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统一大业》教案12(新人教版必修1)5篇

时间:2019-05-12 20:12: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祖国统一大业》教案12(新人教版必修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祖国统一大业》教案12(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篇:《祖国统一大业》教案12(新人教版必修1)

《祖国统一大业》教案12(新人教版必修1)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教案 教学课时:一教学课时 本课概述:

【课程标准要求】:

简述“一国两制” 的理论及其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能力要求:

识记:九二共识;简单应用: “一国两制”构想。“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及其意义” 【教材地位】

本课教材讲述的是“一国两制”理论的提出及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的成功实践和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祖国统一始终是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本课内容既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重大政治问题,又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它最大程度上体现了课标所提出的三维培养目标,又属于近几年高考历史及综合能力测试的热点。因此,本课在整个专题乃至整个政治史模块教学中都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的史实,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2、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归纳“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

3、了解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现状。

4、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海峡两岸的现状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史料分析--合作学习:

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或独立或小组合作整理材料、分析材料、归纳材料,并在合作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

2、问题探究--知识升华

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现实中的问题。

3、情境再现--感悟历史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并能大胆讲出自己的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一国两制”是我党在实事求是基础上提出的伟大战略构想,体现了鲜明的创造性与科学性。

2、通过感受港澳回归的庄严气氛,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强化学生的国家统一意识,以激发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思 路 设 计:

本课设计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我不是简单沿袭教材思路,而是通过研究课标、考纲、教材、学生,找准四者的连接点,将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增或减、强化或弱化。不少有助于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认知的史料(含图片、地图、视频等)难以纳入教材之中,我通过各种途径,检索并运用到教学中来。

选用情景教学、活动教学、合作探究、讨论谈话等教学方法,目的改变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中,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材重点:“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①依据:“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

②突破方法:设计层层递进、有梯度并且能够联系现实、学生感兴趣能够解答的一系列问题来讨论突破。

教材难点:认识“一国两制”理论和祖国完全统一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意义

①依据:有利增强中国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

②突破方法:采用情境创设法、角色扮演法、史料阅读法等来引导而是领悟历史,感受现实。教学方法

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组织者、引导者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根据历史学科特点,采用情景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合作探究法、讨论谈话法等是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采用上述教学方法,融入学科渗透,通过情境创设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交流与合作”,体验成功与快乐。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音视频材料收集等,根据课文需要将学生分成四大组:历史沧桑组、伟大构想组、成功实践组、光明前景组。

学生:由各组长根据老师的要求分工后搜集所需要的材料,组织预习课前发放的学案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加工,课前由老师审查。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教师:课件播放音像视频资料《香港回归》,营造特定的情景与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探究欲望,体验祖国人民对于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与要求。

教师:“你了解香港吗?香港问题是如何出现的?又是怎样回到祖国的怀抱?祖国统一大业能否完全实现?”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略)

今天我们来学习共同学习“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推进新课:

教师:从“历史沧桑”、“伟大构想”、“成功实践”、“光明前景”四个点分组去探究“祖国统一大业”,请各组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课前准备,交流探讨相关内容,可以将讨论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提出来。

情境探究一:历史沧桑----港、澳、台问题出现。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回忆和合作探究解决第一组问题:(为整体上把握港澳台问题的来龙去脉,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作铺垫。)

问题探究1:你了解港、澳、台三地吗?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分别是如何出现的(1)、香港问题由来

师生:共同回顾香港被占领的过程,借课件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以往知识。

合作探究:学生归纳中英“香港问题”出现的三个步骤。(2)、澳门问题由来

师生:借助课件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以往知识。合作探究:请学生结合课件介绍澳门被葡萄牙强占的过程: 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 1557年,葡萄牙通过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 19世纪五六十年代,葡萄牙人先后侵占了氹仔岛和路环岛(3)、台湾问题由来

教师:课件展示“台湾”的图片、史料。

问题探究:为什么说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在历史上有哪几次分离与回归?第三次分离又是怎样造成的?

合作探究:学生讨论并派代表简述,问题探究2: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是否相同?有何本质区别?

合作探究:学生讨论并派代表简述,学生 :不同;港澳问题是外交问题,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问题探究3:解决这一问题途径有哪些?各有什么利弊呢?如果你来决策,你将选择哪种方式解决这一问题?

合作探究:学生讨论并派代表简述,学生代表:解决这一问题我用“武力”方式,......。

学生代表:解决这一问题我用“和平”途径,......。

教师总结并过渡: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失去了武力解放台湾的时机;另一方面,现在如果武力解决,将会给岛内人民带来一定的损失,也会延缓我国经济建设步伐,而且会影响港澳台地区的繁荣与稳定。武力解决最终不利于亚洲和世界和平。正是鉴于此,党和政府决定和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情境探究二:伟大构想--“一国两制”的提出

教师:课件展示“一国两制” 构想形成相关的图片、史料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合作探究解决第二组问题:

问题探究1:“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怎样形成的?其内涵是什么?

合作探究:学生讨论并派代表简述,教师:课件将正确答案逐条展示在屏幕上:

1.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2.1981年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

3.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明确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4.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

在屏幕展示:“一国两制”的涵义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问题探究2:实行“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和改革开放后建立的经济特区有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材料中说在实现国家统一后,台湾地区可以享有高度自治权,这是针对什么权利而言的?而经济特区的特殊权利仅仅指哪方面权利而言?在这两种地方分别实行什么社会制度?

合作探究:学生讨论归纳。

在屏幕展示:港澳台特别行政区的“特”是特在政治制度,它们与大陆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并享有高度自治权。而经济特区的“特”在经济制度和优惠政策,所以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

教师:“一国两制”形成过程有一个明显的特征,最初是针对哪一个问题而提出来的?

学生:“台湾”问题。

问题探究3:解决台湾问题为什么要用“一国两制”的方式?如何评价“一国两制”构想?(幻灯片展示)

自主学习:学生合作讨论并派代表简述。

教师:对于第一问,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从台湾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归纳:进行小组探讨,教师指导整理成答案

在屏幕展示:从台湾的历史和现状,台湾同胞长期接受了资本主义制度但未曾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再从长远的角度分析,“一国两制”是保持台湾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的最好方案;是祖国昌盛的需要;符合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整体利益,是中国统一大业的需要,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

教师:对于第二问,启发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一些时政热点联系起来,进行小组探讨,教师指导整理成答案。

在屏幕展示:第一,“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第二,“一国两制”有利于保 持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繁荣与稳定。第三,“一国两制”构想是对和平共处原则的创造和运用发展。第四,“一国两制”为解决国际争端和遗留问题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教师过渡:因台湾问题而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却在解决香港问题上首先得到了成功的运用。

情境探究三:成功实践--港澳问题的解决

教师:课件播放中国香港回归前的谈判音像视频。

教师:用课件播放有关澳门回归的资料。

问题探究

1、我国政府为什么能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说明了什么?

合作探究:学生合作讨论并派代表简述,教师指导整理成答案。在屏幕展示:前提条件: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关键因素: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群众基础:香港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全国人民渴望统一。准备工作: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圆满的完成了各项任务

说明:充分说明了“一国两制”方针的可行性。

情境再现:引导学生再现“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学生介绍香港回归的历程并主持以下几个精彩片段,(这是本课的压轴,但课前由学生准备。)

课件显示:请成功实践组的同学给大家现场重温一下那一为无数中国人骄傲的历史时刻--“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几个镜头。

学生主持人:请(学生扮演)“国家主席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李鹏、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英国查尔斯王子、首相布莱尔和离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主席台主礼台(讲台)就坐,(分别站在讲台两侧)。

学生主持人:请(学生扮演)查尔斯王子讲话

查尔斯王子:这一重要而特殊的仪式标志着香港在150多年英国统治之后,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对那些为谈判《联合声明》的实施细节而辛勤工作的人们表示敬意。......学生主持人:请(学生扮演)中英双方护旗手入场

学生扮演:中英双方护旗手入场,象征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的降旗、升旗仪式开始。......学生主持人:请(学生扮演)江泽民主席讲话

江泽民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事,也是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的胜利。香港回归后,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执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针,保持香港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法律基本不变。......学生主持人:请(学生扮演)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讲话。

董建华:

江泽民主席各位国家领导人各国嘉宾香港全体市民和朋友们:

今天,是一个全中国普天同庆的日子,是全球华人举杯同贺的日子。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在刚刚过去的午夜凌晨,中英两国政府举行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央人民政府主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和宣誓仪式。在和平和秩序中,香港走过了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迈进了一个新纪元。

......我坚信,做为中国的一个特区,香港将拥有一个辉煌而成功的未来。

教师:指导(学生记者现场采访,班级学生扮演市民, 采访的内容可包括个人感受、香港发展、一国两制和国家统一等等。)

学生记者现场采访

......学生主持人:这就是香港回归的全过程。分散了155年的香港终于回家了。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能对香港的回归有更深的印象。最后再次掌声感谢为我们带来精彩表演的同学,谢谢。

教师:香港问题的解决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1987年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签订。1999年月12月20日凌晨,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在澳门举行,继香港后,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胞。

问题探究:

2、香港、澳门的回归有什么历史意义?

教师:指导(组织小组合作探究,结合发言情况评价各小组表现,表扬先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师:用课件展示:(1)、结束列强占领,洗雪了百年国耻,开创与祖国内地共同发展新纪元。(2)、使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为解决国际间争端供新范例。

教师:如果说港澳回归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光荣,那么海峡两岸的统一则是我们挥之不去的梦想。

问题情境四:光明前景----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问题探究

1、新中国成立以来,两岸关系发展的进程如何?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四幅时政图片分析,了解一下两岸关系的发展情况。

学生:由小组代表总结出两岸关系发展的进程及具体表现:隔绝(1949-1979)---和缓(八九十年代)---寒流(九十年代)---契机(2005年)

教师归纳,指出海峡两岸关系的主流是由隔绝走向交流沟通。

教师:进一步播放两岸关系发展相关图文资料。问题探究

2、面对目前台湾现状,有人认为台湾将永远分裂下去,你对此有何看法?为什么?

学生:学生讨论,发表看法。

教师归纳:观点不对。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后,开始割断了两岸之间的正常联系。但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两岸关系缓解,交流逐渐频繁。展望未来,尽管有国际上反华势力和台独势力的阻碍,但统一是历史的必然,是大事所趋,是人心所向,我们坚信祖国统一大业一定能够实现!

问题探究

3、目前影响海峡两岸统一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有哪些?(学生归纳,各抒已见,教师总结。)

教师归纳:不利因素:一些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扰;台湾岛内分裂势力猖獗)

有利因素:必然性──历史发展的大一统趋势,人民的意愿

可能性──政策(和缓交流)

问题探究

4、面对国家统一事业的现状和“台独”分裂活动,我国政府的态度和方针措施怎样?

教师:课件展示“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八项主张。”“ 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意见:(2005年3月)” 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4点意见:第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第二,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第三,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第四,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学生齐读“胡四点”,感受到中国政府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强决心。

课堂知识结构:课件显示板书知识结构,让一位学生根据板书小结本课知识。课堂反馈训练:

1.中国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其总体目标是为了()a.解决香港回归问题 b.解决澳门回归问题 c.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d.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2.我国能够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各项条件中,最主要的是()a.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b.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中国早已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d.英、葡接受“一国两制”的构想

3.2000年3月以来,随着台湾政局发生变化,中共提出“海峡两岸对话和谈判什么都可以谈”的前提和基础是()

a.“一个民族,两种制度” b.一个中国的原则

c.“放弃台独,两个中国” d.“一个民族,两个政府”

4、探究题:如何看待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提示:重要性: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稳定与发展。

提示:紧迫性:国际上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敌视还存在,破坏分子还在,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导致两岸关系紧张。学习延伸:

中国已成功收回了香港和澳门,请结合台湾问题的历史和现实,写一篇小论文,阐述一下你的观点:“海峡两岸最终必然统一”--就如何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你的具体设想与建议" 提示:

3、与同学合作探究,交流学习成果。教学反思:

1、如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破重点、化难点,让学生更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关注国家,关注社会热点,真正做到感知历史,立足现实,展望未来。

2、如何缩小教学预设目标与实际效果存在一定的差距,还需进一步努力。

3、课堂教学如何开展小组合作的探究学习存在着很多困难,由于教学时间有限,如何体现面向全体,给每个学生以机会?历史问题的讨论只能依托于史料才能使讨论不沦为空谈,如何解决学生更有效的阅读史料?

4、如何更好地处理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接受性学习与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关系仍将是我们继续思考的问题。

第二篇:祖国统一大业教案

第13课 祖国统一大业

教学目标

1.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国两制”,香港、澳门回归。难点:“一国两制”这一基本国策的含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七子之歌》。请学生一起跟着唱。

教师提问:这首歌同学们一定很熟悉,它的名字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1925年,爱国诗人闻一多把被外国占领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和大连这七处中国领土,比作与母亲离散的七个儿女,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母亲,母亲也一直在努力找回儿女。在母亲的努力下,漂泊在外的儿女绝大部分回到母亲温暖的怀抱。到上个世纪80年代,还有香港、澳门、台湾游子没有回到母亲的怀抱。今天,我们就来回望离散多年的游子是怎样回到母亲怀抱的?

推进新课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教师讲述:进入历史新时期后,早日实现祖国统一,成为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以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的远见卓识,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1.提问:“一国两制”的构想被认为是最富天才的创造。你认同这样的看法吗?为什么?

学生分小组学习讨论。

2.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分析理解。(1)阅读课文,说出“一国两制”构想的主要内容和

成功实践的例子。

(2)阅读课文后的“材料阅读”,归纳出“一国两制”利在哪里?

学生阐述。

教师进一步点拨:“一国两制”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自1949年蒋介石集团败退台湾后,海峡两岸对峙了30多年之久。台湾同胞在与大陆分离的这30多年中,尽管已经逐步接受了资本主义思想意识,但也从未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正是在这一基础上,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初才正式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3.思考讨论:港澳问题和台湾问题的性质一样吗?中央政府对台湾回归后的政策与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政策有何异同?

提示:港澳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台湾问题是内政问题。港澳台回归后都享有高度的自治权,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但台湾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1.香港回归

教师过渡:“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在港澳付诸实施,但港澳的回归经过了艰苦的谈判。特别是中英两国在1982年就香港问题的谈判,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

提问:邓小平在谈判中态度怎么样?谈判获得了成功后,中英两国就香港问题在何时达成共识?

学生回答:坚决捍卫主权等等。1984年签订联合声明。

多媒体展示: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片段。

教师讲述:香港,离开母亲150多年的孩子终于回来了。

请学生就交接仪式上英国米字旗降下,五星红旗和香港区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升起的场面,回顾近代历史上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的史实,发表三分钟即兴演讲。(要求语言生动,联系史实,感情充沛,体现真情实感)

学生自发上台演讲。2.澳门回归

教师讲述:16世纪中叶,澳门逐步被葡萄牙占领。中国历届政府都不承认葡萄牙对澳门的非法占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主张在适当的时机通过谈判解决澳门问题。

多媒体播放澳门回归十周年的庆祝活动。

提问:澳门是什么时候回到母亲怀抱的呢?(1999年12月20日)

学生讨论:(1)过去,澳门、香港为什么会被葡萄牙和英国侵占?(2)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为什么能收回香港和澳门?(3)香港、澳门的回归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1)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家落后。(2)香港、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全国人民的支持;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等等。(3)洗雪民族耻辱;振奋民族精神;促进港澳发展;推动解决台湾问题。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教师过渡:这个时刻,母亲更加思念漂泊在外的游子,这个孩子现在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我们来看在外的游子——台湾当代著名诗人余光中是怎么表达的。

1.朗读:《乡愁》

教师引导:这首诗表达了台湾人民的什么愿望呢?(渴望祖国的统一、亲人团聚)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

(1)列举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2)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3)目前海峡两岸交往的原则是什么?(4)目前海峡两岸交往的任务是什么?

(5)举例说明海峡两岸联系日益密切的史实。(经济与文化两方面)

3.展示材料:“一国两制”,展望台湾。

材料一 1979年以前,海峡两岸处于敌对状态,厦

门、金门互相炮击,断断续续长达20年。

材料二 据台湾官方统计,在2002年,台湾对大陆出口贸易额占其全部出口贸易额的25.3%,跃居第一位,台湾出口美国贸易额占其全部出口贸易额20.5%,退居第二位。

材料三 尽管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和甲型流感等不利因素影响,2009年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仍取得长足进步。据测算,2009年大陆游客为台湾旅游业创造了近13亿美元的直接收益。

问题:海峡两岸关系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些变化?

参考答案:海峡两岸关系结束敌对状态,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人员往来日益频繁,两岸关系飞速发展。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很多,我国推行“一国两制”政策,促进两岸交流;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解除两岸关系的重大障碍;海峡两岸人民血脉相连,早就渴盼自由往来;海峡两岸经济互补;等等。(强调我国推行“一国两制”政策是主要原因)

本课小结

本课讲述了祖国的统一大业,通过邓小平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实现了香港、澳门回归及稳定过渡和繁荣发展,并对台湾问题的早日解决进行了展望,为祖国的统一大业绘出了宏伟的蓝图。

板书设计

第1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回顾历史→确定

方针→解决问题 “一国两制”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

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联系密切

【典籍广角】 “一国两制”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行使香港、澳门主权,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方针。这项方针的内涵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主权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宣布了这一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1981年9月30日,叶剑英在关于台湾问题的九条建议中,明确指出台湾在祖国统一后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决权。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时,邓小平提出按“一国两制”的构想收回香港。12月,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这样,“一国两制”就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得到了确认。“一国两制”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是对人类历史和世界和平作出的巨大贡献。

【课堂实录】

“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背景音乐:《橄榄树》)

主持人: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五十多年前风雨的夜,枪炮声敲碎了你我的亲缘,从此你在那头,我在这头,盼你回还的双眼,秋水望穿。娘啊,回家的心不曾疲倦。请看小品《台胞归乡记》。

主持人:是谁造成了这母子的分离,是谁割断了这对夫妻的姻缘?团圆的日子究竟有多远?台湾是华夏子孙难以割舍的情结,是两岸儿女难以抚平的心痛。这结怎样解,这痛怎样愈?我们请志鸿中学“中国大一统研究会”研究员王静给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台湾问题,它是怎样形成的?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王静:◆元朝政府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885年中法战争后,清政府在台湾正式建立行省。◆1895年《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来源:学 ◆1949年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败逃到台湾,台湾与大陆又被人为地分离了。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均承认一个中国原则。

◆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主持人:“和平统一”将回归的时间缩短,“一国两制”犹如指明灯一盏,将团圆之火点燃。“一个中国,两制并存,高度自治,和平谈判。”邓公斩钉截铁的川音回响在耳边;“决不放弃武力”是江总书记惊天动地的誓言。九七、九九历史将团圆重演,港澳回归成为邓公模式的实践,紫荆白莲告慰祖先。请听诗朗诵《团圆》。

(幻灯片:香港、澳门回归回眸;背景音乐:《东方之珠》《七子之歌》)

主持人:“一国两制”的蓝图率先在香港实现,九九年的冬天,澳门也回到了中华的家园,一多先生的在天之灵可曾听见?忘记港澳被掠屈辱,就意味着对祖先的背叛。我们再次回忆一下港澳问题的由来及解决方案。

(幻灯片:香港、澳门的历史:三个不平等条约;背景音乐董文华《归航》)[来源:学科网] 主持人:“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印证着一种情感。亲缘虽被一片汪洋割断,同根同宗的两岸表达同一个心愿:统一是咱中国人的心,岂容“台独”政客肆意横行泛滥?下面进行专家座谈,我们有请“中国统一促进会”未来研究员张凯杰先生和台湾“中华统一会”朱瑛教授两位学者从大陆与台湾各自的角度谈谈对中国统一大业的一

些看法。

(幻灯片:祖国统一论坛、台湾历史、台湾人民反“台独”等图片)

主持人: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我的宝岛台湾,快些回还。血浓于水的庄严,百折不挠的期盼。统一,同说一句话,同唱一首歌,同做一个梦,统一咱中国人的心。

第三篇:祖国统一大业教案

第二十二课 祖国统一大业

史地组 郭子森

一、引言分析

(1)通过温总理背诵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诗歌,指出祖国尚未统一,炎黄子孙骨肉未得团聚的现实。

(2)温总理引用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诗歌,说明了海峡两岸同胞盼望祖国统一,盼望台湾和祖国大陆早日团聚的共同夙愿。

二、课文分析

第一目,“‘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本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有两个: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和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旨在让学生了解“一国两制”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其意义,认识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

“一国两制”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两岸长期分裂,祖国统一的要求十分迫切。中国共产党及中央人民政府顺应历史潮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出发,高瞻远瞩,提出切实可行的祖国统一纲领,为结束分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条件。

“一国两制”构想的主要内容是本目的重点。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历史纵横],了解“一国两制”必须是在“一个国家”之下实行两种制度。“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坚决反对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等分裂国土的图谋。“两种制度”是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港、澳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维护台、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意义。它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唯一可行之路。

第二目,“香港、澳门的回归”。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在香港、澳门成功地进行了实践。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充分说明了这一伟大构想的可行性。

本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有:中英谈判和香港回归祖国;中葡谈判和澳门回归祖国;特别行政区。旨在让学生了解“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进行了成功的实践,中国综合国力及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百年国耻,一朝洗雪,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它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中英谈判和香港回归祖国是本目的重点。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教材上的[学思之窗]及相关图片,深刻体会关于香港回归祖国中英间进行的艰难谈判,香港回归祖国说明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及综合国力的增强,香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回到祖国的怀抱,才能洗雪百年国耻。通过放映纪录片或者由学生回忆,重温香港回归祖国的那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

关于中葡谈判和澳门回归祖国可引导学生与香港回归做对比,找出其异同,培养学生比较、概括的能力。

第三目,“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充分说明了“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的可行性。在“一国两制”理论的指导下,大陆注重发展与台湾的关系,促进海峡两岸的交流,打破了两岸几十年来的隔绝状态,有力地维护和促进了祖国的统一。

本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有:海峡两岸隔绝状态的结束;海基、海协两会的建立;“九二共识”;胡锦涛会见来访的国民党主席连战。其旨在让学生了解早日结束海峡两岸的分裂状态,实现祖国统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在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的方针下,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和措施,促进海峡两岸的和缓和交流,打破了两岸几十年来的隔绝状态,在两岸关系上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胡锦涛会见来访的国民党主席连战,是国共两党领导人自1945年以来的首次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关于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要引导学生明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在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的方针下,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和措施,促进海峡两岸的和缓和交流,而台湾当局被迫做出回应。海协会和海基会的成立,为海峡两岸的交流建立了正常化的联系渠道。“九二共识”是两岸在“一个中国”的问题上达成的共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的突破。

胡锦涛会见来访的国民党主席连战是本目的重要内容。要注意引导学生明了这是国共两党领导人自1945年以来的首次会见,说明中国共产党为维护国家统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与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一道,共同奋斗。这是国共两党领导人自1945年以来的首次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三.教学设计

在本课教学中建议教师多采取启发式提问和谈话法辅以必要的讲解。本课内容理论性、时事性较强,如采用讲述法,学生接受起来会感觉有一定的难度。

在本课教学中,应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子图片或声像资料等,使学生对抽象的理论能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在本课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活动。可让去过港、澳、台地区的学生或在港、澳、台有亲属的学生就课文中所了解的内容进行讲述。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学生到港、澳地区参观旅游,亲身感受“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四.教学案例 本课导入

师:请大家阅读课文的导言部分,温总理背诵的是谁的诗歌? 生: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师:于右任先生的诗歌,说明了什么?

生:海峡两岸同胞盼望祖国统一,盼望台湾和祖国大陆早日团聚的共同夙愿。师:完全正确!温总理引用国民党元老的思乡之作,指出祖国尚未统一,炎黄子孙骨肉未得团聚的现实。那么怎样才能解决台湾问题,如何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这就是本课书要学习的内容。

五、问题解答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怎样提出来的?简述其主要内涵和重大意义。

解题关键:审题得知,本题主要是要回答“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的内容,在香港、澳门成功实践的经验和对台湾回归祖国的现实指导意义。

思路引领:“一国两制”要把握好,“一国”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制”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实行的。它是完成祖国统一的唯一可行之路。

答案提示: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坚决反对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等分裂国土的图谋。“两种制度”是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港、澳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维护台、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意义。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

六、学习延伸

提示:有利因素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及“一国两制”方针受到各方拥护几方面考虑;不利因素从国际反华势力及岛内分裂势力等方面去考虑。

第四篇:祖国统一大业教案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主备人:沈卫冬 审核人:陈海生、胡富勤

【教学目标】

1、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了解香港、澳门的回归;

2、了解《告台湾同胞书》、“九二共识” 以及海基会和海协会的交流情况。

自 学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目的: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2、过程:(1)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2)20世纪80年代初(1982年)邓小平提出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

3、内涵: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前提),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主体),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补充)。

4、意义:

★(1)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2)丰富邓小平理论

▲(3)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思路

▲ 港澳问题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

二、“一国两制”的实践——香港、澳门的回归

1、过程:(1)香港的回归(首先得到成功应用)★

①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案解决香港问题,双方最后同意,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香港问题。②1984年12月,中英双方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③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区旗-紫荆花)(2)澳门的回归

①1987年4月中葡《联合声明》

②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区旗-莲花)

2、意义 :(1)结束列强占领,开创了与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2)在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3)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范例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武力统一到和平统一:

1979年元旦,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了两岸30年来的真正停火,倡议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简称三通)。(2008年才真正实现三通)

2、打破隔绝状态(历史性的变化):

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

3、历史性突破:

★九二共识:1992年,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简称海基会、海协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1993年4月,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了 “汪辜会谈”。

☆海基会(台湾1990)和海协会(大陆1991)都是政府授权的民间团体

4、新发展: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大陆,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进行会谈,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共两党领导人的首次握手。

▲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坚持一个中国,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探 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澘。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

材料二: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实事求是,提出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论断和思想,确立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方针。

材料三:《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

材料四:但是,值得所有中国人警惕的是,近年来台湾岛内分离倾向有所发展,“台独活动趋于猖獗。某些外国势力进一步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这些活动不仅阻碍着中国和平统一的进程,而且威胁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

---江泽民1995年的讲话

⑴材料一中的作者的“愁”指的是什么?诗中所述事件的最终结局如何?

① 台湾被日本割占

②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被收回。

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邓小平提出的指导方针是什么?

试说明这一方针成功运用的两个事例。

①“一国两制”

②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

⑶材料三中作者的“愁”指的又是什么?试分析其历史原因。

① 台湾与大陆分离

国民党败退台湾并占据台湾;美国的干涉

⑷据材料四回答影响台湾和平统一的主要障碍是什么?(不得照抄原文)

台独势力;国际反华势力 ⑸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前具备哪些有利条件推动解决材料三作者的愁? ①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增强;

②广大人民渴望统一(两岸人民的民族认同感增强); ③正确的政策和策略(“一国两制”的提出及在港澳问题上的成功应用); ④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

⑤有利的外部条件(国际上“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广泛的承认)。

训 练 1、1984年6月,邓小平说:“中国有香港、台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何在呢?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还是台湾宣扬的‘三民主义’吞掉大陆?谁也不好吞掉谁。如果不能和平解决,只有用武力解决,这对各方都是不利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对邓小平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

A.“一国两制”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途径 B.不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C.倾向于社会主义吞掉台湾

D.倾向于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2、学习了“一国两制”后,下列四位同学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哪一位同学的观点最符合“一国两制”的理论(C)

A.王山:“一国两制”只适用中国,对其他国家不适用 B.赵明:“一国两制”会改变中国大陆社会主义性质 C.许华:“一国两制”首先要坚持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D.李力:“一国两制”就是要改变港、澳、台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3、香港资深评论员曹景行在其新书《香港十年》中,真实记录了回归后香港社会的各色景象,以大量生动的细节丰富了关于这一历史性事件的解读,描述了香港回归后在政治、生活等方面的变化。那么十一年前中国能够行使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最主要原因是(C)A.邓小平“一国两制”的英明决策

B.中英1984年联合声明

C.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D.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4、在香港回归10周年的日子里,《香港商报》发表了题为《十载不凡路,香江书华章》的社评。其中有这样的评论“如果说十年前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在香港本地,都有不少人对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心存怀疑,今天,所有的疑虑都已经烟消云散了„„”,请给该评论加一个适合的标题(B)

A.“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

B.“一国两制”──香港繁荣稳定的制度 C.“一国两制”能够解决台湾问题

D.“一国两制”──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5、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给我们提供的历史经验最关键的是(C)A.开创与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B.党和政府有能力洗雪清朝遗留下来的民族耻辱

C.要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D.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新的范例

6、海峡两岸从敌对隔绝到频繁交往转变的原因是(D)①“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②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海峡两岸交流缓和的政策 ③台湾当局也被迫逐渐放松对“三通”的限制 ④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要求和努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振甫先生致力于两岸关系凡一十四年,夙慕屈平词赋,常怀国家统一,私志公义,每与道涵相契。汪辜会谈,两度执手;九二共识,一生然诺。而今风飒木萧,青史零落,沪上之晤,竟成永诀。天若有情,亦有憾焉。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汪道涵唁辜振甫逝世电文中两度提及的“九二共识”指的是(B)

A.和平统一祖国 B.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一国两制”原则 D.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8、2005年12月24日汪道涵先生去世,新党主席郁慕明在哀悼电文中说:“ 九二会谈,虽成绝响,两岸新局,已然展开。先生之行,开两岸和平大门;先生之德,受全球华人景仰。”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C)A.“九二会谈”实现了海峡两岸的真正停火 B.“汪辜会谈”推动了《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C.“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D.“九二会谈”达成了“一国两制”的共识 9、20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祖国统一大业取得了重大进展。(B)下列有关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③香港、澳门先后回归祖国

④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④③①②

10、下列关于台湾问题的形成与解决叙述正确的是(C)①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完全是中国内政

②台湾问题是由于涉及到美日等国,现已成为一个国际问题 ③我国政府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一国两制”原则

④目前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和外国反华势力是阻碍中国统一的主要障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第五篇:祖国统一大业的教案

第16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课标内容](1)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回顾台湾的历史和分析海峡两岸的现状,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景体验,感知港澳回归的过程,认识“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加深对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的理解。(2)运用讨论法,感知台湾两次被外国侵占又两次回归的史实及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的现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圆满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最佳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精神的具体体现。(2)通过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定决心。[重点和难点] 重点:香港、澳门的回归,台湾与祖国大陆关系的发展。

难点:怎样理解“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导:

多媒体放《七子之歌》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澳门曾经被谁占领过,又在什么时候回归祖国?(学生回答)老师再导入新课。香港、澳门他们以什么样的方式回归祖国?今天,我们学习16课《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二、学生阅读教材,完成学案。教师巡视,并指导。

三、合作探究:

(一)、回顾历史

香港、澳门、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大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么,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用历史事实说明这一问题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再用多媒体展示图片。

(二)、确定方针:“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教师预设习题:

1、“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谁、在何时、针对什么问题提出来的?

2、“一国两制”这一科学构想提出的目的是什么?

3、你能完整地归纳“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基本内容吗?

4、怎样理解“一国两制”这一科学构想的地位?

5、构想提出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教师再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小结。特别是第4点,和第5点。教师:在这一方针的正确指导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接下来,我们来了解港澳回归的有关情况。

(三)、解决问题

(1)、香港、澳门回归

多媒体播放香港、澳门政权交接仪式的画面,引导学生思考:

1、香港、澳门“特别”在什么地方?

2、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有什么寓意?

3、港澳回归有什么历史意义? 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小结。

(2)、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多媒体播放“连战、宋楚瑜大陆之行”画面

学生看完后,教师创设习题。

1、你认为解决台湾问题需要通过外交途径吗?为什么?

2、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3、目前海峡两岸交往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4、举例说明海峡两岸联系日益密切的历史事实。(经济和文化方面)

并分析阻碍祖国统一的因素有哪些,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学生回答后,教师质疑:中央政府对台湾回归后的政策与港澳特别行政区的政策有什么异同。[小结] 师生共议:(1)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了怎样的构想?(2)“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是怎样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 [课后作业] 引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板书设计:

第16课

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与实践

1、目的:

2、时间:

提出人:

二、港澳回归

1、英、葡政府把香港、澳门还给中国的联合声明

2、港澳回归祖国的时间

3、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我国的对台政策:江泽民提出八项建议和主张

2、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下载《祖国统一大业》教案12(新人教版必修1)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祖国统一大业》教案12(新人教版必修1)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数学《函数的基本性质》教案12 新人教A版必修1

    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大(小)值(1)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感知数学,体验数学”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是人类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课程内容应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从而让学生......

    17_《牛顿第二定律》教案(新人教必修1)5篇

    牛顿第二定律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理解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 2.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知道定律的确切含义; 3.知道得到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过程。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

    高中数学《指数函数》教案1 新人教A版必修1

    3.1.2指数函数(二) 教学目标:巩固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过程: 本节课为习题课,可分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练习: 备选题如下: 1、 关于定义域 x(1)求......

    高中历史 6.22 祖国统一大业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

    祖国统一大业 一、基础训练题(艺术班必做) 1.文革期间,还是国家主席的刘少奇竟遭到抄家和人身迫害,这一事件最突出的表明了 A.国家的法律遭到严重的践踏 B.不能人为地制造阶级斗......

    必修一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必修一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识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中英谈判和香港回归;中葡谈判和澳门回归。海峡......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教案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教学目标: 阐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过程,掌握其特定的含义,理解其为什么能成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理论构架。 了解港澳台问题的由来,认识......

    第13课 祖国统一大业 教案(★)

    第13课 祖国统一大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一国两制”构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实行“一国两制”的现实性和可能性。 2、过程与方法:运用对比分析法......

    英语:unit1《Friendship》教案2(新人教必修1)(精选)

    Period 3 Learning about language Teaching aims: 1. To discover and learn to use some words and expressions. 2. To enable students to rewrite sentences using dir......