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

时间:2019-05-12 23:46: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

第一篇: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

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

零陵区黄田铺镇学校初中地理教师 荣培玲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初中地理教师应追求的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对全面发展人才的需求,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势在必行。我根据多年的地理教学经验及观察思考,认为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为以下几方面:

一、要学生从态度上重视地理

初中地理传统上被人们认为是“副课”无论家长还是学生多少对它有点轻视,导致一些学生根本就不想学好这门学科。初中地理老师可以紧抓住这次自治区和兵团会考、高考模式中,必修学科必须要参加会考这一规定对学生进行初中地理重要性的教育,要学生明白今天的学习是为明天打基础的,今天努力一点明天就可以轻松一点,要学生首先从态度上重视地理。

二、加强教研活动,强化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寻求恰当担当教法。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靠一个人的智慧是不够的,俗话说“有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对教材的把握不仅需要我们认真的钻研课程标准与教材,更需要大家一起讨论,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寻找到合适的教法。教法选择的好,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一堂课下来学生学生一定会受益匪浅。

三、正确把握并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教师教学的一个凭借,所呈现的一些事例不一定符合学生实际,并不一定有利于学生探索和创新,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工、改造,重组出具有迁移性、思考性、再生力的教学活动。因此,我们要树立“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在讲“地图”时我没有按照书上的次序先讲比例尺再讲方向再讲图例与注记,而是通过和学生一起量画教学楼平面图,把地图的三要素贯穿其中,让学生学以致用。整堂课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不仅有利于教学重点的掌握,更主要的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强调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展开多样化的研究性学习,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教学方式,在教法的选择上要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如在讲“降水与降水的分布”一节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充分讨论降水与生活的关系基础上,让学生来讲述。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更主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五、明确目标,让目标引导教学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是判断课堂教学是有效的直接依据,所以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定要明确课堂教学目标,让目标引导教学。如在教“海陆的迁移”时,可以先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确海陆是变迁的。那海陆为什么会发生变迁呢?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知道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向学生详细介绍大陆漂移学说,板块构造学说并让学生试着用这些理论解释一些地理现象。这样通过关注现象提出问题、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知道海陆是变迁的和海陆为什么会变迁。学生能在这堂课开始关注自我“问题意识”的培养,使自己成为一个善于观察生活有思考意识的人,学生依靠自己的知识积累和分析能力,结合教师所提供的一系列材料,有序解决自己所产生的疑惑,能够科学的解释“海陆为什么会变迁?”

六、建立评价判断

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地学习过程,关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因此地理课程标准中也提倡运用鼓励性的评语。在教学过程中,鼓励性评价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法,不失时机的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进而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如果教师给学生以富有激励性的话语和催人奋进的目标进而达到沟通师生之间情感,这种情感也必然唤起学生的主动性激励,鞭策学生完成目标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变死气沉沉为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因此,良好的评价方式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激活地理的课堂教学。

总之,我认为要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建立确实可行的评价机制,创设让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地理环境。

第二篇: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范文模版)

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为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教师的什么因素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呢?研究结果表明教学行为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只有增加有效教学行为,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即通过教师有效地“教”实现学生有效地“学”。本人就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了以下尝试。

一、钻研课程标准 科学设计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南针”。从宏观上看,初中地理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通过课程的实施,使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每堂课的教学又有相应的具体教学目标。为此,教师要钻研课程标准,课前认真备课,既熟悉每堂课教材的内容、体系、特点和优势,用好教材、超越教材,又熟悉学生实际,科学设计教学目标、独创性地拟写教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剖析热点、科学的组织课堂教学进程。

二、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事物,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该事物的奥秘。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导语激趣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地理新课开始时要紧扣教材精心设计一个“开场白 ”,或提出疑问,或创设情境,或反激情,或以旧引新,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做到“课伊始,趣已生”。

2、行程激趣

地理教学过程应是一种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美的行程。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好地理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让学生感觉到上地理课就象漫步在景色宜人的山间小道上,令人感到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内容、方法上要努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惊讶、刺激、疑惑、悬念,产生“逼人期待”的教学魅力,从而打动学生的感情,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演示激趣

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装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拼板、地理景观图、电视录像、幻灯片、投影仪和各种课件,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语言激趣

教学中对于内容比较抽象而无挂图、插图的内容,利用生动有趣、富于启发、和谐动听、节奏明快的语言,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地理知识。可巧借古诗教学:如讲气候时用“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夏):“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秋):“忽如一夜春

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还可采用成语和谜语进行教学。

5、插叙激趣

教材中常用一些比较重要但又很抽象的内容,教师若适当地引用一些教材有密切关系的,学生爱听的,且真实的、生动的、形象的、有趣的材料加以印证,一方面可以深化学生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6、讨论激趣

分小组讨论地理知识,能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这种讨论范围小,周边环境熟悉,学生敢想敢说,无拘无束,兴趣高。讨论式教学给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在讨论中,学生能抒发自己的见解,当对同样的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时节,讨论给予参与者解释自己的观点的机会,这样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不仅解答了自己的疑问,同时在解答其它同学的疑问的同时对自己所掌握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参加小组讨论,倾听小组讨论结果的汇报等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并作适当的指导,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7、歌谣激趣

教学中可抓住地理知识的关键内容,编成简洁明快、琅琅上口的歌谣,学生颇感兴趣,记忆较快。如学习“黄河的治理”,可编歌谣“黄河之水天上来,万里奔腾入渤海,卷走黄沙十六亿,填充华北觉降带,走南闯北拐大弯,泥沙滚滚多危害,淤寒河道高筑坝,造成悬河飞天外。”又如学习“极地地区”(“科学考察的宝地”)可编歌谣:“南极地区,资源丰盛;铁矿煤炭,淡水储存;海洋生物,鲸虾成群;冰川地质,需要考证;长城中山,南极扎根,北极考研,大功告成;深海取样,采雪钻冰;科学考察,如同会诊。”同时适当引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通俗易懂,且易生趣,可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8、情感激趣

在教学中投入教师的情感,就是情感教学,实践证明:情感教学是上好地理课的有力保证。师生之间的情感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它是在师生教学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教师的情感,不仅影响着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态度,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如果教师能热爱自己的学科,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循循善诱,就必然能感染学生,使之与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而师生之间的情感,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情感。

三、对“知识点”的把握要做到如下几点:

1、抓住主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就像一棵大树,有主干、有细枝、还有末叶。但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抓住主干知识,没有主干,枝叶就没有了依托。构建知识体系,使主干知识凸现眼前,知识脉络清晰,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2、抓住知识联系,说透因果关系

任何一个地理事物都是和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的,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或地理特征正是在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的。因此,地理课堂教学还不能只着眼于学生知识的积累,还应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尤其在讲述一个区域自然环境时,更要注意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植被、河湖等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例如:欧洲的气候深受大西洋的影响,与同纬度的亚洲和北美洲的气候相比,其主要特征是比较温和湿润。这是因为:(1)欧洲大部分地区处在盛行西风带;(2)西濒辽阔的大西洋,海岸线漫长曲折,众多的内海和海湾深入内地;(3)沿岸有世界最强大的暖流——北大西洋暖流经过,源源不断地给欧洲大陆输送热量,使西风更加温暖湿润;(4)地形以平原为主,且东西连贯成片,主要山脉多呈东西走向,便于湿润的气流送进大陆内部。由于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形成了欧洲气候的突出特征。其中

温带大陆西岸的地理位置是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而地形、海陆轮廓和洋流则起到促进和加深的作用。再往纵深联系,欧洲的地形和气候特点,又决定了欧洲河网稠密、水流平稳的水文特征,从而为发达的内河航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布鲁纳指出:“掌握事物的结构,就是允许许多别的东西与它有意义地联系起来,并以这种方式去理解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抓住知识联系,有助于学生全面地分析思考问题,获得明确而全面的地理概念。

3、抓住重点难点,达到理解突破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重点知识是对学生学习和发展有用的关键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突出,但并非机械重复。如中国地形知识中“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重点知识,教师可先从海拔高度与地形类型入手,加深三级阶梯概念并具体说明阶梯界线,然后深入分析其对气候、河流、交通、水能等方面的影响,最后从平面图到剖面图,印证概念,建立空间立体的概念。

难点知识一般是学生难以感知和体验的知识。在地理学习中,很多知识往往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所以理解这些知识是学生能否掌握和运用新知识的关键。教师要借助多种教学手段,予以点化,使之清晰。例如,在学习“西北地区”时,为了让学生能形象地感悟到西北地区的干旱以及干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可在教学中插入通过电影“美丽的大脚”中的一段情节——年轻的城市女教师第一次来到西北农村,洗漱完毕后,正想把水倒掉,乡村女教师赶紧阻止,并把用过的水端到孩子们面前,让好长时间不舍得用水洗脸的孩子沾点水洗洗,然后再把剩下的水让驴也饱喝一顿„„这一情节无疑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震撼,对西北地区“干旱”这一突出区域特征的掌握自然迎刃而解。

四、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教会知识只能让学生拥有过去,而教会学生方法才能真正的面向未来。”因此,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会学”,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紧密结合,是伴随着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进行。知识向能力转化,思维是桥梁,思维能力是智力发展的核心。由于地理学科中的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都很丰富,因此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地理学科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充分利用地图,可活跃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规律。因此,地图作为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信息载体,是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直观教具。空间概念的建立,必须凭借地图来呈现,这是地理学习的重要特征。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可构建以地图教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每一个环节都应注意充分运用地图,引导学生读图、识图、析图、填图、绘图„„只有掌握地图技能,熟悉地理的图像语言,牢记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才会灵活地进行空间想象,开展空间思维活动。

2.加强区域对比分析,能发展学生的综合分析思维能力。区域性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初中地理内容也以区域地理知识为主。各种地理要素在地域组合上的不同,导致了各地区之间的差异。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可通过指导学生区域对比分析,如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矿产、植被„„等诸地理要素对“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进行分析,使学生能更容易掌握各地区的综合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并由此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讲清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促进地理思维的关键。由于地理事物普遍联系的,因此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教师要讲清地理要素之间的相

互联系,引导学生在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这是促进地理思维的关键。要善于把不同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首先要善问:“为什么?”这样便会养成由果推因的良好地理思维习惯。如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到世界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那么为什么乞拉朋齐会成为世界的雨极呢?结合地图,根据乞拉朋齐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南亚季风气候的特点便可分析出,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的迎风坡,会形成大量的地形雨。这样,气候便与地形、位置等地理要素相互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地理思维,也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

实践证明,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认真砖研和设计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障;着眼于诱导,抓“兴趣点”能使学生“爱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着眼于疏导,抓“知识点”能使学生“学会”,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着眼于指导,抓“能力点”能使学生“会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教师要通过精心导入、优化教材、讲究教法,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落实“三抓”,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初中地理课堂充满生命力,有利于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全面发展。

第三篇: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内容摘要: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认真砖研和设计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障;着眼于诱导,抓“兴趣点”能使学生“爱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着眼于疏导,抓“知识点”能使学生“学会”,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着眼于指导,抓“能力点”能使学生“会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教师要通过精心导入、优化教材、讲究教法,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落实“三抓”,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初中地理课堂充满生命力,有利于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全面发展。

关键字:地理 课堂 教学 兴趣 知识 能力 有效性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为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教师的什么因素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呢?研究结果表明教学行为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只有增加有效教学行为,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即通过教师有效地“教”实现学生有效地“学”。本人就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了以下尝试。

一、钻研课程标准 科学设计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南针”。从宏观上看,初中地理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通过课程的实施,使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每堂课的教学又有相应的具体教学目标。为此,教师要钻研课程标准,课前认真备课,既熟悉每堂课教材的内容、体系、特点和优势,用好教材、超越教材,又熟悉学生实际,科学设计教学目标、独创性地拟写教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剖析热点、科学的组织课堂教学进程。

二、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事物,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该事物的奥秘。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导语激趣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地理新课开始时要紧扣教材精心设计一个“开场白 ”,或提出疑问,或创设情境,或反激情,或以旧引新,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做到“课伊始,趣已生”。

2、行程激趣

“领导标新二月花”。地理教学过程应是一种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美的行程。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好地理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让学生感觉到上地理课就象漫步在景色宜人的山间小道上,令人感到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内容、方法上要努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惊讶、刺激、疑惑、悬念,产生“逼人期待”的教学魅力,从而打动学生的感情,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演示激趣

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装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拼板、地理景观图、电视录像、幻灯片、投影仪和各种课件,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语言激趣

教学中对于内容比较抽象而无挂图、插图的内容,利用生动有趣、富于启发、和谐动听、节奏明快的语言,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地理知识。可巧借古诗教学:如讲气候时用“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夏):“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还可采用成语和谜语进行教学。

5、插叙激趣

教材中常用一些比较重要但又很抽象的内容,教师若适当地引用一些教材有密切关系的,学生爱听的,且真实的、生动的、形象的、有趣的材料加以印证,一方面可以深化学生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6、讨论激趣

分小组讨论地理知识,能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这种讨论范围小,周边环境熟悉,学生敢想敢说,无拘无束,兴趣高。讨论式教学给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在讨论中,学生能抒发自己的见解,当对同样的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时节,讨论给予参与者解释自己的观点的机会,这样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不仅解答了自己的疑问,同时在解答其它同学的疑问的同时对自己所掌握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参加小组讨论,倾听小组讨论结果的汇报等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并作适当的指导,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7、歌谣激趣

教学中可抓住地理知识的关键内容,编成简洁明快、琅琅上口的歌谣,学生颇感兴趣,记忆较快。如学习“黄河的治理”,可编歌谣“黄河之水天上来,万里奔腾入渤海,卷走黄沙十六亿,填充华北觉降带,走南闯北拐大弯,泥沙滚滚多危害,淤寒河道高筑坝,造成悬河飞天外。”又如学习“极地地区”(“科学考察的宝地”)可编歌谣:“南极地区,资源丰盛;铁矿煤炭,淡水储存;海洋生物,鲸虾成群;冰川地质,需要考证;长城中山,南极扎根,北极考研,大功告成;深海取样,采雪钻冰;科学考察,如同会诊。”同时适当引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通俗易懂,且易生趣,可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8、情感激趣

在教学中投入教师的情感,就是情感教学,实践证明:情感教学是上好地理课的有力保证。师生之间的情感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它是在师生教学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教师的情感,不仅影响着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态度,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如果教师能热爱自己的学科,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循循善诱,就必然能感染学生,使之与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而师生之间的情感,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情感。

三、对“知识点”的把握要做到如下几点:

1、抓住主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就像一棵大树,有主干、有细枝、还有末叶。但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抓住主干知识,没有主干,枝叶就没有了依托。构建知识体系,使主干知识凸现眼前,知识脉络清晰,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2、抓住知识联系,说透因果关系

任何一个地理事物都是和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的,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或地理特征正是在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的。因此,地理课堂教学还不能只着眼于学生知识的积累,还应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尤其在讲述一个区域自然环境时,更要注意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植被、河湖等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例如:欧洲的气候深受大西洋的影响,与同纬度的亚洲和北美洲的气候相比,其主要特征是比较温和湿润。这是因为:(1)欧洲大部分地区处在盛行西风带;(2)西濒辽阔的大西洋,海岸线漫长曲折,众多的内海和海湾深入内地;(3)沿岸有世界最强大的暖流——北大西洋暖流经过,源源不断地给欧洲大陆输送热量,使西风更加温暖湿润;(4)地形以平原为主,且东西连贯成片,主要山脉多呈东西走向,便于湿润的气流送进大陆内部。由于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形成了欧洲气候的突出特征。其中温带大陆西岸的地理位置是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而地形、海陆轮廓和洋流则起到促进和加深的作用。再往纵深联系,欧洲的地形和气候特点,又决定了欧洲河网稠密、水流平稳的水文特征,从而为发达的内河航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布鲁纳指出:“掌握事物的结构,就是允许许多别的东西与它有意义地联系起来,并以这种方式去理解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抓住知识联系,有助于学生全面地分析思考问题,获得明确而全面的地理概念。

3、抓住重点难点,达到理解突破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重点知识是对学生学习和发展有用的关键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突出,但并非机械重复。如中国地形知识中“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重点知识,教师可先从海拔高度与地形类型入手,加深三级阶梯概念并具体说明阶梯界线,然后深入分析其对气候、河流、交通、水能等方面的影响,最后从平面图到剖面图,印证概念,建立空间立体的概念。

难点知识一般是学生难以感知和体验的知识。在地理学习中,很多知识往往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所以理解这些知识是学生能否掌握和运用新知识的关键。教师要借助多种教学手段,予以点化,使之清晰。例如,在学习“西北地区”时,为了让学生能形象地感悟到西北地区的干旱以及干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可在教学中插入通过电影“美丽的大脚”中的一段情节——年轻的城市女教师第一次来到西北农村,洗漱完毕后,正想把水倒掉,乡村女教师赶紧阻止,并把用过的水端到孩子们面前,让好长时间不舍得用水洗脸的孩子沾点水洗洗,然后再把剩下的水让驴也饱喝一顿„„这一情节无疑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震撼,对西北地区“干旱”这一突出区域特征的掌握自然迎刃而解。

四、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教会知识只能让学生拥有过去,而教会学生方法才能真正的面向未来。”因此,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会学”,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紧密结合,是伴随着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进行。知识向能力转化,思维是桥梁,思维能力是智力发展的核心。由于地理学科中的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都很丰富,因此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地理学科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充分利用地图,可活跃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规律。因此,地图作为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信息载体,是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直观教具。空间概念的建立,必须凭借地图来呈现,这是地理学习的重要特征。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可构建以地图教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每一个环节都应注意充分运用地图,引导学生读图、识图、析图、填图、绘图„„只有掌握地图技能,熟悉地理的图像语言,牢记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才会灵活地进行空间想象,开展空间思维活动。

2.加强区域对比分析,能发展学生的综合分析思维能力。

区域性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初中地理内容也以区域地理知识为主。各种地理要素在地域组合上的不同,导致了各地区之间的差异。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可通过指导学生区域对比分析,如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矿产、植被„„等诸地理要素对“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进行分析,使学生能更容易掌握各地区的综合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并由此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讲清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促进地理思维的关键。

由于地理事物普遍联系的,因此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教师要讲清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引导学生在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这是促进地理思维的关键。要善于把不同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首先要善问:“为什么?”这样便会养成由果推因的良好地理思维习惯。如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到世界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那么为什么乞拉朋齐会成为世界的雨极呢?结合地图,根据乞拉朋齐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南亚季风气候的特点便可分析出,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的迎风坡,会形成大量的地形雨。这样,气候便与地形、位置等地理要素相互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地理思维,也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

实践证明,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认真砖研和设计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障;着眼于诱导,抓“兴趣点”能使学生“爱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着眼于疏导,抓“知识点”能使学生“学会”,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着眼于指导,抓“能力点”能使学生“会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教师要通过精心导入、优化教材、讲究教法,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落实“三抓”,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初中地理课堂充满生命力,有利于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全面发展。

第四篇: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之我见

优化课堂教学 打造地理课高效课堂

枝江市顾家店中学

杨学奎

内容摘要:有效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为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投入等方面获得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通过地理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实践证明有效性教学决定因素是取决于教学对象——学生,即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专注性。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学会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认知智慧增值。正确理解,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切实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使我们的地理课堂真正成为符合课改理念的课堂。本人结合自己不断探索的经历,形成了一些不尽成熟的做法,在此与同行商榷,并请行家斧正。关键词:

地理

教学

高效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有对学习地理活动本身感兴趣,才能发展为对学习地理内容和结果感兴趣。作为地理教师,要善于根据地理教学的具体内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景物、场景,使学生设身处“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我要学”、“我爱学”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新知识;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学习地理的种种乐趣,从而爱上地理,那样就能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地理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手段多种多样,可用歌曲创设情境,如讲“长江”时,用《长江之歌》导入新课,讲“中华民族”时,用《爱我中华》把教学气氛推向高潮。还可用诗词创设情境,如讲“横断山区气温与变化规律”时,引用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以及苏轼的词句“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等,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在讲授“北方地区”时,可引用 毛泽东同志《沁园春·雪》的词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吟诵鉴赏之中,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又如讲“桂林山水”时,可引用:“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诗句。浓浓的诗情画意可使学生产生联想深受感染,引起学生兴趣,从而收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此外,我们还可用谚语创设情境,如讲“西北内陆干旱的自然景观”时,采用“风吹石头跑,车轮比人高,大姑娘一年不洗澡”的谚语概括,西北内陆干旱的特征。讲新疆气候时用“早穿棉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条谚语突出新疆气候反差非常大的特点。还可用谜语创设情景,如讲“地图”时,先让同学猜谜语:“高山不见一寸土,大海不见一滴水,世界各国在眼前”,打一地理事物。由此导入课题。除此之外,用故事,公益广告、漫画、歌决,游戏、竞赛等,都可以创设情景,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学习得轻松自如,有滋有味,极富诗情画意,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二、新课引入 诱发兴趣

上课伊始,如果以生动的语言,巧妙的设问,动人的情境,鲜活的事例,有趣的故事或出示精美的图片、模型、实物等,直接导入新课,即可引导学生注意力瞬间转移到学习新知识上来。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悦耳动听的声音使人在听觉上产生美感,在心理上产生愉悦和兴奋。世界上很多的地理事物和地理景象,绝大部分不能被学生直观感知。因此,更多的还要依靠教师倾注感情和充满魅力的语言,进行生动形象地描述,清晰准确地表达,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使学生陶醉在情景的艺术环境中,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心理状态下学习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地理事物的理解,而且也可让学生获得很好的艺术美的享受。如在讲授“日界线”可用故事引入新课:“从前,有一艘客轮从东太洋向西航行,途中海上刮起了大风,船体剧烈地摇晃,这时,一位孕妇耐不住轮船的颠簸而临产了,她先生下了一个女婴,5分钟后船由东向西越过了日界线,她又生下了一个女婴。结果,一对孪生姐妹先后的降生,后出生的妹妹却比先出生的姐姐大一天。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奥秘”。如此导入新课,风趣幽默,激发了对日界线知识的探索兴趣。

又如:在学习“我国季风气候显著”时,先提问同学们都过了十几个春夏秋冬,你们注意观察了吗,我们这儿夏天多刮什么风?冬天都刮什么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使学生顿时产生一种迫不及待想知道答案的心理。欲知原因何在,就必须认真思考,积极探究,从而激发十分强烈的学习兴趣。

三、传授知识 贴近生活

地理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从衣食住行,旅游观光,建设家乡和祖国,到国际交流合作,人民友好往来,都需要一定的地理知识。生活中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涉及信息最多的是地理知识。如:为什么冬天冷夏天热?为什么月有圆缺?海有潮汐?为什么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天气预报中的各种符号代表什么意义?我国为什么要实施要西部大开发?什么叫世贸组织等等。地理知识蕴含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地理教学中教师若能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提出问题,让生活经验地理化,地理问题生活化,就会使学生对地理知识倍感亲切。当学生和教师一起解决了生活中一个个熟视无睹的问题,一个个自以为知道而仅为皮毛的问题,一个个自以为知道,实际上是错误的认识的问题时,学生就会豁然开朗,身心愉悦,这时候就会形成一个个“愿学好学”时刻,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自然就会提高。例如:讲“青藏高原地区”时,播放歌曲《青藏高原》让学生聆听来自青藏高原动听而富有地方特色的音乐,增强教学内容的感染力,加深对祖国风光美的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同时提问:假如暑假里,同学们去拉萨旅游需要带些什么必需品?青藏高原海拔很高,离太阳很近,可是气温为什么很低?给学生思维上的冲突,同学们踊跃思考,积极讨论,你一言我一句,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这样的地理课堂教学效果一定会不错的。

四、利用媒体 优化教学

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地理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的信息传递方式,由常规的文字、地图表现知识扩大到声形并茂,动静结合的各种图像来表现知识,能启迪学生思维,缩短知识传授与反馈的过程。多向信息交流增多,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人,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高。例如讲授三峡知识时,放一段《长江三峡》的录像,三峡景观的真实性会深深吸引学生。“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蹄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使学生对三峡,山高谷深,滩险流急的特点产生深刻的印象,接下来播放《长江号子》这首歌,并提问:为什么在三峡建立水电站?(巨大的落差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这样的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课堂氛围生动活泼。又如在《巴西》一课教学中借助影片,“巴西热带雨林的砍伐”引出问题,我们如何来对待热带雨林?学生根据影片,能将自己置身于热带雨林中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发表对热带雨林开发的保护的看法,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五、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一节课从头到尾采用一种教学方法,满堂讲,满堂问,满堂做,满堂自学等一以贯之,不可能让学生一直保持兴奋状态。因此,教师要在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认真领会课程标准,以丰富的教学资源为依托,深化教材,整合教学内容,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和生成状态,适时调整,及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学内容要分段进行,教学步子要小,转换要快。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自身素质及学生状态,阅读,自学,点拨,质疑,思考,讨论,回答,演示,示范,复述,模仿,观察,想象,练习,竞赛等多种教学方式合理整合,适时变换。发现法,探究法,研究法,自学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讲授法,角色互换等多种方法因需而举,因需成法,因变而变,要让教学动静结合,张驰有度,富有节奏,充满变化,在教法变化中让学生动脑、动口、动耳、动手、动身,不断刺激不同的兴奋中心,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如讲“西亚”后,进行现场采访,如果你是西亚某国首脑,你所在的国家石油开采完后,经济出路在何方?如讲“天气预报”让学生模仿气象播音员播报天气,如讲“我国行政计划时,”由学生扮演导游,在课堂上带领小伙伴“周游全国”,通过不同方式的转化,使学生一直处于兴奋状态,激发了学生求知欲。

六、设计活动,培养能力

新课程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活动为特征的课堂教学,使教师教学活动走向宏观调控,即指导、诱导,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得到全面发展。课堂学生活动的设计应该是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动手操作讨论、演示、游戏竞赛、图上作业、阅读、练习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例如:在中国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内容学习时,每个组负责一块地形区,并在各组选出代表进行评分,由老师协调,在完成内容时,须进行三个步骤:首先映示一个知识点的全貌,然后分小组学习,主要从各地形区的范围、位置、流经本地区的主要河流,地形特点加以归纳,小结,最后各组派一名同学发言,学生进行评分,评出优秀组。活动结束后,对本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检测。用这种活动能创设一种愉悦的氛围,即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也潜移默化地让同学们掌握了知识,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依照“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原则,根据教学内容,适时组织进行地理课外活动,既陶冶了性情,也在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地理素质,如在教《中国地形》之前,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家乡秋游以后,以“我爱家乡”为题写一篇游记。同学们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跃然于纸上,内容新颖,值得一读。我校曾获得枝江市演讲比赛一等奖的罗春明同学在演讲词中写道:“我爱你,顾家店,因为你有清秀挺拔的青龙山,有贮金藏银的沙碛坪,有盛产棉花的仁合垸,有稻花漂香的清水溪,有盛产柑桔的马家铺,有马家湖的泉土,有土地岭的歌谣,有姜家脑的红砖,罗家河的银海,有驰名省内外的仔猪„„”一连串的排比句,写出了家乡的特色,概括出家乡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加上她那富于表情的演讲,使广大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激发了学生爱家乡之情,报国之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受到了训练。

总之,教学是门艺术,需要教师一定要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心无杂念的责任意识。新课改下的教育文化是继承和发展的,可从传统教育智慧中涉及精华,丰富地理教学实践,而对改革,地理教师应树立信心转变观念创造性地实施教学,使地理课堂向着课程改革的目标迈进,实现课堂重建并赋予教学创造的乐趣。实现师生共同成长实现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陈澄主编《地理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2月

2、袁桂林主编《现代化教育思想专题》,东北师大出版社,1995年5月

3、杨启辉主编《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华师大出版社,2001年6月

作者简介:杨学奎,男,50岁,大学本科毕业,中学高级教师,首批省级骨干教师,现任教于枝江市顾家店中学,执教的地理课获省级优质课一等奖,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得国家、省级一、二等奖。(电话:*** 邮箱:yangxuekui123@sina.com)

第五篇: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有效教学这个教学理念也越来越受到教育者们的重视,但是,当今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却并不如人意。如何才能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教学,笔者通过文献研究并结合自身教育实践经验与访谈,针对当前初中地理课堂存在的问题,建议通过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打造生动活泼的地理课堂;注重高地理素养的研究型教师的培养;重视生活实际与地理教学的融合;瞄准高考舞台,焕发地理学科新生机四个方面来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

【关键词】初中地理 课堂教学 有效性 问题及成因 改进建议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指“指凡是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有效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目前,国内典型的研究从基础性和发展性两个方面对有效教学进行描述,而在国际上,对有效教学的标准主要从以下方面评述:师生的互动,如共同参与活动、对话教学等;语言发展;学习背景化,联系生活实际;提供学生适当的挑战性的活动。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体现在关注全人发展、促进学习、呼唤效益意识、反思与创新四方面。基于以上研究,笔者主要在文中针对当前初中地理课堂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改变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低效的现状,推动高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形成,有利于实现地理教育标目,发展学生的地理能力。

一、当前初中地理课堂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江西省章贡中学教育实习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听课以及上课逐步了解了初中地理课堂的一些情况,同时通过对地理科任老师与学生进行访谈、与在其它中学教育实习的同学交流,经过分析发现当前江西省部分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单一落后的地理教学模式

现今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因新课改的进行而在一定程度上师生之间的互动有所增加,但总的来看,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仍然主宰着课堂。笔者在听课中发现,在40分钟的课堂里,老师授课输出知识时间约为四分之三,学生发言时间只占四分之一。这种情况下的师生互动只是一些简单的提问,整个课堂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的跟随教师的教学设计走,整个课堂成为老师掌控的“静态教案据”。

2、地理教师专业素质不高

在笔者与科任老师及别处进行教学实习的同学的交流中发现,许多地理老师都不是科班出身,而是由别的科任老师充任的,这些老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地理学科知识的学习,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对教材的把握程度不够,重难点不突出,缺乏治学的严谨性,课堂中出现对一些专业知识的曲解和自说自话式的解读,专业术语使用不规范,对一些基本的地理原理的阐述错误和示意图的绘制错误,等等。这些都不利于高效地理课堂的构建。

3、“生活”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缺失

“生活”在当前地理课堂教学中的缺失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只是对教材简单组织后机械输出以及对考点的着重强调,教材中的活动多是略过或简单带过,整个教学过程呆板、枯燥,缺乏积极的生活体验;另一方面,江西省中学使用的是粤教版初中地理教材,该教材“让地理走进生活”这一章节中学生人物形象为“东仔”、“珠女”以及它的一些活动的设置都是与广东相结合的,这使得教材不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不易引起学生的生活体验。

4、副科地位尴尬,不受学校与老师重视

地理在初中课程体系中,一向被认为是副科,并且相对与高中地理,初中地理考试压力小,因此即使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推行素质教育,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地理的学科地位仍然比较尴尬,学校对地理学科不够重视,笔者进行教育实践的中学地理每周仅两个课时,每个地理老师要交6到8个班。笔者经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听课中发现,在这种情况下,地理教师对地理课堂教学多只追求完成教学任务,而不追求教学质量。

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建议

除了以上问题,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其它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导致了低效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地理课堂教学走出低效?针对它所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打造生动活泼的地理课堂

在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模式多是讲解——接受地理教学过程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虽然它有利于使较多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迅速有效地接受地理知识,但是,如果无论什么教学内容,都用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或者长时间内只使用着一种教学模式,学生便会对这种互动性不高、单调的教学模式产生疲倦,注意力难以长久地集中。在这种单一落后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在课堂上自由地发挥自主性和主动性,逐渐丧失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地理课堂教学何谈高效?

我国初中地理新课程的学习理念即转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求改变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这对于改变初中地理单一落后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打破沉闷,创造活力课堂有一定的启示。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切入点,教师可选择多样化的地理教学模式。如粤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地图的运用,此章节教材比较简单,但知识较难理解,部分知识如依比列尺来选择合适的地图比较抽象,讲解——接受地理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达到目标,教师可依据皮亚杰和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的理论,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进行建构,注重学生的前认知,注重体验式教学,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模式设计如下:(1)提供给学生一个可供探究的主题:如新学期学校又迎来了新同学,他们对学校的建筑分布还不了解,为了帮助新同学了解我们的学校,请同学们试着画出学校的简单地图;(2)制定方案: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分组阅读教材,了解地图的基本要素,制定探究方案;(3)各小组学生进行实地调查、收集资料探究:首先学生依据教材内容以及查找资料,了解地图的种类以及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图例、注记,然后通过在学校进行实地调查,记录学校的建筑极其分布状况,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画出简单地图;(4)交流并进行总结:各小组派出代表讲述本组地图制作过程,进行比较交流。教师适时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提出问题,如:为什么你们画的是同一个地方的的地图,在图上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与其大小却不同呢?以此问题来点拨引导学生来理解比例尺的含义,并学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进而学会选择合适的地图;通过学生对资料收集部分发言的总结来强化学生对地图图例和注记的识记,进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因地理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以上教学过程模式的步骤中确定主题、制定方案及资料收集可在课余时间进行,教学不拘泥于课堂,学生可到办公室寻求老师指导。探究式教学模式中由学生进行自主后动,教师只在该过程中作为引导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民主与合作的精神及自主学习的能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利于高效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构建。

除了探究式教学模式外,还有抛锚式教学模式、自学——辅导教学模式等,新课程倡导讨论式教学模式、角色扮演教学模式等,地理教师应依据具体教学内容,灵活选择地理教学模式,打造生动活泼的地理课堂,增强教学有效性。

(二)注重高地理素养的研究型教师的培养

教师是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地理教师的的地理素养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第十七章明确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李家清《新概念地理教学论》一书中提到:现代地理教师的知识构成主要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素养性知识。这四项知识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基础,它主要包括地理科学专业知识、教育学即教育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情景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知识以及除地理学外的其它领域如自认科学等的知识。基于此,要提高地理教师的素质与业务水平,从国家与高校层面来说,应该重视对地理师范生的培养,完善师范生培养机制。除地理专业课程的学习外,可以通过邀请知名专家举行地理及地理教育方面的讲座,组织各种教育实践活动,如教学实习和教学技能大赛,与中学形成合作共同培养专业地理老师等;从中学与教师自身层面来说,各学校间组织的地理教研研讨会、教学观摩等等,教师不断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进行学习与自我反思,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学习,如参加社会时间案活动,阅读相关文献等。

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依赖于地理教师教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而仅仅注重培养教师的地理素养,提高教师的教学技术是不够的。优秀的地理教师,同时也应该是一个优秀的教育研究者。有效就学的研究理应成为教师专业生活的重要内容。因此广大的初中地理教师与教育人员,尤其是农村教师,应投入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中去,充分利用身边第一手教学教学经验与资源,同时动员学校、社会等多方力量,因地、因时制宜,寻求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构建高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三)重视生活实际与地理教学的融合

生活是地理知识的源泉,我们的衣食住行也都离不开地理知识。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杜威将教育的本质概括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和改组”,在教学上他倡导“做中学”,提倡活动课程。因此,我们理应将生活事实融入地理教学,这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感受生活的存在,增加对地理学习的亲切性。针对当前中学地理课堂“生活”却严重缺失的现状,可以从一下方面融生活于地理教学。第一:做到地理教学目标与生活的融合。布鲁姆提出:有效的教学,始与期望达到的目标。教师要正确领会和把握地理课程标准,正确理解和恰当表达三维教学目标,牢记初中地理新课程的内容理念——学习对生活、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在地理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要关注学生的感性生活,重视地理过程与方法,注重发展学生将地理知识与技能迁移到生活中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保护大气环境一节时,可设计学生的实践活动,调查学校附近的有哪些环境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措施。通过这个是学生有保护大气环境迁移到周边环境,发展其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第二,要将地理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融合。学校可开发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结合乡土地理资源,丰富地理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立足于教材,充分运用教材中的课后活动。同时也必须深入研究教材,若教材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则可以从身边寻找地理教学信息,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地理教学素材。如粤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不能很好地切合江西省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在其基础上适当设计与本土相切合的课后活动。例如,在讲授八年级下册“南方地区”一节时,教师可结合赣州市的自然环境、土地资源设计乡土地理素材将其与教材相结合;第三,学校与教师可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开展地理活动课程。校内可设置地理角,由老师指导,学生负责收集生活中与地理相关的热点话题、地理在生活中的小妙用以及与地理相关的小故事和谚语,并鼓励学生投稿讲述自己发现的生活地理小常识等等,做成简报,供学生观看、讨论:也可组织学生在老师的实地观察学校周边的河流等地理事物。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地理、学习地理。

(四)关注教育改革前沿,焕发地理教学新生机

针对学校不重视副科,初中地理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追求讲完,不追求质量的问题,为切实推行素质教育的发展,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纲第二十章提出,完善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由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教育督导机构,对辖区内各中学素质教育的情况进行监督,督促各中学对各科平等相待。同时学校也可以建立督学部门,对各科老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督导检查,并可建立一定的奖励机制,以此来促进初中地理老师追求高质量的地理教学,构建高效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目前,我国高考改革政策已经出台,未来高考将实行“3+3”的模式,除了语数外之外,考生自主选择三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加入总成绩中。这一改革给地理学科带来了新的挑战,若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得不到提高,学生成绩上不去,地理学科的生存空间将会被其他学科挤压。但这也不失为一次机遇,在“3+3”模式下,学生考试文理不分科,初中地理的高效课堂构建将为学生高中地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为高效的高中地理课堂的构建提供优质的地理生源。笔者认为各初级中学应不仅仅局限于中考,切实地推进地理课堂教学高效发展,将目光放在地理学科的长远发展上。

三、结论

综上,如何构建高效的初中地理课堂,笔者得出以下结论:

1、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打造生动活泼的地理课堂;

2、注重高地理素养的研究型教师的培养,从国家、高校、中学、教师四个层面入手,促进地理教师专业化;

3、重视生活实际与地理教学的融合,教育不可成为无土之木,应抓住生活中的地理素材,使地理学习背景化;

4、关注教育改革前沿,焕发地理教学新生机。各中学与老师应时刻关注国家教育改革的前沿动态,抓住其与地理学科的契合点。高考考试科目“3+3”的变革打破了文理分科的考试形式,初中地理教师应据此引导学生改变对地理学习的观念,面准高考舞台,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意愿。同时,各地方教育部门切实落实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提出教育督导制度,保证素质教育中地理教育的高效发展。参考文献

1.郝丽波.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13,19(4):75-76.2.李家清主编.新概念地理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63.3.张彦顺.新课程下初中地理课堂低效的形成原因及改进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

大学.2008.4.吴岱峰.基于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案例分析与思考[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1,9:4-9.5.韩忠同.增强教学有效性,打造生动活泼地理课堂——对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几点尝试[J].文理导航,2014,8:63 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下载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海南白驹学校 地理组有效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云南省罗平县罗雄一中:邹茂丽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学校教育正在大张旗鼓抓素质教育。在授课时间缩短而教学内容不变的情......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黄小云在初中阶段,一提起地理教学,有很多老师感到无奈。因为初中地理是非中考学科,加上九年级又不学习,以至于很多学生、家长乃至学校都......

    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范文模版]

    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尽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实现有效的初中地理教学,是当前新课程背景下所有地理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所追求......

    初中地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活动计划

    初中地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活动计划亳州四中丁克伟一、活动目的: 认真学习研读《课程标准》,在教学实践中落实三维目标,突出地理课程的实效功能,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

    试论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试论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渠道。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列为教学目标。近年来,我国......

    浅谈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浅谈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logo设计 分享到: 本站编辑:admin 日期: 2013-05-10 11:26 点击: 189次 【摘 要】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核心,要......

    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初中地理教师应追求的目标。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