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学校管理促进学校发展
创新学校管理促进学校发展
学校管理的状况和水平是教育和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学校的领导者需要不断提高管理艺术,从而提高办学效益;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育教学,学校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笔者认为学校管理要大胆创新,领导者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学为中心,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有效实施课堂教学。使学校工作正常高效运转,这样学校的生命力才会越来越强。结合平时的管理,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以人为本,优化学校管理
1、坚持以学生为本,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管理以学生为本,是学校管理的核心。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来进行教育教学。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我们根据学生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设置课程,规划教学进度;根据学生生理特点制定作息时间,并随季节变化进行调整以适应学生;根据学生知识及能力现状选择教法,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个性进行教育教学,根具学生的不同个性和兴趣爱好用不同的教法。教师与学生要处于平等对话地位。成为共同探究知识的合作者,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养成推崇创新、追求创新和以创新为荣的意识,以及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学会创新思维,敢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
2、坚持以教师为本,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教育是神圣的事业,学校是育人的阵地,要使学校的教学质量永远保持在高水平,就必须有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思想稳定的师资队伍。因此作为校长在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意识时,就要把精心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看作是自己分内的最主要的工作。
作为学校领导,我们首先要率先垂范和老师一起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给教师作出榜样;要求老师做到的,领导务必要做到。在执行各种规章制度、考核指标时要以“无情决策,有情操作”为原则,注意教师的情感变化,善于疏导,常谈心,常交流,常帮助;如:老师的突出表现及时表扬,好的做法及时推介,发现其不良现象个别谈心,对于教师生活的困难和烦恼要及时给教师排忧解难。对待教师不能求全责备,要以尊重人、激励人、关爱人、发展人为前提,为每个教师的智慧和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给教师乐业的空间、发展的空间、创新的空间,发挥教师的潜能,激发教师的内部动力。此外,在学校的管理中要让广大教师参与决策、管理、监督,鼓励和支持他们提建议,出主意,想办法,并予以重视,积极采纳,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
二、立足校本培训,努力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开展师德培训,提高教师修养
学校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作好读书笔记,写好读书心得,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法制、心理健康、职业道德教育,使每位教师塑造良好个人形象。
2、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学校要求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完善,逐步提高教学水平,为此我们要求教师参加自修、函授、开放教育等提高个人学历水平,同时要求教师吃透教材,备好课,讲好课,说好课,评好课,听好课,反好思,随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取长补短,通过教研活动的开展真正提高自己,此外组织中青年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从而提高了教学的密度和效率。
3、搞好科研培训,优化教师队伍
为了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以课题实验为载体开展教育科研,对教师进行科研基本理论及方法的培训,指导教师有效地开展课题实验。让教师多听讲座,多订杂志,多看教育刊物,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写成论文发表,提高教师科研素质。
三、领悟新课改精神,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新的教学理念已经根植于课堂教学之中。然而,仍有部分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把握不够,使课堂教学低效。因此加强教学管理实施有效教学是当前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如何适应新课改要求,真正做到课堂教学有效呢?我认为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新课标,吃透新课程标准的内涵,各位教师要结合自己所执教的学科,认真学习相关课标,领悟课改精神,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要树立以下观点: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尊重学生个性和独特发展需要的基础上,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合作探究,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实践探究,从而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2、加强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和考核力度。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教师教学基本功夯实了,才能游刃有余地运用新课程理念有效实施教学,因此,要加大教师基本功的培训工作力度和考核力度。
3、加大教学常规的检查和指导。教学的随意性是造成教学低效的根本原因。目前,仍有很多教师不能很好的钻研教材,盲目抄写他人教案,致使教师对教材的解读不到位,导致出现一些无效的提问,无效的讲解,无效的讨论互动,无效的训练等,白白的耗费了学生和教师的宝贵时间,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深入到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
当中,加大对常规教学的督促和检查力度,随时发现常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随时矫正和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4、抓好校本教研。在新课程背景下,有效实施教学就必须要求教师对自己和别人的课堂加以研究,真正把握课堂教学的科学操作规律,并用来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只有把校本教研定位在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才能起到指导教学的目的。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只有不断学习,自觉认识和遵循教育规律,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为自己心爱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而有益的贡献。
第二篇:创新学校管理,促进学校发展
创新学校管理,促进学校发展
延长县初级中学
创新是学校管理的灵魂,一所学校只有走创新管理的道路,才能发展、才会取得巨大成就,才能办成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近年来,延长县初级中学坚持走创新管理的道路,提出了“内强管理,外塑形象”的工作总思路,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管理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特别是2014年在初中升学考试中取得了喜人的成绩,23人考取延安中学,其中公费12人,全市学校排名较上年提高了15个名次,达到了全市的66名。这一成绩的取得就是学校坚持走创新管理道路的最好体现,现就我校在创新管理方面的一些做法,进行如下介绍:
一、努力打造一支具有引领带动、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校领导班子队伍。
一支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我们首先就从加强领导班子工作作风入手,要求校委会成员必须作风正、讲廉洁、讲奉献;必须增强以校为家的意识,讲大局、勇担当;必须给教师起模范带头作用,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坚决杜绝官僚主义作风在自己身上出现。其次,我们取消了校委会成员的工作补助,将校委会成员和教师一起进行考评和评价,消除了校领导的优越感,拉近了与教师的距离,使他们在教师中有了发言权,树立了威信。第三、推行了精细化的管理模式,校长主抓学校的全盘工作,三名副校长分管德育、教学和后勤工作,并包抓一个年级。各处室主任具体负责本处室的日常工作,使校委会成员明确了自己的职责和工作任务,达到了事无大小都有人来做,都有人来管的目的和把工作做实、做亮的效果。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一支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作风正派的校领导干部队伍正在我校逐步形成。
二、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1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除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外,还应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为此,我校从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入手,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积极树立起教师的良好形象。长期以来,由于受我校部分教师身上的不良行为的影响,使全县人民对我校的评价是表扬少,指责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损害了一部分认真干工作教师积极性,使得他们失去了对工作的信心。鉴于这种情况,我们从制度建设上入手,做到用制度去约束人、去激励人。我们重新制定和完善了《教学质量奖励制度》、《教师请假制度》、《教师量化考核办法制度》等相关制度,在坚持公平的原则下,充分兼顾教师的切身利益,从而彻底改变了过去干多干少、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局面,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我们从严查教育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入手,特别对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乱定资料、私办辅导班、接受家长礼品等现象进行了查处,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了明确的规范,确保广大教师能做到依法管理,依法执教,依法育人,从而上赢得了社会特别是家长的认可。另外,我们通过每周的例会,要求广大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在学习中获取正能量,并将这种能量传递下去,使自己在工作中少讲一些回报,多比一些贡献、少一些怨气,多一些正气、少一些逃避,多一些担当。通过这样的学习,使得广大教师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定位,有了工作的信心和热情,明白了只有努力工作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不断走向成功。
三、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确立了“学生发展,德育为先”的工作思路,形成了适合我校特点的德育工作模式。我们对德育工作的定位是:坚持以活动为载体,以课堂为阵地,从抓行为习惯入手,努力实现学生由行为习惯养成向素养教育过度的目标,使教育教学能相辅相成,形成巨大的合力,我们坚持将德育常规工作作为中心工作来抓,通过课堂这一阵地,充分发挥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以安全课、健康课、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法制教育报告会、家长会、安全疏散演练、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播放励志电影等为平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和法制安全教育。我们将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作为工作的主要突破口,倡导学生从讲一句文明语、拣一块废纸、整理一次宿舍、做一次家务、回答一次问题做起,努力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在规范自己行为的前提下,不断提升个人的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努力做一名有理想、敢担当、明事理的中学生。
我们充分发挥各种活动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作用,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开展了演讲比赛、经典诵读、庆七一广场晚会、田径运动会、拔河比赛、乒乓球比赛、书画比赛、歌咏比赛等活动,对学生进行了集体主义、团队协作精神的教育,使他们明白只有依靠集体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只有发扬团队协作精神,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增强了他们的凝聚了和向心力。
我们积极去营造校园人文环境,让校园能动起来活起来,处处都能充满浓厚的育人氛围。为此,我们在教学楼、实验楼、餐饮楼、公寓楼的楼梯、走廊以及过道墙壁上张贴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以及一些名言、警句,用这些朴实的语言去陶冶孩子们的情操,约束他们的行为。我们还结合自身发展的情况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开通了校园网站,出版了每月一期校报,成立了绘画小组、器乐小组、科技小组等兴趣小组,通过这些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特长,为他们成为一名优秀合格的中学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努力去打造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
学质量。
我们开展教学工作的思路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研教改和课题研究为抓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努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首先,我们从严抓教学常规工作入手,对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对备课、上课及课外辅导的各个环节进行督促和检查,并对教案书写进行了改革,采用表格式活页备课模式,要求教师明确一节好教案,就是一堂好课,促使教师认真去备写教案,努力将自己的教案写成最实用最高效的教案。同时,教学处加大了对教学活动的检查力度,每两周检查通报一次教师教案,学生作业书写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同时对教师的上课情况进行随时检查,发现问题当面指出,要求教师立刻整改,使得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实现了无缝对接,有效的促进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
其次,我们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和自我发展,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为此,我校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积极进行了有效的课堂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合作、自主学习为目标,努力打造高效课堂,积极去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以高效作为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使课堂能活起来,变成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快乐天地。同时,我们还积极去探索和实践一些分层教学的模式,改变了过去在教学中对学生“一刀切”的状况。给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一个高起点,使他们能不断突破,走向更高的层次;对基础差、能力弱的学生一个低起点,使他们在巩固基础的前提下,学习成绩能得到逐步的提高,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就确保了每一名学生都能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达到了不放弃一个孩子的目的。
第三,狠抓教科研工作,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口,形成符合我校教学发展需要的教科研模式。教学处专门成立了教科室,依托教研组开展教研工作,各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确定有针对性、有实效校本研修课题。各教师根据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不同情况开展微课题研究,通过解决问题,形成经验,达到为课堂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我们针对教师中普遍存在对课改理念不清楚、教学模式单
一、课堂效率低下等问题,通过在广泛征求教师意见的基础申报和确定了以“高效课堂”为内容的系列教研课题研究,使教师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理念,提高了教学水平,促进了教学工作的稳步发展。
五、加强后勤保障工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作为一所封闭式管理的学校,家长最关心的就是孩子在校的吃住问题。因此,在食堂管理中,我们主要把好“四关”。一是把好进口关,所有食品全部实行定点采购,对供货商的资质严格把关,索取了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复印件,签订了食品卫生安全责任状。二是把好加工关,从业人员全部组织体检,取得健康证方可上岗,加强卫生管理,对餐具实行每餐消毒,添置完善了防蝇、防鼠设施,做到生熟食品分开存放。三是把好出口关,所有提供给师生的食品每餐都落实人员进行检查,重点查是否有过期食品、隔夜饭菜等,并且留样备查。四是把好服务关,对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进行了教育,着重在饭菜价格、质量、数量上力求最佳,不片面追求利润,以确保学生一天三餐都能吃上可口的饭菜。
在公寓楼方面,我们指派一名德育处副主任主管公寓楼工作,每层楼两名公寓楼管理员,24小时值班,具体负责本楼层的纪律和卫生、安全并要照顾学生的生活,对学生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积极的疏导和解决,同时,我们还给所有宿舍上了安全防护网,做了窗帘,配备了一些必须的生活设施,努力达到让学生舒心,家长放心的目的。创新是一所学校走向辉煌的助推器,在今后学校的管理中,我们经坚定不移的走创新发展的道路,努力把延长县初级中学办成人民满意的学校,为振兴延长县教育作出贡献。
第三篇:创新管理-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创新管理 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阐述,为我国教育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同时也对教育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义务教育学校应以创新为动力,不断更新学校管理者的办学理念,加强内部管理,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始终保持学校全面、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主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不断创新。
一、办学理念的创新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办学的总体指导思想,是学校全体成员对学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所持有的教育观念。它是建立在对教育规律和时代特征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它应该包括对“学校是什么”“学校具有什么使命”“发挥什么作用”等这样一些学校基本问题的价值判断和识别,体现了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对学校价值的认识。人们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由此可见,校长的办学理念对学校的发展方向、价值取向起着主导作用,所以,作为校长应紧紧围绕教育方针、办学目标来设计自己的办学理念。校长在设计办学理念时必须注意两点:一是发挥教师的主人翁意识,让全体教师都参与到办学理念的设计中,使之成为全体成员共同思考后的价值选择;二是考虑到家长和社会对教育的认识、对学校的期望和要求,让办学理念能够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办学理念必须回答学校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这是办学理念的核心,也是学校办学的根本。所以,办学理念的创新必须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地域、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的层次定位、学校文化内涵等实际情况,不能脱离实际,但也不能太迫近现实,要有一定的超越时空性和稳定性,保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变,使办学理念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指南和不竭动力。
二、和谐团队建设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人的行动取决于人的思想意识,学校管理本质上是人的管理。一所学校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本在于和谐团队的建设,形成团队凝聚力,使全体教职员工围绕着学校的整体办学目标,同一信念,互相信任,团结协作,在学校内部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团结有力的工作氛围。和谐团队建设主要是建设三支队伍,即成熟的干部队伍、优秀的教师队伍和卓越的班主任队伍。
(一)成熟的干部队伍保证了学校的有效管理。学校中层干部的思想意识决定着管理者的系统行为,决定着管理制度的制定,决定着实施管理制度的方法、手段,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
(二)优秀教师队伍是学校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学校的所有工作都是通过教师来落实的,没有好的教师就没有好的教育质量,就没有好的学校发展。所以,学校必须潜心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1.必须始终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坚持以德立教。“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担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其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师德直接关系着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胡锦涛说:“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我校在师德建设方面主要做了四点:一是加强师德教育。制定师德学习计划,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开展“讲师德、比奉献,讲师能、比业绩”师德论坛活动,端正了教师对师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促进了师德水平的提高。二是开展专项治理活动。针对当前存在的教育乱收费、有偿家教、乱订教辅资料、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工作纪律松弛等突出问题,开展师德行风建设专项活动,进一步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收到良好效果。三是典型带动。通过“优秀教师”“师德标兵”“我最喜爱的教师”评选,选出教师身边的榜样,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树立正面典型,发挥榜样的带动作用,扬正气,树新风,增强教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四是建立师德考核长效机制。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关键在建立长效考核机制。我校制定并经教代会通过《教师师德考核办法》,制定了《教师职业道德细则》,明确了教师从教的界限;考核中在领导评议、教师评议、自我评价的方式下引入学生评教师、家长评教师、社会评教师的评价机制,使教师时时处处注意展现自己的职业素养,有效的促进了师德师风的良好转变。
2.必须树立正确的现代教师观和学生观。与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传统教师观相比,现代教师应当顺应社会发展树立现代教师观。首先教师是一种专业人员,不能拿全知全能的眼光看待教师;其次,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应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三,教师是需要终身学习的人,不能把学习当做自己的工作压力和额外的负担;第四,教师是学校管理的主体,应积极主动的参与学校的管理,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荣辱观。通过新课改,我们还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不能把学生当做学习知识的“机器”,每一名教师必须知道:每一名学生都是具有巨大发展潜能、按照一定身心规律发展的成长中的人;每一个学生都是完整的、具有自身独特性和彼此间有巨大差异的人;每一名学生都是独立的,不以他人意志为转移的人,是学习的主体。
3.积极引导教师主动构建智慧型教师。第一,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并持之以恒的付诸实施。有智慧就必须有知识。教师必须学习教学的本体知识,将学科底蕴打扎实;必须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教师专业方面的条件性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还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和积累实践性知识,教学智慧从实践中来,从课堂中来。教师要重视知识的运用,在应用中使知识转化为智慧,做到“学知识,长智慧”。第二,教师要有阳光心理。首先,教师应正确的认识自我。要将教师职业上升为事业,并将其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要在职业生涯中不断的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展示自我、超越自我;要善于心理位移,富有同理心和亲和力,从平等、发现、欣赏的视角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要乐观对待各种挑战,乐观对待成功与失败,善于抓住机遇,并注重付诸实践。其次,要认识他人。要学会倾听他人,发现他人的优点;要学习他人,学习别人的长出;要尊重他人,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再次,教师要学会正确对待现实。要对未来充满自信,用积极的目光和心态看待当前的困难,追求健康、快乐、幸福的人生。第三,教师要有教学智慧。教学智慧来自于一点一滴的教育积累,来自于细致入微的管理服务,来自于潜移默化的环境熏陶。教师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实践、提炼、反思、总结,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自己深刻洞察并敏锐机智、高效快速的应对教学情境的能力,从而达到融通共性、自由和美的教育境界。
(三)卓越的班主任队伍是学校全面发展的主力军。在2009年教育部新颁布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中明确指出,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由此可见,卓越的班主任队伍建设,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1.遴选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这是做好班主任动作的基础。好的班主任可以给学生的人生以积极的影响。我们在组建班主任队伍时,重点考虑了四个方面:一是有爱心,这是选拔班主任的前提,只有爱孩子,才能为孩子的一切着想;二是有责任,只有有责任的班主任,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呕心沥血;三是有经验,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学水平是做好班主任的重要保证;四是善沟通,要有一定的社交能力,能够与孩子沟通,与家长沟通,与同班科任教师教师沟通,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非常重要的能力。
2.注重班主任理论学习和基本功修炼。班主任只有工作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掌握充足的班主任理论知识和基本功,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我们每月组织一次班主任会、每学期组织一次班主任培训会,除正常的工作安排外,就是组织班主任老师学习,先后学习了主体教育理论、赏识教育理论、成功教育理论、生命教育理论、体验理论、幸福理论、欣赏性教育等一系列班级工作理论,鼓励教师自学现代教育中关于班级管理的专著,同时,还学习了班主任工作中能运用的一些心理学知识,如罗森塔尔效应、异性效应、鲶鱼效应、角色效应、破窗效应、责任分担效应等等;学校还通过外出培训、请专家讲座、班主任论坛等多种形式为班主任创造学习的机会。通过学习,提高了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增强了他们做好工作的信心。在班主任理论提高的同时,我们更注重班主任基本功的锻炼,着重加强了班主任四方面基本功的训练:一是班级集体建设。组织班主任教师认真学习了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理论,在班级教育工作的认识上达成共识,即班级教育的基本对象有学生个体向班集体转变。使集体成为班主任工作的主体,使每个学生都参与集体共同的活动,利用集体的力量来教育、影响每一个学生。二是抓好学生教育管理。主要做好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突发事件处理四方面工作,每一方面都制定了精细化的细则,标准清楚,操作简单。三是做好本班学科教师资源整合。强调班主任必须向学生介绍每一位学科教师的特长和优点,树立学科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支持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班主任学科教师处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团结学科教师,加强与学科教师的沟通与交流;激励学科教师为共同的学生、共同的培养目标,携手努力,促进班集体的成长。四是注重家庭教育的作用。通过班级家长委员会组织,定期召开家长会,共同确立班级发展目标,达成家校共识;通过家访、家长访校、电话联系、飞信、致家长的一封信、家庭教育报告会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对家长进行培训,使家长能够正确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掌握一定的家教知识,主动配合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做好学生在校外的教育管理,从而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三、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标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叶圣陶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好习惯决定好人生,好的人生就是幸福人生。小学阶段是孩子一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作为小学必须抓住这一教育关键期,努力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为孩子的幸福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我校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本着“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的原则,加强学生养成教育。
1.学生在小学阶段有许多好习惯需要养成,本着中心扩散原理,我们在认真调查、仔细研究的基础上,以学生的衣着、卫生、学习、走路、说话、就餐、纪律等七方面为习惯养成的重点内容,每个年级分别制定规范细则,目标相同,标准不同。
2.好习惯的养成必须要强化训练。我们在组织学生训练时强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训练必须严而又严,不能有例外。我们充分利用每天放学前十分钟,每周一班队会、每周一国旗下讲话、班队干部培训会、班级板报、校报等阵地,由班主任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好习惯要求,并通过学校和级部分别组织的行为示范展示、好习惯课本剧、手抄报、走廊文化等形式教给学生好习惯如何养成。建立了学校、级部、班级三级检查组织,对学生好习惯训练和日常表现进行每日检查,如有违反,按《一日常规细则》进行处理,计入班级考评。引入激励机制,每月评选文明班集体,每学期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学生干部”“好习惯.好少年”,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与喜悦,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3.注重教育合力的形成。学校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一致,才能促进学生好习惯的养成。学校将养成教育的内容、要求与工作情况,定期通过一封信的形式向家长汇报,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学校定期召开学校发展恳谈会,邀请社区、村、各职能部门、家长代表到校共商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大计,积极听取、采纳来自不同层面、不同单位的意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落实,并通过与会人员积极宣传学校在养成教育方面的做法和要求,加强对学生在社会上的监督与反馈,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效果显著。
四、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驱动
学校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社会文化和民族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生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一种独特的群体文化。学校文化建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核心是“以文化人”,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情操、培养个性、全面发展。学校文化建设应从五方面入手。1.坚持思想立校的原则,构建领先的校长文化。学校文化中,校长文化是魂,它引领着教师文化、学生文化、活动文化、环境文化的发展,是决定文化育人方向的主导因素,是学校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校长文化首先是校长本人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教育价值观、行为准则和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同时又是对所在学校多元文化要素长期活动积淀下来的文化传统的辩证认识和超前驾驭。
2.营造读书学习的氛围,构建高雅的教师文化。在学校文化中,教师文化是核心。铸造校园文化,关键在教师。校长的办学理念,只有成为教师的共识,落实到实践中去,并逐渐成为教师的行为习惯,最后才能呈现出与学校发展相一致的教师文化。教师文化建设应从教师的不断学习入手,引导教师多读书、多学习,相信开卷有益。学校应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人际关系行为规范、语言仪态行为规范、课堂教学行为规范、社会公德行为规范,使之成为指导教师行为的准则,促进良好教师文化氛围的形成。
3.挖掘学生的潜在才能,构建成长的学生文化。就一所学校而言,对学生影响最深远的不是某一门学科、某一种知识,而是一种文化。而这种文化就是要经过我们小学教育的六年校园生活逐渐形成的学习态度、思想品质、行为习惯及人生价值观。要尊重学生、激励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表扬学生的进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4.贯彻实践育人的理念,构建多彩的活动文化。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寓教于文、寓教于乐,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世界文化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修养。要将活动序列化,形成连续不断的文化熏陶,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活动,青年节、儿童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国庆节等纪念节日活动,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才艺展示、演讲比赛等技能展示活动,使学生在快乐实践中,接受文化教育。
5.发挥潜移默化的功能,构建优美的环境文化。环境文化是外显的学校文化,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学校要对每一根廊柱、每一面墙壁、每一条道路、每一片绿化进行设计与点缀,使其独具匠心,散发出教育魅力,展现出强大的育人功能,在优美的景观环境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启迪智慧、感悟人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环境文化建设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低、中、高年级要有区别,要分段设计,内容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图案要能吸引小学生注意力;还要与当地历史、民俗风情相结合,从小培养学生知家乡、爱家乡、长大建设家乡的情怀。
五、学习型组织建设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助力 学校学习型组织应该是这样一种组织,在其中,所有教职工和学生都能持续不断地学习,创造新知识,在学校组织成员之间加强合作,使组织成员的学习能力不断得到提升。通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并且学校的管理要向教师充分授权,让教师实行自主管理,最终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学习型组织可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新的时代需要新型的教师,教师仅靠在职前接受的教育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工作中应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实现专业发展。同时新的时代也要求教师不仅要会教学,还要会研究,必须成为“学习型教师”。教师要实现专业发展,成为“学习型教师”,必须有一个好的组织环境加以支持。因为一个好的组织可以造就人和发展人,良好的学校环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学校学习型组织不同于科层制组织,在学习型组织中,不仅强调学习,更重要的是强调终身学习,这一点与教师专业发展必须依靠终身学习作为保障是相通的。同时,学习型组织强调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团队学习。学校学习型组织的校长也应是学习型的校长,他不仅要为教师提供学习环境,而且应成为学习型组织的带头人。学校学习型组织的组织结构是扁平化的,从管理层到操作层之间层级减少,教师与领导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信息交流将会更加畅通。学校学习型组织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学校中存在的各种不良关系,为教师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从而必然能够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一般文化知识、所教学科知识、教育学科知识。学习型组织是以学习为特征的组织,组织结构是扁平的。在这里,人们将学习和工作融为一体,而教师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更需要把学习与工作融合在一起。在学习型组织中,可以通过读书会,每人读一本教育名著,而后互相交流,达到共同提高。正如萧伯纳所说:“两个人各自拿着一个苹果,互相交换,每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两个人各自拥有一个思想,互相交换,每个人就拥有两个思想。”这样会不断增加教师的教育学科知识,还可以节约时间。不同学科的教师之间通过相互交流与沟通,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不再局限于本学科狭窄的范围,这是符合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的。对于新教师而言,他们在实际运用学校所学的知识的过程中会发现有诸多的障碍,特别是关于教学法知识的运用更有可能使他们感到困惑,这时就需要有经验的教师给以有效的指导。通过学习型组织,新教师能够迅速地了解教师专业的基本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学校规章和一般教育教学知识。
学习型组织可以通过教师之间的充分合作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教师的专业技能包括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学习型组织中,特别强调团体学习和组织学习,同一学科教师与不同学科教师之间可以形成不同的学习团体。在学习团体中,教师可以就教学技能进行探讨,新教师可以从老教师那里学习教学技巧。现代教学不再是“一枝粉笔走天下”了,必须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在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时,不是每个教师都能通过个人自学就能完全掌握的,尤其是中老年教师,在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时可能需要向青年教师请教。这一切都必须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才能实现,每一位教师都不可能把自己完全封闭在自己的教室里,必须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达到共同提高。另外,现代教学要求教师具备教育科研能力,打破了过去那种教师只管教学,研究是专家学者的责任的局面,要求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之余也要从事研究,显然,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学习型组织中,可以通过建立校本研修制度,加强教师的研究意识。校本研修把个体学习与组织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且通过建设学习型组织(教师校本研修小组),使组织内的全体成员全身心地投入研修学习,通过组织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与思想碰撞提升集体智慧,完善自我,从而体会到学习型组织中的个体生命和组织生命的意义。
学习型组织能通过榜样和示范作用让教师形成积极向上的专业态度专业态度包括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专业自我四个方面。教师从事教育职业都带有不同的目的,有的把它作为谋生的手段,有的是出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而在学习型组织里有一个共同愿景,即在教师个人愿景的基础上会形成一个共同愿景,在它的指引下,每个教师通过学习、工作,不断使自己的价值得到体现,在实现共同愿景的过程中同时实现自己的个人愿景,使自己的专业得到发展。在学习型组织中会鼓励学习并奖励学习,如给教师颁发荣誉证书,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等,这都是对教师学习的一种肯定,可以激励其他教师参与学习,时刻关注自己的专业发展。另外,还可以通过教师做报告的形式,讲述自己的专业发展史,如介绍自己专业理想的形成,表达自己的专业情操等。这些都会对其他教师专业态度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学校学习型组织在关注教师的个人发展时,应把教师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机器上的一个零件,教师会用积极的方式看待自己,能够准确地、现实地领悟自己和所处的世界,对他人有深切的认同感,具有自我满足感、自我信赖感、自我价值感。通过成功的体验,会加强教师的工作动机,使其对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理智性的价值评价,增强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光荣感与自豪感,自觉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做一名有责任感和义务感的教师。
学习型组织可通过各种措施保障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学习型组织是一种结构扁平化的组织,在其中,教师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所处的专业发展阶段对学习的内容、方法做出自己的选择,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自身以外的各种培训,这样能使教师了解自己的实际水平及需要努力的方向。在学习型组织中,教师应该自主组织员工发展活动而不是依靠外来的顾问,教师本身就是专家,其自主开展的活动有时比外来顾问的指导更有效。另外,学习型组织还可以通过提供硬、软件方面的条件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如通过校园网的建设,让教师随时接收最新的教育信息,提供时间使教师有相互沟通的机会,让每位教师都能融入整个组织中。学习型组织是鼓励学习的,从一些学校学习型组织的成功经验中可以看到这一点,他们一般都是通过各种激励措施激发教师学习的积极性,既有物质激励,也有精神激励,最重要的是激励要公平、合理且及时。
总之,学校学习型组织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创建学校学习型组织的目的,通过学校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可以使教师克服习惯性思维,摒弃封闭的思维模式,学会系统思考。随着教师知识的增长,可极大地促进学校知识管理系统的完善。教师共享学校管理的权利,参与学校政策的制定,可使学校的共同愿景深入每位教师的内心,内化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追求,使之成为一种内驱力,促使每位教师为之努力,而不是使教师游离于学校政策之外。学校学习型组织可以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出一种学习氛围,使教师乐学善教。
总之,学校承担着教育人、培养人的社会责任,应该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为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不断创新办学思想,升华办学理念,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加强学校内部管理,积淀学校文化内涵,用制度管人,用文化育人,保持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第四篇:优化学校管理 促进学校发展
优化学校管理 促进学校发展
昌吉市榆树沟镇中心学校
孙宝库
2009年1月20日
优化学校管理 促进学校发展
昌吉市榆树沟镇中心学校
孙宝库
一、学校现状
昌吉市榆树沟镇中心学校位于榆树沟镇政府向南300米处,承担着榆树沟镇的初等教育任务,覆盖镇域6个行政村(包含21个村组)、机关、4个小农场。现有学生1122人,有汉、回、哈、维、东乡、壮等民族,少数民族比重超过70%;教师76人(其中维族1人、哈族22人、蒙古族1人),学历和教师资格达标率100%。教学班25个,其中包括1个哈语班。原有400余名学生寄宿,由于今年8月部分宿舍出现裂缝,现正在进行加固,但还有110名学生寄宿。近几年来,学校按照以建设昌吉市农区一流学校为发展目标,强化管理,扎实进取,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教育教学质量连续3年位居农区前列,依法治校、以人为本、以制度管理为核心、规范高效的工作程序逐步形成,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十五周岁初等教育完成率100%,教师在国家、区、州、市各类教育教学比赛中已有67人次获奖。虽然学校的发展有了一定得成绩,但是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存在差距。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部分教师对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的目的性还不够明确。
部分老师认为当老师只是为了谋生,对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认识不足。
原因:学校的政治学习和思想教育力度还不够,存在形式化现象。
2、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参差不齐,阻碍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整体发展。学校在激励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管理制度上还有待完善,现有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存在着较大差距,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利用率不够广泛,部分老师缺乏学习提高的主动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发挥的效果还不理想。原因:随着学校布局调整的落实,我校已经实现了完全合校,原先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形势,而合校所带来的建设任务繁重、寄宿生增多等问题,也同时产生了很多负担,加上近几年调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而遗留下来的教学能力弱的老师、不能胜任汉语教学的民语老师却在增加。学校建立的各种教学评价制度、教师考核方案等尚有不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急需进行修订和完善。在民语教师向汉语岗转化的工作办法不多。
3、形成办学特色,提高办学品位的管理模式有待提高。
办学特色还没有探索出较好的方式和方法,师生以特色创品牌的意识不强,学校的文化内涵、育人氛围还不够浓重,学校的特色尚不突出。
原因:一是中长期的规划缺乏指导性和前瞻性;二是符合我校校情的校本课程开发不足。
4、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问题尤为突出。
教师结构性缺编,尤其是民语教师问题较突出,学校合校后形成了民语教师不能进入一线课堂,而汉语部分学科教师短缺,民语教师得不到消化,缺编教师得不到及时补充,使得一些学科教师兼课较多,尤其是语文数学老师工作量大,还要担任班主任,学校目前仍然存在聘用代课教师现象。这些都影响了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
原因:原有两所哈语学校,而今只剩六年级10个学生,每年我校将彻底成为纯汉语学校,因此出现了20多名哈族老师过剩,他们中仅有极少数能担任汉语班教学。
5、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有待于完善。
寄宿和中午需要用餐的学生增多,生活指导老师主要是由哈族老师充当,学校住宿饮食管理比较薄弱。安全工作难度较大。
原因:一是学校后勤管理责任机制不够细化和健全;二是生活指导老师的水平不高,敬业精神不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培训、预防突发事故的应急演练没有形成常规化,制度化。
6、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发展的意识有待加强 学校合并后,虽然办学条件大大提高,集中办学的优势逐步凸现。但在教学常规管理和教研教改的推进上有所滞后。
原因:一是管理者在教学管理上意识还没有及时转变,对当前的新情况不能及时应对;二是学校师资力量不足,优秀教师太少,并且存在调整工作单位的不稳定因素,诸如全面推行集体备课等改革的条件尚不成熟。
7、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还需加强。
学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抓党建,促进教育和谐健康发展的良好工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个别党员意识淡化,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不好,党员教育管理、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存在薄弱环节,党内关怀、激励机制还需创新。
原因:基层支部对党员教育不够,办法不多,有畏难情绪,党员教育管理机制不完善,党组织生活不够丰富,发挥党员作用工作缺乏活力,调动积极性的载体和平台少。
三、对策与措施:
1、进一步加强教师的政治学习和思想教育,建设一支政治思想过硬的教师队伍。
一是领导班子成员围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等内容,进行走访座谈,在师生中深化认识,明确办学思想,完善各类制度,建设和谐校园,提高明辨是非能力。二是把政治学习与当前时事政治结合起来。例如祖国改革30年来的巨大变化,“7·5”事件的危害和对教育工作者的启示等,让老师们正确认识教育工作所肩负的使命,从而有效抵制“三股势力”渗透等问题,明确“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认识。
2、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全面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
一是自本学期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考核方案》,从规范制度、评价方案、科学管理上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二是制定中长期教师发展规划,在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学科教研工作计划中明确每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并认真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的办法,加强与我市名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三是加强教研室及学科组的建设,采取定目标、定任务、看成效方式对学科组的职能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和评价,通过公开课、优质课、新老教师结对子、民汉教师结对子活动,提高课堂效益;四是坚持开展面向全体教师每学期征集一篇教学反思、论文、教案、课件等活动,采用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内课题研究,发挥学科骨干的引领示范作用,培养带动大家增强业务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五是提高远程教育优质资源的利用率,通过考核等手段,促进教师自觉浏览学习网上资源、整合媒体资料、多用电教手段上课,提高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技能。
3、以特色求发展,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积极营造浓郁软硬件特色文化氛围,处理好特色办学与教学质量的关系,在上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发掘学校和周边一切教育资源,大力开发校本课程,形成特色,争取技能类和其它特色类校本课程有计划逐步开发。二是细化特色建设方案,创建特色管理模式,在保证普及的基础上突出音乐、美术、书法、球类等项目,抓精品、创特色,全面促进学校特色教育的有序科学发展,同时制订特色学校建设规划和较为详细的实施方案,每学期进行效果展示。三是要建立特色项目检查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对特色项目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不断完善和丰富活动内容,使特色项目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四是挖掘校内现有专业人才资源,对参与特色项目活动的教师,在工作量上给予照顾,并对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
4、解决教师队伍结构性超缺编问题
一是建议上级部门出台具体特殊政策,妥善分流安置不能进入一线民语教师,补充新人;二是通过自我改造,使一部分年轻的民族老师经过几年的锻炼,逐步胜任汉语班的教学工作。目前我校有两名哈族教师已经成为出色的数学老师了,还有5人也有潜力得到转化。转化的方法是,给他们担任汉语班教学的机会,并由教研组组织民汉教师结对子,作为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扎实开展课堂教学的研评活动,促使民族教师缩短转化周期。从而最大限度的消化部分民族教师,缓解因结构性缺编的矛盾。
5、切实加强学校后勤管理和安全工作。
加强后勤管理工作,提高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并落实相应的管理细则,促进后勤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要制定中远期规划,对从事生活指导工作的老师进行业务培训和思想教育,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水平。加强对宿舍、食堂等的管理,为学生创造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
安全工作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按照“谁主管 谁负责”的原则,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长效机制,形成师生广泛参与的安全防范体系;二是抓好师生安全教育工作,将学生的安全教育培训及火灾、地震、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的演练纳入学校常规性工作之中,形成制度化,提高广大师生自防自救和互救能力;三是加强交通法规知识的宣传,健全交通标志,安排专人负责校车接送,严禁交通车辆超载,确保师生安全;四是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及门卫值班检查制度,加大投入,在学校大门、教学楼、宿舍、围墙安装红外线探头,加大保安对校园及周边环境的巡查力度,进一步完善学校人防、技防、设施防安全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学校安全“零整改制”,确保学校安全。
6、增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发展的意识
加强学校领导班子的理论学习,多向先进学校学习管理经验,开阔视野,形成调查研究的工作制度,结合学校的新变化,进一步提高规章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以规范办学行为、管理行为、教学行为,切实提升学校各项管理中的运行效率。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努力为师生办好事、办实事,着力解决好全体教职工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困难,让教师体验到幸福指数,增强凝聚力,努力推进学校各方面工作又快又好发展。在学校逐步推行年级组制度,提高教师业务学习的效率,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实行集体备课制度,既减轻老师的负担,又能体现优势互补的好处,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起到积极作用。
7、进一步强化学校党建工作。一是进一步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创建“五好党组织”建设为抓手,为学校发展凝心聚力;二是认真开展党员主题实践活动,以“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争做五种人”为载体,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三是强化党性宗旨,党纪教育,抓好三会一课,办好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通过争先创优,党员责任区,党员目标管理,党员奉献日,民主评议党员,“十个一”活动等方式,创新党员教育和党组织生活方式,充分调动党员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继续坚持“党员示范班、党员示范岗”活动,把创建工作和学校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学校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昌吉市榆树沟镇中心学校
2009-1-20
第五篇:以人为本 创新管理 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以人为本 创新管理 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2012年新当学校义教评估迎检汇报材料
近年来,我校在教育局正确领导下,始终贯彻“为学生营造幸福成长的空间,为教师搭建成功发展的平台,让学校成为师生发展的共同体”的办学理念,以办九年一贯制示范学校为办学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在环境育人、制度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以德育人上大胆实践,不断探索,形成了“健康自主发展”的办学特色,促进了学校内涵式发展。
一、环境育人,感悟教育。
近年来,我们已充分认识到环境育人的深层渗透力,因此我们也致力于把这所农村偏远学校因陋就简,在简中寻美、悟美、审美,达到了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1、以硬件建设创造美。
按照学校发展规划,近年来先后实现了学生公寓的升级改造,加建洗漱间和卫生间,配备了学生床位960个;新建学生食堂,配套装备了餐桌椅320座,可满足800人同时进餐;平整了学校操场,一次性成形了250米环形跑道的田径场;新建小学部教室及独立的学生活动场所,形成“校中园”格局,有望成为今后学校发展的学前教育区;配置标准化的计算机室及中心机房,确保单班教学一生一机的正常运行模式;同时还配备班班通设备14套,实现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安装了校园监视系统,真正实现了校园安全管理无盲区;特别是新建中的门房建设,必将成为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以文化预设熏陶美。
按照学校“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营造环境美、名人佳作营造艺术美、制度完备营造秩序美,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的思路,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充分挖掘学校丰厚的文化积淀,积极预设学校文化的发展目标,规划学校文化构建方案,高扬“文化润校”的大旗,把学校办成一所有较大影响力的有特色、有活力、有品位的标准学校。目前,校园已经构建七种校园文化。即:班级文化、橱窗文化、师德文化、安全文化、考试文化、食堂文化、寝室文化。
3、以发展规划憧憬美。
我们将继续以“发扬传统、追求超越、争创一流”新当教育人精神,努力打造“敬业十专长”的师资,培养“合格十特长”的人才,创办“规范十特色”的学校。坚持“五抓”,即抓实“校园建设工程”、抓住“校园文化工程”、抓细“教师专业化工程”、抓紧“教育科研工程”、抓好“质量提升工程”;努力创建文明校园、平安校园、书香校园、和谐校园。
二、制度育人,完善教育。近年来,学校领导班子团结一致,分工协作,从实际出发,进一步健全、修改了学校相关管理制度,并从长远规划出发,制定了学校《十年发展规划》,使学校的一切工作有了目标和方向。
1、认清内外形势,完善引导机制。
一所学校,只有不断地与外界交流物质、能量和信息,这所学校才能提高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力。同时,接受不同的信息,就会受到不同的影响,从而形成不同的态度,产生不同的行为。一是坚定信念走安全保障线、质量生命线、科研水平线的发展之路;二是积极倡导理念引路、行动引航、制度引导的创新机制;三是强力推进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的管理理念。
2、加大内改力度,完善激励机制。
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切实深化学校内部管理改革,建立了一整套较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一是坚持学校内改方案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建设;二是加强干部队伍的组织和建设,逐步建立了规范的干部培养使用和管理评议制度;三是坚持和完善每周行政例会和每月教职工全会制度,坚持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实现了行政决策科学化和校务管理民主化。在全校教职员工的支持下和共同努力下,学校先后获得“中小学德育工作优胜单位”、“荆州市平安校园”、“义务教育质量评估先进学校”、“中考质量先进学校”、“后勤保障与管理的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3、创新管理模式,完善管理机制。
一是确立了“统一领导、分部负责、条块结合、全程管理”的原则,建立了“一校两部、四线推进、统分结合”的管理网络,即在校长办公室的统领下,分小学部和初中部,按安全稳定线、政教德育线、教学教研线、后勤保障线推进工作,做到统一安全管理、统一后勤管理、统一日常校务管理,分部落实教学教研工作、政教德育工作和质量监控评价工作;二是建立领导包组、年级组负责、教师参与的“一线工作管理制”,要求年级组管理工作既要“站得高 ”,更要“弯下腰”埋头抓落实,即领导的督办在一线、年级组长决策落实在一线,教师管理在一线、问题的解决在一线、管理创新思维体现在一线;三是以“三抓”为主线,落实精细管理,即抓思想,从源头上杜绝不良行为的形成;抓小事,从点滴行为上培养可塑人才;抓活动,从寓教于乐中教育学生。
三、管理育人,激活教育。
1、建立德育机制,注重骨干引领。
一是完善德育体制,使德育工作规范化。在德育管理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学校德育骨干示范、辐射作用,开展每月一次班主任工作培训研讨会,使班主任的专业发展得以提升;同时为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重新修订了学校《班级考核条例》和《班主任工作考核奖励制度》,通过月绩效管理先进班级创建、星级寝室、星级学生等评比,推进了班集体建设,最大限度发挥班集体的育人功能。二是注重资源整合,使德育教育网络化。通过家长会、校长信箱、座谈会、家访等形式沟通家长联系,并积极挖掘社区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完善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三是加强法制教育,使德育工作人文化。对“五特”学生建立帮教档案,并研究行之有效的帮教措施和奖励措施,邀请派出所领导开设法制讲座,进行宣传窗专栏教育,把提倡与禁止,他律与自律,专题教育与常规管理结合起来。
2、狠抓教学教研,聚焦课堂教学。
一是抓教研,提升专业素养。重视教师队伍和教学文化建设,培养一支专业化发展的教师队伍,是学校走内涵发展道路的基本保证。一方面加强教师的学习培训,学校多次与市内强校联姻,紧紧依托南中,并鼓励教师“走出去”,参加各级各类的学习培训活动,让老师们接触最前沿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时了解课程改革的进程和方向。另一方面扎实校内教研活动,目前“一研、一说、一讲、一评”教研活动已成为我校教学研究的常规,并在不断的发展。“一研”即研究课型模式;“一说”即对交流课进行评说;“一讲”即示范讲课;“一评”即前“三个一”的综合评价,不管是课型研究,还是教学研讨,我们认为不关注学生的发展,没有“穿旧鞋”“走新路”的思想,就是原地踏步。二是抓课堂,追求优质高效。每学期开展的“青年教师亮相课”、“骨干教师示范课”、“中年教师经验课”,做到科研与教学同行,努力让课堂成为师生、生生进行“情感交流、心灵碰撞和生命对话”的大舞台,一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并迅速成长。
3、落实层级责任,实施精细管理。
我们深知,“教育原本不需要跟风逐潮,不需要不断的花样翻新,而是需要一种可贵的坚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精就是不平凡。”学校以五级管理为模式,即校长抓全面、分管副校长抓落实、校委会成员抓分担、班主任抓具体、学生会工作抓自主,加强对学生的精细化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精细管理的理念是 “真诚待人,踏实办事,情注师生,民主治校,学校发展有目标,改革有思路,推进有办法”,工作方式是“遵循规律改革创新,工作有计划、成绩有奖惩、分工明确,配合默契”;管理原则是“教育领先,管理从严,指导到位”。
四、活动育人,体验教育。
1、继续坚持主题活动的序列化、常态化,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教育。
二月份开展了以“文明习惯伴我行”的星级学生评选活动;三月份开展了以“我知雷锋、我爱雷锋、我找雷锋、我做雷锋”为主要内容的实践体验活动,引导全校师生积极投入到以“学习雷锋精,做文明标兵”为主题的活动热潮中;四月份学校成功举办主题是:“筝舞蓝天,我心飞翔;拥抱春天,放飞梦想”的第十一届风筝节;五月份为革命传统教育月,通过开辟校园红歌广播、举行“庆五
四、唱红歌”歌咏比赛等活动,让红色文化渗透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六月份将开展以“点燃激情、励志勤学”为主题的“书香学生”、“书香班级”的评选活动。
2、注重活动的特色化,全员投入阳光体育。
我们充分利用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时间,努力开展好以“舞、绳、毽、操”为主的校本特色活动。学校行政与体育组共同制定计划、实施教学的评价、考核、奖励,进行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每个班主任是主教练、每个任科师为副教练,每当阳光体育的音乐响起,全校师生各就各位,各司其职,师生们跳跃的身姿、灿烂的笑容成为校园最美的风景线,学校真正成为师生健康成长、健康学习、健康工作和健康生活的乐园!
3、有计划的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一年来我们成功组织了“我是环保小卫士”的少先队主题实践活动、“感恩,我们在行动”的感恩父母的主题实践活动、“学校是我家,清洁靠大家”的爱国卫生运动等,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学会劳动,学会协作,培养了学生作为社会小公民的公德意识、科技意识、环保意识和劳动创造美、劳动创造财富的观念。
五、品德育人,修身教育。
1、加强师德建设,促进教师发展。
学校以师德建设为抓手,以校本培训为基础,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建设活动。一是学校坚持开展“先进教工”的评选表彰活动,实行了师德师风承诺书制度;二是积极搭建成长舞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开展了课堂教学达标评优活动和“问题目标化”、“目标问题化”的主题教研活动,切实加强了校本教研工作,有效地提升了教师校本研修能力和课堂教学的能力;三是切实加强了骨干教师的培养、管理和使用工作。签定骨干教师工作任务书,组织了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展示周活动,发挥了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进一步提升了全体教师的教学素养和业务水平。
2、强化情感管理,积聚教师活力。
一是让教师有满意感、安心地工作。在学校现有的条件下把满足教师的物质需要放在重要位置,并实行规范化管理(比如住房问题、饮水问题、用电问题、上网问题等);二是让教师有归属感,积极地工作。校委会班子成员以身作则,廉洁奉公,作风正派、处事公道,大小事都和教职工研讨决定,办事公开化,让教职工有亲切感和信服感;三是让教师有成就感,创新地工作。学校积极创造条件,满足教师成就事业、提高自身素质的愿望,校内开展各类基本功大赛,参加各类竞赛、研讨活动,使教师在成功中逐渐成长起来。
3、尊重发展个性,注重品德塑造。
学校特别重视对学生优良品德的培养,除了充分利用开学典礼、国旗下讲话、班团活动、板报宣传、校园广播等机会向学生进行优良传统教育,同时鼓励学生健康、有个性地发展,学校探索出五种措施:一是重视激发学生成功的愿望,特别是对学困生,更加关注他们的心灵效应;二是帮助学生减轻学习负担,让学生课外发展;三是积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成功的条件和机会,使其树立起“我能行”的信念;四是采用新的评价机制,评价学生既要“好中寻优”,鼓励冒尖,又要“错中找对”,激励全体;五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通过几年的努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喜欢观日出,必将欣赏其磅礴的气势;善于创造,必将体验成功的喜悦;追求超越,必将激励我们全体师生在创新中攀越新的高度。我们将秉承阳光工作每一天,快乐学习每一周,健康生活每一年的心态,让学校打出农村品牌,让教师品味精彩人生,让学生拥有幸福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