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发展
教师发展】跋涉在群文阅读的路上之二从“眼界”到“味道”
2014-09-22
从“眼界”到“味道”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走过的群文阅读探索之旅
乐山市外国语小学 李文超
只盯着一本语文书的教学过时了!语文课的味道因“群文阅读”而愈加丰富起来了!眼界广者其成就必大,眼界狭者其作为必小。语文教师的教学视野和教学实践里如果还没有“群文阅读”,他带给学生的语文味道就是单一的、贫乏的。
时值2014年春季开学,我校的群文阅读教学研究已经实施半年,正是困惑重重、议论声声、忧心忡忡之际。全校36名语文老师都在思索着同一个问题:如何让群文阅读教学的理念在我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而不是流于形式、浮于作秀?……一切,还得从头说起。
(一)前情提要
2013年5月,群文阅读教学理念正式落地乐山。2013年6月,我校在全市首批申报了总课题组的子课题,课题确定为《寄宿制小学群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2013年8月,学校课题组主研人员碰头研究,结果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从讨论开始,到争论结束。但达成了一点共识:过去那种一节课一篇课文、几节课一篇课文的教学模式必须结束了!再艰苦也得干!摸着石头过河也得干!几经周折,我们拟定出了实施方案。2013年8月底,语文组召开教研会议,宣讲实施方案,其中一条为“第一学年试点推进,语文老师自愿申报加入研究”,结果是老师们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参加课题研究!出乎课题组意料!老师们的职业自觉超乎想象。
课题组认为,要让学生读好“群书”,就得从过去少慢差费的陈旧教学模式中挤出教学时间来,于是确定了前期的研究重点为“课内群文教学”。
6个备课团队集体备课,一组课文分两次或多次整合,进行议题教学。每位教师每期上一节全校性群文阅读公开课。
“学生的字词基础扎牢了吗?”“议题太难确定了!”“这样的课,语文味儿在哪里?”……各种质疑不绝于耳。穷则思变,惑则精研。
2013年11月25日上午,乐山市“群文阅读”实验学校种子教师研训活动在我校举行。我们课题组精心打造的,由程晏老师执教的《奇妙的中心句》课例,令专家和与会老师眼前一亮!该课例在第一届全国群文阅读设计大赛中脱颖而出,并多次入选总课题组和省教科所群文教学资料汇编。
一节课的成功并没有多大说服力!探究在继续!我们需要回答的是——这不是偶然!每个年级每组课文都可以实施群文阅读教学!
(二)蜗行摸索 2014年春季开学在即。如何走出群文阅读研究困境,让更多教师体验创造的成就感?这是摆在眼前必须解决的问题,否则,群文阅读教学的研究就会止步不前,就此搁浅。
加大培训力度!印发培训资料,组织专题学习和讨论,邀请专家殷宗祥老师举办专题讲座,派出教师参加省市的每一次群文阅读研训活动,认真学习“2389101理论”,增加评课议课教研时间,„„越来越多的老师意识到了“群文阅读”是挑战也是机遇,是对语文教学的有效补充也是落实课程标准阅读量的保证,是贴近生活的阅读方式也是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观念转变了,研究正常了,形式多样了——课内整合议题教学、课内课外整合议题教学、课外群文教学,不一而足。
必须打造更多更好的课例!一枝独放不是春,一个《奇妙的中心句》不能说明问题。我们的主研人员开始打磨出一节节群文阅读课例在全校示范,相继推出了《微而足道》《眼界》《“一”和它的朋友们》《啊?》等成功课例,前往眉山、仁寿、杭州等地献课交流,参加全市“群文阅读”教学大赛也捧回了一等奖。这些课例都是基于部颁教材进行的群文教学设计。其中《眼界》一课,是我基于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与象共舞》和选读课文《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所设计的群文阅读教学案例。
《眼界》共有四个教学环节:
一、激趣导入,提出议题;
二、提取关键信息,快速感知课文内容;
三、现象呈现——打开眼界(作者在为什么景象感到惊奇?);
四、原因追溯——提升境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景象?);
五、语言积累,课后延展。该设计很好地落实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通过议题“是什么让我们大开眼界?”让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充分而平等地对话,较好地体现了群文阅读的基本理念。
我们认为,纯课外的群文阅读教学早有研究者,而且颇有建树了;课内外结合的研究者为数众多,也已经硕果累累;而对部颁教材进行单元整合的研究者虽然也颇多,但是整合后进行议题教学的却不多见。这,正是我们的机遇所在。
但是,课内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腾出更多的时间用于课外阅读,我们的“眼界”还得进一步打开才行。得法于课内,获益于课外。——对学生来说是这样的,对教师亦然。
(三)切磋琢磨
2014年4月起,我有幸参加了省教科所组织的《新群文读本(人教版)》的编写工作。在编写中,在培训活动中,在改稿会上,我一次又一次地接受着新理念的冲击,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
2014年8月,《新群文读本》出版。
刘晓军老师多次在编写会议上提到,编写者首先要成为教学实践者和实践指导者。读着自己编写的文字,心里暖洋洋的,一想起晓军老师的话,却又怯生生的。
我编写的其中一个单元是《你读懂父爱了吗?》。这是对应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编写的一组文章,包括了秦文君的《有太阳味儿的童年》、梁晓声的《父亲引以自豪》、刘轩的《儿子,给我考个零分回来》、汤小小的《不敢老的父亲》和阿真的《我看见了大海》五篇选文。说实话,虽然编审都极其用心,但是,真要把它变成教学设计,我还是发现了从议题设置到练习设计的一些缺陷来。比如,“你读懂父爱了吗?”只是一个问题而非议题,不具备可议性,这需要教者另行确定议题。再如,课后练习“自我展示”中的“找出文中人物对父亲认识的变化”这一题,不能适用于各篇,仅有部分篇目体现了变化。
我一遍一遍地读着自己早已熟知的选文,不厌其烦地朗读其中的一些片段,读着读着,我不再是一个人在阅读了。我仿佛看到很多学生跟着我一起在读,他们不停地举手示意有问题要讨论,他们在为文中的一些细节争论不休,……他们的声音越来越清晰。我迅速在草稿纸上写下我听到的内容,一页,两页,三页,我兴奋起来了。
我在电脑上敲下了“父爱的味道”。学生能获得什么呢?我随即敲下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也随即一气呵成。
暂且搁在那里,回过头去老老实实再读文本。
第二天,教案变了一个样。第三天,教案再变一个样。每天都在修定中。请教殷宗祥老师,请刘晓军老师斧正,再度关门演练、揣摩、修补……
终于成型了!教学设计为:
(一)导入:幕起“儿时”;
(二)初始印象:整体感知;
(三)蓦然回首:题目中的发现;
(四)情有独钟:人物和细节评价;
(五)细嚼慢咽:父爱的味道;
(六)链接生活,结课。背往椅子一靠,深深呼出一口气,小小的成就感涌上心头。
哎!第二天醒来再看教案时,我又信心全无了!我对整个设计进行了开放性评估,发现竟然多是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设计!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个性化理解等体现得微乎其微!一身冷汗!幸好不是今天就上!改!必须得改!
再读课程标准,再读文本,挑灯夜战,改头换面:
(一)导入;
(二)初始印象找找找:整体感知——阅读即寻找;
(三)细嚼慢咽议议议:父爱的味道——集体建构,趋于共识;
(四)直抒胸臆写写写:父爱再认识——深化情感;
(五)链接生活,结课。我不敢再轻言满意了——哪怕是心里的。深夜,我小心翼翼地发给晓军老师,小心翼翼地等待他的回复……
从“纸上谈兵”到试讲,其间,教案又数次“易容”。它变成什么样子已经不再重要了,(只要我愿意,或许我可以一辈子修改下去。)重要的是这个琢磨过程让我对群文阅读、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才是最大的收获。
新的学期,我校群文教学研究步入深化阶段,集体进入琢磨模式,课内群文教学、课外加课内群文教学、课外群文教学、单本书导读、同一作家数本著作导读……老师们愿意选择哪一种内容上公开课都可以,不再限定于课内选文了。150本必读书目赫然于校园,学生欢呼雀跃。丰富的课堂呈现是老师们群文阅读研究和实践的热情体现,像一枝枝绽放的花束,姹紫嫣红,色香满园。
(四)怀揣梦想上路
迈出了脚步,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就一直跋涉在群文阅读的路上。
群文阅读,是挑战也是机遇。谁把握住了,谁就将成为新一拨弄潮者。从“眼界”到“味道”,一路走来,一路收获,感谢群文阅读!
精彩正在上演。
第二篇:教师发展自查报告
教师发展自评报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才能创造一流的教育业绩,学校才能真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才能实现“办好教育回报人民”的承诺。近些年来,我们狠抓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了学校的飞跃发展。
C50:我校严格按照上级部门要求配备教师。我校现有教师编制22人。其中本科19人,专科3人,学历达标100%。2013-2014学,我校共有学生281人,作为非寄宿制学校农村学校,师生比约为1:13,早已达到1:23的师生比标准。同时我校聘任具有助理医师资格的村卫生所程世雷同志为兼职卫生人员,由具有十多年教龄、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的黄连花老师做兼职心理咨询教师,其他专任、专职管理人员比例合理,此项自评评分得6分。
C51:我校现设有教务处、总务处、少先队大队部和德育处、会计室、教研组五个中层机构,选拔有能力的五名教师担任中层领导。同时专任教师和各种管理人员都配备齐全,符合标注化学校的要求。此项自评评分得4分。
C52:我校按照核定编制和任职资格规定配备教职工。我校现有教师22人,其中本科19人,专科3人,学历达标100%,且都具有小学教师资格。兼职卫生技术人员具有执业资格,心理健康教师培训计划已上报上级部门,正等待教育部门培训并取得专业资格,因此,此项扣0.5分,此项自评评分得4.5分。
C53:我校现任校长金权余同志,从教22年,大学本科学历,一
级教师,按时参加五年一次的在职校长培训,取得合格证书,并多次赴外地考察学习,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具备管理学校的能力。此项自评评分得5分。
C54:我校有语文专业教师9人,数学专业教师7人,英语、信息技术、体育、美术、综合实践等课程都有专兼职教师。并选拔出有管理经验、责任心强的班主任8名。这样我们在校长的带领下,已经建设起来了一种素质较强,专业结构合理的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完全能够胜任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此项自评评分得5分。
C55:我校班主任队伍稳定,都是至少具有五年及以上教龄的教师,教师培训、考核激励等制度健全,定期组织管理经验的交流推广。此项自评评分得5分。
C56:学习可以提高认识。我们通过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法律法规和《课程标准》等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使得教师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本职工作,激励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做出应有的贡献。另外,我们每一位老师都签订了师德承诺书,我们把依法办学、依法执教作为教育教学基本准则,把热爱学生作为师德教育的核心内容,要求教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关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教育的权利。此项自评评分得8分。
C57:我校领导班子结构合理,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实践经验和管理能力。校长从教22年,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并多次赴外地考察学习,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具备管理学校的能力。其
他班子成员也都从教10年以上,具有一级或二级任职资格,能承担个人课题的探索研究,在各种教育教学类杂志上发表论文,并在各类竞赛活动中多次获奖。此项自评评分得8分。
C58:我校教师教师能够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条件,熟悉所任学科课程标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能够准确使用普通话教学,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规范、工整的用字。此项自评评分得8分。
C59:我校教师年龄结构合理,22位老师中,50岁以下19人,这些老师都能较熟练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整合课程资源,制作并使用多媒体课件,并积极开展网上教研、培训、观摩、备课等教育教学活动,但网上交流、展示、讲座等活动的开展还不够,因此,扣分0.5分,此项自评评分得7.5分。
C60:我校现任班主任都是师范类毕业生,且都有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长期以来,他们培养了广泛的兴趣爱好、积累了一定的班级管理经验,具有担任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具有配合家长、社会各方面教育学生的协调组织能力。此项自评评分得8分。
C61:学校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制度健全,培训的任务、形式、途径以及具体措施明确,学校支持教师外出培训,并落实教师培训经费。此项自评评分得7分。
C62:我校完善了骨干教师培养、使用、考核等机制,有市级骨干教师2人,县级骨干教师5人,骨干教师比例30%以上,并实行青年教师培养“一帮一”制度。此项自评评分得7分。
C63:我校教师自我发展目标和计划明确,能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方式,能积极参与各种教研活动,教研能力较强。此项自评评分得6分。
C64:教师综合评价体系完善,每学期对教职工德、能、勤、绩进行全面考核,并与教师职称晋升相挂钩,极大地激励和督促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另外,每个教师都建立成长记录档案。此项自评评分得10分。
“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这是我们执着的追求。我们将坚持不懈地抓好教师队伍的质量建设,把这一项工作作为学校的头等大事来抓,力争抓得实在,抓出特点,抓出成绩。
第三篇:幼儿园教师发展
城东路幼儿园教师自主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为促进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我园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缩小与先进幼儿园的差距,促进我园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确保幼儿园建立一支能适应需求、面向未来的教职工队伍,为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幼儿园的办学水平,根据原2005——2010规划实施情况特修订并实施本规划。
二、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本园教师一贯重视教师的培养工作,重视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深入开展“青蓝”结对活动,开展教师“传、帮、带”活动,不断促进教师的成长,努力创设舞台,把青年教师推上公开课讲台,把她们放到各类竞赛中“摔打”,有意引导她们参加教改实验。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手段逐年提高,三、实施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基本条件:
1.我园教师业务能力较强、工作态度敬业可以作为实施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基本力量。
2.我园教师具有不断更新观念,增长知识,提高从教能力的强烈愿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机。
3.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有切实的措施,包括目标的制定、政策的导向、奖励的措施、激励的机制,以提供各种机会、鼓励教师进修提高、外出交流,这些措施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幼儿园长期以来形成的积极的教育教学氛围、和谐合作人际关系是教师专业发展有利的外部条件。
四、工作目标:
教师专业发展统一性目标: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人民教育事业,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合作精神、服务意识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2、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与幼教最新发展动态成果,懂得幼儿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具有改革创新意识。
3、具有教育教学基本功和履行相应级别教师职务的教育教学能力,积极参与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掌握并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和方法。
4、具有教育科研意识和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
教师专业发展个性化目标:
1、合格教师。途径:幼儿园选择高级教师对新教师进行活动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带教,根据合同要求开展传帮带的培养工作。主要标志:基本熟悉本校教育教学常规工作,有教育责任感,热爱幼儿园,热爱幼儿。工作2年后能评为一级教师。
2、成熟教师。对象:教龄2~6年的青年教师。目标:完成合格教师到成熟教师的转变。途径:师徒双向选择,自愿结对,在师德修养、教育理论、课堂教学、教育科研、班级管理等方面进行带教。主要标志:掌握各年龄段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学科专业知识扎实,能用心理学、教育学的基础理论来去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工作5年后能评为高级教师。
3、骨干教师。对象:教龄6~12年的青年教师。目标:完成成熟教师到骨干教师的转变。途径:选择富有教育教学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导师,在理论学习、教育科研、学科教学、班级管理等方面进行指导。主要标志: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形成自己风格,实绩明显;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和相应的研究成果;有较强的带教青年教师能力,被带教者成长迅速。
具体达到目标:
学历结构: 100% 达到教师师资水平。
身心健康:全体教师身体健康的检查的健康率达到100%以上。
学习培训:完成在职教师的继续教师培训任务,且达到上级规定的学时和相应的学分,培训率100%。
教科研课题:人人参与实施市(省)级教科研课题1-2个,按计划结题并向姐妹园推广。
师资结构:
培养乡教育新秀。
五、工作措施:
1.实施对象:全园教师
2.具体形式:理论学习、集中讲述、活动观摩、案例分析、自我反思、青蓝结对、经验交流、研讨沙龙等
3.主要途径:以园本教研为主要载体,通过教师的自我反思、教师的互助合作和专家的专业引领等来实现。
4.基本方法:
(1)自我反思。每位教师要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通过反思、研究,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
(2)同伴合作。在强调自我反思的同时,教师还要开放自己,积极与专业同伴进行交流,协商和合作。互助学习,分享经验,共同成长。
(3)专业引领。就是通过专业人员的参与,加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实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有效对话。主要包括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教学现场指导以及教学专业咨询等。
(4)任务驱动。根据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阶段要求——提要求,激发工作热情和敬业精神;结对子,架设成长的桥梁;交任务,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定目标,进行分层培养。可以让他们在非常强烈的完成任务动机中实现专业的成长。
六、主要工作:
1.学习理论,主动积累。
每位教师每学期完成各类学习笔记,每学期结束上交备案,并检查落实情况,作为教师业务学习的考核指标,以促进教师的学习深入。学习方式将以课题研究、案例分析、有效反思等行动研究的学习方式为途径,帮助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体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并以学习促管理,从而达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目的。
2.制订计划,自我规划。
每位教师根据所教学科和自身实际确定研究目标,教师根据自己发展目标和研究课题,制订详细“实施计划”,按照规划努力进行自我培训和科学研究。
3.精于思考,勤于笔耕。
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撰写一篇论文,参加一次教学论文评比活动,有论文发表或科研成果获奖的教师,幼儿园给予奖励,并把教师的论文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指标。
4.同伴互助,青蓝结对。
根据幼儿园青年教师多的实际,请园内骨干教师担任辅导教师。在班主任工作,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方面给予指导、帮助、让新教师尽快进入角色。同时,发挥教师集体智慧,在集体备课、活动观摩、小组交流中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5.搭建平台 展示风采。
根据园内的实际,给要求、给担子、给鼓励、给条件,幼儿园制订相应措施,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评优课、教学比武,使他们能脱颖而出,成为骨干力量。
6.骨干辐射 突出重点。
发挥幼儿园教学骨干的作用,让骨干教师、教研组长轮流开设园本培训的教研活动。要求他们结合教学的热点问题及幼教改革的前沿知识、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等举办研讨沙龙,尤其要把“教学有效性”作为培训的重点,以弥补教师直接教学经验的不足,为理论提供实践支持。
7.专家引领 传经送宝。
每学年听一名专家学者的教学辅导,使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管理理念深入人心,让教师开阔眼界。
七、保障系统
1.组织管理
成立以园长为第一责任人,园长助理为执行负责人的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划、实施、管理、考评等工作。
2.制度管理
①健全档案管理
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内容包括:根据幼儿园培训规划撰写的个人培训计划,总结,参加幼儿园集中组织的自培活动情况记录,每月文摘,听课笔记,教学随笔,上公开课的教案,教学点评,案例反思,个人课题研究情况,自制 教具及教学软件,发表或获奖论文等),做好教师成长过程中的资料积累。
②健全激励机制
评估和考核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环节。因此,要制订相关的评估考核细则,及时记录分析教师专业成长过程的现象和事件,作出结论性的评价。健全激励机制,将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与考绩、晋升、评优、评先等挂钩,以此促进工作的深入开展。
3.资源管理
①资金保证
幼儿园要多渠道筹措经费,在软、硬件加大投入的力度,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良好环境。同时要拨出一定的经费,奖励在专业成长过程中的优秀者。
②师资保证
既要挖掘园本资源,充分发挥本园名师、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又要面向校外,聘请专业人员进行专业引领。从而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人力基础。
第四篇:教师梯级发展
阿斯兰巴格乡中学
“教师梯级发展”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阿斯兰巴格乡中学
2015.4
阿斯兰巴格乡中学
“教师梯级发展”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教育成败,系于教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为了落实教育局提出的“我校梯级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意见”,培养一支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队伍,确保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梯级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从我校教师队伍素质现状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出发,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改革,优化组合,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致力于培养和构建一支“师德高尚、爱校敬业、真诚奉献、严谨治学、业务精湛、教风优良、团结协作、廉洁从教”的师资队伍,为实现办学品位的再提升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新跨越提供师资保障。
二、培养目标
名师的培养分学校教坛新秀、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教育名家五个梯次。力争三年内培养一批德才兼备、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学生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名师队伍,努力实现名师大众化。
三、成立名师培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阿布力克买买提, 许丽 副组长:吾不力阿布都热合曼
图尔孙尼牙孜
成员:阿姨夏目古丽,米热古丽,如孜买提,热比亚木
四、校级名师培养措施
1、抓师德教育,树师表形象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坚持把师德建设作为塑造教育良好形象的重要内容来抓,按照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以《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据,以活动为载体,对名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名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强化名师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2、抓素质提高、提升业务水平
传道之人,必须闻道在先。“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已不仅仅是“一桶水”,而应拥有“源头活水”。为此,要立足于名资的培训。主要是以学校为主阵地,开展好校本培训工作,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将先进的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加强学科培训,通研教材、吃透教材、解读课标、探索教法。学校应采用示范教学、集中研讨、反思自修等多种形式,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
3、教育科研能力培训
要注重名师教学科研意识的培养,根据名师本人实际,针对当前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引导名师从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提高教育科研的专业技能水平,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4、牢固树立学校发展以教师为本的观念,关心和支持名师参加培训,由教科室、教务处组织实施,按照新课程改革和新形势下不同岗位的职务要求,对名师实施校本培训。
5、优化培养内容。坚持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和谐统一的原则,结合校情从师德修养、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现代教育观念、课程改革理念、课堂教学能力及教学基本功、班主任岗位、现代教育技术等各方面开展培养。
6、完善评估体系。通过“看、听、测、评”等手段,对名师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评价结果记入名师个人档案。7。成绩突出的对我们学校教学质量有贡献的教师考核中先考虑“优秀”,在县举办的比赛课中成绩突出的教师奖300元-500元。
五、培养方式
以学校为阵地,以教师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注重培养的自主性、实践性和实效性。
1、自主学习:鼓励名师自学,写读书笔记,学校推荐书目,组织名师认真读书学习、交流研讨。让读书成为名师的自觉行为,并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2、专题讲座:结合教育热点和教学实际,针对名师共性的“问题”,聘请专家学者,搞专题讲座。
3、集体讨论:成立名师共同体,定期进行研讨,交流心得,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4、教学观摩:学校内部名师之间,校际之间分层次、多形式组织教学观摩。
5、专家指导:聘请本校、外校、外地的名优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专家等听课、评课,进行教学研究指导。
6、定期派学校名师赴全国名校参观学习、挂职锻炼。
阿斯兰巴格乡中学
2015.4
第五篇:教师专业发展
浅谈教师轮岗制
教育学院12级小学教育5班 郑婷婷 120101431 从2013年11月实行教师轮岗制到现在已经一年多过去了,犹如在襁褓中的婴儿一般,人们对它好奇非常,有赞美有诟病,而本文将从一个适当中立的角度去看待教师轮岗制。教师轮岗制,其全称应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轮岗制度。
首先我们来看下,颁布教师轮岗制的目的。第一,从根源上遏制“择校热”。《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为了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缓解择校难问题,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所谓校长交流轮岗,即在达到规定任职时间的上限后,调往另一所学校任职。南京市中小学生学习力研训中心主任谷力博士说:“老师走,学生跟着走,名校对师生资源的垄断,势必造成校际差距不断加大。”所以择校热的根源是择师热,从根源上遏制择校热的关键是对师资的控制。城乡和不同城市间的师资差距已经形成严重的教育生态问题,之前是硬件差距,现在则演变成了软件差距更加突出。比如在上海市,市中心的一些重点小学比如卢湾实验小学,硬件条件与郊区学校差不多,甚至郊区有些学校的硬件设施更加优秀,但是软件差距成为家长选择学校的重大差距,卢实验拥有特级教师1名、中学高级教师7名、市名师培养基地学员2名及在全国、上海市等各类教育教学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等奖项的优秀青年教师团队。该校的学校思维创想项目、科技创新项目、艺术创意项目、篮球特色项目等在全国及上海市享有较高声誉。这些都是在校长的带领下,整个教师团队建设成功的,显而易见的,在郊区大部分的学校没有这样的师资队伍,所以家长们有条件的话,都会尽量把孩子送往重点小学,有着优秀师资队伍的小学。
第二,改善“逆均衡”流动。如果薄弱学校的中青年教师一旦被评为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等,经常会被名校挖墙脚。所以校长教师轮岗制,将优秀校长和教师调到薄弱学校去轮岗,对于改善薄弱学校的师资队伍,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有着非同凡响的作用。
第三,提高教育质量,追求职业理想,实现事业抱负,提升自身价值。面向知识社会教学是基于共同体的学习:迎接和应对未知;学习正在自己学习时没使用过的方式教学,在团队中工作和学习,开发并吸取集体智慧,培养变革和冒险的能力。同样在超越知识社会的教学中提到社会公平是培养信任感、安全感、情感理解、世界认同;学习与不同的人建立不同的关系,变单一的互动关系为持久的结合或联系;加强情感理解能力;致力于持续的专业发展和个人发展。校长和教师到薄弱学校去轮岗,在开始肯定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这就需要考验他们的耐心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在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上面要有一定的高度。我觉得这对于他们来说其实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可以去接触不同层面的孩子,在好的学校好的班级适用的教学方法可能不适于这里,她们就需要不停的去改变她们的教学方法去适用不同层次的孩子,与不同学生不同老师的沟通与交流,在这样的过程中就会发现自身还有许多的不足和值得改进的地方。
其次,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轮岗制,它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前景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教育部、财政部、人社部联合印发了《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介绍说:在具体举措中,要合理确定交流轮岗人员范围,其中城镇校、优质校每学年教师交流轮岗比例不低于10%,骨干教师交流不低于20%。在原则上,这是硬性规定的,也就是在轮岗交流的老师中必定要一部分优秀教师,他们可以带动薄弱学校的老师向新课改中的教师新角色转化,努力做到知识的传授者,学习的引导者,毋庸置疑,骨干教师对于自己所教科目必定有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包括他们专业学习上有一定的高度,对于课程设置与学生有自己的见解,所以他们可以很好地把这些已有的经验认知带到薄弱学校去,成为课程的开发者,教学的组织者,而他们本身也是终身的学习者,教育的研究者,可以成为团队领导者,我觉得对于薄弱学校的师资培养是百里而无一害的。校长杨坚提出:校长、教师的交流期限也应该按教育规律办事,无论小学、中学一般以3年为期形成一个内循环,因此,教师的交流应该以3年限期为宜,而校长到一所学校建设与理念相适应的教学班子,实施理念,验证理念,则要更长的时间,所以校长交流应在5年或以上。从这个角度看,教师轮岗制对于郊区或者偏远地区学校的长期发展是有帮助的,至少在校长任期内,学校的发展都会按照一个轨迹行走,而原来的教师们也能从中获益良多。
同时轮岗交流也能改变教师缺乏交流性,改革之前很多学校的教师从入职到退休都在同一所学校教书,易使教师产生惰性,学校里老师的年龄结构偏大也不利于学校的发展。轮岗交流则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并增强教育的活力,突破一个萝卜一个坑的限制。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与途径中也提到知识与实践两者不可或缺,教师学习既要作为个体学习也要在群体中学习。当薄弱学校里的老师到好的学校里面去,他们可以在一个好的氛围中增加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对自己专业能力额提升有莫大的帮助。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教师轮岗制一些还不成熟,需要相关政策加以扶持的地方。
第一:教师情绪以及人际关系问题。情绪在逻辑上取决于认知;个体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诠释或认知情境之后的结果,个体是情绪的所在地,但社会脉络决定了谁在何时、何地以何种基础、为何种原因,以何种方式体验到了哪些情绪。教师从事的是“人的工作”,离开师生间的人际互动,言传身教无从发生。情绪作为人际互动的产物,师生间的人际互动能够加深双方的情绪理解,使双方建立密切的情感纽带。如果教师指导自己有朝一日会被轮岗到其他学校,那她在这所学校之前所建立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都会付之一亏,她要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去建立一个新的人际交往关系。而且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和默契程度都是与日俱增的。很多时候教师开的玩笑只有她那个班的学生能懂。这种不定心的情绪会影响到教师平日里的正常授课。
第二:师德问题。首先优秀教师的存在会带动学校的发展,也是吸引生源最主要的成分。校长基于对学校利益的保护,可能存在以下道德风险:优质学校将本校较差的一些教师冒充优秀师资轮岗到别的学校。所以出现了“县管校聘”,但是这样校长的办学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既然教师的去留都由政府决定,他也就无须为留住好教师、提高一般教师的水平而努力。对于薄弱学校来说,教师轮岗制度下学校可以接收更优秀的师资,学生生源因师资力量的改善而得到稳固。薄弱学校也可能将本校较差的一些教师冒充较优秀师资轮岗到别的学校,从而保留本校较好的教师资源。
就优质学校的教师来说,在教师轮岗制度尚未常规化之前,基于我国以往教育政策的不稳定性,他们希望自己不成为改革的牺牲品。因此,他们可能采取各项措施来应对这项政策,甚至可能通过行贿或通过各种权力关系来延缓自己的轮岗时间,从而造成教育腐败。薄弱学校的教师来说,他们很可能通过行贿或通过权力关系将自己尽快轮岗到原来的优质学校。就学生家长来说,他们可能会根据自己所拥有的各种资源,有可能通过游说教师轮岗制度的主要实施者,对校长进行施压不要调走自己子女所在班级的教师,将自己的子女转到教师未参与轮岗的班级等方式来应对。
综上所述,教师轮岗制在原则和远观上还是有很大的展望前景,如果能切实落实下来,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能够促使各个层次的教师在其专业道路上越走越远,有望做到新课改中提出对教师角色的希望,对建立更多更完善,交流性更好的教研组也有很大的作用。但是现在它还在摸索的道路上,也确实遇到了一些棘手的问题,所以还需要一系列的政策的保障和校长教师个人素养的提高,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一定的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