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时间:2019-05-12 17:58: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必修一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必修一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第一篇:必修一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必修一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识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中英谈判和香港回归;中葡谈判和澳门回归。海峡两岸隔绝状态的结束;“汪辜会谈”;江泽民对两岸关系发展的八项主张。

⑵理解:“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及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对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巨大历史意义。

⑶运用: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中国为什么能收回香港、澳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和江泽民对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观察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全面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阅读邓小平、江泽民关于台湾问题的有关讲话,深入了解“一国两制”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内容及其实践。

⑵观看有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纪录片及电视、广播、报纸中有关“一国两制”的新闻,深刻体会其实践作用。

⑶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到港澳地区参观、旅游,亲身感受“一国两制”的伟大成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学习“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认识到实现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

⑵通过学习“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其实践,认识到实行“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根本保障和惟一可行之路。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七子之歌》使学生回忆澳门回归的历史。点明澳门能够回归祖国,是由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一国两制”政策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它为什么能促使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对于解决台湾问题,它有什么积极的指导意义呢?这就是本课要学习的内容。[讲授新课]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一)背景

1、《告台湾同胞书》: 在《告台湾同胞书》中,大陆向台湾伸出了橄榄枝,提出了和平解决的方法,并发出了真诚的邀请。停止炮击的决定更引起了台湾同胞的强烈反响。与此同时,邓小平再次支持了这种做法。

2、邓小平讲话:解放台湾→台湾回归

【共同探究】和平解决是最好的解决方法,但是和平解决的道路应该怎样走下去呢?(二)提出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共同探究】什么叫做“一国两制”?(引导学生分析“一国两制”的内涵,:“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坚决反对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等分裂国土的图谋。“两种制度”是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港、澳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维护台、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当一国两制的构想被邓小平提出时,整个世界都被这个具有创造性的想法震惊了。【共同探究】为什么“一国两制”这么让人们惊讶呢?

(三)意义:重大的战略决策,完成祖国统一的指导方针

一国两制的构想本来是为台湾问题量身打造的。但它尚未在台湾问题中开花,就在处理香港问题的时候结果,得到了成功的运用。

二、香港,澳门的回归

(一)香港的回归

【共同探究】香港问题的由来?

香港,这颗“东方明珠”。鸦片战争后,一直被英国占据。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政府一直没有放弃收回香港的努力。20世纪80年代,中国收回香港的实际终于成熟了。

1、香港回归的条件

【共同探究】归纳香港回归的两个历史条件?(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极大的发展

2、香港回归的经过(1)中英谈判

①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的会谈(【多媒体】《与撒切尔夫人的会谈》)

【学思之窗】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在人民大会堂就解决香港问题举行会谈。会谈开始后,邓小平强调: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如果中国在1997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8周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待。经过3年,22轮的艰苦谈判,终于在1984年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②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的发表(2)香港回归

庄严的时刻到来了【多媒体】放映有关香港回归的纪录片。(3)香港回归的意义

【共同探究】香港回归的意义?

①对香港: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耻辱,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②对中国: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进了重要的一步。③对世界: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香港回归祖国说明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及综合国力的增强,香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回到祖国的怀抱,才能洗雪百年国耻。这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香港回归的烟火尚未消散,澳门回归的礼花又一次为中国点燃。1987年,关于澳门回归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二)澳门的回归

【共同探究】澳门问题的由来?

1、《中葡联合声明》的发表(结合图片讲解)

2、澳门回归

请大家记住这个日子吧!1999年12月20日,在外漂泊了442年的游子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多媒体】“澳门回归”《七子之歌》)

小结:20世纪末,中国的这场盛事向世人证明了“一国两制”的正确和中国人同意祖国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世纪梦圆归港澳,百年功成盼宝岛!”自蒋介石逃亡台湾。宝岛已经和祖国大陆分离了整整56年。浅浅的海峡隔不断两岸的血浓于水。“一国两制”的成功更为台湾回归提供的范例。台湾回归的条件越来越成熟!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共同探究】台湾问题的由来? 国民党逃到台湾,外国反华势力的阻挠

70年代来,随着大陆的改革开放,海峡两岸的关系有了新的发展。

(一)原因:

【共同探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1)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2)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政策和措施,促进海峡两岸的和缓与交流 《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第一条 为了保护和鼓励台湾同胞投资,促进海峡两岸的经济发展,制定本法。第三条 国家依法保护台湾同胞投资者的投资、投资收益和其他合法权益。

(二)表现:

1、两岸的隔绝状态被打破

(1)1979年,实现正式的停火,倡议通邮、通航、通商(2)1987年,探亲,进行经济、文化上的交流

2、汪辜会谈(民间的交流)3.连战访问大陆 [课堂小结]

分析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伟大意义。

香港回归祖国说明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及综合国力的增强,香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回到祖国的怀抱,才能洗雪百年国耻。这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也是世界上用和平方式成功解决了国与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的光辉典范。

第二篇: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教案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教学目标:

(1)阐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过程,掌握其特定的含义,理解其为什么能成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理论构架。

(2)了解港澳台问题的由来,认识我国对台的方针。(3)分析我国为什么能够收回香港、澳门;分析目前阻碍台湾问题解决有哪些因素。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一国两制”构想的深刻内涵;“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台湾问题的现状。

2、难点:理解:一国两制“在祖国统一中的地位与作用。我国为什么能够收回香港、澳门;对海峡两岸关系的未来展望。

教学过程:

【导入】利用《七子之歌》导入

情境营造:课件展示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设问:同学们,这首歌听过吗?大家一起唱。(师生齐唱)“母亲、母亲我要回来”的呼喊如此动人心魄,海峡两岸人民渴望团圆。

提问:闻一多在《七子之歌》中所呼唤的“七子”是指香港、澳门、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七个地方,如今七子都回来了吗?回答:台湾还没回来。【讲授】教学过程

~

一、历史之源—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学思同步: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并未涉及,为了从总体上把握港澳台问题的来龙去脉,设计意图:这个部分的知识,教材没有涉及,散落在以前学习的单元中。但由于它是下面教学内容的一个必要的知识准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以往的知识。故结合初中历史知识由学生适当予以介绍,为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作一铺垫)

1、香港问题由来

师生共同回顾香港被占领的过程,借课件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以往知识。请学生归纳英国占领香港问题的三个步骤。思考香港问题的实质。

2、澳门问题由来

请学生结合课件介绍澳门被葡萄牙强占的过程 

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  1557年,葡萄牙通过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  19世纪五六十年代,葡萄牙人先后侵占了氹仔岛和路环岛

3、台湾问题由来

提出以下问题思考:为什么说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台湾在历史上有哪两次分离与回归? 第三次分离又是怎样造成的? 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港澳问题属于历史遗留问题 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

过渡:国家分裂、骨肉分离,如此美丽的香港、澳门还有宝岛台湾与祖**亲相分离,是全体中华儿女都不忍心看见的!那么为了早日解决台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党和国家提出了什么政策?学生答:“一国两制”。出示教学目标。宏观概括教材内容,构建知识联系:“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同时促进了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二、统一之策————“一国两制”的 构想

让学生带着“‘一国两制’构想是怎样形成的的?其内涵是什么”这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本第一目的内容,找出课本中的有效信息。在学生回答后利用幻灯片展示“一国两制”构想形成。

1、《告台湾同胞书》: 在《告台湾同胞书》中,大陆向台湾伸出了橄榄枝,提出了和平解决的方法,并发出了真诚的邀请。停止炮击的决定更引起了台湾同胞的强烈反响。与此同时,邓小平再次支持了这种做法。

2.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在屏幕展示:“一国两制”的涵义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提醒学生注意,“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初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而最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成功运用。

三、回归之路—— 香港、澳门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一)香港回归

一国两制的构想本来是为台湾问题量身打造的。但它尚未在台湾问题中开花,就在处理香港问题的时候结果,得到了成功的运用。(由学生介绍香港回归的历程并主持以下几个师生互动环节,这是本课的压轴,本环节教师只是提供了思路,具体内容包括文字底本均有学生原创)

学生主持人:(边演示课件边介绍)香港,这颗“东方明珠”。鸦片战争后,一直被英国占据。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政府一直没有放弃收回香港的努力。20世纪80年代,中国收回香港的实际终于成熟了。但是要顺利收回香港主权,还必须实行中、英、港三方都能接受的方案。于是在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挟马岛之战胜利的余威访问中国,邓小平同志就香港前途问题与她进行了会谈。(打出《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幻灯片)

请问有哪两位同学给大家现场重温一下那一为无数中国人骄傲的历史时刻?请举手!(在举手的同学中男女生中各选择一位)好,有请上台。(男生扮演邓小平,女生扮演撒切尔夫人,)

邓小平:你好,撒切尔夫人。欢迎你的到来。

撒切尔夫人::“我作为现任首相访华,看到您很高兴。邓:“是呀,英国的首相我认识好几个,但我认识的现在都下台了。欢迎您来呀!撒切尔夫人,您在两年前福克兰战争中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决心令我十分敬佩。

撒:谢谢。

邓:因此,在这里,我想和你谈谈香港主权归属问题。撒:我很愿意。

邓:首先我要声明,中国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香港问题。我们不是阿根廷,我也不是阿尔铁里嘛。其次,香港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政府有收回香港的信心和决心。撒:很高兴你主张和平的态度。不过关于香港的国必须拥问题,我有一个提议,能否以主权换治权?即中国拥有香港的主权的前提下,英国政府掌握香港的治理权。

邓:很抱歉,撒切尔夫人。中国必须拥有香港的主权,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撒:你的态度很坚决。现在香港经济发展十分繁荣。中国政府在收回香港后,能保证香港的繁荣吗? 邓:中国政府有责任,也有信心建设一个繁荣的香港。我们也很愿意请英国政府帮助我们收回香港。

撒:我对此有谨慎的乐观。

邓:撒切尔夫人,我想对你谈几点:首先,应该明确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主权。如果在1997年中国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任何中国政府都应该下野。其次,我们对贵国在福克兰战争中坚决维护主权的方式表示敬佩,值得我们学习。同时,我们两国北方都有强大的敌人,此时维护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至关重要。还有我对贵国在福克兰战争中孤军奋战,经历再大损失也不放弃的精神表示同情与敬佩。

撒:我回去后将派代表团来与贵国具体进行香港问题的谈判。

邓:很好,我们在北京等你们来。(握手。主持人介绍,撒切尔夫人出门走下台阶的时候 摔了一跤。扮演撒切尔夫人的学生模仿摔跤的动作。)

学生主持人:大家也听到了,撒切尔夫人提出以主权换治权的设想。但邓小平同志代表中国政府阐明了“中国必须拥有香港的主权,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的基本态度。双方最后同意,通过外交途径商谈关于香港问题。(学生主持人边演示课件边介绍)经过两年多的谈判,1984年12月中英两国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英国政府届时将香港交还中国。在1997年7月1日“东方明珠”终于回到了祖**亲的怀抱。学生主持人:香港回归吸引了世界上众多媒体的报道。下面请大家收看香港凤凰卫视关于香港回归新闻特别报道 一学生扮演凤凰卫视记者,上台):(开场白)大家好,你现在收看的是凤凰卫视香港回归特别报道。激动人心的时刻刚刚过去,想必广大的香港同胞一定和我一样有很多感触。现在,就请跟随我的镜头去大街上了解一下香港市民们现在的心情。

(学生记者现场采访,班级学生扮演市民)

记者:(走向学生一)你好,我是凤凰卫视记者,请问你是学生吗? 生一:是的,我是中学生。

记者:香港现在已回归祖国的怀抱。我想你作为香港未来的主人一定感受颇多吧? 生一:首先我感到十分高兴。历经这么多风雨,香港终于回到母亲怀抱。我们都感到无比激动和自豪。

记者:那你今后有去大陆学习深造的意向吗?

学生一:是的,我向往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争取考上内地名牌大学。

记者:预祝你梦想成真!学生一:谢谢。

(二)澳门回归 香港问题的解决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展示回归过程及图片。(组织分组讨论,三分钟后各小组推选一位同学起来发言,结合发言情况评价各小组表现,再用幻灯片展示答案要点)问题一:撒切尔夫人在她的回忆录中谈到中英《联合声明》时也承认: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英国谈判开始时并不打算把香港整个交还给中国,到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这是英国不情愿又不得不做的。结合材料思考,中国为什么能够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 前提条件: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关键因素: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群众基础: 香港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准备工作: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圆满的完成了各项任务

问题二:香港回归祖国,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香港同胞从此成为香港的真正主人,香港历史从此揭开了崭新的篇章。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割让香港岛,1997年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比较两件大事,谈谈你的主要感想。问题三:中国政府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有何重大意义?(1).港澳--结束列强占领,开创与祖国内地共同发展新纪元.(2).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3).世界--为解决国家历史遗留问题提供新范例.三、祖国统一大业的未来展望

台湾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关系到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全面复兴。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海峡两岸人民在“一国两制”方针的基础上日益达成共识,两岸关系有了新发展。将台湾问题分作隔绝-——暖风——寒流——契机四个时期 1.隔绝:提供蒋氏父子照片。指出他们也坚持一个中国。

2.暖风: 年份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979 大陆停止了炮击金门,实现了30年来的真正停火 1987 中央人民政府倡议两岸直接实行“三通”,1987年台湾政府迫于形势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 1991 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授权海协会和海基会进行广泛接触和对话 1992 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此即著名的“九二共识” 1993 汪道涵和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1995 江泽民同志针对两岸关系问题,提出八项主张

3.寒流:展示李登辉和陈水扁的照片与“台独“言论。提出设问:影响和平统一台湾的阻力是什么?(一些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扰;台湾岛内分裂势力猖獗)但他们的图谋遭到全体中国人的强烈反对。展示一组反台独的图片。师生齐读胡锦涛发表的对台讲话: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紧接着提出问题,我们队台湾问题的立场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平统一台湾,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是为什么?(针对的是分裂主义和外国干涉势力)4.契机:展示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访问大陆的图片。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2005年4月29日下午, 举行“胡连盛会”。两人的这次握手,是时隔60年两党最高领导人的历史性握手。同年5月7日,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南京中山陵发表话。

教学反思

让教学在高潮中结束,会让学生产生意犹未尽的感余,更好的体会光中先生的诗中所表达的强烈盼望海峡两岸早日统一的心愿。我们相信,只要全体中国人民的努力,不远的将来两岸一定会实现统一 本课依据课程标准要求,突出重点问题“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和难点问题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认真设计了层层递进,有梯度并且能够联系现实,学生感兴趣能解答的问题,适当穿插师生的互动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求知精神,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爱国主义的情感熏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篇: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

历史组 王朝英

一、课标要求

了解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香港、澳门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等基本史实。正确理解“一国两制”的主要内涵和重大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了解港澳台问题的由来;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认识“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意义;理解台湾与祖国大陆相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通过指导学生讨论中国能够收回香港的原因及分析海峡两岸的最终统一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教材的能力、根据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教材的阅读和梳理,帮助学生掌握“形成过程类”问题的一般方法;通过影视、文字史料的阅读,初步学会分析运用史料的方法;通过合作探讨,初步学会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实行“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根本保障和惟一可行之路,认识我们党的伟大和非凡智慧。感受香港澳门回归的庄严和民族自豪,明白个人命运与国家荣辱息息相关的道理,培养为推动祖国统一大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的民族意识。增进海峡两岸是一家的亲情,强化国家统一的意识,认识实现祖国统一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重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理论和实践

本课难点:台湾问题的由来以及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过程

四、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通过音频文件、视频文件、图片、文字材料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学生积极探究、相互讨论、启发诱导、情境感悟等手段使学生深入领会本课知识。以祖国统一为主线,通过港澳台问题的由来,了解统一的背景;通过 “一国两制”的提出,了解统一的方针;通过香港、澳门的回归,理解统一的成功实践;通过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展望统一的前景。创设情境,渲染悲愤之情、钦佩之情、豪迈之情来树立学生崇高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全方位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五、教学活动设计

1、导入新课:

(情境营造):课前一分钟时利用教室多媒体设备播放音乐《七子之歌·澳门》,建议同学们一起唱。

提问:闻一多在《七子之歌》中所呼唤的“七子”是指香港、澳门、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七个地方,如今七子都回来了吗?

2、推进新课:

进入本课学习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展示本课的总体框架:

一、统一之源:港澳台问题的历史由来

二、统一之道: “一国两制”的提出(内涵、形成、意义)

三、统一之路:香港、澳门的回归

四、统一之望: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学习第一个子目:

(一)、统一之源:港澳台问题的历史由来

(利用幻灯片,引导学生回忆港澳台地区问题的历史由来)

提问:台湾问题和港澳问题的本质相同吗?如果不同,他们的区别又在哪里?(引导学生从港澳台问题的由来中思考答案)提问:这些历史遗留问题我们应该怎样解决呢?一般解决问题的方法会有哪些呢?我国政府对这些问题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通过此问题引入第二个子目)

(二)、统一之道: “一国两制”的提出

在学生讨论上一个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 由此引入“一国两制”的提出; 合作探究一:

1、一国两制的内涵:

2、一国两制的提出过程:

3、一国两制的伟大历史意义:

(鼓励学生讨论,并发言)教师简要归纳。

一国两制的构想本来是为台湾问题量身打造的。但它尚未在台湾问题中开花,就在处理香港问题的时候结果,得到了成功的运用。由此引入第三个子目。

(三)、统一之路:香港、澳门的回归

通过课件展示讲解香港(补充1982年英国与阿根廷的马岛之战)(插入邓小平同志与撒切尔夫人会谈及香港回归政权交接仪式的视频)、澳门回归的过程 合作探究二:港澳回归的意义? 合作探究三:港澳回归的原因?

虽然港澳回归了,但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一条海峡阻隔着大陆与台湾的联系。导入下一个子目统一之望: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四)、统一之望: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展示课件,认识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合作探究四:你认为当前促进台湾问题和平解决的有利因素有哪些?阻力有哪些?

在台湾统一过程中面临着种种困难,我们能否放弃台湾,任其独行?面对当前的形势,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小结:最后用胡锦涛同志的对台谈话内容结束本课,建议学生起立一起大声朗读升华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再次展示本课教学框架,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本课内容。巩固练习(略)

谢谢指导!

第四篇: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教学反思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教学反思

历史

张静

导课时播放《七子之歌》这首爱国歌曲,煊染了课堂气氛,让学生谈谈这首歌反映了作者闻一多怎样的爱国情怀,通过歌词学生立即就能想到作者渴望骨肉团圆,祖国早日实现统一,从而引入本课的主题——《祖国统一大业》。

《祖国统一大业》这一课共有三个教学目标,一是理解“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二是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主要史实,理解港澳回归的意义;三是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三个目标之间相互联系,互为一体的。“一国两制”构想是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提出的基本方针,而香港、澳门的回归又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为台湾回归祖国奠定了基础。

“一国两制”子目,在学生自学基础之上,指导学生用“分层次抓关键词”的方法记忆“一国两制”提出的历史意义,然后进行巩固练习加强记忆。教师在进行每一环节时都明确的告诉学生学习内容和时间,这样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这一子目,学生在加强基础知识掌握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看“香港、澳门回归”的有关图片并提出问题:“这些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你看完以后有什么感受?” 问题的解决采取“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方式,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协作精神,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师生合作总结出“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香港、澳门的成功回归为台湾回归奠定了基础。”从而引入台湾问题的学习。

“统一大业必将实现”这一子目,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来讨论交流学案中设置的四个问题,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究,让课堂充满生机,当学生回答不上来时,教师适当点拨,提醒学生不要照着教材念,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培养了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最后师生共同总结“祖国统一是两岸骨肉同胞的共同心愿,我们坚信祖国实现完全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将翘首期盼,视目以待”。从而培养学生树立祖国完全统一必将实现的信念。

“课堂小结”环节,引导学生结合板书一起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便于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认识,有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本节课所学知识。

“随堂训练”环节中设置了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目的检测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程度,反馈纠正在课堂内完成,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如最后一个问题“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祖国统一大业的认识。”教师引导学生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明确指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加全面的回答问题。

“通过这节课也直接暴露出了自己在教学中一些问题:

1、史实资料准备的不够全面,教师引导过于简单,课堂仅局限于课本教学,如果可以引用课本外的图片和资料,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讲授台湾回归问题时,如果能结合时事,将一些社会现实中学生感兴趣的“热点”与课本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会更易理解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也会更加兴致盎然。

第五篇:高中历史 必修一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教学设计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一、知识点拨

(一)知识网络

(二)历史解析

“台湾问题”是怎样产生的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取代中华民国政府成为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和在国际上唯一合法代表。国民党当局割据台湾,造成两岸分离状态,由此产生“台湾问题”。这是中国实现统一的内政问题。

美国插手“台湾问题”,使“台湾问题”复杂化。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武装干涉纯属中国内政的海峡两岸关系。1979年中美两国建交后,美国一方面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另一方面又利用“台湾问题”打压和遏制中国。美国插手“台湾问题”,推行“以台制华”战略和“双轨”政策,是“台湾问题”直到现在还未得到解决的根本原因。

二、学习自评

(一)知识掌握

1.中国政府第一次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是在()

A.《告台湾同胞书》中

B.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的谈话中

C.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D.《中美联合公报》中

2.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是在()

A. 1997年12月20日 B. 1998年7月1日

C. 1999年12月20日 D. 2000年7月1日

3.在“一国两制”构想中,台湾不同于港澳地区的是()

A.设立特别行政区

B.社会经济制度长期不变

C.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利 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4. 2005年,率团访问大陆的中国国民党主席是()

A.马英九 B.宋楚瑜 C.连战 D.江丙坤

(二)能力提高

1.我国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各种因素中,最为主要的是()

A.新中国已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B.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

C.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D.“一国两制”构想被各方接受

2.我国的深圳经济特区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最主要区别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社会制度不同

C.与中央的关系不同

D.各自的权限不同

3.台湾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内战遗留的产物

B.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内政造成的

C.雅尔塔体系划定造成的 D.联合国托管造成的

(三)延伸拓展

1.江泽民指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A.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B.各民族大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

C.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

D.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每个公民的职责和义务

2.邓小平说:“统一后,台湾仍然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一个统一的中国。”这一观点表明()

A.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B.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C.“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D.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

3.撒切尔夫人曾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这段话主要说明()

A.中国处理国际关系不妥协

B.中国享有崇高的国际地位和荣誉

C.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越强,在国际关系中的主动权就越大

D.英国霸权地位丧失

(四)模拟练习

1.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成功解决港澳问题,根本原因在于()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殖民国家力量的削弱

C.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D.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一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谈判是国共两党的平等会谈 B.统一后,国共两党要继续合作

C.台湾不以地方性代表会谈

D.统一后,台湾与中央地位平等 3.阅读下列材料

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的神圣职责,也是全世界所有热爱祖国的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和则两利,离则两伤。两岸应捐弃前嫌,携手共进。我们希望台湾同胞能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担当起历史的责任,为祖国统一、民族振兴作出贡献。

请回答:

(1)新民主主义时期,国共两党“和则两利,离则两伤”的最有力证明是什么?

(2)为什么说“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的神圣职责”?

三、能力拓展

(一)学法指导

组合式选择题是难度较大的多项选择题,做好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判断好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选项,然后采用排除法进行选择。

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宣布和平统一祖国方针的背景是()

①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形成 ②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③各国纷纷与台湾当局断绝关系,出现与中国建交热

潮 ④美国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④

解析:答案为A。我国宣布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是由当时多种因素决定的。

(二)例题解析

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和方针有什么意义?它蕴涵着辩证

唯物主义的哪些丰富内涵?

意义: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繁荣与发展。

内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三)自展才华

海峡两岸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世界华人的共同心愿。请你收集有关历史和现实资料,分析目前实现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各包括哪些。写一篇小政论文,就如何实现祖国统一谈谈自己的看法。

四、相关信息

(一)历史随笔

历史的昭示与未来的抉择

──写在“汪辜会谈”八周年之际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 汪道涵

八年前举行的“汪辜会谈”,是1949年以来海峡两岸最高层级的会谈,标志着两岸关系进程中历史性的重要一步。八年来,“汪辜会谈”及海协与台湾海基会的一系列商谈与对话,成为促进两岸交往、改善两岸关系的重要

标志。

“汪辜会谈”之所以成功举行,取决于双方以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历史责任感,以诚意和善意构建了两会交往与商谈的共同基础,这就是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没有这一共识作基础,双方是不可能坐到一起来的。„„这是“汪辜会谈”能够产生政治互信并建立两岸制度化协商机制的基础。

“汪辜会谈”的历史性意义,在于它充分体现了海峡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的客观现实。我与辜先生数度握手,凝结的是中国人的民族认同和民族情感,昭示的是两岸虽然尚未统一、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没有分割。它具体地说明,“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双方在长达四十多年的时间里共同的态度。在这样的态度下,双方可以以求同存异的精神解决一些政治问题,可以暂时搁置一些政治争议,也可以就政治分歧坦诚地进行对话,这才是两岸中国人平等协商的具体写照。江泽民主席多次指出,“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1998年10月我对辜振甫先生讲的关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86个字,去年以来钱其琛副总理多次阐述的“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都是“汪辜会谈”历史精神的体现。我念兹在兹的,就是一个中国、平等协

商、共议统一。

„„

历史昭示着未来。坚持1992年两会共识,以恢复两会协商基础,才能真正接续“汪辜会谈”开创的对话与商谈机制,才能在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实事求是、求同存异的精神下,增强互信,积累共识,使两岸关系尽早得以改善和发展。台湾当局如果真有对话的诚意,就应该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承认1992年两会共识,以实际行动为重开两会对话做出自己的努力。

(二)历史资料

海基会和海协会的相继成立

1990年11月21日,为适应两岸关系发展的需要以及推行有限的大陆政策,台湾当局成立了“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并于1991年3月9日正式挂牌工作。这是以民间团体身份出现的半官方机构,直属于“行政院大陆委员会”,任务是接受“陆委会”的委托,办理台湾当局“不便与不能出面的两岸事务”。海基会的首任董事长为国民党中常委、台水泥

业巨富辜振甫。

1991年12月16日,大陆社会团体法人性质的民间团体“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在北京成立,它以促进海峡两岸交往、发展两岸关系、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为宗旨。汪道涵被选举为海协会首任会长。

两会成立后,充分发挥了沟通、化解的桥梁作用。一年内,合作处理了各类突发事件24起,建立起了相当良好的协调关系。从1992年3月到1995年6月,两会进行了包括第一次“汪辜会谈”在内的各种层级的17次商谈。

(三)学术前沿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形成过程、效果及意义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式。这一理论形成的主要过程是:《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1981年);邓小平提出构想(20世纪80年代初);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1984年)。

这一理论已经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1)香港回归祖国;(2)澳门如期回归;(3)海峡两岸交流日益频繁,但“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严重

阻碍着和平统一的进程。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所具有的深远意义: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繁荣稳定;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式。

(四)书目网址

1.《台湾问题与中国统一的白皮书》

2. www.gwytb.gov.gn(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网站)

下载必修一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渗透法制教育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必修一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渗透法制教育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教案设计

    半 塔 中 学 高 一 历 史 备 课 组 教 学 设 计 教学内容: 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 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和设立特别行政区等......

    高一历史必修一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学案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导 学 案 吉林 敦化高级中学 任军 【目标】了解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的史实,历史意义;了解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现状;归纳“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 【重......

    参考资料(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精选5篇]

    http://www.xiexiebang.com 或http://www.xiexiebang.com 参考资料 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 以绿色为主色调,图案是一朵由三个花瓣组成的盛开的莲花,荷花上方的五颗星星代表中国......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精选)

    依“学情”备课 ──《祖国统一大业》教学案例与反思 宁夏长庆高级中学 吕淑杰 一、案例描述 第一:创设情景,播出《七子之歌》,导入新课 第二:出示问题,分组讨论、研究,共同交流,达......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人教版)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教案 一、课标要求 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

    必修一 第20课 新中国民主建设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必修一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

    第13课 祖国统一大业 教案(★)

    第13课 祖国统一大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一国两制”构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实行“一国两制”的现实性和可能性。 2、过程与方法:运用对比分析法......

    2017历史必修1同步测试第六单元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doc[五篇材料]

    第六单元 第二十二课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从1979年开始,祖国大陆对台湾的政策有了重大发展,“重大发展”的含义是 A.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