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结尾
谈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结尾
赵 黎(贵州省榕江县塔石中心校初中部)
随着地理课堂教学的改革的深入,“新课导入”和“教学过程”已是所有教师都注重的环节,但课堂的“结尾”却仍被不少教师忽视,认为无关紧要。其实,这“结尾”一环也一样的至关重要。完美的结尾,可使知识得以概括、深化、巩固,可使整个课堂教学结构严谨、浑然一体,可以诱发学生思维积极、探究深入。
一、地理课堂教学结尾的作用
课堂结尾是教师在课堂任务终结阶段,引导学生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再认识、再总结、再实践、再升华的教学行为方式。地理课堂小结是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是本堂课的总结和延伸,又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和准备。针对不同的课堂教学类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精心设计出与之匹配的结尾,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有着归纳整理知识的功能、反馈教学信息的功能、迁移知识的功能。
二、地理课堂教学结尾的有效方法
1、立“疑”激趣法
巧设悬念,立“疑”激趣,可引人入胜,拨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如地理新章节的“结论课”可用悬念性结尾。除了向学生介绍即将学习的课程的特点、内容以及学习方法外,在结尾时,不妨展示其中一两个有趣的“片断”或精彩的“镜头”,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再如教学我国区域地理,当讲完“北方地”后,可让学生思考我们生活的南方地区又是怎样的自然与人文概况呢?悬念性结尾,“收”中欲“展”,使学生思前,觉余音缭绕;顾后,兴味盎然,欲奋力再攀。
2、小结式结尾法
也就是在教学即将结束时,由教师或学生把本节课所授内容简明扼要地、有条有理地进行总结归纳,可以把重点、难点再强调一下,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理清思绪,掌握重点,增强记忆。如讲授“中国主要山脉”,在课堂教学结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中国地形图,边提问边进行归纳总结: 中国主要有哪些走向的山脉?在图上分别指出它们的名称和位置;山脉构成地形骨架,把我国地表分割成了哪些地形区?在图上依次指出名称和位置。
3、点睛升华法
地理教材蕴藏有可供各方面教育的因素,教师在“画龙”的基础上,“终曲”要恰到好处地“点睛”,能形成知识的理性升华,达到领悟事理、陶冶情操的教育目的。如学生学完“日本”这节内容,已经获得“日本地狭人稠、资源贫乏、湾多港良的自然条件以及高度的资本经济”这一知识。日本何以成为经济强国呢?学生可能误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优越于社会主义制度,结尾时教师就有必要“点睛”地说:“日本发挥其岛国多港湾的有利条件,重视智力开发,大力发展外向型工业而成为经济大国;而我国党和政府正领导全国人民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我国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赶上或超过日本的。”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本节的知识内容,还加深了对我国国情的理解,又寓爱国主义于教学之中。
4、悬念过渡法
每堂课都要对前面的课有承接关系,对后面的课有预示作用。在一堂课终了时,教师若借用旧体章回小说惯用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手法,设计一个预示下一课的悬念,承前启后,就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欲望,急切盼望“下回分解”。如学了《大洲和大洋》后小结:“学完大洲和大洋我们知道地球表面由七大洲和四大洋组成的,那么地球表面的海陆轮廓是怎样形成的?七大洲、四大洋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分布吗?要知地球表面的海陆轮廓的形成,且听下节分解。”这样,就能激起学生对下两节知识“海陆分布”和“海陆变迁”的学习欲望。
5、比较异同法
就是在课终结时,将教学内容中那些形式相似、意义相近或相异的概念原理进行分析比较,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以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防此学习过程中的负迁移。如在讲完“热带气候类型”时,可将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进行比较异同。相同点:气温都较高,年温差较小;不同点: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稀少,年降水量不到100毫米;热带草原气候分明显的干湿两季,年降水量在500—1000毫米;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在夏季,雨季时集中了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
6、拈连制胜法 往往在课堂教学中会因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使授课计划未能完成。此时,假如教师能灵活地使用拈连法,亦可弹好“终曲”。比如:有时讲课快结束时,地理挂图“叭”地落在地上,正好下课铃响。这时,教师如去捡地图,影响课堂氛围。可说:“连挂图都想休息,想必大家也盼望下课了吧,那好,我们这堂课也到此结束,下课。”一句风趣幽默的话,洋溢着欢乐。
三、设计地理课堂结尾时应注意的问题
1、结尾要做到精要
就是在地理课堂结尾要做到内容精练,总结精彩。在时间安排上要提倡向45分钟要效益,结尾一般以3-4分钟为宜,不能拖沓。在内容上,要牢牢把握住本节课的重点,设法通过我们的设计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重点问题上,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结尾要有引导性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地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学习的内因,它决定了学生学习的质量。结尾有目标,但教师不是目标的“复述者”,不能包办代替,要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上。只有想方设法让学生多思考、多分析、多讨论,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地理课堂教学“结尾”的作用。
3、激励性原则
地理课堂教学结尾,不应是简单的知识和方法的再现,而应是把学生引向新的目标,鼓励学生开展归纳和概括或尝试和探究。教师通过给出问题,将本节课的内容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把问题作为课外研究的小的地理课题,能激起学生探究地理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孕育学生地理学习的良好的情感态度。
总之,地理课堂教学结尾没有固定的公式可循,只要我们勤于探索,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就能够创造出更多更新的结尾形式,增加课堂教学的魅力,提高教学实效。
(作者电话:***;信箱:tszl7108@163.com)(来源:《中国教育科学》2011年6期,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1
1、老师。
高效与和谐是课堂教学的表征,内层动力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自主能动”,这完全依赖于教师如何去组织教学,看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理念短板问题不解决,课改永远走不远。现在很多教师在追求所谓课堂教学技艺的精彩与精湛,其实如果没有营养深厚的教学思想的根的输出,教学技艺的花朵就会繁华落尽凋落飘零。所以,抓实课改,让教师头脑中有思想,心中有学生,是转变教学方式的根本。
2、学生。
让学生自主能动。要在教师教学方式转变后,让学生逐步从内心喜欢学习、学会学习、感受学习的乐趣。所以我们要学会“放手”“授渔”“展示”。“放手”就是要真正做到三个还给,力避做保姆,教学中不去大讲特讲,不去精雕细琢,不去挖地三尺。也就是关注点不要总在自己怎么去教,而在学生怎么去学上。“授渔”就是让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去学习。这需要孩子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去实现,在学习中实现学习的个性化,感受一点点进步中的快乐。大量的自主性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一篇课文让学生在课前应自主学习到哪些,通过几个层面的学习基本达到什么程度,遇到有深度的问题怎么办等等。如果学生能日常化地去做,坚持去做,他的自学能力会呈几何级增长。“展示”环节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一些求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交流、碰撞、展示。这个过程很重要,老师的提升更重要。如何说得少说在点子上,这才是看老师能力的时候。
3、教学管理者。
要关注教育的本质,营造大环境。不跟风,不追浮名,不舍本求末,不看细枝末节。真正去事务化,工作教研化。心中有大教育、大规划,关注教学主要关注两点,即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我们的工作是指路、伴行、搭台、评价。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2
一、反思当前的教育形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凸显了学科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要真正让学生从书本堆中解放出来,切实为学生减负,真正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课外时间。课堂有效教学成为新课改形势下教育工作者们重点研究的课题。
二、反思高效地理课堂的教学细节
1.把课堂还给学生。杜绝“一言堂”、“满堂灌”。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控制教学过程,控制学习方向,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创设愉悦、自主的学习氛围,提供进行探究活动的基本工具,多用激励性语言,鼓足学生干劲,树立学习信心。
2.紧密联系生活实例。初中地理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教师应采取形式多样的教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最大限度的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努力建立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多引用学生易接受的、以感性材料为主的、富于情感色彩的'地理内容,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学中要注意以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例子为连接点,丰富和引导学生的主动思维,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使感性认识自然的上升为理性认识。
3.教学内容展开时力求问题化。结合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贯穿课堂,使教学的各个环节形成内在的有机联系,并水到渠成的形成对课堂知识的认知。
4.构建开放性的地理教学形式。从课时的安排、内容的取舍到课程内容顺序都不要拘于课本和教参。学生很感兴趣的,对学生很有用的,要多安排课时;无论是整体,还是局部内容,次序混乱的要合理的调整;结合学生实际和学校情况,遇到课程内容安排不合理时,对内容可以进行适当的取舍。
三、反思高效地理课堂的教学手段
1.紧密结合初中地理学习内容,适时切入乡土地理的内容。新课程标准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我们课时有限,一般不再专门用独立时间学习乡土地理,这就要求教师要抓住契机,把乡土地理教学内容补充其中。
2.用“活动”把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新课程中“活动”的种类很多,包括“通过各种途径感知周边事物,收集地理信息,表达自己的体会,与别人交流成果等”,往往这些“活动”就是那些章节的重点。注意教学过程中活动板块的合理设置。新教材中每个章节都有难易不同的活动题目,利用它们开展自主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创新精神,开发潜能,而且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能力提高。处理好活动板块,是实施新课改的重要内容。教师在实施活动板块的教学时要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适当调整。有些可以穿插在正文的学习中,增强所学问题的说服力;有的可以放在新知识学习之前作为引入;还有的可以作为课后探究的题目。经过教师适当的调整,活动板块才能成为激活课堂的催化剂。
3.重视地理图象在教学中的应用。地理图象最能体现地理教学的直观性特点,充分利用它们能在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采用不同形式进行地图教学。灵活的地图应用能给课堂教学增色添彩。
4.教学素材多关注生活和生产实际。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最大的动因,五彩缤纷的生活景观,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现象和问题,会引起他们的好奇感和探究心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和实际热点问题,采用自行设问的方式,将素材变成问题,自问自答,培养其思维的敏捷性。教师要抓住新课程改革的契机,将生活实践中有兴趣、有价值的、与地理学科有关的问题,引进地理教学,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野外考察、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知识、增长才干,学以致用。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3
随着教学改革步伐的逐渐深入,一些问题相继出现,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尤为突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新旧观念发生剧烈碰撞,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期待着新模式的出现。在这种形势下,不仅学生,甚至连许多教师都明显感到不适应,课堂教学中自然也就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教师没有真正树立起服务学生、服务学习的思想,对组织学生学习的本质理解不到位。教学中缺乏师生互动,不能灵活变动,不能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思维过程。学生学习活动中探究性学习时间安排偏少,对合作学习的本质——高度结构化的学习缺乏深刻的认识,只简单停留在课堂分组讨论上。教师收集、制作资源能力低下,导致地理课程资源相对缺乏。对地理课程标准把握不准确,等同于过去的教学大纲。
为此,我认为在初中阶段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处理好新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观的关系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适合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的作用。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上要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把握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契机。要参透新课程理念,挖掘新教材内蕴涵深层次的功能。不能就事论事,按部就班,错失“动态生成”的施教良机。
二、处理好教师和学生角色转换的关系
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核心是学生的主体参与,上课是师生一起分享理解、体验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而再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这必然使得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摒弃强制性的统一思想、统一语言、统一行动,淡化教师权威,允许多元思想并存。
三、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新课程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即让有阅读能力的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书刊、网络等,实现自主学习,实现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学习。在设计教学活动中,缩减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讨论、实验、观察及自主探究等等,培养学生个性发展,教学反思《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合作教学强调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合作交流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本质观。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教学氛围,创设通过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合作学习小组,为学生提供多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增加学生间的互动时间和形式等。或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主动提出课堂合作学习的形式,自由选择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在“共生共进”的合作观念下,实现师生、生生的共同成长。四、处理好学习活动与地理双基的关系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从自己的直接经验中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实验操作或深入生活实际的过程中学习,或者是从他人的经验中通过再发现来学习。实践证明,只有在夯实“双基”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有条件地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自由发展。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融于有趣的活动中,真正实现在“做”中学,在“乐”中学。
四、处理好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关系
新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即教师暂不把现成的结论给学生,而是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讨,进而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思考问题、自行解决问题。和以前相比,更加注重过程。实践证明,不管是重结论轻过程,还是重过程轻结论都是不正确的。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才合乎课改的观念。在学生经历了研究性学习这一学习方式、还没有得出规律性认识时,需要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性必要的演示和讲授。两种学习方式缺一不可,不能走极端。
五、处理好创设宽松氛围与学生自律的关系
新课程要求教师给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但所谓的“宽松”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而不是无组织无纪律的。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随时监控合作学习的进程和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律作用,及时提醒学生自觉遵守学习纪律,调整学习状态,以饱和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多交流、讨论有价值的或有意义的话题,达到“控而不死,放而不乱”的效果。
六、处理好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新课程的教案应该是动态性的、灵活多变的。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改变甚至完全抛开事先写好的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凭借已有的经验,在构想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课后要及时反思和总结,进而修订和完善教案。
七、处理好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新课程认为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人格构建的文化中介,亦即“教材是范例”、“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是师生发展的平台”。要求教师应主动参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设计,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用教材促进学生发展,教会学会学习,发展情感,培养良好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体制发生重大变革的今天,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尽快转变教学观念,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4
【摘要】高效课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教与学的统一,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新课程背景下“高效课堂的创建”就是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与作用,在单位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优质高效地达到育人目标。
【关键词】课堂改革 高效课堂 创新能力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大的特点就是要以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代替过去陈旧落后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全面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这对于每一位教师而言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教学质量的生命线,在地理课中,如何将过去固有的课堂升级为创设“高效课堂”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要想创设“高效课堂”,就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那么,作为一名教学一线的教师,如何努力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以有效的课前准备保障高效的课堂教学
要多角度、多层次、多视角做好课前准备,写出适合学生的优秀教案,这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备课可以分三个步骤:精心选材;精心设计教学程序;精心设计课堂语言。课前准备过程中,教案不仅要体现知识的传授,还应包括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使教师做到启发式的“教”,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学”,为学生提供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备课的全面考虑和周密
预设,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在教学过程中,要实施“学案导学,双案并举”的教学策略,一方面按照“导疑-导学-导思-导练-导创”的指导思想设计常规教学的“教案”,另一方面按照“自主、主动、探究、合作”的新课程教学理念设计“学案”,坚持“双案并举,教学合一”。对于每一堂课,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难点、重点。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强化重点要有落实方案,难点要有突破策略。在落实知识点的同时要关注提升能力点、非智力因素点。要通过精心的课前准备,精选习题,编制学案,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
二、优化时间安排,努力创建学习型课堂
时间就是效率,抓紧时间,用好时间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一堂课一般由学习、讲解和练习三部分构成,讲的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练的时间不宜少于15分钟。这里的练包括教学过程中的训练。课堂上要少讲精讲,多学多练。教师要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例如像一些课本上旧的识记内容可以不讲,让学生自读,以练习的形式出现,一方面检查了学生自学的效率,另一方面也节约了时间。当然,对一些理解难度较大的难点知识,教师可以直接讲述分析,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知识,在练习过程中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加强巩固难点知识。
教师要在课堂上惜时如金,同时还要学会节约时间。教师要以自己的时间观念影响学生的时间观念,帮助学生安排时间,反思时间利用情况,让学生学会经营课堂40分钟,让它产生最大的效益。
例如把上课反应快、勤快的学生与反应慢、手慢的学生搭配成一组,互相起带动和促进作用。对个别上课懒惰、不勤快的学生,教师可直接监督,时刻提醒督促其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另外,课堂上要保证每个学生都高效参与,必须有约束的机制。在小组学习中,每位学生都必须参与。课堂上各项活动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得拖沓。写错的作业必须更正,更正时要分析错误原因。对缺课、不交作业的学生,任课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找学生谈话,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三、注重有针对性的练习
练是对所学知识内容的运用。通过面对具体多变的实际问题情境,学生会充分运用所学及感知,在运用过程中知道哪些自己学会了,哪些还没有学会,找到自身的薄弱之处,以便及时查漏补缺。为了达到这个效果,教师特别要研究一下学生所做题目本身的练习价值和意义。就学生学习水平考虑,既要考虑能适应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让他们通过练习在基础方面有所提高,又要考虑学习水平较优的学生能通过练习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就完成时间来说,要使他们既能愉快地接受完成,又要达到一定的训练效果。像地理这门学科,一些纯属巩固性的和基础性的内容,能在课堂上当堂处理的应让他们有时间在课堂上处理。就教学内容方面的考虑,首先要保证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保底要求,这是基本标准,是每一位有学习能力的学生应达到的最低限度。例如认识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人人必须达到的,至于成因分析与认识,学习基础差的同学只要知道有
哪些方面的因素就算是达标了。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充分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特点,精心为他们选择或制作一些拓展度较高的问题,让他们既达到了双基标准,又开发了潜能。
总之,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然而,面对地理课堂教学改革遇到的种种困惑,教师们个个感慨万千,有成功的喜悦,有失败的懊恼,而更多的是在新旧两种教育思想的激烈碰撞中动荡徘徊。实际上,高效课堂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强调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教与学的统一,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课堂教学中充满了辩证法,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5
我们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满意最重要,其实学生满意了,家长就满意;家长了满意,领导就满意;领导满意了,政府就满意。其实,大家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让学生乐学,好学,学有所成,学以致用,成人成才。这个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靠我们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能让学生满意,那么怎么能提高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方面,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力,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激励机制,吸引和凝注学生注意力。就像古时说书的每说罢一回,总要留一个包袱,让听众期待故事结局,期盼继续讲下去,说书人恰恰利用故事的连环相扣,每到精彩之处嘎然而止,吊足了听众的.胃口。
第二方面,我们要给学生减负,要在课堂上给学生减负。能不讲的就不要讲了,比如,有些章节学生一看就懂,老师又何必喋喋不休呢。再就是,我们要吃准教材,吃透教材,把握好重点难点,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搞清知识脉络,教给学生系统的知识,而不是将散乱无章的知识碎片一包袱丢给学生。教给学生梳理知识的方法,减轻学生负担。三是课堂处理的必是学生不会的,不理解的,需要探讨的,需要明确的。除此之外,多做无益。
第三方面,我们教师本身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要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学生,时刻明确我是老师,为人师表,学生是要向我学习的,他们其实都是些孩子。作为老师,要和蔼可亲,讲课要生动、幽默、风趣,拉近师生见距离。让学生相信你,听你的没有错,不骗学生,不歧视学生,要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最重要的一点,要时常鼓励学生,给学生树立自信,让学生懂得自尊。我们当老师的也要多学习,多看书,让自己的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站在时代的前沿。当然,如果你有足够的魅力让学生崇拜,那就更好了,这样你上课更是事半功倍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学期开始了,我们已经踏上了新的征程,有效的课堂教学改革必将是一股和煦的春风,助推我们新学期教育教学此文转自工作迈上更高的台阶。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6
每次上课,总感觉一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动作迟缓,效率低下,并不是以学习的诉求来上课。有时心思这是为什么,今天看了一篇文章,得到了一点启示!
影响学生发展进步的不仅有智力因素,也还有非智力因素诸如:个人的理想目标、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生的意志力、师生之间的心理相融指数,个人在班级人气指数等方面。这些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发展进步的影响可能超过智力因素。思想政治工作是革命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我们教育教学(此文来自)工作的生命线。请回忆一下我们时常找学生谈心,谈的是什么?无非就是非智力因素的这些内容吧?这条生命线的作用有发挥出来了吧?我们不仅要读懂这些因素还要利用好这些因素,否则岂不做了冤大头,白费了力气?
教学如带兵,不是自己的兵不好带,每个兵都有自己的思维习惯和心理诉求,只有官兵的心理诉求和思维习惯一致了、默契了才能锋芒所指无不披靡。我们这些老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心理诉求才能化腐为奇、呼风唤雨、撒豆成兵,把无限美好的愿望化作活生生的现实。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7
一、反思是否具备新课程的教教育教学理念
近几年,初中地理与其它课程一样实施了新教材,我作为一名从教近的地理教师非常关心新教材的内容,拿到教材后,深感教材的难度明显降低,但趣味性和实用性明显提高,从而要求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而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那些理性的共同的知识,更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为此,我经过认真地反思,认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在地理教学中应从有利于学生“生活再现”和“终身发展”入手,建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作为一名教师应与时俱进,放弃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创造条件。以“34个省级行政区”(《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学为例,该教材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法中的讲述法组织教学则效果不佳,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尝试以“快乐教学”中的巧用游戏法,采用多媒体技术制成“中国政区拼图”,引导学生开展拼图竞赛活动,寓教于乐,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活化了课堂教学。同时,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报刊杂志及其它媒体获取地理信息,并适时的交流,给学生以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在交流信息的过程中,给予及时的指导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反思教学中如何进一步强化地图教学
翻开地理新教材,我们会发现文字篇幅有所减少,各种地理图表去占了近一半的篇幅,如地形图、政区图、气候图、人口分布图、照片等,还有各种统计图表,不仅具有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空间性突出等特点,还可以形象、直观、准确、趣味的表现地理事物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课堂上面对课本里种类繁多的地图,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经常反思在地理教学中应怎样充分发挥这些地图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描图、绘图?怎样将地图变成学生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样培养学生查阅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等等。
鉴于这种情况,我主要通过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等)和传统教学方法(如挂图等)相结合的方式,有意识地将地图展示给学生,从地图的三要素入手,教他们认识地图信息,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使他们提高看图的兴趣,从而养成看图的习惯。例如,在“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的教学时,首先出示“中国的地理位置图”然后提出问题:“从东西半球或南北半球看,我国分别位于哪个半球,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看,中国的疆域对我国发展的作用?”并要求学生在图中找出答案,然后让学生再看教材,看一看自己的分析与教材是否一致。在教学俄罗斯时,请同学看一看俄罗斯地跨哪两个大洲、以什么地形为主、有什么特点,纬度位置怎样,什么是影响俄罗斯农业的主要原因,使学生通过看图感受到俄罗斯人口少却要进口粮食的原因。从而养成读图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作为地理教师在上课时,常常提醒自己一定要有用图的意识,用图导入深入,用图突破教材重点,解析教材难点,给学生以直观易懂的印象。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8
几年来的教学,有得有失,感触颇多,但始终不断地在反思着,以期自己的工作能有所进步。以下是针对自己近年来的地理课堂教学的三点反思。
反思一:走出教材,走近生活
地理课本中的案例有些并不符合地方学生的经验基础。因此,很有必要根据我们地方特色、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知识背景来创设情境、设计案例。
反思二:学生活动要有“质”,即体现思维性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但如果课堂活动有量无质,则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恐怕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只有热闹的场景,很难有真正的思维活动。课堂的学生活动是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式,因此流于形式的“活动”是形同虚设的。为了能使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其有效性,应努力提高活动的
“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意适时评价。
反思三:转换传统的师生角色,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在课堂的探究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充当探讨问题的主人。这一从引导者到组织者的转变,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思维的角度讲,学习过程是一种具备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需针对不同情况做出适时反馈,引导使之朝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例如:在讲到目前的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时,应该让学生来谈谈,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某些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自己感悟出问题的严重性,进而去思考其产生的原因,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教学过程中的有效策略
1、课前抽查,查找问题,找准切入点。
要增加教学的针对性,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加强集体备课,研究每一节课的地理主干知识和考点内容,针对主干内容和考点内容设置情景,找准重难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延缓判断,留给学生自己思维的时间和空间。
课堂教学中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陈述自己的思维方法,不断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在交流讨论时让学生自主交流,少讲解甚至不讲解,给学生思维的空间。
3、开放地理课堂。
教学内容开放,关注社会重大的科研成果,关注国内外重大事件,联系实际生活,其次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要多样,尽可能运用多媒体教学,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方法,让学生展开辩论,越激烈越好,再次,作业设置要开放,作业形式要多样,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开放和多元,充分肯定学生,关注其差异性。
通过一学期的地理教学工作,学生们对地理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了解到了地球和地图知识、陆地和海洋知识、天气与气候知识、居民与聚落知识、发展与合作和人文环境等自然地理知识,并认识到学习地理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了学习地理的重要性。所以说学习地理是很重要的,学生们都从思想上重视了地理这门学科。
通过地理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民族素质。地理教学贯彻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就使他们具备所必需的地理基础知识,我们的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而不是单纯为了升学,或者只是依据地理学科知识的科学性,系统的去确定教学内容。
通过地理教学树立了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通过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发展生产。在利用合理时,就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利用不当时,则会出现生态平衡遭受破坏、环境被污染等危及人类生存的问题。这样就体现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全世界、面向未来”的'宗旨。在教学过程中,我收集一些地理材料和图片,使学生认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如何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工农业生产和社会进步,以及不同的国家所出现的程度不同的环境、资源、人口等问题,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4、结合教材特点,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形成和谐、融洽、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是看老师讲得如何,关键看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看学生学得如何。初中学生,正值求知欲、表现欲非常旺盛的时期,在课堂上学生厌烦教师的“满堂灌”,迫切希望自己能在课堂上有“说”的机会,教学参与意识非常强烈。湘教版教材在知识的表述上避免了冗长的文字叙述,文字表达简洁明了,从教材的结构和内容上看减少了很多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加大了“活动”、“阅读”、“思考”方面的篇幅内容,使“活动”、“思考”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教材特点,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学生创设“多说”学习情境,师生一起讨论,共同完成的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识,提高能力,初步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形成正确的科学观。
5、讲究学习方法,培养创新精神。
教材倡导对学生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培养和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根据教学的内容特点及学生年龄特征,开展探究学习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具有研究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形象感知、自主感悟、合作讨论、相互评价、自由表达、创造想象等探索性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创新的情感,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9
地理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灌输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在学习时保证必要的时间投入,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地理思维能力。在高效课堂的教学中,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
一、优化课前准备
第一,指导学生预习。地理是一门十分注重与生活相结合的学科,指导学生对新课进行整体预习。例如,在讲人口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在假期调查自己家族人口增长和迁移的状况,了解自己家族人口变化的特点,并试着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为学习人口的发展、分布做充分的准备。而且还要做好课前预习,每次上课前将相关的预习题留给学生,指导他们有针对性的自学,找出疑难问题。
第二,加强上课前的备课。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教师要钻研教材、定好目标,背诵学生该背的内容,典型例题自己先要做,及时补充专业知识。和同学科其他教师集体备课,探讨教学方法。上课时,根据各班学生实际情况和自己独有的思考充实教学的各个环节,确保上课不打无准备之仗。
二、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采用“小组学习”、“分组讨论”、“一帮一结对子”等的授课方式,这样可以使每一节课的活动设计更加的切实可行。例如在讲述《水资源》这一节知识的时候,我要学生在生活中多注意观察,几个人一组,开放式的`课堂学习,对“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句话进行分组讨论。学生便能通过观察和日常生活把水循环的意义概括出来。
三、转化教师角色
高效课堂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学生是主体,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否发生变化,教师应针对这种变化提供相应的服务。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教师也在成长,在新课改推进过程中,教师要用心去呵护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通过优化教学细节来营造一种足以润泽学生心灵的民主关系,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教学的过程变为学生的
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在课堂上可以多用一些“你认为呢”“谁还有不同的意见”“我们一起来探索”“我们开始活动”“非常好”“太棒了”“请坐”??的话语,以此来鼓励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创设平等、民主、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
四、认真反思教学过程
教师的反思大多是针对教学过程进行的,反思尤其重要。要对教学中重难点的处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确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否提高等情况进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探索,使教学与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高效课堂要求很多知识让学生讨论互相学习,在讨论的过程中,可能有些学生所谈内容大多是完全脱离了教材的内容,有些学生甚至在活动过程中趁机打逗,表面看上去很热闹,似乎每个学生都在参与活动,但实际上,教师对课堂的驾驭到底怎么样?当整个活动结束后,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是不是很好?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流于形式,在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索、实践得出结论这才是高效课堂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活动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严谨,对于活动的每一步都应该给予学生清晰地描述和指导,然后再要求学生进行实践。新课改的这一要求实际上是对老师能否掌握整体课堂教学过程、能否驾驭课堂的一个重要挑战。
总之,通过“高效课堂”的教学实践与反思,让我深刻的感悟到地理教师身上的责任和重担。领会到节约、高效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概念,教学同样需要。在实践中我们要总结教训,积累经验,不断改进,切实改变现状,构建低耗高效的课堂,长足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10
进入21世纪,中华大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随着改革步伐的逐渐深入,一些问题也相继出现,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尤为突出。新旧观念发生剧烈碰撞,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期待着新的模式的出现。在这种形势下,不仅学生,甚至连许多教师都明显感到不适应,课堂教学中自然也就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教师没有真正树立起服务学生、服务学习的思想,对组织学生学习的本质理解不到位;教学中缺乏师生互动,不能灵活变动;不能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思维过程;学生学习活动中探究性学习时间安排偏少;对合作学习的本质——高度结构化的学习缺乏深刻的认识,只简单停留在课堂分组讨论上;教师收集、制作资源能力低下,导致地理课程资源相对缺乏;对地理课程标准把握不准确,等同于过去的教学大纲。
为此,我认为在初中阶段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处理好新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观的关系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适合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环境,发挥平等中首席的作用。从以教材为主走向以学生发展为主;从以讲授为主走向以指导学习、回答疑问为主;从统一走向分散,这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上要屏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把握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契机。要参透新课程理念,挖掘新教材内蕴涵的深层次的功能,不能就事论事,按部就班,错失“动态生成”的施教良机。
二、处理好教师和学生角色转换的关系
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核心是学生的主体参与,上课是师生一起分享理解、体验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而再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这必然使得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屏弃强制性的统一思想、统一语言、统一行动,淡化教师权威,允许多元思想并存。与学生真正建立一种彼此接纳、彼此敞开、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着精神交流与人格碰撞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平等的民主关系。
三、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新课程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即让有阅读能力的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书刊、网络等,实现自主学习,实现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学习。在设计教学活动中,缩减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讨论、实验、观察及自主探究等等,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合作教学强调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合作交流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本质观。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教学氛围,创设通过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以帮助学生树立起合作学习小组,为学生提供多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增加学生间的互动时间和形式等;或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主动提出课堂合作学习的形式,自由选择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在“共生共进”的合作观念下,实现师——生、生——生的共同成长。
四、处理好学习活动与地理双基的关系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从自己的直接经验中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实验操作或深入生活实际的过程中学习,或者是从他人的经验中通过再发现来学习。实践证明,只有在夯实“双基”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有条件地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自由发展。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融于有趣的活动中,真正实现在“做”中学,在“乐”中学。
五、处理好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关系
传统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学生们主要是在“听”中学和在“看”中学。即学生听教师讲解,看教师提供的教具、图片或音像,在听或看后思考、记忆,这是接受性学习。新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即教师暂不把现成的结论给学生,而是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讨;进而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思考问题、自行解决问题。和以前相比,更加注重过程。实践证明,不管是重结论轻过程,还是重过程轻结论都是不正确的;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才合乎课改的观念。在学生经历了研究性学习这一学习方式,还没有得出规律性认识时,需要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性必要的演示和讲授。两种学习方式缺一不可,不能走极端。
六、处理好创设宽松氛围与学生自律的关系
新课程要求教师给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但所谓的“宽松”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而不是无组织无纪律的。课堂上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就需要地理教师在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中做到收放有度,成分利用自己的调控能力,将课堂调控艺术与学生自律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演绎到最佳状态。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随时监控合作学习的进程和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律作用,及时提醒学生自觉遵守学习纪律,调整学习状态,以饱和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多交流、讨论有价值的或有意义的话题,达到“控而不死,放而不乱”的效果。
七、处理好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初中地理教师备课时设计教学的主要出发点。从这个角度说,所谓的备课,实际上就是备学生,就是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所谓的教学设计,就是为不同的学生设计出符合他们需要的学习计划、学习方式和学习进度。教学设计应该只是一个教学构想,而不是一份施工蓝图。即使教师深入调查,也无法完全弄清所有学生的情况。所以,新课程的教案应该是动态性的,灵活多变的。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改变甚至完全抛开事先写好的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凭借已有的经验,在构想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课后要及时反思和总结,进而修订和完善教案。
八、处理好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新课程认为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人格构建的文化中介,亦即“教材是范例”、“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是师生发展的平台”。要求教师应主动参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设计,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用教材促进学生发展,教会学会学习,发展情感,培养良好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可以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着眼,整合教材、教具、图书、资料、网络、教师自身、学生等各种教学资源,以及教师的创造性和学生的创造性。对地理教材做出富有针对性的设计,进行创造性的实施。从周围地理环境和教材中优选整合教学策略,优选整合教学资源,从激发学生超越于知识之上的智慧、灵感、激情和创造性发面,来改善和优化整个教学流程。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体制发生重大变革的今天,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尽快转变教学观念,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11
从20xx年下学期开始我校开始进行高效课堂改革,至现在已历时一年之多,我清晰的认识到学校新课改要成功,教师业务能力要进步,学生综合素质要提高,开展高效课堂是明智之举。
相对于传统教学,高效课堂的开展,对教师、对学生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等都能在高效课堂中得到锻炼和体现。 高效课堂具有传统课堂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首先,高效课堂是多样化课堂。传统课堂上,教学资源和课堂模式单一,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没有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而新课改后的高效课堂将单一的课堂教学分解成自主预习、合作探究、点评质疑等环节,变集体听课为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合理的小组晋级评价机制,激活课堂与学生思维,如此一来不仅丰富了课堂色彩,更重要的是学生再也不觉得课堂乏味,而是把课堂当作自己活动的舞台。其次,高效课堂提高了学习的效率。高效课堂的实施使得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熟练掌握更多的知识;高效课堂让学生饱含激情投入在合作探究中,体验了学习的乐趣,学生不再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学着学习、学着探究、学着思考,从代替学生做到让学生自己学着做,解放了学生又解放了自己。第三,高效课堂真正实现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学生在思考、阅读、活动中提升了自身素质,这种素质又是提升成绩的动力。高效课堂上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质疑能力、协作能力等,我们学校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制约其学习成绩的关键,而高效课堂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必然促进学习习惯的改善。
高效课堂初步实施有一定的难度,高效课堂落在实处也并非一朝一夕,通过一年多高效课堂的实践,我在课堂中也遇到诸多问题。一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从接触的初二的学生来看,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被动,不愿意或者难以坚持专心听讲,不愿意积极探究与思考,不愿意与小组内其他同学交流,
甚至少数同学服从意识也较差,那么这部分学生第一次接触高效课堂,很难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很难在课堂中展现自我,时间一长甚至出现恶性循环,导致部分学生边缘化。二是导学案编制重点不够突出,指导方法不详细,难度把握不准。导学案作为引导学生预习、探究和质疑的依据,一旦编制质量有问题,将直接影响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与效果。三是学生社会常识太少,视野太窄。自己所教地理学科是一门社会学科,课本上知识点经常联系社会方方面面,当我们讲到相关社会现象与问题时,大部分学生不了解现象的本质,有的学生甚至没听说过,如此一来极大的阻碍了学生思维的'拓展。
根据对高效课堂的认识与实践,自己所教地理学科高效课堂要在班级发挥更大的作用,要进一步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成长,我认为自己还有几个方面值得加强和改进。首先,小组培训要常抓不懈。小组培训要突出两个方面,一是要明确学习的目的,激发学习兴趣;二是要对学生预习、探究、展示、质疑、补充方法进行培训。对于学习困难及厌学学生可以单独谈心和适当鼓励来端正其学习态度。通过培训与交流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感受青春的活力,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初中三年学习生涯打好基础。其次,要对导学案编制工作上要下苦功夫。因为初次接触高效课堂,导学案的编制基本上靠教师自己摸索进行,因此也导致部分课堂导学案编制不符合课堂要求的情况,高效课堂效率也没有得到体现。导学案编制首先要紧扣教材,突出重点与难点,合理排版,并在对应的版面上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第三,通过播放影片及多媒体,通过丰富的地理素材让学生了解更多地理常识与现象,拓宽学生见识面,增长了地理见识,不经让学生更形象的了解了地理知识,并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高效课堂中能够更好的展示自我。
高效课堂是新课改的必然趋势,但改革过程中势必会遇上困难和瓶颈,但只要坚持和努力,高效课堂就好比精耕细作的农业种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第三篇: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进入21世纪,中华大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随着改革步伐的逐渐深入,一些问题也相继出现,个性是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尤为突出。新旧观念发生剧烈碰撞,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期盼着新的模式的出现。对地理课程标准把握不准确,等同于过去的教学大纲。为此,我认为在初中阶段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处理好新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观的关系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适合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环境,发挥平等中首席的作用。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上要屏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把握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契机。要参透新课程理念,挖掘新教材内蕴涵的深层次的功能,不能就事论事,按部就班,错失“动态生成”的施教良机。
二、处理好教师和学生主角转换的关系
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核心是学生的主体参与,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屏弃强制性的统一思想、统一语言、统一行动,淡化教师权威,允许多元思想并存。与学生真正建立一种彼此接纳、彼此敞开、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着精神交流与人格碰撞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平等的民主关系。
三、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新课程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
四、处理好学习活动与地理双基的关系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从自我的直接经验中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实验操作或深入生活实际的过程中学习,或者是从他人的经验中透过再发现来学习。实践证明,只有在夯实“双基”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有条件地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自由发展。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融于搞笑的活动中,真正实此刻“做”中学,在“乐”中学。
五、处理好研究性学习与理解性学习的关系
传统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学生们主要是在“听”中学和在“看”中学。即学生听教师讲解,看教师带给的教具、图片或音像,在听或看后思考、记忆,这是理解性学习。新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即教师暂不把现成的结论给学生,而是组织、引导学生透过合作、探讨;进而自我发现问题、自我思考问题、自行解决问题。和以前相比,更加注重过程。
六、处理好创设宽松氛围与学生自律的关系
新课程要求教师给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但所谓的“宽松”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而不是无组织无纪律的。课堂上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就需要地理教师在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中做到收放有度,成分利用自我的调控潜力,将课堂调控艺术与学生自律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演绎到最佳状态。
七、处理好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潜力,是初中地理教师备课时设计教学的主要出发点。
八、处理好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从周围地理环境和教材中优选整合教学策略,优选整合教学资源,从激发学生超越于知识之上的智慧、灵感、激情和创造性发面,来改善和优化整个教学流程。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体制发生重大变革的这天,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尽快转变教学观念,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第四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牛爱红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这句话用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其实也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常常在一堂课之后,我们总能找出这堂课的不足,问题可能是课堂纪律、教学设计、师生活动等等。曾听人说过:“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遗憾之处就在于总是要上完课后才能发现问题,虽然没有完美的课堂,但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反思追求更好的课堂。一学年又过去了,回顾这一学年,我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能积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学生的活动为要形式,启发学生在观察、分析、思考、讨论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但是如何进一步发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改进课堂教学,是摆在我面前现实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些情况,自己有了一些体会和思考:
一、发挥学科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从地理知识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文字美、动画美、语言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学习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发挥地理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努力寻求趣味知识的切入点进行有目的的导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大陆漂移假说时,先让学生讲一个小故事,不但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而且对本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心理,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在讲季风气候的形成时,我先让学生回子顾一下自己身边的风向变化的规律,再进行教学,不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且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探究地理问题。
二、充分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
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点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六大板块示意图》,注意六大板块的范围及其边界,然后阅读《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震带和火山的位置,再与前图对照,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两个板块的交界处。再如,在“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的教学时,首先出示“中国的地理位置图”然后提出问题:“从东西
半球或南北半球看,我国分别位于哪个半球,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看,中国的疆域对我国发展的作用?”并要求学生在图中找出答案,然后让学生再看教材,看一看自己的分析与教材是否一致。在教学俄罗斯时,请同学看一看俄罗斯地跨哪两个大洲、以什么地形为主、有什么特点,纬度位置怎样,什么是影响俄罗斯农业的主要原因......,使学生通过看图感受到俄罗斯人口少却要进口粮食的原因。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充分利用课本中设计的“活动”,涉及读图或绘图技能的训练、材料收集和处理,需要动手做试验、开展社会调查,进行合作讨论等各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在《多变的天气》教学时,我利用“活动”中提供的天气图,让学生像气象预报员一样播报城市天气,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本课所学的天气符号,还锻炼了学生读图、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作为一名教师应与时俱进,放弃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创造条件。以“34个省级行政区”教学为例,该教材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法中的讲述法组织教学则效果不佳,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尝试以“快乐教学”中的巧用游戏法,采用多媒体技术制成“ 中国政区拼图”,引导学生开展拼图竞赛活动,寓教于乐,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活化了课堂教学。
三、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我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地理环境问题 ,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创新和自我发展。针对地理学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
(1)歌诀法:如记我国的主要山脉分布可用此方法:东西走向有三横,北天阴,中昆秦。湘桂粤赣夹南岭。东北一西南有三撇,兴安太行巫雪峰,长白武夷中间横,台湾山脉东分布。喜马拉雅弧形山,珠峰傲立中尼境,八八四四第一峰。地理歌诀简洁而明了,方便记忆,在地理学习中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图像法: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但平时许多学生对地图心存畏惧,地图应用能力较薄弱,指导学生多看图、识图、绘图、用图,并尽可能使地理知识图像化,做到以文析图、图文结合,尤其像地球的公转,中国的行政区划等知识难点。
(3)观察法: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地理事物,联系课本上所讲授的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的成因和规律等,要使学生掌握正确学习的方法,就要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不断向学生“授之以渔”,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使学生好学地理。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努力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学习地
理的热情被激发,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为此,我在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学生施以情感教育,给予必要的关心、激励、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四、不足之处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就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之中及课堂之外师生关系的好坏。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地理知识和技能参差不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不要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尤其对差生,教师的态度要慎重,委婉,更不能放弃对他们的努力。教师要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给他们介绍一些方法,和他们建立一种融洽的关系,师生的融洽关系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轻松,表现出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使教与学的活动得到良好开展。师生间的融洽关系意味着师生生命的相遇与共融,把这种和谐的融洽带进课堂,让学生感觉到课堂就像温暖的家,轻松自如,自由发挥,从而去创造高效的学习氛围。
(2)处理好“学会”与“会学”的关系
课堂教学的每个行为都应以学生学会什么为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感知、理解、运用、深化,指导学生围绕
学习重点,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相互交换信息,让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策略的指导下,教师安排一系列教学事项,提供学习目标,引起注意和兴趣,呈现各种刺激、各种音频、视频,激励回忆,讨论总结、练习作业、反馈信息、迁移应用、实验操作等,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参与,配合协调,在长期的自我实践和锻炼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应用,如此长期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会逐步提高,会逐步掌握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最终由“学会”变成“会学”。
总之,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运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要求。
第五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1
我们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满意最重要,其实学生满意了,家长就满意;家长了满意,领导就满意;领导满意了,政府就满意。其实,大家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让学生乐学,好学,学有所成,学以致用,成人成才。这个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靠我们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能让学生满意,那么怎么能提高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方面,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力,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激励机制,吸引和凝注学生注意力。就像古时说书的每说罢一回,总要留一个包袱,让听众期待故事结局,期盼继续讲下去,说书人恰恰利用故事的连环相扣,每到精彩之处嘎然而止,吊足了听众的胃口。
第二方面,我们要给学生减负,要在课堂上给学生减负。能不讲的就不要讲了,比如,有些章节学生一看就懂,老师又何必喋喋不休呢。再就是,我们要吃准教材,吃透教材,把握好重点难点,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搞清知识脉络,教给学生系统的知识,而不是将散乱无章的知识碎片一包袱丢给学生。教给学生梳理知识的方法,减轻学生负担。三是课堂处理的必是学生不会的,不理解的,需要探讨的,需要明确的.。除此之外,多做无益。
第三方面,我们教师本身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要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学生,时刻明确我是老师,为人师表,学生是要向我学习的,他们其实都是些孩子。作为老师,要和蔼可亲,讲课要生动、幽默、风趣,拉近师生见距离。让学生相信你,听你的没有错,不骗学生,不歧视学生,要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最重要的一点,要时常鼓励学生,给学生树立自信,让学生懂得自尊。我们当老师的也要多学习,多看书,让自己的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站在时代的前沿。当然,如果你有足够的魅力让学生崇拜,那就更好了,这样你上课更是事半功倍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学期开始了,我们已经踏上了新的征程,有效的课堂教学改革必将是一股和煦的春风,助推我们新学期教育教学此文转自工作迈上更高的台阶。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2
时间匆匆而过,回顾今期的地理教学工作,使我在教学中得到很大的收益。以下,本人谈及一下今期地理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总结:
要联系人们生活的实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地关系”是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线索,因此列举的问题和地理事物要尽可能启发学生运用身边的“人地关系”材料,使学生实实在在认识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另外,也可以从地理学科中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角度举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与学好其它学科的关系。
一、认真分析、制定合理的学期教育教学计划
本学期八年级所使用的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地理教材。其内容主要是中国地理第一至四单元。包括“居民与人口”、“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经济与文化”等。我希望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基本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方面的初步知识,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并进一步掌握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当我第一次走进教室的时候,通过提问我才发现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十分薄弱。于是,我通过与各班主任老师、部分学生代表进行沟通,了解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通过上期的期末检测成绩,分析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同时,从与同学们的交流、交谈中,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真实呼声和感受,为他们打开一扇心灵的窗口。
在此基础上,根据我校明年地理学科要参加统考的实际情况,决定从本学期开始培养学生的备考意识,并在教学时数、教学进度上提前安排。据此,本学期除完成八年级地理上册的教学任务外,还将组织学生学习下册课本的部分内容,为复习奠定基础。
二、自觉落实教学常规
1、由于自己是一名“非专业”的地理老师,要真正具备相应的学科教学能力,就必须付出比别人多的时间和精力。为此,我认真研究教材及学生,悉心查阅资料,学习时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有时,为了备好一节课,不厌其烦地向同学科老师请教,吸取他们的经验。平日里,积极利用网络和配套教学光盘,查找、整合课程资源,为上好一节课作有效的准备。
2、教学中我力争做到精讲,把重点放在知识体系、结构、联系和思维方法上,避免面面俱到、拖泥带水等一些问题的出现。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熟悉教材文本,重视读图训练,加强学生间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课堂学习实效。训练题力求让学生当堂完成,对突出问题及时予以纠正、指导。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认真对待每个同学的.作业,因材批阅,为每位同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每一个班级的学生数都在六十人以上,每批改一次作业就是一项沉重的工作。每次面对堆积如山的作业本,我觉得它不是负担,而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对成绩差的同学的作业,我更显得认真仔细,要让他们真实的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因为,作业是与他们最多的交流、与沟通方式。像_班的___同学,上学期期末地理考试不及格,而本学期他对地理产生了新的兴趣,作业做得认真了,成绩也提高了,每一次测验都在及格以上。这与我对他的激励和“作业交流”是分不开的。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我基本上不划“×”,针对错题我或画上一个圆圈,或在题的旁边划上一个“?”,有时也给一些提示性的评语,告知学生应该怎样避免错误。
4、除教学随堂评价外,力求适时进行单元形成性检测,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虽然有时成绩不尽人意,但我没有放弃希望。因为许多同学不仅仅是地理基础薄弱的问题,还有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方面的问题,要在短时间内从根本上解决,显然还有些难度。尽管如此,我仍然以积极的心态,坚持培优辅差。且盼望期末有一个好结果。
三、积极参加校本研究
1、自觉进行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新教育思想的学习、运用与实践。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听评课、优质课竞赛、教育技术能力大赛等校本研究活动。虽然自己的水平和能力比不上许多优秀教师,偶尔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我并不气馁。“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仍将一如既往的“激情飞扬”。
2、学以致用,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模式。运用学校先进的教学设备,自己动手制作课件,合理进行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摸索的教育教学方法。利用可利用的时间,把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一种有声有形、师生互动、快速便捷、及时反馈的教学模式,力求实现化的教学目标。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本学期由于学校开展的活动较多,担误的课时也就多了,所以有时候存在一些赶课的现象,另外在期末复习当中,抓得还不是很落实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倍努力,仍以素质教育为突破点,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力争在中考时,取得优异成绩。
作为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一日为师,就应该扛起责任,为学生负责到底。因此,必须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只有不断地学习、更新观念和知识,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吸取他人之长来补自己之短,才能使自己更加有竞争力和教育教学的能力。随着教学实践的增加,新问题、新矛盾也接连不断的出现,要想自己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师,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要走的路还有很长很长。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保持现在的工作状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同时,将教学常规和教研活动结合起来,把常规的每个环节都落到实处。课前精心备课,做到形式多样化,通过相互听课、交流,不断的完善教学,充分地锻炼自己,从而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学工作,争取在新的一年,取得更大的进步。
“心若在,梦就在”。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是我永不改变的目标与追求。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3
从20xx年下学期开始我校开始进行高效课堂改革,至现在已历时一年之多,我清晰的认识到学校新课改要成功,教师业务能力要进步,学生综合素质要提高,开展高效课堂是明智之举。
相对于传统教学,高效课堂的开展,对教师、对学生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等都能在高效课堂中得到锻炼和体现。 高效课堂具有传统课堂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首先,高效课堂是多样化课堂。传统课堂上,教学资源和课堂模式单一,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没有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而新课改后的高效课堂将单一的课堂教学分解成自主预习、合作探究、点评质疑等环节,变集体听课为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合理的小组晋级评价机制,激活课堂与学生思维,如此一来不仅丰富了课堂色彩,更重要的是学生再也不觉得课堂乏味,而是把课堂当作自己活动的舞台。其次,高效课堂提高了学习的效率。高效课堂的实施使得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熟练掌握更多的知识;高效课堂让学生饱含激情投入在合作探究中,体验了学习的'乐趣,学生不再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学着学习、学着探究、学着思考,从代替学生做到让学生自己学着做,解放了学生又解放了自己。第三,高效课堂真正实现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学生在思考、阅读、活动中提升了自身素质,这种素质又是提升成绩的动力。高效课堂上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质疑能力、协作能力等,我们学校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制约其学习成绩的关键,而高效课堂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必然促进学习习惯的改善。
高效课堂初步实施有一定的难度,高效课堂落在实处也并非一朝一夕,通过一年多高效课堂的实践,我在课堂中也遇到诸多问题。一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从接触的初二的学生来看,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被动,不愿意或者难以坚持专心听讲,不愿意积极探究与思考,不愿意与小组内其他同学交流,
甚至少数同学服从意识也较差,那么这部分学生第一次接触高效课堂,很难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很难在课堂中展现自我,时间一长甚至出现恶性循环,导致部分学生边缘化。二是导学案编制重点不够突出,指导方法不详细,难度把握不准。导学案作为引导学生预习、探究和质疑的依据,一旦编制质量有问题,将直接影响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与效果。三是学生社会常识太少,视野太窄。自己所教地理学科是一门社会学科,课本上知识点经常联系社会方方面面,当我们讲到相关社会现象与问题时,大部分学生不了解现象的本质,有的学生甚至没听说过,如此一来极大的阻碍了学生思维的拓展。
根据对高效课堂的认识与实践,自己所教地理学科高效课堂要在班级发挥更大的作用,要进一步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成长,我认为自己还有几个方面值得加强和改进。首先,小组培训要常抓不懈。小组培训要突出两个方面,一是要明确学习的目的,激发学习兴趣;二是要对学生预习、探究、展示、质疑、补充方法进行培训。对于学习困难及厌学学生可以单独谈心和适当鼓励来端正其学习态度。通过培训与交流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感受青春的活力,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初中三年学习生涯打好基础。其次,要对导学案编制工作上要下苦功夫。因为初次接触高效课堂,导学案的编制基本上靠教师自己摸索进行,因此也导致部分课堂导学案编制不符合课堂要求的情况,高效课堂效率也没有得到体现。导学案编制首先要紧扣教材,突出重点与难点,合理排版,并在对应的版面上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第三,通过播放影片及多媒体,通过丰富的地理素材让学生了解更多地理常识与现象,拓宽学生见识面,增长了地理见识,不经让学生更形象的了解了地理知识,并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高效课堂中能够更好的展示自我。
高效课堂是新课改的必然趋势,但改革过程中势必会遇上困难和瓶颈,但只要坚持和努力,高效课堂就好比精耕细作的农业种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4
【摘要】高效课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教与学的统一,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新课程背景下“高效课堂的创建”就是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与作用,在单位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优质高效地达到育人目标。
【关键词】课堂改革 高效课堂 创新能力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大的特点就是要以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代替过去陈旧落后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全面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这对于每一位教师而言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教学质量的生命线,在地理课中,如何将过去固有的课堂升级为创设“高效课堂”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要想创设“高效课堂”,就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那么,作为一名教学一线的教师,如何努力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以有效的课前准备保障高效的课堂教学
要多角度、多层次、多视角做好课前准备,写出适合学生的优秀教案,这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备课可以分三个步骤:精心选材;精心设计教学程序;精心设计课堂语言。课前准备过程中,教案不仅要体现知识的传授,还应包括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使教师做到启发式的“教”,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学”,为学生提供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备课的全面考虑和周密
预设,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在教学过程中,要实施“学案导学,双案并举”的教学策略,一方面按照“导疑-导学-导思-导练-导创”的指导思想设计常规教学的“教案”,另一方面按照“自主、主动、探究、合作”的新课程教学理念设计“学案”,坚持“双案并举,教学合一”。对于每一堂课,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难点、重点。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强化重点要有落实方案,难点要有突破策略。在落实知识点的同时要关注提升能力点、非智力因素点。要通过精心的课前准备,精选习题,编制学案,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
二、优化时间安排,努力创建学习型课堂
时间就是效率,抓紧时间,用好时间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一堂课一般由学习、讲解和练习三部分构成,讲的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练的时间不宜少于15分钟。这里的练包括教学过程中的训练。课堂上要少讲精讲,多学多练。教师要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例如像一些课本上旧的识记内容可以不讲,让学生自读,以练习的形式出现,一方面检查了学生自学的效率,另一方面也节约了时间。当然,对一些理解难度较大的难点知识,教师可以直接讲述分析,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知识,在练习过程中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加强巩固难点知识。
教师要在课堂上惜时如金,同时还要学会节约时间。教师要以自己的时间观念影响学生的时间观念,帮助学生安排时间,反思时间利用情况,让学生学会经营课堂40分钟,让它产生最大的效益。
例如把上课反应快、勤快的学生与反应慢、手慢的学生搭配成一组,互相起带动和促进作用。对个别上课懒惰、不勤快的学生,教师可直接监督,时刻提醒督促其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另外,课堂上要保证每个学生都高效参与,必须有约束的机制。在小组学习中,每位学生都必须参与。课堂上各项活动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得拖沓。写错的作业必须更正,更正时要分析错误原因。对缺课、不交作业的学生,任课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找学生谈话,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三、注重有针对性的练习
练是对所学知识内容的运用。通过面对具体多变的实际问题情境,学生会充分运用所学及感知,在运用过程中知道哪些自己学会了,哪些还没有学会,找到自身的薄弱之处,以便及时查漏补缺。为了达到这个效果,教师特别要研究一下学生所做题目本身的练习价值和意义。就学生学习水平考虑,既要考虑能适应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让他们通过练习在基础方面有所提高,又要考虑学习水平较优的学生能通过练习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就完成时间来说,要使他们既能愉快地接受完成,又要达到一定的训练效果。像地理这门学科,一些纯属巩固性的和基础性的内容,能在课堂上当堂处理的应让他们有时间在课堂上处理。就教学内容方面的考虑,首先要保证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保底要求,这是基本标准,是每一位有学习能力的学生应达到的最低限度。例如认识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人人必须达到的,至于成因分析与认识,学习基础差的同学只要知道有
哪些方面的因素就算是达标了。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充分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特点,精心为他们选择或制作一些拓展度较高的问题,让他们既达到了双基标准,又开发了潜能。
总之,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然而,面对地理课堂教学改革遇到的种种困惑,教师们个个感慨万千,有成功的喜悦,有失败的懊恼,而更多的是在新旧两种教育思想的激烈碰撞中动荡徘徊。实际上,高效课堂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强调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教与学的统一,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课堂教学中充满了辩证法,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5
进入21世纪,中华大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
随着改革步伐的逐渐深入,一些问题也相继出现,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尤为突出。新旧观念发生剧烈碰撞,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期待着新的模式的出现。在这种形势下,不仅学生,甚至连许多教师都明显感到不适应,课堂教学中自然也就暴露出一些问题。
如教师没有真正树立起服务学生、服务学习的思想,对组织学生学习的本质理解不到位。教学中缺乏师生互动,不能灵活变动。不能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思维过程。学生学习活动中探究性学习时间安排偏少。对合作学习的本质,高度结构化的学习缺乏深刻的认识,只简单停留在课堂分组讨论上。教师收集、制作资源能力低下,导致地理课程资源相对缺乏。对地理课程标准把握不准确,等同于过去的教学大纲。
为此,我认为在初中阶段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处理好新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观的关系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适合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环境,发挥平等中首席的作用。从以教材为主走向以学生发展为主。从以讲授为主走向以指导学习、回答疑问为主。从统一走向分散,这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上要屏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把握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契机。要参透新课程理念,挖掘新教材内蕴涵的深层次的功能,不能就事论事,按部就班,错失“动态生成”的施教良机。
二、处理好教师和学生角色转换的关系
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核心是学生的主体参与,上课是师生一起分享理解、体验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而再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这必然使得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屏弃强制性的统一思想、统一语言、统一行动,淡化教师权威,允许多元思想并存。与学生真正建立一种彼此接纳、彼此敞开、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着精神交流与人格碰撞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平等的民主关系。
三、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新课程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即让有阅读能力的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书刊、网络等,实现自主学习,实现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学习。在设计教学活动中,缩减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讨论、实验、观察及自主探究等等,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合作教学强调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合作交流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本质观。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教学氛围,创设通过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以帮助学生树立起合作学习小组,为学生提供多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增加学生间的互动时间和形式等。或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主动提出课堂合作学习的形式,自由选择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手段。
四、处理好学习活动与地理双基的关系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从自己的直接经验中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实验操作或深入生活实际的过程中学习,或者是从他人的经验中通过再发现来学习。实践证明,只有在夯实“双基”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有条件地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自由发展。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融于有趣的活动中,真正实现在“做”中学,在“乐”中学。
五、处理好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关系
传统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学生们主要是在“听”中学和在“看”中学。即学生听教师讲解,看教师提供的教具、图片或音像,在听或看后思考、记忆,这是接受性学习。新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即教师暂不把现成的结论给学生,而是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讨。进而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思考问题、自行解决问题。和以前相比,更加注重过程。实践证明,不管是重结论轻过程,还是重过程轻结论都是不正确的。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才合乎课改的观念。在学生经历了研究性学习这一学习方式,还没有得出规律性认识时,需要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性必要的演示和讲授。两种学习方式缺一不可,不能走极端。
六、处理好创设宽松氛围与学生自律的关系
新课程要求教师给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但所谓的“宽松”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而不是无组织无纪律的。课堂上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就需要地理教师在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中做到收放有度,成分利用自己的调控能力,将课堂调控艺术与学生自律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演绎到最佳状态。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随时监控合作学习的进程和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律作用,及时提醒学生自觉遵守学习纪律,调整学习状态,以饱和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多交流、讨论有价值的或有意义的话题,达到“控而不死,放而不乱”的效果。
七、处理好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初中地理教师备课时设计教学的主要出发点。从这个角度说,所谓的备课,实际上就是备学生,就是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所谓的教学设计,就是为不同的'学生设计出符合他们需要的学习计划、学习方式和学习进度。教学设计应该只是一个教学构想,而不是一份施工蓝图。即使教师深入调查,也无法完全弄清所有学生的情况。所以,新课程的教案应该是动态性的,灵活多变的。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改变甚至完全抛开事先写好的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凭借已有的经验,在构想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课后要及时反思和总结,进而修订和完善教案。
八、处理好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新课程认为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人格构建的文化中介,亦即“教材是范例”、“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是师生发展的平台”。要求教师应主动参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设计,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用教材促进学生发展,教会学会学习,发展情感,培养良好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可以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着眼,整合教材、教具、图书、资料、网络、教师自身、学生等各种教学资源,以及教师的创造性和学生的创造性。对地理教材做出富有针对性的设计,进行创造性的实施。从周围地理环境和教材中优选整合教学策略,优选整合教学资源,从激发学生超越于知识之上的智慧、灵感、激情和创造性发面,来改善和优化整个教学流程。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体制发生重大变革的今天,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尽快转变教学观念,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6
一、反思当前的教育形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凸显了学科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要真正让学生从书本堆中解放出来,切实为学生减负,真正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课外时间。课堂有效教学成为新课改形势下教育工作者们重点研究的课题。
二、反思高效地理课堂的教学细节
1.把课堂还给学生。杜绝“一言堂”、“满堂灌”。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控制教学过程,控制学习方向,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创设愉悦、自主的学习氛围,提供进行探究活动的基本工具,多用激励性语言,鼓足学生干劲,树立学习信心。
2.紧密联系生活实例。初中地理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教师应采取形式多样的教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最大限度的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努力建立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多引用学生易接受的、以感性材料为主的、富于情感色彩的地理内容,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学中要注意以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例子为连接点,丰富和引导学生的主动思维,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使感性认识自然的上升为理性认识。
3.教学内容展开时力求问题化。结合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贯穿课堂,使教学的各个环节形成内在的有机联系,并水到渠成的形成对课堂知识的认知。
4.构建开放性的地理教学形式。从课时的安排、内容的取舍到课程内容顺序都不要拘于课本和教参。学生很感兴趣的,对学生很有用的,要多安排课时;无论是整体,还是局部内容,次序混乱的要合理的调整;结合学生实际和学校情况,遇到课程内容安排不合理时,对内容可以进行适当的取舍。
三、反思高效地理课堂的教学手段
1.紧密结合初中地理学习内容,适时切入乡土地理的内容。新课程标准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我们课时有限,一般不再专门用独立时间学习乡土地理,这就要求教师要抓住契机,把乡土地理教学内容补充其中。
2.用“活动”把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新课程中“活动”的种类很多,包括“通过各种途径感知周边事物,收集地理信息,表达自己的体会,与别人交流成果等”,往往这些“活动”就是那些章节的重点。注意教学过程中活动板块的合理设置。新教材中每个章节都有难易不同的活动题目,利用它们开展自主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创新精神,开发潜能,而且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能力提高。处理好活动板块,是实施新课改的重要内容。教师在实施活动板块的教学时要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适当调整。有些可以穿插在正文的学习中,增强所学问题的说服力;有的可以放在新知识学习之前作为引入;还有的可以作为课后探究的题目。经过教师适当的调整,活动板块才能成为激活课堂的催化剂。
3.重视地理图象在教学中的应用。地理图象最能体现地理教学的直观性特点,充分利用它们能在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采用不同形式进行地图教学。灵活的地图应用能给课堂教学增色添彩。
4.教学素材多关注生活和生产实际。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最大的动因,五彩缤纷的生活景观,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现象和问题,会引起他们的好奇感和探究心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和实际热点问题,采用自行设问的方式,将素材变成问题,自问自答,培养其思维的敏捷性。教师要抓住新课程改革的契机,将生活实践中有兴趣、有价值的、与地理学科有关的问题,引进地理教学,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野外考察、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知识、增长才干,学以致用。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7
本学期我所担任的是初一的地理教学工作,在学校教务室的指导下,兢兢业业,扎实刻苦,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实效。现归纳如下:
一、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本学期所使用的教材是湖南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教科书。七年级地理教学的主体任务是了解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的技能。但由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基础较差,并且地理被视为副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再加上我教学经验欠缺,这样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为此,我首先分析和了解学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与班主任教师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通过与其他科目的学习效果对比分析;从与同学们的交流、交谈中,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真实呼声和感受。七年级学生是刚从小学毕业来的,所以在初中第一学期的学习中一定要给他们打好基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对学生入学的成绩进行分析,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及间接了解,对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有了一个粗略的印象。为本学期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把好了脉,明确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重点。
二、常规工作一刻不容忽视
(一)一堂好课,前提还在于备课的质量好与坏。“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离不开夜以继日的研究教材及学生、查阅资料、学习各种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手段。由于第一次参与地理教学工作,第一次接触新教材,对教材的思想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把握不足,所以,我经常为了备好一堂课,不厌其烦的.问同事,尤其向那些在地理教学中积累丰富经验的老教师请教,从他们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到网络上查找各种资料等,为上好一堂课竭尽所能,付出了许多的精力,也为课堂良好教学奠定了基础。因此,每次课堂下来,我都有种充实的感觉,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汗水没有白流,同学们开心的笑容是我的鼓励与快乐。
(二)注重方法的传授。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教学中必须注重方法的传授。地理概念和规律是地理知识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关注地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中形成地理概念,学习地理规律。既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生兴趣,避免靠单纯机械记忆的方式学习地理,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对重点的概念和规律要使学生学得更好一些,并且充分发挥他们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方面的作用。但是,知识的理解、能力的培养都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要求其过高过急。
(三)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教学中应注意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帮助学生通过熟悉的现象理解所学地理知识。让学生知道地理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学试验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信心。
(四)精讲精练抓提高。教学中我力争做到了精讲,重知识体系、结构、联系和思维方法及解题思路,避免了面面俱到、拖泥带水等一些问题。在本学期的第五章内容《世界发展差异》讲解中,我重点教学生们如何总结归纳教材内容,把比较烦杂的内容梳理清楚,从四个方面了解各个国家之间的差异,最后又回到各个国家地位是平等的,这样本章内容条理就非常清楚,学生也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讲究教学技巧和艺术,提高课时效益。训练题做到精选、精练,对出现问题的学生及时地指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做到讲练结合,努力提高了复习效率。
(五)认真对待每个同学的作业,因材批阅,为每位同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每一个班级的学生数都在四十人以上,每批改一次作业就是一项沉重的工作。每次面对堆积如山的作业本,我没有觉得是一种负担,而深感责任之重,是一种使命。对成绩差的同学的作业,我更显得认真仔细。要让他们真实的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作业是与他们最直接的交流、与沟通。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我很少划“_”,对于错题我只是在题的旁边划上“?”,或者给一些提示性的评语以及告知学生应该怎样避免错误。对他们的每一次进步,我都不吝笔墨,用鲜红的话语对他们进行表扬、鼓励,使之成为他们进步的起点、台阶。期中考试结束后,有些学生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他们的学习态度发生了改变,变得厌学了。这样作业便成为我与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我给了他们更多鼓励的话,也希望他们在期末的考试中能取得好成绩就是对老师的安慰。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8
几年来的教学,有得有失,感触颇多,但始终不断地在反思着,以期自己的工作能有所进步。以下是针对自己近年来的地理课堂教学的三点反思。
反思一:走出教材,走近生活
地理课本中的案例有些并不符合地方学生的经验基础。因此,很有必要根据我们地方特色、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知识背景来创设情境、设计案例。
反思二:学生活动要有“质”,即体现思维性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但如果课堂活动有量无质,则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恐怕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只有热闹的场景,很难有真正的思维活动。课堂的学生活动是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方式,因此流于形式的“活动”是形同虚设的。为了能使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并提高其有效性,应努力提高活动的
“质”的水平。对探究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水平;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意适时评价。
反思三:转换传统的师生角色,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在课堂的探究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充当探讨问题的主人。这一从引导者到组织者的转变,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思维的角度讲,学习过程是一种具备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需针对不同情况做出适时反馈,引导使之朝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例如:在讲到目前的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时,应该让学生来谈谈,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某些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自己感悟出问题的严重性,进而去思考其产生的原因,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教学过程中的有效策略
1、课前抽查,查找问题,找准切入点。
要增加教学的针对性,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加强集体备课,研究每一节课的地理主干知识和考点内容,针对主干内容和考点内容设置情景,找准重难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延缓判断,留给学生自己思维的时间和空间。
课堂教学中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陈述自己的思维方法,不断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在交流讨论时让学生自主交流,少讲解甚至不讲解,给学生思维的空间。
3、开放地理课堂。
教学内容开放,关注社会重大的科研成果,关注国内外重大事件,联系实际生活,其次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要多样,尽可能运用多媒体教学,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方法,让学生展开辩论,越激烈越好,再次,作业设置要开放,作业形式要多样,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开放和多元,充分肯定学生,关注其差异性。
通过一学期的地理教学工作,学生们对地理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了解到了地球和地图知识、陆地和海洋知识、天气与气候知识、居民与聚落知识、发展与合作和人文环境等自然地理知识,并认识到学习地理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了学习地理的.重要性。所以说学习地理是很重要的,学生们都从思想上重视了地理这门学科。
通过地理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民族素质。地理教学贯彻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就使他们具备所必需的地理基础知识,我们的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而不是单纯为了升学,或者只是依据地理学科知识的科学性,系统的去确定教学内容。
通过地理教学树立了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通过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发展生产。在利用合理时,就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利用不当时,则会出现生态平衡遭受破坏、环境被污染等危及人类生存的问题。这样就体现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全世界、面向未来”的宗旨。在教学过程中,我收集一些地理材料和图片,使学生认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如何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工农业生产和社会进步,以及不同的国家所出现的程度不同的环境、资源、人口等问题,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4、结合教材特点,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形成和谐、融洽、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是看老师讲得如何,关键看学生能否成为学习的主人,看学生学得如何。初中学生,正值求知欲、表现欲非常旺盛的时期,在课堂上学生厌烦教师的“满堂灌”,迫切希望自己能在课堂上有“说”的机会,教学参与意识非常强烈。湘教版教材在知识的表述上避免了冗长的文字叙述,文字表达简洁明了,从教材的结构和内容上看减少了很多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加大了“活动”、“阅读”、“思考”方面的篇幅内容,使“活动”、“思考”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教材特点,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学生创设“多说”学习情境,师生一起讨论,共同完成的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识,提高能力,初步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形成正确的科学观。
5、讲究学习方法,培养创新精神。
教材倡导对学生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培养和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根据教学的内容特点及学生年龄特征,开展探究学习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具有研究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形象感知、自主感悟、合作讨论、相互评价、自由表达、创造想象等探索性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创新的情感,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9
1、老师。
高效与和谐是课堂教学的表征,内层动力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自主能动”,这完全依赖于教师如何去组织教学,看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理念短板问题不解决,课改永远走不远。现在很多教师在追求所谓课堂教学技艺的精彩与精湛,其实如果没有营养深厚的教学思想的.根的输出,教学技艺的花朵就会繁华落尽凋落飘零。所以,抓实课改,让教师头脑中有思想,心中有学生,是转变教学方式的根本。
2、学生。
让学生自主能动。要在教师教学方式转变后,让学生逐步从内心喜欢学习、学会学习、感受学习的乐趣。所以我们要学会“放手”“授渔”“展示”。“放手”就是要真正做到三个还给,力避做保姆,教学中不去大讲特讲,不去精雕细琢,不去挖地三尺。也就是关注点不要总在自己怎么去教,而在学生怎么去学上。“授渔”就是让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去学习。这需要孩子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去实现,在学习中实现学习的个性化,感受一点点进步中的快乐。大量的自主性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一篇课文让学生在课前应自主学习到哪些,通过几个层面的学习基本达到什么程度,遇到有深度的问题怎么办等等。如果学生能日常化地去做,坚持去做,他的自学能力会呈几何级增长。“展示”环节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一些求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交流、碰撞、展示。这个过程很重要,老师的提升更重要。如何说得少说在点子上,这才是看老师能力的时候。
3、教学管理者。
要关注教育的本质,营造大环境。不跟风,不追浮名,不舍本求末,不看细枝末节。真正去事务化,工作教研化。心中有大教育、大规划,关注教学主要关注两点,即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我们的工作是指路、伴行、搭台、评价。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10
每次上课,总感觉一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动作迟缓,效率低下,并不是以学习的诉求来上课。有时心思这是为什么,今天看了一篇文章,得到了一点启示!
影响学生发展进步的不仅有智力因素,也还有非智力因素诸如:个人的理想目标、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生的意志力、师生之间的心理相融指数,个人在班级人气指数等方面。这些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发展进步的影响可能超过智力因素。思想政治工作是革命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我们教育教学(此文来自)工作的生命线。请回忆一下我们时常找学生谈心,谈的是什么?无非就是非智力因素的这些内容吧?这条生命线的作用有发挥出来了吧?我们不仅要读懂这些因素还要利用好这些因素,否则岂不做了冤大头,白费了力气?
教学如带兵,不是自己的兵不好带,每个兵都有自己的思维习惯和心理诉求,只有官兵的'心理诉求和思维习惯一致了、默契了才能锋芒所指无不披靡。我们这些老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心理诉求才能化腐为奇、呼风唤雨、撒豆成兵,把无限美好的愿望化作活生生的现实。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11
本学期我任教七年级四个班的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在学校的教学常规指导下,兢兢业业,扎实刻苦,圆满地完成了本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实效。现归纳如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基本情况
七年级同学刚刚踏入中学课堂,虽然同学们在小学的科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已经了解一部分地理知识,但马上要完整、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同学们显得力不从心、无从下手。因此,在本学期地理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充分发挥地理趣味性的功能。
二、教学工作情况
1、积极进行新教材、新教法、新教育思想的学习、与运用实践。现正值教学改革的新时期,本学期,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教改的活动,把学习的.方法应用到实践中来。本学期学校搞了教师公开课,我也积极的参加。在整个公开课的活动中,我学会了许多,在以后工作和学习中去我将会更加积极、主动。
2、学以致用,课程整合,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模式。本学期,我大胆尝试,积极进行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摸索的教育教学方法,有效的提高教学实效。课件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各个模式的优长,达到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落实情况
1、上好一堂课,前提还在于备课的质量好与坏。“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离不开认真研究教材及学生、查阅资料、学习各种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手段。为上好一堂课竭尽所能,我付出了许多的精力,也为课堂良好教学奠定了基础。因此,每次课堂下来,我都有种充实的感觉,同学们开心的笑容是我的鼓励与快乐。
2、精讲精练抓提高。教学中我力争做到了精讲,重知识体系、结构、联系和思维方法及解题思路,避免了面面俱到、拖泥带水等一些问题。在本学期的内容讲解中,我重点交给学生们如何总结归纳教材内容,把比较烦杂的内容梳理清楚。在课堂上讲究教学技巧,提高课时效益。训练题做到精选、精练,对出现问题的学生及时地指导。
3、地图训练抓能力。学生地理成绩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地理图表的理解、分析、运用能力的高低。在这学期的教学中,我在上课的时候经常在黑板上绘画相关的地理信息或示意图,从一开始我就给学生强调地图的重要性,也在不断的教学中培养他们读图分析能力。教学中我善于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地图知识,重点掌握最基本的地图阅读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图像思维能力,掌握读图技巧,将所学知识落实到地图上。熟练地掌握图文转换方法,逐步建立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相互联系,完成对地理事物的准确定位,鼓励学生识记世界地区和国家的名称和位置。
这就是我在地理教学方面的些许认识和做法,我相信地理知识取之不尽,地理资源用之不竭。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用我全部的智慧,打造自己的地理教学一方蔚蓝的天空。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12
地理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灌输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在学习时保证必要的时间投入,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地理思维能力。在高效课堂的教学中,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
一、优化课前准备
第一,指导学生预习。地理是一门十分注重与生活相结合的学科,指导学生对新课进行整体预习。例如,在讲人口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在假期调查自己家族人口增长和迁移的状况,了解自己家族人口变化的特点,并试着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为学习人口的发展、分布做充分的准备。而且还要做好课前预习,每次上课前将相关的预习题留给学生,指导他们有针对性的自学,找出疑难问题。
第二,加强上课前的'备课。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教师要钻研教材、定好目标,背诵学生该背的内容,典型例题自己先要做,及时补充专业知识。和同学科其他教师集体备课,探讨教学方法。上课时,根据各班学生实际情况和自己独有的思考充实教学的各个环节,确保上课不打无准备之仗。
二、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采用“小组学习”、“分组讨论”、“一帮一结对子”等的授课方式,这样可以使每一节课的活动设计更加的切实可行。例如在讲述《水资源》这一节知识的时候,我要学生在生活中多注意观察,几个人一组,开放式的课堂学习,对“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句话进行分组讨论。学生便能通过观察和日常生活把水循环的意义概括出来。
三、转化教师角色
高效课堂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学生是主体,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否发生变化,教师应针对这种变化提供相应的服务。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教师也在成长,在新课改推进过程中,教师要用心去呵护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通过优化教学细节来营造一种足以润泽学生心灵的民主关系,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教学的过程变为学生的
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在课堂上可以多用一些“你认为呢”“谁还有不同的意见”“我们一起来探索”“我们开始活动”“非常好”“太棒了”“请坐”??的话语,以此来鼓励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创设平等、民主、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
四、认真反思教学过程
教师的反思大多是针对教学过程进行的,反思尤其重要。要对教学中重难点的处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确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否提高等情况进行反思,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探索,使教学与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高效课堂要求很多知识让学生讨论互相学习,在讨论的过程中,可能有些学生所谈内容大多是完全脱离了教材的内容,有些学生甚至在活动过程中趁机打逗,表面看上去很热闹,似乎每个学生都在参与活动,但实际上,教师对课堂的驾驭到底怎么样?当整个活动结束后,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是不是很好?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流于形式,在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索、实践得出结论这才是高效课堂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活动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严谨,对于活动的每一步都应该给予学生清晰地描述和指导,然后再要求学生进行实践。新课改的这一要求实际上是对老师能否掌握整体课堂教学过程、能否驾驭课堂的一个重要挑战。
总之,通过“高效课堂”的教学实践与反思,让我深刻的感悟到地理教师身上的责任和重担。领会到节约、高效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概念,教学同样需要。在实践中我们要总结教训,积累经验,不断改进,切实改变现状,构建低耗高效的课堂,长足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13
随着教学改革步伐的逐渐深入,一些问题相继出现,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尤为突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新旧观念发生剧烈碰撞,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期待着新模式的出现。在这种形势下,不仅学生,甚至连许多教师都明显感到不适应,课堂教学中自然也就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教师没有真正树立起服务学生、服务学习的思想,对组织学生学习的本质理解不到位。教学中缺乏师生互动,不能灵活变动,不能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思维过程。学生学习活动中探究性学习时间安排偏少,对合作学习的本质——高度结构化的学习缺乏深刻的认识,只简单停留在课堂分组讨论上。教师收集、制作资源能力低下,导致地理课程资源相对缺乏。对地理课程标准把握不准确,等同于过去的教学大纲。
为此,我认为在初中阶段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处理好新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观的关系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适合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的作用。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上要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把握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契机。要参透新课程理念,挖掘新教材内蕴涵深层次的'功能。不能就事论事,按部就班,错失“动态生成”的施教良机。
二、处理好教师和学生角色转换的关系
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核心是学生的主体参与,上课是师生一起分享理解、体验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而再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这必然使得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摒弃强制性的统一思想、统一语言、统一行动,淡化教师权威,允许多元思想并存。
三、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新课程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即让有阅读能力的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书刊、网络等,实现自主学习,实现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学习。在设计教学活动中,缩减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讨论、实验、观察及自主探究等等,培养学生个性发展,教学反思《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合作教学强调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合作交流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本质观。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教学氛围,创设通过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合作学习小组,为学生提供多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增加学生间的互动时间和形式等。或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主动提出课堂合作学习的形式,自由选择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在“共生共进”的合作观念下,实现师生、生生的共同成长。四、处理好学习活动与地理双基的关系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从自己的直接经验中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实验操作或深入生活实际的过程中学习,或者是从他人的经验中通过再发现来学习。实践证明,只有在夯实“双基”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有条件地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自由发展。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融于有趣的活动中,真正实现在“做”中学,在“乐”中学。
四、处理好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关系
新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即教师暂不把现成的结论给学生,而是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讨,进而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思考问题、自行解决问题。和以前相比,更加注重过程。实践证明,不管是重结论轻过程,还是重过程轻结论都是不正确的。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才合乎课改的观念。在学生经历了研究性学习这一学习方式、还没有得出规律性认识时,需要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性必要的演示和讲授。两种学习方式缺一不可,不能走极端。
五、处理好创设宽松氛围与学生自律的关系
新课程要求教师给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但所谓的“宽松”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而不是无组织无纪律的。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随时监控合作学习的进程和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律作用,及时提醒学生自觉遵守学习纪律,调整学习状态,以饱和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多交流、讨论有价值的或有意义的话题,达到“控而不死,放而不乱”的效果。
六、处理好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新课程的教案应该是动态性的、灵活多变的。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改变甚至完全抛开事先写好的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凭借已有的经验,在构想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课后要及时反思和总结,进而修订和完善教案。
七、处理好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新课程认为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人格构建的文化中介,亦即“教材是范例”、“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是师生发展的平台”。要求教师应主动参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设计,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用教材促进学生发展,教会学会学习,发展情感,培养良好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体制发生重大变革的今天,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尽快转变教学观念,以适应时代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