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统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诗歌诵读
教学内容:
本单元将进行六首古诗的教学,分别是《月夜》、《乡思》、《山中》、《济上作》、《断句》和《宣城见杜鹃花》
教学目标:
1、在诵读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背诵古诗词。
2、能对照“解析”理解诗句的意思。
3、通过诵读了解离别诗的情感表达,体会离别之情,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在诵读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背诵古诗词。
2、能对照“解析”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对照“解析”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突破方法:多种形式,反复诵读。
教具、学具: 影视资料。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4课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月夜》和《乡思》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
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月
夜(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干。
乡
思(宋)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二、简介李觏
李觏,字泰伯,江西南城人,他的诗唐代韩愈、皮日休等人的影响,具有独特风格。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知识链接:
了解《月夜》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挂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七、拓展活动:背一背
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
习诵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了解历史名人、名胜古迹、等传统文化内容,对少年儿童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对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第5课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山中》和《济上作》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
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山
中(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济上作(明)徐祯青
两年为客逢秋节,千里孤舟济水旁。
忽见黄花倍惆怅,故园明日又重阳。
二、简介作者
王勃,字子安,山西人,初唐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
徐祯卿,江苏苏州人,明代文学家,与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的诗句而为人称誉。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知识链接:
了解《山中》和《济上作》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悲苦的思乡之情。
七、拓展活动:
1、说一说
说一说本课的两首诗是借什么景物来表达思乡思亲的悲伤感情的?
2、读一读
京师得家书(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
古诗对于小学生而言,欣赏与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关注应该是在轻松的氛围内,让学生品味诗词的语言特点,感受诗词的魅力,轻轻松松地达到积累的目的。
第6课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断句》和《宣城见杜鹃花》两首古诗中生僻的字
2、分别了解两首古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熟读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断句(北魏)刘昶
白云满鄣来,黄尘暗天起。
关山四面绝,故乡几千里!
宣城见杜鹃花(唐)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二、简介作者
刘昶是南朝宋文帝第九子。前废帝刘子业即位,怀疑刘昶有异志,于是
他投奔北魏,亡命途中作此诗。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两首古诗。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知识链接:
了解的《断句》和《宣城见杜鹃花》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悲苦的思乡之情。
七、拓展活动:读一读
人日思归(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三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与父母、老师、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
暮春三月,寄寓在宣城的李白,觉得昏花的老眼中忽然映入一片红色,仔细瞧,原来是杜鹃花开了。这杜鹃不是故乡的花吗?诗人的乡思因此被触动了。
第二篇:一年级传统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
课题:1知礼而立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这句话的意思,并能在实际生活中不仅自己自觉做到,还能督促旁人做到,逐渐形成与礼仪相伴,争做文明手里的小学生。
二、重点难点:
学生了解这句话的意思,并能在实际生活中不仅自己自觉做到,还能督促旁人做到,逐渐学习礼仪习惯。
三、课前准备:
自己是怎样讲礼仪的。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你是怎样讲礼仪的?
(二)、学习新课
1、范读。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
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
3、读古语今说。理解句意
(三)、明道喻理
文明礼貌并非个人的小节小事,而是一个国家社会风尚的真实反映,是一个民族道德素质水平和精神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
(四)、知行合一 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做到的?小组讨论。
第二单元第二课时 授课日期: 课题:2亲师习礼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学习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你在课堂上怎样行礼仪的?
(二)、学习新课
1、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
3、读古语今说。理解句意
(三)、明道喻理
温馨点击:上课时,要注意课堂礼节,认真听讲,积极发言。
(四)、知行合一
小组讨论:你还知道哪些课堂礼仪?
(五)、自我评价。
第二单元第三课时 授课日期: 课题:3长幼有序
一、教学目标:
1、在老师的帮助下对照“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理解意思。
2、在背诵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背诵。
二、重点难点:
1、重点难点::对照“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理解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入、复习三字经
(二)、课文分析详细过程: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1、简明了解出处
2、总体把握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3明道喻理:无论吃饭喝水,还是行住坐卧,都要长辈优先,晚辈在后。
(三)、拓展延伸:知行合一
(四)、同桌比赛做背诵接龙游戏。
第二单元第四课时 授课日期: 课题礼让为先
一、教学目标:
1、在老师的帮助下对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理解意思。
2、在背诵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背诵。
二、重点难点:
1、重点难点::对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理解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入、复习三字经
(二)、课文分析详细过程: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1、简明了解出处
2、总体把握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3明道喻理: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梨让给哥哥吃。尊敬和友爱兄长,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三)、拓展延伸:知行合一(和妈妈说再见,主动给老人让座等)
(四)、同桌比赛做背诵接龙游戏。
(五)、自己评一评
第二单元第五课时 授课日期: 课题:共食不饱
一、教学目标:
1、在老师的帮助下对照“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毋抟饭,毋放饭。”理解意思。
2、在背诵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背诵。
二、重点难点:
1、重点难点::对照“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毋抟饭,毋放饭。”理解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入、复习三字经
(二)、课文分析详细过程:
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毋抟饭,毋放饭。
1、简明了解出处
2、总体把握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毋抟饭,毋放饭。
3明道喻理:和别人一起吃饭时,不要只顾自己吃饱,要检查自己的手是否干净。不要把米饭搓成团大口吃,也不要把吃剩的饭放回锅中。
(三)、拓展延伸:知行合一(温馨点击:如果跟爸妈外出做客应做到哪些礼仪?)
(四)、同桌比赛做背诵比赛。
第二单元第六课时 授课日期: 课题:人物长廊1曾子避席
一、教学目标:
1、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曾子避席的故事,懂得一些礼仪。
2、在读懂的基础上在学习交流关于礼仪的故事。
二、重点难点:
1、重点难点::讲述一些礼仪故事。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入、复习三字经
(二)、课文分析详细过程: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有名的故事。“避席”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礼节。古人习惯席地而坐,在与人交谈时,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和自己的谦逊,都要离开坐席,这种行为叫“避席”。现在同学们回答问题时起立,就体现了这种礼节。
(三)、活动广角:小组交流(温馨点击:如果跟爸妈外出做客应做到哪些礼仪?)再例如“孔子拜师”的故事。
(四)、拓展:让学生上台讲故事
(五)、成长阶梯,自我评价。
第二单元第七课时 授课日期: 课题:人物长廊2颜回
一、教学目标:
1、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颜回的故事,懂得一些礼仪。
2、在读懂的基础上在学习交流关于礼仪的故事。
二、重点难点:
1、重点难点::讲述一些礼仪故事。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入、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二)、课文分析详细过程:(课本温馨点击)
(三)、活动广角:小组交流(温馨点击:如果跟爸妈外出做客应做到哪些礼仪?)再例如“孔子拜师”的故事。
(四)、拓展:让学生上台讲故事
(五)、成长阶梯,闯关摘星。
第三篇:第七单元传统戏曲(推荐)
第24课 京剧
教学目标:
1、了解京剧的由来、唱词的创作和唱腔表演的相关知识,让学生知道京剧是我国国粹;
2、简单了解有关京剧的知识,从而对京剧感兴趣,从中得到有益的学习经验。
教学重点:了解京剧的由来、脸谱特色以及传统剧目
教学难点:通过对京剧的了解,激发学生认识和了解我国历史文化的兴趣,从而激发热爱中国艺术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梅兰芳先生的《霸王别姬》唱段。
2、对京剧的简单介绍。
京剧是中国古老而又传统的艺术,被称为国粹,你对京剧有哪些了解哪?
京剧有哪些魅力?我们一起领略一下。
3、自读课文,大体了解本课内容。
二、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
1、利用媒体,播放不同京剧角色,引导学生了解服饰及脸谱的不同特点。
2、读一读脸谱部分的内容,从课本插图中初步感受京剧脸谱的魅力。
3、欣赏脸谱和服饰,说说你对京剧魅力的感受,分组讨论。
4、谈谈对传统剧目的了解。
三、总结。
1、回归课本,总结京剧的由来、唱词、行腔和脸谱特色等内容。
2、如果你想亲身感受一下京剧的艺术魅力的话,回家观看有关京剧的影碟和电视中的戏曲欣赏等栏目吧!
四、拓展活动。
1、学着唱一下《说唱脸谱》这首歌,并说说里面提到了哪些京剧脸谱?
2、了解京剧流派和京剧名家。
教后反思:学生对京剧知之甚少,但是通过欣赏京剧片段,对京剧的脸谱、服饰、唱腔等很感兴趣,学唱了《说唱脸谱》,鼓励学生课后继续了解京剧。
分管负责人审核签字:
第25课 昆曲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唱段,了解昆曲艺术特点。
2、了解昆曲是“中国戏曲之母”。它体现出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审美修养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昆曲的由来、唱词来源和行腔。
教学难点:昆曲行腔、表演风格及其舞台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昆曲的简单介绍。除了“国粹”京剧外,你还知道哪些地方戏曲?今天认识一种叫做“中国戏曲之母”的昆曲。
2、自读课文,大体了解本课内容。
二、新授:
1、感受昆曲的魅力。
媒体播放《牡丹亭》选段,学生欣赏。
2、读课文,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昆腔的形成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的统称。它包括宋元南戏、宋元杂剧、明清传奇、昆剧、京剧,以及数百种地方戏。
(2)昆腔的革新
元末明初,流行于南方的戏曲声腔,除昆腔外,还有产生于浙江海盐地区的海盐腔、产生于浙江余姚地区的余姚腔和产生于江西弋阳地区的戈阳腔。昆腔、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合称四大声腔。
(3)小结昆曲音乐特点:慢,轻柔,婉转
三、学做“皂罗袍”身段。
1.要点讲解:昆曲的身段都在节奏里。
手,眼,身协调统一
含蓄,婉约,稳重
2.学做并感受昆曲身段要点特点。
四、欣赏视频《牡丹亭》“皂罗袍”。
点读精彩片断,从歌曲的词曲中,感受昆曲的唱词什么样的?特
点是什么?诗意般的抒发情感,行腔优美,缠绵婉转、以柔曼悠远见长。
五、“皂罗袍”文学价值简析,还有那些著名曲目?孔尚任的《长生殿》,洪升的《桃花扇》。
六、总结:昆曲的美主要在三方面:音乐美。身段美。文本美。
七、课外延伸:
1、了解昆曲曲牌。
2、了解昆曲剧目。
3、学唱《牡丹亭》片段。
教后反思:学生对昆曲没有任何的了解,但是通过读课文、欣赏图片、诵读精彩片段、欣赏戏曲片段等活动,激起了学生对戏曲的兴趣。
分管负责人审核签字:
第26课 山东地方戏
教学目标:
1、了解山东地方戏的种类。
2、了解吕剧的相关知识。
3、了解山东梆子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了解山东地方戏的种类。
教学难点:吕剧与山东梆子的唱腔特点。
教学过程:
一、山东地方戏的种类:看书第一段,从书中找出答案。
二、、吕剧的由来。
传说主要有三种,看书小字,了解吕剧的由来。
山东省东营市是吕剧的发源地,东营区牛庄镇时家村(原属广饶县)民间艺人时殿元等是吕剧的主要创始人。吕剧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琴书演变而来。山东琴书最早产生于鲁西南一带,后演变为南路、北路、东路3个流派。清光绪六年(1880年),山东琴书传入广饶北部。当时,位于黄河入海口处的广饶县北部和利津县东部尚无防洪大堤,任黄河漫流入海,每至汛期,黄水漫溢,穷苦百姓不得不背井离乡,以逃荒要饭谋生。为多求施舍,许多灾民行乞时演唱民间小曲,民间艺人逐渐增多。山东琴书传入后,民间艺人争相学唱,以此作为谋生手段。至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山东琴书在广北一带普及,职业琴书艺人渐多,较著名的有张兰田、张志田、商秀岭、时殿元等人。其中北路琴书艺人时殿元独辟奚径,在广泛吸收其它戏曲、曲艺艺术成分的基础上,把山东琴书由坐唱形式改为化装演出,首创化装扬琴,成为吕剧的主要创始人。
三、吕剧的特点:显著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唱词通俗易懂,唱腔朴实无华,优美流利,娓娓动听。
四、传统剧目。
五、了解山东梆子。
(1)有关历史。
(2)著名曲目有哪些?
(3)读书交流。
六、拓展:调查淄川的山东地方戏剧种、著名的曲目、主要特点。
探究课戏曲知识比赛
活动主题:戏曲知识比赛。
活动目的:
对前面所学的戏曲知识进行复习巩固,通过活动的方式加深对中国传统戏曲的了解。
活动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戏曲知识的资料,并在班里交流。
2、自由结合,分配小组。
3、确定小组的活动主题。
4、教师准备戏曲音像资料。
活动过程:
1、戏曲知识比赛。
课本一二三四题可以采用“开心辞典”的方式,使活动充满趣味。
2、戏曲表演大赛。
学生分小组展示,可以是搜集的或是自己创造的戏曲脸谱,也可以是经典唱段或是相关的戏曲小品。
最后评出最佳表演者和获胜的小组。
教师要充分的肯定学生,并及时的进行指导。
3、调查问卷。
课后对自己身边的同学和家长进行调查,看看他们对中国戏曲的了解和喜爱程度,并制作一份“我与中国戏曲”的调查报告。
第四篇: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近义词
阻挠——阻碍 要挟——威胁 周密——周到 竣工——完工 藐视——轻视 轰动——惊动 反义词
周密——疏忽 藐视——重视 阻挠——促进 讥笑——赞扬 多音字
藏:zàng(宝藏)cáng(收藏)划:huá(划桨)huà(计划)
喷:pēn(喷发)pân(喷香)铺:pū(铺设)pù(当铺)
横:hãng(横线)hâng(蛮横)间:jiān(时间)jiàn(间隔)填入合适的动词。
(逛)庙会(办)喜事(打)地基(铺)楼板(建造)住宅(陈说)历史(招徕)观众(燃放)爆竹 特殊词语
ABB式:一丛丛 一幢幢 一顶顶 一团团 一片片 ABAC式:各形各色 有声有光 载歌载舞 含数字的:两面三刀 零七八碎 四字词语复习
1、零七八碎:零碎而杂乱。
2、万象更新:万象,一切景象:更新,更换新的。形容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面貌全心。
3、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不能不如此。(4、截然不同:截然,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造句)他俩虽是同胞兄弟,但信格却截然不同。
5、张灯结彩:张挂灯笼,结扎彩带彩球。形容节目或喜庆的热闹景象。(造句)春节到来,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迎接新年。
6、各形各色:各种形状,各种颜色。形容多而齐全。(造句)超市里摆着各形各色的商品,琳琅满目。文章的理解:
《北京的春节》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满族人,代表作《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等。老舍的语言风格:北京韵味,通俗明白,幽默诙谐。
《北京的春节》是按时间顺序写的。用充满京味的朴素自然,清浅通俗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示了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温馨与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描写传统佳节的诗句
春节 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节: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秋节: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重阳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近义词复习
粗暴─粗野 严峻─严厉 残暴─残忍 恐怖─恐惧 憧憬─向往 压迫─压制 兴旺─旺盛 解救─拯救 采用─采纳 哀思─哀痛 陈设─摆设 震天动地─惊天动地 千钧一发─危在旦夕 五湖四海─四面八方 反义词复习
含糊─清楚 粗暴─温和 严峻─和气 残暴─仁慈 幼稚─成熟 恐怖─安宁 短暂─漫长 暴露─隐蔽 沉寂─喧闹 压迫─反抗 兴旺─萧条 采用─拒绝 震天动地─无声无息 聚精会神─心不在焉 千钧一发—稳如泰山 通过本单元的的学习,我认识了:(视死如归)的李大钊;(舍己为人)的郝副营长;(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工作认真)的周恩来; 多音字组词复习
dāi待着──dài等待 jiá夹衣──jiā夹道 lâ快乐──yuâ音乐
biàn便衣──pián便宜 kān看家──kàn观看 hào记号──háo号叫 qiǎnɡ勉强──qiánɡ强大──jiànɡ倔强
zhoá着急──zhuó沉着──zhāo着数──zhe笑着 chā反差──chāi出差──cī参差──chà差不多 四字词语复习
1一拥而入: 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来,形容秩序非常混乱。2满脸横肉: 整个脸上都长着带有凶相的肌肉。
3震天动地:震撼着天,动摇着地。形容巨响或其势盛大异常。
4千钧一发: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30斤。指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极其危险。
5精兵简政:缩小机构,精简人员。6五湖四海:泛指全国大地。课文复习
1、《十六年前的回忆》是回忆录。作者李星华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按照时间顺序写了父亲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和被害后四个内容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2、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的联系是:首尾呼应(前后照应)。(《匆匆》《顶碗少年》《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都采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这样写的好处:使整篇文章显得非常紧凑,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3、《灯光》作者王愿坚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4、《为人民服务》是一篇演讲稿。《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答:固,本来。或,有的。于,表示比较。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
第五篇:第二单元作文
《梦见十年后的家乡》
日月如梭,时间像飞箭,转眼间暑假又溜走了。假期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一家人一起回家乡。这件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回到家乡,突然眼前一亮。还记得前几年回家乡时,我们走的路还是坑坑洼洼的泥路,下雨时泥土黏着鞋子,如今泥路变成了现在的水泥路,平滑而宽大好走了许多。以前每当夜幕渐临时,房屋门外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如果要外出都必须人手一盏电筒才能看清楚路面,如今路的两旁各安装了几盏路灯,给村民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看!家家户户都盖上了新房子,就连外婆家也盖上了几层的楼房。“啊!家乡这几年的变化可真大。”我不禁感叹道。
朝远处看了看,啊!就连农民伯伯们也用上了新技术——用收割机来收割稻谷。“看来农村生活一点也不差过城市!”我不由自主地惊叹道。
夏天,正是稻谷成熟的第一季,也是农民伯伯忙于收获的季节。看!谷穗脱下了绿色的衣裳,换上了金色的服装。在微风的吹拂下,那一大片金灿灿的稻谷如同阵阵浪涛滚滚不息。夏日的夕阳在山峦起伏的青山中徐徐落下,加上黄澄澄的稻田与家家户户的楼房相映,成了一幅优美的油画图。我不得不再惊叹道:“家乡变化真大啊!” 区区的这几年时间里,家乡竟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家乡不仅变得更富裕而且变得更美丽了。
望着变化如此之大的家乡,我感慨的大喊一声:“家乡,我爱您!”
《家乡的变化》
我的家乡是位于内蒙古最北部的额尔古纳市。它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这几年,我家乡的变化可真大呀!
听大人说,以前的黄土路又窄又陡,坑坑洼洼,能使用的最先进交通工具就是摩托车。现在,泥泞的小路已变成宽阔的柏油路,路上车辆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以前很荒凉的一片空地,现在已建起一个大广场,供人们娱乐休息。地面上贴着各式各样的瓷砖,和周围的喷泉相映成趣,吸引了很多市民,共同欣赏着城市美景,尽享其中的欢乐。
以前没有垃圾桶,人们总是乱扔垃圾,弄得到处都脏脏的。可现在每家都有专用的垃圾桶,人们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家乡干净了就更漂亮了。
以前人们都爱在房前屋后堆放杂物,现在街道两旁,市内市外,都种上了绿化树。虽说不像森林那样茂密,但也绿树成荫,送来了阵阵清凉。
啊!是新时代的春风吹走了贫穷落后,吹来了人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等我长大后,会把家乡建设得更美,更好,更富强!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远在江苏的一个美丽小城——姜堰市。去年暑假去探望住在那里的爷爷奶奶,我深深感受到家乡的巨大变化。
且不说市里的楼房越来越高、马路越来越宽、小区越来越漂亮,就连爷爷奶奶住的农村也让人刮目相看。门前的土路修成了宽阔笔直的柏油马路,两旁还有配套的路灯;桥头原来那块闲地安上了各种各样的健身器材;住户原来的瓦房转眼间都变成了二层三层的独幢小楼;每户村民家里都装上了自来水、安上了燃气灶;电视由无线改成了有线;家家房顶上都装上了太阳能;不少家庭还安上了空调、扯上了电脑宽带;还有一些人家购买了私家车和农用机械化设备;人们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谈吐文明,举止得体,处处体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风貌。
我知道这一切都是改革开放得来的。国家的富民政策让老百姓致富的路子越来越宽。我也要好好学习,将来把我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家乡的环境》
我的家乡使我自豪,是因为那葱茏茂密的树林,还有那清澈的池塘和那新鲜的空气。
春天到来,野花遍地,绿草如茵,燕子斜飞,蝴蝶翩翩,此时你已经心旷神怡了。但你又被他“勾”到身边,让你不由自主地走向他,接近他。他是什么,竟让人这样着迷?是池塘,碧绿的池塘。
家乡的池塘不可计数,家乡的美更是无法诉说。微微的春风祸祟扶着水面,阳光的照射更显波光粼粼。远处看,你定会认为是金子,使你信息的跑向他,却发觉不是。你的心情更为激动,这样的池塘,这样的水。白云朵朵,蓝天无际,小鸟时时飞过;还有岸边野草花,柳丝低垂,白鸭戏水,尽在这如诗如画的水中。清澈见底,偶见小鱼游,便见涟漪圈圈。绿油油的小草高低不平,无一丝空隙,远远望去,犹如绿绒毯一般。令人不敢离这池塘太近了,不敢用手触摸,甚至不敢多看一眼,生怕弄坏了这副美景。
家乡的人们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高了,天蓝了,树绿了,水清了,我的家乡更美了!
《 森林里的故事》
鸟爸爸、鸟妈妈、鸟宝宝和其他的动物生活在一座美丽的森林里。它们生活得十分快乐。
有一天,有两个猎人来打猎。他们把野猪一只一只打死了,又把狼也一只一只打死了,活泼可爱的小鹿和小兔、凶猛地老虎和狮子也被他们用枪打死了。他们把动物的皮剥下来做衣服穿。
他们再次来打猎,看见了鸟爸爸、鸟妈妈和鸟宝宝。他们一枪射死了鸟妈妈和鸟爸爸。只有鸟宝宝在爸爸妈妈的掩护下逃走了。猎人打完了鸟,抽起了烟。抽完了烟,他们把烟头丢到了草丛里。草丛燃起了火,整片森林也燃了起来。鸟宝宝回头一看。看到燃起了大火,他叫唤着森林里剩下的上伙伴一起逃离火海。只留下了在火海中挣扎的猎人。
《救救清水江》
我曾经做过一个梦,在梦里我梦见了清水江变得十分可怕。
我和爸爸、妈妈来到清水江。我刚向江边走去,突然听到有嘤嘤地哭声。我就跟着声音走了过去,原来是一根独立在那的小草。我蹲下来问:“小草,你为什么在这里哭泣?”小草说:“原来这是一片辽阔的大草原,可是人们要在这修建高大的房子。我的姐妹们都被拔掉了,只有我这根小草没有被人们拔掉。”小草说着又哭起来了。
我站了起来,刚转身又听见:“救救我。”我走了过去,原来是清水江在哭。我好奇地问:“你为什么哭啊?”清水江说:“请救救我吧。”说着我看见一位阿姨把一包垃圾扔进水里。塑料袋在空中飞散开,包着果皮,残汤剩菜散入江中。我走过去说:“阿姨,你这样做是不对的。”阿姨气势汹汹地说:“你管我的?小东西。你瞧,大家不都是这样的吗?”我放眼望去,河岸边一些人有的倒煤灰,有的扔废纸。一些工厂里排出了黑黑的废水,沿着河流一直流向远方。这时我看到一层黄黄的像没一样的东西漂浮在江面。
天,那太可怕了!
梦醒了,我更深刻的体会到环境的重要了。
从现在开始,我们救救清水江,保护环境卫生,保护我们的家园。我的口号是“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保护环境》
以前清水江是波光粼粼,清澈见底的。可是现在怎么也不像以前的清水江了。
现在清水江就像不敢出来呼吸的小孩了。因为现在沿江有了砖厂、水泥厂、铅锌厂,这些厂让清水江变成乌黑的我。因为从工厂排水管里流出来的废水里有许多化学成分,让清水江变得时而黄,时而黑,时而绿,还有一股臭味。还有废水造成了水士污染。
世界上有上万个上千个工厂。工厂可以给我们带来好处,比如说:电厂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我们的手机可以充电,人们可以看电视等。相反工厂也对我们来说危害是相当大的。
铅锌厂就是个受害者也是危害者。
我想告诉工厂里的工人,请你们还要再危害地球环境和清水江周围的景物了,请你们还给我们一个完整的地球、没有被污染的地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