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五《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教案设计(粤教版)

时间:2019-05-15 01:52: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语文必修五《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教案设计(粤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语文必修五《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教案设计(粤教版)》。

第一篇:高中语文必修五《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教案设计(粤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五《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教案设

计(粤教版)

【《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调查报告的写法;2.学习调查问卷的设计;3.形成正确的青少年消费观。※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调查报告的写法。2.难点:调查问卷的设计。※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字词

实惠(实际的好处)认同度(对某一问题认识相同的比率)攒zǎn钱(积聚钱)弘hóng扬(发扬光大)

二、课文研讨:(一)分组集体朗读课文。

(二)自学第20页《调查的开始和报告的写作》,结合本课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与报告之间有何关系?

第 1 页 / 共 3 页 ——《调查报告》是“七分调查,三分报告”。“调查”是基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报告”是反映“调查”成果的“发言形式”。

2、本课的调查背景如何? ——见第15页注释①

3、调查有哪些方式?各有何特点?本课采取了哪种方式? ——调查有表格调查、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电话调查、文案调查、实地调查等。表格调查和问卷调查较为便捷,访问调查真实可信,电话调查省时省力,文案调查易于操作,实地调查现场感强。

本课是问卷调查。

4、对调查的选题有何要求?本课是否符合这一要求? ——应以对当前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造成影响的某些问题作为选题。本课选题既有社会意义,又有时代气氛,符合要求。

5、设计调查对象有何要求?本课设计是否合理?(参阅《调查问卷的设计》一文第4自然段)——见该文第4自然段。

6、本课是如何对资料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的? ——见第21页第5自然段。

7、调查报告的双行标题中的正标题和副标题各点明什么:①内容;②对象;③主题;④人物。

——正标题点明了③主题;副标题点明了①内容。

8、调查报告的结构形式有哪些?本课采用了什么形式?

第 2 页 / 共 3 页 ——见第22页表格。本课的结构形式是:

背景材料(注释①)——结论——调查结果及分析——总结。

三、运用:

本课调查结果及分析有四部分内容,全班分四组各根据一个部分的内容绘成图表。然后派代表在黑板上画出来。(结合学习《调查问卷的设计》一文)

四、活动练习:

1、抄写生字词。

2、大作文:对过去所做研究性学习课题的调查报告,进行整理,写成一份调查报告。

【教学总结】

诗人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这里的少男少女,其实不是实指,而是代表着一种新的生活、新的希望和新的力量,所以诗人实际上是为新世界歌唱。为此,诗的第一节就连用四个“歌唱”,“早晨”、“希望”、“未来的事物”和“正在生长的力量”,正是对于“少男少女”含义的注脚。所以,也可以理解为“少男少女”就是“早晨”、“希望”、“未来的事物”和“正在生长的力量”,这四种事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积极向上,给人希望。这首诗以丰富的想像,新奇的比喻,表达诗人热爱青少年,热爱新生活,勇于塑造新我的思想感情;语言精炼生动、刚健清新;节奏感强,押韵讲究,既有第一节一气贯注的排比,也有第二、三节的整散兼顾的诗行。这是一首艺术性很高的好诗。

第 3 页 / 共 3 页

第二篇:03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必修五教案)

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

——关于青少年消费观念的调查报告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调查报告的写法;2.学习调查问卷的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阅读课文、问题讨论,学习调查报告的写法和调查问卷的设计; 2.分小组合作完成问卷,掌握问卷的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准确把握当前青少年的消费观,树立科学的消费观。【教学重点、难点】调查报告的写法和调查问卷的设计。【教学时数】2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研讨课文,学习调查报告的写法和调查问卷的设计。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调查报告是针对某一现象、某一事件或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对获得的材料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发现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之后写成的书面报告。俗话说得好,调查报告是“七分调查,三分报告”。“调查”是基础,没 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报告”是反映“调查”成果的“发言形式”。今天这节课,我们结合《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来掌握调查报告的写法和调查问卷的设计。

二、课文研讨

(一)自主阅读课文。

(二)自学《调查的开始和报告的写作》,结合本课回答下列问题: 1.本课的调查背景如何?

明确:本次调查由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问卷调查时间为2002年6月10日至7月24日。在北京、上海、天津、广东、云南、陕西等地选取了12所大学、21所中学发放问卷300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2710份。

近年来,中国人社会心理的变化巨大而深刻,如果以改革开放作为分界将此前和此后两个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加以比较的话,这种变化就会显得更明显。从已经表现出的价值观念的总体变化态势来看:一种从传统取向向现代取向的演变正在成为日渐明显的趋势,这与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方向是相一致的,也将能够进一步促进中国社会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2.调查有哪些方式?各有何特点?本课采取了哪种方式?

明确:调查有表格调查、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电话调查、文案调查、实地调查等。表格调查和问卷调查较为便捷,访问调查真实可信,电话调查省时省力,文案调查易于操作,实地调查现场感强。本课是问卷调查。

3.对调查的选题有何要求?本课是否符合这一要求?

明确:应以对当前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造成影响的某些问题作为选题。本课选题既有社会意义,又有时代气氛,符合要求。

(三)阅读《调查问卷的设计》,推断此调查报告的调查问卷是如何设计问题的。(1)归纳设计调查问卷的要点: 问卷形式:开放式、封闭式、半开放式(板书)(2)调查问卷设计具体步骤:1.定问卷名称;2.定调查对象;3.精心提出问题。(3)请每个四人小组讨论写出此调查问卷的设计轮廓,并展示出来。

广东教育出版社

参考答案

关于青少年消费观念的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是由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共同组织的,是为了了解我国青少年的消费观念,为进一步认识与研究青少年的消费现象提供依据。请您支持我们的问卷调查。

调查日期:20 年 月 日 调查地点: 市

您的身份是:A.初中生 B.高中生 C.大学生 您是否是独生子女:A.是 B.不是

以下均为单项选择题,请您根据自己的情况回答下面问题。

1.您认为就目前我国的发展水平而言,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应该把握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A.以经济实惠为主 B.兼顾实惠和高标准 C.尽量追求高标准

2.您个人的消费标准是怎样的?A.以经济实惠为主 B.兼顾实惠和高标准 C.尽量追求高标准

3.您如何看待勤俭节约这种精神?A.完全是一种美德,永远不会过时,可以在全社会提倡 B.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提 C.现在已经过时

4.您赞同人应该及时享受吗?A.赞同 B.一般 C.不赞同

5.您赞同要体现人生的价值,就应该努力追求眼前最大程度的享受吗? A.赞同 B.一般 C.不赞同

6.果有机会,您是否愿意通过打工挣点钱,补贴家用甚至养活自己? A.非常愿意 B.比较愿意 C.不愿意 7.您攒钱的情况是怎样的?

A.正在攒 B.准备攒钱 C.以前攒过,现在不攒了 D.从来没攒过钱 E.没有钱可攒 非常感谢您参与我们的调查!

共青团中央宣传部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2002年6月(4)比较学生与老师的设计,指出学生设计存在的不足之处。温馨提示: 1.问卷调查一般都有前言,说明问卷意义、提示回答问卷应注意的事项。

问卷调查前言部分:用来说明调查的意义和目的、调查项目和内容、受益情况、主办单位对被调查者的希望和要求等,如有涉及个人资料,应该有隐私保护说明。一般放在调查问卷标题下面的开头部分。

问卷调查的指导语:指导被调查者如何回答问题或解释问卷中某些信息的含义。

2.问卷中的语言要体现出对调查者的尊重,如用“您”来称谓调查者,开头和结束时的感谢的话等。

3.问题的排列应注意内在的关联,或先易后难,或同类组合,或按时间顺序等。4.选项的排列次序应有一定的条理性、阶梯性。

四、布置作业:探讨中学生应有怎样的消费观念呢?

广东教育出版社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设计问题,让学生准确把握当前青少年的消费观,树立科学的消费观。【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把问卷设计出来了,那么在收集到资料后,我们又该如何对材料进行信息整理分析呢?从调查报告中体现出来的当前青少年消费观念又是如何的,我们作为中学生又该如何消费?这节课我们来探讨一下。

二、课文研讨

1、本课是如何对资料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的? 明确:第21页第5自然段。(板书)

定量分析法——筛选、分类、分析资料信息的具体数据,再给资料信息以定量判断,归纳出结论。定性分析法——筛选、分类、分析资料信息,再给它以定性判断,归纳出结论。因果分析法——筛选、分类、分析资料信息,推断资料信息的产生原因。

2、探讨调查报告撰写。

提问:调查报告的结构形式有哪些?本课采用了什么形式? 点拨:见第22页表格。本课的结构形式是:

背景材料(注释①)——结论——调查结果及分析——总结。

三、表达与交流

随着小康社会的来临,消费文化正在以多少有些急促的步伐匆匆登上日常生活的前台。为了准确把握当前青少年消费观念的特征,作者进行了一次消费观念的调查,通过调查,科学地总结了当前青少年消费观念方面的一些主要特征:消费兼顾实惠和高标准,强调生活质量,重视充分享受。

学生讨论交流后自由发言。

1、这份报告表明,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追求生活质量。你是否同意这个结论?你认为在本校或本地区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形式中,有哪些现象值得关注?

提示:第一问:在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相对于非独生子女来说优越一些。他们的父母在消费观念上比较开放、相对超前,这对于他们的子女有直接的影响。独生子女家庭负担较轻,消费较高,后顾之忧少,消费水平也相对高涨。

第二问:现象一:享受型消费过高,投资型消费较少;现象二:子女消费高,父母消费低;现象三:物质消费高,精神消费低。

2、中学生应有怎样的消费观念呢? 学生畅所欲言。提示:

首先,应树立适度消费观。适度,就是适家庭经济条件之度,适中学生正常需求之度。其次,中学生要防止盲目消费。盲目目消费表现在不管有无好处,有无必要,是否适合自己,而一味地追时髦,赶潮流。只要人家说声:“现在就兴这个”或“这东西国际正流行”,就非要人有我有不可,中学生应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接受科学的消费咨询,多听家长、老师的意见,多思考消费的目的和效果,防止盲目消费。

第三,中学生要抵制不利于健康的消费内容。据资料表明,有个城市对中学生作了一项调查,吸烟的占35%,饮酒的占38%,会打麻将的占70%。此外,还有同学进营业性歌舞厅、玩游戏机赌博,这都是不良的消费行为。抵制不良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学生是否树立了正确的审美标准与良好的生活方式。中学生应在修身、砺志、促学、健体上下功夫,这样才是一个正派而有风采的青少年。

消费方式反映着人的文明程度。中学生的消费方式应当是合乎社会的文明风貌、健康有益的。

广东教育出版社

消费分为生存性的、享受性的和发展性的三个层次。在衣食不愁的基础上,中学生的消费应多投向发展性层次。例如,订购有益的书刊,学习电脑,参加促进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对有害的消费要时时保持警戒,防止在某种诱惑下误入歧途。不管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节俭美德总是受人推崇的,因为世界的资源有限。过去人们说“清贫之志不敢忘”,今天,仍要提倡勤劳俭朴的生活观,中学生应当从消费行为上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四、布置作业:

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本地经济调查报告

广东教育出版社

第三篇: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 教案

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 ——关于青少年消费观念的调查报告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调查方法和调查问卷设计。

2、学会调查结果的分析方法。

3、学习并掌握调查报告的撰写。

4、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念。

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调查问卷的设计

2、调查报告的写作格式和方法

3、明确调查报告对反映情况、揭露问题的作用

(二)教学难点:

1、调查报告的分析方法: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因果分析

2、调查问卷的问题设计和选项设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比较法、评讲法

(四)课时安排: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调查问卷是现代信息社会常用的一种应用文体,它对于人们了解某个方面的问题很有帮助。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沈杰博士的调查报告。《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是对一次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现在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透过这篇课文尝试着还原调查问卷的内容。

(二)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和结构。

2、思考作者是如何证明自己的调查结果。

(二)背景介绍

利用文章的注释解释调查背景,分析有效问卷的含义。

(三)课文讲解

1、破题

明确文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以及各自的作用

主标题是点明调查主题,副标题是提示具体内容、告知调查范围

2、第一段讲解

点明第一段是调查报告的前言部分,讲解前言在调查报告中的作用。同时利用课文结构讲解调查报告的组成部分:前言、主体、结尾。

3、选取个别段落讲解课文的重要分析方法

(1)选取第2自然段讲解定量分析的定义及其运用。(2)选取第10自然段讲解定性分析的定义及其运用。(3)分析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区别和联系。

(4)选取第14自然段讲解因果分析的定义及其运用,以及结语在调查报告中的作用。

(四)重点讲解问卷调查的设计(例子见附件)

1、关于确定调查问卷的名称

2、关于确定调查对象

3、调查问卷的结构安排 :开场白、问题(举例说明问题顺序安排需先易后难、先封闭后开放、时间顺序等)、结语。

4、举例说明调查问卷问题设计时,应当注意(1)避免肯定性语句;(2)避免使用引导性语句;(3)避免使用模糊语句。

5、举例说明调查问卷选项设计时该注意的问题:(1)选项交叉重复;(2)选项设计不周密;(3)带有调查者的主观色彩

(五)调查报告分析方法运用

举正反例子让学生判断两份调查报告的优劣,从而掌握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

关于中学生视力下降与睡眠不足问题调查报告

在视力状况方面,初一至高二阶段,视力良好的青少年仅有20.3%,轻度近视者为37.2%,中度近视者为29.4%,重度近视者为13.1%。重点学校学生的视力要差于普通学校学生。此外,中学生的平均睡眠时间为7.5小时,其中有20.6%的中学生每天睡眠不到6小时。远远低于教育部和卫生部有关中学生应保持每天9小时睡眠的规定。(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的综合运用)

关于中学生睡眠质量调查报告

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中学生睡眠质量不是很好,因为作业过多,压力过重,开夜车。睡眠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与精神面貌.睡眠质量与学习成绩呈正相。望同学们好好利用白天的时间,抓紧完成作业,晚上尽量早点睡觉.同学们应养成午睡的好习惯,这对学习十分有帮助。

(无法用数据说明情况,缺乏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六)作业布置

以“关于中学生手机消费的问题”为题目,以小组为单位,调查问卷问题限制在8~10道之间,每人上交一篇不少于200字的调查报告。

附:板书

调查报告 分析方法 作用 定量分析:用数据说事实 定性分析:判断事物性质 因果分析:与其他现象进行区别

选项设计 问题设计

调查问卷

避免肯定性语句

避免使用引导性语

避免使用模糊语句

句 避免选项交叉重复

避免选项设计不周密 避免带有调查者的主观色彩

附:问卷举例

关于人际关系的调查问卷

(题目设计不周密,未能体现调查对象。应改为“关于中学生人际关系的调查问卷”)

1、你喜欢这样的人吗? A 性格温和 B个性突出 C长相好看 D幽默善谈

肯定性语句、选项设计不周密(我们无法肯定被调查者本身是否对喜欢的人有一定的界限,如果他是个善于交际而且没有对其他人没有特别要求的人,那么接下来的选项选择根本起不到调查作用,所以,我们首先应当问的是“你对喜欢的人有特定的要求吗?”在肯定了答案之后,才能对这一道题做出适当的回答)

(一个人的品质和气质包括很多方面的问题,选项所给出的答案并不能全面地说明人的品质和性格,应当添加“E其他”)

2、有些同学,能在学习上帮助到你,您愿意与他们交往吗? A愿意,因为我乐意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B不愿意,因为我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无所谓

引导性语句、带有调查者主观色彩的选项。所谓引导性语句是所提问题中所使用的词不是“中性”的,而是向被调查者提示答案的方向,或暗示出调查者自己的观点。(A选项同能在学习上帮助自己的同学交往的原因有很多种,包括开拓自己的思路,换个角度看事情等等)(B选项不愿意交往的原因很多,包括担心自己融不进去一个新群体或者担心没有共同的语言等,不仅仅局限于成绩)

(由这样的问句强调结果容易造成误导,产生的结论将缺乏客观性和真实性。改:“你愿意与乐于帮助你学习的同学交往吗?”强调前提)

3、你会通过什么方式和别人交流吗?

A 网络 B QQ C电话 D MSM E面谈 F书信 选项交叉重复。(选项BD与选项A造成重复。)应当删除掉选项B和选项D.4、你喜欢在每天下午放学后留下来和其他同学一起讨论问题吗? A 喜欢 B不喜欢

使用模糊语句(这样模糊问法,被调查者不好回答,如果是不喜欢这种交际方式的话,他还可回答:“不喜欢”。若是会留下的人,也不好回答。他若回答“喜欢”,不对,因为星期

六、星期天都不用上课。他若回答:“不喜欢”吧,也不对,因为周一到周五他都很喜欢留下来与同学一起合作。所以正确的问法应是:你喜欢在周一到周五下午放学后留下来和其他同学一起讨论问题吗?)

问卷设计问题:问卷问题的整体安排上,顺序不当。应该是改为“1—3—4—2”问题需要层层深入,由易到难。

第二课时

(一)分析上一课时留下的作业

1、根据同学们所上交的作业,先分析全班的总体效果,举例说明总体优点和普遍错误。

2、讲解较优秀的调查问卷,分析其合理性。

3、选取调查问卷中个别设计不合理的问题进行讲解、改正。

4、讲解较优秀的调查报告,点明当中所运用的分析方法。

5、选取水平较低的调查报告片段,进行现场批改。

(二)简略介绍其他调查方法

表格调查法、访问调查法、电话调查法、实地调查法。介绍其具体操作方式和各种调查方法的特点。

(三)总结:举例分析调查问卷或调查报告的作用和意义,提升学生对调查报告的认识。

第四篇: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沈杰)(高三必修)

教学目的: 1.学习调查报告的写法; 2.学习调查问卷的设计; 3.形成正确的青少年消费观。※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调查报告的写法。2.难点:调查问卷的设计。※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字词 实惠(实际的好处)认同度(对某一问题认识相同的比率)攒zǎn钱(积聚钱)弘hóng扬(发扬光大)

二、课文研讨:

(一)分组集体朗读课文。

(二)自学第20页《调查的开始和报告的写作》,结合本课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与报告之间有何关系?

——《调查报告》是“七分调查,三分报告”。“调查”是基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报告”是反映“调查”成果的“发言形式”。

2、本课的调查背景如何? ——见第15页注释①

3、调查有哪些方式?各有何特点?本课采取了哪种方式?

——调查有表格调查、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电话调查、文案调查、实地调查等。表格调查和问卷调查较为便捷,访问调查真实可信,电话调查省时省力,文案调查易于操作,实地调查现场感强。本课是问卷调查。

4、对调查的选题有何要求?本课是否符合这一要求?

——应以对当前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造成影响的某些问题作为选题。本课选题既有社会意义,又有时代气氛,符合要求。

5、设计调查对象有何要求?本课设计是否合理?(参阅《调查问卷的设计》一文第4自然段)——见该文第4自然段。

6、本课是如何对资料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的? ——见第21页第5自然段。

7、调查报告的双行标题中的正标题和副标题各点明什么:①内容;②对象;③主题;④人物。——正标题点明了③主题;副标题点明了①内容。

8、调查报告的结构形式有哪些?本课采用了什么形式? ——见第22页表格。本课的结构形式是:

背景材料(注释①)——结论——调查结果及分析——总结。

三、运用:

本课调查结果及分析有四部分内容,全班分四组各根据一个部分的内容绘成图表。然后派代表在黑板上画出来。(结合学习《调查问卷的设计》一文)

四、活动练习:

1、抄写生字词。

2、大作文:对过去所做研究性学习课题的调查报告,进行整理,写成一份调查报告。

第五篇:粤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第二单元 新闻

单元要求:一.了解新闻报道的特点和形成。

二.学习本单元的各种写作手法。

三.把握每篇文章的思想和内容,学习阅读通讯报道的方法。

单元分析:本单元主要是新闻性的通讯和报道,通讯报道讲求真实和客观,作者可以有自己的感想倾向,但必须在报道真实的前提下。阅读新闻要善于捕捉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和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重要信息,关注这些事件和信息产生的社会背景,了解它们对社会生活将会产生哪些影响,思考应该做好哪些准备才能从容应对,养成阅读新闻的良好习惯,将会获得更多的生活和智慧。

单元重点:了解新闻报道的特点和形式,学写一句话新闻,为新闻拟写标题,拟写导语,压缩新闻主体。

单元内容:4.《东方风来满眼春》——陈锡添

5.《“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心随飞翔》王光荣;《英雄潇洒走 苍穹(节选)》刘程

6.《喜看稻菽千重浪》——沈英甲

7.《访李政道博士》——闵捷

8.《甘地被刺》

甘地被刺

教学目标:

一、明确新闻的概念和特点。

二、养成阅读新闻的良好习惯,了解社会动态。

三、学习新闻写作方法。教学设想:

一、提倡独立阅读,通过个性化的阅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整体感知,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二、在学生个性化阅读、形成自我体验的基础上再进行合作探究,提高审美能力,心灵受 到触动,思想得到启发。教学重点:

一、欣赏运用各种方法来说明事理的写作手法。

二、学习了解科学的奥秘。

三、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新闻,掌握新闻的特点,并学习写新闻。教学方法

一、通过阅读理解课文;

二、以学生自行探究研讨为主,力求从课文写作思想指导学生逐步理解并接受以时间推移为依据的写作方式。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有句古话说: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那不出门如何知道天下事?就是通过各种新闻媒体让我们不出门也知道天下事。那新闻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新闻”。

二、引入新课: 1.介绍新闻

(1)新闻必须是新近发生和新近发现的事实。它的特点是向人们传递各种信息。

(2)新闻的分类:新闻是新闻体裁和新闻报道的总称,包括消息和通讯,特写,评论,调查等多种体裁。(3)新闻的主要特征:内容真实,报道快速。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是有价值的。新闻必须是对事件的“报道”。

2.学习消息文体特点:

(1)什么是消息?消息是新闻体裁中最常见的一种,它的目的是用简洁、客观的文字,向读者报告新近发生的事实。宣传什么,也必须“用事实说话”。(2)、消息的基本特征:用事实讲话,及时地报道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消息强调及时、快、新、语言简明。(3)、消息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4)、消息的组成部分:标题、导语、主体和结尾。

①标题:消息的眼睛,要在第一时间内传达出消息中最重要的、最吸引人的信息,包括:单行标题,双行标题和三行标题(引题:引出正题,交代背景,说明原因;正题:主要事实,思想内容;副题:内容提要,补充说明)

②导语:放在消息的第一自然段,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核心的信息,鲜明的揭示消息的主题思想,是全文的纲,起统领全文的作用。类型有:叙述式;描写式;提问式;结论式。③主体:对导语作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

④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并不是所有的消息都有背景和结尾。三,以《甘地被刺》为例,熟悉消息文体。

1、本文是篇事件消息,消息的构成包括标题、导语、主体和结尾。联系《真实快速地报道生活》一文,说说这篇消息的各个组成部分在哪里? 明确:

导语(第1自然段):甘地被刺,印度举国悲恸惊恐。主体(第2---第15自然段):主要写了甘地被刺事件的来龙去脉。结尾(第16段):甘地被刺所引发的一系列的社会反应。

2、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叫“导语”。它要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核心的信息,鲜明地揭示消息的主题思想。它包含事件的基本要素,那么这个导语包含了哪些要素?这个导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人物:甘地。

时间:今天。

事件、经过:被一名印度教极端分子行刺身死 地点、结果:印度举国上下悲恸欲绝,惊恐不安;孟买爆发了骚乱。作用:简明扼要地摆出消息中最重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事实,便于读者迅速及时了解主要内容并吸引进一步读完全篇。是全文的纲,统领了全文。

3、这则消息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这篇新闻消息是采用了“倒金字塔结构”,也就是倒叙的方式。其特点就是:最重要的、最新鲜的、最吸引人的信息放在最前面(2—7自然段),然后放次重要的信息(8—15自然段),相对来说最不重要的放在结尾(16自然段)。

四、重点难点探究:

1、为什么甘地被刺死后,举国上下悲恸欲绝,惊恐不安?

明确:莫罕达斯•卡拉姆吕德•甘地是印度民族主义运动和国大党领袖。他既是印度的国父,也是印度最伟大的政治领袖,他带领国家迈向独立,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人们尊称他为“圣雄”。甘地被刺后,成千上万的人走上大街,悼念他们的领袖。消息传到孟买,立即爆发了骚乱,印度教徒向穆斯林发动攻击。人们担心失去了圣雄,无人能控制民众的狂热,整个印度将会陷入混乱。

2、甘地被刺杀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他主张印度教和穆斯林团结合作,提倡社会改良、自我道德完善和精神感化。到1942年,他相信独立是印度唯一的可能的出路。他与英国驻印度最后总督(韦维尔和蒙巴顿)合作制定了印度独立和分治方案,于1947年8月15日公布。但一些人不满他接受分治法案,拒绝他的非暴力哲学。1948年1月30日,甘地在新德里被一年轻印度教徒枪杀。

3、怎么样理解“你来晚了”的含义?

明确:甘地很早就将绝食付诸行动,走向死神的意愿在凶手行刺之前就有了,所以说“你来晚了”。他用这种绝食行动进行斗争的选择是真实的发自内心的,亦即在此以前就已出现多次,他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况且在宗教中就有生死轮回之说,死也不足为惧。

4、甘地是玛妮的祖父,为什么她却对悲痛的人群说是“巴普(父亲)死了”呢?

明确:玛妮不是站在血缘的立场说的,而是站在追求和平的公众立场说这句话的。按照印度的习俗,受人尊敬的人都被称为父亲。甘地是圣雄,公众都视其为最值得尊敬的人。另外,父亲又有一种“上帝”的意思。

5、甘地在印度人们的心中处于什么地位?

明确:甘地,是印度民族运动的领袖,被尊称为“圣雄”,是印度民族运动的先驱。在他身上体现了一种为民族独立事业而进行的一种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

五、小结全文

印度民族运动领袖、圣雄甘地被印度教极右派分子拉姆纳拉姆所刺杀,印度各界人士极度悲痛,虽然孟买等地发生了一些骚乱,但各宗派之间空前团结,这充分体现了印度民族精神的巨大凝聚力。倒叙手法,扣人心弦。

六、写作练习

学习消息的写法,就校园里新近发生的事件,写一篇新闻消息,要求消息的基本要素完整。《甘地被刺》教学思路及课堂实录。

东方风来满眼春 喜看稻菽千重浪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学习掌握通讯的写法。2.学习本课选材和立小标题的特点。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人物通讯; 以 《东方风来满眼春》《 喜看稻菽千重浪》为例,熟悉人物通讯的写作手法及特点。

2、难点: 进一步学习掌握通讯的写法。教学过程:

一、了解通讯文体的特点

1.通讯的概念: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予以报道的新闻体裁。它又称“通信”。因为在早期报刊上,作者急于要让外界知道的消息往往用电报传送,称“电讯”;而新闻事件发生后,生动地提供更详尽的事实和背景资料,使读者多方位地了解新闻事件的则多用书信的方式传递,故此得名。

2.通讯的分类:

(1)人物通讯:以人物的思想、言行、事迹和命运为报道内容的通讯。报道对象的选择取决于其蕴含的新闻价值,一般来说,人物必须具有先进性或典型性。人物通讯主要有三种:①记写人物光辉的一生,属于传记式。主要是记写人物本身的优秀事迹、先进思想和一生的成长过程。如报道雷锋先进事迹的《伟大的战士》。②只写先进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这类人物通讯最为大量、常见。如《东方风来满眼春》③记写的是人物群像,即一篇人物通讯中围绕着一个主题,突出一个中心思想同时记写着多个先进人物。如《谁是最可爱的人》

(2).事件通讯:是一种以写事为主的通讯。它主要记述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交代来龙去脉,介绍具体情况,点明它的典型意义,体现时代风貌。事件通讯具有强烈的时效性。

(3).工作通讯:是报道先进工作经验或某项工作成就的通讯。它介绍典型的经验和做法以指导一般,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4).概貌通讯:记叙社会变化、风土人情和建设状况的通讯报道。一般是反映一个地区、一个单位或者一个部门的面貌。报刊上常以“手记”、“侧记”、“散记”、“巡礼”、“见闻”、“纪行”等形式出现。

(5).主题通讯:按照某一主题的需要,突破地区、行业、部门的界限,将一些性质相同的材料组合在一起,为表达一个主题服务。

(6).专访:对社会上的新闻人物进行专题采访,以问答的形式为主,间或穿插一些现场情景的摹写或背景资料,也是通讯的一种。

3.通讯的特点: ①新闻性:内容必须真实,讲究时效,五要素贯穿在行文中。

②生动性:通讯尤其是人物通讯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消息在表达上主要是平面的叙述,语言追求简洁、明快、准确。通讯则多借用文学手段,可以描写、抒情、对话,可以用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因此,通讯在语言和表达方法上,都具有定的文学性,它在报道真实的人或事件的过程中,善于再现情景,平添许多生动的形象,给人以立体感的现场感。通讯一般采用第三人称,但在“见闻”和“采访记”一类的通讯中,也采用第一人称。

③完整性:通讯须相对完整、具体地报道人物或事物的经过。消息侧重于写事,叙述简扼要,一般不展开情节。通讯可写人也可写事件其材料比消息更丰富、全面,其容量比消息厚实、充足。它要求详尽、具体地报告事情的经过、演绎人物的命运,充分展开情节,甚至描写细节和场面。这些既是生动的表现,同时也是内容完整性、具体化的要求。

④评论性:通讯须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对人或事做出直接的评论。消息是以事实说话,述评消息外,一般不允许作者直接发表议论。通讯则要求在报道人物或事件的同时,表露记者的感情与倾向。依傍事实作适时的、恰到好处的评价。因此,通讯是通过描写、叙述、抒情等表达手段进行议论的。

4.通讯与消息相比:(1)、通讯侧重写人,消息侧重写事。(2)、通讯内容详细完整,消息较为简要概括。(3)、通讯可采用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消息以记叙为主。(4)、通讯时效性不如消息。

二、学习《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 1.、这篇文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意义何在?文章开头有什么特色?

重点词语:东风、满眼春

明确:给一篇通讯起一个好的标题是非常重要的。这篇通讯的标题就非常好。这是摘自唐代诗人李贺诗中的 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无限春光的热烈欢呼之情,借用过来,很贴切。因为小平同志的到来,使深圳再一次涌 起改革开放的高潮。题目一语双关:①表达了诗人对无限春光的热烈欢呼之情②表现了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给 深圳乃至全国带来了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春风,春光无限。表达了人对小平同志到来的喜悦之情。一篇涉及重 大题材的通讯以这句古诗作为题目,是不落俗套而意味深长的,它暗示了读者:这是一篇富有激情和诗情画 意的通讯。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春天是中国古代诗人吟咏不衰的经典意象,春天也象征着成长、生长与激 情。这篇通讯仅仅“春”一个字就传达出了邓小平再巡讲话的精神奥秘所在。本篇富有激情和诗意的语言产 生的影响之一便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春天的故事》(象征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新城市蓬勃发展趋势)2.脉络梳理

本篇通讯有六大部分。

第一部分:以“春”来总领全文,简单地交待了文章的主题:邓小平再巡 第二部分:参观深圳市容讲话的内容:特区姓“社”不姓“资”。(19日)第三部分:国贸讲话内容:不发送改善人民生活,只有死路一条。(20日)

第四部分:参观华侨城讲话内容:走社会主义道路就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21日 第五部分:同省市负责人谈话: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22日)第六部分:视察珠海特区,结束再巡。(23日)3.深入探讨(1)这篇通讯开头写景,简洁而富有感染力。文中主要通过哪些词语来表现南国之春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这篇通讯的主体部分选取了哪些材料?作者又是如何安排这些材料的?这些材料刻画了邓小平怎样的形象?

(3)学生讨论回答(4)达成共识:(1)①开头文情并茂,描写南国早春,主要通过“葱茏”和“荡漾”两个词来表现1月深圳的特点。“葱茏”写花木之繁茂旺盛,“荡漾”写出春意之生机勃勃。这两个词写出了深圳当时的春意盎然和勃勃生机,作者在此以情衬景,烘托出了深圳特区的旺盛生命力与勃勃生机,抒发了对特区快速发展的自豪感。同时也为小平同志的到来张本,暗示了小平同志的这次深圳之行,又一次带动了改革开放春潮的涌动,点出小平同志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视察深圳的重要意义。②开头交代了自然时令政治时势,为全文定下了春意盎然的基调。(2)①本文主要选取了小平同志视察深圳时的一些行为细节及其关于经济活动的重要谈话等材料,意义重大,影响深远。②文章以小平同志在深圳特区参观游览不同地点的时间先后顺序为线索来选择和安排材料。③谈话——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高瞻远瞩、审时度势、英名果断地政治气魄及为国为民不辞辛劳的伟大情怀④细节——乐观开朗、自信坚韧、认真细致、可敬可爱、富有人情味

三、学习《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奖者袁隆平》

(一)研读课文,总体把握。

1、正标题引用了谁的诗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引用了毛泽东1959年写的《七律·回韶山》中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研究成果和突出贡献的赞叹。

2、课文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分别体现了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袁隆平哪些方面的品质?(练习一)——①2001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热爱并献身于农科研事业)

②1960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勇于实践,敢于探索)③1964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④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坚持真理,实事求是)⑤1993年袁隆平要求对推广“玉米稻”持慎重态度。(坚持真理,实事求是)⑥1986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

⑦袁隆平的两个心愿,要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

3、这篇人物通讯的叙事手法有什么特点?请找出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练习二)——①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列小标题组织材料。②以记叙为主,夹以描写、议论、说明,形式活泼。

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是课文第2-3行:“这位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的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

三、小结对人物通讯的理解

—— 以人物的思想、言行、事迹和命运为报道内容的通讯。报道对象的选择取决于其蕴含的新闻价值,一般来说,人物必须具有先进性或典型性。叙事能够紧紧围绕人物的精神品质层层展开;线索清楚,衔接自然;运用了多种叙述方法,详略得当。

“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

教学目的及要求:

1.通过了解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最新发展了解事件新闻和人物通讯的特点; 2.体会新闻报道中的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3.学习航天工作者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学习英雄人物的为国争光的顽强拼搏精神。教学重点:1.两篇新闻不同的记述方式和表达侧重点。2.抒情议论性句子在新闻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新闻报道的句式特点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通讯文体特点:以学生的自我小结为主,让他们谈谈对通讯文体的理解。

2.引入事件通讯:用详细生动的笔调来报道典型事件的新闻体裁是事件通讯。注意的是,事件通讯一般也要围绕“人”来作文章,通过人的活动和思想来展开事实。

二、学习新课 1.熟悉课文(1)《心随飞翔-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北京指挥控制中心现场目击》

①、朗读全根据所学的知识,标出课文中的标题、导语和主体。——导语为第1、2、3句,(为表达强烈的感情,这3句独立成段)其余为主体。②、本新闻主要报道了什么内容?—写事为主,侧重报道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事件发生的进程和社会反响。(2)《英雄潇洒走苍穹(节选)》

①本文标题采用哪种形式?——单行标题。突出报道的对象是英雄人物杨利伟。

②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报道航天英雄杨利伟,写他如何战胜了航天的艰险及他平时的刻苦训练。2.朗读两篇新闻,对比分析,哪篇是消息哪篇是通讯?

明确:第一篇《心随飞翔》是消息,第二篇《英雄潇洒走苍穹》是通讯。从报道对象看,前者侧重写事(消息的特点),后者侧重写人(通讯的特点);从内容上看,前者报道较为简要、概括(消息的特点),后者的报道详细而完整(通讯的特点); 从时效看前者第二天就发表了,时效性强(消息的特点),后者20多天后才发表,是因为采访教费时费力,写稿的时间也比消息长。

三、讨论探究

1.课文中两则新闻显然已经是“旧闻”了,即使是今天的新闻也会成为明天的“历史”,但每则新闻有自己的 新闻价值。请以这课文为例,谈谈新闻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2.学生讨论 3.达成共识:《心随飞翔》在“神五”发射的第二天就见报,快速、真实报道出来。新闻的内容给人如亲眼目睹、身临其境的感觉,充满激情的语言,带给读者无比的自豪与兴奋,给读者极大的满足。

《英雄潇洒走苍穹》在“神五”发射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见报,让读者明白航天英雄的成功靠的是超人的意志、高度的责任感、踏踏实实的精神。更让我们想到的是,在任何一个岗位上都应具有想他那样的航天精神。

四、课外拓展

1.你喜欢读报吗?你最喜欢看的版面或内容是什么?请谈谈读报有什么好处? ——(1)、获取自己所需的各种信息。(2)、增长见闻,增长智慧。(3)、情感上得到的愉悦。

2.采访身边一位有某方面特长的同学,然后进行多方面的了解,整理所得材料,写一篇人物通讯。

访李政道博士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访谈三要素及常用的提问方式。2、学习访谈的技巧和访谈的一些基本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真正认识科学和正确面对科学。

2、认识追求真理的科学研究是美丽的和令人激动的,绝不是乏味和艰涩的道理。3、分析李政道谈话中显示出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访谈三要素及常用的提问方式。学习访谈的技巧和访谈的一些基本知识。学习过程:

一、访谈的相关知识 1.访谈的定义:访谈是就特定的问题,特定的对象进行专门的访问,内容要相当集中,采访时不能牵扯太远。2.专访的三要素:专家(或知情者)、记者和现场。3.访谈的结构: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

4.访谈的提问技巧: 采访的时间是有限的,采访的机会是难得的,所以在采访时,要掌握提问的技巧,合乎场合,合乎情理。这就启发我们,在采访时,要分清时间、场合和采访对象,选用恰当的方式提出问题,完成采访任务。

在采访过程中,常用的提问方式有以下几种:

⑴直问法:不拐弯抹角,把想了解的问题直截了当地担出来。具有逻辑性,适应科学家的谈话思路。⑵趣问法:使专家容易回答,比较随便有趣。⑶推问法

⑷追问法:其目的在于捕捉那些具体事实和细节,以获得有新闻价值的东西。⑸旁问法

⑹引导性提问法:这种提问多采用“闭合”性问题。这种问题回答比较简单,一般由采访者事先准备好了问题的答案,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只要求对方回答是或否、这样或那样。

二、课文导学

1.学生朗诵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学生分角色朗读,一个充当记者,一个充当李政道。其余学生认真体会“记者”提问的技巧,并感受“专家”的精神面貌。3.梳理文章结构:(见后面的板书)

(1)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 ——分三个部分。第1段为第一部分:简评李政道对中国的贡献。第2段为第二部分:简介采访时间、地点、环境。第3-33段为第三部分:访谈内容。

(2)此次访谈共提出了十个问题,这十个问题可分为几层? ——依访谈的顺序和问题可分为八层: 第一层(1-4):用孙悟空的故事类比说明人类对科学的真理的了解还相差很远。(体现了李博士的谦虚)第二层(5-6):评价创新意识在科研中的意义。(体现了李博士的创新精神)第三层(7-8):回忆与毛主席的谈话。()第四层(9-10):评价“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计划”对中国科学发展的意义。第五层(11-13):谈科学家的人文情怀以及科学与艺术的关系。第六层(14-15):谈自己获诺贝尔奖的最重要因素。第七层(16-17):谈自己一生最辉煌的时刻。第八层(18-23):谈本土科学家何时能获诺贝尔奖问题。4.重点和难点内容分析探讨。

⑴李政道如何评价创新意识在科研中的意义的?

提示:创新要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的,创新不光要大胆,还要具备分析的能力。⑵李政道博士是怎样评价“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计划”对中国科学发展的意义的?

提示:李政道没有正面回答,而是举了两个人才数字,举了一个人才特例,从而说明这一计划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人才。

⑶李政道博士如何看待他获奖的最重要的因素的?

提示:他不承认自己是天才,但他肯定自己做这方面工作有才能,且要得到很好的培养,有好的研究环境,自身具备很强的分析能力,也就否认了是“幸运”。

⑷李政道博士对“本土科学家什么时候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的回答意在说明什么问题?

提示:针对这一问题,记者和李博士是三问三答,李博士通过萨拉姆的事例和自身经历,说明科学有国籍不 重要,获诺贝尔奖不是目的,实质是说科学无国界,科学本身是目的。

⑸通过李博士的回忆,你认为毛主席和他的观点有不一致之处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毛主席是政治家、革命家,他所涉及的领域和经历都不同于李博士,毛主席自己也说他一生经历的都是动荡,认为动是重要的,而且他年轻时念科学的时间不多,所以两人观点有不统一之处,这是很必然的。

三、作业:课后练习【附】板书设计 全文可分三大部分

一(1)简评李对中国的贡献 ①科学发展 ②现代化建设

二(2)简介采访时间、地点、环境 三(3-23)访谈内容

下载高中语文必修五《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教案设计(粤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语文必修五《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教案设计(粤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单元导语

    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单元导语 必修一 第一单元 认识自我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往何处去?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应该怎样做?„„在人的一生中,这些也许是伴随终身的叩问。尽管人......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设计”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全集

    必修5 第一单元 走进经济 单元要求: 1.了解调查问卷的设计及报告的写法。 2.培养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能力。 3.关注经济发展,关注经济发展带来的价值观,消费观,道德观的变化。 单......

    高中语文《劝学》教案 粤教版必修4

    《劝学》教案 教学目的 1、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2、掌握、积累“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案全集

    必修4 第一单元 关注社会 1、时评两篇 学习目标 1 、了解时评的写作特点和艺术特色; 2 、提炼文章的中心论点,理清文章行文结构、思路,评价作者关注的社会现象,领会并学习时评......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教案 体验情感 第一单元 体验情感 活动课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设计思想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设计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

    高中语文《长亭送别》教案 粤教版必修5

    《长亭送别》 (第一课时) 一、导语: 我们大概都看过电影《泰坦尼克号》吧。为什么这部影片能够风靡全球,深深地打动无数人的心呢?它讲述的只是贵族少女罗丝和穷画家杰克的爱情故......

    高中语文《项链》教案3粤教版必修3(5篇)

    《项链》——玛蒂尔德人物形象赏析 教学目标: 1.关注人性:能全面客观地认识典型人物形象。 2.关注古典:用诗词形式对文学人物进行二度创作。 教学重点: 玛蒂尔德性格的两个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