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组与鸡蛋有关的物理小实验
与日常生活中的鸡蛋有关的物理实验。
一、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 把煮熟捞起的蛋立刻浸入冷水中待完全冷却后,再捞上来剥落比不放入冷水中直接剥要容易多。
分析 蛋刚浸入冷水中,蛋壳直接遇冷收缩,而蛋向温度下降不大,收缩也较小,蛋壳和蛋白相比主要蛋壳在收缩、冷却过程中,蛋白收缩率比蛋壳大,收缩程度更明显容易造成蛋白蛋有相互脱离,剥蛋壳就更方便了。
二、液体蒸发吸热
实验 把刚煮熟的鸡蛋从锅内捞起来,直接用手拿时,虽然较烫,但还可以忍受过一会儿,当蛋壳上的水干了后,感到比刚捞上时烫。
分析 因为刚捞上来的蛋壳上附着一层水,开始时,水蒸发吸热,使蛋壳的温度下降,所以并不觉得烫经过一段时间,水蒸发完了。由蛋内部传递出的热量使蛋壳的温度重新升高,所以感到更烫手。
三、验证大气压的存在
实验 如图1所示,选一只口径略小于鸡蛋的瓶子,在瓶底铺上一层沙千。点燃一团浸过酒糟的棉花投入瓶内,接着把一只剥了壳的熟鸡蛋堵住瓶口。火焰熄灭后,蛋被瓶子存入了瓶肚中
分析 浸过酒精的棉花燃烧使瓶内气体受热膨胀,部分空气被排出。同时棉花燃烧也消耗了部分空气。当蛋堵住瓶口,火焰熄灭后,瓶内气体由于温度下降,压强变小,低于瓶外的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有一定弹性的熟鸡蛋被压入瓶内。
四、浮沉现象
实验 把一只鸡蛋,浸没在一只装有清水的大口径玻璃杯中。松开手后,发现鸡蛋缓缓沉入杯底,如图2(a),捞出鸡蛋往清水中加入食盐,调制成浓度较高的盐水,再把鸡蛋浸没在盐溶液中,松开手,鸡蛋却缓缓上浮,如图2(b)。
分析 物体的浮沉情况取决于所受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因为蛋的密度略微比清水的密度大,当蛋浸入清水中,鸡蛋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所以蛋将下沉。当鸡蛋浸没在盐水中时,由于盐水的密度比鸡蛋的密度大,所受的重力小于浮力,所以蛋将上浮。
五、惯性现象
如图3,用手指突然弹击硬纸片,鸡蛋却不会随纸片一起飞出。
分析硬纸片虽然被弹出去,但鸡蛋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鸡蛋不会随纸片一起飞出,鸡蛋会落入杯中。
六、分子运动现象
实验 外壳完好的蛋,放入食盐水中腌制一段时间,可以制成咸蛋。蛋壳虽然完好,但内部的蛋黄都变咸了。
分析 因为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隙,而且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食盐分子扩散到蛋黄和蛋清中,使整个蛋黄也变咸。
第二篇:一组与鸡蛋有关的物理现象和实验
一组与鸡蛋有关的物理现象和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物理现象;利用身边物品,进行物理实验,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体会。这里介绍一组与鸡蛋有关的物理现象和实验。
1、液体蒸发吸热
实验:把刚煮熟的蛋从锅内捞起来,直接用手拿时,虽然较烫,但还可以忍受。过一会儿,当蛋壳上的水膜干了后,感到比刚捞上时更烫了。
分析:因为刚捞上来的蛋壳上附着一层水膜,开始时,水膜蒸发吸热,使蛋壳的温度下降,所以并不觉得很烫。经过一段时间,水膜蒸发完毕。由蛋内部传递出的热量使蛋壳的温度重新升高,所以感到更烫手。
2、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把煮熟捞起的蛋立刻浸入冷水中,待完全冷却后,再捞起剥落。
分析:首先,蛋刚浸入冷水中,蛋壳直接遇冷收缩,而蛋白温度下降不大,收缩也较小,这时主要表现为蛋壳在收缩。其次,由于不同物质热胀冷缩性质的差异性,当整个蛋都完全冷却时,组织疏松的蛋白收缩率比蛋壳大,收缩程度更明显,造成蛋白蛋壳相互脱离,剥蛋壳就更方便了。
3、验证大气压存在
实验:选一只口径略小于鸡蛋的瓶子,在瓶底热上一层沙子。先点燃一团酒精棉投入瓶内,接着把一只去壳鸡蛋的小头端朝下堵住瓶口。火焰熄灭后,蛋被瓶子缓缓“吞”入瓶肚中。
分析:酒精棉燃烧使瓶内气体受热膨胀,部分气体被排出。当蛋堵住瓶口,火焰熄灭后,瓶内气体由于温度下降,压强变小,低于瓶外的大气压。在大气压作用下,有一定弹性的鸡蛋被压入瓶内。
4、浮沉现象
实验:把一只去壳鸡蛋,浸没在一只装有清水的大口径玻璃杯中。松开手后,发现鸡蛋缓缓沉入杯底。捞出鸡蛋往清水中加入食盐,调制成浓度较高的盐溶液。再把鸡蛋浸没在盐溶液中,松开手后,鸡蛋却缓缓上浮。
分析:物体浮沉情况取决于所受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体积就是它所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可以对应表示重力与浮力的大小关系。因为蛋的密度略微比清水的密度大,当蛋浸入清水中时,所受重力大于浮力,所以蛋将下沉。当浸没在盐水中时,由于盐水密度比蛋的密度大,所受的重力小于浮力,所以蛋将上浮。
5、惯性、摩擦阻力现象
实验:选用外形相似的生鸡蛋、熟鸡蛋各一只,放在水平桌面上。用相同的力使它们在原处旋转。能迅速旋转的是熟鸡蛋,缓慢旋转几圈就停止的是生鸡蛋。
分析:生鸡蛋的壳内是液状的蛋清,外力作用在蛋壳上旋转时,蛋清由于惯性,继续保持静止状态,则它与蛋壳间存在摩擦阻力作用,使整个蛋只能缓慢转动。而熟鸡蛋内蛋清已凝固成蛋白,外力作用时旋转时,整个蛋就能迅速转动。
6、物体的稳定平衡
实验:选用一只生鸡蛋,在小头一端开个孔并清除干净壳内的蛋清蛋黄。沿小孔滑入一块重物。以蛋壳的大头端为底部,扶好蛋壳。点燃一只蜡烛,滴入烛油,把重物封存在蛋壳底部。烛油大约封存至整个蛋壳高度的四分之一即可。把制好的蛋壳推倒后,蛋壳能自动立起。制成一个“不倒翁”。
分析:在空蛋壳的底端封存的重物和烛油,使整个蛋体的重心移近蛋壳的底部,重心起低,稳定性越好。当蛋壳倾斜,偏离平衡位置时,使蛋体的重心升高。因为蛋壳底端是球形的,在蛋体的自身重力作用下,蛋体又恢复到原来的平衡位置上。
7、分子运动现象
实验:外壳完好的蛋,埋入食盐中腌制一段时间,可以制成一只咸蛋。虽然蛋壳仍然完好,但连内部的蛋黄都变咸了。
分析:因为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隙,而且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食盐分子扩散到蛋黄中,使蛋黄也变咸。>
第三篇:鸡蛋小实验
我是小小实验家
垦利县胜坨中学八年级三班胥聪慧小时候,妈妈让我猜过这样一个谜语:“石灰墙,不透缝,里面住着大黄杏。”,我猜到了这是鸡蛋,高兴了我好几天。可是学完鸡蛋的结构之后,我猜想鸡蛋壳其实是透缝的,为了探究这一问题,我设计了如下实验,来证明我的想法。
1.非对照试验:用一个注射器的针头在蛋壳上戳一个小孔,但不要扎破,然后把蛋黄和蛋清等小心抖出,用注射器向鸡蛋内部注水,鸡蛋外壳上会有水珠渗出,说明鸡蛋上有气孔。
2.对照试验:取若干完整鸡蛋,分成A、B 两组,A组涂上一层凡士林,B组不作处理,同时放入40—50摄氏度的温水中,发现B组的鸡蛋冒出了气泡,A组没有气泡产生。此对照实验说明鸡蛋壳的表面有气孔存在。
做完这两个小实验之后,我也证实了我的猜想。生活中,我们吃的咸鸡蛋、咸鸭蛋等都是由于它们的外壳有气孔存在,使盐分进入了蛋壳里面,我们才吃上了好吃的的咸鸡蛋等腌制的蛋类。也正是由于这些气孔的存在,才为胚盘的发育提供了充足的氧气。可见气孔对于卵来说是多么重要。
在此,我也呼吁大家善于观察生活,不时设计几个小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争当小小实验家。
第四篇:鸡蛋实验
用鸡蛋做几个趣味小试验
趣味实验一:鸡蛋入瓶
将鸡蛋浸在10%的醋酸中,待鸡蛋壳变软后,将蛋取出,找一个瓶口略比鸡蛋小的广口瓶,往广口瓶中投入一燃着的酒精棉球,火焰熄灭后,迅速
将鸡蛋的小头对准瓶口,鸡蛋很快被吸入瓶中。这是因为瓶中压强低于外界大气压的缘故。过一段时间蛋壳会稍变硬,似鸡蛋原样。这是为什么呢? 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
趣味实验二:蛋壳刻画
取一只红壳鸡蛋(红壳鸡蛋的蛋壳稍硬),洗净,用布轻轻擦干。取10 g~20 g的蜡,加热使之熔化,用毛笔蘸取蜡液,在蛋壳上绘图或写字,待白蜡冷凝后,把鸡蛋慢慢浸入10%的醋酸中,用筷子拨动鸡蛋,使它均匀地跟溶液接触约20~30分钟。当蛋壳表面产生较多的气泡,蛋壳上有明显的
腐蚀现象即可。取出鸡蛋,用清水漂洗,晾干。用铁钉在鸡蛋的两端各打一孔,用嘴吹出蛋清和蛋黄。待蛋清和蛋白全部滴出后,用小刀轻轻刮去涂
在壳上的白蜡,最后将蛋壳放在热水中浸一下,就能看到明显的图案花纹或字迹,被腐蚀的蛋壳表面很容易上色。
趣味实验三:蛋白留痕
取一只鸡蛋,洗去表面的油污,擦干。用毛笔蘸取醋酸,在蛋壳上写字。等醋酸蒸发后,把鸡蛋放在稀硫酸铜溶液里煮熟,待蛋冷却后剥去蛋壳,鸡蛋白上留下了蓝色或紫色的清晰字迹,而外壳却不留任何痕迹。
这是因为醋酸溶解蛋壳后能少量溶入蛋白。鸡蛋白是由氨基酸组成的球蛋白,它在弱酸性条件中发生水解,生成多肽等物质,这些物质中的肽键 遇Cu2+ 发生络合反应,呈现蓝色或者紫色。趣味实验三:一个鸡蛋的沉浮
在一个大烧杯中装入稀盐酸溶液,然后往烧杯中放一个新鲜鸡蛋,它会马上底。不一会儿,鸡蛋又上升到液面,接着又沉入杯底,过一会儿鸡蛋又重新浮到液面,这样可反复多次。请大家分析一下,这是什么道理?
答案
由于鸡蛋外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遇到稀盐酸时会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氯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
CaC03十2HC1=CaC12十C02(气)十H20
二氧化碳气体所形成的气泡紧紧地附在蛋壳上,产生的浮力使鸡蛋上升,当鸡蛋升到液面时气泡所受的压力小,一部分气泡破裂,二氧化碳气体向空气中扩散,从而使浮力减小,鸡蛋又开始下沉。当沉入杯底时,稀酸继续不断地和蛋壳发生化学反应,又不断地产生二氧化碳气泡,从而再次使鸡蛋上浮。这样循环往复上下运动,最后当鸡蛋外壳被盐酸作用光了之后,反应停止,鸡蛋的上下运动也就停止了。但是此时由于杯中的液体里含有大量的氯化钙和剩余的盐酸,所以最后液体的比重大于鸡蛋的比重,因而,鸡蛋最终浮在液体上部。(1)惯性实验
如图1 所示,在装有水的杯子上放一塑料片,把鸡蛋放在塑料片上。用塑料尺猛弹 塑料片,塑料片在水平方向上受力飞走,而鸡蛋在水平方向上几乎不受力,保持惯性而静止,在重力作用下而落入杯中。在此实验中,鸡蛋在水平方向上并不是不受力,而是所受的力相对很小,可忽略不记。
(2)浮力实验
如图2 所示,鸡蛋放在清水中会沉入水底; 若放入事先配好的盐水中,鸡蛋会浮在水面;如果配制合适的盐水,鸡蛋会悬浮在水中。也可以用鸡蛋制作浮沉子。把鸡蛋放入清水中,用长颈漏斗将少量浓度较高的盐酸注入容器底部,蛋壳中的碳酸盐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附着在蛋壳上,鸡蛋所受的浮力增大,鸡蛋上浮;上浮后气体放出,浮力减小,鸡蛋下沉,如此反复。这类实验是利用鸡蛋的密度与水接近的特性。经测量新鲜鸡蛋的密度在1108 ×103 kgPm3 ~1109 ×103 kgPm3 之间,因此用鸡蛋较容易做这类实验。4)瓦碎蛋全 瓦碎蛋全是一个精彩的演示实验,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桌子上摊一块海绵,在海绵上放4 个鸡蛋,在鸡蛋上再放一块海绵,海绵上放一块木板,在木板上摞三四块砖,再在砖上放一块瓦片。用锤子猛地敲击瓦片,瓦片被击碎,而下面的鸡蛋却安然无恙。这个实验与杂技中的肚上砸石、头顶开砖等有异曲同工之处。由于锤子与瓦片的接触时间较短、面积较小,破坏力主要集中在瓦片上,而向下传递后鸡蛋受力时间较长、面积较大,所以失去破坏性。(5)鸡蛋砸墙
鸡蛋那么脆弱,平时需要细心保护才不破。用鸡蛋去砸用布做的墙能行吗? 演示时让两名学生拉住布的四角,让其他的学生拿鸡蛋用力向墙上砸。由于鸡蛋的特殊结构,布与鸡蛋的接触面积较大,又加上布是悬着的,蛋与布的接触时间被拉长,根据冲量的知识,鸡蛋不会破。在实验时,学生开始不敢用力,怕鸡蛋被扔烂。当他们发现用全力扔而鸡蛋仍不破时,都感到不可思议。在演示时,布的下面两个角要向上提起,形成一个皱折,防止鸡蛋从布上落到地上而摔碎。(6)握鸡蛋
握鸡蛋是我们熟悉的一个有关鸡蛋的话题。用力握鸡蛋,只要用力均匀,一般很难把鸡蛋握烂。但是刚出生的小鸡却不费力地破壳而出,原因是什么呢? 除了由于小鸡的嘴较尖,与蛋壳的接触面小之外,还在于蛋壳的弧形结构。通过定量实验很容易发现,同样厚度的蛋壳,从蛋壳的外面和里面来砸蛋壳,两者所能承受的力明显不同。(7)立鸡蛋
我们都知道哥伦布立鸡蛋的故事。那能不能把完整的鸡蛋立在桌面上呢? 在我国的某些地方有一个立鸡蛋的传统,据说在立春时节谁能把鸡蛋立起来,谁在这一年将幸福、平安。按照物理学的观点,只要鸡蛋的重心通过鸡蛋与桌面的接触面,鸡蛋将会处于平衡,只不过这种平衡属于不稳平衡。若用放大镜观看蛋壳,会发现蛋壳并不是完美的曲线,而是凸凹不平的。通过测量,鸡蛋的凸点之间的距离约为015~018mm,只要有足够的耐心,不管鸡蛋是生的还是熟的,也不管鸡蛋的大头或者小头在下面,你都可以把鸡蛋立起来。
如果把鸡蛋放在水中,你会发现鸡蛋一般总是大头在上面,不论你怎样放置,松手后总是一样。这是为什么? 这也是平衡问题,在水中除了重力外,鸡蛋还受到浮力。与重力有一作用点重心一样,浮力也有一作用点称为浮心,当浮心高于重心时,鸡蛋处于稳定平衡。由于鸡蛋的气泡一般在大头处,所以大头一般在上面。(8)生熟鸡蛋的鉴定
鉴定生熟鸡蛋,通常的办法是用手拨动鸡蛋,使鸡蛋在桌面上旋转。旋转较快的是熟的;旋转较慢且不稳定的,则为生的。同样,当鸡蛋旋转起来以后,用手按一下鸡蛋也可做出鉴定。静止的为熟鸡蛋;如果放手后仍继续转动的为生鸡蛋。
鸡蛋只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生活中的许多其他物质都可以作为实验材料。只要教师注意观察,勤于思考,善于动手,就可以开发出很多有趣的实验。
第五篇:物理小实验
初中物理利用自主小实验进行预习的实践研究
上海市崇明县新民中学陈 亮邮编:202156
【摘要】传统的预习模式已不能激发现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适应新课改下的教学要求。利用自主小实验进行初中物理预习的实践研究,主要是针对目前初中学生对物理预习淡化的现状而寻求的一种新的预习物理的模式。以寻找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有效方法。本文从利用自主小实验进行预习与传统预习的区别,利用自主小实验进行预习的形式和利用自主小实验进行预习的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自主小实验初中物理预习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这也就是预习。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有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众所周知,学习是由预习、上课、复习、练习等诸多环节组成的。预习是学习过程的起使阶段,对于学好物理非常重要。然而,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少对预习这一学习环节引起足够重视。一方面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主动学习的意识不高,对学习缺少兴趣;其次,教师对课前预习的布置不够重视,绝大多数教师认为预习就是让学生看书本,了解本节要讲的基本内容;再则,稍微有质量一点的预习也就是给出本节学习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找出来。这种预习单调而乏味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新课程改革则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好任何一门学科都应该建立在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上,而物理实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利用自主小实验进行预习,就是教师在布置预习的过程中,由教师设计或学生设计,也可师生共同讨论设计一些小实验,学生通过完成这些实验来达到预习目的。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自行完成,也可以分组合作完成。实验器材学生可以自行设计制作,也可由学校提供。
一、自主小实验进行预习与传统预习的区别
传统预习主要分为:粗读教材,找出本节与哪些旧知识有联系,并复习这些知识,写出本节的内容提要,找出本节的重点与难点,找出课堂上应解决的重点问题等步骤。对所学知识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其弊端主要是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前面说过目前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主动学习的意识不高。对于传统的预习方法,成绩好的学生则把物理预习当成是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走马观花,匆忙完成,成绩差一点的学生干脆看都不看。而且,枯燥的去读教材,不但不能达到预习的目的,反而在新课教学之前就打消了学生的学习兴趣,1为新课教学设置了障碍,这样的预习还不如不预习。
利用自主小实验进行预习,在预习中完成小实验的设计与探究过程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给教师在课堂上的精讲奠定了基础,还为学生听课扫除了障碍。把不理解的推导过程,搞不清的实验现象用笔记下,以便在听课时更能注意老师对相关问题的分析,达到最佳的听课效果。这样,学生课堂上的思维活动更具有方向性,牢牢地把握学习的主动权,提高听课效率。
二、自主小实验进行物理预习的形式
1、教师设计式
教师设计实验,学生进行操作和记录实验现象。这类方法主要适用于初二年级刚刚学习物理时,学生对设计实验,实验探究还不是很熟悉或者探究实验设计起来比较困难的情况下。
如:在初二年级刚刚学习质量时,研究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位置、形状和状态的变化而变化。我设计了这样三个小实验:
(1)请同学们回去测量一小石块的质量,在院子里测一次,在屋子里面再测一次;(2)请同学们回去测量一块橡皮泥的质量,把它捏成其他形状以后再测一次;(3)请同学们回去测量一碗水的质量,把它放在冰箱里冻成冰以后再测一次。(并且和同学们一起讨论了测量水的质量的方法)
2、学生自行设计式
在课堂中留下一点时间进行预习的布置,教师可以给予一些提示,待问题提出以后,请同学们课后自行设计实验进行探究。这类方法适用于学生对探究实验有了一定的基础,并且实验设计和操作过程相对简单的情况下。
如:在探究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教学中,我先让同学们完成了学习活动卡中的活动,提出问题:音调的高低除了与发声体的长短有关是否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回去自行设计一些实验,仔细观察现象,认真总结结论。(并且给予一些提示)
第二天的课堂上,同学们便拿出了自行设计的实验,有的用芦苇叶制成的大小不同的哨子;有的用长短或粗细不同麦秆;有的干脆就用宽窄或长短不同的纸条等等。还有的用嘴吹大小不同的小瓶。(当然这个实验是很难控制变量的)
3、师生讨论设计式
在课堂中留下一点时间进行预习的布置,教师可以给予一些提示,待问题提出以后,师生共同讨论设计实验,由学生按照设计的实验课后进行探究。这类实验适用于探究过程比较繁琐,或研究的问题是生活中不常见的问题或不容易关注到的问题。
如: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由于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很少有同学会知道老式手电筒中用三节干电池要比用两节干电池,小灯泡发光亮的现象。因此,可以师生共同进行实验设计,并且提供器材由学生自行探究,便很容易得出导体中的电流随导体两端电压的增大而增大的结论。有了这一体验,课堂上教师提示小灯的电阻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改用定值电阻,并用电流表电压表进行探究就很容易得出其中的定量关系。
三、自主小实验进行物理预习的效果
为了解学生对物理预习的实际情况,本人在进行该课题研究之前在本班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项目和结果如下:
1、平时你经常进行课前预习吗?()A、经常B、偶尔C、没有
2、你的预习是()A、老师的要求B、自己的习惯C、家长的要求
3、你觉得预习对学习新课有帮助吗?()A、帮助很大B、一般C、没有什么效果
4、你最经常预习哪一科目()A、语文B、数学C、外语D、物理
5、你认为利用实验来预习物理会()A、很有效果B、想试一试C、没兴趣
而在本课题研究一个学期以后,在本班学生中又对上述项目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其结果如下: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在以往的课前预习中对理科的预习较少,大多数学生认为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以为只要课堂上认真听讲,看看老师演示一下实验,把实验现象记下来背会它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提前预习。这样不愿动脑,长期不加思考和分析地接受一切,就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对预习物理没有兴趣,空洞的理论知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干脆等老师去讲,没有养成良好自觉的预习习惯。有的学生虽然也预习,但预习时很多学生不善于思考,敷衍了事。对发现的问题不钻研、不思考,不注重预习质量;有时采取的方法不合理,结果在课堂上抓不住重点,学习困难重重,逐渐对预习失去了信心。上海二期课改的物理教材上文本知识描述的内容比较精简,学生在预习中根本不知道看什么。
利用自主小实验进行预习,通过实验结果的神秘感更好的激发了学生预习物理的兴趣;通过师生共同设计实验,大大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参与力度,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以训练和加强,而且,加强了预习的针对性;通过亲自动手探究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归纳总结结论,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发现、归纳总结等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加强。通过经历实验探究,使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有一个认知的过程,还可以为课堂实验探究起到铺垫的作用。
总之,利用自主小实验进行预习则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提高后进生的预习效率。通过实验设计代替文字预习,提高学生预习的执行度;通过自主实验代替枯燥的理论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形象的实验现象代替抽象的理论分析,提高学生接收知识的效率;通过动手促进的动脑,提高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从而更好达到预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上海市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10月 [2]《自主物理实验》倪闽景刘贵兴周鸿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 [3]《浅谈初中物理课前预习的有效性》杨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