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微经本科教案(高鸿业5版)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什么是经济学
定义(英-罗宾斯):
经济学是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对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的科学
一、欲望与稀缺
1.欲望:无限性,层次性
(美-马斯洛:生存、安全、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
2.稀缺: 相对性,绝对性。(自由取用物品,经济物品)
二、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
1.资源配置(选择):
(1)生产什么与生产多少;(2)如何生产;(3)为谁生产 2.资源利用: 3.生产可能性曲线
三、经济制度
1.市场经济、2.计划经济、3.混合经济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一、微观经济学
1、什么是微观经济学:定义17(1)研究的对象:单个经经济单位(消费者;生产者)(2)解决的问题:资源配置(3)中心理论:价格理论
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市场有效
(1)经济人(2)市场出清(3)完全信息。3.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1)均衡价格(2)消费者行为(3)生产者行为(4)分配(5)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6)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二、宏观经济学
l、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定义: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
(1)研究的对象:整个国民经济(2)解决的问题:资源利用
(3)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市场失灵
经济学的演变; 研究政府行为(理论、政策)
3、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1)国民收入决定理论(2)失业与通货膨胀问题
(3)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4)开放经济埋沦(5)宏观经济政策
第二章 需求理论与供给理论
第一节 需求理论
一 需求
1、定义:21 ;16 2 影响需求的因素:(1)商品本身的价格 反方向 最主要(2)消费者收入 同方向(正常商品);反方向(低档商品)(3)相关商品价格 替代品同方向;互补品反方向(4)消费者偏好
(5)消费者的预期(价格预期;经济预期)(6)其它: 政府的消费政策;人口数量与结构
二 需求定理 1 定义: 21;16 2 原因: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99:80 正常商品;低档商品;吉芬商品 104;85表 3 例外:(1)吉芬商品;(2)炫耀性商品;(3)投机性商品
三
需求定理的其它表述形式
需求表:23;17 2 需求曲线:23;18 3 需求函数: 22,17 D=f(a b c„„n);D=f(P);D=a-bP(几何意义)
四
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29;22
1、原因不同;
2、表现形式不同
五 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 104;85
第二节 供给理论
一 供给
定义: 24;18 2 影响供给的因素:(1)商品本身的价格 同方向(2)生产成本 反方向(3)技术水平同方向(4)相关商品价格 范围经济
(5)生产者预期 价格预期(短期、长期);经济预期
(6)其它:政府的产业政策
二
供给定理 1定义: 24;19 2.供给定理的其他表述形式:
(1)供给表25;19;供给曲线;供给函数: 线性的几何意义S =-a + bP 3 供给定理的例外:
(1)劳动的供给296;225;(2)投机品和收藏品;(3)固定供给302;230
三 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30;23
1、自变量不同;
2、表现形式不同。
第三节 均衡价格理论
一、均衡价格
1、均衡的含义27;21;
2、均衡价格定义27;21;
3、决定28;21;
4、计算34;26;
二、均衡价格的变动29;22 1需求变动的影响:价格与数量同方向变动
2供给变动的影响:价格反方向,数量同方向变动 3共同变动的影响
案例:石油与天然气
第四节 需求价格弹性
一、弹性的概念与分类(微观与宏观)
二、需求价格弹性定义 38;29 1.自变量与因变量; 2.变动率之比; 3.绝对值
三、分类40;32
四、影响因素:49;38
1、替代性;
2、依赖性;
3、比重;
4、广泛性; 5
五、弧弹性:
1、概念38;30
2、公式与计算38-39;30
3、分类41;31
4、弹性不等于斜率(计算公式)
六、点弹性:
1、概念38;30
2、公式与计算39-42;33
3、几何求法42;33
4、分类44;34
5、非线性需求曲线的点弹性44;35、考察时期。
七、需求弹性与总收益:46;36 公式法、图示法(两种)
1.富有弹性:反方向(薄利多销); 2.缺乏弹性:同方向(谷贱伤农)。
第五节 其他弹性
一、供给价格弹性
1、定义与公式:50;39
2、分类与影响因素:难易程度(生产周期;成本变化);长期与短期
3、计算: 弧弹性51;39 点弹性51;39 几何求法51;41
二、需求收入弹性
1、概念与计算55;43(弧弹性、点弹性)
2、分类:正常品(必需品、奢侈品);劣等品
3、恩格尔定律56:44 消费结构(必需品与非必需品;物资与精神;实物与劳务、衣食住行)产业结构(1、2、3 次产业演进)
三、需求交叉弹性
1、定义 53;42
2、公式 54;42
3、商品关系:替代品(正);互补品(负);无关品(0)
案例:公交替代私交:公交的需求价格弹性0.17,如免票则增加需求40%;
私交对免费公交的需求交叉弹性7%
第六节 价格政策
一 支持价格
1.定义: 59;47 2.农产品支持价格:
原因:供求特征、基础地位;
措施:政府购买、价格补贴、限产、出口、绿箱(基建、教育科研等)3.副作用: 财政负担、保护低效益
二 限制价格
1.定义与目的:58;46 2.措施:投放储备、进口、配给制
3.副作用:抑制生产,刺激消费 黑市交易 腐败
第三章 效用论(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一节 效用
一、效用:定义70;57 主观性、区别于使用价值
二、效用评价:
1、基数效用论71;58
2、序数效用论71;58
第二节 边际效用分析法
一、总效用与边际效用72;58
1、定义;
2、关系(喝水)、3、函数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74;60 原因:
1、心理或生理;
2、商品用途的多样性
三、货币的边际效用
四、消费者均衡
1、概念75、61
2、三个前提、3、两个公式(教材举例77;面包与汽水;学生考试)
五、对一种商品的最佳购买量
六、消费者剩余
1、定义80;65; CS=最高支付意愿-实际支付
2、图示与计算;
3、注意:不意味着收入的实际增加;有用的分析工具(蔗糖进口)
七、边际效用价值论(补充):效用性、稀缺性(水与钻石的价值悖论)
第三节 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一、偏好的假定81;66:完全性、可传递性、非饱和性
二、无差异曲线
1、定义82;66
2、四个特征84;68
3、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概念85;69、公式、斜率、递减规律85;69
4、无差异曲线的特殊形状: 完全替代、完全互补
三、预算线
1、定义88;71、方程、作图、斜率、线上及内外各点的意义
2、移动
四、消费者均衡
1、图示;
2、公式92;75
3、与边际分析法相同
第四章 生产论
第一节 厂商与生产函数
一、厂商:
1、定义120;98
2、组织形式;
3、厂商的目标
二、生产函数
1、生产函数125;102与生产要素124;101
2、生产函数表达式:短期与长期
3、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125;103
4、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127;104
第二节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一、短期与长期 128;104
二、TP、AP、MP:
1、定义及数量关系 129;105
2、曲线;
三、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130;107(化肥、劳动)
1、技术不变;
2、其他要素不变;
3、三个阶段 四、三条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
1、MP与TP;
2、MP与AP;
3、AP与TP。
五、合理投入区域
第三节 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一、等产量线:
1、定义135;110与特征
2、边际技术替代率137: 概念、公式、几何意义、递减规律139
3、脊线及生产的经济区域(要素的有效替代)补充
二、等成本线
1、定义140;114、作图140;114、成本方程、斜率、经济意义
2、移动
四、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1、成本既定下的产量最大;
2、产量既定下的成本最小
3、公式表达
五、边际分析法:两个公式、与上述方法相同
六、扩展线147;120
第四节 规模报酬
一、规模报酬变化的含义147;121
1、相同比例的变动
2、三种情况、三个阶段、数学表达
二、内在经济与不经济 175;142
1、内在经济:
使用先进设备、专业化分工、原材料综合利用、降低管理成本、降低要素购买价格、提高产品销售价格
2、内在不经济:
降低管理效率、要素价格提高、产品价格下降及销售费用增加、三、外在经济与不经济175;143(行业规模扩大)补充
1、外在经济:社会化协作
2、外在不经济:竞争加剧
四、适度规模:(补充)
技术特征、产品标准化程度、市场容量、生产力水平
第五章 成本论
第一节 成本概念
1、成本与利润155;127(经济利润156;128、正常利润157;128)
2、显成本与隐成本156;128
3、机会成本156;128
4、沉没成本(补充)
5、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157;129
第二节 短期成本分析
一、短期成本曲线的分类:160;131
1、STC=FC+VC、曲线
2、SAC=STC/Q=AFC+AVC、曲线
3、SMC= 曲线
二、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与短期成本曲线164;135
三、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1、SMC与STC、TVC
2、SMC与SAC(盈亏平衡点)、AVC(停止营业点)
4、SAC与STC,第三节 长期成本分析
一、长期总成本:定义171;140
1、推导;
2、特征:从原点出发、斜率先递减、后递增(规模报酬变化)
二、长期平均成本:定义172;141
1、推导;
2、特征:先降后升(规模报酬变化、内在经济与不经济)、L型的LAC曲线
3、位置移动(外在经济与不经济)
三、长期边际成本:定义176;143、1、推导;
2、特征;
3、与LAC的关系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市场类型 184;151
一、完全竞争的条件 185:151
1、大量的经济主体、2、产品同质、3、资源自由流动、4、完全信息
三、价格线、收益曲线、需求曲线
1、价格线(区分市场的与厂商的)189;153
2、收益曲线188;154:TR、AR、MR
3、需求曲线(区分市场的与厂商的)186;152、与价格函数的关系
四、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191;156:MR=MC
1、数学证明192;157
2、总收益与总成本曲线191;156
3、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曲线190;156 强调两点:并非一定有利润;适用于各种市场的短期与长期。
第二节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短期均衡
一、短期均衡的五种情况193;158 举例:FC=20、VC=80、Q=10时,当价格分别是:11、10、9、8、7时的产量?
二、完全竞争条件下的短期供给曲线
1、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195;159
2、生产者剩余196;160:图示、PS=TR-TVC
3、行业197;161的短期供给曲线
第三节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长期均衡
一、长期均衡的实现
1、厂商的长期均衡(自身规模调整)199;162 MR=SMC=LMC
2、行业的长期均衡(行业规模调整)200;163 MR=SMC=LMC=LAC=SAC(MR=AR=P)
结果:盈亏平衡
二、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1、成本不变行业:行业产量增加完全来自新厂商201;164
2、成本递增行业203;165
3、成本递减行业204;166
三、评价:
1、优点:资源配置最优——成本最低、市场出清、价格最低
2、缺点:产品缺乏选择性、不利于技术创新
政府干预对社会福利的影响(补充)
一、限制价格(支持价格)的无谓损失,二、关税与配额的影响:
1、政府关税;无谓损失S+V
2、配额的影响:损失更大S+V+W(国内关税变为国外利润)
三、税收的影响
1、税收对价格和产量的影响—税收转嫁
2、不同需求弹性的影响不同: 需求弹性越小(大),价格提高越多(小),转嫁越多(少)。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
第一节 垄断
一、定义213;175、条件214;175:政府与政府特许垄断、自然垄断、资源和技术垄断、二、价格、需求与收益曲线215;176
1、价格线:
2、需求曲线
3、收益曲线:AR=P=d;TR=PQ;MR=a-2bQ
4、MR、P、Ed:MR=P(1-1/Ed)。说明不同弹性下价格变动与总收益的关系。
三、短期均衡217;178:MR=SMC
1、类似于完全竞争的5种情况;
2、不存在供给曲线219;180
四、长期均衡:只能调整厂商规模;3种结果219;180;利润长期保持
五、价格歧视:
1、概念221;181 2、3个条件;垄断、市场分割、需求弹性不同
3、一、二、三级。221-223;182-183
六、评价224:规模经济、资源浪费、社会福利损失、技术进步、第二节 垄断竞争市场
一、条件226;186:产品差别(垄断)与替代(竞争);厂商数量
二、均衡的简化分析:
1、短期(类似于完全垄断):MR=SMC
2、长期(类似于完全竞争):MR=SMC=LMC;AR=SAC=LAC
三、评价:缺点—多余的生产能力232;190 优点—产品特色、技术创新; 非价格竞争233;191
第三节 寡头垄断市场
一、条件234;192:规模经济、资源控制、政府扶持
二、特征:相互依存
三、价格决定方式
1、价格领先制:支配型、效率型、晴雨表型
2、卡特尔:
3、成本加成
四、古诺模型:236;193
五、斯威齐模型:239;200
六、评价:优点(规模经济、技术进步);
缺点(提高价格)
第十章 博弈论
第八(八-九)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要素与价格——四位一体
二、要素价格的决定——需求与供给
三、要素需求特征——引致需求与共同需求
四、完全竞争厂商与不完全竞争厂商
第二节 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一、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原则:
要素的“边际收益” = 要素的“边际成本”
1、要素的“边际收益”:边际产品价值VMP(L)=MP(L)·P 263;210
2、要素的“边际成本”:要素价格W 265;211
3、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原则:VMP=W 269;212
二、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VMP
三、完全竞争行业的要素需求曲线
1、行业调整曲线 271;217
2、水平加总出行业要素需求曲线 272;217
第三节 生产要素的供给原则
效用最大化原则:289;219
1、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
2、保留自用的边际效用
3、要素供给原则
第四节 工资理论
一、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工资决定
1、对劳动的需求;
2、对劳动的供给(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个人,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闲暇的价格——工资;
替代效应:工资提高—闲暇昂贵—减少闲暇—增加劳动; 收入效应:工资提高—收入增加—增加闲暇—减少劳动。低工资阶段: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提高工资会增加劳动; 高工资阶段: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提高工资会减少劳动。
3、均衡工资(由个人供给曲线到市场供给曲线)
二、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工资决定(工会对工资决定的影响)-补充
1、增加对劳动的需求:增加对产品的需求—增加对劳动的需求
鼓励出口、限制进口、贸易保护、2、减少对劳动的供给;
限制非会员受雇、强制提前退休、限制移民、限制童工、缩减工作时间。
3、最低工资法——出现失业。
第五节 地租理论
一、地租与地价
固定供给的土地服务的价格304;232
1、土地的供给曲线—自然供给与市场供给
2、地租的决定—完全取决于需求;地租的产生
二、租金、准租金、经济租金
1、租金305;232:供给固定的要素价格(某些人的天赋才能)。
2、准租金305;233:供给量暂时固定的要素价格。
准租金 = 总收入-总变动成本 = 固定成本+利润
3、经济租金307;233:从总收入中减去这一部分并不会影响要素供给。
经济租金 = 总收入–机会成本
第六节 社会收入分配与分配政策
一、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316;239
二、效率与公平:355;272
(一)对公平的不同理解
1、平均主义的观点:社会所有成员平均分配。
2、市场主导的观点:市场结果是最公平的(等同于效率)。
三、效率与公平的矛盾351
1、公平促进效率—对低收入者的教育与培训。
2、公平的直接效率损失—税收与转移支付的交易成本。
3、公平的间接效率损失—对要素投入的反刺激效应。
四、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
1、效率优先
2、兼顾公平
减少不合理收入;促进机会均等;限制垄断性收入;社会保障与消灭贫困
五、收入再分配政策
税收政策;转移支付;价格管制;重新分配产权
第九
(十)章 一般均衡论与福利经济学
一、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321;245
二、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326-327;249-250
三、福利经济学327;250(旧与新)
四、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最优330;252
第十一章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
垄断
一、垄断的损失
1、效率损失
2、垄断与寻租375;32
4二、政府的管制
1、MC定价与AC定价:
2、反垄断法,包括:
限制贸易的协议或共谋;垄断或企图垄断市场;通过兼并而形成垄
断;排他性的规定;价格歧视;不正当竞争;欺诈行为等。
三、存在的合理性:政府垄断;规模经济;技术进步(利弊)。
第二节 外部性
一、定义:经济主体对社会和他人造成的非市场化的影响
1、生产的外部经济与不经济
2、消费的外部经济与不经济
二、外部性与资源配置
1、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环境污染、木材采伐。
2、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基础研究、森林培育。
三、外部性解决——政府干预:
1、税收、补贴(征收排放费、森林生态补偿)
2、法律、法规
污染的有效控制:
直接控制排污量;征收排放费;可转让的排放许可证(碳汇交易)
3、企业合并
4、科斯定理: 383;330
第三节 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
一、什么是公共物品:
1、由政府免费提供给社会的产品与劳务。(广义公共物品)
2、非排他性、非竞争性(狭义公共物品)
各级公共物品:中央、地方、社区
二、公共物品的最优供给
1、市场需求曲线与个人需求曲线
2、公共物品的成本-收益分析
(1)收益度量的困难(非市场收益);
成本度量的困难(无形的机会成本)。
(2)在成本既定下选择——收益/成本比值较高的工程。
(3)在成本可变下选择——收益/成本比值大于1的所有工程。
3、投票选择。
4、公共供应不等于公共生产
三、公共资源—公地的悲剧
非排他性,但具有竞用性
非排他性——过度需求;竞用性——供给不足
第四节 非对称信息
信息不完全与信息不对称
一、“次品”与“逆向选择”问题:
1、旧车市场中的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
2、市场失灵---市场中充满了次品。
3、信用卡市场---充满了次品(赖帐的人)
4、“逆向选择”问题:
优汰劣胜;
价格与需求量同方向变化
(低价—低成本—低质量—低需求量;反之亦反)
二、市场信号传递:
1、受教育程度;
2、公司信誉;
3、签发保单
三、“道德风险”问题:
1、火灾险、车险、医疗保险
2、解决:共同保险、免赔额
四、“委托代理”问题:
1、所有者与经营者;雇主与工人:目标不同、信息不对称
2、解决:奖金、入股、利润分享、期权激励等。
第五节 政府失灵:
1、压力集团的存在;
2、公务员的行为目标不一定代表人民的利益。
第二篇:微经本科教案(高4版)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什么是经济学
定义(英-罗宾斯):
经济学是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对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的科学
一、欲望与稀缺
1.欲望:无限性,层次性
(美-马斯洛:生存、安全、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
2.稀缺: 相对性,绝对性。(自由取用物品,经济物品)
二、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
1.资源配置(选择):
(1)生产什么与生产多少;(2)如何生产;(3)为谁生产 2.资源利用: 3.生产可能性曲线
三、经济制度
1.市场经济、2.计划经济、3.混合经济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一、微观经济学
1、什么是微观经济学:定义17(1)研究的对象:单个经经济单位(消费者;生产者)(2)解决的问题:资源配置(3)中心理论:价格理论
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市场有效
(1)经济人(2)市场出清(3)完全信息。3.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1)均衡价格(2)消费者行为(3)生产者行为(4)分配(5)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6)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二、宏观经济学
l、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定义: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
(1)研究的对象:整个国民经济(2)解决的问题:资源利用
(3)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市场失灵
经济学的演变; 研究政府行为(理论、政策)
3、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1)国民收入决定理论(2)失业与通货膨胀问题
(3)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4)开放经济埋沦(5)宏观经济政策
第二章 需求理论与供给理论
第一节 需求理论
一 需求
1、定义:21 2 影响需求的因素:(1)商品本身的价格 反方向 最主要(2)消费者收入 同方向(正常商品);反方向(低档商品)(3)相关商品价格 替代品同方向;互补品反方向(4)消费者偏好
(5)消费者的预期(价格预期;经济预期)(6)其它: 政府的消费政策;人口数量与结构
二 需求定理 1 定义: 21 2 原因: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99:
正常商品;低档商品;吉芬商品 104表 3 例外:(1)吉芬商品;(2)炫耀性商品;(3)投机性商品
三
需求定理的其它表述形式
需求表:23 2 需求曲线:23 3 需求函数: 22,D=f(a b c„„n);D=f(P);D=a-bP(几何意义)
四
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29
1、原因不同;
2、表现形式不同
五 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 104
第二节 供给理论
一 供给 1 定义: 24 2 影响供给的因素:(1)商品本身的价格 同方向(2)生产成本 反方向(3)技术水平同方向(4)相关商品价格 范围经济
(5)生产者预期 价格预期(短期、长期);经济预期
(6)其它:政府的产业政策
二
供给定理 1定义: 24 2.供给定理的其他表述形式:
(1)供给表25;供给曲线;供给函数: 线性的几何意义S =-a + bP 3 供给定理的例外:
(1)劳动的供给296;(2)投机品和收藏品;(3)固定供给302
三 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30
1、自变量不同;
2、表现形式不同。
第三节 均衡价格理论
一、均衡价格
1、均衡的含义27;
2、均衡价格定义27;
3、决定28;
4、计算34
二、均衡价格的变动29 1需求变动的影响:价格与数量同方向变动
2供给变动的影响:价格反方向,数量同方向变动 3共同变动的影响 案例:石油与天然气
第四节 需求价格弹性
一、弹性的概念与分类(微观与宏观)
二、需求价格弹性定义 38 1.自变量与因变量; 2.变动率之比; 3.绝对值
三、分类40
四、影响因素:49
1、替代性;
2、依赖性;
3、比重;
4、广泛性;
5、考察时期。
五、弧弹性:
1、概念38;
2、公式与计算38-39;
3、分类41
六、点弹性:
1、概念38;
2、公式与计算39-42;
3、几何求法42;
4、分类44;
5、非线性需求曲线的点弹性44;
6、弹性不等于斜率(计算公式)
七、需求弹性与总收益:46 公式法、图示法(两种)
1.富有弹性:反方向(薄利多销); 2.缺乏弹性:同方向(谷贱伤农)。
第五节 其他弹性
一、供给价格弹性
1、定义与公式:50
2、分类与影响因素:难易程度(生产周期;成本变化);长期与短期
3、计算: 弧弹性51; 点弹性51; 几何求法51
二、需求收入弹性
1、概念与计算55(弧弹性、点弹性)
2、分类:正常品(必需品、奢侈品);劣等品
3、恩格尔定律56:
消费结构(必需品与非必需品;物资与精神;实物与劳务、衣食住行)产业结构(1、2、3 次产业演进)
三、需求交叉弹性
1、定义 53;
2、公式 54;
3、商品关系:替代品(正);互补品(负);无关品(0)
案例:公交替代私交:公交的需求价格弹性0.17,如免票则增加需求40%;
私交对免费公交的需求交叉弹性7%
第六节 价格政策
一 支持价格
1.定义: 59 2.农产品支持价格:
原因:供求特征、基础地位;
措施:政府购买、价格补贴、限产、出口、绿箱(基建、教育科研等)3.副作用: 财政负担、保护低效益
二 限制价格
1.定义与目的:58 2.措施:投放储备、进口、配给制
3.副作用:抑制生产,刺激消费 黑市交易 腐败
第三章 效用论(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一节 效用
一、效用:定义70 主观性、区别于使用价值
二、效用评价:
1、基数效用论71;
2、序数效用论71
第二节 边际效用分析法
一、总效用与边际效用72
1、定义;
2、关系(喝水)、3、函数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74 原因:
1、心理或生理;
2、商品用途的多样性
三、货币的边际效用
四、消费者均衡
1、概念75、2、三个前提、3、两个公式(教材举例77;面包与汽水;学生考试)
五、对一种商品的最佳购买量
六、消费者剩余
1、定义80; CS=最高支付意愿-实际支付
2、图示与计算;
3、注意:不意味着收入的实际增加;有用的分析工具(蔗糖进口)
七、边际效用价值论(补充):效用性、稀缺性(水与钻石的价值悖论)
第三节 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一、偏好的假定81:完全性、可传递性、非饱和性
二、无差异曲线
1、定义82
2、四个特征84
3、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概念85、公式、斜率、递减规律85
4、无差异曲线的特殊形状: 完全替代、完全互补
三、预算线
1、定义88、方程、作图、斜率、线上及内外各点的意义
2、移动
四、消费者均衡
1、图示;
2、公式92;
3、与边际分析法相同
第四章 生产论
第一节 厂商与生产函数
一、厂商:
1、定义120;
2、组织形式;
3、厂商的目标
二、生产函数
1、生产函数125与生产要素124
2、生产函数表达式:短期与长期
3、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125
4、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127
第二节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一、短期与长期 128
二、TP、AP、MP:
1、定义及数量关系 129;
2、曲线;
三、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130(化肥、劳动)
1、技术不变;
2、其他要素不变;
3、三个阶段 四、三条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
1、MP与TP;
2、MP与AP;
3、AP与TP。
五、合理投入区域
第三节 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一、等产量线:
1、定义135与特征
2、边际技术替代率137: 概念、公式、几何意义、递减规律139
3、脊线及生产的经济区域(要素的有效替代)补充
二、等成本线
1、定义140、作图140、成本方程、斜率、经济意义
2、移动
四、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1、成本既定下的产量最大;
2、产量既定下的成本最小
3、公式表达
五、边际分析法:两个公式、与上述方法相同
六、扩展线147
第四节 规模报酬
一、规模报酬变化的含义147
1、相同比例的变动
2、三种情况、三个阶段、数学表达
二、内在经济与不经济 175
1、内在经济:
使用先进设备、专业化分工、原材料综合利用、降低管理成本、降低要素购买价格、提高产品销售价格
2、内在不经济:
降低管理效率、要素价格提高、产品价格下降及销售费用增加、三、外在经济与不经济(行业规模扩大)补充
1、外在经济:社会化协作
2、外在不经济:竞争加剧
四、适度规模:(补充)
技术特征、产品标准化程度、市场容量、生产力水平
第五章 成本论
第一节 成本概念
1、成本与利润155(经济利润156、正常利润157)
2、显成本与隐成本156
3、机会成本156
4、沉没成本(补充)
5、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157
第二节 短期成本分析
一、短期成本曲线的分类:160
1、STC=FC+VC、曲线
2、SAC=STC/Q=AFC+AVC、曲线
3、SMC= 曲线
二、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与短期成本曲线164
三、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1、SMC与STC、TVC
2、SMC与SAC(盈亏平衡点)、AVC(停止营业点)
4、SAC与STC,第三节 长期成本分析
一、长期总成本:定义171
1、推导;
2、特征:从原点出发、斜率先递减、后递增(规模报酬变化)
二、长期平均成本:定义172
1、推导;
2、特征:先降后升(规模报酬变化、内在经济与不经济)、L型的LAC曲线
3、位置移动(外在经济与不经济)
三、长期边际成本:定义176、1、推导;
2、特征;
3、与LAC的关系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市场类型 184
一、完全竞争的条件 185:
1、大量的经济主体、2、产品同质、3、资源自由流动、4、完全信息
三、价格线、收益曲线、需求曲线
1、价格线(区分市场的与厂商的)189
2、收益曲线188:TR、AR、MR
3、需求曲线(区分市场的与厂商的)186、与价格函数的关系
四、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191:MR=MC
1、数学证明192
2、总收益与总成本曲线191
3、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曲线190 强调两点:并非一定有利润;适用于各种市场的短期与长期。
第二节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短期均衡
一、短期均衡的五种情况193 举例:FC=20、VC=80、Q=10时,当价格分别是:11、10、9、8、7时的产量?
二、完全竞争条件下的短期供给曲线
1、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195
2、生产者剩余196:图示、PS=TR-TVC
3、行业197的短期供给曲线
第三节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长期均衡
一、长期均衡的实现
1、厂商的长期均衡(自身规模调整)199 MR=SMC=LMC
2、行业的长期均衡(行业规模调整)200 MR=SMC=LMC=LAC=SAC(MR=AR=P)结果:盈亏平衡
二、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1、成本不变行业:行业产量增加完全来自新厂商201
2、成本递增行业203
3、成本递减行业204
三、评价206:
1、优点:资源配置最优——成本最低、市场出清、价格最低
2、缺点:产品缺乏选择性、不利于技术创新政府干预对社会福利的影响(补充)
一、限制价格(支持价格)的无谓损失,二、关税与配额的影响:
1、政府关税;无谓损失S+V
2、配额的影响:损失更大S+V+W(国内关税变为国外利润)
三、税收的影响
1、税收对价格和产量的影响—税收转嫁
2、不同需求弹性的影响不同: 需求弹性越小(大),价格提高越多(小),转嫁越多(少)。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
第一节 垄断
一、定义
213、条件214:政府与政府特许垄断、自然垄断、资源和技术垄断、二、价格、需求与收益曲线215
1、价格线:
2、需求曲线
3、收益曲线:AR=P=d;TR=PQ;MR=a-2bQ
4、MR、P、Ed:MR=P(1-1/Ed)。说明不同弹性下价格变动与总收益的关系。
三、短期均衡217:MR=SMC
1、类似于完全竞争的5种情况;
2、不存在供给曲线219
四、长期均衡:只能调整厂商规模;3种结果219;利润长期保持
五、价格歧视:
1、概念221 2、3个条件;垄断、市场分割、需求弹性不同
3、一、二、三级。221-223
六、评价224:规模经济、资源浪费、社会福利损失、技术进步、第二节 垄断竞争市场
一、条件226:产品差别(垄断)与替代(竞争);厂商数量
二、均衡的简化分析:
1、短期(类似于完全垄断):MR=SMC
2、长期(类似于完全竞争):MR=SMC=LMC;AR=SAC=LAC
三、评价:缺点—多余的生产能力232;
优点—产品特色、技术创新; 非价格竞争233
第三节 寡头垄断市场
一、条件234:规模经济、资源控制、政府扶持
二、特征:相互依存
三、价格决定方式
1、价格领先制:支配型、效率型、晴雨表型
2、卡特尔:
3、成本加成
四、古诺模型:236
五、斯威齐模型:239
六、评价:优点(规模经济、技术进步);
缺点(提高价格)
第四节 博弈论初步
一、定义与要素
1、定义240:
2、基本要素:参与者;策略;支付矩阵241
二、基本的博弈均衡
1、占优策略均衡241
2、纳什均衡242
三、寡头厂商的共谋及其特征
1、囚犯困境244
2、合作的不稳定性245
3、重复博弈—以牙还牙246 无限次博弈247——有限次博弈248
四、威胁和承诺的可信性
1、不可信威胁249
2、可信威胁250
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要素与价格——四位一体
二、要素价格的决定——需求与供给
三、要素需求特征——引致需求与共同需求
四、完全竞争厂商与不完全竞争厂商
第二节 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一、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原则:
要素的“边际收益” = 要素的“边际成本”
1、要素的“边际收益”:边际产品价值VMP(L)=MP(L)·P 263
2、要素的“边际成本”:要素价格W 265
3、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原则:VMP=W 269
二、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VMP
三、完全竞争行业的要素需求曲线
1、行业调整曲线 271
2、水平加总出行业要素需求曲线 272
第九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
第一节 生产要素的供给原则
效用最大化原则:289
1、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
2、保留自用的边际效用
3、要素供给原则
第二节 工资理论
一、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工资决定
1、对劳动的需求;
2、对劳动的供给(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闲暇的价格——工资;
替代效应:工资提高—闲暇昂贵—减少闲暇—增加劳动; 收入效应:工资提高—收入增加—增加闲暇—减少劳动。低工资阶段: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提高工资会增加劳动; 高工资阶段: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提高工资会减少劳动。
3、均衡工资
二、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工资决定(工会对工资决定的影响)
1、增加对劳动的需求:增加对产品的需求—增加对劳动的需求
鼓励出口、限制进口、贸易保护、2、减少对劳动的供给;
限制非会员受雇、强制提前退休、限制移民、限制童工、缩减工作时间。
3、最低工资法——出现失业。
第三节 地租理论
一、地租与地价
固定供给的土地服务的价格304
1、土地的供给曲线—自然供给与市场供给
2、地租的决定—完全取决于需求;地租的产生
二、租金、准租金、经济租金
1、租金305:供给固定的要素价格(某些人的天赋才能)。
2、准租金305:供给量暂时固定的要素价格。
准租金 = 总收入-总变动成本 = 固定成本+利润
3、经济租金307:从总收入中减去这一部分并不会影响要素供给。
经济租金 = 总收入–机会成本
第四节 利润理论
1、正常利润;
2、超额利润:创新;承担风险;垄断。
第五节 社会收入分配与分配政策
一、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316
二、平等与效率:355
(一)对公平的不同理解
1、平均主义的观点:社会所有成员平均分配。
2、市场主导的观点:市场结果是最公平的(等同于效率)。
三、效率与公平的矛盾351
1、公平促进效率—对低收入者的教育与培训。
2、公平的直接效率损失—税收与转移支付的交易成本。
3、公平的间接效率损失—对要素投入的反刺激效应。
四、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
1、效率优先
2、兼顾公平
减少不合理收入;促进机会均等;限制垄断性收入;社会保障与消灭贫困
五、收入再分配政策
税收政策;转移支付;价格管制;重新分配产权
第十章 一般均衡论与福利经济学
一、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321
二、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326-327
三、福利经济学327(旧与新)
四、帕累托最优状态330
第十一章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
垄断
一、垄断的损失
1、效率损失
2、垄断与寻租37
5二、政府的管制
1、MC定价与AC定价:
2、反垄断法,包括:
限制贸易的协议或共谋;垄断或企图垄断市场;通过兼并而形成垄
断;排他性的规定;价格歧视;不正当竞争;欺诈行为等。
三、存在的合理性:政府垄断;规模经济;技术进步(利弊)。
第二节 外部性
一、定义:经济主体对社会和他人造成的非市场化的影响
1、生产的外部经济与不经济
2、消费的外部经济与不经济
二、外部性与资源配置
1、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环境污染、木材采伐。
2、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基础研究、森林培育。
三、外部性解决——政府干预:
1、税收、补贴(征收排放费、森林生态补偿)
2、法律、法规
污染的有效控制:
直接控制排污量;征收排放费;可转让的排放许可证(碳汇交易)
3、企业合并
4、科斯定理: 383
第三节 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
一、什么是公共物品:
1、由政府免费提供给社会的产品与劳务。(广义公共物品)
2、非排他性、非竞争性(狭义公共物品)
各级公共物品:中央、地方、社区
二、公共物品的最优供给
1、市场需求曲线与个人需求曲线
2、公共物品的成本-收益分析
(1)收益度量的困难(非市场收益);
成本度量的困难(无形的机会成本)。
(2)在成本既定下选择——收益/成本比值较高的工程。
(3)在成本可变下选择——收益/成本比值大于1的所有工程。
3、投票选择。
4、公共供应不等于公共生产
三、公共资源—公地的悲剧
非排他性,但具有竞用性
非排他性——过度需求;竞用性——供给不足
第四节 非对称信息
信息不完全与信息不对称
一、“次品”与“逆向选择”问题:
1、旧车市场中的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
2、市场失灵---市场中充满了次品。
3、信用卡市场---充满了次品(赖帐的人)
4、“逆向选择”问题:
优汰劣胜;
价格与需求量同方向变化
(低价—低成本—低质量—低需求量;反之亦反)
二、市场信号传递:
1、受教育程度;
2、公司信誉;
3、签发保单
三、“道德风险”问题:
1、火灾险、车险、医疗保险
2、解决:共同保险、免赔额
四、“委托代理”问题:
1、所有者与经营者;雇主与工人:目标不同、信息不对称
2、解决:奖金、入股、利润分享、期权激励等。
第五节 政府失灵:
1、压力集团的存在;
2、公务员的行为目标不一定代表人民的利益。
第三篇:高鸿业,微观经济学教案,第七章
第七章 完全垄断市场产量与价格决定
第一节 完全垄断市场
一、垄断市场的条件
1、定义: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叫垄断市场。
2、主要条件有三点:
(1)市场上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生产和销 售商品。(2)该厂商的产品没有任何相似的替代品。
(3)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是极为困 难的或不可能。
二、垄断的成因
1、厂商独家控制了生产某种产品所需的全部或部分原材料的供给;
2、自然垄断。某些产品的生产必需在一个很大的规模上才能有效益,以至于只需一家这样的厂商生产就可以满足整个市场的需求;
3、政府特许。
4、发明和创新(厂商独家拥有生产某项商品的专利权或专有技术); 当存在垄断势力的时候,市场机制受到破坏。
三、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1、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
由于整个行业只有一家企业,所以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的需求曲线。它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意味着厂商可以通过改变销售量来控制价格。
2、垄断厂商的收益曲线
由于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因此在不同的销量下其市场价格是不同的,因此其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密切相关。
表7—1 某垄断厂商的收益表
从表中可见,商品的市场价格P随着垄断厂商的商品销售量的增加而下降。
设为直线方程,P = a-bQ 收益曲线:TR=P Q = aQ – bQ2; AR = TR/Q = PQ/Q = P ; MR = dTR/ dQ = a – 2bQ ;
与完全竞争厂商相比: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线斜率为负;MR与AR不重合;MR的斜率大于AR,MR曲线较低,下降速度更快。
3、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的特征的适用范围
以上我们对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所作的分析,同样适用于其它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厂商。只要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相应的厂商的收益曲线就具有以上所分析的基本特征。
四、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1、均衡条件:MR = MC 短期内,厂商无法调整生产规模,即代表生产规模的成本曲线的位置无法改变。只能通过调整可变要素来改变产量与价格,并最终达到MR = SMC。
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赢利)
2、垄断厂商在短期的赢利状况
(1)垄断厂商在短期内并非总能获得利润。
垄断厂商在MR=SMC的短期均衡点上,既可能获得最大利润,也可能获得最小亏损。(2)造成垄断厂商亏损的原因:既定的生产规模成本过高(成本曲线位置过高);
市场需求过小(需求曲线位置过低)
(3)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亏损)
(4)垄断厂商短期均衡的四种情况:
五、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的实现是通过调整生产规模来实现的。垄断厂商排除了其他厂商加入的可能性,因此不存在行业内的厂商数目调整。
由于其他厂商无法进入该行业,因此,如果垄断厂商存在利润,则可以在长期内保持这一利润。
1、垄断厂商在长期内的三种可能结果
1)厂商在短期内亏损,而在长期内通过调整生产规模达到盈利的状态。
2)厂商在短期内,已经有盈利,而在长期内通过调整生产规模获得了更大的利润。3)厂商在短期内亏损,在长期内也无法获得盈利,从而最终退出这一行业。
2、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
在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产量上,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与LAC曲线相切,相应的SMC曲线、LMC曲线和MR曲线相交于一点。因此,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是:MR=LMC 垄断厂商在长期均衡点上可以获得利润。(原因:规模调整、进入壁垒)
3、垄断带来的社会净福利损失
六、垄断厂商的差别定价与寻租
1、差别定价(price discrimination,又称价格歧视),即一家厂商在同一时间对同质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索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价格,或对销售给不同的购买者的同一种产品在成本不同时索要相同的价格。
2、实行差别价格的条件
(1)市场存在不完善之处(信息、分割等)
厂商成功实行区别定价格必须具备特定条件:第一,市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并且这些不同偏好可以被区分开。这样,就使不同市场存在不同的需求弹性,厂商才有可能对不同的消费者或消费群体收取不同的价格。第二,不同消费者群体或不同的销售市场相互隔离。这一假定是要排除中间商在低价买进商品转手高价出售商品从中获利的情况。
3、差别价格的类型
一级差别价格——当垄断企业对每一消费者购买的每一单位产品按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收费,并据此确定每一单位产品的销售价格。
二级差别价格——企业对消费者购买不同数量的同一商品按不同的价格收费。(购买数量)
三级差别价格——垄断厂商能以某种方式把消费者区分为两个或多个具有不同需求的团体,并对同种商品收取不同的价格。(如地理位置)
1)一级区别定价
如果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来出售,这就是一级区别定价,又称为完全区别定价。
上图所示,销售第一个单位产品Q1时,按出价最高的消费者愿意支付的P1定价;销售第二单位产品按出价次高的消费者愿意支付的P2出售。依此类推,厂商依据市场需求线给出的价格和数量关系,直至销售量为QM为止。这时,厂商总收益和生产者增加;消费者福利几乎消失;并且如下图表示,均衡产量由于MR线改变而增加。
2)二级区别定价
一级区别定价假定卖方掌握所有市场信息,而买方则对自身偏好以外的信息完全不了解。这样绝对的信息不对称状态与实际情况有较大距离。接近实际的情况是区别程度较低的二级和三级区别定价。
二级区别定价要求对不同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价格。例如,当游客购买1——4张公园门票时,单价为15元;购买5张以上团体票单价为13元。消费者买单件衣服时,价格为30元1件,3件以上单价降为25元,等等。
福利和配置影响与一级区别定价类似:厂商总收益和生产者剩余增加;消费者福利减少(但减少程度较少);均衡产量也会上升。
3)三级区别定价
三级区别定价对同一种产品和服务在不同购买对象或时间规定的不同市场上收取不同价格。例如,电影院为白天和晚场电影规定不同价格;铁路和航空公司为大学生或老年人提供较低价格而其他旅客则要支付较高价格;出版社为新小说的精装本和平装本规定了相差几倍的价差等等,实行三级区别定价同样也为了增加利润。在一级和二级区别定价场合,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定价规则基本上是随着销售量单位和批量增加而降低价格。三级区别定价时同一种产品在不同市场上出售,厂商如何分配不同市场销售量并确定价格,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呢?回答是厂商这时要遵循不同市场边际收益相等并与边际成本相等的原则。实施含义是对需求弹性较低的市场制定较高价格,而对需求弹性较高的市场制定较低价格。
对分割的两个市场依据MR1= MR2 = MC原则定产量包含了两层含义:第一,就不同市场而言,厂商应当使它们的边际收益相等。因为只要各个市场边际收益不相等,厂商总可以调整不同市场之间销售量来增加总的利润。例如,当MR1大于MR2时,厂商可以通过减少第二个市场边际销售量和增加第一个市场边际销售量来增加利润。反之亦然。这类产量在不同市场分配调整过程一直持续到MR1=MR2。第二,厂商应当是生产边际成本等于不同市场上等同的边际收益。只要二者不等,厂商就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产量来增加利润。这样的产量调整一直进行到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不再可能通过调整产量来增加利润为止。
对需求弹性较小的市场D1定价较高为P1,对弹性较大市场定较低价P2。边际成本取决于总产量。注意选择Q1和Q2使MR1= MR2 = MC条件满足。
注意:差别定价水平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关系
由于MR = P(1-1/「Εp」),且当在两个子市场上实行差别定价时,MR1 = MR2 即P1(1-1/「Ε1」)= P2(1-1/「Ε2」),则P1/ P2 =(1-1/「Ε2」)/(1-1/「Ε1」)
可见,在需求弹性较大的子市场上,应该索取较低的价格。
例如,设Ε1=-2,Ε2=-4,则P1/ P2 =(3/4)/(1/2)= 1.5,即第一子市场的价格是第二子市场价格的1.5倍。
实际不一定要求计算不同市场需求弹性来采用三级区别定价,商业实践有许多通过消费者选择行为的判定识别机制进行三级区别定价的办法。
超市的一些食物等商品在包装外面附有打折赠券(Coupon),下一次购买时出示赠券可以获得不同程度价格打折(即低价)优惠。(例如英国超市货架上单价2英镑的一袋玉米片(Cereal),打折赠券可以为下一次购买节省30便士)。为什么厂商采用赠券而不是直接降价方式来促销呢?这实际是一种三级区别定价办法。研究表明,只有20-30%的购买者经常不厌其烦地剪下赠券,收藏起来并实际利用。与不愿花时间收集和积攒赠券的消费者相比,上述行为本身说明他们对价格变化比较敏感即需求弹性较高。通过赠券方式,厂商能够有效地消费者群体分割成需求弹性和受价水平不同的部分,对他们收取不同价格,从而增加厂商利润。
回扣(Rebate)促销也具有性质。国外购买胶卷时,消费者填写一份表格,并提供过去购买了3卷胶卷发票,就能够在购买下一个胶卷时获得1.5美元回扣。这也是区别定价办法。因为只有对价格比较敏感的顾客才会填写表格和保留收据,对时间机会成本比较重视因而对价格不太敏感的顾客则通常认为不值得为一点回扣而费时费力。于是,填写回扣单起到了识别不同消费者需求弹性,从而成功进行区别定价的作用。
七、垄断市场结构的弊端
1、资源配置效果非常低。(均衡时P>MC)
2、社会分配不公平。(垄断企业可以长期维持超额利润,而这一利润并非与投入相关)
3、容易引起腐败。(由于部分垄断与政府有关,垄断企业将会通过“寻租”行为来维持垄断地位)
碍社会进步。(在大多数情况下,垄断会扼杀竞争)
八、垄断的管制
1、反对垄断,如反垄断法。
2、对垄断行业进行管制
(1)边际成本定价:即政府把价格定在边际成本曲线与市场需求曲线相交的水平上,此时厂商仍有经济利润,资源配置效率最佳;(因为边际成本线相当于行业供给曲线)
(2)平均成本定价:即政府把价格定在平均成本曲线与市场需求曲线相交的水平,目的是消除超额利润,但效率不高,相当于存在最高限价。如果企业有自主权,将会减少产量到政府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水平,低于边际成本定价时的产量。
(3)回报率管制:即政府管理部门根据一个合理的资本回报率决定垄断厂商的价格。这可以避免估计需求曲线和成本曲线的困难,但确定成本基数和回报率却有困难,企业降低成本的积极性降低,如电力公司。价格听证制度。
(4)成本递减行业与两次收费:在成本递减行业,固定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例很高,边际成本很低且位于平均成本下方,使平均成本不断下降。此时,垄断厂商的均衡价格过高,产量太低;平均成本定价也不能充分发挥企业生产能力;边际成本定价则使企业陷入亏损;
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按边际成本计量收费,以便扩大产量;同时企业亏损总额(即AC与MC之间的差额乘以总产量)平均分摊给消费者,征收“注册费”。如电话初装费和通话费。
课堂讨论:
有关中国现阶段建立反垄断法的争论 正方意见:
反垄断法是维持正常市场秩序的基本法规之一; 垄断所带来的低效率是有目共睹的; 竞争是提高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必由之路; 反方意见:
从国际竞争需要出发,中国应该促进大企业的发展,而反垄断法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大企业的发展;
目前大多数垄断是国家垄断,是国家控制关键领域的需要;
第二节 垄断竞争市场
垄断竞争市场:是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的一种市场组织。
一、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
1、生产集团中有大量的企业生产着有差别的同种产品(Differentiated Product),这些产品之间具有较强替代性。
2、厂商的数目较多,每个单独的厂商都认为自己的行为不会引起其他厂商的任何反应。是价格的影响者。
3、进入、退出这一行业比较容易。
4、“产品差别”的含义,是指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该生产集团内各厂商的产品略有差别。
这种差别一般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产品本身的物质或物理的属性具有细微的差别;二是销售条件的差别。
垄断竞争广泛存在于零售业、服务业和一些生产性行业中。
二、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1、一方面,由于产品存在差别,因此厂商的需求曲线就不会象完全竞争厂商那样是一条水平线,而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2、另一方面,由于产品具有很强的替代性,因此需求曲线比较平坦(即,弹性较大),更接近于完全竞争厂商的水平形状的需求曲线。
3、需求曲线:表示当某一个厂商改变自己的产品价格时,在其他的厂商也采取同样策略的情况下,该厂商的产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由于我们选择的是代表性企业,若它的某项产量变化计划是有利可图的,集团内所有的企业都会采取同样的行动,因此,D需求曲线是厂商实际上面临的需求曲线,因此又被称为有效需求曲线。D需求曲线是表示垄断竞争生产集团内的单个厂商在每一市场价格水平的实际销售份额的。若生产集团内有n个垄断竞争厂商,不管 全体 n个厂商将市场价格调整到各种水平,D需求曲线总是表示每个厂商的实际销售份额为市场总销售量的1/n。
三、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1、短期均衡的条件:MR= SMC
2、短期内厂商是在现有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价格和产量的同时调整达到这一均衡条件的。
垄断竞争厂商达到均衡的过程具有特殊性:在这个过程中均衡点是变动的。
3、垄断竞争市场代表性厂商的短期均衡
垄断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含义:只有当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垄断竞争厂商的主观意愿所决定的产销量正好等于市场按比例分配给他的产销量,实现短期均衡。
四、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长期内厂商不仅可以调整生产规模,还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某一生产集团,新企业加入(或退出)使厂商数目N增加(或减少),每个企业的D需求曲线会向左(或右)移动,而主观需求曲线也会向左(或右)移动。
只有当生产集团内厂商数目不变时,单个厂商才能实现长期均衡,因此在长期均衡点上厂商的利润必定为零,即d需求曲线必定与LAC曲线相切。
垄断竞争市场代表性厂商的长期均衡
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MR= SMC=LMC d = D = LAC = SAC
在长期均衡点上,垄断竞争厂商的超额利润为零,且存在一个d需求曲线与D需求曲线的交点。
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市场条件下的企业产量与价格决定的比较
五、垄断竞争厂商的竞争策略
垄断竞争厂商除了可以通过调整销售价格(和相应地调整销售量),即采取价格竞争策略来实现利润最大,还可以通过展开品质竞争和广告竞争等非价格竞争手段来谋取更多的利润。
1、品质竞争
品质竞争:是通过产品自身的品质变异(Product Variation)来增加其差异性,以更好地吸引消费者。
品质竞争的手段: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性能、精心设计包装、改善售后服务、随产品赠送礼品等方式。
品质竞争的后果:品质竞争能够提高产品的差异性,减轻竞争对手的威胁。一旦自己的产品有了明显的特色,消费者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忠诚和信赖,其他产品难以替代它,从而使需求曲线变陡。
2、广告竞争
广告竞争:通过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偏好从而增加其需求。
广告分为信息类广告和说服类广告。前者能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自己的产品,增加了潜在消费者的数量,将需求曲线向外移动。后者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培养消费者对某种品牌的忠诚(Brand Loyalty),使得需求弹性变小,需求曲线变陡。
第三节 寡头垄断市场
一、寡头市场概述
寡头市场,又称寡头垄断市场。它是指由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生产与销售的这样一种市场组织。
寡头垄断是接近于完全垄断的一种比较现实的混合市场结构,如西方国家的飞机制造业、汽车业、钢铁业等等都属于寡头垄断行业。
二、寡头垄断市场的特点
1、市场上的企业数极少,只有若干家企业控制了产品的极大部分供给。各家企业相互影响,他们都不能决定价格,都是价格的探索者或寻求者(Price Searcher)。
2、品同质或异质。
3、进出市场都有障碍。
4、信息不完全。
三、寡头的成因及分类
1、成因
(1)规模经济(某些产品的生产必须在相当大的规模上才能达到最好的经济效益)。(2)专利权或特许经营权
(3)行业中几家企业对生产所需的基本资源具有控制力。
(4)地方市场分割(如利用关税、配额等限制国外商品进入本国市场;地方政府利用行政手段限制外地产品进入)
2、寡头的分类
按产品是否有差别来区分:纯粹寡头和差别寡头。按厂商的行为方式可分为:有勾结行为的寡头和独立行为的寡头。
四、寡头厂商价格产量
1、决策的特殊性—相互依存性
由于寡头厂商的产量在全行业的总产量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从而每个厂商的产量和价格变动都会对其他竞争对手乃至整个行业的产量和价格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每个寡头厂商在采取行动前,都必须考虑到竞争对手的反应,并据此采取最有利的行动。所以,每个寡头厂商的利润都受到行业中所有厂商的决策的相互影响。
2、寡头厂商的价格产量决策模型
根据上述分析,对寡头厂商而言,不知道竞争对手的反应方式,就无法建立价格产量的模型。或者说,有多少种关于对手反应方式的假定,就有多少种价格产量的模型。因此,在西方经济学中,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寡头市场模型。
3、勾结(Collusion)
由于寡头垄断行业中,相互竞争的卖者很少并相互依存,所以寡占者通常把相互勾结协调行动作为减少竞争和不确定性以及限制局外人进入该行业的一种有效手段,以便保障利润或增加利润。
但寡头厂商的相互勾结行为受到法律法规的限制,而且由于受利益驱使,并不能稳定和长久。
五、寡头市场模型
1、古诺模型
由法国经济学家古诺于1838年提出。古诺模型假定:市场上只有两个厂商(双头模型)。
他们的生产成本均为零。每个厂商都清楚地了解他们所共同面临的线性的市场需求曲线。每个厂商都是在已知对手的产量情况下,决定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利润的产量。
古诺模型(天真的寡头)假设两个厂商生产同样的产品并都知道市场需求。在作出产量决策时,各厂商必须考虑它的竞争对手。
特征:各厂商将它的竞争对手的产量水平当作固定的,然后决定自己生产多少。产量确定过程: 厂商A认为厂商B什么都不会生产,在此条件下确定最佳产量Q0 ;
厂商B认为厂商A将生产Q0,在此条件下,厂商B确定最佳产量Q1;
厂商A认为厂商B将生产Q1,在此条件下,厂商A确定最佳产量Q2; ……………
古诺均衡与反应曲线
每个厂商的利润最大化产量是竞争对手产量的减函数
例 已知双寡头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为:
Q1+ Q2),两厂商的边际成本都为零。确定市场均衡产量。
厂商1:
,Q为两厂商的总产量(Q =
厂商2:
当以上两条曲线相交,可以确定均衡产量:Q1=Q2=10 根据厂商2的反应曲线, 可得:
结论: 先行者是有利的,因为先行者造成了一种既成事实,后做出决策的竞争者必须以此为前提来做出决策。
2、斯威齐模型
由美国经济学家Paul Sweezy于1936年提出,用来解释一些寡头市场上的价格刚性(Price Rigidity)现象。基本行为假设:如果一个寡头厂商提高价格,则行业中其他厂商不会采取同样的行动(考虑为什么)。如果一个寡头厂商降低价格,则行业中其他厂商也会将价格降低到同样的水平。(即跟跌不跟涨)
曲折需求曲线模型
问题:为什么寡头垄断市场中价格具有相对稳定性? 假设:当一家企业降价时,其他企业跟着降价;
当一家企业提价时,其他企业不跟着提价;
价格刚性:由于MR曲线间断,在生产成本变化不大的条件下,厂商利润最大的产量和价格水平保持不变。
案例:皮革制品的价格刚性
在丹麦的皮革制品行业中有一个价格刚性的有趣例子。在与丹麦企业的经理们就他们的价格政策进行访谈时,一位经济学家发现,有一家企业对染色的制鞋用革的定价要比黑色皮革高。这种价格差别自1890年以来就一直存在,因为当时染色皮革的制作成本比黑色皮革要高。但是,在访谈时,染色皮革的成本已经下降。在问到为什么定价政策一直未变时,企业经理答道:“也许我们应适当提高黑色皮革和降低染色皮革的价格,但我们不敢这样做。因为如果这样做,我们的竞争者也会降低染色皮鞋的价格,我们就会冒卖不出黑色皮鞋的风险。” 经理的解释是与弯折的需求曲线模型一致的。他认为,黑色皮鞋涨价,竞争者不跟着涨价,就有可能失去大量销量。相比之下,染色皮鞋降价预期会导致竞争者也降价,因此,销售量只能增加极少一点。因此,黑皮鞋和染色皮鞋之间的价格差别一直保留下来,即使相对成本已经变化。
3、价格领导模型
在反垄断法的限制下,相互竞争的企业不能进行协商。企业处于两难境地:涨价可能丧失竞争优势,降价可能引起价格战。
解决办法:通过达成默契来协调价格。由一家企业(价格领导企业)率先调整价格,其他企业(价格跟随企业)跟着调整。
什么样的企业可以充当价格领导企业? 可能是实力最强的企业,也可能是效率最高或信息灵敏的企业。
价格的确定过程:已知市场需求曲线D、价格领导企业边际成本MCL、价格跟随企业边际成本之和
4、卡特尔模型
卡特尔是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间一种公开的协议,共同来限制产量,提高价格,操纵市场。
OPEC是卡特尔模型的典型案例
卡特尔以全体企业的总利润最大为目标来确定各企业的共同价格和产量,然后按照边际成本相等的原则分配产量限额。
卡特尔模型:理论上看,卡特尔模型的运作原理与一个垄断厂商在几个工厂之间分配产量的决策完全一样。这就是:
(1)估计卡特尔总的市场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2)估计每个厂商各自的边际成本曲线;
(3)把每个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水平相加,得到卡特尔总的边际成本曲线;(4)根据整个卡特尔总的MR=MC确定整个卡特尔利润最大的总产量和价格水平;(5)按照等边际成本原则在各个厂商之间分配产量。
卡特尔模型实际运行的主要困难在于:受到法律限制;产量分配与利益协调;各厂商不守信用的冲动和可能。
卡特尔的不稳定性:同一行业的企业由相互竞争转而联合成卡特尔,能提高各企业的利润,但是卡特尔往往是不稳定的。卡特尔不能持久的原因除了可能是由于许多国家通过反垄断法禁止企业间串谋或组建卡特尔外,关键在于其内部的不稳定性。
一方面,各成员在如何分配产量、利润方面总是矛盾重重,即使达成了协议,违背协议、扩大产量对每个组成卡特尔的企业都有极大的诱惑。
另一方面,卡特尔的高利润又会吸引新的企业进入市场。如果卡特尔无法阻止新企业的加入,卡特尔限制产量的结果是使新企业占据了其余的市场份额,最后卡特尔也会失去其垄断地位。
案例:彩管限产,彩电限价
六、博弈模型
寡头垄断市场上企业之间高度依存,每个企业在决定采取每一个行动之前必须对其他竞争对手的反应有自己的估计,并相应制定下一步的行动。企业之间的这种关系可以用博弈论的方法来进行研究。
博弈论与策略行为:囚徒的困境
下面支付矩阵表示著名的“囚徒的困境(Prisoners’ Dilemma)”游戏。从博弈论因为对角度看,这是一个存在支配均衡的博弈:囚犯A,B来说,无论对方如何选择,“坦白”都是各自的最优选择。
虽然从两名囚犯共同利益看,最好的选择是合作,即同时选择保持沉默,然而,由于猜忌,试图获得更大好处(3个月刑期)等竞争性动机阻碍了它们达到更好的互利选择,它们面临“囚徒的困境”。我们将看到,寡头垄断厂商经常面临类似的困境。
结论:它说明了一种不合作的博弈,即两个人分别仅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进行选择的结果。
第四篇:高鸿业,微观经济学教案,第三章
第三章 效用论
本章要求掌握的内容:
1.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概念;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及其应用; 3.无差异曲线的性质及其应用; 4.消费者均衡的确定; 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分析框架
第一节
效用的概念
消费者偏好可以用效用的概念来描述。一 什么是效用
效用(Utility)是消费者从消费某种商品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
二、效用的特征:
效用是一种心理感受,是主观的;
同一种商品的效用在不同的消费者之间不能进行比较;
同一种商品对同一各消费者也是不同的,会随着消费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不同的商品效用对同一消费者可以进行比较;
三、效用的衡量----序数效用与基数效用
基数论者认为,效用可以象长度,温度一样加以具体的衡量并可加总求和。序数论者认为,效用的大小无法具体衡量,人们只能区分不同商品的效用等级。
第二节 基数效用论与边际效用分析
一、基数效用论者的效用分类 总效用(Total utility):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消费中获得的效用量的总和。
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最后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时,所获得的总效用量的增量。
MUTUXMUdTUdQ
(表3--1)某商品的效用表 λ=2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消费者随着对某一种商品消费量的不断增加,他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消费单位中所获得的边际效用是逐渐递减的。
三、边际效用为什么会递减?
1、心理与生理上的原因:人对外界的重复刺激的反应会逐渐减弱。
2、物品的多用途性:人们在使用一定数量的某种物品时,总是按用途的重要性来安排。例如:水——饮用、洗澡、冲地
是否所有的物品消费过程中都存在边际效用递减?
四、消费者均衡
(一)、消费者均衡的概念
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对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效用的最大化。
效用最大化时的状态称为消费者的均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消费者既不愿意多购买,也不愿意减少购买。
(二)、均衡条件:
在消费者货币收入固定的情况下,在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已知的情况下,消费者应该使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其相应的价格之比相等。
均衡条件的数学表达式: P1X1 + P2X2 ….+ P n X n = I MU1 /P1 = MU2 /P2 = …..= MU n /P n = λ 其中λ代表不变的货币边际效用
(三)关于货币的边际效用的理解
如同其他商品一样,货币也具有效用。消费者花钱买东西,实际上就是用货币的效用交换其它商品的效用。对于一个消费者来说,随着货币收入的增加,货币的边际效用也是递减的。在一般情况下,基数论者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
例:当MU1 /P1 < MU2 /P2时应该怎样调整,以达到消费者均衡?
说明同样一单位货币,在购买商品1时所能获得的效用增量小于购买商品2所能获得的效用增量,因此,理性的消费者应该增加对商品2的购买,减少商品1的购买。
例:当MU1 /P1 >MU2 /P2时:
说明同样一单位货币,在购买商品1时所能获得的效用增量大于购买商品2所能获得的效用增量,因此,理性的消费者应该增加对商品1的购买,减少商品2的购买。
五、边际分析的应用
1.钻石与水之谜
2、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为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金额与消费者实际支付的金额之间的差距。
第三节
序数效用论与无差异曲线分析
一、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假定 完备性:对于任意两个商品组合,消费者能作出偏好的准确判断 2 传递性:任意三个商品组合,偏好具有传递性
3不满足性:较多数量组合的偏好大于较少数量的组合偏好
二、无差异曲线及特点
1、无差异曲线
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能带给消费者相同效用的那些组合点的轨迹。与无差异曲线对应的效用函数:U=f(X1 , X2)
2、无差异曲线的特征:(1)斜率为负值;
(2)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满足程度越高;(3)在同一平面内,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4)凸向原点(边际替代率递减)
3、边际替代率----无差异曲线斜率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在维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X)的消费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Y)的消费数量,被称为商品X 对商品Y 的边际替代率。
边际替代率=-Y 的变化量/X 的变化量
MRS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YX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为什么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值?为什么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由于A、B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TU00MUxxMUyyyMUxxMUy
4、几种典型无差异曲线:
完全替代品(替代率为常数)
完全互补品
不完全替代
三、消费者的预算线
1、预算线的含义
在消费者的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数量组合。
2、预算线的方程: I=P1X1+P2X2 M=100, Px=4, Py=5
预算线斜率:
pxpy1、预算线的变化 收入和价格变化的影响(1)收入变化
当收入发生变化时,预算线将会发生平行移动。
(2)价格变化
当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预算线的斜率将会发生变化。
四、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边际替代率)MRS12=P1/P2
均衡条件的几何意义:预算线与其中一条无差异曲线的相切点
五、消费者均衡点的移动
1、收入变动的影响
收入—消费曲线(Income-consumption Curve)恩格尔曲线(Engel Curve)①恩格尔曲线的由来 ②恩格尔曲线的形状
收入—消费曲线与恩格尔曲线
2、价格变动的影响
价格—消费曲线(Price-consumption Curve):当商品价格变动时,消费者均衡点移动的轨迹
个别需求曲线的导出
第五篇:高鸿业,微观经济学,教案,第5章
第五章 成本理论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管理决策中重要的成本概念 第二节 短期成本函数分析 第三节 长期成本函数分析 第四节 成本理论的应用
第一节 管理决策中重要的成本概念
问题:经济学家与会计师是如何看待成本的 ?
一、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
1、显性成本(Explicit Cost):生产者在要素市场上为购买或租用所需的生产要素而发生的实际支出。会计成本
2、隐性成本(Implicit Cost):生产者自身所拥有的并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去的生产要素的价值。以机会成本衡量。
几年前购置的办公楼,虽然在现期财务报表上不再发生新的显性支付成本,但是它仍然发生相当于最高租金的隐性机会成本。从这一角度看,真实成本也是往往被低估了。
3、机会成本概念的启示
企业在对其资源配置和使用方式进行选择时,不能只考虑到当前所获收益的大小,而且必须考虑做此选择时将会损失的收益的大小。
放弃的收益也应视为成本。企业只用将资源配置到最有利的用途上,才能获得最大的利润。
二、增量成本与沉没成本
1、增量成本:执行一项管理决策而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它既可以是固定成本也可以是变动成本。
2、沉没成本:指过去已经支出的费用,或者根据协议将来必须支付的费用。它是非相关成本,不列入决策考虑因素。
注意:经济学家对待沉没成本基本态度
企业进行面向未来决策时不应考虑沉没成本。沉没成本已经沉没(Sunk cost is sunk),“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Bygones should be bygones)”。
三、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
1、短期(Short run):在所分析的期间内,至少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数量不能改变; 短期成本:短期总成本:短期固定成本 短期可变成本
2、长期(long run):在所分析的期间内,所有的投入要素的数量都可以改变; 长期成本:长期总成本
注意:短期与长期不是一个固定的时间。
第二节 短期成本函数分析
我们以一个假想的小制衣厂为例讨论短期成本函数涉及的概念和关系。依据定义,小制衣厂的厂房设备条件不变,但是工人人数可以改变。然而,在讨论具体事例之前,我们先给出三组基本成本概念。
一、总成本
短期总成本(STC):生产一定数量产品所支出的全部成本。
总成本(Total Cost)=总固定成本(fixed cost)+总变动成本(Variable Cost)STC = TFC + TVC
二、平均成本(average cost)平均总成本(SAC):单位产量的总成本
SAC
TCQSACAFCAVC平均成本 =平均固定成本 +平均变动成本
三、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
增加一单位产出所增加的成本。
MCSTCTVCQQ
四、短期成本函数分析
短期成本函数分析---总成本
短期成本函数分析---平均成本
五.成本函数与生产函数
设生产函数为:Q=f(L),则可变要素的投入是产量的反函数,L=f-1(Q),如果要素价格Pl固定不变,固定成本为FC
则TC=FC+Plf-1(Q)
因此,成本函数取决于生产函数和要素价格,在要素价格固定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函数决定成本函数。
总产量递增时,总成本递减;总产量递减时,总成本递增;
第三节、长期成本函数
一、长期总成本LTC 厂商在长期内在各种产量水平下通过调整生产规模所能达到的最小总成本。长期总成本函数:LTC =LTC(Q)常见的长期总成本曲线的形状
规模报酬递增与LTC曲线的形状
规模报酬不变与LTC曲线的形状
二、长期平均成本与长期边际成本曲线
1、长期平均成本函数LAC:表示厂商在长期内按产量平均计算的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函数可以写为:LAC(Q)= LTC(Q)/ Q
2、长期边际成本LMC表示在长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最低总成本的增量。LMC(Q)= d LTC(Q)/ d Q
3、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推导——短期平均成本的包络线
4、从LAC与SAC的关系可见:
(1).LAC是一种“规划线”,用来指导企业的长期决策,即规模决策。一旦规模确定,企业在短期内只能在既定的规模上组织生产。因此要特别慎重。
(2).在不同的产量水平上,应该选择不同规模。
(3).由于受到市场需求、投资能力等因素的约束,企业选择的经营规模可能不是当时技术条件下的最佳规模(即LAC最低的规模)。
(4).为了实现最佳规模,政府可以利用产业组织政策加以调节。如国家垄断或特许经营。
三、长期边际成本
四、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1、规模经济(Economy of Scale)是指产量的增长率大于成本增长率的情况,如产量增加2倍成本只增加1.5倍。规模不经济(Diseconomy of Scale)则指产量增长率小于成本增长率。
2、规模经济与规模报酬的关系(1)规模经济与我们前面介绍的规模报酬概念有紧密的联系:
规模报酬递增表现为产量增加的速度大于投入要素增加的速度。在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这会导致LAC下降,出现规模经济;反之,规模报酬递减将引起规模不经济。而规模报酬不变时,若要素价格不变,则LAC保持不变,则既不存在规模经济,也不存在规模不经济。
(2)规模经济与规模报酬的区别
A 但规模经济与规模报酬递增(规模不经济与规模报酬递减)并不等价。因为:
规模报酬要求投入要素同时按相同的比例增加,而规模经济则允许企业在改变产量水平时改变投入要素组合的比例。
规模报酬指的是生产函数的一种特性,因此隐含有生产技术水平不变的假设,而规模经济则没有这一假设。
B 规模经济应注意的问题:
(a)大企业与规模经济并非同义词;
(b)并非所有行业都存在规模经济;(经济学家通常认为,在规模经济不显著的行业中,应该鼓励小企业的发展)
(c)规模经济效益必须以足够大的市场为前提;
第四节 成本函数分析的应用
一、短期成本函数的一种应用:产量的分配
对于大型公司,通常有多个工厂生产相同产品。当市场需求小于公司的生产能力时,如何在各个工厂之间分配产量?
等边际成本原理:如果每个工厂的边际成本相等,那么公司的总成本最低。当两个工厂的边际成本不等时,可以通过增加边际成本低的工厂的产量同时减少边际成本高的工厂的产量。这样在总产量不变的情况下总成本降低。二 盈亏平衡分析法
盈亏平衡是指收入与成本相等的状态 线性盈亏平衡点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