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4课《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4课《秦兵马俑》 教学目标:
1.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2.学习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3.学习作者在观察基础上,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理解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材简析及设计理念 :《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再现了中华民族一段强盛辉煌的历史。课文看似描写简单,实质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教学中如果仅仅通过课文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来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似乎有点难度。因此本课的教学我充分地运用我校网络资源,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直观的情境,为学生感悟文本语言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的教学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教学时,避免枯燥的讲解,让学生充分地诵读、充分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课文的语言,领悟文章的特点,使学生受到情感的感染和美的熏陶。教学过程:
直接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秦兵马俑这篇课文,你们知道秦兵马俑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方面的内容?(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抓住文章中的重点句,从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二、探究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1.自由读第2自然段,找一找文中的哪些句子让你具体感受到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文中用什么方法写出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读了这些句子你有什么感受,联想到了什么? 学生读后交流汇报。
2.出示“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课件,让学生有直观的了解。3.学生感情朗读课文,体会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设计意图:走进文本,品读语言,在学生感受的基础上适时的点拨、启发、引导,提供网络资源,让学生走进意境,构建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的意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大量的图、文资料中全面感知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三、探究秦兵马俑类型众多,姿态不一
1.师:是啊!秦兵马俑在我们的眼前出现的规模是如此的宏大,是不是就凭这可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了呢?课文还写了秦兵马俑的什么?谁能迅速告诉老师? 2.找出文中的过渡句,体会其作用
3.请同学们自由读4——9自然段,说说文中列举了哪些兵马俑类型?(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马俑、)
4.出示这些俑的课件,引导学生描述其姿态,再对照课文品读感悟。
5.引导:这么多的兵马俑竟找不到两个相同的,真是太奇妙了!我们一起走近兵马俑,仔细端详这些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兵马俑。大家认真阅读,仔细观察图片,然后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多读一读,最后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它既是理解课文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感。由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的喜好不同,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等特点不同,各有各的可爱之处,学生的选择就会有所不同,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自主选择,把课堂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宽松民主的气氛中生动活泼地发展。)
四、探究兵马俑的神态各异
1.引导过渡: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你会发现它们神态各异。引读第十自然段,兵马俑有的-----,好像-----;有的----,好像----;有的----,好像----;有的----,好像----;走近----,似乎----。2.读后师引导说让我们近距离地再看一看,然后反复诵读。
3.看课件,观看兵马俑的各种神态,然后仿写句子。兵马俑有的----,好像----(设计意图: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在这一环节中,我依然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同时通过仿写句子,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了语感,既丰富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创新精神。)板书 14秦兵马俑 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第二篇:五年级语文《秦兵马俑》
秦兵马俑(第1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课前能够通过“百度搜索”,搜索出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重点词语意思,从而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
3.能用文中的语句概括兵马俑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难点:把握文章脉络,理清课文层次。
一、学情调查
1、检查网络搜索的情况,让学生说一说下面词语的意思。拱形 靴子 模拟 惟妙惟肖 若有所思 擎着 军吏 铜戈 所向披靡 战车千乘
2、让学生根据“百度搜索”搜集的知识说一说有关秦兵马俑的知识。
二、学习板块
(一)(一)合作探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脉落。学习导引: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不多字、不少字、不读破句、不随意停顿,难读的地方自己多练读几遍。注意“乘”不同读音表示的不同意思。
2、练习正确流利地课文。
(二)展示交流:
1、交流字词学习情况。
2、朗读课文(相机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三、学习板块
(二)(一)合作探究———指导写字,完成习字作业
1、引领学生仔细读字,体会字的间架结构。
2、重点指导:擎 戈
3、学生完成习字作业,教师再有针对性地指导。
(二)展示交流:
四、学习板块
(三)(一)合作探究———概括特点,划分段落。学习导引
1、默读全文,思考:文中的哪个词可以概括秦兵马俑的特点?
2、练习将课文分段,并说出划分的理由。
(二)展示交流
1、在文中找出最能概括兵马俑特点的句子,朗读。
2、划分段落并说说依据。
五、学习板块
(四)学习导引 :
1、默读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举世无双”、“享誉世界”是什么意思?这两个词说明了秦兵马俑的价值怎样?
2、展示交流:
指导朗读,抓住“举世无双”、“享誉世界”体会秦兵马俑的珍贵历史价值,以及为拥有这样的历史文物的自豪之感。
六、达标检测
《学习手册>第一、二题。
七、总结提升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还有哪些问题或者困惑?
八、板书设计 秦兵马俑
擎 戈
举世无双 享誉世界
九、教学反思
通过“百度搜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宽了学生学习的渠道,丰富了学生学习的知识面。本课通过课前的网络搜索作业,使学生对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有了很深的认识,并且对文中出现的生词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些对新课的进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网络搜索也赋予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习不再是老师牵着学生走,而是学生主动去查询了解掌握,并到课堂中展示。
第三篇:四年级语文下册 14《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鄂教版
14《秦兵马俑》
教案背景:
1.学科: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2.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人民无穷的智慧。
3.课时:两课时
教学课题: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会写、会用这些词语。
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文章中的细节描写。3.能用自己的话介绍秦兵马俑。
4.初步对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和本表达特点进行体会、进行揣摩。
情感教育:
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领会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体会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状物类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再现了中华民族一段强盛辉煌的历史。教学方法
1. 教法:以默读为主,同时穿插浏览、自读、齐读、有选择的读,在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感悟、交流。
2. 学法:在教学秦兵马俑的三大特点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学习。
教学准备:
教师:相关的文字课件,图片等。学生:1.预习课文,认识生字词语。2.查阅有关秦兵马俑的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感受秦兵马俑的特点。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的文化。
一、导入课题,激发情感
1.同学们,祖国60华诞国庆大阅兵大家观看了吧,那真可以称为雄壮之师、威武之师。你们见过一支地下的军队吗?这是一支“举世无双”的军队,它在地下沉睡了2000多年,于1974年苏醒了,它就是秦始皇陵墓的陪葬。见过它的人,都好似穿越了时空隧道,将人们带到了秦朝的古战场。它一出世,就被誉为“世界的第八大奇迹”。(课件显示图片)。
2.板书课题。
“俑”就是古代殉葬用的人形或兽形物,多为木制或陶制。二.初读感知,走进“奇迹”。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秦兵马俑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3.自在读书的时间,老师巡回指导,并进行个别指导。4.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
(2)指导读好课文中的长句。
5.交流: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尝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三.感受类型,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第4到9自然段,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
2.同学们,兵马俑不仅类型众多,而且形象也十分鲜明,好好欣赏吧。(播放课文录音)
(1)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将军俑,谁愿意读一读描写将军俑的段落? 作者抓住将军俑的哪些方面来写的?(外貌和神情)(找出外貌描写:身材魁梧,头戴金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找出神情描写:神态自若。)
通过对将军俑的描写,你感觉这位将军是个怎样的人? 你能把这些通过深情并茂地朗读表现出来吗?
(2)将军俑是这样的形象,那么武士呢?他们又有什么特点?读一读描写武士俑的段落,找出他们的特点。
再把将军俑和武士俑作比较,看看他们有什么区别。
(3)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马俑也各具鲜明的个性特点,让我们好好读一读,看看图片,用心去体会。
(4)学生讨论交流,评议。
四.学习生字词。1.出示本课生字,认读。2.分析字形,指导记忆。3.出示新词,理解词义。4.积累运用词语。5.指导书写。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2.积累本课的四字词语。3.写一段话介绍兵马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的特点。
2.展开思维想象兵马俑的宏伟的气势和鲜明的任务神态,感受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生字词语。
2.介绍你写的秦兵马俑的有关知识。
二、再读课文,整体把握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兵马俑的?
会读书的孩子,总是善于发现。文中有一句话概括了全文,找一找,划下来。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个句子一方面介绍了规模宏大,另一方面介绍了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是的,兵马俑大到整体的军阵阵容,小到个性鲜明的各类型兵马俑,都是举世无双、绝无仅有的。)
三、学习“规模宏大”部分
1.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从哪些字眼能体会到规模宏大?抓住它,想象气势,然后读出来。
2.汇报:“宏大”就是宏伟壮观,气势磅礴。作者是怎么介绍的?
预设一:抓住数字体会宏大。
⑴面积大:“20000平方米,相当于50个篮球场那么大。”
如果对篮球场还有些陌生的话,与我们的教室相比照,教室约50平方米,那么相当于多少个?(约400个教室)
数量多:“近8000个”“6000多个”组成巨大的长方形军阵。
(同学们,用数字来说明是说明文中常见的,但我们读的时候,别让它一晃而过,也应该让它和我们熟知的事物比照一下,就更能体会到它的宏大了)
⑵请同学们强调着数字来读一读,读出气势来。
预设二:巨大的拱形大厅整体的阵容
(1)通过“巨大”这个词语,可以体会到规模宏大。
⑵出示图片,身临其境。
随机了解:什么感受?(浩浩荡荡威风凛凛震撼)
⑶出示文字,指导朗读:
“走进大厅,站在高处鸟瞰……真像是当年秦始皇统帅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似有千军万马铺天盖地而来之势。)
四、学习“类型众多,个性鲜明”部分
1.课文介绍了几种俑?(课件显示)
补充:据资料介绍,光军吏俑就分为高级军吏俑、中级军吏俑和下级军吏俑;士兵俑又分为骑兵、步兵俑、车兵俑等,书上的插图叫跪射俑,还有叫立射俑,真是“种类众多”。
小结:同学们,查阅资料,掌握更多的资料对于我们学习课文、深入理解会有更大的帮助。
2.秦兵马俑的魅力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取胜,更在于它那“千人千面”的雕塑艺术。课文中说他们“个性鲜明”。
“个性鲜明”,“个性”是指性格、气质。这些俑不能动有不能说,你怎么能感觉到他们不同的个性?(通过他们的神态可以感觉到)
出示课文第8自然段。
边读边想象兵马俑的神态、动作,选择一个读给大家听。
出示句子,去掉“好像”的后半句,进行比较。体会在描写时联想的作用。
师生合作读,师读前半句,生读后半句。感受联想的表达效果。
这一段有个表达方面的特点,即:先写了作者的所见,之后又加入了作者的联想,正因为有了联想才让我们读课文时,觉得兵马俑像活了一样惟妙惟肖,似乎有了盔甲之寒,有了肌肤之温,有了一颗砰然跳动的心脏,有了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神。
五、引读最后一段升华感情
1.以引读的方式: 怪不得,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是因为(文章最后一段)。
怪不得,它举世无双,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是因为(文章最后一段)。
秦兵马俑的经久魅力在于它雄浑博大的宏观场面,在于它栩栩如生的精雕细刻,让我们共同赞颂:(文章最后一段)。
2.小结:推荐大家看一本书,名为《苏醒的地下军团》,你会了解更多的秦兵马俑的情况。
板书设计:
秦兵马俑
举世无双 规模宏大(列数据)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举例 联想)教学反思:
首先,我采用直奔中心段落的教学方法。抓住全文的中心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展开教学,迅速理清文章的脉络,采用多种方式对“神态自若”“擎着利剑”“惟妙惟肖”等词语进行深敲细酌,逐一品味,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受语言文字的生动和准确。
其次,在朗读上多加指点,读中感悟,加深学生对看了文的理解。书声朗朗的课堂显得情趣浓浓。教学中,我还在点拨、过渡的语言上做好推敲,让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学习语言。
第四篇: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将相和》 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将相和》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好词句。
2、了解课文内容,概括故事小标题,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顾大局、爱国和大将军廉颇知错能改、顾全大局、爱国等优秀品质。
4、有感情朗读课文。
学习重难点:
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通过人物的言行感受人物形象。
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
导学提纲:
一、我能正确、流利地把课文读四遍。
二、我能正确地把这些词语语写两遍:
召集、商议、后退、强逼、隆重、典礼、宾馆、鼓瑟、约定、胆怯、拒绝、能耐、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
三、我知道:
(1)“将”和“相”分别是谁?(2)“和”的意思是什么?(3)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我能从文中找到合适的小标题。
四、我喜欢:
我喜欢的人物是()。我能从文中找出喜欢他的理由?(可以用横线在文中划出来,能写出自己的感悟就更好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板书课题。
2、从课题上你都知道了什么?
(1)“将”和“相”分别是谁?(注意纠正“蔺”“ 相”的读音)(2)理解:“和”,就是和好。(3)根据题目指名简单概述课文主要内容。
3、认读词语
(1)读生词,点一下“荆”(2)了解“璧,注意“璧”字的写法,找出有关的句子谈和氏璧的价值。(无价之宝。十五座城——价值连城)瑟,缶”图片(3)出示上大夫,上卿
4、这篇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
(1)指名用简短的话讲一讲每个小故事。
(2)引导理解“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的意思,三、细读品味人物
1、同学们,将与相你们佩服哪一个?
2、请大家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段,找到佩服的理由来说服
对方。也可以把理由在相关的句段旁边写一写(师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
4、展示。
引导交流佩服的理由:
(1)预设佩服蔺相如的(胆识过人、机智勇敢、随机应变、勇于牺牲、英勇无畏、足智多谋„„),引导理解的内容:
完璧归赵
①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送块璧,就这么难吗?难在哪里?引出故事背景:战国时期,七国争雄,秦国最强,进攻其他国家。
蔺相如敢于带着和氏璧到强大的秦国去,蔺相如怎么样?胆识过人和为了国家的利益置个人安危于度外的勇于牺牲的精神。这样的人的确让人佩服。
②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理直气壮”的理解。注意“强逼”的读音。
引导学生由这句话谈佩服的理由:蔺相如敢以命保璧,他多么勇敢。
读这句话,读出“理直气壮”的语气来。
③到了举行典礼那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
蔺相如即将面临被秦王杀头的危险却能大大方方地说,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啊?(勇敢、坦然、沉着、无惧无畏)
④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引导:从“小毛病”的“小”字来体会蔺相如的机智聪明,借机要回和氏璧。
“渑池之会”
①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秦王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敲了一下缶。
蔺相如为何拼命地坚持要秦王为赵王击缶?
通过蔺相如的言行,由此你佩服的是什么?(为了国家的尊严,以命相逼,勇敢、爱国。)
在这场没有刀光剑影的斗争中,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吃亏了。再说,赵王是秦王叫他鼓瑟的,而秦王是被蔺相如逼着击缶的,秦王和蔺相如身份不一样,要求对方的方法也不一样,可以说赵国占尽了上风。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负荆请罪”蔺相如爱国、宽容大度
蔺相如怕见廉颇,怕得如同“老鼠见了猫”,你还佩服他吗?那他心中想的是什么?(为赵国的利益,将相要和)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胸怀宽广,多么爱国的相啊,怎能不佩服这样的人?
大家读一读蔺相如对手下人说的话。
指名读。引导体会: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这是个什么句子?能不改变意思把这个句子换个说法吗?指名试一试。
假如你是一名随从,你怎样将这句话转告廉颇?同桌两个试一试。指名转述。(2)预设佩服廉颇的,引导理解:廉颇英勇善战、知错能改,爱国。
①“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谈“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意思? 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概括?(战功赫赫或英勇善战)
课文哪儿也表明了廉将军的英勇善战?(渑池会上,秦王知道廉颇驻守边境,他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
②“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的头上去了。”读一读,想象一下,廉颇说这话时什么语气?(看不起、很生气)来读一读,体会体会。把廉颇那种不服气的感觉读出来。(读书,能体会到其中含着的感情,看来你们很会读书)
③廉颇负荆请罪的句子。
说廉颇负荆请罪,他认错的态度?
他知错就改的原因有几个?(廉颇听了蔺相如顾全大局的话。他也为国家利益着想顾全大局,有爱国的思想。)
引导想象:廉颇负荆见了蔺相如会怎样说?蔺相如又会怎么说?指名扮演试说,注意要根据人物的性格来确定人物说话的语气。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一起演一演三个小故事。
四、课堂小结升华情感
同学们,没有蔺相如的宽容大度,就没有廉颇的负荆请罪;没有廉颇的负荆请罪,就不会有将相的和睦团结。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同样,和则国家强。
五、拓展延伸
1、正因为“和”的可贵,这段历史被传为千古美谈。(1)有人写对子称赞蔺相如:宰相肚里能撑船;同学们能以廉颇的行为对出下联吗?---------------(将军背上可负荆;将军背上可插荆)
(2)《将相和》选自司马迁的《史记》,《史记》那可是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大家请看课后资料袋,齐读。
《史记》是我国史学史上一座丰碑,司马迁也赢得了“中国史学之父”的美名。书中有很多生动的故事,有形象的人物治水的大禹,诗人屈原、霸王项羽。有帝王将相的故事,有游侠的故事,有刺客的故事„„说到这你想读吗?
出示:“负荆请罪”部分的原文。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读读看,写的是哪部分内容?与书中语言对比,你有什么感受?是呀,吃饭大家都追求原汁原味,因为味道好,营养高。同样,读名著,也应读原著,原汁原味的著作同样会给我们阅读快感,是我们的精神大餐。
六、小结。
历史上,秦国最终是统一了中国,也就是说:赵国仍然没有避免灭亡的命运。这是怎么回事呢?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阅读《史记》或其他历史书籍。
(设计理念:从《将相和》这一名篇引导学生读名著《史记》。)
板书设计:
将相和
廉颇
蔺相如
完璧归赵
英勇善战
渑池之会
机智勇敢
知错就改
负荆请罪
顾全大局
爱国
第五篇: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桥》教学设计
关注文体
指向表达
——《桥》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教学准备: 课件多组;音乐
一、交流文体,初识小说
师:同学们,听说我们班的同学都特别喜欢读书。老师想知道你们最近有没有读过小说?说说吧,都读了哪些?
(生:我最近看了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白象家族》,章回小说、魔幻小说、历史小说、武侠小说等等)
师:老师和大家一样,平时也很喜欢读小说,今天我给大家准备了一篇很特别的小说《敲门声》。(课件出示: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请一位同学来读给大家听。
师:看你们满脸惊讶,为什么感到惊讶? 生:地球上为什么会只剩下最后一个人呢? 生:只剩最后一个人,为什么门外会响起敲门声? 生:我感到恐怖。师:还有什么疑问?
生:既然是一篇文章,怎么会这么短?
师:看来这篇小说留给大家的疑问、悬念很多。像这么短的小说它有个名称,叫-------生:微型小说。
师:是的。根据篇幅的长短,我们可以把小说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微型小说又叫小小说。(课件出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
二、梳理情节,感知内容
师:那么小小说在表达上都有哪些特色呢?今天我们就继续走进小小说《桥》,一起来了解一下。
生:(齐读课题)桥。
师:还记得吗?桥的主人公是谁?(老汉)请同学们默读课文7----23自然段,找出直接描写老汉的句子,待会我们一起交流交流。开始吧!
(幻灯片出示:
1、边读边画出描写老汉言行的句子
2、用一个词或一句简短的话写写你的感受。)
三、品味言行,丰满形象
1、指生读画出的句子。
2、品读交流
我们先来看这组句子,出示句子:(幻灯片2):
(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师: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临危不惧)
师: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体现老汉的沉着冷静?“一座山”——镇定如山是冷静。
师:还有那个词?老汉不说话(盯),师:老汉盯着人群,他想用这样的眼神告诉人们什么? 师:一个“盯”字,我们走进了老汉的内心。(2)交流继续。
(幻灯片3):出示:老汉沙哑的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师:谁来读读这组句子?“沙哑的喊话”这是老汉的什么描写?(语言)
师:你们发现老汉的语言有什么特点?(短---简洁)师:老师把老汉说的话改一改,(乡亲们,这座木桥很窄,也不够牢固!大家千万不要拥挤,排成一队按顺序过桥。如果你是共产党员请排在后边,让普通老百姓先 过去。)
师:你觉得哪种写法好?为什么?(情况危急,不容废话。)师:我们应该怎样读这样的语言?谁来试试?(掷地有声、斩钉截铁)
师:真好!读着读着,一个果断指挥的老汉就立在了我们眼前。
(3)洪水越逼越近,越来越深,此时此刻,唯一的生机就是……对,走过桥就有了生机。可是……(幻灯片4出示: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谁来读这个句子?句中老汉的那个动作最让你感动?(此处应该有掌声)这一“揪”,让你感受到了什么?他揪的、吼的是谁?(——他的儿子)老汉这一揪多儿子意味着什么?(死)对村民呢?这一揪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汉?
(引导,板书:公正无私)
师:同学们,假如这一揪,或多或少的让我们感受到了作为一个父亲的无情,那么接下来
(4)(幻灯片5):出示句子: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师:从这一个“推”字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老汉很爱自己的儿子)(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推给儿子,这就是父爱如山呢孩子们!板书:父爱如山)
师:我们抓住老汉的语言、动作、神态,感受到老汉的大公无私、舍己为人。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个语言的秘密,老师认真数过,课文只有短短的511个字,却有27个自然段,语句都非常——(板书:语言简洁),师:语言简洁是小小说的突出特点。其实,课文还用同样简洁的语言描写了暴雨、洪水。
四、关注洪水,领悟写法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洪水的句子!(学生读找)
2、汇报交流
(1)师:(生逐句读画出的句子屏幕出示)哪一组句子最能突出小小说语言简洁的特点?
生: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师:这句话让你感受到了什么?(雨急、雨大)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师:还有哪个句子也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生: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这个句子把“山洪”比作“像一群受惊的野马”。
师:作者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这可怕的洪水?(拟人)谁来读读拟人的句子?(每人一句)
师:屏幕上出示的是我们刚才交流的句子,谁愿意连起来给大家读读?(指优生读)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5)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6)水,爬上了老汉的腰。
师:他的朗读让你看到了怎样的洪水?(心惊肉跳、汹涌澎湃、惊涛骇浪、浊浪滔天···)
师:洪水越逼越近,越来越猛!我们一起看(播放洪水视频)如果是你面对着这样的洪水,你会怎么样?我们再来看洪水前的老汉。
(幻灯片7出示:
(女)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男)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女)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男)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女)水,爬上了老汉的腰。
(男)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师:我们合作着读读,女生来读洪水,男生来读老汉的表现。师:此时此刻,我们再来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么可怕的洪水?(指生说)
生:这样写更能体现出老汉在危急时的先人后己。生:用洪水衬托老汉的镇定。
师:你们真厉害。已经总结出了小说的又一大特点-----环境衬托。(板书:环境衬托)至此一个血肉丰满的老汉形象真实的呈现在了我们面前。接下来让我们继续走进文本。
师:找一找,文中的哪处描写,让你对老汉的崇敬之情达到顶峰?让我们情不自禁的想潸然泪下。
师:为什么作者直到结尾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 生:增添了文章的神秘感。生:这样可以吸引我们读下去。
师:就像课前我们读的《敲门声》,结尾有悬念,意味无穷。板书:巧设悬念)
生:齐读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课件出示:课文后四段)
五、拓展文本,学法迁移。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生:我今天才知道原来还有小小说这种文章。
生:我知道小小说有很多特点,比如:语言简洁、环境衬托、结尾巧妙。师:接下来我们一起阅读王愿坚的小说《七根火柴》。继续领悟小说的特色。谁来读读助学提示。助学提示
1、画出文中人物外貌以及言行描写的语句。在你最受感动的地方做做批注。
2、想一想环境描写在人物刻画方面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师:你画出了那些让你感动的语句?透过这些描写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无名战士?(生畅所欲言)
师:合作者交流着,无名战士那大公无私,忠于革命的光辉形象已呈现在我们面前,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作者把人物置身到了怎样的环境里?(指生读环境描写的句子。)
师:这是怎样的草地环境?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
师:作者为什么要将人物置身在如此荒凉、如此恶劣的环境里?(指生回答)
总结:正像同学们所说,恶劣的草地环境使无名战士的形象更加丰满,更加鲜明。这正是烘托的魅力。
六、课外延伸,推荐阅读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阅读了两篇小说,他们虽然篇幅短小、情节简单,确给我们带来了满满的感动。下面老师再给大家推荐几篇小小说,一起欣赏。(课件出示小小说读)(1)最荒诞的小小说:有一个面包走在街上,他觉得自己很饿,就把自己吃了。(指生读)
师:大家都笑了,笑过之后有没有想过,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就是这个面包,常常为了欲望失去了自我。(2)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
有一个人从小双目失明,懂事后,他为此深深烦恼,认定是老天惩罚他,感到这辈子都完了。
后来,一位老师对他说:“世界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都是有缺陷的,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
他很受鼓舞,从此把失明看作是上帝的特殊钟爱,开始振作起来。若干年后,当地传诵着一位德意双馨的盲人推拿师的故事。
师:这篇小小说告诉我们一个秘密:缺陷也能与芬芳同在。最后一篇小说的名字就叫《秘密》。
村里有个孤儿叫Nasa,经常奔跑高呼“不好啦~外星人要来啦~”,尽管村里连根外星人的毛都没出现过。乐此不疲的Nasa有个秘密,他是个超能力战士,每次外星人来袭都被他击溃了,次数多到数不清。而看到Nasa就会生气的村民们,其实也有个秘密,就是周末夜里,套上麻袋,扮外星人陪Nasa玩。
师:温情在秘密中流淌。有人说:小小说是惊鸿一瞥,是尺幅微澜,是九曲回声,是绕梁三日……课下请同学们继续走近小小说,领略他的非凡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