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坚持精细管理创新学校发展
坚持精细管理创新学校发展
----记渝水区欧里中学
走进欧里中学,你会为现代化教学设施、优美的教学环境、安定的教学秩序、和谐的育人氛围深深吸引。特别是迎面走来的学生,那一张张充满朝气、写满阳光的笑脸,不由得让人内心产生了一种绵绵的感动:这真是一个育人的殿堂、一个读书的好地方。
该校始建于1958年,经过50多年的发展,学校现有1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06人。教职工59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2人,中学一级教师26人。学校有设施一流的科技楼、公寓楼、膳厅、200米塑胶跑道,每班装有多媒体投影仪。该校坚持精细管理,狠抓教育教学,真抓实干,务本求实,从严治教,精心育人。2006-2007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2007年被市教育局授予全市教育系统安全综治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中考成绩居全区第四,2008年被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授予全省教育系统“规范管理年”活动先进集体称号。
一、抓班子、强队伍,突出强师为先理念
该校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师德教育为核心,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使每个教师有尊严感、成就感、方向感,使那些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人有位有名。
(1)、开展以《渝水区教师行为规范》和《江西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教育活动。使广大教师形成爱岗敬业、团结合作、服务奉献、争创第一的意识。
(2)、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通过培训,使每个教师都能熟练地掌握多媒体教学和制作课件,提高教学效果。
(3)、切实加强教师的教风建设。分层建立管理规程,明确管理职责,提高管理效益。打造一支具有胸怀大志、充满激情自信、善于合作、追求卓越、富有创新、勤于学习、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队伍,同时切实加强教师岗位的考核管理,积极选树我校师德典型,倡导和形成为人师表、扎实工作、务实求新的工作作风。
(4)、积极开展教学大比武活动。开展以“三字一话一机”为主的教学大比武活动,将活动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5)、抓常规教学。教导处每周对教师的备课、课堂教学、教研活动进行抽查,校级领导对每个教师不打招呼,随堂听课,通过抓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抓管理、促校风,彰显精细管理理念
欧里中学从学校实际出发,确立了“尊师爱生、真教实学”的校训,激励全体师生求实创新,积极进取;提出了“从细从严、致高致远”的管理思想,倡导教师将工作目标想在大处、立足高远,过程管理抓在细处、落到实处。该校制定了《欧里中学学生在校日常行为规范》、《欧里中学日常行为规范三字经》、《欧里中学学生一日常规》,使学生目标明确、具有约束力、形成自觉行为。
(1)、对就寝的管理:就寝实行军事化管理,公寓楼配备了4个生活老师,每个生活老师管理4套公寓,负责公寓的卫生,学生的管理。做到“四统一”,即统一配备生活用品、统一摆放拖鞋、统一摆放生活用品、统一折叠被子。
(2)、对膳厅的管理:就餐时六人一桌,每人固定一个座位,对号入座,每桌备有一个盆装剩饭菜。餐厅里学生就餐,整体排队,吃过之后,自觉将餐具收
拾整齐,整个餐厅洁净如初。
(3)、对两操的管理:两操时动作迅速、整齐,体育委员清点人数,整队散
场。
(4)、对校园卫生的管理:将校园卫生区分到班级管理,每周一大扫除,每天三小扫,每天至少两次以上的检查。各班设立卫生委员1名、卫生监督员2
名。学校还组织环保志愿者,每天轮流值日捡垃圾,确保校园卫生全天候干净。
学校每天有校级领导的总值日、校务成员的行政值日、教研组长的老师值日、治保处值日,从早到晚,从自习纪律到课堂秩序,从校园卫生到校园秩序,从就
餐到两操午休,进行全天候无缝隙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如今欧中的学生
已经将欧中的纪律和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最终成为了一种自觉行为。
三、抓特色、强素质,树立人人成才理念
特色育人,是欧里中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1)、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里内容丰富的文化长廊、启人心智的名人警句、催人奋进的名人画像……“每一面墙壁都说话,每一处风景都育人”。
此外,每个班级的班训,创造了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教学楼走廊上,风格各异的班级壁报创设了激情洋溢的育人氛围……于是,每个走进欧中的人都会感到神
清气爽。这里处处生机盎然,人人脸上写满阳光
(2)、民间艺术进校园。该校成立了民间艺术兴趣小组,聘请民间艺人昌新
保到校指导剪纸艺术,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剪纸陶冶了学生们的情操。
(3)、开办了多个兴趣班。每天下午第四节课,是学生们最快乐的时候,学
校组织了田径队、篮球队、器乐队、舞蹈队等,一批批特长生成长起来。
欧里中学以优良的校风熏陶学生、以精细化的管理规范学生、以优质的服务
关爱学生、以良好的师风影响学生、以先进的课程发展学生,以丰富的活动提高
学生,以科学的体系评价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成就学生。
(谢小云供稿)
第二篇:坚持精细管理 提高产品质量
坚持精细管理 提高产品质量
查显洲
随着我国纺织工业进入后配额时代,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使我国纺织行业既面临机遇更面临严峻挑战和各种坎坷。适者生存,勇者制胜,归根结底还是要靠自己。华茂几十年拼搏市场的历程,使我们深切的体会到:坚持抓精细管理,稳定提升产品质量,创出了品牌,创出了市场,成功走出了一条精品之路,从而在市场中树立并保持了良好的形象和企业形象。
一、坚持精细管理,确立以质量为中心的市场化经营战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最终要通过实物产品来实现与用户的交流与合作,而产品的质量就成为沟通双方的诚信纽带。有了过硬的产品质量,就能吸引用户凝聚用户,增强竞争优势,给企业带来好的效益。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早在八十年代中期,就确立了“以质量为中心”的市场化的经营理念。首先,我们从组织上充分保证。质量工作公司由总经理亲自抓,各分厂、处室由部门正职负责,也包括工会、宣传等党群部门。同时,我们坚持半月一次的质量攻关例会制度,对阶段性质量上的重点、难点问题,制定措施,统一协调,及时攻关,稳步提高。
二是突出质量工作的“四个优先”。即资金投入优先。在企业严格的目标成本管理中,不断加大对质量所需的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人员安排优先。严格保证质量技术、试验、检查和操作需要的人员;物资保障优先。对于质量所需的专件和器材等物资,定点采购,确保物资供应质量;服务配套优先。保证设备维修、空调滤尘、废棉处理,生产环境等环节,符合质量系统的要求。
三是增强制度的约束力。九十年代中期,我们就制定了《质量管理奖惩条例》,被称为是我们企业的“质量法”。我们用意是使每一个员工在思想上牢牢记住,华茂要稳定发展,质量管理就必须有严格的规矩。作出突出贡献的给予表彰或奖励;造成事故或损失的从严处理,直至除名。经过长期的养成教育和实践,使得公司上下的质量意识变成良性习惯,严谨的工作质量确保了品质的优良,质量波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四是分配中实行质量否决权。在华茂的分配考核5:4:1模式中,质量比重占50%。员工特别是中层管理人员的收入,关键取决于质量工作的完成情况,并且是党、政、工捆在一起,奖罚同等,实行质量否决权。
多年来,由于我们在各项管理和工作中都能服从和服务于质量管理这个中心,从而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政令畅通,指挥有力的质量控制的管理网络,使得精细管理的每一项措施得到了较好落实。
二、坚持精细管理,满足用户需求,不断提升品牌效应和效益。
一个企业能否保持长盛不衰,并始终保持较强的竞争优势,关键还在于产品质量,特别是品牌产品的品质。面对纺织市场竞争压力与日俱增的严峻挑战,面对用户质量要求的越来越高、越来越挑剔,我们始终把产品质量作为企业的生命线,二十多年如一日,以用户满意为标准,从难从严,从细从新,紧抓不松,形成了我们较强的核心竞争优势。
提升品质的过程,就是持续创新的过程,市场永远是选择最好的,而“最好的”标准就是用户满意。长期以来,我们始终如一的强化这一市场化质量管理理念。
——在质量保证体系上做到“严”。通过强有力的组织协调和强化执行力,把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的每个要素及循环管理,认认真真落实到位。
——质量考核上坚持“紧”。市场竞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你的产品达不达到几个质量指标,最终取决于用户的需求能不能得到充分满足,只有满足用户“挑剔”甚至“苛刻”的要求,才能占领市场赢得主动。因此,我们始终以用户要求的高标准来锻炼企业,每年修订和加严质量指标几百项次,对主要质量指标增加下限值考核。
——在质量水平上追求“稳”。产品一时的质量好是能够做到的,而要质量好且又长期稳定却是不容易的,但这正是用户需求的,质量管理的真功夫、硬功夫就体现在这里。
——在质量管理上做到“细”。把质量管理的第一道工序放到田间,从棉花下种,到采摘、收购、轧花等环节进行全程跟踪、把关和指导,确保做到投精料、产精品。
纺织的流程性决定了其质量控制的难度和产品质量的随机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生产中把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每一项工作都做到位、做到完美。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质量的高水平。为此,我们在质量上创造了一整套以“指标提升、攻关推进、整体提高”为目标的、严密的“质量目标管理体系”。一个阶段的质量攻关目标的实现并稳定后,又提出下一个攻关课题,一环扣一环,一年一个台阶,如此循序渐进,永不停步,从而逐步发展并形成了具有华茂特色的质量技术以及管理模式。目前,我们正在开展“降纱疵、攻下机”的质量攻关目标,这将是纺织产品质量水平的新境界,这必将为我们产品质量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开辟新的天地。
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今天用户要求的质量,已经不是单纯的指标合格问题,而是一个系统的概念。为此我们提出了质量“五要素”,即质量包括了指标质量、实物质量、长期稳定的质量、包装运输质量和售后服务质量以及合同的履约、用户意见的落实、特殊要求的满足五个方面的统一体,并把这五个要素都放到企业生存的高度来对待,不能有丝毫马虎。
如今华茂的纱线主要品质基本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成为高档优质产品的标志。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精打细算,华茂的管理模式被誉为是我国纺织业“精品模式”的典型代表。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高端用户,不断为企业带来新的市场机遇。十年磨一剑,质量的高标准和稳定性已经成为华茂产品的重要竞争优势。
三、坚持精细管理,不断以技术创新,提升产品档次和附加值。
当今市场,产品竞争实质上是技术的竞争、创新的竞争,技术创新是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的核心。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技术进步与产品创新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途径和灵魂。
当今市场竞争表明,要想在技术上取得进一步突破,满足国际高端产品用户日益提高的要求,就必须用新技术对传统棉纺业生产进行改造和高度渗透,不断提高自身技术创新的能力,从而为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提高劳动生产率,奠定新的基点,为传统技术的发展打开新的空间。为此我们始终把“以科技进步来推动发展”作为企业的生命线,在项目的选择及技术引进上,坚持走“投入精、起点高、见效快”的发展道路,把技术进步作为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效益的关键手段,不断地超越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以能够立足于国际国内同行业一流水平上。
近年来,我们先后投巨资进行设备的更新换代,重点放在清梳联、精梳机、自动络筒机、无梭布机以及国际一流的调试和检测仪器等高端设备的改造和引进上,2001年以来,我们先后利用配股资金1.7亿元,实施了“四万锭国产新型棉纺成套设备工业化实验基地技改项目”,提升了公司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为延伸产业链,追求效益最大化,我们与深圳纺织集团股份公司共同投资5000万元,引进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烧毛、丝光及中和漂染生产线,使产品附加值得到提升,市场得以扩大;利用国债和自筹资金引进了321台当今世界一流的无梭织机,建成了替代进口的高档服装面料生产线;2003年,再次利用配股和自筹资金,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投资5亿元的“十万锭紧密纺技改项目”,去年全部结束,尤其是全引进的两万锭紧密纺成套设备,填补了我省该项设备的空白。十万锭项
目的建成,不仅增加了我们高档棉纱的技术含量和市场份额,而且增强了品种的竞争力。产品投放市场就十分抢手,受到用户的广泛认可,大大提升了企业竞争力的平台。
外延的发展带动了内涵的创新。我们除了利用国债资金和募集资金实施技术改造项目外,每年投入的常规技改资金始终保持在2000~4000万元,这些资金的投入,使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能力大大增强。积极引进,立足消化,注重创新,大大提升了产品制造水平,既保证了棉纱质量,又满足了高档面料的市场要求。硬件是基础,软件是保证。多年来,我们坚持精细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严抓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力求做好“五个方面”工作,即用爱护眼睛的意识维护好每台机台;用精细缜密的态度保养好每个部位;用一丝不苟工作质量减少台差锭差;用科学先进的工艺满足每个品种的要求;用严格细致的指标考核保证设备的运转效率。
先进的精良装备不仅成为华茂技术创新、品质高档和产品精品化的重要保障,也成为企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长期的技术积累,在积累基础上的再创新,最终达到市场创新,技术创新的成效正不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回顾华茂几十年持之以恒、严抓精细管理的艰苦实践,我们感到,一个企业在其发展的萌芽和成长阶段,可能有一些偶然因素,决定企业长盛不衰,持续发展最终还是要靠优势,靠核心竞争力。在后配额时代,各种技术壁垒、贸易壁垒等障碍,无一不在考验我们的应变力和竞争力。我们将继续走自己的特色管理之路、优势之路,争取在高品质、高技术含量产品上不断有所突破,有所创造,为实现我国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迈进的目标作出应有贡献。
第三篇:学校精细管理 校园和谐发展
学校精细管理 校园和谐发展
【摘要】学校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就是管理是否精细化。校园文化、环境安全的精细化管理是和谐的重要环节,建设学校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关键环节,开展和谐的“教”与“学”活动是学校精细化管理中的主旋律,始终坚持以精细化管理维护学校的安定、团结、和谐的大好局面。
【关键词】学校精细化管理和谐发展
老子云:“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高尔基曾说:“一切伟大的事业,或者说一切大事,都是由小事组成的。”这就启示我们:要把事业做成功,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将小事做细、细事做精。“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的管理理念的提出,就是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必然。
构建和谐校园已成为当今学校的一句时尚语。愚以为,构建和谐校园,则应以学校精细化管理为切入点。
一、以学校精细化管理为前提
总结学校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管理有没有精细化。精细化管理是与粗放型的学校管理相对立的,管理能否精细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所学校的校长。有道是: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因为校长是学校每一位教师的一面旗帜。作为校长要努力强化自身人格魅力,以及非权力因素的影响力,做到与人为善,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信取人;发扬奉献精神,时时严于律己,处处以身示范;在学校改革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的道路上,真真实实,堂堂正正,荣辱不惊,自强不息,不断超越自己,不断完善自己。
搞粗放型管理的校长特点是“忙忙碌碌开会议,热热闹闹搞接待,糊里糊涂搞管理”。工作方式是“水来土掩,兵来将挡”。学校往往是人心涣散,工作消极,环境脏乱,教学质量低下,学生厌学,老师厌教。而搞精细化管理的校长的特点是:“真诚待人,踏实办事,情注师生,民主治校,学校发展有目标,改革有思路,推进有办法”,工作方式是:遵循规律改革创新,工作有计划、成绩有奖惩、分工明确,配合默契。由此看来,学校精细化管理势在必行。
精细化管理,我认为首先要解决思想观念问题。精细化管理不是喊喊口号、唱唱高调、出出风头、凑凑热闹、开几次会,考几次试;而是遵循规律、循序渐 1
进、求真务实。学校领导和教职员工既要消除好大喜功,心情浮躁,急功近利的心理;又要克服追求时髦,搞形式主义等不良做法。
其次是要从小处入手,要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一是具体要求,便于操作;二是规范程序有章可依;三是健全计划,狠抓落实;四是环环相扣,一环不让;五是重点突出,抓住中心。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课堂管理精细化了,教育教学质量就必然会大大提高;六是量化考核奖惩分明。学校要做到工作安排到了哪里,考核奖惩就跟到哪里,公平公开公正,合情合理合力;七是研究探讨清除梗阻。那儿有问题就研究到那儿,就解决到哪儿,及时清除梗阻使管理的路径沿着预定的轨道运行。
推行精细化管理我认为有三重境界:一是“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也就是民主管理。校长工作轻松,学校垂手而治。二是“管好,问好”。要求每一个步骤都要用心、细心、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达到这一境界,校长就有成绩了。三是“个性化”。根据校情大胆创新,创建出一所特色学校,达到这一境界,校长就有成就感了。
二、精细化管理促进校园和谐发展
管理有序、秩序良好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而加强管理又是创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措施和教书育人的重要条件。学校首先要加强班子建设,建立健全的、专业化的管理机构,以和谐的理念和方法激励教师主动发展。校长身先士卒,容人容事,实施集中领导,分层管理,权责到人。坚持刚性制度约束与人性化的管理和谐统一,在合理合法、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把各种任务、要求和教师的感情、利益、发展需要结合起来,以公平的原则创造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激励和分配机制。如合理的教育教学效果评价方案、教改方案、奖教奖学方案等;围绕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如评优、职称晋升、财务收支等,建立公正、公开、透明的管理机制;健全和落实校务公开制度,给予教师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全力营造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民主平等、团结尊重的校园环境,从而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在校内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蓬勃的奋发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校园文化、环境安全精细化管理是和谐发展的重要环节。完善的教育设施,丰富的教育资源,和谐的校园文化,使学校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乐园。学校的每一个橱窗、每一面墙壁、每一棵树、每一盆花都成为激励学生成长的好教材。如校徽、国旗、校训、名人画像、名言警句时时刻刻鞭策学生热爱祖国,牢记国法校规,为中华之富强而努力读书;有专业特色的图书阅览室、实验室、科技活动室、电脑室、多媒体教室等每每提醒学生该学什么,该练什么,并为学生提供刻苦钻研的场所;艺术节、英语角、校刊、作品展等活动及各类比赛给予学生展现风采的舞台——校园内形成有特色的、和谐的、健康的育人氛围。这是一种“无声之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种不知不觉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暗示作用,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
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既要优化校园内部环境,又要治理校园外部环境;既要做好师生员工的安全教育,又要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既要制定和完善应急处理机制,又要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既要正面教育引导学生,又要防止社会不法分子对青年学生的拉拢。为了维护稳定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治安环境、规范的法治环境、安全的学习环境,学校有必要开展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各种安全隐患,杜绝校园暴力,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如加强学校的保卫工作,开展安全急救演练,完善“安全管理规定”,制订“突发事件应急措施”,开设心理辅导室和咨询信箱,进行中学生青春期教育等等。在安全、稳定、宽松、宽容、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是快乐的,教师是幸福的,人人工作顺心、学习用心、相处开心、生活安心,这无疑是和谐校园追求的境界。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精细化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学是师之骨,德为师之魂。要让教师认识到自己肩负的教书育人的重任,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把师德修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文明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办好学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关系是社会主义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的反映,师生之间无论从政治上,还是从人格意义上都是平等的。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建立的是一种“我”与“你”的对话关系,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独立思考,转化为精神财富,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在坦诚的对话与感情交流之中,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
开展和谐的“教”与“学”活动是学校精细化管理中的主旋律。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工作,“教”与“学”是统一于教育实践中的双边活动。“教”与“学”和谐的实质就是使教育的节奏与学生发展的规律相符。首先,学校各种教学安排、教学活动既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与学生的身心成长一致,激活学生内潜的学习兴趣和愿望,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又要为学生“学”的过程创设良好的外在环境,如必备的学习设施与材料、良好的条件与氛围等。其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对学生的发展起导向作用,另一方面要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做好服务工作。教师必须因材施教,对教育教学目标的确定、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教育教学措施的设计、教育教学时空的安排、教育教学情境的设置等进行合理调控,使之积极地和应学生各方面的发展。第三,以“爱”建立和谐的师生互动。爱,是教育的前提。教师的举手投足都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每时每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灵,教师的每一份评语、每一句话都会成为学生成长的及时雨和催化剂,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地发展。学生对教师充满感激,心悦诚服,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在老师的关爱和宽容中自觉学习,自主管理,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行为指导,以《学生守则》为活动准则,积极开展“文明班”、“星级团支部”、“十佳学生”等评比活动,把自己的行为置于学校和班级同学的监督下,逐渐在活动中认识自我,在管理中调节自我,在学习生活中完善自我,养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格素养,形成友爱诚信、和谐奋进的班集体,共同打造和谐校园。
综上所述,学校精细化管理应该是一种刚柔相济,科学与人本相结合的“精细”,它是一种境界,既不能一蹴而就,也并非高不可攀,不是人为制造工作、随意增加工作环节,而是把事情办得更实在、更全面、更理想,增强真实性,避免虚浮作风,提高精细性,减少工作失误;同时,也是适应现代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是增强师生责任意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实现学校办学目标的重要举措。精细化管理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持之以恒地坚持,用今天我们对工作态度的“精心”,对过程的“精细”,就一定能换来明天育人成果的“精品”。
第四篇:坚持管理创新
坚持管理创新,全面贯彻落实
学校《关于加强和改进学生工作的意见》
(2005年11月1日)
党委副书记 熊才水
同志们:
《中共九江学院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学生工作的意见》已正式下发。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意见》精神,经学校党委、行政研究,决定召开全校学生工作会议。会上副院长赵文杰同志就如何贯彻落实《意见》作了动员报告,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各二级学院交流了贯彻落实《意见》的打算,学校党政主要领导项书记、陈院长就如何做好学生工作作了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就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强调以下几点:
一、高度重视,认真传达贯彻
要把传达贯彻好这次会议精神和全面贯彻落实学校《关于加强和改进学生工作的意见》,作为抓好学生工作的重要契机,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落到实处。学生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牢固树立‚学生是学校的主体‛的观念。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校存在的前提,是学校发展的基础,是学校兴衰存亡的根本。高校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如何,能否在市场竞争中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不仅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发展,关系到每一位教职员工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因此,1
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来展开。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培养创新意识、进取精神,还要有与人合作的团队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内涵。学校《意见》的主要内容就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结合学校的实际,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按照现代大学制度的框架,提出了一系列操作性很强的措施。只要我们按照学校《意见》的要求和这次会议精神,统一思想,狠抓落实,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学校学生工作就一定能上一个新台阶。
二、勇于创新,形成管理特色
高校学生工作既有它的普遍规律,也有它的特殊情况。要把学生工作做好,在遵循普遍规律的前提下,必须结合学校的实际,有针对性地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这就要求学生工作要勇于创新。创新是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有资料记载:最近200多年来,全球高等教育先后出现过三次重大创新。第一次是十九世纪初,德国柏林大学在世界上第一个把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提出大学不仅要搞教学,还要搞科研。这是大学办学理念的一次重大创新。第二次是十九世纪中叶,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在世界上第一个开办独立的研究生院,把人才培养从本科延伸到研究生,它标志着以培养高层次人才和进行高水平科研为主要特征的研究型大学正式问世。第三次是二十世纪初,美国威斯康星大学
最先提出,大学要以服务社会为已任,并付诸实施,取得巨大成功。二十世纪末,克林顿总统执政期间,美国连续10年的经济繁荣,大学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旧金山地区斯坦福大学与硅谷的互动互荣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全球高等教育的不断创新,有力地促进了全球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高校学生工作创新,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加快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学校制定的《意见》就是学校学生工作总的制度和要求。各学院、各部门在贯彻落实中,必须坚持以学生党建为龙头,以服务学生为宗旨,以课堂教学为主导,以安全稳定为前提,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具体要求是:坚持‚一贯方针‛,即‚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一贯方针;‚强化两个服务‛,即服务于大局,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发挥三大优势‛,即党的政治组织优势,共青团教育团结大学生的优势和学生会、社团组织在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方面的优势;‚做好四件实事‛,即做好贫困生帮扶工作、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完善五位一体的学生工作运行机制‛,即思想教育塑造、行为管理养成、政策导向激励、文化环境熏陶、考核评估体系评价的‚教、管、导、育、评‛五位一体运行机制。只要我们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就一定能开创学生工作的新局面。
三、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21世纪是阅读的世纪。读书是生活,读书是工作创新的基础和途径,读书学习应成为学生工作者的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是自己心中有阳光。‛一个学生工作者要管理教育好学生,自己必须先受教育。现在的学生工作应该说是任重道远,社会要求日益提高,做学生工作者难,做一名优秀的学生工作者更不易。因此,学生工作者,必须坚持认真读书学习。‚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只有坚持读书,竞知向学,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才能在学生管理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数简隐书忘世味,开卷有益为人师。‛学生工作者应该是天生的职业读书人、职业学习者。既要读书哲学、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书,也要读自然科学及现代管理学方面的书。永远把读书作为人生的第一爱好,永远在书籍的世界旅行和生活。当前,要重点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以及学校《意见》读懂弄通,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自如。要按照文件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和激励人,为学生的才能与潜力的发挥营造一种公平、公正、合理、有效的环境和氛围,切实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使我校学生工作有一个看得见的变化。
四、强化领导,提高工作有效性
要探索如何加强学生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学生工作的有效性。当前,高等教育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因此,学生工
作者也就面临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如何增强针对性,提高有效性的新课题。一要齐抓共管。做好学生工作,首先要在全校师生员工中确立学生在学校工作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工作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要把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温家宝总理在接见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代表时说:‚韩愈讲:‘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这句话中,他很注意把传道摆在第一位。‛何谓传道?就是要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学校各部门、全体教职工都要积极关心、支持学生工作,把学生工作作为义不容辞的共同责任和任务,真正形成各方齐抓共管,汇聚育人合力,共同做好学生工作的格局。二要加强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加强政治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最近《中国教育报》专门开辟了班主任工作专栏,这也是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学校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工作的主要承担者。要按照有关条例,切实加强这支队伍建设。学校学生工作部门要加强对这支队伍的指导,善于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各学院党政领导要热情关心辅导员和班主任的思想、工作和生活,为他们开展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学校组织、人事等部门要会同学生管理部门、各学院共同做好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中的各项工作,包括对他们的培养;即在任职期的学习、政治和生活待遇,离任后的进修提高及工作安排。三要加强考评。随着学生工作
重心下移,各学院肩负着学生管理的重大责任。学生工作好坏,取决于各学院领导的重视和工作扎实程度。学生工作要落到实处并卓有成效,各级领导和全体学生工作者,必须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积极主动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学校及学生工作部门要支持和帮助各学院开展学生工作,尊重他们学生管理的自主权。要加强对学生工作的考评,着重考核学生管理有关制度的落实、学生学习风气的好坏、学生安全稳定的状况。凡是重大情况都要记录在册,为各学院总的工作评价和学生工作者进步成长作为依据。
总之,有为才有位,有权必有责。让我们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负责,大胆工作,开拓创新,开创我校学生工作新局面。
第五篇:管理创新与学校发展
管理创新与学校发展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陈如平
创新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它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一种不竭的动力;它对于一所学校来说,也是如此。学校要发展,需要管理创新;只有不断开拓创新,学校才能更快地、更好地、更有效地发展。因此,必须改变学校管理中诸多因循守旧的现象,必须尽早终结学校管理当中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一贯制”的做法。否则,我们的学校就会缺少发展的动力,我们的教育就会失去发展的可能,我们的民族也就是丧失了振兴的希望。这就可谓“任重而道远”。
一、传统学校管理的四大弊端
审视与检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优缺点具有重大价值。这不仅可以继承和发展学校管理中合理、有益的经验,而且可以发现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因此,抱有直面而不是回避各种问题和困难的态度和意识,可以为我们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找到许多有效且有益的办法。
目前,我们的学校管理存在以下四大弊端:
1.封闭性。从总体上看,我们的学校管理缺少一种开放机制,基本上处于“闭门办学”的状态,与外部环境“老死不相往来”。按照现代组织学的观点,学校管理的结构应是开放的,学校管理的基本要素,如人、财、事、物、信息等,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途径和手段,同组织的外部环境进行沟通、交换、互动,这就是耗散结构理论所说的“熵”。从组织学的观点看,最早的学校管理就只有“校长+教师”,后来是“校长+教师+学生”,后来是“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现在还得加上社区成员等。随着人们教育观念变化和参与学校管理意识的增强,学校组织的边际不断扩大,原来狭隘封闭的学校藩篱正在打破。“破墙办学”不仅仅是推倒了物理意义上的围墙,还要推倒办学者心理上和学校管理制度上的围墙,建立一种开放办学的有效机制。
2.单主体。学校管理只看重校长与主要行政人员的作用,忽视或无视学生、教师、家长的主体作用,造成“目中无人”的现象。这是因为许多校长只是将学校仅仅看作是自己和部分行政人员的私人领地,神圣不可侵犯。因此,需要建立一种有效机制,将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成员纳入学校管理的大框架之中。首先,学校管理要确立“教师第一”的观念,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一旦把教师们的管理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后,他们才能更好地落实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校长的办学思路。其次,学校管理要重视学生的主体需求。要按照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其他乐于接受的方式来管理他们。第三,学校管理尤其要重视家长的合理意见和建议。这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管理,而不是放任让家长来干扰学校管理工作。
3.单向度。许多校长过度依赖“自上而下”的科层式或层级管理。校长们非常喜欢这种管理方式,它能充分体现领导的意志和权威,但教师们往往是处于听命执行的被动状态,缺乏创造和创新的热情、动力和思路,这与学校和教师工作所要求的创造性特点不相符合。这不仅仅是领导风格和管理方式的问题,关键还在于校长的民主意识和授权艺术。学校民主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它应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在师生交往中,体现在有组织的师生活动中,体现在学校管理决策的过程中,凡是与学生、教师有关的事情应交由他们自己去决定。在这些方面,校长要大胆放权,要充分相信教师和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会负起完全责任。
4.低效能。许多学校注重硬件的高投入,忽视软件建设,致使投入与产出比例失调,教育浪费现象严重。美国教育家杜威早在1899年就在《教育中的浪费》一文中指出:“因为一切
浪费都是缺乏组织的结果,而组织背后的动机是促进节约,提高效率。”如何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和社会效益是一个重大课题。经合组织(OECD)曾于1983年开展了教育系统国际指标项目(INES)研究,力图从多个方面来研究学校效能问题。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一所学校是否具有高效能,取决于教学的组织性、有效的学习时间、学校氛围、评估、激励、学校领导能力、家长的参与等10多个因素,而不仅仅是学校物质特征或硬件设施。这个结论与我们日常的判断基本一致。
二、学校管理创新的基本理念
面对学校管理中的四大弊端,我们不能诚惶诚恐,举步不前,坐以待毙,而是以一种积极有益的态度来投入工作,改善工作:
首先,要站稳立场。学校管理者应站在时代变化、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高度来确定教育改革的方向与学校发展的目标。诸如: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加入WTO对教育发展的未来影响„„,这些给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目前,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社会、家庭对优质教育存在巨大需求。那么,学校如何满足来这种需求呢?学校能够和如何提供哪类优质学位呢?从现实的角度看,优质教育和优质学位是一种稀缺资源,国内外都存在“择校”的现象,家长寻求优质学位同样表现出一种疯狂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也都在积极寻找办法和措施予以解决。因此,我们要分析当前的教育形势、学校所处的社区环境、生源的变化,来确立学校定位和发展目标。
其次,要跳出“圈子”。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从思维规律来说,俗话说,“当局者谜,旁观者清”。前者说的是一种思维定势。后者要求我们跳出“圈子”来看学校管理改革,努力克服学校管理中思维定势。就个人而言,非常容易看到他人的优缺点,但很难发现自己情况;批评他人很容易,自我批评则困难重重;学校管理工作,我们往往对身边的问题熟视无睹。二是从校长的成长规律来看,新任校长任职一定时间后,必需有一个“休养生息”的时期。按照校长成长规律的研究,校长从新任到成熟一般需要经历适应期(1-2年)、爬坡期(2-5年)、高原期(5年左右)、跃升期(或者是成熟期)四个时期。其中,高原期最为关键。这个时期,校长具有了一定学校管理经验,也掌握了一定的管理技巧,这对于他管理一所学校来说,简直是绰绰有余;但也容易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造成思维僵化。因此,校长必需跳出圈子来,静心反思,认真总结。最后就会形成两个截然不同的走向,一是产生“高原反应”,高处不胜寒,维持原来的水平;另一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跃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提高管理水平。
再则,就是要按照学习型组织的观点,努力改善心智模式。这需要确定三种改革观念和六种教育意识。三种改革观念是:
1.整合观。目前的教育改革应是一场“绿色”教育革命。它与以往的改革的关系是继承与扬弃的关系,而不是简单的否定与抛弃关系。因此,目前的改革必须是在以往改革基础之上的一种升华、提高和发展,它是一种生态的表现。并且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如何建立新旧改革的有机联系,实现跨越式发展。
2.融合观。学校管理改革与创新是基础教育改革不可或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应将学校管理创新放在基础教育改革的整体背景中来进行。其直接结果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的特色发展和社区的文化发展,最终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磨合观。目前有关学校管理及其改革的理念、学说、观点非常之多,既可能推动学校管理改革实践,但也会造成混乱局面,让大家无所适从。因此,需要正本清源、理智对待、避免追风,谨慎处理好学校管理改革的“路”的问题。
六种教育意识包括:第一,服务意识。学校和教师的工作职责是提供教育服务。第二,质量意识。学校是造就人的“工厂”,校长和教师要保证产品质量。第三,市场意识。校长和教师眼中要有市场,这包括生源市场、师源市场和其他教育资源市场。第四,竞争意识。学校
要确立一流目标,参与教育市场竞争。第五,规则意识。遵循约定的学校竞争规则,认真履行承诺。第六,风险意识。学校将会遇到影响学校的发展的各种生存问题。
三、学校管理创新的策略
1.注重学校品牌管理
什么是品牌?根据《英语大辞典》的解释,“品牌”是指某产品或服务拥有的广为人知的名字。首先,品牌反映了这种产品或服务在人们心目中形象的总和;其次,它在顾客心目中有特殊的地位;第三,人们觉得能从功能和情感上获得利益。对学校而言,品牌及其所代表的一切是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
一般来说,品牌具有独创性、稳定性和持续性。独创性是学校品牌的活力源泉;稳定性是学校品牌的信誉保证;持续性是学校发展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思路。品牌一旦树立起来并得到家长和社会的心理认同,就会发挥品牌效应、是他们对学校品牌产生一定的心理预期,这种心理预期如果得到实现,就会增加家长和社会对学校品牌的信任度。反之,则有可能降低人们对学校品牌的信任感。具体而言,学校品牌管理的具体程序包括:(1)树立品牌经营观念。(2)制订品牌承诺。品牌承诺可以在《学校章程》和学校办学方案中具体描述出来。这还可以借鉴企业管理中的形象设计(CI和VI)的做法。(3)传播最佳品牌信息。学校通过媒体、咨询会、家长会、开放课堂、考察学生活动等多种途径来介绍、描述学校品牌特征与特色所在。(4)履行品牌承诺。这就要求认真落实办学方案和对家长的承诺,注意有理、有利、有节,既不夸大其辞,也不谨小慎微。(5)提升学校品牌资产,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
2.订立学校发展规划
学校发展规划是指一所学校根据国家或地区教育发展战略计划的要求,结合自身条件,对学校未来三至五年内要达到的主要目标和发展途径,如学校发展目标、发展规模与速度、组织结构、人力资源、办学条件、实施策略等方面所作的安排。它包括确定社区未来三至五年对学校的需求,寻找学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学校发展的前景和目标,提出实现这些目标优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办法、行动计划和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学校发展规划属于学校中期计划或三至五年的远景规划;属于学校层面的微观计划,而不同于国家或地区宏观教育规划;其内容主要涉及学校整体及与整体相关工作方面的规划;学校发展规划不仅仅是静态的规划结果(plan),而且更关注动态的规划及其实施过程(planning)。
学校发展规划的宗旨是一是就学校发展的各个方面提供综合与协调的措施;二是为学校的长期发展设计短期的管理目标;三是可以提高教师的信心合士气;四是提高教职员工的发展质量;五是发展规划关注教育目的,特别是所有学生的学习和成就。
学校发展规划的具体步骤如下:(1)广泛征求社区和学校教师的意见;(2)归纳并明确学校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3)草拟学校发展规划,提出学校的发展目标;(4)讨论确定和报批学校发展规划;(5)成立学校发展委员会,实施学校发展规划;(6)监督与评估学校发展规划。
3.加强学校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这首先要求做好教师需求分析,建设“教育人才蓄水池”。这有几大好处:让新教师在最短时间内了解校长的性格、思路、办事风格;校长以最直接的方式了解新教师;使他们尽快熟悉学校各部门及相关人员;让新教师在竞争的氛围里成长。
其次要作好教师资源的动态分析。因此,在培养、引进和使用教师的问题上,需要注意的方面是:选人一定要选最适合的,而不是最好的;格外注意人品与工作作风;最理想的人选是没有被“污染”过的人;注意考察与使用上的公正与公平;防止他们的特权感和优越感;学会要有一定的代价意识。
第三是建立行之有效的校本培训体系。目前,教师培训逐渐得到加强,培训模式发生两
大转变:一是从“外部培训”逐渐转向学校内部进行的“校本培训”模式;二是从“学科中心”模式转向“主题中心模式”和“问题中心模式”。
4.精心打造现代化学校
目前,何为现代化学校,可谓见仁见智,尚未统一的标准。根据我的研究,作为一所现代化的学校需具备以下五个要素:
第一,现代化学校具有超前全新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现代教育思想在办学行为中的一种具体表现形态。其中,校长的办学理念最为重要,它包括校长对教育思想的认知程度、办学目标的归纳和确定、办学基本思路、所采取的策略、手段和措施等。其次,全体学校人员的办学理念要求一致。英国学校效能研究表明,全校人员对办学目标和看法是否一致是学校效能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事实上,学校办学目标的认同和实现过程中存在“两张皮”的现象,往往是校长唱改革高调,老师们依然自我行事,不能与校长们的办学理念保持一致。因此,要求校长和教师的目标一致是现代化学校的重要要素。
第二,现代化学校具有健全灵活的管理机制。这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组织框架。按照现代化学校的要求,学校应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并以原则来设置相应的组织机构。一般来说,学校可以设计成三类机构,即教学实施机构、教学服务机构、教学发展机构。二是基本制度。按照现代化管理的要求,厘清原有的学校制度,建立、健全和完善学校基本制度;学校制度要有利于学校的特色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不是束缚和制约各种发展。三是运行模式与手段。要区分法治与人治。有效的机构设置和学校制度应保证学校管理的自动化和高效化。四是管理效能。提高管理效能是现代化学校的重要标志。
第三,现代化学校具有丰富有效的人力资源。现代化学校要建立和有效使用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现代化学校首先要确立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的标准。其次要倡导和鼓励教师参与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应避免参与管理的三个误区,即浪漫主义式参与、恩赐式参与、情感式参与。再次,要明确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是培养和造就研究型教师,实现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这方面的措施有:倡导教师的自主学习,实施发展性评价,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等等。
第四,现代化学校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课程校本化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具体表现,也是实现办学方案的载体。根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是要建立国家、地方和学校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架构。目前,存在三种课程观:课程即上课用的教材;课程即学习活动;课程即学习经验。从这一点讲,课程资源非常宽泛。新课程改革的内核是为了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少学校开始尝试具有选择性的弹性课程和无年级班级教育实验,试图建立校本化的课程体系。
第五,现代化学校具有体现人文关怀的学校建筑。学校建筑要求与自然环境、人文社会和教育理想相融合。目的是通过学校建筑的设计,营造一种和谐、轻松愉快、平缓舒适的学校环境。就此,学校管理创新与发展应以构建绿色学校、发展性学校、学习型学校,初步形成现代学校制度等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