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时间:2019-05-15 01:58: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必修三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必修三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第一篇:必修三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必修三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理论的过程及其主要内容。了解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家为实现三民主义而领导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推行有利于发展经济、政治和文化教育的政策和法令,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史实。了解新三民主义提出的时代背景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教师应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了解1905—1925年20年间孙中山提出、发展三民主义理论,为实现三民主义而不懈努力奋斗的历史轮廓;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及时评价学生学习表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研究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并实地考察了西方社会后,提出了“振兴中华”的蓝图,它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理论作用。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家高举“三民主义”旗帜,组织、发动和领导了一系列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斗争。实现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重点难点:

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辛亥革命时期三民主义的实践。难点:如何理解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新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和巨大的进步? 教学过程:

三民主义的提出三民主义的提出

社会基础:19世纪末期,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改良方案失败;(出示《时局图》)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来源: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特别受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的影响 经济基础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个人因素:上书李鸿章失败后,孙中山由改良走上革命道路 甲午战争前,孙中山受早期维新思潮的影响,尚未形成反清革命的思想。1894年春,孙中山北上天津,投书李鸿章,希望清政府能实行资本主义改革,做到“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上书失败后,孙中山毅然弃去和平改革的幻想,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认识三民主义提出的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自然经济也随列强入侵加剧而进一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发展,促进了思想理论的发展。同时,清政府实施新政,奖励实业的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民资的发展。

过渡: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二十多位华侨人士,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革命小团体——兴中会。后策划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失败后流亡国外。在此期间,他大量阅读了有关政治、经济、外交、法律等方面的书籍,接触到了西方当代的一些社会学说和思潮。他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得到了深化。

2、三民主义内容)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A 时间、地点、人物:1905年8月20日;日本东京;孙中山、黄兴、宋教仁;

3、B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区别:兴中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4、C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三民主义的提出 1905年11月,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创刊。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第一次将同盟会的16字政纲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内容 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的内容

(1)材料一: 今之满州,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同盟会宣言》(1905)材料二: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孙中山(1906)思考思考思考思考:民族主义的内容民族主义的内容民族主义的内容民族主义的内容? 民族主义就是推翻清王朝统治,夺取政权,是前提(民族革命)

(2)材料一: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同盟会宣言》(1905)材料二: 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孙中山(1906)思考思考思考思考:民权主义的内容民权主义的内容民权主义的内容民权主义的内容??民权主义就是要创建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政权,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理想所在,是核心(政治革命)

(3)材料一: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同盟会宣言》(1905)材料二: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固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两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是国家。这于国计民生,皆大有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端自然永绝,这是最简便易行之法。——孙中山

思考:民生民生民生民生主义的内容主义的内容主义的内容主义的内容? 民生主义则是为了追求民生幸福,巩固政权,是补充与完善(社会革命)总结总结总结总结:三民主义就是围绕三民主义就是围绕三民主义就是围绕三民主义就是围绕“政权问题政权问题政权问题政权问题”所构筑起的思想理论体系所构筑起的思想理论体系所构筑起的思想理论体系所构筑起的思想理论体系。三民主义涉及到民三民主义涉及到民三民主义涉及到民三民主义涉及到民族革命族革命族革命族革命,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各个方面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各个方面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各个方面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各个方面,因而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因而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因而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因而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但由但由但由但由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妥协性妥协性妥协性妥协性,三民主义还有着明显的缺陷三民主义还有着明显的缺陷三民主义还有着明显的缺陷三民主义还有着明显的缺陷。3.评价:(1)性质:它涉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2)进步性: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3)局限性: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三民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是由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板书设计: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

2、三民主义内

3、评价

第二篇: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的教学设计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的教学设计

淮海中学高二历史组

教学目标:

(1)、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2)、比较新旧三民主义,知道新三民主义的实质性飞跃,知道它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是基本一致的。

(3)、认识三民主义在推动辛亥革命和新三民主义在推动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4)、认识到三民主义是20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体会孙中山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和为民主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2、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教学方法:问题引领教学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法 分析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段自制视频文件,整体感知人教版必修3第六单元中国20世纪以来影响中国的重大人物及他们创立在理论成果,然后直接切入本课学习内容。新课讲授:

教师设问:三民主义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形成的?(问题引领,层层深入,从而完成三民主义形成背景的分析)具体表述如下:

利用ppt:4--6张从经济、政治、思想等三方面分析并进行总结;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之前的救国方案相继失败。深受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影响。

利用ppt:

8、9张说明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孙中山的思想转变密切相关。另外用一段视频概述孙中山早期的革命实践活动多三民主义形成的影响。

教师设问:三民主义与同盟会的纲领存在怎样的对应关系?

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学生依据课本自主学习,并回答)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分析三民主义的内容:

(1)依据民族主义说明资产阶级革命者的革命对象是谁?(清政府)推翻亲政府有什么历史进步性?(反封建,客观具有反帝国主义的进步性)那么资产阶级革命派主观上反对帝国主义吗?(出示材料ppt:10张,并总结:承认帝国主义在华的既得利益,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主张)

(2)依据民权主义内容说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目标:结束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并进而总结:这有利于推进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ppt:11张。

(3)结合材料分析民生主义的内容:ppt:12——15张“…… 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赢利八千,当归 国家,为国民共享。……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窦自然永绝,……文明越进,国家越富……,人民也渐富足了。”

从“地主应得二千”分析—— 资产阶级革命派承认私有制的合法性;资产阶级革命派事实上承认封建剥削,意图减小革命的阻力;资产阶级没有彻底的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核定地价”、“平均地权”,希望达到什么目的呢?(其目的是为了避免富人专制,防止贫富分化,进而实现国富民富)

依据三民主义的内容,进一步分析三民主义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对三民主义的评价。ppt:17张(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进步性: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要求结束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与民主权利的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局限性:缺乏明确的反帝纲领,没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教师设问:资产阶级革命派又是如何在实践中践行三民主义思想?(学生自主学习ppt18张展示)

过渡:利用材料说明孙中山思想的转变,体现孙中山思想的与时俱进,并进一步总结概括新三民主义思想形成的背景。ppt:20张(卫民主共和实践的失败;孙中山先生思想与时俱进;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教师设问: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学生自主学习)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新”在哪里?结合材料分析ppt:21张。进而总结:民族主义方面:①未明确反帝→明确反帝②反满→各民族平等;民权主义方面:享受民权的范围扩大;民生主义方面:关注工人、农民生产生活。

教师设问: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之间是怎样关系?(结合材料分析ppt:22张)材料所示: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总结: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实现的手段与方法。

教师设问:新三民主义为什么能够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又是如何指导革命实践的?(学生依据课本材料,自主学习,教师通过ppt:23张展示——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反帝反封建;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课堂总结:

本课主要学习了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了对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影响与推动作用,虽然中山先生已经离开我们,但其精神依然值得我们传承。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板书设计: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一、三民主义形成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三、三民主义的发展

1、背景

1、缔造民主共和

1、背景

2、内容

2、捍卫民主共和

2、提出

3、评价

3、内容

4、影响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设计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根据教材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状况,将教师分析讲解与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另外由于本课的理论性较强,概念抽象,为尽量避免枯燥的讲解,所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多种感官刺激,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至于在教材内容处理上,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的前提下,收集有针对性的材料,然后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层层深入,层层递进,破重点,化难点,解疑点,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上下来,最大的满意就是以自制视频形式导入课题,注重了对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观念的指导,比如论从史出历史现象与本质,以及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

在教材的处理方面,重点、难点知识目标明确,突破方法与教学效果较好。对于基本内容依据教材,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对于重点内容,通过材料,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体现论从史出,以便加深理解,同时提升学生分析问题与解读史料的能力。特别是对于三民主义中关于“民生主义”的分析透彻,自认为是本课亮点之一。另外,依据教学现状,充分挖掘课本教材资源,也是本课特色之一。

在教学方法方面,将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有机结合,结合材料设计问题,层层深入,体现问题引领教学法。另外由于本课的理论性较强,概念抽象,为尽量避免枯燥的讲解,所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多种感官刺激,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当然在本节课上也有一些瑕疵有待提高。第一,没有很好的落实好情感教育,过分关注基本事实,没有进一步升华到情感教育,把孙中山的伟人精神弘扬,讲解中也只是一带而过。第二,整体时间把握有待改善。第三,教师的语言组织还有待提高。

第三篇:专题三_渗透法制教育新民主主义革命教案_

课题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 沿河民族中学历史组陈玮

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

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阶段特征并能概述有关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第一次合作、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土地革命、红军长征、遵义会议、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基本史实。

2、分析并能理解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3、通过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曲折和不平凡的经历,特别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重要紧急关头做出重大决定:进军井冈山、红军长征的路线问题、抗日战争的路线、解放战争的战略等历史事件的学习,培养学生根据时代的主要矛盾和发展要求,实事求是并果断正确的确定处事方法。【过程与方法】

1、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在研习本课提供的较多历史材料(包括图片)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并懂得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原始材料。

2、在合作与交流中探究问题。教材中提到的探究的重要问题,我们都可以通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完成。

3、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教师提问或者是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收集有关五四运动的资料,真实体验五四运动的激情岁月,体会青年学生们为国牺牲的精神;了解共产党28年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

2、学习中国共产党走过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尤其是在中国革命面临极其低潮的情况下,如北伐战争的失败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国共产党能够从当时的形势出发,调整政策,扭转局面的史实。培养学生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教学重点 难点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熟历程。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

教 学 过 程

法制教育渗透点

1、导入新课。师:在专题三我们已经学习了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大家还记得它们分别是哪些阶级领导的吗? 生:„„

师:对,我们说是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也被称为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今天呢,我们要学习的是一个崭新的阶级——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投影:新民主主义的概念: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2、教授新课。

(一)、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板书)

师:通过概念我们知道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那接下来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同学们结合视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五四运动因何而起的呢?

师:看了刚刚那段视频,它所反映的是在巴黎和会上,西方列强将德国侵占的中国山东的权益转交给了日本。这一外交失败直接促成了五四运动的爆发,因此我们说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就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师:五四运动爆发了,率先走上街头的是谁啊? 生:青年学生

师:那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五四运动的过程。五四运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北京大学的学生于5月4日在天安门集合,高呼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举行游行示威,各地学生纷纷罢课响应。这一阶段,运动的先锋是学生,运动的中心主要是北京地区。看材料:四号下午,京中学生三四千人聚集天安门,到东交民巷各使馆;„„学生即到曹宅,曹逃避,章宗祥刚在曹宅,受了一顿饱打,京中舆论,颇袒护学生,但是说起官话来,总觉得聚众打人放火难免犯法„„惩办被捕的学生30多人(大学为江绍原等22人)——《陈独秀书信集》

学生们正义凛然的爱国游行示威运动,怎么会被政府惩办逮捕呢?因为学生们在游行示威过程中的过激行为确实触犯了相关法律,北洋政府借此惩办逮捕学生想镇压学生运动,息事宁人。回顾历史,联系现实,我们青年学生继承了五四爱国精神。在今天的中日钓鱼岛争端问题上,也走上街头大声疾呼钓鱼岛的主权不容侵犯,但出现了一些打砸日货的不好现象。我们青年学生怎样才能做到理性爱国呢?大家可理解下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游行示威法》: 第四条 公民在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第五条 集会、游行、示威应当和平地进行,不得携带武器、管制刀具和爆炸物,不得使用暴力或者煽动使用暴力。

第二十九条 举行集会、游行、示威,有犯罪行为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等等。我们青年学生一定要做到理性爱国、合法爱国!到了第二阶段时,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士,配合学生的罢课行动。师:下面同学们阅读一下课本的资料卡片,想想卡片反映了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起来什么作用呢? 生:„„ 师: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同时,这也给了北洋军阀政府很大的压力,于是北洋军阀政府被迫做出了让步,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亲日卖国贼的职务,并且,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代表团也拒绝在合约上签字。这是五四运动取得的初步成果。那大家来思考两个问题,五四运动能取得这些成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取得的成果中你能判断出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生:„„ 师(总结):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领导中国革命

五四运动是一次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投影:表格“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师:我们刚刚讲了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那么,它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有哪些异同呢,我们一起来看这样一个表格,同学们可以结合着上节课学习的辛亥革命,比较一下二者的异同点。

师: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不再经历枪林弹雨,不再需要上街游行,相反我们可以坐在明亮的教室里,享受和平与安定的生活,虽说我们今天远离了1919年那个动荡的年代,可是五四精神坚决不能忘,什么是五四精神呢? 投影:史料链接: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师:我们可以把五四精神概括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而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正是受到五四精神的影响,再加上俄国十月革命的启发,开始了宣传和学习马克思主义,探索改造中国的新道路。于是,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深入到工人中间,宣传马克思主义,这就促成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那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下一个内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投影: 材料: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中国的一批先进分子“以俄为师”,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五四运动后期,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投身罢工运动,成为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马列主义的传播促进了中国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并将《新青年》作为机关刊物。10月,李大钊等人在北京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教 学 过 程

师:

请从材料中归纳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答:„„

师: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 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支持与帮助

师:在这样的条件下,1921年7月23日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消息泄露后,会议遭到了上海法租界巡捕的袭扰,于是就转到嘉兴南湖的游船上继续进行,次年又召开了中共二大,这两次会议分别确立了党的纲领,下面我们来看看下面两者材料。(投影)

材料一 中共一大纲领:

一、我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

二、我党纲领如下: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

材料二 中共二大纲领:

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师:请根据材料,指出中共一大和二大确定的党的奋斗目标的主要差别是什么?二大为什么修改现阶段的奋斗目标?说明了什么? 生:····· 师:二大制定了最高纲领和一大制定的革命纲领基本是一致的,本质上都是社会主义革命纲领,但是二大制定了最低的革命纲领,这是根据当时的国情提出的,属于民族革命纲领,它同旧的民主主义(三民主义)相比,更为彻底,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

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自此以后,中国革命面目焕然一新那么,这个新又体现在哪里呢? 生:····

师: ⒈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领导 ⒉彻底的革命纲领——最低纲领 ⒊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⒋新的前途——社会主义 ⒌群众基础——工人、农民 6.新的革命力量—国共合作 师:刚刚我们说到中国的革命力量开始建立起革命联盟,那么为什么在这一时期他们要建立起革命联盟,又是怎么建立的呢,结果如何,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二个子目的前三段内容,然后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投影:探究学习问题

1、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原因 问题

2、合作形成的标志(国民一大)问题

3、合作形式(党内合作)

师: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兴起了。1926-1927的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的高潮,北伐军连克武昌九江直捣南京上海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成功的背后却隐藏着危机,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了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国共合作破裂,革命自此宣告失败。

师: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略

师:

1、革命联盟内蒋介石汪精卫等右派分子背叛革命。

2、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位,一再妥协退让,放弃了革命力量的领导权,这也表明了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的不成熟,实践上缺乏斗争经验。

三、农村包围城市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中国到底向何处去,成了不少人思考的一个焦点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又是做出了怎样的探索?

教 学 过 程

投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

问:你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上八一标志的来历吗? 答:„„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了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开始建立自己的军队。投影:

南昌起义中,走出了一大批后来的人民解放军将帅。1955年授衔的将帅中,有8位元帅、4位大将都与南昌起义紧紧相连,这还不算未被授予军衔的周恩来等中共重要领导人。——金一南:《南昌起义枪声背后》,《世界军事》2006年第8期

同学们可能注意到了,南昌起义的领导人名单中,没有毛泽东的名字。当时的毛泽东正在筹划着另一场重要的起义——秋收起义。起义前,中共在汉口召开了一次会议,由于会议在8月7日召开,因此称八七会议。会议上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秋收起义发动了。投影:

西江月·秋收起义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请回答:我们可以从词中得到哪些关于秋收起义的信息? 答:„„

1927年秋,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受挫后,在文家市做出决策,向农村挺进,到达井冈山地区,成功地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投影:“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香。” 师:从这首红军的歌谣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

师:同学们刚刚说现在农民生活大大改善,这都归功于当时中国在根据地开展的土地革命。我们知道农民问题的核心就是土地问题,解决了土地问题就能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使得革命力量壮大。

师:与此同时,中共于1931年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苏维埃政权也进一步巩固了革命力量。

根据地革命力量的迅猛发展使得蒋介石政府大为恐慌,于是先后对根据地发动五次围剿。先四次在毛泽东的领导下,都成功的粉碎了围剿,但是第五次围剿由于受到王明左倾思想的影响,使得反围剿失利,中共中央被迫实行战略转移,这就是著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师:在长征路上开了一个关乎中共生死存亡的会议,这就是遵义会议。投影: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在长征途中,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红军长征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大批骨干,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在红军长征宣告胜利不久,在西安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事件,那就是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中华民族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

师:抗战胜利以后,中国人民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生:和平。

可是当时的蒋介石政府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漫画。投影:这是作于1947年的一幅漫画,名为《磨好刀再杀》。画中的人物一手持写有“和平方案”的盾牌,一手正在磨刀霍霍。漫画寥寥数笔,揭穿了抗战后蒋介石玩弄“假和平,真内战”的伎俩。

面对蒋介石的阴谋,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当蒋介石悍然发动内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军民进行了解放战争。

通过近三年的解放战争,特别是1948年底到1949年初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人民解放军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国民党反动派盘踞了22年的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毛泽东在人民的欢呼声中挥笔写成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投影: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学习探究:“天翻地覆慨而慷”的中国社会发生了怎样天翻地覆的变化? 生:„„

投影:图片:安平县农民保家独立团及中国解放军露宿上海街头 师:“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并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这就是中国共产党获胜的根本原因。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⒈国内:

⑴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当家作主,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⑵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为国家发展扫清障碍。

⒉国际: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中国人民摆脱了殖民主义的统治,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从而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毛泽东诗词是一部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从“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少年立志,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青年抱负,从“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情壮志,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英雄气概,从毛泽东诗词中我们找到了中国革命的足迹,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成长探索的艰辛历程。

最后,我们在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结束我们今天的学习。

第四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那树》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积累词语,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文章含蓄、深沉的语言风格,体悟字词间流露的情感。3.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教学重难点

1.了解树的生命历程,通过树的形象、情感体会作者的情感。2.揣摩语言的特点,学习从字里行间分析形象,把握主题的方法。3.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学生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自然遭到破坏的有关素材。

2.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在课前对当地的自然环境进行简单的调查,小组交流。教师课前准备

根据有关材料截取一段有关树木被砍伐、特写的年轮的片段。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

每当我们看到参天的大树被砍伐,成群的野羊被追杀,大批的鸟儿被迫迁移……我们是否想到生活在自然界里的任何生物都有情感,他们也有痛苦,也有感情,也有生存的权利,但是人们往往在发展自己的文明的时候忽略了和自然的和谐统一,使自然成为发展的牺牲品。即使是一颗老树也难逃人类的伤害。你是否听到有隐约的呻吟,是那树……(用情景创设一种氛围,引导学生进入情景,在解说的同时播放有关影音片断)文学常识和人物背景介绍:

1.王鼎钧,台湾散文家。山东临沂人。他的创作很广,有小说,散文,随笔,杂文,小品,电视剧,影评很多。

2.作品:《人生三书》(《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人生观察》《长短调》《世事与棋》《情人眼》《碎玻璃》《灵感》,小说《单身汉的体温》《透视》《王鼎钧自选集》《钟》。整体感知课文:

1.全体快速浏览,用笔划出文中出现的生字词,以及在浏览的过程中发现的不容易读的长句子和优美的词句。

3.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的结组,完成整篇文章的阅读。可以采取你小组内认可的形式。完成下面任务:

(1)结合工具书解决文中的生字词,注意字词的音、形、意。字词处理:认读并记忆字型。

倒塌 佝偻 踝骨 默契 紊乱 虬须 周道如砥 引颈受戮 星临万户

(2)找出老树生命的几个阶段,给文章划分层次,并做好记录。第一部分(从开篇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描写早期的大树。作者在这部分写大树的形象、经历和对人类“友善”的情况。概括地说写了三方面的内容。大树有奇特的容貌:它老态,佝偻,但坚固稳定,繁密茂盛,这是粗看时的容貌;它有霉黑潮湿的皮层,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树身像生铁铸就,这是细看时的容貌。大树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站立在泥泞的马路边,周围有几处老式平房,一片破败、荒凉景象,此情此景远离现代文明。大树对人类大有功德:面对肆虐的台风屹立不动,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成为生命界蔑视和抗击台风的榜样;有人到树身的洞里插一炷香,祈求平安,获得心理安慰;在炎热的夏天,它撑开千掌千指托住阳光,给行人阴凉和清静,给鸟儿栖身之所;在夜晚,给情侣们以温馨的感觉;它还“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扩张着荫庇的面积,滋润着周围更多的泥土,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福利。总之,大树状貌不凡,实为世间珍奇之物,又代表着一种古老的田园风光,一种平和、安详的精神;大树通人性、讲人情,不见其利己,只见其利他,为人类造福。

第二部分(从“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到“在星空下仰望上帝”):描写近期的大树。在这一部分里,可以看出现代文明对大树生存的负面影响,造成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保护的难以调和的矛盾。首先写了大树与外界环境的矛盾冲突。高压线、公寓、公路、公共汽车、计程车……接踵而来,大树领地古老的田园风光一去不复返了,大树自身也淹没在滚滚黄尘里和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也就是说人们竟然质疑大树存在的必要性。其次写了大树自己内心的矛盾冲突。作者假定大树有感觉、知觉,有灵魂、性情,所以引发大树的深刻自省。大树一方面明知早晚面临引颈受戮的命运,另一方面又不可能迁徙逃亡,只能“效死”于泥土,“绿着生,绿着死”。但即使这样,大树仍默默地作贡献,在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包围之下,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底下,它仍在雨后显出葱茏滴翠,绿得深沉;在比猫步还轻的毛毛细雨中,酝酿着诗意,“冒死掩覆已失去的土地,作徒劳无用的贡献”。由此可以看出大树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豁达、忍辱负重的胸怀。

第三部分(从“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到结束):描写现时的大树。此前是对大树的一般性叙述;到了这一部分,文章转为具体描写,作者对大树的最终命运作了关键性的描述,并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愤恨之情。这是全文写作重心所在,大致写了四件事:一是醉汉驾车出事,二是电锯锯倒树身,三是清道妇讲述蚂蚁国故事,四是挖树根、平路面。这几件事本身具有隐含的倾向性、思想性。首先,这几件事似是前后相关联,有顺承关系,但是后三件事竟由醉汉驾车生祸这一事而来,显得颇为滑稽、不合情理,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批判态度。其次,电锯锯倒一棵亲近人类善待人类的大树,有违仁义之心,“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这样的描写真惨不忍睹;借清道妇之口讲述蚂蚁国大搬家,“它们来参加树的葬礼”,充满悲壮的气氛,从动物王国里也看出恻隐之心。动物王国的恻隐之心也是作者的恻隐之心。此情此景,不须特意点明,读者即可明了其中的意蕴。

4.小组推荐朗读好的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听读的过程中思考:(1)文中描写的老树的形象有哪些句子?用笔划出来。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老树有什么品格,最终遭到了什么样的命运?(3)结合我们课下找到的有关资料,谈谈文中老树的命运和我们找到的资料中自然生物的命运有什么异同? 学生读文,学生讨论回答以上的问题。总结:

这一课,我们就着老树的一生命运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了解到老树不同寻常的一生,在课下思考是什么原因使得老树有如此的命运呢?在头脑中连成一段话,表达出来。第二课时 前一课回顾

老树的命运如何?可以结合书上的句子表达你的看法。渗透法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全文分析探讨:

1.老树在三个生命历程中,有不同的形象找出来,比较分析一下。明确:

第一阶段,“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象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霉黑潮湿的皮层上,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象生铁铸久的模样。几丈以外的浮土下,还看出有树根的浮脉。”“千掌千指托住阳光”。

第二阶段,“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之下,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有新的建筑物衬托,绿得更深沉。” 第三阶段,“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日光月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那么一棵树。” 2.(1)结合课文,大家探讨一下,老树在不同时期对人们有什么影响?

(2)它的消失,仅仅是因为酒后驾驶者的死亡吗?如果不是说说你的理由?你可以从那些语句找到依据? 学生讨论,做好发言记录。明确:

(1)三个不同时期表现的形式不同,但是,从始至终,老树表现的都是默默的奉献,和对人们的恩泽,同时也有无奈和忍辱负重的情感。在文中,作者把老树当作有感情,有思想的人,面对,人类的破坏无可奈何。作者并借助近似与内心活动的文字表现老树的思想:““啊,啊,树是没有脚的。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它至死都赋予人们绿的生机。

(2)老树的消失,甚至被遗忘,并不仅仅是一个酒后驾驶者的死亡所表现的那么简单。它的消失是一个必然,在此之前已经有了预示:高压线、公寓、公路、公共汽车、计程车……接踵而来,大树领地古老的田园风光一去不复返了,大树自身也淹没在滚滚黄尘里和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也就是说人们竟然质疑大树存在的必要性。我们看到了一个喧嚣的世界,没有了大树生存的空间,现代文明的不断冲击,使得人们开始厌恶大树的存在,其实是对纯自然的东西的一种破坏,和对环境的虐待。造成了人与自然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在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包围之下,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底下,它仍在雨后显出葱茏滴翠,绿得深沉;在比猫步还轻的毛毛细雨中,酝酿着诗意,“冒死掩覆已失去的土地,作徒劳无用的贡献”。人们已无视它的存在,觉得是一种负担,这种单方面发展而忽视自然不正确的认识,将在未来的文明发展中出现更为严重的矛盾。所有的事例证明,大树的消失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只有人们解决了文明发展与自然相调和的问题之后才能更好的使大树物尽其用。

3.生总结作者借用大树要表达什么样的主旨? 明确:

总的说来,作者似在表达一种思想或感受,那就是大树命运引发了他深重的思考和感慨。作者的命意表面看简单,其实有一定的复杂性。作者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存,人类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正如课本里的有关资料所说:“文明砍伐了丛林,却盖起不见天日的大厦;文明驱走毒蛇猛兽,却制造市虎;文明消灭瘴疠瘟疫,却散布原子尘;文明消灭了人体内的寄生虫,却代之以有害的色素和防腐剂……”这显然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质疑,可以作为我们理解课文主题的一个重要参考。如此一来,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印象:作者反对人类文明,主张回到过去田园生活时代。实际上作者的头脑并不简单地执著于一条思想路线,而是辩证地看待事理,也就是说,他对人类文明的两面性看得深透。且看他在上面引用的同一篇文章中的话:“人类以他最杰出的才智,最艰辛的奋斗,最漫长的过程,冲出洪荒,握紧文明,难道现在后悔了吗?不,我们决不后悔,人类的幼苗不再大批大批的死于肺炎和猩红热,没有什么可后悔的;人类可以在一天走完从前一生也走不完的路,立业四海,没有什么可后悔的;人类可以一小时做完从前十年也做不完的工作,从各方面改善生活,没有什么可后悔的。对付文明造成的灾害,是用进一步的文明,不是否定文明!”看来作者只是反对文明发展的负面影响,对文明进步主要还是持肯定态度的。

第五篇:高二下册《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知识点总结

高二下册《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知

识点总结

怎样理解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从“振兴中华”的救国愿望出发,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实践中,深入研究中西有关思想资料并实地考察西方社会政治的基础上提出的。

孙中山倡导的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洋人的朝廷”──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变半殖民地的中国为民族独立的中国。民族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前提,它继承了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主义传统,吸取了西方资产阶级争取民族独立与自由的民族主义思想。孙中山强调“民族主义”绝不是排斥满族,只是反抗满族贵族的民族压迫,推翻满族贵族的统治。孙中山认为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故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清政府,则无挽救之法也”。民族主义“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所以,民族主义反对的不是整个满族,而是反对满族统治者。也没有排外的思想,而是要联合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政治上获得独立之后,必须有经济上的富强独立,这是民族主义的另一主要内容。孙中山对此作了十分具体细致的研究,提出了一个中国建设的具体蓝图──《实业计划》。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在辛亥革命前是全体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旗帜。

孙中山倡导的民权主义就是“创立民国”,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它主要来自西方资产阶级的“平等”思想和民治观念。孙中山主张“一国之人皆有自由、平等、博爱之精神”,充分享有“民权”。民权主义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迫切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对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起了推动作用。

孙中山认为“民族革命”只能推翻清政府,却无法铲除“恶劣政治的根本”──君主专制政体,这一政体是中国长期落后和被侵略的根源。因此,他说只有“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才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因此,他坚决反对“英雄革命”和皇帝思想。在他看来,“英雄革命”和皇帝思想将使中国陷入“四分五裂”,进而被西方列强瓜分而亡国。

孙中山倡导的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平均地权”,这是孙中山经济思想的核心和社会革命的主张,是三民主义的补充和发展。土地问题和资本主义发展问题是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中心问题,孙中山对此十分关注。根据美国亨利·乔治的“单税论”,结合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孙中山提出了“民生主义”,以解决国计民生问题。具体实施办法是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孙中山试图通过解决土地问题达到两个目的:消除国民经济生活中贫富悬殊和贫富尖锐对立的社会现象,防止后来的社会革命;为消灭封建土地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因此,“平均地权”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

在孙中山看来,欧美各国之所以不能解决社会问题,主要是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近时志士,舌敝唇枯,唯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所以他把“平均地权”的实现,称之为“社会革命”,说:“中国行了社会革命之后,私人永远不用纳税,但收地租一项,已成地球上最富之国”。

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在推翻清王朝和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从此以后,任何违反民主的潮流,要在中国复辟帝制和建立独裁统治的人和政治集团,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列宁曾经高度评价说:“孙中山纲领的每一行都渗透了战斗的、真诚的民主主义。它充分认识到‘种族’革命的不足,丝毫没有对政治表示冷淡,甚至丝毫没有忽视政治自由或容许中国专制制度与中国‘社会改革’、中国立宪改革等等并存的思想。这是带有建立共和国制度要求的完整的民主主义。它直接提出群众生活状况及群众斗争问题,热烈地同情被剥削劳动者,相信他们是正义的和有力量的”。

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三民主义存在一些带有根本性的缺陷,如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些都表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

怎样理解新旧三民主义的不同

关于民族主义,旧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强调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主张“中华民族自求解放”,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内容,强调“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即废除国内民族压迫,团结、号召各民族共同奋斗,争取民主革命成功。这就抓住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弥补了旧三民主义的严重缺陷,与中共的反帝主张一致。

关于民权主义,旧三民主义的民权主义号召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的政府,国民一律平等。为此,孙中山等人领导了辛亥革命。但在君主专制政体被推翻后,真正的民主共和并没有建立起来,国民的民主自由被军阀践踏无余。且由于当时的政党仅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因此所谓的民主即使实现也仅仅是少数资产阶级的民主,带有明显的局限性。而新三民主义的民权主义强调:“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盖民国之民权,唯民国之国民乃能享之,必不轻授此权于反对民国之人,使得借以破坏民主。详言之,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国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文中强调一切个人及团体享有一切自由权利的前提是真正反帝。这就再一次强调了反帝的必要性,把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纲领发展成为建立反帝反封建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纲领。

关于民生主义,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在平均地权的同时又提出“节制资本”,孙中山对“平均地权”作出了重新解释,后来又提出“耕者有其田”的主张。“节制资本”,即将本国人和外国人在华举办的独占性或规模过大的企业改由国家经营管理,使私人资本不能操纵国计民生。也就从经济上照顾到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

可见,新三民主义和旧三民主义相比,突出了反帝反封建、争取真正的民主自由、改善劳动人民生活等内容,是一个较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怎样理解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异同

相同点: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即都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因而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国民革命的旗帜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

不同点:第一,民主革命阶段上一部分纲领的不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中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利、八小时工作制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新三民主义没有。第二,有无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不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在民主革命阶段之后,还有一个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新三民主义只有民主革命阶段,没有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可以看出,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具有人民性和革命的彻底性,目标更为高远。第三,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不同,其根本原因是各自阶级立场的不同。新三民主义在理论和纲领上还没有超越资产阶级范畴,具有局限性,这是资产阶级的性质决定的。

下载必修三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渗透法制教育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必修三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渗透法制教育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案(最终定稿)

    一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的“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这一单元中的第一部分。 本课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孙中山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提......

    三渡中学化学渗透法制教育

    三渡中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九(3)班化学科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计划 任课教师:芶思 一、指导思想 立足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规范教学过程,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同时,关注......

    渗透法制教育教案燃烧热

    课题: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 学校:万山区民族中学教师: 黄秋红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 万山区民族中学 黄秋红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

    生物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教学内容】: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尝试制作洋葱表皮临时玻片标本,通过让学生尝试 制作临时玻片标本,提高学生自己动手探究问题的......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一年级语文教案《我多想去看看》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正确、流利地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首都北京的......

    《长城》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长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长城的气势和高大坚固。 2.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及写作特点。 3.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激发学生自主保......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1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二部分的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认识四边形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本课的内容是......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1 课题:轴对称现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①理解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②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两个图形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