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历史必修1同步测试第六单元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doc[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5 06:25: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7历史必修1同步测试第六单元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7历史必修1同步测试第六单元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doc》。

第一篇:2017历史必修1同步测试第六单元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doc

第六单元 第二十二课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从1979年开始,祖国大陆对台湾的政策有了重大发展,“重大发展”的含义是()A.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B.不再提统一台湾的问题 C.从武力统一到提出和平统一 D.呼吁尽快实现国共第三次合作

解析:本题考查对所学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可用排除法。A项是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B项明显不正确,D项发生在1981年。

答案:C 2.(2015·聊城高一模拟)“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鉴于历史的经验和台湾的现实,我们提出了祖国统一之后可以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设想。”由此可见,“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初主要是为了解决()A.香港问题

C.澳门问题

B.台湾问题 D.国际问题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鉴于历史的经验和台湾的现实”可以直接推断出“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是为解决台湾而提出的。

答案:B 3.(2015·广西学业水平测试)根据“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我国首先成功解决了()A.南海诸岛问题 C.台湾问题

B.香港问题 D.澳门问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1997年香港回归,“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

答案:B 4.(2015·浙江金丽衢十二校高一联考)1990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为实现香港顺利回归奠定了基础。《基本法》中所蕴含的原则有()①一国两制 ②港人治港 ③高度自治 ④社会主义 A.①②③④ C.②③④

B.①②③ D.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一国两制”的有关特点。根据所学,①②③项正确,第④项社会主义说法错误,大陆实行社会主义,香港继续实行资本主义。

答案:B

5.2015年是香港回归祖国十八周年。香港回归祖国的伟大意义是()①成功实践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②为和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范例 ③迈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一步 ④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

A.①②④ C.①②③

B.①②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①②③④说法均正确。答案:B 6.2015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十六周年,十六年来澳门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事实强有力地证明了“一国两制”的正确性。下面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理解是()A.接纳了葡萄牙“主权与治权分开”的提议 B.给予特别行政区包括外交和国防在内的自治权 C.在主权问题上采取了更加灵活的策略

D.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解析:本题考查对“一国两制”概念的理解。邓小平指出,所谓“‘一国两制’,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十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因此,应选D项。

答案:D 7.(2015·无锡高一模拟)1988年1月19日,由台湾“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组织的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一行抵达北京,探亲团的团旗上写着改编自《回乡偶书》的诗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争传客从台湾来。”这一探亲团能成行的直接原因是()A.首次实现海峡两岸间的真正停火 B.台湾当局迫于形势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 C.海协会与海基会领导人的首次会晤 D.“和平之旅”访问团大陆之行的成功

解析:本题关键是注意题干中提到的1988年。随着两岸的交流,台湾返乡探亲的情绪进一步高涨,台湾当局不得不采取开放措施,随之出现了“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等探亲团到大陆探亲的高潮。

答案:B 8.(2015·扬州高一模拟)“振甫先生致力于两岸关系凡一十四年,夙慕屈平词赋,常怀国家统一,私志公义,每与道涵相契。汪辜会谈,两度执手;九二共识,一生然诺„„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庶几可告慰先生也。”汪道涵唁辜振甫逝世电文中两度提及的“九二共识”指的是()

A.和平统一祖国 C.“一国两制”原则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解析: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同年,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2年,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即“九二共识”。

答案:B 9.(2015·山西省临汾一中高一期末考试)1974年,为打击侵入我西沙群岛的南越当局,中国政府决定调东海舰队“直接通过台湾海峡”驰援南海,当时国民党海军不仅没有阻拦,还让出了南下的航线。2008年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很快促成两岸直接“三通”。这说明台湾国民党当局

()A.认同和坚持“一个中国”理念 B.希望与共产党结成统一战线 C.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与中国共产党根本利益一致

解析:抓住“为打击侵入我西沙群岛的南越当局,中国政府决定„„通过台湾海峡„„国民党海军„„没有阻拦”“马英九„„促成两岸直接‘三通’”可知台湾国民党当局坚持“一个中国”的理念,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国共双方结盟,B项错误。“一国两制”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初,晚于1974年,C项错误。国民党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D项错误。

答案:A 10.总书记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中指出:“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都热爱和平,真诚希望维护和享受和平,更希望自家骨肉兄弟能够和平解决自己的问题。”这则材料主要说明了()

A.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唯一合法政府 B.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C.中国政府放弃了使用武力的承诺 D.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

解析:材料主要说明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自己的问题需要由自己解决,决不容许外国势力的插手和干涉,力争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但不等于放弃使用武力的承诺,也不能表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排除C、D两项。A项说法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故答案为B项。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沦陷,开始了3年零8个月的日占期。1942年10月中英谈判中,国民政府要求终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收回新界,遭到英方拒绝。在1943年11月开罗会议上,丘吉尔公开反对在亚洲及中国实行《大西洋宪章》,并声称要让英国国旗在香港上空高高飘扬,他说:“我们也有我们的传统„„我就要坚持这些传统和维护大英帝国。”

材料二 1997年6月30日23时59分,英国国旗在英国国歌乐曲中缓缓降落。7月1日,零点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响起,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一起徐徐升起。这是中华民族长久期盼的瞬间,这是永载史册的时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中国政府提出了什么要求?结果如何?丘吉尔所谓的“传统”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问题是什么?解决问题的方针是什么?

(3)从国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不同结果中,你能得出哪些启示或结论?

答案:(1)要求:二战期间,国民政府要求收回“新界”,但不是全部香港地区。结果:由于英方拒绝而失败。含义:丘吉尔所谓的“传统”,不过是侵略扩张和炮舰政策。

(2)问题:中国政府通过谈判收回了香港地区的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方针: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构想。

(3)国民政府软弱无能,无法收回香港“新界”地区;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力强盛了,中国人民的夙愿才得以实现;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方针以其高度的原则性和灵活性,顺利实现了香港、澳门回归,也必然加快完成祖国统一的进程。

12.祖国统一大势所趋,这是两岸十几亿人民的共同心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最符合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材料二 第一条 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反分裂国家法》

材料三 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在主持高雄港两岸海运直航仪式时表示,两岸“三通”启动象征两岸和解,不是走对立冲突的路,希望两岸能够共谋和平繁荣。马英九在致辞时说,两岸直航代表的意义就是两岸不再对立,以谈判取代对立、以和解取代冲突。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为结束海峡两岸的分离状况、实现祖国统一,制定了什么基本方针?这一方针首先在哪一问题上得到成功实践?

(2)据材料二说明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分析《反分裂国家法》制定的主要目的。

(3)根据材料三回答,两岸最终实现“三通”是在哪一年?有何重大意义? 答案:(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香港回归。

(2)基本立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坚决反对“台独”。主要目的: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3)2008年。有利于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有利于祖国统一。

第二篇:高一历史必修一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学案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导 学 案 吉林 敦化高级中学 任军

【目标】了解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的史实,历史意义;了解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现状;归纳“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

【重点】“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难点】认识“一国两制”理论和祖国完全统一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意义

【课堂导学】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949年,国民党退往()。此后几十年,台湾海峡像一道鸿沟,隔开了(),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1979年元旦,()发表《()》,宣布采用()统一祖国的方针。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的伟大构想。后来,他又在多次谈话中,对这一构想进行了全面阐述。他指出,所谓“一国两制”,“具体说,就是在(),大陆十亿人口(),()。”“()”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香港、澳门的回归

“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在解决()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极大发展,为香港回归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要顺利收回(),还必须实行()三方都能接受的方案。1982年,英国首相()访问中国,()就香港前途问题与她进行了会谈。邓小平提出,关于收回香港()问题,可以用“()”的方案解决。他强调:“关于(),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转余地。”“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双方最后同意,通过()解决香港问题。

经过两年多的谈判,1984年12月,中英双方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①声明。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英国届时将香港交还中国。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进驻香港,香港终于回到了伟大祖国的怀抱。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

香港问题的解决,为()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范例。1999年12月20日,()两国政府在(),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进驻澳门。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年元旦,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实现了两岸间30年来的真正停火。中央人民政府又倡议两岸直接实行()。1987年开始,台湾当局迫于形势采取了一些()措施,允许台湾居民(),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海峡两岸()的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1990年,台湾成立()。同年,祖国大陆成立()。两岸分别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进行(、)和()。1992年,两会达成()的重要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后来虽因台湾地区()使两岸关系陷入严重困难,但两岸()仍冲破阻力,不断扩大,两岸经济合作、互补、互利关系不断加强。两岸直接()的呼声日益高涨。

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祖国大陆。()会见连战一行。双方重申坚持“()”,反对(),主张台海()。中国共产党强调,一个中国原则是()的基础和前提,在此基础上进行海峡两岸对话和谈判,什么都可以谈。中国共产党将与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一道,坚决阻止任何()的图谋,为尽早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不懈奋斗。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连战。这是60年来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握手。

●“()”的伟大构想,为祖国统一提出了一个创造性的指导方针。●()的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互动探究】

1.“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可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①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②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③有利于台湾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④有利于台湾地区完全自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下面的两幅图片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最主要的区别是()

A.社会制度不同 B.实施群体不同 C.主要作用不同 D.享有权利不同

3.“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制度创新。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B.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 C.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中国行使主权 D.特别行政区原有社会制度不变 4.“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适合解决的问题有()

①台湾问题 ②少数民族问题 ③香港问题 ④澳门问题 ⑤邻国边界问题 A.①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5.“雨霁天晴,万紫千红增特色;凤鸣莺啭,三通两制促和平。” 此对联最早可能出现在20世纪()

A.50年代末60年代初 B.60年代末70年代初

C.70年代末80年代初 D.80年代末90年代初

6.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回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达成协议时说:“对于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这段话主要说明()A.中国处理国际关系坚持不妥协立场 B.综合国力越强,在国际关系中主动权越大 C.英国的世界霸权地位开始丧失 D.中国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地位和威望

7.学习“一国两制”后,下面四位同学表达自己的看法,你认为哪一个观点最符合“一国两制”的理论()A.王山:“一国两制”只适用于中国,对其他国家不适用 B.赵明:“一国两制”会改变中国大陆的社会主义性质 C.许华:“一国两制”首先要坚持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D.李立:“一国两制”就是要改变港澳台原由的资本主义制度。

8.在香港回归10周年的日子里,《香港商报》发表了题为《十载不凡路,香江书华章》的社评。其中有这样的评论“如果说十年前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在香港本地,都有不少人对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心存怀疑,今天,所有的疑虑都已经烟消云散了„„”,请给该评论加一个适合的标题()

A.“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 B.“一国两制”──香港繁荣稳定的制度

C.“一国两制”能够解决台湾问题 D.“一国两制”──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9.海峡两岸从敌对隔绝到频繁交往转变的原因是()①“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②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海峡两岸交流缓和的政策 ③台湾当局也被迫逐渐放松对“三通”的限制 ④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要求和努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20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祖国统一大业取得了重大进展。下列有关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③香港、澳门先后回归祖国 ④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④③①② 11.下列关于台湾问题的形成与解决叙述正确的是()

①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完全是中国内政 ②台湾问题是由于涉及到美日等国,现已成为一个国际问题 ③我国政府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一国两制”原则 ④目前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和外国反华势力是阻碍中国统一的主要障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在解决台湾问题上,只有和平与战争两种选择。中国政府坚持“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我国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因为()

①台湾一小撮分裂势力搞“台独” ②某些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内政企图使台湾问题国际化 ③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④采取和平方式符合中华民族和国家的最高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问题探究】

一、简要指出台湾与祖国几次分离与回归的历史

二、(2003年高考江苏文综卷)结合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1)近代史上,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哪两场侵略战争直接相关?(2)中国人民在近代一百多年来的哪一次反侵略战争申取得了第一次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

(3)近代史上,哪两个资本主义国家分别割占过我国的香港岛和台湾岛?

(4)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我国哪一位领导人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5)根据“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中国政府制定了“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战略方针。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我国政府先后对哪两个地区恢复行使主权?

三、20世纪20年代末,闻一多先生以悲愤的心情写下《七子之歌》,诗中将香港、澳门、台湾等地比作流落在外的七个孩子,盼望着他们回归祖国的怀抱。时隔八十周年,闻老先生九泉之下仍难以瞑目。回答下列问题:

(1)试述1945年以来,香港、澳门和台湾三地与祖国大陆的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

(2)试举出中央政府对台湾实行行政管理和台湾人民哲死捍卫国家主权的事例。

(3)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4)目前妨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政治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互动探究】

1.A 2.A 3.B 4.D 5.C 6.B 7.C 8.B 9.D 10.B 11.B 12.A 效果检测:

答案:

一、简要指出台湾与祖国几次分离与回归的历史。历史上台湾与大陆的三次分离及回归

第一次:1624年荷兰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赶走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

第二次:1895年,甲午战败,日本割占台湾;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归中国。

第三次:1949年解放战争后,蒋介石败退台湾,导致海峡两岸处于隔绝分离状态。当今台湾问题由此形成。

前两次分离是由外来侵略造成的,后一次分离是由内战问题造成的,纯属中国内政问题。

台湾问题的本质是分裂与反分裂、“台独”与反“台独”的斗争,焦点是一个中国与“两个中国”的斗争。

二、(1)鸦片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抗日战争

(3)英国 日本

(4)邓小平

(5)香港 澳门

三、答案:(l)香港、澳门分别是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台湾于1945年回归祖国,1949年大陆解放后,国民党残余势力割据台湾,形成了台湾与大陆暂时分离状态,20世纪80年代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下,海峡两岸民间交流的坚冰被打破,交流频繁。

(2)行政管理:①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台湾)。②清朝时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③1885年在台湾建立行省。④1945年10月国民政府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

捍卫主权:①1661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1662年收复台湾。②1874年,台湾人民顽强阻击日军进攻。③1884年,刘铭传击退法军进攻。④1895年,丘逢甲、徐骧领导反对日本割台的斗争。⑤在日本统治台湾的50年中台湾人民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从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4)①台湾岛内分裂倾向的发展。②某些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

第三篇:历史课上的爱国主义教育——听《祖国统一大业》有感

历史课上的爱国主义教育——听《祖国统一大业》有感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的教学特别是面向高考的教学,大多限于让学生接受具体知识,理解概念,掌握解题方法和步骤,以期考试得好分数,往往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的养成和塑造。

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推动祖国历史前进的巨大动力。它对一个人的成长,对国家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观看过宣城中学伍学文老师的课后,对其中时时渗透的朴实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感触颇多,值得学习。

《祖国统一大业》一课讲述的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和实践,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海峡两岸的交流和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这些知识,既属于重大的历史事件,又属于关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现实问题,涉及到许多时政热点;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其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行径的绝好素材。

伍学文老师在师生学习到香港回归时,问学生:你们记得1997年7月1日回归的盛大场面吗?学生齐应:不记得。……老师:那么,让我们今天来重温这经典的时刻吧!师生对话后,老师视频展示香港回归典礼,并在视频上出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升起时师生起立齐唱国歌。在这里,伍老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延伸了课堂,把学生带到香港回归的那段历史,利用当时的气氛与环境,引导学生齐唱国歌,激发学生的自豪感,从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创设情境,利用情境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是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的很好的手法。

除此之外,在讲到台湾问题的时候,伍学文老师利用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诗《望大陆》的诗师生齐读,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爱国主义的情感熏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表达了两岸人民强烈盼望海峡两岸早日统一的心愿。

在课堂结束时,伍老师利用 “学史明志:无为一中学子理应成为时代的楷模”,把历史与现实相联系,引发学生的思考,扩大教学空间,让学生在课外来思考问题,并且渗透着爱国、爱家乡之情,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

观看了这样一堂优秀的高中历史课,感触颇深,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播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的历史知识,更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是我们历史教师肩负的崇高职责。

第四篇:高一历史抗日战争同步测试

第16课 抗日战争同步测试 1、1937年的“七七事变”标志着(D)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中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正式开始 D、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正式开始

2、抗战初期,国共双方在哪一方面是一致(B)A、采取了相同的抗战路线 B、都进行了积极的抗战 C、都积极动员民众抗战 D、都建立了民主政权

3.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抗战路线,其主要内容是(D)

A.政府与军队共同努力作战 下 B.在一切日军占领区都进行抵抗

C.海外华侨也要参加抗战 D.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进行人民战争

4.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建立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是(D)

A.晋绥根据地 C.苏南根据地

B.冀鲁豫根据地 D.晋察冀根据地

5.童谣也能证史。79岁杨老先生少年时的习作“不要放鞭炮”写道“新年到,放鞭炮,蹦硼,蹦硼,虽热闹,金钱耗去太无聊!如今国仇未报,不如省钱买枪炮。枪炮价格高,只在万众心一条,莫

看轻,省下是丝毫,千门万户数目就不小!救国不靠空口号,实地工作最紧要!这首童谣写作的时期是(C)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6.从这首童谣中你能获取的信息是(D)

①即使国难当头,过年传统依旧 ②战事非常紧迫,儿郎争上前线 ③军工相当落后,需要买枪购炮 ④救国不靠口号,实际行动重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D)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

C.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D.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8朱德赞扬“百团大战”“带有全国性的伟大战略意义”这是因为它:(D)

A、沉重地打击了日伪军 B、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C、扭转了时局 D、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7.胡锦涛指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的战争态势。”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C)A.肯定了国民党军队的抗战 B.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 C.抗日军队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 D.国共两党是中国抗战的主要力量

9.抗日战争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主要是因为(D)

A.取得了近代反帝斗争的彻底胜利 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壮大

C.社会各界强烈要求和平民主建国 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10.八路军、新四军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质是(D)A.协助国民党正面战场 B.收复失地 C.壮大人民革命力量 D.开辟新的战场

11、抗日战争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主要原因是(D)A、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 B、苏联对中国的帮助 C、英美对国民政府的帮助

D、中国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突出贡献

12、日本近代两次大规模侵略中国战争的相似之处是:(D)①都是日本实行“大陆政策”的具体表现②都是为了摆脱经济大危机的打击 ③都对中国平民进行了血腥的屠杀 ④都刺激了欧洲帝国

B.中国共产党领

D.增强了中国人

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

A、① ② ③

B、② ③ ④ C、① ② ④

D、①③

13、中国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贡献突出表现在(D)A、中国战场扩大 B、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 C、中国反法西斯斗争时间最长 D、中国战场对日本法西斯势力的牵制

14.“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七大会场中央大礼堂在延安清凉山下)。这是陈毅同志在“七大”胜利闭幕时写的一首诗,请问(1)诗中的“百年”、“八载”指什么?

(2)诗的后两句有什么含义?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准确记忆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由此进行推算来回答第一问。第二问需要联系“七大”召开的背景和作用来分析。

[答案](1)百年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百年屈辱史。“八载”指1937年来的八年抗战。(2)诗的后两句是指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在斗争不不断壮大,已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核心,它必将领导革命取得最后胜利。同时也高度评价了“七大”的召开认为它为争取抗战

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两度携手,为反帝反封建作出了重大贡献。据此回答:

①两次国共合作实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②两次合作中,国共两党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③第二次合作中,中共的合作策略是什么?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有过两次合作,但方式、基础、结果都存在着较大差异,要从主要矛盾、两党状况、政策执行等方面去分析。

答案:(1)两次国共合作都是由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两次合作都是由中共首先倡导并促成的。

(2)在两次合作中,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形成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而国民党则由一个革命组织蜕变为一个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

(3)在第二次合作中,中共保留了自己的军队,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对国民党既合作又斗争,既发展了自身,又团结了爱国主力量,巩固了统一战线;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时,蒋介石在政治上陷入了完全孤立状态。

第五篇:高中历史 6.22 祖国统一大业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

祖国统一大业

一、基础训练题(艺术班必做)

1.文革期间,还是国家主席的刘少奇竟遭到抄家和人身迫害,这一事件最突出的表明了 A.国家的法律遭到严重的践踏

B.不能人为地制造阶级斗争 C.党的民主集中制遭到严重破坏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使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高度,并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的标志性事件是 A.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实施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

3.下列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中,促进了国家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的是

A.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

B.逐步建立了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C.坚持和加强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健全和发展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对《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法》颁布实施意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A.加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B.密切了党群关系

C.健全国家权力的监督系统

D.反映法律面前政府与人民平等的原则

5.在农村,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有: ①人事自治 ②民主选举 ③民主决策 ④民主管理 ⑤民主监督 ⑥协管自治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③④⑤⑥

D.①②⑤⑥

二、能力提高题

(一)选择题

6.“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巴金第一个提出建立“文化大革命”博物馆的构想。他说:建立“文化大革命”博物馆,这不是某一个人的事情,我们谁都有责任让子子孙孙、世世 代代牢记十年惨痛的教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和政府吸取“文化大革命”教训所采取的重大措施有

()

①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改进政治协商制度 ③提出“依法治国”理论 ④推进城乡基层民主建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7.银秀村的200亩水田由村官暗中签约出让,村民获悉后立即表示反对,情绪激昂的村民启动罢免村主任的程序,接着改选新人,保住了水田。材料反映了村民

()A.可以随意罢免村官 B.有较强的民主、维权意识 C.盲目选举村官 D.阻碍现代化工业建设

8.除人民政协外,1949年至今中国建立的新型政治民主制度还包括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村民选举制度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9、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7年8月5日,在中南海,刘少奇被强行批斗。鼻青脸肿的刘少奇抗议道:“我个人也是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

——《历史在这里沉思》第一卷

材料二 1980年8月下旬,著名的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询问邓小平:“中国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邓小平回答:“只有认真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治,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材料三 第一条 为了防止和纠正违法的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行政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作出行政复议决定,适用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到材料三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该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重演?

(3)材料三中法律的颁布有何重要意义?

(4)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又取得了哪些成就?

22课跟踪训练答案

1.A 2.A 3.A 4.D 5.A 6.A 7.B 8.C

9、(1)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步伐大大加快,进入了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2)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促使国家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3)规范了政府行为,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反映了法律面前政府与人民平等的原则,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一大进步。

(4)1998年11月,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9年,“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1999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行政复议法》,用法律来规范政府行为。

23课跟踪训练答案

1、C

2、A

3、D

4、B

5、C 6、A 7、D

8、(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一个中国原则。

(3)重大成就:香港、澳门回归。历史意义: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4)“台独”势力(岛内分裂势力)、外国(西方)反华势力。

下载2017历史必修1同步测试第六单元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doc[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7历史必修1同步测试第六单元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doc[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必修一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必修一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识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中英谈判和香港回归;中葡谈判和澳门回归。海峡......

    《祖国统一大业》教案12(新人教版必修1)5篇

    《祖国统一大业》教案12(新人教版必修1)《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教案 教学课时:一教学课时 本课概述: 【课程标准要求】: 简述"一国两制" 的理论及其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教学反思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教学反思 历史张静 导课时播放《七子之歌》这首爱国歌曲,煊染了课堂气氛,让学生谈谈这首歌反映了作者闻一多怎样的爱国情怀,通过歌词学......

    高中历史 必修一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教学设计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一、知识点拨 (一)知识网络 (二)历史解析 “台湾问题”是怎样产生的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取代中华民国政府成为全中国的唯一合......

    第三单元同步达标测试

    九Ⅰ部语文周测 一、 积累运用。(27分) 1.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 ⑴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______,飞瀑落下深潭。 ⑵《桃花源记》中与《桃花源诗》中的诗......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数字编码 同步测试A卷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数字编码同步测试A卷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________小朋友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进步不少吧,今天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一、......

    高三历史必修一测试6

    高三历史必修一测试6 命题:熊家德;审题:谢大凤 2013、9、5 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A.人民......

    高一历史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学情检测题

    高一历史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学情检测题(有答案) 一、选择题 1.“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适合解决的问题有 ①台湾问题 ②少数民族问题 ③边界问题 ④香港、澳门问题 A.①②B.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