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19-05-12 22:35: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篇: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海南白驹学校 地理组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一、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课堂氛围

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营造这一个氛围可以把学生带到老师的授课中去,把学生真正推到学习的主体位置,学生也就敢于交流、乐于交流。课后积极参加学生的文体活动,课间多与他们交谈等。时间一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感情就会拉近。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就会愿学老师所教的课。

二、建立课堂规则,把握关键,上好第一堂地理课

如果教师能监督得力、落实到位,多数学生是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的由“他律”发展为“自律”的。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能让我们的学生在习惯养成中终身受益。同时也有利于我们透过课堂规则和策略,为自己和学生建立和谐、有序的课堂环境。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在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中要把握好学生的好动、好奇、好胜心理特点,精心组织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进来。让学生“动”起来,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在《中国行政区划》的趣味游戏设计中,我采用了以下动手动脑环节:

(一)想象:先展示拆分的各省拼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各省区的轮廓,启示学生与生活中的一些实物相联系。然后,教师出示

一、两个省的轮廓图片,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加以适当的描述:云南省像骆驼;青海省形似一只兔子,青海湖是它的眼睛;宁夏回族自治区象一只飞鸟;山西省像一本书;黑龙江似展翅欲飞的天鹅等。)

(二)示范:教师将拆分的各省轮廓还原到相应的黑板上(我校具有磁性的中国省级行政区划拼图)。

(三)准备:学生强化记忆各省区的轮廓和相应位置。

(四)竞赛:由记时员记时,各组选派两名代表上台表演拼图,一分钟内看哪组拼得又快又准。该活动通过读图、拼图,让学生在“玩”中形成我国省级行政区分布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巧用多媒体手段,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

五、充分发挥地图在教学中的直观作用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地图是最重要的工具,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它能以无声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课文内容,能以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反映地理事物的分布、成因。如在讲“台湾”这一节,充分运用台湾地图,分析台湾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分析台湾与大陆的相互关系,进而论述台湾经济的发展,在整个过程中贯穿台湾与大陆是密不可分的,是相互关系,共同繁荣这一主线。

对此,为师者只有不断思索:怎样才能教得好又教得巧?只有不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找寻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才能解决我们现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真正的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二篇: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范文模版)

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为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教师的什么因素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呢?研究结果表明教学行为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只有增加有效教学行为,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即通过教师有效地“教”实现学生有效地“学”。本人就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了以下尝试。

一、钻研课程标准 科学设计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南针”。从宏观上看,初中地理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通过课程的实施,使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每堂课的教学又有相应的具体教学目标。为此,教师要钻研课程标准,课前认真备课,既熟悉每堂课教材的内容、体系、特点和优势,用好教材、超越教材,又熟悉学生实际,科学设计教学目标、独创性地拟写教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剖析热点、科学的组织课堂教学进程。

二、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事物,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该事物的奥秘。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导语激趣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地理新课开始时要紧扣教材精心设计一个“开场白 ”,或提出疑问,或创设情境,或反激情,或以旧引新,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做到“课伊始,趣已生”。

2、行程激趣

地理教学过程应是一种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美的行程。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好地理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让学生感觉到上地理课就象漫步在景色宜人的山间小道上,令人感到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内容、方法上要努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惊讶、刺激、疑惑、悬念,产生“逼人期待”的教学魅力,从而打动学生的感情,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演示激趣

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装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拼板、地理景观图、电视录像、幻灯片、投影仪和各种课件,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语言激趣

教学中对于内容比较抽象而无挂图、插图的内容,利用生动有趣、富于启发、和谐动听、节奏明快的语言,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地理知识。可巧借古诗教学:如讲气候时用“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夏):“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秋):“忽如一夜春

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还可采用成语和谜语进行教学。

5、插叙激趣

教材中常用一些比较重要但又很抽象的内容,教师若适当地引用一些教材有密切关系的,学生爱听的,且真实的、生动的、形象的、有趣的材料加以印证,一方面可以深化学生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6、讨论激趣

分小组讨论地理知识,能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这种讨论范围小,周边环境熟悉,学生敢想敢说,无拘无束,兴趣高。讨论式教学给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在讨论中,学生能抒发自己的见解,当对同样的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时节,讨论给予参与者解释自己的观点的机会,这样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不仅解答了自己的疑问,同时在解答其它同学的疑问的同时对自己所掌握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参加小组讨论,倾听小组讨论结果的汇报等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并作适当的指导,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7、歌谣激趣

教学中可抓住地理知识的关键内容,编成简洁明快、琅琅上口的歌谣,学生颇感兴趣,记忆较快。如学习“黄河的治理”,可编歌谣“黄河之水天上来,万里奔腾入渤海,卷走黄沙十六亿,填充华北觉降带,走南闯北拐大弯,泥沙滚滚多危害,淤寒河道高筑坝,造成悬河飞天外。”又如学习“极地地区”(“科学考察的宝地”)可编歌谣:“南极地区,资源丰盛;铁矿煤炭,淡水储存;海洋生物,鲸虾成群;冰川地质,需要考证;长城中山,南极扎根,北极考研,大功告成;深海取样,采雪钻冰;科学考察,如同会诊。”同时适当引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通俗易懂,且易生趣,可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8、情感激趣

在教学中投入教师的情感,就是情感教学,实践证明:情感教学是上好地理课的有力保证。师生之间的情感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它是在师生教学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教师的情感,不仅影响着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态度,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如果教师能热爱自己的学科,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循循善诱,就必然能感染学生,使之与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而师生之间的情感,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情感。

三、对“知识点”的把握要做到如下几点:

1、抓住主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就像一棵大树,有主干、有细枝、还有末叶。但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抓住主干知识,没有主干,枝叶就没有了依托。构建知识体系,使主干知识凸现眼前,知识脉络清晰,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2、抓住知识联系,说透因果关系

任何一个地理事物都是和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的,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或地理特征正是在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的。因此,地理课堂教学还不能只着眼于学生知识的积累,还应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尤其在讲述一个区域自然环境时,更要注意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植被、河湖等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例如:欧洲的气候深受大西洋的影响,与同纬度的亚洲和北美洲的气候相比,其主要特征是比较温和湿润。这是因为:(1)欧洲大部分地区处在盛行西风带;(2)西濒辽阔的大西洋,海岸线漫长曲折,众多的内海和海湾深入内地;(3)沿岸有世界最强大的暖流——北大西洋暖流经过,源源不断地给欧洲大陆输送热量,使西风更加温暖湿润;(4)地形以平原为主,且东西连贯成片,主要山脉多呈东西走向,便于湿润的气流送进大陆内部。由于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形成了欧洲气候的突出特征。其中

温带大陆西岸的地理位置是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而地形、海陆轮廓和洋流则起到促进和加深的作用。再往纵深联系,欧洲的地形和气候特点,又决定了欧洲河网稠密、水流平稳的水文特征,从而为发达的内河航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布鲁纳指出:“掌握事物的结构,就是允许许多别的东西与它有意义地联系起来,并以这种方式去理解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抓住知识联系,有助于学生全面地分析思考问题,获得明确而全面的地理概念。

3、抓住重点难点,达到理解突破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重点知识是对学生学习和发展有用的关键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突出,但并非机械重复。如中国地形知识中“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重点知识,教师可先从海拔高度与地形类型入手,加深三级阶梯概念并具体说明阶梯界线,然后深入分析其对气候、河流、交通、水能等方面的影响,最后从平面图到剖面图,印证概念,建立空间立体的概念。

难点知识一般是学生难以感知和体验的知识。在地理学习中,很多知识往往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所以理解这些知识是学生能否掌握和运用新知识的关键。教师要借助多种教学手段,予以点化,使之清晰。例如,在学习“西北地区”时,为了让学生能形象地感悟到西北地区的干旱以及干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可在教学中插入通过电影“美丽的大脚”中的一段情节——年轻的城市女教师第一次来到西北农村,洗漱完毕后,正想把水倒掉,乡村女教师赶紧阻止,并把用过的水端到孩子们面前,让好长时间不舍得用水洗脸的孩子沾点水洗洗,然后再把剩下的水让驴也饱喝一顿„„这一情节无疑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震撼,对西北地区“干旱”这一突出区域特征的掌握自然迎刃而解。

四、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教会知识只能让学生拥有过去,而教会学生方法才能真正的面向未来。”因此,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会学”,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紧密结合,是伴随着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进行。知识向能力转化,思维是桥梁,思维能力是智力发展的核心。由于地理学科中的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都很丰富,因此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地理学科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充分利用地图,可活跃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规律。因此,地图作为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信息载体,是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直观教具。空间概念的建立,必须凭借地图来呈现,这是地理学习的重要特征。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可构建以地图教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每一个环节都应注意充分运用地图,引导学生读图、识图、析图、填图、绘图„„只有掌握地图技能,熟悉地理的图像语言,牢记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才会灵活地进行空间想象,开展空间思维活动。

2.加强区域对比分析,能发展学生的综合分析思维能力。区域性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初中地理内容也以区域地理知识为主。各种地理要素在地域组合上的不同,导致了各地区之间的差异。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可通过指导学生区域对比分析,如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矿产、植被„„等诸地理要素对“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进行分析,使学生能更容易掌握各地区的综合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并由此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讲清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促进地理思维的关键。由于地理事物普遍联系的,因此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教师要讲清地理要素之间的相

互联系,引导学生在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这是促进地理思维的关键。要善于把不同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首先要善问:“为什么?”这样便会养成由果推因的良好地理思维习惯。如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到世界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那么为什么乞拉朋齐会成为世界的雨极呢?结合地图,根据乞拉朋齐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南亚季风气候的特点便可分析出,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的迎风坡,会形成大量的地形雨。这样,气候便与地形、位置等地理要素相互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地理思维,也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

实践证明,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认真砖研和设计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障;着眼于诱导,抓“兴趣点”能使学生“爱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着眼于疏导,抓“知识点”能使学生“学会”,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着眼于指导,抓“能力点”能使学生“会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教师要通过精心导入、优化教材、讲究教法,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落实“三抓”,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初中地理课堂充满生命力,有利于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全面发展。

第三篇: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内容摘要: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认真砖研和设计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障;着眼于诱导,抓“兴趣点”能使学生“爱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着眼于疏导,抓“知识点”能使学生“学会”,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着眼于指导,抓“能力点”能使学生“会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教师要通过精心导入、优化教材、讲究教法,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落实“三抓”,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初中地理课堂充满生命力,有利于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全面发展。

关键字:地理 课堂 教学 兴趣 知识 能力 有效性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为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教师的什么因素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呢?研究结果表明教学行为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只有增加有效教学行为,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即通过教师有效地“教”实现学生有效地“学”。本人就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了以下尝试。

一、钻研课程标准 科学设计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南针”。从宏观上看,初中地理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通过课程的实施,使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每堂课的教学又有相应的具体教学目标。为此,教师要钻研课程标准,课前认真备课,既熟悉每堂课教材的内容、体系、特点和优势,用好教材、超越教材,又熟悉学生实际,科学设计教学目标、独创性地拟写教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剖析热点、科学的组织课堂教学进程。

二、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事物,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该事物的奥秘。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导语激趣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地理新课开始时要紧扣教材精心设计一个“开场白 ”,或提出疑问,或创设情境,或反激情,或以旧引新,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做到“课伊始,趣已生”。

2、行程激趣

“领导标新二月花”。地理教学过程应是一种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美的行程。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好地理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让学生感觉到上地理课就象漫步在景色宜人的山间小道上,令人感到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内容、方法上要努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惊讶、刺激、疑惑、悬念,产生“逼人期待”的教学魅力,从而打动学生的感情,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演示激趣

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装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拼板、地理景观图、电视录像、幻灯片、投影仪和各种课件,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语言激趣

教学中对于内容比较抽象而无挂图、插图的内容,利用生动有趣、富于启发、和谐动听、节奏明快的语言,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地理知识。可巧借古诗教学:如讲气候时用“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夏):“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还可采用成语和谜语进行教学。

5、插叙激趣

教材中常用一些比较重要但又很抽象的内容,教师若适当地引用一些教材有密切关系的,学生爱听的,且真实的、生动的、形象的、有趣的材料加以印证,一方面可以深化学生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6、讨论激趣

分小组讨论地理知识,能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这种讨论范围小,周边环境熟悉,学生敢想敢说,无拘无束,兴趣高。讨论式教学给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在讨论中,学生能抒发自己的见解,当对同样的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时节,讨论给予参与者解释自己的观点的机会,这样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不仅解答了自己的疑问,同时在解答其它同学的疑问的同时对自己所掌握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参加小组讨论,倾听小组讨论结果的汇报等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并作适当的指导,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7、歌谣激趣

教学中可抓住地理知识的关键内容,编成简洁明快、琅琅上口的歌谣,学生颇感兴趣,记忆较快。如学习“黄河的治理”,可编歌谣“黄河之水天上来,万里奔腾入渤海,卷走黄沙十六亿,填充华北觉降带,走南闯北拐大弯,泥沙滚滚多危害,淤寒河道高筑坝,造成悬河飞天外。”又如学习“极地地区”(“科学考察的宝地”)可编歌谣:“南极地区,资源丰盛;铁矿煤炭,淡水储存;海洋生物,鲸虾成群;冰川地质,需要考证;长城中山,南极扎根,北极考研,大功告成;深海取样,采雪钻冰;科学考察,如同会诊。”同时适当引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通俗易懂,且易生趣,可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8、情感激趣

在教学中投入教师的情感,就是情感教学,实践证明:情感教学是上好地理课的有力保证。师生之间的情感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它是在师生教学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教师的情感,不仅影响着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态度,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如果教师能热爱自己的学科,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循循善诱,就必然能感染学生,使之与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而师生之间的情感,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情感。

三、对“知识点”的把握要做到如下几点:

1、抓住主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就像一棵大树,有主干、有细枝、还有末叶。但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抓住主干知识,没有主干,枝叶就没有了依托。构建知识体系,使主干知识凸现眼前,知识脉络清晰,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2、抓住知识联系,说透因果关系

任何一个地理事物都是和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的,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或地理特征正是在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的。因此,地理课堂教学还不能只着眼于学生知识的积累,还应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尤其在讲述一个区域自然环境时,更要注意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植被、河湖等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例如:欧洲的气候深受大西洋的影响,与同纬度的亚洲和北美洲的气候相比,其主要特征是比较温和湿润。这是因为:(1)欧洲大部分地区处在盛行西风带;(2)西濒辽阔的大西洋,海岸线漫长曲折,众多的内海和海湾深入内地;(3)沿岸有世界最强大的暖流——北大西洋暖流经过,源源不断地给欧洲大陆输送热量,使西风更加温暖湿润;(4)地形以平原为主,且东西连贯成片,主要山脉多呈东西走向,便于湿润的气流送进大陆内部。由于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形成了欧洲气候的突出特征。其中温带大陆西岸的地理位置是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而地形、海陆轮廓和洋流则起到促进和加深的作用。再往纵深联系,欧洲的地形和气候特点,又决定了欧洲河网稠密、水流平稳的水文特征,从而为发达的内河航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布鲁纳指出:“掌握事物的结构,就是允许许多别的东西与它有意义地联系起来,并以这种方式去理解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抓住知识联系,有助于学生全面地分析思考问题,获得明确而全面的地理概念。

3、抓住重点难点,达到理解突破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重点知识是对学生学习和发展有用的关键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突出,但并非机械重复。如中国地形知识中“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重点知识,教师可先从海拔高度与地形类型入手,加深三级阶梯概念并具体说明阶梯界线,然后深入分析其对气候、河流、交通、水能等方面的影响,最后从平面图到剖面图,印证概念,建立空间立体的概念。

难点知识一般是学生难以感知和体验的知识。在地理学习中,很多知识往往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所以理解这些知识是学生能否掌握和运用新知识的关键。教师要借助多种教学手段,予以点化,使之清晰。例如,在学习“西北地区”时,为了让学生能形象地感悟到西北地区的干旱以及干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可在教学中插入通过电影“美丽的大脚”中的一段情节——年轻的城市女教师第一次来到西北农村,洗漱完毕后,正想把水倒掉,乡村女教师赶紧阻止,并把用过的水端到孩子们面前,让好长时间不舍得用水洗脸的孩子沾点水洗洗,然后再把剩下的水让驴也饱喝一顿„„这一情节无疑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震撼,对西北地区“干旱”这一突出区域特征的掌握自然迎刃而解。

四、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教会知识只能让学生拥有过去,而教会学生方法才能真正的面向未来。”因此,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会学”,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紧密结合,是伴随着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进行。知识向能力转化,思维是桥梁,思维能力是智力发展的核心。由于地理学科中的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都很丰富,因此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地理学科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充分利用地图,可活跃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规律。因此,地图作为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信息载体,是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直观教具。空间概念的建立,必须凭借地图来呈现,这是地理学习的重要特征。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可构建以地图教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每一个环节都应注意充分运用地图,引导学生读图、识图、析图、填图、绘图„„只有掌握地图技能,熟悉地理的图像语言,牢记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才会灵活地进行空间想象,开展空间思维活动。

2.加强区域对比分析,能发展学生的综合分析思维能力。

区域性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初中地理内容也以区域地理知识为主。各种地理要素在地域组合上的不同,导致了各地区之间的差异。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可通过指导学生区域对比分析,如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矿产、植被„„等诸地理要素对“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进行分析,使学生能更容易掌握各地区的综合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并由此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讲清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促进地理思维的关键。

由于地理事物普遍联系的,因此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教师要讲清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引导学生在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这是促进地理思维的关键。要善于把不同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首先要善问:“为什么?”这样便会养成由果推因的良好地理思维习惯。如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到世界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那么为什么乞拉朋齐会成为世界的雨极呢?结合地图,根据乞拉朋齐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南亚季风气候的特点便可分析出,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的迎风坡,会形成大量的地形雨。这样,气候便与地形、位置等地理要素相互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地理思维,也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

实践证明,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认真砖研和设计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障;着眼于诱导,抓“兴趣点”能使学生“爱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着眼于疏导,抓“知识点”能使学生“学会”,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着眼于指导,抓“能力点”能使学生“会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教师要通过精心导入、优化教材、讲究教法,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落实“三抓”,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初中地理课堂充满生命力,有利于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全面发展。

第四篇: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有效教学这个教学理念也越来越受到教育者们的重视,但是,当今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却并不如人意。如何才能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教学,笔者通过文献研究并结合自身教育实践经验与访谈,针对当前初中地理课堂存在的问题,建议通过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打造生动活泼的地理课堂;注重高地理素养的研究型教师的培养;重视生活实际与地理教学的融合;瞄准高考舞台,焕发地理学科新生机四个方面来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

【关键词】初中地理 课堂教学 有效性 问题及成因 改进建议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指“指凡是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有效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目前,国内典型的研究从基础性和发展性两个方面对有效教学进行描述,而在国际上,对有效教学的标准主要从以下方面评述:师生的互动,如共同参与活动、对话教学等;语言发展;学习背景化,联系生活实际;提供学生适当的挑战性的活动。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体现在关注全人发展、促进学习、呼唤效益意识、反思与创新四方面。基于以上研究,笔者主要在文中针对当前初中地理课堂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改变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低效的现状,推动高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形成,有利于实现地理教育标目,发展学生的地理能力。

一、当前初中地理课堂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江西省章贡中学教育实习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听课以及上课逐步了解了初中地理课堂的一些情况,同时通过对地理科任老师与学生进行访谈、与在其它中学教育实习的同学交流,经过分析发现当前江西省部分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单一落后的地理教学模式

现今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因新课改的进行而在一定程度上师生之间的互动有所增加,但总的来看,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仍然主宰着课堂。笔者在听课中发现,在40分钟的课堂里,老师授课输出知识时间约为四分之三,学生发言时间只占四分之一。这种情况下的师生互动只是一些简单的提问,整个课堂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的跟随教师的教学设计走,整个课堂成为老师掌控的“静态教案据”。

2、地理教师专业素质不高

在笔者与科任老师及别处进行教学实习的同学的交流中发现,许多地理老师都不是科班出身,而是由别的科任老师充任的,这些老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地理学科知识的学习,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对教材的把握程度不够,重难点不突出,缺乏治学的严谨性,课堂中出现对一些专业知识的曲解和自说自话式的解读,专业术语使用不规范,对一些基本的地理原理的阐述错误和示意图的绘制错误,等等。这些都不利于高效地理课堂的构建。

3、“生活”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缺失

“生活”在当前地理课堂教学中的缺失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只是对教材简单组织后机械输出以及对考点的着重强调,教材中的活动多是略过或简单带过,整个教学过程呆板、枯燥,缺乏积极的生活体验;另一方面,江西省中学使用的是粤教版初中地理教材,该教材“让地理走进生活”这一章节中学生人物形象为“东仔”、“珠女”以及它的一些活动的设置都是与广东相结合的,这使得教材不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不易引起学生的生活体验。

4、副科地位尴尬,不受学校与老师重视

地理在初中课程体系中,一向被认为是副科,并且相对与高中地理,初中地理考试压力小,因此即使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推行素质教育,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地理的学科地位仍然比较尴尬,学校对地理学科不够重视,笔者进行教育实践的中学地理每周仅两个课时,每个地理老师要交6到8个班。笔者经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听课中发现,在这种情况下,地理教师对地理课堂教学多只追求完成教学任务,而不追求教学质量。

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建议

除了以上问题,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其它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导致了低效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地理课堂教学走出低效?针对它所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打造生动活泼的地理课堂

在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模式多是讲解——接受地理教学过程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虽然它有利于使较多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迅速有效地接受地理知识,但是,如果无论什么教学内容,都用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或者长时间内只使用着一种教学模式,学生便会对这种互动性不高、单调的教学模式产生疲倦,注意力难以长久地集中。在这种单一落后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在课堂上自由地发挥自主性和主动性,逐渐丧失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地理课堂教学何谈高效?

我国初中地理新课程的学习理念即转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求改变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这对于改变初中地理单一落后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打破沉闷,创造活力课堂有一定的启示。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切入点,教师可选择多样化的地理教学模式。如粤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地图的运用,此章节教材比较简单,但知识较难理解,部分知识如依比列尺来选择合适的地图比较抽象,讲解——接受地理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达到目标,教师可依据皮亚杰和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的理论,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进行建构,注重学生的前认知,注重体验式教学,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模式设计如下:(1)提供给学生一个可供探究的主题:如新学期学校又迎来了新同学,他们对学校的建筑分布还不了解,为了帮助新同学了解我们的学校,请同学们试着画出学校的简单地图;(2)制定方案: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分组阅读教材,了解地图的基本要素,制定探究方案;(3)各小组学生进行实地调查、收集资料探究:首先学生依据教材内容以及查找资料,了解地图的种类以及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图例、注记,然后通过在学校进行实地调查,记录学校的建筑极其分布状况,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画出简单地图;(4)交流并进行总结:各小组派出代表讲述本组地图制作过程,进行比较交流。教师适时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提出问题,如:为什么你们画的是同一个地方的的地图,在图上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与其大小却不同呢?以此问题来点拨引导学生来理解比例尺的含义,并学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进而学会选择合适的地图;通过学生对资料收集部分发言的总结来强化学生对地图图例和注记的识记,进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因地理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以上教学过程模式的步骤中确定主题、制定方案及资料收集可在课余时间进行,教学不拘泥于课堂,学生可到办公室寻求老师指导。探究式教学模式中由学生进行自主后动,教师只在该过程中作为引导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民主与合作的精神及自主学习的能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利于高效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构建。

除了探究式教学模式外,还有抛锚式教学模式、自学——辅导教学模式等,新课程倡导讨论式教学模式、角色扮演教学模式等,地理教师应依据具体教学内容,灵活选择地理教学模式,打造生动活泼的地理课堂,增强教学有效性。

(二)注重高地理素养的研究型教师的培养

教师是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地理教师的的地理素养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第十七章明确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李家清《新概念地理教学论》一书中提到:现代地理教师的知识构成主要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素养性知识。这四项知识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基础,它主要包括地理科学专业知识、教育学即教育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情景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知识以及除地理学外的其它领域如自认科学等的知识。基于此,要提高地理教师的素质与业务水平,从国家与高校层面来说,应该重视对地理师范生的培养,完善师范生培养机制。除地理专业课程的学习外,可以通过邀请知名专家举行地理及地理教育方面的讲座,组织各种教育实践活动,如教学实习和教学技能大赛,与中学形成合作共同培养专业地理老师等;从中学与教师自身层面来说,各学校间组织的地理教研研讨会、教学观摩等等,教师不断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进行学习与自我反思,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学习,如参加社会时间案活动,阅读相关文献等。

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依赖于地理教师教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而仅仅注重培养教师的地理素养,提高教师的教学技术是不够的。优秀的地理教师,同时也应该是一个优秀的教育研究者。有效就学的研究理应成为教师专业生活的重要内容。因此广大的初中地理教师与教育人员,尤其是农村教师,应投入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中去,充分利用身边第一手教学教学经验与资源,同时动员学校、社会等多方力量,因地、因时制宜,寻求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构建高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三)重视生活实际与地理教学的融合

生活是地理知识的源泉,我们的衣食住行也都离不开地理知识。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杜威将教育的本质概括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和改组”,在教学上他倡导“做中学”,提倡活动课程。因此,我们理应将生活事实融入地理教学,这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感受生活的存在,增加对地理学习的亲切性。针对当前中学地理课堂“生活”却严重缺失的现状,可以从一下方面融生活于地理教学。第一:做到地理教学目标与生活的融合。布鲁姆提出:有效的教学,始与期望达到的目标。教师要正确领会和把握地理课程标准,正确理解和恰当表达三维教学目标,牢记初中地理新课程的内容理念——学习对生活、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在地理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要关注学生的感性生活,重视地理过程与方法,注重发展学生将地理知识与技能迁移到生活中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保护大气环境一节时,可设计学生的实践活动,调查学校附近的有哪些环境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措施。通过这个是学生有保护大气环境迁移到周边环境,发展其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第二,要将地理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融合。学校可开发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结合乡土地理资源,丰富地理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立足于教材,充分运用教材中的课后活动。同时也必须深入研究教材,若教材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则可以从身边寻找地理教学信息,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地理教学素材。如粤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不能很好地切合江西省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在其基础上适当设计与本土相切合的课后活动。例如,在讲授八年级下册“南方地区”一节时,教师可结合赣州市的自然环境、土地资源设计乡土地理素材将其与教材相结合;第三,学校与教师可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开展地理活动课程。校内可设置地理角,由老师指导,学生负责收集生活中与地理相关的热点话题、地理在生活中的小妙用以及与地理相关的小故事和谚语,并鼓励学生投稿讲述自己发现的生活地理小常识等等,做成简报,供学生观看、讨论:也可组织学生在老师的实地观察学校周边的河流等地理事物。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地理、学习地理。

(四)关注教育改革前沿,焕发地理教学新生机

针对学校不重视副科,初中地理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追求讲完,不追求质量的问题,为切实推行素质教育的发展,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纲第二十章提出,完善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由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教育督导机构,对辖区内各中学素质教育的情况进行监督,督促各中学对各科平等相待。同时学校也可以建立督学部门,对各科老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督导检查,并可建立一定的奖励机制,以此来促进初中地理老师追求高质量的地理教学,构建高效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目前,我国高考改革政策已经出台,未来高考将实行“3+3”的模式,除了语数外之外,考生自主选择三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加入总成绩中。这一改革给地理学科带来了新的挑战,若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得不到提高,学生成绩上不去,地理学科的生存空间将会被其他学科挤压。但这也不失为一次机遇,在“3+3”模式下,学生考试文理不分科,初中地理的高效课堂构建将为学生高中地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为高效的高中地理课堂的构建提供优质的地理生源。笔者认为各初级中学应不仅仅局限于中考,切实地推进地理课堂教学高效发展,将目光放在地理学科的长远发展上。

三、结论

综上,如何构建高效的初中地理课堂,笔者得出以下结论:

1、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打造生动活泼的地理课堂;

2、注重高地理素养的研究型教师的培养,从国家、高校、中学、教师四个层面入手,促进地理教师专业化;

3、重视生活实际与地理教学的融合,教育不可成为无土之木,应抓住生活中的地理素材,使地理学习背景化;

4、关注教育改革前沿,焕发地理教学新生机。各中学与老师应时刻关注国家教育改革的前沿动态,抓住其与地理学科的契合点。高考考试科目“3+3”的变革打破了文理分科的考试形式,初中地理教师应据此引导学生改变对地理学习的观念,面准高考舞台,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意愿。同时,各地方教育部门切实落实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提出教育督导制度,保证素质教育中地理教育的高效发展。参考文献

1.郝丽波.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13,19(4):75-76.2.李家清主编.新概念地理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63.3.张彦顺.新课程下初中地理课堂低效的形成原因及改进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

大学.2008.4.吴岱峰.基于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案例分析与思考[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1,9:4-9.5.韩忠同.增强教学有效性,打造生动活泼地理课堂——对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几点尝试[J].文理导航,2014,8:63 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第五篇: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云南省罗平县罗雄一中:邹茂丽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学校教育正在大张旗鼓抓素质教育。在授课时间缩短而教学内容不变的情况下,如何使学生成为具有较高地理素质的公民呢?我认为应该提高地理课堂的有效性,教师更新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努力培养学生学地理的兴趣,使他们从“厌学”到“想学”到“爱学”再到“会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关键词: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曲靖市从2010年开始就把史地生由中考科目变为会考科目,实行等级考试制度,导致一提起初中地理教学,大多数老师可能都会感到很无奈,初中地理在八年级就进行毕业考试,不是中考学科,导致学生、家长都不是很重视,学生自然缺乏学习的动力,学习兴趣不浓,对地理课程缺乏求知若渴的学习态度。教师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把课堂学习变得有效果、讲效率和出效益,成了很多教师头疼的问题。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不增加学生课外负担的情况下,只有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向课堂要质量,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呢?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几点看法。

一、想方设法让学生“想学”

许多家长、学生、教师认为地理是“副科”,学不学问题不大,临近考试“抱佛脚”突击一下就能过关。为了改变他们的这种观点,每学期七年级开学我都会精心准备第一堂课,告诉学生: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横跨文理两大科学领域,既有自然科学的内容又有社会科学的内容。地理与生物、数学、物理、化学、历史、政治等学科均有联系,学好地理有利于学生各学科基本能力的提升。地理知识对生活有用,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如我们每天的起居,穿着,收看的天气预报、观看的动物世界、地震、低碳生活、环境保护以及人类不同生产方式等等。学习这些内容,既可帮助同学们揭开地理知识奥秘,又可增加生活情趣。地理学科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用。一个人不管将来从事农业、工业、资源开发、交通建设、商业活动、旅游业等等,扎实的地理功底对这些职业都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农业种植要因地因时制宜合理安排 生产;交通建设要注意各地的地质构造以及社会经济状况等;商业活动要讲求地域优势;资源开发利用要注意合理有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总之,学习地理可以为学生们将来就业提供丰富的、终身受用的知识和技能。

上好第一堂课,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它并不是有些同学所说的“副科”,它是一门“富科”。地理也并不是简单背就能掌握的,要理解了才能牢牢掌握。通过这堂课帮助学生认识和体会到地理学科的价值和作用,摆正地理学科的位置,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喜爱这门学科使学生“想学”。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愿学”

教学,教学,既有老师的教又有学生的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双向活动过程。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情感教育被认为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纽带,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情动人,以趣激情,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精神放松,则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探讨问题的热情和积极性。那么,在课堂上怎样激起学生内心的火花,拨动学生地理“心弦”呢?

首先是教师会心的微笑,对学生而言,微笑时老师对自己独有的爱与鼓励,是他们渴望获得进步的动力!哪怕是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或者是错误的回答,教师都应该微笑面对,此时微笑无语,蕴含的意境却胜过千言万语,会给学生带来很多的希望和勇气;其次是教师真诚的语言,教师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简练。教师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灵感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语言中,使“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从而“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再次是教师善意的眼神,眼睛所透露的语言是最有力、有效的非语言交流工具之一。许多时候,我们在与学生沟通交流中的成功,取决于我们的眼睛传达正确信息的能力。在跟学生交流时,眼睛一定要看着学生,这是对学生的礼貌,也是教师的修养;最后教师恰当的体态,体态语言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与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一起成为教育教学中师生进行人际交往、人际沟通的信息媒体。教师的体态语言分为两种,一种是有形的体态语言,即头语、脸语、眼语、手语、身姿等,它在传递信息、影响学生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一种是无形的体态语言,即教师的仪表风度。它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影响教学效果,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以上四点做到位能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热爱,用老师的真情去换取学生诚恳的学习态度,构建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2 这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的提高;还有助于把学生带到老师的授课中去,把学生真正推到学习的主体位置,学生也就敢于交流、乐于交流。课后教师积极参加学生的文体活动,课间多与他们交谈等。时间一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感情就会拉近。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就会喜欢你,就会愿学你所教的课。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学”

教育家皮亚杰所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指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了,他才能把学习当成一件既轻松又愉快的事情。托尔斯泰告诫我们:“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要提高课堂有效性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从本质上看,要通过教学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这就需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产生兴趣,在情境中动情,在情境中共鸣,潜意识地进入学习状态,形成一种“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夜”的境界,从而迅速而准确的理解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我常从以下几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问题,可让学生在情境过程中学习地理,发展地理,体验地理价值。因此,我在教学中着重做好问题情境的创设,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中去探索新知,获取地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提出一系列富有思考性、启发性的问题,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如在学习“俄罗斯”一节时,讲到俄罗斯的农业时,我设计一个小问题:“有一个六年级的小朋友从电视新闻中得知,世界面积最大国家俄罗斯每年都要进口大量粮食才能满足本国粮食的需求。听到这里这个小朋友就纳闷,为什么拥有世界最大土地面积的国家粮食还要进口?是俄罗斯的人懒惰还是什么原因”?同学们,想不想帮助这个小朋友解决他心中的困惑?我像这样设计目的是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抓住学生们好胜心强,从而拉近他们与课本的距离,激发学生心中想探索新知的欲望,调动学习的内动力。

1.2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3 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它能变静为动,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的缺陷。例如:在介绍《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一课的课前3分钟。可以播放《亚洲雄风》歌曲,悦耳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解说,学生的脑海中会涌现出亚洲地势的壮丽的画卷,犹如亲临其境,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可以把学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课堂来。象这种导入新课,应该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当讲到亚洲地形和河流时,我问学生:“《亚洲雄风》这歌曲中‘山是高昂的头,河像热血流’,这座山应该是哪座山,河流从哪里流出,流到哪里去?由此可知,亚洲地势有何特点?”这时同学们会在亚洲地形和河流图中积极找答案,七嘴八舌回答。有个学生问:“老师,亚洲的河流都发源于中部地区吗?它都注入海洋吗”?这时我播放亚洲地形和河流,并引导他们注意观察河流的源头,入海处。这样同学们很容易找到答案。就这样,让学生处于一种亲切的情境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求知欲被激发,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习积极性也会被调动起来。1.别开生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地理课趣味性往往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我们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充分而深刻地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兴趣点,从而加以利用。教师必须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与学生可以看到的、得到的联系起来,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地理知识的丰富多样性。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我常会引入竞争机制。因为青少年思维活跃,好胜心强,富有积极向上的竞争精神,所以我们要顺应学生的心理,在课堂上组织对抗性、趣味性强的综合竞赛,在紧张、热烈的竞争气氛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巧引歌曲。如学习“北京”时,我会引入《北京欢迎你》让学生从歌词中获取有关北京的感性知识;又如学习“我国气候”时,讲到“季风”时,我引入了《黄土高坡》中的歌词:“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 „„”然后我问,歌词中唱到的西北风,东南风,黄土高原上是否真的有东南风,西北风?分别在什么季节盛行?这两种风有什么性质?为什么会有这些风?用这样的方法把问题提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巧用古诗文。4 把古诗中与地理知识结合紧密的诗句,巧妙引用到课堂中,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例如,讲到赤道周长4万千米时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讲到地球是球体时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讲我国的黄河时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讲梅雨时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讲内蒙古高原时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说明内蒙古高原的平坦开阔,一望无际的地形特点和景观。这些诗犹如“调味剂”一般,使地理课堂增添了一番韵味;结合身边的地理现象进行教学。结合身边的地理现象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到身边有很多现象孕育着地理原理。如:“为什么我们一年所穿的衣服有厚薄”。为什么“夏天时白昼时间长而冬天白昼时间变短”。为什么在大酒店总台之处会看到在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时间。这样一来,学生会觉得地理就如同身边常见的事一般鲜活、亲切,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学好地理的信心。

四、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会学”

我国古代早有“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的名言。我认为:好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基础,只有“会学”才能“学会”,我们要“授人以渔”不能“授人以鱼”。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这几方面:(1)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如果没有地理知识的积累,地理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地理学习要从基础知识着手,扎扎实实地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基本特征、分布规律和形成原因,这样分析问题就有了依据,解题能力自然得到提升。比如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天气和气候,教材知识的安排是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每一节的知识帮学生积累知识,梳理地理现象,分析地理事物之间形成原因,掌握地理事物发展规律,为下学期学习区域地理打下扎实的基础。(2)指导学生读图、析图、用图、构图。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考地理必定要考“图”,这是地理学科的特色。在某种意义上,地图可以称得上是地理的灵魂。所以要求学生平日学习时,要用眼看图,用脑记图,动手画图,将各种地理事物在脑海中进行准确“定位”,构建“脑图”,逐步在大脑中形成。如“经纬图”、“七大洲四大洋”、“天气符号图”、“长江和黄河图”等等,脑中有图,在地图上对应知识点,图文结合,地理不再是单调的文字,而成为一幅幅生动鲜活的地图。学习地理就会变得轻松、有趣并且记得牢固,从而避免死记硬背。(3)教师学会 5 “举一反三”。“举一反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应用能力,也是地理综合性思维的要求。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掌握各类题目的基本特征及解答规律,做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遇到新问题时,才可迅速确定解决思路。例如,在学习中国地理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讲到中国地理位置时,我会把七年级的有关半球划分,经纬度变化规律,七大洲的一些重要分界线,地球五带这些相关知识带领学生复习一遍,让学生在没有忘记或正在忘记时复习一遍,效果会不错的。学习中国地理知识可以与世界地理中的国家进行对比学习,做到“温故而知新”。

总而言之,在45分钟的地理课堂上,只要我们善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加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想学、愿学、爱学、会学。同时教师对教学过程加以有效调控,让课堂“动”起来,学生“活”起来。就一定能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们获得终身受用地理知识、地理观念和地理智能,为今后升学或就业奠定坚实的地理基础,使他们成为具有较高地理素质的公民。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5 【2】王民《地理新课程教学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9转贴于 中国论 【3】《中学教育学》云南大学出版社

下载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黄小云在初中阶段,一提起地理教学,有很多老师感到无奈。因为初中地理是非中考学科,加上九年级又不学习,以至于很多学生、家长乃至学校都......

    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范文模版]

    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尽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实现有效的初中地理教学,是当前新课程背景下所有地理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所追求......

    初中地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活动计划

    初中地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活动计划亳州四中丁克伟一、活动目的: 认真学习研读《课程标准》,在教学实践中落实三维目标,突出地理课程的实效功能,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

    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

    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 零陵区黄田铺镇学校初中地理教师 荣培玲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初中地理......

    试论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试论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渠道。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列为教学目标。近年来,我国......

    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初中地理教师应追求的目标。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开......

    如何提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性大悟一中:蒋咏兵在湖北省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几年的时间里,为了实现有效教学,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不断地改变和更新我们的观念和思维。所谓“有......

    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 要: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并直接决定一节课的成效。文章从教师、课堂、学生三个方面探求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遵循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