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教书 我幸福
我教书
我幸福
仙桃十中小学部
赵成华
我叫赵成华,女,1984年7月出生,2001 年9月参加工作,现任教于仙桃十中小学部,小学高级教师,先后于2008年、2009年被评为优秀教师。从教十年来,我以饱满的热情、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圆满完成了学校交办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受到了领导、同事的一致好评,得到学生家长及社会的广泛认可,连续两年年终考核被评为“优秀”等次。一.热爱教育,关爱学生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始终遵守《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以教师职业道德标准严格自律,以师表形象规范自己的言行,以教好书育好人为天责,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教育事业,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思想端正,作风正派,尽职尽责,以身作则,积极奉献,以校为家,埋头苦干,勤奋敬业。工作上,勇挑重担,并在教学岗位上默默奉献,辛勤耕耘,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教育、教学和学生身上。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关注学生的点滴成长进步,是教师工作的重心,也是体现教师价值之所在。为此,我能够面向全体学生,用心关爱教育每个学生,视生如子,树立服务育人的理念,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从不歧视学困生和纪律差生。相反,常常给予这些“双差生”更多关爱,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这一思想融入到工作当中,和学生打成一片,融为一体,替他们排忧解难,疏导思想。以师表作风,示范行为,高度负责的人格魅力去关爱、感染和启迪每一个学生,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出色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无私奉献精神,赢得了同学们的尊敬,同事们的赞赏,校领导的赏识,社会的认可。二.更新理念,投身教改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能够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程标准精髓,研究时代教育发展规律,以崭新的教育理念丰富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理论水平,提升自己的专业业务能力,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关注自己专业成长。我在学到教改理论,掌握《新课标》的基本精神后,努力探寻适合各年级段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采用分组合作式、启发式、讨论式、自主学习式等教法,因材施教,学中有变,方法灵活,全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习先进教学理念的同时,在教学业务上,勤于动脑,锐意进取,敢于创新,大胆实践,运用新课标及现代新的教学方法,扎实做好备教批辅考等教学环节,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及时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适时检测,掌握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严而有度,与学生真诚相处,用爱与学生沟通,民主对待学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同学们都认为我既是值得信赖的教师,又是亲密的好朋友,值得尊敬的人。因为有了爱和喜欢,同学们都喜欢上我的课,任课班级教学成绩越来越好,受到了学生及学生家长的好评。通过勤奋工作,不断进取,自己始终是学校的一名骨干教师。在工作中我认真钻研教材,注重翻阅各种教学刊物,将好的经验与构思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还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努力尝试分层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吃饱吃好”。在分组教学时,通过采取组内合作,组间竞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上进意识,提醒优秀生寻找不足,激励学困生落实双基,迎头赶上。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对教学从细从严,向教学要质量,向课堂要效益,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以充分发展,顺利完成了所任班级的教育教学任务。我的课也得到了领导和老师们的关注,多次在校内外上公开课、示范课,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课,学生成绩也在教学改革中迅速提高。
三.创新模式 管好班级
作为一名班主任,所带的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学业成绩一直都非常优秀,总能与学生一起,共同创建一个民主和谐、积极进取的班集体。这得益于良好的班级管理模式,科学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行之有效的落实措施。在选好强力班委会后,分组管理,每个小组既是学习小组,也是管理小组。让人人参与管理,促进共同成长。在优秀班级创建中,同学们学会了关爱,学会了尊重,学会了奉献,明白了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使全班学生在良好的集体氛围中成长成熟。我注意加强个人修养,以严要求、高标准来衡量自己言行举止,举手投足起到示范作用,把自己当做学生的一面镜子,处处以身作则,时时为人师表,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入手,给学生以感染和熏陶,努力争创先进班集体。由于细心备至的工作,我所带班级连续两年被学校授予“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另外,作为班主任,我经常进行班级科任教师之间的工作协调,使得班级教学工作有序和谐开展,为班级教学整体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
总之,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当中,领悟了超前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思想,掌握了灵活的教学方法,独特的教学思路,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教学风格,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也获得了荣誉和信任。但我深深知道成绩只代表过去,今后,我将更加信心百倍地投入到自己所深爱的教育事业当中,争取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更大的成绩,再创新的辉煌。
第二篇:我教书我快乐
我教书我快乐
——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
神木中学 赵瑞芹
我校09年给我们大家发了一本于丹的论语心得,学校想乘“走进书香校园,构建和谐神木“这一活动来陶冶我们的情操,所以我利用短暂的寒假仔细阅读了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这本书,读后虽不能大彻大悟,但感触颇深,给人一种心灵的触动,心中顿生一份感悟。
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论语》难懂,给人一种枯燥的感觉。而于丹老师却用通俗易懂、朴实无华的语言和一个个震撼人心的小故事对《论语》中孔子的一些为人处事作了经典的诠释,使我们对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有了一个再认识,也使孔子的形象在我们的眼中变得清晰、亲切而温暖。对我的生活观、为人处事观、教育教学观等各方面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下面从两方面谈谈体会:
一、让“快乐”陪伴我们的教师
孔子说,“居之无倦,行之以忠。”他主张“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这就强调教师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作为一名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水平,以较高的水平去完成自己的任务,努力教好自己的学生,向他们传授有用的知识,让他们有所发展。还应利用平时的休息时间来不断学习,来适应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在工作和学习中,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中,一种涵养一种自信让我感受到无比的充实和快乐。
在今天这么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保持良好的心态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教师,只要自己拥有健康的心态,才能培养出拥有健康心态的学生。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这种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就如我们教师这一职业,社会上有不少人羡慕它,而我们当中有不少老师常抱怨,自己的工作思想压力大,不如其他单位……其实这是因为“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内心太少”的结果。如果纠缠在这些牢骚里,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加重我们的苦痛,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既然我们不能改变现状,不如我们就放开胸怀,正确面对人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工作,这样我们的内心就平和多了。正如那句经典的老话:“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要学会积极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让快乐成为教师生活的主旋律!
二、用“真爱”对待我们的学生
儒家理论的核心和最精髓的东西之一是“仁”,于丹老师在“天地人”之道中解读了“关爱别人,就是仁”。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就是要爱学生。那么怎样爱学生呢?
于丹老师说得好,过分的苛责,不如宽容的力量而恒久。学会了宽容,老师就可以走进学生及家长的内心世界,学生及家长也就会感恩于老师的付出;学会了宽容,我们的内心将会有一种坦荡荡的感受,而不是整天怨天尤人。作为教师的我们,与学生的接触较多,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学生,这样或者那样的事情,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我们在处理时,多从积极的方面来看问题,要少一些指责和抱怨,要多一些鼓励和赞扬。只有这样,你才会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较好的印象,你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才能正常地开展。只有这样,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才会和谐与融洽。
《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心态去尊重每一个人,彼此之间留一点分寸,留有一点余地。朋友之道,亲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点分寸,得到的往往是海阔天空!
尊重学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学生。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从学生的差异出发,因势利导,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倾听他们的意见与呼声,给予他们适度的宽容与谅解,体谅理解他们的难处与苦衷,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不说任何伤害他们自尊的话语等等,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看到自身的价值。鼓起他们自信的风帆,让每个学生都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而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关爱学生是师生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学会宽容与包容,要以智慧去解决,以人格去感化,爱由心生,心中有爱,言行才能有爱!所以教师必须要有一颗宽容、博大的爱心!读一本好书,使一个人终身受益。喜欢《于丹的论语心得》,喜欢书中渗透出来的那种快乐的生存态度。《于丹论语心得》给我的启示:品味人生,修身养性,用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第三篇:我教书我快乐
寻找教书的快乐
高二九班班主任:贾建芳
我作为我们集宁师范学院附属实验中学的一名年轻班主任,有幸与其他老师们在2011年3月26日一同前往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参加“《名师大讲堂》走进呼和浩特暨大型魏书生教育思想报告会”。这次学习使我近距离聆听魏书生的报告,领略教育大家的风采:平凡的穿着、平和的语言、平静的神态,娓娓道来的故事,让人感觉如沐春风,如饮甘露。三个小时的讲述竟然只是弹指瞬间。魏书生的教育思想不仅表现在他的报告中,体现在他的行为中,更是浸透在他的灵魂之中。他的不经意的一句话都可能令我们如醍醐灌顶,如梦方醒。一次报告,三个小时的讲述,时而令人捧腹,时而发人深省,轻松愉悦的气氛中,魏书生的教育思想已经深入人心。真可谓:真理总是在最平凡的言论中。魏老师先是向我们讲述了他的个人经历,尤其是他的教书生涯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做自己热爱的工作,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感受工作的快乐。魏老师讲到:他18岁下乡,19岁教书,两年后,就成为盘锦地区教育战线先进个人,被提拔到企业做政工宣传。他跟领导说:“我不愿上这儿来,我愿教书。”领导不放,他一边努力工作,一边请求调转,磨了两年,成了盘锦地区公交战线先进个人。为什么愿意教书?魏老师说:“因为当时很多人不愿教书,我又很适合教书。”他努力工作,感动领导,希望把他放了。又研究了一年,魏老师就成了电机厂厂级领导接班人,当时电机厂是盘锦地区最好的工厂,魏老师跟领导说:“我不想当官,就想当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师。”领导觉得他太不识抬举了,说再研究吧。不料,魏老师就挨批判了,上级组成19人专门针对魏老师的调查组,没收了他50多万字的文稿和日记,从中挑出魏书生反动言论108条,最多时一天挨三次批判。大家说,魏书生说的话是对的,为什么要挨批判?于是,工业局局长找他谈话,魏书生,看来批你是批错了,到轮胎厂当厂长,你去吗?“我最大的愿望是把我放了,去教书。” 1978年他实现了第二次教书的愿望,当上班主任,教语文课,不到半年,让他当教导处副主任。魏老师连夜写辞职报告,第二天找领导辞职,理由是:“我不愿离开课堂。”领导说,不愿离开课堂你就教课,愿当班主任你就当,同时干教导处的工作。魏老师说:“只要让我带班教课就行。”干到1986年,提拔他当盘锦市实验中学校长兼书记,他跟领导说:“我愿意教课。”领导
说,愿教教吧,别耽误学校工作。魏老师一边当着班主任,教着语文课,一边管着学校。1997年,领导让他当教育局局长兼书记,他跟领导说:“我愿意教课。”领导
说,愿教教吧,别耽误教育局工作。魏老师当了13年教育局长,一直都在给学生上课,35年来,没请任何一位老师给他代过1节课,到现在,给学生出考试题,评考试卷。魏老师觉得自己像一个农民,把庄稼苗种到泥土里,看着它一天一天地长大,那个滋味特别舒服。
记者问:“魏老师,这么多事,这么多兼职,为什么还要教课?”魏老师说:“我一进课堂,精神全来了,就觉得上课的感觉特别舒服,就像一棵小树苗一下子扎根在学生的泥土里,在学生的英容笑貌中、举手投足中、喜怒哀乐中吸取我的精神营养,舒枝展叶活得特别舒服。上课,为了快乐,感受教书的快乐,做平淡的事的快乐。
听完魏老师的教书历程,更加坚定了我要继续从事教书这一职业的信念。当班主任两年来,自己在工作中遇到过困难,曾经想过要放弃,但还是坚持至今,因为我深爱着教师这个职业,当我站在讲台上教书育人时,我感到了无比的快乐,因为我坐着世界上最有意义的事。学习回来之后,我感悟着“守住一个平平凡凡的岗位爱它,守住一天一天平平常常的日子好好过它,守住一件一件平平淡淡的事情认真细致地做它“从中的确感受到了人生的快乐。对于我这样的年轻班主任来说,魏老师的班级管理工作的经验是我学习的榜样。魏老师“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和“以法治班”的管理思想为我在日后的工作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关于管理,魏书生说他一靠民主,二靠科学。的确,魏书生在管理中采用的“民主”管理的策略和以“法”管理的方法是他班级管理中最鲜明的特征之一,也是他管理思想中最具价值的认识之一,其实质是现代管理思想中的“人本”观念和“法制”思想。“民主”管理提高了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解决了学生服从管理,投入管理的问题,以“以法治班”使班级管理形成制度化,走向了自动化;二者结合,不仅没有损伤被管理者的积极性,还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解放了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使班级管理沿教师设计的预定轨道上运转,达到了理想的管理效果。魏书生的做法使我进一步坚定了以下认识:第一,虽然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学生,然而我们不能把学生当作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的被动的受管理者,而应该把他们当作有思想、有意志、有情感的主动发展的个体。成功管理的前提是尊重他们的意愿,尊重他们的人
格,把他们当作实实在在的“人”,而不是驯服物。第二,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从一定程度上说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是班级管理工作的灵魂、但班主任不能只做学生活动的监护人与严厉的执法者。作为教师,他首先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第三,从表面上看,教师与学生,一方是管理者,一方是被管理者,双方地位是对立的。然而另一方面,共同的教育目标(即学生的学习目标)决定了师生在管理过程中合作的可能性大大超过了他们之间的排斥与对立,学生完全可以成为管理活动的主人,前提是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并采取高明的教学策略。
魏老师当班主任以来,坚持“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原则。他非常注重提高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魏老师在报告会上强调:学生能干的事班委不干,班委能干的事班长不干,班长能干的事班主任不干——懒老师才能培养勤学生。这让我领悟到:管理对整个教学活动来说是必要的,但管理不是老师来约束学生,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约束,在客观效果上,减少了学生对管理的抵触以至对抗的情绪,极大地提高了教育管理的实效。
学习回来之后,我引导我们班的学生实践了魏老师的教育管理理念。例如,每天早晨,有同学组织集体朗读三科课本内容;参加会操比赛的准备工作都是由班级普通成员、班委及班长共同监督全班同学坚持练操,最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每天课堂和自习的纪律以及班级值日,班委们都已分工明确,一切都在井然有序地运行着。
魏老师给我们讲到的很多理论经验,我还没有一一实践,在日后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会让学生们也能坚持每天“七个一分钟”,即:每天都要做家务,至少一分钟;每天写一分钟日记,至少写一分钟;每天唱军歌,唱校园歌曲,唱好歌至少一分钟;每天挺胸,抬头,大摆臂,高抬腿,踏步至少一分钟;每天练一分钟注意力;每天练一分钟演讲;每天带中外名著或好人传记上学,至少读一分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八个好习惯,即:定计划的习惯;预习的习惯;适应老师的习惯;自己留作业的习惯;自己出考试题的习惯;整理错题集的习惯;筛选质料,总结学习经验的习惯;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
最后,我要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体验魏老师提倡的“松、静、匀、乐”。要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心情,快节奏,高效率,做实实在在、平平凡凡的事情。
第四篇:2012,我这样教书
2012,我这样教书
肖培东
请别奢望我会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学校给了学生.那不是教育.至少不是我要的教育。下课了,改完作业了,备好课了,走出校园,我就该走向教育工作时间以外的我。我很认真地工作,我很讲效率地教书,就是为了我能赢得更多的属于我自己的时间。阳光照耀在肩上,我会暖暖地走向原野,走向森林。我看着小鸟在我空中轻捷地划过痕迹,我看着小草在土地的呓语声中悄悄萌芽,所有的小虫子都和我一起轻步飞扬,我就把春天留在我的眼睛里。雪花倏忽钻进我的脖子,我会伸出手接过下一朵菱形或花瓣形的晶莹,和孩子一起等待着空中的下一个柔软的飘落,把足迹留在雪白的大地上,当呵出的空气遁形于苍茫冷色的天宇间,我就把冬天融在我的希望里。
然后,我要阅读,读留在我枕边的智慧,与哲人对话,与思想碰撞。当然,我不一定必须读教育书籍,也不一定要写成读后感或抄成读书笔记,我也看看休闲的,一个笑话一个幽默都足以让我一天变得轻松愉快。
然后,我一定会听我的音乐。在我如堆的唱片里,我会找出几张。或是尼古拉·安杰罗斯柔情浪漫舒爽甜蜜的吉他独奏《安娜小笺》及《人们的梦》,六弦音符在指尖划出一片惬意的天空,此时,振颤的不仅是琴弦,而是心。或者是KennyG优雅的萨克斯风在夜空飘扬,哀伤、寂寞,或者甜蜜、喜悦,浪漫极致的高音萨克斯风中我们都开始一段翱翔在深情旋律上的美好時光……没有教学的繁杂,没有工作的疲惫,音乐似水,我裸浴其中。喧嚣的城镇也开始安静,与我一起寂寞又默契地感受一种浓郁芬芳的升华与密集的沉淀。
还有我要带着我的亲人们一起吃饭唠家常,陪我的孩子一起蹲在地上看蚂蚁是怎样穿过一座小沙堆,看月光是怎样泛上青草尖上,看童年的风筝究竟可以飞上哪朵云彩……我要陪大家看一部也许我会觉得很无聊的电视,和他们说些课堂上我永远说不上的笑话。一次远行,几声高唱,山水与我一起惬意。或者周末了,我也许整天上网,发几个帖,转几个段子,累了,洗洗脸,睡觉,如此等等。
我还可以想出很多的乐子,供我慢慢触摸,细细舔舐。
只是,别让我只扑在教育这个词上。谁都不可以夺走我自己的时间。
别总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要求我,因为除了教师这个角色,我们还有其他的身份.2
别要求我奉献的太多,尤其在我感到身体疲惫的时候。
我可以是蜡烛,但请允许我源源不断地为自己添油剪花,我不愿意永远用微弱的光烛照我暗淡的前程。也请你别用孺子牛的缰绳捆缚我生命的步履,作为教师,我必须要有一亩幸福的耕耘,但,我不做羸弱却耕耘不辍的病牛,这样的姿态,我不接受。
我一直希望,站在语文讲台前的我健健康康。我声音洪亮,我精神焕发,我阳光生动,我耳聪目明。我不愿意用干涩的喉咙破坏美文的诵读,我不愿意以衰败的身躯支撑教学的天空,沧桑的表情无法激活学生的思维,灰暗的眼睛又怎能点燃他们心田热爱的明灯?一天的疲惫,我撑住了,那是我的敬业。长期积劳成疾下的如此敬业,又能有多少真实和效率可以送给我亲爱的孩子们?爱,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智,懂事的学生需要的是身心健康的老师,而不是拖着病体一味用感动来垫高的授课者。
病了,我就会休息。累了,我应该放松。看,休憩之后的奔流更有力量。听,调整之后的步伐更为坚实。懂得进退的人生才是真有意义的人生,深谙动静之理的工作才最能体现高效率。
负责,就是对教学效率的关注。嘶哑的喉咙里,永远唱不出清亮的高音。
教育的基石是真实,感动的背后其实是摧残,摧残自己,摧残学生,摧残课堂,摧残教育。病牛犁不出好田,荒土种不出茂盛。我干瘪的眼神,是上不好感动的语文课的。所以,累了,就歇歇吧,放手几节课,孩子依然在路上鲜亮地成长。
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并不要求我做太阳底下最无谓的牺牲。奉献教育,不是短暂的生命消耗,而是该有持久的动力支撑。
别总拿你公开课的标准来测量我的每节课。
优秀是一种习惯。习惯是一种积淀。你认真做好该做的每件事情,你就是个优秀的人。刻意做好大家看到的一件事情,你只不过是个职业演员,落幕后,卸妆后,落差就会把你推向没有自信的深渊,而你唯一能做的,不过是等待乞求课堂导演的下一次赏赐。
其实,我就没有公开课这个概念,就是在我上课的过程中来了更多的大龄学生而已。大龄学生很挑剔,会测量,擅评价,他们不问自己学了什么,而是观察我怎么让他们学。他们会说一堆很专业的名词,可是,我就是把他们当学生。很平常的事儿,我多搬几条凳子,其他,依然如昨。
公开课不应该是个形式和安排,我们要的是公开课中最闪耀的思维和理念。把那种思维和理念渗入到平时的每节课里,无需华丽,无需完美,你就有足够的自信走向每一次亮相。
不要用备课本的厚度来测量我的思维。思想才是备课的第一元素,抄写只是健忘者亟需依赖的拐杖。别看我备课本的字数,你该审视的是我字里行间闪烁的思维火花。详细是一种态度,只有详细就是一种无奈和匮乏,抄得多更应记得熟,记得熟更应用得自如。可以复印的就贴一贴,可以粘贴的就省下时间多想想,把熟记在心的课文背景作者介绍段落大意都要一次次复制抄写,绝对是对自己生命的无端耗费。从容的课堂是得心应手举重若轻,只有尴尬的表演才会挂满程序和提醒。
踮起我身躯的,是我的脚尖。我的思维才是真正有力的脚尖。
思维背后,是我不懈的积累。当然,这些,检查者是看不到的。
我会和你比分数的,毕竟我也需要分数来支撑世界对我的评价。
可我不会不厌其烦乐此不疲地和你计算到小数点后的某个数字。也许,对于你,语文是一堆数字。可是,于我,语文是一种阳光。我把阳光编织到你的眼眸里,你的眼睛光亮了,清澈了,深刻了,睿智了。你再把阳光反刍到心灵里,外露在谈吐间,闪烁在眉宇间,氤氲到举手投足的每一瞬间,你就成了潇洒的清风,清辉的朗月,智慧的流水。时间撑起了你的厚实,你丰盈了,你内蕴了,你转身的背影也成了一抹儒雅的风景。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我送给你们的未来的剪影,在你活泼生动的生命感召下,凝聚成你前方的呼唤。
爱真正的语文吧,朗诵让你更韵律,阅读让你更丰厚,写作让你更深刻。穿越时空的隧道,语文的殿堂里,无数的雅士先贤文人墨客翩跹而至。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悠悠雨巷,丁香芬芳,斗酒诗百篇,红楼泪千行,“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高尔基也在遥远的书香世界与我们微笑。语文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渐渐地,洗去铅华,心灵走向和平,精神有了慰籍。时光在不断地流逝,语文阅读却让我们永葆青春。
而这些,绝不是你一页又一页的试卷所能装载!
当语文世界的博大精深芳香四溢只是试卷上的ABCD与标准填空时,学生的眼睛是灰暗的,学生的容颜是干枯的。当他们厌恶机械的眼神掠过语文课堂的时候,我们就成了永久的忏悔者。教师,语文教师,本该是慈爱真情的燃灯者,因为不能直面生命和教育的悲情,因为缺乏对生命的敬畏和珍爱,我们湮没了他们的萌芽熄灭了他们的闪耀,我们成了学生心中没有尊严的泥人。
所以,我有信心和你比分数,因为我教的是语文。语文不拒绝分数,但是语文更需要本真和永恒的爱!
在应试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我们拖着沉重的包裹踯躅着,忘却性地行走着。迷失了语文,迷失了自己,更迷失了我们的孩子。摇晃的背影是黯淡地铺向远方……
没有人在意荷塘溶溶的月色如何在先生的笔下是情绪的是美丽的,只要这个段落与高考无关,荷塘月色就是可有可无的一缕惨淡。没有人痴迷江南的冬景是如何牵挂成游子的浓浓眷恋,只要熬过了会考,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又怎能引诱一颗与文学擦肩而过的应考之心?有尊重吗?以高考的名义,蚕食着求真寻美的灵魂,剥离着人文的思想。所谓的负责只是要一个毫无精神的分数,然后,望着孩子扭曲的身影蹩进高校的大门,关上记忆,咧嘴而笑……对孩子的未来负责了,其实只是对自己的考核绩效负责了,而前方,是孩子孱弱迷蒙的行走。或者,我们关心的只是我们下一个忽悠的码头,忽悠孩子,忽悠
家长,忽悠社会,忽悠自己,而远航的帆,却驶进了一片黑暗。
我们沉沦了,还带着救世主的尊严。
我们堕落了,还披上工程师的慈爱。
纽约,蒙特利尔,75岁的诗人音乐家莱昂纳多·科恩说:“我不是这个秀场的主角。”“很多时候都让我很幸福:当我看我的孩子们开心的时候,当我看到女儿的小狗的时候,还有当我看见一杯酒的时候。”我不愿意站在这个秀场的舞台,剥夺着孩子们对文字对阅读的真诚感受,把课堂演变成考题的讲解场是罪恶的,而用虚伪的爱来粉饰教育的空洞苍白同样是令人鄙夷的。生命里有诗歌萦绕是幸福的,生命里有美丽语文回味是幸福的。一个称职的教师自然是能对孩子成绩负责的教师,更重要的是,走出课堂,他的孩子开始记住了朱自清,记住了郁达夫。荷塘月色将照进他未来的日子,江南冬景中的漫步也成了生命中一种惬意的憧憬,然后,他开始阅读更多的月色,收藏更多的冬景,如此,足矣。
通过我的手指你可以看到月亮,但最终你看到的不是手指而是月亮。我们的手,固然不能点石成金,但我们的手,对学生来说,必须是指向月亮的手!
在孩子心灵种下语文种子的人,是有尊严的。
2012,我还愿意我是个孩子,在软软的沙滩上,赤着脚写着成长的痕迹,然后,看浪花温柔地吞噬我自由奔跑的印痕……我把欢笑洒在沙滩上,每一阵浪来,成长的花瓣漂向大海的远方。
我们都是海边拾贝的孩子,只是我手里的贝壳已经比我的孩子们多了几只。在悠悠的海风里,我率先吹响了我的海螺,继而,孩子们也开始吹响了她们的螺号,轻悠响亮,透着对生命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望着她们聪慧清澈的眼睛,我微笑地指向大海,所有的眼睛就都朝向大海:天水交接的地方,几只白帆驶向视线的更深处更深处……
那片大海,就是教育。那片大海,也是课堂。
2012,我愿意这样教书。
【本文作者:肖培东,男(1972年生),浙江省特级教师,现任浙江永嘉十一中校长,教授级高级教师】
—— 推荐此文予从事教师职业的朋友们,因为,这就是教育的美好姿态。享受生活,享受教育是我们的选择。
第五篇:我的教书生涯
我的教书生涯
王昌安
艰 难 入 道
1980年7月高考落榜后,因家贫无力复读,便回到家乡务农,其间也被派到镇里作为电工培养,后来父亲让我学一门手艺,便跟村里的一个叔伯哥哥学泥瓦工。师傅带了三个徒弟,我们只能在镇上做些修修补补的小活。一天村里的团支部书记到镇上办事,看到了我,便给我说学校要招老师,让我回去考一下。得知这个消息后,我很高兴,因为我也觉得泥瓦工这种力气活不适合瘦瘦的我,加上我在学校读书时成绩还可以,便让家里人注意考试的时间。
做泥瓦工很苦很累,忙碌一天便沉沉睡去,也没有复习,也没有找关系。考试那天家里人带信过来,我便骑着自行车回去参加了考试,参考的人很多,主要考语文数学两科,内容以初高中为主,也有一些小学内容。考完后,也不知结果,我又匆匆赶回继续做活。后来还是从团支部书记那里得知我考了个第三名,因只录一名老师,我落榜了。
1981年底,学校要派老师到教育组学习,需要一名代课老师,按照原来考试的成绩排序便决定让我去(第二名者当兵去了),我听说后,很高兴,虽然师傅挽留我,但我还是坚定地要到学校去代课。由泥瓦工到代课教师,我的人生旅途发生了改变。
1982年2月,新学期开学,我便到学校报到了。我去的这所小学叫吴集小学,地址在吴集乡政府附近(叫过吴集小学的学校有三个:这是第一个,1986年夏撤销,新河、吴集学生各自搬回本村小学;第二个在吴集村,1986秋--1993夏,仅存在几年时间;第三个就是现在的吴集小学,1993年由吴集中学改制。),它的前身是吴集大队、苏集大队和四冢大队联合办的一所小学,后来由于学生的增多,苏集办了小学,四冢办了小学,那两个大队的学生都撤回去了,只留下吴集的小学生,我去的时候新河大队的小学四五年级也搬来了,另外还有初一初二两个初中班级,这就是所谓的“戴帽学校”(小学为主外加初中)。
我最开始带的班是四年级语文,外加一些小科。我不知道怎样教书才算好,但我只知认认真真,让学生把该掌握的知识都能记住,都能达标。一学期下来,全镇三十多所学校进行统考,我所教的班级还不错,学校便让我继续代课,我的一颗心落下去了。
第二年学校让我带的是一个初一年级语文兼班主任。我校的这些初中生,是吴集中学拔尖后剩下的学生,学习相对较差,也比较调皮,有些学生年龄也较大,只比我小两三岁。三十多年过去了,这个班的学生留给我的印象就是学生难管,现在想想也可能是我与学生年龄相差无几,加上我没有管理经验,学生也不服我管,才花费我那么多精力。
第一次得奖金
第三年、第四年我带了两年小学毕业班,也是我出成绩的两年。吴集小学在我去后的几年中都是几名老教师带五年级毕业班,每年初考后,全镇33所小学排名,大都是倒数几名,在全国都比较看重质量的那个年代,连续几年的倒数,让我们的学校很是抬不起头来。
经过大队党支部和学校研究,决定让我担任1983—1984学年的毕业班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数学老师是刚从新河小学过来的邓念清老师,学生有吴集和新河两大队的,人数也只有四十多人。这一年烟垢中学也从高中改制为初中,在全镇选拔100名优秀学生。现在已经记不清当时是怎么教学的,但我有印象的,一是我对学生管理比较严格,班级纪律较好,学风较好;二是对所学知识都反复落实,全面过关。初考成绩揭晓,我们放了个大卫星:一是综合评估,全镇第一(当时社直小学除外);二是烟垢中学优录人数8人,也是全镇第一(社直小学除外)。成绩出来,大家都很高兴,这是我们没想到的。大队领导也非常高兴,一下子由全镇倒数到全镇第一,这个成绩很了不起,便要给我们奖励。奖什么呢?经过反复讨论,决定发奖金,我和邓老师每人40元奖金。这个数字现在看起来微不足道,但那时对于吴集小学来说却是破天荒的,而且我那时的工资年薪才400元,大家都羡慕得不得了。
1984—1985学年,我又和邓念清老师带了一届小学毕业班,这一年我们综合评估全镇第四,优录人数6个,其中一名学生成绩非常优秀,综合成绩名列全镇前茅,初考作文获全市优秀作文。
带了两届小学毕业班,这是我教学生涯的第一个转折。我体会到,只有带好了毕业班,才能确立你优秀教师的地位,才能让别人认可你。之后,我由代课教师正式转为民办教师;不久,吴集中学将我抽调到中学任教。
十八条意见
吴集中学,是吴集乡的一所初中,地处吴集、苏集、四冢三个大队的交汇处,在乡政府的东南一公里处,交通不是很方便。1987年初,我去的时候每个年级也就两三个班,学生也是烟垢中学拔尖后留下的。学校当时有二三十个老师(数据不太准),有部分公办教师,也有相当一部分民办教师。
在吴集中学的几年中,我边教书边学习,弄懂了很多以前不懂的问题,很扎实地自修了现代汉语,也拿了汉语言文学的专科文凭。而且更为难得的是,我在激烈地竞争中考上沙洋师范,成为了我梦寐以求的公办教师。这是我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
但在吴集中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另一件事。
在那所农村中学,大家教书,手中的资料很少,我也只有一本随教材发的教参和找人借的教案;老师之间因为竞争关系,也互相保留,同时教学教研活动也很少,即使有,也只是一些形式的东西,或者说,那里的大多数老师都不知道该怎样上好一堂课。可以说,我那时根本不知道怎样教书,怎样才算是一节好课。我教书凭的是那种不服输的干劲,想的就是把要教的知识全部灌给学生,用的手段就是逼和罚。
1992年的冬天干旱非常严重,这年我带初三年级的语文(初三就只一个班),也照样带着初三学生按照乡政府的安排每天到农村打土块(因干旱无法用耙将土块耙碎,只好用锄头打碎,以便灌水后安苗)。后来接到通知,说教育组要组织全镇初三语文教师到我校听我的语文课。听课?我不以为然,不就是照着教案上吗?我没认真准备,也没让学生做着“配合“工作,仍然带着我的学生每天去农村打土块。听课那天,除我校之外,其他四所学校的初三教师都来了,我校语文教师也大都参加了,阵势也庞大,我虽然也上过不少公开课,但这么多人参加还是第一次。我上课的题目是《两种习惯养成不得》这是篇议论文,我按部就班地照着那本教案的设计讲着,一节课也就在我的主要包场下结束了,平时也就这么上的,应该说没什么创新,但也没多大问题。
课上完了,互相评课,其他学校的几名初三老师也就不疼不痒地说了些小问题,然后由烟垢中学的语文教研组长也是烟垢镇的语文教研组长姚在兵发言,他针对我这节课指出了18个问题,也结合这节课谈了怎样才算是一节好课,怎样上好一节课。有些观点我闻所未闻,我一边记,一边思考,一边不住的淌汗。18个问题,他虽说得尖刻了些,但也入情入理;一节课就有18个问题,这是怎样的一节乱课,让我震惊了。这件事一直让我铭记在心,倒不是记恨,而是敬佩:敬佩他的负责精神,敬佩他的业务高度。以后我走上领导岗位,对年轻老师,对业务管理干部也常常提起这件事,并以此来鞭策他们。
从此以后,就开始由学习业务知识向学习教育教学方法转变。以后的课我都逐步以学生为主,每节课都将内容变成问题让学生先学,学生进行交流后,再进行点拨。改变了教学方法后,我所带班级的教学质量一直名列前茅。二十年多年后,沙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其核心是以生为主,精讲多练,没想到我从那时开始就这样做了。
一节课18个问题,一语惊醒梦中人,这是我教学的一个转折点。
差班班主任
1993年秋,烟垢镇进行教育合理规划布局,初中学校由五所变成两所,我调入了烟垢中学。由乡村初中进入乡镇重点初中,我是不被看好的。我也战战兢兢,希望由初一年级带上去,但学校分给我的班级却是初三的一个班语文(只一个班语文,再无其他工作,可能还是不太相信我),不仅成绩是最差的,而且班上调皮的学生不少,这个班已经换了几个语文老师了,大家都怕接这个班。我去找校长,校长软中带硬地说,就只有这个班,你不愿带,那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不好再说什么,那就带吧。烟垢中学那时候学生是拔尖,但也有出钱来的,因此优生不少,差生也不少,两极分化非常严重;教师也是拔尖,人才济济,互不服输。我们这个初三年级的六个语文科任教师由一个老师五个学生组成,竞争激烈也合作愉快。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我班的成绩上升了,期末考试名列年级第二,中考时名列年级第一。
倒数第一到正数第一,这个成绩估计学校领导老师开始是没想到的。一年打拼下来,我在烟垢中学站住了脚。
之后学校便让我到初一除了带语文还带班主任了。初一年级八个班主任,有刚从大学毕业的优秀生,更有已在烟垢中学成名已久的优秀班主任,我接手班主任,很多优秀学生托关系从我班调到别班。这坚定了我要带好这个的班的决心。
那个时候,我已在荆门听了教育改革家魏书生的报告,也如饥似渴地读了他的怎样做班主任的专著。可以说,这本书我如获至宝,他解答了我的很多困惑,也解决了我在从事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很多问题,他的一些做法很有操作性也很有实用性。我很快将这些方法用于班级管理,我自己感觉有“招“了,系统了,轻松了,班级也顺了,好了,变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科中有四科全年级第一,其他科也不是第二,就是第三;第二学期也是如此,一下子成了全年级最优秀的班级。
但接下来,这个班级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因为初三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去进修学习了,换了一个老师暑期补了一个月课后也调走了,几经折腾,这个班已经很乱了。大家担心不换个强手,可能这个班要废了。这时校长找我谈话,要我接手这个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我犹豫了,原来我带的班顺风顺水,接这个乱班,我要花费很大的精力,而且结果还不得而知。要知道,当时这个年级有十个班,有几个班非常强,要我接手的这个跟他们的差距非常大。校长反复做工作,我也不好推了,只好硬着头皮接了。
差班,差在哪里呢?我想无外乎成绩差,纪律差,这二者也是相辅相成的。作为班主任应从哪里入手呢?从抓纪律入手。我的办法是定班规,抓典型,治“首犯”;我的策略是整倒一个,威服一群;抓住重点,全面开花;以理服人,恩威并施,乱班用重典。为了治理这个班级,我每月都要找所有学生至少谈一次心,对于那几个调皮学生开导的次数更是数不清;为了校正学生的习惯,我从学习、劳动、就餐、就寝方方面面对他们严加管教,让他们看到变化,看到成绩,提震信心。其次是抓成绩。先从语文学科抓起,我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及时复习,全面落实;力求全面(知识全面、面向全体)、准确(知识准确、表达准确)、细致(少有遗漏、注重细节)、灵活(活学知识,举一反三)。再抓其他学科。关注其他学科课堂情况(随时查班),多跟科任教师交流、反馈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帮助科任教师解决各项困难。最后抓学生的综合成绩。要求学生制定目标计划,每次考试后了解目标实现情况,分科任教师进行小组承包,分配培尖辅差人员,实行承包小组之间的竞争。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学年下来,这个乱成一锅粥的差班,综合成绩和升学人数与第一名的差距微乎其微,我所带的语文也名列全校第一,沙洋区第一,荆门市第三。二十多年来,与我保持联系最密切的是这个班的学生——九六届三(3)班。
带完九六届之后,本想从初一带起,轻松一下,但学校又将初三另一个班——九七届三(2)班交给了我。这个班比九六届的班还要差,成绩差不说了,仅班上调皮学生就有十多人可坐两桌了,大家戏称这个班是“土匪班”,我最后也艰难地把他们带过来了。之后,我就没带过初一年级,大都是中途接差班带初二或初三。
带过几年差班之后,我也总结出来一些管理经验:一是要有狠劲。差班的学生为什么调皮,就是一些恶习没有管教过来,这些学生不怕你。我就是要让学生先怕,后服。压得住他们,他们有所怕惧,才慢慢服管。二是要有方法。要对调皮学生分化瓦解,不要“树敌”太多。先威震,一些胆小学生就不敢调皮了,我的狠名在外,一些学生一看是我来接班,收敛了。再敲山震虎,有些学生不算太调皮,但好狐假虎威,或做“帮凶”,经常敲打一下,提醒一下,他们就慢慢收敛了。再次是征服为首者。这类学生是少数,但他们具有号召力,做事也很隐藏,也讲究策略,稍不注意就会被他们反戈一击,十分被动。对这类学生必须分别对待,等事实抓实之后再处理,同时要攻心为上。九六届有个姓季的学生,很聪明,爱好理科,爱好书法,有些我行我素,不服人管,周围有一帮崇拜他的小兄弟,他也经常带着这帮学生和老师对着干,但他很少出面,只在背后出主意。有些老师看到一些学生干些无聊事之后,一顿拳打脚踢,他便出面质问老师为什么打人,甚至搬出法律条文,或者向上反映,搞得有些老师束手无策。我接手后,对他进行观察,不轻易动手,发现一些问题后,也只是以眼神暗示;之后找他谈心,也不指出他的问题,对他的一些优点予以肯定;他爱好书法,我在图书室给他借了几本书法图书,班上黑板报让他策划、书写;再之后,我和他聊起人生理想,我说,在中国要想很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你首先必须上好学,而要上好学,你必须综合成绩要上去,你现在有些偏科,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有难度了,他问,我现在还来得及吗?我说,你这么聪明,当然来得及,只要你全力以赴;以后,他既使有些错,我也不深究,只和他谈这样做的危害及影响,他是个一点就透的人,响鼓不用重棰。我和他都知道,我们之间实际是在比内功,我们彼此都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对方。前几年他给我打电话,说他现在过得可以,他撰写的计算机书,清华大学在作教科书用。九七届有个姓刘的学生,是姚集人,长得身材魁梧,但就是喜欢打架闹事,还经常拿别人的东西,我和他谈过多次,保证书也写过几次。一天,一个学生又向我反映,他又把别人的洗衣粉拿去用完了,按照保证书上的处理办法,是让他回去的,我便二话没说,和学校另一位比较熟悉他家情况的老师一起,用自行车带着他来到了他姚集的家里,一路上我一句话未说,那位老师倒是不停地开导他。到他家之后,我们把情况向他父亲进行了说明,他父亲了解清楚情况后,对他一顿暴打,我们将他交给他父母后,准备离开,他马上擦干眼泪,拦住我们,坚决要留我们吃饭,并表示痛改前非,望老师给他机会。后他父亲又把他送到学校,并和我们签订了协议书。这名同学以后逐步改掉了恶习,而且他迷上了写作,写自己的童年生活,连写42篇。第三是对学生要公平,也要包容。优生差生都是自己的学生,要一视同仁,对差生不仅不能歧视,而且还应更多的关爱。让习惯不好的学生改错,不能一蹴而就,要允许他们反弹。对这些学生我经常提醒他们,又犯错了没有?本周犯了十次,下周争取只犯七次。不断地提醒,不断地鼓励,不断地提新要求,直至学生改掉。
将差班带好,磨练了我的意志品质,丰富了我的管理经验,使我逐步走向了成熟。
走上领导岗位 1996年秋,学校让我兼管九年级团总支工作,我很快将各项工作安排妥当,建立了规范的团员档案资料,收齐了团费,开展了系列管理活动。当时有一位学校主要领导发自内心地对我说,你很行,烟垢中学这么多年来团费就是一笔乱帐,从没收齐过,在你手里终于理清了。我很诧异,这不是一个很简单的事吗?
1997年秋,学校领导找我谈话,要我担任政教主任。我很忐忑,烟垢中学当时有学生1500多人,学校各项工作如日中天,参观的多,检查的多,而且以往担任这一职务的领导都很出色,很多都当了校长了,我一个从民办老师中出来的“土八路”管一个班还可以,但担任这一要职能行吗?领导很肯定地说,你能行,没问题!我言词短,又觉得却之不恭,只好又硬着头皮接了。
接手政教主任后,我找了两个很得力的助手——刘云锋和贺红云。他们是我师范同学,刘能说会写,高大威猛,以“武”为主;贺能歌善舞,能言善辩,以“文”为主。我让他们协助我一个分管安保和学生会的工作,一个分管团委和广播站的工作。政教工作我的切入口分别是学生会和广播站。我认为当时的学生会有点像“黑社会”,学生会干部很多都是调皮捣蛋学生,当着分管领导面点头哈腰,背着领导面欺负擂肥学生,学生敢怒不敢言;学生会干部不正,学校的风气就正不了;政教处的职责就是要保证学校的校风正、学风浓。改组学生会干部的程序是:先各班推选优秀干部,再由政教处进行审查,然后由组织各候选干部申报职务和演讲,最后政教处确定。这样选出来的干部有正气、有能力、有责任。之后我们对学生违纪违规情况进行大力整顿。对问题严重者,处分一批,办学生班一批;每天学生会干部和值日老师都对违纪学生发放违纪通知单。我认为学校广播站缺活力,天天在广播,但听得人却不多,也没起到舆论应有的作用。通过商议,一是在全校选拔校园之声广播站记者、播音员、编辑并进行培训;二是内容以学生喜闻乐听的为主,包括时政新闻、校园新闻、好人好事,师生专访、点歌台等;三是要为工作人员挂工作证,便于工作,特别是小记者,更是给他们特权。1998年抗洪大军在高阳暂停时,学校小记者采访了很多解放军,写了很多报道。同时加强对团员的管理,一是对入团积极分子进行培训,二是把好入团关口,三是团员必须每天佩戴团徽,四是对不合格团员进行处分,通过这些措施让团员在学生中起到表率作用,让正气在学生中弘扬起来。与此同时政教处还制定了班级量化管理方案、寝室内务管理方案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有位老教师评价说,烟垢中学的政教管理真正上了一个新台阶。
1999年秋,我担任学校副校长;2001年秋,我担任学校常务副校长;2006年秋我担任学校支部书记,常务副校长,主持学校全面工作;2007年秋至2011年夏,调任烽火台中学书记、校长;2010年秋烟中、烽中两校集并担任新烟垢中学校长。
回望走上领导岗位的这些年,有艰辛的努力也有欣慰的成绩,有痛苦的经历也有难忘的教训,有终身的遗憾也有不屈的追求。
从一个普通老师到学校中层干部,再到学校主要领导,其间有不少同事、领导给予我帮助和指导,我从内心感激他们。我认为一个人的成长、成才、成功一定会遇到很多“贵人”,没有这些“贵人”的提携和指引,不管他多优秀,也只“骈死于槽枥之间”;除此之外,个人的努力及修养也很重要,我认为要想成为一个合格干部,除了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外,还要有吃苦精神、奉献精神、合作精神,进而有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政治意识、政策意识,再进一步有驶人才能、鼓动才能。实际上我们在管理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发掘人才和培养人才,有很多人具备一定的素质,但欠缺一些素质而不注意弥补,或经不起考验,很让人遗憾。比如,有些同志业务能力很强,但奉献精神不够,做一点事都讨价还价,太过于考虑自身利益的人是难以胜任领导工作的;有些同志业务能力强,但缺少合作精神,做领导工作是要带领大家共同做好工作的,不是单打独斗;有些同志各项条件都具备,但缺乏责任意识,怕得罪人,不敢担责任,当领导就是要公平公正,对的要肯定错的要批评,对于歪风邪气要敢于顶住甚至要做斗争,一团和气,不敢得罪人,往往是正不压邪,工作无法开展。
当然,人各有志。有人淡泊名利,只求做一个平平淡淡的凡人;有人志向远大,想干一翻轰轰烈烈的伟业:这些都无可厚非。但我也认为,当历史选择我们时,当事业需要我们时,应该挺身而出,迎难而上。
弹指一挥,32载匆匆度过;屈指细数,往事历历如昨。值此中国第三十个教师节之际,写此拙文,以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