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小学生低段儿童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农村小学低段儿童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当今,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爆炸的时代,人际交往更加频繁,口语交际是人们最基本、最经常的交流活动。“出口成章”“能言善辩”是现代人的工作需要、生活需要,更是生存的需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也是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高的关键时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须从孩子抓起。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交际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使其成为真正的社会人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作为基础教育一线的教师,必须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峻性和迫切性,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学生“具有初步听说读写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口语交际课主要通过口语交际实践训练, 指导学生进行口头语言交际, 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 发展学生的语言,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 养成口语交往的良好习惯, 以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并明确提出了总体培养目标,即“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把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纳入语文课程总目标,这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大改革,这充分体现了专家学者、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对语文教学本质的全面理解以及对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关注。
在现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已得到部分语文教师的重视,但是,从常态的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对于口语交际教学,无论是认识层面还是课堂操作层面, 特别是很多的农村小学。目前农村小学生在听、说、读、写诸能力中,最差的要数“说”的能力,较为普遍的学生“不会说话”。正如早些年在社会上颇多争议的“哑巴英语”一样,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已经走入了“哑巴语文”的死胡同,陷入师生两难的尴尬境地。有关统计显示,农村的学生在数理化方面比城市学生成绩高,而语言表达、口语交际能力普遍比城市学生弱,农村学生普遍不善于用口语与他人沟通思想、交流情感,如无话可说,有话不敢说,不知道在什么场合用什么样的语言得体等。从我校来看,地处农村边远乡镇,外地籍学生占四分之一,家长的口语水平相对来说比较差,学生的语言环境不如人意,通过调查观察,我们发现好多学生平时说话(包括课堂发言)声音低下、口齿不清、语无伦次、方言音不绝于耳,能说会道的寥寥无几,连学生平时的习作中也夹杂着土方言。农村孩子与城里的孩子相比,学生见识少、语言环境较差、口语交际能力相对薄弱,加强对我国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提高农村学生的素质,开展对农村学生口语交际课题的研究更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二、国内外相关课题综述
目前,关于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处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有的已结题,有的正在研究,但各自研究的对象、研究的侧重点等有所不同,某些观点、做法能为己所用,但非“根治百病的良药”。而且,通过争鸣,人们的认识才能深化,才能提出真知灼见。
鉴于以上的认识,我们认真反思学校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畸型”现象,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感。我们试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寻求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与方法,积极探索适合农村学校实际的口语交际训练操作策略。
三、课题概念界定
小学低段:指的是小学一二年级,即《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所说的第一学段。
口语交际:口语交际是一种教学策略和方式,是听话、说话能力在实际交往中的应用,听话、说话是口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
农村小学儿童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研究:以教育者的姿态对农村小学儿童口语交际能力培养问题进行一番实验和探究。根据本校这样一所普通乡村小学的实情和学生学习特点,在实验中旨在突破教学资源简陋的条件下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进而给广大农村小学教师提供切实的指导和借鉴。
四、研究目标
总目标:在学校范围内激发课堂和课外口语交际的兴趣,寻找多种教学途径,增强学生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品质。
具体目标:
1、通过深入的理论学习和广泛的实践研究,探索科学、合理有效的“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形式,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口语交际”这门学科的兴趣。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行规范学生语言的训练,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对应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通过研究,以点带面,总结推广,探索一系列有关的口语交际训练方法、策略,构建农村学校口语交际课的新思路、新模式。
五、研究内容
(一)精选口语交际内容,让学生有话可说
教材虽在每个单元都安排了口语交际内容,但每个单元也就只有一到两课时的口语交际课,这样必定会使训练面有限。要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让学生在口语交际课上有话可说,还需充分利用课文中的资源,在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中适当渗透口语交际训练,创造性地利用教材,挖掘口语交际话题。
口语交际是一项与识字写字、阅读、习作、综合性学习具有同等地位的教学内容。口语交际的过程是听说双方互动的过程。要让学生真正地进入到这一互动的过程,教师须立足教材,通过口语交际话题的寻找,来拓宽学生的思路,激活他们的思维,充分打开他们的“话匣子”,让他们有话想说。
1、依托课堂,活用口语交际话题
课堂是师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常常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环节,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寻找出文本中蕴涵着的口语交际话题,恰到好处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如:在《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教学时,教师揭示课题后,让学生说说看了课题后想提什么问题。学生们先后提了“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小画家们画了哪些画?”“他们用什么画画?”等问题,教师要求学生根据问题自己读课文找答案,再与同桌交流。这一环节,通过先听老师、同学提问题,再对课题进行质疑、解疑的过程,让学生有了交际的话题,既训练了学生听、说、交流的能力,又让学生对课文有了总体的感知,收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2、体验生活,丰富口语交际内容
生活是口语交际的源头活水,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交际中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习交际,这体现了语文教学实践性要求。学生对口语交际内容,有体验,有感受,他们才能有话可说,因此,要让学生多体验。如向学生提出:在和爸爸妈妈逛超市时,要向家长学习如何挑选商品,并有意识地与售货员进行交流,听一听售货员是怎样与别人交谈,怎样推销自己商品的;家里来客人时,要学习招待客人;认识交通标志,了解交通知识等等。例如:秋天到了,我们可以结合《秋游》这篇课文,指导学生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秋天万物的变化。当然,进行这样的口语交际时,我们一定要为学生营造观察的情景,有意识地创设观察路线,带着学生有意识地观察校园里景物颜色的变化,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形容颜色的词语练习说话。说话时,教师可以创设语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回忆参观过的校园:一路上,你见到了什么?他们是什么样子的?为学生整理出秋天的景物:天空、白云、黄叶、绿叶、枫叶、菊花等,让学生根据看到的各种景物的特点,用学过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秋天景物的变化。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说出了一句句优美的句子。学生在这样的教学实践中,就能体会到:生活中其实有很多的事物可以观察,一定的顺序来说,要抓住景物的特点用学过的词语或句子来描述。这样,学生就会感觉其实说话很简单。
3、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丰富多采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源泉,教师要用心捕捉现实生活现象,诱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和自己的认识能力“评优劣,定规章”,参与、影响班级、学校和社会生活,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比如,教师可利用课间时间,让学生谈谈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新鲜事;结合课文内容,组织学生讲故事,从中练习说话;把有趣的活动引入课堂,和他们做纸工、做游戏、跳长绳;让学生把老师说的话转述给家长,培养学生的转述能力等等。活动是孩子的天性,班级、学校等经常开展活动,抓住活动的机会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会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如开展:“我和小花比童年”、“我校的艺术节如何搞”等讨论,以及谈谈本学期的收获等,让学生用孩童的眼光去评论时世、发表意见,表达内心真实的爱憎。
(二)创设口语交际情境,让学生有话想说
儿童的天性是活泼天真的,他们充满了探究大千世界的无穷热情。但是仔细观察新入学的儿童,我们却会发现除了少数几个活跃分子外,相当一部分的儿童却比较明显地具有逃避和别人进行交流的行为,显得比较羞怯、内向。除了个性因素外,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由于他们潜意识里对新环境、新面孔感到疑惧不安。因此,要培养孩子们具有流畅通达的良好口语交际能力,我们首先要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口语交际心理氛围。
1、故事引路,创设情境
新鲜有趣的故事是引发低年级儿童口语交际兴趣的催化剂。在学生初接触口语交际阶段,教师可有意识地选取一些既富有情节又充溢了口语交际情景的小故事,比如《坐井观天》、《小蝌蚪找妈妈》等。这些故事充满了生动有趣的对话,教师可以运用生动形象、富有感情和充满童趣的口头语言和适当的体态语言,绘声绘色地描绘,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2、多媒体展示,创设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确实如此。如在教学《假如》这首诗歌,每小节的第一句都是“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上课伊始,播放动画片《神笔马良》。有了多媒体动画的铺垫,学生对于这首诗歌的意境就好理解了。再者声色并茂的媒体可以呈现直观、形象的感受,更有利于学生产生真挚之情。所以,充分调动学生乐于参与交际,人人动脑、动口,提高口语交际交互能力。在《爸爸妈妈听我说》上课开始,播放一段很抒情的《世上只有妈妈好》。媒体的演示由现实追溯到自己的幼年、童年生活,孩子对爸妈的养育之情油然而生,表达的欲望产生了,同时语言也丰富了。
3、模拟表演,创设情境
口语交际课中孩子们的重点在于交际互动,而交际互动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模拟生活,再现生活、再现情境,这就需要”表演“。表演的形式有多种,可以是相声、小品、课本剧等形式,从而让孩子真正动起来,交际起来。例如:教授苏教版《学会解释》。这样的情境在生活中难免会经常碰到,该怎么办?适时让孩子们通过表演再现情境。
让孩子通过表演把生活中的故事再表现出来,在表演中他们明白了“交际”的技巧,沟通了彼此的情感,增进了情谊,同时语言表达达到了提高。
(三)教给口语交际方法,让学生有话会说
要使孩子的口语表达和交际活动走向成功,我们要注意教给孩子行之有效的良好方法和技巧。比如:被人误会时该怎样向别人解释?碰到同学中有不正当的行为时,如何去劝阻?有问题,怎样向别人请教?对于诸如以上这些问题,我们是采取以下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
1、说完整句,顺畅交际
小学是掌握基本语言技能,为具有滔滔不绝的口才打基础的时期。儿童在入学前就已基本掌握了应付日常生活的一般性口语。但如果要他们用完整、规范的话来回答,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却不那么容易。因此,我们要帮助学生建立句子的概念,认识句子。
2、针对问题,有效交际
低年级小学生在交际过程中会出现答非所问、不知所云的现象。我们首先引导学生注意听清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尽可能记住问题。接着指导学生在找到问题的答案后,不急于举手,应在头脑中想一想该怎样完整地表达出来,让学生能掌握回答问题的基础句式。这样,就避免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出现说半句的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3、有效引导,打开思路
学生口语交际水平的逐步提高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低年级口语交际的内容都配有图和文字的提示,图画可以体现口语交际的主题。低年级口语交际课要重视让学生充分观察图画,弄清楚图画中事物之间的关系,把具体的画面化为文字,这时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教师要帮助学生理清思绪,他们自然会有无穷尽想说的。如教学《介绍水果》时,我这样引导学生,“在去外婆家的路上,小明看到路边有许多水果,想买一些送给生病的外婆。现在就请小朋友扮演一种自己喜欢而又熟悉的水果,争着介绍自己,看看小明会选中谁?介绍的时候可以从色、香、味等方面介绍。”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会豁然开朗,“啊,原来要这样去说”,从而学生说话就有序可循了。
(四)激励口语交际评价,让学生有话乐说
在口语交际教学的过程中,经常有一些学生缺乏自信心,虽然有说话的愿望,但因缺乏说话的勇气,往往不敢在课堂上开口,害怕说错了被别人笑话。这时,教师要用表扬和肯定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同时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如果学生表达的意思不清楚,或者有说错的地方,教师要用婉转的语言,启发引导改正。其次,教师要给予性格内向的同学更多的鼓励和关注,要走进他们的课余生活,与他们交谈、聊天。
1、实事求是,以评促教
评价是为了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做检测。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情况的观察、记录与周期性的检测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反思教学和辅导学习困难学生提供第一手材料,从而能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和有效地修正完善教学行为。实事求能保证其真实性。
2.鼓励为主,以评导学
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给学生排队或区分好坏,而是为了增进对学生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评价要坚持鼓励性原则,评价目标能统领整个教与学的过程。因此,平时可以让学生了解要评价的内容、形式和难易程度,给他们指明学习与复习的方向。譬如: 在一年级学习拼音时跟小朋友明确课后儿歌的朗诵是一个评价的内容。那么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就会有意识地去培养自己的拼读能力,从而达到以评导学的效果。
3.尊重个性,促进发展。
评价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立足学生,促进发展。实践证明学生学习客观存在差异。因此,评价的内容要全面,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充分考虑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需要。在出题时,考虑学生水平差异性,分层次命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自己的题目,使学生在每一次的评价中均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评价是一件严谨的事,在制定评价原则、实施方法,确定评价内容,做评价分析时都要有科学性。而在评价形式和组织方式上又可灵活多样,富有趣味性。所有评价活动本身要生动、有趣,如可用游戏、抢答、表演、比赛等低段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使学生对活动形式产生直接的兴趣。其次,要创设民主、轻松的测试氛围。测试往往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焦虑感,适当的焦虑能使其保持学习的热情,但是,过分的焦虑则会阻碍学习的成功。进行口语评价要求学生即时发挥,而且要与评价者进行面对面的接触,给学生造成的焦虑情绪通常会比笔试的大,所以在设计和组织口语评价时,要尽可能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六、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小学一、二年级学生
(二)研究方法
1、问题探究法:观察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表现出的问题,针对问题,追溯原因,分析原因,并谋求理论依据,在理论指导下,对症进行策略尝试。
2、调查研究法:追踪调查学生在口语交际参与实践前后的发展状况,为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这一研究方法将贯彻课题研究始终。
3、经验总结法:总结实验经验,探索、提炼实验成果,升华研究成果,实现理论创新,推广研究成果。
4、调查方法测验法:主要是测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水平。衡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是听的注意力、理解力、和记忆力;说话发音是否标准、词汇语法是否正确、主题是否明确、表达是否流畅等。
七、研究步骤
(一)第一阶段(2012、10—2012、11)课题研究准备阶段,包括以下几方面:
1、学生目前已有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习惯作调查分析,制定实验方案。
2、对与本课题研究相关文献资料、现在成果的收集、整理、学习。
(二)第二阶段(2012、12—2013、10)课题研究实施阶段,包括以下几方面:
1、改革语文课程设置,每周开设一节口语交际训练课或谈天说地课。
2、进行各阶段的调查、问卷、检测、分析。
3、进行阶段性的评估,收集课题资料,分析实验现状。
(三)第三阶段(2013、11—2013、12)课题研究总结阶段,包括以下几方面:
1、学生口语交际水平后测分析。
2、全面回顾研究的过程,对研究进行全面总结和个案分析记录。
3、整合课题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的专题总结或论文。
八、研究课题成果形式
(一)行为方面
1.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综合素质将有明显提高。2.将促进本年级组语文教学质量提高。3.将促进课题组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文本成果
1.研究报告:“农村小学生低段语文口语交际能力教学途径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课题负责人执笔完成
2.论文案例集:“农村小学生低段语文口语交际能力教学途径的研究”论文、案例集,课题组成员完成
九、课题研究条件分析
我校历来十分重视教科研工作。多年来,在校长的领导下,教导处的带动下,全体教师都能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认真撰写教科研论,科研氛围浓厚文。我校的师资队伍也十分强大,有富有教学经验的老年教师,有年富力强的中年教师,还有一批敢于创新的青年教师。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最强劲的力量。
课题组成员在语文教学及课题研究方面都有较丰富的经验,同时学校家长也非常关系学生作业习惯的养成,积极配合课题的研究。课题组积极认真,坚持每两周进行一次研究讨论、反馈信息,修改计划、方案。
十、课题研究成员分工 负责人:陈娇阳 执笔:
肖颖颖
收集、整理材料: 夏美婷 王冬冬
参考文献
[1]张雪.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困惑与反思..新课程(上), 2012,(08)
[2]丁瑶.让孩子们学会“说话——浅谈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教育教学论坛 , 2012,(35)[3]张雪萍.新理念下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教育革新 , 2008,(05)[4]李光星.学生的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如何提高.中国-东盟博览 , 2012,(08)[5]马丽梅.活跃我们的口语交际课堂.新课程学习(上), 2012,(08)
[6]陈小燕.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探索与思考.珠江教育论坛 , 2010,(02)[7]李金萍.为低年级学生搭建口语交际的平台.宁夏教育科研 , 2009,(03)[8]黎江琼.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快乐阅读 , 2012,(21)[9]杨帆.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儿童的口语交际能力.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 2012,(02)
第二篇: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研究》
总结报告
亢村中心校丰乐屯学校
崔 彩 丽
《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研究》
总结报告
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重读写、轻听说的观念在大部分教师的思想中占有根深蒂固的地位,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新大纲将“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着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在执教时,不是把口语交际课堂变成提问的形式,就是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交际不起来,或者课堂上热闹非凡却偏离了主题。研究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是改变这种种现象的根本。
在进行该课题研究的两年中,我们又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一、2008年9月至2009年元月,调查问卷,了解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制定实施细则,做到有的放矢;
二、2009年元月至2010年元月,研究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策略,我们尝试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设计冲突,调动学生的互动欲望;增强互动,实现师生、生生的双向或多向交流;拓宽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习惯;
三、2010年元月至2010年6月,总结此次课题研究。在研究中,摸索一些教学策略,并运用这些策略,使我们的口语交际课真正“活”起来,“动”起来。
现代社会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表达与交流”,学会“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的应用会使我们的口语交际课步入正轨,优化我们的课题教学,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教学研究还只是出于初级阶段,怎样才能更好地上好口语交际课,怎样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课堂教学更和谐,更有效,这将是我们继续努力的目标。
第三篇: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
《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2008-06-03 08:11:03)转载标签: 口语交际能力
课题研究
教育 ▼
分类: 教师课题
《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江宁区陆郎中心小学 陶 飞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历史上,孟子雄辩无敌,苏秦言动六国,孔明舌战群儒……他们凭借出色的口才使自己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如今人类已进入21世纪,随着现代社会交往范围日益扩大,交往活动日益频繁,口语交际能力成为人们整体结构中的重要素质。
小语修订版《大纲》把原大纲中的“听话、说话”修改为“口语交际”,这不仅仅是提法上的改变,更是认识上的升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沿着“口语交际”的方向继续推进,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目前农村小学生在听、说、读、写诸能力中,最差的要数“说”的能力,较为普遍的学生“不会说话”。正如早些年在社会上颇多争议的“哑巴英语”一样,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已经走入了“哑巴语文”的死胡同,陷入师生两难的尴尬境地。有关统计显示,农村的学生在数理化方面比城市学生成绩高,而语言表达、口语交际能力普遍比城市学生弱,农村学生普遍不善于用口语与他人沟通思想、交流情感,如无话可说,有话不敢说,不知道在什么场合用什么样的语言得体等。农村孩子与城里的孩子相比,学生见识少、语言环境较差、口语交际能力相对薄弱,加强对我国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提高农村学生的素质,开展对农村学生口语交际课题的研究更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2、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1)、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2)、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3)、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促使农村孩子知行统一发展的需要。
二、课题的界定与理论依据。
1、课题的界定。
口语是谈话时使用的语言。交际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
口语交际是指交际者出于某种社交需要,运用连贯的语言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社交活动。口语交际作为一种有目的的语言活动,它具有及时性、流动性、现场性、综合性等特点,是语言表达能力、做人能力、生存能力等多种能力的结合体。在口头交际的过程中,每个说话者都是根据自己所处的情景,讲话的动机以及与对对方的关系来调整自己说话的方式,这种在口语交际中体现出来的能力就是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综合性。它包括良好的语音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快速的语言组合能力、得体的举止谈吐能力。相对于听说能力而言,口语交际更强调双向互动的特点,是信息交流与人文关怀的统一体。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基于农村学生见识少、语言环境较差、口语交际能力相对薄弱等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研究策略,培养他们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能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2、理论依据:
(1)、新《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正确把握”口语交际“的目标和内容,研究口语交际的教学方法,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意义重大。
(2)、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
本研究以现代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规范训练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环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元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使学生有效地实现意义建构。(3)、现代语言学认为,交际的过程就是信息传递的过程,是交际双方在特定的语境里,为了特定的目的,运用语言手段和适当的表达方式而进行的思想情感的交流,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因此,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应重视交际双方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组织形式进行。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
1、通过深入的理论学习和广泛的实践研究,探索科学、合理有效的“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形式,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口语交际”这门学科的兴趣。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行规范学生语言的训练,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对应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通过研究,以点带面,总结推广,探索一系列有关的口语交际训练方法、策略,构建农村学校口语交际课的新思路、新模式。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胆小内向学生不敢与同学、周围人交际的原因。
2、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策略的研究。
(1)、重视兴趣激发,树立学生“说”的自信。(2)、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说”的热情。(3)、联系生活实际,提供学生“说”的内容。(4)、创设丰富情境,烘托学生“说”的氛围。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上网,上图书馆等方式查阅有关文献,学习相关理论,为本课题提供理论基础,并借鉴理论基础去指导实践。
2、实验研究法:按照制定目标,认真实验本课题的研究,并在实验过程中努力,探讨学法指导,并及时进行每阶段的研究总结。
3、调查法:对绝大多数语文教师口语交际存在的困惑进行调查研究,制定相应的实验策略。采用个别谈话,对学生进行一次口语交际测试,从中了解里面存在的问题。
4、行动研究法:通过对每一项、每一阶段实验情况的观察、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调整实验措施,使研究的层次不断提高。
5、个案研究法:找出研究对象中存在代表性人物进行个案研究,积累资料,总结经验。
6、经验总结法:通过实践,总结经验,形成理论然后去指导实践。
六、研究的具体过程。
1、第一阶段(2008、4—2008、5)课题研究准备阶段,包括以下几方面:(1)学生目前已有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习惯作调查分析,制定实验方案。(2)对与本课题研究相关文献资料、现在成果的收集、整理、学习。
2、第二阶段(2008、6—2009、2)课题研究实施阶段,包括以下几方面:(1)改革语文课程设置,每周开设一节口语交际训练课或谈天说地课。(2)进行各阶段的调查、问卷、检测、分析。
(3)进行阶段性的评估,收集课题资料,分析实验现状。
3、第三阶段(2009、3—2009、4)课题研究总结阶段,包括以下几方面:
(1)学生口语交际水平后测分析。
(2)全面回顾研究的过程,对研究进行全面总结和个案分析记录。(3)整合课题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的专题总结或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条件可行性分析。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通过近年来对学生“口语交际”的关注,时常在思考,不断实践、摸索,创新口语交际的“面孔”,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研究操作起来更为轻车熟路。学校教育科研的诸多课题具有相通性与共性。作为学校教科室主任,参与引领了学校所承担的市级规划课题研究,已具备较为专业的理论素养和开展课题研究的实践经验,能为课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调查报告、课题研究性论文、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案例、课题研究报告等。
九、课题研究主要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小学生提高表达能力的500个口语交际故事》
3、《口语交际能力构建研究》
第四篇:农村小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研究
开 题 报 告
濮阳开发区胡村乡大村小学
董宝生
农村小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研究
开 题 报 告
大村小学
董宝生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代表课题研究组作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请领导,专家老师对本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予以审议、指正。报告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课题论证报告 第二部分:课题设计报告
第一部分:课题论证报告
一、选题意义及课题提出的背景
该课题研究是我校教学教研的迫切需要。从对本校师生的调查中了解到:目前学生听、说、读、写诸能力中,最差的就要数“说”的能力。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到至少有三分之一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存在语句含糊、词汇贫乏、词不达意的现象,话语缺乏连贯性和条理性。在传统语文教学中,一部分教师不注重口语交际的训练,重书面写作轻口语表达的倾向较严重,部分教师不知如何去上口语交际课,在口语交际的设计上较为随意,导致学生对口语交际失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师生、生生只有在平等、融洽的氛围中进行交流沟通,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才会高涨。教师把对学生的指导,有机地融合在交际中,精心设计教学,渗透宽松和谐的交际氛围,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才会调动起来,才会有说的自信和欲望,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创新精神,努力引导学生发表一点新思想,谈一点新见解,说一点与众不同的看法,不要人云亦云,鹦鹉学舌。
基于上述方面的认识,我们提出该课题,努力探索一条适合校情的口语交际训练新路子,为口语交际教学再积点滴经验。
二、研究基础
(一)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的现状
目前农村小学生在听、说、读、写诸能力中,最差的要数“说”的能力,有关统计显示,农村的学生在数理化方面比城市学生成绩高,而语言表达、口语交际能力普遍比城市学生弱,农村学生普遍不善于用口语与他人沟通思想、交流情感,如无话可说,有话不敢说,不知道在什么场合用什么样的语言得体等。
导致我国农村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差的主要因素有:
①应试教育仍存在导向作用。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分数,对于口语的表达能力不太重视。②家庭教育差。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有限,普遍缺少现代城市文明生活的经验,缺乏最基本的家庭教育知识,既无经验亦无主动意识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加上农村家长忙于生计、平时无暇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与沟通,久而久之,形成“只养不育”的局面。近年来农村打工族数量日益增加,农村家庭中很多是母亲成了留守家长,一个人操持家务已经不易,更谈不上家庭教育了。
③口语交际课的形式单一。教学中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学生无法从容地把自己的想法与他人进行讨论交流,也没有时间对他人的想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④学生尚未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口语交际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二)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①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农村学生地方方言过重,文字语言表达贫乏.孩子们从呀呀学语起,就已经在地方方言中扎根了。教师在口语交际课上,由于学生说话时常常受地区方言的影响,以及他们生活经验贫乏,积累的词汇不够丰富,这就造成了语言表达上的障碍。交际时有的结结巴巴,有的无话可说,使原本能体现个性和创造性的口语交际变得枯燥无味。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提高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紧跟时代脉搏的需要。
②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在口语交际过程中,个个参与,人人实践,学生在广阔的互动空间里学习语文、识字用字、用词造句、润饰成文、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增长才干,交际中能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和感受,能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个性品质,口语交际综合性课堂教学能打破过去传统教学“说”与“听”不能同步的环节,把过去“轻说”“轻听”,重“写作”的做法一定程度上予以否定,同时更能打破学生“守口如瓶”的僵局,锻炼学生的胆量与勇气。以贴近生活的话题或情境展开口语交际活动,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听”促“说”,以“说”促“写”,相互结合,提高能力,迎合素质教育。
③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促使农村孩子知行统一发展的需要。心理学认为,人的知、行一旦分离,必能导致活动变形。口语交际是训练聆听、表达、合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的综合训练,口语交际课把口语和交际结合,避免了孤立的听话、说话训练,学生通过口语交际的实践,规范了口头语言,培养的是交际能力。出色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良好配合的外化表现。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语言组织能力强、理解能力强、表述恰当准确、语气语调语速恰当、态度谦和、行为彬彬有礼、举止进退有度等等,要达到这些目标除了强化学生口语训练外,还要在丰富的语文素养中,使农村学生对语言的认知、语言的运用、语言的交际结合,增强了农村孩子对语言的知、行统一,有利于提高语文听说教学效率。
三、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构建口语交际课典型课例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专业化成长。
(1)学生层面上的目标:
①农村学生地方方言过重,文字语言表达贫乏;培养学生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②能认真听别人说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③学生胆怯,不敢交际,使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④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口语交际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由多种因素构成,其中主要因素是:良好的语言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快速的语言组合能力、得体的举止谈吐能力、为人处事的能力等等,这些都是口语交际训练的目标。
(2)教师层面上的目标: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我们将透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透视教学设计、教学操作和教学行为的针对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教学结构上的目标:
教材中的内容对生活在农村的儿童来说是可想而不可及的,他们无法就这些内容去交际、无话可说。怎么办呢?作为教育者若拘泥于教材,就教材静态开展口语交际活动,必然使口语交际走入死胡同。现实中似乎农村的教师也明白这一点,于是因地制宜地选择了一些口语交际的内容,但是往往偏离了学生的生活,只注重趣味性而忽视了真实性和实用性。
“生活即教育”,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是生活的工具,丰富多彩的生活就是学生交际的舞台,就是学生交际的源泉,教师在课堂中创设情境,教给学生交际的方法,还应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实践交际的本领。即“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二)研究思路、方法与技术路线
(1)就现在小学生目前已有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习惯作调查分析,制定调查实验方案。(2)对与本课题研究相关文献资料、现在成果的收集、整理、学习。(3)课题组成员围绕如何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开展专题研讨活动。(4)实施调查实验方案
(5)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测试评价(6)如何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
(三)主题研究原则
(1)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研究,解决“想说和放胆说”的问题。创设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情境,拓宽口语交际渠道,激发学生想说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小学语文教材中口语交际训练内容汇总。主要有交往类、辩论类、介绍类和表演类,凭借教材,抓口语交际教材这一训练“基点”,根据各种不同类型的口语交际特点和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能认真倾听别人说话。培养口语交际的基本技巧,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方法和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提高口语交际的信心。
(4)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包括课内外训练的内容、步骤和组织训练的方式方法等,解决“有话说、说具体”的问题。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应对能力、表达沟通能力等交际素养。这是研究的重点。
(5)精彩的口语表达与文明交际的整合训练策略。解决“互动、构成交际状态”的问题。这是研究的难点。
四、创新程度、应用价值
(一)创新程度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假设是:积极构建开放、创新的口语交际课堂,通过对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优化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为学生创造具有丰富的口语交际素材、宽松的交际环境和充分的口语表达空间,激发学生的表达愿望,变羞于表达为主动表达,变不善表达为善于表达,乃至能说会道,能言善辩,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长足发展,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同时,以本课题为契机,推动学校各学科的大胆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
(二)应用价值(1)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通过创设口语交际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都有说话的内容,都有说的兴趣,主动积极地参与口语交际;培养学生敢说的胆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让学生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巧,提高口语交际的信心,感受口语交际的快乐,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最终目的。同时努力为一线教师提供有效的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可借鉴的方法。
(2)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①学生如果在小学阶段形成了口语交际的能力,那么就为未来综合素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将会真正树立口语交际教学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显现其课程价值,会因此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
②本课题将在实践中总结出规律性的教学理念,其成果一方面将对我校语文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对我校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提供理论指导;另一方面,本研究将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产生直接作用,为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第二部分:课题设计报告
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的主要课题;科研成果的社会评价;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
一、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外部条件
1.学校领导非常注重对教师科研素质的培养,努力为教师搭建教学研究的平台。2.聘请濮阳市教育局张红丽老师对该课题进行理论指导。她理论水平高,教研经验丰富,专业理论强且课题研究水平高,直接领导课题负责人的工作,便于指导。
3.学校相关教学资源丰富,学校为教师订阅大量图书,如:《河南教育》《河南教育时报》《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等。教师也认真阅读学习,写读书笔记,所以课题组具备本课题研究的条件,课题组成员有充分的研究条件。
(二)内部条件
该课题负责人董宝生在农村学校任教小学语文教学工作26年,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且教学经验丰富,有较强的驾驭教材能力。并有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基础,熟知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与学生沟通能力强。课题组成员武彦芳、吴震霞、张慧锋、张振玲、武艳玲教龄都在十年以上,大专及以上学历;都是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实践工作者,具有语文教育的专业素质;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有参与课题研究的热情,有时间、有精力、有能力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三)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障
1、学校具有较好的研究保障条件。学校的研究资料丰富,并且给各年级都配置了电脑,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并收集外地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成功的经验。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借鉴他们的经验,从理论上提高了教师们的认识,为本课题的顺利开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我校制定了《科研管理条例》,教师们都形成了较强的科研意识,教师们都能积极参与课题实验,营造了良好的科研氛围。
3、我们针对本课题搜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包括在本校图书室、杂志和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借鉴各位同仁的经验,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找出本课题实施方案的理论依据。在对学生的调查研究方面,针对本课题内容制定了调查问卷,这些工作为后续研究的展开打下了基础。
(四)主要措施
1、出台科研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做到既分工又合作。
2、保障研究经费。
3、充分利用因特网,购置必需书目,为实验提供文献资料保障。
4、实验教师如期完成课题组分配的研究任务,收集研究素材,总结经验,上交研究成果。每位实验教师随时拿起笔来,重点写好自己的“做法”,如教学随笔、经验文章、教学反思、案例分析等,力争人人每节课都上成研究课。
5、课题组及时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分类归档,建好档案。
二、实施阶段(2016.05-2017.05)
课题实施阶段近一个学年,两个学期,各阶段不能完全分开,但各有侧重,循序渐进。第一阶段(2016.05—2016.06)
1、邀请专家做工作指导,修订课题研究计划。
2、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研究,解决“想说和放胆说”的问题。例如创设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情境,我们准备采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看情境表演、陈设相关的实物、绘制有关情景的图画、制作必要的道具、播放录音等形式,为学生创设一个接近生活的情境,指导学生带着情感走进“交际情景”。拓宽口语交际渠道,激发学生想说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3、广纳博采,积淀口语交际的素材。
通过观察研究,我们发现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低下、词不达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缺乏一定的语言储备,词汇匮乏,“无话可说”。只有让学生多读多积累,他们的口语交际才会有文化的基础。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学生交际的语言就会内容丰富,才能给人启迪。
4、初步探究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包括课内外训练的内容、步骤和组织训练的方式方法等,解决“有话说、说具体”的问题。
第二阶段(2016.07—2016.09)
1、召开课题研讨会,交流平时教学中运用的口语交际教学策略,鼓励课题研究人员运用。
2、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能认真倾听别人说话。培养口语交际的基本技巧,提高口语交际的信心。
3、小学语文教材中口语交际训练内容汇总。主要有交往类、辩论类、介绍类和表演类,凭借教材,训练口语交际的能力,抓口语交际教材这一训练“基点”。各年级语文教材中编排的口语交际训练内容,话题鲜活,形式多样,一事一训,一练一得,预留空间大,便于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然后根据各种不同类型的口语交际特点和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例如,低年级的《介绍自己的小制作》、《看谁想得妙》;中年级的《有趣的发现》、《小小辩论会》;高年级的《童话故事》、《我喜爱的影视片》等。
4、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各学段口语交际的不同具体要求以及各年级段学生语言表达的不同特点,课题组按高段、中段、低段不同分工进行同步研究,寻求提高口语交际的方法和途径。
5、实验教师写好教学随笔、经验文章和教学案例等,反思研究过程,及时总结成功之处,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方向。
第三阶段(2016.10——2016.12)
1、按课题实施方案,充实研究内容,加大研究力度,运用、发展已有成果,不断总结、完善。
2、指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感受口语交际的快乐,培养学生应对能力、表达沟通能力等交际素养,从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3、探讨如何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在喜闻乐见的训练活动中渗透表达与交际的整合训练,解决“互动、构成交际状态”的问题。(1)注重交际过程、活动方式的设计。(2)训练学生口语交际中的应对能力,才能在生活中更好的与人交往。(3)经常开展互动性、交际性强的活动。(4)结合阅读教学进行互动、交际训练。
4、在探索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同时,总结哪些方法比较科学、有效,形成经验论文和总结,在课题组内交流。
5、教师交流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好学生资源,以生助说,充分发挥部分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使学生学会说话、学会交际。
第四阶段(2017.01-2017.03)
1、开展研讨或观摩会等,交流平时教学中运用的口语交际教学策略,鼓励课题研究人员运用,并全面进行研究,完成必要的研究内容,做好中期成果报告。
2、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对比调查,了解研究效果
3、总结研究得失,及时调整研究方法
参与人员:课题组长、领导、专家、课题组成员、实验学生
三、结题验收(2017.04-2017.05)
1、全面总结,对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对结果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并揭示教育规律。
2、自审完善工作,接受市的终结性评估。汇编研究资料,编写《培养农村小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研究》论文、案例集。
3、实验班开展口语交际能力展示活动、实验教师进行口语交际课展示,总结研究成果
4、在成果展示的基础上,进行课题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课题工作报告,并向课题管理单位申请结题。
参与人员:相关领导、评估专家、研究人员 注:本安排随研究进程可作恰当调整。
四、研究方法设计
1、文献检索法:搜集检索国内相关研究理论成果,提供必要的理论学习材料和研究基础,并借鉴理论基础去指导实践。这一研究方法在课题准备阶段使用。
2、问题探究法:观察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表现出的问题,针对问题,追溯原因,分析原因,并谋求理论依据,在理论指导下,对症进行策略尝试。这一方法在课题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使用。
3、行动研究法:坚持实践出真知的原理,按照课题设计和实施方案,在现实的工作岗位上,在学生学习的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研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谋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研究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研究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这一研究方法将贯彻课题研究始终。
4、调查研究法:追踪调查学生在口语交际参与实践前后的发展状况,为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这一研究方法将贯彻课题研究始终。
5、个案分析法:将学生的问题收集整理,积累,抓住典型问题进行个案分析,并跟踪进行个案策略尝试,在尝试过程中进行科学的分析与提炼,找出规律,探索实践的有效性策略。这一研究方法将贯彻课题研究始终。
6、经验总结法:总结实验经验,探索、提炼实验成果,升华研究成果,实现理论创新,推广研究成果。这一方法在课题实施和总结阶段使用。
五、完成本课题的主要措施
(一)课题组织与管理
1、课题顾问
张红丽
中央教科所协作组成员、河南省名师。
2、学校管理
张在学
胡村乡中心校副校长 陈素美
胡村乡大村小学校长
3、研究小组 组
长:董宝生 参研人员:
武彦芳
中小学二级教师
语文教研组长 吴震霞
中小学二级教师 张慧锋
中小学二级教师 张振玲
中小学二级教师 武艳玲
中小学二级教师
4、研究人员分工
实验负责:董宝生设计课题方案、制定研究措施、组织交流、整理研究资料、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理论学习主持:董宝生 会议记录:武彦芳 资料整理、保管:董宝生、吴震霞
文献资料查阅、收集:张慧锋、张振玲、武艳玲、问卷调查:武彦芳、董宝生、张慧锋、张振玲、武艳玲、吴震霞 课题设计、研究报告等:董宝生 音像资料:吴震霞、张慧锋、张振玲
课题组全体成员:参与课题研究,在班级口语交际教学中实践、开展研讨,及时积累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完成相关论文、案例等。
5、争取学校的支持,从教科研的角度制定相应的考核奖励措施,推动研究工作的开展。
6、课题组成员每月召开一次会议,交流体会,使优秀的研究方法、成果得到肯定和推广,并改进研究中的不足。
7、每学期开学时,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学期结束时,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都要撰写研究论文、案例、反思,在课题组内交流,并鼓励教师投稿。
综上所述,我们拥有一支高素质,有课题研究经验和能力的研究队伍,具备课题研究所需要的硬件条件,已经储备了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所以,我们的课题研究是完全可行的。
第五篇:开题报告:培养小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小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
开 题 报 告
陈述人:何建刚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代表课题研究组作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请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对本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予以审议、指正。报告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第二部分: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第一部分: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该课题研究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深切呼唤。语文教学的落脚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说”需要敏捷的思维、良好的心理和得体的态度。《语文课程标准》把“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同时也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在各年段中口语交际都有不同层次的标准。
2.该课题研究是我校教学教研的迫切需要。从对本校师生的调查中了解到:目前学生听、说、读、写诸能力中,最差的就要数“说”的能力。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到至少有三分之一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存在语句含糊、词汇贫乏、词不达意的现象,话语缺乏连贯性和条理性。在传统语文教学中,一部分教师不注重口语交际的训练,重书面写作轻口语表达的倾向较严重,部分教师不知如何去上口语交际课,在口语交际的设计上较为随意,导致学生对口语交际失去兴趣。
3.该课题研究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今,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爆炸的时代,人际交往更加频繁,口语交际是人们最基本、最经常的交流活动。“出口成章”“能言善辩”是现代人的工作需要、生活需要,更是生存的需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也是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高的关键时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须从孩子抓起。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交际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使其成为真正的社会人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作为基础教育一线的教师,必须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峻性和迫切性,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基于上述几方面认识,我们提出该课题,努力探索一条适合校情的口语交际训练新路子,为类似学校提供一些操作性较强的训练策略与方法,为口语交际教学再积点滴经验。
二、本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如何解决目前我校部分教师重书面写作轻口语表达的倾向。
2.如何激发小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习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课题组成员立足本班实际,紧密结合语文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习惯,创设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情境,拓宽口语交际渠道,探索出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策略。3.如何提高我校口语交际课的实效性。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提高我校语文教师的口语交际教学实效行。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述评及预计的研究突破
(一)本课题国内研究现状
口语交际的研究在我国语文学科里比较早,其最初称之为说话。在2007年11月《小学语文教师》杂志郑华福的《克服口语交际表达障碍,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文章中提出:“目前,许多学生的口语表达都存在这样的现象:平时说起话来,大都能说会道,但在正式场合发言却语无伦次,很难做到连贯、完整、持久。究其原因,除部分学生由于词汇贫乏、词不达意外,相当多的学生是由于缺乏自信、紧张胆怯,造成思想混乱,难以准确的表情达意。因此,要顺利的进行口语交际活动,必须想方设法克服他们口语交际表达中的心理障碍。”
综上可见,在我国基础教育战线小学语文教学领域内,口语交际仍然是一个难题,普遍存在被忽视,或难以在有限时间内达到课标要求等问题。对于一线教师来讲,口语交际课依然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本课题预计的研究突破
1.关注小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发展过程,培养口语交际能力,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改变目前小学生口语表达实践机会不均等、训练渠道狭窄、训练形式单一的现状。引导教师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创设情境,拓宽口语交际训练渠道,使学生入情入境,自主、自觉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口语交际。
四、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一)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通过创设口语交际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都有说话的内容,都有说的兴趣,主动积极地参与口语交际;培养学生敢说的胆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让学生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巧,提高口语交际的信心,感受口语交际的快乐,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最终目的。同时努力为一线教师提供有效的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可借鉴的方法。
(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1.学生如果在小学阶段形成了口语交际的能力,那么就为未来综合素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科学的有效的策略将会真正树立口语交际教学其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显现其课程价值,会因此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
2.本课题将在实践中总结出规律性的教学理念,其成果一方面将对我校语文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对我校语文教师的教学提供方法的理论指导;另一方面,本研究将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产生直接作用,为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五、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及遵循的原则
(一)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标准中关于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是我们课题研究的依据,教学建议是我们研究的重要参考。
2.儿童心理学和语言学。儿童身心有自身的特点,其心理活动形式主要是注意、感知、理解、记忆和思维,语言是在认知发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言语交际的基本理论。口语交际是一个在具体的语境条件下,表达者通过一定的传递途径发出信息,并由授受者接受信息,以此达到一定交际目的、完成一定交际任务的过程。参与交际的人必须轮流充当表达者和授受者,否则无法展开交际。为了保证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实现交际的动机和目的,交际者必须共同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二)遵循的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师在实验中用科学理论作指导,在实践中丰富发展理论。
2.系统性原则。根据儿童身心特点,训练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分层训练与整合训练相结合。要根据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形成的特点,设计口语交际训练序列,遵循规律,科学训练。
3.主体性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励学生的内在动因,建立新型的学生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口语交际训练的目标通过学生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得到实现。
4.开放性原则。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广泛涉及多方面知识,丰富学生的头脑。并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
5.发展性原则。确立以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观,不要停留在随知识传授自然而然地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传统认识水平,而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发展语文口语交际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自身潜能充分发挥。
六、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外部条件
1.学校领导非常注重对教师科研素质的培养,努力为教师搭建教学研究的平台。
2.聘请惠农区教研室主任吴树强、自治区特级教师姚雪晴老师对该课题进行理论指导。他们理论水平高,教研经验丰富,专业理论强且课题研究水平高,直接领导课题负责人的工作,便于指导。
3.学校相关教学资源丰富,学校为教师订阅大量图书,如:《宁夏教育》《宁夏教育科研》《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等。教师也认真阅读学习,写读书笔记,所以课题组具备本课题研究的条件,课题组成员有充分的研究条件。
(二)内部条件
该课题负责人何建刚在学校任教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多年,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且教学经验丰富,有较强的驾驭教材能力。并有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基础,熟知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与学生沟通能力强。课题组成员工龄都在十年以上,全部大学学历。都是从事小学语文教育的实践工作者,具有语文教育的专业素质。其中肖红霞、李翠玲、刘芳、杨君霞都是小教高级职称,其他人为小教一级职称。肖红霞、李翠玲为市级骨干教师,杨君霞、张红霞为惠农区级骨干教师。杨葆琴是主管教学副校长。她们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有参与课题研究的热情,有时间、有精力、有能力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第二部分: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一、课题概念的界定
1.口语交际:是一个在具体的语境条件下,表达者通过一定的传递途径发出信息,并由授受者接受信息,以此达到一定交际目的、完成一定交际任务的过程。
2.有关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研究:就是为了纠正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重书面,轻口头”的应试教育之偏颇,探索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途径,为学生走上社会之后的学习、工作打下一个较好的基础。
二、课题的理论假设和研究目标
(一)理论假设
我们的设想是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情境,激发每一个学生说话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交际;培养学生敢说的胆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让学生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巧,提高口语交际的信心,从而达到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最终目的。同时使我校一线教师有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可借鉴的方法。
(二)研究目标
通过在学校范围内激发课堂和课外口语交际的兴趣研究,增强学生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品质。具体目标:
(1)力求改变教师口语交际教学理念,提高口语交际的教学水平。
(2)探索激发学生口语交际兴趣的方法及策略;培养学生具备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使学生愿意同别人进行交际;学会认真倾听、勇于表达与交流的品质;使学生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如何激发小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兴趣研究,解决“想说和放胆说”的问题。创设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情境,拓宽口语交际渠道,激发学生想说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小学语文教材中口语交际训练内容汇总。主要有交往类、辩论类、介绍类和表演类,凭借教材,抓口语交际教材这一训练“基点”,根据各种不同类型的口语交际特点和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能认真倾听别人说话。培养口语交际的基本技巧,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方法和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提高口语交际的信心。
4.口语交际有效教学的策略,包括课内外训练的内容、步骤和组织训练的方式方法等,解决“有话说、说具体”的问题。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应对能力、表达沟通能力等交际素养。这是研究的重点。
5.精彩的口语表达与文明交际的整合训练策略。解决“互动、构成交际状态”的问题。这是研究的难点。
四、研究对象
2013年10月-2014年6月课题组成员及其任教班级学生
五、课题研究过程设计
研究周期: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 具体安排:
(一)课题准备(2013.10-2013.11)
1.课题负责人选定课题,填报申报表,申报立项。2.组建课题组,部署实施计划,建立学习、检查、指导制度。
3.对学校口语交际教学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进行调查,并认真分析原因;通过问卷、座谈,了解学校教师对本课题的研究态度,并作正面引导。
4.课题组成员广泛学习,组织培训,学习有关口语交际理论文章,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在了解有关课题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针对本校实际情况,设计研究方案,写好开题报告。5.组织召开开题座谈会。在做好开题准备之后,组织召开开题座谈会。聘请教研室教研员参加、指导、课题组在此基础上对开题报告进行修改、完善,形成《培养小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3.12-2014.5)
课题实施阶段近两个学年,四个学期,各阶段不能完全分开,但各有侧重,循序渐进。
第一阶段(2013、11—2014、1)1.如何激发小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兴趣研究,解决“想说和放胆说”的问题。例如创设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情境,我们准备采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看情境表演、陈设相关的实物、绘制有关情景的图画、制作必要的道具、播放录音等形式,为学生创设一个接近生活的情境,指导学生带着情感走进“交际情景”。拓宽口语交际渠道,激发学生想说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广纳博采,积淀口语交际的素材。
通过观察研究,我们发现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低下、词不达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缺乏一定的语言储备,词汇匮乏,“无话可说”。我认为,只有多读多积累,学生的口语交际才有文化的基础。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学生交际的语言就会内容丰富,才能给人启迪。
3.初步探究口语交际有效教学的策略,包括课内外训练的内容、步骤和组织训练的方式方法等,解决“有话说、说具体”的问题。
第二阶段(2014、1——2014、3)
1.召开课题研讨会,交流平时教学中运用的口语交际教学策略,鼓励课题研究人员运用。2.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能认真倾听别人说话。培养口语交际的基本技巧,提高口语交际的信心。
3.小学语文教材中口语交际训练内容汇总。主要有交往类、辩论类、介绍类和表演类,凭借教材,训练口语交际的能力,抓口语交际教材这一训练“基点”。各年级语文教材中编排的口语交际训练内容,话题鲜活,形式多样,一事一训,一练一得,预留空间大,便于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然后根据各种不同类型的口语交际特点和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例如,低年级的《介绍自己的小制作》、《看谁想得妙》;中年级的《有趣的发现》、《小小辩论会》;高年级的《童话故事》、《我喜爱的影视片》等。
4.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各学段口语交际的不同具体要求以及各年级段学生语言表达的不同特点,课题组按高段、中段、低段不同分工进行同步研究,寻求提高口语交际的方法和途径。
5.实验教师写好教学随笔、经验文章和教学案例等,反思研究过程,及时总结成功之处,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方向。
第三阶段(2014、3——2014、4)
1.按课题实施方案,充实研究内容,加大研究力度,运用、发展已有成果,不断总结、完善。
2.指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感受口语交际的快乐,培养学生应对能力、表达沟通能力等交际素养,从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3.探讨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策略,在喜闻乐见的训练活动中渗透表达与交际的整合训练,解决“互动、构成交际状态”的问题。(1)注重交际过程、活动方式的设计。(2)训练学生口语交际中的应对能力,才能在生活中更好的与人交往。(3)经常开展互动性、交际性强的活动。(4)结合阅读教学进行互动、交际训练。4.在探索口语交际教学有效策略的同时,总结哪些方法比较科学、有效,形成经验论文和总结,在课题组内交流。
5.教师交流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好学生资源,以生助说,充分发挥部分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使学生学会说话、学会交际。
第四阶段(2014、4——2014、5)
1、开展研讨或观摩会等,交流平时教学中运用的口语交际教学策略,鼓励课题研究人员运用,并全面进行研究,完成必要的研究内容,做好中期成果报告。
2、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对比调查,了解研究效果
3、总结研究得失,及时调整研究方法
(四)结题验收(2014.6)
1.全面总结,对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对结果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并揭示教育规律。
2.自审完善工作,接受市的终结性评估。汇编研究资料,编写《培养小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研究》论文、案例集。
3.实验班开展口语交际能力展示活动、实验教师进行口语交际课展示,总结研究成果
4.在成果展示的基础上,进行课题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课题工作报告,并向课题管理单位申请结题。
参与人员:相关领导、评估专家、研究人员 注:本安排随研究进程可作恰当调整。
六、研究方法设计
1.文献检索法:搜集检索国内相关研究理论成果,提供必要的理论学习材料和研究基础,并借鉴理论基础去指导实践。这一研究方法在课题准备阶段使用。
2.问题探究法:观察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表现出的问题,针对问题,追溯原因,分析原因,并谋求理论依据,在理论指导下,对症进行策略尝试。这一方法在课题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使用。
3.行动研究法:坚持实践出真知的原理,按照课题设计和实施方案,在现实的工作岗位上,在学生学习的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研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谋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研究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研究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这一研究方法将贯彻课题研究始终。
4.调查研究法:追踪调查学生在口语交际参与实践前后的发展状况,为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这一研究方法将贯彻课题研究始终。
5.个案分析法:将学生的问题收集整理,积累,抓住典型问题进行个案分析,并跟踪进行个案策略尝试,在尝试过程中进行科学的分析与提炼,找出规律,探索实践的有效性策略。这一研究方法将贯彻课题研究始终。
6.经验总结法:总结实验经验,探索、提炼实验成果,升华研究成果,实现理论创新,推广研究成果。这一方法在课题实施和总结阶段使用。
七、完成本课题的主要措施
(一)课题组织与管理
1、争取学校的支持,从教科研的角度制定相应的考核奖励措施,推动研究工作的开展。
2、课题组成员每月召开一次会议,交流体会,使优秀的研究方法、成果得到肯定和推广,并改进研究中的不足。
3、每学期开学时,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学期结束时,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都要撰写研究论文、案例、反思,在课题组内交流,并鼓励教师投稿。
(二)主要措施
1、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做到既分工又合作。
2、实验教师如期完成课题组分配的研究任务,收集研究素材,总结经验,上交研究成果。每位实验教师随时拿起笔来,重点写好自己的“做法”,如教学随笔、经验文章、教学反思、案例分析等,力争人人每学期上好2节研究课。
3、课题组及时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分类归档,建好档案。
八、预期研究成果
1.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综合素质将有明显提高。2.将促进我校语文教学质量提高。3.将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九、主要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 2.郑华福.《克服口语表达障碍,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小学语文教师》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年11月
3.胡宁.《口语交际课之我见》《小学语文研究》2005年第3期
4.刘仁增.《口语交际:发展语言是硬道理》《小学语文教学》 山西教育报刊社 2009年总2月
5.《有效教学 和谐课堂》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8年5月
二0一四年六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