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前教育学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学前教育学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学时/学分:48/3 开设学期:3 开设单位:教师教育学院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说 明
一、课程性质与说明 1.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2.课程说明 《学前教育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合格幼儿教师和从事学前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是突出教师教育特色的重要标志。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并重的基础理论课程,偏重于研究学前儿童教育的宏观问题及其一般活动规律。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学前教育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及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与价值、掌握学前教育的先进思想及基本理论、领会科学的教育观念、认识学前儿童自身发展的特征及学前教育活动的基本特点等。内容包括:学前教育学概述;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学前教育和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学前教育的性质、任务及目标;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内容和方法;学前教育的教师和保育员;学前教育对象;学前儿童的班级管理;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学前教育和家庭、社区;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学前教育及学前教育学的概念,了解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阶段; 2.明确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阶段,了解一些学前教育家的重要的学前教育思想; 3.理解学前教育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4.明确学前教育和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了解儿童发展的基本观点,讨论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
5.明确学前教育的性质、任务及目标;
6.了解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内容:游戏活动、教学活动、一日生活活动季节假日活动。8.明确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内容和方法。
9.明确学前教育的教师和保育员的劳动特点和职责任务基准业发展的要求。10.明确学前教育对象的属性和权利义务,师幼关系的特征。11.了解学前儿童的班级管理的内容、基本要求和方法。
12.理解幼儿园的教育环境的特点和意义,初步掌握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方法。
13.明确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的意义与任务,了解存在的问题,了解幼小衔接发展趋势。
四、教学教法建议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根据课程具体内容及学生实际需要,主要采取问答、演示、讨论、教学实践、活动分析、课前阅读和网络信息查询等多种教学方式。
1.重点讨论法。围绕某个教学内容教师提出问题,给学生约5-10分钟时间,让学生讨论交流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进行演讲,教师给予点评,以提高学生理解水平和表达能力,体现师范性特点。
2.活动分析法。要求学生利用学前教育学原理,分析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要求从目标、准备、过程作出评价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学前教育学理论的应用能力。
3.案例法。就教育教学中的典型问题或学生关心的现实生活中的见闻,从学前教育学视角进行分析思考,形成多视角学前教育学观念,增强实际应用能力。
4.教育实践法。在讲到幼儿园教学和游戏等内容时,要求学生根据幼儿园教学原则和方法,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并实践参与,以丰富课程学习内容,使学生提前感受幼儿教师角色意识,接受专业思想的教育,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5.鼓励或吸引学生参加科研活动,以科研促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促进学生能掌握扎实宽厚的学前教育学基础知识和技能,激发和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发挥特长与潜能,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教学手段:本课程积极应用多媒体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手段的改革。
五、课程考核及要求
1.考核方式:考试(√);考查()2.成绩评定: 计分制:百分制(√);五级分制();两级分制()
成绩构成:总成绩=平时考核(20)%+中期考核(20)%+期末考核(60)% 本文
第一章 学前教育学概述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学前教育及学前教育学的概念; 2.了解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目的与任务; 2.明确学前教育及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教学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0.5学时)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学
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目的与任务(1学时)学前教育学研究对象; 学前教育学目的与任务;学前教育学体系 第三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1.5学时)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学前教育学的发展 教法建议:
1.讲授法:讲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也是这部分内容的的首选方法。2.讨论法: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容易感到困惑、模糊的理论知识点,适当采用讨论法。教师先设疑置惑,然后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进行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展开学习,参与到明确的集体任务中,强调集体性任务,强调教师放权给学生。考核要求:
识记:学前教育学概念;学前教育概念
领会: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目的与任务;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参考书目: [1]朱宗顺,陈文华.学前教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第1版).绪论.[2]杨小萍,李静.学前教育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第1版).第一章(3—4节).[3]黄人送.学前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1版).第一章(第1、2节).[4]柳阳辉.幼儿教育学[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绪论.[5]郑建成.学前教育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第1版).绪论.[6]李生兰.学前教育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第2版).第二章 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目标:
1.准确理解学前教育的的含义;
2.明确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了解主要教育家的主要思想。3.了解学前教育和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关系;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1学时)学前教育的产生;学前教育的发展
第二节
学前教育受社会的影响和制约(2学时)
经济对学前教育影响;政治对学前教育影响;文化对学前教育影响 第三节 学前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1学时)
学前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学前教育对政治发展的影响;学前教育对文化的影响
教法建议:
1.讲授法:讲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也是这部分内容的的首选方法。2.讨论法: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容易感到困惑、模糊的理论知识点,适当采用讨论法。教师先设疑置惑,然后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进行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展开学习,参与到明确的集体任务中,强调集体性任务,强调教师放权给学生。
3.案例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对选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审理和讨论,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
考核要求:
识记:学前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基本阶段及主要特点
领会:学前教育受社会的影响和制约;学前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参考书目:
[1]朱宗顺,陈文华.学前教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第1版).第一章(1—2节).[2]杨小萍,李静.学前教育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第1版).第二章(3—4节).[3]黄人送.学前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1版).第二章(第3节).[4]柳阳辉.学前教育学[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年59月.第四章(第3节).[5]郑建成.学前教育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第1版).第一章.[6]李生兰.学前教育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第2版).第二章(第1——3节).第三章
学前教育和儿童身心发展
教学目标:
1.了解儿童发展的基本观点;
2.讨论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
3.明确学前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时数:6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儿童观的演变与构建(1学时)
第二节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权利和地位(2学时)第三节
第三节 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2学时)
第四节 第四节 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1学时)
第五节
教法建议:
第六节
1.讲授法:讲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也是这部分内容的的首选方法。
第七节
2.讨论法: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容易感到困惑、模糊的理论知识点,适当采用讨论法。教师先设疑置惑,然后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进行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展开学习,参与到明确的集体任务中,强调集体性任务,强调教师放权给学生。
3.案例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对选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审理和讨论,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
考核要求:
领会:学前儿童的属性;儿童观的演变过程
理解:学前儿童的权利和地位;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书目:
[1]朱宗顺,陈文华.学前教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第1版).第五章(1—3节).[2]杨小萍,李静.学前教育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第1版).第五章(1—3节).
第二篇:学前教育学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1.《学前教育学》课程性质:
《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之一,它涵盖了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全部内容,偏重于研究幼儿教育的宏观指导理论及其一般教育活动规律等问题,在完成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中起着核心作用。
2.《学前教育学》课程作用:
本课程的学习在帮助学生掌握学前教育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幼儿教育实际,学会审视、分析当前幼儿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同时,注重促进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为今后进入托幼机构从事教育和研究工作以及学前教育学专业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学习目标
1.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热爱幼儿、热爱幼教事业的精神;具有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教师观,有较强的奉献精神和较高的个性修养。
2.知识获得目标:掌握学前教育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观念;熟悉国家和地方幼教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学前教育学发展历史和未来发展趋势。
3. 教育技能培养目标:具备观察了解幼儿的技能;与幼儿家长沟通的技能;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的技能;创设与课程目标相适应的环境的技能;设计与组织幼儿园教学、游戏、活动、娱乐等活动的技能。
4.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目标:能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特点制订班级各类教育计划;能科学合理编制幼儿园课程,选择和运用适合的教学组织形式、指导方式和教学方法;能正确认识和分析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能运用科学的评价指标对幼儿园课程方案、幼儿的发展水平、幼儿教师自身的各项工作做出恰当评价。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及主要流派
学前教育的年龄对象;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 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现代学前教育的主要理论流派
第二章、学前教育的社会因素分析
环境与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政治与学前教育;文化与学前教育;人口与学前教育;社会基本群体与学前教育
第三章、现代社会与学前教育
现代社会特点;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学前教;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比较
第四章、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关于影响儿童发展因素的争论;关于儿童发展的基本观点;现代学前教育的新观念与新趋势
第五章、学前教育的新观念
儿童观的变革;现代学前教育的新观念与新趋势
第六章、学前各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教育要领
出生至周岁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教学要领;一岁至两岁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教学要领;3岁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教学要领;4岁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教学要领;
5、6岁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教学要领
第七章、托儿所的保育与教育
托儿所的性质及任务、托儿所的物质环境准备;托儿所有效的保教方法介绍; 托儿所的保教要领;托儿所的集体保教原则
第八章幼儿园教育
我国幼儿园的性质;我国幼儿园的任务;幼儿园的保育与教育目标;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
第九章幼儿园的活动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关于活动的理论;幼儿园的生活活动;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
第十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家庭育儿环境;家庭育守则;家庭保护的法律责任;家庭中的品格养成教育;家庭中的早期阅读;生活中的教学教育;家庭中儿童收看电视的问题;如何看待儿童的绘画活动
第十一章学前教育社区化的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社区学前教育的发展;我国社区学前教育的兴起;我国城市在社区学前教育;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社区玩具图书馆的建设;我国学前教育社区化发展的趋势
四、学时分配
本课程总学时为72学时,其中理论学习44学时,实践28学时。
第三篇:中职《学前教育学》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专业 教学大纲
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二〇一二年九月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大纲
一、专业名称
学前教育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基本学制
3年
四、培养目标与能力要求
1.总体目标
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包括以下要素:具有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修养高,品德高尚;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具有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和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合作,能不断进行专业化学习与研究,可持续发展能力强;掌握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具备教育教学的专业技能技巧;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技能,熟练掌握3-5项职业能力;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熟悉幼儿园管理的基本内容、规范和方法,具有创造性地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
2.培养规格与要求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专业化的学前教育中等专业人才。毕业生就业去向:各地幼儿园。
(1)知识结构:掌握学前教育理论和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2)能力结构:熟练掌握未来幼儿教师的职业能力。顶岗实训前,每个学生必须完成3-5项职业能力的训练,并且考核合格。这些能力包括:熟练弹唱儿童歌曲的能力,创编并表演、讲授儿童舞蹈的能力,创作并表演、讲授童话、故事、儿歌的能力,制作充满童趣的优秀手工作品的能力,学前教育科研能力,形
神兼备的儿童笔画技能,较高的普通话水平,幼儿优质课,规范书写粉笔字,营养配餐能力,编排儿童游戏的能力等,其中形成1项专业特长,并提交相应的研究成果(作品)。
(3)专业素质: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形成自己的学前教育思想;丰富的教育艺术、教育智慧以及熟练的互动策略和技能技巧;扎实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基本技能、能力和方法,开展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素质和能力。
(4)非专业素质:思想素质:良好的政治素养、道德修养和道德品质,特别是有较强的信用观念和意识,良好的人文修养,正确的审美观点、高雅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能力。
(5)心理素质: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并能运用于自身实际,有较好的心理承受力和心理调节与平衡能力。
五、专业优势与办学特色
(一)课程建设:理论、能力、素质一体化,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课程建设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必须突出课程体系的实用性,这是中职教育的必然要求。为此,我们认真落实“铸能力成就未来”的办学理念,确定“专业理论课程、专业能力课程、专业素质课程并重,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建设思路:第一学年以专业理论课程为主,奠定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
第二学年以专业能力课程为主,培养职业能力,形成个性和特长;以专业素质课程为主,资格证书获得、能力强化、顶岗实训与就业紧密结合,提高专业“厚度”,增强职业岗位的针对性,提高职业准入率,提高就业质量。围绕职业能力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不断得以优化——构建实施动态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课程方案;
增加理论、方法、技能、管理多种模块的职业选修课程,多方位推进课程建设,优化课程结构,强化特色意识。
1、课程内容基础化。
基础化是指对于学前教育从业人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基础,包括基本技能基础和教育理论基础。课程内容的基础化并不是强调“量”的增加,也不是课程与课程的简单堆积,而是侧重“质”的提高,强调内容的实用性。通过调整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方法,完成课程的基础化目标。突出“可选择性”这一学分制最显著的特征,在理论层面上,通过学分制实现学习课程、授课教师、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方式、学习手段的选择;在实施层面上,优化课程结构、优化课程功能,体现课程的模块化、综合化。
2.课程建设综合化。
把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有机地融合为一个统一整体,优化组合,强调知识、能力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衔接,突出职业应用能力培养。在职业能力必修课程中,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相结合,理论、知识、能力相辅相成,理论催生能力,在能力培养过程中巩固知识;在职业能力选修课程中,基础理论、教学方法、专业能力三位一体,相互促进,同时,给予学有特长的学生灵活的选择权,因材施教,学有所长。建设美术、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儿童文学等融教、学、做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做中学,学中教,变教学过程为工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适用性。课程综合化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达成与未来职业岗位相适应的基本要求。我们深入研究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职业岗位、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教学.3.课程结构模块化。
专业课程体系包括职业基础课程、职业能力课程、实践实训课程和职业素质课程四大模块。其中,职业能力课程除了“够用为度”的必修课程外,增加大量的选修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职业素质课程全部为选修课程,包括“古文阅读”、“趣味数学”、“趣味生物学”等课程,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把《键盘》《舞蹈》《乐理》《视唱练耳》《声乐》等课程分为一级、二级两个难度不同的板块,增强教学的选择性。4.课程设置学期化。打破教学计划以往的排列顺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在课程编排上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职业能力培养与训练阶段,完成基本教学计划,掌握学前教育理论与基本能力;
第二,多元化模式的幼儿教育课程培训和毕业论文设计与撰写阶段,提高专业“厚度”,促进就业;第三,顶岗实习阶段,搭建宽阔的就业平台,顶岗实习与就业、创业相结合,拓展职业能力,增长才干;互利互惠,双向选择,共建课程,密切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形成培养与就业的良性循环,提高就业质量。5.课程建设开放化。
学前教育专业最明确的目标指向是幼儿园教育。办好学前教育专业,必须与幼儿园进行零距离接触,不断从中吸取丰富的营养,优化课程体系。目前,与我校有联系的幼儿园遍布即墨市区。本着“互利互惠,相互参与”的原则,我们从联系比较密切的幼儿园中,选择方便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几家幼儿园建立起了校外实训基地和课程研究基地。
(二)团队建设:教、学、研一体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前教育专业是我校办学历史最短的专业,尚处在萌芽阶段。但是在这几年的办学过程中,历炼、储备了一支较高综合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从某种意义上说,抓好师资队伍培养和学术梯队建设,这是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关键。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必须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按照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学需要,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较强职业技能、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1.思想建设,激发成长动力。
通过举办师德演讲会、“名师”与骨干教师三级梯队评选、优质课堂评选、多媒体课件比赛等活动,把“以教风带学风,以学风促校风”为主要内容的师德建设落实到课堂,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专业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2.梯队建设,发挥引领作用。
发挥好教学名师和骨干教师三级梯队在教学中的带头作用,引领青年教师成长,推广教改经验,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3.技能练兵,促进专业成长。根据教师的业务特长,让每个教师相对集中
地承担一个领域的教学研究任务,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学院先后建立了《学前卫生学》、《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声乐与即兴伴奏》、《乐理与视唱练耳》、《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文学》等8个课程教研小组,定期开展研究教学活动,以小组互助形式推动课程建设,成效显著。
(三)实践教学:现场见习、短期实习、顶岗实习一体化,促进职业能力形成 实施“现场见习、短期实习、顶岗实习”实践实训模式,现场见习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学以致用;短期实习,形成职业意识,主要形式有:2+1工学结合、实践活动周、暑期打工实践等;顶岗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展示个性和特长,双向选择,提高就业质量。这是实践教学的最终落脚点,也是落实学前教育职业性的必由之路。
(四)课程教学:教、学、做一体化,以强势的职业能力促进高质量就业教、学、做一体化,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这是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显著特色。这些职业能力,包括弹(琴)、唱(歌)、跳(舞)、画(画)、讲(故事)、编(儿歌、简单的舞曲)、制(作手工)等方面的实施操作能力,是幼儿园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更具体一点,就是——熟练弹唱儿童歌曲的能力;创编并讲授儿童舞蹈的能力;创作并表演、讲授童话、故事、儿歌的能力;制作充满童趣的优秀手工作品的能力;形神兼备的儿童简笔画技能;较高的普通话水平;幼儿优质课;规范书写粉笔字的能力;营养配餐能力;幼儿电脑课件制作能力;编排儿童游戏的能力。
第四篇:《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Pro-school Pedagogy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课程代码:130016课程学时:48 学分:3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开课时间:二年级 第一学期开课单位:教育学院大纲执笔人:唐芬芬大纲审定人: 陶红
《学前教育学》是以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为基础,研究学前教育的发生、发展,系统阐述现代学前教育的观念、知识和基础原理,以寻求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科,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理论课以及学习专业技能课的理论基础课。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初步掌握有关学前教育学的一般概念、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及主要理论观
点和实施原则。
2、运用学前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研究幼儿园教育现象和问题,并具有尝试解
决幼儿园教育中新的矛盾和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原理,了解婴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具备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必务的教育理论的基础知识和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学前教育实际的实践能力。
2、教学难点:通过学前教育学课程的教学,使提高学生的多方面素养,使他们初
步具备进一步学习教育理论和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教师讲授为主,有重点的讲授,辅以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教学观摩、模拟教学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四、教学内容与目标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时分配
(48学时)
1.百年中国学前教育
41.1西方学前教育的产生以及西方教育家了解
21.2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掌握2.儿童观
32.1 几种不同的儿童观理解2
2.2儿童福利与权益保护了解
13. 儿童与教育4
3.1儿童的发展理解2
3.2儿童的教育掌握2
4.家庭、社区与学前教育
34.1家庭与学前教育理解
24.2 社区与学前教育了解
15.托幼机构的环境和设备3
5.1托幼机构中物质环境的重要性理解0.55.2托幼机构的园舍了解0.5
5.3环境设备的配置原则掌握1
5.4 托幼园所物质设备细目列举掌握1
6.学前教育机构中教师育幼儿的相互作用
46.1相互作用的内涵以及发生的条件理解1
6.2相互作用的构成要素掌握1
6.3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掌握2
7.学前儿童体育4
7.1学前儿童体育的功能了解2
7.2学前儿童体育的实施掌握2
8.学前儿童的语言教育4
8.1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理解2
8.2学前儿童怎样学习语言掌握2
9.学前儿童认知发展4
9.1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理解2
9.2学前儿童智力开发掌握2
10.学前儿童社会性教育4
10.1社会认知的教育了解1 10.2学前儿童社会性情感的发展与教育理解1 10.3同伴关系和社会不利儿童的矫正研究了解1 10.4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和社会性能力的发展 掌握1 11.学前儿童道德教育4
11.1学前儿童与道德了解1 11.2儿童道德发展概括理解1 11.3儿童道德发展的智慧条件和社会刺激行条件掌握1 11.4如何进行道德教育掌握1
12.学前儿童审美教育4
12.1学前儿童的审美教育理解212.2 学前儿童审美教育的实施掌握2 13学前课程313.1学前课程的基本问题理解1
13.2学前课程的实施掌握2
五、实践教学内容要求与说明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是模拟教学活动形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结合本专业特点,选择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教案撰写、教案讨论、小组演练、课堂试讲、互相评议、总结反思等一系列活动,促进学生初步积累教学的感性经验,为发展实践教学能力奠定一定基础。
六、考试范围与题型
1.考试范围与分数比例
(1)百年中国学前教育2%
(2)儿童观4%
(3)儿童与教育6%
(4)家庭、社区与学前教育4%
(5)托幼机构的环境和设备6%
(6)学前教育机构中教师与幼儿的相互作用13%
(7)学前儿童体育4%
(8)学前儿童语言教育6%
(9)学前儿童认知教育15%
(10)学前儿童社会性教育10%
(11)学前儿童道德教育
(12)学前儿童审美教育
(13)学前课程
2.试题型与分数比例
(1)填空题
(2)选择题
(3)名词解释
(4)简答题
(5)案例分析题或论述
七、教材与参考资料
1、梁志燊.学前教育学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9.2.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8.3.唐淑.中国学前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3.4.杨汉麟.外国幼儿教育史[M].北京:广西教育出版社,1993.12.15%10%5% 10% 10% 20% 30% 30% 3
第五篇:学前教育学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
学前教育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1.《学前教育学》课程性质:
《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之一,它涵盖了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全部内容,偏重于研究幼儿教育的宏观指导理论及其一般教育活动规律等问题,在完成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中起着核心作用。
2.《学前教育学》课程作用:
本课程的学习在帮助学生掌握学前教育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幼儿教育实际,学会审视、分析当前幼儿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同时,注重促进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为今后进入托幼机构从事教育和研究工作以及学前教育学专业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学习目标
(1)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热爱幼儿、热爱幼教事业的精神;具有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和教师观,有较强的奉献精神和较高的个性修养。
(2)知识获得目标:掌握学前教育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观念;熟悉国家和地方幼教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学前教育学发展历史和未来发展趋势。
(3)教育技能培养目标:具备观察了解幼儿的技能;与幼儿家长沟通的技能;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的技能;创设与课程目标相适应的环境的技能;设计与组织幼儿园教学、游戏、活动、娱乐等活动的技能。
(4)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目标:能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特点制订班级各类教育计划;能科学合理编制幼儿园课程,选择和运用适合的教学组织形式、指导方式和教学方法;能正确认识和分析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能运用科学的评价指标对幼儿园课程方案、幼儿的发展水平、幼儿教师自身的各项工作做出恰当评价。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及主要流派
学前教育的年龄对象;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 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现代学前教育的主要理论流派
第二章、学前教育的社会因素分析
环境与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政治与学前教育;文化与学前教育;人口与学前教育;社会基本群体与学前教育
第三章、现代社会与学前教育
现代社会特点;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学前教;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比较
第四章、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关于影响儿童发展因素的争论;关于儿童发展的基本观点;现代学前教育的新观念与新趋势
第五章、学前教育的新观念
儿童观的变革;现代学前教育的新观念与新趋势
第六章、学前各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教育要领
出生至周岁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教学要领;一岁至两岁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教学要领;3岁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教学要领;4岁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教学要领;
5、6岁儿童的心理特征与教学要领
第七章、托儿所的保育与教育
托儿所的性质及任务、托儿所的物质环境准备;托儿所有效的保教方法介绍; 托儿所的保教要领;托儿所的集体保教原则
第八章幼儿园教育
我国幼儿园的性质;我国幼儿园的任务;幼儿园的保育与教育目标;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
第九章幼儿园的活动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关于活动的理论;幼儿园的生活活动;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
第十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家庭育儿环境;家庭育守则;家庭保护的法律责任;家庭中的品格养成教育;家庭中的早期阅读;生活中的教学教育;家庭中儿童收看电视的问题;如何看待儿童的绘画活动
第十一章学前教育社区化的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社区学前教育的发展;我国社区学前教育的兴起;我国城市在社区学前教育;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社区玩具图书馆的建设;我国学前教育社区化发展的趋势
四、学时分配
本课程总学时为72学时,其中理论学习44学时,实践28学时。
《学前教育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依据及说明
考试以教学大纲和梁志嵤的《学前教育学》(2003年版)为参考。考试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对本学科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的理解,注重考察学生运用本学科理论解决幼教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对本教学大纲中涉及的概念、观点和原理能清楚地理解和识记,能深入理解和运用重要的理论、原理分析学前教育现象和教育教学案例。
二、评价目标
(一)基础知识和和基本原理
能识记学前教育学各部分内容的基本概念;了解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的简史;理解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理解幼儿园的双重任务;掌握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要求和科学的教师观、儿童观、环境观;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游戏、日常生活)的理论和实践指导要求;理解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树立正确的教育评价观;了解幼儿园与家长及社区的关系。
(二)基本技能
能初步运用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分析和指导幼儿园教育教学行为;能运用观察的方法在教学、游戏、日常生活等各种情境中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状况;掌握与幼儿、家长沟通的技能;能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设置相关活动的环境;具备幼儿园教学、游戏、生活、娱乐、节日等活动的设计和组织的能力,初步掌握幼儿园教育评价的方法。
(三)应用能力
能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的特点制订班级各类教育计划和工作计划;能够根据幼儿园教育与教学的目标和原则,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指导方式和教学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学前教育理论,正确认识和分析实际工作中的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能够运用科学的评价指标对幼儿发展、幼儿园工作、幼儿教师自身的各项工作做出恰当的评价。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内容
1、识记概念:
学前教育学、教育、学前教育、恩物、教育双轨化、儿童优先原则、儿童观、最近发展区、幼儿园教育目标、幼儿园教育的原则、幼儿园双重任务、幼儿园教学活动、素质、幼儿园环境、幼儿游戏、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幼小衔接工作、幼儿园教育评价、社区教育。
2、理解理论:
了解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的简史;了解学前教育思想家及其教育思想;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内涵和制定的依据及教育目标的层级结构;各年龄阶段幼儿的心理特征与教育要领;幼儿园教育任务和原则;幼儿园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的目标、内容与实施;科学的幼儿发展观,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原则;幼儿园教学的特点;幼儿园教学原则、手段和方法;幼儿游戏的特点和幼儿园游戏的种类,幼儿园各类游戏活动的组织方法;幼儿园日常生活的组织和要求、幼小衔接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基本内容、评价方法与步骤,树立正确的教育评价观、幼儿园与家长工作、社区工作的关系。
3、基本技能: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与指导;幼儿园各类游戏的指导策略;幼儿一日活动计划、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活动计划的制定;根据教育活动的需要因地制宜地创设能促进幼儿发展的环境;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掌握观察的技能、与幼儿、家长沟通的技能;幼儿园各类活动(游戏活动、各领域教育活动、庆祝活动等)的设计与组织;根据幼儿发展的水平合理设计和组织幼儿的入学准备活动。
4、综合应用:
能将幼儿园教育目标层层分解为班级逐年具体的教育活动目标;能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的特点制订班级各类教育计划和课程计划;能综合运用各种教育和教学原则、幼儿全面发展的观点分析评价幼儿园教育工作;能选择恰当的教学活动组织形式、指导方式和教学方法,设计和组织符合幼儿发展特点的教学活动;根据幼儿兴趣提供幼儿自选游戏和自由自发游戏的材料和环境。
试题要有较大的覆盖面,范围不能超出课程教学大纲或教学基本要求。侧重于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查形式、学分制与分数解释
考试采用平时考试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平时主要考察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期末考试以闭卷形式进行,以百分制评分,60分以上为合格。其中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70%。学分为3分。
五、考试时间
闭卷考试试卷的题量以中等学习程度的学生在60分钟左右完成为度,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六、试卷结构
(一)题型比例
1、试题要有合理的题型结构,每份试卷中客观题(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等)和主观题(分析题、论述题、实际运用题)的比例控制在6:4左右,题型一般至少有5种类型。
2、填空题10%,名词解释20%左右,简答题30%左右,论述题20%左右,实践操作题20%左右。
(二)内容比例
基础知识、基础理论60%,基本技能和综合应用40%。试题要有适度的灵活性、综合性。
(三)考试难度
试题要有适当的难度和区分度,较易、中等、较难的题目比例一般为3:4:
3较易的30%,中等难度40%,较难30%。
七、综合评定
采用综合评定:即期末考试成绩/平时考核成绩=7:3的比例综合评定(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期末成绩=卷面理论考试成绩
×70%,平时成绩=单元测验、出勤、课内外作业、课堂学习态度×20%+实践(模拟实验教学、小调查、见习)×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