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秦陵兵马俑教案打印
17、秦陵兵马俑
教学目标:
1、自学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10节。
3、针对词句,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4、了解秦兵马俑的历史价值,感受它的惟妙惟肖。唤起学生对祖国珍贵文物的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教学重点:
1、自学字词,用合适的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相应的段落。
2、针对词句,学会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教学难点:
了解秦兵马俑的历史价值,感受它的惟妙惟肖。唤起学生对祖国珍贵文物的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过程:
一、激情示题
1、请看一段录像(播放录像)
2、这就是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 —— 秦陵兵马俑(指名读课题)
3、理解课题:秦陵就是指秦始皇的陵墓,佣就是指古代陪葬的陶制塑像。
4、看了刚才的录像,秦陵兵马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学生交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现在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笔墨走进那千年传奇!播放课文录音
要求: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并思考:课文中哪些句子是概括地介绍了兵马俑? 交流(学生回答)
2、出示第一句话 举世无双的秦陵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指名读,思考:在这句话中有两个词说明了秦岭兵马俑的地位,你能找到他们吗?(理解词语)
3、出示第三句 秦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理解“绝无仅有”的意思。理解“惟妙惟肖”
4、出示第二句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1)在这句话中,作者说兵马俑不仅——而且——(板书: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2)这其实是写了兵马俑的两个特点。课文写它规模宏大是在第几小节?写它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是在第几小节?
三、研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学习第2小节
1、师:兵马俑的规模究竟如何宏大?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的呢?自由读读第2节,圈出有关字词。(生自由读)
2、交流
A列举了一系列详尽的数字(板书:列数字)来表现它的规模。我们再来合作着读一读,相信这一次大家一定能读出气势。(教师引读)
B练习:现在谁愿意用上这些数据试着介绍一下秦岭兵马俑的规模。
3、作者除了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向我们介绍了兵马俑,还以最大的坑一号坑为例,详细描绘了一番。
媒体出示图片:看,一行行,一列列,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站在高处鸟瞰——(教师引读)过渡:刚才我们直观感受了兵马俑气势的宏大,现在就让我们走得近些,再近些,去聚焦与欣赏那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兵马俑。
(二)学习第4-9小节
1、轻声读4-9节,告诉老师文中写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用铅笔圈划出来
2、在4—9小节中挑选一种你最感兴趣的兵马俑描写读一读。(1)将军俑 ①指名读
②这样昂首挺胸地站在队伍前列,让作者不禁产生了联想,像是在—— 而这昂首挺胸的动作也让你联想到——(生自由答。)
③你们看作者先写了将军俑的身材,再写了他的装束,接着写他的动作,最后写将军俑的神态。这样的表达方式,让我们具体地感受到了惟妙惟肖。(2)课文中还具体提到了哪些兵马俑吗?武士俑 ①生交流(武士俑的装束确实与将军俑不同,武士身穿——战袍,披挂——铠甲,脚蹬着、——前端向上翘起的战靴,手持——兵器,整装待发。)
②武士俑平均身高约1.8米。同学们,1.8米是武士俑的平均身高,最高的近2米,这样高大的兵俑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③作为前锋的武士,一个个体格健壮,外面还要套上——战袍,穿上厚厚的铠甲,他们更加威武了。这又让作者不禁联想到好像——
(3)除了这两类俑以外,作者还依次向我们介绍了骑兵俑、车兵佣、弓弩手、马俑。老师请几位同学来朗读一下。①配合着出示图片
②是啊,从你们的朗读中,我们大家感受到了兵马俑们真是勇猛善战。你们看那骑兵俑——;再看那驭手——,军士——,弓弩手——,还有那马佣——。这就是我国雕塑艺术的伟大啊!
(三)、学习第10小节
①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神态各异。
(师述:这时作者选择了一个个独巨匠心的视角,它们有的——,这让作者联想到——)
②7000种兵马俑就有7000种姿态,让作者浮想联翩,而这些神态又让你联想到什么呢?难怪当我们走进他们身旁,似乎还能听到——他们轻微的呼吸声。
四、情感升华
1、师过渡:让我们再次伫立秦俑坑前,来看看这支蓄势待发的秦国大军吧!(媒体)迄今为止,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已接待游客5000多万,在这些参观者中还有100多个国家的元首,3、师总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举世无双的(指板书)——秦陵兵马俑!
板书:举世无双 享誉世界 规模宏大(列数字)秦陵兵马俑
惟妙惟肖 绝无仅有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联想)
第二篇:《秦陵兵马俑》教案
创新在课堂
柳城小学
潘笑也
新课改已不再是新名词,通过学习课本,聆听专家们的讲座,就算没有亲身体验课改第一线,不敢妄言十分熟知课改,但也有了些粗浅的认识,我以为:“挖掘文本,创新教学”应是课改的中心理念吧。下面就以我的一堂语文课教学为例。
◆《秦陵兵马俑》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课文三、四自然段,切实感受一下秦始皇兵马俑的特点,重视课文朗读与语句描写。
教学用具:课件,实物投影。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高科技的现代社会,电脑已经风靡全球,人们爱去遐想地球外面的世界,脑子里满是科幻的色彩,然而,在沉沉的地底下,却冲出了一支古代帝国的雄兵,他们震惊了世界,人们称它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是谁?(齐说)板书揭题。
秦始皇兵马俑。
二、观看录像,形成初步表象。
这节课就让我们拨开历史的尘埃,去领略秦始皇兵马俑的神奇与壮观。一起看有关图片。看完了图片,谁愿意说说秦始皇兵马俑留给你的是什么印象?
三、就这么笼统地介绍一遍,有的同学印象还不深刻,那我们就走近兵马俑,下到坑里,与这些兵马俑来一次亲密接触,有兴趣吗?先来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一读第一句。(下到坑内近看,这些兵马俑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什么意思?谁能解释一下?指名回答。
是啊,古代的雕塑家们把兵马俑雕的像活的一样,而高明的作者又把它们写活了,我们能不能通过朗读,把它们读活呢?
2、先练一练,重点练读你最喜欢的那个兵俑或马俑的语句。自由练读。谁先来读?指名学生读。
(1)出示课件:老战士句。这个老战士给咱们留下了什么印象?用自己的话说说。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虎视眈眈”是什么意思?(可以看出他对敌人很凶猛)看来这位老战士对敌人是充满了愤恨呀!谁来读一读。还有谁愿意试一试?够凶猛的啦。面对这样的老战士一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2)出示课件:小战士句。下面的这句谁来读。指名。大家喜欢这个小战士吗?喜欢他什么?“一脸稚气”是指——,也就是说他看起来似乎还很——,既然像孩子似的,那应该是天真、活泼、可爱的,是吧。谁再来试一试?谁愿意再来一次?
(3)出示课件:战马句。奔腾跳跃的马儿,同学们喜欢吗?一起来读读下面这一句。这些马儿有什么特征?“膘肥体壮”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你读读这个词语(干脆利落)。“竖耳瞪眼”是指什么呢?你想他们竖着耳朵听什么?瞪眼瞧什么呢?是啊,这一匹匹战马让我们似乎闻到了战场上的那股弥漫的硝烟味,让咱们再连起来读一读。
3、引申
这些兵马俑的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课文只举了三个例子,就令我们有一种崇敬之感了,不知道同学们觉得过瘾了没有?还想不想再多了解一些有关兵马俑的知识呢?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老师的资料卡。
你们看,这些兵马俑共有——(8000多个),按地位分,可以分为——(将军俑,军吏俑,武士俑),按兵种可以分为——(车兵、步兵、骑兵、弓兵)。他们各有各的神态,我们从它们的神态中就能判断出它们不同的年龄、兵种、性格、地位、心理活动等,真是栩栩如生啊!
4、让我们再读书本,把它们读活了。齐读全节。
5、听同学们读得这么有滋有味,我也很想试一试,可以吗?师读。故意少读(也许,可能,似乎)我读得好吗?
少了这么几个词,依然通顺嘛,不行吗?
为什么?指名回答。看来就是说有了“似乎、也许、可能“,就能根据前面的话,猜测后面的话。还真不能省。
6、仿写句子。
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学着作者的样,通过仔细观察这些兵马俑的外貌,特别是神态,来猜测一下它们不同的年龄、地位、兵种、性格、心理活动呢?找一个你比较喜欢的兵马俑,仿照书中的写法,在作业本上写一句。反馈。学生读句子。同学们猜猜是哪一幅图?你能猜出它的身份吗?
过渡:你真会联想!同学们,这8000多个兵马俑,神态各异,互不雷同,真是栩栩如生,咱们古代的雕塑家可真了不起,秦始皇兵马俑真不愧为——
四、自学第三自然段
当我们看到军阵那精妙的布局时,更会为之惊叹呢!请大家自学课文第三自然段。在自学前,先作个调查,咱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长大了想当导游的有没有?文学家?军事家?哦,都全了。这样吧,根据大家不同的兴趣和对课文的理解,选择二项学习任务。(自学三分钟)
课件出示: 重点研究:
军事家:画、摆军阵图。
文学家:研究作者观察顺序、写作顺序,结合完成课后“习题4”。
导游:练说导游词。
播音员:读出军阵的威武雄壮。反馈:
1、先请文学家来汇报一下,你完成了课后习题吗?你的研究结果是怎样的?其他文学家有补充没有?同意吗?
前面的整体描写是哪一句话?(齐读)最后的整体描写是哪一句话呢?(齐读)有没有不同意见?
2、请军事家来介绍一下。(学生上台,投影军阵图,边讲解。)为什么这么排列,有没有军事家去研究过?还有没有不同的画法呀?
3、有哪位播音员愿意来读一读描写前锋的句子。前锋是怎样的?后面的句子谁来读一读?这是整个部队的主力,气势应该是很庞大的。那么,就请所有的播音员联合起来,读一读。(好,真不错!我看你们长大了,说不定都会超过倪萍、赵忠祥呢!)最后一句咱们一起来。
4、军队是这样威武雄壮,哪位导游带咱们来游一游。(课件出示:军阵图)讲得不错!看来这个导游知识很渊博,你们还有问题吗?尽管向他提问!好,同学们的问题很多,你都能回答吗?(问“导游”)。(没关系,老师这儿有三本书(出示):《中国雕塑史》、《重要考古发现》、《中国名胜古迹》。看了书后你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找到后,请你也像老师一样做成摘记卡。
同学们,那一行行、一列列的金戈铁马,那么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秦皇朝当年兵强马壮、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威镇四海的壮观场面,真不愧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让咱们用满怀自豪的感情,再一次朗读3、4小节。
◆ 课后反思
一、成功之处
1、注重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交流形式,充分鼓励学生去积极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研究性阅读”,研读专题切实可行,学生乐于参与,专题辐射全篇,在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在研读过程中,提高学生探究、阅读能力。
3、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迁移。语文是人们进行社会交际的工具,此一理念贯穿教案通篇。课始学生学习资料的预先搜索,课中学生资料的交流共享,课末学生“导游”回顾。训练面大,操作性强,效果好。
4、注重课外知识的引申。挖掘文本,促进文本再生成,让学生学习中懂得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既教会方法,又增长见识,作用很大。
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动手操作“军阵图”的设计,有两个目的:一为加强对课文的理解,二是增加趣味性;采用小组合作形式来完成,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一举多得,自认这是本课最闪光之处了。
二、不足之处
1、教师讲解过多。这有喧兵夺主之嫌。课堂是学生的天下,学生是主体,要鼓励他们多想多说多读多写,然而有些时候我没能做到这一点。比如在介绍这些兵马俑时,我的讲解就过于繁复,以致学生只能附和“是”或“对”,没有实际的思考价值了。
2、学生资料提供太少。虽然课前布置学生去准备,然而,因为学生知识面狭窄,获取信息的能力还不够强,因此,课堂上能提供和“兵马俑”相关的资料的同学并不多,就算提供出来也不见得有多少价值,今后还得重视语文知识迁移的训练。
3、课堂上鼓励性语言太多。把学生看得太小了,他们已经五年级,本不需要这么经常的表扬来激励,他们已经拥有调节课堂情绪的意识。过多过碎的表扬,反而打乱了学生的思维,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也是整堂课显得有些拖沓,不够紧凑。
人都爱说“窥一斑可见全豹”,从这样一堂课的亲身体验来看,新课改不需要你大张旗鼓一堂课闹腾腾,也不需要你天文地理样样点到,它只求“实、活、新”,重在合作、实践、探讨,教师要把主动权完全释放,还学生一个完整的“天下”。
第三篇:秦陵兵马俑说课稿
《秦岭兵马俑》说课稿
一、说教材
《秦兵马俑》是四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一方面用详尽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另一方面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学习这篇课文,是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自学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10节。
3、针对词句,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4、了解秦兵马俑的历史价值,感受它的惟妙惟肖。唤起学生对祖国珍贵文物的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自学字词,用合适的方式理解词语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相应的段落。针对词句,学会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了解秦兵马俑的历史价值,感受它的惟妙惟肖。唤起学生对祖国珍贵文物的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二、说教法
1、有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运用于教学,可以使抽象、复杂的内容变得更加形象、具体、生动,能给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多媒体的恰当介入,会给课堂一个全新的感受。所以在课前,我多方搜集可用的图片,并且在音乐的选择,语言的设计上作了一些思考,以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2、注重自读感悟、少讲析
课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好引导。在语文教学中,“精讲多读”是非常必要的。教学时,我选择了以学生自己轻声读为主,同时穿插了浏览、自读、齐读、有选择地读、师生配合读这些读书形式。朗读有“正确、流利、有感情”三级目标的要求,四年级的学生在正确流利这方面没有大问题,但要有感情的朗读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我运用了多种形式的读,还运用配乐把朗读课文变为一种欣赏。在这充分接触文本的基础上,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去想象、感悟、交流。
三、说学法
(一)介绍背景,激趣导入
虽然学生对秦兵马俑本身非常感兴趣,但它毕竟是离我们两千多年前秦王朝的产物,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这除了给秦兵马俑本身罩上了一层神秘感之外,也让学生对于它的理解与想象产生了很大的难度。因此我在开课时首先对兵马俑做了简单的介绍,为学生接下来在阅读中感悟文本打下伏笔。
(二)初读感知,直奔重点
兵马俑究竟有哪些特点,文中一句话概括的好,迅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第三自然段是对全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同时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让学生通过浏览课文的形式再次接触文本,直奔重点,抓出兵马俑的三个特点: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三)体会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重点指导学生从“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19120平方米,差不多有50多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7000个。”这句话中感悟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结合课文中的数据“50多个篮球场”、“7000个兵马俑”,用学生熟悉的事物作比较,使模糊的概念清晰化,同时引导学生注意文章所用的表达方法。
(四)了解兵马俑的多种类型,感受他们威武的气势。
1、课文介绍了兵马俑的哪几种类型,轻读相关部分,找一找。
2、在学生了解了兵马俑的各种类型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阅读喜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认真读一读那一段,然后结合自己的想象交流读后的感受。
(五)走近兵马俑,感受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精品。
1、在学生谈完自己的感受后,再次读一读这一段,看看兵马俑都有着什么样的神态,然后师生配合读。通过多次对这段文本不同形式的朗读,挖掘学生的想象空间。
2、还有的兵马俑会是什么样子,它们又在想着什么呢?请学生也用“有的好像”来说一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感受兵马俑的神态各异,扩展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六)总结谈话,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1、再次看兵马俑图片,感受它的特点。
2、出示各国领导人浏览了兵马俑后说的话,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说板书设计
恰当的运用板书,不仅能加强内容的直观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起到提纲契领的作用。本课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
总起:举世无双 享誉世界
分述:规模宏大(列数据)
17、秦陵兵马俑
总结:绝无仅有 惟妙惟肖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联想)
第四篇:秦陵兵马俑课文
秦陵兵马俑是一篇经典的文章,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秦陵兵马俑课文原文,希望大家喜欢。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佣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它出土于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
兵马佣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佣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佣近8000个。在三个佣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佣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一号坑上面,现在已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佣的恢宏气势和高潮的制作工艺所折服。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佣,马佣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秦兵马俑 课文原文
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它出土于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
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一号坑上面,现在已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宏气势和高潮的制作工艺所折服。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站在队伍前列,像是在指挥身后的军吏和士兵行进。那神态自若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肩负重任的高级将领。
武士俑高1.8米,体格健壮,体态匀称,身上穿着战袍,套着铠甲,脚上蹬着前端向上翘起的战靴,头发大多挽成了偏向右侧的发髻。它们有的握着铜戈,有的擎着利剑,有的拿着盾牌。个个目光炯炯,双唇紧闭,神态严峻,好像一场大战就在眼前。
骑兵俑上身着短甲,下身着紧口裤,足蹬长筒马靴,右手执缰绳,左手持弓箭,随时准备上马冲杀。
兵车俑则分为驭手和军士,驭手居中而立,驾驭着战车,军士分列在战车两侧,保护着驭手。
弓孥手个个张弓搭箭,两眼盯着前方,或立或跪,随时准备将利箭射出去。
马俑和真马一般大小,一匹匹形体健壮,肌肉丰满。那跃跃欲试的样子,好像一声令下,就会撒开四蹄,腾空而起,踏上征程。
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它们神态各异:有的微微颔首,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同意天下做殊死搏斗: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练,好像随时准备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进它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
秦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的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得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这爱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第五篇:秦陵兵马俑教学反思
秦陵兵马俑教学反思
篇一:秦陵兵马俑>教学反思
因为班中几乎没有学生亲身游览过秦陵兵马俑,因此秦陵兵马俑对他们来说比较陌生、遥远。课的开始,我就运用一段影音录象拉近了学生与秦陵兵马俑的距离,使其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谈谈>观后感,目的在于使学生能整体地、初步地感知秦陵兵马俑的特点,为情感的激发、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在教学4、5小节时,我则运用媒体出示两个陶俑的图片,让学生看看图片、读读这两节,并根据这两小节的内容来区分两张图片上的陶俑各是什么俑?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引导学生自主地去阅读、理解4、5小节的写作方法。在理清了写作方法之后,我让学生进行反复地、各种手段的朗读,先根据媒体出示引读描写外貌、动作、神态的句子,然后请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陶俑,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了解写作方法,感受兵马俑个性之鲜明。
而在学习课文第8节前,我设计了这样一段过渡语:“据说在这么多兵马俑当中竟找不出两个神态完全一样的陶俑,不信,请看课文第8节。”以此来引出第8节的内容,然后通过引读排比句,再次感受兵马俑个性之鲜明。随后,我还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他们有的(动作、神态),好像(干什么)。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学着作者的样子把兵马俑的样子写具体。学生通过寻找、思考与重组,将作者的表达化为了自己的表达。
语文是人们进行社会交际的工具,此一理念也应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因此整堂课的设计和教学我比较注重学生语言的感悟、积累、迁移。特别是着意让学生通过对兵马俑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两个特点的理解和感悟,了解秦陵兵马俑的历史价值,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美中不足的是没有让学生再深层地去读,进一步领悟到兵马俑是古代劳动人民或者说是能工巧匠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所以在最后一个环节学外国元首说说参观感言时,学生发言不够踊跃,或许此时插入一段录像,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情绪,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取得更好的效果。
篇二:秦陵兵马俑教学反思
《秦陵兵马俑》一课重点向我们介绍了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秦陵兵马俑。虽然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但是,它毕竟离学生遥远,怎样才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让学生潜心阅读呢?怎样在一教时内抓住重点,有效完成课文的阅读呢?我寻找引入点。我发现,世界几大奇迹,学生都不熟悉。而秦始皇,学生有的知道。于是,我从出示秦始皇画像,引入简介秦始皇开始了课文的教学。
然后,我设计了过渡语:今天我们就要随着作者的笔墨走进那千年传奇。突出“千年传奇”的音量。学生似乎一下子有了兴趣。因为班中几乎没有学生亲身游览过秦陵兵马俑,因此秦陵兵马俑对他们来说比较陌生、遥远。所以,在教案的设计中,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精心剪接了关于秦陵兵马俑的媒体,配上激昂、震撼的鼓点,声情并茂的画外音。采用这样一种导入方法引起学生注意,促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拉近了学生与秦陵兵马俑的距离,使其身临其境,激起了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热情,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用一句话简要说说秦陵兵马俑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由于预习过课文,学生大都能运用文中的许多词语,如“举世无双、独一无
二、惟妙惟肖”等,整体地、初步地感知秦陵兵马俑的特点。也为情感的激发、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在阅读教学中适时渗透一些写作方法、技巧的知识,也是大有裨益的。所以,我设计了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主要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秦陵兵马俑的?找到这一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再从文中找写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有关小节,继而进行教学。这样,围绕过渡句进行教学,条理十分清晰,又抓住了重点。
课文4-9小节,我又紧紧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加上作者的合理想像,再一次渗透人物描写的方法、技巧。强调:作者正是抓住外貌、动作、神态描写,将这些个性鲜明的兵马俑描写得活灵活现。提示学生在描>写人物时,也要运用这样的方法,把人物写得生动、形象。
在进行第十小节的教学时,我在引读的基础上,以文中的省略号作为学生展开丰富想象、促进情感体验的抓手,设计一个写话练习,让学生充分感受兵马俑的惟妙惟肖,激发民族自豪感。因为有了前面环节的学习和积累,此时让学生对文中兵马俑的“神态各异”进行补白、模仿训练,并且在写作时允许学生选取6—9小节中的有关语句,这时即使是写作困难的学生也有话可写。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不断丰富自身内涵,深入解读教材,充分了解学生情况,掌握学生特点,适时为学生创设感悟与训练的平台,才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真正做到学有所获,才能真正落实有效教学的理念!
篇三:秦陵兵马俑教学反思
课前,我让学生搜集并预习兵马俑的相关资料,在导入课题后,向他们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如:兵马俑的地理位置、发现时间、规模多大等,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学生基本上能够把问题回答准确,但这种描述是初步的、相对客观的。接着,通过录像欣赏,让学生分析兵马俑雕塑的艺术风格──写实手法,学会用语言表达写实的具体体现,如气势磅礴的军阵、栩栩如生的人物和形态逼真的陶马等,为下一步的欣赏活动奠定了基础。
本课的重难点是指导学生欣赏秦俑雕塑写实、注重细部刻画的艺术特色,让学生感受雕塑艺术的魅力。为了突破重难点,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够得到较好的欣赏效果,我有意识地把秦俑的细部刻画分成发式、胡须、脸部表情、姿势、装束等几大块,分发图片和模型让各小组有重点地欣赏、讨论、分析,教师融入其中一起探讨学习。在小组汇报中,教师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如:通过人物的表情、胡须刻画,你认为他是什么性格的人?从人物的发式、装束和姿势的刻画上,你认为他的职位、职能是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分析判断,大胆表述自己的看法,教师凭借学生的回答适时解释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技巧等。最后让学生通过辨一辨、认一认,学会辨认将军俑、军吏俑和士卒俑,这样,学生的欣赏水平得到了根本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