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外汉语教材对比分析[模版]
题目:
本 科 生 毕 业 设 计(论 文)教学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 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 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 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 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 ___ 职 称 ___
年 月 日
对外汉语“字本位”教材对比分析
——以《汉语言文字启蒙》和《张老师教汉字》为例
问题1:《汉语言文字启蒙》为汉语国际教育教材,这样拟题是不是不太恰当?
【摘要】对外汉语汉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直是难以攻克的难题。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徐通锵先生正式提出“汉语字本位理论”,成为“字本位”观的首创者。从汉字入手来教汉语,引起了对外汉语学界的高度关注。至今,历数对外汉语教材,词本位教材都占据着统治地位。法国汉学家白乐桑《汉语语言文字启蒙》(华语教学出版社 1997年 第一版)和张惠芬《张老师教汉字》系列教材(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6年)是为数不多的“字本位”教材。本文将具体从两本教材的内容和编排体例对比分析,总结两本教材各自的特点,从而提出有建设性的教材编写建议。【关键词】字本位;
【Abstract】问题2:本课论文需要英文摘要吗?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对外汉语汉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直是难以攻克的难题。对于非汉字圈的外国学生来说,学习难读难写难认的汉字更是学好汉语的拦路虎。所以,学习汉字对于一个真正想要学好汉语的人来说,是必经也是必要阶段。现阶段,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一直处于低迷时期,学生为了尽快能够锻炼听说的能力而忽视了汉字的学习,结果大都是听说能力远高于读写能力。现在通行的汉语教材也多数是按词本位的原则编写,参照词汇的常用度来选词,并没有照顾到汉字自身的规律,为学习和教学都带来了困扰。对外汉语学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留学生学习了“鸡蛋”却不知道“鸡”和“蛋”单独的意思,从而导致到商店卖鸡的时候迂回地说要买“鸡蛋的妈妈”。如果教学和教材不重视字的本身含义,就会导致学生只知词义而不知构成词的单个字也是有意义的,从而闹出笑话。本文从为数不多的字本位教材中选取了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内外两本字本位教材《张老师教汉字》和《汉语言文字启蒙》进行对比分析。《张老师教汉字》系列教材截止目前为止在亚马逊图书销售榜中稳居前十,被评为最受外国人欢迎的学习汉语系列教材之一。主要针对零起点来华留学生,特别是非汉字文化圈的初学者编写的汉字选修课教材,是一本对外汉语教材。《汉语言文字启蒙》在中国出版于1997年,是由法国汉学家白乐桑先生和北京语言大学的张朋朋先生合作编写完成。自1989年在法国问世,在法国的年销售量突破5000册,创造了同类汉语教材在法国年销量的历史记录,本系列教材被孔子学院评为“优秀国际汉语教材”。从两本教材的内容、编写体例等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各自的优缺点,有助于我们对字本位教材编写提出更加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一.《汉语语言文字启蒙》的相关研究
直到1992年,《汉语言文字启蒙》的编者之一张朋朋先生在《语言教学与研究》上发表了《<汉语言文字启蒙>一书在法国获得成功的启示》一文,这本教材才引起了一定关注。文中着重分析了教材的“字本位”编写原则,“以字构词”的练习设计,遵循汉字频度原则等特点,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打破“词本位”教材一统天下的局面。两年之后,刘社会在《世界汉语教学》上发表《评介<汉语语言文字启蒙>》一文,除了介绍《启蒙》的由来、指导思想、编写原则和体例,还具体对“字本位教学法”作了评析,认为“用字本位教学法来攻克汉字难关,实践证明是成功的。从‘字’——‘词’也是可行的。”【1】一直到1997年,《启蒙》在华语教学出版社的正式出版,才引起了国内学者更多的关注。2000年,北京大学学者王若江在《世界汉语教学》上发表了《由法国“字本位”教材引发的思考》一文,文中不仅对这本字本位教材作了简介,而且对字本位与词本位之争作了辨析,对字本位教学提出了期望。此外,越来越多的学者对这本教材产生了极大的研究兴趣,例如刘颂浩的《<汉语言文字启蒙>与字本位教学法》(2006)、程文的《从法国汉语教材看法国汉字词汇教学特点》(2007)、李丽的《法国大学汉语教材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以<汉语语言文字启蒙>为例》(2011)、田峰的《从两种字本位教材的比较看字本位教学法的发展》(2012)以及兰方行的《<汉语言文字启蒙>解析》(2013)等。二.《张老师教汉字》的相关研究
《张老师教汉字》系列教材分为《汉字识写课本》(上、下)和《汉字拼读课本》(上、下)以及配套一本《汉字识写课本》练习册,提倡写字教学和识字教学适当分流。其中,《汉字识写课本》是从形义联系为出发点,重汉字的书写、字源分析和形体结构分析,旨在帮助学习者构建与汉字相适应的认知结构。《汉字拼读课本》是通过“拼形法”建立汉字之间的关系联想和类推,意在将构字规律转化为识字规律,有利于学生记忆。一方面对汉字部件和结构类型的研究,将复杂的汉字拆分成各个部件,通过组合和归类,有助于学生记忆汉字。如张旺熹1990年在《世界汉语教学》发表《从汉字部件到汉字结构——谈对外汉语教学》一文,通过对1000个常用字的分析统计,得到344个部件。万业馨也在《世界汉语教学》上发表了《文字学视野中的部件教学》(1990)一文,提出在部件教学中要重视音符和义符的教学。张熙昌在《论形声字声旁在汉字教学中的作用》(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7)一文中通过考察2500个常用汉字,分析了其中形声字的声符,揭示了形声字的示音规律。另一方面,对对外汉语汉字教材编写相关研究。如肖息强《汉字教学及教材编写问题》(世界汉语教学 1994)从教学的角度提出应该将教授汉字知识和培养学生书写技能结合起来。易荣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材研究》(2007)通过对所选取的七本较为流行的对外汉语汉字教材的统计分析,更加清楚每本教材的特点。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法
通过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和百度文库等相关网站,收集和研读国内外有关“字本位教学法”的相关理论、著作,以及整理和分析对外汉语汉字教学教材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成果,为本文提供理论基础。2.统计法
对两部教材所收录的汉字项目、词语、句子和话题等进行统计,以数据的形式呈现相关项目类别,直观呈现教材的特点。
3.对比法
先分别总结两本教材的特点,然后综合比较两本教材的汉字项目和结构类型,分析得出两者在结构体例、编写原则、内容特色等方面的异同点,从而提出教材编写建议。
二.结构体例差异
《张老师教汉字》系列教材是由《汉字识字课本》(上、下)、《汉字拼读课本》(上、下)以及配套一本《汉字识写课本练习册》组成。《汉字识写课本》(上、下)是由使用建议(中英文)、目录、正文、后记和附录组成。最开始的使用建议明确地定位了教材适用人群以及各部分教材使用的特点。本教材是针对零起点的来华留学生、特别是非汉字文化圈的初学者编写的汉字选修课教材.(一)《汉字识字课本》结构体例。1.1使用建议。
《汉字识写课本》是用“图画法”作为形义联想的出发点,以形声字形旁归类为主线,侧重汉字的书写、字源分析和形体结构分析,帮助学习者清晰构建与汉字相适应的认知结构。
1.2正文。
汉字识写课本》共二十五课,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教材前三课以介绍汉字的笔画、笔顺为主。笔画是汉字形体的最小单位,汉字的笔画是由六种基本笔画和派生笔画组成。笔画是有方向性的,笔画的先后顺序是有规律的,这就是笔顺规则。从汉字最基本的笔画和笔顺教起,有助于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学习汉字的框架,学习汉字也不再是杂乱无章的乱写乱画。例如学习了基本笔画之后,可以通过笔画组合关系组成很多常用汉字,如一、二、三、年、午、工、天、里等,学生会有学习之后的成就感,从而有继续学习的欲望。
第二,从第四课开始到第八课开始以图画的方式引入独体字(象形字和指事字)。象形字本就是由图画发展而来的,它表现的都是一些实实在在的物体,如自然现象、人和人的特征、动物和植物、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等。如前面学过的“工”,古代汉字像古人使用的一种工具。本义是“工具”,引申为“做工的人”。除此之外,还有“人”“女”“门”“日”“月”“山”等字,学生都可以见形知义。指事字的数量较少,它也可以通过指示符号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意义。如“天”,古代汉字在象形字“大”上加一横,表示一个人头顶上是天空。此外,还有“上”“下”“川”“衣”等字。这些字的学习都依赖于“图画法”,使学生能够建立一个完整清晰地心理认知模式,从形义联系学习汉字,更加容易。
第三,从第九课开始学习合体字,引入偏旁、部首的学习,分门别类地引出含此部首的常用汉字。从有实际意义的部首,如口字旁、日字旁、工字旁等,到不成字具有意义的部首,如“氵、宀、艹、疒”等。第四,从第二十三课到第二十五课开始学习会意字和形声字。通常学生可以通过观察会意字的形旁,猜出该字的大概意思。例如“休”就是人在树下,表示休息的意思;“尘”是用“小”和“土”组合表示灰尘;“众”是三个人表示人很多,如观众、听众等。在现代汉字中,90%左右的合体字都是形声字,前面已经学过的形旁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和掌握字形和字音。如“元”和“园”;“哥”和“歌”;“方”和“放”“房”“防”等。1.3课文
每一课又细分为四个部分:
其一是基本知识。这部分介绍了汉字的笔画、笔顺、造字方法以及字体演变等理论,为学生认识和了解汉字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中汉字书写组合的规则和方法也是需要学生牢记的。
其二是生字词表。这一部分编者由易到难地列举出了本课需要学习的所有生字,为了便于学习一一编号,并与后一部分书写学习的顺序一致。生词都配有拼音、英文解释以及一些常用的词语,使学生能够学习汉字做到知形知义。
其三是汉字的书写,其中包括汉字笔画和生字的书写、生字的字源和书写、生字的笔画和书写、生字的结构和书写 等。编者将要学的字或偏旁单独罗列一列,汉字组词并且标有拼音和英文解释,同时配有标准的田字格,强调笔顺笔画。对于象形字和指事字的学习,则是配有生动的图画,加以适当的解释,通过“图画法”建立形义联想点,有利于学生记忆汉字,如“日”“水”“月”等字的学习。其四是认读词、词组和句子。由词到句、由易到难地认读词语和句子,脱离拼音和英文解释,巩固字形字音,完全摆脱了不认识字形而引发的认读困难,大大提高学习效率。1.4附录
整个附录部分简洁而使用地将《汉字识写课本》的重要内容分类呈现,如主要部首构字表、主要部件构字表、声旁表音字表以及生词生字索引,由字母A——Z有序排列,便于学生查询、总结学习内容,属于工具类、说明性资料。
(二)《汉字识写课本练习册》
练习册与教材配套,共二十五课和一个总复习。每一课设有八到十个练习题,题型置灵活多样,不仅仅是每课必有的巩固练习汉字正确书写的题型,如描写和临写本课笔画、生字、笔画以及数笔顺和笔画数,还增设了组词、注音、根据拼音写句子、阅读后回答问题等多样化的题型。尤其是其中的形近字和多音字练习,将学生易混淆的形近、音近词设置成练习,寻找相似,扩展类化,在不断地复现中掌握尽可能多的汉字。如“大和太”“衣和农”“开和井”等组词、注音,锻炼学生细微地观察能力;将“吃、喝、号、晚、晴、睛、眼等”汉字按“口、日、目”偏旁归类分组,强化学生将汉字归类分组记忆的能力。
(三)《汉字拼读课本》问题三:(这本教材没有研究通该怎么用,好像和识字课本也不能每一课都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汉字拼读课本》用“拼形法”建立汉字之间的关系联想和类推,以形声旁归类为主线,意在给学生建立一个将构字规律转化为识字规律的系统。它也是由使用建议、目录、正文、后记和附录五部分构成。正文部分共三十课,每部分十五课。每课分为汉字园地、记忆窍门、活用园地和自学园地四部分。其一,汉字园地。(第一课就是相对复杂的汉字,古 故 姑 寄 奇 等)这本书是应该在学完识字课本之后再使用吗?
其二,记忆窍门。以旧带新,将汉字的记忆按声旁和形旁的不同归类。如形声字声旁记忆:古(gǔ)古老 ;故(故事);姑(姑姑);估(估计);苦(kǔ)痛苦等。形声字形旁记忆:“讠”(讨、论、计、许);“宀”(宴、宫、客);“女”(姨、娘)。然后将形近字作比较,从形音义上进一步解释他们的异同点。
其三,活用园地。包含两个部分,一是组词。将“汉字园地”中列出的汉字,组成各种各样常用的词语,并且加以解释,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们的词汇量,在词语中体会汉字的意思,加深记忆,也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如“古”,组词“古人”“古怪”“古典”“古文”“自古以来”等。二是认读句子。将前面所学到的字和词运用到句子中,由字到词,由词到句,循序渐进,从易到难。学生们可以活学活用,模仿所学的句子,增大了语用交际的价值。如“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有13亿人口。”(古老)“奇怪,今天这儿怎么这么安静?”(奇怪;安静)。其四,自学园地。这部分属于强化巩固部分,音形义和字词句全面结合的巩固练习,如注音、组词、选择填空、阅读句子回答问题等。
《汉语言文字启蒙》
《汉语言文字启蒙》(上、下)是由绪论、正文和附录三大部分组成。它是一本结合语言要素和言语技能,以“字本位”为贯穿主线的综合性汉语国际教育教材。1.1绪论。
首先是由纯英文编写的“前言”“目录”和“使用说明”。“前言”简单介绍了本书出版时间,适用对象以及编者编撰本书的指导思想、长期实践之后总结的教学方法等。“使用说明”中对“汉字”的基本知识作了介绍,如汉字的笔画书写;92个常用的偏旁部首等。介绍了“语音”的声母、韵母和声调以及拼音方法等。并且列出了日常汉语使用中频率最高的400个汉字,给出学习指南(key)。这部分相当于整本教材的大纲,只有认真研读之后,才能对教材有较好的整体把握。1.2正文
上册大致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Preparation初级准备阶段,属于第0课,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教材结构安排有个大致的了解。其他三个部分,每一部分由六篇课文组成,每三篇课文之后,都会设置一个“滚雪球”的练习。上册共涉及400个最常用汉字,约1500个词汇,和54个语法点。下册增加500个最常用汉字,上下两册900个汉字可以涵盖现代阅读90%的汉字,并且在“滚雪球”部分增加单句和会话,加强了词汇的难度和运用,提升了难度。以上册为例,每课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其一课文。课文内容多以对话形式呈现,并配有有关话题内容自我叙述部分。如第2课“你学什么?”: 【对话】田:小王,这是谁的书?
王:这是我的书。
田:那是老师的书吗?
王:不是老师的,是马冬的。
田:哦!马冬学中文吗?
王:是的,他学中文。
田:他是谁的学生?
王:王老师的学生。
田:你学什么?
王:我学法文。
【叙述】马冬是王老师的学生。他学中文。这是他的书。我不学中文,我学法文。(印刷体)(同样内容)(书写体)
其二,是生词。生词并不是按在课文中出现的依次顺序呈现,而是根据词性将生词归类,如“代词”(这、那);“名词”(书、老师、学生、中文、法文);“动词”(学)等。将动态助词、结构助词、语气助词归为一类统称为“语法词”。同时标有拼音和相对应的英译词。这种分类相对较为合理,便于学生学习掌握,统一记忆。
其三,汉字介绍。这部分是将课文出现的生字按照出现顺序依次排列,便于学生学习课文和学习生词有规律性,这也是常态教材通常采取的生词排列方式。每个字都配有拼音、常用字义(英译)和该字的扩展词汇。如“学” xué/to study;studies;school /学年、学期、小学、中学、大学、法学、美学、文学、文字学。我认为这一部分的英译安排不是很合理。对于初级学生来说,仍然不能摆脱母语的辅助功能,理解字义、词义都需要借助母语来深入理解。但理解一个字脱离语境的解释是不恰当的,很容易造成学生混淆词义。如“学”的解释,只解释动词是可以的,但studies,school并不是“学”的本义,是需要组词之后才能体现这两个意义,如“学业”(studies);“学校”(school),然而后面的拓展词汇中却有没有这两个词。这样的编排不太利于学生学习。其四,汉字记忆。这部分可以说是教材的最大亮点之一,它将汉字的部件进行拆分和组合,并采取书写体的形式列出笔画顺序,用箭头表明笔顺方向,呈现古文字字形,通过字源进行释义。如“立”(按笔顺书写汉字)——呈现古文字字形
——通过字源释义(a person standing on the ground)。生动形象的释义有助于学生更快地记忆汉字,并且对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其五,语法。语法部分包含语法知识讲解和运用。语法知识讲解通过英文释义辅以汉语举例呈现。如“的”讲解:the determining particle 的(1)the determining particle 的de is the most common sinogram in modern Chinese.(2)It is used with noun phrases.(3)It attaches information to the nouns placed after it.E.g : 学生的书
the student’s book
老师的马
the teachers’ horse
他的姓
his surname(4)the noun can be understood.Eg: 学生的(the student’s)我的(mine)(5)The 的de particle must not be used when the noun and the information that describes it form a word ,an entirety or a category.Eg: 法国人(the French)中文书(Chinese books)运用部分多采用替换练习。如:这是谁的书?这是我的书。编者注重课堂交际运用,设置对话场景,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加深学习记忆。
其六,文化。文化部分是根据课文内容,通过英文介绍中华文化以及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属于拓展内容。如China is a civilization that has fascinated the West ever since the vogue for Chinese silk during the Roman Empire.(中国文化因丝绸,在罗马时代就让西方人着迷。)生动有趣的文化介绍,既能加深学习者对课文的理解,又能激发学习者浓厚的兴趣。
“滚雪球”部分安排在每三篇课文之后,它的实质是一个复习章节。编者将学生前面学过的汉字、词汇、语法和文化等内容编成一段叙述体的小短文,这个小短文既可以让学生翻译或标拼音,也可以作为教师的快速听写材料使用。通过提高知识点的使用频率、复现率和组合能力,从而让学生达到掌握汉语的目的。“滚雪球”的独特教学思路是整本教材的主线。三.编写原则差异 1.注重“字本位”。四.内容特色差异 五.总结
第二篇:对外汉语教材分析
《<汉语初级强化课程>听说课本Ⅱ》教材分析
对外汉语教材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绩,比如:教材的数量以较快的速度增长,教材的种类不断丰富:教材的编写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也不断深入和加强;等等。但是,已有的初级汉语系列教材在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结构、功能和文化的相互配合,课程之间的相互配套等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方面。因此,本套教材编者从教学实践出发,编写了这套《汉语初级强化教程》,为初级汉语教材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教材名称:《汉语初级强化教程》听说课本Ⅱ
编者:肖奚强朱敏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汉语初级强化课程>听说课本Ⅱ》是北大版外国留学生汉语本科规划教材语言
技能类的基础强化教材,适合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本科生、进修生和汉语预科生集中强化教学一学年试用。
教材类型:初级听说课本。
1.集听力课和口语课于一体的教材,注重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口语的听和说。教材中设置了大量听说练习,强化训练学生的汉语听说能力。
2.作为初级汉语教材,课文内容更偏重于现实生活中的场景模拟。能够更多的指导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口语问题,并进行适宜恰当的表达。
3.由于针对学生群体大部分母语为英语,所以本教材中注释基本为英语,包括课本条目注释、生词解释、课文注释等。使学生能够清楚的理解课文内容,在课下也能更好的进行自我学习和提升。
4.该教材为汉语强化教程而编写,所以每节课都附有大量的习题,包括汉字读音,生词的读写,词汇应用,造句子,进行口语对话练习等等。在做习题的同时进行强化训练能够取得快速并且良好的效果,以便达到汉语听说能力强化的教学目标。
主要特点:
《<汉语初级强化课程>听说课本Ⅱ》教材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为三个结合:综合与听说相结合、结构与功能相结合,语言与文化相结合。
1.汉语综合技能教学与听说技能教学相结合。在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汉语能力的同时突出听说技能的培养,该教材可密切配合综合课本,注重词汇点与语法点的互现与循环。
2.将听说整合为一本教材,一门课程,同步强化,避免听说分课,教材不配套,教学互相牵扯的弊端。综合汉语教材与听说教材的课文,在内容和形式上密切配合,相互容让,注重词汇和语法点的互现和循环。针对目前初级汉语教学中听力和说话分别开课,两门课的的教材、教学内容不配套现象严重(或互不相干或重复重叠)的现状,我们将听说和说整合为一本教材,一门课,改变目前听说分课,教材不配套,教学相互牵扯的现状。
3.注重结构、功能与文化的结合,以结构为主线,辅以交际功能,穿插文化背景介绍,加强教材的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尤其是每节课会话部分练习,在最后都会有一篇古诗,供学生朗读、学习。所选诗基本都是中国古代的名篇,以较简单的五言诗、七言诗为主。在每篇诗歌后都附有英语解释。虽然初级的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有待提高,但通过这种方式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推广、传播,也是一种恰当、高效的途径。
5.教材中的所有词汇、语法点均与汉语水平考试大纲、对外汉语教学大纲相对照,确保词汇。语法学习的循序渐进,尽可能避免生词、语法的超纲。当然,对于学生学习和交际急需而现行大纲缺少或等级较高的词语,该教材也本着实用的原则,适当加入。教材内容:
1.作为听说课本,课文内容都是与实际生活关系十分密切的日常对话,对学生口语应用场景把握清晰,对学生融入中国环境,适应生活等有直接的好处。如第二十一课《我想开
一个账户》,第三十七课《我想预订一个房间》,去银行和住宾馆是每个留学生在中国生活都必须经历的过程,但这些过程中会有些词除了在该环境外不经常用,如账户、存钱、单人间、双人间等。课文内容涉及到这些场景并成功进行模拟,对学生的汉语应用水平能很快提高。
2.从整体看,课文的难易程度循序渐进,涉及的生活方面和会话内容也较广泛。有日常生
活场景类的,如第二十三棵《医生给我开了点药》:有学校生活类的,如第三十一课《我们班表演什么呢?》,第三十二课《我的笔记叫波伟借走了》礼貌用语类的,如第二十七课《欢迎光临》,第三十六课《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其他如第二十六课《今天比昨天暖和一点》,第三十九课《中国电影你看得懂吗》等等,也都是生活中与人交际经常涉及的话题。
3.语言点较为全面。听说课本中强调语音和词汇的应用,所以该课本对于学生需要掌握的词汇及其语音进行重点标注,反复练习。而对于其他听说教材极易忽视的语法部分,该教材也进行了必要的讲解。在对话中出现的学生可能会产生疑问的或者在汉语中常用的比较重要的语法点,都会在课文对话后面进行了言简意赅,深入浅出的解释说明。教材结构:
1.听说教材强调实际运用能力,所以本教材包含大量的练习。练习部分由易到难,让学生一步一步进行有效的练习,以便掌握所学内容,能够熟练的运用到生活中的听说对话中。另外,对于听说中学生很难掌握的汉语字词的声调,编者也标注的十分清楚。不仅在生词中指明,在课文中和部分课后练习中也强调性的对声调进行标注
2.从具体课程结构来看,该教材涉及内容全面,练习充分。该教材每一课都包括三大部分,生词、听力和会话。
⑴ 生词。生词分为听力部分生词和会话部分生词,明确指明生词来源,清楚明了。生词解释包括三个部分,指出词性,标明汉语拼音,英语解释。由于针对的是初级班学生,必要的英语注释是十分重要的。生词部分后还附有本课新字,指出新字难字,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汉语和汉字。
⑵ 听力。听力分为听力理解和语音语调两个部分。内容设置符合听说课特点,以练习为主要形式。听力理解每部分包含三至五道听力练习题,形式包括选择,判断,填空等,内容 有听句子,听对话等,语音语调部分除了一般的听词语听句子之外,更加注重汉语的声调和重音,每节课都有相应的习题,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学生语音语调的巩固练习。
⑶ 会话。会话由课文和练习两部分构成。每节课包括两到三个对话,内容有一定的关联性。作为初级教程,该教材在每个字上方标明了汉语声调,这对于外国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声调几乎对每个汉语初学者都是一大难点。练习部分内容丰富,完整。一般每节课后面有七道习题,难度层层递升,由浅入深,慢慢过渡。具体包括认读汉字、朗读句子、扩展练习、对话填空、词语造句、口语练习和读古诗等等。练习最大的特点就是题量较大,形式多样,这对于注重口语应用的听说课,在教学效果上是有很大帮助的。
3.从整部教材的结构来看,每节课的内容,听力和会话之间,课文和练习之间,都有一定的区别和响应,前后不同章节内容也有密切的联系。每四课后面设一节复习课,以更加牢固的复习巩固前几课所学内容。
缺点和不足:
作为听说合一,综合课与听说课密切配合编写教材的一种尝试,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所以该教材也有一定的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可以考虑,以便使整部教材更加完美,适宜初级留学生进行汉语学习。
1.练习过多,而且有的偏难。比如,在听对话并选择正确答案的练习中,有的练习必须
有在汉语语言环境中丰富的生活经验才能进行正确回答,这对于初级班的学生来说难度过大。
2.有些生词解释不完整。有些词汇具有多重意思,但在教材中解释的过于简略。比如第二十一课《我想开一个账户》里,“照”字只是简单解释为“take a picture”。我认为对于类似词语应该适当补充说明一下它们的其他意思
3.有些课后练习中的古诗翻译的太过直接,很难解释中国古诗中优美深邃的意境,但作为听说教材这个缺点可以理解,所以应在其他课程中对这方面的不足加以补充。
第三篇: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对比分析
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对比分析
摘要:本文就《普通高中生物教科书·生物学》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进行了宏观对比,同时为具体表现二者的区别,本文以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为例,进行了具体的比较分析,以期达到见微知著的目的。通过这一章的不同诠释可见新版教材的革新之处:科技前沿知识的引入、生物基础知识的深化、圖片的具象化呈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渗入等。本文探讨内容略显浅薄,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新旧教材;高中生物;教材对比
一、前言
从2004年至今,15年光阴过去,《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下文称为2004版实验教材)教科书即将成为历史,而经过实验教材多年实践经验的积累、铺垫,《普通高中生物教科书·生物学》(下文称为2019版教材)已经成书。新版教科书以《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指导方向,针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以及社会责任几个方面都有明显的教材设置,如在必修一的“科学家访谈”一栏中,与施一公教授的对话中,通过教授的个人经历、科研过程就极大程度地呈现了社会责任的内涵。下面通过结构设置、内容设置及栏目设置等方面,对2019版教材较2004版实验教材的革新之处进行分析。
二、宏观对比
(一)名称设置
2019版教材将生物教材命名为“生物学”,在2004版实验教材——“生物”的命名基础上多加了一个“学”字,在课程标准的命名也为“生物学课程标准”。生物学作为六大自然科学之一,虽然可以简称为生物,但“生物”这一名词所指的是生物本身的内涵:“泛指自然界一切有生命的物体”;而生物学更加强调了学科的特点,更为正式、严谨地表明了这个学科的含义:“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结构设置
根据2017版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模块的设置与2004版实验教材有所不同:将原有的必修三《稳态与环境》进行了拆分,与之前的选修教材进行部分合并,设置为选修性必修教材,同时选修部分设置三个拓展模块,供“3+3”高考制度中,学生的高考考试科目内容的学习,教材结构上也因此产生了变化(图1、图2)。
在教材结构的设置方面,2019版教材的必修部分延续了之前的设计,在课程的大体顺序上没有过大的变动。必修一的章节内容、数量没有发生变化,必修二的章节由原来的七章内容变为六章,将第六章的杂交育种与基因工程挪至了选择性必修部分。选修部分更贴近社会生活:涉及常识类教育、对生物相关职业的介绍以及生物科学的发展前景。这样的教材设置对于将生物设置为未来发展选择的学生来说,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相关职业的前景,感受到生物学科的乐趣,为将来求学、就业方向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三)内容设置
1.知识点更为深化
2004版实验教材对于一些知识的介绍并不详尽,但在2019版教材中却得到了进一步的介绍,如在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细胞中的无机物中对“水为什么是良好的溶剂”进行了解释的同时,还联系了与之相关的物理、化学知识。这可以帮助学生在自学、复习的过程中有更多的参考。知识的丰富也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如运用传统教学法,老师的授课内容可以更加具有科学性、更加丰富;选择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也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内容有了更多的支撑,这就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支持与方向。
2.部分内容调整
2019版教材在对2004版实验教材的内容进行大部分保留的同时,也对其中一些知识块的顺序设置进行了调整,如必修一第一章中,将原本在第二节结尾的细胞学说内容移至第一节开篇。教材对一些内容进行了删除,如对必修一第六章第一节处原有的“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进行了删除,删除的内容有的被应用到其他栏目中,如将上述“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进行简化,进而形成“思维训练”栏目中的内容。教材也对科学前沿知识进行了更新,如在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的生物科技进展栏目中选择了“基因组编辑”的前沿科技,展示了2016年华裔生物学家张峰的研究成果,并在栏目结尾列举了我国的前沿科技成果:克隆猴诞生、基因组编辑治疗癌症等,这种方式显示了学科核心素养中社会责任的渗入,同时引发学习者对滥用基因编辑技术,这种违背伦理道德的技术进行思考与讨论。
(四)栏目设置
2019版教材对2004版实验教材的栏目进行保留的同时,也进行了调整。部分栏目的名称发生了改变,如2004版实验教材中的“实验”栏目更名为“探究·实践”,将原有的“与生活的联系”合并入“与社会的联系”栏目;2019版教材较2004版实验教材对栏目的应用更为频繁,如“学科交叉”栏目的应用,这一栏目也使生物学与物理、化学等学科的联系更为密切。
2019版教材在“本章小结”栏目的编排上以“理解概念”和“发展素养”两个方面总结了学习者在学习完一章课程后应掌握的三维目标,体现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方向。同时取消了“网站登录”,这项变动有利有弊,它使之前输入相应网址,但却出现无关网页或不存在页面的状况得到了避免,但同时也不能为学习者提供与生物学知识相关的、可推荐的网站,展开课外学习。在书的附录部分,2019版教材增添了实验室的安全准则。
(五)外观设置
相较于2004版实验教材,2019版教材在纸张的厚度与材质上、字号的大小、图片的设置与文字结合上有了更好的选择。同时在色彩上有了不一样的风格,如在“思考·讨论”“探究·实践”栏目的背景色选择了蓝色、紫色,整体的生物教材风格冷静、具有科学性。对于图片的设置上也很大胆、精良,如在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处,以我国国宝大熊猫为“个体”系统进行举例,占用了两页的篇幅进行描绘、说明;必修二第六章第四节“协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处,用了极为精美、形象的画面,用各个物种在时间的道路上前进的景象描绘了生物进化的过程。在2019版教材中不再出现图片模糊不清的情况。
三、以高中必修一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为例进行分析
(一)结构、内容变化
2019版教材延续了2004版实验教材在“细胞的基本结构”部分的整体结构,依旧是以“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这样由外向内的思路进行,但教材将之前位于第四章第二节“流动镶嵌模型”的整节内容挪至第三章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处,与原有内容进行了整合、重新命名为“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同时删除了“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这一实验。教材内容的设置与细胞核部分类似:先从更具象的功能入手,通过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中结构与功能相互统一的关系,从而引出结构的内容。整个细胞膜部分的知识块顺序为:“细胞膜的功能→对细胞膜成分的探究(思考·讨论)→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究→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框架”。
(二)图片的合理应用
通过细胞器部分的设置再次显示了本次教材的这一大突破,即图片的教学开发。在细胞器这一节中,2004版实验教材选择先介绍几个重点细胞器后,通过动物、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对比,再介绍其他细胞器,最后对细胞器进行整体知识整合。2019版教材直接用两页的篇幅展示了动、植物两种细胞,同时突出二者相同、相似、不同的部分,将叶绿体、线粒体等重点内容进行了具体的描绘与描述。这样的图文设置方式将文字整合到图片上,既不会拥挤,又留有足够的空间以供学习者进行标注。
(三)信息的更新、利用
在细胞器这节的“问题探讨”栏目中,2019版教材选择以C919飞机——我国研制的第一代大型客机作为问题进行导入,同时在第三节细胞核的“生物科技发展”栏目中,教材选择了我国克隆技术的突破性发展成果——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猴进行介绍,这种设置体现了对学科核心素养中社会责任的培养,引导学习者关注社会热点话题,参与讨论、理性解释。
四、总结
随着时代的前行,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信息的摄入量在不断增加,未来的教材编排趋势是否会随着新的科技成果的问世而不断地更新,是否会随着当今学生的素质提升而更加深入,这些问题在这次2019版教材的問世也给了我们肯定的答案。对于教材来说,2019版新教材有许多的革新之处,与此同时也对2004版实验教材中的精华进行了保留,新教材的应用需要一定的磨合期,存在的问题需要实践发现,这也是时代发展带给我们的挑战,我们在前进。对于教师来说,在掌握个人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于学科前沿知识的摄入、教学手段的提升以及终身学习都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朱正威,赵占良.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2]朱正威,赵占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3]包春莹.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第四篇:对外汉语口语教材
发展汉语新旧版本比较
1.更新了课文封面、插图,更形象、更时尚、与课文配合更密切。2.调整了课文内容,使课文的长度和难度更适合各级学生的水平。
3.调整了生词序列,使生词的出现顺序更为合理。
4.练习去除了一些旧话题,加入了一些新话题,如“话说第一印象”“我在准备自己的简历”“地铁不公共汽车快”等话题,更贴近我们的生活。
5.新版本新增了学习指南、语法术语及缩略形式参展表、谚语索引更便于学习和理解。6.新版本话题的安排更具层次,分阶梯分难易程度安排课文话题
市面上的教材介绍: 类别:速成型
1.《汉语交际口语1》以实用的交际任务为主线,以生活需求为主要学习内容,适合零起点学习者使用。《汉语交际口语》就是一套专为多样化的短期汉语学习者编写的系列教材。
2.《汉语口语速成入门篇上》(第2版)系列课本包括入门篇、基础篇、提高篇、中级篇、高级篇五本。《汉语口语速成入门篇上》(第2版)是为短期来华留学生编写的、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技能为主的一套系列课本。全套课本共分五册,分别适应具有“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初、中、高三级五个水平的留学生的短期学习需求。http://jingyan.baidu.com/article/925f8cb8152e47c0dde05602.html
现在的对外汉语教材市场已经呈现出鱼龙混杂的状态:许多东西没有创新,内容换汤不换药。有的不成系统,还有的实践性较差。教材的选用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好坏。本着实用性原则,这里给大家罗列一些比较好的教材,希望能对大家的实际教学活动有所帮助。市面上的教材的种类: ☆成人短期教学:
1.《汉语口语速成》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8
适合6周及6周以下为教学周期的短期班教学使用。这是一套按照新的思路编写的供外国人使用的基础汉语教材。整套课本共分五册,包括入门篇、基础篇、提高篇、中级篇、高级篇,分别适应具有“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初、中、高三级五个水平的学习者的短期学习需求。丛书包括英语、日语、韩语三个注释版本,方便学习者选用。
《汉语口语速成》是为短期来华留学生编写、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技能为主的一套系列课本。经过学习,他们将很快掌握与中国人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本教材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丰富大量的图片和插图。很多教师反映教学中的图片很难搜集,过去的教材,也都是“造句、改写句子、替换练习”这一类,可是本书不仅包括传统的练习形式,同时借助丰富的图片,使得教材的练习更加真实自然,比如,采用“看图说词”“看图完成句子”“看图说话”等形式,使得教学和学习都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更便于操作和使用。
2.《汉语会话301句》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此书是为初学汉语的外国人编写的速成教材。注重培养初学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采用交际功能与语法结构相结合的方法编写。将现代汉语中最常用、最基本的部分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语境展现出来,使学习者能较快地掌握基本会话301句,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替换与扩展练习,达到能与中国人进行简单交际的目的,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考虑到成年人学习的特点,对基础阶段的语法部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上浅显明了的例句作简明扼要的解释,使学习者能用语法规律来指导自己的语言实践,从而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练习项目多样,练习量也较大;复习课注意进一步训练学生会话与成段表达,对所学的语法进行归纳总结。各课的练习和复习课可根据实际情况全部或部分使用。有英、西、法、德、俄、日、韩、泰多国的版本,能满足不同母语的学生的需要。内容也很实用,但稍显陈旧,而且对各个领域都有涉及,没有针对性。
3.《基础汉语40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全套教材分为上、下两册,各20课。上册的前5课是语音部分。主要学习汉语拼音,同时兼顾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会话和课堂用语。后15课,每课有短文和会话。通过短文的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汉语语法;会话部分基本上不出现新的语法点,只是掌握一些基本的会话模式和语言功能。词汇学习除了词汇表以外,还有词组的读和写。此外每课课文后有附录,按类别介绍一些常用事物,并配有图片,以增强趣味性。下册20课重点在阅读。每课都有两篇短文,一篇精读,一篇泛读。精读部分有新的语法点。泛读部分主要介绍中国的文化知识。为了掌握单词、语法以及加 强听说读写的能力,课文后面都有大量形式多样的练习材料。包括课文内容理解,词语、句型的练习,还有综合型的训练,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后对一些比较难掌握的语法点和词语作了一些注释以帮助理解。使用后的反响不错,上海很多机构使用此教材进行汉语短期培训。
4.《中国全景》 吕必松,吴叔平主编 语文出版社 2001 由国家汉办组织专家学者编写而成,内容构思新颖,重视语言能力和文化。
这部教材适宜于零起点的学习者。学完这部教材,学习者基本能应付日常生活交际。全书中每课分三段。第一、二段以讲练为主,第三段以“复练”为主。用于常规课堂教学,一段相当于一课时的内容;也可用于短期强化教学,一课为一次课的内容。选材不局限于学校生活,而是将会话场景放在社会生活中,所以教材不局限于在校学生,也适用于在公司供职的人士和家庭主妇。
5.《速成汉语》系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和《体验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
《速成汉语》全套书共三册,每册15课。把日常生活用语分成15个话题,每课学习一个话题的部分用语。每册为一个循环。学完第一册可以完成简单的汉语交际。后两册在此基础上逐渐加以扩展,使每个话题得以丰富和深化。其中第三册还有意识地加入了一些商业贸易用语,以增加本书的实用性。课文以对话体为主,以训练听说能力;多数课文还设有叙述体短文,以训练阅读和理解能力。全部课文配有英文翻译。课文和句型配有简明实用的注释,用以讲解语法知识。教材在词语和语法点的安排上注意体现重现和渐进的原则,以便于学习。内容也还比较有意思。但是几册教材之间的关联性不太强,有些各自为政。
《体验汉语》专为初学汉语的外国人编写的汉语教材,适用于短期学习汉语的成人学员。既可以供短期班使用,也适用于一对一单人教学。本书以基本生活需要为依据,以实用的交际任务为编写主线,注重听说技能的培养。全书由一个语音训练单元和12个学习单元组成。此教材比较新,使用的人还不多,但是反响不错。
☆成人长期教学:
1.《汉语口语》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本丛书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初级针对零起点的学生,变传统的以词为本位到以句子为本位,从语义为主到语用为主。在学习初级口语常用句式,简单对话的同时,就开始进行成段的训练。中级课文围绕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情景,安排生动、自然的口语对话,以满足读者需要。力求突破与创新,突出口语教材的特性。以若干主线人物贯串始终,赋予人物一定的性格特征,让不同性格的人物说出不同风格的语言。同时对过于北京化口语词汇做了适当调整,以适应各地使用者的需要。注意社会发展趋势,淘汰已过时或即将过时的语言。对口语知识进行系统化讲解。高级课文以一个典型的中国家庭为主线,内容涉及中国家庭和中国社会的多个侧面。书中所选的情景和出现的人物在注重典型性的同时也注意了广泛性,尽量赋予每个人物不同的性格、背景、经历和不同的语言风格,对话力求生动、自然、得体、符合人物的身份,学习者可以随着教材中的人物走进中国家庭,融入中国社会,以便达到加深对中国社会的了解,学到真正地道的口头语言的目的。在练习的设计上突出了实用性。增强输入和输出训练,以成段表达的训练为中心,循序渐进安排了相当数量的叙述、转述、讲座和辩论题,以切实提高学生大段地连贯自如地表达的能力。是一套不错的系统性教材。
2.《博雅汉语》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本丛书运用结构、情景和功能理论,以结构为纲、寓结构、功能于情景之中,重在学好语言基础知识。本书共分起步、加速、冲刺和飞翔四个等级。比较适合各个水平的学习者学习。适合学院式教学用,也比较适合作为读写课。教学内容编排比较合理。但是如果对于短期语言培训班可能不太适用,因为汉字和拼音是分开的,初学者阅读起来有难度。这是一个比较系统的课程教材。具体应用还需要配合其它教材再加上教师的灵活运用。练习很多,课文选材也很有趣,注释很详细。教起来比较省心。不过现在应该还在推广期,使用的学校还不多。
3.《我的汉语教室》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此书适用于初、中级水平的青少年和成人。目的是帮助外国人提高用汉语进行沟通的能力以及应付HSK考试,因此每课课后附有大量适合HSK的练习。在体例上,除了初级书中已有的课文、生词、练习、听力和汉字五部分以外,中级书的每一课还增加了注释和成语两个部分,注释部分是为了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语法结构;而成语部分则向学习者介绍了一些在汉语口语中常用的成语,学习这些成语对于丰富语言的表达有很大帮助。此外,汉字部分的学习采用了通过照片来展示汉字的方式。很多照片部是拍摄于街道、超市等公共场所,选取的汉字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常用汉字。相信这种方式对有兴趣学习汉字的学习者会有很大的帮助。很多东南亚国家的汉语学习者使用这本书。
4.《汉语教程》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9
本书自出版以来,被国内外很多教学单位选用。其指导思想是以语音、语法、词语、汉字等语言要素的教学为基础,通过课堂讲练,逐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言语技能,培养他们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但其缺点是课文内容没多大意思。比较正统。5.发展汉语
☆儿童和青少年教材
1.《跟我学汉语》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年 这是本专为海外中学生编写的汉语教材,使用对象主要是以英语为母语的中学生或者年龄在15岁-18岁的青少年第二语言学习者。本教材以零为起点,终点接近中级汉语水平。在内容安排上,本书以表达功能的需要为基础,并用话题为线索来编排语言材料,从而带动交际能力的培养。
2.《汉语乐园》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7
是中国国家汉办推荐的国外儿童汉语教材,共3个级别,每个级别包括:学生用书、活动手册、词语卡片、教师用书。内容包括:互动句型、生词、汉字学习,图解中国文化,介绍手工、歌曲、故事等多种游戏活动。
学生三个级别学完会说简单的句子,会背一些中国童谣、诗歌,初步了解一些中国文化。
目前已出版英文注释本和泰文注释本。适合英语国家泰国10-12岁的汉语初学者。另有教学挂图、字母卡片、教学备品(中国结、剪纸等),也比较方便教师的教学。
3.《快乐汉语》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
根据儿童的学习规律,安排的内容生动有趣,还包括很多游戏。内容的安排顺序也非常符合教学的顺序。而且听说读写都兼顾了,还穿插有简单古诗的学习。每三课有单元总结,集中复习学过的句型。针对的是儿童,但是由于教材内容有趣,也得到部分成人的青睐。
以上教材只是编者采纳部分对外汉语教师的意见推荐的,而且着重选取了其中初级和中级的教材。其实还有很多好教材,比如师大留学生部采用的《桥梁》,也很不错,适用于汉语水平很高的学生。希望大家能够根据不同学习者的不同需要,因材施教。附: 中国文化系列:《跟我学汉语》DVD 内容包括:饮食·茶,剪纸·风筝,杂技·舞狮,园林·雕塑,陶瓷·泥人,刺绣·丝绸,中医学·武术。
5.《800汉字卡片》软件
王国华
华语教学出版社
本套汉字卡片精选800个最常用汉字,采用双语教学,每个汉字都配有拼音、图解、两个常用词和一句话(以生活、学习、娱乐、工作、旅游、商务中常用语言为主)。卡片内容丰富,每幅卡片除了单个汉字外,还分别配有汉语拼音、汉字书写、数字与计量单位、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唐诗。卡片的形式采用国际标准环保扑克牌,可以随身携带,随时随地学习,并使学习变得轻松而有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快速提高学习者的识字和写字能力,并通过组词加深对字的理解,通过造句达到说汉语的目的,适合于母语为非汉语人士使用。6.《彩虹中国语》
编者:韩国大教彩虹教材开发研究所 出版社:韩国大教公司
适用对象:儿童、中小学生、成人 注释语种:韩语 教材功能:综合教材
简介:
针对初次接触中文的儿童,彩虹专门开发了系统化的教育课程,旨在从听、说、读、写四个领域同步地学习汉语。课文和练习中都适当穿插一些中国文化方面的知识,使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进一步了解中国。全套266册,配套产品:录音带、CD、写作练习、复习教材、古典童话、语法书
第五篇:传统语文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对比分析
传统语文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对比分析
摘要:随着“汉语热”在全球的不断升温,对外汉语教学事业进入了繁荣发展期。然而,对外汉语教学在教学对象、教学性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原则等方面与传统语文教学表现出差异。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传统语文教学
教学对象
教学性质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原则
刘珣在《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阐述了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异同。他认为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的不同点有这几点:
1、习得的动力不同。
2、习得的环境和方式不同。
3、习得的过程不同。
4、文化因素习得的不同。
5、主体的生理、心理特点不同。我们也可以从教学对象、教学性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原则等方面比较两者的差异。
一、教学对象不同
传统的汉语教学,他的教学对象是那些从呱呱坠地起就受到汉语言文化包围的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心理学研究表明, 婴儿出生第一天已有听觉反应, 尤其对说话声音反应敏感, 2 个月的婴儿可以辨别不同人的说话声以及同一个人带有不同情感的语调。也就是说, 母语的教学对象从出生起就开始听汉语了。而到了一岁左右, 儿童进入了语言发展期, 开始说一些简单的词, 此后, 无须专业的语言老师教, 到三岁左右, 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 基本上都能说出完整的句子了。到五六岁时, 可以熟练的对话, 表情达意, 甚至可以掌握各种复杂而抽象的规则。进入小学后, 才开始了正式的语文学习, 这时候学习者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母语的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 有了用母语熟练的进行交际的能力。
对外汉教学是从零起点开始, 学生甚至从未接触过汉语, 需要从发音、说话学起。这些教育对象的实际年龄大多已过了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 母语的某些规则已经根深蒂固的存在于头脑中了, 一方面受生理因素的影响, 这些教育对象接受新的语言不如儿童快,;另一方面, 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学习者的已掌握的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 因为母语的某些规则已经根深蒂固的存在于头脑中了。当然, 这种影响有正面的, 也有负面的, 负面的影响往往大于正面的。
所以相比较来说,对外汉语教学比传统汉语教学就迁移能力方面来说困难大得多。
二、教学性质不同
对外汉语教学属于语言教学, 而汉语作为母语的教学属于语言学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从根本上说都是为了使学生学会听说读写, 能用语言进行交际。语言是交际工具, 教语言就是让学习者掌握这个工具, 培养他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传统的汉语教学把汉语当作重要的交际工具, 重要的文化载体, 注重培养学生好的品德, 情操, 提高文学修养, 审美能力的,它的最高目标是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突出对创新精神的培养。
由于教学性质的不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甚至教学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差异。
三、教学目标不同
传统语文教学的教学遵循“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在这三个维度中,“知识和能力”目标是的基础性的,是核心,是最重要的维度;“过程与方法”目标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和情感体验,要求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勤于探索,努力发现,重视知识获得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熏陶和培养,把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渗透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得到培养和强 化。
目前认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语言能 力、语用能力、文化能力。语言能力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所应具备的基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包括诸如语音、词汇、语义、语法知识以及听、说、读、写技能等,语言能力是跨文化交际中的基础性、前提性条件,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汉语的第一步。语用能力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应具备的语境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文化能力是指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应具备的文化理解与认知能力,包括正确理解和把握基于汉语文化背景下的“言外之意”。
传统汉语教学是将学生的终身发展纳入考虑范围,而对外汉语教学更多的将汉语作为交际工具。这是两者教学目标差异的根本所在。
四、教学内容不同
传统语文教学内容是语言理论, 语言知识和语言研究方法等, 理论知识和方法组成了语言学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而这种整体性和系统性体现了语言科学的科学系统。
对外汉语教学教的主要是语言要素, 语用规则言语技能, 言语交际技能以及相关文化知识。也就是说它的教学内容从发音、字母开始, 从培养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开始, 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句式, 句段语篇, 各种词语,句式的语义和具体的用法;听说读写的技能, 理解和表达的技能以及对文化背景的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等等。
我们在前面已说过,由于教学性质的不同,两者教学内容也就不一样了。传统语文教学更注重语言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对外汉语教学则更注重言语技能的培养。
五、教学方法不同
传统语文教学的方法可以总结为两个目标,一个原则,三个方法。两个目标,就是
1、识字目标,2、篇章目标。一个原则,即从字出发,字、词、句直到篇章紧密联系的原则。三个方法,就是
1、集中识字法,2、韵语教学法,3、诵读法。也可以从这四个方面进行归纳: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串讲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方法(如讨论法、研究法)、教学兼重的方法(如问答法、情境教学法)还有其他教学方法(如练习法等)。
对外汉语教学法课是工具课和技能训练课,对外汉语教师不仅是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传授者,更是语言技能的训练员。语言课上要做首先是对一个个词语、语法点的讲解,其次是对一个个词汇和语法点的反复训练和操练。所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让学习者在理解语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正确掌握和熟练运用所学的语言技能,这其中就需要教师运用演绎法、听说法、类比法、对比法、归纳法、实物教学法等一系列语言技能的训练方法,让学生快速的掌握并正确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
教学方法的差异由教学性质决定的。
六、教学原则不同
语文教学原则是语文教学工作所应遵循的基本要求,是指导语文教学实践的基本原理。传统的语文教学遵循语文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统一、听、说、读、写相辅相成,全面发展、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开放性等原则。
对外汉语教学则遵循培养学生用汉语进行交际、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有意义的教授与有意义的训练相结合、处理好目的语和媒介语的关系、听、说、读、写全面要求,全面训练等原则。
传统语文教学的教学原则与对外汉语教学原则还是有很大的不同。语言教学原则由语文教学的目标和语文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决定的,体现语文教学的特点和要求。而李泉在《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思考》中把对外汉语教学的总原则归结为:学生为中心;交际能力培养为重点;结构、功能、文化三结合为框架的原则,语言教学的原则是教授语言的法则,它反映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用以指导和规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语言测验等全部教学活动。
传统语文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存在如此多的差异,我们要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完成由传统的语文教学向对外汉语教学的完美转变,使汉语和中国文化不仅在中国更在世界绽放迷人光彩。
参考文献:
1、刘珣
对外汉语教学引论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2、陈昌来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3、张志伟
中学语文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对比分析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