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体育课中的情境教学【转】
体育课中的情境教学
——儿童剧的应用
儿童剧表演是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的描述、实物的演示、音乐的渲染等手段来创设教学场景,诱发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产生共鸣,形成共振,从而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那么如何在体育课中实施儿童剧引入呢?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与给位同仁相互探讨交流,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用。
一、在体育课中引入儿童剧教学的几种方式
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校的实际,通过设置相关的故事情景、语言情景、场地情景、想象情景等,把学生带到特定的入趣、入情、入境的活动环境中,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愿望。
(一)童话故事融入情境
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抓住小学生爱听、爱看、爱讲童话故事、喜欢在故事情境中游戏玩耍的特点,将童话故事融入教学,让孩子们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之中锻炼身体,学习动作,体验学习的快乐。如在教学《投掷轻物》中,我将小朋友们最喜欢看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融入在课堂中,让学生带上各自喜欢的羊羊面具担当各自的角色,创设故事情节练习投掷的技巧,并调动学生视、听等本体感觉一起参与活动。这样的教学情境学生一上课就感到生动有趣、形式新颖、在主动地练习中获得了学习成功的体验,促进了身心发展。
(二)语言描述进入情境
运用语言描述创设情境是创设情境的重要手段。在体育教学中,我恰当、灵活地运用语言,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开阔学生视野,沟通师生关系,促进学 生对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掌握。如在教学《立定跳远》时,我先给学生讲小青蛙找妈妈的故事,让学生自己模仿小青蛙跳,然后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小青蛙跳的方法,教师再总结时引导学生描述出小青蛙一摆、二蹬、三跳跃、四轻巧落地的动作方法和要领。
(三)体育场地,活动器械,都能以具体可感的形象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影响学生的生理、心理,进而感染学生的情绪。但客观物质本身是没有生命和情感的,这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师精心的设计和创造,使体育场地、器材“活”起来,让学生每堂课都有新感受。在教学《障碍跑》时,我将需要的运动场设计为一个五彩缤纷的冲关比赛场,将体育器材配上彩色外饰摆放成富有挑战性的障碍,并通过音乐、语言等多种手段的作用,唤醒和激活他们主动学习的动机,使之产生强烈的参与欲望,并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学中我还让学生自己动手设置障碍,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又如在教学《立定跳远》时,我将场地布置成一个池塘,池塘里长满了荷叶,开满了荷花,让学生一看场地就喜欢上了这堂课。
(四)想象创新情境
想象是创新的基础,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创新起源于想象”。所以,在创设想象情境时,要抓住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头脑中常有一些超乎常规的“奇特” 想象的特点,激发学生充分想象,并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启发学生多想新花样,鼓励与众不同,做他人之所不能。在教学《模仿操》时,我在练习前让学生想象,并诱导启发,让学生模仿小鸡、山羊、大象、鸭子、企鹅、猩猩等动物的动作,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五)游戏创设情境
学生都喜欢玩,创设一个游戏的情境能使学生在动中有趣、动中有情、动中有练。通过意境情绪的驱动进行积极的学习。例如:在进行准备活动时,我将 学生喜欢做的《老狼抓小羊》游戏带入课堂,音乐将孩子们带入茂密的原始森林里,老狼(老师)戴着面具,小羊们(学生)戴着头饰在规定的范围游戏,老狼去抓他们——学生蹦着、跳着、笑着努力摆脱着老狼的抓捕,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又如上《投掷轻物》一课时,我利用轻物当“炮弹”,并设计一个“堡垒”,让学生对准目标投掷“炸弹”,结束时比战绩,让学生在“战斗”情境中始终保持高昂地情绪,在玩耍中掌握了投掷技能。
(六)播放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能激荡人的心灵,能渲染情境,创造气氛,一段适宜的音乐,可以让学生的音乐语言与肢体语言沟通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在教学武术时,配上《中国功夫》这首曲子,不仅渲染了课堂气氛,还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放松身心阶段,播放一段轻柔舒缓的音乐,不但让肢体放松,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二、在体育课中实施情境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情境教学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运用时,也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情境”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使他们弄得懂、想得到、学得会,以达到提高学生兴趣,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如在上水平一《后滚翻》时,我采用小猴学本领来贯穿整堂课,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来完成后滚翻,掌握一贴、二夹、三团身的要点,让学生全身心的扮演小猴。但水平三的孩子们都不在适用这个情境。
(二)、依据教学内容。教学中的“情境”要与教学内容有机地、巧妙地相结合,使学生感到合情合理,切忌牵强附会;此外,教师还要善于控制情境导入的时机,把握情境的节奏,在体育课堂中要有随机生成的情境,使情境逐步的延伸和发展。
(三)、情境教学要贯穿整堂课,给人一个整体的感受。不可小片段,多 故事,造成课堂内容的混乱。情境教学中还要时刻渗透德育教育。通过“情境”,增进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增强学生之间团结互助、遵守纪律的意识,促进良好的班集体的形成,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人格教育。
第二篇:小学体育课运用情境教学模式中创设情境的途径
小学体育课运用情境教学模式中创设情境的途径
张家港常阴沙学校黄燕
情境因人而异,不能脱离认知主体而独立存在,这是因为不同的人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及掌握知识的水平不同。所以创设情境应契合学生己有的认知水平。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发展分为两个水平:一个是现有的发展水平,即学生已达到的,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个是最近发展区,即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它介于学生潜在发展水平和现有发展水平之间,这就是著名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将教育从传统的应试、注入式教学模式逐步发展到以诱导、启发为主的兴趣教学,即学生由被动吸收向主动领悟感知的方向发展。以笔者在教学中常用的一些体育教学情境创设的途径。
1、以生活展现情境
体育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能够触及到学生的思想和灵魂,更能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审美观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学习过程中被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自我实践能力的养成成为可能。学校体育课作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主要渠道,既要让学生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真诚的热爱生活,健康的享受生活。因此体育课要将生活中丰富的体育资源进行选择,加工,创设一些有趣、贴近生活的情境,把生活中的原型尽可能地展现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眼中不止是枯燥的技术动作,而是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如在学习投掷项目时,创设“打雪仗”的情境,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喜欢的素材融入到体育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动作图示、图像再现情境
以图像再现体育情境,可以使运动动作更加直观形象,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和掌握知识的规律,促使具体感知与抽象思维相结合,乐于接受、易于理解,增进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老师利用动作简图、动作照片、动作路线或队形变化图,将语言描述的情境再现出来,通过对正确而生动的静止图示的观察,给学生以直观的感觉,可弥补讲解、示范的不足,使之建立对动作的完整形象,有助于认识动作的关键技术。由于动作图示采用动作连续图的形式来显示动作的完整过程,有助于学生对动作位置、身体动作与器械运动状况的技术细节及空间变化等加深理解。如在学习快速跑时,展示大家熟悉的“飞人”博尔特比赛时的照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教师利用图画、录像、幻灯等现代化手段,进行形象化的直观教学,可以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和理性认识,了解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增加练习的目的性,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得到充分的感知,活跃学生的思维过程,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练习兴趣、加速对其动作技术的掌握进程,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果。
3、以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它是以特有的旋律节奏,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音乐不仅能愉悦心情,陶冶人的情操,而且还具有启迪人们智慧,促进智力发展的特殊功能。在情境教学中,把音乐与体育两者结合起来,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会起到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互相强化的作用。用音乐来渲染情境,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容易承受较大的生理与心理负荷、减缓疲劳、提高教学训练的有效性。通过优美和谐的音乐,可减少练习的单调感和枯燥感,改善自我调节能力,达到积极的情绪状态。如四年级跳跃教学练习,让学生像一只只小兔子在欢快的《兔子舞》音乐节奏中尽情练习,尽情地活动。又如课的导入部分,队列队形,热身与放松,配以轻松愉快的音乐都能使学生兴奋,兴趣倍增,欢快地参与各项活动,音乐情境形式新颖,激发情感,又可培养学生的韵律感,教学中利用音乐设置情境,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当然,在以音乐渲染创设教学情境时,要特别注意音乐的选用应与教学情境相协调,要以课堂教学实际需要为依据。那种从上课伊始直至下课结束,整堂课都在放音乐;那种不考虑具体教学活动,牵强附会式的音乐:那种需要动用其他人员,专门负责“音乐渲染”的情境创设方式,都是不可取的。
4、以角色扮演体会情境
情境教学中的表演有两种:一种是进入角色,一种是扮演角色。“进入角色”就是假如我是情境中的某某,而扮演角色则是担当某一角色进行表演。在情境教学中,由于让学生进入角色或扮演角色,这就促使学生带着角色转换真切感受、渗入自己的情感去理解体育运动的乐趣。用表演体会情境,用得最普遍的是童话、寓言、故事中角色的扮演。角色扮演一般具有“游戏”、“创造性的戏剧”的特征。学生喜欢表演,也喜欢看别人的表演,那些富有情趣的形象,特别是接近学生生活的故事形式,不仅能唤起学生的新异感、好奇心,而且还能产生巨大的角色效应。情境教学通过创设特定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通过担当角色、扮演角色,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体育既能,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丰富了想象力和创
造力。
如立定跳远采用“青蛙跳”的形式,突出双脚起跳和落地,协调用力的动作特点,从而便于学生尽快掌握动作要领。又如快速跑的教学中,如光是跑动练习,过程较为单调、枯燥,教学难度大,为此,可以设计“鸡毛信”为主题,小学生的好胜心强,可以激发小学生争当小英雄的动机。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内心感受和情绪体验,从而有利于在学习中克服一定的困难和障碍。由于小朋友加入角色,兴奋程度较高,心理压力小,又不易紧张,这样使小朋友在学中练、练中学,乐在其中,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在以表演体验创设教学情境时,要谨记角色扮演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故事角色恰到好处地安排到教学过程中,切忌“画龙点睛”。
5、结论
创设的情境要真正为教学服务,如果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那就是一种假的教学情境。好的情境只有在为教学服务的时候才能叫做好情境,不能为教学服务就是多余的。这就要求小学体育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思想、技术的实际水平,做到有的放矢,切忌单纯追求形式上的热闹。小学体育课运用情境教学模式中需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师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平等的交流,创造出轻松、融洽的学习气氛,使教学相长、师生互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清.姚蕾.魏秀丽.情境体育教学模式及其运用[J].体育教学,2005.42、刘琼秀.周金.张政敏.情境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贵州体育科技,2007.33、李强,赵猛.创设体育教学中的情境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08.14
第三篇:在体育课中如何有效创设教学情境
在体育课中如何有效创设教学情境
朱义兵,体育学院
摘 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体育课中适当创设各种有效情境,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体育兴趣,让体育教学充满活力,培养学生对上体育课的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思维能力,最终保证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情境创设就成了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热爱体育课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然而在现实体育教学中情境创设却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何在体育课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本文根据我自己的教学实际来谈谈在新课标下为体育教学情境创设所提供的切实可行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体育教学;创设情境;重要性及有效性;问题及策略;健康第一
前 言
新课程标准提出“体育课堂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认知特征.在平时进行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学会创设情境,使原本单一枯燥的练习变得具有趣味性,适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需要,使课堂教学变的生计盎然.”因此,体育教学要改变那种机械式的灌输教学模式,给学生创设愉快宽松的学习情境.可是,在现实教学中,在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却存在着许多困惑。例如:如何组织体育教学中的技术传授、如何改变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等等。为此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和其他教师在课改中的成功经验,总结分析认为:体育教学的内容应更趋向开放性,技术教学不易过重。体育教学的重点应在于从“健康第一”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学,它的教学内容更精彩,课堂组织更活泼,设计教学更流畅。那么,如何更好地实现新理念下的体育教学呢?那就是通过创设情境来实现体育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
所谓的情境教学是指在《体育与健康》实践课中,根据教材内容,提供假设与预臵环境,启发角色的自我投入,发挥想象与创造能力,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通常是借助于一定故事情节、环境氛围或动作表演等,使学习内容与相应的情景相结合。然而在运用中,大多数体育教师运用得较为死板,设计的情境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在创设情境教学时存在着许多问题。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避免这些问题,从而创设出有效的教学情境呢?下面将针对此课题谈谈本人的看法。创设体育教学情境的重大意义 我们所说的情境是人性化的教育环境,是特别适应儿童完整身心地其中的教育环境。具有一定的亲和性、审美性和体验性。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这足以说明情境的重要性。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进行趣味教学,并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达到: 1.1 激发兴趣,寓教于乐的目的
学生在欢乐的情境中会产生愉快、兴奋的情感,能激发他们活动兴趣,学生在乏味、压抑甚至紧张的气氛中会表现出低沉忧郁的情感和消极情绪,所以让学生在欢快的情境中进行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合作精神等心理品质。比如:低年级学生善于形象思维,在教学模仿不同动物走时,创设小动物找家、开火车等情境很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1.2 动之以情,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感情是教学的催化剂,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达到动之以情,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目的。比如:学生在体育活动比赛中取得了胜利,我就利用语言创设一种情境,孩子们你们想象一下,当一支队伍在打胜仗回来的时候,他们的首长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那老师现在就和那些首长的心情是一样的,你们想知道老师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吗?我就及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情和自己内心的情感。让孩子们也随之而动情,感到老师以他们为荣,进而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1.3 激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励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学习和个性等方面施以鼓励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思想、教学作风和教学技巧的一种独特表现。通过激励可以巧妙地为学生营造一种兴奋的心态和强烈的氛围,从而诱发其内部的“能源”最大限度的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跳上成跪撑这个动作时,教师让学生先观看多媒体呈现的各个组成动作,再加上教师用优美的语言解说与鼓励,以及通过直观的图形创设情境,即利用场地设施器材和特别的教具等,启发学生观察、思考、想象,使学生很快进入“情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最终解决了各种惧怕心理的矛盾。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体育教学中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情境教学已被广大小学教师所认同,而且情境教学也正主宰着小学体育课堂的主流。然而在教学工作中情境教学受到一定客观因素的影响,产生了一定问题,使得情境教学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2.1 情境教学变成了一种人为的“形式教学”,教师的教学缺乏亲和力 情境教学作为教学互动的环境,教师缺乏亲和力,学生就会缺少主动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情境教学就仅仅是创设了形式上的情境没有达到创设的目的。“入境始于亲”要使学生进入情境,教师就要让学生入境动情。那么,本身就要有一定的亲和力,或者说是与学生之间的一种默契。如:游戏《老鹰捉小鸡》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游戏,各种角色和规则是多变的,这样使简单的游戏妙趣横生,学生也会在其中兴趣倍增,体验快乐。但在有些课堂中,教师总是以指挥者自居,用命令的口气去指挥,强加一些特定的环境,使得游戏变样了。小鸡(学生)在母鸡妈妈(教师)的怀里没有被保护的感觉。老鹰在鸡妈妈面前就不能奋勇“捕捉”了。原因是师生已没有了和谐、融洽的关系。学生也不会自然而然的入境。2.2 情境的创设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和年龄特点
情境教学中的“境”是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的,它来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但是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发现,有些情境的创设存在形式主义,没有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脱离了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生活实际,导致创设的情境模棱两可。如在发展学生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教学中,教师以“探险”为主题展开学习,分别让学生攀登“九华山、天柱山、黄山”来感受攀登的乐趣。在活动中,学生能勇敢的参与,但是没有从情境中得到激励,并以此作为主动参与的动力。学生已失去了练习的兴趣。这样的情境教学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因为学生我们的孩子意识中还没有建立“高山”的概念。长此以往,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的教学,他们会慢慢的失去参与学习的动力。2.3 教学内容与情境脱节
创设情境是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服务的,在一节课中情境与教学主题不能有机结合,那么创设的情境就会变成“病毒”。其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无尽的“杀机”。
2.4 创设的情境形式单一,缺乏创新
很多情境教学中,体育教师常常创设一些“军人”“战斗场面”等为主题的教学过程,或者以“动物”为主题的情境,也有部分教师已经将音乐和故事情节引入体育课堂教学中。而且大多数教师在以学习和借鉴优秀体育课的做法来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但是在借鉴过程中,继承的多,开发的较少,缺乏创新。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不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在体育课中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与策略
从教育心理学我们知道少年儿童喜欢生动的情境,有趣的活动,易于接受主观形象事物的心理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会增强学生练习的动力,激发学生的体育情感,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1 运用语言描述创设情境
语言描述是创设情境的重要手段,当我们在教学田径某项运动时,可以特定相近的运动现象来说明学习中的某个问题,通过旁征博引,使学生从中受到启示。如:做体操的支撑跳跃时,学生往往推手慢。要求学生迅速有力的推离器械,可以把器械比喻成一块烫手的铁板,手碰到后必须马上推开。从而建立快速有力推手的概念,提高练习效果。
3.2 教学内容和创设情境的有机统一
教学的内容必须通过一种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而讲解又是教师传授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基本的教学手段,同时也是使学生建立正确技术概念的基本途径。所以讲解的内容必须正确,具有科学性。用最精练的语言(术语)、最短的时间,把技术动作的概念、要领,直观形象地讲明白,把各种活动办法有层次地说清楚。使学生一听就懂,便于理解、记忆。运用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既锻炼了身体,又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如:“小侦察兵”的情境,按规定目标路线,动作和教师的口令进行,听到“上山”的口令,学生做高抬腿练习,听到“下山”的口令,学生做小步跑练习,等等,在创设情境时,要充分运用语言功能。3.3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利用直观的教具,例如:投影、电视、录音、图片、挂图等工具创设情境,能增强学习效果,当教学比较复杂抽象的技术动作时,观看多媒体课件后使学生形象直接感受技术要点。可以弥补示范不足和增加讲解的失效性。还有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存在问题的具体情况,让掌握技术动作较好的同学进行示范练习,然后加以分析,必要时教师可模仿学生的错误动作加以对比,这样,正确的技术动作会在学生的脑海中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3.4 运用仿生物的声形动作创设情境
模仿动物的声形创设情境,能达到人景动情,寓教于学的目的,如:学习跳远时,可创设“小兔子过河”的情境,又可以让学生去联想森林中的草地有许多蹦蹦跳跳的小兔子,有的在吃草,有的在玩耍,让大家把小兔子玩耍时蹦蹦跳跳时的动作模仿下来,这样孩子们都开动自己的大脑去想,在这个时候,孩子们都想显示出自己所谓的“才能”。教学任务在孩子们愉快的心境不知不觉的完成了。3.5 运用在大自然中的娱乐创设情境
学生都喜欢玩,创设一个在大自然中娱乐的情境,能使学生在动中有趣,动中有情,动中有练,通过意境情绪的驱使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例如:学习短跑时可创设“穿过小树林”“支援全线”“移棒接力”等情境。3.6 创设游戏情境,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
小学生活动目标性差,静止时间短,注意力容易分散,容易兴奋,活泼好动,想象丰富,善于模仿。因此,教学中利用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自然地完成学习任务。如根据学生的容易兴奋,好胜心强,爱比高低的心理,可设计“抓尾巴”“斗鸡”“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等的游戏情境。3.7 音乐相伴要大旱逢甘露
做准备运动时,教师可以运用棒操、球操、沙包操以及一些舞蹈动作来代替,可以选《加伏特舞曲》、《PARA PARA SAKURA》等舞曲,使学生一开始上课就有兴趣。如:基本部分进行400米教学时,此时可放一曲《中国功夫》学生往往精神振奋,当《运动员进行曲》回荡在操场上空时,学生们步幅轻盈地跑完了全程。在做游戏的时候,选节奏感强的音乐,可以减少被外界事物的干扰,并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好胜心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结束部分的整理运动,用一个唱游来代替,选轻松愉快的音乐,如《红星闪闪》等儿歌,既可以达到放松的目的,又能使学生始终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结束语
在教学中,还要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情境教学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陶冶学生的情感,加强学生的表现力,使体育和美育结合起来,时刻坚持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确保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的宗旨,不断创新,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健康发展,增强体质。总之,有效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帮助体育教师适应新课程,驾驭新课程理念,促进课堂教学最优化,为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而服务。
参考文献:
[1]马启伟等,体育运动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0).[3]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2000(1).[4]徐岩,孙光,体育教学方法论思考[J].体育与科学,2002年04期 [5]薛家宝,构建新型的体育教学观[J].中国学校体育,2002.127(5).[6]季浏,《体育与健康(水平三)》[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
第四篇:体育课情境教学案例
体育课情境教学案例
体育教研室
阎桂兰
在新的时期教育教学突飞猛进的改革过程中,我校迎来顺利升专的喜讯,为了更好的由中专教学教学模式过渡到大专的教学模式,现实就摆在每个教师的面前,如何合理、有序、稳步的调整好教学格局。一方面我们要保留幼师原有的教学特点,又要考虑高职高专的教学体制。因此,在近期的教学中,力求教学形式调而不乱的原则。还要遵循体育教学以发展学生学生体质为中心,以培养目标为宗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重点,以体育与健康为核心,培养对社会有用的成品人才。为此,在课程设置到教学的各个环节,都紧紧围绕着以学生全面发展放在中心位置。在教学中注意发挥教师的指导地位和引领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创新能力等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自我锻炼自我学习的能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设定一定的学习目标,在通过创设灵活、新型、和谐、多变、自由的教学空间和教学环境,教师带动学生自由的创编各种练习方法,形成无限的想象空间,建立同学间和谐的学习气氛,体现学生间的合作意识,达成情感创作与交流,形成游戏创作模式,来完成学习任务。案例一(篮球原地运球)学生见到篮球一脸的恐慌,因为幼师学生弹琴唱歌,怕玩球搓手,她们想象只要玩球就会搓手。看到眼前学生的这种惧怕心理,作为教师既不能急,又不能逼,我就自主、流利,做起了系列的运球方法,学生睁大了眼睛,羡慕的看着我做的各种动作。
这时,我看到学生跃跃欲试的眼神,我就马上停下来鼓励学生,你们试试一定能行。这时一部分学生突然跑去拿球,不由自主的运起球来,由于动作生疏,球不听她们的话,一会运到脚上、一会运到别人腿上,她们不停地跑去追球,一会学生就都参与到练习中。这时,我认为是把握讲解的好时机,我就吹了一声迪,学生就围了上来,我问学生篮球可怕吗?她们说还行,我接着又问,球听你们的话吗?她们回答我们听它的话。我说想让球听你们的话吗?她们反问能听我们的吗?马上我就讲解了球如何才能听她们的话的技巧。她们一听这么容易呀,听到这里我很高兴的说,球听了你们的话,你们就可以做各种游戏了,这时学生练习的积极性高涨起来,她们就抢着拿球练习,并不断的把自己创编出来的联系方法和同学进行交流,很快学生就掌握了运球的方法,还创编出了左右、前后、胯下、绕身、带球前转身、后转身、运球抛球等动作游戏,最后学生相互进行破坏性运球游戏的练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创设了很好的练习方法,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看到学生个个红红脸上带着笑容,可以看出,本课即达到了学习效果,又创建的多种球类游戏的练习方法,对于学生的生理心理都起到的促进和发展作用,完成了本课的学习目的,收到了好的教学效。
案例二(艺术体操平衡木蹲转起动作练习)
铃声响起,本次艺术体操课拉开了序幕,我利用追逐跑的游戏开始了一节课的准备活动,在游戏中,我设计了跑到障碍前做蹲转跳起练习动作,在段斩的游戏中学生很快的掌握了蹲转起的动作。而后,我在
地面上已画好的10条直线上带领学生做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平衡木动作组合。柔软步接-变换步接-变换步条接-转体接演示平衡接挺身下动作。地面动作的练习是为平衡木上的动作奠定基础,在地面练习比较熟练后,教师引导学生,上平衡木练习,可是学生很惧怕平衡木的高度。这时就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领军作用,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中的魅力和神圣的形象,我首先上平衡木进行示范后,鼓励大量比较大的学生进行练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她们的练习来激励胆量小的学生,练习后请她们谈感受,她们还说有老师的保护,一点都不怕,你们也来做吧!就这样学生就试着练习起来。可是,由于学生害怕,在学生上平衡木练习时,把熟练的地面动作做得五花八门,特别在做蹲转练习时,学生吓得哆嗦转动,等学生练习后。鸣笛示意学生围坐在老师的周围看老师的蹲转,我还把动作变成了歌谣。“下雨了,我撑开羽扇,蹲在小河边,看着青蛙在跳。雨停了,小草伸展着翅膀钻出了地面,开心地笑了”。就这样学生边做动作边念着儿歌完成了动作练习,她们开心的笑了,胆量也逐渐的大了起来,完成动作的质量也好了起来。后来我鼓励学生自己也可以创编儿歌来练习,效果会更好,于是她们就大胆的创编练习起来,我开心的笑了。
通过以上两个教学案例,作为教师我深深地感受到,在体育实践课教学情境创设时,要充分的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对课堂教学效果的预见性,如何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在学改革的新形势的要求,来设计,这样学生既能很好的掌握学习内容,又能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实现自己的学习愿望,完成
学习目标。因此,作为教师就要不但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拓了学生学习的思路,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同时也改变了学生以往教、背、会的教学模式,启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是学生从中得到启示,能灵活的运用课堂学习内容结合幼儿园教学展开创造性学习的新模式,完成我校培养目标的要求,为社会培养出身体健康、智力健康、心理健康的新型人才,完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做出贡献。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福泉市牛场中心小学罗玲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课堂教学往往只注重教师的导,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忽略学生的主动参与与体验,使学生被动学习,养成依赖思想,所学的知识也不会有效转化为能力。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这种主动参与需要教师巧妙设置一定的情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完成。
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新课引入时,依据教学内容创设制造悬念,来诱发学生想揭密的问题意识。比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可以利用游戏开场,创设这样的情境:一上课,对学生说:“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数字游戏,看谁能考倒老师。你们随便说出一个数,老师不用计算立即说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你们可以用手中的计算器去验证。说的数比较大,老师可以对答如流。学生们肯定会震惊和好奇:“为什么老师比计算器还快呢?学生们都急于想知道老师快速判断的绝招,于是,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和疑问在老师的引领下进入新知的探求过程。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而这种发现又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获取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探求新知时,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思维材料,设置“动境”,使学生借助已有知识、技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新知的主动探究。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时,我没有机械的讲解,而是创设了这样一个“动”境:让学生利用备好的纸板剪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当学生剪好后,要求学生分组检查剪的情况,随后,老师设问:“哪个小组能利用手中的纸板,把它们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学生独立摆拼(有的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拼成了一个长方形)。紧接着老师又问:“你所拼成的图形的底、高、面与其中一个梯形的底、高、面有什么关系?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看谁能总结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来。”学生们通过观察,借助已形成的表象,很快推导出梯形的计算公式。最后,老师又引发学生再次探讨“为什么公式要除以2呢?”这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通过动眼观察、动手摆拼,动脑思维的自主探究,获取了新知识。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锻炼。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儿童认识需要的情趣表现,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孩子的全部学习活动,都伴随着他们情感的参与。积极的情感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这种浓厚的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因此,教师要把学生引入到所提问题的情境中去,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学生探索性思维活动,激发儿童探索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和神奇,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轻松愉快的获取知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