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校园文学活动促进写作教学的深化改革
谈校园文学活动促进写作教学的深化改革 定兴县天宫寺镇教育中心辛保庄中心小学
高淑银
摘要:为了促进语文课程改革,我校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校园文学活动与写作教学研究”的研究。积极开展校园文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促使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得到更多的锻炼和发展。开展文学阅读和创作活动,发展学生自身心灵,完善自我,使学生具备人文素质和文学修养,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我校把创新写作教学作为语文课改的重要着力点,积极开展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与实验,初步探索出创新写作教学的基本途径,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关键词:校园文学 写作教学 促进 改革 创新
为了促进语文课程改革,我校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新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研究”的子课题“校园文学活动与写作教学研究”的研究。积极开展校园文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促使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了更多的锻炼和发展。在校园文学活动中,开展文学阅读和创作活动,发展学生自身心灵,完善自我,使学生具备人文素质和文学修养,同时挖掘情商,启迪智慧,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我校把创新写作教学作为语文课改的重要着力点,在全国总课题组的学术指导下,积极开展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与实验,初步探索出创新写作教学的基本途径,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新课程改革中校园文化作为一种优化的人文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积极的作用。校园文学活动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成才的平台,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近两年来,我校以“星光闪闪文学社”为主要阵地,以语文组的骨干教师为指导队伍,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学活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校园文学活动主要分为阅读活动、写作活动和听说活动等。我校举行的文学活动主要有:出版多期社刊《星光闪闪》、出版学生佳作一书——《星星寻梦》,成立读书社、语文兴趣小组和课外阅读小组、举行朗诵会、演讲比赛,举行“学习雷锋”“感恩教育”“诚信”“节约用水”等征文活动、佳作展览和手抄报等等。这些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学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肯定和赞扬。校园文学活动是语文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语文写作教学为校园文学活动指明了活动的方向,规定了活动的内容;校园文学活动补充语文课堂写作教学的不足,给语文课堂带来了无限的活力,对语文写作教学具有激励作用,促使写作教学不断深化改革。下面就我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学活动以及所取得的成绩来谈谈校园文学活动促进写作教学不断深化改革,为写作教学拓宽了发展空间。
一、积极开展校园文学活动,激发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写作教学提供了鲜活的范文,促进学生能读善写。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学生一旦对语文这个学科产生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提高求知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校积极开展校园文学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我校文学社为学生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为了加强中华民族传统教育,结合母亲节,以“感恩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引导学生从爱父母、爱家人开始,逐步做到尊老爱师、关心同学、关爱他人,热爱集体、热爱祖国,最终学会做事,学会做人,让学生懂得回报的重要意义,把感恩之情化为强烈的责任感,并附之于立志成才、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学校首先开展了学习《孝敬父母十条》活动;然后要求每班:开展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黑板报、手抄报比赛;召开一次“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布臵一次孝敬父母的爱心家庭作业;开展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征文活动,选出优秀文章登入学校校刊《星光闪闪》;开展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故事会或演唱会。学生们在活动中受到了教育。总之,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文学活动,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从而提高语文教育教学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唯其如此,才会有阅读的质量和生命的张力。校园文学活动应以读写为枢纽,促进学生能读善写,直指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阅读是写作的前提,校园文学活动引导学生从中外文学中博采百花,从名家名篇中学习深邃的思想、高超的技法、精美的语言,让参与者在感知美、体验美、欣赏美的过程中萌发尝试创造“美文”的冲动,这是一种比教材更宽广而自由的文本选择,更适合于学生作出因人而异、不拘一格的挑拣。我们文学社与学校教务处结合,安排全校学生利用每天第七节自习课在教室里阅读课外书籍,还可以到图书室借阅书刊。还充分利用“三余”(课余、双休日、节假日),落实每个学生至少读两部名著的任务。只有读那些真正意义上的书,世界文学宝库里的名著,写起文章来才能信手拈来,且用词恰当,语言流畅,内容充实,析理深刻。我们引导社员阅读时文经典、文学名著,重视在阅读中培养悟性,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文学社指导老师联系语文教学实际,给学生开列课外必读书目,如《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宋词》、《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骆驼祥子》《鲁滨逊漂流记》、《汤姆索耶历险记》等中外名著,语文组还让学生自愿订阅《小学生生活》、《语文报〃小学版》、《中国校园文学》等刊物,同时还把《泰戈尔诗选》、《论语》、《唐诗三百首》、《史记》等名著列入校本课程阅读书目。让学生在《诗经》、《楚辞》中徜徉,在唐诗、宋词中散步,在中外小说中沉醉,在时文经典中吸取营养,从而为写作奠基。
课外阅读给学生提供了接触古今中外名著和最新精美时文的可能性和现实性。阅读提高了审美品位,于是表达就容易变成一种内在的渴求,努力尝试文学创作的甘苦,在自得其乐的表达实践中领悟“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只有形成了个性化的阅读,对阅读材料思路、逻辑、章法、修辞等进行了研究,才能积淀成自己的语感和理性。只有读而有思,读而有悟,含英咀华,才能在写作时信手拈来,撷精取粹,笔底流出的才是生命的呼唤,人性的亮光和哲理的思辨。总而言之,通过课外阅读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增强了学生的知识积累;既减轻了学生负担,又巩固了基础知识、培养了能力、提高了素质;既扎实地推进了素质的形成,又培养了创新思维的人才,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了写作教学质量。
二、开展校园文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成才的平台,为写作教学创造生动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校园文学活动是语文教学活动的延伸,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它为发挥学生的爱好及特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学生社团、学科兴趣小组、各种特长的专业训练、多种富有时代感的竞赛构成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可使学生从中学到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使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得以满足,使他们的个性特长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现。校园文学活动为他们创造更多的与同龄人接触的机会,使他们充沛的精力得到有益的运用和发挥。小学生富有活力,富有想象力,具有挑战自我的特性,更富有令人敬佩的“天才”。而语文课堂教学针对的是大多数的学生,具有同步性,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这样,学生急需有一个“自由的天地”。校园文学活动的开展,大大地弥补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不足。例如举行演讲比赛,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而且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胆识。因为参赛的学生都会写稿,都会认真地练习,都会积极地向老师请教。通过这些活动,大大地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也便于教师发现语文苗头,进行更深一步的培养。因此,积极开展校园文学活动,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弥补了语文教学的不足。
校园文学活动应以激发读写兴趣、唤醒主体意识为宗旨,推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我们文学社建立了培训中心,明确一位专任指导老师,在每个年级的文学分社也安排一位指导老师,在每周星期一讲授文学写作,或安排社员观看经典影片,或评析精彩美文。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还开展了一系列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学活动,如:演讲比赛、主持人大赛、诗歌朗诵会、《创新作文》写作大赛等活动。这样做不仅把平时所阅读的知识综合运用到写作中,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质。这也是课堂上无法做到的。校园文学活动则在阅读上以浩如烟海的中外文学宝库为“阅马场”,给足了学生以广阔的筛选和利用空间。我们倡导学生“我用我手写我口,我用我手写我心,我用我手写我情”。由于从选材范围到具体行文要求都突破了课堂和应试作文的条条框框,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感乎心曲而发乎笔端,激情的火焰被点燃,在完全自足、开放的心态下写作,没有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被逼无奈,有的是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的愉悦。在老师指导和帮助下,一首首小诗、一篇篇记叙文和散文变成铅字的成就感,不断夯实、巩固其学习和应用语言的兴趣。而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在整个语文教育之中加强了文学教育,就抓住了语文学习的重点,培养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样,语文教学才会成功。写作需要语言,语言需要阅读,阅读给人愉悦,愉悦给人以生活情趣,情趣给人以感悟,感悟又促使人写作,这个过程是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是综合能力培养的过程。
三、开展校园文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不少同学就怕写作文。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怕“没材料”可写,总觉得要写的内容自己在生活中没有见识过,没有经历过,或经历过的事情不“典型”不“突出”,不值得写;二是怕不知怎么写,怎样开头,怎样结尾,哪些详写,怎样详写,心里没谱;三是怕任务重,没兴趣写。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校园文学社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自由飞翔的“天空”。“文学社成为未来作家的摇篮”。我校文学社——“星光闪闪文学社”积极开展各项文学活动,如各项征文比赛、各种文体知识讲座、各类素材搜集展示等等,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据调查参加社团的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学生受益非浅。例如五年级李宁同学,原来写作基础较差,而且经常把握不住写作重点,时有离题,更谈不上语言的生动性。一句话,简直糟透了。但是他加入学校文学社后,作文有了明显的进步。时而在校刊上发表自己的文章,他写的《参观京石高速公路有感》精彩极了,令人刮目相看。这充分体现了校园文学活动对写作教学的激励作用。总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开展各种校园文学活动,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开展校园文学活动,为语文写作教学输入了新鲜血液,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园文学活动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其作用更加明显。校园文学活动具有多样性、知识性、科学性、灵活性和自愿性,适应了学生多元性的发展。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学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读书生活,而且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组织、交际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总之,积极开展校园文学活动,为语文写作教学输入了新鲜血液,为语文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校园文学活动以建构人文精神为核心,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校园文学社要求每个社员不但要做好一个“校园人”,而且还要做好一个“社会的人”。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人生,关注人类的精神家园,关注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关注弱势群体和民间疾苦,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离散,这些都是极其宝贵的“人文因子”。引导学生从“爱与怀念”的文章中寻找“人性美、人情美、道义美”的切入点,不仅培养了学生对人类文化的心仪和景仰,而且帮助其形成一种屈原、杜甫式以忧患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丰富多彩的文学社活动,让学生与社会、学生与师长、学生与学生之间沟通思想,加深理解,融洽心灵,这本身就是一种锻冶,一次历炼,一种研究性学习,一种基本意义上的人文关怀。由此看来,校园文学活动的成就不仅在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磨砺写作才干,推出文学新人,更重要的是它还能为现代人的终身发展奠定人文基础。
五、开展校园文学活动,带我们走出课堂小天地,融入社会大课堂,营造书香校园,为学校师生搭建了一个成功的舞台。
十六大报告强调: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首要的任务是要建设学习型校园,营造书香校园,形成浓厚读书学习的氛围,让学生沉浸于书香,是建设学习型校园、学习型社会的必由之路。在新课程理念下,我校积极开展校园文学活动,构建校园文学大课堂“开放”模式,给我们的写作教学带来了可喜的新变化。写作教学由传统的封闭状态进入“开放”状态,使学生跳出课本,走出教室,迈出校园,融入社会,实现了学校的“小课堂”同当地社会“大课堂”的链接,提高了学生的各项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实现了构建开放、发散、鲜活的思维形态这一目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加浓厚,写作水平普遍提高,在各类征文、作文大赛中,他们屡屡获奖,对促进我校语文写作教学改革,落实素质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新课程实施的广阔背景下,校园文学社团活动正成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学校文学社团的建设不仅满足于组织学生参加作文竞赛、出一点文学报刊,还努力探索,创新活动形式,除了举办文学讲座、文学欣赏、文学笔会、演讲辩论等传统形式外,还可增加外出采风、小记者采访、评选校园文学新星、建立校园文学网络等活动。同时加强学校与文艺界、新闻出版界及社会各界的全面合作,形成教育工作者、文学工作者、媒体平台多种资源整合,努力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营造最优质的文化生态环境;要不断加强校园文学社团的组织建设,努力提高指导教师的自身素质,重视他们的创造性劳动,提升他们在教育领域的地位,使他们迅速成长为素质教育的实践者、文学教育的专家和校园文化的策划人。
素质教育下的校园文学活动适应了素质教育发展及新课改形势的需要。“学校是教研的基地,教室是教研室,教师是教研员”,“教研兴校”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教研重心必将下移到学校教学第一线,从而建立起“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对素质教育下的校园文学活动的研究必将帮助我校的语文教师实现由“教书匠”向“学者型”、“专家型”的转变,不仅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与品位,而且更有利于积淀、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有特色的现代化新型学校。
总之,校园文学活动既有凝聚激励的功能,又有熏陶和益智的功能。校园文学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拓展延伸,对语文写作教学的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愿我们携起手来,积极投身于校园文学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学活动的积极作用!在写作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创作灵感的火花激情迸发,愿他们在校园文学活动宽广无比的创作天地里自由翱翔,从而提高学校写作教学的质量!
第二篇:立足校园文学促进作文教学
立足校园文学促进作文教学
校园文学是新时期学校教育发展中涌现出的一种文学现象,是校园文化的一翼。它是指学生在学生时代创作的文学作品,或者通过校园生活反映社会人生的、主要为学生欣赏和接受的文学。校园文学作品大都放射着文学灵光,彰显出人文个性,令人读之惊喜,品之有味,思之深刻。因而,加强校园文学研究,可为课堂作文教学与创新,提供许多宝贵启示;而作文教学的新探索、新发现,又为校园文学的蓬勃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使校园文学沿着正确、健康的轨道运行。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弥补。
教育家韩作黎说,搞校园文学不仅仅只是培养大作家,还是提高学生各种能力增强素质的切实有效的教育方式。实践已经证明,校园文学活动是教育教学的一种好形式,重在陶冶情操,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等。为此,我们应借鉴校园文学的创作,努力探索作文教学规律,把校园文学创作规律同作文教学规律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教师作文教学水平,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一、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进自然
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写作基本上属于闭门造车,更缺少竞争、缺少活力,因此写来写去总不见成效。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借鉴校园文学的创作:走向社会,走进自然,贴近生活,有感而发。
首先,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生活。要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只有“事事关心”,才能把学生的视线引向社会生活,题材才能丰富。其实,作文课不一定非得在教室上,如果条件允许,有时不妨把作文课引向课堂之外,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这样的话,才能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通过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素材,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鲜活的文章来。本校创办的《?埠印肺难?社刊中所辑录的文章,都是这样一些源自于生活的作品,都是学生对自己感兴趣、感触较深、思虑较成熟的内容的加工。因此真实感人,打动读者,即使是议论文也是针砭时弊,鞭辟入里,时代感非常强。
其次,组织学生走进自然。自然界中的山山水水是历代文人墨客心仪向往之地,从古代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到现代沈从文的《湘行散记》,许多文学大师都曾流连于山水之间,并因此留下了许多为人称道的佳作。可见,自然界的万物,它的一草一木,一颦一笑,都能惹人联想,发人深思,给人以启迪。让中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自然,用山水的灵性点燃他们创作的火花。所以,每年,教师都应组织那些热爱文学,喜欢创作的学生到校外去采风,在大自然中捕捉创作的灵感,寻找创作的契机,有效解决学生无内容可写的问题。
二、激励学生创新,进行个性化表达
校园文学特点之一是具有新颖美与创造性。陶行知先生说过:“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口,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我们要保持写作主体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并完善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取得新体验,产生新思维,形成新表达,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心随情走”,“情真意随”。古人说:“定体则无,大体则有。”各类文体的文章,是有“规”可循,有“方”可依的。
在作文教学时,教师先简单地讲讲有关“规”和“方”的知识,即精要简明地介绍一点写作基础理论知识,侧重文体知识,这是必要的,可行的。用范文澜先生的话说:“根本宗旨在于讲明作文的法则。”至于应当提出什么论点,应当选择哪些论据,应当从哪些方面论证等等可不必统一“指导”。这样做,使学生知识信息输入与加工处理交错进行,相辅相成,感悟效果明显。
实践证明,学生自主立意,自由布局谋篇,叙想叙之事,写想写之人,抒心灵之感,议神思之理,无清规戒律约束,体畅达之情,达自然之意,就容易写出内容充实、构思奇巧、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好文章来。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要让学生永远保持创作的激情,还要让他们参加各种活动,学会观察,进而把生活中的感悟与自己独特的经历结合起来,让他们自主表达、展现自我,才能写出极具个性的文章。这样,学生写出的作文,就如同校园文学创作一样,很有特色,各不一样,个性飞扬。
三、注重充实写作内容,凸显人文色彩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就具体作品而言,世上本没有宝黛爱情,曹雪芹创造出这段爱情;本来没有“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创造出这个清纯的意境;本来没有人注意“项脊轩”的“物是人非事事休”,归有光把它渲染于纸上。由此可见,作文教学应充实写作内容。
文学写作充满了创造性,它是最显示人的个性,最富有人文色彩,最需要创造革新的思维活动之一。它在塑造新的艺术形象,提示深刻的主题思想,以情节中的人物遭遇向人们提出新的问题、新的观点,为艺术画廊增添新形象,或增加新的艺术品种,或以闪现智慧光芒而又生动深刻的语言形象感召人,激励人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
四、立足社团,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校园文学社秉承自由写作和彰显个性的宗旨,能够为学生营造相对宽松的写作氛围,充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发掘其写作潜能。学生正是在这种自由创作气氛的感染带动下,表现出丰富的直觉和情感,将生活中的具体感受通过自己的文章表达出来,简而言之,便是“我手写我心”。
另外,一个农民希望自己种下的庄稼茁壮成长而获得丰收,一个工人盼望亲手制作的产品质量过硬,受人赞赏;同样的道理,一个学生握起文笔,也希望自己能够有作品发表,得到尽量多读者的认同。所以,我们及时把学生中优秀的文学作品刊登在校刊《?埠印飞希?同时,积极推荐给相关报刊,如《中国校园文学》《校园文学报》《中学生作文》等。此外,在班内也发动学生办一些小报小刊,多为学生开辟一块发表的园地。近几年来,本校文学社社员已在多家刊物上发表作品,有许多学生的作品在全国及省市作文大赛中获得较好名次,极大地鼓舞了爱好文学的学生,调动了广大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大力繁荣校园文化,大力开展校园文学活动,让学生在校园文学的氛围中受熏陶,在活动中受到激励,在交流中长见识,在实践中增才干,这确实能在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上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说,要摆脱作文教学困难的境地,普遍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就要立足校园文学,促进作文教学的改革,从而实现校园文学与作文教学互相借鉴,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这一目的,最终走向“双赢”。
作者单位:山东省汶上县第一中学(272500)
第三篇:「谈深化改革」
【学习笔记
请勿照抄】
关于深化改革
1、啃下市场壁垒“硬骨头”,把“无形之手”放得越来越活;下好简政放权“先手棋”,把“有形之手”用得越来越好;立足“一带一部”新定位,把“开放之手”舞得越来越顺。
2、企业没有活力,再大的市场也会“门庭冷落”。
3、打破企业投资的“玻璃门”;
打破公共融资的“垄断门”;
打破资本注册的“铁闸门”。
4、亮起市场决定价格的“信号灯”;
亮起促进公共资源公平交易的“照明灯”;
亮起引导资源合理配置的“指示灯”。
5、坚决“把该放的权放掉”,使政府从“越位点”退出、把“缺位点”补上、将“错位点”纠正,努力形成“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的“琴瑟和鸣”。
6、在压缩行政审批职能上做“减法”。
在扩大公共服务上做“加法”。
在提高监管效能上做“乘法”。
在优化发展环境上做“除法”。
7、清理“检查过滥”的问题。清理“执法过乱”的问题。清理“负担过重”的问题。
8、账本“公开化”。
预算“全口径”。
跨年“调丰枯”。
9、省与市县“确权”。
省为市县“减负”。
省对市县“预警”。
10、推进传统农业转型,擦亮现代农业的“生态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打造三湘农业的“升级版”。
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11、打造两型农业的“引擎”。
强化科技创新的“支撑”。
树立农业标准化的“标杆”。
12、制定扶持政策,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撑腰”。
推动土地流转,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搭台”。
加强职业培训,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补脑”。
13、“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两型不两型,重点在农村”。
14、坚持“开门立法”,人大立法更透明更公正。完善“制度宝典”,协商民主更明确更规范。搭建“直通平台”,公开问政更热辣更常态。
15、把听取民意作为开门立法的“第一工序”。
把扩大公开作为开门立法的“第一要求”。
把维护公正作为开门立法的“第一准则”。
16、坚持“面对面”,拓展政治协商渠道。实行“委派制”,完善民主监督制度。注重抓落实,完善提案办理制度。
17、实现从被动监督到主动监督的转变、无序监督到有序监督的转变、柔性监督到刚性监督的转变。
18、注重商办,推行领办,落实督办。
19、“不彩排”,搭建电视问政的直通平台。“不遮掩”,搭建网络问政的直通平台。“不敷衍”,搭建电话问政的直通平台。
20、在“瘦身”上下功夫,整合机构整出政府管理“新活力”。
在“护养”上下功夫,控制编制控出政府规模“新体量”。在“健体”上下功夫,转变职能转出政府服务“新天地”。
21、推进教育公平这个“民心工程”。
构筑统筹城乡社会保险这个“互通网络”。
打造全民创新创业这个“强大引擎”。
抓住实行单独两孩政策这个“最大亮点”。
22、推动“脱钩”,淡化社会组织的官方色彩。加快“发育”,强化社会组织的服务功能。注重“健身”,细化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
23、日常管理网格化。矛盾化解前置化。应急处置制度化。
24、亮起政绩考核的“红灯”,给绿色GDP“让道”。
亮起责任追究的“红灯”,对环境污染“叫停”。
亮起生态补偿的“红灯”,让保护生态的地方和单位“受惠”。
25、消除水污染的“心腹之患”。
消除大气污染的“心肺之患”。
消除土壤污染的“心头之患”。
26、把好“准入关”和“退出关”,让产业绿起来。守住“保护红线”和“增长边线”,让城乡绿起来。实行“政策调控”和“市场调节”,让基础设施绿起来。
27、优化考评,完善识别好干部的“天平”。
创新机制,规范选拔好干部的“路径”。
严格要求,改良培养好干部的“土壤”。
28、划“边界”,规定决策范围。定“路子”,规范决策程序。扎“笼子”,完善决策制度。
29、构建“全覆盖”的服务组织体系。构建“全领域”的服务运行体系。构建“全方位”的经费保障体系。
30、努力把组织健全。努力把班子配强。努力把阵地建好。
31、“放管服”改革是推动政府自身革命的“先手棋”和“当头炮”。
32、实现从“部门窗口”到“政府窗口”的界面转变,从“各自为战”到“协同作战”的办事转变,从“行政权力”到“行政责任”的定位转变。
33、统一政务平台运行模式,群众不用上下跑。搭建基层治理“四个平台”,群众不用长途跑。设立证照快递受理平台,群众不用亲自跑。统一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群众不用到处跑。
34、受理事项“一口说清”。
行业服务“一个规范”。
项目审批“一个整体”。
多级事务“一次办理”。
35、为企业“松绑”、为群众“解绊”、为市场“腾位”。
36、简政不是减政,放权不是放任。
37、“简政放权更需放管结合,确保权力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
38、通过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的不断梳理、完善,使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以及省市县各级政府的权力、责任更加明确,把“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落到实处,有力地推动了法治政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
39、做简政放权的“减法”,织权力瘦身的“紧身衣”。做加强监管的“加法”,啃政府职能转变的“硬骨头”。
做优化服务的“乘法”,换取人民长远之“利”。
40、“放管服”改革,一场深刻的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管住“闲不住的手”,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和“法定职责必须为”。41、事中事后监管是“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方面,“‘管’得好就能‘放’得更彻底,‘管’得不好‘放’就受到限制”。
42、简政不是减政,放权更不是放任。既要放得下,也要接得住、管得好。
43、创业初期的筚路蓝缕总是相似的,企业成长后则各有各的烦恼。
44、简政放权,要从重数量向重含金量转变,啃“硬骨头”,重点取消那些阻碍创新创业、社会关注度高的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的含金量越高,释放的改革红利也越多。
45、简政放权是否到位,不仅要看减少了多少审批事项,更要看办事是否方便快捷了,企业成本是否降低了。
46、简政放权是政府治理模式的变革,无论是减少审批,还是流程再造,都涉及政府部门纵横关系,影响政府与市场和社会的关系调整,如果协同不够、衔接不紧,势必会影响改革的成效。
47、坚决除烦苛之弊、施公平之策、开便利之门,着力打通“最后一公里”,让企业和群众更多感受到“放管服”改革的成效。
48、“放管服”改革包括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个方面,是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被视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
49、“放管服”改革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越到后面,越是难啃的硬骨头,需要更大的勇气和魄力。
50、加大“放”的力度,强化“管”的能力,优化“服”的质量,坚定不移地将“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确保“该放的放到位、该管的管到位、该服务的服务到位”。
51、放,即简政放权,也就是要努力厘清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的关系,打破那些束缚社会活力的条条框框,来激发市场活力和人民群众创造力。
52、大刀阔斧地改革,就是要以“削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割自己的肉”的自我革命方式,进一步放权于市场、让利于群众。
53、简政放权,并不意味着政府部门可以“卸担子”,而是从不必要的审批中抽身出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和追责。“放”和“管”,就好比是车的两个轮子,只有把两个轮子都做圆了、平衡了,车才能跑得好。
54、“放管服”改革有没有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办事效率的提升上,关键要看群众和企业办事是不是更便捷。
55、行政效率的提升,折射出各级政府“让群众少跑腿,让信息多跑路”的理念和实践,也为“放管服”改革成效写下注脚。
56、简政放权关键在简,核心在放,目的在方便企业和基层办事。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有一些部门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其实放虚不放实,放权不同步,你放我不放,甚至明减暗增、边减边增,不但降低了审批效率,改革的初衷也难以落地。“梗阻”不除,“最后一公里”难通。
57、要坚持量质并重,对现有行政审批项目进行集中梳理,拿出更多的“真金白银”,更好地向市场和社会放权;要坚持问题导向,取消项目从“给社会端菜”向“让群众点菜”转变,更多借用社会力量促进改革;要坚持同步推进,既要与上级权力下放及时对接,更要敢于向自己“开刀”,把该放的权力彻底放下去。
58、要更多转为事中事后监管,依法管好“看得见的手”,用好“看不见的手”,挡住“寻租的黑手”,切实把市场管住、管好,促进政策落地。
59、对下总揽不包揽、放权不失管,对上到位不越位、尽职不失责。
60、简政放权关键是政府职能的真正转变、治理能力的有效提升,好比耕田种地,搬开了石头不等于秧苗就能茁壮成长,还需要浇水、施肥、除草。
61、简政放权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唯有“放”“管”“服”的车轮同时转起来,改革才能“蹄疾而步稳”,服务型政府的阳光也才能照进市场和民众,最终真正为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四篇:谈信用社深化改革
浅谈信用社深化改革
当前,金融系统竞争激烈,国际金融环境复杂多变,信用社正处于发展改革的关键阶段,如何才能发挥自己的业务优势,取得竞争力;如何才能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规避风险;如何做到人力资源的科学、高效运作,更好地支持地方经济建设。这是在信用社改革的道路上必须要面对的事情,也是要我们全体员工要为之奋斗解决的事情。
一 存在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和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传统的经营模式和单一的金融产品已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部分信合员工的素质滞后与不断改革发展的农村经济环境,由此严重影响了农村合作金融迅速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观念陈旧,缺乏信念,对当前金融行业的竞争形势认识不够。当前信用社员工普遍存在观念上的滞后,工作目标上的短期行为,没有真正从信用社的生存与发展上来创新思路,开辟信用社新的经济增长点。甚至部分员工玩弄数字游戏,骗取荣誉,只顾眼前自己工资,不考虑信用社长期发展,追根溯源,反映出了目前我们的部分员工认识不够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利益是建立在信用社集体利益的基础上,严重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和主人翁责任感,背离了自己作为农村信用社社员的内涵。员工在工作中忧患意识不强,没有竞争的自危感,没有远大的理想,没有企业的信念,表现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或者说员工工作缺乏创新的意识,一切工作任其自行发展,没有长远的发展思路。
2.整体素质不高,学识水平偏低,缺乏开拓创新的业务能力。现在部分信用社员工盲目追求证书,忽视了真才实学,抱着拿到文凭就了事的错误观点,由此导致了业务创新上缺乏动力。现在湖北信用社的电子化建设在全国信合系统中是很不错的了,业务系统比有的商业银行还要先进,但是,资源的浪费表现突出,电子设备功能的单一使用,严重降低了工作效率,浪费了人力和时间。
3.知识结构不合理,管理上复合型人才少。一是信用社工作人员中知识结构单一,文化知识面狭窄,只能应付简单的记帐、出纳、储蓄等,无法开展业务公关、综合分析、信息管理等工作。二是缺乏新的金融知识更新,部分员工满足于现状,不学习、不思考、不向上,有的连金融术语都理解不透。三是员工的再学历教育和专业技术知识学习,有的脱离了当前的具体工作,不是会计、金融等当前急需的专业。
4.信心不足,缺乏动力。由于信用社处于改革的初级探索时期,相对于那些国有商业银行有非常大的差距,有些员工则认为信用社没有地位,经营不及其他的大型商业银行,从而缺乏自信心,只安然于现状,没有为信用社的发展出谋划策,整体上影响了信用社发展与改革的速度。
二 解决的措施
1.增强职业道德教育,把强化职工素质教育同规范员工日常行为结合起来。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做好业务工作的基石,是各项业务工作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保证;娴熟的业务技能则是做好业务工作的关键。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与业务素质教育同样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基层信用社要适时大力开展爱岗敬业教育,要使每一名信合员工热爱本职工作,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倾注到信合工作中来。自觉地把自己的职业同信合事业、同当地的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树立信合工作的荣誉感,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岗敬业、诚实守约、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自觉地联系自己工作实际,按照自己的岗位职责要求,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刻苦学习业务技术,从点滴小事做起,认认真真,踏踏实实,任劳任怨,较好地完成本职工作,为信合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加强学习,勇于实践,提高现有信合员工水平。面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金融的新形势,提高农村信用社员工素质的途径要素主要有三个:一是要不断地加强学习。不仅要从书本中学习新的金融业务,新的金融知识,学习各项法律、法规和金融规章,学习业务营销和电子化办公操作,还要学习国家的经济金融方针政策,学习金融行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做法,从思路和理念上拓新农村信用社员工的素质上台阶。二是根据“应知、应会、应能”的要求和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采取集中培训和与高校联手提升学历教育的方式,真正堵决学而无用,学而不精的现象,做到既降低教育费用支出,又能学到急需掌握的业务知识,以此提高员工的复合知识水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理论联系实际,勇于创新实践。要积极为员工创造条件,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的业务工作中去,不要学用脱节,只有这样才能在短期内实现员工整体素质的飞跃。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安全高效氛围。员工是生活信合这个大家庭之中的,只有建设成一个健康文明向上的环境,员工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开展经常性的员工教育,积极创建“青年文明号”,参加社会文明行动,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创造良好的环境。
4.加强信用社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减少管理层,扩大经营层。当前信用社员分工过细,缺乏相互协作精神,造成人员的高耗低效,同时当前信用社中存在一钟怕学、怕会,怕担责任的误区,因此我们在工作中,既要做到人员的定期轮岗,以达到培养复合人才的目的,同时要逐步推行客户经理制、柜员制,实施一人多岗的机制。在管理中要克服将多兵少的现象,动脑的、实干的少,传话的、指挥的多,打破信用社长期的老问题,以调整月信用社的人力结构向全面化、知识化、科技化、适时化的轨道发展。
5.注重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完善内部管理,防范化解风险。加强信贷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分级审批操作程序,推行额度授信管理,加强信贷基础工作,全面强化贷后管理;在会计结算操作过程中应统一会计核算口径,建立由上至下的日常检查管理组织体系;在审计监督上,应坚持真实性审计、内部审计、信贷风险评价等工作重点,对发现的问题要采取果断措施及时抓好整改。二是强化人力资源管理,狠抓激励约束机制改革。要努力构建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并以此作为持续渐进地提高竞争优势,形成培育和发展农信社价值观的重要方法;对员工的薪金分配建议实行“保基本、挂绩效”的政策,并可对主要业务部门设立专项岗位津贴;同时要全面实施竞聘上岗制,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通过人事制度改革有效挖掘各种人力资源并充分发挥其专长,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加强营销组织体系建设。积极创新组织构架和工作职责,全面推行对重点客户实施进攻型市场开发战略;要积极推行客户经理制,由联社和各基层社主任担任重大客户的客户经理,积极开展高层营销策略。同时,加强对客户经理的强化培训,提高一般客户经理的业务素质,实行客户经理准入制;要围绕有效市场和客户的需求,提高业务市场的综合竞争力,调整好利益分配关系,充分发挥整体效能
总之,在信用社这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作为信合人,要有使命感,要有责任感,为信合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也要完善改革机制,建立有效的行业规范,推动信合的健康高速发展。
第五篇:80后写作中的校园文学
“80”后写作中的校园文学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解析“80”后作家中的校园文学作品,找出校园文学作品的共同诟病,分析“80”后作家群的整体情感倾向。关 键 词:“80”后校园文学批判颓废
“80后”起于带有商业性质的“新概念作文”大赛,起于网络写作,起于通过写作表述青春体验或青春感受的兴趣。对于“80后”,生存的青春就是青春的生存,他们为自己而青春,就在青春中形成对青春的渴望与满足,他们都是些青春的自满自足者。这种对于青春的自满自足感,是“80后”写作的核心感受。他们不需要为别的什么去写,他们各自为各自的青春而写,因此又为大家的青春而写。“80后”写作突出特点是与青春同步,写作者们时处青春,写自己的青春,为青春而写,因此他们的写作又被称为青春写作。如李傻傻、郭敬明、韩寒、春树、易术、颜歌等。
这其中有一部分青春写作者处于学生时代,他们的写作内容与校园、与回忆有关。所谓校园文学就是“校园小说是一种以校园生活为题材,以青春气息为精神质素的现代小说样式”①校园文学的创作可以是在校的学生,作为校园小说的亲历者来讲述,也可以是非学生身份的写作者,用‘回忆’视角和‘怀旧’情怀历史地书写‘我’那记忆中的校园。
第一届新概念第一名获奖者——韩寒,一部《三重门》让他名声大噪,中国人从此认识了这个高中就辍学的“80”后写手。可以说,《三重门》无论是“”写什么和“怎么写”,比之成年作家都毫不逊色,一为天才的少年作家由此诞生。《三重门》一问世,就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校学生。《三重门》讲述的是一个在校高中生用自己的视角来大量他所处的环境,他所遇见的人,他所经历的事。作品主人公少年林雨翔用自己的叙事视角,向读者揭示了一个类真实的高中生的生活,把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展现开来,体现了学生式的思考、困惑和梦想。林雨翔自幼天资聪颖,活泼可爱,加上其父的影响,从小就被誉为“神童”。然而这个极具才气的少年却在初中严重偏科,也因此遇上了影响他一生的老师马德保,还有占据他整个情感生活的女同学Susan。青春年少朝气蓬勃的他们,与所有同龄人一样有着情窦初开的情怀。有意无意的接触间,爱情的萌芽逐渐开化„„在这个恋爱的季节里,充满幻想的男孩女孩能否找到那把钥匙,去打开人生的门、心灵的门、爱情的门„„
从《三重门》这部作品中,不仅感觉独到、文笔老辣,而且在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当下应试教育的热潮冷讽,俨然以一个文学天才的姿态傲世同辈学子。韩寒对自己的感觉、自己的好恶、自己的才华都不加掩饰,而更不加以掩饰的,还是肯定自我、张扬自我的特殊个性。小说开篇说就趁机讽刺了一把,“一个紧张的人说话时的体现不是忘记内容,而是忘记过渡,马德保全然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两句毫无因果关系的句子居然能用‘所以’串起来。讲课文失败,掩饰的办法就是不断施问。毕业班的林雨翔看透了马德保的紧张,又想在听课的教师面前表现,连连举手胡诌。马德保本来是在瞎问,和林雨翔的答案志同道
合,竟可以一一匹配。”②林雨翔实质就是韩寒本人的化身。试想,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留意的不是老师讲述的知识本身,而是时刻关注着老师的错误。在正常情况下,学生是不会注意到连词这么细小的问题。林雨翔却看到了,这只能说他的眼光与众不同,同时,也可以知道林雨翔对学校、老师,甚至是整个教育制度所抱的态度。林雨翔批判、厌恶这种处境,但又不得不去融入其中,这就是他的无奈。既然改变不了什么,那就把情绪宣泄出来,这大概是多数学生的心态。事实上,学校生活并没有全然如韩寒描绘的那样,他将学生的纯洁友谊异化描写,讲述了他们的勾心斗角。相信在多数人心里,学生时代的友谊都是美好而不可取代的。这可能是韩寒的某种体验,也可能是个例。韩寒就此无限扩大,学校、老师、学生都被妖魔化了。
校园文学不可避免地会谈到爱情,《三重门》自然不能免于俗。林雨翔暗自喜欢女孩Susan,却表现得很羞涩,那种千回百转的心情描写得很到位,尽管最后两人并没有什么下文,但是青春期的羞涩的情感悸动,却仍让人久久品味。韩寒笔下的爱情明媚不哀伤,虽是无果而终,亦没有太多的遗憾和怅惘。
第三、四届新概念第一名获奖者——郭敬明,走了与韩寒不同风格的路线。郭敬明没有韩寒强势的棱角,反让人感觉有几分柔弱,多了一些女孩子气。所谓文如其人,郭敬明的作品与其个人的气质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他的《左手年华 右手倒影》一书,书名代表着充满疼痛与欢乐的青春。倒影表示过去,年华表示现在,二者相对,意味着疼痛与欢乐。同韩寒一样,郭敬明也表达出对现存教育体制的反抗,他是温柔敦厚式的,采取一种含蓄、内敛的方法。郭敬明在所有描述校园文学的作品中,呈现出一种无端的苦恼和忧伤,竟找不出伤感的原由。或许是他纤细的神经和敏锐的感觉,过度放大了一些正常人都会拥有情感。比如青春岁月的流逝,人事的无常,人事的改变等。这样一种精神凋零,使得作品很没有分量,类似与无病呻吟。
尽管郭敬明的作品引来了出版界的高潮,但是这种缺乏生命厚重力和朴实情怀的文章,经不起时间的检验,很快就会在众多作品中被人遗忘。与此同时,作品套数的雷同,读者会失去新鲜感,最终会导致失去市场。虽然郭敬明擅于玩弄文字,终究只能像一个小猫在角落自顾自地舔着伤口。
第三届新概念第一名获奖者张悦然,出版社直接给她的定位就是“玉女作家”,从张悦然的个人风格来看,她比较喜欢虚构和遐思,而不是个人经验的表达。她的后期作品如《红鞋》,呈现出一种惊人的冷,这种冷不仅来自被细致描写的残杀情景,更在于作者的叙述方式和叙述态度。不免让人想起了余华,《现实一种》的暴力和零度写作,张悦然有意识地继承了过来。有些人甚至会觉得张悦然就是一个阴骘的女人,只有心里脆弱和敏感,同时又缺乏爱及安全感的人,才会把世界结构成这个样子。
再看看张悦然的校园文学《樱桃之远》,小说讲述了两个息息相关的女孩——杜宛宛和段小沐从小到大,由敌为友,面对友谊、爱情、生存和死亡的心路历程。她的故事里设置了两类人物,一类为爱自虐般地奉献一切,一类在无知无觉的状态里冷漠自私般地享受着一切奉献。这样的男女有两对:如圣女般善良的小沐,如魔鬼般邪恶的小杰子;如狮子般暴力的宛宛,如绵羊般温顺的纪言。在作者的意念和情绪中,他们的性格和命运都走向了各自的极端。故事还告诉我们,由苦难到平静、由恶到善的桥梁是皈依宗教,虽然宗教不能阻止人生悲剧的发生,但却可帮助悲剧的生命平静生存,不会因过度恐惧而心智迷狂,不会因过度憎恨而施暴于人,在逆境中同样可以去寻找幸福。这一代人对生命的苦恼,张悦然利用宗教来安抚人的心灵。假如《樱桃之远》是一部宣扬宗教思想,思考生命存在的作品,何以没有读到一些深刻的东西。张悦然借助宗教增加作品的神秘,增加作品的分量,越是晦涩的东西,越是难懂,越是有价值。张悦然在《樱桃之远》里反复写那几个“海的女儿”的故事,“海的女儿”充满了悲剧色彩,作者在无意间就渲染了一种悲剧意识,她认为一切都是虚无缥缈的,一切终归化为灰烬,这可以说是张悦然自己对生命虚无的感受,只能说她承受了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著名评论家白烨先生说“‘80’后作家最大的特点是‘纯真’,这种真率,在韩寒那里,可能表现为偏执,在郭敬明那里,可能表现为痞顽,在张悦然那里,可能表现为纯真”。③“80”后坦率、直接地表达了他们自己的感受,相较成年人,他们显得可爱。但他们作品里总体呈现的伤感、颓废和批判风,显得太过单调和肤浅。这种“非阳光写作”夺去了青少年的灿烂笑脸,换来一个个老气横秋、饱经风霜的苦大仇深的脸庞。这还是民族未来的希望吗?
“80”后作家喜欢夸大自己的伤痛,总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苦的人,这股酸腐气其实很令人讨厌。论物质,“80”后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优越条件;论精神,“80”后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专获了家庭的爱。始终摆脱不了无病呻吟的恶习,或许他们得到太多的爱,反而感受不到爱的可贵;或许他们太孤独了,需要这种情感的宣泄来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得到更多人的爱;或者是他们意欲追求少年“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心态。不管怎么样,“80”后作家都应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尝试走出这个怪圈,寻找文学更广阔的天空。
参考资料:
①胡忠青、张永禄《近代中国校园小说创作走向》,《当代文坛》,第2期,第51页
②《三重门》,作家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发行,第1页 ③《我们,我们——“80”后的盛宴》——书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