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案教师信息化教育(自我认识)
第三课叩问我谁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发育特点
2、掌握青春期的心理发育特点
3、掌握自我意识及青春期自我意识的发展
二、教学重点
1、青春期的心理发育特点
2、自我意识概念及发展
三、教学难点
1、青春期心理发育特点
2、自我意识概念及自青春期我意识发展
四、教课类型 理论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适应的概念
2、如何适应
(二)讲授新知识
1、自画“我是谁”。请大家在一张纸写“我是谁——”,共写18个。评价;自我包括生理的我,心理的我,社会的我。
2、青春期生理发育 青少年的身体在青春期将发生一系列引人注目的生理变化,这个时期是个体成长发育的最佳时期。
(1)青春前期(12岁前)女孩出现月经初潮,男孩睾丸发育出现遗精,是进入青春期的标志。在此之前两年左右,女孩出现乳房发育,盆骨开始变宽,臀部变圆及体重增长迅速;男孩睾丸、阴茎开始发育,身高、体重迅速增加。(2)青春期(13-18)生殖器官及第二性征发育成熟。女生的脂肪集中分布在肩膀、乳房、臀部因而给人呈现出丰满的柔美之感。男性四肢、肩膀骨骼和肌肉特别发达,脂肪分布少,身材较高,因而给人以强健的阳刚之感。
(3)青春后期(19)青春期中虽然性器官、第二性征已发育成熟,但要到22-25岁才能完全成熟。
2、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特点
从儿童期过渡到青春期,是“人生的第二次诞生”,心理学家称这一时期为“第二次危机”。是从精神上脱离父母的心理“断乳”,却来势凶猛,锐不可当。其特点:(1)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2)情绪两极化(3)心理上“锁”(4)心理向成熟过度(5)行为冲动(6)人际交往欲望强烈(7)智力水平迅猛提高
3、自我意识的发展
(1)概念:人类特有,标志自我的个性成熟水平,自我对自己的认识,并认识自己与周围人或事物的关系。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自我意识是具有意识性、社会性、能动性、同一性等特点。自我意识的结构是从自我意识的三层次,即知、情、意三方面分析的,是由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或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构成。自我意识的形成原理包括:正确的自我认知、客观的自我评价、积极的自我提升和关注自我成长。人生不同的发展阶段,其自我意识的形成各有特点。
(2)自我意识的形成三个阶段 A萌芽期婴婴儿期
婴儿期指从出生到满3岁以前的一段时期。是小儿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婴儿在这个阶段生长发育特别迅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当代对婴儿自我发展的研究大多运用镜像技术观察婴儿的行为反应,提出“镜像自我”概念。以自我指向行为作为指标,来确定个体最早出现的自我认知,也称自我意识
B幼儿期
幼儿期:3岁至6、7岁,相当于幼儿园教育阶段,又称为学前期。这一期间属于儿童人生发展的第一逆反期。第一逆反期的表现是幼儿要求行为活动自主和实现自我意志,反抗父母控制,这是发展中的正常现象。其年龄主要是3~4岁,因个体发展的需要会有所提前或延后。反抗的对象主要是父母,其次是其他养育者。
少年期
青春发育期以少年期为主。少年期的年龄是指11/12岁至15/16岁,这个时期的儿童正处于初中阶段。少年期是个体生理迅速发育直至达到成熟的一段时期。该阶段的儿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方面都出现显着的变化,其主要特点是身心发展迅速而又不平衡,是经历复杂发展,又充满矛盾的时期,因此也被称为困难期或危机期。
(一)第二个飞跃期
发展心理学家认为,青春发育期进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婴儿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飞跃期)。进入青春期,由于生理发育的加速和性发育走向成熟,使他们感到不适应,出现不平衡的感受及种种矛盾和困惑。面对这些矛盾和困惑,少年儿童体验着危机感,这促使他们要关注自我的发展和变化。儿童的发展历程,使他们从面向母亲到面向家庭、幼儿园和学校,不断地向外界环境展开。青春期的“急风暴雨”式的变化,让儿童产生惶惑的感受,与此同时,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思想从外向的客观世界抽回一部分来指向主观世界,使思想意识进入再次自我,从而导致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次飞跃。
(二)发展的特点
1.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风度
青春期自我的兴趣首先表现在关注自己身体形象上。他们强烈地渴望了解自己的体貌,如身高、胖瘦、体态、外貌、品位,并喜欢在镜中研究自己的相貌、体态,注意仪表风度。青春期儿童特别注意别人对自己打扮的反应:对他人的良好反应,体现着自我欣赏的满足感;对某些不甚令人满意的外貌特点而产生极度焦虑。
2.深切重视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成绩 中学学生的能力和学业成绩更加影响着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和在群体中社会地位以及自尊感的认识,并逐渐影响着自我的评价。因此,能力和学习成绩是少年儿童关注自我发展、体现自我价值的重中之重。3.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
他们认认真真地看待自己个性特点方面的优缺点;在自我评价中,也将个性是否完善放在首要地位;对他人针对自己个性特征的评价非常敏感。4.有很强的自尊心
他们在受到肯定和赞赏时,内心深处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在受到批评和惩罚时,会感受重大打击,容易产生强烈的挫折感。这是学校和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心理依据。
(一)少年期逆反期的表现 1.为独立自主意识受阻而抗争
他们滋生着强烈的独立自主的心理需求,而父母往往对此缺乏认识,总想在精神和行为上予以约束和控制,导致儿童的反抗。2.为社会地位平等的欲求不满而抗争
他们需要成人将其视为独立的社会成员,给予平等的自主性,父母却一味地把他们置于“孩子”的地位,而予以保护、支配和控制,从而导致反抗,使亲子矛盾突出。3.观念上的碰撞
教师和父母的教育,多将成人的观点强加予少年儿童,在大小事情方面都已经具有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被教育者”会抵触或拒绝接受,从而表现出观念上的某种对抗。
(二)反抗的主要对象
反抗的对象主要是父母,但也具有迁移性。当某人或某集团成员的言行引发其反感时,便会排斥或否定该人物或该集团的作为,有时因情绪左右,会将是和非一起排斥掉。
(三)反抗的形式
反抗的形式可归纳为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外显行为上的激烈抵抗。主要表现为态度强硬、举止粗暴,且往往具有突发性,自己都难以控制。事后会后悔而平静下来。但再遇矛盾,又会以强烈冲突的方式应对。
第二,将反抗隐于内心,以冷漠相对。他们不顶撞,对不满的,乃至需反抗的言行似乎置若罔闻,但内心压力很大,充满痛苦,并会将其内化为不良的心境,难以转移。
C青年期
青年期一般指个体从17~18岁到35岁。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我形象的认知,是一个人对自身的连续性和同一性的认知。对自我的认识包括三种成分:其一是认识成分,即对自己的个性品质特征和独特性的认知;其二是情感成分,即对自身品质的评价及通过自我评价而产生的自尊体验;其三是品行成分,即由认识成分和情感成分而派生出来的对自己行为的实际态度。
(一)自我概念的特点
一个人是否具有适当的自我概念,对个性发展至关重要。1.自我概念的抽象性日益增强
青年不再运用具体的词语描述其人格特征,而是逐渐运用更加抽象的概念来概括自己的价值标准、意识形态及信念等。2.自我概念更具组织性和整合性
青年在描述自我时,不再一一引出个别特点,而是将对自我觉知的各个方面(哪怕是相互矛盾)整合成具有连续性和逻辑性的统一整体。3.自我概念的结构更加分化
青年能够根据自己的不同社会角色分化出不同的自我概念,他们懂得自我在不同的场合可以以不同的面目出现。
(二)自我概念认识水平提高的主要途径 1.自我探索是自我认识发展的内动力
主动自我关注和自我探索是构成自我认识发展的内在动力。青年期有意识地通过日记等方式倾述自己的内心活动,描绘自我的情绪、情感体验,评价自己的个性特征和行为表现,以提高自我认识水平,并通过各种学习方式寻求对自我特征和表现的解释等。2.透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
他们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并能够综合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可以说,认识自己的过程,也是通过来自他人的评价而发展起自我概念的过程。他们更注重教师、同学和家长对自己的评价。来自周围的这些重要人员的积极或消极评价,会激起他们强烈情感反应,也会巩固、增强或者动摇他们对自己的认识。这些评价的影响作用不可低估。3.通过对同龄人的认同感来认识自己
通过他人认识自己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把自己与同龄伙伴作比较,并与这些人产生心理上的认同感,进而加深对其自身特点的认识和了解。确认自我认同感是青年期的重要发展任务
艾里克森提出,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和防止社会角色的混乱是青年期的发展任务。自我同一性是关于个体是谁、个体的价值和个体的理想是什么的一种稳定的意识。每个人在青年时期都在探索并尝试去建立稳定的自我同一感,即自我认同感。
六作业
1、我的十二行诗,这就是我:我是————;通过以上活动
我发现我拥有——————;我缺少——————。其实我————(不/非常/比较/有有一点了解自己。
第二篇:自我认识教育活动教案
自我认识教育活动教案
——我的小手(小班)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手,知道每个人都有两只手,每只手上
有五根手指。
2、利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掌握五根手指的名称。
3、了解手的作用,知道要保护手的方法。
二、重点:认识双手和手指的名称
难点:掌握五根手指的名称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请小朋友把你的小手伸出来跟老师一起做游戏。游戏:听我说,跟我做 “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举起来。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放下来。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往前伸。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往后伸。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抱起来。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藏起来。”
(二)基本部分
1、知道人有两只手,两只手的大小一样,也叫一双手。
(1)师:刚才啊我们小朋友和自己的小手做了游戏,那现在请小朋友看一看自己的小手,数一数你有几只手?
老师请幼儿数一数自己有几只手(两只手),(2)知道两只手也叫一双手
师: 小朋友都有两只手,比一比你的两只手是不是一样大的?你是怎样比的?(请幼儿自己先探索方法,再教给幼儿比的方法,将手掌合起来,手指对手指)
小结:小朋友都有两只手。两只手是一样大的,所以它又有另外的名字叫一双手。
(3)举手游戏:老师说“一只手”、“两只手”“一双手”请幼儿举手。
2、数一数,一只手上有几个手指。(从拇指开始,按次序进行,口手一致地点数,数好后再换一只手数。师:小朋友们真棒,现在请你数数自己的一只手上有几根手指 小结:每只手上有五个手指。
3、学习五根手指的名称。
(1)师:我们的五根手指都有自己的名字,就像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一样。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们。先请小朋友看一看,比一比,你的五根手指长得是不是一样长?(让幼儿自由讲)找出你最长的手指,并把它捏住。老师介绍:“这个手指长在中间,所以叫它中指。” 老师伸出大、小拇指,问幼儿:“哪个大,哪个小?”(引导幼儿说出大拇指与小指)老师伸出一个手指点东西,介绍:“点东西的手指叫食指”。老师介绍:“还有一个手指没有名字,我们叫它无名指。”
(2)小结:刚才呀我们认识了自己的五根手指,知道了它们的名字。最长的手指呀叫---中指;大的粗的叫----大拇指;小的细的叫----小指;点东西的手指叫----食指;没有名字的手指叫----无名指。
游戏巩固(伸出大拇指)我们来和大拇指做游戏了:两个拇指弯弯腰,点点头。
附:两个拇指弯弯腰,点点头;两个食指变公鸡,斗一斗。
两个中指变小桥,走一走;两个无名指变屋顶真漂亮;
两个小指勾一勾,作朋友;两个手掌碰一碰,拍拍手
4、说一说手的作用和要怎么保护自己的小手
(1)手的作用。
师:我们大家都有一双手,那么手有什么用处呢?
(引导幼儿从多方面考虑)我们的小手能拿东西、洗脸、刷牙等。
(2)保护手。
师:手的本领很大,能为我们做许多事,所以我们要注意保护手。
总结:不要用刀子或剪刀把手弄破,不要咬手指头,勤剪指甲,勤洗手,冬天还要擦护手霜、戴手套等。
(三)结束部分
小游戏:现在呀我们要请我们的手指休息了。大拇指睡着了,食指睡着了,中指睡着了,无名指睡着了,小指睡着了,我们都睡着了。起床:大拇指醒了,食指醒了,中指醒了,无名指醒了,小指醒了,小手拍拍都醒了。
四、活动延伸:
手指儿歌写在家园联系栏上,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复习,巩固手指名称,另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重复、复习。
第三篇:教师信息化培训教案
教 师 信 息 化 培 训 教 案
教务处 2007年
‚资源管理器‛
培训目标:
1、明白资源管理器的重要位置和强大功能。
2、了解资源管理器窗口的结构。
3、了解磁盘管理的方法(磁盘扫描、磁盘碎片整理)。能力培训目标:
1、掌握文件的有关操作(创建文件夹,移动和复制文件、文件夹,重命名,删除文件,创建快捷方式)
2、掌握查找文件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
1.教法运用
从教师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当前教学的要求,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从而达到让教师多动手、多思考、多实践,使教师了解、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学法指导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更新远高于其他课程,如果教师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很难适应教学的需求,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提高各位老师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要教给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鼓教师举一反三,更好地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媒体的运用 计算机教育专家谭浩强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谁有‘无机教学’法,我就会发现‘无水游泳’法!‛,这充分说明了我们的计算机课离不开计算机,离不开硬件的支撑。计算机的应用使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直观。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此环节的宗旨是:从复习巩固、激发兴趣和求知欲出发,为自然引入新课作铺垫。
2.引入新课。教师说出在自己提出问题、引出话题之后,面向全体教师,进行交流和反馈,从而总结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达到的目标。
3.探索新知识。启发进行思考、动手,给时间进行操作尝试,对于尝试中遇到的个别问题及共性问题如何给予纠正和反馈,组织进行尝试后互相交流,控制好补充讲解、演示的度,对于重点、难点内容进行突破。
4.课堂的巩固练习。课堂的巩固练习往往是一节课知识掌握程度的最好反馈。因此教师要设计练习。
5.课堂总结。调动学员的积极性,让大家畅所欲言,从而让教师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说教学时间安排:
一、引入新课:(4分钟)
二、讲授新课:(30分钟)
1、‚资源管理器‛窗口:(1)、打开‚资源管理器‛窗口的方法(2)、窗口组成
2、文件和文件夹的选定
3、文件夹的建立
4、文件或文件夹的复制、移动(重点、难点)
5、文件或文件夹的重命名
6、文件或文件夹的查找
7、文件或文件夹的删除、还原、显示
三、巩固练习:(8分钟)
四、小结:(2分钟)
五、布置作业:(1分钟)
‚资源管理器‛教学设计
【培训内容】:资源管理器。【培训目标】:
一、认知目标:
1、明白资源管理器的重要位置和强大功能。
2、了解资源管理器窗口的结构。
3、了解磁盘管理的方法(磁盘扫描、磁盘碎片整理)。
二、行为目标:
1、掌握文件的有关操作(创建文件夹,移动和复制文件、文件夹,重命名,删除文件,创建快捷方式)。
2、掌握查找文件的基本方法。【培训重难点】: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操作演示教学内容,丰富课堂内容并让学员参与其中,理论与实践想结合,从而使大家能快速的掌握资源管理器的有关操作。【课时计划】1课时 【培训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实践操作法 【培训类型】 新授课 【培训过程】:
一、引入新课:(4分钟)提问:
1、‚计算机系统是由哪两大部分组成的‛
2、‚我们平时是用什么来管理和使用计算机的硬、软件资源?‛
总结:为了方便使用和管理计算机的硬、软件资源,Windows98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工具——资源管理器。资源管理器的功能很强大,使用方便,可用于查看系统文件和资源,完成对文件的多种操作。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节:资源管理器。
二、讲授新课:(30分钟)
1、‚资源管理器‛窗口:
(1)、打开‚资源管理器‛窗口的方法
回忆前面所学的Windows2000的基本操作,让老师自己操作打开资源管理器窗口。然后教师进行总结,同时要求老师必须掌握一种方法,了解其它四种方法。得出结论:计算机的学习,往往是殊途同归。(2)、窗口组成
运行课件,出现书上图,回忆前面所学的Windows98窗口的组成,自己总结得出资源管理器窗口的组成,接着启发观察比较这两幅图的异同点,开始讲解工作区的左右两个区域,简单介绍文件、文件夹的概念、特征符号。操作演示文件、文件夹的显示和隐藏。
2、文件和文件夹的选定
采用边讲解边演示的方法,逐一地介绍‚单一选定、连续选定、不连续选定、全部选定、反向选择‛的操作。然后操作演示书上例题,其他教师通过大屏幕观看。
3、文件夹的建立
运行课件,通过课件的播放,让教师自学这一点内容,辅导教师适当进行补充说明,之后教师上台操作演示例题,从而活跃课堂气氛,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4、文件或文件夹的复制、移动(重点、难点)(1)、介绍复制和移动的概念,比较两者的异同点。(2)、边讲解边演示 :快捷菜单法、拖动法。
然后启发教师想想其他的方法,鼓励有基础的教师掌握多种方法如:快捷键、菜单操作。
5、文件或文件夹的重命名
首先,选定要重命名的文件或文件夹,依次单击‚文件‛ / ‚重命名‛,然后在‚文件名‛框中输入新的文件名,最后单击框外任意位置或按回车键。(边讲解边演示)。提问:‚文件可以随便命名吗?‛回答,故意演示一个错误的文件名,从而弹出一个提示框‚文件名不能包括以下字符:/ * < > ? ‚ |‛,以此来加深印象。
6、文件或文件夹的查找 操作步骤:依次单击‚工具‛/‚查找‛ /‚文件或文件夹‛命令,操作演示查找C盘TEMP文件夹。重点讲解通配符‚*‛和‚?‛在查找文件时的重要作用。
提问‚?.doc‛、‚??A.exe‛、‚*.doc‛等文件名的含义。
7、文件或文件夹的删除、还原、显示
这部分内容通过课件的运行,自学。掌握删除文件的两种方法。
提问:‚如何将文件或文件夹永久性的删除,即不经过回收站?‛教师回答后,演示先选中文件后用‚shift+delete‛删除文件的操作,从而让教师明白永久性删除文件或文件夹的操作方法。最后让教师上机来操作演示例题。
三、自由练习:(8分钟)
鼓励教师毛遂自荐到计算机上来操作实践多媒体课件最后的练习题,进行自我检测,以巩固课堂学习
四、小结:(2分钟)
教师运行课件,出现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从而带领教师一起来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布置作业:(1分钟)
1、完成教材后的相应习题
2、结合本节课内容上机练习(一人一台机)。
‚网页制作‛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本小节学习了如何添加悬停按钮、设置动态效果、设置过渡效果,看到变得有吸引力的网页教师很高兴,有一种创作成就感,这是创新精神培养的前提条件,让他们对创作着迷起来,从而使教学效果和效率提高。
如何进行科学地处理: 结合演示,给教师一个直观的印象,帮助掌握网页中一些特殊功能的实现方法,并在讲课的过程中让教师参与实践操作,从而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
本节采用讲解、练习的方法,教学中多举例,让教师多操作。
二、说教学目标 培训目标:
1、让教师通过学习掌握添加悬停按钮的方法。
2、学会设置动态效果。
3、学会设置网页的过渡效果。能力培训目标:
培养教师的操作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教育目标:
1、引导教师学会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方法,通过总结、归纳、操作,提高学习效果。
2、培养教师的开放性思维,通过讨论和实践,使教师积极参与,提高自学能力。
三、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运用
从教师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运用问题启发、任务驱动、讲练结合、分组合作、精讲—演示、学生自主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从而达到让教师多动手、多思考、多实践,使了解、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四、说媒体的运用
计算机教育专家谭浩强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谁有‘无机教学’法,我就会发现‘无水游泳’法!‛,这充分说明了我们的计算机课离不开计算机,离不开硬件的支撑。计算机的应用使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直观,互动更趋于和谐。
五、说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此环节的宗旨是:从复习巩固、激发兴趣和求知欲出发,为自然引入新课作铺垫。
2.引入新课。展示一些典型的网页,与我们以往作的网页比较,找出不足,引出本节要学的内容,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探索新知识。启发教师进行思考、动手,给教师时间进行操作尝试,对于教师尝试中遇到的个别问题及共性问题如何给予纠正和反馈,组织教师进行尝试后互相交流,控制好教师补充讲解、演示的度,对于重点、难点内容进行突破。
4.课堂的巩固练习。课堂的巩固练习往往是一节课知识教师掌握程度的最好反馈。因此教师要设计练习让学生操练。
5.课堂总结。小结本节主要内容,将好的作品向大家展示,互相借鉴,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六、说教学时间安排:
一、引入新课:(6分钟)
二、讲授新课:(30分钟)共三部分主要内容:
1、悬停按钮
2、动态效果
3、过渡效果
分为演示、老师实践和讨论等内容,大致每部分在10分钟左右。
三、小结及作品展示:(8分钟)
四、布置作业:(1分钟)
‚网页制作‛教学设计
【培训内容】网页的美化 【培训目标】
1、让教师通过学习掌握添加悬停按钮的方法。
2、学会设置动态效果。
3、学会设置网页的过渡效果。
【培训重难点】
悬停按钮的添加、动态效果和过渡效果的设置
【培训计划】1课时 【培训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实践操作法 【培训类型】 新授课 【培训过程】: [引入]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网页很美,这一节来学习如何利用FrontPage中的悬停按钮、动态HTML和网页过渡等技术来美化我们的网页。
一、悬停按钮
上网时经常看到一些非常‚奇特‛的按钮,当鼠标在它上面停留片刻时,按钮会凸出、发光或自动演奏一段音乐,这就是悬停按钮。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制作悬停按钮。[演示]
1、打开网页left.htm,将其中的文字‚自我简介‛、‚成长之路‛、‚兴趣爱好‛删除,以便将他们改成悬停按钮。
2、选择‚插入‛→‚组件‛→‚悬停按钮‛菜单命令,弹出‚悬停按钮属性‛对话框。
3、在‚按钮文本‛框内输入悬停按钮上显示的文字‚自我简介‛,单击其右边的‚字体‛按钮,弹出‚字体‛对话框。
4、选择字体的‚字型‛为‚加粗‛,‚大小‛为20,‚颜色‛为‚蓝色‛,单击‚确定‛按钮,回到‚悬停按钮属性‛对话框。
5、设置‚按钮颜色‛为‚粉红色‛,在‚效果‛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发光‛,并将‚效果颜色‛设置为‚蓝绿色‛。
6、在‚链接到‛框内输入‚jianjie.htm‛,单击‚确定‛按钮,关闭对话框。
7、用同样的方法建立另外两个悬停按钮。[实践操作] 将以上三个悬停按钮的‚效果‛全部改为‚颜色对比‛,并单击‚预览‛选项卡,查看效果。[小技巧] 利用复制的方法建立多个悬停按钮,按Alt+Enter键,打开‚悬停按钮属性‛对话框,修改各个悬停按钮的文本属性,即可建立多个效果一致的悬停按钮。[分组讨论]
1、怎样制作一个颜色搭配完美的悬停按钮?
2、尝试建立多个效果一致的悬停按钮。
二、动态效果 [讲述] 动态HTML技术可以使网页中的文字、图象等呈现擦出、飞入等不同的动态效果。下面为网页main.htm中的文字和图片添加动态效果。[演示]
1、打开网页main.htm,单击‚插入表格‛按钮,插入一个2行1列的表格,设置表格边框粗细为0,在表格中输入相应的文字,并居中。
2、将光标移动到表格的第一行,选择‚格式‛→‚动态HTML效果‛菜单命令,弹出‚DHTML效果‛对话框。
3、在‚开启‛下拉列表中选择‚鼠标悬停‛,在‚应用‛下拉列表中选择‚格式‛。
4、在‚效果‛下拉列表中选择‚选择边框‛,弹出‚边框与阴影‛对话框。
5、在‚边框‛选项卡中将边框设置为‚方框‛,颜色设置为‚浅绿色‛,单击‚确定‛按钮。
6、单击‚预览‛选项卡,将鼠标移动到第一行文字,可以看到动态效果。[实践操作]
1、把第二行文字设置成与第一行相同的动态HTML效果。
2、把第一行文字设置成鼠标悬停时字体变化的动态HTML效果。
3、取消第二行文字动态HTML效果的设置。[注意] 对网页中文字进行动态HTML效果设置时,需将文字置于表格中,否则只能设置最后一行文字的动态HTML效果。使用格式刷可以方便地复制动态效果。[讲解] 动态HTML简称DHTML,它将网页中的文本、图片等与某个事件(如鼠标单击、鼠标双击、鼠标悬停、网页加载等)联系起来,当这些事件发生时,产生动态效果。
DHTML效果主要有:逐字放入、弹起、飞入、飞出、跳跃、螺旋、波动、擦除、缩放、格式、交换图片等。通常文本或图片只使用以上效果中的一种,但文本还可以叠加上格式效果,从而使文本的格式(如字体、字号、颜色等)发生变化。[实践操作]
1、将main.htm中的字幕‚常来坐坐‛设置为在网页加载时,沿着角落‚飞入‛的动态效果。
2、将main.htm中的图片设置为当鼠标悬停时具有‚交换图片‛的DHTML效果。
三、过渡效果 [讲解] 设置网页的过渡效果是增强页面动感的又一手段,下面来学习如何设置网页的过渡效果。[演示]
1、打开网页main.htm,选择‚格式‛→‚网页过渡‛菜单命令,弹出‚网页过渡‛对话框。
2、在‚事件‛下拉列表中选择‚进入网页‛,在‚过渡效果‛下拉列表中选择‚垂直屏蔽‛,在‚周期(秒)‛框中输入‚5‛。
3、单击‚确定‛按钮,设置网页main.htm的过渡效果。当访问者打开此网页时,网页分为几列擦除,持续时间为5秒。[实践操作]
1、设置网页的过渡效果为离开网页时,网页盒状收缩。
2、删除网页的过渡效果。[讲述] 网页过渡效果的触发事件主要有:进入网页、离开网页、进入站点、离开站点。网页过渡效果比较多,主要有:无效果、混合、收缩、放射、擦除、扩展、随机等等。当设置网页过渡效果为无效果时,就删除了网页已设置的过渡效果。[实践操作]
1、设置网页的过渡效果为进入站点时,网页圆形放射。
2、修改网页过渡效果。[阅读] FrontPage中还提供了其他增加页面效果的技术,其中横幅广告管理器能让多幅图象在同一个位置轮流显示;搜索表单可以让访问者输入要检索的文本并自动在本网站内检索符合条件的网页,提供访问此网页的超链接。另外,FrontPage还提供了插入Java小程序、插入ActiveX控件等功能。
【小结】] 本小节学习了如何添加悬停按钮、设置动态效果、设置过渡效果,看到变得有吸引力的网页教师很高兴,有一种创作成就感,这是创新精神培养的前提条件,让他们对创作着迷起来,从而使教学效果和效率提高。
【布置作业】
‚计算机病毒与防治‛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如何进行科学地处理: 结合多媒体课件的演示,给一个直观的印象,帮助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并在讲课的过程中让教师参与实践操作,从而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本节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讲解、探究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点击网页中相关部分,自主学习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不但掌握一些学习的方法,而且从中受到教育。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计算机病毒是一组人为设计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构建对计算机病毒的认识,了解相关知识。能力培养目标:
1、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2、计算机感染上病毒后的现象
3、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措施
4、计算机感染上病毒后应采取的措施
5、学会用调整系统日期和时间的方法躲过病毒 思想教育目标:
1、认识到计算机病毒不单单是计算机学术问题,而且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2、了解有关计算机的法规,知道使用计算机时应遵守的道德规范。
三、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运用
从极爱哦是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运用问题启发、任务驱动、讲练结合、分组合作、精讲—演示、自主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从而达到让教师多动手、多思考、多实践,使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说学法指导
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更新远高于其他课程,如果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很难适应这门学科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提高教师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要教给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鼓励教师多动手实践、举一反三,更好地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四、说媒体的运用
计算机课离不开计算机,离不开硬件的支撑。计算机的应用使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直观,师生的互动更趋于和谐。
五、说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激趣导入:动画导入,引出课题
此环节的宗旨是:激发教师的兴趣和求知欲出发,为自然引入新课作铺垫。
2.引入新课。教师说出在自己提出问题、引出话题之后,面向全体学生,进行交流和反馈,从而总结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达到的目标。
3.探索新知识。启发进行思考、动手,给教师时间进行操作尝试,对于教师尝试中遇到的个别问题及共性问题如何给予纠正和反馈,组织教师进行尝试后互相交流,控制好教师补充讲解、演示的度,对于重点、难点内容进行突破。
4.课堂的巩固练习。课堂的巩固练习往往是一节课知识掌握程度的最好反馈。因此教师要设计练习让教师操练。
5.课堂总结。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教师畅所欲言,从而让教师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六、说教学时间安排:
(一)、引入新课:(6分钟)
(二)、讲授新课:(30分钟)
1、计算机病毒的本质
2、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3、计算机感染上病毒后通常表现出来的现象
4、常用的预防计算机病毒措施
5、计算机感染上病毒后采取的常用措施
6、了解常见病毒及杀毒软件并以‚CIH病毒‛为例,讲调整时间的方法:
7、引导学习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
(三)、课堂小结(8分钟)
1、计算机病毒的本质、特点、现象以及预防措施和解决措施
2、总结教师自主学习的情况
(四)、布置作业:(1分钟)
‚计算机病毒与防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计算机病毒与防治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理解计算机病毒是一组人为设计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构建对计算机病毒的认识,了解相关知识
二、情感目标:
1、认识到计算机病毒不单单是计算机学术问题,而且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2、了解有关计算机的法规,知道使用计算机时应遵守的道德规范。
三、能力目标:
1、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2、计算机感染上病毒后的现象
3、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措施
4、计算机感染上病毒后应采取的措施
5、学会用调整系统日期和时间的方法躲过病毒 【重点难点】:
1、计算机病毒的本质
2、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3、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措施
【教学准备】
1、自学课文,了解相关知识。
2、制作网络环境及动画。【教学方法】讲解法、网络探究法 【教 具】多媒体电脑 【教学过程及主要教学内容】 一.激趣导入。
1.动画导入(大屏幕播放:一个面目狰狞的人坐在电脑面前像是在制造病毒,再出现一个凶猛的怪物在肆意猛摔猛打破坏计算机……。)2.教师谈话,引出课题
3.提问教师在使用电脑的过程中是否遇到过计算机病毒,遇到过什么病毒,有什么不良的现象或影响。
出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1、计算机病毒的本质
计算机病毒是一组人为设计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建构对计算机病毒的认识。
(1).上网自主探究,说说你对计算机病毒有哪些了解。
教
师
出
示
网
址
Http://server/bingdu/index.htm(2).合作交流。
互相交流,修正、完善对计算机病毒的认识,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计算机病毒特点。
2、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1)传染性(2)潜伏性(3)破坏性(4)可触发性
3、计算机感染上病毒后通常表现出来的现象(2)系统运行不正常(3)屏幕显示不正常(4)磁盘存储不正常(5)文件长度不正常(6)减少可用内存空间
(6)文件丢失、电子邮箱不能收发邮件
4、常用的预防计算机病毒措施
(1)控制病毒传播的源头(哪一些是源头?)(2)注意操作过程中计算机是否出现异常
(3)经常备份数据(从最根本上解决信息的安全问题)
5、计算机感染上病毒后采取的常用措施(1)切断与网络的连接(2)保护好有用的数据(3)杀毒
(4)在确认已经清楚病毒之后,将数据和重要文件还原到计算机系统
6、了解常见病毒及杀毒软件并以‚CIH病毒‛为例,讲调整时间的方法: ‚CIH病毒‛有什么特征呢?如何能避免‚CIH‛病毒的发作呢? 这病毒是典型的可激发性病毒,26日这个日期是激发性病毒发作的主要原因,我们躲过26日,就可避免病毒发作。同学们可以通过调整时间方法躲过26日,躲的方法很多,请同学们动手试试:
根据提供的案例试一试,学习调整时间的方法。
我们刚刚只探讨了CIH病毒及对付的办法,我们再一起了解一些常见病毒,并了解一些常用杀毒软件:
点击网页中相关部分自主学习。
小结:随着计算机病毒的发展,杀毒软件也有相应的发展。你们最好可以选学一种杀毒软件,并不断学习,作为你的防身武器。
7、引导学习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
引入:在使用计算机时我们除了要增强‚防病毒‛意识,也应遵守使用计算机的道德规范。同学们都是学校遵规守纪的好学生,我知道大家肯定也想成为一个遵守计算机使用规范,保护计算机安全的好少年。
了解规范:
通过网页了解规范。
1)使用计算机时应遵守哪些道德规范?
2)《全国青少年文明公约》是怎么规定的。
3)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4)了解知识产权。
三、课堂小结
1、计算机病毒的本质、特点、现象以及预防措施和解决措施
2、总结教师自主学习的情况
延伸:这一节课我们只是了解了一些有关病毒的知识,在以后的运用中,我们需要懂得更多、更细,互联网会帮助你们的,希望老师们课后继续探索有关计算机安全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了解最新杀毒软件的功能及基本用法。
教学总结
上面三个教学设计均来自《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材。这三部分内容从知识性和教育性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从目前教师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当前教师素质的要求,运用问题启发、任务驱动、讲练结合、分组合作、精讲—演示、教师自主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从而达到让教师多动手、多思考、多实践,使教师了解、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学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
1.复习提问。此环节的宗旨是:从复习巩固、激发教师的兴趣和求知欲出发,为自然引入新课作铺垫。
2.引入新课。教师说出在自己提出问题、引出话题之后,面向全体教师,进行交流和反馈,从而总结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达到的目标。3.探索新知识。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动手,给教师时间进行操作尝试,对于教师尝试中遇到的个别问题及共性问题如何给予纠正和反馈,组织教师进行尝试后互相交流,控制好教师补充讲解、演示的度,对于重点、难点内容进行突破。
4.课堂的巩固练习。课堂的巩固练习往往是一节课知识教师掌握程度的最好反馈。因此要设计练习让教师操练。
5.课堂总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教师畅所欲言,从而让教师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在教学中,结合多媒体课件的演示,给教师一个直观的印象,使教师对所学知识有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讲课的过程中让教师参与实践操作。
教务处
第四篇:自我认识教案上课用
自我认识团体心理辅导课教案
一、教案背景
(一)面向学生:初中生
(二)学科:心理健康(团体心理辅导课)
(三)课时: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
1.收集关于自我认识方面的故事,影片,准备若干白纸。2.思考目前存在的学生对自我认识的情况。3.收集引导学生加强自我认识的心理活动。
二、教学课题
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自己与他人以及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的认识。刚刚步入青春期的初中生,对自我的认识不断关注,学生已出现了较为独立的评价标准,但由于独立判断能力仍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所以自我评价的水平仍然较低,对自身的认识还有一定的模糊性和片面性。因而,指导学生全面地认识自己,使其对自我的评价更客观,更合理,对其今后正确地对待生活、学习都会有很大的帮助。本活动的设计意在帮助学生发现自我,尝试客观地认识自我,引导学生主动认识自己的优点,肯定自我和悦纳自我,增强自信。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尝试客观地认识自己,表达自己;发现自身的优点,增进自我接纳。
2、情感目标:帮助学生掌握“认识自我”的方法。
3、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活动,知道从别人的反馈中调整言行,使自知的“我”与他人所知的“我”更为一致。
四、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心理游戏法
授课中主要通过心理游戏、小组讨论分享等方法,创设情景,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促使学生主动敞开心扉直面自己存在的实质问题,接纳他人的观点,客观全面的认识自我。
五、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 激发兴趣(分组做游戏)
1、学生随机分组,介绍游戏规则
学生起立,主持人喊口令:“大风吹,吹呀吹。”其他人齐喊“吹什么?”“。”具有这种特点的人听到后就以最快的速度跑到场地中间;如果主持人喊:“小风吹,吹呀吹。”“吹具有**特点的人”,具有这种特点的人听到后不动,其他人以最快速度跑到场地中间,每轮反应最慢或做错的人为下一轮的主持人。在活动中,大家一起思考,怎样尽快找到位置,需要注意听口令、动作快,更重要的是要充分了解自己的特点。活动进行到这里,活动中老师发现有些同学们的反应较慢,那老师要问学生:“你了解了解自己的特点吗?”大家有的摇头,有的点头,认为不完全了解自己,在自我认识上存在盲区。有没有想过: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通过活动和提问,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思考“我是谁”这个有趣话题,激发大家的参与乐趣,从而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卸下心理戒备,达到师生心理互融。(二、)自己眼中的“我” 当老师问我是谁的时候,你们心里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我长什么样呢?我喜欢做什么?我性格怎么样?我最想要得到的什么?我的神态是怎样的?我的内心活动是怎样的?” 每位同学的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现在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把你了解的自己写下来。请一组学生现在表达。
2、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白纸。请学生写说我是一个XX样的人。
游戏:①将纸收齐后放放一小纸箱中,师抽取一张纸,并念出纸中句子。问:请你猜猜这张纸描写的是谁?为什么?
3、讨论:
讨论:①某某同学对自己的了解与大家对他的了解是一致的,这说明了什么?
师小结:同学们对你的看法与你对自己的看法一致,说明了你了解了“我是谁”以及你的外在行为表现出了真正的你,因此,大家都能够猜出来是你。
②某某同学对自己的了解与大家对他的了解不一致,这又说明了什么? 师小结:同学们对你的看法与你对自己的看法不一致,说明了你还没有真正了解自己,或者是,你的行为没有表现出真正的你,以致大家都没有猜出来。
(三)别人眼中的我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对自己的认识、了解总有不全面的地方。听听别人的意见,你对自己会有新的认识,会有新的发现。心理游戏“戴高帽”
方法:请一位成员坐在团体中央,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姓名、爱好和特长,然后其他人轮流根据自己对他的了解及观察说出他的优点及欣赏之处(如性格、相貌、处世....),全组进行表扬,优点轰炸。然后被欣赏的成员说出哪些优点是自己以前所观察到的,哪些是不觉察的。每个成员到中央戴一次高帽。(实事求是评价)规则:
1)必须说优点。
2)夸别人优点时态度要真诚,不能毫无根据地吹捧,这样反而会伤害别人。
3)参加者要体验被别人称赞时的感受如何;怎样用心去发现别人的长处;怎样做一个乐于欣赏别人的人。分享讨论:
1、他人说的优点自己之前是否认识到?被“轰炸”时自己刚才的感受,想法。
2、“轰炸”的同学谈谈在说别人优点时的自己感受。看到给别人带去了喜悦自己感受如何?
提到认识自己的六种方法。i.照镜子 ii.反省自己
iii.参加课外活动 iv.听取别人的评价 v.敢于同他人竞争
vi.从心理咨询和书本中认识自己
(四)巩固提高自信心《掌声响起来》
方法:学生试想,三十秒秒可以鼓掌几下。然后进行比赛。
讨论:设定可能实现的目标才能成功;对自己正确的计划,就可以自信而勇敢的实现目标。正确评估自己,可以更自信,更成功。学生共同分享成功的体验。
师:同学们谈了许多自己经过努力最终获得成功的经历,我也想说说,我觉得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全面、客观的认识自己,相信自己,坚持不懈,就最终会成功的。
(五)总结 同学们,对自己进行全面客观的认识,正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需要我们平时不断的努力。如果我们平时能有意识地对自我进行分析,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既知道自己的优点是什么,并因此感到自豪和自信,也了解自己的缺点何在,且不会因为自己的缺点而否定自己。充分地利用自己的同时,有意识地弥补自己的不足,我们就能更好的发展自我。
第五篇:教师教育信息化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教育信息化培训心得体会
我是一名中学教师,学校这次培训,得到老师传授的技术指点。以前,教学中总存在许多困惑,利用这次培训正好给我一个学习的机会,受益非浅,让我充分感受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在学习体验中感悟了现代教育理念与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比如创建教学设计方案,规划主题单元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对我们的教学思路进行了梳理,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在老师的有效点拨下,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
这一堂堂授课虽然还略显生涩,但也雏形颇具,使我深受启发,并理清了自己的收获:
1、接受了教育技术这个新的专业术语。以前每每谈到教育技术能力就想到信息技术,其实教育是一半科学一半艺术,现代教育技术首先致力于以科学观来考察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设计教学策略,力求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来获得尽可能理想的教学效益。
2、深入领会了解了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以前我们的教学更多的是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技术、轻思想等。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体会到,要真正上好一堂课,课前的思考、准备及课后评价、反思与课堂上的组织、教学等环节同等重要。
3、学习领会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在这里,我是作为一个学生的角色在课堂里感受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对比自己的学生如插秧苗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有了更多合理利用身边的教育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致的思考。
4、矫正了一些有偏差的想法。以前学校教师每当喊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时,都会以条件有限为借口。现在我更清晰地知道教育技术除了利用信息技术外,只要合理、科学地使用教育技术,同样通过传统的媒体也能上出一堂高质量的课。
培训只是一个手段,培训只是一个开端,对于培训给予的清泉,我要让它细水长流。我将因此而振作精神,在教育天地中走得更宽,更远。
我坚信,短暂的培训将使我终身受益,并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拓宽道路,我一定会好好珍藏且不断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