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有生命的课堂

时间:2019-05-15 01:42: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构有生命的课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构有生命的课堂》。

第一篇:建构有生命的课堂

建构有生命的课堂——以《边城》为例,谈谈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苏维 来源:宿州二中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25日 点击数: 838

【摘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要启迪学生的性灵,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建构有生命的课堂。本文以《边城》为例分析了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一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发挥教师学生的双主体性;转变教学思路,把课堂教学变成课前、课堂、课后的双向教学;积极利用多媒体等对策,符合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切合中学语文教学实际,使语文教学展示出自己独特的生命力。

【关键词】有效课堂双主体性角色策略课前课堂课后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冲击着传统教育的方方面面。在这场变革中,课堂无疑是主战场,因为无论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还是优秀的教材,最终都要落实到课堂上,体现在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师教学行为上。目前语文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不是一潭死水就是华而不实,造成此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缺失。一般意义上的课堂是指教师上课的那45分钟,现在要转变教学思路,把课堂教学分成课前、课堂、课后三个时段,并且始终牢记教师学生两种角色的双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下面以《边城》为例,从三个时段(课前课堂 课后)的利用,两种角色(教师 学生)的分工,谈谈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前

《边城》是沈从文的长篇小说,必修5第三课节选了其中的三至六节,篇幅较长,主题把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结合《边城》全文来准确理解。这一工作要求教师和学生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

1、备自己备教材定目标——教师

教师的业务素质是深化课堂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俗话说:“打铁须得功夫硬。”教师只有对所教学科的知识达到博大精深的程度,才能居高临下,真正把握重点,分散难点,解决疑点,抓住特点,落实知识点,开发学生的智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在课前,我把《边城》全文看了三遍,结合多种评论文章,深入理解把握作者意图“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以及重难点——品味作品中淳朴的人情、人性美,作者为人们生活构筑这样一个环境的深意即对小说主题的探求,努力找到自己对主要人物(翠翠爷爷 二老傩送 大老天保)和小说主题的解读。只有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也才能更好的引导和指导学生去解读文本。但这些都是零散的知识点,需要制定准确、明确且有层次的教学目标来理顺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它限定着课堂教学的运作,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开展至关重要。教师不仅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语文教学目标不要过于宽泛。在一篇课文中,在一节课上,哪些知识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会运用,要着重训练听说读写中哪一项能力,应达到什么程度等等,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同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目标,也应作出确切的规定。只有高度明确的教学目标才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其次,是要有一定的层次。即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的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根据以上要求,《边城》教学目标的设想如下:

⑴结合课外资料如《世纪金榜》,积累常见字词,正确使用词语,巩固基础知识。并了解沈从文及其写作风格。⑵课文较长,教师不要过多讲解,先让学生预习,理清故事情节,了解人物特征。

⑶《边城》在形式和内容上特点都比较突出,如它的散文化倾向,它的乡土意味。这些可以给学生讲一讲,但不要作为教学重点。作者不满意庸俗化的现代城市文明,把湘西这样质朴的乡村作为他理想的世界,因此,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小说表现的人与人之间纯洁的爱——人情美、人性美。

⑷品味小说细腻入微、逼真传神的心理描写并学习其方法。

⑸《边城》是一部艺术成就很高的作品。应鼓励学生阅读全书,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2、备学情备学生定任务——教师和学生

语文教学的根本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学生的学情是教学的起点,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落点。所以,学生的参与是不容忽视的。在教学之前,教师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本课教学要求,深入、认真研究学生实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师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才能真正体现以学定教。脱离学生的实际,一味追求“时髦式”教学,不是新课改追求的有生命的课堂教学。经过调查研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边城》有兴趣,但只停留在了解情节上,没有深层次地思考人物、环境、主题等问题。我充分利用学生对情节的兴趣,在小自习的时间,把《边城》全文的故事情节按我的理解复述了一遍,并鼓励学生自己独立阅读全文。理清故事情节后,找到自己理解和老师理解不同的地方,再做进一步探索。这不仅激发了他们更大的阅读兴趣,同时引导他们对作品深入思考和进行个性化解读。针对课文节选部分,在学习方法上给予具体的指导。比如,有部分同学对知识记忆有困难,需记住的东西太多,他们记不住。于是,就给他们提供一些记忆方法:如谐音记忆、归类记忆、分段记忆。甚至对有些同学就让他们摘抄课本知识,让他们在摘抄的过程中,抓住关键词和关键句子,通过不断的抄写来达到记忆和理解的目的。降低教学要求,同时,多给予他们鼓励,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于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哪怕是非常细微的都要给予鼓励,让他们在学习中形成一定的成就感,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其次,对基础较好,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采用问题教学法,多设计一些具有较高思维层次的问题,如:结合翠翠的语言和心理描写,分析其形象;祖父为什么不许别人来关心翠翠的婚事;《边城》中的人们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中;这样的生存环境对边城人生活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你是怎样看待它的;作者刻意写边城的人性美,有什么深刻用意等问题。使他们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思维水平,增强学科能力。对这部分同学,要充分利用他们的钻研精神和对知识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知识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让他们在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的把握和自身思维层次不断得到提高。在具体的教学中,既要让他们独立思考(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注意前后知识联系),又让他们相互之间展开讨论或辩论,让他们在讨论或辩论中,相互启发,促进思维能力的整体提高。当然,在设置问题时,注意问题之间的层次性,既要有一定梯度,又要体现一定思维难度,有时还需要打破教材体系的限制,设置一些跨度较大,涉及的知识点较多的问题,这才能更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

二、课堂

在课前教师和学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按照已有的教学目标,进入课堂45 分钟的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要遵循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教学观。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多形式、多维度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双向互动过程,师生间应该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关系。同时注意课堂教学中情感的调整。实现课堂高效率,千万不能忽视情感的调控。首先教师要以饱满的情绪、端庄的仪表出现在全体同学面前,给学生以严肃、精神振奋之感,随时注意学生情绪状态,让他们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可采用鼓励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以期待的目光、信任的语言融洽师生间的情感,切忌对学生讽刺挖苦。还应及时对学生的成绩予以肯定,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师生间心灵的沟通,使课堂教学始终处于积极状态。

1、导入——教师学生

教师导入:为增大课堂教学容量,增强直观性,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向学生展示了大量湘西的风景画、民俗画,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境。我再让学生走到画面中来,想象在这种环境下自己的生活。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愿意主动参与、模仿、交际,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效果。

学生导入:高二18班的尹甜同学唱起了黄磊的《等等等等》。“„„翠翠说等他一辈子|等过第一秋|等过第二秋|等到黄叶滑落|她等着他的承诺等着他的回头|等到最后|竟忘了有承诺|一日复一日|翠翠纯真的仰望„„”会唱的同学都跟着唱起来,到最后声音几乎哽咽,这首歌把学生带入了情景之中。歌曲教学是一种艺术型教学方式。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符合情景的歌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就像一支鲜艳的花朵在课堂上绽放,吸引着学生求知的目光,熏陶着学生稚嫩的心灵。

2、文本解读——教师引导学生解读

基础积累:

先让基础较差、自主学习能力不好的同学汇报自己梳理的基础知识和作者沈从文的简介,其他同学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勾画记忆。

信息筛选:

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再读、熟悉选文。

⑴节选内容围绕哪个传统节日展开,每节主要写了哪些事?

⑵文中写了几个端午节?结构安排上有何特点?

⑶小说的题目是边城,结合作品来说说你的理解。

这几个问题要求能力不太高,可采用全班抢答的方式,这样既增加动力又活跃课堂气氛。

合作探究:

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合作解决一个主要问题,推举一个中心发言人表达意见,其他组员补充。

⑴边城的人们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这样的生存环境对边城人生活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⑵边城的人民是一群未被近代文明污染的善良人,他们身上都充满着人情味和人性美。请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角度赏析翠翠、傩送和爷爷的形象,感受人性美。

⑶作者沈从文描绘湘西纯朴的环境、人民,用意是什么?

让整个课堂贯穿的是“问题-情境-实践-交流-运用,”使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中,让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充分体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随时随地关注学生的反应,如学生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皱一下眉头,叹一下气,根据学生的这些反应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在课堂教学中,节奏的把握对于学生集中精神掌握知识很关键。能力提升:

教学中提倡教师少问,学生多问,学生通过读、思、议,自由发挥、自由伸展,不必循规蹈矩、亦步亦趋,凡事都得符合或趋近教师的解答,统一到标准答案上去,学生可以标新立异,大胆假设,只要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就行,让学生从中学会感受、体会、体验、揣摩。教师不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是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在学生读、思、议中相机指导,或矫正目标、或提出要求、或纠正错误、或进行激励。让学生自读自悟,学生在读中悟到的方法往往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文章的重点、难点,结合问题加以疏导,就水到渠成。引导学生自己提问。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的成败,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问了多少为什么;不在于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质疑和评判了多少。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并提出更多更好的有价值的问题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追求。因为,提问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地发问。在《边城》的教学课堂上,基于前面的读、思、议、悟,学生自主提出了以下问题。

⑴课文节选部分是这个爱情故事的开端,翠翠情窦初开,有着朦胧的情愫,课文是怎么体现的?

⑵本文的语言很美,像是一首乡土抒情诗,试品味。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是解决问题的“第一责任人”。因此,学生提出问题后应由学生通过讨论自主解决并达成共识。当然,教师还要在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起提示、启发、点拨等作用,如可以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予以评价,或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答题技巧加以指点。

三、课后

教师反思:

1、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有情感的投入。教师要情动于中,要深入文质兼美的一篇篇课文中去,深受感动。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学生。

2、掌握好教学平衡。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使教师、学生、知识三方面都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始终保持信息流的畅通,才能使学生的有效输入大幅度增加。这种平衡的实现,需要教师全心全意地教,学生一心一意地学,只有这样,才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要准确把握受控制对象的实际水平及其在单位时间内可能接受的最有效信息量,充分发挥教学艺术才能,使师生双边都处于一种最佳的信息交换状态,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的动态平衡。

3、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一般得关注三个时间段。第一个是上课后的两三分钟,第二个是课上到一半的时候,第三个是临下课前的三四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声音的高低变化来调整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通过兴奋点的创设来调节学生的注意力。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学有所得,回味无穷。只要学生的注意力被牢牢地吸引住也就意味着新课程的实施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

4、坚持赏识激励的教育方法

鼓励赏识永远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也是一种最好的隐性评价,我们也经常告诫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成绩得到肯定是产生学习愿望的源泉。学生心中有一个最隐蔽的角落,就是作为人的自尊心。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从来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是经常激发他要做一个好学生的愿望。

学生巩固:

传统教学中教师忽视学生实践的、感性的、操作的活动,新课程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因而现在除了在课堂上呈现了较多的学生活动外,课后学生通过课本后面的研讨与练习三——课外阅读《边城》全文,写一篇读书报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巩固已有经验和感悟。

有效的、有生命的语文课堂是互动的,要打破传统的“教师独白”,走向老师与文本的“对话”,老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在这些对话中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善于针对学生的问题灵活改变自己的教学设计,使我们的教学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精神。

总之,高效的、有生命的课堂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因为,这不仅是提高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要求,更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在新时期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些‘火药’。”其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是点燃每一个年轻的心渴望知识的“火药”的导火索。

参考文献

沈从文 《边城》

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

刘淼.当代语文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钱卫军.谈课堂教学有效性.教育理论研

斳玉乐《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

张行涛《新世纪教师素养》

建构有生命的课堂——以《边城》为例,谈谈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苏维 来源:宿州二中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25日 点击数: 838

【摘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要启迪学生的性灵,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建构有生命的课堂。本文以《边城》为例分析了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一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发挥教师学生的双主体性;转变教学思路,把课堂教学变成课前、课堂、课后的双向教学;积极利用多媒体等对策,符合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切合中学语文教学实际,使语文教学展示出自己独特的生命力。

【关键词】有效课堂双主体性角色策略课前课堂课后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冲击着传统教育的方方面面。在这场变革中,课堂无疑是主战场,因为无论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还是优秀的教材,最终都要落实到课堂上,体现在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师教学行为上。目前语文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不是一潭死水就是华而不实,造成此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缺失。一般意义上的课堂是指教师上课的那45分钟,现在要转变教学思路,把课堂教学分成课前、课堂、课后三个时段,并且始终牢记教师学生两种角色的双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下面以《边城》为例,从三个时段(课前课堂 课后)的利用,两种角色(教师 学生)的分工,谈谈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前

《边城》是沈从文的长篇小说,必修5第三课节选了其中的三至六节,篇幅较长,主题把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结合《边城》全文来准确理解。这一工作要求教师和学生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

1、备自己备教材定目标——教师

教师的业务素质是深化课堂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俗话说:“打铁须得功夫硬。”教师只有对所教学科的知识达到博大精深的程度,才能居高临下,真正把握重点,分散难点,解决疑点,抓住特点,落实知识点,开发学生的智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在课前,我把《边城》全文看了三遍,结合多种评论文章,深入理解把握作者意图“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以及重难点——品味作品中淳朴的人情、人性美,作者为人们生活构筑这样一个环境的深意即对小说主题的探求,努力找到自己对主要人物(翠翠爷爷 二老傩送 大老天保)和小说主题的解读。只有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也才能更好的引导和指导学生去解读文本。但这些都是零散的知识点,需要制定准确、明确且有层次的教学目标来理顺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它限定着课堂教学的运作,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开展至关重要。教师不仅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语文教学目标不要过于宽泛。在一篇课文中,在一节课上,哪些知识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会运用,要着重训练听说读写中哪一项能力,应达到什么程度等等,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同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目标,也应作出确切的规定。只有高度明确的教学目标才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其次,是要有一定的层次。即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的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根据以上要求,《边城》教学目标的设想如下:

⑴结合课外资料如《世纪金榜》,积累常见字词,正确使用词语,巩固基础知识。并了解沈从文及其写作风格。

⑵课文较长,教师不要过多讲解,先让学生预习,理清故事情节,了解人物特征。

⑶《边城》在形式和内容上特点都比较突出,如它的散文化倾向,它的乡土意味。这些可以给学生讲一讲,但不要作为教学重点。作者不满意庸俗化的现代城市文明,把湘西这样质朴的乡村作为他理想的世界,因此,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小说表现的人与人之间纯洁的爱——人情美、人性美。⑷品味小说细腻入微、逼真传神的心理描写并学习其方法。

⑸《边城》是一部艺术成就很高的作品。应鼓励学生阅读全书,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2、备学情备学生定任务——教师和学生

语文教学的根本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学生的学情是教学的起点,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落点。所以,学生的参与是不容忽视的。在教学之前,教师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本课教学要求,深入、认真研究学生实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师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才能真正体现以学定教。脱离学生的实际,一味追求“时髦式”教学,不是新课改追求的有生命的课堂教学。经过调查研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边城》有兴趣,但只停留在了解情节上,没有深层次地思考人物、环境、主题等问题。我充分利用学生对情节的兴趣,在小自习的时间,把《边城》全文的故事情节按我的理解复述了一遍,并鼓励学生自己独立阅读全文。理清故事情节后,找到自己理解和老师理解不同的地方,再做进一步探索。这不仅激发了他们更大的阅读兴趣,同时引导他们对作品深入思考和进行个性化解读。针对课文节选部分,在学习方法上给予具体的指导。比如,有部分同学对知识记忆有困难,需记住的东西太多,他们记不住。于是,就给他们提供一些记忆方法:如谐音记忆、归类记忆、分段记忆。甚至对有些同学就让他们摘抄课本知识,让他们在摘抄的过程中,抓住关键词和关键句子,通过不断的抄写来达到记忆和理解的目的。降低教学要求,同时,多给予他们鼓励,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于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哪怕是非常细微的都要给予鼓励,让他们在学习中形成一定的成就感,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其次,对基础较好,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采用问题教学法,多设计一些具有较高思维层次的问题,如:结合翠翠的语言和心理描写,分析其形象;祖父为什么不许别人来关心翠翠的婚事;《边城》中的人们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中;这样的生存环境对边城人生活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你是怎样看待它的;作者刻意写边城的人性美,有什么深刻用意等问题。使他们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思维水平,增强学科能力。对这部分同学,要充分利用他们的钻研精神和对知识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知识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让他们在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的把握和自身思维层次不断得到提高。在具体的教学中,既要让他们独立思考(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注意前后知识联系),又让他们相互之间展开讨论或辩论,让他们在讨论或辩论中,相互启发,促进思维能力的整体提高。当然,在设置问题时,注意问题之间的层次性,既要有一定梯度,又要体现一定思维难度,有时还需要打破教材体系的限制,设置一些跨度较大,涉及的知识点较多的问题,这才能更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

二、课堂

在课前教师和学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按照已有的教学目标,进入课堂45 分钟的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要遵循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教学观。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多形式、多维度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双向互动过程,师生间应该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关系。同时注意课堂教学中情感的调整。实现课堂高效率,千万不能忽视情感的调控。首先教师要以饱满的情绪、端庄的仪表出现在全体同学面前,给学生以严肃、精神振奋之感,随时注意学生情绪状态,让他们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可采用鼓励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以期待的目光、信任的语言融洽师生间的情感,切忌对学生讽刺挖苦。还应及时对学生的成绩予以肯定,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师生间心灵的沟通,使课堂教学始终处于积极状态。

1、导入——教师学生

教师导入:为增大课堂教学容量,增强直观性,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向学生展示了大量湘西的风景画、民俗画,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境。我再让学生走到画面中来,想象在这种环境下自己的生活。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愿意主动参与、模仿、交际,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效果。

学生导入:高二18班的尹甜同学唱起了黄磊的《等等等等》。“„„翠翠说等他一辈子|等过第一秋|等过第二秋|等到黄叶滑落|她等着他的承诺等着他的回头|等到最后|竟忘了有承诺|一日复一日|翠翠纯真的仰望„„”会唱的同学都跟着唱起来,到最后声音几乎哽咽,这首歌把学生带入了情景之中。歌曲教学是一种艺术型教学方式。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符合情景的歌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就像一支鲜艳的花朵在课堂上绽放,吸引着学生求知的目光,熏陶着学生稚嫩的心灵。

2、文本解读——教师引导学生解读

基础积累:

先让基础较差、自主学习能力不好的同学汇报自己梳理的基础知识和作者沈从文的简介,其他同学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勾画记忆。信息筛选:

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再读、熟悉选文。

⑴节选内容围绕哪个传统节日展开,每节主要写了哪些事?

⑵文中写了几个端午节?结构安排上有何特点?

⑶小说的题目是边城,结合作品来说说你的理解。

这几个问题要求能力不太高,可采用全班抢答的方式,这样既增加动力又活跃课堂气氛。

合作探究:

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合作解决一个主要问题,推举一个中心发言人表达意见,其他组员补充。

⑴边城的人们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这样的生存环境对边城人生活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⑵边城的人民是一群未被近代文明污染的善良人,他们身上都充满着人情味和人性美。请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角度赏析翠翠、傩送和爷爷的形象,感受人性美。

⑶作者沈从文描绘湘西纯朴的环境、人民,用意是什么?

让整个课堂贯穿的是“问题-情境-实践-交流-运用,”使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中,让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充分体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随时随地关注学生的反应,如学生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皱一下眉头,叹一下气,根据学生的这些反应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在课堂教学中,节奏的把握对于学生集中精神掌握知识很关键。能力提升:

教学中提倡教师少问,学生多问,学生通过读、思、议,自由发挥、自由伸展,不必循规蹈矩、亦步亦趋,凡事都得符合或趋近教师的解答,统一到标准答案上去,学生可以标新立异,大胆假设,只要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就行,让学生从中学会感受、体会、体验、揣摩。教师不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是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在学生读、思、议中相机指导,或矫正目标、或提出要求、或纠正错误、或进行激励。让学生自读自悟,学生在读中悟到的方法往往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文章的重点、难点,结合问题加以疏导,就水到渠成。引导学生自己提问。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的成败,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问了多少为什么;不在于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质疑和评判了多少。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并提出更多更好的有价值的问题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追求。因为,提问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地发问。在《边城》的教学课堂上,基于前面的读、思、议、悟,学生自主提出了以下问题。

⑴课文节选部分是这个爱情故事的开端,翠翠情窦初开,有着朦胧的情愫,课文是怎么体现的?

⑵本文的语言很美,像是一首乡土抒情诗,试品味。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是解决问题的“第一责任人”。因此,学生提出问题后应由学生通过讨论自主解决并达成共识。当然,教师还要在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起提示、启发、点拨等作用,如可以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予以评价,或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答题技巧加以指点。

三、课后

教师反思:

1、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有情感的投入。教师要情动于中,要深入文质兼美的一篇篇课文中去,深受感动。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学生。

2、掌握好教学平衡。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使教师、学生、知识三方面都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始终保持信息流的畅通,才能使学生的有效输入大幅度增加。这种平衡的实现,需要教师全心全意地教,学生一心一意地学,只有这样,才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要准确把握受控制对象的实际水平及其在单位时间内可能接受的最有效信息量,充分发挥教学艺术才能,使师生双边都处于一种最佳的信息交换状态,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的动态平衡。

3、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一般得关注三个时间段。第一个是上课后的两三分钟,第二个是课上到一半的时候,第三个是临下课前的三四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声音的高低变化来调整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通过兴奋点的创设来调节学生的注意力。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学有所得,回味无穷。只要学生的注意力被牢牢地吸引住也就意味着新课程的实施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

4、坚持赏识激励的教育方法

鼓励赏识永远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也是一种最好的隐性评价,我们也经常告诫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成绩得到肯定是产生学习愿望的源泉。学生心中有一个最隐蔽的角落,就是作为人的自尊心。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从来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是经常激发他要做一个好学生的愿望。

学生巩固:

传统教学中教师忽视学生实践的、感性的、操作的活动,新课程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因而现在除了在课堂上呈现了较多的学生活动外,课后学生通过课本后面的研讨与练习三——课外阅读《边城》全文,写一篇读书报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巩固已有经验和感悟。

有效的、有生命的语文课堂是互动的,要打破传统的“教师独白”,走向老师与文本的“对话”,老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在这些对话中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善于针对学生的问题灵活改变自己的教学设计,使我们的教学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精神。

总之,高效的、有生命的课堂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因为,这不仅是提高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要求,更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在新时期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些‘火药’。”其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是点燃每一个年轻的心渴望知识的“火药”的导火索。

参考文献

沈从文 《边城》

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

刘淼.当代语文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钱卫军.谈课堂教学有效性.教育理论研

斳玉乐《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

张行涛《新世纪教师素养》

建构有生命的课堂——以《边城》为例,谈谈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苏维 来源:宿州二中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25日 点击数: 838

【摘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要启迪学生的性灵,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建构有生命的课堂。本文以《边城》为例分析了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一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发挥教师学生的双主体性;转变教学思路,把课堂教学变成课前、课堂、课后的双向教学;积极利用多媒体等对策,符合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切合中学语文教学实际,使语文教学展示出自己独特的生命力。

【关键词】有效课堂双主体性角色策略课前课堂课后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冲击着传统教育的方方面面。在这场变革中,课堂无疑是主战场,因为无论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还是优秀的教材,最终都要落实到课堂上,体现在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师教学行为上。目前语文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不是一潭死水就是华而不实,造成此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缺失。一般意义上的课堂是指教师上课的那45分钟,现在要转变教学思路,把课堂教学分成课前、课堂、课后三个时段,并且始终牢记教师学生两种角色的双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下面以《边城》为例,从三个时段(课前课堂 课后)的利用,两种角色(教师 学生)的分工,谈谈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前

《边城》是沈从文的长篇小说,必修5第三课节选了其中的三至六节,篇幅较长,主题把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结合《边城》全文来准确理解。这一工作要求教师和学生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

1、备自己备教材定目标——教师

教师的业务素质是深化课堂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俗话说:“打铁须得功夫硬。”教师只有对所教学科的知识达到博大精深的程度,才能居高临下,真正把握重点,分散难点,解决疑点,抓住特点,落实知识点,开发学生的智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在课前,我把《边城》全文看了三遍,结合多种评论文章,深入理解把握作者意图“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以及重难点——品味作品中淳朴的人情、人性美,作者为人们生活构筑这样一个环境的深意即对小说主题的探求,努力找到自己对主要人物(翠翠爷爷 二老傩送 大老天保)和小说主题的解读。只有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也才能更好的引导和指导学生去解读文本。但这些都是零散的知识点,需要制定准确、明确且有层次的教学目标来理顺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它限定着课堂教学的运作,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开展至关重要。教师不仅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语文教学目标不要过于宽泛。在一篇课文中,在一节课上,哪些知识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会运用,要着重训练听说读写中哪一项能力,应达到什么程度等等,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同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目标,也应作出确切的规定。只有高度明确的教学目标才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其次,是要有一定的层次。即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的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根据以上要求,《边城》教学目标的设想如下:

⑴结合课外资料如《世纪金榜》,积累常见字词,正确使用词语,巩固基础知识。并了解沈从文及其写作风格。

⑵课文较长,教师不要过多讲解,先让学生预习,理清故事情节,了解人物特征。

⑶《边城》在形式和内容上特点都比较突出,如它的散文化倾向,它的乡土意味。这些可以给学生讲一讲,但不要作为教学重点。作者不满意庸俗化的现代城市文明,把湘西这样质朴的乡村作为他理想的世界,因此,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小说表现的人与人之间纯洁的爱——人情美、人性美。

⑷品味小说细腻入微、逼真传神的心理描写并学习其方法。

⑸《边城》是一部艺术成就很高的作品。应鼓励学生阅读全书,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2、备学情备学生定任务——教师和学生 语文教学的根本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学生的学情是教学的起点,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落点。所以,学生的参与是不容忽视的。在教学之前,教师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本课教学要求,深入、认真研究学生实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师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才能真正体现以学定教。脱离学生的实际,一味追求“时髦式”教学,不是新课改追求的有生命的课堂教学。经过调查研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边城》有兴趣,但只停留在了解情节上,没有深层次地思考人物、环境、主题等问题。我充分利用学生对情节的兴趣,在小自习的时间,把《边城》全文的故事情节按我的理解复述了一遍,并鼓励学生自己独立阅读全文。理清故事情节后,找到自己理解和老师理解不同的地方,再做进一步探索。这不仅激发了他们更大的阅读兴趣,同时引导他们对作品深入思考和进行个性化解读。针对课文节选部分,在学习方法上给予具体的指导。比如,有部分同学对知识记忆有困难,需记住的东西太多,他们记不住。于是,就给他们提供一些记忆方法:如谐音记忆、归类记忆、分段记忆。甚至对有些同学就让他们摘抄课本知识,让他们在摘抄的过程中,抓住关键词和关键句子,通过不断的抄写来达到记忆和理解的目的。降低教学要求,同时,多给予他们鼓励,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于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哪怕是非常细微的都要给予鼓励,让他们在学习中形成一定的成就感,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其次,对基础较好,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采用问题教学法,多设计一些具有较高思维层次的问题,如:结合翠翠的语言和心理描写,分析其形象;祖父为什么不许别人来关心翠翠的婚事;《边城》中的人们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中;这样的生存环境对边城人生活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你是怎样看待它的;作者刻意写边城的人性美,有什么深刻用意等问题。使他们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思维水平,增强学科能力。对这部分同学,要充分利用他们的钻研精神和对知识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知识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让他们在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的把握和自身思维层次不断得到提高。在具体的教学中,既要让他们独立思考(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注意前后知识联系),又让他们相互之间展开讨论或辩论,让他们在讨论或辩论中,相互启发,促进思维能力的整体提高。当然,在设置问题时,注意问题之间的层次性,既要有一定梯度,又要体现一定思维难度,有时还需要打破教材体系的限制,设置一些跨度较大,涉及的知识点较多的问题,这才能更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

二、课堂

在课前教师和学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按照已有的教学目标,进入课堂45 分钟的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要遵循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教学观。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多形式、多维度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双向互动过程,师生间应该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关系。同时注意课堂教学中情感的调整。实现课堂高效率,千万不能忽视情感的调控。首先教师要以饱满的情绪、端庄的仪表出现在全体同学面前,给学生以严肃、精神振奋之感,随时注意学生情绪状态,让他们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可采用鼓励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以期待的目光、信任的语言融洽师生间的情感,切忌对学生讽刺挖苦。还应及时对学生的成绩予以肯定,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师生间心灵的沟通,使课堂教学始终处于积极状态。

1、导入——教师学生

教师导入:为增大课堂教学容量,增强直观性,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向学生展示了大量湘西的风景画、民俗画,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境。我再让学生走到画面中来,想象在这种环境下自己的生活。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愿意主动参与、模仿、交际,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效果。

学生导入:高二18班的尹甜同学唱起了黄磊的《等等等等》。“„„翠翠说等他一辈子|等过第一秋|等过第二秋|等到黄叶滑落|她等着他的承诺等着他的回头|等到最后|竟忘了有承诺|一日复一日|翠翠纯真的仰望„„”会唱的同学都跟着唱起来,到最后声音几乎哽咽,这首歌把学生带入了情景之中。歌曲教学是一种艺术型教学方式。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符合情景的歌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就像一支鲜艳的花朵在课堂上绽放,吸引着学生求知的目光,熏陶着学生稚嫩的心灵。

2、文本解读——教师引导学生解读

基础积累:

先让基础较差、自主学习能力不好的同学汇报自己梳理的基础知识和作者沈从文的简介,其他同学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勾画记忆。

信息筛选:

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再读、熟悉选文。

⑴节选内容围绕哪个传统节日展开,每节主要写了哪些事? ⑵文中写了几个端午节?结构安排上有何特点?

⑶小说的题目是边城,结合作品来说说你的理解。

这几个问题要求能力不太高,可采用全班抢答的方式,这样既增加动力又活跃课堂气氛。

合作探究:

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合作解决一个主要问题,推举一个中心发言人表达意见,其他组员补充。

⑴边城的人们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这样的生存环境对边城人生活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⑵边城的人民是一群未被近代文明污染的善良人,他们身上都充满着人情味和人性美。请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角度赏析翠翠、傩送和爷爷的形象,感受人性美。

⑶作者沈从文描绘湘西纯朴的环境、人民,用意是什么?

让整个课堂贯穿的是“问题-情境-实践-交流-运用,”使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中,让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充分体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随时随地关注学生的反应,如学生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皱一下眉头,叹一下气,根据学生的这些反应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在课堂教学中,节奏的把握对于学生集中精神掌握知识很关键。能力提升:

教学中提倡教师少问,学生多问,学生通过读、思、议,自由发挥、自由伸展,不必循规蹈矩、亦步亦趋,凡事都得符合或趋近教师的解答,统一到标准答案上去,学生可以标新立异,大胆假设,只要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就行,让学生从中学会感受、体会、体验、揣摩。教师不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是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在学生读、思、议中相机指导,或矫正目标、或提出要求、或纠正错误、或进行激励。让学生自读自悟,学生在读中悟到的方法往往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文章的重点、难点,结合问题加以疏导,就水到渠成。引导学生自己提问。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的成败,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问了多少为什么;不在于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质疑和评判了多少。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并提出更多更好的有价值的问题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追求。因为,提问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地发问。在《边城》的教学课堂上,基于前面的读、思、议、悟,学生自主提出了以下问题。

⑴课文节选部分是这个爱情故事的开端,翠翠情窦初开,有着朦胧的情愫,课文是怎么体现的?

⑵本文的语言很美,像是一首乡土抒情诗,试品味。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是解决问题的“第一责任人”。因此,学生提出问题后应由学生通过讨论自主解决并达成共识。当然,教师还要在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起提示、启发、点拨等作用,如可以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予以评价,或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答题技巧加以指点。

三、课后

教师反思:

1、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有情感的投入。教师要情动于中,要深入文质兼美的一篇篇课文中去,深受感动。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学生。

2、掌握好教学平衡。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使教师、学生、知识三方面都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始终保持信息流的畅通,才能使学生的有效输入大幅度增加。这种平衡的实现,需要教师全心全意地教,学生一心一意地学,只有这样,才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要准确把握受控制对象的实际水平及其在单位时间内可能接受的最有效信息量,充分发挥教学艺术才能,使师生双边都处于一种最佳的信息交换状态,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的动态平衡。

3、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一般得关注三个时间段。第一个是上课后的两三分钟,第二个是课上到一半的时候,第三个是临下课前的三四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声音的高低变化来调整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通过兴奋点的创设来调节学生的注意力。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学有所得,回味无穷。只要学生的注意力被牢牢地吸引住也就意味着新课程的实施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

4、坚持赏识激励的教育方法

鼓励赏识永远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也是一种最好的隐性评价,我们也经常告诫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成绩得到肯定是产生学习愿望的源泉。学生心中有一个最隐蔽的角落,就是作为人的自尊心。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从来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是经常激发他要做一个好学生的愿望。

学生巩固:

传统教学中教师忽视学生实践的、感性的、操作的活动,新课程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因而现在除了在课堂上呈现了较多的学生活动外,课后学生通过课本后面的研讨与练习三——课外阅读《边城》全文,写一篇读书报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巩固已有经验和感悟。

有效的、有生命的语文课堂是互动的,要打破传统的“教师独白”,走向老师与文本的“对话”,老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在这些对话中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善于针对学生的问题灵活改变自己的教学设计,使我们的教学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精神。

总之,高效的、有生命的课堂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因为,这不仅是提高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要求,更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在新时期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些‘火药’。”其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是点燃每一个年轻的心渴望知识的“火药”的导火索。

参考文献

沈从文 《边城》

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

刘淼.当代语文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钱卫军.谈课堂教学有效性.教育理论研

斳玉乐《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

张行涛《新世纪教师素养》

第二篇:建构智慧课堂

建构智慧课堂,落实有效教学

涉县辽城乡中心校:李中堂

摘 要:在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如何以课堂这块主阵地为依托,实现提质增效尤为重要。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分别从专研教材、认真备课,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完善教学策略等三方面进行了论述,借以抛砖引玉,躬身推进新课程的发展。

关键词:建构 智慧 课堂 落实 有效 教学

这学期我乡从上到下都在倡导有效课堂。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那么,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一直在思考着。迎接省市教学评估检查期间,有幸听了我乡十余位优秀老师的公开课,对几位老师格外的佩服,感想颇多。从他们的课中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找到了我以后语文教学中所要寻找的方向。

一、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有效教学的前奏

笔者认为,要实施有效教学,首先要做到明确目标,深入钻研教材,巧妙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应正确到位的理解文本,若对文本的解读把握不甚到位,就会大大削弱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难以进入情境。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我备课没什么诀窍,就是那么翻来覆去地诵读、默想,当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当读出了文章的妙处,当读出了自己的惊喜,我便敢走进课堂。”因此,我们在课前要深入钻研文本,从深度、广度等多方面进行研读,挖掘丰富的内涵,再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才能辅导、解决学生阅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才能更好的开展个性化阅读。

比如我在教学《白杨》一课前,读到下面的句子: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段话从表面上理解:写出了白杨树高大挺秀,在任何环境中都能茁壮成长的特点,以及表现了白杨树的不怕困难、坚强执着的精神。但通过反复研读,会深层次体会到句子的意思:生活条件艰苦,自然环境恶劣的西部某些地区,建设者们放弃各方面条件相对优越的家乡,代代扎根于此,奉献青春,是坚强不屈的“新疆战士”。他们同样和白杨树一样: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里需要哪里安 1

家。这正是人与树的神似之处,也是以物喻人的连接点。这句是爸爸勉励自己要像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一定要读出爸爸的那种豪情壮志……

在听素红等几位老师的课中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他们对于教材的分析比较透彻。他们一节课总能围绕几个主要问题展开教学,游刃有余,这同样和他们的精心备课是分不开的。

精心准备好每一个45分钟所要讲授的内容,首先要做到每一节课主题或者说重点要突出。围绕这个主题再去设计课堂的引入,教学过程中如何突破难点,突出重点,以及设计什么深度的问题能引发学生思考等等。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否则就没有多大意义,而且做为新授课的问题设计要有梯度、有层次感,做到因材施教,水到渠成。作为复习课,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发散性,能促使学生头脑中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提高分析综合能力,做到温故而知新,所有这些都依赖教师对专业知识能力和传授知识的专业教育技术的掌握。

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上,很难用一个标准去加以衡量。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前奏,透彻地把握教材可以使教师“轻松上阵”,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使学生获得预期的进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个性飞扬——有效教学的主 旋曲

如果我们在课堂中多设置情景,让孩子自然地走入文本,理解文本,营造温馨和谐、清新活跃的语言环境,语文课将会由机械传授、盲目灌输变为积极地、正确地、有效地引导,学生将会由被动地接受改为主动地探索、积极地配合、热情地参与,才能真正成为生动有效的课堂。

在几节课中,我们时不时会听到这样的声音——“你愿意把你的想法说出来吗?你能站起来朗读吗?你一定行的,老师相信你。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好孩子。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老师知道你心里已经明白,但是嘴上却说不出来,我把你的意思转述出来,然后再请你学说一遍,好吗?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我很感谢你们……”在他们的课中,学生无拘无束,思维活跃,踊跃发言,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课堂上总是充满着教师的鼓励、关爱和尊重,学生才会被感染,并因此而动情,愿意对你敞开心扉。只有在这种平等、和谐、爱的氛围中,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从而充分展示他们的个性,发挥其学习的创造性。课堂上,除了要求老师

以情动情,以趣激趣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发掘教材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学习中飞扬个性。相对其他学科教学,语文教学更具形象性、情景性和趣味性等优势。教师若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就会深受气氛的感染。

在李梅老师三年级

(二)班的语文指导课中,设计就独具匠心。她在课前就播放好多孩子们爱听的动画片主题曲,让孩子们放松心情,然后她故弄玄虚地说:“孩子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神秘人物,想认识吗?孩子们个个惊喜万分,急切的心情可想而知。接着课件上出现的都是孩子们熟悉又喜爱的人物形象——奥特曼、嘎子、雨来、赖宁等,让学生说说喜欢他们的原因,老师最后总结:有的性格顽皮,幽默搞笑;有的品质优秀,本领高超。然后话题一转进入主题,“我们班也有许多这样的人物,你能向在座的同学、老师介绍一下我们班的小明星吗?”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言。

三、完善教学策略——有效教学的最强音

1、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中央教科所张田若老师也指出“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因此,语文课上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克服那种浮光掠影,为读而读的做法。在语文教学中,尽可能地营造浓烈的朗读氛围,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并在这样的氛围中,吸引学生融入情景,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深长,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比如上文提到的《白杨》一课。在不断的练习中熏陶情感,发展智力,增强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智慧的生长。

2、把创造的乐趣带给学生

学生主动发展的火花,需要教师点燃。主动的核心是创造,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创造因素,创设语言文字训练的情境,开展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提倡学生发表异见、独见、创见,品尝创造的乐趣。公开课中王涛老师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时,多数同学都说:狐狸是个很狡猾的坏东西,专门欺骗其他小动物。有个学生却提出:狐狸是很聪明的,它能够想办法从乌鸦的嘴里得到肉,我们应该学习它遇事多动脑筋。这个学生,打破了定向思维的模式,从另一种角度去看待分析事物,这是一种超越,是真正意义的创新思维。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要鼓励他们的创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此情此景中,学生能大胆展示心灵的自由,迸

发出创新的火花。要达到这种境界,教师首先要将自己当作学习共同体中的普通一员,成为学生学习的同伴。其次,要有宽容的胸襟。提问时,教师都希望学生能作出准确的回答,但往往事与愿违,这个时候,一定要宽容,要有耐心。只要学生能沾一点儿边,就要加以鼓励、引导,不要用标准答案去统一学生。即使是违背主旨的回答,学生只要能自圆其说,也应给予一定的理解。

3、把合作学习的空间放给学生

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不但充分地体现教学的民主,也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因而,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很多的课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在这几节公开课中,有的教师却把它演绎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点缀”,成了形式和走过场的“合坐”。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

首先,教师要明确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对于那些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需安排合作学习。只有那些学生单独不能解决的、并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合作,是为了学生发展的有效合作。

其次,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至少应注意:①分工明确。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②建立机制。必须有意识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小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③适时引导。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合作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项系统工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①韩立福著《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②杨明全著《新课程下的课堂观》;③周卫勇主编《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④韩立福著《新课程有效教学成功案例》(中学版),吉林大学出版社。

第三篇:抽丝剥茧建构高效课堂

抽丝剥茧建构高效课堂关注细节引领快乐感悟

——临沂市农村小学数学“关注常态、聚焦高效”课堂教学研

讨会的收获与思考

临沭县大兴镇教研室王荣强

双月湖边荡春风,青衫雀跃情意浓。

百家争鸣论常态,聚焦高效现神通。

4月21日—4月23日的临沂市第二十一中学处处洋溢着春的气息,临沂市农村小学数学“关注常态、聚焦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这里隆重召开了。这是一次探讨高效课堂的盛大集会,全市农村小学骨干教师参与面如此之广、规模如此之大、规格如此之高,这是首创。这更是一次关注教学常态、关注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的一次视听盛宴,全市不同层面的专家、骨干教师借助“同课异构”的课堂组织形式就“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笔算乘法”、“小数加减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五个课题,展开了不同层次的探讨、展现了不同的教学思想、展示了不同的教学风格。给我一个总的印象“抽丝剥茧建构高效课堂、关注细节引领快乐感悟”。我作为一个农村教师有幸参与这次盛会,感到既激动,又感动,还幸福。激动是因为这种与专家教师零距离接触、接受最新教育思想的机会难得。感动是因为大会组织者能够设身处地的为我们农村教师着想,让我们在封闭的环境中走出来接受这次神圣的洗礼。幸福是因为我们在学习中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使我们的追求不再遥远,我们的未来之路不再迷茫。我们听到了希望的种子在春天的泥土中发芽的声音、我们看到了希望之树在夏日的洗礼中茁壮成长、我们更闻到了的秋天硕果累累的芳香。让我们学会了“如何让学生行走在思维的路上”。更听见“自己心中有两个我”在做着激烈的交锋,强烈的感受到了“痛并快乐着”的滋味,因为只有舍弃的“痛”才有收获的快乐。思想与理念的强烈震撼、蜕变与舍弃的苦苦纠结使我会后迟迟不敢动笔,因为我怕肤浅的感叹会亵渎了这次成长的机缘。思忖再三,惴惴不安的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自己的想法,也不知道对不对,敬请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给予批评指正:

一、农村小学的现状与困惑

我是1998年参加工作的一名中专生,从教近13年,一直从事小学数学工作。一些刚分配的青年教师戏称我是“年轻的老教师了,呵呵”。记忆犹新,参加工作伊始,带着对学生的一腔热忱和对未来的幻想,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工作中,在孩子们的中间总能见到我的影子,因为我相信和孩子们一起零距离接触,放下师道尊严和孩子们一起成长,我们收获会很多。扎根基层、埋头苦干,在多年的农村小学教学工作中,始终感觉有这样几个方面困扰着农村小学数学教学:

1、师资队伍结构不够合理、教师年龄老龄化严重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教师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严重,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突出的难题。我们镇有3所小学教师的平均年龄超过50岁,最大的平均年龄竟达到53岁,他们多是很多年前的高小学历或者是初中学历转正的民师,老教师多年在村小教学一直是包班或者带不同年级的很多门课程,身体和精力严重透支,已经无力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的要求了。况且教学理念落后知识结构陈旧、教学技能陈旧、应用现代先进教学手段能力不足,但是在他们身上我们也应学到很多如敬岗敬业、埋头苦干、踏实乐观等优秀品质,就如一位乐观的59岁面临退休的老教师所说的“我们是一群乐观的老头老太太,我们这一生选择了教育无怨无悔,我们也曾经年轻过,我们也曾经辉煌过!”所以他们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我们心中树起了一座高大的丰碑。向一直战斗在一线的老教师致以崇高的敬意!

2、教育信息接受渠道闭塞、教师知识陈旧化严重制约学生思维发展。

农村小学的教师接受现代化教育信息的渠道少之又少,很多教师脚步很少迈出过乡镇、在全县范围内的优质课听课学习都是很难得的机会,更别说是在全市或者全省范围内的培训学习,因为很少有外出学习的机会会安排他们去,这是现实,这也是残酷。就这样剥夺了他们学习和提高的权利。同时很多的老教师也不具备用电脑上网等提高自己素质的能力。这种种原因导致了他们的知识结构相对比较陈旧,甚至还停留在十几年前或者几十年前的状态,严重制约到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和训练。但是我依然能欣喜的看到这些教师在教学前翻阅教参书、查看教学精品教案的景象。因为他们当中有很多依然保持着“活到老学到老”优良品格,尽管这种学习在现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所以我还要说我的教育前辈们你们真的很棒,加油!

3、教育资源相对比较落后、教师运用不规范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平庸。

教学资源是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的素材等各种可资利用的条件,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也包括教师资源、教具、基础设施等,广义也应该涉及到教育政策等内容。现在教学资源已经被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关心教学资源建设,加强对教学资源的认识和研究是极其迫切的任务。教学资源可以理解为一切可以利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媒体条件,是教学材料与信息的来源。在教学资源构成的大环境下,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主动的利用资源来满足。我们应该认识到,不仅教学媒体是教学资源,教师和学生也是教学资源,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完善的环境。但是现实生活中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相对比较落后,教学物质资源配备严重不足,而教师的应用技能也跟不上发展需求,应用相对不够规范缺乏相应的指导和培训,关键是意识的更新和提高存在很大的难度,虽说现在有的乡村小学也已经配备上了多媒体教室和班班通,但是真正能连接上网络、正常应用的是凤毛麟角,这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很严峻的迫在眉睫的课题: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的教学资源的利用有效性?

4、课程方案实施不足不齐、专业教师很缺乏导致课程方案执行不力。

农村小学课程方案的执行一直是课程方案实施的一大难题,特别是除语数英之外的其他科目。农村小学从教人员多数为本地没有接受过系统教育的老教师,课程方案的执行相对质量差、困难多、受限制。突出表现在课程不能开设齐全,因为没有专业的教师和专职教师,所以本学科知识相对比较缺乏,加之教师包班现象和一人任教多门课程现象较为普遍,所以课程方案要求设置的课程再开齐方面存在极大难度。即使开齐课程也是出于应付状态,课时量不一定很足。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况且农村完小和特别是村小老教师的精力更跟不上。因此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加大对专业教师的配备,同时也要加强对所有教师的学科知识专业培训的力度,面要广、力度要深、要增强实效。

5、教学常规管理不尽人意、教师惰性很严重导致常规管理难以常抓。

教学常规管理的水平直接决定着学科开设的水平,教学常规的管理对学科教学有着直接的督促和引导作用,同时它还是调控教师工作积极性、规范办学、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直接的调控手段,因此无论什么样的学校只要坚持规范管理、科学管理、民主管理、绩效管理就能最大程度的让教师投入到学科知识研究和课堂研究中去,发挥教师和教学资源的最大作用,使教学达到最优化的效果,从而极大程度的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当前农村小学的教学常规管理存在着管理低效、不规范、缺乏制度化等特点,学校管理者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应从备课质量、教学具准备、教材研读、习题设计、课堂效果评价等方面建立一套系统科学的监督管理量化评价体系。用制度管理取代随意性管理、用常规管理取代突击管理、用科学量化管

理取代印象式管理,通过采取规范管理、制度管理、人文管理、常规管理等措施将教师的积极性保护起来,采用种种手段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6、教师接受培训机会极少、教育理念更新慢导致课堂教学随意性多。

教师培训是每一位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它作为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个有效手段,为每位教师的成长和知识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最重要源泉。然而在现代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甚至也不是最主要的信息源,电视、书刊的传播,特别是多媒体教学系统以及计算机网络教学系统的发展,学生可从多条途径来获得更丰富的信息。在获得信息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直接提供信息,而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探索,让学生获得自己获取信息的能力。当前农村小学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不多。因此,新的教学理念很难及时传达到农村教师中。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已经成为落实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首当其冲的任务。学校要立足实际,采用远程研修、教研互动等方式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

7、师生待遇相对存在差距、教学积极性不高导致教师无心无念无求。

教育的地域差异也是阻碍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教师和学生的待遇差距之大也是教师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驻城小学教师学生冬暖夏凉而农村小学冬冷夏热。工资水平相差甚远,就如本次活动中一位教师所说,在农村工作十几年工资1500来块,驻城小学教师工作不到两年工资1900多。这种差距是客观存在、也是不能一蹴而就就能解决的。再有农村小学老教师多数基本解决了职称问题,因此普遍存在“教孬教好一个样”的意识和现象。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应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将评优树先、工作绩效作为教师和学校的捆绑式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

8、创新合作意识相对淡薄、职业素养难提高导致名校名师名生“三无”。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为整个基础教育改革提供新动力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新的课程理念: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也就是说,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着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效益的水平。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有好的教材,而没有好的师资,那一切也都是枉然;相反,如果教材水平暂时跟不上,而师资队伍精良,却有可能“化腐朽为神奇”,实现教材的“超水平”发挥。所以,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素质,培养适应新课程的师资队伍。而培养师资队伍,最主要的就是培养教师的三个意识,即服务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9、教师学科知识不够系统、教学目标不明确导致课堂教学随机性大。

当前教师教学效率不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学科知识没有系统化,没有形成严密的知识网络,不能对所任学科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弄不清本册教材知识的前后联系,导致教学目标的确立不够准确,课堂教学随机性大。因次,如何让教师系统掌握知识网络变得尤其重要,乡镇和学校要通过学科教研活动、教材培训等形式对教师分专题、分层次进行教材通研,并鼓励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利用好教师用书,准确掌握教材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形成网络体系,为学生知识的学习做好联系的渗透。

10、教师钻研教学精神较少、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预案编制能力成泡影。

教师钻研教学的精神直接影响教学效率的高低、教学质量的优劣,让每位教师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现状和教材实际、班级实际,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编制教学预案,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深刻思考出现的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反思,形成教师“钻研教材、把握学生、精研教参、弄清联系、找准突破、形成技能”的课堂教学能力。以“研”促“教”、以“研”促“效”、以“研”促“思”、以“研”促“能”、以“研”促“绩”。

二、本次学习的收获与体会

在学习中敢于剖析自己应当成为每位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良好素质,教师要敢于“晒缺点、找差距、乐思考、善行动”找准自己的位置、弄清自己的家底、确立成长的目标、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树立优良的育人观念、形成恰当的教学技能。我在本次如行云流水般的课堂研讨中有如下收获和体会:

1、高效课堂离我们并不遥远。

本次课堂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探索高效课堂的有效形式—“同课异构、快乐探索”。本次执教教师的精彩表现让我总结出一个观点:做好开放式的课堂组织形式、关注学生思维发展的设计理念、精心设置和指导学生探索过程、准确把握教学的三维目标、建构好知识联系的衔接和拓展、实施多元化的教学评价、让学生行走在思维的路上,高效果课堂就在我们身边。

2、快乐成长是一个不变主题。

关注学生的成长体验是每一位从教者一个永恒的追求,学生的快乐体验是成就教师精彩教学风格、成就学生健康成长的用个不竭动力。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当把快乐体验当做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考虑,因此,营造快乐和谐的课堂氛围,既能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又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夯实学习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设快乐课堂,发挥教学育人功能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课前收集素材,定好快乐体验基调;课堂体验活动,丰富快乐体验形式;适时激励评价,拓宽体会快乐渠道。例如吴丽丽老师执教《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一课,要求学生用手势判断对错,加强了参与性,丰富了评价方式,而且通过设置“摆小棒-心里想-用竖式”流程,将数学知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呈现的那么完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不再是枯燥的知识的罗列,增强了快乐的体验方式。

3、知识联系的沟通并不神秘。

在教学中加强知识的联系是教师应着重解决的问题,怎样用旧知识迁移探究出新知识,吕健老师给我们上来生动鲜活的示范。课堂伊始,吕老师通过让学生观察3和3333这两个数,问学生3看似一样为什么差别很大?引起学生得出“单位不同表示的数的意义也不相同,一个数的单位很重要”的结论,紧接着通过研究小数、简单的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再次加深对“单位相同”是计算的基础的理解。看似简单的知识的联系,已经把研究的基础和方法告诉了学生,自然而然的让学生知道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重要前提就是“分数单位必须相同”收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在课堂最后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方法的延伸探究更会给学生提供一个思考的“趋同思维”暗示。

4、数学思想的渗透俯首皆是。

数学思想是从某些具体数学认识过程中提炼和概括,在后继的认识活动中被反复证实其正确性,带有一般意义和相对稳定的特征。它揭示了数学发展中普遍的规律,对数学的发展起着指引方向的作用,它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是数学的灵魂。数学研究方法就体现了数学思想。数学思想的渗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有助于建构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助于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有助于、有助于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启蒙、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小学阶段需要教师渗透的思想有对应思想、集合思想、化归思想、转换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极限思想、假设替换思想等。本次课堂研讨中吴名老师执教《笔算乘法》一课,通过研究简单的每本书是24元,2本书多少元?10本书是多少元?12本书是多少元?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采用“兵教兵”的方式,通过在竖式中找横式的形式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分布计算的横式的意义在竖式中的意义,彻底让学生明白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这就是一种转化思想在教学中的体现。

5、关注学生需求从细节做起。

数学课堂教学因遵循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需求而精彩。如尤梅老师执教《小数加减法》一课,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哪里有小数?学生举出很多生活中了例子,将这些信息整理在黑板上然后问学生: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很快提出了:如“1本课本比1本基础训练贵多少钱?1本课本和1本基础训练一共多少钱?”等问题。然后从学生实际经验逐步引导学生得出相同数位对齐的结论。教学的细节不仅仅只体现在教学选材的实际需要,还体现在对学生的评

价、学生知识探讨过程中的指导、修正、评价、结果反馈等方面。尤老师在细节上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6、合作主动探究要有情有趣。

学生合作精神、主动探究的精神一直是我们一线教师努力追求的,怎样让合作更具有必要性、探究更具有主动性,探究活动的设置和过程的监控怎样才能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进去、快乐的参与、积极的参与,实现新课标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王永胜老师执教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就是很好的范例。王老师先通过板书3/8,让学生认读并说明意义,再通过对折长方形的纸表示3/8,对学生进行分数单位的渗透。紧接着出示数学信息“爸爸吃了3/8,妈妈吃了2/8”让学生提数学问题“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月饼?爸爸比妈妈多吃多少月饼?”教师说:不知道答案对不对,怎样来验证一下呢?引起学生思考。借助图形帮助学生建立分数单位要统一的观念。课堂教学最后王老师提出的“是什么”很重要,“为什么”同样很重要。让学生在轻松一笑中,将合作探究、自主探究的情趣种子深深种植在心中,堪称经典之笔。

7、实施探索过程要有法有效。

纵观本次13节课,每位教师的预设的探索过程虽说各有特色、各有千秋,但总的一个特点很明显,那就是实施探索过程要有法有效。让学生在甄别、摒除无关因素实施探索活动时,专家们使出浑身解数对学生的探索方法和探索实效性方面都作出了独到的理解。比如平邑的张伟老师在《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中,让学生通过解决“爸爸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时,先通过摆学具圆片、线段图表示、长方形纸片涂色等手段引导学生思考计算过程、明白算理。然后让学生汇报整理思路,在汇报时进行恰当的点拨和矫正,还不忘对学生进行约分、统一分数单位的必要性的指导,可以说做到了即优化了算法又明确了算理,加强了探索过程是实效性。

8、生生师生沟通应自然有序。

沟通是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为实现学习目标必须做好的工作,本次活动在沟通方面都做了很好的尝试和示范。郯城县王松松老师在沟通方面做的很出色。她即注重了知识联系的沟通又重视了师生之间认识上的沟通,还加强了动态生成和转化思想的沟通。比如在课堂开始,通过大量的简单小数的加减法的尝试计算练习,逐步加深练习的层次,然后引导学生先列横式在列竖式计算让学生彻底明白小数点对齐和数位对齐的重要性。一次一次的让学生说某个数在什么数位上,应该和哪个数位对齐,使得知识的联系显得那么清晰。所以说自然有序的沟通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

9、教学素材选择应贴近生活。

本次研讨活动充分遵循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的理念。数学比较抽象,而小学生的思维具有由形象逐步过渡到抽象的特点。因此,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开放的、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抓准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结合点,让数学知识因贴近学生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能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学习用数学方法观察、思考、解决一些相关的生活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素养,提高学生的应用数学的能力。与会13为教师在教学素材的选择上可以说是用心良苦,如吕健老师对教本提供情景的舍弃,张伟老师对吃饼主题图的思考与应用的必要性的思考、王晓老师对借助小棒研究算理的慎重考虑等无一不体现了贴近生活的这一理念。

三、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

农村小学生跟城市学生相比本来就是一个弱势群体,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存在着不公平、教育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教育质量相差甚远、学习习惯存在明显的劣势、家长和社会对教

育的重视程度也有很大的差别。作为我们每一位农村教师怎样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负责、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负责、为缩短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起点上的差距负责,我们应该深思农村小学教师身上肩负的责任和历史使命有多重,我们能为可爱的孩子们做点什么?现提出10个问题供同仁思考。

1、教学质量提高,我们如何将课程方案执行到底?

2、调整责任使命,我们如何将教师心态进行到底?

3、建构知识网络,我们如何将知识联系梳理到底?

4、狠抓常规管理,我们如何将创新管理探索到底?

5、钻研教材学生,我们如何将最新理念落实到底?

6、培养师生习惯,我们如何将养成教育坚持到底?

7、培训资源应用,我们如何将先进手段应用到底?

8、拓展信息渠道,我们如何将信息平台打造到底?

9、加强校际联研,我们如何将互动研讨开展到底?

10、举行教师沙龙,我们如何将素材库应用组建到底?

第四篇:如何建构特色课堂

如何建构特色课堂:张俊华

特色学校构建的最高价值是文化形成。体现课堂文化的14个问题

1、你微笑了吗?

2、你的语言优美吗?

3、你的教学方法灵活吗?

4、你读懂学生的眼神了吗?

5、你是课堂的导演吗?你是课堂的协调者吗?

6、学生是你课堂的主角吗?

7、你讲解的时间在15分钟内吗?

8、学生主动训练、思考的时间超过25分钟吗?

9、课堂互动超过15分钟吗?

10、你运用小组学习的方法来教学吗?

11、你用作业(口头书面)的形式来检测学习的效度吗?

12、你挖掘了知识背后蕴藏的价值观和精神吗?

13、你传递的知识是否已应用实践并解决问题?是否就知识本身进行拓展探究?是否创造思想和知识?

14、你的课堂氛围活跃吗?和谐吗?或严肃吗

第五篇:解读阅读教学建构和谐课堂

解读阅读教学 建构和谐课堂

武平县悦洋小学饶太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支持和引导学生发展阅读能力的物质和人文环境。简而言之,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构建和谐课堂应该摆在首位。

一、构建和谐课堂,体现人文精神

新的课堂理念认为,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对话,教学中,构建“我--你”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研究学生在课堂上生机勃勃、活力无限的学习活动,善于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树立参与学习的信心。

利用教室的整体环境。要构建和谐课堂,首先要突出教室环境的美与和谐,充分发挥环境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面的熏陶作用。如充分利用黑板报抄写、贴纸、绘图等学生熟悉喜爱的故事、童话、图形,让学生常常对其中的故事童话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关注学生的阅读情绪。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就应该鼓励他们敢于阅读,培养他们先说后问再议,积极参与学习。教学《一定要争气》中: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才45分。校长很生气,决定要让他退学,后来经他再三请求,才同意让他跟班试读一个学期。童第周基础差,却不灰心,半年后,经过努力,各科成绩都不错,数学还考了 1

100分。最后成为一位著名的生物学家。说到这里,教师应结合实际让学习力不从心的学生得到启发,激励学生敢于阅读,敢于发言,学生没有了紧张、畏惧心理,自然而然投入阅读学习中,同时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学习是一件很舒服和愉快的事情,激起了阅读兴趣和阅读愿望,体现了人文精神。

二、挖掘文本内蕴,提高阅读效果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融入角色,体会课文的情感,从而与故事的主人公产生心灵的共鸣。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上,也多次强调教科书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教学资源,语文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学习。因此,教师应注重用好教科书,注重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挖掘文本的内蕴,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认真的读,充分的读,用心的读,用心去感悟。教学《鸟的天堂》,“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不加引号?它们各是什么意思?这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联系全文,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从而理解:第一个“鸟的天堂”是引用别人说的话,是对大榕树的特殊称呼;第二个鸟的天堂,指那棵大榕树是鸟儿生活的乐园,是作者亲眼所见的,不需要加引号。又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邱少云是怎样牺牲的?在烈火中他为什么能像千斤巨石一般一动不动?借助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课文内容,从邱少云的外表句子和插图想象:烈火熊熊,浓烟滚滚,邱少云怒目圆睁,咬紧牙关,顽强地坚持着,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也没有挪动一寸地方,没有发出一声呻吟,体会邱少云当时的内心活动。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激发了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效率,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加强对文本的理解,把握、吃透文本,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究文本,抓住重点难点,对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语文能力。

三、培养阅读质疑,促进多维思考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们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突出语感,质疑和应用能力培养的阅读课教学模式。目前质疑问难,合作探究的阅读教学模式占着重要的地位。

教学《草船借箭》,在学习“知悉对方”时,有学生质疑:如果鲁肃事先全盘告诉周瑜,诸葛亮的借箭计划会成功吗?为什么鲁肃不会告诉周瑜呢?针对这个问题,同学们认真思考之后,有了不同的答案:鲁肃是个老实忠厚之人;鲁肃想试试诸葛亮的本事;鲁肃两边都不得罪,告诉了周瑜,但不全说;鲁肃对周瑜的做法有成见,他不会出卖诸葛亮;鲁肃和诸葛亮是最要好的朋友,他当然不会出卖诸葛亮„„引发了学生的多维思考,表达了学生个性化观点。又如教学《田忌赛马》,“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究竟如何调换顺序?为什么会转败为胜?如果齐威王也调换马的顺序,结果又会怎样呢?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大胆质疑,启发思维,充分培养他们探究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要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来探求新知,发展智力,激发课堂,和谐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父亲为了解救儿子,夜以继日地挖了38个小时的过程,使学生对父亲的敬佩:坚强、坚持、坚守信念——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但有的学生提出质疑:假如父亲他挖了38小时,结果手里抱的是个没有救活的儿子,他还了不起吗?假如这位父亲在挖的过程中,房屋又塌了下来,自己真的永远和他的儿子在一起了,那该如何体会父亲的了不起呢?假如„„各种假设,各种结局,学生从生疑,质疑,释疑中感知:父亲对孩子深沉的强烈的爱。促进了学生的多维思考。

四、重视课外积累,拓展阅读视野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语言积累,不仅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阅读积累,还要在用好教科书的基础上,适当地引导学生收集资料,阅读文章,推荐读物,以拓展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积极提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因此,教师应通过教材教会学生正确读书的方法,激励他们广泛涉猎课外读物,以达到拓展阅读视野,积累语言知识的目的。

阅读教学是文本、生活与人的心灵之间的一道桥梁。课堂上,教师应把爱心、微笑、激励感受给学生,营造一种配合、民主、愉悦的氛围,变苦学为乐学、趣学。“你敢于站起来回答问题就是了不起的进步”“相信你能行”“你会读好的”“你

读得真甜美”等友情传递,让学生感受到平等民主的和睦气氛,和谐学习。

下载建构有生命的课堂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构有生命的课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构形象的历史课堂

    建构形象的历史课堂[内容摘要]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的形象性、直观性,多媒体教学手段应运而生。理论依据:(一)创设历史情境,建构形象课堂。(二)引入无意注意,开发历......

    做智慧型教师 建构智慧型课堂(★)

    做智慧型教师 建构智慧型课堂 新课程改革呼唤智慧型课堂。智慧型课堂需要我们教师智慧型的设计和引导。教师的课堂教学应植根于既让学生收获知识,又让学生收获能力和享受。......

    浅谈如何建构在新课程理念下的生命化课堂

    浅谈如何建构小班化环境下的生命化课堂[摘要]尊重生命,体现人性,以人为本,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这是二期课改和“两纲”精神所倡导的教育理念。笔者认为生命化的课堂体现为对个......

    解读阅读教学 建构和谐课堂[推荐]

    解读阅读教学 建构和谐课堂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良......

    建构理想课堂,落实规范教学

    建构理想课堂 落实规范教学溧阳市殷桥小学:徐凤仙 摘要:时下的课堂组织精彩纷呈、不一而足;学习方式无所不用、五花八门;教学内容无所不及、深而又广。语文教学对语文外延的无边......

    建构式生态课堂活动方案

    灌云县海滨新城学校“建构式生态课堂”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为宗旨,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教师教学行为为前提,按......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建构策略初探

    钱建林 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只有教学效率最大化且效益最优化,高效课堂才能得以实现。由此可见,要想课堂高效必须立足于课堂教学,笔者以人教版......

    建构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王立夏

    构建语文五三一高效课堂 高三语文组王立夏 关键词:语文课的性质定位、语文课的要求、语文课堂策略、高效课堂实施、语文课的反思。 摘要:新课程改革就是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