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2015学年度一学期一年级校本总结(大全)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
校本教学总结
彭芳
我担任着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教学。我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以师德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当一名好老师作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为了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推进下步工作,现将本学期校本课程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精心编制教材内容,提高教学水平。
为了有效促进校本课程有序运行,健康发展,在学期初依据新课改有关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理论,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了校本课程实验教材的内容。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设计水平,我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同时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因为我深信良好的品行是每个人身上最美的东西,针对社会这一大气候和学生这一小气候我把学生的德育、美育工作放到了最重要的地位。在工作中,我积极、主动、勤恳、责任性强,乐于接受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
二、在教育教学上,探究方法,严谨执教。
对于课程改革环境下的教师,光有一桶水是不够的,应该不断补充,成为拥有“自来水”的新型教师。在工作中,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抓住一切机会认真学习,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校内,虚心、主动地学习,丰富教学手段。虚心学习,不耻下问,及时消化,吸取别人的精华,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平时向书本学习、向身边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总之,在这一学年中,我不仅在业务能力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我平时工作中出现需改进的地方也较多,如理论知识不够,论文精品意识不强;电脑知识长进不快。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扬长补短,不断努力。总之,在这个学期的工作当中,有收获也有不足。在校本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困难,但我会不断探索、研究,并大胆创新,使这一课程更加完善,在下学期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二篇:一年级上学期校本教材
一年级
虞世南(558——638),子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初仕于隋,入唐为秦王府参军,与房玄龄同掌文翰,终官秘书监,是名副其实的三朝元老。
咏
风(唐)虞世南
逐舞飘清袖,传歌共绕梁。
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译文:风舞动着人们轻薄的衣袖,传颂着美妙的歌声,使枝影摇乱,吹送来远处阵阵的花香。
赏析:风本悟性,此诗描写了“舞”、“歌”、“枝”、“花”在风吹动下的各种动态,使人看得到,听得到,闻得到,生动形象。
蝉(唐)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萧疏梧桐之上,蝉儿低吟清露。蝉声清脆响亮,回荡过树林之间。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视群虫,不用借助秋风,传声自然遥远。
赏析:此事咏物诗。古人以为蝉质轻而饮清露、居高而名声响,是清高之物。此诗即把握了以上特点,借蝉以自抒怀抱。诗中“自”和“非”两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骆宾王(626——684),婺州义乌(今浙江)人。曾为道王(李元庆)俯属,唐高宗李治末年,曾任长安主薄,迁侍御史,与王勃、卢照邻、杨炯齐名,为初唐四杰之一。
咏
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译文:白天鹅啊白天鹅,脖颈弯弯,向天欢叫。洁白的羽毛,飘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赏析:“鹅,鹅,鹅”,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由声音引出鹅来,我们立即看到一只昂首向天放声高歌、无忧无虑得鹅,它有一根长长的弯曲的颈,很是惹人喜爱。
三、四句写鹅的形态:鹅有遍体纯白的毛。有红红的宽大脚蹼,鹅身浮在的水上,一双脚在水中自由滑动。白毛、红掌、绿水、清波,色彩鲜明而协调,使画面清新可见。能抓住典型特别,是此诗描写的一个特点。从鹅的脚生、经的形状、毛的颜色、脚的特点等方面描写了一支完整的鹅。诗中描写不仅有声有色,还有动有静,清新自然,音韵和谐。
易水送别
(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舟,壮士发冲冠。硒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译文:当年荆轲在这里告别燕太子丹入秦刺杀秦王,临行时,壮士慷慨激昂,怒发冲冠。如今古代的壮士早已死去,但这里的水还是像当年一样冰冷。
赏析:这首诗与一般的送别诗的那种伤感情绪不同,诗人对古代壮士的追怀。似乎在激励友人也要学习荆轲去干一番事业。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县)人。唐代早期的青年诗人。14岁应举及第,授朝散朗,曾任沛王俯修撰和虢州参军等职,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称为“初唐四杰”。
山
中
(唐)王勃
长江悲一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译文:长江向东滚滚而去,我也在外滞留太久。故乡远隔万里,令我时时思念。何况秋风已经劲吹,山山飘零枯黄落叶。
赏析:表达了一位客居山中的游子秋日思念的心情,此心情跟萧瑟的秋景融为一体,构造出深沉而又含蓄的意境。语言凝练,感情深厚。
陈子昂(661——702),四川射洪人,武则天时任秘书省正字,后辞官最后愿死狱中。其诗强调寄兴,对推动唐代文学发展起了最重要作用。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人生短暂,既赶不上遇到前代的贤明君主,又来不及相逢后代的圣明帝王。登台远眺,只觉得宇宙苍茫无边,个人渺小孤单,不禁悲从中来。
赏析:本诗为诗人登幽州台抒怀之作。诗人眺望江天,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天地悠悠而悲伤泣下,书写了壮志难酬,没有知音,孤单无助的悲愤。全诗大气磅礴,苍凉沉郁。
贺知章(659——744),浙江萧山人,武则天时考取进士。性格豪放,工书法,文思敏捷。晚年性格更放诞,自号“四明狂客”。其诗清淡自然,构思巧妙,不拘一格,挥洒自如。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知,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小时离家外游,老了才回故乡。一口乡音虽没改变,头发却早已稀疏花白。村里孩子谁都不认识我,笑着问我何处来。
赏析:儿童误把自家人错认为陌生的客人,这个富有戏剧性的情节,生动说明了作者离家岁月之久和儿童的天真可爱。诗人抓住这一细节,出色地表现了回乡后既喜悦也不惆怅的复杂心情。
咏
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婀娜的柳树像碧玉似的青翠,数不清的枝条如丝带低垂;片片树叶都像用剪刀精心剪裁,这剪刀原来是二月的春风所为。
赏析:全诗清晰自然,比喻巧妙,以碧玉比柳树,以丝绦比柳枝,最秒的是把大地复苏的春风比作高明裁缝的剪刀,更令人叹为观止。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透过字里行间表现得淋漓尽致。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士办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译文:离别家乡已经很长时间了,回家后才知道家乡的人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只有门前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依然像往日那样荡着清波。
赏析:诗人回到家乡后,发现亲友多半故世,引起了他对往昔的追忆和无限感慨。
张九龄(678——740),广东韶关人,盛唐著名政治家,曾当过丞相,以敢直言著称。他的使劲炼质朴,对后世有开拓性影响。
照镜见白发
(唐)张九龄
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
谁知名经里,形影自相怜。
译文;以前我一直就有很大的志向,但岁月流逝,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满头白发的年龄。谁知道在那明亮的镜子里,只有我的形影自相怜悯。
赏析:这首诗感情真挚,既抒发了自己的凌云壮志,又感慨自己老来一事无成,很能启发人。
王之涣(688——742),山西太原人,曾做过一些小官。为人豪爽,常击剑悲歌,诗明轰动一时,意境开阔,都是热情洋溢的佳作。
登鹳鹊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白日缓缓入西边群山之间,黄河滚滚涌进东方大海之内。若想见到千里之外更加绚烂壮阔的自然美景,就要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赏析:诗人在傍晚时分登上著名的黄鹤楼,黄河就在楼下,俯瞰既得,但为了突出登高远望的题旨,故意重远处着眼,从远处落笔。首句写落日,是西望所见,次句写黄河奔流到的景象。是东望所见、所想。末两句即是行为、也是感受,包含着生活经验和启迪心智的哲理。
孟浩然(689——740),湖北襄阳人,一生纵情山水,写了大量山水诗,意境清丽,风格恬淡,富有生活情趣,是著名的布衣使人,在盛唐诗坛上别具一格。
春
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知晓,处处闻蹄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春日沉睡不知不觉天以破晓,四处传来鸟欢快的啼叫。昨夜风雨不停的喧闹,树上的花儿不知打落多少。
赏析:本诗写晨起所感。春眠初醒,闻啼鸟而喜春,又忆及夜间风雨,担心吹落春花,处处表现了作者爱春惜春之心情。意境深远。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请月近人。
译文:移船停靠烟雾迷蒙的沙洲岸边。黄昏日落,飘泊他乡,游子梗添新愁。原野空旷,天幕提低垂,远处一片树林融入茫茫夜色。江水清澄,只有水中的一轮明月格外亮丽,伴着船上孤独的游子。
赏析:诗人乘船在新安江中旅行,至建德县境,天色已晚,于是迫舟江渚,在野外过夜。诗歌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可以说句句都有画意和诗情。诗人善于寓描写叙述之中,如首句的“烟”字,次句的“新”字,用墨极省而表现力极强,可见诗人执简驭繁的功夫。末二句不仅描绘出景象,同时揭露出规律、寥廓清丽,颇为迷人,其中的“月近人”显得亲切,却又对“客愁新”起着烘托作用,无论用意用笔都极深细圆活。
送朱大人入秦(唐)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斤。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译文:友人要去长安,分手之际,我把价值千斤的宝剑解下赠送给他,这剑寄托着我的良好祝愿。
赏析:这首诗一赠剑来表达对朋友的深情厚宜。诗的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而言浅意浓,感情真挚。
祖咏(699——746),河南洛阳人,开元进士。其诗写景状物,简约利落,多谢隐逸生活。
终南望余雪
(唐)租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译文:遥望终南,北岭秀丽,皑皑白雪,若浮云间。雪后初清,林梢之间闪烁者夕阳余辉。傍晚时分,长安城内又增添几分清寒。
赏析:本诗紧扣题目写了所见所感。
一、二句写终南山雪景颇为鲜明;
三、四句写雪晴日出,阳光辉映山林外表,但雪后长安城的晚上将更加寒冷。把视线冲终难山引向长安城,把人的注意力从观景引向实际,突然转折呢,造出新意。使人不在沉迷与景色,而想得更多,这就避免了肤浅而蕴含深意了。
王维(701——761),山西人,开元进士。其诗有积极的进取精神,后期的田园山水诗勾绘景物形象鲜明,有独创风格。诗、音乐、书法皆通。苏东坡赞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鹿
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译文:空山静寂,杳无人迹,只是偶有几声人语声。夕阳余辉,幽林闪烁,斑驳光影,遍洒青苔。
赏析:诗中描绘的是路柴的空山深林傍晚的幽静景色,全诗体现了诗、画、乐的结合,抓住了空山人语和深林复照的一刹那所显示的特有的幽静,这是诗人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潜心默会的结果,因而画出一副美丽迷人的图画。
相
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译文:晶莹的红豆呦,它生长在广东的岭南;当春天又来临时,又会有根只新枝出现。可爱的朋友呵,你多采几粒吧;别看它小如豆粒,但他寄托了我对你的思念。
赏析:全诗洋溢着火热的情怀。满腔的情思不直接表白,紧扣红豆,明快而又委婉,却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这首诗极富民歌风味,托物起兴,又兼比拟,清新自然,情隽味永,有余音绕梁之妙。
山 中 送 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译文:送走了朋友,独自回到山庄。天色傍晚,轻轻把柴门掩上。地上的草已黄了,但明年又会披上绿装;只是朋友啊,明年能否再来共叙衷肠?
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的送别诗,写送别,作者匠心独具,起句即说已送走了朋友,然后以一个“掩柴扉”小细节表达了他的惆怅,最后以“归不归”的自问表达了朋友的真挚友情。一非常执法写了热以非常之法写了人之常情,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
山
中
(唐)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译文:荆溪水势渐落,水中白石以露。天气转寒,红叶变稀,行走山路之间,原本没有下雨,眼见满山苍翠,似要沾湿人衣。
赏析:全诗描写初冬景色,色彩明丽,可谓诗中有画。
杂
诗
(唐)王维
君子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自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译文:你来自我的家乡,应该知道家乡的事情。你出行的时候,我家雕花窗前的我家腊梅是否开放?
赏析:对一个久在异乡的游子,碰到来自家乡的人,只问梅一件事,似乎不合情理。但“窗前“是他过去日日所见朝夕相陪之物,就会感到这一问是神来之笔了。此诗纯用白描记言却家=简洁的将诗人在特定情形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体现了手法的技巧。
竹 里 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独自闲坐幽深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悠闲自在,自得其乐。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赏析:诗人在心灵澄净与竹林,月光所具有的清幽景色相应的情况下而运笔成篇的。幽篁、深林、明月是静,独坐、弹琴、长啸是动,动静结合互为影响,妙手天成实在是独具匠心。短短四句,抒发了安闲自得之情,并使外景与内情交融无间,融为一体。
莲花坞
(唐)王维
日日采莲去,洲长多暮归。
弄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
译文:每日去采莲子,只因洲长而常常到傍晚才能回来。撑篙时不要溅起水花,只怕弄湿了红红的衣杉。
赏析:这首诗写江南采莲的情景,诗人通过对采莲场景和采莲女的心理描写,把江南的秀丽和采莲女的娇态写了出来,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译文:在这个寂无人声的地方,芬芳的桂花轻轻飘落,静静的夜晚,使这样的山林更加空寂。月亮升起,惊动了正在树丛里栖息的山鸟,它们清脆的叫声再空旷的山涧中传响。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春天山林美丽夜景的诗,诗人用花落、月出、鸟鸣等活动着景物,突出的显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静,取得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效果。
田 园 乐
(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译文:挑花的花瓣上还含着昨夜的雨珠,雨后的柳树碧绿一片,笼罩在早上的烟雾之中。被雨打落得花瓣洒满庭院,家童还未起床打扫,黄莺啼鸣,山客还在酣眠。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作者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诗人由景生情,令人回味无穷。
李白(701——062),字太白,四川江油人(祖籍在甘肃),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史称(诗仙)。为诗横绝一代,与杜甫为唐代诗坛并峙双峰,世称“李杜”。其诗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富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其诗众体长,尤其与乐府及七言歌行,七绝与王昌龄齐名,被誉为“神品”。
静夜思
(唐)李白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窗前一片皎洁月光,好象地上一层白霜。抬头遥望天上明月,低头思念自己家乡。
赏析:后人评此诗是说它信口而成,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中从“疑”到“举头”到“低头”,通过月如泻银,似露似霜,悄没声息又栩栩如声地勾画出一幅生动形象的夜思乡图。
一年级校本教材
东
方
红 学
校 2015、3
第三篇:一年级校本总结(模版)
校本教学工作总结
转眼间,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学期又将过去。回顾这一学期,在领导的关心、同事们的帮助以及自己的努力下,我认真地完成了一年级(4)(5)(6)班校本教学工作。在此,将本学期的校本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回顾
(一)精心编制教材内容,提高教学水平
为了有效促进校本课程有序运行,健康发展,在学期初依据新课 改有关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理论,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一步 完善了校本课程实验教材的内容。本学期主要从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文明礼仪教育、安全知识教育进行教学。
(二)在教育教学上,探究方法,严谨执教
1、注重课堂教学研究,探究校本课程教学方法
把学生教好,让学生成功,是每位教师最大的心愿、最高的荣誉。作为一名校本课程教师,最紧迫的问题是具有新的教学理念,立足课堂,加强校本课程教法研究。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更快地掌握礼仪的基本内容,就不能使用单一的说教法,教者不但要探索教法,还要注重方法的总结和积累。在备课中,力图体现校本课程的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体验性,把语文、数学、科学、美术课、音乐等整合进校本课程,围绕“影视文化、礼仪文化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有的课堂让学生观察写话,品析优美的文章,有的课堂让学生想象绘画,有的课堂让学生歌唱,欣赏名曲,有的课堂让学生表演一个情景。
2、注重学习,严谨执教
对于课程改革环境下的教师,光有一桶水是不够的,应该不断补 充,成为拥有“自来水”的新型教师。在工作中,我深知学习的重要 性,抓住一切机会认真学习,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 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校内,虚心、主动地学习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 段,抓住学校安排听课的机会,虚心学习,不耻下问,及时消化,吸取别人的精华,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在这一学期中,我不仅在业务能力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不足之处
(一)本课程的教学与其他课程整合得不够理想。
(二)部分孩子的学习习惯不太好,有待于进一步培养。
三、今后改进的方向
(一)改进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喜爱上校本课。
(二)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文明礼仪教育。
(三)加强课程间的整合,提高校本课程学习的实效性 总之,在这个学期的工作当中,有收获也有不足。今后我将继续更新观念,努力提高教学效果,争取做到更好。
第四篇:一年级校本研修总结
个人校本研修总结
因为有收获,所以在前行的道路上才会兴致勃勃,在接受盘点的时候才会问心无愧,我愿意打开我的行囊与大家分享我在校本研修路上的苦与乐。
一、思想表现
在校本研修期间,本人是以积极进取的精神去完成这次任务的,我相信任何的收获都离不开辛勤的付出,校本研修是我们提升专业水平的平台,也是把知识转化为力量的平台,只有在校本研修中认真实践从培训院学到的理论知识,我们的进步才能与日俱增,我之所以去学习是因为我渴望进步,进步还需要在一步一步的扎实的教学实践中去实现,我很珍惜这次校本研修的机会,即使会遇到困难,也在所不辞,即使很辛苦,也不埋怨,不退缩。为确保研修任务的顺利进行,我一开始就制定了研修计划,在研修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计划来实施,不管是个人的任务还是小组的任务,我都积极参与其中,尽最大的能力去完成,从不因为私事而耽误研修的进展。
二、团队共进
校本研修是集集体和个人的智慧的修行之旅,要做到带动一方的教育,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只有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才能达到一定的目的。我们的队伍不是很庞大,但大家是同心协力的,每次的集体活动都不可缺一,我当然不会拉队伍的后腿,在团队活动中,我从不迟到或早退,与组员认真商讨每次的活动方案,并主动承担组里难度大的任务,每项任务的落实都很得力,我作为主讲的两次校外公开课都得到了所有组员的帮助,集体备课,集体评课中进行了智慧的碰撞,给我明亮的火花,这火花不能照亮天和地,但能照亮一间教室,一个课堂,也照亮我的心,能在这个集体中找到灵感,收集智慧,是我的幸运。
三、个人发展
(一)听课评课 作为一项校本研修的基本要求,听课评课是我的研修中最平常,最频繁的一项工作。每周八节听评课记录,我都按时完成,整个研修阶段听评课共97篇。听评课除了在本校进行,还在校外进行。
(二)公开课
公开课是提高专业水平的最有效的途径,因为只有你真正经历课堂教学的磨练,才能发现许多预设的完美是与你的课堂没有交集的,从而更能深刻地让自己习得经验教训,成长起来。公开课的剖析是促进专业成长的良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众多听课的老师对你的课堂提出各种各样的意见或建议时,你会感觉有很多的失落,但也会有更大的欣慰,因为你会从中得到改进的方法。我的公开课是经历着这样的过程的。但我没有因为要承受失落而放弃,而是想获得欣慰而坚持。
(三)及时反思
“学而不思则罔”,我每上完一次公开课,都会静下心来对自己的课堂来一次深刻的反思,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课堂调控,师生互动,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去进行反思,并认真地做好记录,作为以后的教学经验来储存。
(四)在线研修
在线研修是最方便最快捷的研修学习方式,在一个平台上,我们可以跨越时空交流经验,获取知识,交流环境轻松自在,我很喜欢这样的研修方式。在校本研修阶段,第五期提高班的在线研修也搞得如火如荼,我每次都积极地参加交流研讨,不管是自己认同的观点还是不认同的观点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也得到了其他热心人士的跟帖,非常之兴奋,在在线研讨的平台上,我不仅能表达自己的心声,更大的好处是吸取了其他老师很多有用的经验。
(五)个人读书
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能量,我深深体会到读书能给我增添乐趣,能扩大我的视野,能充实我的生活,能指引我的从教之路,因此,我在研修期间也用心品读着一些教学专著,其中精读的书有《爱的教育》,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刘良华的《教育自传》,并写了读后感。
(六)教研论文
在研修的过程中,我们接受别人的建议,反思自己的做法,积累了一点经验,虽然浅薄,虽然不成熟,但能用一点笔墨把自己的观点记录下来也算是一项成果,我结合自己在校本研修实践中的经验,融合在培训院学得的理论知识和跟班学得的综合知识,写了两篇研修论文,分别是《情景创设与有效教学》和《以校本研修为平台,实现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点滴思考》。
(七)博文发表情况
为了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我在研修过程中也认真地记录了我的具体情况,把自己的学习心得写成博文上传到博客上去,其中有教学后记,读后感,教学论文,杂文小记,诗歌,集体活动过程等内容,研修期间的原创作品累积32篇,博文被阅读3000多次,被评论300多条。我不仅积极撰写博文,还用心去浏览别人的博客,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作品发表评论,我所发表的评论有200多条。
(八)基本功训练
不可不承认的是,在多项任务的压力下,我对基本功的训练没有那么用功,粉笔字只是在课堂上书写时才当作练习,钢笔字在家里也只是偶尔才练几次,但我觉得我的硬笔字应该不会那么差,这跟以前在校时打好的基础是分不开的。普通话的训练并没有很好的坚持下来,刚开始很认真地练,读单音节双音节和老师发下的美文,也曾背熟了一两篇,后来因为任务的繁重就渐渐放一边了,背熟的美文也已遗忘,所以普通话的训练是不充分的。
四、期望和憧憬
经过三个月的研修学习,我深深感到自己在教学上有着很大的不足,也感受到教育的复杂,我会一如继往地把自己的汗水洒在教育这片热土上。
第五篇:校本培训总结一
镇江实验学校校本培训总结2008、6
我校在2007-2008第二学期开展“校本教研”工作中,认真贯彻“校本教研”的三个基本要素,多方结合,建立和逐步完善“校本教研”制度,从思想上提高认识,行之有效的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现将本学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引领。
要提升自身的素质和学养,必须开展校本研训,并且是加大强度持续性地开展校本研训。要开展校本研训,首先就是端正研训的思想。
1、学校领导用讲座培训教师。
我校有由有一支年富力强、业务过硬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队伍,在这支队伍中有2名镇江市级学科带头人,4名镇江市级骨干教师和12名区级骨干教师,他们在各自的业务领域取得突出成绩,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都能通过各自的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讲座。本学期刘金华校长做了《今天我们如何备好一节课》的专题讲座,宦方霞主任做了《怎样上好复习课》的专题讲座,史慧萍主任做了《教师小课题研究的实践》的专题讲座。
2、骨干教师用课堂引领。
教研的效果如何,通过课堂来反映,教师的收获如何,通过课堂来体现。教师的面子,是学生给挣的;学校的面子,是家长给挣的。学生的发展,就是教师的成功;教师的发展,才是学校的成功。我校的教研思想,课改思想,首先由骨干教师来体现,体现在每一天的每一节课,体现在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家庭。我校骨干教师能够用课堂说话,用自己的学生说话。本学期学校成功举办了第二届“相约润欣”大型教育教学活动,一共开设了23节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展示了我校骨干教师的风采。
二、制度保障,让理念有着落的平台。
围绕“促使教师全员发展”这条主线,我校从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两大方面入手,修订、增添了各项规章制度和实施办法,使新的教育管理思想变成可供操作的的制度,使课程改革的思路明明白白地凸现在教师面前。如“骨干教师考核方案”,“班主任工作月考核制度”,“优秀教研组教评选制度”,“年终考核制度”,“拜师结对制度”,“课题实验管理制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等。这些制度和办法,从点到面,从量到质,从过程到结果,形成一套全新的教师管理评价系统,为促使教师在岗位上获取自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总结反思,让教师听到成长的声音。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策,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我校不但重视教师教学工作的反思,还重视学校管理和班级管理工作的反思,不但重视教师专业的发展,还重视各级管理人员的专业发展,体现“学生的发展就是教师的成功,教师的发展才是学校的成功”的办学管理思想。
1、通过交流的课堂来反思。
本学期我校教师每年听课听报告(主要是校内教师授课)的节数均30节以上;分管教育教学的领导每学期达40节以上。学校承担市级小学毕业班研讨活动、“相约润欣”等活动,派骨干教师上观摩课。我校青年教师与学校骨干教师签订拜师结对合同,师徒一起研究课堂教学;在一些活动中,我校教师执教的课堂教学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同时也较大程度地促使全体教师对自身课堂进行反思,从而促使骨干教师更加成熟,年轻教师快速成长。
2、通过“教育反思”来反思。
自参加新课程实验以来,教育反思开始在我校出现,主要是针对各种教育教学现象,结合当前的教育思想,以此来体现“教育给了我教育的眼光,我用它来发现教育”的校本研训思想。教师们从积累教学现象、积累自己的感受、积累自己的思考开始,将自己有价值的一粒粒“珍珠”穿起来,变成一条美丽的项链,一学期来,教师在省
级各级各类杂志、报刊发表论文达10余篇,在镇江市第十四届教科研评比中,我校有65位教师获奖;在镇江市电教论文评比中,我校有45篇论文获奖。
四、创造条件,让研训迈上新的台阶。
1、提供研训的时间。
在教师任课安排上,语文教师基本实行单人单班单科制度,综合学科教师基本实行专业化,数学教师任课教师的周课时量不超过14节。这样,为校本研训提供了时间的保障,为保证学习的时间,每周组织政治、业务两次学习,并把出席情况列入教师日常考勤中,与考勤奖挂钩。
2、拓宽交流的平台。
我校与教研室、教师进修学校等保持着良好的业务交流和学习的关系,建立起畅通的研训网络,不断创造条件为教师成长提供以下多层次的研训平台。有学校学科组策划组织,供本校教师为解决自身问题和困惑的研训平台,如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等,是我校教师成长成熟的主要阵地,周周有活动,年年有重点,人人有提高;有学校教导处策划组织,供本校教师为校外同行交流和展示研训成果的平台,本学期我们安排了2位数学赴连云港灌云县支教,还安排了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分3次去韦岗小学送教。有教研室或教师进修学校策划组织,如骨干教师培训班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参与,加速了我校骨干教师的成熟,为构建我校名师工程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还有一些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本学我校派出学习的教师有10多人次,这些活动更是拓展了教师的眼界。
通过本学期的工作,使我们深深感到:校本培训是提高全体教职工服务质量的必由之路,是提高教师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是体现学校发展与教师发展思想的必由之路,是全员培训、全程培训、全方位培训的必由之路。但是我们学校关于校本研训的做法仍然属于探索状态,还没有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研训思想离实现课程改革六大目标的要求还相距甚远,学校进一步发展的工作还十分艰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