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全文5篇)

时间:2019-05-15 01:52: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

第一篇: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

1、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学校教育专门组织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而且包括半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网络教育等。

3、教育功能就是指教育在其内部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和与外部的各种关系中所表现出的特性和能力。

4、教育目的(狭义)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和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

三、1.只要学生获得了知识,那能力就会自然得到发展。× 答:错,知识的掌握是形成能力不可或缺的前提,但是,学生能力的发展不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自发的进行,认为学习了知识就自然而然的发展了能力,或有了能力就自然掌握了知识的看法都是错的,知识和能力之间的转化是需要具备一定条件的。

2.学生知识经验的获得与其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是成正比的。×

答:错,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以知识为基础,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动他们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俩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但并不意味着学习知识越多,思想道德水平越高。

四、1.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一)国家的教育目的

国家的教育目的居于第一个层次,它是由国家提出来的,其决策要经过一定的组织程序,一般体现在国家的教育文本和教育法令中。

(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培养目标。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对象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制定培养目标需要考虑各自学校学生的特点。(三)教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它们彼此相关,但相互不能取代。目的与目标根本不同,目标是可以测量的.但不能测量目的。2.我国新时期的教育目的是什么?

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教育目的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的。它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据。

3.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答:(4)1.明确教学目的 2.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 3.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解决学生的疑难,促进他们的发展。5.组织好教学活动 6.布置好课外作业

4、联系实际谈谈班主任家访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家访是班主任主动到学生家里,就孩子的学习、心理等方面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从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行为。有的班主任以时间紧、教务重;还有的班主任认为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家访大可不必挨家挨户一一到位,一个电话就可以解决问题……其实这有违于一个优秀班主任的准则。家访是班主任同家长交流情况,统一认识,以便共同教育好学生的一条有效途径。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总结出了班主任家访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明确家访目的,每次家访时应注意言行举止,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2、家访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一定要注意方法方式,不宜只向家长告状,要注意家访的实际效果。

3、尊重家长,加强与家长的感情联系。胸怀开阔,不计较个别家长对老师的偏见,绝对不允许与家长吵架,有失教师的尊严,应以为人师表的行为和风范,感动家长,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

4、重视家长意见,对家长所提的正确意见要虚心接受,好的意见或建议,及时反映学校领导;对家长因不了解学校实际而提出偏激或不很正确的意见,要耐心地给予解释,使家长理解和谅解。

5、每一次家访要提前一天发家访通知书,并做好家访记录。

五、1.新时代的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一:高尚的师德:

1、热爱教育事业,富有献身精神和人文精神,热爱教育事业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

2、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育好学生的重要条件,教师只有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

3、热爱集体,团结协作。一个学生的成才,绝非仅仅是那位教师的功劳,而是教师群体的智慧和共同劳动的结晶,是许多教育工作者团结协作、一致努力的结果。

4、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都要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老师首先要自律,用自己的行动展示高尚的道德,才能树立嵩高的威望,受到学生的尊敬。二:宽厚的文化修养: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其能力,促进其个性生动活泼地发展。因此,一个好教师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尤其是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学生的视野更为开阔,求知欲更强,教师应使自己的专业更加精深,文化素养更加宽厚。三:专门的教育素养:

1、教育理论素养,主要指教师对教育科学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能恰当的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概论、范畴、原理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能自觉、恰当的运用教育理论总结、概括自己的教学经验并使之升华,能清晰。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设想。

2、教育的能力培养,主要指保证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操作能力。

3、教育研究素养,指的是教师运用一定的观点方法,探索教育领域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为什么班级上课制一直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有没有不足之处?

班级上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他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变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当然肯定班级上课制并不意味着它已完美无缺,其局限性是:(1)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

(2)实践性不强,学生动手机会少。

(3)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主要接受现成的知识成果。

(4)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强调的是统一,齐步走。

(5)不能容纳和适应更多种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因为它一切都固定化、形式化,灵活性有限。

(6)不能保证真正的智力卫生的要求,往往将某些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人为地分割。

(7)还缺乏真正的集体性。每个学生独自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虽然向许多学生同样施教,而每个学生各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掌握。每个学生分别地对教师负责,他们即学生与学生之间并无分工合作,彼此不承担任何责任,无必然的依存关系。

所以班级上课制仍然可以改进,如增强班级上课制的弹性,加强班级中的小组与个别教学活动,改变讲台与学生课桌椅的传统排列等飞,班级活动不必局限于固定的教师里上课,还可以到特定的实验室、作业室里教学,到校外进行现场教学等。

六、案例2:有一次上课时,初二(3)班的刘强不好好听课,而把旁边的同学推来搡去,扰乱了课堂纪律。青年教师小李发现后先是高声喝斥,说刘强是“害群之马”,“朽木不可雕也”;又将刘强推出教室,罚站在楼道走廊。请分析说明:(1)小李老师的做法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哪些要求?(2)小李老师侵犯了学生的哪些合法权益?(3)你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样做才对?(1)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3分)(2)人身权、名誉权、受教育权;(3分)(3)

二、填空题

1.狭义的学校德育即指_道德教育______。2.学校德育具有社会性、__历史性_____、阶级性和民族性、_继承性______与世界性等特点。

3.德育内容主要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__道德教育_____和_心理健康教育______等构成。

4.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_个体社会化______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5.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_德育内容______和__方法_____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6.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起_主导______作用,受教育者是自我品德教育和发展的_主体______。

7.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_认识基础______。

8.德育的基本途径是__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_____。

9.为达到德育目的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是__德育方法_____。

10.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德育方法是__说服教育法_____。

11.说服法包括运用_语言______进行说服的方式和运用__事实_____进行说服的方式。12.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_教育者______的示范和__学生中的好榜样_____。

13.陶冶主要包括_人格感化______、__环境陶冶_____和艺术陶冶等。

14.品德评价法通常包括_______、批评处分和_______方式。

15.中学德育主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道德选择的能力、_______和_______能力。16.自我教育能力主要由自我评价、_______和_______等能力构成。

17.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____知___是基础,___行____是关键。18.“润物细无声"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__陶冶法_____。

1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__榜样示范法_____。

20.在德育认知模式中,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且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叫做 21.实际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_______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22.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_陶冶法______。

23.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作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_______,是对品德发展的手段。

1.道德教育 2.历史性继承性 3.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4.个体社会化 5.德育内容方法 6.主导主体 7.认识基础 8.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9.德育方法 10.说服教育法 11.语言事实 12.教育者学生中的好榜样 13.人格感化环境陶冶 14.表扬奖励操行评定 l5.抗拒腐蚀的能力自我教育的能力 16.自我激励自我调控 17.知行 18.陶冶法 19.榜样示范法 20.两难问题 21.实际活动 22.陶冶法 23.品德评价法

三、简答题

1.简述德育的意义。(1)德育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2.确立德育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1)社会发展的需要。(2)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3)民族文化与道德传统。(4)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3.简述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区别。思想品德教育过程:(1)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其实施属于教育活动过程;(2)是从外部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过程;(3)是受教育者与外界教育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思想品德形成过程:(1)思想品德是人的精神素质的组成部分,其形成属于人的素质发展的范畴;(2)是在外部影响作用下,道德主体内部自己运动的过程;(3)是道德主体与外界各种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4.德育过程有哪些规律? .(1)学生的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5.我国学校德育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4)因材施教原则。(5)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6.德育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1)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3)劳动。(4)共青团活

7.学校德育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1)说服教育法。(2)榜样示范法。(3)实际锻炼法。(4)陶冶法。(5)品德评价法。

8.运用品德评价法有哪些要求? .(1)公平、正确、合情合理。(2)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3)注重宣传与教育。

9.运用说服法进行德育要注意什么问题? .(1)明确目的性。(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3)注意时机。(4)以诚待人。

10.简述德育过程的结构。.(1)德育过程的结构是指德育过程中各种要素或各个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德育过程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2)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3)受教育者是德育的对象,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道德发展的主体。(4)德育内容是受教育者学习、修养和内在化的客体。(5)德育方法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发生作用的中介和手段。(6)德育过程不是几个要素的机械相加,各要素通过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实践的活动而发生一定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促使受教育者的品德发生预期变化。

11.简述中学德育的主要内容。.(1)政治教育。(2)思想教育。(3)道德教育。(4)心理健康教育。

12.简述德育过程中活动和交往的主要特点。.(1)具有引导性、目的性和组织性。(2)不脱离学生学习这一主导活动和主要交往对象的教师和同学。(3)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论述题

1.论述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德育规律。

(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学生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几个要素组成的。这几个因素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知,即道德认知,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是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也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它对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意,即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理智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行,即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作出的行为反应,是人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行为、外部表现,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2)德育过程就是知、情、意、行诸因素得到和谐统一一发展的过程,这四者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德育过程具有多端性。

2.结合实际分析学校德育如何贯彻导向性原则。(1)导向性原则的含义。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2)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第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第二,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第三,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3.评述道德教育的体谅模式。

(1)模式简介:体谅或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模式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为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等创立。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2)理论假设:①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帮助学生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职责;②道德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③鼓励处于社会试验期的青少年试验各种不同的角色和身份;④教育即学会关心。(3)围绕人际——社会情境问题的道德教育。①设身处地;②证明规则;③付诸行动。(4)简要的评论:①体谅模式在理论上的缺陷;②体谅模式的特色及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

4.某初中三年级一女生把一男同学向其表达“爱慕之意”的情书交给了班主任,班主任认为要严肃处理,“杀一儆百”,于是在班会时把这封“情书”公之于众,结果导致了该男生的休学。请用所学的德育规律、德育原则分析该案例。.

(1)这一案例中的班主任违背了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违背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2)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①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②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教育者要给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外因,又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促使其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有效地形成新的道德品质。③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教育者要注意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3)德育过程要坚持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①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含义,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②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及时检查,坚持不懈,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二、辨析题

1、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答:教学过程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教学过程要受认识论的一般规律所制约,所以要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习积极性。但是,教学过程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即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具有不同于人类总体认识的显著特点:①间接性,主要以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中介间接的认识世界;②引导性,需要在富有知识的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认识,而不能独立完成;③简捷性,走的是一条认识的捷径,是一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再生产。

2、学生在掌握系统知识的同时,也就发展了他们的智能。(×)①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智力的发展。

②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知识不等于智力。“填鸭式”教学、强行灌输和死记硬背,造成“高分低能”、“书呆子”。③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

3、教学就是教育。(×)

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积极引导下,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谈业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教学与教育:是一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只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等途径向学生进行教育。

4、巩固性原则要按教学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和学生认识发展的心理顺序进行教学(×)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以便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卓有成效地运用。巩固性原则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重视组织各种复习,在扩展、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按教学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和学生认识发展的心理顺序进行教学可以方便知识的理解加以巩固,但方法多种多样,不一定按照这种方法来教育。

5、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学习的动力系统,是培养和发展智能过程中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学习是一个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人的认识活动会形成一系列稳定的心理特点,这就是智力因素。在改造世界过程中,人的意向活动也会形成一系列稳定的心理特点,这就是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来说的,一般认为智力因素包括六个方面: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而非智力因素,则是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需要、目标、抱负、信念、性格、世界观等方面。

智力因素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发挥作用,非智力因素则是独立运行,并且各个因素发挥作用的水平也不一样。智力因素是智力活动的执行者,是智力活动的操作系统;非智力因素是智力活动的调节者,是智力活动的动力系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之间既存在很大的差别,同时又是密切联系,互相制约,互为条件,彼此促进的,学习活动就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系统共同参与的过程,学习成绩是这两个系统相互协调,共同发挥的结果。

三、名词解释

1教学

2教学原则

3教学过程

4直观性原则

1、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在教师有计划地组织与引导下,能动地学习、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发展自身的智能与体力,养成良好的品行与美感,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简而之,教学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地学习知识以或得个性发展的活动。

2、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原理。它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3、教学过程:指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过程。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

4、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图像,聆听教师用语言对所学对象的形象描绘,形成有关事物具体而清晰的表象,以便理解所学知识。

四、简答题

1、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答:①引起学习动机

②领会知识:这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③巩固知识

④运用知识

⑤检查知识(包括技能和各种认识能力)

2、教学活动中怎样准确理解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作用?

答:直接经验是就是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间接经验是指他人的认识成果。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反映了教学中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感性知识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知与行的关系。

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在教学中,学生主要是学习间接经验,并且是间接地去体验。以间接经验为主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这是学校教育为学生精心设计的一条认识世界的捷径。

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要使人类的知识经验转化为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的知识,必须以个人以往积累的或现实获得的感性经验为基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既要防止过分强调系统知识传授,又要防止过分重视学生个经验的积累。

3、谈谈教学活动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之间的关系。

答: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两统一于教学活动中。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 的基础。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为智力提供了前提条件。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信赖于他们的智力的发展。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的规律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正确处理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既要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又要探索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4.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答:(1)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

(6)巩固性原则

(7)发展性原则(8)因材施教原则

5、什么是启发性原则?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经过积极思考与探究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学会分析问题,树立求真意识和人文情怀。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②善于提问激疑,引导教学步步深入

③注重通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启发学生获取知识

④发扬教学民主。

五、论述题

1、试述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 答:教学活动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主要表现在:

1、教师在教学中具有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具有主导作用,具体表现在:第一、教师主导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第二、教师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第三、教师影响着学生的个体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2、学生具有主动作用,学生是人,在学习过程中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主动作用,具体表现在:第一、受学生本人的兴趣、需要、情感、意志和价值观的影响,学生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具有能动性、自觉性。第二、受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能力水平等制约,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内部加工具有独立性、创造性。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作用相结合规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发挥主导作用,承担起历史赋予的培养人的使命和促进学生发展的责任;又要承认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作用。

2、根据所学内容,分析应试教育下造成“高分低能”现象的教学原因(提示:没有处理好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答:当前这种“应试教育”只能解决考试内容相关的能力强化问题,而非提高学生智力的素质教育。教师把学科知识作为一堆现成的成果来教,对学生的要求仅仅是接受、记忆、再现这些知识成果,使学生变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重共性,轻个性;重理论,轻实践;重模仿,轻创造。它严重制约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单靠死死地抓住学生,反复操练,死记硬背,机械重复,带来的结果只能是高分低能。教师目标取向的片面性,导至了教育的畸形发展,高分低能成了它发展的必然结果。

3.为何我国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视启发教学原则?贯彻这一原则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启发式教学原则是各种教学方法的灵魂,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的学习,以达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应渗透在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并贯彻教学过程的始终。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②善于提问激疑,引导教学步步深入

③注重通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启发学生获取知识

④发扬教学民主。

七、实例分析 1.指出下面实例中教师的言行符合或违背什么教学原则?并简要解释。一位教师教“因式分解”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别较大,于是对八位成绩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一书。经过自学,他们不但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习题。教师有选择地按程度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班的学习,使全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因式分解”单元的教学任务。

答:符合因材施教原则。了解学生个别特点是搞好因材施教的基础。教师应当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然后有目的的因材施教。现行的班级上课注重面向全体,往往大家齐步走而难于照顾到学生的特点,使许多学生的才能发展受到局限。而现代科技的发展,国际上各个领域的竞争加强,都要求学生教学应注意从小培养有特殊才能的人。故现代教学要重视探索和采用一些特殊措施或制度,以保证早出人才、快出人才。

2.请分析下述案例违反了什么教学原则?贯彻这一原则有哪些要求? 一位小学老师在讲“天花板”这个词时,向学生作了如下提问: 问:“你头上是什么”?7 答:“是头发”。问:“头发上面呢”? 答:“帽子”。

这时老师有些急了,厉声问道:“帽子上面是什么?”

这个自以为答得不错的学生看到老师动怒,又惊又怕地伸手摸一摸帽顶,摸到个小洞,便答到:“老鼠咬的洞。”惹得哄堂大笑。

答: 此材料主要讨论启发诱导原则的相关问题。教师要注意把握住讲解问题的最佳时机,及时施教,教师要给以及时的启发,这里关键的问题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把教学变成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否则,搞填鸭式,满堂灌,代替思考和表达就会导致教学过程的失败。这是孔子强调的启发诱导教学原则的第一层意思。孔子强调启发教学的第二层意思就是,启发诱导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必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逻辑推理能力。启发诱导的确重要,但一定要得法,否则就会出现上述材料中的尴尬局面。启发诱导应该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教师应做到不过多地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达到“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

3.请分析下述案例遵循了什么教学原则?贯彻这一原则有哪些要求?

上《鱼》一课时,教师事先在水盆里放了一条活鲫鱼,让学生仔细观察鱼的形状、鱼的表面、背鳍、胸鳍、尾鳍。然后,问学生各种鳍的作用是什么?学生一下给问住了。这时,教师用剪刀把鱼的尾鳍剪掉,结果学生发现鱼在水中无法前进了;他又把胸鳍及腹鳍剪掉,结果鱼体在水里失去了平衡;再把背鳍剪掉,鱼只能一动不动地躺在水里喘气。通过观察,学生明白了各种鳍的作用。答:直观性原则。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如下。(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3)防止直观的不当与滥用;(4)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4.请分析下述案例遵循了什么教学原则?贯彻这一原则有哪些要求? 某小学一年级教师帮助儿童形成动物、植物的初级概念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进行的:

教师:为什么说鸡、鸭、猪是动物?

学生:因为它们都会叫唤。

教师:对吗?蚯蚓不会叫唤,可是它也是动物啊!

学生:蚯蚓会爬,会爬、会走的生物都叫动物。

教师:鱼可不会爬,也不会走,只会在水里游泳;鸟会飞,它们不是动物吗?

学生:它们是动物,因为它们都会活动,能活动的生物叫动物。

教师:对了,能活动的生物叫动物,可是飞机会飞,是不是动物?

学生:飞机自己不会飞,是人开动的,它没有生命,是人造的,不是动物。

教师:对了,能自己活动的生物才叫动物。答:启发性原则(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善于提问激疑,引导教学步步深入;

(3)注重通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启发学生获取知识;(4)发扬民主教学。

5.请分析下述案例遵循了什么教学原则?贯彻这一原则有哪些要求? 奥地利的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少学校都规定任课教师必须研修过心理学,或具备“心理医生”的资格。瓦格纳是维也纳一所中学的女教师,她班上有位学生被校方认为属于“智力迟钝”,孤僻寡言,功课常不及格。瓦格纳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这个学生特别喜欢绘画,就经常和他探讨绘画的问题,并鼓励他参加学校的美术大赛,该生与瓦格纳从此有了共同语言,终于向老师倾吐了他积郁已久的心思。他从小父母离异,心里极度自卑,感到别人都在嘲笑他。找到症结后,瓦格纳便对症下药,让他当上了绘画小组的组长,这位学生因此信心大增,渐渐地变得合群了,不但赢得了国际中学生绘画比赛的银牌,而且各科学习成绩都上来了。

答: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1)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2)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⒈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了解学生个别特点是搞好因材施教的基础。教师应当了解每个学生德智体发展的特点,各学科学习的情况与成绩,有何兴趣、爱好与擅长以及不足之处,然后有目的地因材施教。对反应迟钝的学生,要激励他们积极进行思考,勇于回答问题和进行争辩;对能力较强而态度马虎的学生,要给他们一点难度较大的作业,并严格要求他们注意精益求精;对语言表述缺乏条理的学生,要多让他们在课堂上作复述和发言,以克服其不足;对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专心的学生,要多暗示、提醒、提问,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对视、听觉不好的学生,要照顾他们坐在比较适合的地方;对学习感到很轻松或很困难的学生,要加强个别辅导,给能力强者开点“小灶”,增加课业,对困难者给予特殊帮助或补课。

⒉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现行的班级上课注重面向全体,往往搞大家齐步走而难于照顾到学生的特点,使许多学生的才能发展受到局限。而现代科技的发展、国际上各个领域的竞争加强,都要求学校教学注意从小培养有特殊才能的人。故现代教学要重视探索和采用一些特殊措施或制度,以保证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如对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请有关学科的教师或校外专家进行特殊的指导和培养,让他们参加一些有关的课外小组和校外活动、有关的竞赛;在有条件的学校试行按能力分班教学;开设一些选修课以照顾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允许成绩优异的学生跳级,使他们的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

二、解释名词

狭义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价值取向 德育 智育 1狭义的教育目的(83页):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和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

2、教育目的价值取向(89页):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有的一种倾向。

3、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施加影响,以培养他们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政治思想品德的活动。(107页)

4、智育是向受教育者传授科学知识并发展其认识能力的教育(107页)

三、判断题

(错)1.培养目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培养目标就是教育目的。

(对)2.教育目的着重对人才培养基本要求作出规定,教育方针着重对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提出要求。85页

(对)3.教育目的既体现为社会教育目的,又体现为个人教育目的。(对)4.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而制定的。

(错)5.教育目的是对未来客观实在超前或预先的反映。

四、简答题

1.简述“应然的教育目的”与“实然的教育目的”之间的关系。84页

两者之间有区别又是统一的。教育目的有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区分,理论形态的教育目的又称应然的教育目的,是人们根据现存的社会条件和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所提出的具有某种倾向性的教育目的。它表达的是一定社会对所要培养的人的一种主观期望或根本要求。实践形态的教育目的又称实然的教育目的,是指教育工作者或与教育有直接联系的人,在自己的教育行为中所实际追求的教育目的。追求并实现教育的普遍目的,必须以教育过程中的一系列具体目的实现为基础,而教育过程中具体目的的选择与实施,又受到教育的普遍目的的制约。在理解教育目的时,既要从理论上认识到社会选择的教育的普遍目的的重要性,又要在实践活动中力图去实现这一目标。

2.简述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之间的关系。(第85页)

答:在我国,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将“教育目的”等同于“教育方针”,实际上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联系的角度看,“教育方针”所提出的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方向与“教育目的”的要求是一致的,人们往往通过贯彻“教育方针”来实现“教育目的”,二者具有一致性和同构性。但“教育目的”毕竟不等同于“教育方针”。第一,“教育目的”是理论性术语,是学术性概念,是教育学原理或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内容或范畴,探讨教育目的往往是在理论思考的基础上对教育所要追寻的理想作出价值判断,从而确定教育目的,体现的是理论上所要追求的终极教育价值;而“教育方针”是工作术语,是政治性概念,术语教育政策学或教育行政学范畴,主要从社会现实需要出发,提出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或行动纲领,对教育发展的现实作政策性规定。第二,“教育目的”着重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作出规定,是针对人的发展而言,指向受教育者个体,而“教育方针”反映的则是国家对教育事业整体的要求和希望,定位的是教育事业在国家上层建筑或意识形态领域的地位和作用。第三,“教育目的”具有理想性,是教育工作者和学生通过教育活动追求的终极目标,因而教育目的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具有理想性、不确定性,而“教育方针”则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教育工作当前必须落实的要求,具有不可回避性和现实针对性。一般来说,“教育目的”的实现,要通过贯彻“教育方针”来达到。3.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95-98页

基本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1)人的发展是与人的活动相一致的。(2)旧分工是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源。

(3)社会化大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并提供了可能。(4)自由时间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5)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

(6)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4.简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第92—93页)

答:个人本体论者认为,教育目的应当由人的本性、本能的需要来决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这就是所谓个人本位论。主要有以下观点。(1)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的发展的需要制订的,而不是根据社会的需要而制订的。(2)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3)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基本职能就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影响地得到发展。

社会本位论者认为,教育目的是由社会的需要所决定的,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就是教育要追求的根本目的,教育应该按照社会对个人的要求来设计。主要有以下观点。(1)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2)教育除了满足社会需要以外并无其他目的。(3)教育的结果或效果是以其社会功能发挥的程度来衡量的。

五、论述题

试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及对我国教育的现实意义。

六、案例分析题

成都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任何公办、民办和各类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小学、初中不得以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拔新生,也不得以小学阶段各类学科竞赛(如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等)成绩作为录取新生的依据。”

问题:你对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有什么看法?请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出发对学生奥林匹克竞赛进行评价。

参考答案 五: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基础上,它把人的全面发展既看成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也是对于共产主义新人的理想蓝图的描绘。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理论有如下要点:(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2)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5)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指明了人的发展的必然规律,并为我们制定教育的目的提供了理论依据。

对我国教育的现实意义:(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人的全面发展拓通了道路(2)要依据我国的特点尽可能地促进人的发展(3)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

六: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除了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的办学,避免教育偏离它的轨道,成了变相教育。这个规定也促进了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实现。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等五育组成。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前,注重智力发展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共同趋向。奥赛正是发展学生的智力,用知识的精华去武装学生,迎合教育的趋向。但许多人却一味地为了奥赛,只注重去发展学生的智育,而忽视其它四育的发展,厚比薄彼,有所偏废。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知竞赛,而不知其他是不是健全的。

第二篇:教育学之教育现象分析

教育学之教育现象分析

现象:中国日报网消息:据法国媒体报道,中国和英国专家19日公布一项联合调查显示,中国内地小学生中有1/3的孩子因学校和家长的双重压力而存在心理问题。这项调查针对9至12岁的学龄儿童,在中国浙江省城乡的9所小学中抽样选取了2191个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调查显示,有81%的小学生对考试感到“非常”忧虑;63%的孩子担心会受到老师惩罚;44%的学生曾经有过被体罚的经历,并且男生比例比女生高;73%的儿童曾被家长体罚。此外,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对沉重的家庭作业怨声载道。

而压力过大就最终造成:超过1/3的学生每周至少一次头疼或者腹痛,最严重者一周有4次身体疼痛或不适。专家称,一味讲求竞争和有错必罚的教育理念带来的就是学生精神过于紧张,对其心理健康造成影响,而减轻不必要的压力则是势在必行。

分析: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浮躁的氛围变得越来越浓,就连教育这个领域也沾染了浮躁的气息。

社会的浮躁导致了教育界的浮躁,教育界的浮躁引发了学校的浮躁。考试成绩、升学率这些词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于是乎,繁重的作业,补课以及由此产生的体罚等行为都给学生带来了心理压力。其实学校应该是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的地方,而不应该是只是片面地追求升学率,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的地方。在学校中,对学生影响最大、责任也最大的就是老师。老师在教育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小学老师尤其重要,因为在小学阶段,小学生正处于性格的塑造期。因此,作为小学老师,更应该以身作责,要成为学生的榜样,也许你的一句话、一个眼神就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另外,老师必须热爱自己的学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称职的老师,而上述现象中出现的老师对学生的体罚等行为,这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老师对学生的热爱不够。有些小学生有点叛逆,有些小学生有点笨拙,有些小学生有点调皮,但是他们都是孩子,孩子犯错上帝也会原谅的吧。面对小学生的种种不良习惯,老师要做的不是盲目的体罚,而是去关心他们并且帮助他们改掉这些坏习惯,让他们没有心理负担并快乐地学习。此外,家长也不应体罚孩子,应从问题的根源着手,塑造孩子的坚韧宽容的性格,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力。

总之,只有学校、老师和家长互相配合,各自承担起其应负的责任,才能保证学生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才能让祖国的花朵开得无比娇艳。

第三篇:市场营销就是通过创造和交换产品和价值

市场营销就是通过创造和交换产品和价值,从而使个人或群体满足欲望和需要的社会和管理过程.(1)营销是一种创造性行为.(2)营销是一种自愿的交换行为.(3)营销是一种满足人们需要的行为.(4)市场营销是一个系统的管理过程.(5)营销是一种企业参与社会的纽带

<2>当代市场的特征(1)市场的科技化(2)市场的国际化(3)市场的软化(4)市场的绿化((5)市场的标准化(6)市场的差别化(7)市场的替代化(8)市场的高级化

<3>市场营销信息 属于经济范畴,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同企业市场营销以及与之相联系的 多功能服务有关的各种消息,情报,数据,资料的总称,是对市场各种经济关系和营销活动的客观 描述与真实反映.市场营销信息的内容 1)商品供求及其变化的信息 ,2)商品价格及其变化信息

3)市场竞争情况及其发展趋势信息 4)技术进步和新产品开发信息5)国际市场及其变化信息

6)与市场营销有关的其他信息

消费者需要的特征1)需要的层次性 2)伸缩性 3)复杂性 4)发展的无限性 5)可诱导性

6)关联性和替代性

消费者购买行为 就是指消费者个人或家庭为了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在某种 动机的驱使和支配下,用货币换取商品或劳务的实际活动

第四篇:教育智慧来源于对教育问题的深刻剖析

教育智慧来源于对教育问题的深刻剖析

——对校长《教育智慧》专题培训的感悟

李颖

2008年2月27日,祖校长在学校大会上对全体干部教师进行了以《教育智慧》为主题的专题培训,感触和收获很多。如:在培训中提到教育智慧的四个层次: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者,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以及面对教育问题的三个“替代”:以提前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替代追着问题跑;发现问题以了解、调查的口吻替代质问和责怪;以关注长远利益与发展替代只盯着眼前利益与短期利益。

结合近期自身的困惑和问题,令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教育智慧来源于对教育问题的深刻剖析。针对我存在的不直面问题,对教育想象中出现的问题不敏感,对别人给自己个人或工作中提出的问题不容易接受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刻反思,反思后我领悟到,别人的批评是极其可贵的,它可以让我更好的认识自己,从而有可能进一步改正自己,让我不至于在原有的基础上停滞不前。别人的批评是我上进的向导,而不是失败的遁词。用客观的态度对待别人的批评,不要过多去想“这种批评究竟对自己伤害有多大”,不要把心思花在揣摩“别人批评自己的动机究竟是什么”上。利用别人的批评来看清自己的行为,判断自己是对还是错,如果是自己错了,就应该马上改正过来;如果自己是对的,那么大可不必在意别人对你的批评并为此感到不安。当别人批评我时,不应该产生被动的、受伤害的感觉。其实,即使对方是我的仇敌或与我有矛盾,如果他能指出一条路,打破我的自负心,使我能够改进,那么,仇敌的这种行为从某种程度来说就是帮了我一个大忙。

理清这个问题,帮我解决了思想中一直存在的困惑,我想结合校长提出的“四真”和“三个替代”,在今后的德育工作中,我会加强常规工作中的调研,在知实情的基础上查找管理中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认真剖析,找根源,抓本质,从师生的需求出发,从关注学校和师生个人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解决问题,使德育工作从自己满意转化为学生满意和家长满意,从而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不辜负学校对我的信任。

第五篇:城市违章现象的透视和研究.

违建现象透视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在经济利益驱动下,不和谐的违法建设严重影响了城市发展的步伐,本文结合扬州城市规划管理,对违法建设的现状、违法问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进行了研究。【关键词】违法建设;研究;批后管理;公众参与

扬州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历史上曾几度繁华,成为富甲一方的大都会。今天,扬州正再创辉煌,展现出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动人魅力。

近年来,扬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转变城市发展模式,城市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城市面貌变化得到广泛认同,城市和谐发展进入全新境界。2004年喜获“中国人居环境奖”,2006年又容获“联合国人居奖”。据国家、省有关部门随机抽样调查,市民对市委、市政府的满意率达96%以上,对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满意率达97%以上,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达96%以上。2006年10月,省委书记李源潮在扬州视察时,欣然题词“和谐人居看扬州”。但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也有许多不和谐的地方,违法建设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

违章建筑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语,但其确切涵义却至今没有定论, 目前对违章建筑涵义的理解上,学界主要有以下几种解释:

第一种观点认为:违章建筑是指在城市规划区内,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件或者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建设,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建筑。

第二种观点认为:违章建筑是指违反各种制度规定的建筑物,它不仅包括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所建造的建筑物,还包括违反除法律法规之外的行政规章和各种制度之规定所建造的建筑物。狭义的讲是指违反国家关于建设管理的各项法律规定而修建的建筑物。

第三种观点认为:违章建筑是指违反《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动工建造的房屋及设施。

然而稍加分析,就可以看出上述三种观点均有不妥之处:第一种观点将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件或者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建设,但非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建筑排除在违章建筑之外显然不妥。第二种观点中将违反各项制度所建造的建筑物纳入违章建筑的范畴,是用社会上对违章建筑的认识来定义法律概念,是社会理念替代法律概念的表现,是没有理论支撑的;其狭义的定义又将违反《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而修建的建筑物排除在违章建筑外,亦属不妥,故第二种观点的(广义)定义过于宽泛,其狭义上定义又过于窄小。第三种观点采用了列举加概括的方法来定义,但“等相关法律法规”中是否包括地方法规,从一般意义上理解应当包括地方法规,但为何又将地方规章排除在外?

笔者认为:建筑物,是指运用各种材料生产出来的具有各种使用价值的建筑物、构筑物,是人可以在其中进行生活或生产活动的、固定于土地之上的房屋或其他场所,如住宅、办公楼、厂房、库房等。违章建筑,是指在城市规划区内,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违反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建设的,或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而占地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筑物。

违章建筑,主要包括:(1)未申请或申请未获得批准,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而建成的建筑。(2)擅自改变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建成的建筑。(3)擅自改变了使用性质建成的建筑。(4)擅自将临时建筑设成为永久性建筑。(《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39条和40条)。

二、违章建设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

近年来,由于体制、机制、历史遗留问题等诸多原因,中心城市未批先建、非法抢建、和改变建筑用途、违章加盖、非法买卖土地等违章违法建设行为累禁不止。违章违法建设无序泛滥,严重影响了城市建设步伐,加大了城市管理的难度,影响社会稳定和城市投资软环境,绝大多数违章建筑,既影响了相邻之间的通风、采光,又影响道路交通,造成居住环境的恶化,增加安全隐患。现在违法、违章建设已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1、目前我市违章建设的现状。违章建设像一条穿在漂亮姑娘身上的“破围裙”,城市违章建筑附着在我们这座城市的肌体上,显得如此不和谐。

A:违章建筑大多临街,搭个棚厦出来,开个烧烤店、复印社、食杂店,一年下来一本万利。违章者自己得利了,却把大家共同的生活环境破坏了。如果再能钻点儿法制规章的空子换个房照,被拆掉还能换个补偿费。这些既不合理,也不合法。

B:许多违章建筑都傍着新建小区而生存。刚刚建成的小区,往往变成违章建筑的实验场。还有许多人只要知道城市哪里要改造,就去哪里私搭滥建,为的就是套取拆迁补偿费。让这些人得逞,就会损害社会公平。城市的建设、改造总因为违章建筑而产生许多缺憾。

C:附近有一处锅炉房,占地面积不大,夹在楼群里,给人一种不安全感。尤其是冬天,每天下班回来晚点儿,就害怕经过这处锅炉房。如果能拆掉,将这里辟建一块绿地,不仅方便出行,还美化了环境。

一些专家认为,违章建筑不仅阻碍交通、有碍观瞻,而且影响城市布局和形象,必须依法拆除。但在实施“拆违”时,应体现“以人为本”原则,做好细致工作,以理服人,不能搞野蛮拆迁。

1、应提高对违章建设的认识高度,一座城市不仅要依法治市,更重要的是必须依法建设。多年来,许多人把未经城市规划部门审批或违反规划部门审批规定的建设项目称为违章建筑。而1990年4月

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已经规定,“凡违反城市规划法律、法规规定的各种城市建设活动,应称为违法建设行为”。这就把违章建设提到违法建设的法律高度上来了。我们不能把违章建设看作只是普普通通的违章行为,而是违法与否的法律问题。

2、要从根上彻底消除违章建筑,否则就会导致私建滥建泛滥,违法建设便会如“长流之水不断线”地出现,扬州将进入“建违”—“拆违”—继续“建违”的恶性循环之中。为此,必须加大执法力度,维护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和法律的尊严,严格依法拆除各类违章建筑,发现一处拆除一处,绝不能任其泛滥。

3、“拆违”工作还应剖析城市管理的深层次问题。按照广大市民的观点,乱建该罚,乱批更应重罚,乱批不治,乱建难除。违法建设不拆除是一种不作为,容忍其产生也是一种不作为,而且是一种更大的不作为,不作为就应该受到追究。要把违法建设遏制在萌芽状态,如果都要等到投入了、建成了才去拆,对整个社会财富就是一种浪费。

4、如果拆掉这些建筑,可以给城市提供更多的合理空间。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城市道路的扩建、改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使一些违章建筑突兀出来,成为有碍观瞻的城市“疤痕”。同时,这些建筑也使城市显得局促。“拆违”后空间建绿地道路停车场,“拆违”一定会给百姓生活带来更大的方便,会给城市环境带来新的变化,城市会更洁净、更靓丽,这是每个遵章守法市民对城市违章建筑拆除后的一种期待。市环境综合整治办负责人表示,按照市政府的安排和部署,拆除以后形成的空间将坚持以人为本、造福于民的宗旨,为城市铺设绿地、铺装道路、辟建停车场,以及建设方便市民的公厕。

据了解,拆除这些违章建筑和城市占道设施后,可给城市提供更多的空间,辟建绿地景观园区,这些绿地,可以因地建景。同时设置休闲桌椅、健身器具,有条件的还能够配套建设公厕和垃圾压缩站。对于一些占道设施的拆迁,管理者认为,拆除这些广告杆体,有望打通还建为城市道路。这些道路长期被违章建筑挤占,导致车辆不通或通行艰难。拆除违章建筑后,将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配套建设地下管网,配套建设路灯等市政设施,确保道路安全畅通。另外,“拆违”后给城市辟建停车场预留了很大空间,停车场的建设,将缓解城市停车难的问题。

在这里还要顺便讨论一下违章建筑的拆迁问题。前面提到有一种观点认为所谓违章建筑就是指未经主管部门许可而擅自动工兴建的各种建筑物。笔者也批评了这种观点的不科学性。因为在指导实务中,这种观点将会引起很大的差错。中国经济时报就曾有一篇文章上指出:“违章建筑”仅仅表示他的建筑违反了地方政府(大多为城市规划局)的相关规定而地方政府并非立法机关,政府文件仅仅是行政法规,而并非国家法律,而认定是否是公民的合法财产,是必须依照国家的相关法律为依据的。如果依上文作者的观点,如果违章建筑的拆迁也需要补偿,那对国家又会有怎样的负担,国家又是否需要为公民的非法行为所带来的损失埋单?公民不但不会因为自己的违法活动而承担责任,甚至还可以获得补偿利益,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三、违章、违法建设的原因何在?

(一)、某些单位和个人城市规划意识很差,不懂得基本建设程序和有关规划管理的法规制度,不知道占地、搞建设不办手续是违规行为。不少人认为,在本单位的用地范围内搞建设,还需办什么手续呢?

(二)、某些单位和个人法制观念淡薄,从本位主义出发,认为占地、搞建设不办手续没啥关系,否则就不能想在哪里建就在哪里建,想怎么建就怎么建。

(三)、某些单位和个人存在着侥幸心理,认为办手续既浪费时间又费事还不能随心所欲,查不出来可享用一辈子,即使查出来,不过批评、罚款而已,总不能拆除吧。也有些单位和个人是明知故犯,觉得以罚代办手续,省事省心省力少麻烦。

(四)、某些单位和个人借助长官意志的保护伞,认为某领导可以为此说话,视法律规定而不顾,甚至有恃无恐。

据调查,北京规模较大的汽配城中,只有位于丰台的AUTOMALL手续齐备;另外一家虽然合法但迫于非法市场的压力一直不敢开业。其他汽配城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违法占地、违章建设等现象。尤其令人震惊的是,涉嫌违章建设的汽配城总面积加起来竟在百万平方米以上。人们不禁要问:是谁在为北京这些违章建设的汽配城“撑腰”?

据举报人介绍,一家合法的汽配市场从立项到开工建设,中间需要走发改委、规委、国土、建委、工商、税务、园林、市政、消防等10多个部门,盖200多个公章才能完成。而北京市众多涉嫌违章建设的汽配城是如何神通广大地绕过这些必备手续而开业大吉的呢?总结

一下,人们不难发现,部门利益是为这些违章建设的汽配城“撑腰”的主要“后台”。很多违章建设的汽配城,由于有当地政府部门的默许和支持,即使手续不全,也能正常营业。例如,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十里河新星汽车配件市场(五区),在其宣传材料上就公然写着“在十八里店乡的大力支持指导下”云云。再如,城外东诚国际汽配城,位于城外诚家居广场东300米,占地250亩,建筑面积达11万平方米。这个汽配城的用地性质还一直停留在集体用地状态,在没有发改委立项、规委意见、国土局征地手续,也没有建委开工批准建设的情况下,这个汽配城建设了数万平方米的一期建筑,并在没有拆迁许可证的情况下同时开始启动二期的拆迁建设工作,甚至搞了隆重的开工、招商仪式。看到这些,也许您不得不佩服城外东诚国际汽配城主办者的能量和路子。可是反过来想想,是谁为这个违章建设的汽配城营业大开绿灯?众所周知,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高速增长,汽车的“后市场”成为一块“肥肉”。透视北京百万平方米违章建设的汽配城现象,属于典型的部门利益驱动、违章重复建设,滥用土地、破坏规化。

(五)、政出多门,各行其是。某些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建设用地和建设,乡镇管理部门越权越级行使权限,结果造成一批似乎是“符合手续”的违章占地和违章建设。

(六)有的城市法规不健全对违章占地和违章建设的查处没有明确规定,给违章活动留下了有机可乘的漏洞,有的地方是有法不依或执法不严,查处违章活动措施不力,使当事人认为有利可图,结果造成了违章占地和建设活动禁而不止的局面。

(七)、有的地方没有把依法查处违章活动当作是一项长期的管理任务,查处违章一阵风,一阵风刮过去后不闻不问,结果造成了违章活动的时有时无甚至一度时期的泛滥。

(八)、对于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法以及各项建设用地和各项建设活动必须严格按照城市规划来进行并服从城市规划管理宣传不够,没有家喻户晓,因此缺乏群众监督,在加上行政监督不够,使一些违章占地、违章建设得逞。即使违章占地、违章建设被发现了,以处理不严或大题小作,结果长了违章占地、违章建设的产生。

四、城市违章的对策。

一、深化监管体制改革,大力制止和查处城市违章建设,从源头制止违章建设的发生

1、各级政府要层层落实责任制,建立长效机制,不搞“一阵风”,要经常检查督促,早发现早治理,不要等房子建好再拆除。

2、做好基层干部工作,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防止出现地方保护主义,党员干部应起带头作用,做好准法守法,以村委会为依托,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增强人民的法律意识。

查处违章建设没有“特效药”,首先要勤快。查处违章建设仅仅依靠群众的举报不但无法解决问题,反而容易导致违章建设的失控。只有做到“勤”,主动巡查监控才能及时掌握违章建设性质、动态和发展趋势,防患于未然,最终解决问题,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及时控制违章建设的势头,把违章建设控制在萌芽状态,减少群众损失,使群众能接受并愿意配合执法工作,如果当事人继续抢建,我们就绝对执行拆除继续抢建部分,这样我们的执法行为就有理有据,我们的执法就算再“狠”,老百姓也能理解我们,支持我们,为创建和谐扬州尽我们力量。

二、加强建设项目的批后管理工作,我市于全年出台了关于建设项目批后管理的意见。扬府发(2007)100号,为切实加强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确保建设项目按规划审批要求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等法律法规规定,明确建设项目规划批后管理职责分工、统一建筑面积、容积率计算标准、加大建设项目规划批后管理力度、完善建设项目规划批后管理流程,以确保建设项目按规定程序施工、建设。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买房经历,买了房子入住后却发现规划中的配套设施变成了变电站,绿地变成了高楼或者收费停车场。中国消费者协会对12个城市商品住房消费者进行的满意度调查显示,消费者对开发商广告宣传内容的兑现程度评价较低。这中间有开发商虚假宣传的因素,随意变更规划是更为重要的原因。

虽然《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中早有规定,商品房销售后,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擅自变更规划。然而,却并未明确规定如何去规范规划部门的行政审批行为,这导致随意、频繁变更小区规划的现象很普遍,引发的纠纷也层出不穷。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司长唐凯说:“实际上你违法建设应该说是你私人权利已经影响了大家的权利了,是更多的私人利益没有得到保护,对违法建设的处罚还是很强硬的。”

三、公众参与城市规划,使规划过程进一步在大众传媒的关注下进行,使城市规划人员进一步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超越了规划的“工

具性”。扬州市于今年上半年出台了《建设项目的规划公示制度》,要求主城区内的所有建设项目必须进行规划公示,公示期满无异议后,再按程序办理相关规划建设手续,有效地杜绝了违章建设的建设。

四、关注弱势群体,实行“人性化”管理。对一些生活中经济确实比较困难的民众,为了解决生活需要而搞的小型搭建笔者认为应视情况而定,切不可搞一刀切。而对于房地产开发类项目一定要严格要求,按规定处罚并拆除违建部分。

参考文献:

1、王利明:《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

2、魏雅华:违章建筑就可杀无赦吗?中国经济时报

3、王才亮:违章建筑的界定与处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

4、杨明炜:《京城违法建筑:怎一个“拆”字了得

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

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9年

下载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我国股市过度投机现象的研究

    MPAcc教育中心(东北财经大学MPAcc个人作业) 对我国股市过度投机现象的研究 作 者 课程名称年 级 金融市场与金融研究 2010级 2011年2月 任课教师 学 号对我国股市过度投机......

    中公教育专家通过对山东省公务员面试研究后发现

    中公教育专家通过对山东省公务员面试研究后发现,2010年山东省公务员面试是具有历史性改革意义的一年:考试全省统一进行,题目全省统一命制,整齐划一;命题方向发生了转移,考察重点......

    新疆双语现象和双语教育模式

    一,新疆双语现象和双语教育模式 新稠维吾尔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地区全区现有40多个民族.其中世居的有维吾尔、汉、哈萨克等13个民族.全区人口有1689万其中少数民族人......

    对几种日常教育现象的思考

    对几种日常教育现象的思考 一 往年,在初一新生报到时,部分学校要偷偷摸摸地进行摸底考试,问其原因,回答是:“我们举行考试,不是为了分快慢班,而是为了均衡地分班”。似乎没有了考......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和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和特点 4、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和特点 研究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理论、思想政治教......

    关于加强和改进反腐倡廉宣传教育问题的研究

    关于加强和改进反腐倡廉宣传教育问题的研究 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纪委十七届五次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对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都作出了重要论述。抓好反腐倡廉......

    案例分析(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

    案例分析 1、[案例]“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 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

    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案例分析题

    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案例分析题 案例1: 如今的孩子很小就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脑子里千奇百怪的东西很多。有时候,他们会在课堂上或课后向你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