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测量土豆的体积》教学设计
测量土豆的体积
七沟明德小学 罗东伟
城 东 小 学 孙桂娥
黄土梁子明德小学 张秀青
教学内容: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46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某些实物测量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教学重点: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学会从多角度思考并解决问题。教学难点: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学会从多角度思考并解决问题。教学准备:直尺 软尺 烧杯 量筒 土豆、橡皮泥、石块等不规则物体 水 沙子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1、出示一些物体,其中不规则物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也有不规则物体(土豆、苹果、橡皮泥、鸡蛋、墨水瓶等。)
(1)你会计算哪些物体的体积呢?怎样计算?(学生口答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2)其他物体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测量像土豆这样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师板书课题:测量土豆体积
二、引导探究,自主建构
1、独立思考
仔细想一想,你能想到用什么方法来求这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估计学生能想到方法,如果想不到,可引导】 2.组内交流
听一听小组同学意见或办法。3.全班交流 预设:
A:(切割法)把土豆切成一立方厘米的小块,看能切出多少块,土豆的体积大约就是多少立方厘米。
B:(排水法)学生说的意思对即可。
C:(溢出法)把土豆放进装满水的杯子,收集溢出的水,测量它的体积,就是土豆的体积。
D:(排沙法)杯子里面装些沙子,把土豆用沙子埋好,测量沙子的高度,把土豆取出,再次测量沙子的高度,减少的部分就是土豆的体积。(学生说法可能与此相反)设计意图:用多种方法将不规则物体转化为规则物体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从教学角度讲,鼓励学生对数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理解,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4.做一做
请小组同学按刚才的方法试一试。
提示思考:边做边思考,怎样才能使误差变得更小。5.展示交流
请小组同学展示、补充方法及结果,其他组同学评价、质疑、提出建意。
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明确:怎样做才更科学、准确、最大限度地减小误差;不同方法的共同点,即“转化”;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一般方法——转化。6.在活动过程中,是否还有无法解决或者带有疑问的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很自主地去探索,在小组内互相交流,相互启发,多种感官参与到自主探究性活动中来。“转化”的数学思想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了起来,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更透彻,印象更深刻,记忆更牢固。在让学生自己发挥、自己动手、自己应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在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具有较大的自主发展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强化训练,拓展应用
1、历史上还有许多利用转化 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故事,你能说一说吗?
2、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长2分米,宽1.5分米,放入一个不规则物体后水面升高了0.2分米,求这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长2分米,宽1.5分米,水面与容器口距离1分米,放入一个不规则物体后,水面与容器口距离0.2分米。求这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四、深化体验,自主反思
1、这节课你是怎样学的,学到了什么,学的怎么样?
2、教师:大家都很有创意,这些测量方法虽然不同,但是都用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就是把一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成一个规则的物体体积,再进行计
算。
第二篇:《测量土豆的体积》教学设计
测量土豆的体积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46页
教学准备:直尺 软尺 烧杯 量筒 土豆、橡皮泥、石块等不规则物体 水 计算器
教学目标:
1、在立体图形的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2、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教学重点:探索土豆体积的测量方法,学会从多角度思考并解决问题
设计理念:用多种方法将不规则物体转化为规则物体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很自主地去探索,在小组内互相交流,相互启发,多种感官参与到自主探究性活动中来。“转化”的数学思想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了起来,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更透彻,印象更深刻,记忆更牢固。从教学角度讲,鼓励学生对数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理解,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本节数学活动重在让学生自己发挥、自己动手、自己应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在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具有较大的自主发展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步骤:
一、情景导入, 提出问题
1、出示一些物体,其中有规则物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也有不规则物体(土豆、苹果、橡皮泥、鸡蛋、墨水瓶等。)设问:
(1)这些物体哪些你可以计算体积呢?怎样计算?学生口答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2)哪些你不会计算体积?怎样才能求出这些物体的体积?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测量像土豆这样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师板书课题:测量土豆体积
二、1.学生发表个人看法:
A:(切割法)把土豆切成一立方厘米的小块,看能切出多少块,土豆的体积大约就是多少立方厘米。B:(排水法)学生说的意思对即可。
C:(溢出法)把土豆放进装满水的杯子,收集溢出的水,测量它的体积,就是土豆的体积。
D:(排沙法)杯子里面装些沙子,把土豆用沙子埋好,测量沙子的高度,把土豆取出,再次测量沙子的高度,减少的部分就是土豆的体积。(学生说法可能与此相反)
教师引导:刚才有位同学提到把土豆放进装水的杯子里面,水面升高的部分就是土豆的体积,这位同学很善于动脑筋。大家一定都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吧,现在已经有人把它改编成了歌曲,想听听吗?(欣赏视频)故事里面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学生回答:瓶子里面放了小石子,占据了水的空间,水面就升高了,乌鸦喝到了水。)
(使学生感知到利用水是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之一)
2、小组讨论研究实验方案 要求学生观察桌子上面的物品
教师:聪明的乌鸦利用石子喝到了水,我们能不能利用桌子上的工具,通过实验进行测量计算,得出土豆的体积呢? 小组讨论后汇报方法:用软尺测出杯子的底面周长,求出底面积,向杯子里面倒入一些水,用小尺测出水面的高度,求出水的体积 V1。把土豆放进杯子里,水面升高,再用小尺测出新的水面高度,求出体积V2.把两次的体积做减法,就求出了土豆的体积。
(学生叙述结束后,教师用课件演示测量方法,加入文字说明。)
3.小组开始实验,教师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屏幕出示)
(1)活动过程中,小组成员要分工合作。
(2)容器中的水要适量,能没过土豆,但不会溢出。(3)观测数据时要注意科学准确,减小误差。(4)把实验的结果填在指定表格中。(5)要注意保持教室和桌面的卫生。4.分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组。
5.学生活动结束后,汇报展示结果(注意要求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操作的)。(实物展示台展示)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办法测量了土豆的体积,那么,我这里的苹果、鸡蛋、墨水瓶的体积你会测量吗? 对,我们可以使用相同的方法.教师出示橡皮泥(不规则的),请一位同学讲怎么测量体积。
教师提问:除了这种方法,还可以怎样测出它的体积呢? 小组讨论得出(提示:橡皮泥是柔软的,可以任意改变形状。)(把它做成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形状,测量并计算体积,学生边说边演示。)
你还有那些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小组讨论后畅所欲言,教师肯定合理的方法。
(测量一袋大米的体积,把这袋大米倒入一个长方体的容器中,我们只要测量出容器的容积,就可以算出了这袋大米的体积。)(量筒中放入一些水,记住刻度,把石子放到量筒里面,读出刻度,两次的体积做减法,就是石子的体积.)课件演示(测量矿泉水瓶的体积,把瓶子放进水槽里面,用细沙把它埋好,测出高度,然后取出瓶子,再测细沙的高度,减少部分的体积就是矿泉水瓶的体积。)……
四、回顾 评价反思
1、教师:大家都很有创意,尤其是前面我们测量土豆体积时用到的方法,当年古希腊的数学家阿基米德就利用它测出了皇冠的真假问题。这些测量方法虽然不同,但是都用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就是把一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成一个规则的物体体积,再进行计算。古时候,曹冲就利用种思想称出了一头大象的重量,得到人们的称赞。
2、学生谈个人收获。
五、总结
教师:同学们的收获真是很多啊,下面老师就以一位思想家的话作为这节课的结束:如果你我各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得到一个苹果;如果你我各有一种思想,我们交流,那么我们每个人最终将得到两种思想。
第三篇:《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教学设计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进行科学探究需要的使用技能,如使用基本工具和一起进行测量和观察的技能。本节内容《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是七年级上册第一章里的内容,较详细地说明了长度的测量、长度的单位、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长度测量工具的选择及测量方法的设计等。设计特殊长度的测量方法,能保持学生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逐步培养创新意识,学习纳米概念有助于学生了解“纳米技术”的概念及意义。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是学生学习测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二、学情分析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是学生第一次学习运用工具进行测量。几乎每位学生都使用过刻度尺,但能正确使用的却很少,特别是要求做到“放正确、看正确、读正确、记正确”。所以,除了严格的测量要求之外,还要求学生实践体验使用刻度尺和量筒,尽可能地从身边的例子入手,学习长度和体积的测量,纠正平时不科学的测量方法。让学生用特殊法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测量的意义;知道长度和体积的单位和其他常用单位;….2、过程与方法:熟悉刻度尺上的刻度和测量范围,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学会记录长度测量的结果;熟悉量筒上的刻度和测量范围,学会正确使用量筒,学会记录体积测量的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和实际养成规范使用仪器的习惯,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积极思考习惯,树立勇于探索新问题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和量筒,学会记录长度和体积测量的结果;
2、难点:学会选择不同测量仪器或方法去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
五、课的类型、学时及教学方法
课的类型:新课
学时:共两课时。第一课时:长度的测量;第二课时:体积的测量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六、教学用品准备
刻度尺、卷尺、皮尺、三角板、硬币、铜丝、铅笔等
七、设计理念(参考课程标准)
1、身边实例,实用激趣
以学生身边的实例为基础,尝试在生活中“解决关于长度的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尝试操作,不断修正
刻度尺的正确操作是本节的关键,利用尝试操作的方法,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通过合作交流的方法,相互之间彼此订正
3、设计方案,思维创新
特殊的长度测量有许多种方法,所以利用学生的发散思维,设计多种不同的方案解决
八、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设问:我刚来台州,对台州的环境不是很熟悉。现在我想请你告诉我临海江南长城有多长呢?
学生:2000米,3500米,1万米„„
教学意图:从身边的实例入手,很容易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而让学生说出江南长城有多长,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引入了课题。
(二)新课展开
教师设问:生活中有哪些方面需要测量长度呢?
学生:身高、家离学校的距离、东方明珠塔的高度、江南长城的长度
教学意图:首先让学生体验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物的长度,可能这种体验时不科学的,但通过下面的学习得以纠正。
教师设问:请你列举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
学生:小明的身高160cm,书本长为20cm,江南长城长为5000米„„
阅读“不同物体的空间尺度”
教学意图:纠正学生在生活中对长度的感性认识、特别是提出长度的单位,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师设问:利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学生:直尺、三角板、卷尺、钢尺„„
教师讲解:定性测量有步距、指间距等,工具测量有刻度尺、三角板、卷尺、钢尺,并逐一展示。高科技测量工具有声纳、雷达等
活动:请三位同学分别测出黑板的长度,并每组测两次。
学生讨论:学生测量的结果是否带单位?谁测得更准确一些?要想更精确,该怎么办?
教学意图:让学生亲自测量体验测量需要的注意事项,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态度
活动:每位同学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与宽度、自己的指距等,最后比较结果(1)认识刻度尺的量程和最小刻度,读数要估读一位(2)刻度尺读数时要平视(3)“看正确”、“读正确”、“记正确”
教学意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测量技能
探究:我们可以用自行车当作里程表测量路程吗?试说出用自行车当作里程表测量路程的具体方法。(尽可能多的方法)
设问:怎样用普通的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学生分组讨论
探究:(1)怎样测量出硬币的直径和周长?
(2)给你一根细铜丝,你能测量它的哪些量?
教师:可以让学生不断尝试,从学生尝试的方案中不断地改进
教学意图:积累测量长度的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散思维
(三)课题小结
(四)作业巩固
九、板书设计
第三节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一)(一)测量: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二)长度单位
国际单位:米(m)
常用单位:厘米(cm),毫米(mm),千米(km),纳米(nm)
(三)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1米=106微米=109纳米
(四)刻度尺的使用注意事项:
1、认识刻度尺的量程和最小刻度,读数要估读一位
2、刻度尺读数时要平视
3、“看正确”、“读正确”、“记正确”
十、教学反思(教学后补充)
第四篇:体积的测量教学设计(浙教版科学教案)
第三节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第2课时 体积的测量
一.教学目标:
(1)
(2)
(3)
3学的兴趣
.知识技能目标 知道长度和体积的单位及其常用单位。熟悉量筒和量筒上的刻度。学会用量筒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科学探究目标:进一步感受科学探究过程 .情感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科二.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量筒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
三.教学准备
量筒,量杯,饮料瓶,橡皮泥,木块,冰糖,细沙,铁块,大头针,小石块等
四.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是初一学生首次接触到的测量的知识,虽然学生对平时的日常生活中的测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并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应该说学生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对“科学”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兴趣,这是非常好的现象,教师应利用实验等手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与积极性。
五.教学思路
课前复习
教师活动 课前请同学们收集了带有体积标识的商品,现在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你所找到的商品?(根据学生展示的情况,教师灵活利用课件加以补充)学生活动 展示自己带来的带有体积标识的商品,如饮料瓶,洗发
水瓶等,香水瓶等(图一)。
并说出自己收集到标识的含义,如矿泉水瓶上写的“550ml”表示瓶中水的体积为550ml 教师活动 大家的收集到了非常多的体积标识,那么谁知道这个体积标识的含义是什么呢?
【板书】一.体积:物体所占有的空间的大小
【提问】请大家和我一起观察大瓶可乐和小瓶可乐体积的单位有什么不同呢?(可乐瓶可从学生所带商品中选用,若无则用教师事先准备的)
学生活动 观察后发现体积单位不同
教师活动 现在请大家尽可能多的说出你知道的体积的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板书】二.体积的单位
升,毫升,米,分米,厘米333
333米大小关系如何呢
【提问】知道了这么多体积的单位,那么到底1米,1分米,1厘【板书】 1立方米=1000升 升=1000毫升 毫升=1立方厘米 【提问】液体体积的测量工具有哪些呢? 【板书】 三.液体体积的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 师生互动 认识量筒和量杯 最小刻度值及量筒使用注意事项 现在到了实验时间了,请大家分成四人小组,观察你们桌面上的量筒,记录下刻度单位,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学生活动 【学生实验一】
①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观察量筒
② 讨论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并练习用量筒量取一定量水
③分析俯视与仰视造成的结果并加以验证
教师活动
【板书】量筒使用注意事项
1、看清它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2、测量前量筒必须平放在桌面上
3、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教师活动 展示一块不规则的小石块
【提问】如何测出它的体积?
【板书】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
观察测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实验二】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将事先准备的小石块放入原先含 45ml 水的量筒中这种方法我们可以称为排水法。【板书】排水法测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师活动 总结大家的方法,我们就得出了任意物体体积测量的三种方法: . 液体体积测量:直接使用量筒或量杯 . 形状规则固体体积测量:测出数据,代入计算 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测量:排水法 【探究活动一】
【提问】某不规则的物体放入水中会溶解,该怎样测量它的体积?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交流。
【探究活动二】
【提问】某不规则的物体放入水中有一部分浮在水面,该怎样测量它的体积?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交流。
教师活动
大家讨论的非常热烈,想法也很多,给了我很多启示。我发现有些实验方案可能在设计时有不够完善的地方,这不要紧,关键是我们要善于动脑筋思考,怎样把自己的实验方案改进,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小结,课堂练习,布置作业
第五篇:《背土豆》教学设计
《背土豆》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2.能正确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3.能应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简单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难点: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 棋子,课件。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你们喜欢薯片吗?它是什么做的呢?小老鼠也很喜欢吃土豆,它今天来背土豆了(板书)你我们一起来帮帮它。
二、探究新知
1.一共有多少个土豆?
现在同学们仔细看看第一幅图,看有哪些数学信息? 生:有两堆土豆,一堆有5个,另一堆有2个。师:那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呢? 生:小老鼠一共可以背走几个土豆呢? 师:这也是老师想知道的问题?根据我们以前解决问题的方法,你想该怎么解决呢? 生:左边有5个,右边有2个,一共有7个,就是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算,用加法,列式是5+2—7。
师:说得很好。但是小老鼠并没有背走那么多。不信你仔细看第二幅图,小老鼠的口袋上有一个大洞,口袋里掉出了1个土豆,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还剩多少呢?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呢? 学生可能会这样:
摆出7颗棋子代表7个土豆,掉了1个,就去掉其中的1颗棋子,所以7—1—6,还剩6个土豆。
可以画7个圆表示7个土豆,掉了1个,就去掉其中的1个圆,所以7一I一6,也是还剩6个圆 2.口袋上的洞„„
师:小老鼠的口袋里最初装了7个土豆,外边一个也没有了,就是说外面有0个土豆(边说边板书算式记录);当小老鼠的口袋里掉出了1个土豆的时候,里面有几个土豆?用算式该怎么记录? 师:如果每次都从口袋里掉出1个土豆,你能用算式记录下每一次的结果吗?可以用你手里的棋子摆一摆,再写算式记录下来。学生边摆棋子边记录算式,教师巡视指导。
师:如果一直这样漏下去,等小老鼠回到家的时候,口袋里就1个也没有了。现在把你记录的算式跟大家说说吧!
三、巩固练习
1.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说一说”插图)师:看图后你明白了什么?说一说。在小组交流后,汇报。
生1:原来大鱼缸里有5条小金鱼,现在又放进2条,这样鱼缸里面一共有7条小金鱼。生2:原来有7个鸡蛋,已经有2个鸡蛋孵出了小鸡,现在还剩5个鸡蛋没有孵出小鸡。
四、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的题目叫做背土豆,在帮助小老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呢?
板书设计: 背土豆(7的加减法)7 1 2 3 4 5 6 6 5 4 3 2 1
四、探究5分钟:
有7个小朋友排成一队报数,每次报双数的小朋友离开,请问:最后剩下的是排在哪里的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