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视导演基础_邵长波_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电视导演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电视导演基础 1.课程编号:
2.课程名称:电视导演基础
3.英文名称: THE TV DIRECTOR BASIS 4.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新兴的应用电视学中的一门课程,是电视编导专业四年制本科本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以导演学为基础,从专业基础角度全面系统地介绍电视导演工作的任务和在电视节目创作中的作用,电视导演的思维方式和创作方法,是一门掌握电视导演基础知识的入门课。
二、课程说明: 1.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主要是本课程以电视导演学为基础,结合我国电视事业发展历程和广大电视工作者的创作实践,从专业基础角度全面系统地介绍电视导演工作的性质、任务和在电视节目创作中的作用,使学生掌握电视导演应该具备的素质和导演工作的主要工作方法,针对不同电视节目对导演的要求,较系统地介绍各类电视导演的工作范围、工作特点、导演思维方式及导演风格,初步确立学生的导演思维方式,为今后从事各类电视导演打下基础。
教学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课堂教学为主;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形象化教学,用大量电视创作的影像资料,通过个案分析和典型例证,生动、形象、活泼地介绍电视导演应该做什么和应该怎样做。
本课程对电视编导专业(本科)、电视文艺编导(专科)以及相关专业使用。2.与相关课程的衔接:电视节目编导课。
3.周学时/总学时:每周4课时,共计划讲授18周72课时。4.开课学期:第二学年第一学期。
5.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6.考试方式:书面考试,期末考试占70%,平时作业、讨论占30%。7.实验、实习、作业:课堂讨论、作业。
8.教材:自编教材《电视导演应用基础》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1月版。
9.教学参考书:
王心语《导演的梦幻世界》(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唐·利文斯顿《电影和导演》(中国电影出版社)哈里斯·华兹《开拍啦》(中国广播出版社)格拉西莫夫《电影导演的培养》(中国电影出版社)朱宝贺《电视文艺编导艺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刘书亮《电影电视导演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邵长波《电视结构艺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
电视是什么与导演史话(代绪论)教学内容: 电视是什么——
电视史话:介绍电视的属性及电视节目的特点,与电影与戏剧的差别 各类导演的发展史话——
戏剧与电影导演史话:(4课时)(导演史话内容参见《电视结构艺术》第七章150页,邵长波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古希腊的戏剧:无导演;19世纪中叶戏剧节目单上出现导演一词。20世纪导演成为戏剧艺术的最高执掌者。中国古代和近代戏曲艺术中的流派及继承方式无导演工作;20世纪初文明戏(话剧)导演的出现。(简要介绍)
电影的创史人卢米埃尔与写实主义电影; 梅里爱——戏剧电影的创史人; 鲍特的《火车大劫案》;
电影大师格里菲斯及代表作:《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 现代电影:奥逊·威尔斯的《公民凯恩》 电视导演史话;(4课时)教学重点:
1.电影导演史话:
使电影成为艺术的第一个电影艺术大师格里菲斯和他的代表作《一个国家的诞生》
2.电视导演史话:
电视导演的形成:电视文艺及电视剧导演。教学难点: 1.电影史话部分
2.早期电视剧直播剧与电视剧的发展概况 本章共讲授课时:共8课时
第二章
电视编导概说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电视编导----一个新的职业群体
一般介绍:电视台节目创作人员的专业特点和职称构成:新闻(编辑、记者)系列;艺术系列:导演职称的等级;摄影师系列;播音系列及其它系列。
第二节
电视编导的素质
本章从总体上对电视文艺和一部分具有艺术性的电视节目的创作者――电视编导、导演这一新的职业群体有个基本的描绘,导演应具备的个人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导演个人应具备的气质:灵、悟、韧;电视编导要精通业务,根据电视声像兼备的特点,又是必须具备文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镜头感。
个案分析:影片《翠堤春晓》——音乐家约翰·斯特劳斯《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的创作过程,分析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灵感的作用。
教学重点:
第二节电视编导的素质 教学难点: 无
讲授课时:2课时
第三章
策划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节目策划的依据 第二节
节目策划
电视节目策划分宏观策划和具体节目的策划。宏观策划是大的宣传和节目总的指导思想的确立过程,具体策划是在宏观策划的指导下,一个时期或一个具体节目的策划过程。本章重点讲述一个时期的总体宣传的报道思想形成的依据和过程,通过个案分析,就具体节目在总的报道思想的指导下如何进行策划,加以介绍。
教学重点:
节目策划:个案分析: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的策划过程及节目的编排思想。香港回归节目72小时报道的策划 教学难点:
央视名牌栏目《东方时空》的策划和改版原因及得失。
讲授课时:2课时(上过《电视节目策划》课的不讲,时间作为机动)
第四章
采访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采访前的准备 第二节
先期采访
新闻纪录片类节目创作需要采访,电视文艺节目的创作也需要采访,采访是电视编导的基本功,是落实节目策划的具体化过程。
教学重点:
个案分析:通过个人的实践体会讲述《黄河一日》的采访准备和过程,观看纪录片《黄河一日·草原人家》一集,分析采访准备与电视采访应该做哪些工作。
教学难点:
先期采访中的几项工作:调查研究;看场地;了解被拍摄对象以及制片方面的工作的要求和方法。
讲授课时:2课时
第五章
编导艺术构思(上)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文艺类节目
综艺晚会:《春节联欢晚会》的发展变化与创新
节目的构成和主要节目形态(8课时)
《春节联欢晚会》24年的发展(1983—2005)教学重点:
1983年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黄一鹤的建设性主张:直播晚会,观众成为主体;台上台下、屏幕内外彼此沟通;加上主持人串连。
春节晚会中的精品节目: 1.晚会小品的风格特色:
陈佩斯、朱时茂的小品的第一个小品《吃面条》的新路:电影学院戏剧学院教学中无实物小品,拿到了舞台上,是春节联欢晚会的创新。俩人的一系列小品《羊肉串》、《主角与配角》等:一正、一喜剧的表演方式。
赵本山的小品的语言特色与风格特点:《相亲》、《我想有个家》;《卖拐》《卖车》、《功夫》对法轮功影射,战斗性和现实意义。
赵丽蓉小品的艺术特色:《英雄母亲的一天》推出赵,表演风格:时尚性特征,载歌载舞;《如此包装》创作上是为赵丽蓉定身量制。
小品视听语言的借鉴:《打扑克》中同期声的运用;“情境”镜头:马俊仁和他的弟子在现场成为小品的情境演出。
2.晚会中的音乐舞蹈节目
费翔《冬天里的一把火》把流行歌曲引入主流乐坛。载歌载舞对流行歌手的要求;
毛阿敏《思念》把歌星引入春节联欢晚会。灯光对歌舞节目的造型:杨丽萍的舞蹈《两棵树》引入电脑灯、以及她的艺术特色:舞蹈〈梅〉;
视听语言的运用:黄豆豆〈醉鼓〉为春节晚会创作,倒看的主观镜头。3.晚会中的相声:《宇宙牌香烟》、《虎口遐想》、《巧立名目》创作特点与相声的不景气。
4.音乐剧的创作:《过河》、《天长地久》与《龟兎赛跑》。音乐剧的风格特色:《过河》对东北二人转的改编;《天长地久》“旧瓶装新酒”的形式。
5.晚会的主题设计:《98春节联欢晚会》中的“回归板块”中的四个节目的编排:反映海峡两岸统一体裁的小品《一张邮票》、台湾歌手范宇文的独唱《我爱你中国》;20点35分(晚会时间黄金分割点)安排的纪实访谈节目《谈谈母亲河》;港、台、大陆三地歌手《大中国》四个节目编排特色。
教学难点:
6.春节晚会的节目创新:什么是“四不像”节目;形式创新:音乐剧《天长地久》、《宇宙选拔赛》、《人体复印机》;
《98春节联欢晚会》。
《春节歌舞晚会》(2课时)
录播晚会的特点:ENG(单机)方式,导演风格:场面调度的运用:长镜头与蒙太奇的镜头组合;灯光造型特点;个案分析:《98春节歌舞晚会》的艺术特色。
本节讲授课时:10课时(春节联欢晚会8课时,歌舞晚会2课时)第二节 电视文艺的新蕾 主要内容:
电视散文:电视散文的定义和定位,及电视散文的二度创作。
分析作品:《黄纱巾》、《记忆中的一位少女》、《我与地坛》、《永远的蒲公英》、《一把炒米》等作品。
电视散文的导演与表演:零表演特征。电视散文的摄影特点。
电视散文创作中的问题:音乐、音响与同期声的缺陷。教学重点:电视散文的导演方法与表演要求。
教学难点:电视散文的后期制作中音乐过滥与同期声的不足。
电视散文的摄影构图特点与视听语言的运用:线条、形状、色彩与影像的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讲授课时:2课时 MTV(2课时)
MTV,音乐电视的定位:音乐电视的二度创作;与舞台形态的电视音乐节目的区别。
音乐电视的导演和摄影特点:三种空间的设计:表演空间;演唱空间;虚拟空间(特技空间)的设计。个案分析《笑傲江湖》、《我想我是海》、《第一次》、《祝你平安》《朋友》等代表性作品,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教学重点:音乐电视的空间设计。
教学难点:音乐电视的摄影风格和剪辑特点:三分在拍,七分在剪。音乐会(2课时)
主要介绍《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转播特色及电视二度创作。
教学重点:《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几种转播方式:直播方式:乐队的现场演出;音乐会的录播方式:《小丑玛祖卡》等节目中的舞蹈演出的录播形式;插播方式:《蓝色的多瑙河》中的插播镜头。
教学难点:音乐会的导演节换的特殊性:不同景别的镜头对乐队不同声部的表达;声音的“特写”:独奏乐器镜头的特写与声音的突出方式。
本节讲授课时:6课时 共计:16课时
第六章
编导艺术构思(下):电视剧作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对电视剧编剧和导演的思考
第二节 编剧和剧作
剧作在电视节目创作中是难度最大,也是对编导要求最高的节目。剧作导演离不开编剧,导演自然要懂得编剧并和编剧共同合作。本章讲述重点测重编剧和导演的关系问题,使学生在掌握导演知识的前提下,熟悉编剧工作的要求和特点。
教学重点:
电视剧的剧本创作特点;改编与创作; 电视剧本与文学的不同表达方式: 个案分析《水浒传》的改编。
教学难点:从第一集《高求发迹》看电视剧改編中的得失和方法。讲授课时:4课时
第七章
导演的思维特征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电视导演思维的特征
情节与细节
细节的特征:小标志
第二节 电视导演构思:布局 从电视导演的思维特性出发,讲述导演思维的特点,这种思维不同于文字工作的抽象思维,而是形象思维的具体化过程,要落实到画面上和具体的可感的视觉形象上。塑造完美的形象是导演的任务,具像化的形象要依靠合理的布局才能使形象完美。
教学重点:布局的主要内容。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的设计,通过影像片断加以讲授。教学难点:
情节、细节与主题;平行手法的运用;悬念的设计;制造高潮的方法。讲授课时:6课时(第一节2课时,第二节4课时)
第八章
导演的前期工作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对电视场景的要求与选择 第二节
导演案头工作
选景和导演案头工作对各类电视节目都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本章从这一共性出发,归纳各类不同电视文艺节目和纪录片编导在前期工作的共性特点和具体要求和作法。
教学重点:
导演如何选择内外景地,对选景的要求。
导演案头工作的内容:分镜头剧本;制片工作会议的内容和导演阐述。制片预算的编制。教学难点:
选景的方法;导演阐述。讲授课时:4课时
第九章
导演与演员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对演员表演的要求
第二节 选择演员
第三节 演员案头工作
本章从导演角度讲述导演根据剧本和导演创作的任务出发,对演员、对表演有哪些要求,就导演如何选择演员,怎样指导演员进行案头工作,进行一般性的介绍,使学生对导演的这项工作及如何进行工作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教学重点:
导演如何选择演员,如何确定男女主角,对演员表演上的要求。对业余演员与专业演员的思考。教学难点:
如何选择演员,选演员的方法和渠道。讲授课时:4 课时
第十一章 拍摄中的导演工作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电视剧的拍摄方式
第二节:导演现场执导 电视剧的拍摄方式,这里主要指单机拍摄方式和多机拍摄方式,向学生介绍三种拍摄方式的要领;导演现场指导不仅要求导演要指导演员进行场面调度,还要解决演员表演中的问题,比如不出戏怎么办,表演过火又怎么办。
本章重点解决导演与演员的关系问题,导演的工作就是善于把握演员,启发演员按导演的要求去进行角色创作。
松下WJ—MX50A、SONY DS-700导演控制台的功能和操作技巧:
(一)、导演切换台的面板功能区布局;
(二)、主要的切换方式和功能及基本操作要领。
(三)、介绍几种最常用的切换方法: 1.几路视频信号的硬切输出方式;
2.两路信号间的软切(化)的操作方法; 3.拉幕类(又称划像)特技的种类: 线段划像; 几何划像;
4.幕制作方式。5.数字特技的介绍。
6.导演切换台技法有电视现场导演(播)中的运用。实训时间:8课时。教学重点:
电视的三种拍摄方式:ENG(单机)方式;EFP方式(电子现场采集);ESP方式(演播厅方式)的异同和特点。
(增加8课时实验课内容:导演切换台的操作使用。参见实验教学大纲)教学难点:
微相学的表演特征; 导演对表演的基本要求; 演员不出戏怎么办? 即兴表演与本色表演。
讲授课时:2课时(实验课8课时)
第十三章
导演场面调度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电视场面调度概述 第二节 综艺晚会的场面调度
第三节 场面调度的原则
导演场面调度理论是导演现场执导的操作学,是应用性理论,每一个将要成为电视导演的学生都必须学会和掌握导演场面调度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这一章同蒙太奇理论一样,作为导演基础的重点内容来讲授。
教学重点:
场面调度的来由;影视的场面调度的特点。
单干镜头场面调度的基本形式的内容。通过观看影视作品片断进行总结性归纳,并划出场面调度的线路图。
多个镜头的场面调度:
重复性调度:个案分析:电视连写续剧《宰相刘罗锅》;
“多重三”场面调度的特点:《水浒传》“潘金莲洗澡”等部分片断的场面调度形式。
讲授课时:8学时
(机动4课时,期中随堂考试2课时)
(书中其它章节作为学生自学和教学参考内容,不作为课堂讲课重点)
执笔人 邵长波
第二篇:电视导演基础作业
我看春晚
--------赵丽蓉小品艺术特色
戏剧小品总是受到最广大观众的欢迎,原因不仅在其表现形式接近生活,能快速反映社会热点,还因为观众总在期待着和自己喜爱的小品演员“会面”:从演员身上看他们创造的舞台形象,从形象中看自己喜爱的演员。正如世界著名戏剧理论家马丁•艾思琳那已有答案的设问:“我们究竟是来看由奥利弗扮演的奥赛罗,还是来看演奥赛罗的奥利弗?”这也正是演员艺术那说不尽的魅力所在。表演艺术家赵丽蓉留下的艺术财富,使我们愈加感到,她正是在不断扮演着不同角色和观众会面的过程中,得到了观众的喜爱与尊敬。
赵丽蓉小品的题材总是力图捕捉那些人们关心的社会问题、或是某种具有普遍性的社会心态。如小品《功夫令》就产生于国人对武术健身的热衷之中,那位“武林老太太赵丽蓉”干净利落地亮了一回身手,反衬她的是一位集男性雌化笑料于一身的“小鸡子”形象,谐谑中表达了人们呼唤健美男儿的心声;《如此包装》表现了歌厅老板对“评剧老演员赵丽蓉”近似迫害的“包装”过程,把种种不可理喻、粗制滥造、滑稽可笑的包装明星的闹剧集中到一起,让观众笑了个够;《打工奇遇》中“农村老大妈赵丽蓉”在应聘餐馆服务员时,巧妙地利用电话把坑蒙顾客的黑心老板告到了物价局,解了观众对假冒伪劣的心头之恨。由于是春节晚会的节目,讲究娱乐性和观赏性,烘托一个喜气祥和的气氛,因此表演唱这种热闹的表现方式就很容易地被认可了,尤其又是老年演员翻唱流行歌曲这样一个“错位”的表演。另外,观众希望看到赵丽蓉在小品中唱流行歌曲,这是有其特定的心理因素的。年轻人是觉得这个老太太“好玩儿”,喜欢看她像模像样又非常“搞笑”的演唱;老年人会觉得她“新潮时髦”,人老心不老,更觉得赵丽蓉是难得的表演人才。创作者正是号准了不同年龄观众群的脉搏,在经过初期的探索后,才正式地掺杂进了流行歌曲的元素;观众在观赏其流行歌曲演唱的时候,或许更多的是“这老太太真行”的惊喜,反而不会要太多的人注意歌曲的内容本身。换句话说,大多数观众是接受了她唱流行歌曲这种“错位”形式,而至于唱歌的目的所在,则相对忽视了。
赵丽蓉扮演的人物各具性格特色,又有她自身的表演风格。她时而武术,时而迪斯科,时而又将戏曲和流行歌曲结合到一起。她以非凡的表演功力,在形体、语言上极其协调地展现了把不同门类艺术硬凑在一起的“不协调”,讽刺了艺术创作上的生拉硬拽、拼凑成章,同时又充分展现了将不同艺术手段综合在同一舞台表演中的无限可能性,因而她的表演总是充满新意、充满生机,而所有这一切又都离不开她对不同门类艺术的广泛涉猎、大胆创新。戏曲演员出身的赵丽蓉不仅成功地进入小品表演舞台,也成功地进入影视表演领域;不仅获得了观众的好评,也获得了专家评出的金奖;不仅精通戏曲表演,也深谙曲艺表演真谛,因此她既能在表演中运用戏曲身段,又能在使起“翻包袱”、“吃了吐”这些加强剧场喜剧效果的曲艺技巧时,也驾轻就熟。戏谚曰,艺多不压身,讲的是掌握不同门类、流派的表演技巧对于演员创作的益处。然而戏谚又曰,隔行如隔山,道出了真正掌握一门艺术表现手段的艰难。而赵丽蓉的表演却总能渗透互补、左右逢源。赵丽蓉在“真”上取胜,她的表演让人相信了她就是那个“功夫老太太”、那个“打工老大妈”和那个“评剧老演员”。令人佩服的是创造舞台真实并没有妨碍她在表演中“使包袱”来增强喜剧效果,她谙熟此道,分寸把握得恰到好处,而且她的“包袱”、“绝活儿”总让人感到和人物融为一体,是在为揭示人物的性
格服务,而不是在卖弄演员个人的技巧。
观众总是期待着和赵丽蓉在剧场的“会面”,而作为演员的赵丽蓉则对每一次“会面”都十分珍惜。她总要弄清观众想看什么,希望她演谁,希望她扮演的人物替他们传达出怎样的心声。然后她把自己的技巧、情感和心灵都献给自己所扮演的那个角色,再去和观众“会面”。因此我们说,她不是以她自己、而是以角色的名义去和观众“会面”的。这正是她如此受人爱戴的重要原因。
第三篇:导演基础
导演基础知识讲座
中共长泾党校 谢 劼
第一章、电视艺术
1、电视艺术的特性、综合性、逼真性、假定性。
2、电视语言与表现手法、画面是非独特因素,是电视语言的语汇;创造画面是非独特的因素,是指布景、灯光、色彩、服装、化妆、表演、对白、音乐、音响等并非电视艺术所独有的,也存在于戏剧、绘画等艺术样式中的元素。摄像机的作用属于电视艺术的独特艺术元素。
3、蒙太奇手段、蒙太奇包括镜头的构成;音乐、音响的构成;画面与音乐、音响的构成;由这些构成而产生的意义和作用;空间形成与心理支配、库里肖夫实验
4、电视艺术的审美特征、鲜明的时代精神;民族性;美的意境;兼容性;哲理性;主体性;知识性、娱乐性。
5、电视艺术的电视化、电视艺术的电视化,就是要按照电视艺术的特性和传播规律去创作电视艺术作品。手段电视化,创作者凭借现代电子技术将一些独特构思物化为艺术形式,达到艺术性与科学技术的完美统一。时空电视化,电视艺术作品在时间的延续中进行叙事,在空间的展现中来抒情,在自由的时空中反映社会生活、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思想感情。语言电视化,第一次是文字传播,第二次是无线电传播,第三次是电视传播。只有电视语言,构成了多元化的语言形态。第二章、电视导演
1、导演的艺术水平、具有独创性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如何使屏幕形象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力,深刻的思想性和完美的整体感。导演运用画面主体的动作和摄像机镜头的运动,构成动的视觉形象;运用蒙太奇来组接画面和镜头,以突出重点、渲染节奏;运用恰当的音乐、自然音响和人物的语言,与画面有机结合,以表达思想内容,丰富并加强形象的感染力;运用光影、色调、色彩和制造所需要的气氛;运用时空变换来变换场景,扩大或压缩环境的规模和过程的容量。
2、导演的素养、极高的政治水平和艺术洞察力;极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灵性;悟性、韧性。
3、导演的专业技能、导演手段,包括、运用画面主体的动作和镜头的运动来构成运动的视觉形象;运用蒙太奇技巧来组接镜头,以突出重点,进行渲染和变换节奏;运用音乐、音响及人物语言,与画面有机结合,以表达思想内容,丰富并加强形象的感染力;运用自由的时间和空间变换场景,扩大或压缩环境的规模和过程;运用光影、色彩和色调营造所需的气氛;运用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创造出 所需要的场景。艺术表现手段、蒙太奇手段;场面调度;光与色;音乐和音响;速度和节奏;电视技术;特技。
4、导演的职责和工作、前期准备阶段、研究剧本;挑选演员;导演阐述;选场景;设计分接头剧本;分场景。导演阐述包括导演拍摄作品的基本目的和构想,以及导演在作品中索要表达的思想、观念等;阐述作品结构;分析主要人物及人物的关系;阐述矛盾的冲突及导演对它的理解和把握;确定表演形式,以及对演员表演的要求;阐释对摄影、灯光方面的创作构想和造型设计的要求;阐述对美术、化妆、服装和道具等创作构想;对音乐、作曲创作的阐释;对音响效果的阐释;确定风格样式;对作品整体、段落、情绪等节奏的设计要求;对后期剪辑创作部门的要求;对作品特技处理部分的要求。
5、现场制作与后期制作、现场制作主要由导演按照分镜头剧本进行拍摄,遇到细微差别时统一讨论确定后再进行拍摄。后期制作主要是导演的剪辑,导演剪辑分为初剪、精剪、修剪三个阶段,经过这三个阶段剪辑后,即可进行录音工作。
6、副导演、助理导演、场记、副导演的任务是协助导演的工作,前期筹备阶段协助导演搜集与艺术创作有关的文字材料与影像资料;协助导演修改剧本;协助导演编写分镜头剧本;协助导演初选演员;协助导演选择场景;协助导演编制场景表和制订拍摄计划;检查化妆、服装、道具等各项准备工作,提出相关的意见,并与导演进行沟通。现场拍摄阶段协调现场拍摄的工作;负责安排和指导群众演员的表演和调度;临时代替导演的职务。后期阶段安排和检查剪辑、录音工作,协助导演完成后期制作;根据完成片整理编写完成片台本;根据播映的需要制作预告片;协助导演做好总结工作。
7、助理导演主要协助导演从事案头工作,保管已收集的相关文字和图像资料,记录和整理有关艺术创作方面的研讨材料,配合副导演检查化妆、服装、道具等各项准备工作。场记主要设计场记单,并整理成镜头记录本,以便后期工作。第三章、导演与剧作
1、文学剧本、特点,文学作品是电视艺术作品的基础。文学剧本具有视觉性的特点; 具有视觉性的特点。文学剧本中的艺术形象,不仅清晰、具体,还必须富有动作性;文学剧本具有真实性,是经过电视艺术加工后选择、提炼、加工的真;文学剧本的蒙太奇技巧。
2、剧本的格式、反映特定的艺术表现元素;要求编剧注意作品的形式;要突出戏剧元素和电视的叙事特点;还要与戏剧、小说等其他艺术形式相区分。
3、导演与编剧的关系、编剧是剧本和文字撰稿的创作者,既可原创故事,也可改编剧本。编剧者的素养、具有较高的悟性和灵性;对生活敏锐的观察感受能力;具备较强的视觉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善于把握戏剧性的内涵;善于讲故事,引人入胜而又层次分明、脉络清晰;不仅仅用文字更用画面去传达思想;以电视艺术的角度去看待人和事。剧本大纲的形式、短小型大纲;长篇的大纲;缩写性大纲;以分场景介绍方式的概要性大纲;对每个场景进行分幕式概述性大纲。
4、导演与编剧、导演首先要了解编剧是否对电视艺术的特性还不甚了解,是否了解自己的意图,并与编剧进行沟通,善于引导,阐明自己的想法。编剧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导演通过自己的构思来修改剧本,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剧本的质量。
5、导演选择剧本、重视剧本的质量。剧本的质量表现在、剧本本身所蕴含的社会价值;剧本的主题是否积极反映生活,并起到对生活的推动和认识作用;剧本描写的故事是否具有可视性,是否符合电视的叙事结构;故事情节的安排是否合理;人物形象是否鲜明,人物关系是否明确;戏剧冲突、悬念性如何;剧本是否可为导演和其他创作人员提供再创造的机会;剧本本身反映的内容是否受观众欢迎;导演自身能否驾驭剧本;剧本的容量多大。导演选择剧本并没有一定的成规和限制,既可凭导演的兴趣爱好和艺术感觉来选择,又可以因剧本的内容使自己感动而喜欢。
6、剧本题材、以时间划分的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以行业划分的工业、农业、军事、商业、教育等题材;以题材来源进行划分的改编题材和原创题材;以故事内容进行划分的情感题材、武侠题材、公安题材、都市题材、农村题材和社会伦理题材等等。
7、导演分析研究剧本、主要由强烈的时代感、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构成主题内涵;主题思想表现是否鲜明;所描写的情节真实性如何;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否具有典型性;矛盾的冲突在哪儿以及矛盾冲突的尖锐程度;视觉形象是否适于屏幕体现;给人的印象是否鲜明;不符合逻辑和令人不可信之处在哪里。
8、剧本的特性、捕捉新意;真实性;思想性;人物形象鲜明。
9、剧本的民族色彩、剧本在内容上符合该国的道德风尚、生活习惯和风俗民情;形式要符合该国观众对电视艺术作品的欣赏习惯;语言的使用要符合该国的语言规范。
10、导演把握剧本、问题与障碍、剧本的基本结构都是在对立统一、主题与反主题中展开的;人物的把握;克服障碍;剧本与真实生活、真实表现在简练、戏剧逻辑和发展。;故事的进展;戏剧冲突;人物之间的对比反差;人物个性化语言;剧本修改。
11、导演对剧作的体现、文学描写和屏幕体现;分镜头剧本;时空设计;现场即兴制作;后期剪辑加工体现剧本。第四章、电视表演艺术
1、电视表演、三位一体,电视表演创作的特点是三位一体。电视表演艺术的“三位一体”是指演员在表演创作中,集创作者、创作材料、创作成品为一体。演员的容貌、肌体、声音、语言、思想情感、外部和特殊技能、自身的生活阅历和文化知识等等各方面的修养都属于演员的创作材料。双重生活与矛盾统一,演员在表演创作中,既是创作者,又是所扮演的人物,两者既矛盾又统一,成为电视表演艺术的基本特性。演员在进行创作时所追求的是艺术与生活的统一、演员与人物的统一、体现与体验的统一。演员的表演实际上就是处理好演员自己与人物的关系、生活与表演的关系。
2、演员创作的依据来自于剧本。剧本的主题是由题材本身提供出来的;二是编剧的思想所给予的。
3、表演艺术特性、假定性、纪实性、真实而自然、片段表演。
4、表演的类型和流派、表演的类型分为哑剧式表演、戏剧式表演、生活化表演、风格化表演。表演的流派分为表现派、体验派、本色派和演技派。
5、电视表演与电影表演的区别、不同的传播方式、银幕尺寸不同、观看的时间和空间不同;不同的观看方式,电视节目主要在家庭观看,易受干扰,而电影在银幕上观看,不易受干扰,电视观看不限制人数、不受约束,而电影不行,必须在银幕上观看,受限制较多;不同的故事长度;不同的技术要求,电影在摄影机前进行,电视节目在摄像机前进行;不同的观众群,电影在电影院放映,大多观众有备而来,而电视节目考虑普通大众的需求,以及家庭中必须具有的娱乐性和安全性;银幕与屏幕时空的不同。第五章、导演与演员
1、演员的表演特点、不按顺序的表演;间断式的表演;无对手交流的表演;在纷乱的环境中进行表演;反复表演片段;没有观众的表演。
2、导演选择演员、气质与素质;表演技能、包括形象思维能力、理解力、想象力、注意力、适应力、感受力、判断力、表现力、幽默感、激情、信念等等。
3、指导演员表演、导演对演员说戏,主要帮助演员去分析角色,对演员在创作中提出要求,并帮助演员克服困难,协调与其他部门共同配合来完成人物的塑造。演员表演的要素、动作、揭示人物的内心、内部动因、外部动因。
4、指导方法、示范法、提示法。
5、不同拍摄方式对演员表演的要求、直播电视剧的导演,以演员表演、电视转播、观众收看三者同步进行,演员的表演是连续的、不间断的。电视剧导演,演员的表演是在导演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的,表演可以多次重复,以达到导演满意为止。多机拍摄的导演,演员表演风格以自然主义或幽默喜剧式为主,特点自然轻松、诙谐幽默。第六章、导演与摄像
1、摄像与摄像机;
2、摄像机与它的视点;
3、画框内的构图、1、画框的比例关系、长宽为4:3
2、画面构图、主体、陪体、环境
3、环境中的前景后景、前景交代环境后景为故事背景
4、景深在画面中的作用
5、画框内的线和中心主体。
四、画框内中心点的作用、1、视觉选择、人没在观察周围的事物时,习惯性的注意那些最吸引人、最美、最好的事物
2、复合中心、一个题材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拍摄对象需要同时加以强调
3、中心的特点、布局<画面趣味中心、主体在画面中的比重>、大小、对比。
五、画外空间的延伸;
六、画面的景别,被拍摄对象在画面中所呈现的范围、1、景别的划分、以被拍摄对象人物在画幅中被画框所截取的多少为标准进行划分;以被拍摄对象景物在画幅中所占的画幅面积比例大小为标准进行划分。
2、景别的种类: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3、全景系列景别,抒情写意;强调气势;表现人物形体关系;写实空间;背景实像;地平线与人物关系;画面气氛
4、近景系列景别,叙事与纪实;强调画面质量;表现人物神态关系;虚化空间;虚像背景;地平线与人物关系;画面构图。
七、景别的造型功能:
1、视觉制约性
2、视觉虚实性
3、视觉距离性
4、视觉主次性
5、视觉刺激性
6、变焦点。
八、景别的作用:
1、景别是外在的语言形式
2、体现叙事风格
3、展现场景空间交代人物关系
4、表现情节内容
5、追求画面视觉变化和强调视觉表现效果
6、景别是对场景、环境空间、构图的有机取舍
7、控制观众的视觉注意力
8、影响画面视觉变化的节奏与变化。
九、指导摄像机:
1、拍摄动作
2、摄像机摆放的位置
3、主角度镜头
4、运动拍摄主角度镜头
5、仰角拍摄
6、俯角度拍摄
7、主观镜头
8、移动车拍摄
9、升降拍摄
10、手持拍摄
11、斜角度拍摄
12、侧面移动和跟拍
13、平遥和俯仰拍摄
14、营造氛围。
第四篇:《电视艺术概论》教学大纲
西北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电视艺术概论》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电视艺术概论》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的学习将为学生创、编、导电视文艺节目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本课程的教学以前面开设的《美术基础》、《音乐基础》、《影视语言》等课程的学习为前提和基础,与同时开设的《艺术概论》、《电视作品评析》课程互相提供理论支持,为后续开设的《电视导演艺术》、《电视文艺节目创作》课程提供理论基础。
(二)教学目的
本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电视艺术发展简史、电视艺术的审美特征、各类不同类型电视艺术的创作特征等电视艺术学范畴的基本理论;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创、编、导电视文艺节目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本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是: 电视艺术的审美特性; 电视艺术的发展历程; 电视传播的艺术; 电视剧;
电视文艺节目; 电视纪实节目。
(四)教学时数
36学时。
(五)教学方式
本实验课程的教学,采用在多功能教室授课的方法,可运用投影、电脑、电视录像等多种传播媒体及现代教育技术于课堂教学,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与效率。
二、本文
第一章 电视艺术的审美特性(4学时)
教学要点:
理解:电视的涵义与本体特征。
区分:电视的本体特征与电视艺术的审美特征。掌握:电视艺术的审美特征。教学时数: 4学时。教学内容:
1.1 电视的涵义与本体特征(2学时)电视的涵义、特性(讨论)。
1.2电视艺术的审美特征和构成(2学时)电视艺术的审美特征、特性、构成。考核要求:
识记:电视的涵义与本体特征。综合分析:电视艺术的审美特征。
第二章 电视艺术的发展(8学时)
教学要点:
理解与掌握:电视艺术发展简史。教学时数: 8学时。教学内容:
2.1 电视艺术的发展(2学时)
电视艺术的早期形态;电视艺术的蓬勃发展;电视艺术的新发展。2.2 电视艺术理论的发展(2学时)
电视艺术理论界说;电视艺术学研究现状;电视艺术理论研究建构。2.3 电视技术的演进(2学时)
电视技术的发展;电视技术与电视艺术的关系。2.4 电视艺术观念的发展(2学时)
从说教工具到大众传媒;从作者中心到观者中心:从宣传片到产品。考核要求:
识记:电视艺术发展简史。
分析:借鉴国外电视艺术分析我国电视艺术现状。
第三章 电视传播艺术(8学时)
教学要点:
理解和掌握:电视传播艺术的界定和构成。教学时数: 8学时。教学内容:
3.1 电视传播艺术的界定和构成(2学时)电视传播艺术的界定和构成。3.2 电视策划艺术(2学时)宣传性、引导性、策划的艺术。3.3 电视制作艺术(2学时)
镜头语言、编辑语言、特技字幕语言。3.4 电视管理艺术(2学时)
编排艺术、营销艺术、管理艺术。考核要求:
识记:电视传播艺术的界定和构成。
分析:电视传播艺术对电视艺术的作用。
第四章 电视剧(8学时)
教学要点:
了解:电视剧观念的演进;电视剧的分类。理解:电视剧的审美特征。
区分:不同体裁电视剧(含电视电影)的创作特征。掌握:电视剧(含电视电影)作品的鉴赏与批评。教学时数: 8学时。
教学内容:
3.1 电视剧观念的演进(1学时)戏剧观、小电影观、本体观。
3.2电视剧的审美特征及中国电视剧创作流变(3学时)纪实性、大众性、通俗性、兼容性;中国电视剧创作流变。3.3 不同体裁电视剧(含电视电影)的创作特征(4学时)
电视剧的分类及各类不同体裁电视剧(含电视电影)的创作特征。考核要求:
识记:电视剧观念的演进;电视剧的分类。
分析:电视剧的审美特征;不同体裁电视剧(含电视电影)的创作特征。综合应用:电视小品的写作、电视剧作品(含电视电影)的鉴赏与批评。
第五章 电视文艺节目(4学时)
教学要点:
理解和掌握:电视文艺节目的构成,电视文学节目和艺术节目的特征。教学时数: 4学时。教学内容:
5.1 电视文学节目(2学时)
电视语言、电视形象、电视意蕴。5.2 电视艺术节目(2学时)
音乐电视;综艺节目;电视广告。考核要求:
识记:电视文艺节目的构成,电视文学节目和艺术节目的特征。
分析:电视文学节目的社会价值和艺术特性;电视艺术节目的审美特征与创作特征。综合应用:电视文艺节目的鉴赏与批评。
第六章 电视纪实节目(4学时)
教学要点:
理解:电视纪实节目的分类。
掌握:电视纪实节目(含纪录片)的创作特征。教学时数: 4学时。教学内容:
5.1 电视新闻节目(1学时)电视新闻节目的艺术性; 5.2 转播节目(1学时)电视转播节目的艺术性。
5.2 电视专题节目(1学时)
从比较中看电视专题节目的内涵与外延。5.4 电视纪录片(1学时)
电视纪录片创作的历史、类型;电视纪录片的创作特征。考核要求:
识记:电视纪实节目的内涵与外延。
分析:电视专题片、纪录片的创作特征;电视新闻节目、转播节目的艺术性。
三、参考书目 1.高鑫、周文著,《电视艺术概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2.高鑫著,《电视艺术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版。3.蓝凡著,《电视艺术通论》,学林出版社,2005年3月第1版。4.高鑫、高文曦著,《电视艺术:多元与重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5.王贵亭著,《电视艺术学论纲》,学林出版社,2008年3月第1版。6.徐舫州、徐帆著,《电视节目类型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第1版。
本课程使用的教具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指导性意见:
建议本课程使用的教具为多媒体教室所应具备的投影、电脑(带光驱、声卡)、音箱、功放、电视录放像机、展台等,最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这些多媒体教具进行优化组合、教学设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第五篇:《现代电视原理》教学大纲
《现代电视原理》教学大纲
(理论教学60学时)
教材: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现代电视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出版,姜秀华主编 参考书:北京市精品立项教材《数字电视广播原理与应用 》人民邮电出版社(高等学校教材)2007年出版,作者:姜秀华、张永辉 第0章 绪论(2学时)
电视技术的发展史、电视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数字电视的发展趋势及其应用。
第1章
电视传像基础(10学时)1.1人眼视觉特性
主要内容:人眼的视敏特性、亮度、对比度、亮度层次、视觉惰性、临界闪烁频率、人眼的分辨力。
重点:人眼视敏特性和对亮度感觉的适应性;视觉惰性在电视技术中的应用;人眼对黑白细节的分辨力。1.2 电视扫描原理
主要内容: 电视传像的基本原理,逐行扫描原理,隔行扫描原理
重点:图像顺序传送制,逐行扫描参数(帧频、每帧标称扫描行数)选择、图像信号带宽计算、隔行扫描的优点、我国黑白电视扫描标准的参数。1.3 黑白全电视信号
主要内容: 图像信号,复合消隐脉冲,复合同步脉冲,实际的黑白全电视信号波形。重点:黑白全电视信号的组成、复合消隐脉冲构成和作用、复合同步脉冲构成和作用、实际黑白全电视信号波形、行序、奇偶场序。1.4 图像信号的频带
主要内容:垂直分解力,水平分解力,图像信号的带宽。
重点:决定电视系统垂直分解力、水平分解力的因素、我国模拟电视系统的标称带宽、黑白图像信号的频谱。1.5 图像信号的频谱
主要内容:只在水平方向有亮度变化的静止图像,在垂直方向也有亮度变化的静止图像,运动图像的信号频谱。
重点: 垂直方向有亮度变化的静止图像的信号频谱。
第2章 三基色原理和计色系统(6学时)2.1 基准光源
主要内容:光谱功率分布,几种基准光源介绍。重点:色温,绝对黑体,D65光源 2.2 人眼的彩色视觉特性
主要内容:人眼的辨色能力,彩色感觉的空间混色和时间混色特性,彩色细节分辨力,立体视觉。重点:人眼的辨色能力,彩色感觉的空间混色和时间混色。2.3 三基色原理
主要内容:格拉兹曼法则,配色实验 重点:格拉兹曼法则,三基色,互补色。2.4 CIE物理三基色(RGB)计色系统 主要内容:基色单位(R)、(G)、(B)的确定,相对色系数及RGB色度图,分布色系数。重点:三个概念——基色单位,相对色系数,色度图。2.5 CIE:标准三基色(xYz)计色系统
主要内容:标准三基色X、Y、Z和基色单位(X)、(Y)、(Z)的确定,2 RGB坐标系和XYZ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XYZ(X—Y)色度图,XYZ计色系统的分布色系数。重点:标准三基色X、Y、Z和基色单位(X)、(Y)、(Z)的确定。2.6 均匀色度标度(UCS)系统 主要内容: 刚辨差(JND),均匀色标制。2.7 彩色电视中的三基色
主要内容:显像三基色的选择,显像三基色的亮度公式,混色曲线,麦克斯韦计色三角形,高清晰度电视的色域。
重点:显像三基色的亮度公式。
第3章 彩色电视摄像原理(8学时)3.1 CCD固体摄像器件
主要内容:CCD固体摄像器件工作原理,CCD摄像器件的主要类型,电子快门。重点:CCD器件的光电转换原理。3.2 三基色信号的产生
主要内容:彩色电视摄像机的基本构成,彩色显像管显像基本原理 重点:彩色电视摄像机的基本构成。3.3 色度匹配和彩色校正
主要内容:色度匹配,彩色校正。重点:彩色校正。3.4 电视系统的γ校正
主要内容:电视系统的γ特性,γ≠1对黑白图像的影响,γ≠1对彩色电视系统的影响,三基色信号的γ校正。
重点:三基色信号的γ校正。
第4章 彩色电视信号(10学时)4.1 彩色电视制式概述 4.2 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
主要内容:亮度信号及频谱,色度信号及频谱,编码矩阵,混合高频原理,恒定亮度原理。重点:亮度信号及频谱,色度信号及频谱。4.3 正交平衡调幅 主要内容:一般调幅,平衡调幅,正交平衡调幅,色度矢量幅度和相角所包含的信息,同步检波。
重点:正交平衡调幅。4.4 频谱间置
主要内容:色度副载波和亮度信号频谱间置,亮度和色度信号间的串扰。重点:色度副载波和亮度信号频谱间置。4.5 PAL制彩色电视制式
主要内容: V信号逐行倒相,PAL制色度副载频的选择,PAL制色同步信号,PAL制编码器。
重点:V信号逐行倒相。4.6 彩条信号
主要内容:色差信号幅度未压缩的100%饱和度、100%幅度的彩条,色差信号幅度压缩系数,色差信号幅度已压缩的100%饱和度、100%幅度的彩条,100%饱和度、75%幅度的彩条信号。
重点:色差信号幅度压缩系数,100%饱和度、75%幅度的彩条信号。4.7 PAL制解码器
主要内容:PAL解码器原理框图,色度副载波延时时间的选择,梳状滤波器工作原理,梳状滤波器的幅频特性,PAL梳状滤波器作用分析。重点:梳状滤波器工作原理。
第5章 模拟电视调制传输与接收(8学时)5.1 电波传输的基本知识
主要内容:电磁波谱,几种主要的电波传输方式。5.2 电视信号的传输覆盖方式
主要内容:无线开路广播,有线电视广播,卫星电视广播 5.3 图像信号的调制方式
主要内容:残留边带调幅原理,残留边带调幅产生的失真,调制极性,伴音信号的调制。重点:残留边带调幅原理。5.4 电视频道和电视制式
主要内容:调制过程和电视频道,我国无线开路和有线电视广播的频道划分,电视制式。重点:视频和音频信号的调制过程 5.5 模拟电视信号接收概述
主要内容:射频电视信号的特点和接收解调的要求,“超外差式”电视接收机原理。重点:“超外差式”电视接收机原理。5.6 全频道电调谐高频头
主要内容:高频头的作用及要求,高频头电调谐工作原理,电调谐高频头各部分作用及工作原理。
重点:高频头电调谐工作原理。5.7 中频放大与解调 主要内容:各部分作用及要求,中频通道工作原理,伴音通道,伴音通道的组成,伴音通道的工作原理。
重点:中频通道工作原理。
第六章 电视显示器原理(8学时)6.1 CRT显像管
主要内容:CRT显像管的基本构成及工作原理,自会聚彩色显像管的构成,色纯及静会聚调整,动会聚调整,彩色显像管的白平衡及调整,显像管的调制特性。重点:CRT显像管的基本构成及工作原理。6.2
彩色液晶显示器件
主要内容:液晶的基本概念,液晶显示器件的工作原理,液晶显示器件的分类,液晶显示的驱动方式,彩色液晶显示屏,液晶投影电视,液晶显示器件的特点。重点:液晶显示器件的工作原理。6.3
彩色等离子体显示器件
主要内容:等离子体显示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等离子体显示器的分类及特点,AC PDP 工作原理与驱动技术,AC PDP整机框图。重点:等离子体显示器的基本工作原理。6.4 其他新型显示器件
主要内容:数字光处理(DLP)显示技术,LCOS背投电视。重点:数字光处理(DLP)显示技术。
第七章
电视信号数字化基础(8学时)7.1 概述
主要内容:模拟电视广播制式的不足,数字电视的发展,数字电视给广播电视带来的变化 数字电视广播系统构成。
重点:数字电视广播系统构成。7.2 数字化基础
主要内容:连续时间信号的取样,离散时间信号的量化,编码。重点:连续时间信号的取样。7.3 电视信号取样原理
主要内容:视频分量编码方式,电视信号的取样结构,亮度信号取样频率的选择,色度取样格式,数据量计算。
重点:视频分量编码方式。
7.4 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演播室编码参数标准
主要内容: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演播室编码主要参数,视频信号量化电平分配。重点: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演播室编码主要参数。7.5 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演播室信号接口
主要内容:并行和串行接口通用的信号格式,并行接口,串行接口。重点:并行和串行接口通用的信号格式。7.6 数字高清晰度电视
主要内容:高清晰度电视技术发展,数字高清晰度电视参数要求,数字高清晰度电视演播室编码参数标准,数字高清晰度电视演播室信号接口。重点:数字高清晰度电视演播室编码参数标准。7.7
声音信号数字化基础
主要内容:演播室数字音频参数,数字声音信号接口,数字音频嵌入数字视频流。重点:演播室数字音频参数。
编制
梧州学院数理系
曾福军
201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