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4-4群落的演替(共5篇)

时间:2019-05-15 01:48: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案]4-4群落的演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案]4-4群落的演替》。

第一篇:[教案]4-4群落的演替

课题

第四章第4节群落的演替

教学 目标

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教方学法

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教 材 分 析

重点

群落的演替过程。

难点

群落的演替过程

教具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 学 过 程

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演替的类型

1.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而从裸岩中获取养分。

2.通过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起了有机物,这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而苔藓生长后,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其结果是逐渐取代了地衣。3.能找到这些植物。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在森林中各种类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

㈠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彻底消灭了的地方的演替。

㈡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至少有两种因素在小路周围的杂草分布中起作用:一是人的践踏,从耐践踏而言,车前草最强,狼尾草次之,狗尾草最弱;二是植物之间的竞争,在远离人践踏的地方,茎秆较高的狗尾草优先获得阳光,车前草等处于劣势。

2.如果小路被废弃后,人的践踏活动停止了,在路周围会慢慢长出茎秆较高的植物,逐渐成为优势植物。于是,就会出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景象。

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大面积围湖造田,使湖面大大缩小,减小了蓄洪容积,降低了蓄洪能力,导致洪灾频繁发生。

教 学 过 程

1.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 A.一个湖泊中全部的鱼苗、小鱼和大鱼 B.校园内所有的乔木

C.棉田中由幼蚜、有翅蚜和无翅成熟蚜组成的全部棉蚜 D.一座山上的大型黑蚂蚁和小型黄蚂蚁

2.在一个水池中长期生长着藻类、水蚤、虾、鲫鱼、蚌等,这些生物可看作是一个[

] A.种群 B.群落 C.生物圈 D.生态环境

3.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由上而下的顺序是[

] ①乔木层

②灌木层

③草本层

④地被层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④③①②

4.一个种群中如果幼体较少,成年和老年个体较多,那么这个种群密度就会[

] A.越来越大 B.保持稳定 C.越来越小 D.无法预料

5.下列哪一项不是种群的特征[

] A.种群密度 B.年龄组成

C.出生率和死亡率

D.空间配置为水平结构

6.在种群的性别比例中,雄多于雌的生物多见于[ A.黑猩猩

B.鸡 C.象海豹

D.蜜蜂

7.预测某地区人口动态的主要依据是[

] A.现有的人口数量 B.现在的性别比例

C.出生率、死亡率及迁移率 D.目前的年龄结构 答案:CBACDCC

作 业

教 学 后 记

]

第二篇:4.4群落的演替教案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四节 群落的演替

一、教材分析

《群落的演替》是新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第四节内容,是学生在前面学习了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分析群落的演替过程,引导学生比较初生演替、次生演替的不同。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加深对群落的优势种、群落结构和类型等知识的理解,为以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稳定性、多样性作铺垫。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四章的前三节已经学习了种群和群落的相关基础知识,对种群已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对群落演替的现象并不陌生,但由于生活经历的简单性和生活环境的差异性,学生对群落演替现象还仅停留在零散的、非系统的感性认识上,没有建立起概念与现象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群落演替的概念。

2、举例说出群落演替的类型。

3、举例说出阐明群落演替的过程。

4、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1、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

2、培养学生课前预习、全面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三)情感目标:

1、关注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认同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2、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四、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利用课本78页的“问题探讨”,多媒体课件展示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前和后及变化的图片。然后设疑:①生物是如何一步步地定居在新土地上的?②这一地区有可能恢复原来群落的结构吗?引出课题“第4节 群落的演替”

(二)板书课题:第4节 群落的演替

(三)出示学习目标:

1.说明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过程。(重点)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四)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阅读课本78至82页,注意图4-

14、4-15,完成导学案学习过程部分,并在课本中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6分钟)

1、什么是演替?

2、群落演替的类型有哪些?举例说明。

3、人类活动对演替有哪些影响?

(五)自学检测

请学生回答幻灯片上显示的概念填空。

1、群落是一个______系统,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2、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____________被另一个群落_______的过程,演替的类型包括:_________演替和_________演替。

3、光裸的岩地上的演替过程:

4、弃耕的农田上的演替过程:

5、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________自然演替的________和__________进行。

6、为处理好经济发展同_____、______和环境的关系,走___________ 的道路,我国政府颁布了《

条例》,该条例自2003年1月20日起。

(六)后教

1、例举群落演替的过程,归纳演替的类型

过渡:光裸的岩石上是如何长出森林的呢?

(1)裸岩上的演替过程:

学生再次阅读课本78-79图4-14“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的过程图片。然后学生板书裸岩上的演替的几个阶段;

其次学生回答如下的问题:

①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

②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

③在森林阶段,还能否找到地衣、苔藓、草本、灌木吗?取代的含义是什么?

(2)建立演替的概念,由裸岩上的演替过程师生共同归纳概念。

(3)揭示群落演替的有关规律

通过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群落演替的有关规律:

①群落演替是有顺序的过程,是有规律地向一定方向发展,因而是能预见的;

②虽然演替受物理环境所制约,但演替是受群落本身所控制的,演替前期为后期物种的入侵与繁荣准备了条件;

③演替的最后阶段是稳定的系统,往往生物量最大,种间关系最紧密。过渡:演替只能从裸岩开始吗?

(5)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学生再次阅读课本80页图4-15“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过程图片并思考:所有弃耕农田都能演替成树林吗?

(6)演替的类型

教师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的过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两者的不同点。并思考为什么这两个演替过程的起点不相同呢?师生共同归纳:群落演替的类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概念及分类依据。

(7)影响群落演替的内外因素。

教师总结:在这个演替的漫长过程中,不论是内因还是外因都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说明群落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生命系统。它时时刻刻都发生着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总是向着相对稳定状态的方向进行。过渡:影响群落演替的内外因素中不可忽略的还有人类的活动。你了解的有哪些人类的活动会影响群落的演替呢?

2、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教师出示图片,引出鲁迅先生的话:“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第二小组的同学汇报校园内小路周围杂草的观察结果。

(2)教师:随着国际间交流的日益频繁,人类有意或无意的活动使物种的迁移也越来越频繁。

学生思考:从资料的描述中,你知道外来物种入侵后,增长有什么特点?会造成怎样的危害吗?

教师出示图片,了解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其他负面影响。

③人类的活动都是破坏现有的各种生物群落的吗? 师生共同总结:人类的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人类活动往往是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可以对生物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甚至可以改造或重建起新的关系。

过渡:以前为了扩大耕地面积,不惜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带来的后果就是大量水土流失,洪涝灾害频繁发生。我们如何解决呢?

3、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从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这件事上,你得到了哪些启发?

总结: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我们的努力下,地球一定能为我们人类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七)当堂训练

PPT显示,共计十道

(八)作业

总结本课内容,比较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七、板书设计

第四节 群落的演替

一、演替的概念

二、演替的类型

1、初生演替---裸岩上的演替

2、次生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四、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第三篇:第4节群落的演替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三.能力方面

1.正确看待人类生存和发展与群落演替的良性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群落的演替过程。

三、教学方法

对话法、探究法、讲述法

四、课时安排 1

五、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师提示。〖提示〗1.见P78~P79。

火山爆发后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在火山爆发中,有些物种可能会绝灭;在恢复过程中外来新物种可能会进入。群落结构因此而发生了变化,一般不能恢复原来的群落结构。

1、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79-80并回答[思考与讨论]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与“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过程相比较,分析共同点与不同点。提示学生思考:农田是人类对自然群落进行改造的产物,在农田上群落的演替能否恢复为原有的自然群落呢?在学习了这两种演替类型后,引出“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概念。

1、裸岩阶段

2、地衣阶段 地衣首先在裸岩上定居。地衣分泌的有机酸可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的过程。于是,土壤颗粒和有机物逐渐增多。

3、苔藓阶段:在地衣开拓的基础上,苔藓便能生长起来。苔藓比地衣长得高,在与地衣争夺阳光竞争中处于优势,于是就逐渐扩展。苔藓的生长会进一步使岩石分解,土层加厚,有机物增多,土壤中微生物的群落也越来越丰富。

4、草木植物阶段:在土壤能保持一定水分时,草木植物的种子就能够萌发生长。竞争的结果是较高的草木植物占据了优势。这时,各种昆虫和其他小动物开始进入到这个地区。在动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土壤中的有机物越来越丰富,土壤的通气性越来越好。

5、灌木阶段:灌木和小木开始生长。灌木比草本植物更为高大,剥夺了草本植物的阳光,逐渐取代了草木植物。灌木的生长起到了遮阳、避风的作用,同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食物,于是成为许多鸟类的栖息地。物种的多样化使得群落的结构较为稳定,抵御环境变化的能力增强。

6、森林阶段:在灌木群落所形成的湿润土壤上,各种乔木的种子萌发出来。乔木比灌木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因而最终占据了优势,成为茂盛的树林。树林的形成进一步改善了生物生存的环境,物种进一步多样化,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丰富多样,于是群落演替到了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

2、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彻底消灭了的地方的演替。

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3、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分析讨论部分:1.至少有两种因素在小路周围的杂草分布中起作用:一是人的践踏,从耐践踏而言,车前草最强,狼尾草次之,狗尾草最弱;二是植物之间的竞争,在远离人践踏的地方,茎秆较高的狗尾草优先获得阳光,车前草等处于劣势。

2.如果小路被废弃后,人的践踏活动停止了,在路周围会慢慢长出茎秆较高的植物,逐渐成为优势植物。于是,就会出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景象。

(1)人类活动往往是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可以对生物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甚至可以改造或重建起新的关系;

(2)人类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学生自行阅读以下内容

4、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大面积围湖造田,使湖面大大缩小,减小了蓄洪容积,降低了蓄洪能力,导致洪灾频繁发生。

板书设计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一、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类型

1、概念

2、光裸的岩地上的群落演替过程

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3、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过程

初生演替

4、类型

次生演替

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练习P82

一、基础题 P85

一、概念检测 课后反思

第四篇:群落的演替说课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必修三第四章第4节群落的演替。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作业设计和说教学反思七个方面对本课题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群落的演替》是新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第四节内容,是学生在前面学习了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分析群落的演替过程,引导学生比较初生演替、次生演替的不同。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加深对群落的优势种、群落结构和类型等知识的理解,为以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稳定性、多样性作铺垫。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验、认识问题的层次、程度、学生发展的需要等方面制定出三维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①描述群落演替的概念。②举例说出群落演替的类型。③举例说出阐明群落演替的过程。④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能力目标:①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②培养学生课前预习、全面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情感目标:①关注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认同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②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3、教学重点及难点

从教学内容、课标要求、学生实际、理论层次、对学生的作用等方面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重点:群落的演替过程

难点:群落的演替过程;锻炼学生提炼重点内容进行汇报。

二、说教法

1、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四章的前三节已经学习了种群和群落的相关基础知识,对种群已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对群落演替的现象并不陌生,但由于生活经历的简单性和生活环境的差异性,学生对群落演替现象还仅停留在零散的、非系统的感性认识上,没有建立起概念与现象之间的联系。

2、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尽可能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自主性学习,综合利用视频、图片等直观教具动态地展示群落演替的过程,始终围绕着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群落演替的过程及本质。并将本节课的新知内化为学生生活行为中的具体行动。我采用的教法是①参与式教学法(学生课前自主收集并整理相关资料、教师和学生一起制作多媒体课件)、②演示法(各种图片、视频)、③读书指导法(指导学生自学教材、阅读参考书)、④谈话法。

三、说学法

1、学生课前自主收集并整理相关资料

第一小组收集影响群落演替的内外因素;第二小组在校园内观察被人踩踏成的小路周围杂草的分布特点及原因。第三小组收集我国外来入侵物种入侵情况;第四小组收集我国实行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工程的情况。充分体现学生间的合作学习。

2、学生课前依据学案自主预习

3、联系具体的事例,让学生自己比较、归纳和总结。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引发学习动机

利用课本78页的“问题探讨”,多媒体课件展示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前和后及变化的图片。然后设疑:①生物是如何一步步地定居在新土地上的?②这一地区有可能恢复原来群落的结构吗?引出课题“第4节 群落的演替”(板书)

(二)新课教学

1、例举群落演替的过程,归纳演替的类型 过渡:光裸的岩石上是如何长出森林的呢?(1)裸岩上的演替过程: 学生再次阅读课本78-79图4-14“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的过程图片。然后学生板书裸岩上的演替的几个阶段;

其次学生回答学案上的问题:①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②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③在森林阶段,还能否找到地衣、苔藓、草本、灌木吗?取代的含义是什么?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多媒体投影展示相应图片。

(2)建立演替的概念,由裸岩上的演替过程师生共同归纳概念。(3)揭示群落演替的有关规律

学生回答问题④⑤【视频】:④在此演替过程中,土壤怎么变化?特别是植物的变化有怎样的特点?⑤在此演替过程中,群落的丰富度、空间结构和抵御环境变化的能力有什么变化?

通过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群落演替的有关规律:①群落演替是有顺序的过程,是有规律地向一定方向发展,因而是能预见的;②虽然演替受物理环境所制约,但演替是受群落本身所控制的,演替前期为后期物种的入侵与繁荣准备了条件;③演替的最后阶段是稳定的系统,往往生物量最大,种间关系最紧密。

(4)与导入呼应: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后,这一地区还有可能恢复原来群落的结构吗? 这部分的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新获得的知识,层层深入地分析解决问题。过渡:演替只能从裸岩开始吗?(5)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学生再次阅读课本80页图4-15“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过程图片并思考:所有弃耕农田都能演替成树林吗? 学生板书弃耕农田上的演替的几个阶段并回答问题。(6)演替的类型

教师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的过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两者的不同点。并思考为什么这两个演替过程的起点不相同呢?师生共同归纳:群落演替的类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概念及分类依据。并展示相应图片。(7)第一小组同学汇报,影响群落演替的内外因素【视频】。

教师总结:在这个演替的漫长过程中,不论是内因还是外因都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说明群落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生命系统。它时时刻刻都发生着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总是向着相对稳定状态的方向进行。这部分的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过渡:影响群落演替的内外因素中不可忽略的还有人类的活动。你了解的有哪些人类的活动会影响群落的演替呢?

2、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教师出示图片,引出鲁迅先生的话:“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第二小组的同学汇报校园内小路周围杂草的观察结果【视频】。

(2)教师:随着国际间交流的日益频繁,人类有意或无意的活动使物种的迁移也越来越频繁。①第三小组展示相应信息【视频】。学生思考:从资料的描述中,你知道外来物种入侵后,增长有什么特点?会造成怎样的危害吗?

②教师出示图片,了解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其他负面影响。

③人类的活动都是破坏现有的各种生物群落的吗?——视频展示宁夏治理沙漠情况【视频】。师生共同总结:人类的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人类活动往往是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可以对生物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甚至可以改造或重建起新的关系。

这部分的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图片资料的能力,及利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现象的能力

过渡:以前为了扩大耕地面积,不惜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带来的后果就是大量水土流失,洪涝灾害频繁发生。我们如何解决呢?

3、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第四小组汇报我国有关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情况【视频】。从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这件事上,你得到了哪些启发?

总结: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我们的努力下,地球一定能为我们人类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这部分的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把新知识内化为学生生活行为中的具体行动。

五、说板书设计

这样设计能直观形象地体现知识结构、突出重点难点、利于巩固新知识。

六、说作业设计

1、课本P80练习——常规作业,主要为巩固和落实认知目标服务。

2、活动与探究:以“警惕外来物种入侵”为题,写一篇科普文章。——开放性作业,学生在自主完成任务的同时,可以相互合作,通过自主学习所获得的成果经共享,共同整理、归纳、分类,得到一种比较完整的答案。

七、说教学反思

1、本节教学过程主要重视运用“动态发展观”来组织实施教学,用历史性的眼光从纵向进行寻踪,综合利用视频、图片等直观教具动态地展示群落演替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群落演替的过程及本质。

2.从学生的讲述过程中发现,学生能按照提示大概说出主要内容,但是胆量不足,表达能力不强,逻辑思维不够严密。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会更加重视这些方面的教育,并给与学生更多的机会去锻炼这些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大胆的去展示自己的风采,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学生素质的教育。

第五篇: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

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

件www.xiexiebang.com 第4节群落的演替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程中大力提倡的探究式教学。真正的学生探究活动是由问题引导的,学生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把教学内容转化为有价值的、值得探究的、有多种解决方法的生命科学问题,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中才能使学习更为有效。在建构性教学中,学生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教师的作用如下:(1)主导作用、导向作用、组织者。教师应当发挥“导向”的重要作用,发挥教学组织者的作用,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进行“问题解决”。(2)发现者。要高度重视对学生错误的诊断与纠正,并抱有正确的态度。(3)中介者。教师是学生与教育方针及知识的桥梁。既要把最新的方法知识提供给学生,还要注意他们的全面素质提高。

二、教学背景分析、学习内容与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是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的第四节《群落的演替》,本课内容较简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过许多与此相关的自然现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也比较高。

2、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鉴于上述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采用问题导学法,利用图解、和模型制作等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加强学生对微观内容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完成重点、难点知识的学习,提高思维能力,形成相应的观点。

3、教学媒体的选择:

教材、图解、多媒体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②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③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④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演替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掌握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⑤通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例子后再一起讨论以及进行实地观察,来了解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⑥通过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我国现在实行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等进展情况。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从以前的围湖造田、毁林开荒到现在的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要让学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能力目标

①通过群落演替的过程培养学生要用“动态发展”的观点来分析事物。

②从生活中大家都熟悉的现象中来分析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全面独立分析问题的习惯。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群落的演替过程。

五、教学课时安排:本节内容一课时完成六、教学思路

本节应紧紧抓住“动态发展观”实施教学。如果说群落的结构可从横向进行剖析,是现时性的,那么在群落的演替中,教学要用历史性的眼光,从纵向进行寻踪。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正常情况下,大多数群落中物种结构相对稳定。但是,当群落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一些种群消失了以后,总会有其他一些种群来占据这个群落的空间,经过一段时间,又会有另一些种群兴起,逐渐取得优势。群落演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总是向着群落恢复相对稳定状态的方向进行。

有条件的学校,在进行“问题探讨”内容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观看录像资料片(或类似题材),引发学生思考。事实上,学生对群落演替的现象并不陌生,只是没有建立起概念与现象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引导出群落演替的各个阶段。值得注意的是,要始终围绕着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以动态发展观引发学生对演替的本质进行思考。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与“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过程相比较,分析共同点与不同点。提示学生思考:农田是人类对自然群落进行改造的产物,在农田上群落的演替能否恢复为原有的自然群落呢?在学习了这两种演替类型后,教师引出“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概念,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

关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的教学,教材中提供了“践踏对草地群落的影响”的素材,意在从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事例展开教学。“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这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事例,但人们未必从群落演替的角度思考过。教学要在“熟悉的,未必是知道的”题目上做,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的能力。建议有条件的学校,让学生在野外进行实地考察,然后在课堂中组织讨论。

实地观察时,提示学生根据踩踏情况,将杂草进行分类:经常被踩踏的地方的种类;轻微被踩踏的地方的种类;不太被踩踏的地方的种类。要作较长期的观察,将观察的情况列表记录,必要时将观察到的情况绘图,或用拍摄照片方式进行记录。观察时要注意:

•杂草的种类;

•茎秆高度和长势;

•生长的密度和植物蔓延的方向;

•周围树木生长等其他的情况;

•可挖出一些草本植株,观察其根的形态。

在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相关资料(也可让学生举例)分析人类活动对草原、森林、水域生物群落的影响。在分析中要把握:(1)人类活动往往是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可以对生物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甚至可以改造或重建起新的关系;(2)人类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由此引出“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建议这部分内容采用上网调查或通过其他渠道收集资料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调查:(1)我国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认识到必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绝不能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求得一时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致力于生活环境的改善;(2)《退耕还林条例》的主要内容及意义;(3)政府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时的主要政策,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中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类生存和发展与群落演替的良性发展之间的关系。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表现在外来物种的入侵。关于外来物种入侵,在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中已有所介绍,故在本节中该概念没有出现。由于在本节练习中涉及了这方面的知识,应适当介绍相关内容:(1)人类活动有时会有意或无意地将一种新的物种引入到某一群落之中。在适宜的条件下,这些脱离了原有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新物种往往会大肆扩散和蔓延开来,迅速成为优势种,打破原有群落的稳定性,危及已有物种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对当地经济、社会造成巨大危害;

(2)与人类对环境的直接破坏不同,外来入侵物种对环境的破坏及对生态系统的威胁是长期的、持久的。当人类停止对某一环境的污染后,该环境一般会逐渐恢复,而当一种外来物种停止传入一个生态系统时,已传入的该物种个体并不会自动消失。由外来物种入侵导致的本地物种的灭绝往往是不可恢复的;(3)我国目前已公布了外来入侵物种名单。1982年原产美国的松材线虫在南京中山陵附近首次发现传入我国,到XX年,已经在江苏、安徽等十多个省八十多个县(市)发现松材线虫危害,每年致死松树600多万株,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十亿元。随着我国对外交流活动的不断增多,防止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已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七、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本节课多次采用小组合作方式来探究问题,因此,学习效果评价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标准如下:

优:组内成员人人积极思考,踊跃参与讨论与模型制作,互相学习与纠错,共同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良:组内成员大部分积极参与,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差:组内成员没有合作意识,没有讨论、交流与互评等活动。

件www.xiexiebang.com

下载[教案]4-4群落的演替(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案]4-4群落的演替(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4.4《群落的演替》教案(xiexiebang推荐)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一、教学目标 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二、教......

    高中生物必修二群落的演替教案

    大家现在在ppt上看到的这幅图就是地球的一个平面示意图。 在100多年前,在这个红色圈圈的地方发生了一件大事。 这是红色圈圈区域的放大图,这个地方有一座火山,是属于印度尼西亚......

    4.4第4节 群落的演替

    一、教学目标 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群落的演替过程。......

    “群落的演替”一节的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四章第四节《群落的演替》从群落水平揭示了生命系统的动态发展过程,对种群和生态系统的学习起了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群落的演替说课稿[最终定稿]

    说课 大家好,我的说课题目是《群落的演替》。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种群与群落》的第四节内容。本节课建立在群落结......

    必修三第四章第四节群落的演替

    第4节群落的演替 【课标点击】 学习目标:1、掌握群落演替的概念。2、区分演替的类型。 重 难 点:演替的类型。 【自主探究】 一、演替的类型 1.群落是一个____________系统,它......

    第4章第4节群落的演替同步练习

    [学生用书 P53~P54] 1.群落演替的一般过程是 A.裸地形成→生物侵移、定居及繁殖→环境变化→物种竞争→群落稳定和平衡 B.环境变化→裸地形成→生物侵移、定居及繁殖→物种竞......

    《群落的演替》同步练习5(人教版必修3)

    群落的演替 练习与解析 1.植被随纬度(从南到北)和海拔(从平原到高山)的增加而发生的演替变化是 A.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阔混交林→针叶林→苔原荒漠 B.苔原荒漠→针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