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教学实录
二、教学实录
讲课人:于世龙
听课时间:2007年3月28日 听课地点:沧县实验学校初三4班
参加人员:沧县实验学校中小学语文老师、科研室、校长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对上周大家共同为刘国亨同学修改的作文进行讲评。提前我们让三位同学准备了讲评发言:一是刘国亨同学自己,一是刘国亨挑选自己的朋友金阳,还有一个是刘国亨同学挑选的自己的对手袁洪玥。我们让这三位同学挑选自认为修改得好的同学佳作与刘国亨同学的原作作比较,得出他们的独特体验。昨天,我已把修改佳作与原作都印发给了大家,大家回去又都品读了吗? 生:读了。
刘国亨:老师,我犯了一个错误!
师:错误?
刘国亨:我把原来那一篇话题为“亮点”的原作弄丢了,所以同学们手里关于这一篇就没有比对的原文了。
师:那你后来找到了吗?
刘国亨:那不,在黑板上我写了个寻物启示,但现在还没回音。
师:哦,我读一下:“谁看见“亮点”为话题的原作?请速还刘国亨”。(向同学们)大家觉得这个寻物启示这样写好不好?
生1 :我觉得不够好,首先它没有明确是谁的以“亮点”为话题的作文,其次“请速还刘国亨”这个句子有歧义:是速还刘国亨的作文呢,还是还一个刘国亨呢 ?要是还刘国亨我们可还不出来!(生大笑)
师:说得很好,语义上还不够清楚。
生2:我还觉得在语言上缺乏礼貌性的语气,显得不够客气。师:对,求人应当注意姿态。
生3:另外,我还觉得没有注明日期,不能让人明白这是啥时发生的事情。
师:那我们一起为他修改一下这则寻物启示,看修改成怎样最好。(众生伏案修改)
生4:我的修改是:如果哪位同学看到了刘国亨同学“亮点”为话题的作文,请速交给刘国亨,2007年3月28日。
生5 :我的修改是:因刘国亨同学话题为“亮点”的原作文遗失,作者很着急,希望见到者尽快与作者联系,2007年3月28日。师:大家觉得这样修改如何?
生6:我觉得末尾都添上“必有重谢”才好!
师:(开玩笑)你是想让刘国亨请你冰棍儿吃了吧?(笑)
刘国亨:没事儿,只要能找到,我请大家吃,老师掏钱就行!(笑)
师:你把老师当冤大头了,在座这几十位听课老师下课非找你算账不可。(笑)看来作文原作一时半会儿先找不到了,那我们就在佳作基础上进行深入探究。
师: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背:必先苦其心志…….增益其所不能。)下面我们进入第一个环节——斯人后喻(板书)。我们先让被修改者刘国亨谈此次作文修改的体会。
师:国亨,你挑选的认为修改得好的作品是哪两篇?
刘国亨:我挑选的是王晨阳同学的《用爱铸就成功》和于璐同学的《篮球也懂人的心》。师:那你此次讲评的关键词是几个?
刘国亨:是三个:深、异、细。(教师板书)师:那好,下面就由刘国亨同学进行详细阐述。
刘国亨:首先说“深”,这主要体现在王晨阳同学的修改作文的主题上。我的原作《“我要好好上学”》立意为父亲对我说的一句话为“成功的秘诀”,而王晨阳同学则立意为“爱”是成功的秘诀,他的作文结尾是这样写的:“成功是为了谁呢?为自己,更为爱你的人。”相比我的主题而言,我觉得他的主体更深刻,更有感染力。
刘国亨:再说“异”。我的原作《亮点》是写:我通过一场篮球赛发现自我价值,重拾自信的事。全文采用第一人称“我”来直叙事件发展,缺乏新意。而于璐同学的作品很巧妙的转换了叙述视角,她以“篮球”的角度来叙述,让篮球来见证了一个人的成长,让我感觉很新颖。
师:那我问一下于璐同学:你怎样想出这样的一个点子呢?
于璐:他们修改都从人出发,没意思,我想我就换个“球 ”吧!(生笑)
刘国亨:与此同时,王晨阳的作文也采用了“同一事件但不同人物视角叙述”的方法,使得同一件事焕发出了新的内涵。只是他的叙述视角、人称变幻的太快了,显得有些零 乱,有好多同学对他这篇作文的评语是:把人称再捋一捋。(生笑)师:王晨阳同学,你觉得呢?
王晨阳:当时写的时候就感觉来灵感了,写得挺得心应手,后来再看,才发现还欠缺整理,人称与叙述视角的不断变换的关系没有处理好,所以才会这样。
师:好创意,还要更细密。
刘国亨:接下来我说“细”。两位同学在作文中的关键之处都注重了描写细致传神,比如王晨阳作文中人物的一段回忆:“只因为我看见了我父亲在田间弓着腰举着锄头的身影,只因为我看见了父亲额头上横飞的汗珠和满脸的皱纹,只因为我看见父亲光着膀子,瘦弱的身躯中肋骨一一可见……”深切感人,让人产生无限感慨。于璐作文中有这样一个段落:“他拿起我快速的转身、运球,我感到它的手在颤抖,手心满是汗…….”细致入微。但同时我也为两个同学提个意见,虽然我从他们的作文中品到了细,但我认为细得还不够,描写的力度还应在合适的地方再加强一些。师:比如说……
刘国亨:比如,个人意见啊,比如于璐作文中篮球的主人缺乏自信、内心挣扎时的情形应当详细地通过各种描写表现一下。我的评赏完了。
师:很好,刘国亨同学非常用心地进行了学习,得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其他同学对于这两篇作文还有何自己的想法?
生7、我认为于璐的作文选取了一个很新的叙述视角很好,但是似乎在真情实感上稍微欠缺一些,篮球似乎只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出现的,没有情感。师:我知道你最喜欢看NBA,你认为篮球有感情吗?
生
7、:我还喜欢姚明呢!(生笑)我觉得只要球员队篮球有感情,那篮球就会对人有感情。师:说得很好,这叫“物我两契”。
生
8、:从两位同学身上,以及刘国亨同学的评价上,我认为在写作中一要亮点突出,二要功力平衡,既要有突出的东西,也要尽量调动自己个方面的本领达到完善。
师:你获得了考场作文的写作经验了!(生笑)好,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法家拂士。(板书)有请刘国亨的亲密战友金阳同学进行作文评价。师:金阳同学,你为刘国亨同学挑选了谁的作品来借鉴? 金阳:我为他挑选的是刘天骄同学的作文《耀眼的亮点》。师:为何挑刘天骄同学的作品呢?
金阳:刘天骄同学作文中的好处刘国亨作文里没有。(生笑)师:真够朋友,那你讲评的关键词有哪些?
金阳:有倒叙、详略、简洁、过渡、对话。(师板书)师:那请你具体阐述一下。
金阳:刘天骄同学的作文在整体上使用了倒叙的记叙顺序,很明显的与刘国亨的原作从头到尾的顺序有一个区别,让人感觉在行文上有了一定的起伏。而她的详略市和简洁联系在一起的,在刘国亨的原作中大篇幅的是对篮球比赛场面的描写…… 师:这样不好吗?
金阳:我觉得这有些喧宾夺主,因为篮球比赛的场面并不是集中表现本文中心的地方,虽然它很火爆。而刘天骄的作文,把篮球比赛的场面略简了,开头几句话就有了结果,而且语言生动。
师:读一下好吗?
金阳:“漂亮的转身,稳健的步伐,潇洒的起跳,完美的弧线,篮球准确无误地跳进篮筐。一声哨音,我还来不及反应,就被如潮的喝彩声包围。”后面就开始回忆自己失去自信的日子了。
师:刘天骄同学,你能说一下当初为何这样处理吗?
刘天骄:我的意思和金阳的分析一样,咱们不是还学过《木兰诗》吗。诗中对“十年征战”这一部分略写就是因为它不能反映木兰的精神风貌。
师:分析的好。我给大家出个难题:如果我们写一篇作文,写早晨父亲为我买早餐馄饨的事来表现父爱,你认为该重点描写何处、简写何处呢?
生9:我觉得应当重点描写父亲买馄饨回来的动作呀、神态呀、肖像呀,来表现父爱。师:如果我大篇幅描写这碗馄饨咋样:“那诱人的馄饨一个个粉嘟嘟的漂在碗里,绿绿的香菜浮在水面上,几丝香油轻轻的浮着,丝丝热气漾出,几片紫菜在汤中摇曳……”我觉得我这不是在写父爱,我这是在写“馄饨的做法”。(生笑)
金阳:过渡体现在过渡语言的使用上,我建议大家下课后联系全文再深入体会刘天骄同学过渡对行文的妙处,我不在多讲。
师:还挺有派!(生笑)
金阳:另外,本文在情节设计上很妙的加了一处对话,在对话之中揭示出了本文主题,我读读(读):班长递过一瓶水:“干得不错!” “还得谢谢你呀!”我接过来。“谢我什摩?” 思绪又飞到几天前。“放弃了?”
“嗯……”
“不试试怎知道行不行?”
我无奈的笑着,机械地摇摇头。
“不自信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亮点,有的人乐于尝试,亮点便显露无疑。可有的人去因为自卑,错过了机会,本来是金子,最后只剩一堆石头。看你的练习,你很有打进NBA的潜质呦!呵呵!”
“?!”
“别放弃这比赛,更不要埋没自己的亮点!” “嗯!”
金阳:我觉得这段对话十分生动,我能真切感受到那样一个谈话的场面,人物语言很有年轻味儿。
师:好,非常感谢金阳同学的点评,评得真好。一定会对刘国亨同学大有启发,下课让他请你吃冰棍儿。(生笑)
师:其他同学对于这篇习作还有没有自己的看法。
生10 :虽然整个采用倒叙,但后面尾部显得不够有力,有些头重脚轻。
生11 :在人物对话部分,要让班长的话再贴近生活实际一些,我老感觉着这班长说的话更像是从班主任嘴里出来似的。
师:让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这个建议很好。
师:下面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敌国外患。有请刘国亨选择的对手、写作观点总有分歧者袁洪玥来评点作文。袁洪玥同学,你被刘国亨同学视为对手有何感想?
袁洪玥:我认为这充分说明了他对我的重视和尊重,我也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公平竞争嘛。(生笑)师:那你为刘国亨挑选了哪篇习作?
袁洪玥:我挑选的是刘哮阳的作文《不畏浮云遮望眼》。我提出的关键词是:引用、排比、标点、呼应、哲理性。(师板书)
袁洪玥:其实刘哮阳的作文在情节设计上和原作没有太大区别,情节性差。但在表达上很有特点。
师:哦,有何特点? 袁洪玥:首先是作者语言积累很足,比如他的题目是引自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的名句“不畏浮云遮望眼”,题目本身即有了主题,还增加了文学性。在文中,他还仿拟了一处“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学者”留其名”,让人感觉很有意思。师:刘国亨,你知道刘哮阳这是改写的哪里的名句吗?
刘国亨:不知道。
刘哮阳:这是改自李白的《将进酒》。
师:看来刘国亨同学还要提高自己的语言积累,这也是努力的方向,同学们都要牢记。袁洪玥:在刘哮阳同学文章的结尾他又一句“何畏浮云遮望眼?”反诘,既点出了文章的主旨,又照应了题目,一举两得。
师:确实巧妙。
袁洪玥:在篮球比赛段落中,刘哮阳采用排比的方法简明的写出了场面(读):“当我成为防守最后一人时,我听到了呐喊;当我率军突入心脏地带时,我听到了呐喊;当我投出压哨一球时,我听到了呐喊;当哨声终于响起,比赛结束时,我听到了更强烈的呐喊。”这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师:那你所说的标点又是怎样一回事?
袁洪玥:我主要是觉得,刘哮阳的作文与刘国亨的作文相比,它不是多用平白的陈述,而是大量的使用了带有强烈语气的句子,疑问、祈使、感叹,让人读来就和平铺直叙一样了。师:你的感受很细,也很独到。
袁洪玥:我重点强调一下刘哮阳作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句,我觉得这是我们大家都应当学习的。我印象深的句子有:“我的空气是这里仅有的清冷,清冷得以至于稀薄到接近真空,是的,真空是无法传声的,于是你们又何曾听到我的心声。”还有“赛场下,每个人眼中都闪着激励的光,我突然明白,这光是自我身上反射而来。”这些语句深邃,有味道,让人回味。我要是能写出这些句子来就好了。
师:这确实是很值得提倡的一个亮点。感谢袁洪玥同学的点评。其他同学还有没有自己的意见?
生12:我觉得刘哮阳同学的作文可以在保持其文学性的基础上,把语言稍微通俗点儿,以免我们读起来费尽思考。(生笑)
师:是呀,要注意受众性。下面咱们百家争鸣,看哪些同学互荐或自荐有亮点的作品。生13:老师,我知道王越同学的作文使用日记体改写的,读起来不错。生14:高嘉同学的作文是以对话的形式完成的修改,形式上挺新颖。生15 :史清雅同学的作文语言清新,特别耐读。
…………
师:好,看来我们有亮点的作文不少,课上时间咱们是不能都评点了,课下咱让这些同学把习作都再重新挂上墙,大家再充分玩味。好不好?好这节课我们就到这里,下课。
第二篇:历史作业二教学实录专题
第15课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 课程标准:
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了解活字印刷的优点,认识中国发明的活字印刷是世界印刷技术史上的一次重大革新,对传播知识、促进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了解指南针、火药的发明、改进、应用及向外传播情况,认识指南针促进了欧洲航海业的发展,火药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巨大震动。了解黄道婆对棉纺织技术的革新、对元代棉纺织业的贡献,初步认识先进生产工具对社会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过程与方法:
通过大家熟悉而自豪的科技成就“神州五号”升入太空,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通过实验操作来比较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讲述活字印刷的优点,认识该发明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培养学生对历史理解能力、锻炼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结合图片讲述历史,了解指南针对中国及欧洲航海业的促进作用和火药对中国作战技术的影响、对欧洲社会的巨大震动。培养学生“看图说历史”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收集并讲述黄道婆的事迹,通过学生的表演,认识黄道婆对元朝棉纺织业的贡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宋元时期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了解我们的祖先在科学技术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鼓励学生为再创中华科技的辉煌而努力学习,勇攀科学高峰。教学重点:了解宋元时期三大发明及棉纺织技术的革新,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教学难点: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重大的发明与创新,说一说:(隋唐时期的科技成就)
其实,早在我国古代就有许多科技成就居于世界的领先地位,大家知道有哪些吗? [生]七嘴八舌
[师]对了,四大发明中有三项是宋元时期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屏显]课题“第15课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 【讲授新课】
[师]宋元时期,科学技术在隋唐繁荣的基础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处于世界文明的颠峰时刻,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闻名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屏显]
一、印刷术————活字印刷术 [屏显]“毕昇”的图片 [师]大家知道他是谁吗? [生]略
[师]他是什么时期的人? [生]略
[师]他的身份、地位如何? [生]略
[师]此人有什么了不起的创造? [生]略 [师]很好。
[屏显]活字印刷术
[师]其实在此之前,印刷术已有了一次创新,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生]雕版印刷
[师]它是在什么时候发明的呢? [生]唐朝
[师]对了,有了雕版印刷,为什么还要发明活字印刷术呢?
[师]下面就请两组同学上来用两种不同的印刷方法为大家演示一下: [师]第一组同学演示雕版印刷;第二组同学为大家演示活字印刷。[生]两组同学演示 演示结束后:
[师]大家看了他们刚才演示,分析一下,活字印刷与雕版印刷相比,究竟好在哪里? [生]省时、省力、省料、灵活、方便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大家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课堂上又能积极踊跃的参加,表现得都非常出色。老师希望以后每个同学,每节课都能像今天这样积极踊跃地参与课堂活动中。[师]大家知道活字印刷是怎样流传下来的吗? [生]略
[师]对了,这样一项伟大的发明创造唯一记载下来的是沈括的《梦溪笔谈》。指导学生阅读“每课一得”。
[屏显]沈括的《梦溪笔谈》
[师]这充分说明活字印刷术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
[师]由于泥活字易损坏,难着墨,所以未大力推广。后来,元朝的王桢又制成了木活字。[屏显]“木活字”
[师]后还发明了圆盘形活字盘,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屏显]“圆盘形活字盘”
[师]到了清朝,又出现了金属活字。活字印刷传人朝鲜后,朝鲜人民又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铅活字。约15世纪,活字印刷又传人欧洲国家。欧洲的活字印刷比中国要晚了四百多年。[师]中国的这一项伟大发明创造,对中国、甚至整个世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下面大家讨论两个问题:
[屏显]讨论: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什么好处?(从文化发展和社会效益方面分析)
2、你知道我国的印刷术近年来有什么变化吗? [生]小组讨论、回答
[师]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对传播知识、促进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节省了材料,提高了印刷效率,给社会带来了很多实惠。近年来,我国印刷业开始了“告别纸与笔、铅与火、走向光与电”的时代,由键盘输入汉字,经电脑排版后,通过打印机打印出来,由电脑程序控制的复印机、油印机可进行大批量高质量的印刷,另外扫描仪、数码照相机也可与电脑相连,实现方便快捷的图文印刷。所以,同学们也应该多多了解我国和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努力学习,增长知识,这样,才能适应将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局面。
[师]宋代不仅在印刷技术上有了突破,而且在指南技术、火药火器制作上有了重大改进,并将它们广泛应用于航海业和军事领域。[屏显]
二、指南针与火药的应用
[师](指导学生看本目内容,然后把全班同学分成男女两组)女同学一组:讲述指南针的发展历史,思考:
[屏显]
1、宋代指南针技术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进步?
2、指南针除了用于航海外,还可以用于什么方面? 女同学一边讲得时候,一边 [屏显]“司南” “罗盘针”
男同学一组:讲述火药火器方面的发展情况,并能列举几个火药火器的名称。思考: [屏显]
1、火药最早是何时、何人发明的?
2、火药的发明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屏显]“火药武器”
[屏显]“这三种东西(印、火、指)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状态„„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创作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师]的确,中国的这些发明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我们有着辉煌的过去,但它不能代表现在。现代国家的竞争就是科技的竞争,所以科教兴国成为许多国家的基本国策。我们大家更要以科技武装自己,不断接受新知识,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师]历史发展到了今天,看,大家住得好、吃得好、穿得也比较讲究。你们看看身上穿的衣服基本上是用什么原料做成的? [生]棉花
[师]对,用棉花做成衣服,穿起来比较柔软、舒服。但这种成品衣服需要用多种不同的手工技术整合而成。古代元朝在棉纺织技术方面就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屏显]
三、棉纺织技术革新
[师]在元朝棉纺织技术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就是(停顿)[生]黄道婆
[屏显]“黄道婆”
[师]黄道婆在棉纺织技术方面作出了哪些贡献呢?请大家先来欣赏一段相声后再回答。[生]学生表演
[师]看了刚才的表演,同学们阅读课文有关内容来回答:黄道婆在棉纺织技术方面有哪些贡献? [生]略
[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1、她对制棉工具和织造方法的技术革新。[屏显]“木棉搅车” “木棉纺车”
[师]
2、毫无保留地传递先进技术,使松江棉纺织业落后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成为江南棉纺织业中心。
3、促进了全国棉纺织业蓬勃发展,棉布成为广大民众普遍使用,改善了人民生活。【小结】:
[师]宋元时期的这些科技成就,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而且这些成就多出自普通劳动者之手,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劳对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那你们应该从毕昇、黄道婆身上学习哪些优秀的品质呢? [生]略 [师]讲的很好,下面请同学来给大家归纳一下本课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生]略
[屏显]:
列表归纳宋代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
第三篇:《掌声》第一二课时教学实录
《掌声》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师:同学们,掌声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不仅可以传播真诚和文明,还可以表达我
们的赞扬、欣赏和鼓励。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与掌声有关的课文。生:齐读课题。
师:想知道课文围绕掌声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吗?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次课文。生:按自学提示自由读课文。
师:这是课文中的生词,先和同桌一起轻声读一次,读错的互相纠正。生:同桌一同学习生字,相互正音。师:谁愿意当小老师领读?
生1:默默地、小儿麻痹症、落下、残疾、姿势、愿意 生2:投向、调来、情况、慢吞吞、骤然间、热烈 生3:镇定、情绪、讲述、普通话、忧郁、歧视、鼓励 师:这些生字的读音大家记住了吗?开火车把词语读出来。生:开火车读词语。
师:火车开得又对又快,掌声送给你们!顽皮的词语藏在了句子中,看谁读得最好?
生1: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生2: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生3: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师:句子读得又正确又流利!下面请5个同学分段读课文,看哪些同学能做到读准
字音,读通顺课文。生:逐段朗读课文,师相机正音。师: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默读课文。
师:哪位同学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1:英子不再忧郁的事。
生2:英子得到了同学的掌声不再忧郁的故事。
生3:英子原来是一个自卑、忧郁的孩子,在一次讲故事中,同学们给了她掌声,她感受到了同学的鼓励,她变得活泼开朗了。师:英子到底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变化,我们下节课继续探讨。生:齐读生字。
师:认真观察,把难写的或是容易写错的字找出来,和同桌一起讨论,看有没有好办法把这些字写好。
生1:“励”字左边是厉害的“厉”,不要写的成了“历史”的“历”,右边是力气的“力”。
生2:“吞”字上面的“天”字撇和捺要舒展。生3:“烈”字下面的四点底要写得舒展才好看。师:范写“姿、烈、吞”。生:写字。
师:投影、点评学生的书写。
师: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今晚的作业是朗读课文,读出个人感受。
第二课时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掌声》这篇课文,黑板上的词语还记得吗? 生:齐读词语“愿意、姿势、投向、情况、慢吞吞、热烈、情绪、讲述、普通、鼓励”。
师:词语记得非常牢,能读好这就话吗?
生1:读“从那以后,英子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 师:非常好,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生:齐读“从那以后,英子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 师:读完这句话后,你知道英子以前是怎么样的? 生:以前的英子是忧郁的。
师:现在,让我们走进英子的生活,看看在英子的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师:英子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
生:英子是一个文静的小女孩,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师:“默默地”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不说话的。师:你轻轻地读读这两句话。
生:读“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师:多么孤独的小英子呀!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
生:齐读“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师:这都是因为什么呢? 生1:英子是个残疾的小姑娘。生2:她不想别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
师:身体的残疾使小英子失去了童年的快乐。我们再读第一自然段,把英子的忧郁、孤独通过朗读表现出来。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还想继续了解英子的故事吗? 生:想!
师: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英子的句子。生:边默读边画句子。师:请你把画到的句子读出来。
生1:读出“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
头低了下去。”
生2:读出“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师:让我们再次读这两个句子,了解英子的内心。生:齐读句子。
师:从这两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是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生1:从两句话中我体会到了英子的害怕。生2:我体会到了英子是很不愿意走上讲台的。
生3:我还体会到了英子的紧张,是从“立刻”、“把头低了下去”体会到的。
生4:我觉得英子是委屈的,因为她站起来的时候是慢吞吞的,眼睛都红了。师:同学们害怕、紧张、自卑的英子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生1:我走上去,同学们就看到我走路的姿势了,怎么办呢? 生2:同学们看到我的走路姿势会笑话我吗? 生3:我不上去,不知道老师会不会批评我?
师:对呀!进退两难的英子犹豫了。我们再读这两句话,读出英子的犹豫和不安。生:齐读“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
低了下去。”、“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师:英子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此时,英子多么渴望有种力量能鼓励她,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响起了掌声,那是什么样的掌声呀? 生:齐答:热烈而持久
师:同学们,我们也把热烈而持久的掌声送给英子。生:鼓掌。
师:你想通过掌声告诉她什么? 生1:英子加油!
生2:英子,不用怕,我们为你加油。生3:英子,我们不歧视你。
师:真感人呀!英子感动得流下泪水。我们一起用琅琅的读书声给英子支持和鼓励!
生:齐读“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
持久。”
师:有了同学们的鼓励,英子镇定了情绪,给大家讲述了一个自己的故事,教室里
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是为什么呢?来向英子说一句赞扬的话!生1:英子,你的故事真好听。生2:英子,你的普通话说得真好!生3:英子,我们很喜欢你,你自信些!
师:什么也没有说的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这时她心里想什么? 生1:原来大家没有歧视我。生2:我以后可以多到讲台上讲故事。生3:谢谢大家的掌声,我以后会自信些。
师:听,这是英子的心声呀!在掌声里,英子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走路的姿势
没有改变,但她的内心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到底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一起
读第四自然段。
生1:现在的英子不再忧郁了。生2:她和大家一起玩了。生3:她自信了,还学习跳舞呢。
师:看到英子的变化,真替她高兴呀!让我们高兴地再读读这个自然段。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师:是同学们的两次充满鼓励、满含赞赏的掌声让英子由忧郁变得开朗,由自卑走
向自信。她被感动了,看,她给我的来信说„„齐读英子的信,感受掌声 的力
量!
生:齐读英子的来信。
师:你得到过掌声吗?在什么情况得到的?和我们分享吧。
生1:我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说我的说话有条理,全班同学给了我掌声。生2:我和合唱队同学一起唱歌,下面的观众给我们掌声。生3:我获得了学校标兵,校长给我颁奖,全校同学给我掌声。
师:这就是爱,爱是一阵热烈的掌声。当我们在接受别人的爱时,不要忘了把我们 的爱也送给别人。爱还是什么呢? 生1:爱是给公共汽车上的老奶奶让出的座位。生2:爱是同学给我的鼓励的话。生3:爱是给下班回家的爸妈递上的热茶。生4:爱是向遇到困难的小伙伴伸出的温暖的双手。
师:多有爱心的孩子,老师说爱还是一首动听的歌,请用心聆听!生:欣赏歌曲《掌声响起来》。
师:对呀!当别人忧愁时,我们给他唱一首歌;当别人痛苦时,给他送去安慰的话
语,当别人身处困境时,我们伸手帮一帮。哪怕是一个拥抱,一丝微笑,也让
别人感到温暖!
师:作业。
1、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
2、把感动自己的句子抄下来。
第四篇:六年级语文下册复习二教学实录
六年级语文复习二(2课时)
(第一板块 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练习形式复习23个声母,体会学拼音的乐趣; 2.读音节,区分形近、音近的声母;读音节,学习认识事物并将词语分类的方法,进行初步的思维训练,巩固拼读方法; 3.复习认识的字。(复习巩固所学生字)
教学准备:23个声母的字母气球卡片;写有生字的果子卡片;两根小棒、一段毛线等。第一课时(课时目标)教学过程:
一、读读记记(创设情境导入)
1.歌曲导入。(伴随着《花仙子之歌》的音乐,生自由做动作。)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到拼音乐园去秋游,好吗?瞧,拼音乐园里有好多气球。(黑板上贴有不同颜色、图案的气球,背面写有学过的声母。)2.生摘气球。
师:你们喜欢漂亮的气球吗?你喜欢哪个就把它摘下来,不过,气球背后都有一个字母宝宝,你得说给大家听!说对了,你就是我们的小老师,大家跟着你读!3.给“气球”排队
请两位小朋友给这些字母宝宝排排队,要求:(1)根据字母的 图案和颜色归类;(意图?)(2)按课件中打出的声母的顺序bpmf dtnl gkh jqx zhchshr zcs yw。
4.按顺序读23个声母。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5.小组内互相抽读。
(增加学生个体练习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实践机会,不能仅仅是个别学生。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练习设计。)
二、我会想
1.这些气球宝宝的本领还真多,我们的姓中就有它们呢!就拿老师的姓来说,“林”里就有声母l。
2.出示声母:g k h j q x zh ch sh,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我们班同学中带有这些声母的姓有哪些? 3.各小组派代表汇报。
三、我会摆
1.现在我们不用笔来写它们,而要用带来的小棒、毛线及手势,摆出它们的形状来,你行吗?先来看看老师这双神奇的手吧!师示范,比动作摆形:利用左手的一根手指和右手摆出b。2.学生利用带来的材料自己动脑动手摆,师巡视。3.交流:(1)用物摆(可用两种一起摆)。
(2)用肢体造型。如:一人变腰两手触地摆成“n”;两个人则摆成“m”;一人双手斜举摆“y”;一双手作抱球状摆“q”等。(3)用物+人的造型。
要求学生动口说清:小小手儿真能干,我用——摆(做
出)——。
四、布置作业
1. 按顺序熟读和背诵声母表。2.与家长一起摆一摆字母。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教学过程: 一. 我会读
1.复习易混的声母 我们进行有趣的摘果子游戏。(黑板上画有一棵苹果树,树上的果子分别遮盖着声母:z-zh; c—ch ;s—sh; n—l; p—q; b—d。)
(学生争着上台摘果子并带读字母)
小朋友们手中都拿着字母卡片,请你快快拿出这些卡片,考考你的小伙伴,听听他读对了吗?
2.这些果子可真调皮,瞧,他们和韵母交上了朋友,你还认识它们吗?(媒体出示音节:zū——zhū;cè——chǔ;suō——shuō;nà——là;pí——qì;bǔ——dǔ。)生自由拼读;指名学生读,再让学生评;同桌互读、互评。二. 读读连连和我会认
1. 看来小朋友的拼音都学得不错。下面,我们进行富有挑战性的“拼读闯关”游戏,欢迎自信又勇敢的小朋友来参加。请看,教室前面有三张桌子,我们分别请三位孩
子负责,同学们在每一关中只要读准5个音节就可以拿到一份礼物并顺利闯入下一关,有信心吗?第一关:较简单的带调音节,如:pà,dī,chě,sù,zhě,lǔ……第二关:部分音节词,如:sī guā,bō luó,kù zi,wū yā,wà zi,yā lí……第三关:部分生字组成的词语,如:爸爸,弟弟,洗衣服,妈妈,我,骑车,地下……(生自觉排队参加游戏)2. 读读连连
(1)那么多的孩子都喜洋洋的,真不错!现在轮到老师来考大家了。(媒体出示课文中的词语音节)生自由拼读音节,遇到不会的可以让旁边的小朋友帮助你或举手请教老师,好吗?(2)开火车读音节,纠音。
(3)思考:qì chē和huǒ chē为什么可以用一条线连起来?
(4)学生画线连接其他音节词,并在小组内说说理由。(5)指名读六组连接好的音节词,生评议。(重点评议:三拼音的拼读是否正确,整体认读音节是否读准,轻声是否读到位。)
3.我会认
(1)出示认字树:今天,我们果子树上的生字宝宝也要和大家交朋友呢!谁摘对了,这位字宝宝就作为礼物送给你啦!(摘前
要指着读,读对了再摘,并带领全班读。)
(2)(媒体出示认字树)再给每个四人小组发认字卡片,请他们把表示人的摘下来,放在句首。
爸爸————。妈妈————。哥哥————。弟弟————。我————。
(3)根据实际想一想:谁做什么?小组合作摘字组成句子。例如:爸爸下棋。妈妈洗衣服。哥哥骑车。弟弟画画。我读书。交流汇报。
三、小结课文,细细回味。
在拼音乐园玩得高兴吗?你在拼音乐园学到了哪些本领?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轻声读读书上的内容。
第五篇:搭石教学实录二
教材分析: 《搭石》这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两个人面对面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著乡村的生活气息。
设计理念: 根据本文特点,我的设计主要体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训练,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本着使阅读者披文入情,透过文字触摸到语言的深层内涵的阅读理念,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想象画面,体会课文浓郁的生活气息,与作者情感交融,在自主阅读中收获感悟,挖掘语言文字的内涵,调动阅读的兴趣。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结合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乡亲们纯朴、善良、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
学习难点:
理解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
1、从课文情境入手,引出课题。
师:(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潺潺流水声)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轻音乐起)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点评:在导入环节,情境图,轻音乐配以教师的深情的描述,一下子把学生带到了课文那洋溢着浓郁生活的美的意境之中,同时巧妙地引入了课题,由课题引入新课的学习,自然而富有美感。)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预设。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103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什么是搭石。(生自由读课文3分多钟)
师:刚才同学们读课文很认真,你知道了什么是搭石吗?谁用课文的句子来说说。
生: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以后,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出示这句话)
三、再读文本,明确写作目的
师:通过读文,我们知道,搭石就是一些天然石块,那样的普通,那样的平凡,可作者为什么偏偏要写搭石呢?请用学们再用心的读读课文。(读后交流)
生:因为搭石联结者故乡的小路,也连接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相机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学习课文,直接了解到了文章的主旨,明确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同时加深了文章内容的理解。学习动机被唤醒,真正做到主动学习。)
(点评:由“作者为什么偏偏要写搭石呢?”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非常直接而自然地将第一个环节理解“搭石”的本义,引申到了此环节对“搭石”深层含义的探索之中,节约时间,“节约”学生的思维。)
四、围绕风景,自主寻美
预设
师:想不想一起去欣赏这道风景呢?就让我们跟随着刘章爷爷,跟随着家乡的人们一块去走走搭石吧。请大家研读走搭石的段落,找出描写人们走搭石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再想一想从哪儿感受到美?(生自由朗读、圈划,2分钟左右)
(点评:我们的语文课堂要书声朗朗,也要静思默想。让学生朗读课文,可以有效解决生字的读音问题。同时让学生边读书边思考边圈画,则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思考。)
五、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预设
师:我看到很多语句上划上了美丽的波浪线,咱们依顺序来交流、交流。
生:我找的是“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课件出示语段)你找的是这幅画面.(“行”变红)这是一个多音字,读什么?
(生有的读xínɡ,有的读hánɡ)
师:意见不统一呀,想一想: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常叫我们排成很整齐的一队,叫作排成一——
生:行(hánɡ)
师:这些在搭石上行走着的人叫——
生:一行(xínɡ)人
师:齐读两遍。
(生读)
(点评:词语教学应该是有层次,有质量的,根据中年级段的识字要求,采用随文识字,把字放到句段中,理解字的音、形、义,形成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行”的教学先从读准字音开始,然后联系学生的生活理解词义,最后又结合课文语境理解,把“行”带入课文中朗读,一个简单的“行”字的教学体现出了老师对多音字教学的重视;体现了老师基于学生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进行教学的理念。)
师:这还有几个词语,谁再读一遍?(“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变红)男生来。
(男生读一遍)
师:“人影绰绰”要读准确,女生读。
(女生读一遍)
师:你们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
生:我从“协调有序”体会到美。
师: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
生1:就是很有顺序,配合得很好。
师:这是从字面上理解。
生2:就是“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师:你联系下文理解了。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指一组学生: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着读一读。
师:(指这组问)你们现在走在哪?
生:搭石上。
师:不好走啊,走得不好要掉进水里,有信心吗?
生:有。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
生1: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2:紧跟上去
师:(速度渐快)前面的——
生3: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4:紧跟上去
师:(速度再渐快)前面的——
生5: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6:紧跟上去
师: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
生齐:轻快的音乐。
师:像——
生齐:轻快的音乐。
师:让我们继续走在搭石上,这边两组走前面,这边两组走后面。
师:前面的——
生(组1):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组2):紧跟上去
(速度渐快,引读三遍)
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生摇头)对,其实又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生:协调有序
师:原来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生:协调有序
师:体会得好。你们还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呢?
生:我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体会到画面的美,我感受到水波和人影都很美。
师:“绰”是生字,课前大家查了字典吗?
生:查了。
师: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这是学习的好习惯。它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出示:
绰:A宽;不狭窄B宽裕;富裕C形容姿态柔美
师: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
生:我认为是“姿态柔美”的意思。
师:那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想一想。
生1:我好象看到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师:体会得真形象,你是在用想像来丰富,用心来体会这两个词语,这种方法值得大家学习。
师:你还想来描绘一下,说吧。
生2:我仿佛看见清清的溪水漾起了粼粼的波纹,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
师:听你这么一描述,我感受到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像画一样——(打开手势)请读读这两个词语。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想象画面,体会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生2: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你的朗读把我带到了画前,谁能把大家带进画里呢?
师:(指举手的生)你来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像画面。
生3(声情并茂地):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身临其境吧?
(生点头)
师:还有想读的,全班一齐读。
(全班读)
师:真美!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点击变成诗的语段,音乐起)
每当
上工
下工
一行人
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
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 抬起脚来
后面的 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
画一般的美感
师:谁来读?读出诗一般的韵律美。来,咱们推荐一位同学吧。
(全班同学推荐一生读,生读,台下热烈的掌声)
师:同学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读——
(生齐读)
师: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数,一天走上62道,一共踏过了166400多道搭石啊,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读(诗变回文中的语段)——
(生再次融情朗读)
师:是呀,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指板书)——
生:一道风景
(设计意图:注重了朗读的指导,尤其注重了朗读的过程。学生读中感悟,领会家乡的景美,学生轻声、自由地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做到如醉如痴物我两忘,把读书、理解感悟融为一体,做到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陶冶。)
(点评:
1、此环节中,老师紧紧抓住重点词语,又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切入对文章内容含义的理解,将词语教学和阅读教学有机融为一体,在有限教学时间内,二者相辅相成。
2、在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语句时,老师根据自己的预设,非常巧妙地对学生进行了据词选择词义的联系。“绰”是生字,它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A宽;不狭窄B宽裕;富裕C形容姿态柔美。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人影绰绰”的‘绰’选哪种解释,“人影绰绰”又是什么意思?学生不仅对“绰”有了理解,而且对“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和“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此处所表达的意思以及作用豁然开朗,透过对这个词的理解,学生面前马上呈现出的是“我好象看到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我仿佛看见清清的溪水漾起了粼粼的波纹,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的画面,这个环节中的识字教学、词语教学符合第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显得高效、丰满、立体。)
2、面对面“让”石图
师: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谁来读读文中的句子?
生:读“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
师:能谈谈你对这幅画面的感受吗?
生:我觉得家乡的人能够互相地谦让。
师:好一个谦让,你读懂了文字里含着的美。男同学,一起感受这份美。
(男生齐读“如果有两个人„„”)
3、背老人“过”石图
师:那么“青年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生:读“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你会带着问题读书,这有个生字(课件中“伏”字变红),齐读三遍。
生:fúfúfú
师:这个句子读一遍是不够的。你们再读读,读着读着,有的词语会让你的心头轻轻一颤,你就抓住它,多读几遍。
(生自由地读几遍)
师:哪个词语打动了你?
生1:“理所当然”打动了我,家乡的人觉得是应该这么做的。
师:有你的读书体会,还有其他的吗?
生2:我觉得“伏”字打动了我。
师:是的,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读书体验。我们先来看看“伏”,“伏”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弯”的意思。
师:我们再看看这个“伏”字,什么结构?
生:左右结构
师:(出示字理图)左边——
生:一个人
师:右边——
生:一条犬
师:在甲骨文时代,“犬”是人类崇拜的一种象征,弯得是那样恭敬,是那样心甘情愿啊,(展示“伏”字从甲骨文到篆书到楷书的字理变化过程)我们的祖先就这样造了“伏”字。
师:现在我是那位老人,谁来做年轻人?请个小伙子。
(一男生上台)
师:请你做做“伏”的动作
(男生深深地弯下身子)
师:(手搭生的肩)你真是年轻人的知音,这样,老人就能轻而易举地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过小溪了。
师:(扶起年轻人)到对岸了,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
生:不需要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们家乡的人都习以为常了,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多好的年轻人,(问另一位同学)老人没有向年轻人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
生:不会
师:为什么?
生: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就在想哪,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指课件文字)——
生齐: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
师:因为(指课件文字)——
生: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
生: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
师:因为——
生: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透过这个“伏”字,你看出了什么?
生:尊老爱幼
师:是尊老还是爱幼呢?
生:敬老
师:你们的这份美好情感也是(指板书)——
生: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透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又看出了什么?
生1:我觉得家乡的人一代一代都是这么做的。
生2:家乡的人十分地谦让,十分地淳朴
师:我注意到你的发言中有两个“十分”,那也就是说,这已经积淀成山村淳朴的乡风、民风。景美情更美,这更是家乡的——
生:一道风景
(设计意图:三个画面,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教学,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并且通过三次吟诵中心句,每次都有不同体会和感悟,层层深入,步步递进,一咏三叹,不露痕迹的理解文本人文内涵。)
(点评:
1、在这一环节中,老师仍然是紧扣重点字词组织教学,既进行识字、理解词语教学,又将其和阅读教学紧密结合,有机融合,衔接自然。
2、尤其是在进行识字、理解词语时,老师将字理教学引入了其中,极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汉字趣味所在,了解汉字文化之璀璨,无形中会引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识字教学和理解词语教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而现在识字教学仍存在着费时多、效率低的现象,许多老师感到困惑。将字理教学引入小学识字教学中不失为一种提高识字教学效果的途径。)
师:说说我们还会看到哪些温馨的画面?
(生发挥想像想)
师:咱们来交流交流。
(设计意图:此时,给学生提高学习、思考、想象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入的体会,达到了语言与情感的共振。)
六、深化总结,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同学们,一块搭石,就是一段协调的舞,姿态婀娜;一块搭石,就是一首谦让的诗,娓娓动听;一块搭石,就是一幅尊老的画,赏心悦目。刘璋爷爷每每回忆起家乡的搭石时,总会深情地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更会由衷地赞叹,(引读)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她联结者故乡的小路,也连接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指板书)搭石她既有我们看得见的景美,也有我们看不见但能感受到的情美。
教学板书:
搭石
景美
情美
家乡的一道风景
(安阳市2009优质课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