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艾青”诗歌大赛的诗歌——与艾青同行

时间:2019-05-15 01:06: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拥抱艾青”诗歌大赛的诗歌——与艾青同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拥抱艾青”诗歌大赛的诗歌——与艾青同行》。

第一篇:“拥抱艾青”诗歌大赛的诗歌——与艾青同行

与艾青同行

浙江省 金华市 环城小学 六(3)班 金涵予 指导老师:童银燕

让我们与艾青同行!去感受他心中的大堰河,去感受大堰河那深深的母爱!去理解艾青那深深的谢意。去欣赏他水一般的文笔。

让我们与艾青同行!他在诗中说:

“睡着的时候,只能幻想。而梦却在睡着的时候来访“

是啊!梦不是一场虚惊,就是若有所思!

让我们与艾青同行!听着黎明那悄悄的通知。早晨我从睡梦中醒来。

用力睁开眼睛,和艾青一起去听太阳的宣言:“我将带光明给世界,我将带温暖给人类!”

让我们与艾青同行!让我们与艾青一样,成为一块礁石,任凭他风吹雨打,微——笑^_^„„

第二篇:艾青诗歌的崇高美

艾青诗歌的崇高美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县人。艾青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以深递透彻的主题、激荡回旋的情感、雄伟壮美的形象、自由奔放的形式.显示出

一种令人鼓舞、发人深思、催人奋进的崇高美。我试图从主题、情感、形象、形式等方面对艾青

诗歌崇高美学风格及成因作粗浅的分析。

英国的罗吉·福勒认为主题“是一个灵活而有用的术语。主题作为显现诗歌美学风格存在的方式.其属性可直接显示出诗歌美学风格的相应形态.主题的深递透彻往往赋予诗歌一种崇高的羹。艾青蹦 社会的斗士 和“艺术的斗士”的姿态步入异彩缤纷的中国现代诗坛.他认为: 诗的思想力的丰富必须表现在对事物的本质的了解的热心与对于

世界 及人类命运的严肃的考虑上。” 他的诗继承和发扬了“五四 新文学的战斗传统 把观

熙生活的艺术视点始终对准为民族新生而奋斗的火热生活,把审美的情思倾注于对民族苦难 的咏叹和对光明的追求上,充满着鲜明的时代特点.洋溢着坚韧的战斗精神。主题的深邃透彻

显现艾青诗歌崇高美学风格。

艾青始终关注若农民的命运.将审美的视角触及到农村世界,将大众熟悉的农村生活、农

村人物加工提炼成艺术再现的的审美对象,描绘农村的凋敝和复苏.再现劳苦大众的沉痛生

薅、悲惨命运、深沉呐喊和果敢复仇 如果将《大堰河— — 我的杯姆》、《北方》、《旷野》、《黎明的通知、《献给乡村的 》等诗集j£缀起来,是一部中国农村发展的变迁史、一本中国农村农民生活的写真椠,记录着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不同时代的历史面貌和精神面貌。《大堰河 我的褓姆》诗 “ 哀伤的笔调诉说着 堰河痛苦辛酸的一生.深刻反映旧中国农村濒于破产的黑暗现实以及农民的悲惨命运。《北 ≥、《旷野》等诗记叙了日寇铁蹄践踏下北方农村原野的荒芜贫礴,南国乡村约寂寥衰败.诗歌笼 隹悲壮 C痛的艺术氛围中。《献给乡村的诗》等篇什缸述解放区新生活,呼唤农民。从沉睡 醒来 .抽出藏在套里的刀锋,去迎接“复仇的来临”。《欢迎三位劳动者》、《播各鸟集 等诗展忑解坡区的新面貌 表现了翻身农民的喜悦 反映了时代的巨大变迁。

艾青对农民命运的关注并 苍白的展示、无力的呻吟和悲观的叹息,现实苦难的沉痛和争

取解放的艰辛激发他诅咒、反抗黑暗社会的战斗豪情 《大堰河—— 我的褓姆》诗人 地主阶

级的叛逆”和 农民的儿子 的变态,“写给予这十不公道世界的咒语”。这种反抗精神在抗战

期的诗歌中表现得更加强烈.在《他起寮r》一诗中.诗人表现了中国人民面对侵略的历史性奋 起。现实是黑暗的,要变革黑暗现实.摧毁腐朽的社会制度,创建光明理想的社会,必须反抗战斗.而反抗战斗的前景必然。

总之,《墨于》一书实开中国论文之先河,确实属于中国论文的奠基之作。《墨子》一书中的 很多篇章,都为后人口头论辩和论文的写作树立了光辉的范例,并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墨子》一书传世后,方才有代表中国论辩文发展高峰的《苟子》、《韩非子》、《谏逐客书》等雄辩之

作.方才有战国末期苏秦、张仪之流纵横捭阖的辞辩家。墨子.不唯是先秦时期一个重要的思想

家.而且足中国古代史上第一个论文作者和论辩学家。今天,我们要研究中国论文的渊源与发

展.就不能不首先很好地研究《墨予》这部经典。

艾青从不怀疑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对祖国、人民的未来充满着欢乐和信心,他的不少

诗歌是献给光明的赞歌,如《黎明》、《春》、《太阳》 《复活的土地'等诗歌中反复强调人类历史经过漫长黑夜,必将跨入光明的时代。《黎明》一诗,集中表现了艾青生活在黑暗中盼望黎明的

焦灼心情和深信“黎明 必然到来的思想。

总之,艾青的诗歌无论是描绘农村凋敝与复苏,展示农民现实生活和悲惨命运,还是描写

战争的惨烈与血腥,歌唱反叛和光明,都艺术地再现了历史的风云画卷,高度概括了各个时代 的本质特点,深刻揭示时代精神。主题的深邃透彻赋予诗篇雄伟的时代意识和崇高的美学风

格。从黄学的角度看,艺术领域的崇高是现实生活崇高的能动反映,艺术的崇高不可能完全再

现自然界巨大体积和现实的威力,因而所反映的大都是进步力量改变现实的苦难史和斗争史。

正因为苦难的沉重和斗争的艰难,才充分体现人类变革现实力量的巨大深厚和改朝换代斗争 的波澜壮阔。因此,社会生活的崇高是一切艺术领域崇高的渊源和本质。艾青诗歌崇高美正是

那个时代火热生活和时代崇高精神的再现。

艾青曾说:。作为诗,感情要求必须更集中、更强烈;换句说话,对于诗,诉诸于情绪的成份必须更重。艾青的诗歌情感浓烈,诗人将自己的心灵紧贴时代.把个人的情感揉合在人民的痛苦和欢乐里,用最热烈的语句、最深沉的情感抒发了为民族独立解放而斗争的伟大人民激荡回旋的情感波涛,使个人的情绪情感升华一种深沉博大的情感,具有崇高的美学价值。

《大堰河》时期诗歌的情感是深沉悲凉的。无论是取材于巴黎生活的《巴黎》、《芦笛》.还是

取材于故乡生活的《大堰河—— 我的褓姆》、《黎明的夜》,或者取材监房生活的《聆听》、《铁窗里》⋯ ⋯ 都燃烧着诗人强烈爱憎的感情。与同时期许多革命诗歌不同,艾青真正能从广大农民 的感情角度去感受内外忧患、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把反抗的精神根植于沉痛的忧患意识中,使他的许歌避免了激情饱满却失之浮泛的缺点.既忧郁悲哀,又深沉雄浑,给人以崇高悲壮的

美感享 .。抗战时期,空前的民族浩劫在艾青诗中留下更浓厚的投影,诗人尽情倾诉忧伤、抑郁 的感情.充满着忧郁的基调,笼罩着沉痛的悲伤。《雪落在中国土地上》诗人发出痛彻心肺的吟

咏:“中国的苦痛与灾难f象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蕴含着诗人生活在内忧外患中忧思

如焚的情怀。这种忧郁悲哀的情感显然来自诗人对祖国和人民命运的巨大关切.如同诗人在

《我爱这土地》中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然而,艾青的

忧郁悲哀决非软弱的呻吟和悲观的叹息,而是把忧郁与悲哀,看成一种力,伫望暴风雨来

卷带这一切.打荡这整个世界。在《野火》中.诗人激情地欢呼:“让这黑夜里的一切心/都因了你的召唤而震荡/欢笑的火焰呵/战斗的火焰呵。” 朗格弩斯说:。崇高的风格是一颗伟大心灵的回声。艾青诗歌情感崇高美是由于他有一颗伟大的心灵。自三十年代初跨入现代诗坛,艾青自始至终投入到火热的斗争生活中去,诗中抒发的不仅是个人的悲欢,而是英雄时代伟大人民的悲欢;表达的不仅是个人的心声,而是时代的心声、民族解放的心声。诗人的感情色彩是火红的,内涵是博大的。诗人以不可遏制的激情将自己在英雄时代的审美感受经心灵的过滤滔滔不绝地倾泻出来,烘托中国人民崇高的精神境界和深厚的民族感情。这种发自伟大心灵的情感是崇高美学风格的显现。

艾青曾说:“形象是文学艺术的开始。诗歌不应该只是抽象的抒情,而应该把思想感情蕴含在形象之中。诗歌要以形象感染人的情绪,打动人的情感。诗歌的艺术魅力来源于形象,没有艺术形象的诗就象是干瘪的花。艾青诗歌的形象是极其丰富的,既有社会实践主体—— 人的形象,又有实践客体—— 物的意象。艾青从强烈的现实生活感受出发,使主观抒情和艺术形象完美融合,人的形象和物的意象有机融会、相映生辉,组成崇高的形象群体,展示诗歌崇高的美学风格。艾青在诗歌中刻画了被压迫者苦难和抗争的形象,这些形象为苦难中斗争的中华民族作了生动的写照。《老人》一诗中饥寒交迫的老人形象,概括了广大穷人的不幸:“饥饿的颜色/染上了他的一切言语。《乞丐,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出一个饥饿、绝望的乞丐形象,这个浸透了苦难的形象,是北方广大难民悲惨命运的化身。《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以黑暗寒冷的风雪之夜为背景,推出了一幅山河沉沦、百姓涂炭的悲惨图画: 挣扎在草原上的农夫,受尽凌辱、漂泊在夜的河流上的少妇,背井离乡的无数老母亲,生活在绝望中的千万难民。艾青的诗歌还塑造了一系列光彩夺目的战斗者的形象:从大轰炸废墟中走出来参军的少女(《街》),在狂风呼啸的路上勇猛行进的战士(《除夕》),唤醒别人而自己倒下的号兵(《吹号者》)⋯⋯这些崇高悲壮的形象“能在我们心中引起热烈的同情、极大的敬意.同时又能激发新的锐气”。毫无疑问,这些悲剧形象能给人以强烈的情感震撼和精神鼓舞,具有特别巨大的审美价值和教育意义,是一种典型的崇高美。

艾青的诗歌不仅用现实形象传达出对人生的感悟的审美情感,而且多描绘太阳、黎明、高

山和江河等具有崇高美的物象作为抒情言志的意象.客观物象一旦入诗便染上了诗人主观情

感外射的豪放悲壮的色彩。《向太阳》一诗中.诗人对“太阳 进行了热烈的咏赞 太阳本身就是

崇高的化身,把光明洒向人间,生机赋予万物,希望留给人类。因此,意象本身的雄大、伟岸具有

无与伦比的崇高美。正如英国思想家柏克所言: 体积庞大的东西是崇高的有力原因。《春》

用桃花的怒放暗示烈士的鲜血将换来大地的新生; 这些血迹f斑班的血迹f在神话般的夜里/

在东方深黑的夜里/爆开了无数蓓蕾f点缀得江南处处是春了。《太阳》描绘了雄伟的IEI出:“从

远古的墓茔f从黑暗的年代f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震惊沉睡的山脉f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

/太阳向我滚来。”《黎明的通知》诗人在空间移动中选取城市、乡村的景观作为抒情言志的意 象.这些极其平凡朴实的意象经艺术家的灵智升腾出热烈而温暖的诗意,灌注诗人如火的热

情、灵丽的生命感和独特的人生体验.将对光明和理想的向往,对现实和苦难的乐观借助黎明 的曙光投射到诗的意象里,那些平凡朴实的意象显得那样崇高伟岸。艾青说:“一首诗的胜利,不仅是那诗所表现的思想的胜利,同时也是那诗的美学上的胜利。艺术领域的崇高既表现在内容上,也表现在形式上,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

合、和谐统一。朗格弩斯认为崇高的原因在于能够选择最适当的形式,使之组成有机整

体。艾青诗歌崇高的美学风格不仅体现在主题的深遂透彻、情感的激荡回旋、形象的雄伟壮美,而且体现在结构的自由奔放、想象的奇幻夸饰、构图的阔大辽远、语言质朴而有张力等诗歌的 形式上。

艾青以散文句法入诗,许多诗歌不注重形式的整饬和格律的严谨,而力求诗歌的结构与感情的有机融合。为了表达情感的趺宕起伏,诗歌采用散文句法和独特的分行原则以形成结构的错落摇曳、自由奔放。诗歌还常用排比、复沓的修辞方法宣泄内心复杂的情感,以造成结构的回

环往复、节奏的跳跃多姿。正如朗格弩斯所言: 句的排比、词的变化、语气的递进,那些所谓变

态的修辞手段⋯ ⋯ 对于崇高的热情的风格和修饰是很有力量的帮助。《大堰河—— 我的褓

姆}13节诗几乎都用了排比和复沓的修辞,每段旬首和句尾重复,烘托诗人对乳母的无限热爱 和眷恋。“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她含着笑/ 切着冰屑悉索的萝I-/⋯ ⋯。”诗歌连用6个 她含着笑 排比旬式描写乳母忍辱负重的生活,反

映乳母勤劳质朴的品格。象大堰河这些社会底层的 小人物 求生存的需要与黑暗现实不可调

和的矛盾通过自由奔放的结构和排比复沓的修辞方法加以表现,使读者对她们悲剧的命运产

生深沉的悲怜、同情和激愤的情感。

艾青的诗歌以丰富奇特的想象、纵横捭闻的磋想构成情景交融的崇高艺术境界,~-T-推车》 最具代表性。诗人把凝结着无数难民流亡生活的痛苦的手推车作为中心意象,从形体、声音等

加以刻画.置于广漠寒冷、深寂幽冷的艺术空间,成功地描绘了一幅战乱年代时代特征和生活

实感的图画。想象丰富、联想奇特,构图苍茫辽阔、意境悲壮雄浑,具有一种雄壮美。《向太阳,诗歌中诗人将所有的形象和意象置于太阳的光辉里,展开想象和联想的双翼,将历史的厚重和

现实的壮烈用情感的线索串联,那拄着拐杖的伤兵、为抗日而募捐的少女、衣衫破旧的工人、操

场上操练的士兵在太阳的照耀下光彩夺目,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朗格弩斯说: 婉曲之词.有助于崇高的风格。艾青的诗歌既注意语言的质朴蕴藉。更注

重语言的暗示性和启示性。艾青还善于运用感觉性很强的词语,修饰比较抽象的事物,给读者

视觉造成鲜明强烈的冲击力.如 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大堰河》),颓垣与荒冢呀/都被

披上了土色的忧郁 <{-it方》),由玛格丽特震颤的褪了脂粉的唇边/吐出苍色的故事(《芦

笛》)。这种具体和抽象的新奇嵌合给读者以情感的冲击和颤栗,得到崇高的美感体验。

美学风格形成是民族、历史、时代环境和作家经历、个性气质及艺术修养等多种因素聚合 的结晶。黑格尔说:“每种艺术作品都属于他们的时代和民族,各有特殊环境,依存于特殊的历

史和其他的观念和目的。⑥ 艾青诗歌崇高美学风格形成的客观因素主要受时代风尚和文学环

境的影响。动荡、悲壮的时代是艾青诗歌崇高美形成的客观因素之一。艾青自三十年代跨入文

坛,目睹了三、四十年代动荡悲壮的社会现实,诗歌中讴歌的民族正气正是那个时代爱国精神 的折射。文学环境的影响是艾青诗歌崇高美形成的又一客观因素。

三、四十年代,“七月 诗派。九叶诗人 等诗歌流派和田间、藏克家等同时代诗人不同程度影响着艾青的诗歌创作。艾青的个人际遇、文化修养、艺术个性等主观因素对其诗歌崇高美学风格的形成具有决定

作用。诗歌美学特征的主体性决定了诗人的艺术个性在诗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诗人独立 的艺术个性和崇高的理想人格的确立,是诗歌美学价值生成的主观因素。诗人的个性和人格闪

烁着什么光泽,诗歌就吐放什么样的馨香。艾青既有大胆叛逆封建家族、执著追求光明自由的

独立的个性,又具有东西方文化浸润而独具的双重魅力,更具有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不懈 战斗的辉煌人生。正因为艾青具有反叛现实的独立的个性品格、非凡的艺术修养和丰厚的生活

积淀,表现在诗歌中则成为一种狂飙式的崇高美。

第三篇:艾青诗歌,看军垦人情怀

从艾青诗歌,看军垦人情怀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艾青是一个爱国诗人。从20世纪30至40年代,诗人的经历和创作让我们很容易感觉到这一点:因为爱这片曾经生长过的土地,他从国外归来;为了表达爱,他放下绘画,倾情于诗;他知道:只有诗歌才可以倾诉内心的情感。于是他用诗把爱献给抚育自己的大堰河,他用诗把爱献给生养自己的土地,他用诗把爱献给象征着希望的太阳;然而,艾青的满腔热情和爱并没有化解纠缠自身的厄运。十六年之后,艾青此前所说的话竟成了谶言。1957年艾青被划为右派分子,次年到黑龙江农垦农场劳动;1959年应王震将军的邀请到了新疆石河子,在石河子垦区度过漫长的艰难岁月。由于政治原因和“管制身份”的限制,这一时期他的生活有过闲逸,也有过磨难。

二、小组成员

组长:*** 组员:*** 指导老师:***

三、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通过研究艾青的诗歌用词、风格、韵律和语句以及修辞来看军垦人当时的心怀,从而达到以激励后人更好更加迅速的发展创造我们的美好城市

四、活动主要过程和内容 以组为单位讨论所要研究课题

第一步:经过几番热烈讨论,先拟定这几个初步课题,根据自身的了解的情况。对所定课题的自行性进一步分析比较。通过“优胜劣汰”确定了研究主题《中学生户外娱乐的调查》,明确课题的目的和意义,填写开题报告表格。

第二步:开展调查,经过分工分别到学校阅览室和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并获得部分资料。

第三步:设计问卷,进行分层调查,分别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问题卷调查。

第四步:整理、分析、总结、概括、撰写、得出结果。

五、研究措施和建议

研究分四个阶段:

4月26日~5月2日(第一阶段):

确定研究选题,制定研究计划,讨论调查问卷的问题。

负责人:***

5月3日~5月9日(第二阶段):

打印调查问卷,并展开问卷调查、收集资料。

负责人:全体组员

5月10日~ 5月16日(第三阶段):

整理调查问卷,并作数据统计,进行归纳,总结整个活动,撰写论文。

负责人:***

5月17日~6月10日(第四阶段):

通过电脑做出文字、图片、多媒体的结题报告,并进行展示。

负责人:***

六、研究总结

1957年艾青被划为右派分子,次年到黑龙江农垦农场劳动;1959年应王震将军的邀请到了新疆石河子,在石河子垦区度过漫长的艰难岁月。由于政治原因和“管制身份”的限制,这一时期他的生活有过闲逸,也有过磨难。1959—1965年期间,艾青在石河子过的还是不错的,有住房、有工资,可以读书,也可以写诗。虽然创作的诗歌并不太多,算起来也有二十几首:《从南泥湾到莫索湾》《年轻的城》《地窝子》《戈字辈》《铺路》《槐树》《垦荒者之歌》《《烧荒》《泉水》《帐篷》《一个老兵》应该在1961—1963年之间创作,发表在《大跃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内部发行刊物)上的《毛主席发表谈话》(七言诗,1964年1月15日)、《欢迎你啊,新的一年》(1964年)、《槐树》(1964年)、《抓得好》(1964年)、《打得好》(1964年)、《是谁》(1964年)也是在1964年发表在《大跃进》上,《地窝子》《戈字辈》《铺路》等作品的创作时间或为同一时期。

艾青在新疆石河子的诗歌创作,力图走近工农兵群众,努力使自己成为人民群众的一员,其诗歌就以工农兵群众为描写对象,去写出工农兵群众的精神面貌与战斗情怀。与此同时,诗人也是以同样的面貌与情怀面对在石河子的“改造”生活,此时的艾青更像一个军垦战士,把对新中国的热情与爱挥洒在尽情展现在千万军垦人对于未来的美好期待之中。《垦荒者之歌》就是以一个军垦战士的口吻,抒发他们的理想和信念:

我的家在钱塘江上,那儿是鱼米之乡; 同志,请你告诉我:哪儿是你的家乡?

说什么家乡不家乡,灶王爷贴在腿肚子上——祖国的山河到处都可爱,人在哪儿哪儿就是家乡;/说什么“西出阳关无故人”,老战友都在国营农场——有的来自南泥湾,有的来自北大荒; 我们走过天涯海角,我们到过穷乡僻壤——从海南岛到黑龙江,从黑龙江到新疆;/我们都是军垦战士,荒原就是我们的战场——改造自然是我们的理想,我们为祖国开辟粮仓。伊犁的苹果香又甜,鄯善的瓜儿甜又香,我们要把祖国大地 处处变成鱼米之乡; 田野啊多么辽阔,天空啊多么晴朗,骑着马儿轻轻地唱:“我们可爱的家乡„„” 从形式上看,这首诗采用的是民歌体,而擅长写自由诗的艾青,民歌体并不是他的爱好与追求,但正是这种看似“接地气”的创作倾向,呈现出诗人在时代洪流面前的某种心理。而这种倾向,究其艺术性则无可言说,如新中国成立初期写《藏枪记》的失败一般。这首诗,只是一些时髦词汇的堆砌,看不出诗人内心情感的倾诉与表达。形式上杂乱无章,与30—40年代的诗相比,无论是诗情还是诗艺都相去甚远。然而,这首诗却在新疆兵团广为流传,无意中感染了老一代新疆兵团人。新疆兵团是一个特殊的组织,亦农、亦工、亦军、亦商;人员来自全国各地,是真正的五湖四海,尽管如此,兵团的职责还是十分明确的:驻守边疆,屯垦戍边。第一代军垦人用青春、生命和汗水,在茫茫荒原上开辟了大量的良田,建设了工厂、学校、医院、城镇。他们在英勇付出的同时,也拥有无上的自豪感。艾青这首诗为第一代新疆兵团人的自豪感作了一个鲜明的时代注脚。

艾青在石河子期间的诗歌创作,并没有得到当时出版界应有的尊重与重视。他的这些诗寄给内地刊物后,不是原封退回,就是石沉大海。在王震将军的关怀下,艾青的这些诗相继发表在《大跃进》上,《帐篷》就是其中一首。

哪儿需要我们,就在哪儿住下,一个个帐篷,是我们流动的家; 荒原最早的住户,野地最早的人家,我们到了哪儿,就激起了喧哗; 探索大地的秘密,要把宝藏开发,架大桥、修铁路、盖起高楼大厦; 任凭风吹雨打,我们爱自己的家,它是这样敏锐,反映祖国的变化;

换一个工地,就搬一次家,带走的是荒凉,留下的是繁华。

从形式上看,《帐篷》更像是一首打油诗,诗句与当时媒体上充斥的语言似无二致,好像是媒体文章的剪辑与拼贴,其中口号式的表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军垦战士们投入到新中国边疆建设那股豪迈的情怀。如果说这首诗出自一个普通的兵团军垦战士之口,倒是蛮有意思的,然而这确实出自大诗人艾青笔下,这首诗带有几分政治表态的性质。限于时代的背景与当时诗人自身处境的艰难,艾青不得不考虑其政治生命及未来,这样的情形下,闪动在诗人灵魂深处的现代主义也就被蒙上了时代的雾霾,使之失去了原有的艺术光彩。但话又说回来,新疆兵团早期的军垦战士们确有这样一种豪迈的精神状态与现实的生活处境:艰苦辗转,居无定所,他们常常是开辟出一块土地,又去开辟另一块土地;建设好一座城镇,又去建设另一座城镇;建好一座工厂,又要去建设另一座工厂;勘探出一座矿藏,又去开发另一座矿藏。新疆的千里戈壁、万里荒原到处留下他们的足迹。诗人艾青在《帐篷》中的拼贴无意中展示了新疆兵团自身的历史特征,也宣泄了无数军垦战士们的无比情怀。然而,这对大诗人艾青来说,又将意味着什么?

艾青通过一个时期的思想改造,他无疑在相当程度上对社会主义建设怀有积极肯定的态度,也想以他的诗情来讴歌建设的成就,以《从南泥湾到莫索湾》为开端,随后就是《烧荒》《泉水》《槐树》《年轻的城》等等。这些诗无疑成为艾青在新疆石河子的思想符号,它们的存在如同一个个历史的印记,尤其是《年轻的城》。这首诗是描写绿洲新城石河子市的,至今仍为石河子人津津乐道,甚至电话、手机拿起来便是这首诗的朗诵。这首写于1963年,艾青刚来石河子不久,住在机关的别墅里,心情还比较舒畅,衣食无忧,无人打扰,常在傍晚,到街上散散步,也想为这座新城留点什么

艾青在新疆还是有不少新的感想,对自己的认识、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认识,他的思想可想而知发生的深刻变化,有些诗作还是可以体会到诗人的内心思绪,从《烧荒》《欢迎你啊——新的一年》我们可以窥见一番:

但他后来到新疆的诗作就再难建立起这种内在情感的丰富联系。例如,他的有些诗作就显得勉强、做作。如《是谁》这首诗何以要用这么多的明知故问的疑问句式?诗人无法抓住这个时代人民创造历史的真实激情,他的表现显得外在而勉强。前面提到的《打得好!》,那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痛恨,也仿佛是硬喊叫出来的。在革命的正义面前,艾青的自我似乎并未完全融入其中,他尚未找到内心自我与革命激情结合的诗歌语言。我们自己也参观了很多第一代军垦人艰苦创业的文物,聆听讲解员生动感人的讲解,看着老一辈军垦战士战斗时用过的武器,垦荒时用过的农具,生活中穿过的衣服,这些犹如历史画卷静静的展现在我的眼前,仿佛是在诉说兵团儿女不休的传说。在常人无法理解、想象、体会的环境里,军垦人向白杨树一样深深地扎根在茫茫戈壁上。通过自己的双手辛勤劳作,艰苦创业,用自己年轻的身躯造就了兵团的辉煌,他们没有抱怨,因为他们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这块他们曾经战斗和生活过的热土。从而我深刻理解了兵团精神、内涵,切身体会到兵团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敢想敢干,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走进每个企业为,感觉是另一番天地,这里每一个人都在忙碌,却那么井井有条,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企业建设和发展中体现出的精神,这些精神值得我学习。

七、小组感想(一)

高中生活原来是如此多彩的,就以“研究性学习”来说吧,开始还不知道它有何意义,自开学到现在,全班每个组都已取得了预期的成果,这个过程带给我们许多学习的情趣和全新的感受。

首先,转变学习观念,改变学习方式。以我的小组而言吧,我们选择了似简单却又挺麻烦的课题—从艾青诗歌,看军垦人情怀。说它简单,其实也就是查资料而已。但是,真是搞起来,要多方面考虑,还要收集有关的资料,还必须有针对性,这自然会遇到许多麻烦,但是它也转变了我们对学习和生活缺少独立思考新发现的一些依赖观念,改变我们“死读书”的学习方式,创造另一种学习的风气,营造更优的学习环境。这对学习科学文化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良好机会。

其次,促进同学学会交流,学会合作。这个我在学习研究中有切身的体会,像哪个同学有何特长、爱好,对事情处理的态度,协作能力如何,这都很容易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我们的组长,虽然有时在分配工作过于疏忽,但是在犯了错误后敢于认错,并且接受组员的建议,有这样的组长是我们成功的一大因素。我想,组长不仅仅是一种责任,还有组员感情的桥梁在起着作用吧。这段日子,我们一起外出调查,一起查阅资料,一起总结分析,一起解决问题。经历了如此之多,组员之间不知不觉中建立了友谊,加深升华了友谊,这对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无疑会起巨大的作用。

我们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激发了自由创新的热情,培养了独立思考、探究新事物的科学精神,同时提高了我们协作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正好填补了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不足。我想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大意义。二)

原以为高中生活只是紧张的学习,其实非也。

高中生活原来是如此多彩的。就以“研究性学习”这个课题来说吧,开始还不知道它有何意义,自开学到现在,这个过程带给我们许多学习的情趣和全新的感受。

从一定角度看来,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及社会生活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同时,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完美人格。以往的教育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它的表面性,片面性局部性和机械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而研究性学习具有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与开放性,学习主体的参与性与自主性。学习过程的创造性与多样性,学习评价的多元性与社会性等特点,而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特点恰恰可以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的,自由的,宽松的,向上的学习氛围,这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完美人格的塑造。

研究性学习转变了我们的学习观念,和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以我的小组而言吧,说它简单,最终成果只是一个简单的结果。但是,真是搞起来,要多方面考虑,还要收集有关资料,再加以运用,这自然会遇到许多麻烦,它给我们很大创新空间和实践机会,转变我们对学习和生活缺少独立思考新发现的一些依赖观念,改变我们“死读书”的学习方式,创造另一种学习的风气,营造更优的学习环境。这对学习科学文化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良好机会。同时,研究性学习也促进同学们学会交流,学会合作。这个我在学习研究中有切身的体会,像哪个同学有何特长、爱好,对事情处理的态度,协作能力如何,这都很容易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我作为本组的组长,有时在分配工作过于疏忽,执意按自己的意愿去做,结果造成某些缺漏和过失。幸好还不算严重,否则我真无地自容,组员也没有责怪于我,反而给我补遗拾漏。我想,这不仅仅是一种责任,还有我们感情的桥梁在起着作用吧。这段日子,我们一起外出调查,一起查阅资料,一起总结分析,一起解决问题。经历了如此之多,组员之间不知不觉中建立了友谊,加深升华了友谊,这对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无疑会起巨大的作用。

我们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激发了自由创新的热情,培养了独立思考、探究新事物的科学精神,同时提高了我们协作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正好填补了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的不足。我想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大意义。

以上就是我们在本次研究性学习中的心得体会,它让我们得到了锻炼,无论是社会交往的能力,还是自身的学习能力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第四篇:中国现代诗人艾青的诗歌

艾青。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浙江省金华人。中国现代诗人。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中国现代诗人艾青的诗歌,一起来看看。

中国现代诗人艾青的诗歌

1、《冬天的池沼》

冬天的池沼,寂寞得像老人的心--

饱历了人世的辛酸的心;

冬天的池沼,枯干得像老人的眼--

被劳苦磨失了光辉的眼;

冬天的池沼,荒芜得像老人的发--

像霜草般稀疏而又灰白的发

冬天的池沼,阴郁得像一个悲哀的老人--

佝偻在阴郁的天幕下的老人。

中国现代诗人艾青的诗歌

2、《手推车》

在黄河流过的地域

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

手推车

以唯一的轮子

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

芽过寒冷与静寂

从这一个山脚

到那一个山脚

彻响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在冰雪凝冻的日子

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

手推车

以单独的轮子

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

穿过广阔与荒漠

从这一条路

到那一条路

交织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中国现代诗人艾青的诗歌

3、《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中国现代诗人艾青的诗歌

4、《树》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生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中国现代诗人艾青的诗歌

5、《时代》

我站立在低矮的屋檐下

出神地望着蛮野的山岗

和高远空阔的天空,很久很久心里像感受了什么奇迹,我看见一个闪光的东西

它像太阳一样鼓舞我的心,在天边带着沉重的轰响,带着暴风雨似的狂啸,隆隆滚辗而来……

我向它神往而又欢呼!

当我听见从阴云压着的雪山的那面

传来了不平的道路上巨轮颠簸的轧响

像那些奔赴婚扎的新郎

——纵然我知道由它所带给我的并不是节日的狂欢

和什么杂耍场上的哄笑

却是比一千个屠场更残酷的景象,而我却依然奔向它

带着一个生命所能发挥的热情。

我不是弱者——我不会沾沾自喜,我不是自己能安慰或欺骗自己的人

我不满足那世界曾经给过我的——无论是荣誉,无论是耻辱

也无论是阴沉沉的注视和黑夜似的仇恨

以及人们的目光因它而闪耀的幸福

我在你们不知道的地方感到空虚

给我生活的世界

我永远伸张着两臂

我要求攀登高山

我要求横跨大海

我要迎接更高的赞扬,更大的毁谤

更不可解的怨,和更致命的打击——

都为了我想从时间的深沟里升腾起来……

没有了个人的痛苦会比我更甚的——

我忠实于时代,献身于时代,而我却沉默着

不甘心地,像一个被俘虏的囚徒

在押送到刑场之前沉默着

我沉默着,为了没有足够响亮的语言

像初夏的雷霆滚过阴云密布的天空

舒发我的激情于我的狂暴的呼喊

奉献给那使我如此兴奋如此惊喜的东西

我爱它胜过我曾经爱过的一切

为了它的到来,我愿意交付出我的生命

交付给它从我的内体直到我的灵魂

我在它的前面显得如此卑檄

甚至想仰卧在地面上

让它的脚像马路一样踩过我的胸膛

第五篇:1艾青的生平和诗歌特点

艾青的生平和诗歌特点

从艾青的生平介绍中我们可以知道,艾青曾考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并留学法国学习绘画,期间兼修哲学和文学。这样的一种深厚的美术功底以及对于事物的镜头化的构建和对于景色与意象的高度色彩化的把握,都使得艾青的诗歌作品有着超乎同时代任何一位现代派诗人的对于诗歌意象的描摹。更甚一些的就是艾青在欧洲的艺术之都接触到的现代美术的尖端理论体系——印象画派。这种诞生在十九世纪末欧洲文化艺术中心巴黎的艺术流派颠覆了之前传统的浪漫主义风潮和古典主义的传统,开创了绘画艺术的一个崭新的空间,将人类视觉从一种单一的对于线条的鉴赏丰富到了对于视界本身的关注上来。这样一种新的艺术模式主要在于它以阳光和色彩为主角,即借助光与色的变幻来表现作者从一个飞逝的瞬间所捕捉到的印象。所有的物体都是染色的形,人们就是根据不同表面的不同色泽,即从不同染色面的分界才得以认知物体的形状的。印象主义绘画技法的基本原理是色彩分解,可以保持每一种纯色的新鲜和光彩,从而创造出更为强烈的发光度。换句更加容易理解的话讲就是“利用光的角度和强度对于原本的色彩进行分层处理,使画面的立体感更强,才能使表现力更强”。这种对于色彩和光泽度的表现成为了艾青的诗歌文字表现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我们可以拿一个同时代的诗人来做一个比较: 边界望乡(节选)洛 夫

雾在升起,我们在茫然中勒马四顾

手掌开始生汗

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

乱如风中的散发

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

一座远山迎面飞来

把我撞成严重的内伤

这是洛夫1979年和余光中一起到深圳落马洲边界,眺望大陆所作。我们看看这其中的那种对于意象的选取——很注重一种感觉化的东西,而将一种外向的形象放弃了。我并没有强调说这样一种纯感觉化的东西不好,诗本来应该就是感觉化的东西,但是朦胧的表现力只是局限在特定的审美背景下,但是形象化的表现力却可以时刻保持着一种很先锋的状态。

1、首先我们先来看看艾青诗作中对于线条感的把握:

线条是画面的基本构成要素,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就是由单一的和复杂的线条所构成。而对于线条的把握是一个画师最基本的技能,艾青在这样的技能方面掌握的很到位。我们来看《透明的夜》中的几处场景:

酒徒们,走向村边

进入了一道灯光敞开的门,以及《芦笛》里面的:

由玛格丽特震颤的褪了脂粉的唇边

吐出的堇色的故事。

向灼肉的火焰里伸进我的手去!

在黑夜里面“门”的意象是很不好构建的,如果只是很单纯的写门,那么一个很具象征意味的意象就会只限制于纸张与文字。但是在这里作者却用一束由深处打出来的光反衬出了这样的一个“门”。这个光影的对比只是一个很粗略的线条构造,所以在“门”背后作者连续列举出了“血的气息,肉的堆,牛皮的,热的腥酸„„”这四组形象。这四组构型的事物似乎是具体的,但是却又是抽象的——气息与腥酸。这样一种人本性的形容体,在门的粗线条的包容下边的很浅显了。同时一股粗线条的架构,使得后面的细处描写也变得更加细致。

同样的,“唇”线条的效果和“门”也是一样的,只不过它是作为组形象堆砌中的一个很小的点。但是艾青在这个小点上的处理也是很巧妙的。这应该是个很细微的细节,但是作为画家的笔应该能够在细微的地方体现出更广阔的含义——这不是一般的嘴唇,是一个退色的。那么想象一下:当初是唇色鲜艳的时候,嘴唇的边线当然是由填充的颜色来反衬,但是现在填充的色彩被淡化了,所以边线显得格外的突出,这样的一种反差直接可以让人联想的更加广泛,几乎可以从一个小点衍生出一部小说来。这就是线条的魅力。接下来的这个线条感更绝:火焰。这应该是一个无形的形象,但是这样一个跳跃的,变形的线体,在表现的时候只能用相关的事物相结合——这似乎又是和第一个“门”的效果一样,只不过恰恰相反。火焰在变化的过程中总会最终到达上面所架的炙肉,这样子就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在这样一个空白的封闭空间中,火焰的形状即便继续变换着也不会变的抽象了。

总结一下,艾青在对于线条的处理上表现出来的特征就是用粗线条搭建整体的效果,在从细处的线条体现色差,最后就是面对无法用单一语言表现的意象时就利用另外一种封闭线体来描述。

2、其次我们来看看艾青对于色彩的选取:

印象派画家在画面中对于色彩的分布有着独特的严谨的处理,他们基本上是将光线分解成单一的原色,然后再在每一处细微的方格加以填充,最后得出了一种光线无色差的立体感。

艾青在诗歌语言上也在寻找这样一种很微妙的视觉感,但是诗歌文字的局限性给这样的一种理想的表现带来了困难。因为不可能过于细密的在字里行间描述色彩,只能在大的线条下把这种光的色差表现出来。

先来看看我们上一点中提到的“门”的那部分。

光线是从门的里面打出来的——这样光的强弱感就被一个色差表现出来了。因为“门”的粗线条使得这样一个很强烈的光线背景被削弱成一个散的全景化的效果。整个画面都变得立体,不仅是线条被光线托显得立体,光线也被线条分散成了整体化。

再来看看《向太阳》中第二小节:

早安呵

你站在十字街头

车辆过去时

举着白袖子的手的警察

早安呵

你来自城外的挑着满箩绿色的菜贩

早安呵

你打扫着马路的穿着红色背心的清道夫

早安呵

你提了篮子,第一个到菜场去的棕色皮肤的年轻的主妇

我相信

昨夜

你们决不像我一样

被不停的风雨所追踪

被无止的恶梦所纠缠

你们都比我睡得好啊!

这其中对于颜色的选取显得独特。画面本来是无色的,但是如果从一个无色的画面直接转换到一个全彩的画面就显得让人的眼睛接受不了。并且还会在总体感官上造成一种混乱和不自然。艾青这一点做得很好(相比于其他的诗人——颜色从意象身上被剥离),他只是选取了很具有代表性的颜色,用颜色来体现诗歌思想化的东西。“警察的白袖子”,“菜贩的满筐绿色”,“清道夫的红色背心”,“棕色皮肤的主妇”——全部是单一的纯色的并列,这是印象派绘画中的又一个典型特色。这里面白色与绿色是单色调,也是光色。而红色与棕色是深色和暗色调。而且关键是色彩的堆砌,这中间的过渡是巧妙的——白,绿,红,棕。没有一个巨大的落差。然后我们在说这中间政治化的东西——警察的白色是反动的恐怖,菜贩的绿色是忧郁的心理,红色的背心是逐渐昂扬起来的革命的火焰与心的律动,最后是棕色的肤色——典型的被压迫的群体(参看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还有一种极为巧妙的地方就是利用色阶的变换和融合,在深色中发现光芒。这句话怎么理解呢,我们还是来看个例子:《大堰河——我的保姆》

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

写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

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

关键就在这里:黄土下面紫色的灵魂。这两种颜色本来都是暗淡的色调,但是在这样的一种组合后便发生了质的变化,我们发现了隐隐的光在文字的下面萌生。紫色是由红色和蓝色组成的,那么黄色又可以将这样一种组合打破,同时黄色自己也能成为光点。那么这个时候整体的色彩就变得丰富并且具有光明的成分,而且这种光芒仍然是一个坚强的过程。

3、最后我们看看构图效果的总体体现:

关于这一点,我们来看看《他死在第二次》中间的一些场景:

经过了烧灼的痛楚

他的心现在已安静了

像刚经过了可怕的恶斗的战场

现在也已安静了一样

然而他的血

从他的臂上渗透了绷纱布

依然一滴一滴地

淋滴在祖国的冬季的路上

……

就在当天晚上

朝向和他的舁床相反的方向

那比以前更大十倍的庄严的行列

以万人的脚步

擦去了他的血滴所留下的紫红的斑迹

……

自由,阳光,世界已走到了春天

无数的人们在街上

使他感到陌生而又亲切啊

太阳强烈地照在街上

从长期的沉睡中惊醒的 生命,在光辉里跃动

……

在那夹着春草的泥土

覆盖了他的尸体之后

他所遗留给世界的是无数的星布在荒原上的 可怜的土堆中的一个

在那些土堆上

人们是从来不标出死者的名字的 ——即使标出了

又有什么用呢?

我们先来看引述的第一小节里:血滴在冬季的路上;万人的脚擦去了这紫红色的痕迹

色彩的沁染是主要运用的手段——可以参看莫奈的《日出》——整个画面就是用色彩的沁染,几种单纯的亮色调全部交融在一起,达到了整和光线的效果。虽然这里艾青并没有让整个画面的光感变得那么强烈,但是沁染的过程却表现得很充分——血,浓重的红色,在冬季的路上——苍白带着灰色——滴落后就完完全全的沁染开来。而正因为这份沁染,才使得浓重的红色变成了紫红,这种独特的色彩表现看上去有点浪漫主义,但骨子里却又那么现实主义。

第二小节:阳光,生命,律动

这就是完完全全的光感交会。可以看见整个画面是被巨大的强烈的光芒所支撑——这种全景的光芒从一种刺眼变成了一种力量。整个画面完全被这样一种力量所吞噬,但作者并没有因为这种吞噬变得惶恐,相反是在不断的加重着这样一种氛围,让他从一种单纯的三维变成四维。

第三小节:泥土,尸体,星光

之前我们所说到的那份浪漫主义再度回归——这是一幅多么梦幻般画面啊。但是这样的一种梦幻却来自死亡。这种对比的反差全部是由那股股星光遍布而得到的。整个画面从单一的在一个个土地上变成了将天空星河整合在一起,微弱的光线把本是灰色的色调变得奇妙无穷。这种光感与太阳的强烈与众不同的,这是一种隐晦的力量——它的张力把每一寸描塑的土地变得生动立体,在构图上别具风味。

可以说作为画家和诗人的艾青都是成功的,这种整合化的印象主义将原本的死板变得更加活泼,多变。世界本就是在变化,这种随着生命的律动变化的画面才是真正的生命。

二、艾青诗歌中的印象派音乐

印象派的音乐是用织体、色彩和响度以取代古典与浪漫乐派中的沉闷的自我倾诉与陶醉,音乐只能暗示或者提供一种意象或心境,不必要去转述字面的含义。具体做法就是在和声方面利用音的各种新的结合(九和弦、十三和弦、含附加音如添加不解决的二度音的和弦,以及各种增和弦等)和这些非常复杂的和弦的连接(一个个不协和和弦的并列),而创造出不断闪烁的强烈色彩,就像印象派绘画的纯色并列一样。从这里可以看出,和声的进行完全是服从于音色效果的。在配器方面用非常雅致的手法加以处理:铜管乐器常常加用弱音器,木管乐器则多使用其神秘动人的低音区,弦乐器的分奏也相当细密,打击乐器中的钟琴、钢琴和三角铁,以及竖琴在色彩性处理上都发挥了很大作用。同音色效果密切相关的还有力度方面的因素——印象派作曲家为了突出音乐的恬淡、纤巧、妩媚、甚至带点伤感等情调,爱用弱奏和极弱奏,乐曲中的力度高潮大多只是短暂的闪现。至于旋律方面是一些互不连贯的短小动机的瞬息自由飘浮,其中变化多于稳定,正如德彪西所说,旋律的连绵进行从不被任何东西打断,而且永远不回复它的本来面目。这就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式的变奏的效果。一般总是避免节拍重音的节奏型,各种调式音阶、全音音阶和东方的五声音阶,以及丰富而复杂的织体,都成为印象派音乐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很多专家学者的资料上都显示的是“艾青的诗过于散文化,已经将诗歌所具有的独特的音韵感丢失殆尽。”散文化这一点并没有错,但是说到“音韵感”的丢失有点言过其实,因为所谓诗的音韵并非只是单纯的来自文字上的表达,或者学习古体诗歌中那种对于音调韵脚的注意。现代诗歌的音韵美应该更多程度上与其所在时代的音乐美结合在一起,换句话说就是艾青诗歌的音韵感并不是来自文字本身,而是来自文字搭建的结构,潜藏在文字载体的下面反而更加有着它如同交响诗篇般的独特韵律。

这里我就以艾青的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文为例,解析这种多元变奏曲中的和谐与变换。因为全诗很长,所以只在具体环节引述原文。

1、回环往复式的总体结构:

《大堰河——我的保姆》全诗有着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头尾相洽的往复式结构。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大堰河啊,我的保姆”,“大堰河,今天我看到的雪使我想起了你”„„“写一首更给你的赞美诗”,“呈给爱我如同爱自己的儿子办的大堰河”

整篇诗歌都是用这样一种结构来串连起来,并且这种串连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成不变的东西。像在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里,首尾的相连呈现出了一种包容化的形状。在第二小节里的内容不是单独的孤立的存在,它在第一层次中含纳。其次就是在首尾相洽的中间部分,都是一种坚定的如同照相一般的静止化的图像被并列的放置在一起。像第三小节里——“你的,你的,你的„„”,第四小节里——“在你,在你,在你,在你„„”这种意向的闪回虽然只是一丝的印象,但是在这样的一种逐渐加深的过程中使总体的最终的效果被凸现出来。

回环往复的最突出的艺术效果就是能在不起眼的,独立的意象中增加一种组合与层次的效果,使整体的散文化和叙述的平淡感消失,让作者的内在意愿被放大表达了出来。

2、独立和整合的层次效果:

印象派音乐的美感就在于单一的音乐语言和元素的立体化整合,这种方法打破了原来浪漫主义音乐中巴洛克乐派的整体性的推进手法。这样一种层次感在《大堰河》中也体现的很充分:

在第七、八、九小节中,之前被读者所习惯了的阅读节奏和调式被打破。本来应该是一个完整组合的段落,被切分成两个小节,并且这两个小节在空间上的构建又多出了许多分歧。

在前后首尾的相洽部分就已经凸现了这样的一种组合化的因素:

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开始用她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结尾仍旧是这样的一段组合。中间的“她含着笑“的部分被分成了两段,四段的两个部分。这一小段在朗读上可以不用分开,因为原本就是一个小节。但是在意象的搭配上稍微出现不同——前两个小节与首部分紧紧相连,而后面的四个小节又独立成段。这样的变换节奏和结构上的错位使得整个画面在切换场景的时候变得很自然,而且多层角度的描述有一种内在的跳跃感,这种跳跃感就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会被简单的并列场景搞的审美疲劳,相反更加有欣赏性的继续下去。

第九小节中更是打破了之前建立的模式,用一种更加松散的布局把诗歌的气氛推上了一个小高潮。而正当这种高潮的气氛相继续延续的时候,漠然的省略号和一句“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接洽首部的句式,完结了这一个小高潮。

独立之后再度整合,整合中又包含着独立的语段,例如十二小节,之后的十三小节有整合在一起,浑然不可分割。

变奏结合,复调的效果运用,还有架构新的立体层次——都使得散文化的叙事诗歌变得富有跳跃的节奏,增加了崭新的生命力。

3、独立与总体意象的选取:

《大堰河》整体的篇章中对于意象的选取是经过了很细微的考量的,这种考量的结果就是在独立意向与群组对象的搭配上有着交融但又独立的特点。我以诗篇的第三和第四小节为例:

第三小节中的“坟墓”,“瓦菲”,“园地”还有“石椅”这四个意象。看似很独立,但是在一个画面里被统一的整合在一起,包容出一种悲凉的氛围,与开头结尾处的雪的凄清相映成趣。更加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构图变换的精妙,让一种错综复杂,仿佛是全景画的韵律感悠然而生。再加上自然过渡的结合完全没有生硬的感觉,完全围绕着灰白的主色调展开。

第四小节中的“灶火”,“炭灰”,“饭”,“乌黑的酱碗和桌子”,“破烂的衣服”,“受伤的手”,“虱子”和“鸡蛋”。这就是分开的独立存在的意象,沿着观看者的顺序开始描摹和排列。总的韵律感并不是很强,只是一种独立的乐器在低低吟唱着,舒缓的展现出一张张在普通不过的生活场景。但是这种场景的恢复再现又多少有一点古典主义的单一调式的铺陈,似乎死板和沉闷,但是更多程度上是为后面篇章的整合埋下伏笔。

艾青(1910年03月27日—1996年05月05日)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等。浙江金华人。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解放后的诗集有《欢呼集》、《春天》等。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等诗作。出版了《艾青选集》等。另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等著作。1985年,获法国艺术最高勋章。其诗作《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生平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29年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比利时诗人凡尔哈仑给他的影响最大。1932年创作第一首诗《会合》,此诗以笔名“莪伽”发表于同年七月出版的《北斗》第2卷第3、4期合刊。

1932年5月回到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并组织春地画社。7月,被捕入狱,在狱中翻译凡尔哈仑的诗作并创作了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接着创作了《芦笛》、《巴黎》等。

1935年10月,经保释出狱。1937年抗战爆发后到武汉,写下《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1938年初到西北地区,创作了《北方》等著名诗篇。同年到桂林,任《广西日报》副刊编辑,又与戴望舒合办诗刊《顶点》,此间较重要作品有《诗论》。

1940年到重庆任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不久赴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工作。此时代表作有《向太阳》等。1944年获模范工作者奖状,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5年10月随华北文艺工作团到张家口,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领导工作,写有《布谷鸟》等诗。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58年到黑龙江农垦农场劳动,1959年转到新疆石河子垦区。1979年彻底平反后,写下《归来的歌》、《光的赞歌》等大量诗歌。

评价:

从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归来的歌》、《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艾青诗选》等。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下载“拥抱艾青”诗歌大赛的诗歌——与艾青同行word格式文档
下载“拥抱艾青”诗歌大赛的诗歌——与艾青同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浅谈艾青早期诗歌的艺术特点

    浅谈艾青早期诗歌的艺术特点 艾青是五四以来新诗史上一位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具有较强的时代性,以深沉忧郁的笔调表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合着时代的节拍,反映着历史的真实。他......

    与诗歌同行朗诵会

    六年级语文上册“与诗同行”诗歌朗诵会 ---------千落组串词 张: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为大家做一次诗歌汇报。现在请允许我隆重请出我们的全体成员......

    与你同行诗歌

    与你同行 原本不是我的梦在最无奈的岁月你选择来到我的身边说要给我一片蔚蓝的天空那时候我给予你的是不屑你却给予我最深刻的真诚下雨了站在学校外面的你送给我雨伞和雨鞋......

    诗歌:拥抱春天

    拥抱春天 香港路小学五年级三班刘溯 在柔柔的春风中, 在柳树的绿叶中, 在布谷鸟的叫声中, 在花儿灿烂的脸上, 我们看的了美丽的春天。 春天是多情的, 它用叶的浓情, 花的娇艳, 和......

    拥抱2018诗歌

    缓缓地撕下一年里最后一页的日历又轻轻地翻开新的篇章就这样,伸手承接了新年的开始站在新年的窗口不去说,得到与失去带着一颗贺喜的心情在新年的天空里盛放梦的羽翼总觉得时光......

    与诗歌同行(最终定稿)

    与诗歌同行 ————《轻叩诗歌的大门》小学六年级综合性学习习近平昌县教师进修校附属小学:杨冬梅 一、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轻叩诗歌的大门》是人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的综合性......

    与你同行爱情诗歌

    与你同行大地如一架钢琴山川是琴键我们是乐师的手指走出一路琴音山是梦水是魂梦魂交错的激情击响风铃是你的声音与你同行太阳与月亮装点清晨你是天地的精灵每个身姿都是自然......

    与风同行的诗歌

    在还沒有成熟的黄昏风轻轻地将夜梳成寒凉等着将要路过的月亮不知风将如何去读月而我又不知道如何去读风如果此刻远方有颗流星归去我愿与风同行去远方探望流星的灵魂请别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