学生 ③ 罗丹语,转引自《实验·探索·创新》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卷第273页。

们的阅读理解测验与写作分数,高出两倍,而数学的速度要快三倍”④课堂的有效性基于它的实效性,实境学习就是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追求一种实际效果,区别于高等教育课堂的思想性,基础教育偏向于实物认知,亲近自然因地施教,有利于学生更为直观地把握实际生活,通过标准课堂之外的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细致地观察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认知能力。

四、培养学生学习热情,在“旧途径”中寻找“新方法”。

小学语文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有着其教学和认知的特殊性,相对于高等教育追求的发散式课堂教学,小学教育的立足点仍然要站在基础上,它的教学模式有着单

一、固定的特点,学生接受知识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包含了传统的接受方式,在教育教学时,要带着一种包容的态度去看对待诸多教学方式,厚古薄今或者厚新薄旧都会导致教育观念的极端化发展。在旧有的传统教学方式中寻找到新的方法运用,是一名优秀小学语文教师必备的教学品质。而恰恰是因为新方法的运用,所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让孩子们拥有学习的热情。怀特·海认为“最好的教育应该是让儿童从一开始就体验到发现的快乐”,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善于抓住孩子的好奇心,在鼓励他们去接受新知识的同时也要让他们发现学习知识乐趣。所谓“旧途径”就是指死记硬背,填鸭式的语文教学,许多老师在教学中总是以为学生必须通过死记硬背才能掌握住知识,事实上这种学习方式往往是事倍功半,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和老师普遍觉得很累。在基础语文教学阶段,我们不能过分追求“事半功倍”至少应该保持在“事半功半”的状态,也就是踏踏实实地学习,学生学多少就能够用多少,这才是实际的教学效率。在“旧途径”中发现“新方法”需要的是改进旧有的教学学习模式,把学生们从死记硬背的误区中解放出来,实现“活记巧背”,在小学古诗学习中,学生们最初感兴趣的不是一首古诗营造出如何美好恬然的意境,而是古诗中存在的韵脚韵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的韵律美,学生们就会在第一时间抓住读古诗的乐趣,在朗朗上口的朗读中,学生们即便是不需要老师作附加的解释,也能较好地把握古诗的主旨。记忆是认知的根本,如果连记忆都丢弃了,只注重理解、技巧,那是一种极端的教育方式,④ 戴维·伯恩斯坦:《改变印度教育的乡村女教师》吴士宏译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第1版第119页。⑤ 怀特·海语,转引自《情感德育论》朱小蔓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11月第1版第264页。

记忆和理解二者不可偏废,每一节课都是一次知识的储备,每一次知识储备都将为学习下一个新的知识作好铺垫,在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能体味到成长的快乐,也保持住了学习的热情,记住了只是吸收,学会记才是快乐。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低年级如一至三年级的学生需要记住的知识很多,在拼音、识字、组词造句方面需要付出很多的时间,要保证学生们在三年的时间内掌握住该学会的知识,就要在保证他们在必备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他们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小学语文知识的学习,可以改进的不是记忆这条必备的旧路径,而是要找到如何记忆这种新方法。在许多儿童的幼年时期,汉字的认识量较低,对事物的理解单凭直观的画面印象就能得出一个大概的结论,尽管他们不具备高强度的语言理解能力,还是能从客观的画面中把握住自己的判断力。绘画,在艺术中和文学极为接近,尽管成人的语言理解能力可以足够理解文字性的材料,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还是愿意用图表图示的方法,将文字性材料转化成简单明易的图画,争取做到一目了然。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会看画比强记文字更有效果,因为“绘画教人怎么去看和怎么才能看见(看与看见是不同的两件事只有很少的人才把两者统一起来)。因此绘画保存了儿童那种生趣盎然的、天真未凿的感情。”⑥在低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配有几幅和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彩色图画,图画的选配主要目的就是在于帮助孩子们更为直观的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设计中,我们不妨尝试一下“学文先看画”的教学方法,就是把课文预习从繁重的字词量中走出来,转而用欣赏图画的方式对整个课文作一个了解。这样孩子们既能轻松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也能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发现能力,因为面对着一幅画,每个孩子都能说出一点自己的发现,这样就能够把一幅画的主要内容解说好,当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新奇点时,课堂氛围也变得融洽起来,在旧路径中寻找新方法就是要发现一种审美或者说爱好的普遍性,当一篇课文大家都能说出自己的想法时,他们的对新知识的学习不再是抱有畏惧心理,相反的是,他们要想方设法地发现那些不寻常的细节,整个语文教学在“图画”与“文字”的交错进行下取得了一个较为圆满的状态。艺术总是相通的,文学不仅和绘画存在联系,和音乐,雕塑等其他门类艺术也有相同之处,小学老师应该善于发现这些相通之处,运用自己的巧妙设计,带领孩 ⑥ 亚历山大·勃洛克:《色彩与语言》转引自《金蔷薇》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第281页。

子们选择一种简明易懂的方式来学习课文。在这种情况下,一幅画、一首音乐、一尊雕塑往往会给语文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培养孩子的学习热情,不需要反复叮嘱,夸大其词,相反应该从细节处入手,依照他们的接受能力和天性要求入手,找到一种全新的方法,走好记忆这条“旧路径”。

五、建立合理的学习评价机制,以“立人”为本,凸显人文关怀。

“一个理想教师的必备品质是爱他的学生,而爱的可靠征兆就是具有博大的父母本能”⑦教师,只有当他认为自己在从事“立人”事业的时候,他才能找到内心最真挚的教学情感。在小学教育的各项科目中,语文教育尤其要传承中国传统教学的“爱人”思想,因为只有“爱人”才能去“立人”。在以“立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下,对语文课堂学习的评价也是成功的语文课堂一项必备环节。课语文学习的评价模式通常是双重的,一方面必须注重基础知识的接受,另一方面也要从长远角度考虑孩子们对知识的运用和感受能力的培养,单纯的知识学习如果不运用就是一种盲目的数量积累,有了知识但是对知识毫无感受能力,对知识没有情感、没有想象力就显得呆板麻木。有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在对学生学习评价过程中,只看重分数,不看孩子们的思维创造能力,看不到孩子真挚情感的抒发,所谓“纸上画画,墙上挂挂,试卷一丢,苦了娃娃”,这种语文教学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小的影响。语文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引导、讲解、检测、评价等几个部分。而就单纯的评价一部分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什么样的评价决定着什么样的课堂效果,因为评价起着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上一课的评价合理及时,也为下一课的开始起了一个良好的开头。一般而言,孩子们需要鼓励,而且需要的是及时的鼓励,如果对孩子们的学习评价不及时,对他们的学习的热情是有影响的。有效课堂的评价机制可分为三个小层面,即认知评价、拓展评价和综合评价。认知评价是指对学生知识的接受程度的评价,那些对知识记忆牢固的学生需要给予鼓励。拓展评价指的是对学对知识运用能力的评价,一些学生在语文课堂虽然在单纯的识字记忆方面并不突出,但是他们极具想象力,为知识的运用提供了一条新思路。综合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态度,接受程度与运用程度的综合评定。在小学语文课堂结束新课的时候,要注意问一问学生“同学们,我们这节课上完了,但是你们学的怎么样呢?”然后让班 ⑦ 罗素语,转引自周国平《教育的七条箴言》,《生命的品质》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第1版第45页。

级成绩上中下三个不同程度的学生来回答,这样一种评价机制不仅保证教学的公平,而且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回忆学过的内容。在老师给予评价之前,学生自己对自己所学的内容有一种自评,自评之中就包含了对所学知识的回忆与复习。在学生们依次站起来说出自己的自我评定,老师要认真听取,然后一一指出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一视同仁地给出指导,这样既节省的教学时间有收到了“以点带面”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虽然只是整个教育活动中的一个环节,但是始终不能忽视的是对“教育立人”思想的切实实践。对学生学习评价,是一个循循善诱的过程,是一个贴近童心,思考成长的过程。在应试教育的分数单一标准下,应该积极地对语文学习评价体制作一些合理的补充,在语文教学课堂上,学生需要给予鼓励和暗示,小学语文课堂不能只单纯地考虑某些接受能力好的学生,“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与其让极少数人感觉到知识的乐趣,不如让全体学生一起感受学习的乐趣。不能通过贬低那些成绩差的学生,来表扬成绩好的学生。在童年的学习阶段,大多数学生的心智水平都处在较低阶段,一些好的方面有待发展,一些不好的方面需要给予耐心指导,孩子们看重评价,也往往因评价的不合理无意间损害了他们的自信心,降低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所以小学语文老师在评价学生学习的时候要有一定的思考的能了,不能以偏概全,造成一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语文教学在小学教育的各科目中,有了它的特殊性,即它是一种知识与思想想交互的学科,语文教育同“立人”紧密相连,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带有人文关怀,不能知一味地看重分数,而是要跳出这个“应试怪圈”从单纯的重知识输入到多元的重爱心输入,走一条与应试教育殊途同归的教学评价模式。“爱心”的教学评价,就是要用真诚的爱心去呵护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发展,尽管没一个学生在智力水平上各有差别,但是他们都拥有成长的权利,都需要呵护,不至于在小学教育阶段就对自己产生失望情绪,渐渐地走上一条与学习相反的道路。许多令人心痛的教训一再提醒着我们的教师们,必须在小学教育中就要树立一种“立人”的思想,而这种“立人”思想的背后必须要求我们对孩子们的教育抱有一种人文关怀的理念。如果一个老师不能贴着儿童的想法去解决他们的问题,而是用成人的观念来干预孩子的成长,不能带着成人那种对孩子天性抱有的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去教育孩子,其教育终究走向了一个又一个“成长的死角”。独立的行为首先要有独立的精神,独立的精神最早源自于个体对自我能力的评价并因此树立了信 11

心,敢于去尝试解决每一个难题。一个合理的学习评价机制,不仅促进了他们的自评能力,而且缓和师生之间的刻板印象,收到了“师有所尊,生有所用”的教学效果。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关键性阶段,随着许多新的教学理念输入,城市教育的那种开放模式也渐渐地有覆盖农村教育模式的趋势,但是就教育本土化而言,这些理念中有些不适合农村教育的发展,典型化的教育模式也破坏了教育本身的多元化倾向。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要结合当地的教育实情,踏踏实实地走一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今年年初,为了配合小学生语文教学,以北大为首的许多文学研究者和小学教育一线教师联合编撰了小学生名家文学读本,在该书的序言中,他们提出了一条语文教学的崭新理念,就是“要为孩子‘打开文化空间,引入文化之门’,使儿童从‘自然人’逐渐变成‘文化人’,从‘自在的人’逐渐变成‘自为的人’”⑧这种语文教学理念无疑为我们基层的小学语文教育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以立人为本,以创新为出发点,以有效性为目标,通过不断地实践来改进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反复地验证,以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小课堂”的特殊性,发现基础教育教学 “大课堂”的普遍性,才能更好促进小学语文教育长期地、可持续地发展。

⑧ 钱理群:《名家文学读本》丛书总序,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1年9月第1版第1页。

第二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探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探究

【关键词】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 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以来都是教学领域着重研究的一个课题,新课改从颁布到实施的这几年当中,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虽然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仍然还存在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具备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不断制定、更改教学策略,从而引导学生去进行有效的学习。

一、转变课堂教学身份,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学生是参与教育活动的重要主体所以如何获得他们的“芳心”就显得十分重要。现代学生的思维模式比较活跃,且思想个性也比较超前,为此根据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教师应该把更多的权利和机会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形成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总之,就是要把学生的被动地位转化为主动,为他们提供更丰富的舞台去让他们探索更丰富的知识。教师尽量不去干预他们的想法和做法,如何?W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和麻烦,教师可以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暗示和指导,引领他们走向正确的方向。

二、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敢于提出质疑、进行创新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是一个指导者的身份,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教师就需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去“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的同时也要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推进他们的学习进程。这样一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不仅提高了,且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会随之提高。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去进行自主学习,要敢于思考和提问,敢于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此同时,在指导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多反问,多给予他们启发,但不能代替他们去解决问题。之所以有很多学生不愿意去学习,一方面是因为比较懒惰,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们的依赖心理非常强,哪怕是面对一道不是很难的题目他们也都懒得去自己动脑想。而这时候教师如果去多多鼓励他们,给他们一些启示,那么他们就会愿意去主动分析问题,最终就有可能会解出这道题目的答案。当学生学会了自己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那么课堂教学也就会变得越来越有效。

三、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

首先,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师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去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一些语文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可以拓展他们的其他能力。其次,语文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也要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去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比如,四年级有一篇课文是《大自然的启示》,而教师在设计这个教学目标时就可以进行这样的定位:(1)锻炼学生的朗诵能力,让学生可以富有感情的朗诵课文,并在朗诵过程中体会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2)带领学生画出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教会他们辨别课文方向的方法。(3)对于语文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以对他们进行课文辨别方向的拓展。由此可见,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需要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层次去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一来教学目标就可以更好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四、创造一个平等的学习氛围

教学活动的本质就是对话交流,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教师所建立的教学环境也应该是轻松、愉悦、平等的,在双方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做到以下这两个方面。

1.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性格,让学生可以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存在。

2.教师要平等、真诚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因为学生学习能力等差异产生不同的态度。比如,二年级人教版里有一篇课文叫《称赞》,为了可以营造成一个平等、快乐的学习氛围,语文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去感受这篇课文里的这两个主人公之间的对话情感,这样的教学氛围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效。

五、结语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它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艺术特征,外加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也很多,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制定更有效的教学策略。除此之外,在平日的教学工作中也要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最终达到教学目的。参考文献:

[1]张杨.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评价的研究[J].读与写,2017,(10).[2]刘世礼.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改革[J].读与写,2017,(10).[3]梁敏.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经贸实践,2017,(06).

第三篇: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都有一个严峻的现实。教育要“松绑”,学生要“减负”,但教育质量要提高,“既要马儿好,又要马儿少吃草”,这于教育一线的所有教师而言确实是一个大难题。正是在这样的一个现实背景下,教育界给自己提出“教学的有效性”这一研究课题,在我看来实在是极有必要的,是“自己拯救自己”之举。要在有限的四十分钟时间内,使学生学有所得(“学会”),掌握学法(“会学”),且学得快乐(“乐学”),这确实是一门学问,值得研究。所谓有效性,顾名思义,就是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效果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相吻合的程度;效率是指投入和产出之比,以较小的投入,花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较大的教学效果;效益是产出、收益,即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全体学生素质和个性的最优化发展。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作为一名小学的语文老师,我有一些这样的思考:

一、深入钻研文本,充分开发利用教学资源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我们常常发现一些教师上各种公开课前,不是先研读文本,而是先从网上寻找相关教案,一味地模仿、因袭他人的教学设计;平日里,个别教师撰写教案视《教师用书》为至宝,甚至完全依赖《教师用书》,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

其实我觉得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应该这样去做:每钻研一篇新的课文,总应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则在一旁作上标记。对于要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为了扫除阅读障碍,我们先应认真地把课文朗读或默读几遍,发现一些难于把握停顿或比较拗口的语句,及时做上记号,备课时写入教案,课堂上予以指导。此外,在阅读各种教学参考书的同时,我们还应把文章的结构分析在课本上做好标注,把每一段的段意写在段末空白处。对于重点词句的含义理解的预设,更应写在一旁,方便课堂上参考表述。在对文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接下来我们便可以打开电脑搜集资料,开始撰写教案,而且几乎是一气呵成。

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开端引趣的方式除“设疑”以外,还有“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如果你仔细观察,学生在竞争中是非常活跃的,连后进生都不甘示弱。在教生字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读得有感情,谁领会地深刻;在总结课文时,比一比谁的发言有创意。比赛的形式可以是以学生个体为竞争对手,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成为竞争对手等等。

刻意求新,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我们的学生最烦教师教得千篇一律,语文课每次是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总结写作特点等等。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一位老教育工作者说:必须使你的每一节课有点新东西――哪怕只是一个新词汇。抓住学生求新心理,不断在学生面前展现那个灿烂的知识新天地,你就会受到欢迎。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方式方法要尽量多一些,活一些。讲述、读书、讨论交替进行,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有新意就能兴奋起来。只有兴奋性脑力劳动,才会使学习过程本身出现美妙的境界,就好象步入百花盛开的花园到处能够闻到芳香,又好象是品尝了醇香的美酒,充满了醉意。学习的这种境界能使学习者产生无穷乐趣。教师要想方设法使每一堂课都有“新意”。讲戏剧未尝不可以演一演;讲诗歌不妨举行个朗诵会;范读时不妨放一段录音……新的方式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联系生活实际,激趣的效果也是相当明显的。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就能喜欢学习,上课能积极参与,精力集中,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学习,能提出各种疑难问题,勤于请教;能积极参加学习小组的讨论研究,设法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并且主动地寻找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他们的学习目标已不是为了分数,而是切切实实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三、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参与,即主体参与认识的行为实践不是被强制的、勉强的、被动的,而是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如果学生主动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因此,我们应创设情景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所以,我们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学生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首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学以思为贵”。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现在有些学生不但手懒,脑子也懒,有一点难题就想问,总想依赖别人。学生一看题目较难尚未好好琢磨就去问老师,这时候如果老师鼓鼓劲,学生仔细一分析,可能就想出来了。如果鼓劲还不行,老师可以给学生指思路。要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学问学问,又学又问。好问也应有一定的方法,也是需要培养的,好问不等于胡问瞎问。好问首先要问自己,要多给自己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盲从,别人的答案究竟对不对,还要经过自己思考、鉴别。将别人的答案同自己原先的想法对比一下,想一想自己与别人的差别,从而发现自己思维的毛病,学习人家思维的方法。只有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其次,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不少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大部分能解决问题,只要让学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师稍加点拨即可,节约大量时间,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发展。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内容,要强调学生动手操作,而且要引导学生在相互合作下进行,使学生互相帮助、促进、检查。教师要投入到小组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现,提高学生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单一,题目形式稍有变化往往会影响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甚至失误。设计一题多想,同一问题多种解决等,在学生独立解决的基础上,然后组织小组讨论、辨别、交流,有利于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三、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不断完善。作为教师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大组的交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的优势得到充分发展。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用优势去克服劣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现在列举几种例子:

例一,发现别人,互相学习。同学们互相学习,发现别人的优势。由于优势原则被同学们理解了,发生了可喜的现象;学习差的学生写了优生的名字;学习优的学生写了差生的名字,他们都在找别人的闪光点,这样的学习形式有利于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

例二,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在组织学生小组学习的基础上,提倡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竞争。因为学生不仅要完成自己的任务,同时要与其他组员密切合作,只有这样才能超过别的组。比如同一个问题,看哪一组先解决,解决的方法多,找到了最佳解决办法,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三,互改作业,重新认识。作业批改过去由教师一手包办,学生的参与性不够。小组中的批改往往特别认真负责,要求特别严格,对于分歧的地方还会争论得面红耳赤,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作了再一次的认识,并逐步锻炼了学生的评判能力,提高了认识水平,使课堂学习显得更加丰满和完善。当然,组织学生批改,内容要选择,如果是开放性题目,会更有价值。当然教师要加强批改指导,逐步提高批改要求。

四、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调控功能,使学生学有动力,学有方向,学有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引导。事实上,任何人都有获得新鲜刺激的需求,对于儿童而言,更是渴望变化,期待惊喜,追求新鲜。我们为何不尝试多种多样的评价,在评价的方式方法上创新求变呢?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第四篇:探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探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探索情境创设的有效性、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操作的有效性、课堂练习的有效性、课堂反馈的有效性,要努力创设优质高效的课堂。

1、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三者”的作用,认真实施教学方案。一方面要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另一方面又要随时准备根据学生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案。

2、上课时教师要精神饱满,教态自然、亲切,与学生平等交流,努力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坚持用普通话讲课,语音清晰,表达严谨;板书整洁,字迹端正,板书布局能体现认识过程,并且尽量做到重点突出。

3、抓好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教学时应重视向学生揭示知识发生、发展的背景以及形成的过程。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主动尝试、大胆猜想、认真推理,并注意算法的多样化。计算教学要重视口算训练和算理的理解,注意算法的多样化;应用题教学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重视直观和实际操作,突出基础结构和数量关系的分析,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几何形体知识的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和自觉检验等学习习惯,使学生在形成认知结构的同时,能力和习惯都得到相应地发展。

4、提倡启发式,反对满堂灌以及满堂问。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有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和时间;注意适时运用“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形式,让儿童在接触客观世界的同时,和学习伙伴一起理解学习任务,探索、发现数学规律,各抒己见,相互启发,交流补充;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课本的习惯和能力,指导并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合作学习要做到科学分组,一般2—6人为宜,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表达自己的意见,在倾听别人意见的基础上反思自己的观点,要鼓励学困生积极发言,展示自我。

5、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要简单明了,有思考价值,有适当梯度,注意因人而宜;提问面要宽,学生回答有困难时,要耐心启发;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绝不放过学生回答中的错误和含糊之处。

6、实施学习活动要注意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境或问题情境,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他们质疑问难;恰当地评价学生通过努力之后取得的进步,使每个学生都相信自己能学好。

7、每节课都应按时上课,应合理分配好课堂教学时间,充分利用每节课的最佳时间,一般应在前15-20分钟完成主要教学任务,并保证学生有10分钟左右的集中练习时间,让学生在课内完成课堂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

8、根据教学内容及现有条件,充分有效地运用图表(模型)等教具、学具和电教手段,增加直观性,注意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用活用好多媒体课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9、加强信息反馈,及时调节教学。教学中应通过观察学生的眼神、表情,以及提问、操作、练习等途径,了解学生认知的心态和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与教学方法。学生课堂作业时,应注意巡视,适当进行个别辅导。

10、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积极创造数学阅读的氛围;具体指导学生读题,必要时圈画;加强对数学课本的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点滴看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点滴看法

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如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我们值得探索和思考的问题。在数学新课程理念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增强教学有效性是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目的我担任的是小学中段的数学教学工作作了很多的思考和尝试。我认为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学生就会是被动的学习在这种状况下学习的效率很差。我觉得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资源、直观教具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创设情境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校教导处组织的送村下乡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在设计数学《可能性》教学内容中我以游戏设计为载体设计了大量的猜一猜、抽签等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就是要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教学活动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在游戏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课堂教学效果好深受同仁的好评。

二、教学目标的准确做到全面化。教师应下工夫、花力气研究教材认真制定好教学目标在目标的确定上做到准确性和合理性。教学目标是教学中必须考虑的要素它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首先在认真分析学生的现状况和客观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过程是否有效决定教学质量成败。 课堂教学面对的对象是全体学生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因此一堂好课是所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学生学习过程是否有效则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教学过程中的粗放或精细正是导致教学质量差异的关键因素所在。

1、教学准备工作不充分、不完善导致教学效率差。听了不少的课也看了不少的教学资料不少的教师在教学准备这一环节做得不到位对学生和教材分析不足致使教学任务不能很好的完成。拖堂的、重点和难点没解决好的等等例子很多。

2、课堂教学需精细化而和谐。在新课程理念下有些老师进入一个误区认为一堂好课就是看闹不闹热是否忠实教材。我认为这样也难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加强合作、交流、探究有效地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求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在数学新课改理念中师生角色的转变是相当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要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活动时间与思维空间给学生提问题及质疑问难的时间与机会。要给学生合作、交流、探讨的机会使他们在复习中动手、动口、动脑、多实践、多思考。引导学生自己检查、自测、自评、查漏补缺、置疑解难针对各自的学习缺陷进行温习补救使学生成真正的学习主体。在送教下乡活动中我精心设计了数学《可能性》中的学生学习方式。高度重视学生的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学生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满怀激情的参与学习体验学习中乐趣真正快乐有效的学习中获取知识。

三、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1、由于每个学生的智力、阅历、家庭环境等不同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尤其对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在复习时要给予更多的关注以鼓励评价为主对他们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鼓励对学习较好的学生要鼓励其更上一层楼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对于不同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进行分层指导分层练习要特别关注学困生的转化和帮扶工作。

3、练习形式多样精选习题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不同的练习同时避免重复机械的练习。总之数学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效的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生活”之味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下载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探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探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杂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杂谈 澄江中心 杜文鹏一、选择这个话题的几个原因二、有效教学的有关概念和因素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的几点感性标准四、教学有效的关键:教材解读......

    毕业论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学号: 1241001253604 河 南 广 播 电 视 大 学 毕 业 论 文 2012 年 级: 专 业:汉语言文学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届 2012级 赵 风 云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2012......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__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1.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要激励学生,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沟通与理解;要允许学生犯“错误”......

    论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郴州市桂阳县流峰中心校欧阳金香【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组织的诸多语文活动是否有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贵州省正安县土坪镇中心小学 袁 辉 邮编:563402 内容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同行们研究和思考的不少。我们的认为是只要做好小学语......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报告 XX学校:方正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的基本性质首先是“工具”,是人们用语言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用语文来学习......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白泥塘小学 张 玲 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在于教师对学生兴趣点的充分挖掘,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调动。教师必须与文本有机地结合,用真......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方案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方案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 小学数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掌握有效知识不仅是提高效率的主要标志,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