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教案-镇江高级中学
高中化学《必修1》
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化学教研组
第三单元
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 3-3-1 硅酸盐矿物与硅酸盐产品
【教学目标】
1、了解硅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了解硅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硅酸钠的有关知识。
3、了解传统的硅酸盐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研究、探索、发现新材料的意识;体会“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这句话的思想内涵,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了解传统的硅酸盐产品。【教学难点】
了解传统的硅酸盐产品。【教学过程】
[引入](1)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怎样?(2)硅元素在自然界主要有哪些存在形式?
[过渡]硅元素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主要是硅酸盐和二氧化硅的形式,下面我们先来了解硅酸盐的有关知识。[板书]
一、硅酸盐的结构
[展示]自然界中的一些硅酸盐的图片及化学式;
[讲述]硅酸盐的结构相当复杂,通常人们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它们的组成。
[过渡]在硅酸盐中,硅酸钠是极少数溶于水中的一种,用途广泛,下面我们先来学习它的有关知识。
[板书]
二、硅酸钠(Na2SiO3)
硅酸钠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是一种常用的黏合剂。[讲述]人们常用水玻璃浸泡木材、纺织品,使其既耐腐蚀又不易着火。
[过渡]在丰富的硅酸盐中,除硅酸钠外,其它的在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如何?下面我们来了解传统的硅酸盐产品的有关知识。[板书]
三、硅酸盐产品(传统材料)[展示]玻璃、水泥、陶瓷的生产简介。
[小结]通过刚才的介绍,我们已经了解到硅酸盐产品传统材料在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程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板书设计]
一、硅酸盐的结构
二、硅酸钠(Na2SiO3)
硅酸钠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是一种常用的黏合剂。
三、硅酸盐产品(传统材料)
玻璃、水泥、陶瓷高中化学《必修1》
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化学教研组
3-3-2二氧化硅与信息材料
【教学目标】
1、了解硅、二氧化硅的存在与性质,认识硅及其化合物在生活实际中的重要应用。
2、知道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硅的制品在高科技信息产业中的应用。
3、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学会通过查阅资料来获取知识的学习方法,培养对新旧知识进行归纳比较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二氧化硅的性质。【教学难点】 二氧化硅的性质。【教学过程】 [你知道吗]
1、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玻璃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2、沙子、石英、水晶、硅藻土等都是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你知道二氧化硅有哪些重要的应用吗?
3、当我们在电脑前用鼠标和键盘连接瞬息万变的世界时,当我们打开手机与家人、朋友互至问候时,神奇无比的硅片制成的集成电路在为你提供服务。你知道硅是如何制得的吗? 是不是单质硅的性质
[展示]收集的二氧化硅的实物和在自然界的一些图片。[板书]
一、二氧化硅
1、物理性质 熔沸点很高,硬度很大,难溶于水等溶剂的固体。
2、化学性质
(1)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iO2+CaO
CaSiO3(2)与碱反应:,SiO2+2NaOH = Na2SiO3 + H2O
3、用途:制作光学镜片、石英坩埚,制造光导纤维。
[过渡]硅的用途非常广泛,特别是信息时代更离不开硅,自然界无游离态的硅,那么工业生产中是怎样生产硅的呢? [板书]
二、硅的制备和物理性质
1、制备
(1)SiO2+2C
Si + 2CO [讨论](1)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2)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与数目。(2)Si+2Cl
2SiCl4 高中化学《必修1》
(3)SiCl4+2H2
Si+4HCl
(高纯硅)
2、物理性质
(1)硅是灰色、有金属光泽的硬而脆的固体。(2)熔沸点高,硬度大。(3)良好的半导体材料。[板书设计] 一、二氧化硅
1、物理性质 熔沸点很高,硬度很大。
2、化学性质
(1)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iO2+CaO
CaSiO3(2)与碱反应:,SiO2+2NaOH = Na2SiO3 + H2O
3、用途:制作光学镜片、石英坩埚,制造光导纤维。
二、硅的制备和物理性质
1、制备
(1)SiO2+2C
Si + 2CO(2)Si+2Cl
2SiCl4
(3)SiCl4+2H2
Si+4HCl
(高纯硅)
2、物理性质
(1)硅是灰色、有金属光泽的硬而脆的固体。(2)熔沸点高,硬度大。(3)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化学教研组
第二篇:1-3-3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教案
第三单元
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 3-3-1 硅酸盐矿物与硅酸盐产品
【教学目标】
1、了解硅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了解硅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硅酸钠的有关知识。
3、了解传统的硅酸盐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研究、探索、发现新材料的意识;体会“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这句话的思想内涵,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了解传统的硅酸盐产品。【教学难点】
了解传统的硅酸盐产品。【教学过程】
[引入](1)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怎样?(2)硅元素在自然界主要有哪些存在形式?
[过渡]硅元素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主要是硅酸盐和二氧化硅的形式,下面我们先来了解硅酸盐的有关知识。[板书]
一、硅酸盐的结构
[展示]自然界中的一些硅酸盐的图片及化学式;
[讲述]硅酸盐的结构相当复杂,通常人们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它们的组成。
[过渡]在硅酸盐中,硅酸钠是极少数溶于水中的一种,用途广泛,下面我们先来学习它的有关知识。
[板书]
二、硅酸钠(Na2SiO3)
硅酸钠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是一种常用的黏合剂。[讲述]人们常用水玻璃浸泡木材、纺织品,使其既耐腐蚀又不易着火。
[过渡]在丰富的硅酸盐中,除硅酸钠外,其它的在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如何?下面我们来了解传统的硅酸盐产品的有关知识。[板书]
三、硅酸盐产品(传统材料)[展示]玻璃、水泥、陶瓷的生产简介。
[小结]通过刚才的介绍,我们已经了解到硅酸盐产品传统材料在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程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板书设计]
一、硅酸盐的结构
二、硅酸钠(Na2SiO3)
硅酸钠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是一种常用的黏合剂。
三、硅酸盐产品(传统材料)
玻璃、水泥、陶瓷
3-3-2二氧化硅与信息材料
【教学目标】
1、了解硅、二氧化硅的存在与性质,认识硅及其化合物在生活实际中的重要应用。
2、知道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硅的制品在高科技信息产业中的应用。
3、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学会通过查阅资料来获取知识的学习方法,培养对新旧知识进行归纳比较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二氧化硅的性质。【教学难点】 二氧化硅的性质。【教学过程】 [你知道吗]
1、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玻璃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2、沙子、石英、水晶、硅藻土等都是天然存在的二氧化硅。你知道二氧化硅有哪些重要的应用吗?
3、当我们在电脑前用鼠标和键盘连接瞬息万变的世界时,当我们打开手机与家人、朋友互至问候时,神奇无比的硅片制成的集成电路在为你提供服务。你知道硅是如何制得的吗? 是不是单质硅的性质
[展示]收集的二氧化硅的实物和在自然界的一些图片。[板书]
一、二氧化硅
1、物理性质 熔沸点很高,硬度很大,难溶于水等溶剂的固体。
2、化学性质
(1)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iO2+CaO
CaSiO3(2)与碱反应:,SiO2+2NaOH = Na2SiO3 + H2O
3、用途:制作光学镜片、石英坩埚,制造光导纤维。
[过渡]硅的用途非常广泛,特别是信息时代更离不开硅,自然界无游离态的硅,那么工业生产中是怎样生产硅的呢? [板书]
二、硅的制备和物理性质
1、制备
(1)SiO2+2C
Si + 2CO [讨论](1)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2)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与数目。(2)Si+2Cl
2SiCl4
(3)SiCl4+2H2
Si+4HCl
(高纯硅)
2、物理性质
(1)硅是灰色、有金属光泽的硬而脆的固体。(2)熔沸点高,硬度大。
(3)良好的半导体材料。[板书设计] 一、二氧化硅
1、物理性质 熔沸点很高,硬度很大。
2、化学性质
(1)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iO2+CaO
CaSiO3(2)与碱反应:,SiO2+2NaOH = Na2SiO3 + H2O
3、用途:制作光学镜片、石英坩埚,制造光导纤维。
二、硅的制备和物理性质
1、制备
(1)SiO2+2C
Si + 2CO(2)Si+2Cl
2SiCl4
(3)SiCl4+2H2
Si+4HCl
(高纯硅)
2、物理性质
(1)硅是灰色、有金属光泽的硬而脆的固体。(2)熔沸点高,硬度大。(3)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第三篇:金属与矿物的教案
一.金属(Metal)的物理性质
1.金属光泽:
(1)金属都具有一定的金属光泽,一般都呈银白色,而少量金属呈现特殊的颜色,如:金(Au)是黄色、铜(Cu)是红色或紫红色、铅(Pb)是灰蓝色、锌(Zn)是青白色等;
(2)有些金属处于粉末状态时,就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如铁(Fe)和银(Ag)在通常情况下呈银白色,但是粉末状的银粉或铁粉都是呈黑色的,这主要是由于颗粒太小,光不容易反射。
(3)典型用途:利用铜的光泽,制作铜镜;黄金饰品的光泽也是选择的因素。
2.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1)金属一般都是电和热的良好导体。其中导电性的强弱次序:银(Ag)>铜(Cu)>铝(Al)
(2)主要用途:用作输电线,炊具等
3.金属的延展性:
(1)大多数的金属有延性(抽丝)及展性(压薄片),其中金(Au)的延展性最好;也有少数金属的延展性很差,如锰(Mn)、锌(Zn)等;
(2)典型用途:金属可以被扎制成各种不同的形状,金属金打成金箔贴在器物上
4.金属的密度:
(1)大多数金属的密度都比较大,但有些金属密度也比较小,如钠(Na)、钾(K)等能浮在水面上;密度最大的金属──锇,密度最小的金属──锂
(2)典型用途:利用金属铝(Al)比较轻,工业上用来制造飞机等航天器
5.金属的硬度:
(1)有些金属比较硬,而有些金属比较质软,如铁(Fe)、铝(Al)、镁(Mg)等都比较质软;硬度最高的金属是铬(Cr);
(2)典型用途:利用金属的硬度大,制造刀具,钢盔等。
6.金属的熔点:
(1)有的金属熔点比较高,有的金属熔点比较低,熔点最低的金属是汞(Hg);熔点最高的金属是钨(W);
(2)典型用途:利用金属锡(Sn)的熔点比较低,用来焊接金属
二.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氧气反应
大多数金属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对应的金属氧化物,也有少数金属很难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如:真金不怕火炼,就是指黄金很难与氧气反应。
(1)金属镁与氧气发生反应
实验现象:在空气中点燃镁带后,镁带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2Mg+O2点燃===2MgO
注意事项:在做点燃实验之前,应先用砂纸将其打磨。
(2)金属铁与氧气发生反应
反应现象:金属铁在空气中是不能被点燃的,在纯氧中,被引燃后能够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铁丝熔成小球,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
第四篇:九年级化学金属与金属矿物教案 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金属与金属矿物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2.知道常见的金属与氧气、酸溶液的反应;
3.知道一些常见金属矿物(铁矿、铝矿等)的主要化学成分。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金属性质的实验探究,学习利用实验认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方法; 2.初步形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用途的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金属矿物资源的价值,认识合理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教学内容
1.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光泽、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金属的延展性、金属的密度、金属的硬度、金属的熔点);
2.金属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识记常见金属的用途;
3.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与氧气、水、酸以及某些盐溶液)
4.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作用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5.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6.常见的金属矿物的主要成份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与用途
教学难点:①铁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
②通过和已有化学知识的联系、比较、理解并得出结论“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探究内容:
1.金属的物理性质与用途 2.金属的化学性质 知识整理:
一.金属(Metal)的物理性质 1.金属光泽:
(1)金属都具有一定的金属光泽,一般都呈银白色,而少量金属呈现特殊的颜色,如:金(Au)是黄色、铜(Cu)是红色或紫红色、铅(Pb)是灰蓝色、锌(Zn)是青白色等;
(2)有些金属处于粉末状态时,就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如铁(Fe)和银(Ag)在通常情况下呈银白色,但是粉末状的银粉或铁粉都是呈黑色的,这主要是由于颗粒太小,光不容易反射。(3)典型用途:利用铜的光泽,制作铜镜;黄金饰品的光泽也是选择的因素。2.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1)金属一般都是电和热的良好导体。其中导电性的强弱次序:银(Ag)>铜(Cu)>铝(Al)(2)主要用途:用作输电线,炊具等 3.金属的延展性:
(1)大多数的金属有延性(抽丝)及展性(压薄片),其中金(Au)的延展性最好;也有少数金属的延展性很差,如锰(Mn)、锌(Zn)等;
(2)典型用途:金属可以被扎制成各种不同的形状,金属金打成金箔贴在器物上 4.金属的密度:
(1)大多数金属的密度都比较大,但有些金属密度也比较小,如钠(Na)、钾(K)等能浮在水面上;密度最大的金属──锇,密度最小的金属──锂
(2)典型用途:利用金属铝(Al)比较轻,工业上用来制造飞机等航天器 5.金属的硬度:
(1)有些金属比较硬,而有些金属比较质软,如铁(Fe)、铝(Al)、镁(Mg)等都比较质软;硬度最高的金属是铬(Cr);
(2)典型用途:利用金属的硬度大,制造刀具,钢盔等。6.金属的熔点:
(1)有的金属熔点比较高,有的金属熔点比较低,熔点最低的金属是汞(Hg);熔点最高的金属是钨(W);
(2)典型用途:利用金属锡(Sn)的熔点比较低,用来焊接金属 二.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氧气反应
大多数金属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对应的金属氧化物,也有少数金属很难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如:“真金不怕火炼”,就是指黄金很难与氧气反应。(1)金属镁与氧气发生反应
实验现象:在空气中点燃镁带后,镁带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2Mg+O2点燃===2MgO 注意事项:在做点燃实验之前,应先用砂纸将其打磨。
相关问题:某同学在做镁带燃烧实验过程中,反应前称得固体的质量为m1,完全燃烧后,称得剩余的固体残留物的质量为m2,发现m1>m2,难道这个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请你帮这位同学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镁带质量与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即反应后的固体剩余物应该大于反应物的质量。由于在这个实验中,会产生白烟,而此白烟就是氧化镁粉末,容易扩散到空气中,这部分的质量就散失了。因此就使反应后固体剩余物的质量就减少了。另外,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在称量中,存在错误操作,如砝码与被称物放反等情况。
(2)金属铁与氧气发生反应
反应现象:金属铁在空气中是不能被点燃的,在纯氧中,被引燃后能够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铁丝熔成小球,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化学方程式:3Fe+2O2点燃===Fe3O4
注意事项:
①反应前在集气瓶中留有少量的水或沙,以防高温生成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破裂。②将铁丝绕成螺旋状,有利于聚热,同时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
③在铁丝的一端绑上一段火柴,目的是为了预热铁丝,有利于铁丝达到着火点
有关问题:某同学在做铁丝在空气中燃烧实验中,没有发现有火星四射的现象。请你帮助他一起来分析一下可能存在的问题。
分析:在实验中没有看到火星四射的现象,就说明没有真正的燃烧起来。因此我们应该从燃烧的三个条件开始考虑:第一,燃烧需要有可燃物。铁丝是可燃物,但是其表面容易形成一层氧化物,这样的话,就有可能导致实验失败,所以,我们认为有可能在实验前,该同学可能没有充分的打磨铁丝去除氧化膜;第二,燃烧需要有充足的氧气。我们知道,在做铁丝燃烧实验中,对氧气的浓度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达不到某某浓度,铁丝就不能燃烧起来,因此,可能是氧气的浓度不够高;第三,燃烧时需要温度要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以上。可能火柴预热的温度不够,没有使之达到铁丝燃烧的着火点。(3)金属铝与氧气发生反应
反应现象:在空气中,铝条不能被点燃,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失去金属光泽;若改成铝箔在氧 气中,则能被点燃。
△2AlO 化学方程式:4Al+3O2===23注意事项:铝表面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结构致密的氧化物,形成保护膜。因此,我们在做铝条性质实验之前,务必要将其保护膜打磨去除。(4)金属铜与氧气发生反应
反应现象:铜不能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点燃,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在红色的铜表面形成一层黑色的物质。
△2CuO 化学方程式:2Cu +O2===2.金属与水发生反应
大部分的金属不能与水发生反应,但少量金属能与水发生反应,如Na、K、Mg、Fe等。①在冷水中,金属钠、钾等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如:2Na+2H2O==2NaOH+H2↑ ②在热水中,金属镁等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如:Mg+2H2O==Mg(OH)2+H2↑
③在高温条件下,金属铁等能与水蒸气发生化学反应,如:3Fe+4H2O==Fe3O4+4H2 3.金属与酸发生反应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钾(K)钙(Ca)钠(Na)镁(Mg)铝(Al)锌(Zn)铁(Fe)锡(Sn)铅(Pb)[氢(H)]铜(Cu)汞(Hg)银(Ag)铂(Pt)金(Au)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H)前面的金属,能与某些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而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
(2)排在越前面的金属就越容易与酸反应,即在相同情况下,反应速率越大。如: Fe+2HCl==FeCl2+H2↑;
实验现象:铁丝表面出现气泡,铁丝逐渐溶解,一段时间后,无色溶液变成浅绿色溶液。其他反应:2Al+3H2SO4==Al2(SO4)3+3H2↑;Zn+H2SO4==ZnSO4+H2↑;Cu不能与稀硫酸反应(3)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作用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4)有关问题:
①某同学在做铝条与稀硫酸反应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当他将一小段铝条放入试管中,再向其中加入约5mL的稀硫酸,发现反应后并没有现象,一段时间后,铝条表面的气泡开始逐渐增多,可是再过一段时间后,铝条表面的气泡又开始逐渐减少。请你来解释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
分析:铝在空气中就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层结构致密的氧化物,这样的话,反应前未进行打磨,铝就很难与酸反应产生氢气;随着该氧化物与酸的反应,Al2O3+3H2SO4==Al2(SO4)3+3H2O,氧化膜也逐渐变薄,消失,使铝逐渐裸露出来,就能与酸发生反应产生气泡;在反应过程中,硫酸在不断消耗,稀硫酸的浓度也在不断变小,反应速率就会减少,气泡即逐渐减少。
②金属铁与浓硫酸接触后,能与其发生反应并在铁表面生成一层结构致密的氧化物,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该现象称为金属的钝化。正因为具有这样的性质,我们可以利用铁桶来盛放浓硫酸。某硫酸厂中的一位工人,将一盛放过浓硫酸铁桶稍做冲洗,一段时间后,用氧炔焰来切割铁桶,突然铁桶就发生了猛烈的爆炸,请你来解释爆炸的原因。
分析:铁与浓硫酸能发生钝化,但是在冲洗的过程,对其中的浓硫酸起了一个稀释的作用,稀硫酸就能很轻易的与该氧化物及其裸露出来的金属铁发生反应,并放出氢气。铁桶是一个相对密封的容器,当用氧炔焰进行切割时,就可能发生爆炸了。4.金属与某些盐溶液发生反应
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前面的金属能与盐溶液反应,置换出排在顺序表后面的金属,如: Fe+ CuSO4==FeSO4+Cu 实验现象:在铁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一段时间后,溶液由蓝色转变为浅绿色。主要用途:古代湿法炼铜的原理“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现代湿法镀铜 又如:Cu+Hg(NO3)2==Cu(NO3)2+Hg 三.实验室制取氢气
1.反应原料:锌粒,稀硫酸或稀盐酸; 2.反应方程式:Zn+H2SO4==ZnSO4+H2↑
为什么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呢?这是因为,镁比较活泼,与酸反应速率太快,不易收集所产生的氢气;铜不能与酸反应;浓硫酸与金属反应不产生氢气而产生水;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制得的氢气中含有杂质。而锌的活动性适中,易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放出大量氢气。
3.反应物状态:锌粒为银白色固体,稀硫酸或稀盐酸为无色溶液 4.反应条件:常温下 5.反应装置:如右图
6.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
7.实验步骤
(1)按照要求安装装置(2)检查气密性
(3)装药品:先装固体,后装液体
(4)开始反应,并收集一小试管氢气,进行验纯(任何可燃性气体,在做性质实验之前务必进行验纯)
(5)收集气体,盖上玻璃片倒放在实验桌上。
如何比较两种气体的密度呢?这里提供一种简便方法:
比较两种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在相同状态下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气体密度大。(因为气体的密度在温度压强一定时与分子量成正比)。空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其平均分子量约为29。所以我们可以判断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四.常见的金属矿物
1.金属矿物存在的形式:
自然界少数不活泼的金属以游离态(单质)存在,如金、铂等;大多数金属都是以化合态(化合物)存在。
2.常见的金属矿物
铁矿石:赤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菱铁矿(FeCO3),黄铁矿(FeS2); 铜矿石:黄铜矿(CuFeS2),孔雀石[Cu2(OH)2CO3],斑铜矿(Cu5FeS4); 铝矿石:铝土矿(Al2O3),明矾(KAlSO4·12H2O)
第五篇:信息与信息处理教案
【教案】
第一章
信息技术基础 第一节
信息与信息处理
姓
名:
洪
旭
单
位:临颍县固厢乡第二初级中学
第一节
信息与信息处理
一、学习者分析
初一年级学生,经过小学信息技术的学习,已具备使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信息处理的技能,但是对信息这个概念理解模糊,对信息的处理过程了解得还不是特别清楚。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
本节的主要内容为信息和数据,信息处理的过程以及计算机在信息处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学内容较少,作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信息和数据的含义
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
难点: 信息和数据的概念
3、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信息与数据的含义
(2)了解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3)了解计算机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
能分清信息与信息载体的区别及各种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基本环节。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计算机在信息处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四、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内容全是理论性的知识,作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在本节的教学中,应多引用实例,结合图片、视频的观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本知识,同时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
本课以游戏引入新课,利用实例说明信息处理的五个基本环节;再通过视频的观看,使学生对计算机在信息处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有了更感性的认识。
2、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师 教 学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 引导学生观察“特警实用手势图”(学生看1分钟),1分钟后,教师关闭图形,用手势表达“我听到”,让学生说出手势中所包含的信息;然后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如下文字:“我看到你”,让学生根据黑板上的文字作手势。
观察“手势图”并根据教师的要求用语言或手势将所接受的信息表达出来。用游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与数据 引导学生说出刚才活动中师生之间使用了什么方式进行信息的交流(手势、文字、语言、声音、图形),由些引出信息的含义,“信息是特定的载体所承载的消息。它可以是手势、语言、文字、图像、声音等内容。”教师需强调信息是内容,而不是指传递方式。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包含“信息”和“数据”含义的内容,要求学生找出数据与信息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通过游戏,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了信息的含义。
学生在理解了信息含义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很快就能理解数据的含义。
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 以“天气预报怎样得来”为例,结合相关图片,对从收集气象信息到形成天气预报的过程进行讲解。归纳实例中气象信息处理的过程。通过实例,让学生自我归纳出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
计算机在信息处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播放一段关于信息技术的视频 观看视频 通过视频的观看,了解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结识点 学生回顾
3、教学评价 填空题:信息的获取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教学资源
特警实用手势图、“天气预报怎样得来”的相关图片、视频
六、教学反思
本课作为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要设法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需对学生已有信息技术水平进行调查,为后续教学内容的安排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