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论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关键词: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
【论文摘要】 本文阐述了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提问,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全神贯注进行思考、进入良好的思维情景中。认为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有价值信息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和言语表达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学习兴趣,且这种注意或学习兴趣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带着问题学习”,“边学边思”,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判断、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从而使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有效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巧。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积极性,它能够使学生全神贯注进行思考、进入良好的思维情景中。反之,一个不严谨、不科学的问题,则使学生茫然、无所适从,打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积极性,它能够使学生精力分散、进入无绪的遐想中。因此,教师的提问,必须是有严密的科学性、逻辑性,即教师要善于提问。一方面所提出的问题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有提高的,并且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另一方面问题提出后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讨论、思考、探究,给予学生充足的讨论、思考、探究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即使学生回答错误,也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总之,不要使课堂成为教师包办,自问自答式的教学。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在教学中是如何进行有效提问的。
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时,首先演示向放有一高一低两支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和向一个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软塑料瓶中加三分之一水并振荡的实验,学生被现象深深吸引,这时及时提出问题:为什么低的蜡烛先熄灭,而高蜡烛后熄灭?这说明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学生会立即围绕问题积极的思维,通过对现象的分析不难得出: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和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的结论。对学生的回答表示赞赏和肯定之后,紧接着提出: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甁加水振荡后为什么变瘪呢?学生的思维会更活跃,纷纷举手强答,请一位同学回答,并要求其他同学判断回答是否正确,全体同学的思维就会集中在此问题上,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对问题的答案进行交流,充分体现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然后继续提问:通过上面的讨论二氧化碳有哪些物理性质?学生会轻松的总结出二氧化碳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的物理性质。这样改变了以往教学中老师讲,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自主探究的情况下获取知识。当学生沉浸在自我获取知识的喜悦中时,继续提问: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吗?为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一组探究实验。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新的问题情景中来,充分调动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当学生看到四朵紫色石蕊染成的小花,第一朵喷醋酸后变红,第二朵喷水不变色,第三朵放入二氧化碳气体中也不变色,第四朵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气体变红,而把变红的小花取出加热后又变紫。学生会对实验产生极大的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的好奇心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探究意识增强,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使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通过小组讨论与交流,最终得到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而碳酸不稳定常温或受热易分解的化学性质。接着提问如何检验二氧化碳,学生会立即在脑海中搜索已有的知识,明确利用澄清的石灰水,看澄清的石灰水是否变浑浊的方法来检验,从而得出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发生反应的结论。就在这样层次推进,步步深入的提问中,以问题引导学生有步骤有层次地自主学习,并进行不断思考,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再如讲质量守恒定律时,首先通过复习提问使学生明确: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生成了新的物质,也就是发生了质的改变。紧接着提出问题:物质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改变呢?学生的思维会集中在这个问题上并大胆的提出假设,增大、减少或不变。这时告诉学生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探究来回答这个问题。那么学生就会带着问题认真仔细地观察和分析实验,从而获得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接着又提出问题,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学生又会对这个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自主探究守恒的原因,而此时会有一部分学生对这个问题感到困惑。这时我会问学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在学生积极思考的同时,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利用多媒体播放水通电分解这个反应的微观动画,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从中总结出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因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不变。然后问学生质量守恒定律有哪些应用呢?在学生对此有着极大好奇心的前提下,我通过举例子向学生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使学生顿感豁然开朗。这样的一节课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在问题的引导下不断的思考与探索,而我们知道在学习的过程有思则明,有明则通,有通则能应万变,我想这样教学才应该是有效的。
任何一种有效的、成功的教学方法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一切教育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财富,才能使学生得到成长与发展。教师的教,要通过学生的学才能见成效。知识的获取只有通过学生直接参与、尝试后的亲身体验与感受方可靠有效。化学课堂教学应从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线索去传授机械性、模仿性、重复性的知识,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线索,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维,进而学会学习,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尤其是思维能力),完善其人格,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已成为时代的必然与改革的必然。
课堂提问是化学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化学课堂教学基本的常用的教学方法。一个好的课堂提问能够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思考中得到启迪、产生联想,使教学的重点、难点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提问中渗透、理解。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有价值信息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和言语表达能力;这样有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的化学。
第二篇: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五山镇小学
马骁
在进行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做到有效教学,首先得转变教育教学理念,用新的眼光去审视学生,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协调者。新的时代对教师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要想做一个能适应新形势的合格的教师,需要教师做的工作还很多。对有效教学我的理解和感悟有: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我觉得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注意一下几点:
一、改变方法,让学生学得主动。
新课程主张还学生“学习的主人”的角色定位,让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自主参与,自主实践,大胆探索和勇于创新,于是,教师要从主角、主演主动让位,一是作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引导者,激励者,作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二是作教学行为的研究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因此我觉的在教学新的内容之前,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布置给学习任务,让他们去自学,大力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在教学《颐和园》一文时,为了让他们真正体会到颐和园的美丽景观,课前布置他们阅读或观看有关颐和园介绍的文章、课件等,这样,学生带着一些有关课文内容的一些背景资料上课,在课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提问,学生会把他们准备的学习资料在课堂上交流,使学生形象地感受颐和园的美丽,进一步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这比教师在课堂上生硬的讲述效果要好的多。
二、转变观念,让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的课堂教学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观的指导下语文教学强化训练与与应试教育一拍即合,使训练变成了脱离了语文教学的主旨,语文课淡化了情感熏陶,使本应具有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语文教育,缺乏了应有的魅力,从而导致了语文教学耗时多而收效小的尴尬局面。于是我们要认真审视、反思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注重人文教育,尊重个性。在课堂上怎样使学生敢提问、会提问?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课堂教学中要渗透各种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思考能力,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得到锻炼,受益终生。课堂提问是师生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是师生合作与探讨,是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问是通过师生间的“对话”来实现的,对话的主体是平等的,彼此间是合作的,气氛是放松和谐的,心态是敞开、接纳与共享的。
三、选择时机,让学生勇于探索。
有效课堂教学提问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课堂提问要新鲜。
所谓“新鲜”,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有价值,出乎学生的意料,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能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2、课堂提问要诱导。
提问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引发思维的出发点,因此语文课上的提问应是经过认真推敲,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的。启发性的问题能引起学生主动探索,能诱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通过比较启发,一方面调动学生看书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从而学习一些习作方法。
3、课堂提问要包容。
一问一答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较为常见,这种简单机械的问答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我们要由“小步提问”变成“大步提问”,一节课要有1到2个大问题以引起学生大块地活动。要给学生留下大块的思考空间,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文,可以提炼一个大问题:“为什么说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样,问题的内涵就比较丰富,学生思维的空间就大一些,他们就能从文章中找到不同的内容来说明,并从不同的角度来谈出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受到应有的教育和锻炼。
4、课堂提问要设疑。
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常有疑问,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思考,才能常有创新。因此,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读完课题之后,针对课题来提问。学生也许会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提出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什么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等,这样,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再来学习课文,就会比老师先提出问题,再来让学生带着教师的问题来学习课文,效果会好得多。有效学习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大量的研究表明,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学习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很有效果。有效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这也是我们要着重发展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效教学的理念,关注学生需求是重要核心,而关注的心理基础则是尊重,尊重是人文、平等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交往中的素质要求,是诚信,关爱,协作等品质的形成基础。教师尊重学生,是实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没有尊重学生,课改无从进行。古人常说的“师道尊严”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解释,即有尊严的是知识,而不仅仅是早一点掌握知识的人,教师不应该仅仅停留在“阳光下最灿烂的事业”这一光环下沾沾自喜,而是要平和心态,平等尊重,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切实地关注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关注学生的情商,才能真正的接近学生,使每一个增长率教学环节能够在学生身上发生作用,才能根除诸如为片面提高成绩而占用学生休息时间、满堂灌、拖堂、体罚羞辱等课堂教学顽疾,才能使用权有效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具体的贯彻落实。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做到:一是要提高学生课堂主体意识,淡化教师的“理性权威”意识,消除教师的“话语霸权”角色。二是要强化学生的自主建构意识,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内在需求,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讲方法、讲规律,一课一得,得得相连。四是要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不搞“一刀切”,做到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受到关注,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总之,好的提问能打破学生脑海里的平静,荡起思维的层层涟漪。我想:民主、开放、科学、平等的课堂有效性提问,是我们每个教师都追求的,让我们的课堂都成为有效性课堂,让课堂上的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个性的张扬、让我们的学生在有效性课堂的春风沐浴下受益终生吧!
第三篇: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笨。”有效的课堂提问,往往能把学生带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思考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相反,如果教师提问不当,会使学生情绪受抑,思维受阻,造成课堂“冷场”。国外一位教育家曾说过“中小学教师若不谙熟发问技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那么,如何才能设计出好的课堂提问呢?
首先,提问要面向全体,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全体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要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期待,培养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例如,对优等生提问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理解性的、发散性的、综合性的问题,激励其钻研;中等生则以一般性问题,助其掌握、巩固知识、提高学趣,培养良好的思维情绪;后进生宜问一些浅显的,如简单判断性、叙述性的、比较直观的问题,并设法创造条件启发其思考,使其在成功中迸发思维的激情。
其次,在提问之前教师一定要研究教材。“书”,是我们共同研究的母体,是思考的起点,是表达的根由。因此,提问一定要紧扣书本,引导学生通过“有字”的书读出“无字”的书,开启学生的想象,启迪学生的智慧。教师通过这本书,引导学生把长文读短,把短文读长。把长文读短,要求教师能引导学生准确把握长文的精髓,培养发现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例如,我在授课时经常设计这样的问题:“用一句话概括内容、给各段加上小标题、用更概括的话表述文章的妙处。”用这种方式来实现把长文读短的目的。把短文读长,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短文把思维伸展到更广阔的空间,借一文通宇宙之变,借一文晓人生之理。如此伸展自如,能进能出,方把这本书变成语言文字的富矿,深入开采,化为学生生活与思想的养料。
再次,教师应提高提问的技能。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年龄特点、心理特点,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向学生提问,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活跃思维。什么时候该问,什么地方不该问,要把握好这些基本时机:在授课前的复习提问,预习提问;授课时的疑问处、矛盾处、精华处提问;结束时的总结提问。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抓住关键点,问在该问处,问在当问处。另外,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关注学生对问题的解答。发现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出现错误时,不要忙于公布正确答案,而要对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正确的分析。
此外,教师提问时,还要讲求实效。有的问题,要“穷追不舍”,如果学生的回答非常粗浅,教师决不能“鸣锣收兵”,而要提供足够时间让学生再读自悟,或适时适度地点拨,促使学生对某一问题的讨论进一步深入。另外,教师创设的问题要有针对性,扣住教材的重难点、扣住单元重点;要有启发性,能“一石激起千层浪”;要有挑战性,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果子,个别人跳起来又摘不到果子,或者大部分人跳起来不易摘到果子;要有趣味性,设法让学生“欲罢不能,欲穷不尽”。
总之,课堂提问不单单是一个技巧问题,而是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智慧的集中体现。只有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大胆想象的课堂提问,才能真正做到有效,课堂教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篇:有效化学课堂教学中优质提问的策略
有效化学课堂教学中优质提问的策略
申秀丽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我的理解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进步和发展。掌握课堂提问的方法与策略,对于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营造氛围,创设提问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主动进行思考。例如。如教师在讲授盐类水解时,都会提出这个问题:纯碱为什么称为碱,它到底有没有碱性?下面的问题就顺理成章,用pH试纸检验一下,就可以得到结论;为什么会有碱性,又会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索Na2CO3在溶液中存在的形式,从而得到盐类水解的实质。一个简单的情境,就抓住了学生的思维,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进一步积极探索新问题。
二、精心设计问题,把握提问的时机
有效的提问必须符合学生的接受状况,太浮浅的问题会使学生觉得没兴趣,不以为然,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难度过大的问题又会使学生一时无从回答,势必导致思维“卡壳”和“课堂冷场”,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智能的发挥,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有目地的根据教材精心设计一系列探究式的问题和实验,引导学生在思考和实践中,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例如 许多化学知识都联系着有趣的故事,教学中若能加以运用,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产生问题意识。如在“氯气的性质”教学中,我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次德军与英法联军对战时,德军就向英法联军施放了一种黄绿色的气体,造成许多士兵窒息而死,数千名士兵双目失明。这是什么原因呢?可以怎样预防呢?问题自然就产生了,学生讨论很激烈,并提出了很多解决办法,我因势利导,学完本节内容问题解决了,学生兴趣昂然。
三、提问中要选择合适的对象,掌握提问的控制技巧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只停留一两秒就开始点名。从实际效果看,学生由于思考不充足、精神紧张、准备不足等,通常无法回答或者仓促回答导致错误,进而,教师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提示或者纠正学生的错误,既不经济又容易招致学生反感。这样的课堂提问往往是无效的或者是低效的,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多数情况下提问后要停顿一会儿。有经验的教师常在提问后环顾全班,一些非语言的暗示也可告诉教师,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如学生举手则表明他想回答这个问题。每当一个学生准备回答问题时,都会有一些相应的特征,如嘴微张,身体稍前倾,眼睛也睁得更大一些,或许会抬起头微笑,这都表明他对回答这个问题比较有把握;而对听到问题后低头或躲避教师的目光者,则可能他对这一问题不会。因此,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停顿期间,要寻找这些表现。当学生对问题不能正确回答时,提示与探询是必要手段。对学生答案中出现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或者思维方法上的不足,要及时给以提示。要善于运用探询的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给出更完整的答案,要运用追问、解释等帮助学生回答,最终达到满意的效果。
四、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回答,不要急于评判
教师提出问题后,给学生留有接受、思考和准备表达的适当的时间。教学语言不应从头到尾像机关枪一样哒哒哒地讲个不停,而应讲究变化和节奏。其中,教学停顿是语言的技巧之一,也是教学所必不可少的语言变化方式。例如,在学“乙醇”中,根据乙醇的分子式C2H6O,教师提出:
(1)在乙烷的结构中增加一个“O”,就可以得到C2H6O,那么这个“O”的位臵可以放在哪里?(停顿数秒)
(2)根据插入的“O”的位臵,你能够写出哪些结构式呢?(停顿数秒)
(3)你又能如何证明乙醇属于哪种结构呢?(停顿数秒)这样造成的暂时性的语言“空白”,目的是给学生以咀嚼、回味已讲过的内容,便于“教”和“学”的顺利进行。
五、对学生的回答必须作出评价
在提问时,教师要自始至终细心观察学生的反应,慎重处理学生的回答,以不同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回答,及时矫正其认识缺陷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要坚持表扬为主,时刻给学生以鼓励,即使回答完全错误,也应听他说完,再给予评价,或许他的这种思路在全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要努力去发现其中的积极因素,给予某一方向、某种程度的肯定。尤其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更要特别鼓励,消除他们思想上的惰性和心理上的障碍。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公正、热情,恰如其分。在评价学生回答时,教师也要有民主作风,让学生有插话、提问和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形成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
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巧妙的提问,犹如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能帮助学生走进文本,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五篇: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策略研究
《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策略研究》
柳河县长青小学
付丽春
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学效率,确切的说是要在学生减负的前提下,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就是说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校于2011年5月承担了吉林省基础教育校本教研“十二五”重点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策略研究》,经过多半年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这段时间中,我校按照实验方案、计划开展实验研究工作,下面对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积极组建研究小组,完善组织管理。
承担课题伊始,我们首先组建并完善了以教导主任为组长,学年组长为副组长,精选数学骨干教师参与的课题研究小组。细化了研究工作项目,全体成员各负其责,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研究工作。
二、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从根本上认识提问情境,研究提问情境。
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确保从根本上认识提问,研究提问。研讨学习并总结课堂教学中提问存在的问题,以及关于提问的有效性理论知识和解决策略。学习途径则是多途径学习,通过网络搜集、书藉整理、专家咨询、集体交流评析等。学习形式为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每周两次个人学习,做到有学习有笔记;每周一次集体学习,由组长主持,汇报个人学习情况,并由集体评议总结出有较强实效性的知识,以供大家共同参考学习。其具体内容如下:
1、基于理论,认识提问的重要性。
我们学习了理论知识,明确了什么是提问和有效课堂提问情境,有效课堂提问情境即: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可见,课堂提问是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十分重要,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
2、找准根源,把握提问的准确性。
我们了解到目前我们的课堂提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提问的目的不明确,不能准确把握知识本质。如这个知识点的知识基础是什么,又能为后面哪个知识点的学习做服务?重难点是什么?我们该从哪儿切入提问,只有准确把握知识本质,才能正确切入提问。
(2)提问的个人主观性太强,太随意。在一节课中的提问多的可达几十个问题,少的却只有几个问题。在教师的随堂课上,这类问题非常严重,教师的问题设计不合理。
(3)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课堂上学生无时间提问,很少有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教师提问的实效性欠缺,答案开放的问题比较少,不敢放手,驾驭课堂能力不够。
由此可见,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不该问的而问,低效的重复性应答式的提问,以问代讲形成满堂问等现象还较为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3、学习策略,指导提问的科学性。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学习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由此可见,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是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环节。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应用技术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废止不恰当的提问,研究提问的类型、表达、候答、理答等策略及技巧,实现课堂提问的优化。具体而言,它主要包括设计问题的数量、难度、切入点控制三个方面。教师设计问题时要把握设计的原则、策略和步骤的精心谋划,做到问题精当、难易适度、思维含量高、切入点准确。所以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问次数要少而精。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抓住科学知识的关键,运用归纳和综合方法,尽可能设计出容量大的问题,避免问题过于细小繁琐,以提高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性,以达到 “精问”的目的。
(2)提问难易要适度。难度是指问题的深度与广度,难易适度就是指问题要切合学生实际。难度的控制既要考虑切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问题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缺乏有意义的、本质的联系(非字面上的联系)时,问题就显得太难了;如果问题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有密切联系,又有中等程度的分歧,对集中学生注意力,动员学生积极思考最为有效,那么这个问题就显得难易适度。教师设计的问题要不超出学生知识和智力的“最近发展区”,使他们经过认真思考与探索能得以解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积极思考都能解答。
(3)提问要切中要害。教师要根据具体知识的性质和特点,在适当的环节设计问题。教师还要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情况随机应变,在学生学习以及思维活动的疑惑处、受阻处、转折创新处设计问题,引发思考。一是课堂铺垫环节。课堂铺垫引入教学中,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设计问题,环环相扣,既可以复习巩固旧知,又促进新旧知识的融合。二是新授环节的问题。新授阶段,所提问题要求联系紧密,启发性强,通过教师的引导,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透彻理解新知。三是巩固环节的问题。在巩固阶段启发性的问题能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依托课例进行实践,努力实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在本阶段,我们本着运用策略,提高课堂教学中提问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有计划的开展了听评课活动,例如:年级组长引领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和谐团队赛课和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奖赛等活动。主要从提问的数量要求少而精、提问的难易适度、提问要切中要害等几个方面入手,对小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情境创设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一样的教学内容,不一样的提问方法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实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 我们不仅要提问,而且还要会提问?同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不同的老师提出来,学生的兴趣会不一样呢?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我们的数学课堂提问是否真正做到了“精问”。如在六年级冯春涛老师执教的《圆的周长》一课中,教师和学生共同用多种方法分别量了学具中大圆的周长和直径,提出质疑:那么,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呢?进行分组实验。学生四人一组,拿出准备好的学具,用多种方法量出圆纸板和铁环的周长、直径,圆形笔环和杯子底面的周长、直径,然后把量得的数据填在书上的表格里,汇报实验数据,教师投影展示后提问“请大家观察、比较实验和统计的结果,分析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同学们很快就比较出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总结出计算圆周长的公式。这样的提问足以涵盖了“计算学生所实验列举出的各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是怎样的、比值是多少、圆的周长的公式可以如何表示”这诸多问题,让学生通过这一提问而进行了一系列观察、统计、比较、分析、总结的活动,发现问题,得出结论。从而掌握圆周率和圆周长的计算公式。真正体现了提问的策略之一:少而精。
而语文教师,则是从教学实际的需要出发,锤炼语言的描绘情境,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氛围,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参与其中,帮助学生正确、迅速、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效率。如孙丽杰老师在教学《白杨》一课后,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40年过去了,当年的爸爸,如今的爷爷正带着他的两个小孙子坐在西行的列车上,这是爷爷领他们去上海探亲回新疆的路上。这时,他们会看到什么呢?他又会对两个小孙孙说些什么呢?学生便回答到:40年后的新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铁路两旁的白杨树也增多了。爷爷指着当年看到的那几棵迎着风沙成长得茂盛的白杨树,给他的孙子讲着《白杨》的故事„„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答案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想通过学生的思考、想象,让他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正是有了像“爸爸”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才会有新疆的越来越繁荣。而无论何时,建设者们建设新疆的决心和美好品质却不会改变。
问题设计要大小适度,因为问题过大、过深,不符合学生的学情,会使学生丧失回答问题的信心,不利于学生思维激情的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问题“大”和“小”的关系,如在六年级冯春涛老师执教《圆的面积》一课之前,先自己选择听同年级老师的同一节课后自己再进行设计改备案,接下来由研究小组集体听评。他之前设计的是:教师在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教师通过教具演示将圆的模型平均分成2份、4份、8份、16份,接着将圆转化为一个长方形。紧跟着教师就提问:你能够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吗?显然这个问题过大,难度过高,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情。因此在听过同年级的本节课后,他将这个问题分成两个层次、两个小问题:①圆的面积与拼成后的近似的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联系?②拼成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和宽相当于圆的哪一部分?这样一来,他在课堂中的这一环节就进行的非常井然有序而且充分发挥了提问的有效性,做到了提问的难易适度。
根据教材内容的重难点,设计出一系列的、前后连贯的并有内在联系的关键性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或者依据对当前事物和现象的观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通过提问,启发他们得出正确结论,这样的提问切入点无疑是切中了要害。
通过学习研究,以及课堂的实践证明,无疑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也就是要提高我们提问的技术,最好做到提问既有技术,又有艺术,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遵循一定的原则,掌握适当的提问方法,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才能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更具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