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化改革优化管理促进学校发展2008.9
深化改革优化管理促进学校发展
——兴村小学督导评估自查报告
为进一步贯彻执行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深化教育改革,优化学校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办一流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依据《沧州市小学督导评估方案》,对其中9项一级指标和47项二级指标逐项进行了自查和自评,现将学校的的各项工作汇报如下:
一、学校概况
我校位于兴村西,沧保公路南,建于2003年,工程总投资130万元,占地23亩,建筑面积3100平方米。环境优美,办学条件优越,有实验室、图书阅览室、微机室、语音室、少先队活动室、文体器材室、卫星接收播放室、教学光盘播放室等功能教室,能够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学校分小学区:现有11个教学班,在校生378人;幼儿园:现有10个教学班,在园幼儿343名。教职工共计46人,专任教师学历全部达标。
二、学校管理工作
我校自建校以来,坚持依法办学,实施民主管理。坚持以德立校、以人为本、从严治校、质量第一为办学宗旨;一切为了学生为办学理念;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育人目标。
1、办学方向
学校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教育与改革发展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制定了学校发展近期目标:争创市一流学校。远期目标:把学校办成具有现代特色的实验性、示范性学校。办学方向明确,教育思想端正,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五育”并举,面向全体学生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使学校各项工作有序高效的进行。
2、管理体制和领导班子
我校是乡镇中心小学,办学规模较大,有健全的组织机构,按编制设有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校级领导均取得专科学历,并参加了任职资格培训和提高性学习,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领导能力、较强的改革意识和开拓精神,实行校长负责制,领导集体团结奋进、务实创新、分工合作、职责明确,具有较强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坚持依法办学,实施民主管理,构建和谐校园,努力把学校办成有特色的一流学校。
3、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43人,师资力量雄厚,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专科以上学历33人,有高级教师18人。教师职称学历结构和知识结构日趋合理,能够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学校重视师德建设。以“立师德、铸师魂”为中心任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制定了《师德建设活动方案》和相应的活动计划,确立了师德建设的基本措施,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的头等大事来抓。开展了一系列师德建设实践活动,修改制定了新的《教师考核方案》,每学期考核评比一次,表彰激励师德优秀教师。每位教师有自我发展的目标和计划,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努力塑造人民教师良好的公众形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我校2006年被沧州市评为师德建设先进单位。
学校高度重视教师岗位能力的提高。专任教师全部参加继续教育学习,16名教师参加在职学习深造,已有6名教师取得本科毕业证,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水平。学校微机室向教师开放,组织计算机教师有计划的开展对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培训,鼓励教师在各学科教学中注重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充分发挥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自身水平。学校每年有固定资金,组织专业教室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提高管理素质和水平。注重培养学科带头人,尤其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郭顺宅老师为骨干教师,潘春秒、巩亚敏、王书丽老师为学科带头人,冯娟、杨永梅老师为专业引领员,为其他教师的成长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重视教师管理考核工作。学校在对教职工的日常管理中实行了量化积分制,制定了《教师考核方案》,对教职工政治思想、教育教学常规、参赛、参评等情况进行考核评比,加大奖惩力度,大大提高和激发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加强语言文字工作。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学校是主要阵地。我校成立了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按照上级的要求,结合“推普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我校教师取得普通话一级乙等证书的5人,二级甲等的34人,二级乙等的7人,普通话水平全部达标。2004年11月,我校代表河间市迎接了省语委对我市“普通话达标县市”的评估验收,并得到检查组专家的充分肯定。
4、教育教学工作
我校坚持“德育为首,全面发展,教学为主”的办学思想,重视德育、体育与健康教育和美育工作,贯彻《德育大纲》和《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做到年初有计划,中间有检查,年末有总结,并做好档案的管理工作。学校定期开展“热爱祖国”“尊敬师长”等主题教育。要求各班隔周召开班会,根据本班情况确定活动主题。少先队分大队、中队、小组三种形式,结合学校的其他工作,按照计划定期举行各
种活动,学校要求各项活动做好记录,并争取以照片的形式整理入档,学校统一保管。学校落实“教材、教师、课时、计划”,开展礼仪教育和诚信教育,在教室里统一位置张贴《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学生养成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的习惯。重视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经研究商讨确定兴村派出所为校外共建单位,龙关烈士墓为校外教育基地,聘请派出所许全兴同志为法制副校长,史增路同志为校外辅导员,定期来校做报告,开展法制、安全、缅怀先烈等教育活动。
充分发挥“红领巾”广播站的作用,宣传法律、法规,播出身边的好人好事,实现了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榜样的力量带动人,对我校的德育工作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学校值周领导坚持日查、周评。将卫生常规检查落实到位,进行科学规范的评定,奖惩公正及时。学校设立了常规检查评比栏,公布每周各班“卫生、纪律、两操”得分情况,评出流动红旗,掀起了学、赶、比、争、超的热潮,培养了学生讲究卫生、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学校重视音乐、体育、美术的教学,按照教学大纲开足课程,开课率达到100%。我们有组织的开展大课间课外活动,结合体育课教学,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的活动时间,贯彻落实好全市中小学健康60分行动计划,让每个学生都拥有健康的体魄。按照计划开展各项文体科技活动。在学校集体活动和每周一举行的集体升旗仪式上组织全体师生合唱国歌和校歌,结合国旗下讲话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增强集体荣誉感。要求教师依照新课标和新理念进行教学,采取具体措施促进后进生的转化,防止学生辍学,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通过走千家、访万民、共建连心桥活动,坚持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共同成长。
学校重视安全教育,开设了安全教育课,向学生普及安全知识,健全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完备了各种应急预案,层层到人,落实安全岗位责任制。坚持值班制度,设置了门卫,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校园安全与周边环境治理相结合。由于措施到位,几年来我校无安全事故发生,2006年被河间市教育局评为安全稳定责任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教务主任、大队辅导员、骨干教师为成员的素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切实保证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加强了对我校素质教育工作的领导、指导和管理。在教学上,严格按照新课程计划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按新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学期初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同时指导教师分学科制定教学计划,从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各个教学环节均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要求任课教师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对教师的教案、课堂教学、教学进度、学生作业批改等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并列入《教师考核方案》中。每学期进行期中和期末测试后,组织教
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以便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积极推进校本教研工作,逐年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相关人员职责,保障教研活动正常有序开展。
按周制定教研计划,明确时间、地点、活动主题、主持人、活动方式。并做好总结记录工作。采取集体备课——一人做课——众人说课——课后反思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理论和业务水平。学校领导起带头作用,同时要求教师坚持每周听课2节以上,并做好听课、评课记录。组织教师以学科组为单位,通过观看教学光盘、集体备课、外出学习等进行教科研活动。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定小课题,进行集体研究,来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把教师参与教研的各项工作计入教师业务档案,与教师考核挂钩,鼓励教师业务进修,积极发表论文,参加上级组织的教学评优课等活动。冯娟、王书丽、杨永梅、李金娥、郭顺宅等老师已成长为我校的骨干教师和教学标兵,成为我校进行新课程改革研究与探索的中坚力量。
5、行政工作常规管理
学校自建校以来,不断加强建设,深化改革,规范管理,健全规章制度,提前制定各项工作计划,并认真贯彻落实。根据我校实际情况,为更好的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我们明确了勤学尚美、求实创新的校风;严谨、启智、敬业、进取的教风;勤学好问、善思苦练的学风,来规范全体师生的行为。
我校严格执行学籍管理和招生工作的有关规定,学籍管理程序和手续规范,实行了电子学籍管理,完善了学生花名册等学籍资料,休学、转学等手续齐全。
教学仪器设备及图书管理专人负责。为充分发挥功能教室的作用,我们制定了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措施,由李春芳老师负责管理图书室,定期开放,供学生借阅图书,扩大学生知识面,开拓视野。尹铁柱老师负责管理实验室,协助任课教师上好实验课。自三年级开始,严格按照课程设置要求开设了信息教育课,由专职教师任教,提高学生的现代化理论水平和动手操作能力。
我校后勤工作坚持为教学和师生服务的指导思想,设一名教师兼职后勤工作,保证教学工作的需要。
财务管理和监督制度健全,账目齐全,收支合理,核算规范,交表及时。认真执行上级有关规定,无乱收费、乱摊派现象,做到了合法、准确、无差错。
6、办学条件
我校校园占地15341平方米,建筑面积3100平方米,统一规划设计,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小学教学区、幼儿园、绿化区、活动区分离,实现了绿化、美化、硬化、净化。各建筑
物彼此独立,又浑为一体,校舍无危房,符合建筑标准。卫生、供水、排水、电力、消防、安全保卫等设施完善,并能充分发挥作用。永久性标语,文化橱窗等布置美观,体现了规范性、教育性和示范性,提高了我校的文化品位,为学生提供了理想的学习、生活环境。2004年5月在沧州市教育局组织的校园环境建设评比中获一等奖。
学校办学条件优良,现有实验室、图书阅览室、微机室、语音室、少先队活动室、文体器材室、卫星接收播放室、教学光盘播放室等。教学、办公、功能教室等设备齐全,能够满足工作的需要。学校图书阅览室,藏书6200册,生均16册,有报刊杂志20种。有能够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的实验室,室内设施规范、齐全,教学仪器达到一类标准(仪器2300台/件),保证了各类实验的正常开展。有计算机教室1个,计算机21台,校园网络接入电信宽带,有部分电子音像教育资料,由教导处统一管理。学校有少先队科技活动室,大队辅导员由巩亚敏老师担任,定期开展活动,有音乐教室和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的音美器材。
学校拥有占地5100平方米的操场,有标准200米跑道6道,设有篮球场1个,能适应学生活动的需要。学校有达标卫生室一个,配备专职人员,定期做好对全校学生的体质检测等工作。
为让师生和人民群众及时了解学校的情况,设立了标准、美观、实用的校务公开栏,专人负责,按规定程序,做到及时公开,内容真实全面。
7、教育质量
学校虽然成立时间短,但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在历次校本教研联查中,上级领导对我校的教研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教学成绩突出,2004年——2008年教学工作连续五年全乡第一,被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上级领导所认可。
由于我校管理到位,层层落实岗位责任制,学生无违法犯罪行为,学校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校纪。每个班级都成为学风浓、风气正、讲团结、论奉献的优秀集体,教育教学秩序稳定。连续五年被河间市教育局评为先进教学单位、文明学校。
三、存在问题
学校现有21台计算机,计算机拥有量偏少,制约着我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发展。我校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业务水平状况整体较好,但是个别教师由于年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缺乏学习和教研意识,不能正确对待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教师就必须具有计算机操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我校多数教师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固守老一套粉笔加黑板的方式,对计算机了解比较少,教师的信息素养有待提高。
四、学校工作规划
1、做好控辍工作,力争年辍学率控制在0%。
2、力抓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和造就一批教学骨干。
3、认真贯彻落实教职工发展性评价方案
4、加强校内外宣传,将学校、教师、学生所创造的成绩在第一时间进行通报表彰,彰显学校及师生风采。
5、加强文化、艺体教学,除搞好日常的教学工作外,还要建立各种兴趣小组,培养个性特长。
6、加强学校硬件建设,为教学工作提供物质保障。
过去几年,兴村乡第一中心小学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科研兴校,管理育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办学条件还需进一步完善。我们决心在以后的工作中,坚持在生存中谋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更新观念,抓住机遇,开拓创新,狠抓落实,为把学校办成充满情趣、充满魅力、充满诗意、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学校而不懈努力。
2008年9月22日
第二篇:优化学校管理 促进学校发展
优化学校管理 促进学校发展
昌吉市榆树沟镇中心学校
孙宝库
2009年1月20日
优化学校管理 促进学校发展
昌吉市榆树沟镇中心学校
孙宝库
一、学校现状
昌吉市榆树沟镇中心学校位于榆树沟镇政府向南300米处,承担着榆树沟镇的初等教育任务,覆盖镇域6个行政村(包含21个村组)、机关、4个小农场。现有学生1122人,有汉、回、哈、维、东乡、壮等民族,少数民族比重超过70%;教师76人(其中维族1人、哈族22人、蒙古族1人),学历和教师资格达标率100%。教学班25个,其中包括1个哈语班。原有400余名学生寄宿,由于今年8月部分宿舍出现裂缝,现正在进行加固,但还有110名学生寄宿。近几年来,学校按照以建设昌吉市农区一流学校为发展目标,强化管理,扎实进取,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教育教学质量连续3年位居农区前列,依法治校、以人为本、以制度管理为核心、规范高效的工作程序逐步形成,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十五周岁初等教育完成率100%,教师在国家、区、州、市各类教育教学比赛中已有67人次获奖。虽然学校的发展有了一定得成绩,但是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存在差距。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部分教师对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的目的性还不够明确。
部分老师认为当老师只是为了谋生,对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认识不足。
原因:学校的政治学习和思想教育力度还不够,存在形式化现象。
2、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参差不齐,阻碍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整体发展。学校在激励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管理制度上还有待完善,现有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存在着较大差距,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利用率不够广泛,部分老师缺乏学习提高的主动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发挥的效果还不理想。原因:随着学校布局调整的落实,我校已经实现了完全合校,原先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形势,而合校所带来的建设任务繁重、寄宿生增多等问题,也同时产生了很多负担,加上近几年调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而遗留下来的教学能力弱的老师、不能胜任汉语教学的民语老师却在增加。学校建立的各种教学评价制度、教师考核方案等尚有不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急需进行修订和完善。在民语教师向汉语岗转化的工作办法不多。
3、形成办学特色,提高办学品位的管理模式有待提高。
办学特色还没有探索出较好的方式和方法,师生以特色创品牌的意识不强,学校的文化内涵、育人氛围还不够浓重,学校的特色尚不突出。
原因:一是中长期的规划缺乏指导性和前瞻性;二是符合我校校情的校本课程开发不足。
4、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问题尤为突出。
教师结构性缺编,尤其是民语教师问题较突出,学校合校后形成了民语教师不能进入一线课堂,而汉语部分学科教师短缺,民语教师得不到消化,缺编教师得不到及时补充,使得一些学科教师兼课较多,尤其是语文数学老师工作量大,还要担任班主任,学校目前仍然存在聘用代课教师现象。这些都影响了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
原因:原有两所哈语学校,而今只剩六年级10个学生,每年我校将彻底成为纯汉语学校,因此出现了20多名哈族老师过剩,他们中仅有极少数能担任汉语班教学。
5、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有待于完善。
寄宿和中午需要用餐的学生增多,生活指导老师主要是由哈族老师充当,学校住宿饮食管理比较薄弱。安全工作难度较大。
原因:一是学校后勤管理责任机制不够细化和健全;二是生活指导老师的水平不高,敬业精神不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培训、预防突发事故的应急演练没有形成常规化,制度化。
6、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发展的意识有待加强 学校合并后,虽然办学条件大大提高,集中办学的优势逐步凸现。但在教学常规管理和教研教改的推进上有所滞后。
原因:一是管理者在教学管理上意识还没有及时转变,对当前的新情况不能及时应对;二是学校师资力量不足,优秀教师太少,并且存在调整工作单位的不稳定因素,诸如全面推行集体备课等改革的条件尚不成熟。
7、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还需加强。
学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抓党建,促进教育和谐健康发展的良好工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个别党员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不好,党员教育管理、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存在薄弱环节,党内关怀、激励机制还需创新。
原因:基层支部对党员教育不够,办法不多,有畏难情绪,党员教育管理机制不完善,党组织生活不够丰富,发挥党员作用工作缺乏活力,调动积极性的载体和平台少。
三、对策与措施:
1、进一步加强教师的政治学习和思想教育,建设一支政治思想过硬的教师队伍。
一是领导班子成员围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等内容,进行走访座谈,在师生中深化认识,明确办学思想,完善各类制度,建设和谐校园,提高明辨是非能力。二是把政治学习与当前时事政治结合起来。例如祖国改革30年来的巨大变化,“7·5”事件的危害和对教育工作者的启示等,让老师们正确认识教育工作所肩负的使命,从而有效抵制“三股势力”渗透等问题,明确“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认识。
2、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全面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
一是自本学期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考核方案》,从规范制度、评价方案、科学管理上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二是制定中长期教师发展规划,在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学科教研工作计划中明确每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并认真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的办法,加强与我市名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三是加强教研室及学科组的建设,采取定目标、定任务、看成效方式对学科组的职能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和评价,通过公开课、优质课、新老教师结对子、民汉教师结对子活动,提高课堂效益;四是坚持开展面向全体教师每学期征集一篇教学反思、论文、教案、课件等活动,采用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内课题研究,发挥学科骨干的引领示范作用,培养带动大家增强业务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五是提高远程教育优质资源的利用率,通过考核等手段,促进教师自觉浏览学习网上资源、整合媒体资料、多用电教手段上课,提高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技能。
3、以特色求发展,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积极营造浓郁软硬件特色文化氛围,处理好特色办学与教学质量的关系,在上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发掘学校和周边一切教育资源,大力开发校本课程,形成特色,争取技能类和其它特色类校本课程有计划逐步开发。二是细化特色建设方案,创建特色管理模式,在保证普及的基础上突出音乐、美术、书法、球类等项目,抓精品、创特色,全面促进学校特色教育的有序科学发展,同时制订特色学校建设规划和较为详细的实施方案,每学期进行效果展示。三是要建立特色项目检查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对特色项目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不断完善和丰富活动内容,使特色项目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四是挖掘校内现有专业人才资源,对参与特色项目活动的教师,在工作量上给予照顾,并对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
4、解决教师队伍结构性超缺编问题
一是建议上级部门出台具体特殊政策,妥善分流安置不能进入一线民语教师,补充新人;二是通过自我改造,使一部分年轻的民族老师经过几年的锻炼,逐步胜任汉语班的教学工作。目前我校有两名哈族教师已经成为出色的数学老师了,还有5人也有潜力得到转化。转化的方法是,给他们担任汉语班教学的机会,并由教研组组织民汉教师结对子,作为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扎实开展课堂教学的研评活动,促使民族教师缩短转化周期。从而最大限度的消化部分民族教师,缓解因结构性缺编的矛盾。
5、切实加强学校后勤管理和安全工作。
加强后勤管理工作,提高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并落实相应的管理细则,促进后勤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要制定中远期规划,对从事生活指导工作的老师进行业务培训和思想教育,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水平。加强对宿舍、食堂等的管理,为学生创造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
安全工作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按照“谁主管 谁负责”的原则,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长效机制,形成师生广泛参与的安全防范体系;二是抓好师生安全教育工作,将学生的安全教育培训及火灾、地震、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的演练纳入学校常规性工作之中,形成制度化,提高广大师生自防自救和互救能力;三是加强交通法规知识的宣传,健全交通标志,安排专人负责校车接送,严禁交通车辆超载,确保师生安全;四是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及门卫值班检查制度,加大投入,在学校大门、教学楼、宿舍、围墙安装红外线探头,加大保安对校园及周边环境的巡查力度,进一步完善学校人防、技防、设施防安全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学校安全“零整改制”,确保学校安全。
6、增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发展的意识
加强学校领导班子的理论学习,多向先进学校学习管理经验,开阔视野,形成调查研究的工作制度,结合学校的新变化,进一步提高规章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以规范办学行为、管理行为、教学行为,切实提升学校各项管理中的运行效率。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努力为师生办好事、办实事,着力解决好全体教职工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困难,让教师体验到幸福指数,增强凝聚力,努力推进学校各方面工作又快又好发展。在学校逐步推行年级组制度,提高教师业务学习的效率,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实行集体备课制度,既减轻老师的负担,又能体现优势互补的好处,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起到积极作用。
7、进一步强化学校党建工作。一是进一步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创建“五好党组织”建设为抓手,为学校发展凝心聚力;二是认真开展党员主题实践活动,以“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争做五种人”为载体,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三是强化党性宗旨,党纪教育,抓好三会一课,办好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通过争先创优,党员责任区,党员目标管理,党员奉献日,民主评议党员,“十个一”活动等方式,创新党员教育和党组织生活方式,充分调动党员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继续坚持“党员示范班、党员示范岗”活动,把创建工作和学校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学校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昌吉市榆树沟镇中心学校
2009-1-20
第三篇:优化学校管理 , 促进学校发展(学校简介)11
优化学校管理
促进学校发展
甘肃省瓜州县渊泉第二小学专题片解说词
渊泉第二小学是一所六年制完全小学,始建于 1985 年,占地面积 26 亩。26年来,渊泉第二小学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艰辛创业,目前已成为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拥有 25个教学班、1100多名学生,50多名教职工的县内外知名学校。先后荣获全省绿化造林先进单位,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交通安全文明学校,酒泉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市级绿色学校、双拥模范单位、精神文明单位、三园式学校等多项省市荣誉称号。
渊泉第二小学一直秉承“德育为首、全面育人、创新为主、科研兴教”的办学宗旨和“精心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争创一流特色学校”的发展思路;让学生成为“健康的人、能干的人、适应未来社会的人” 育人目标;坚持“团结、勤奋、文明、守纪”的学风;“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的教风;“团结务实、改革创新”的校风;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顺应时代发展,更新教育观念,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县名列前茅。
近年来,在办学过程中,学校刻意追求并培育一种蓬勃进取、意蕴深厚的校园文化,把校园文化建设置于体现学校理念、学校精神、学校品位的高度来积极构建,使其在倡导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过程中,较好地发挥其育人功能,成为建设和谐校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支撑。
一、提升理念,精心谋划,构建和谐、优美育人环境。
多年来,渊泉第二小学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与关心支持下,学校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紧紧围绕办学目标,认真分析形势和任务,提出了“关注过程,着眼细节,重在落实”的工作指导方针,排难奋进,各项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绩,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2009年,渊泉第二小学顺利通过了酒泉市第一批标准化学校的创建验收,2007年被市政府评为市级第一批“绿色单位”,“三园式学校”等。学校在布局调整、建筑设计、区域划分、小品点缀、绿化配套等方面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与构建。尤其在学校内部环境的建设上,以“从新”、“从特”、“从细”来装点布置。目前,校园内教室、走廊、活动室都能做到美观洁净,而各式宣传橱窗、画廊、素质教育展板、黑板报上丰富多彩的内容成为全校师生经常驻足,翘首以待的一道可口的精神快餐。展现在各区域的宣传标语、校训、名人警句、在楼道内设计了 “名人画像”、校园名人雕塑;无不体现出师
生们的人生信仰或教育理念。教师、学生的一些书法、美术作品的点缀,加浓了学校典雅怡人的文化氛围,现代化教育设施的日趋完善,更给全校师生带来了一个探索世界、捕捉信息、展示才艺的广阔空间。
学校拥有功能齐全的微机教室、音乐教学室、图书室,学校实验仪器,体育器材达到了国家一类标准,藏书3.8万册。学校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频率使用”的思路,建立了校园信息高速公路系统,成立了网络中心,建立了学校网站,在全县率先实现了班班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多媒体教学,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数字化校园,实现了互连互通,资源共享。教师实现了网上交流和电子备课,使教师从繁重传统的手写教案中解放了出来,教师多媒体教学积极性空前高涨,多媒体应用与各科教学的整合,已取得良好的科研成果,成为学校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目前,学校的现代化教育技术设备一应俱全,迈进了全市信息化建设一流行列,极大促进了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建设,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的科技含量。学校实验仪器、体育器材均达到了国家一类标准。
新学年,学校又把创建省级标准化学校定为办学目标。目前,学校已按照省级标准化学校教育硬件设施的要求,今明两年拟投入500万元,建造渊泉第二小学综合教学楼、微机中心、科学实验室、图书中心及报告厅、200米标准塑胶跑道运动场。扩建后的校园将会具有更优雅、更现代、更怡人的文化氛围。校园内将大道曲径、草坪绿地、小桥流水、楼台亭阁、假山池沼,将会给全校师生提供一个赏心悦目、充满生机的教育空间。学校的校园环境真正成无字的诗、无声的歌、立体的画。
二、规范有序,形成制约、自律、激励的法治环境。以法治校、以法治教,应是实现学校管理序化优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弘扬校园文化的重要原则。近三年来,学校依据学校章程,建立与健全了一系列具有客观性、稳定性、系统性特点的规章制度,使学校在校园管理、评先荐优、行为规范、考绩考勤等诸方面充分凸现出制度管理的两大功能,即约束功能与激励功能,促使师生能自觉地完成两个内化:由他律内化为自律,由顺从内化为投入。近几年来,学校正是通过严格的制度管理,使学校能长久地保持稳定健康的教育秩序,保持不断上升的教育态势,学校先后获得“省级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德育先进学校”、“科技先进学校”、“先进少先大队”、“贯彻落实体育卫生两个《条例》优秀学校”、“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等数十项省市县级荣誉称号。
三、与时俱进,倡导开拓、进取、创新的人文环境。校园文化的形成与培育,应依赖于历史传统的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校园文
化得以张扬的重要前提,随着时代的变迁、观念的更新、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园文化在继承传统、发扬传统的同时,力求做到弘扬传统与与时俱进的和谐统一。渊泉第二小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十分重视人文环境的构筑,尽最大限度地把时代信息、时代精神、时代理念融入校园文化之中,使学生能做到“立足校园、关注祖国、放眼世界”。
每周一歌比赛、才艺展示;一周一次的国旗下师生演讲,演讲者激情飞越,慷慨陈词,歌颂改革开放以来的丰硕成果,介绍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畅谈个人的社会责任,描绘献身未来、献身祖国的宏伟理想,所有这些,激发了全校学生爱校爱国、立志成才的热情。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又及时地把社会的热点、教育热点引进学校,通过各种媒体、各种方式来组织讨论,或专家讲座,或分层实验,或成果展示,使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得以及时紧密地沟通,使时代一些前沿的东西、社会中一些美好的事物在校园中得以鲜活起来,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能感受到社会的气息、时代的脉搏。近几年来,学校的“诚信与责任”的教育、挫折教育、与研究生支教团结成的志愿者活动、心理咨询活动都得到社会的好评。
四、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优化发展个性、培养特长的活动环境。
校园文化的建设应是一种动态的过程,以人为宗旨,以活动为载体,学校正是通过校园文化的张扬与渗透,来鲜明学校理念,鲜明教育理念,发展师生个性、陶冶师生情操,增加师生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律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近几年来,学校采用“坐标式”来组织开展各类活动。横向以时间为序,在每学期,每学年中具体规划好面与点的校园文化活动。活动内容的安排主要依据纪念节日、传统节日、学校特点来组织。纵向以空间为序,通过阵地建设来组织安排活动。为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促使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我校还积极组织大课间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开足体、音、美等计划内课程的同时,开展以地方课为主的周三素质教育大课堂活动,共开设38个特长兴趣班,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施和设备,强化了舞蹈、英语、棋艺、演讲、主持、合唱、书法、绘画、鼓号队、体育、电脑制作等兴趣活动小组,每逢活动时间,整个校园内激情涌动、艺采飞扬!多年来,学校坚持举办“庆六一校园文化艺术周”、“美术书法绘画展”和“三小作品科技活动展”等丰富多彩的展评活动。有效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办学效益。活动中师生同台献艺,节目精彩纷呈,小科技作品展、歌咏赛、小报展、书法作品展、体育趣味比赛等充分展示了渊泉第二小学师生的素质与才能,使大家在同乐中感受到了渊泉第二小学校园那浓浓的艺术氛围,也更
好地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在县上每年组织的“文化艺术节”活动中,学校年年获“团体组织奖”,培养了一批有特长的优秀人才。学生在市、县举办的小学生电子信息技术竞赛,科技小制作比赛,均取得优异成绩,150余名同学的小论文、小制作、科幻画等发表或获奖,100余名同学在国家省、市、县举办的民族精神代代传、书信大赛、环保知识竞赛中获奖。
五、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渊泉第二小学有一个务实、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奋进的领导班子,拥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生机活力,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取得大专、本科学历的教师 25 人,拥有省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2人、市级青年教学能手2名,拥有市、县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23名。近三年学校有3篇国家级、6篇省级、16篇市级、17篇县级论文和信息在正式报刊上发表或获奖;列全县同类学校之首,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筑起了高起点的平台。
渊泉第二小学一直以来注重团队建设,形成了民主、开放、合作的学习共同体;开展“有效课堂教学行为探索”的主题研讨活动,使之成为教研组的常规建设活动;关注常态课,把常态课看作是发现教学问题的着眼点;研究听评课:让听评课成为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切入点;推举展示课:让展示课成为展现教研成果的聚焦点。通过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改课、反思等,使校本教研常态化、规范化。通过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骨干教师示范课、专题研究课、汇报课、合格达标课等,提高了老师的课程实施能力。
繁星满天不如明月一轮,在教研专题立项方面,学校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几年来一直坚持《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省级课题的研究、运用和实践。一直注重加大《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市级课题教科研力度,向科研要效率,扎扎实实开展了试验;现有三个省级课题、5个市级课题、7个县级课题,正在研究运行之中。
在新的时期里,面对未来,渊泉第二小学的全体师生深感任重道远,决心站在更高的办学起点上,齐心协力、开拓进取,为教育质量再创辉煌,办学水平再上台阶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创新学校管理,促进学校发展
创新学校管理,促进学校发展
延长县初级中学
创新是学校管理的灵魂,一所学校只有走创新管理的道路,才能发展、才会取得巨大成就,才能办成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近年来,延长县初级中学坚持走创新管理的道路,提出了“内强管理,外塑形象”的工作总思路,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管理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特别是2014年在初中升学考试中取得了喜人的成绩,23人考取延安中学,其中公费12人,全市学校排名较上年提高了15个名次,达到了全市的66名。这一成绩的取得就是学校坚持走创新管理道路的最好体现,现就我校在创新管理方面的一些做法,进行如下介绍:
一、努力打造一支具有引领带动、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校领导班子队伍。
一支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我们首先就从加强领导班子工作作风入手,要求校委会成员必须作风正、讲廉洁、讲奉献;必须增强以校为家的意识,讲大局、勇担当;必须给教师起模范带头作用,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坚决杜绝官僚主义作风在自己身上出现。其次,我们取消了校委会成员的工作补助,将校委会成员和教师一起进行考评和评价,消除了校领导的优越感,拉近了与教师的距离,使他们在教师中有了发言权,树立了威信。第三、推行了精细化的管理模式,校长主抓学校的全盘工作,三名副校长分管德育、教学和后勤工作,并包抓一个年级。各处室主任具体负责本处室的日常工作,使校委会成员明确了自己的职责和工作任务,达到了事无大小都有人来做,都有人来管的目的和把工作做实、做亮的效果。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一支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作风正派的校领导干部队伍正在我校逐步形成。
二、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1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除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外,还应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为此,我校从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入手,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积极树立起教师的良好形象。长期以来,由于受我校部分教师身上的不良行为的影响,使全县人民对我校的评价是表扬少,指责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损害了一部分认真干工作教师积极性,使得他们失去了对工作的信心。鉴于这种情况,我们从制度建设上入手,做到用制度去约束人、去激励人。我们重新制定和完善了《教学质量奖励制度》、《教师请假制度》、《教师量化考核办法制度》等相关制度,在坚持公平的原则下,充分兼顾教师的切身利益,从而彻底改变了过去干多干少、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局面,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我们从严查教育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入手,特别对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乱定资料、私办辅导班、接受家长礼品等现象进行了查处,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了明确的规范,确保广大教师能做到依法管理,依法执教,依法育人,从而上赢得了社会特别是家长的认可。另外,我们通过每周的例会,要求广大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在学习中获取正能量,并将这种能量传递下去,使自己在工作中少讲一些回报,多比一些贡献、少一些怨气,多一些正气、少一些逃避,多一些担当。通过这样的学习,使得广大教师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定位,有了工作的信心和热情,明白了只有努力工作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不断走向成功。
三、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确立了“学生发展,德育为先”的工作思路,形成了适合我校特点的德育工作模式。我们对德育工作的定位是:坚持以活动为载体,以课堂为阵地,从抓行为习惯入手,努力实现学生由行为习惯养成向素养教育过度的目标,使教育教学能相辅相成,形成巨大的合力,我们坚持将德育常规工作作为中心工作来抓,通过课堂这一阵地,充分发挥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以安全课、健康课、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法制教育报告会、家长会、安全疏散演练、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播放励志电影等为平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和法制安全教育。我们将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作为工作的主要突破口,倡导学生从讲一句文明语、拣一块废纸、整理一次宿舍、做一次家务、回答一次问题做起,努力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在规范自己行为的前提下,不断提升个人的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努力做一名有理想、敢担当、明事理的中学生。
我们充分发挥各种活动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作用,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开展了演讲比赛、经典诵读、庆七一广场晚会、田径运动会、拔河比赛、乒乓球比赛、书画比赛、歌咏比赛等活动,对学生进行了集体主义、团队协作精神的教育,使他们明白只有依靠集体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只有发扬团队协作精神,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增强了他们的凝聚了和向心力。
我们积极去营造校园人文环境,让校园能动起来活起来,处处都能充满浓厚的育人氛围。为此,我们在教学楼、实验楼、餐饮楼、公寓楼的楼梯、走廊以及过道墙壁上张贴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以及一些名言、警句,用这些朴实的语言去陶冶孩子们的情操,约束他们的行为。我们还结合自身发展的情况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开通了校园网站,出版了每月一期校报,成立了绘画小组、器乐小组、科技小组等兴趣小组,通过这些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特长,为他们成为一名优秀合格的中学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努力去打造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
学质量。
我们开展教学工作的思路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研教改和课题研究为抓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努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首先,我们从严抓教学常规工作入手,对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对备课、上课及课外辅导的各个环节进行督促和检查,并对教案书写进行了改革,采用表格式活页备课模式,要求教师明确一节好教案,就是一堂好课,促使教师认真去备写教案,努力将自己的教案写成最实用最高效的教案。同时,教学处加大了对教学活动的检查力度,每两周检查通报一次教师教案,学生作业书写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同时对教师的上课情况进行随时检查,发现问题当面指出,要求教师立刻整改,使得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实现了无缝对接,有效的促进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
其次,我们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和自我发展,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为此,我校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积极进行了有效的课堂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合作、自主学习为目标,努力打造高效课堂,积极去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以高效作为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使课堂能活起来,变成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快乐天地。同时,我们还积极去探索和实践一些分层教学的模式,改变了过去在教学中对学生“一刀切”的状况。给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一个高起点,使他们能不断突破,走向更高的层次;对基础差、能力弱的学生一个低起点,使他们在巩固基础的前提下,学习成绩能得到逐步的提高,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就确保了每一名学生都能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达到了不放弃一个孩子的目的。
第三,狠抓教科研工作,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口,形成符合我校教学发展需要的教科研模式。教学处专门成立了教科室,依托教研组开展教研工作,各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确定有针对性、有实效校本研修课题。各教师根据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不同情况开展微课题研究,通过解决问题,形成经验,达到为课堂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我们针对教师中普遍存在对课改理念不清楚、教学模式单
一、课堂效率低下等问题,通过在广泛征求教师意见的基础申报和确定了以“高效课堂”为内容的系列教研课题研究,使教师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理念,提高了教学水平,促进了教学工作的稳步发展。
五、加强后勤保障工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作为一所封闭式管理的学校,家长最关心的就是孩子在校的吃住问题。因此,在食堂管理中,我们主要把好“四关”。一是把好进口关,所有食品全部实行定点采购,对供货商的资质严格把关,索取了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复印件,签订了食品卫生安全责任状。二是把好加工关,从业人员全部组织体检,取得健康证方可上岗,加强卫生管理,对餐具实行每餐消毒,添置完善了防蝇、防鼠设施,做到生熟食品分开存放。三是把好出口关,所有提供给师生的食品每餐都落实人员进行检查,重点查是否有过期食品、隔夜饭菜等,并且留样备查。四是把好服务关,对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进行了教育,着重在饭菜价格、质量、数量上力求最佳,不片面追求利润,以确保学生一天三餐都能吃上可口的饭菜。
在公寓楼方面,我们指派一名德育处副主任主管公寓楼工作,每层楼两名公寓楼管理员,24小时值班,具体负责本楼层的纪律和卫生、安全并要照顾学生的生活,对学生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积极的疏导和解决,同时,我们还给所有宿舍上了安全防护网,做了窗帘,配备了一些必须的生活设施,努力达到让学生舒心,家长放心的目的。创新是一所学校走向辉煌的助推器,在今后学校的管理中,我们经坚定不移的走创新发展的道路,努力把延长县初级中学办成人民满意的学校,为振兴延长县教育作出贡献。
第五篇:加强规范管理 促进学校发展
加强规范管理 促进学校发展
为了贯彻落实学校党代会精神,切实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学校党委把2011年确定为“规范管理年”。全校各级领导干部务必清醒地认识到,那种单纯依靠上级指令管理的模式已经过时,加强规范管理事关全局,事关长远,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迫切需要。当前,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与国家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还存在师生员工不满意的问题,我们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和特点,加强规范管理。
加强规范管理,要从完善制度规章抓起。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我们在建章立制方面取得显著进展。2009年,通过《中共西华大学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若干规定》和《成立西华大学辅助决策机构及相关委员会的通知》,初步建立起“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为科学民主决策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2010年,《西华大学学院工作细则(试行)》的出台,对推动学院民主管理、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生机活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年,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还将进一步深化,涉及教学、科研、财务、人事、后勤等方面的系列管理规章制度陆续出台,为形成学校规范化管理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当然,制度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严越好。我们的各级管理者制定制度措施,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切忌纸上谈兵。要善于向广大教职工求询问智,集思广益,确保制度措施既可行、管用,又相对稳定。加强规范管理,要在提高制度执行力上着力。要知道,再多再好的制度措施条文,如果离开了强有力的执行和落实,终将变成一堆中看不中用的废纸空文,这样不但对推进学校管理上水平毫无益处,还会为广大教职工所诟病。我们的各级管理干部一定要在提高制度规章的执行力上多出实招,在具体措施条款的落实上下足功夫。要牢固树立凡事按规矩办的思想观念,尤其是在“三重一大”问题的决策和管理过程中,务必遵循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和议事规则,做到广泛调研、科学论证和民主决策,坚决不准搞“一言堂”。要进一步要完善考核、考评体系和奖惩、责任追究办法,做到岗位责任具体化、工作程序规范化、监督考核制度化,力戒“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发生。
加强规范管理,要以师生群众满意为标准。我们的管理者必须明白,管理的对象是人,有效的管理应该从尊重开始。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以师生为本的理念。无论是管理制度的制订、管理程序的设计,还是管理细节的要求,不仅要追求与学校发展相一致,更要征得师生的同意,并在执行中让师生满意。学校各级管理单位和管理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以对学校负责的态度,站在我们所管理所服务的对象的角度,主动思考如何加强规范管理,坚持以身作则,起好表率作用。规范管理,人人有责;管理规范,人人受益。加强规范管理,不能做表面文章,不可搞短期突击,让我们共同参与到规范管理的工作中来,把规范变成习惯,在规范管理中提升学校整体形象和办学水平,实现学校“十二五”规划良好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