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李生兰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
一、学前教育的概念:是对胎儿至进入小学前的儿童进行的教育、组织的活动和施加的影响。学前教育包括胎儿教育、婴儿(初生至三岁)教育、幼儿(三岁至六岁)教育,共三个阶段。
二、学前教育的机构形式:胎儿学校1.托儿所 2.幼儿园 3.托幼园所一体化 4.幼儿班 5.儿童福利院
6.SOS国际儿童村 ——收养孤儿的国际慈善组织。家庭教育
三、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学前教育学的概念: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提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研究内容包括:儿童观、教育观、学前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学前教育课程、幼儿园社会教育、幼儿游戏、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幼儿园教师
第二节 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一、学前教育思想的产生 柏拉图: 《理想国》,最先论述了儿童优生优育的问题,儿童的公共教育问题、全人教育问题
亚里斯多德:三个发展阶段,胎教、婴幼儿的体育、游戏,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世界图解》(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他论证学前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自然、感官教育是学前儿童学习的基础等教育思想。卢梭: 《爱弥儿》,强调教育回归自然,主张按照儿童的自然发展历程来进行教育。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强调教育要适合于儿童,而不是使儿童去适应教育机构。
裴斯泰洛齐: 《林哈德和葛多德》、《母亲读物》,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的思想,一切教育都应以感官教育为基础,儿童学习的最好方式是操作,母亲是儿童的最好老师等原则和方法。
二、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
(一)福禄贝尔:德国学前教育家,1840年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并撰写了《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学》等著作,系统地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理论,他对于学前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做出了巨大贡献。
1、学前教育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前途
2、学前教育要全面
3、教育应当遵循儿童发展之自然。(活动是人最重要的本能,主张幼儿园开展各种活动,让儿童的身心都获得发展。)
4、强调游戏的教育价值(福禄倍尔是教育史上第一位阐明游戏教育价值的人。)
(1)他认为幼儿是通过游戏将内在的精神活动表现出来的
(2)他强调游戏对幼儿人格发展、智慧发展有重要意义
(3)他还认为游戏中玩具是必需的。他根据儿童的特点,将玩具、教具、教材融为一体,创造了一种操作物——“恩物”。
5、要加强对学前儿童的指导
(二)蒙台梭利:20世纪上半叶意大利著名的儿童教育家。1907年创办了“儿童之家”,1909年发表了代表作《蒙台梭利教育法》,1933年出版了《童年的秘密》较全面地论述了她关于学前教育的独特观点,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教育方法——蒙台梭利教育法传遍了全世界。
1、学前教育必须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观点(心理有吸收力、敏感期)
2、儿童有发展的需要,需要通过自由活动、自我控制、自我教育的方式与途径来实现。
3、重视教育环境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是关键。环境具有以下特点:
(1)自由发展的环境,有助于儿童创造自我和自我实现
(2)有秩序的环境,儿童能在那里安静而有规律的生活
(3)生气勃勃的环境,幼儿在那里充满生气、欢乐和可爱,毫不疲倦的生活,精神饱满的自由活动。
(4)一个愉快的环境,几乎所有的东西都为儿童准备,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有吸引力。
4、重视儿童的自我教育,注重感官训练 蒙氏认为3—6岁幼儿的各种感觉先后处于敏感期,因此必须对幼儿进行系统的和多方面的感官训练。因此,她专门设计了教具。教具的特点是:简单、幼儿能自我纠正错误、教师容易掌握指导时机。
5、教师的作用:在蒙氏教育中,教师不是传统的灌输知识的机器,而是一个环境的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
他认为幼儿自由学习的质量是由教师的质量决定的.(三)陶行知: 他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强调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他提出幼稚园实施和谐的生活教育,反对束缚儿童个性的传统的教学法。
提出当时的学前教育犯三大病: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
(四)陈鹤琴: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学前教育专家,在他为中国幼儿教育事业走向现代化而不懈努力的一生中,从理论创立和实践躬行两方面,对儿童成长与发展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实验和探索研究。
(1)他指出学前教育对于儿童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2)他强调学前教育要考虑儿童的特点。(3)他指出要对儿童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
主张幼稚园“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健康”;二要重视培养儿童的良好道德品质;三要培养儿童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认识、发展艺术才能;四要重视儿童的感觉训练和智力发展,特别是观察力的提高等。(4)他提出幼儿教育要注意多样性 儿童是在“大自然、大社会”中学习(5)教师要对幼儿加以指导。第三节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一)调查法
是教师围绕某一教育现象,采用问卷、谈话、座谈等多种形式收集资料,并对所获得的资源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教育建议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观察法
是在自然条件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所要研究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的一种方法。
(三)实验法 是教师根据研究的目的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有计划地改变某种教育因素,从而考察该因素与随之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四)个案研究法
是教师利用观察法、调查法、作品分析法等方法对班级个别儿童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以提示儿童发展的普遍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第二章 学前儿童观 第一节 儿童观的界说
一、儿童观的概念: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看法、观念和态度的总和。
主要涉及儿童的地位与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质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与原因等。
二、儿童的发展演变
1、儿童是“小大人”(Miniature Adult)
2、儿童是“有罪的”(Sinful)
3、儿童是“种子”
4、儿童是“空白板”
5、儿童是“成长的植物”
6、儿童就是“儿童”
7、杜威的儿童观:儿童是中心
8、爱伦凯:“二十世纪是儿童的世纪”
9、二十世纪至今,人们在为儿童的世纪做出努力。
第三节正确儿童观的树立
一、儿童有各种合法权利:1989《儿童权利公约》中指出,儿童具有生存权、发展权、受教育权、受保护权、参与权
二、儿童的成长受制于多种因素:
(一)生物因素是儿童成长的生理基础
(二)社会因素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条件
三、儿童发展的潜力要及时挖掘:儿童的发展有极大的潜力、儿童发展的潜力只有通过适当的环境和教育才能激发出来。
四、儿童的发展是连续不断发展的: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征、儿童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
五、儿童的发展具有差异性:
(一)性别差异
(二)个别差异
(三)文化差异
六、儿童通过活动而发展:操作活动、交往活动
七、儿童作为一个整体来发展:生理、心理、精神、道德、社会性的发展是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彼此构成一个整体,互相联系,彼此制约。
第三章 学前教育观
第一节学前教育的价值:
1、促进儿童当时当下的发展
2、为入小学作好准备
3、为儿童的终身发展打基础 第二节学前教育的发展
一、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
1903年,我国第一个正式的幼教机构 湖北武昌创办的“湖北幼稚园”。
二、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三、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
四、社区学前教育的发展
五、网上学前教育的发展 第三节 学前教育的目标
一、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
(一)托儿所的保教目标
托儿所:是对0-3岁儿童进行集体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1981年,卫生部妇幼所颁发的《三岁前小儿教养大纲》中提出托儿所的教育任务: “要培养小儿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发展,为造就体魄健壮,智力发达、品德良好的社会主义新一代打好基础” 托儿所教育任务的具体要求:
1.发展小儿的基本动作,进行适当的体格训练
2.发展小儿模仿、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3.培养小儿友爱、礼貌、诚实、勇敢等良好品德
4.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睡眠、衣着、盥洗等文明习惯。
(二)幼儿园的保教目标 1996年国家教委颁发了《幼儿园工作章程》,明确规定了幼儿园的任务是:
“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同时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幼儿园保育教育的目标:
1、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多种感官和运用语言的基本技能能力,以及初步的动手能力。
3、萌发幼儿爱家乡、爱集体、爱祖国、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他们诚实、自信、友爱、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4、培养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三)比较托儿所与幼儿园目标的差异
1、保育、教育
2、健康,日常生活活动;全面发展要求水平较高
二、外国学前教育目标的比较 美国学前教育的目标:
(1)让儿童独立地、主动地成长。
(2)发展自我控制,自我训练及自我指导的能力,而不是只受成人的控制
(3)学习从自我中心的情感,到能够给予、分享及接纳情感,在新的环境中感到安全和被抚爱。
(4)学习与别人交往的技能,并获得快乐的、积极的体验。
(5)使男女儿童同等地发展个性与才能。
(6)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能注意到健康、卫生和营养
(7)发展与联系大肌肉动作与小肌肉动作。
(8)初步认识及支配周围环境,鼓励儿童的好奇心,思考和推理能力的发展,鼓励儿童积累和和运用知识。
(9)发展语言,学习新的词汇,并理解别人的语言,(10)发展对周围环境的积极情感,发展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日本的学前教育目标:
(1)让幼儿在幼儿园里体验集体生活的态度和团结互助、自主自律精神的萌芽;
(2)培养幼儿健康、安全、幸福地生活所必须的日常习惯,并使其身体的各个技能得到调和的发展;(3)培养幼儿正确理解和对待其社会生活现象的初步观念;(4)正确知道幼儿学会语言的使用方法,培养他们对童话、连环画等的兴趣;
(5)使用音乐、游戏、绘画等方法,培养幼儿对创造性表现发生兴趣。我国与其它国外教育目标的比较 相同:都重视全面和谐发展 差异:
(1)我国较关注丰富知识、培养能力
外国较关注培养兴趣和求知欲(2)我国较注重形成儿童良好习惯
外国较注重儿童的主动性与积极性(3)我国较重视儿童的性格
外国较重视儿童读写算的初步技能。第四节科学学前教育观的树立
一、热爱儿童:
1、教师热爱并公平对待每一个儿童
2、关心儿童、爱护儿童
3、理智的爱
二、尊重儿童:
1、信任儿童
2、尊重儿童年隐私
3、鼓励儿童,帮助儿童建立自信心
4、保护儿童的自尊心
5、杜绝体罚
三、全面教育儿童: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是提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的、着眼于培养幼儿基本素质的教育。
体、智、德、美四育之间的关系
1、体智德美四育在幼儿发展中具有各自独特的作用,具有各自不同的价值,不能互相取代。
2、四育各方面的发展与其他方面的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制约,不可分割
四、寓教于活动之中
1、儿童提供操作活动、游戏活动、教学活动、劳动活动的机会
2、为儿童提供观察、散步、娱乐等方面活动的机会
五、教育要儿童化,不能“小学化”、“成人化”
1、内容选择时,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入手,儿童学习粗浅的知识技能
2、方法运用上,注意直观、生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六、多种教育形式结合:集体、小组、个人多种教育组织形式
七、因儿童施教:儿童的行为、兴趣、爱好、才能等各方面的差异都要求教师因材施教。
八、争取家庭配合
1、向家长宣传学前教育法规的精神,使家长能正确的理解学前教育
2、利用儿童入园的时间,及时与家长沟通。
3、教给家长一些卫生保健知识,使家长能够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卫生习惯。
4、教给家长一些教育知识,使家长能掌握教育孩子的主动权。
5、帮助家长解决面临的疑难杂症。
6、组织家长一起开展活动,使家长增强教育孩子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第四章 学前教育的课程 第一节学前教育课程的界定
一、学前教育课程的涵义:学前教育课程是教育原则和教育计划相互作用于的结晶,它包括教育目标、内容、方法、评价,以及儿童的学习活动;学前教育课程应不断发展和完善,适合儿童发展的需要,并促进儿童的发展。
幼儿园课程:指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教育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二、学前教育课程的种类
(一)公开的学前教育课程:即显在的、正式的学前教育课程。它包括学前教育工作者为实现教育目标而精心设计的一切教育活动。
(二)隐蔽的学前教育课程:即潜在的、非正式的学前教育课程,它一般体现的托幼机构和班级环境中。
即包括建筑物、设备、器械、游戏材料、玩具等物质环境。也包括指幼儿园的工作制度、作息制度、园风、师幼关系、幼幼关系等等人际环境。
第二节学前教育课程的理论
一、学前教育课程的理论观点
(一)成熟社会化的理论
理论基础是卢梭的自然主义等理论,其心理学的基石则是由埃里克森和格塞尔等人奠定的。
这种理论的特点是重视儿童社会性的发展,认为学前教育应让儿童的内在潜力得到充分 的挖掘和发展。让儿童这个“花蕾”在温暖的、良好的社会环境中生长、开花、结果。教育目标发展儿童的自信心、创造性,敏感性和实效性,促进儿童内部潜能的全面开发,培养完整儿童。
教育原则强调成人应提供适合儿童兴趣和发展水平的环境;不要求儿童表现出超越其发展水平的能力;教师的作用是为儿童提供丰富、适宜的环境,帮助儿童了解自己、接受自己、发展自己。
教育内容特别强调游戏的作用,尤其是角色游戏和创造性游戏,幼儿通过探索角色表现自己。
在教学方法上强调通过自由游戏,即一切活动都不必按照一定的顺序,听凭儿童自己的兴趣进行。儿童可以自己选择、自己设计、自由活动,不受任何约束。
主要特点是注重儿童的整体发展;不强行塑造儿童的发展;允许每个孩子按自己的速度前进。
(二)教育训练理论
也称行为主义理论,是以哲学家洛克、心理学家斯金纳和班杜拉等人的思想为基础的。该理论认为,学前教育是为儿童以后的教育和未来的生活作准备的,必须以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方法,把准备学习的知识、技能、道德观念和社会规则教给儿童。
该模式的教育目标是以直接、有效的方式教儿童学业技能、道德知识和社会规则,形成今后成功接受学校教育必须的行为、读写算等技能。
教育内容以阅读、语言、计算为中心科目,尤其重视儿童的语言发展,认为语言的教学,儿童正确使用语言,可以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
教育原则强调目标的分解和细化,强调教师的积极引导和行为塑造。在教育方法上要求教师制定严格的教学大纲,按照一定的课本,要求孩子学习,其主要特点是课程按成人精密设计的程序和内容展开,教师和教材具有权威性;重视强化技术。
(三)认知发展理论
创始人是皮亚杰和布鲁纳。这一理论强调儿童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教育应该贯穿于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中,这种相互作用往往是自发产生的,成人不仅要加以承认,而且要给予鼓励。
教育目标是使儿童身体、认知、社会性、情绪等方面平衡发展。
教育原则强调教师根据儿童发展水平提供适当的环境,保证儿童与环境进行有意义的相互作用;强调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鼓励儿童自己探索、自己发现;提供儿童操作、与人相互作用的机会,使儿童获得多种经验;强调教育内容与儿童生活相联系。
教育内容包括物理知识、逻辑数学知识、社会知识。
教育方法鼓励儿童自己动手参加各项活动,并在活动中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主要特点是视儿童的发展是主体(儿童)与客体(社会环境)相互作用所造成的认知结构变化的结果,知识的发展是内外相互作用的结果;教育内容应与儿童各年龄阶段智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三)学前教育课程的拟定
(一)制定课程大纲
(二)确立课程目标(见《纲要》)
1、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学科知识;教师的态度、行为及个性特征;儿童的行为。
2、目标的特性水平:促进儿童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3、目标的层次序列 教育目标分解:
按时间的范围划分,幼儿园具体教育目标可分四个层次:
1)每一个学年的教育目标 2)学期教育目标 3)一个月或一周的教育目标,也可以是单元活动目标
4)幼儿园一日活动,一个活动或一节课的教育目标
按教育目标指导的范围来划分,分成四个层次:
本园的教育目标 本班的教育目标 不同活动组的教育目标 每个个体的教育目标
第四节学前教育课程的设计
一、设计学前教育课程的原则
(一)承认儿童的权利
(二)反映民族特色
(三)面向世界
(四)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
(五)挖掘儿童的发展潜力
二、设计学前教育课程的内容
(一)全面性(为什么:)
1、是实现托幼机构教育任务的需要
2、是儿童整体发展的需要
3、是世界学前教育课程内容发展的需要 怎么做:
1、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发展要全面
2、每一方面的发展要均衡
(二)启蒙性(为什么:)
1、学前教育的性质决定的(起始阶段)
2、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决定的
3、当前学前教育改革的需要
怎么做:
1、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
2、选择儿童必要的和有效的学习内容
(三)社会性(为什么:“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环境之于人的发展的重要性)
1、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地理环境、气候等都都能增长儿童的知识
2、社会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环境也是独特的内容
3、社会生活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内容。怎么办:
1、联系幼儿生活的自然与社会
2、内容选择注意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与兴趣
(四)发展性(怎么办:)
1、课程内容不断更新,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2、内容要不断扩展扩宽,以适应儿童发展的需要
如何做:
1、课程内容的选择注重时代性、丰富性
2、适合幼儿的能力与发展需要,对幼儿的进一步学习具有挑战性
(五)灵活性(为什么:)
1、不同的托幼机构课程内容不应完全一致(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条件)
2、不同的教育对象,课程内容也应调整(不同人、不同班、级、不同幼儿园)怎么办:
1、教师要根据一日生活常规,随机应变。(挖掘教育价值)
2、善于利用偶发事件作为随机教育的素材
3、根据儿童的兴趣爱好和学科内容,灵活选择。
三、设计学前教育课程的策略
(一)为不同的儿童创设不同的学习环境。当班级儿童改变时,儿童兴趣、爱好、能力、需要也随之改变,课程的策略要做相应的调整。
(二)要不儿童不断提供新的学习机会,鼓励儿童的自发活动、自由游戏,充分利用周围环境。
(三)为儿童提供多种多样的活动和材料,发展儿童的社会性等等。
(四)鼓励幼儿参加大组活动,也尊重每个儿童的决定,尤其是自由选择。
(五)照顾到特殊儿童的需要。第五节学前教育课程的评价
一、评价儿童的发展:
(一)多种形式评价:(谈话、观察、记录、家园联系……)
(二)多进行纵向评价,少进行横向评价
二、评价课程的所有环节
(一)评价课程目标制定是否适宜
(二)评价课程内容的确定是否适合孩子的发展
(三)评价课程形式的安排是否科学合理。有计划性、稳定性,又有偶发性、灵活性。了解评价的作用:
鉴定作用:鉴定教育目标是否达成以及其达成的程度
诊断作用:及时发现现行课程与预定目标之间的差距和问题,以改善教育教学。
改进作用:发现不中和问题,及时通过信息反馈,引起注意改进保教工作。
导向作用:评价依据《规程》和《纲要》,对教育实践有积极指导作用。了解课程评价的原则
(一)评价应有利于改进和发展课程
(二)评价中发挥教师的主体性
(三)评价要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四)评价应客观真实
第五章 幼儿园的社会教育
第一节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价值和内容
一、什么是幼儿园社会教育:主要是指对幼儿进行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等方面的教育。具体来讲,它是指帮助幼儿正确地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形成积极的自然情感和社会情感,掌握与人、环境互动的方式,以便使幼儿能有效地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教育。
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价值:
(一)有助于幼儿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
(二)有助于幼儿良好情感的陶冶
(三)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四)有助于加快幼儿的社会化进程
(五)有助于幼儿未来的成长发展
三、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任务
(一)传授粗浅的社会知识:如社会风俗习惯、礼仪信仰;社会规范、行为准则;职业、生产消费等;家乡、祖国等方面的知识。注意问题:
1、尊重幼儿的年龄特征
2、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
3、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提高基本的社会能力:如自理、学习、思考、交往、表达、遵守规则、完成任务等能力。需要注意的问题:
1、广泛开展游戏活动
2、充分发挥语言作用。
(三)培养科学的社会态度:包括对自己、对群体、对知识的态度。
需要注意的问题:
1、树立模仿范例
2、重视情感感染
四、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
1、自我意识
2、集体感
3、社会交往能力
4、遵守行为规则
5、道德判断水平
6、了解社会工作的意义:职业、与他人关系
7、文化意识:如爱家乡、爱祖国等。
五、幼儿园社会教育的过程
(一)创设隐蔽性环境:在环境上注重德育化、儿童化
(二)落实重复性任务:对社会教育过程需要螺旋式上升,有反复有提高
(三)运用实践性方法:除解释说服外,练习训练等也很重要。如观察学习、品行模仿、行为练习等等。
(四)利用社会性资源:如家长园地、家长会、社会外出参观等等。第二节幼儿社会化的理论与实践
一、幼儿社会化的涵义: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幼儿逐渐了解社会关系、获得社会经验、掌握社会规范而成为社会成员的过程,是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二、幼儿社会化的理论
(一)统一论
在幼儿社会化进程中,个体与社会是统一的,通过教育传授道德观念、集体意识,使年幼儿童社会化并个性化,以便维持社会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班级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场地,传递社会文化,并使之内化与幼儿。“民主集中制”——班集体统一
(二)冲突论
个体与社会并非和谐统一,而是充满矛盾与冲突的,班级内的师幼关系,是一种制度化了的支配与众属关系,幼儿并不能个性化。如重视集体教育,轻视其它。
(三)互动论
在幼儿社会化的过程中,交往非常重要。交往的模式包括:前喻、并喻、后喻文化
(四)主体论 在幼儿社会化的进程中,幼儿主体地位、主体意识特别重要,教师要站在幼儿的立场,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布置环境,安排活动。
三、幼儿社会化的成因
(一)教师及其教育行为
1、积极的社会强化 注意问题:(1)不应轻易使用奖赏(2)不宜多用外部强化(3)广泛使用认知与非认知的强化
2、模仿与辨认
榜样的特征:能力、教育、知觉的类似性 辨认:禁令学习、辨认侵犯者、分享体验
3、期望和要求
4、特性分类(积极评价)
(二)同伴及其相互交往:朋友、互助、冲突、社会地位(明星儿童、中间儿童)
四、幼儿社会化的内容:道德社会化、认知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政治社会化、职业社会化
五、幼儿社会化的特点:能动性、强制性、连续性
六、幼儿社会化的策略:
(一)合理安排幼儿园活动
(二)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
(三)注意挖掘社区潜力
第三节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
一、考虑幼儿的现有水平和未来发展方法
二、兼顾幼儿现实生活和世界未来发展趋势的
三、有组织的社会教育活动与随机教育相互补充
四、班内、园内与班外园外的教育相结合
五、幼儿社会知、情、行的发展相互统一
六、面向全体幼儿与注重幼儿个别差异 第四节幼儿园社会教育的设计与实施
一、正规的社会教育活动特点:
(1)根据幼儿园社会教育要求(2)反映幼儿的水平
(3)说明幼儿园与社区、城市、国家、世界的特征(4)让幼儿认识到人类的知识来源于文化教育
(一)主题教育 如“我们的社区”
(二)节日娱乐活动
(三)参观浏览活动
(四)情景表演
(五)实践活动
二、非正规的社会教育活动:特点:潜在性、非预期性
(一)日常生活活动
(二)各科教育活动
(三)角色游戏活动
(四)交往活动
(五)随机教育
(六)环境影响
第六章 幼儿园的游戏活动 第一节游戏活动的种类
游戏概念:是儿童个体发起的活动;是令儿童愉快的、有趣的活动;没有外在目的,其动机来自儿童内部;游戏是儿童自发自愿的活动,没有强制性;游戏产生于儿童熟悉的事物;儿童能够修改游戏规则;游戏需要游戏者主动的参与。游戏的种类:
(一)从教育的作用上分: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
(二)从教师指导上分:自发游戏、规则游戏
(三)从社会性发展分:非游戏行为、旁观游戏、独立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
(四)从认知的发展上分:练习游戏、象征游戏、规则游戏
第二节 幼儿游戏活动的价值
一、促进幼儿体力的发展:大肌肉、小肌肉、躯干肌肉、感觉支持技能、身体机能的认识等等。
二、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丰富幼儿的知识、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激发想象、发展思维与语言。
三、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心理氛围、激发幼儿探究和发散性思维、促进创造性的发展。
四、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表现自己的情感、体验积极情感、克服消极情绪、情感宣泄。
五、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克服自我中心、培养群体感、提高交往技能、发展规则意识、锻炼顽强意志
六、发展幼儿的美感:游戏设施发展美感,内容有益欣赏、成果有助再现美、过程有利创造美
第三节幼儿游戏活动的准备
一、设定游戏时间:利用各种时间、力争较长时间、室外游戏的重要、合理安排游戏的组织形式
二、布置游戏空间:维持适当的空间密度、开辟游戏区域、游戏场地有吸引力、游戏场地的安全
三、提供游戏材料:收集废旧材料、变换游戏材料的布置、组织不同的游戏材料单元、鼓励幼儿自由使用材料
四、丰富知识经验:注重园内、园外教育资源;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 第四节 幼儿游戏活动的观察
一、观察的价值
教师的观察在幼儿园游戏过程中的作用:
1、是游戏准备工作的基础
2、是介入幼儿游戏的前提
3、是观察幼儿个性特点和能力差异的时机
二、观察的策略
1、自然状态下观察
2、在幼儿彼此熟悉后观察
3、对全班幼儿进行观察
4、对个别幼儿进行观察
5、要对幼儿反复观察
三、观察的记录:多种手段,但以幼儿为主线。参考书中案例。
第五节 幼儿游戏活动的指导
一、尊重幼儿的游戏:尊重游戏的倾向、游戏的选择、游戏的创造
二、支持幼儿的游戏:满足幼儿对游戏材料、游戏时间的需求
满足幼儿游戏的意原 关心幼儿游戏的进程
三、参与幼儿的游戏:教师是幼儿游戏的伙伴 教师对游戏的参与要适当(适时、适地、适宜)
四、引导幼儿游戏
1、布置游戏场地(有调整、有新意)
2、带领幼儿做其它活动时,引发幼儿的游戏
3、适时提出开放性问题
4、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
5、巧妙扮演游戏中的角色(根据幼儿的特点、根据游戏情节)
五、干预幼儿的游戏:注意消极因素 第六节 幼儿游戏活动的评价
一、游戏环境的评价:安全性、刺激性、协调性与教育性、适宜发展性
二、游戏活动的评价:目标 组织形式 幼儿表现 游戏材料 游戏开端、过程、结果
三、游戏水平的评价:
1、教师评价
2、幼儿评价
第七章 幼儿园家庭教育的指导
第一节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价值
一、有利于贯彻幼教法规
二、有利于世界幼教接轨
三、有利于发挥幼儿教育的整体功能
四、有利于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
五、有利于幼儿的成长发展
第二节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
一、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目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规范家长的教育行为。
家长的教育行为主要是指父母在一定的教育观念的支配下,处理孩子的教育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言语和行动。
具体目标:是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1、促使家长认识到幼儿园教育的性质、任务、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手段,家幼配合,协调一致,提高教育质量。
2、帮助家长获得教育孩子的基本知识和经验,掌握教育孩子的科学和艺术,增强教育孩子的能力,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3、争取家长在经费、物质设施、人力上的支持和援助,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提高办园的整体水平。
第三节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原则
一、了解性原则:了解幼儿家长及家庭,利用谈话、家访、问卷、调查等
二、方向性原则:使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需要与国家、幼儿园教育精神一致。
三、科学性原则:使其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幼儿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四、尊重性原则:幼儿园要尊重家长、平等对待各类家长,引导家长在家庭里建立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如平等对待自身条件不同的家长、注意尊重孩子情况不同的家长……
五、协调性原则:经常与家长交流情况,相互沟通、互通有无,协调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六、针对性原则:根据幼儿与家长的不同特点,开展分类型和分层次的指导,注意灵活性。
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家长的具体情况、从家庭教育的具体问题,这三方面出发,进行分类指导;
七、直观性原则:采用一些直观教育、现代化教育手段和讲解相结合,使家庭通过观察和表象,丰富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如物质直观:实验、实物、参观、图片、录像等。语言直观,如形象描述、生动讲解等。
八、艺术性原则:把一些教育的规律、途径、方法巧妙地蕴藏在家园活动之中,融合在亲子活动里面,使家长从亲身的体验中得到教益,自然而然的得到指导。
第四节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长开放日、家长园地、家庭教育咨询、接送时交流、电话交谈、家园联系册、家庭访问、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其他
第五节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方案(略)
第八章 幼儿教师
第一节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
一、幼儿教师劳动的特点:幼稚性、全面性、时代性、复杂性、多样性、地方性
二、幼儿教师的权利和职责:资格、权利和义务
三、幼儿教师劳动的价值:体、智、德、美 第二节 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
一、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1.热爱幼儿教育事业 2.热爱幼儿 3.尊重教师集体和家长 4.关爱自己
二、幼儿教师的智能结构: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
1、文化知识素养:(1)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2)扎实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
知识结构类型:I型、一型、T型、H型知识结构
2、教育技能素养
(1)观察和了解幼儿的能力(2)教育组织能力(3)语言表达能力(4)艺术表达能力
(5)设计创造能力(6)交往能力(7)评价能力
第九章 国外学前教育的改革及启示 第一节 美国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一、和谐发展的学前教育目标
二、开放多样的学前教育途径
三、千姿百态的学前儿童教师
四、责权并重的学前儿童家长
五、启示及思考
第二节 英国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一、学前教育的机构
二、学前教育的目标
三、学前教育的内容
四、学前教育的途径
五、学前教育的师资
六、学前教育的管理
七、启示与思考
第三节 新加坡学前教育课程的特点及评析
一、学前教育课程的目标
二、学前教育课程的方案
三、学前教育课程的领域
四、学前教育课程的途径
五、学前教育课程的师资
第二篇:学前教育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本科补修)模拟试题及答案
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本科补修)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1.获得守恒性和可逆性概念是在哪一阶段?(C)
A.感知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A)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平行研究
D.实证研究
3.心理活动兴奋性高,不平衡,带有迅速而突发的色彩,与之对应的气质类型是(A)
A.胆汁质
B.多血汁
C.粘液质
D.抑郁质 4.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C)
A.同一年龄阶段的人表现出来的典型的特征。
B.和儿童生理成熟有关的年龄特征。
C.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D.每个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
5.哪一种感觉在学前儿童认识世界中占有的地位比成人重要?(D)
A.视觉
B.听觉
C.嗅觉
D.触觉 6.下列不是儿童自我中心语言范畴的有(D)
A.重复
B.独白
C.双人或集体独白
D.命令 7.与儿童最初的情绪反应相联系的需要是(D)
A.社会性需要
B.归属和爱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生理需要 8.下列哪个不属于亲社会行为?(D)
A.谦让
B.帮助
C.合作
D.攻击性行为 9.婴儿最初的笑是(D)
A.出声的笑
B.有差别的笑
C.诱发性的笑
D.自发性的笑 10.在哪个阶段,儿童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B)
A.直觉运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形式运算思维 11.设置视崖装置以检查儿童深度知觉的心理学家是(A)
A.吉布森和福克
B.皮亚杰
C.维果斯基
D.福禄贝尔 12.“三座山试验”的设计者是(B)
A.维果斯基
B.皮亚杰
C.蒙台梭利
D.福禄贝尔
13.家庭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的影响主要通过()机制起作用。(A)
A.奖励和示范
B.批评
C.教育
D.表扬
14.(A)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标准而引起的情感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依恋感 15.“视觉悬崖”试验说明了儿童已有了(A)A.深度知觉
B.方位知觉
C.视觉定位
D.形状知觉 16.强调环境对儿童行为起决定作用的心理学家是(A)
A.华生
B.斯金纳
C.马斯洛
D.班杜拉 17.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幼儿对其知觉就(B)
A.越难
B.越容易
C.越容易消失
D.不容易判断
18.儿童的年龄越(A),心理发展越快,这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A.小
B.接近学前晚期
C.大
D.接近于成年
19.教育学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作为方向。这是谁的思想?(A)
A.维果斯基
B.华生
C.班杜拉
D.托马斯
20.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平行研究
D.实证研究
二、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1.0-2岁的儿童对美术的欣赏是纯表面和直觉的。B A.错误
B.正确
2.在怀孕后的头五个月,母亲生病对胎儿影响最大。A A.错误
B.正确
3.4-5岁儿童已经能基本理解乐曲想要表达的情绪情感。B A.错误
B.正确
4.新生儿的面部表情在很大程度上是反射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表情日益丰富。B A.错误
B.正确
5.4-5岁的孩子会说“他今天得了颗小红星,所以很高兴。”说明该阶段的孩子能正确判断各种基本情绪产生的内部原因。A A.错误
B.正确
6.婴儿的情绪调控能力很大,当他们情绪发作时,大人可暂不予理睬。A A.错误
B.正确
7.孤儿园孩子往往没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行为,也不能建立起对人对已的信任。B A.错误
B.正确
8.成人要尊重儿童正当的情绪表达方式,尊重儿童的情绪体验,对于不良的情绪表现,教导要及时,处理要宽容,不能急躁,更不能体罚。B A.错误
B.正确
9.3岁以前的儿童听到音乐表现出的自发的蹬脚等动作为随着作品的不同而有所变化。A A.错误
B.正确
10.在儿童早期发展过程中,依恋是突然发生的。A A.错误
B.正确
11.在社会化过程中,同伴的行为是影响儿童社会行为的重要因素。B A.错误
B.正确
12.婴儿的各种感觉通道之间是不协调的,只有经过几个月的感知运动的协调才能将各种信息综合。A A.错误
B.正确
13.4-5岁儿童已经能在基本理解乐曲想要表达的情绪情感基础上产生一定的联想。B A.错误
B.正确
14.利用语言文字在头脑中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的运算叫做形式运算。B A.错误
B.正确
15.格塞尔认为,儿童在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准备是解释学习的关键。B A.错误
B.正确
16.学前儿童游戏中兴趣指引是一个典型的心理特点。B A.错误 B.正确
17.随着抽象思维的萌芽,儿童开始学会从他人以及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开始理解事物的相对性。B A.错误
B.正确
18.儿童在5岁以后才认识到性别的稳定性特征。A A.错误
B.正确
19.母亲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年龄太大或太小。B A.错误
B.正确
20.儿童自传体记忆与言语发展水平有密切关系,对话和交流能促进自传体记忆的发展。B A.错误
B.正确
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本科补修)模拟试题二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1.“视觉悬崖”装置主要是用于测查婴儿的(A)
A.深度知觉
B.形状知觉
C.方位知觉
D.大小知觉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A.1~3岁是心理活动系统的奠基时期
B.3~6岁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的时期
C.3~6岁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
D.3~4岁是高级的心理过程逐渐出现的时期 3.下面几种记忆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是(A)
A.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形象记忆、词语记忆
B.情绪记忆、形象记忆、词语记忆、运动记忆
C.形象记忆、词语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
D.运动记忆、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词语记忆 4.婴儿最初的笑是(D)
A.出声的笑
B.有差别的笑
C.诱发性的笑
D.自发性的笑 5.心理活动迟缓、内倾,情感发生较慢的是(D)
A.胆汁质
B.多血汁
C.粘液质
D.抑郁质 6.下列哪项不属于自我调控?(D)
A.自制
B.自立
C.自主
D.自信
7.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平行研究
D.实证研究
8.婴儿的行为与效果之间还没有分化,行动还没有目的,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B)
A.反射练习时期
B.习惯动作时期
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
D.感知行动时期 9.普遍的道德原则定向的儿童处于(A)
A.后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前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10.幼儿知道“夏天很热,最好不要到户外去”,反映了幼儿(C)
A.感觉的概括性
B.知觉的概括性
C.思维的概括性
D.记忆的概括性 11.获得守恒性和可逆性概念是在哪一阶段?(C)
A.感知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2.将儿童气质类型分为活动水平、节律性等九个维度的心理学家是(B)
A.马斯洛
B.托马斯
C.维果斯基
D.罗杰斯
13.在人的各种个性心理特征中,(B)是最早出现的,也是变化最缓慢的。
A.个性
B.气质
C.能力
D.性质 14.与儿童最初的情绪反应相联系的需要是(D)
A.社会性需要
B.归属和爱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生理需要 15.判断是非能注意到家庭和社会的期望的儿童处于(B)
A.后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前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16.(A)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标准而引起的情感。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依恋感 17.下列哪项不属于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D)
A.心理活动的速度
B.心理活动的强度
C.心理活动的稳定性
D.心理活动的平衡性
18.幼儿看到天上白云的形状,一会儿想象它是一匹飞奔的“骏马”;一会儿想象它是一座会动的“山”„„这种想象属于(A)
A.无意想象
B.有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幻想
19.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评价标准出现前,(B)是对儿童最有影响力的人。
A.年长同伴
B.教师
C.家长
D.其他同伴
20.有些幼儿看多了电视上的打打杀杀镜头,很容易增加其以后的攻击性行为。在此,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因素主要是(B)
A.挫折
B.榜样
C.惩罚
D.强化
二、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1.儿童自传体记忆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和文化差异,通常女孩比办男孩好,东方文化中的孩子比西方的儿童更喜欢谈论自己的感想和喜好。A A.错误
B.正确 2.具体运算是指儿童的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事物的支持。B A.错误
B.正确
3.从教养方式上看,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具有很强的探索欲望,能主动与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B A.错误
B.正确
4.学前儿童游戏中兴趣指引是一个典型的心理特点。B A.错误
B.正确
5.儿童攻击性行为有工具性侵犯和敌意性侵犯。B A.错误
B.正确
6.个体心理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环境反映的是心理发展的社会性特征。B A.错误
B.正确
7.由外源性刺激引起的微笑是真正的微笑。B A.错误
B.正确
8.儿童是否具有假设演绎运算能力是判断他智力高低的重要标志。B A.错误
B.正确
9.六七岁的儿童的脑重已基本接近成人的脑重。B A.错误
B.正确
10.母亲忽视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或对之不敏感,使孩子的需求信号受到冷遇,容易使孩子形成攻击性行为。B A.错误
B.正确
11.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只能在活动本身中展开,他们是边做边想的。B A.错误
B.正确
12.稳定性是性格的主要特征。B A.错误
B.正确
13.定形期是儿童绘画的典型时期,是学前阶段儿童学习绘画的主要时期。B A.错误
B.正确
14.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是先上下再左右,然后是前后。A A.错误
B.正确
15.发展的连续性重点描述量的增减。B A.错误
B.正确
16.联合游戏中儿童开始相互合作。A A.错误
B.正确
17.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A A.错误
B.正确
18.柯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水平的六个阶段中所有人都能达到最高水平。A A.错误
B.正确
19.在儿童交往中,受欢迎的儿童往往具有外向、友好的人格特征,在活动中没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B A.错误
B.正确
20.合作游戏是儿童的社会性参与最高的一种游戏。A A.错误
B.正确
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本科补修)模拟试题三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婴儿的动作与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D)
A.反射练习时期B.习惯动作时期 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 D.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
2.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一定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这个“一定年龄阶段”是(D)
A.0—1岁
B.1—3岁
C.3—6岁
D.0—6岁 3.第二信号系统的出现是在(A)
A.出生后的下半年起 B.出生后一年 C.出生起 D.出生后两年
4.孩子看到桌上有个苹果时,所说的话中直接体现“想象”活动的是(A)
A.“真香!”
B.“我要吃!”
C.“这是什么?”
D.“这儿有个苹果。” 5.强调环境对儿童行为起决定作用的心理学家是(A)
A.华生
B.斯金纳
C.马斯洛
D.班杜拉
6.随着认知和言语水平的提高,儿童的自我中心减少,能从母亲的角度看问题,这一阶段处于依恋的哪个阶段?(D)
A.无分化阶段
B.低分化阶段
C.依恋形成阶段
D.修正目标的合作阶段 7.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是(B)
A.学习
B.游戏
C.劳动
D.手工
8.将“2705”记为“两栖动物”,可记得更牢,这说明(C)
A.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是相互独立的 B.机械记忆可渗透到意义记忆中
C.意义记忆可渗透到机械记忆中
D.机械记忆效果好于意义记忆的效果 9.普遍的道德原则定向的儿童处于(A)
A.后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前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
10.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平行研究
D.实证研究 11.儿童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中获取信息称为(A)
A.观察学习
B.我学习
C.直接学习
D.强化学习12.下列哪项不属于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D)
A.心理活动的速度
B.心理活动的强度
C.心理活动的稳定性
D.心理活动的平衡性
13.导致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根本的、内在因素是(B)A.社会文化影响
B.移情
C.性别角色认知
D.同伴相互作用 14.将结构性游戏作为最主要的游戏形式的儿童年龄为(C)
A.1岁
B.2-3岁
C.4岁
D.7岁
15.婴儿的行为与效果之间还没有分化,行动还没有目的,该阶段的行为模式处于(B)
A.反射练习时期
B.习惯动作时期
C.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
D.感知行动时期 16.在人的各种个性心理特征中,(B)是最早出现的,也是变化最缓慢的。()
A.个性
B.气质
C.能力
D.性质
17.无论是皮亚杰的理论还是柯尔伯格的理论,他们都强调(A)对道德成熟的影响。
A.认知能力
B.智力
C.成熟
D.教养
18.从学前儿童心理“量变”和“质变”的表现来看,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是(D)
A.有连续性,就不可能有阶段性
B.有阶段性就不可能有连续性 C.绝对对立的 D.辨证统一的 19.幼儿的记忆以(B)为主
A.有意记忆
B.无意记忆
C.再认记忆
D.重复记忆 2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A.1~3岁是心理活动系统的奠基时期
B.3~6岁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的时期
C.3~6岁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
D.3~4岁是高级的心理过程逐渐出现的时期
二、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1.具体运算是指儿童的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事物的支持。B A.错误
B.正确
2.对于胎儿首先发展起来的是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A A.错误
B.正确
3.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直觉运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所以三种思维方式是彼此对立、相互排斥的。A A.错误
B.正确
4.4-5岁儿童已经能在基本理解乐曲想要表达的情绪情感基础上产生一定的联想。B A.错误
B.正确
5.格塞尔认为,儿童在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准备是解释学习的关键。B A.错误
B.正确
6.从教养方式上看,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具有很强的探索欲望,能主动与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B A.错误
B.正确
7.由外源性刺激引起的微笑是真正的微笑。B A.错误
B.正确
8.适应性告知是儿童思想的一种传递方法。B A.错误
B.正确
9.八九个月以前的婴儿就有客体永久性的认识。A A.错误
B.正确
10.柯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水平的六个阶段有时会相互交替的。A A.错误
B.正确
11.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包括物质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A A.错误
B.正确
12.反抗型依恋的儿童容易出现内隐的行为问题,如情绪抑郁、胆小等。B A.错误
B.正确
13.观点采择能力是指儿童有选择地吸收其他儿童的观点。A A.错误
B.正确
14.0-2岁的儿童对美术的欣赏是纯表面和直觉的。B A.错误
B.正确
15.新生儿的面部表情在很大程度上是反射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表情日益丰富。B A.错误
B.正确
16.儿童在教师心中的地位直接影响到同伴对该儿童的评价。A A.错误
B.正确
17.母亲产生的长时间不良情绪对胎儿的身体和精神会产生影响。B A.错误
B.正确
18.联合游戏中儿童开始相互合作。A A.错误
B.正确
19.在儿童交往中,受欢迎的儿童往往具有外向、友好的人格特征,在活动中没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B A.错误
B.正确
20.发展的阶段性揭示质的变化。B A.错误
B.正确
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本科补修)模拟试题四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每听到这首歌,就会使我想起过去的一段经历,这是(B)
A.再认
B.再现
C.识记
D.保持 2.下列哪项不是自我体验?(D)
A.自尊
B.自信
C.内疚
D.自立 3.下面几种记忆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是(A)
A.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形象记忆、词语记忆
B.情绪记忆、形象记忆、词语记忆、运动记忆
C.形象记忆、词语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
D.运动记忆、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词语记忆
4.普遍的道德原则定向的儿童处于(A)
A.后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前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5.对是非判断取决于行为后果的儿童处于(C)A.后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前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6.“三山实验”说明了该阶段儿童思维处于(A)
A.自我中心
B.他我中心
C.自我-他我中心
D.超越自我中心
7.有些幼儿看多了电视上的打打杀杀镜头,很容易增加其以后的攻击性行为。在此,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因素主要是(B)
A.挫折
B.榜样
C.惩罚
D.强化
8.无论是皮亚杰的理论还是柯尔伯格的理论,他们都强调(A)对道德成熟的影响。
A.认知能力
B.智力
C.成熟
D.教养
9.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评价标准出现前,(B)是对儿童最有影响力的人。
A.年长同伴
B.教师
C.家长
D.其他同伴 10.下列属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是(A)
A.达尔文反射
B.莫罗反射
C.巴布金反射
D.巴宾斯基反射 11.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C)
A.同一年龄阶段的人表现出来的典型的特征。
B.和儿童生理成熟有关的年龄特征。
C.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D.每个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
12.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儿童,在与周围人们的交往中,逐渐形成两种不同性质的关系,哈普特称之为(A)
A.垂直关系和水平关系
B.上下关系和水平关系
C.垂直关系和横向关系
D.横向关系和水平关系 13.心理活动迟缓、内倾,情感发生较慢的是(D)
A.胆汁质
B.多血汁
C.粘液质
D.抑郁质
14.孤儿园孩子往往没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行为,也不能建立起对人对已的信任。这是因为他们缺乏(A)
A.早期依恋关系
B.正常母爱
C.细心照料
D.必需的营养
15.有的儿童在观察时,能够根据观察任务,自觉地克服困难和干扰进行观察。这说明他们观察的(B)
A.持续性延长
B.目的性加强
C.细致性增加
D.概括性提高 16.孩子看到桌上有个苹果时,所说的话中直接体现“想象”活动的是(A)
A.“真香!”
B.“我要吃!”
C.“这是什么?”
D.“这儿有个苹果。” 17.儿童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中获取信息称为(A)
A.观察学习
B.我学习
C.直接学习
D.强化学习18.运用观察法了解学前儿童就是(A)
A.有目的、有计划的在正常生活条件下观察儿童的外部行为并分析其心理活动。
B.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观察儿童的行为并揭示其心理。
C.通过儿童的家长去了解其心理活动。
D.通过和儿童的交谈研究其各种心理活动。19.与儿童最初的情绪反应相联系的需要是(D)A.社会性需要
B.归属和爱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生理需要 20.将儿童气质类型分为活动水平、节律性等九个维度的心理学家是(B)
A.马斯洛
B.托马斯
C.维果斯基
D.罗杰斯
二、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1.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是儿童识记忆的两种方法。B A.错误
B.正确
2.在怀孕后的头五个月,母亲生病对胎儿影响最大。A A.错误
B.正确
3.联合游戏中儿童开始相互合作。A A.错误
B.正确
4.儿童在教师心中的地位直接影响到同伴对该儿童的评价。A A.错误
B.正确
5.依恋行为一般发生在婴儿与母亲之间。A A.错误
B.正确
6.在社会化过程中,同伴的行为是影响儿童社会行为的重要因素。B A.错误
B.正确
7.格塞尔认为,儿童在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准备是解释学习的关键。B A.错误
B.正确
8.柯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水平的六个阶段中所有人都能达到最高水平。A A.错误 B.正确
9.八九个月以前的婴儿就有客体永久性的认识。A A.错误
B.正确
10.对于胎儿首先发展起来的是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A A.错误
B.正确
11.儿童自传体记忆与言语发展水平有密切关系,对话和交流能促进自传体记忆的发展。B A.错误
B.正确
12.儿童很早就有具有很强的再认能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再认能力逐渐被回忆替代。A A.错误
B.正确
13.明确的条件反射的出现被认为是心理发生的标志。B A.错误
B.正确
14.发展的连续性重点描述量的增减。B A.错误
B.正确
15.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儿童依靠表象来进行思维。B A.错误
B.正确
16.儿童心理的发展是数量的变化或直观的位置移动。A A.错误
B.正确
17.遗传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B A.错误
B.正确
18.具体运算是指儿童的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事物的支持。B A.错误
B.正确
19.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A A.错误
B.正确
20.4-5岁儿童已经能在基本理解乐曲想要表达的情绪情感基础上产生一定的联想。B A.错误
B.正确
第三篇:学前教育学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学前教育学》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儿童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样品,如绘画、纸工、泥工样品,供儿童观察,模仿学习,该教师运用了(B)
A.示范法B.范例法C.观察法D.参观法
2.在有关邻居关系的故事中,某教师让儿童对邻居王阿姨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问:“王阿姨心里怎么想的?有什么感觉?”该教师运用了移情法中的(A)训练技术。
A.认知提示B.情绪追忆C.巩固深化D.情境表演
3.教师通过利用良好的班级气氛,亲密的师生关系,有安全感的平等发展的集体,让儿童深入其中,从而培养儿童关爱、互助等良好品质,该教师运用了(C)
A.直观形象法B.参观法C.环境体验法D.演示法
4.幼儿园在某一阶段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是幼儿园的(B)
A.中期目标B.近期目标C.远期目标D.活动目标
5.在幼儿园实践中某些教师认为幼儿进餐、睡眠、午点等是保育,只有上课才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唯一途径,不注意利用各环节的教育价值,这种做法违反了(A)
A.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原则B.重视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原则
C.尊重儿童原则D.实践性原则
6.为托儿所婴儿选择玩具和游戏材料的注意事项,正确的描述是(C)
A.婴儿玩具应高档化
B.废旧材料如空纸盒、碎花布等不适合作为托儿所婴儿游戏材料
C.应根据婴儿年龄特点选择玩具
D.给婴儿选择的玩具越小越好
7.对待3岁前婴儿“口吃”现象(A)
A.这是学话初期常见的正常现象不必紧张B.应强迫孩子再说一遍
C.应反复练习加以矫正D.应进行心理治疗
8.目前,我国幼儿园办园形式更加灵活,提供节假日临时收托孩子服务,早晚接送孩子服务,根据家长需要安排教师上下班时间等,主要是为了(D)
A.幼儿园创收B.补偿教育C.增加幼儿园知名度D.服务社会
9.对于入园初期适应困难的孩子,幼儿园教师可以(B)
A.要求幼儿严守幼儿园一日生活制度,按时入园离园
B.允许他们上半天,如中午午饭后由家长接回,再逐渐延长在园时间
C.多批评爱哭闹的孩子
D.通知家长接回孩子
10.儿童身高和体重增长最为迅速的时期是(A)
A.出生的第一年B.3-4岁C.5-6岁D.6-10岁
11.“玉不琢,不成器”说的是(C)对心理发展的作用。
A.遗传因素B.自然环境C.社会环境和教育D.生理成熟
12.卢梭教育理论体系中一个最基本的思想是(A)
A.把儿童当作儿童来看待,把儿童看作教育中的一个积极因素
B.提出了“社会本位论”的儿童观
C.提出了“白板说”
D.为儿童拟定了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教育大纲
13.皮亚杰把儿童心理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按顺序依次是(C)
A.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形式运算思维阶段、具体运算思维阶段
B.感知运动阶段、具体运算思维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形式运算思维阶段
C.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具体运算思维阶段、形式运算思维阶段
D.感知运动阶段、具体运算思维阶段、形式运算思维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
14.“儿童中心论”的倡导者是(B)
A.蒙台梭利B.杜威C.维果斯基D.加德纳
15.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被世人誉为“幼儿教育之父”的人是(B)
A.裴斯泰洛齐B.福禄培尔C.卢梭D.洛克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简述幼儿教师劳动的特点。
2、简述现代教育的特征。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试述学前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及危害。
2、结合实例说明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简答题。
1.答:幼儿教师的劳动特点
一、幼儿教师劳动的艰巨性
二、幼儿教师劳动的细致性
三、幼儿教师劳动的自主性
四、幼儿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五、幼儿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和感染性
六、幼儿教师劳动的整体性
2.答:现代教育的特征
(1)教育的发展急剧增长;
(2)教育体制和结构的显著变化;
(3)教育的内涵扩大;
(4)教育作用愈加重要;
(5)教育的不平等依然存在。
二.论述题。
1.答:
(一)原因:
(1)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
(2)师资力量薄弱
(3)办学条件差
(二)危害
(1)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
(2)制约幼儿智力的发展
(3)压制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4)不利于幼儿入学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2.答:作用(1)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
(2)游戏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3)游戏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4)游戏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第四篇:学前教育学
龙 岩 技 师 学 院
11中幼教(1)-(5)班《学前教育学》学习材料
第二章 学前教育与社会因素
1.2.3.4.5.6.7.识记:简述物质环境的内容?P14 领会:简述物质环境与学前教育的关系?P15 识记:精神环境的概念是什么?P15 识记:精神环境对学前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哪些?P16 领会:经济与教育的关系体现在哪些方面?P16 领会:现代教育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有哪些?P17 识记:学前教育的目标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中经历了哪些变化?{200807单选,201007单选,201107单选} P17
8.识记:简述政治的基本概念?P17-18
9.领会:政治对教育的影响有哪些?{200904简答,201104单选} P18
10.领会:政治对学前教育有哪些影响?{201104单选} P18-19
11.识记:文化的概念是什么?{201004单选,201007单选} P19
12.识记:文化与社会的关系是什么?P12
13.识记: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有哪些?{200904单选} P20
14.领会:我国传统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有哪些?{200807单选,200904单选,201004单选,201007简答} P20-21
15.领会:简述文化水平对教育的影响?{200907单选,201004单选,201007单选} P21
16.领会:简述文化传递的概念及传播对教育的影响?P21-22
17.领会:简述文化选择的概念及其与教育的关系?P22
18.领会:简述文化变迁的定义及其对教育的影响?P22-23
19.领会:简述文化与学前教育的关系?P23
20.领会:简述人口对教育的影响?P23-24
21.领会:简述我国人口现状及其对学前教育的影响?P24-25
22.领会:简述人口与学前教育的关系?P25
23.识记:个体社会化的概念是什么?P25
24.识记:个体社会化过程有哪些分类?{201104单选} P25-26
25.领会:学前教育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哪些?P26
26.第二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联。如教育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教育和社会政治的关系,教育与人口关系,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等。同时也要理解教育和人的社会化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认识到其间的关系在作用的性质、作用的程度和作用的过程是各不相同的,务求把握得当,发挥教育的积极、正面的社会功能。
重点应掌握经济、政治、文化的概念及其对教育的关系和影响。
第五篇:学前比较教育学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上半年课程考试大作业
考试科目:《学前比较教育学》
一、大作业题目(内容):
一、简述19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德国学前教育政策的基本倾向?(10分)
二、简述银行街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20分)
三、简述日本学前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20分)
四、试述当代西方学前教育研究的特点。(20分)
五、案例:
一天早上,约翰的计划是在积木区搭一个加油站。他用积木先搭了一辆汽车,然后在周围找方向盘。忽然他不想找了,看起来想放弃原来的计划,这时教师走了过来。
“你能用什么东西来做方向盘呢?”
“它必须像这样(约翰用手比划着方向盘的转动)”
“它必须能转动,对吧。”他们一起在教室里找。对约翰来说,一块圆柱形积木是不能充当方向盘的,因为不符合他给方向盘留的空间位置。“用什么东西刚好能装进去呢?”“娃娃家区的扫帚!”约翰很实际地说:“但还需要有一个圆盘。”
他们又继续寻找。他们能找到的圆的东西是一个纸盘子。“你怎么能把它装上去呢?”“我知道,中间打一个洞。”在教师的协助下,约翰成功地完成了他的计划,并邀请许多小朋友来坐他的汽车。
这是海伊斯科普教育方案中的一个案例,请结合材料分析海伊斯科普教育方案中的教师观及对当今学前教育中的启示。(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