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课题方案

时间:2019-05-15 01:53: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儿歌课题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儿歌课题方案》。

第一篇:儿歌课题方案

重庆市巴南区界石镇中心小学校 重庆市教育学会2009基础教育立项课题 “以儿歌为载体,促进小学生良好品德发展的研究”

课题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价值意义

1、理论意义:

(1)教育改革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教育的本质强调人性教育,它是遵循人性自然规律的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成长特点、能力倾向、价值取向的形成和发展。21世纪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凸显“人的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培育健全的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接班人,德育为先。而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个生活之中,没有脱离生活的道德,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应当遵循知行结合。德育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品德教育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即生活德育。

“生活德育”即让学校德育从政治化、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中走出来,深入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教育,使学生在生活体验和社会体验中去认识人生,去追求生活的意义,进而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人生理想。“生活德育”的过程是使行为规范由他律走向自律的过程,是外在社会规范在学生心里不断内化的过程。

(2)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

社会转型及传统德育方式的影响,当前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不容乐观,一些低级趣味的打油诗、顺口溜、灰色儿歌诱惑着学生,使他们的心灵和情绪无所归依。儿童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就是儿歌。儿歌优美的旋律、和谐的节奏、真挚的情感可以给儿童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熏陶,并从中体验、模仿成人的劳作和生活,验证自己的经验和记忆,在情感外泄的过程中获得教益;儿歌中有大量的作品是以某方面的知识作题材,可以形象有趣地帮助儿童认识自然界,认识社会生活,开发他们的智力,启迪引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儿歌是引导儿童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步入人生的第一个领路人、启蒙者。本课题研究,通过及时、正确引导和创编传唱积极向上的“儿歌”,挖掘学生闪光点,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学生,点燃上进心,让学生拥有高尚的情操、良好的涵养、坚强的意志、强健的体魄、敏捷的头脑、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丰厚的人文底蕴,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3)遵循德育规律和儿童心理规律。

学校德育工作应遵循适应学生年龄特点原则,德育工作者要从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从学生的生理、心理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提出教育要求,确定教育内容和选用教育法。儿歌短小、精致、音调和谐押韵、富有节奏感,琅琅上口,适合朗诵和背诵,想像方式、表达习惯和认知渠道符合儿童身心特

点、认知规律和语言发展规律,容易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儿歌蕴含丰富的思想内容,不但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能使孩子于不知不觉中启迪思维,开阔胸襟,形成开朗乐观、豁达上进的好性格,于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品行。因此,以儿歌为载体,实施德育实践研究,能有效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符合小学儿童认知和发展规律,有着不可替代的益智养德作用。以儿歌为载体,实施德育实践,有利于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有助于学生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陶冶情操,活跃思维,增强创造力,提高综合素质。以儿歌为载体,实施德育实践,有助于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获得文学的启蒙教育,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的情感。以儿歌为载体,实施德育实践,在儿歌的创作中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儿歌的创作中获得的成功体验,以培养他们的信心和热情,发展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通过对优秀儿歌的理解和鉴赏,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2、实践价值

通过研究,积极探索小学德育新途径,充分利用和发挥儿歌的作用,形成促进学生品行发展的有效策略、方法,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3、课题的创新程度,应用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是在总结和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时代背景不同,要求不同,本课题主要探索以儿歌为载体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方法、策略、模式,突出以儿歌为载体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创新性。紧密联系小学德育实际和小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丰富和发展以儿歌为德育载体的理论,为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发展提供新的方式方法。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会以多种形式呈现,有研究报告、研究论文集、儿歌集、案例集、其它相应的物化成果(如录像、电视专题片、活动光盘等)、儿歌德育优秀教案等校本课程、学生品德行为评价细则等。力争课题研究成果具有指导性、示范性和实用性价值。

二、课题界定及国内研究现状

(一)课题界定:

儿歌是以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的具有民歌风味的简短诗歌,古代称儿歌为童谣或童子谣、孺子歌、小儿语等等,原属民间文学,是儿童文学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体裁形式之一。其特点是内容浅显、思想单纯、篇幅简短、结构单

一、语言活泼、节奏明快易唱。儿歌的传统艺术形式有:摇篮曲、游戏歌、数数歌、问答歌、连锁调、拗口令、颠倒歌、字头歌、谜语歌等。我们的设想是,充分利用“巴渝儿歌创作基地”这个载体和“界石儿歌之乡”这个平台,充分利用和发挥儿歌的作用,积极探索小学德育新途径,形成促进学生品行发展的有效策略、方法,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二)本课题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儿歌”作为我国古老的文学体裁,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日益为大家所重视。目前,国内部分学者和学校对其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比如:江苏东台师范附属小学进行了《童谣创编与儿童美德的培养的研究》,某省长安小学进行了《小学生读儿歌写儿歌》研究……这些学校和学者的研究,为学校以儿歌为载体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理论根据和方法基础。但综观国内对儿歌的研究与实践,各自研究的侧重点不同,有的侧重于儿歌的写作,有的侧重于儿歌的文学情趣,有的侧重于儿歌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在教育实践层面上,尤其是小学教育领域,大面积表现出来的是对儿歌的热情与偏爱,总体上还处于酝酿、起步阶段,在儿歌与小学德育有机结合方面,方法不够多,效果不是十分明显,相关的课程建设欠缺。

传统的儿歌教育已不能和新课改并驾齐驱,儿歌教育已走向边缘化。文化部副司长李宏在谈到目前我国儿歌教育现状时说:近年来,儿歌的创作队伍日渐萎缩,适合小学生的儿歌日益短缺。然而小学生对儿歌的需求又十分强烈,因此出现“儿歌成人化、粗俗化”现象,甚至出现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且日呈泛滥之势,严重干扰了对孩子的正确教育和引导。在原来的教育中我们往往把儿歌作为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来使用,在儿歌的内容上没有新的开拓,显得零碎。没有真正挖掘儿歌特殊的教育价值,没有使这流传下来的文化瑰宝发扬光大。对于

一个民族的未来而言,也许没有什么比儿歌更容易进入小学生日益空泛和浮躁的内心。而我们更乐于相信,在诗意盎然和滋长着儿歌的温润氛围中,我们的孩子会将我们的文明保存、承接得更加完好,也会将我们的传统美德传承、发扬光大。因此,让儿歌在孩子们的成长中舞蹈!不仅仅是要让孩子去学念儿歌,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让更多的孩子通过儿歌的教育,完成自己对时代和生活的感悟与表达,让他们原本纯真的心灵在现代儿歌教育中自由地飞翔。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儿歌的仿编、创编及辅导教学; 2.儿歌在小学德育中的有效运用; 3.儿歌德育活动类型及设计; 4.儿歌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5.以儿歌为载体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方法、策略、模式研究。

四、研究目的

1、开发儿歌德育校本课程;

2、探索以儿歌为载体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方法、策略、模式;

3、培育优良的学校文化,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具体目标:

(1)学生培养目标:能知晓行知故事,能传诵、背诵、表演大量儿歌,理解儿歌内涵;学会仿编、创作儿歌;让学生在大量的儿歌背诵、传唱和创作素材的积累过程中,自觉养成良好的个

性品德和文明的习惯,提升生命质量,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教师成长目标:形成“以人为本”、“师生和谐平等”、“快乐学习”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提高生活德育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

(3)学校发展目标:打造以儿歌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创建学校德育特色。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视觉、方法、途径

(一)研究视角:着眼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

(二)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

(三)研究途径:

1.根据学生德育课程标准和德育内容,分段分项开展实验: 一、二年级重点主题为学生行为习惯和常规的养成教育、安全教育;

三年级重点主题为养成教育、安全教育、诚信教育、集体主义教育;

四年级重点主题为养成教育、安全教育、感恩教育、传统教育、集体主义教育;

五年级重点主题为行为教育、感恩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制安全教育、学习与人交往和集体主义教育。

2.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主题活动、儿歌传唱、表演、儿歌创编、板报、小报制作等)。

3.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吟唱、创编、表演儿歌。4.做好学生品行的调查、分析,拟定学生品德评价细则,认真拟定阶段计划,对实验对象行为作好观察记录,客观分析评价学生品德发展。

六、课题研究对象 本校全体学生。

七、课题研究原则

1、统一性原则

通过儿歌的多种形式,结合德育主题教育。既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又要通过实践活动进行教育;既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又要求学生作出相应的行动,即把学生品德的知、情、意、行统一起来。

2、主体性原则

就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激发学生主体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尊重和满足学生个性差异,以学生素质发展,个性和人格得到更充分、自由发展和健全为目的。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始终以学生发展需求为本。

3、趣味性原则

这是指儿歌活动及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照顾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儿歌课程的内容和形式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课程教材开发的内容要尽可能具体、形象、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的生活,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兴趣、乐趣,真正让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

所得。

4、教育性原则

通过儿歌的学习,让小学生通过读、唱、仿编、创作、表演儿歌,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净化孩子的心灵,陶冶孩子的情操,丰富孩子的文化生活,培养孩子的道德修养,提高孩子的审美情趣。同时,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必须考虑儿歌的教育功能。这样,随着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必将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促进孩子全面和谐的发展。

5、差异性原则

这是指对学生,我们强调体现层次性,根据不同的年龄和不同学习基础给予不同的要求和切合实际的指导策略,对注重个体差异。对实施老师而言,那些爱好文学,文字功底相对深厚的班主任、老师成为倚重的骨干。

6、内化原则

德育过程是知、情、意、行的过程,研究过程中,需要注重应用有效的教育和训练活动,将学生外在的认识通过主体转化为自觉的行为。

7、激励性原则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因此在研究实施过程中,要通过学生表演、创作等活动,采取各种手段激励学生,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和成绩,让他们经常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八、课题研究措施及阶段安排

(一)研究措施

1、以儿歌创编活动和诵读活动贯穿德育全过程;

2、加强文献检索,借鉴优秀儿歌;

3、加强管理,严格考核;

4、加强学习,提高研究能力;

5、加强保障,确保研究需要;

6、设立6个年级子课题组进行研究。

(二)阶段安排(研究周期:2009--2011)(1)准备阶段(2009年5月—2009年8月)

进行文献研究;对实验班学生的品德行为等进行前期检测和情况分析;讨论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论证说明,拟订课题阶段实施计划。

阶段负责人:石华东、殷天芬、王力、蒋健、曾秀英、陈东亚、喻宇、张晓凤、涂丽、冉伟、汤祖贵

阶段成果:①研究方案②儿歌评价标准③学生前期调查问卷及调查报告 ④学生品德行为评价细则。

(2)实施阶段(2009年9月—2011年1月)

全面启动课题研究,分段分项目开展实验。总结、调控、修正研究思路,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推动课题研究的全面展开。

阶段负责人:石华东、殷天芬、蒋建、曾秀英、各参研人员 阶段成果:①理论学习笔记;②儿歌汇编集;③活动影像资料;④阶段鉴定实录、小结。

(3)总结阶段(2011年2月—2011年6月)

对预期目标进行评估,作课题总结;整理成果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提请有关部门进行课题鉴定;拟订经验推广实施计划。

阶段负责人:石华东、殷天芬、王力、蒋建、曾秀英、各参研人员

阶段成果:①课题研究结题报告;②研究专著或相关研究论文集、儿歌集、案例集;③其它相应的物化成果(如录像、电视专题片、活动光盘等);④儿歌教育优秀教案等校本课程。

九、课题的研究基础

儿歌德育的相关理论,是我们进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区教委的正确领导和区教科所的精心指导是我们开展课题研究的组织优势,另外,我校拥有一批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是开展课题研究的人才保障。拥有藏书几万余册的图书室,“校校通”工程、“农远”工程的应用,实现了资源共享,是我们开展课题研究的信息优势。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搞好本课题的研究。

十、课题预期成果:

1、儿歌德育校本课程;

2、以儿歌为载体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方法、策略、模式;

3、学生德育的相关主题儿歌系列集;

4、以儿歌为载体进行德育研究的相关论文;

5、以儿歌为载体进行德育研究的案例集;

6、以儿歌为载体进行德育研究的录像、电视专题片、活动光盘等。

十一、课题研究机构 课题领导组:

陈隆祥 界石小学校长 课题指导组:

余四清 巴南区教科所所长 刘传富 课题研究组: 石华东

殷天芬

陈隆祥 王 力蒋 建曾秀英李明孝潘 毅

周 健张小利陈 杰彭 锋陈东亚涂 丽巴南区教科所德育教研员

界石小学副校长、小学高级教师 界石小学德育主任、小学一级教师 界石小学校长、小学高级教师

界石小学办公室副主任、小学一级教师 界石小学德育副主任、小学一级教师 界石小学少先队辅导员、小学一级教师 界石小学党支部书记、小学高级教师 界石小学党支部副书记、副校长、小学高级教小学高级教师

界石小学教导处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界石小学教导处副主任、小学一级教师 界石小学办公室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界石小学教师、小学一级教师 界石小学教师、小学一级教师

冉 伟 界石小学教师、小学一级教师 汤祖贵 界石小学教师、小学一级教师 张晓凤 界石小学教师、小学一级教师 喻 宇 界石小学教师、小学一级教师 余建华 界石小学教师、小学一级教师 刘国平界石小学教师、小学一级教师 许中文 界石小学教师、小学一级教师 孙明端 界石小学教师、小学一级教师 卢光顺 界石小学教师、小学一级教师 肖 芬 界石小学教师、小学一级教师

周 琼 界石小学教师、小学一级教师

十二、经费预算及来源情况

校本课程费用、师资培训费用、宣传费用、活动费用、资料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费等共计约叁万元。由学校承担。

第二篇:儿歌教学方案

儿歌《小小手》教学方案

【教育目的】

1、萌发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礼貌习惯,在日常生活中能积极运用。

2、初步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述能力和参与活动的主动性。

3、引导幼儿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巩固常见的文明礼貌用语,能大胆完整的朗诵

儿歌。

【课前准备】

手套娃娃人手一幅,图片等

【教育重点】

重点是能大胆、完整的朗诵儿歌。

【教育难点】

难点是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会正确的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教育步骤】

1、教师示范朗诵儿歌,引导幼儿初步感知

指导语:老师把这段有趣的手偶表演编成了一首有趣的儿歌,小朋友们想听吗?

2、引导提问,深入理解儿歌。

(1)提问:儿歌的名字是什么?儿歌里说了些什么?什么时候分别需要说“你好”“欢迎”“谢谢”“再见”?为什么我们之间要说这些话?说这些话的时候你的心情怎样?

(2)小结:儿歌的名字是《小小手》;问好的时候说“你好”,你来到商店或别人来

到你家的时候说“欢迎”,感谢别人的时候说“谢谢”,两个人分别的时候说“再见”,这些都是文明礼貌用语。

3、教师利用手套娃娃示范表演儿歌。

4、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利用手套娃娃表演儿歌。

5、拓展性提问,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1)欣赏图片了解小手的其他本领。

(2)提问:小手还能干什么?小手还有些什么本领?怎样保护你的小手?

【课后游戏】

游戏《我说你表演》《我表演你来猜》

1、教师说小动物的名称,幼儿表演。

2、教师表演,幼儿猜什么意思。(停止、安静、请、你真棒、喜欢等)

附:儿歌《小小手》

第三篇:课题方案

课题方案: 高年级科普文教学现状与对策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

科普说明文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占了小学语文阅读教材的八分之一。相对于其他文体的课文来说,此类文章没有曲折的情节,没有鲜活的形象,也没有浓郁的情感。因此,许多老师认为此类文本内容简单,写法平实,学生一读就懂,教学过程中难以出现其他课文教学时生成的精彩,公开课少人问津,家常课也不被重视。有些老师索性让学生读读课文,了解了解内容,顶多再延伸一下——读读课外补充资料就结束教学了。

这样一来就造成了极为负面的影响,一方面歪解了编者的意图,弱化了学生对科普文的深入认知和阅读兴趣;另一方面误导了学生对此类课文的关注程度,使得本该成为学生学习方法习得、学习习惯养成、科学知识熏染的过程被浅化了。

科普说明文教学应该有其特殊的教学价值。《语文课程标准》开篇就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科普说明文作为阅读教学的一种,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不可缺少的主要方面。此类课文的教学价值恰好为课标理念的达成提供了最好的素材。我们必须转变思维方式,把说明类的教材文本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素材,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知内容,乐于探究,品味语言,习得方法,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

科普说明文:是指以介绍自然、地理、历史、卫生、科技等知识为内容的文章。高年级教材中编入的科普文,内容丰富,从植物到动物,从天文到地理,再到现在的科技,几乎无所不有,文体类型丰富,有儿歌、童话、科普小品及比较典型的说明文。它承载着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了解说明的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等功能。

本课题研究范围:

五、六年级教材中科普文教学的实践研究。

三、所要解决的问题:

1.调查高年级语文科普文教学的现状,并分析其原因。

2.探究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科普说明文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的策略。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高年级语文科普文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的研究

(1)主要调查部分高年级语文教师教学科普类课文的收获及困惑,然后针对现状进行分析,便于把握研究的重点。

(2)调查高年级学生在学习科普类文章时的兴趣、收获、困惑及建议等。

2.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科普文教学有效设计尝试的研究(1)学习《课标》中对科普说明文教学的目标、要求。(2)探索科普文怎样进行文本解读,确定教学的内容。

(3)科普文教学中,探索学生乐于参与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设计,并思考。(4)科普类文章教学中拓展训练的设计尝试与思考。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学习有关语文教学的相关理论和有关科普文教学的研究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的研究水平基础上有所突破和提高。2.问卷调查法

调查教师对科普文教学的认识及自己教学此类文章存在的困惑,包括学生对教师教学科普文后的兴趣、效果等,以便及时全面发现问题,更好地进行研究。

3.案例分析法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把设计后的科普文在教学中不断尝试、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找到策略。结合相关理论对出现的问题或案例,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分析,形成具体的资料。

4.行动研究法

通过行动研究,发现每个阶段出现的问题,结合理论提出具体改进措施,再实践、反思,并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动反馈的信息,最后对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处理,形成经验材料。

5.经验总结法

在研究实践中,及时总结自身经验教训,纠正教学中的偏差,为进一步研究做准备。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把总结出的经验条理化、系统化,形成具体的科普文有效教学的方法策略,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计划及具体时间安排 1.阅读《走进新课程》、《儿童发展心理学》

每天保证阅读30-60分钟。(完成时间:2012年6月—9月)2.阅读《我的小学语文观 》 张庆

江苏教育出版社

每天保证阅读30-60分钟。(完成时间2012年10月—2012年12月 3.阅读《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

每天保证阅读30-60分钟。(完成时间:2013年2月—2013年3月)4.阅读有关教学评价的文章与著作。

经常上网检索相关文献资料;坚持阅读《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等杂志;

求购有关教学著作,进行系统阅读思考。(完成时间:伴随整个研究过程。)

七、课题研究进展阶段与任务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的启动阶段(2012.6—2012.9):

1.学习有关课前预习的相关理论,收集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书籍、杂志,明确小学语文科普文教学的意义、作用,并有针对性设计教师与学生的调查问卷。

2.调查分析:对部分教师及高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或采访部分教师、学生,谈谈对科普文教学的体会,及时捕捉有效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总结。

3.学习借鉴别人的科学有效的与此相关的课题经验,思考并确定本课题下一步的研究内容及思路。

4.2012年9月30日前完成阶段调查报告。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12.10—2013.5)

1.根据课题方案和当前“科普文教学”的现状,查阅有关方面的文献资料,系统分析,形成阶段调查报告。

2.学习《课标》中关于对科普说明文的目标、要求。

3.科普说明文如何解读,然后选择几篇科普文进行精心设计,进行尝试、比较。分析后,和高年级教师讨论科普文教学的不足和成功之处,及时总结,选择有效的设计模式,形成个案分析,探索出学生乐于接受并真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有效教学模式。

4.对本阶段工作进行小结,撰写阶段研究报告和论文。

第三阶段: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2013.6—2013.7)

整理并汇总研究材料与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八、完成读书心得与研究成果的具体时间安排

2012年6月—9月

1.阅读《走进新课程》《儿童发展心理学》《我的小学语文观 》(张庆

江苏教育出版社),每天保证阅读30-60分钟,撰写7—8篇阅读心得。研究过程中建立课题博客,及时发布研究进展信息和学习、研究体会。

2.阶段调查报告:《高年级科普文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2年10月—2013.3月

1.每天保证阅读30-60分钟的《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并经常上网检索相关文献资料,求购有关教学著作,进行系统阅读思考。2.结合以下典型科普说明文进行有效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苏教版小语第10册《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学设计与反思 苏教版小语第10册《克隆之迷》教学设计与反思 苏教版小语第10册《埃及的金字塔》教学设计与反思

苏教版小语第12册《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设计与反思 2013年4月—2013年5月

针对以上课例的设计与反思,撰写论文《叩开科普文教学的大门》和

《科普文如何上出“语文味” 》

2013年6月

课题研究报告《高年级科普文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的调查报告》

第四篇:课题方案

《小学低年级汉语识字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汉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让学生体验到识字的快乐。” 课堂无疑是学生识字的主渠道。

目前的低年段识字教学有以下特点:从课堂教学上看,学生识字是为了掌握一种工具,忽视学生内在的兴趣和感悟。从教学内容上看,识字内容局限于教材,没有引入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对生活的体验;从教学形式上看,学生的主体性和交互作用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从上述三个特点看出,当前的低段识字教学还存在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这样的识字教学制约着学生情感和思维的发展,忽视学生的心灵体验,学生对学习汉字就会缺乏浓厚的兴趣,不能进入主动识字的享受状态,识字教学的效率就低下。

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创设学习生字的情境,结合生字的语言环境、生字的构字特点,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积极参与识字、主动识字、体会识字乐趣、感悟生字本身蕴涵的人文性、艺术性,在不断的参与实践中掌握和探索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兴趣和独立识字的能力,从而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识字难,识字教学更难,连教师上公开课都避开生字不讲,觉得乏味,单调没有意义。但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却又是一个新的任务,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作为汉语教师,我们觉得责任重大。在努力学习各种识字教学法之后,结合我们所运用的汉语教材的特点,我们认为要在识字教学中,开启学生的情智,必须集百家之长,融自身教材于一体,为我所用,以期能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开发学生识字潜能。

二、课题现状

虽然汉语作为非母语教学,但有着得天独厚的语言实践环境与土壤。长久以来,人们认为只有在课堂上才算学习“汉语”,其实,广阔的生活更应该是学生学习汉语的课堂。长期以来,广大教师及专家对识字教学进行坚持不懈地研究,并形成分散识字与集中识字等多种教学流派。本课题主题注重有效地将课堂与生活结合起来,把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进行识字教学,从而论证生活语文化、语文生活化等理念的可行性与可信性。为此,我们提出了课题《小学低年级汉语识字教学策略研究》。

三、课题研究实施目标

1、能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创设生活化情境,为学生的识字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

2、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3、能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启迪学生思维,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识字难点和进行拓展创新性的学习。

4、教会学生识字生活化的方法,掌握科学地识字方法。

5、能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找寻有效地激发学生识字教学生活化的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逐步改变识字过程中学生的死记硬背的机械识记,只会写而不懂得其义,探究并研究目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所表现出的各自利弊,结合教材进行合理安排,充分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思维水平发展的不同特征,结合汉字固有的字理特点,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认识汉字、理解汉字、欣赏汉字。

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教师应为学生设立各种全过程亲身实践、亲身体验、合作探究的学习程序,让全体学生在“亲身感知、亲历感悟、积极思维、主动积累、调动情感、体验合作、参与实践、尝试创新、敢于挑战、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情商,促进知识的创新的自信心。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课堂内识字

(二)生活中识字

(三)活动中识字

(四)体验识字成功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课题的研究对象

二年二班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主要以行动研究法、比较实验研究法为主,辅之以经验总结法、调查研究法。

七、课题研究的时间和步骤

1、课题研究时间:2012年9月到2014年7月

2、具体步骤:

第一阶段:2012年9月至2012年12月(1)完成文献资料的收集、学习。(2)确定课题方案,明确研究方向。(3)修改方案,向上级申报课题。

(4)集中学习理论,开展教学观摩和研讨。(5)整理上交相关资料。

第二阶段:2013年3月至2013年7月

(1)进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探索语文教学中在识字教学中,开启学生的情智的教学策略。

(2)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做有心人,善于捕捉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存档。

(3)通过座谈、测试、观察等方式,定期了解学生在识字教学中,开启学生的情智的进展情况。

(4)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第三阶 :2013年9月至2013年12月

通过中期汇报,发现问题,调整研究方案,进一步探索,积累资料。

第四阶段:2014年3月至2014年7月

(1)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

(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3)汇编课题案例、论文。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阶段研究总结,研究案例,研究论文,教学活动设计等。

2、学生的作业等

3、教师关于识字教学优秀课堂实录、案例、论文

九、课题负责人:高晓辉 成员:永胜、哈斯巴根、王桂芝

王淑英、韩明亮、甄风云

王淑珍、王双月

十、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学校领导重视教育科研,大力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学校教科研氛围浓厚,在此环境的影响下,我们确定了小学汉语组识字教学的课题研究,学校专门成立了一个研究机构,这些都为本课题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题组成员对该课题已经有全面深刻地研究体会。有长期从事低段汉语教学的经验的优秀教师,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承担这一研究课题。

第五篇:课题方案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有效转化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平昌县云台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当今社会中,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了知识的高速增长,使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变得日益重要。

中小学教师是基础教育的主要承担者,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对基础教育效果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开展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有效转化研究,对于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适应现代教育变革有着现实意义,是当今教育界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

为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教育部在2004年颁布下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这是建国以来我们国家颁布的第一个教师专业能力标准,它的颁布与实施是我国教师教育领域一件里程碑性的大事,将对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2005年4月教育部为贯彻落实这一标准,又专门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这项计划旨在全面提升广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促进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改进教师教学方式,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益,进而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和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奠定坚实基础。近几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得到了提高,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当前不少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对教育技术的认识不足,将教育技术等同于信息技术,对教育技术的理论知识及教育技术在教育改革中所处的地位与价值了解甚少。多数学校停留在信息技术技能力的培训阶段,对于信息技术如何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对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整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的认识肤浅,其培训几乎是空白。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必须首先提高对教育技术的认识。制约和影 1

响教育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因素,是来自人们头脑中固有的旧思想、旧观念以及受这些思想观念影响的思维方式。有的认为,教育技术只是电教人员和信息技术教师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其他教师不用了解;还有的认为教育技术纯粹是一个花架子,没有一点实际用处,在教学实践中可有可无。尤其一些领导思想观念上的不重视,更影响着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开展,从而影响到整个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而要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关键是要提高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这是因为教育技术能力的核心内容是教学设计,而教学设计是把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桥梁科学;它要依据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对整个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教学步骤进行科学而具体的规划;要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套有效而且可操作的策略与方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是从“如何教”的角度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出了规范的要求,而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这一计划项目的核心是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目的则是要保证这一要求能真正落到实处——使每一位中小学教师都具有这方面的专业技能。达不到这一要求,不具备必要的教育技术能力,即使你有大学毕业文凭,也没有资格当老师。由此可见,“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的实施,尤其是这一轮国家级、强制性并涉及上千万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的实施,将对我国教师专业能力建设起何等重要的作用。

除了要达到上述目的以外,实施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对于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大力推动的新课程改革和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也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青少年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此应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应用教育技术正是改变教与学方式的有效途径;另外,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还是新课改成功实施的必要条件,而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模式与方法(即如何在各学科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整合)则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内容。所以实施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使广大中小学教师尽快提

高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迫切需求。

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核心则是要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使农村和贫困地区的青少年也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而应用教育技术正是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最重要也是最有效手段。基于此,我们所提出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有效转化策略研究》。

二、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新课程理念为基本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充分整合学校现代信息资源环境、学科资源、教师人才资源,搭建促进教师成长的平台,实现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研究内容

1、探索并提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有效转化策略。(该部分内容主要以理论研究为主,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

2、研究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有效转化策略对教学工作的影响。

3、研究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有效转化策略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多元促进作用。

四、研究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和新课程理念为基本指导思想,积极探索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的有效转化策略研究。

1、以教育的内涵特征为价值标准,建设学校教育资源网络,并将其核心理念与价值追求体现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系中。

2、积累教育素材,形成教育技术能力的有效转化操作规范,降低一线教师自主开发的难度,使其能将精力放在教育教学的指导以及对指导过程中生成性问题的关注上。

3、探索教育技术能力的有效转化学校管理范式,形成相关经验。

4、探索教育技术能力的有效转化中,提高教师素养的途径与方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满足学校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

五、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课题的研究思路:

在课题研究初期,通过文献研究法,认真学习同类课题已有的研究成果及相关理论,借鉴学习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的经验,进行反思性梳理,逐步形成并奠定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有效转化策略。

在中期,主要通过行动研究、调查研究、比较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有效转化策略的理论加以实践,总结归纳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有效转化的策略,以及对教学方式影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典型案例和一般规律,探索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有效转化策略,与教师个体、群体,与学生个体、群体,与教学的一系列关系。

在课题研究后期,分类汇总研究成果,形成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有效转化策略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相关成果专集。

2、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教育资源建设的理论专著、专题论文和相关课题研究成果,以及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有效转化策略的不断学习,借鉴其中的科学成果,使本课题的研究获得丰富的理论支撑。

行动研究法——按照课题研究提出的目标和原则,对教育资源进行充分的建设,开发与之配套的课程资源,在课堂上积极探索因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有效转化策略的创新而生成的新型教学方法的具体操作模式。

经验总结法——在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特点和课题研究进展情况,积累过程性研究资料,并及时组织交流和分析,总结经验做法,提出下一步研究的改进做法,并由此不断建构教师专业新的发展点。

调查分析法——通过调查,了解开发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有效转化策略的具体应用,了解学生对怎样的教育资源感兴趣,了解教育资源的创新建设所带来的“动态建构”思想及由此对教师、学生创造性人格养成和塑造的影响。同时,在课题研究进程中经常进行调查分析,便于我们及时了解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

六、实验步骤

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2年4月——2012年7月)

1、学习课题实验方案,制定学校实验研究方案。

2、建立课题领导小组、研究小组。

3、收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

4、学习同类课题已有的研究成果及相关理论,借鉴学习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的经验,进行反思性梳理,做好课题研究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阶段(2012年7月——2013年7月)

1、按课题方案实施研究工作。

2、收集研究资料,对过程、方法及问题进行研讨。

3、修改并完善实验方案。

4、进行阶段性总结。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年7月——2014年7月)

1、收集、分析、整理实验研究报告和实验资料。

2、总结实验工作,完成实验研究报告。

3、请有关专家评审、鉴定、全面结题。

七、主要研究措施

1、成立课题实验领导小组,把握研究方向,为课题研究提供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保障,由下列人员组成:

王守雄:平昌县云台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杨琼:平昌县云台小学教导主任。

刘晓梅:平昌县云台小学女工主任、青年骨干教师。

夏宏达:平昌县云台小学办公室主任,青年骨干教师。

孙宇:平昌县云台小学教导主任。

李超:平昌县云台小学青年骨干教师。

谢家政:平昌县云台小学会计、青年骨干教师。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具体进行课题实验研究工作。主研人员如下: 杨琼:平昌县云台小学教导主任,中学一级教师。

刘晓梅:平昌县云台小学女工主任、青年骨干教师,中学一级教师。夏宏达:平昌县云台小学青年骨干教师,中学一级教师。

孙宇:平昌县云台小学教导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李超:平昌县云台小学青年骨干教师,中学二级教师。

杨希斌:平昌县云台小学会计、青年骨干教师,中学一级教师。苟兴平:平昌县云台小学远程教育项目负责人,小学科学组负责人。向贤福:平昌县云台小学中学二级教师,语文组年级负责人。刘华平:平昌县云台小学中学一级教师,文科组年级负责人。孙雪梅:平昌县云台小学中学一级教师,小学文科组年级负责人。王从兴:平昌县云台小学中学二级教师,青年骨干教师。

邓红艳:平昌县云台小学小学高级教师,小学语文骨干教师。

3、聘请县电化教育馆领导、教研室相关人员成立顾问小组,对课题实验进行理论上的指导。

4、与相关部门联系,使课题研究工作能得到大力支持。

5、组织主研人员认真学习同类课题已有的研究成果及相关理论,借鉴学习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的经验,进行反思性梳理,逐步形成并奠定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有效转化策略。提高主研人员的理论和研究水平,保证课题研究的有章、有序、有效进行。

6、进一步加大教育技术硬件设备配备工作,推动课题实验的正常进行。

7、保证课题研究所需经费,使实验活动得到有力保障。

平昌县云台小学

二0一二年三月十八日

下载儿歌课题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儿歌课题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题方案

    《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思路及对策研究》 课题方案课题的主要思路:本课题是李强省长主持的课题《进一步激发浙江民间活力的思路和对策》的子课题,围绕课题的主要目标,着重对我......

    课题方案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的原因与对策 ——课 题 方 案 单位:皋兰县黑石川学区 姓名:杨道军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的原因与对策 ——课 题 方 案 皋兰县黑石川学区......

    课题方案

    《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朗读教学效率低的校正策略》 课 题 方 案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读是阅读教学重要环节......

    儿歌大赛活动方案

    儿歌大赛活动方案 主办单位:教育科学学院学生会 承办单位:学生会秘书部 2014年4月15日 “儿歌大赛”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为积极响应学校提高专业技能的号召,全面提高当代大......

    2013年世界儿歌日方案

    潍坊园第三届“儿歌唱响春天”活动方案 迎着春姑娘的到来,我们和领秀园的宝贝们一起迎来了2013年的世界儿歌日。儿歌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孩子们表达感情的......

    一年级儿歌朗诵活动方案

    一年级儿歌朗诵活动方案 一四班:李洁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儿歌的基本类型,开发他们的智力,启迪引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 2、在学习中帮助孩子积累语言,并逐步提高运用......

    2012年小班年级组新编三字经儿歌课题计划

    2012年小班年级组特色课题计划 小班年级组 根据我园特色,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将国学经典《三字经》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去,根据幼儿的一日生活,如:穿脱衣服,叠衣裤,锻炼......

    课题实验方案

    《如何培养中学生创造性思维》 课题实验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课题提出的背景:培养中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国内外教育教学工作者共同面临的一个焦点和难点问题。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