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少儿美术教案——从不同角度看人
从不同角度看人
教学目的
○让儿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表现人。○让儿童感受不同的空间知觉。教学要点
○让儿童观察和了解人不同角度的形象特点。
○尽量让儿童用自己的认识组织线条表现人的正面、侧面及背面。教学准备:
教师:不同角度人的图片资料。学生:8开纸,单色尼龙水笔。教学过程
●观察与讨论
提问:人的正面、侧面和背面所能看到的形象有什么不同。教师引导儿童明确正面观察人的形象,可以看到五官(两只眼、两只耳、一个鼻子、一张嘴),还可以看到一部分头发。正面人的衣服有纽扣、衣兜、衣领……
侧面只能看到人的半张脸,看到一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一只耳朵,头发长在脸的后面。
背面只能看到头发的形状和身体的背部。●作画提示
○根据自己对不同角度人的理解,画出三个不同角度的人。○针对作业中产生的问题,具体观察侧面人的五官在人脸外形的什么部位上,以及头发应该在头部的什么部位上。
●教师辅导
○应有顺序的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作业。可以考虑先画正面的人,再画人的侧面和背面。
○通过具体观察使儿童创造侧面形象的表现方法,不要急于教会具体画法。
○多以鼓励的语言促进儿童动脑思考,创造方法表现。●作业评赏
○对照展示全体学生作业。○指出自己认为表现正确的作品。○充分肯定儿童的创意表现。教学指导建议
本课适合4~5岁儿童学习。
儿童的空间知觉发展,需要通过对实物反复进行观察,逐渐提高认识,才能正确表现。教学中且不可过于急噪,拔苗助长。对儿童的创造性表现,首先应给予充分肯定。
第二篇:少儿美术教案——从三棵不同的树
课
题:三棵不同的树
2.学习用线的疏密变化表现不同的树。教学目的:1.了解树的有关知识,观察各种树的形态特点。
教学要点:1.培养儿童养成注意观察周围景物的习惯,并能细心观察其变化。
2.为帮助幼儿克服用概念化图式表现的习惯,本课要求表现不同粗细、高矮、曲直的树形,并创造不同树叶的表现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不同品种树的图片资料或影视资料。
学生:预先观察不同的树,8开纸,单色水笔。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讨论
提问:树木的种类有很多种,你知道有哪些常见的树? 教师引导儿童认识常见树,如在北方有杨树、柳树、槐树、松树、柏树、银杏树等。在南方有梧桐树、椰子树、榕树等。槐树是路边种植较多的树,小卵形叶,像羽毛一样成对排列,夏季开花。◎杨树也是许多公园和公路边常见的树。树干又直又高,树叶呈桃形,比较宽阔。早春先开花后长叶,花序下垂像一条条毛毛虫。◎柳树生长在河边,枝条柔韧,叶子狭长成对排列在细长的枝条上,向下垂随风摇摆。
◎梧桐树,幼树皮绿色,平滑,叶子宽大,树荫利于遮阳。◎榕树,有气根,许多下垂的根入土后形成许多支柱。叶子厚,深绿色卵形。教师反馈:◎椰子树生长在热带,为常绿树,树干很高,叶柄三角状,有长叶鞘,羽状复叶。提问:树的外形有什么不同。教师引导儿童认识树干有高矮、粗细、有直有弯的不同。树叶的形状、排列不同,树冠的形状也不一样。
二、作画提示
○我们画三种不同的树,要求有高矮、粗细和曲直的变化。○可以从树干入手画,考虑画三个不同品种的树,树叶的特征应有所区别。
○树叶要画得密些,树干可以适当画一些花纹。
三、教师辅导
○行间巡视鼓励儿童大胆用长线画出树干的形,然后再考虑用什么形添画树叶。
○对各种表现形式的树头,及时给予鼓励和示范,对特别有创意的表现形式给予充分肯定。○注意树的不同变化及线的疏密排列。
四、作业评赏 ○展示全体学生作业。○选出自己认为满意的作品。
本课作业充分体现儿童的创造形象的能力。每张作业的树冠表现都是极具个性特点,对树叶的造型表现都呈现了独有的创造。
第三篇:少儿美术教案——从洗澡
课
题:洗 澡
教学目的:1.培养注意观察生活的习惯,并善于从生活实践中提取有趣味的内容进行表现。2.围绕主题构成画面的能力。
教学重点:1.充分激活儿童在生活体验中的各种回忆,为绘画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2.浴室的典型环境,以及画面安排中的主次关系是画面表现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教师:关于洗澡内容的绘画资料。
学生: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讨论
提问:说说在幼儿园或家里洗澡时的情形。教师请小朋友逐一回忆自己生活的实际情况。如在什么地方洗澡?用什么洗浴工具,澡盆还是淋浴?自己洗还是妈妈帮助洗?洗澡时用什么清洁剂?用肥皂还是用浴液?有没有泡沫飞出来?洗澡穿不穿拖鞋?……洗澡时周围还有什么东西,画些什么能表现洗澡的气氛?提问:怎样把洗澡的内容突出表现在画面上呢?教师引导儿童明确应把洗澡的人和洗浴的盆或喷头放在画面的主要位置。在添画周围环境中的物品时,也要尽量围绕洗澡必备的东西来画。当然还可以根据自己洗小
结: 澡时的实际情况添画,使内容更生动。
二、作画提示
先考虑打算表现谁在洗澡?画自己还是画和许多小朋友一起洗,或是表现和爸爸妈妈一起洗,把洗澡时的样子画出来,然后添画浴具,将人放在澡盆里还是喷头下面。仔细回忆洗澡时周围环境的具体情景,怎样把洗澡的气氛表现的更好?在画纸空白的部分还可以添画些什么,使画面显得更丰富。
三、教学辅导
行间巡视时,通过与儿童交谈了解儿童的想法,并提出参考建议。出示典型作业,启发儿童不断发展构思。帮助儿童不断完善画面,可以针对画面中的问题提出建议。
展示全体学生作业。互相观摩作业,并做自我介绍。选出自己满意的作品并说出理由。本课作业内容充分表现了幼儿的各种生活感受,因此,画面生动有趣。如,空气中漂浮的洗浴剂泡泡,澡盆中的玩具,坐在便盆上看报的人……
第四篇:活用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活用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一、填一填,算一算。
(第4小题10分,其余每小题14分,共52分)1.王老师一共剪了多少只蝴蝶?
2.(1)左边有()只兔子,右边有()只兔子,一共有多少只?
=(只)
(2)白兔有()只,灰兔有()只,一共有多少只?
=(只)
3.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方法一: =(个)
方法二: =(个)
4.小明家养了8只,每只喂1个萝卜,还剩下4个萝卜。原来有多少个萝卜?
=(个)
二、我会解决有趣的生活问题。
(共48分)1.一共做了多少面小旗?(10分)
=(面)
2.有多少名同学玩跳绳?(10分)
=(名)
3.一共有16名选手参加比赛,比丁丁得分高的有4名,其余选手
得分都比丁丁低,比丁丁得分低的有几名?(10分)
=(名)
4.提两个数学问题并解答。(18分)
提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8 4 8+4=12 6 6 6+6=12
2.(1)8 7 8+7=15
(2)10 5 10+5=15
3.7+7=14 8+6=14
4.8+4=12
二、1.8+5=13或7+6=13
2.9+3=12
3.16-4-1=11
4.(答案不唯一)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12+5=17(只)
一共有多少只鸭子?
9+2=11(只)
第五篇:少儿美术教案——不同形状的罐子
课
题:不同形状的罐子
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和感受三个不同形状的罐子,比较罐子之间不同的特征,培养儿童敏锐的感受力。2.通过直觉感受,用线表现形的不同特征。
教学要点:1.选择造型特点不同的陶罐,便于通过对比感知每个罐子的形状特点。
2.鼓励儿童大胆用线画出特点不同的罐子,运笔要认真、果断,不能潦草。
教学准备:教师:三个不同形状的陶罐。
学生:8开纸,深色尼龙水笔。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讨论
提问:摆在桌子上面的东西是什么?它是用来做什么的? 教师启发儿童认识器皿的使用功能,这些是用来盛水或其他东西的器皿。
提问:陶罐的基本构造有哪些部分?
教师引导儿童通过具体观察,了解陶罐的构造:有圆形的罐体、罐口、罐底。此外,有的罐有双耳,有的罐有像杯子一样的把。
提问:这些罐子的形状有什么不同呢?
教师启发儿童根据对罐子的高矮、大小、不同形状的分析,认识不同罐子的特征。
●作画提示:1在纸上画三个不同的罐子,可以考虑从最高、最大的一个开始画。画在纸的什么位置上?可以靠在纸的一边,也可以画在纸的中间。然后再比较着画其他两个。2.画罐子从哪里入手?先画罐口,然后根据口的大小画罐体的形状,最后再添画罐子的花纹。
●教师辅导:1.行间巡视应不断强调罐子的不同特征,要求儿童进行比较。2.画面安排要注意罐子在画面空间的大小和位置。3.展示典型作业,作为示范引导。●作业评赏:展示全体学生作业。
找出表现特征最好的作业,说一说优点在哪里?
小
结:通过观察比较,了解罐子的形状是各不相同的,注意表现出它们形状的特点。
本课作业中体现了儿童敏锐观察和表现物象不同特征的能力,这是造型训练中最重要的内容。
教学指导建议:
本课适合4~5岁儿童学习。
克服幼儿绘画中形象概念化问题,其主要方法须注意培养他们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通过观察、比较,善于把握不同特征。培养敏锐的观察力是画好形的造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