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化学实验1-1蓝瓶子实验教案(版选修6)
实验1-1 蓝瓶子实验 要点剖析
蓝瓶子实验原理:
亚甲基蓝是一种暗绿色晶体,溶于水和乙醇,在碱性溶液中蓝色亚甲基蓝很容易被葡萄糖还原为无色亚甲基白。振荡此无色溶液时,溶液与空气中的接触面积增大,溶液中氧气的溶解量就增多,氧气把亚甲基白氧化为亚甲基蓝,溶液又呈蓝色。静置溶液时,有一部分溶解的氧气逸出,亚甲基蓝又被葡萄糖还原为亚甲基白。
若重复振荡和静置溶液,其颜色交替出现蓝色—无色—蓝色—无色„„ 的现象,这称为亚甲基蓝的化学振荡。它是化学反应体系交替发生氧化与还原反应的结果。由蓝色出现至变成无色所需要的时间是振荡周期,振荡周期的长短受反应条件如溶液的酸碱度、反应物浓度和温度等因素的显著影响。
典例剖析
[例1] 化学中有许多有趣的实验,如下介绍的“蓝瓶子”实验就是一例。
在250 mL平底烧瓶中依次加入2g氢氧化钠、100mL蒸馏水、2g葡萄糖(粉末),振荡使其溶解。滴入4~6滴0.2%的亚甲基蓝溶液,塞上瓶塞(如图),振荡烧瓶,溶液呈蓝色。静置,约3分钟后蓝色消失,变为无色。再次振荡,无色溶液又呈蓝色。可反复多次。为探究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有人做了以下实验。
(1)从烧瓶中取出溶液注满一支试管,塞上橡皮塞。试管中的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再振荡试管溶液不能变蓝。
(2)在原烧瓶中经A处鼓入空气,又慢慢变蓝了。静置片刻后,蓝色又消失。再次鼓入空气,又慢慢变蓝。
(3)为了进一步弄清是何种成分引起的,他又继续探索。从A处改通纯净的N2、CO2,都不能使烧瓶中的无色溶液变蓝。把制得的氧气从A处通入,发现上述无色溶液慢慢变为蓝色,到此为止,“蓝瓶子”实验原理有了科学结论,请总结“蓝瓶子”实验的变色原理:。剖析:亚甲基蓝在碱性溶液中很容易被葡萄糖还原为无色亚甲基白,振荡此无色溶液时,溶液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溶液中氧气的溶解量就增多,氧气把亚甲基白氧化为亚甲基蓝,溶液又呈蓝色。静置此溶液时有一部分溶解的氧气逸出,亚甲基蓝又被葡萄糖还原为亚甲基白,所以蓝色消失,变为无色。(1)烧瓶中取出溶液注满一支试管,塞上橡皮塞,试管内没有空气,故不能把亚甲基白氧化为亚甲基蓝,所以再振荡试管,溶液不能变蓝。
解答:首先亚甲基蓝被葡萄糖还原为无色的亚甲基白,还原后的无色物质,又被空气中氧气氧化,又成为亚甲基蓝,反复作用。
评点:化学变化往往受多个因素所控制,在研究其变化规律时,为了避免各因素相
互作用带来的复杂性,在科学实验中,经常采取“逐个解决”的方法。如固定其他因素,只让一种因素变化的方法。例如,我们曾做过溶液的酸碱度、反应物浓度和温度等因素对亚甲基蓝振荡反应的影响。这种控制一些条件不变,研究某一因素对反应影响的实验方法已经成为最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
[例2] 甲乙两同学进行课外实验,各取250mL无色透明饮料瓶一只,依次加人4g氢氧化钠、4g葡萄糖、半瓶水、3滴0.2%的亚甲基蓝溶液(一种氧化还原指示剂)旋上瓶塞振荡,溶液呈蓝色。静置后溶液变为无色。甲再次振荡,又呈蓝色,静置后又变为无色,多次反复可重现上述现象。而乙在蓝色消失后,向瓶内加满水旋上瓶塞,振荡却不再出现蓝色,乙认为是物质浓度不同引起的。甲设计并完成了一个实验,否定了乙的说法。你认为甲实验的操作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振荡后出现的蓝色主要与
_____有关(填写化学式,下同);蓝色消失又与有关。
剖析:甲既然否定了乙的说法(物质浓度不同引起,即水量多少),再分析甲同学实验中饮料瓶未充满(有空气)而乙同学实验中饮料瓶充满(无空气),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将“乙瓶中溶液倒掉一半(一部分)后,振荡即可出现蓝色。也可向乙瓶中通人氧气或空气,即可出现蓝色”。
解答:将乙瓶中溶液倒掉一半(一部分)后,振荡即可出现蓝色。也可向乙瓶中通人氧气或空气,即可出现蓝色。振荡后出现的蓝色主要与02有关,蓝色消失又与葡萄糖有关。评点:这是一道实验探究题,解题思路:先通过对比找出实验的不同之处(操作、现 象等),再揭示实验现象不同的本质,然后从本质上设计相应的实验验证。探 究性实验题是中学教学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类与研究性学习相适应的题型。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对问题解答过程的探究性,其答案也往往具有开放性。这类试题的命题形式包括实验方案的设计、对实验过程及结论的评价以及对实验的假设与验证等等。这类试题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能充分体现出同学们的思维方式,并反映出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巩固练习
1.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加少量葡萄糖溶液,加热煮沸,出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中氢氧化铜作________剂,葡萄糖发生_____________反应。
2. 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对亚甲基蓝振荡反应有显著影响。课后提升
3.为了弄清亚甲基蓝的变色机理,现通过“蓝瓶子”实验来证明。即在不同的糖溶液中加入亚甲基蓝试剂,“振荡→静置”,得出下表结论。配制的各种糖的 “蓝瓶子”
“振荡→静置”过程中是否有“蓝色→无色”转变
“蓝色→无色”转变过程 所需时间(s)
1. 可溶性淀粉 2. 蔗糖 3. 果糖 4. 葡萄糖 5. 麦芽糖
无 无 有 有 有 —— —— 10→5 60→50 110→70
查找资料得知,亚甲基蓝的变色机理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蓝瓶子”实验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葡萄糖为例说明亚甲基蓝的变色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做“蓝瓶子”实验时,为什么容器不能密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蓝瓶子”实验和亚甲基蓝变色原理的分析,你认为亚甲基蓝试剂在物质鉴别中有何新的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亚甲基蓝在碱性条件下与葡萄糖作用生成亚甲基白。
著名的蓝瓶子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①如图示在250mL锥形瓶中,依次加入2 g NaOH、100 mL H2O和3 g葡萄糖,搅拌溶解后,再加入3~5滴0.2%的亚甲基蓝溶液,振荡混合液呈现蓝色; ②塞紧橡皮塞(活塞a、b关闭),将溶液静置,溶液变为无色; ③再打开瓶塞,振荡,溶液又变为蓝色;
④再塞紧橡皮塞,将溶液静置,溶液又变为无色。以上③、④可重复多次。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某学生将起初配得的蓝色溶液分装在A、B两支试管中(如上图,A试管充满溶液,B中有少量溶液),塞上橡皮塞静置片刻,两溶液均显无色。若再同时振荡A、B试管,能显蓝色的是__________(填“A”或“B”)。
⑵若塞紧锥形瓶塞并打开活塞a、b,通入足量氢气后,再关闭活塞a、b并振荡,溶液能否由无色变为蓝色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若塞紧锥形瓶塞并打开a、b通入足量氧气,溶液能否由无色变为蓝色_________(填“能”或“不能”)。
⑶上述转化过程中,葡萄糖的作用是__________,亚甲基蓝的作用_____________;
⑷上述实验中葡萄糖也可用鲜橙汁(其中含丰富维生素C)代替,这是因为维生素C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该实验中③、④操作能否无限次重复进行__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篇:选修 6化学实验
选修 6化学实验
1、科学探究 设法控制实验条件,制备较纯净的氢氧化铁白色沉淀
2、实验1-1蓝瓶子实验
3、实践活动 水的电解与氢氧混合气体爆鸣的微型实验
4、实验1-2氯气的生成及其性质的微型实验
5、实验1-3污水处理——电浮选凝聚法
6、实践活动纸上层析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
7、实践活动渗析分离实验
8、实验2-1纸上层析分离甲基橙和酚酞
9、实验2-2海水的蒸馏
10、实验2-3从海带中提取碘
11、实践活动利用废旧泡沫塑料制燃油、燃气
12、实践活动氯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操作方法改变结果比较
13、实验2-4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14、实验2-5乙酸乙酯的制备及反应条件探究
15、实验2-6氢氧化铝的制备
16、科学探究 1)用实验证明市售胃药片的辅料中含淀粉
2)设计实验鉴别四种白色粉末,氯化钠、氯化钡、碳酸钠和无水硫酸铜
17、实验3-1几种无机离子的检验
18、实验3-2几种有机物的检验
19、实验3-3植物体中某些元素的检验
20、实践活动 用中和滴定法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
21、实践活动 用比色法测定自制硫酸亚铁铵的纯度
22、实验3-4酸碱滴定曲线的测绘
23、实验3-5比色法测定抗贫血药物中铁的含量
24、实验3-6食醋中总酸量的测定
25、实验4-1纯净物与混合物性质的比较
26、实验4-2金属镁、铝、锌化学性质的探究
27、实验4-3含氯消毒液性质、作用的探究
28、实验4-4饮料的研究
29、实验4-5综合实验设计实践
第三篇:化学实验教案
案例1 口香糖去哪里了 【实验器材】 口香糖,巧克力 【实验介绍】
请孩子先嚼1片口香糖,片刻后再嚼1块巧克力,将口香糖和巧克力在口中一起嚼,孩子亲身体验到口香糖的“嚼劲”失去,疑问“似乎口香糖没有了”。
【教学流程】(教师的行为和提问想吃口香糖吗一为什么喜欢吃一吃口香糖的好处一吃完口香糖随便丢弃吗一口香糖粘在地面或地板上的坏处一有什么办法清除地面或地板上的口香糖一请同学做实验一引导学生感受巧克力溶解口香糖的神奇效果一请大家反思“用巧克力去除口香糖是否切实可行?”一鼓励“大家能不能以后从巧克力中研究开发出专门清除口香糖污迹的清洁剂?”
【目标整合】
用一小块口香糖引导学生体验过程,信手拈来,却意义非凡:实验前观察口香糖的状态、颜色、香气;实验中感受口香糖在口中的状态和甜味变化。
口香糖是小学生们喜爱的零食之一,但很多孩子只是单纯觉得好吃,并不清楚吃口香糖的益处,我们在实验前通过正向引导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吃口香糖对人体的三点好处:清新口气、清洁牙齿、加有木糖醇的口香糖可以减少嘴里的酸性程度,有效防止蛀牙,起到保护牙齿的作用。通过体验这个小实验,不仅增加了学生对口香糖的认识和吃口香糖的目的性,还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应用体验的经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试验原理】
巧克力中的热量把口香糖中的胶质破坏了 案例2你也可以制作喷泉 【实验器材】
“曼妥思”薄荷糖,250 mL可口可乐 【实验介绍】 将可乐瓶盖打开,将1包“曼妥思”薄荷糖倒入瓶中,可口可乐会迅速且大量地从瓶里涌出,如喷泉一般。【教学流程】 提问:“喜欢喝可乐吗”一观察“可乐中有什么配料”一为什么喝完可乐常常会打饱嗝一有没有尝试“曼妥思”薄荷糖丢进可乐一实验演示一实验告诉了我们有什么危害一如何利用此实验丰富生活 【目标整合】
提醒学生观察可乐的配料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从身边学习科学知识的意识。喝多了碳酸饮料容易打嗝是很多同学经常体验的生活现象,教师就这一体验出发作出浅显解释,突出二氧化碳的变化。该实验虽然现象明显,但作为老师也要告诫小学生不能将可乐和“曼妥思”薄荷糖一起食用,否则会造成一定危险。教师也应再从积极的一面进行启发,鼓励学生模仿此实验自制喷泉,学会用身边的事物丰富自己的生活,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操。【试验原理】
会发生“沸腾可乐”现象,这种现象应该是由于饮料中的二氧化碳与糖果疏松易吸水表面的渗透作用所致。也可能是柠檬酸等酸性物质与碳酸饮料中的碱性物质混合后,会形成柠檬酸钠,过程中还会释放出二氧化碳。因此如果糖果中含有柠檬酸,那么“沸腾可乐”产生的原理就有可能是酸碱物质混合后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进而造成喷涌。案例3薯片为什么不能多吃 【实验器材】
酒精灯,火柴,坩埚钳,薯片 【实验介绍】
用坩埚钳夹住1片薯片在酒精灯上点燃,引导学生从视觉、嗅觉、听觉和感觉四个角度观察薯片燃烧的过程,并做好现象记录。【教学流程】 提问“大家平时喜欢吃薯片吗”一做实验一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一熄灭酒精灯时讲解燃烧三要素一冬天为什么总要吃东西一薯片放热能用于什么一你们知道多吃薯片的坏处吗一生活中还有哪些垃圾食品 【目标整合】
通过薯片的成分介绍,学生可以了解这是一种.高热量且会致癌的食品,多吃对身体不益,彻底颠覆学生对此类零食的观念。再让同学列举生活中的垃圾食品,教师进行总结,培养学生健康的饮食习惯。
熄灭酒精灯时教师讲解燃烧的三要素:空气,温度和可燃物,使学生系统地认识燃烧概念。实验中要求学生及时地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素养。案例4面条可以变色吗 【实验器材】
研钵,胶头滴管,3支试管,紫甘蓝(紫包菜),酒精,水,白醋,食盐,发酵粉
【实验介绍】 取紫甘蓝菜叶于研钵中,加入少许酒精,进行研磨,制出紫甘蓝汁。将紫甘蓝汁加入3支试管中,并分别滴入少量白醋、食盐溶液和发酵粉溶液,观察颜色的变化。再将滴人白醋和发酵粉溶液的试管混匀,观察颜色变化。【教学流程】
普通的面条是什么颜色一想亲手制作可以变色的面条吗一介绍紫包菜一做实验一鼓励学生猜测颜色的变化一指导学生观察记录颜色的变化一思考“如何制作三色面条”
【目标整合】
紫甘蓝是一种很好的营养健康食品,教师通过介绍向学生推广,并通过此实验使学生初步认 识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以及区别它们的方法。实验中教师应不急于添加试剂,鼓励学生猜测溶液颜色的变化,增加学生的实验参与感和对实验结果的期待感。
实验后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此实验现象设计制作三色面条,培养学生善于将知识活学活用的意识。
案例5牙膏大“PK” 【实验器材】
个杯子,4只带壳熟鸡蛋(大小颜色相近),一瓶1.25 L可口可乐,4支牙刷,牙膏(高露洁,佳洁士,中华,两面针各一支 【实验介绍】
学生在4个鸡蛋壳上分别均匀涂刷四种品牌的牙膏,保持5分钟后洗掉,并在外壳上做上记号。取个杯子,各倒上半杯可乐。将4个涂过牙膏的鸡蛋分别放入4杯可乐中,让学生观察蛋壳表面所起的变化,持续时间约10分钟。将四个鸡蛋取出,两两一组,互相碰撞(保证碰撞部位相同),两组中蛋壳被撞碎的被淘汰,没被撞碎的再互撞,最终没被撞碎的蛋壳上所涂的牙膏在“PK”中获胜。【教学流程】
教师提问“平时用什么保护牙齿”一“用什么牙膏呢”一“儿童牙膏和成人牙膏有什么区别”一“介绍“氟中毒”一“哪种品牌牙膏比较好呢”一学生实验、对比一引导学生反思该实验的“不公平”一学生讨论、总结实验需要考虑的变量 【目标整合】
此实验改自一则牙膏广告,将原来实验中的酸换成了可乐。牙齿表面和蛋壳类似,常喝可乐会使牙齿变软,但牙膏可以帮助我们保护牙齿,使牙齿更坚固健康。通过此实验告诉学生要少喝可乐等碳酸饮料,并坚持每天刷牙。
烧不着的棉布
棉布是由棉花制成的,棉花主要的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分子构成的,它含有碳、氢、氧元素,所以是可燃的物质。布条事先浸过30%的磷酸钠溶液,晾干后再浸入30%的明矾溶液中,再晾于,这样,布条上就有两种化学药品,磷酸钠和明矾,磷酸钠在水中显碱性,而明矾在水中显酸性,它们反应之后除生成水外,还生成不溶解于水的氢氧化铝。所以实际上棉布条被一层氢氧化铝薄膜包围了,氢氧化铝遇热后又变成了氧化铝和水,就是这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保护了布条,才免于火的袭击。经过这样处理过的棉布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建设上都广泛的应用。
液体里面的星光
在一支较大的试管中,加入几毫升无水乙醇(或者是90%的乙醇),再慢慢滴入等量的浓硫酸,在试管背面衬一张深蓝色的纸。摇振试管后,关闭电灯,用小匙挑一些高锰酸钾晶体,慢慢撒在液面上,晶粒在溶液中逐渐下落,你就可以看到火星点点,恰似秋夜的星光,还有轻微的炸裂声。那么,高锰酸钾、酒精的混合液里,为什么会发光呢?
因为高锰酸钾和浓硫酸接触,便产生氧气,它的氧化力很强,能使混合液中的酒精燃烧而发出闪闪的火花。在黑暗的地方看,火花便格外明亮
小木炭跳舞
取一只试管,里面装入3一4克固体硝酸钾,然后用铁夹直立地固定在铁架上,并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当固体的硝酸钾逐渐熔化后,取小豆粒大小木炭一块,投入试管中,并继续加热。过一会儿就会看到小木炭块在试管中的液面上突然地跳跃起来,一会儿上下跳动,一会儿自身翻转,好似跳舞一样,并且发出灼热的红光,有趣极了。请你们欣赏一下小木炭优美的舞姿吧。你能回答小木炭为什么会跳舞吗? 答案
原来在小木炭刚放入试管时,试管中硝酸钾的温度较低,还没能使木炭燃烧起来,所
以小木炭还在那静止地躺着。对试管继续加热后温度上升,使小木炭达到燃点,这时与硝酸钾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使小木炭立刻燃烧发光。因为硝酸钾在高温下分解后放出氧来,这个氧立刻与小木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这个气体一下子就将小木炭顶了起来。木炭跳起之后,和下面的硝酸钾液体脱离接触,反应中断了,二氧化炭气体就不再发生,当小木炭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落回到硝酸钾上面时,又发生反应,小木炭第二次跳起来。这样的循环往复,小木炭就不停地上下跳跃起来。
第四篇:化学实验
鱼塘中学危险化学实验药品安全管理自查报告
为了贯彻上级《进一步加强学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通知》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学校危险化学品的使用、管理,保障学校和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我校近期对化学药品安全使用、管理进行了一次彻底检查,现就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机构健全
为了加强对学校危险化学品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工作,我校成立了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要求检查组成员采用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对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二、建立完善的制度
化学仪器室、实验室各种制度齐全,均上墙公示。具体有《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危险化学品使用制度》、《实验室管理人员职责》、《仪器室管理人员职责》、《化学品使用登记制度》、《化学实验应急处理办法》、《化学实验废液处理办法》等。
三、明确任务,责任到人
学校为了加强对化学药品的管理,实行问责制,谁主管谁负责,出现问题,一查到底。化学仪器室、化学实验室由李某老师和蔡某老师具体负责,科研处主管,检查组督促。
四、检查情况
1、化学药品按要求管理。
2、易燃品、易爆品有专门的柜子存放并加锁。
3、危险化学品有专柜,柜上有两把锁,管理员和主管领导各持一钥匙,需两人同时到场才能打开取用药品,危险化学品有清单。
4、有药品使用登记记录,取出时间及归还时间、取出数量、使用数量、剩余数量、剩余药品处理方式等均有详细记录。
5、化学实验废液处理有记录。
6、仪器室有急救箱,急救箱里有常用急救药品,包括止血类药品、注射器等,考虑到离医院较近,因此急救箱中没有更多的药品准备.四、存在问题
1、过期药品还在保存,不敢私自处理,有些标签己模糊不清。
2、实验室、化学仪器室没有两把锁。
3、有些化学药品需计划采购。
五、改进
1、学校将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对过期药品,我们将与相关部门联系,予以处理。
2、需计划采购的化学药品由总务处和化学教师共同采购。
为了配合我市的这次化学危险药品大检查工作,我校将仔细排查,精心安排,努力改进,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安全、祥和的生活学习的环境。
2014年9月29日
第五篇:化学上册实验教案-
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目的:
1、培养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实验器材:蜡烛、小木条、烧杯2个、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观察把蜡烛投入水中的情况。
2、燃着时,火焰分几层,用小木条比较火焰不同部分温度的高低,用烧杯推测燃烧后的生成物。
3、燃灭后,用火柴去点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实验现象:
1、蜡烛是乳白色,柱状固体、无味,能被轻易切成处,放于水中飘浮于水面上。
2、火焰分为三层。小木条上外焰接触的部分被烧焦得最厉害,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珠,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3、白烟能被点燃。分析及结论:
1、蜡烛难溶于水、质软。
2、外焰温度最高,蜡烛燃烧有水和CO2生成。
3、吹灭蜡烛后的白烟是可燃物。
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实验目的: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
实验器材:水槽、集气瓶4个、玻璃片4块、滴管、石灰水、饮料管、小木条 实验步骤:
1、用吹气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
2、收集两瓶空气。
3、在1瓶空气和1瓶呼出气中滴入石灰水、振荡。
4、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中。
5、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实验现象:
1、滴入石灰水后,充满呼出气的集气瓶更浑浊一些;
2、插入呼出气中的木条立即熄灭,插入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过了一会儿才熄灭;
3、呼气后干燥的玻璃片上有较多的水珠。分析及结论: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有CO2含量较高,吸入的空气中O2含量较高,呼出气中H2O含量较高。
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3: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熟练掌握药品的取用,给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的操作 实验器材:镊子、药匙、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锌粒、盐酸、碳酸纳粉末、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实验步骤:
一、药品的取用
1、用镊子夹取了粒锌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2、取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并半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3、量取2ml盐酸加入到试管2中,往试管一中滴加盐酸。
二、结物质的加热:取2ml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三、洗涤仪器:将本实验中所用的试管、量筒洗干净。实验现象:
一、3加入盐酸后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外壁发热。
二、先产生蓝色紫状况淀,受热后,变为黑色的沉淀。分析及结论:
一、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盐酸也锌粒反应放出氢气。
二、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生或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
三、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我们安全、正确、快速的进行实验并获得可靠结果的重要保证。
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4: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及氧气的性质 实验目的:
1、掌握用KMnO4制取O2的方法
2、了解O2的化学性质。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试管、水槽、集气瓶、镊子、KmnO4、木炭、石灰水、细铁丝、酒精 实验步骤:
一、氧气的制取:
1、查,先在水槽中装适量的水,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往试管中装入KMnO4,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定,固定各仪器(注意,铁夹夹在试管中上部,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酒精灯与试管底部的距离)。
4、倒,把两个装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倒立在水槽中。
5、点,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6、收,待气泡连续、均匀的放出时,开始收集,收集好后在水中盖上玻璃片取出正放于桌上。
7、移,先将导管移出水面。
8、灭,最后熄灭酒精灯。
二、氧气的性质:
1、把烧到发红的木炭伸入到氧气瓶中,熄灭后滴入石灰水,振荡。
2、把细铁丝先沾点酒精,点燃,再伸入到O2瓶中。实验现象:
1、木炭在O2中燃烧,发白光、放热、滴入的石灰水变浑浊。
2、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一种黑色的熔融物。
分析及结论:
1、CO2CO2,CO2使石灰水浑浊
2、FeO2Fe3O4
3、可燃物如:木炭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如铁却可以在氧气里燃烧,说明O2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点燃点燃 4
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5.1: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实验目的:验证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器材:
锥形瓶、天平、酒精灯、玻璃管、小气球、白磷 实验步骤: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比较
1、在玻璃管的一端系牢一个小气球,将玻璃管插入胶塞中。
2、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一小粒白磷,塞上胶塞使玻璃管下端能与白磷接触。
3、将该装置放于天平上用砝码平衡。
4、取下锥形瓶,将玻璃管灼烧至红热,放回瓶中,塞紧胶塞,将白磷引燃。
5、冷却后又放回天平上。实验现象:
引燃白磷后,瓶内充满大量白烟,小气球膨胀,冷却放回天平后,天平依然平衡。分析及结论:
瓶内发生反应:PO2P2O5,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即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点燃
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5.2: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实验目的:验证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器材:
烧杯(100ml)、天平、硫酸铜溶液、铁钉 实验步骤:
铁钉与CuSO4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1、在100ml烧杯中加入30ml CuSO4溶液,准备3根光亮的铁钉。
2、将溶液、铁钉一起放于天平上称量,记录质量m。
3、将铁钉投入杯中,几分钟后,将其放于天平上称量记录质量m2。实验现象:
1、烧杯中溶液的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铁钉表面履盖了一层红色粉末。
2、m1=36g m2=36g 分析及结论:
烧杯中发生反应:铁+硫酸铜→铜+硫酸亚铁,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即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实验名称:实验室制取CO2的研究与实践
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6: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与实践 实验目的:设计CO2的制取装置并验证产生的气体 实验器材:
锥形瓶、长颈漏斗、集气瓶、导气管、试管、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1、思考实验室制取CO2气体时应考虑的因素
2、选择P111上提供的仪器设计出制取CO2的装置,并相互讨论、交流,选出最佳装置。
讨论的结果是最佳装置有两种,分别应包括以下仪器: ①试管、导管、集气瓶。
②锥形瓶,长颈漏斗,导管,集气瓶
3、制取并检验CO2 实验现象:
1、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大理石逐渐缩小甚至会消失。
2、将产生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后,石灰水变浑浊。分析及结论:
1、实验室制取气体应先考虑①选择适当的反应。②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的条件。③用排空气法还是排水法收集气体。
2、大理石与盐酸发生的反应是:CaCO3+2HCl=CaCl2+CO2↑+H2O 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